小清河岸上的历史守望者
清河抗战虎将杨国夫
清河抗战虎将杨国夫作者:史宣来源:《党史纵览》2015年第09期抗日战争时期,杨国夫这个名字在清河、渤海军区老幼皆知,他带领八路军战士打鬼子,促生产,巩固了清河渤海平原抗日根据地,是我军一位身经百战、英勇顽强、屡建奇功的将领。
挺进山东清河,开展敌后抗日游击战争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杨国夫于1937年12月被选送抗大学习。
1938年5月初,抗大学习结束后,杨国夫与50多名干部依依不舍地告别了延安,向山东敌后进发。
5月16日,杨国夫等经过艰苦的行军,来到了山东靠近泰安县东南的南尚庄,后被山东省委派往鲁北的清河平原,任务是以淄川、博山山区作依托,发动群众,开展平原游击战,建立清河平原抗日根据地。
那时,党在这个地区发动组织的抗日武装已达万人,但是成分比较复杂,一部分政治基础较强的部队又调给了山东省委直接指挥的第四支队。
省委指示将留在清河区的部队整编为山东抗日游击第三支队(同年12月改称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三支队)。
马耀南任司令员,霍士廉任政治委员,杨国夫任副司令员,鲍辉任政治部主任,郑兴任参谋长。
作为一名军事经验丰富的红军干部,杨国夫与马耀南、霍士廉等并肩战斗,整编扩充革命队伍,先将一部分政治基础较好的队伍编成一个营,继又扩大为一个团。
然后又编成了第七、第八、第十团和寿光独立团。
1938年10月武汉失守后,日军暂时停止了正面进攻,将八路军作为主要打击目标,对抗日根据地的“清剿”和“扫荡”越来越频繁,平原地区和交通要道更是“扫荡”的重点。
国民党统治集团内的投降、分裂、倒退活动也日益严重,不断与八路军搞摩擦。
在山东,以国民党山东省政府主席沈鸿烈为首的国民党顽固派,秉承蒋介石的旨意,极力打击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等抗日力量。
1939年6月初,根据山东省委关于开辟章丘、齐东地区,沟通与冀鲁边区的联系的指示精神。
第三支队司令员马耀南、副司令员杨国夫、清河特委书记景晓村等率七团、十团、特务团一部和警卫营,集结于桓台县刘家井子一带,直逼章丘、齐东。
小清河通航,其实他才是济南的母亲河(黄河、大运河复航系列一)
我将以连载的方式,说清京杭大运河和黄河对北方经济的影响。
济南和济宁并不是源于黄河得名,而是源于济水。
济南来源于“济水之南”,济宁(济州)、河南济源也源于济水,可是如今济水去哪里呢? 要弄清济水这个问题,首先要分清 济水、大清河、小清河。
1.济水 济源因济水发源地而得名,古济水与长江、黄河、淮河并称“四渎”。济源市的北面是太行山脉, 而济水就是黄河的一条分流,因为经管莹泽沉淀而流出了清澈的水,被称为吉利的水,“吉水”。 但是,济水仍带有大量的泥沙,长年累月就将莹泽填平了。
大金时期的大清河和小清河。其中红色为大清河,蓝色为小清河
至此,济水的水源和水道分别被大清河、小清河夺去。
清朝咸丰五年(1855年)6月,黄河在河南兰考县决口,滔天黄水从此夺路北上,穿过山东运 河,经小盐河,最终流入大清河,并由此入海。而兰考县被夷为平地,直到建国后许多年,兰 考县还是全中国最穷的地方之一。这是黄河近代以来最大的一次改道,从此பைடு நூலகம்河结束了700多年 夺淮入海的南流历史,再次北流。由此,大清河也就成了今天黄河的下游河道,从上面那幅图 上也可以看出,今天的山东黄河大部分和大清河重合。
京杭大运河和黄河正在清醒,内河逐渐可以航运,为提振北方经济、改善北方干旱环境,注入 强劲的力量。
东汉时期的济水
2.大清河 到唐代后,莹泽到大野泽的济水河道已经被泥沙淤平。济水只存在大野泽以后的河段,后经过 大汶河的汇入,使济水得以畅流。此时的济水,并不再来源于太行山,并且经大野泽的沉淀, 流淌出清澈的河水,人们也称之为“清河”。
大野泽来源于济水的汇集。大野泽就是如今菏泽市巨野县
北宋时期黄河常年决堤、改道,宋神宗时期澶州决口,冲入梁山泊,黄河从梁山泊分为两支, 一支经泗水流向安徽的淮河,另外一支夺清河河道去东营入海。由于黄河水势过大,清河河道 在济南决堤,水淹济阳县城,占据漯水河道入海。之后黄河水退去,但济水(清河)再也没有 回到原来的河道,此后被称为“大清河”。 3.小清河 两宋之时,后齐刘豫为了运输之利,在济南华不注山修筑水利,将原本流入清河的一条支流 ——泺水导引入济水故道,这条人工引导的河流大家也叫它“清河”,后来人们将这条人工修筑的 河流称之为“小清河”,将夺漯河水道的济水(清河)称为“大清河”。而小清河的水源来源,主要 来自于济南的泉水汇集,称小清河为济南母亲河一点不为过。
小清河五柳岛的故事
小清河五柳岛的故事小清河是我国一处美丽的河流,蜿蜒流淌,穿过无数风景如画的景点。
五柳岛便是其中之一,这里有着丰富的历史传说和民间故事。
本文将为您讲述小清河五柳岛的故事,带您领略这片水乡的神奇魅力。
一、五柳岛的由来五柳岛位于小清河中游,面积不大,却因岛上生长着五棵古老柳树而得名。
相传,在很久以前,这里原本是一片荒芜之地。
某日,五位云游四方的仙人途径此地,见此处风景秀丽,便决定在此稍作休息。
他们各自种下一棵柳树,以示纪念。
从此,五柳岛便得名于此。
二、仙人的传说在五柳岛上,至今仍流传着许多关于仙人的传说。
其中最著名的便是“仙人指路”。
相传,古时有一位年轻的渔民在小清河上迷失了方向,恰好遇到在五柳岛歇息的仙人。
仙人见渔民诚恳求助,便用手指向远方,告诉他正确的方向。
渔民遵循仙人的指引,顺利找到了回家的路。
从此,岛上的人们坚信,五柳岛上的仙人会保佑他们平安顺利。
三、水乡风情五柳岛地处水乡,自然风光秀丽。
岛上绿树成荫,柳枝摇曳,碧波荡漾。
春日里,岛上桃花盛开,吸引无数游客前来赏花游玩;夏日,岛上绿意盎然,成为避暑胜地;秋日,落叶纷飞,别有一番诗意;冬日,白雪皑皑,宛如仙境。
四、民间故事在五柳岛上,还流传着许多民间故事。
其中,最著名的便是“柳树精”。
相传,在很久以前,五柳岛上的一棵柳树成精,化作一位美丽的少女。
这位少女与岛上的一位青年相爱,却因人妖殊途,无法长相厮守。
最后,在仙人的指点下,这对有情人终成眷属,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五、现代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五柳岛逐渐走进了人们的视线。
如今,岛上已建设了完善的旅游设施,成为了一处集休闲、度假、观光于一体的旅游胜地。
游客们在这里可以体验到原汁原味的水乡风情,感受这片神奇土地的魅力。
总结:小清河五柳岛,一个充满传说和故事的地方。
这里的仙人和民间故事,为这片美丽的土地增添了一份神秘色彩。
抗战时期的山东清河区(五)
抗战时期的山东清河区(五)抗战时期的山东清河区(1937——1944)(续四)柒、清河区主要人物(一)(一)廖容标廖容标(1912——1979),曾用名廖之秀,江西省赣县人,12岁入私塾,15岁时因父病逝而辍学,1927年参加水口村农民暴动,1929年8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3月转入中国共产党。
曾任中共河西特委政治保卫队班长,湘赣独立第1师及红3军团连长。
长征中,任红1军团1师2团1营营长、陕甘支队第1纵队连长,参加了直罗镇战役。
1936年5月任红一方面军独立第5团团长,后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
抗日战争爆发后,奉派秘密潜入山东长山县组织发展抗日武装。
1937年12月参与发动领导黑铁山起义,组建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5军,任司令员。
随后率部转战胶济铁路西段南北地区,积极打击日伪,先后攻克长山、淄川、邹平等县城,迅速打开抗战局面,部队很快发展到30多个中队、5000余人。
第5军在他的领导和率先垂范下,军纪严明,处处注意保护人民利益,被广大群众赞誉为“救苦救难的菩萨军”,他被称为“菩萨司令”。
1938年6月,根据中共中央指示,山东基干武装改用八路军游击支队番号,他被调任八路军山东抗日游击队第4支队司令员兼第4团团长。
同年12月,八路军山东纵队成立,改任山东纵队第4支队司令员。
后任山东纵队第1旅副旅长,第4旅旅长,第4旅旅长兼泰山军分区司令员,鲁中军区第一军分区司令员兼泰山区专员等职,参与领导了创建泰山区抗日根据地的斗争。
抗日战争胜利后,任山东军区第4师师长,渤海军区前方指挥部指挥,渤海军区副司令员,济南警备区司令员兼华东铁道运输副司令员,率部参加了周张、济南等战役。
新中国成立后,任华东公安司令部兼淞沪警备司令部副司令员。
1952年7月任华东军区赴朝实习团总领队,率70余名团以上干部赴朝鲜战场实习,并任第63军代职副军长。
同年10月,率团回国后入南京军事学院学习。
1955年调任安徽省军区司令员。
小清河畔的考古故事
小清河畔的考古故事作者:一卓来源:《走向世界》2021年第49期讲述人:石岩(山东省水下考古研究中心)接到赶赴小清河滨州博兴段,对寨卞东南遗址进行发掘的通知时,我正在昌邑市整理陈家洼遗址考古资料。
两天时间,分散在济南、潍坊和淄博等地的队员,放下手头的工作,迅速在博兴县集结。
当时的发掘工作是为了配合小清河防汛(复航)工程建设,考古发掘任务重。
遗址被压埋在小清河大堤下和河道内,地下水位高、工期紧。
要实现重大工程建设与文物保护事业的双赢,队员们承受着巨大压力。
因小清河沿线有10余个考古发掘项目在同时进行,技术工人人手不足,而我们仅有7名队员,却承担了800平方米的发掘任务,大家往往是身兼数职。
工作初期,由于遗址地表淤土覆盖达2米以上,若是单靠人力清理,耗时耗力,严重耽误工作进度,所以需要先用挖掘机进行清理工作。
挖掘机极大地节省了时间,但是为了确保作业机械不破坏要发掘的文化层,队员们只能日夜陪着挖掘机蹲守在工地上。
那时河道上风特别大,周边没有遮挡物,风一来犹如沙尘暴,队员头顶上、衣服上、鞋子上都是厚厚的一层土,每天就像一个“泥人”一样回到酒店。
我们在前面走,老板娘就在后面跟着扫地,“嫌弃”的眼神我们都习惯了。
随着发掘工作不断进行,暴露出来的遗迹越来越多,需要收集和整理的资料也越来越多。
尤其清理到七层以下的时候,每个探方都出现了密密麻麻、深浅不一的古人脚印痕迹。
为了把工作做细,相关负责人要求我们要按照1:20的比例将每一个脚印画到米格纸上,这工作量着实不小。
我們采用三维拍照技术,将400余张照片做成遗址三维图形,经数据处理后,打印成1:20的平面图,然后再往米格纸上描。
为了准确地把所有脚印描出来,队员们各种方法都用上了,特别是到了晚上的时候,往往是这样一幅场景:有的趴在床上戴着眼镜专心描,有的站在洗手间的大玻璃前借着灯光透图......经过不懈努力,1296个脚印分布图全部精确呈现。
在队员们欢欣鼓舞、庆祝胜利的时候,领队说:这只是第七层,下面还有5层呢。
忆往昔峥嵘岁月,展未来蓬勃发展
忆往昔峥嵘岁月,展未来蓬勃发展已故的北大荒著名散文作家平青曾深情地写道:“北大荒的历史变迁,就是一部壮丽的史诗。
每一寸土地上,都刻写着闪光的诗句,这部史诗的作者,正是那些千千万万的垦荒战士,他们用勤劳的双手,年年月月地刻写着,一代一代地刻写下去。
”60年前,在共和国诞生前最困难、最艰苦的时刻,历史把机遇给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数十万农垦大军和其后几十年岁月中先后来到这里的14万复转军人、20万支边青年和54万城市知识青年。
从播下的北大荒农垦事业的第一颗火种开始,北大荒人在荒原开垦出3600万亩良田,累计生产粮豆3639亿斤,向国家上缴商品粮2538亿斤;建成从田间到场院、从地面到天上的中国最大农业机械群,建成了拥有15家省级以上大型龙头企业的产业集群,粮食加工转化能力达到1400万吨,成为我国耕地规模最大、现代化程度最高、综合生产能力最强的农业企业集团。
曾经的北大荒,如今的北大仓,沧海桑田,现在已经是共和国第一大粮仓,北大荒的巨变绝不是大自然演变的结果,而是几代垦荒人用劳动和智慧创造的人间奇迹,更铸就了北大荒精神“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这就是我们北大荒人的精神。
北大荒人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终于将5万多平方公里的莽莽荒原,建成了闻名遐迩、举世瞩目现代化农业的黑龙江垦区。
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在承传中熠熠生辉,这是我们北大荒人的骄傲,也是我们要永远铭记和坚持的北大荒精神。
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做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
同样,一支没有艰苦奋斗精神做支撑的农垦大军,难以超越前人。
北大荒60年发展史的每一页都闪耀着艰苦奋斗精神的光彩。
作为共和国农垦事业的奠基者,王震将军把南泥湾精神带到了北大荒,他拖着曾七处负伤的身躯,穿越完达山徒步勘察百里荒原,小清河畔点燃烧荒的火种,云山水库挑担者队伍中也曾见到他的身影,他以普通劳动者的身份走在战士们的行列中。
1955年,铁道兵近两万名官兵,分别从福建、广东、四川等地开赴北大荒,先后建起了850、851、852等一批农场。
流经山东5地市的小清河的前世今生
流经山东5地市的小清河的前世今生小清河位于鲁中腹地,南依泰山山脉,北与黄河并驾齐驱奔流入海。
自金伪齐帝刘豫率众开凿至今,小清河已历经870多年历史。
悠悠岁月让小清河成为一部内容丰富的历史教科书。
小清河黄台桥码头摄于 20世纪20年代后期小清河发源于济南市区四大泉群,现已上延至玉符河右岸的睦里庄闸。
自西向东流经济南、淄博、滨州、东营、潍坊5市的10个县、市、区,于寿光的羊角沟入渤海,全长237公里。
“小河萦九曲,茂木郁千章”。
小清河似一条玉带,蜿蜒穿过齐鲁大地,滋润了这片土地,也繁荣了济南经济。
小清河济南段全长70.5公里,北依黄河,南邻大明湖,饱览鹊华烟雨,蜿蜒秀山丽水之间。
历史上小清河是一条集漕运、排水、灌溉于一体的多功能的河道,一度被称为“盐河”,是一条“黄金水道”。
小清河曾为济南经济发展做出过重大贡献,更是济南市区唯一的排水河道。
英国威海卫总督沿河到济南前身是济水故道小清河的前身是济水故道。
“四渎”之一的济水发源于现河南省济源市王屋山的太乙池,称允水,东流称济水。
济南即因位于济水之南而得名。
随着历史推进和地貌演变,济水逐渐失去昔日辉煌。
东汉以后,黄河改道,济水上游逐渐淤塞湮灭;唐高宗时,又通而复枯,因河水清澈,称为清河。
宋熙宁十年(1077),黄河决口,清河北移。
小清河下游金元变迁是小清河真正开端说到小清河,不能不提到刘豫。
刘豫(1073~1146),南宋建炎二年(1128)任济南知府,金兵南下时降金;建炎四年九月,被金立为“大齐”皇帝;南宋高宗绍兴七年(1137)被金人废黜,迁居临潢(今辽宁巴林左旗附近)至死。
刘豫在历城华山之阴筑堰(名“下泺堰”),由此向东北方向打通一条与当时“清河”平行的河道,将源于济南泉群的泺水,引入新渠。
因傍依清河,为加以区别,堰北称大清河,堰南遂名小清河。
从此,大、小清河平行东流。
元朝,小清河稍有变迁。
1920年的小清河卫闸明清主要治理小清河明永乐年间至嘉靖二十三年(1544),为防水患、除淤塞,明朝共有6次大型的疏浚、建闸、筑堤和开河行动。
小清河篇
小清河篇寿光河湖调查:寿光的河湖,你好吗?——小清河篇(转自开心论坛)2012年03月04日17:56:41“小清河长又长,山东是个好地方,烟台苹果莱阳梨,章丘大葱肥城桃。
小清河长又长,山东是个好地方,盛产玉米和小麦,还有棉花和高粱……”这是一首名为《小清河长又长》的民歌,在羊口镇很多人都会唱,小清河的名字也随着这首民歌的传唱而被更多人知晓。
小清河是山东省境内的一条人工运河,因水质清澈而得名。
自古以来,小清河承载着商贸运输、泄洪、灌溉等诸多功能,一直是一条“黄金水道”,全国5条重要的国防战备河道之一。
自1983年始,由于上游工厂排污严重,小清河水质逐渐由清变黄变黑,水中生物生存困难。
后经治理,小清河正逐渐恢复,水变清了,鱼虾也逐渐增多。
近日,本报河湖调查小组在潍坊市小清河管理处副主任郝导华的带领下,到小清河采访,看小清河沿岸风光,听渔民讲述小清河的故事。
飞鸟以前,我们从小清河里捞鱼,如今,用小清河水灌溉农田汽车沿着新海路疾驰,在羊口镇侯辛庄村西侧,一座长200多米的大桥映入眼帘。
“这就是小清河,水面160米宽,水深4-6米。
”在小清河管理处工作了多年,对小清河的情况,郝导华都记得清清楚楚。
站在大桥上向东看,小清河如一条银白色丝带环绕在大片大片的棉田里,河两岸茂密的芦苇随风摆动。
忽然,水面上出现两个黑点,随后三个、四个……逐渐增多,近了,原是一群野鸭在嬉戏。
大桥东侧的棉田里,我们遇到了在采摘棉花的侯光怀,他家就在河岸边的侯辛庄村,小清河两岸有20亩地,是他和别人合伙承包的。
“小清河,我们岸边的人可是沾了光了。
”60岁的侯光怀放下活和我们聊了起来。
以前,小清河的鱼虾养活了两岸的人,如今,村人又用小清河的水灌溉,保证了丰收。
“郭井子村西建有小清河扬水站,可满足林海生态博览园和周围10万亩良田用水,这里用的就是小清河的水。
”郝导华插话道。
“河流是大家的,都应该保护,可现在有些人却向里排污。
”侯光怀告诉我们,最近晚上11点左右,总有一辆大油罐车在河边排污,污水所到之处寸草不生,还有一股煤气味,流到河里水面上飘着一层黑色油污。
小清河一首见证历史的老歌
小清河:一首见证历史的老歌作者:任平生来源:《走向世界》2010年第18期小清河像是济南的一首老歌。
在沧海桑田的历史尘烟中,她见证着济南的历史,见证着这座城市的发展变迁。
小清河位于黄河南侧,源于济南西郊睦里闸,纳玉符河下游分流之水,东西向流至济南北园,又汇市内诸泉,流经历城、章丘,邹平等地,由羊角沟入海,全长237公里。
济南段小清河流经槐荫,天桥,历城、章丘四区(市),境内全长70.5公里,流域面积2792平方公里。
小清河在唐以前为济水残渠,金时刘豫疏导入海。
元于钦《齐乘》曰:“古泺水自华不注山东北入大清河,伪齐刘豫乃导之东行,为小清河。
”明刘敕《历乘》载:“小清河,水出大明湖,环城而东,合黑虎泉诸泉之水,东北绕华不注山,经章丘、邹平、新城诸县人海。
此刘豫之运河,今迷其故道。
”明朝时,河道淤塞,其源退至章丘,以獭河为源。
1891年,清朝山东巡抚张曜指令时任登莱青道的盛宣怀治理小清河,三年竣工,其源仍为济南诸泉。
小清河上有多处水闸,如睦里庄闸,五柳闸等,灌溉菜圃,稻田。
昔日,小清河航运繁忙,金元之后,多以其运盐,故又称“小盐河”。
那时候,小清河上游有一个重要的内河港口——黄台港。
黄台港位于济南市区东北的黄台板桥村东,小清河南岸。
据史料记载,港口形成于清光绪年间,长期为济南的海盐进出枢纽,在1904年胶济铁路建成前,是济南通向渤海的唯一进出港口,曾得到清政府的重视。
胶济铁路开通后的第二年,也就是1905年,又建成了胶济铁路黄台站至黄台港长约4,421公里的铁路支线,这是山东省第一条连接水路的铁路支线;1913年应商人的请求,当局修建了从黄台港至泺口长12华里的铁路支线。
至此,黄台港成了铁路,水路联运,小清河、黄河联运的重要枢纽。
小清河航运最兴盛的时候,也是黄台港最繁忙的时候。
上世纪50年代,人们在码头上装卸货物都是肩扛手提,扁担、篮筐,小推车是当时的主要工具。
后来,人们开始用地排车拉货物。
在码头上拉地排车的都是在济南棚户区里混穷的人,靠力气挣口饭吃。
房山小清河简介
房山小清河简介
房山小清河是北京市房山区境内的一条河流,总长度约为65公里。
它起源于房山区西南部的石楼镇,流经房山区的多个乡镇,最终注入大运河。
小清河是北京市的重要支流之一,也是房山区的主要水源之一。
小清河水质清澈,河水流动平缓,河岸两侧风景秀丽。
沿岸有许多自然景观和人文景点,吸引着许多游客和当地居民前来游玩和休闲。
例如,小清河沿岸有着美丽的湿地公园,如房山湿地公园,这里是候鸟的栖息地,游客可以观赏到各种珍稀鸟类。
此外,小清河还承载着一些历史文化的遗迹。
比如,在小清河河岸附近有着古老的石窟寺庙,如云居寺和石窟寺,这些寺庙建于唐代,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建筑风格。
游客可以在这些古迹中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宗教文化的魅力。
总而言之,房山小清河是北京市房山区一条风景优美、历史文化底蕴丰富的河流,提供了众多的游览和休闲活动。
小清河解说词
“小清河展览馆”解说词小清河展览馆解说词李书生“小清河展览馆”解说词李书生尊敬的领导、各位女士、先生:大家好,欢迎来到小清河展览馆。
很高兴由我来给大家讲解,希望大家在这儿能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
请大家跟我一起参观。
大家请看侧壁:这张地图是小清河的全貌图。
从这张图上我们可以看到小清河流经的地区和流域。
小清河位于鲁中腹地,南依泰山山脉,北与黄河并驾齐驱奔流入海,地理坐标为东经116°50′~118°45′,北纬36°15′~37°20′。
小清河自金齐王刘豫率众开凿至今,已历经近九百年历史。
小清河发源于济南市区四大泉群,现已上延至玉符河右岸的睦里庄闸。
自西向东流经济南、淄博、滨州、东营、潍坊5市的10个县、市、区,于寿光的羊角沟入渤海,全长237公里。
小清河滋润了山东大地,也繁荣了济南经济。
历代对小清河有“洁清秉德”“安澜千里”“通河润物”等的赞誉之词。
上世纪50年代的小学课文中写到:“小清河,长又长,山东是个好地方”,这是对小清河生动的写照。
我们接着来看迎门主展墙:这张地图是小清河流经济南的水域图,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由于地势的原因,济南的河川由南向北成扇形流入小清河。
柳杏行间门径幽,短桥浅水小清流。
没鸭麦野青无际,十里春山见卧牛。
这是清代诗人朱照对小清河真实而生动的写照。
“小河萦九曲,茂木郁千章”。
小清河似一条玉带,蜿蜒穿过齐鲁大地。
小清河济南段全长70.5公里,她北依黄河,南邻大明湖,饱览鹊华烟雨,蜿蜒秀山丽水之间。
“家家泉水汇大河”,小清河由众泉汇集而成。
历史上的小清河,曾为济南的发展做出过重大贡献,更是济南市区唯一的排水河道。
本次综合治理,将沿小清河形成集防洪除涝、旅游观光、娱乐休闲、商贸服务为一体的绿色景观长廊和服务业发展带,让小清河重焕生机。
让我们通过本展馆,一起行走在清清流淌的河水中,跨越近九百年的沧桑岁月,体味小清河的历史,着眼于小清河的现在,领略小清河的未来蓝图。
记忆中的小清河
记忆中的小清河作者:任平生来源:《走向世界》2010年第18期小清河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形成了灿烂的民俗风情。
唐代著名诗人李贺在《梦天》诗中所写“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赞誉的就是古济水(今小清河)两岸的风光。
这里除了龙山文化,大舜文化之外,还有“水文化”、“盐文化”、“码头文化”等。
“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这里有明君大舜,名医扁鹊,名将秦琼,名相房玄龄,以及著名诗人李白,杜甫和词人李清照等,这里的华阳宫是集佛、道、儒三教合一的风景名胜之地,现存古建筑34座,是济南最大的古建筑群。
小清河的水乡风光,还是传统民俗的实施地,每年正月十五和七月三十日的河灯节最为热闹,“七月三十放河灯,明湖船到华阳宫。
”这次小清河综合治理,将通过修建古代名人广场,小清河文化广场,景观桥梁等诸多形式,延续和承载济南历史文化,弘扬和发展当代文化。
放河灯,在济南,过去每逢七月三十日晚,各佛寺举行盂兰盆会打醮育经。
有的人家要烧上大批线香,沿院内墙根和甬路一根根插在地上,向地藏王表示虔诚,有的则用放河灯的形式超度死在河里的鬼魂。
据说,农历七月三十日是佛教中地藏王菩萨成道的日子。
他在成道时,曾发誓要普度有罪孽的众生,使他们脱离苦海。
因此,七月三十日便成了超度“亡魂”的日子。
河灯是用湿面做成的,晾干后,在灯碗里倒上豆油,再用棉花搓成灯芯,点燃之后,放在河里,让它顺流漂去。
这时,只见满河点点灯火,闪闪烁烁,飘飘荡荡,河水映得彤红。
据说河里的溺死“鬼”见到灯火,就可以得到超生。
当年济南大明湖北岸北极庙里的道士们,也在农历七月三十日这天打醮超度亡魂。
他们白天念经,招待来庙里烧香的“施主”,并找扎纸工人用彩纸糊成大型的“法船”,放在庙前的湖水里,吸引游人。
到了晚上,道士们穿上花花绿绿的锦绣法衣,敲响铙钹,吹起笙笛,从几十层台阶高的北极庙列队出来,到法船前面焚化“疏头”,同时,把彩纸扎的大型法船烧掉。
一时间,烈火熊熊,照得满湖通明,使整个济南市为之轰动。
800年小清河,文化在这发芽
In-depth/封面故事Culture Sprouted in 800-year-old Xiaoqinghe River800年小清河,文化在这发芽文/颜阳一渠清水、万千鱼虾,天蓝水阔、绿荫夹岸,舟楫林立、商贾如云——“小河萦九曲,茂木郁千章”。
她,源于城市中心的泉水,似一条五彩斑斓的玉带,穿城过县、独源入海,这在中国,甚至在世界,也绝无仅有。
所谓:家家泉水入清河,千里长流到海波;历下堪称天下最,河源出在市心窝。
是的,她是小清河,独一无二的小清河,一条美丽的、散发着文化馨香的河。
小清河,曾经省内唯一兼具水陆联运、海河联运、农田灌溉、水产养殖等多种功能的“黄金水道”,800多年来,历史在这里延续、文化在这里交流、经济在这里繁荣发展。
而伴河而生、伴河而活的小清河文化,也在这里生根发芽,最终成长为济南历史文化不可分割、难以抹去的一部分。
伴河而生的清河民俗“小清河长又长,山东是个好地方。
青山绿水好风光,出产稻麦和高粱。
”沿河人民广得鱼盐之利、湖田之惠,小清河给他们的生活留下了鲜明的印记,形成了特殊的生产生活习俗。
“那时候的小清河河水特别清,河里的鱼虾成群,河上的船舶穿梭往来”,一位老人回忆道:“家里来了客人,河里一捞就能捞到4、5斤的大鱼,洗澡、摸鱼、捉螃蟹,两岸的小伙姑娘几乎没有不会水的。
”不同于陆地居民的生活状态,旧时小清河上的船多是私人的,船就是家,大多船家吃住都在船上。
生活比较清苦,故常被称作“船化子”。
新船正式航行前,要举行隆重的下水仪式,俗称“交船头”,亲贩需要买鱼时,则在自己的船头挑起一底朝下的篮子作“物子”。
有时渔家要出售渔船时,便就地取材,摘取芦荻之类的草杆,在杆顶编起一个多角形的草圈,置于船头。
身处繁华河道,小清河的居民们也有放河灯的习俗,但有所不同的是,除一般中元节之外,他们在农历正月十五、七月三十晚上也有放河灯的习惯。
每逢此时,人们便用瓜皮、面碗、纸张制成灯具,并制作特大纸船,把灯具和纸船放入河内,顺流而下,许下对生活的美好祈愿。
关于小清河广饶段河道管理的几点思考
关于小清河广饶段河道管理的几点思考
李金红;武秀文;顾淼
【期刊名称】《山东水利》
【年(卷),期】2007(000)003
【摘要】小清河广饶段自上游博兴县毛家道口起。
至寿光界止,包含堤防103km,险工13处,拦河闸1座,穿堤管89条,倒虹吸2处,公路大桥5座,共设有
52个管理养护段.养护人员106人。
【总页数】2页(P12,16)
【作者】李金红;武秀文;顾淼
【作者单位】广饶县水利局,山东,广饶,257300;广饶县淄河管理所,山东,广
饶,257300;山东省小清河管理局,山东,济南,25001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V8
【相关文献】
1.广饶县小清河堤防的运行管理 [J], 刘怀红;来军义;刘同辉
2.小清河广饶段水资源开发利用对策研究 [J], 李增令
3.城市河道生态治理模式探讨
——以小清河(丰台房山区界段)为例 [J], 王晶;于杰
4.城市河道生态治理模式探讨——以小清河(丰台房山区界段)为例 [J], 王晶;于杰
5.小清河(丰台段)近自然河道生态修复实践探讨 [J], 赵方莹;鲍永刚;刘骥良;李璐;季世琛;王雪瑞;韦依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老照片:1940年,小清河上护航的日本鬼子和沿岸巡逻的汉奸侦缉队
老照片:1940年,小清河上护航的日本鬼子和沿岸巡逻的汉
奸侦缉队
小清河上的日本运输船队
给船队护航的日本士兵
航行在小清河上的日本船队
准备午饭的日本鬼子在杀鱼取子(更多各地民国老照片,尽在右上角关注!)
将鱼子裹上面粉
放在油锅里煎炸
正在煎炸鱼子的日本鬼子
吃饱喝足的鬼子士兵(更多各地民国老照片,尽在右上角关注!)
小清河岸边的华北交通株式会社某航运分所
中途上岸休息的日本人
岸边堆放的货物
小清河岸边日本人立的忠魂碑(更多各地民国老照片,尽在右上角关注!)
在小清河沿岸巡逻的汉奸侦缉队
人手一辆洋车,在当时也算装备精良了
正在巡逻的侦缉队
太像电影剧照了,然而却是真实的历史老照片(更多各地民国老照片,尽在右上角关注!)。
小清河概述
小清河概述济南市境内的中部,有黄河、小清河两大入海河流。
黄河是我国的第二大河,也是一条闻名世界的万里巨川。
济南市境内黄河的走向,自平阴县东阿镇进入济南辖区,逶迤东北,流经平阴县、长清区、槐荫区、天桥区、历城区、章丘市,于济阳县仁风镇出境,境内总长183.35公里,是一条过境的河道。
小清河是一条源于济南城市中心泉群,并独流入海的河道。
两条河都曾是航运繁忙的水道,若是追本溯源,这两条河都可上溯到古代四渎之一的“济水”,而小清河却成为济南以东,延续古济水水源及河道的河流。
小清河之名始于南宋初年。
《齐乘》云:“古泺水自华不注山东北入大清河”。
金朝之附庸齐王刘豫“堰泺水东行入齐故道,名曰小清河。
”“蜿蜒东北流约五百里,至马车渎如海。
”乾隆《历城县志》载:“惟青济(古济水)之区,有河曰大清、小清。
小清之源出於历城之趵突泉中,汇淯、漯、孝妇诸泉,东北抵乐安(今广饶)高家港,达于海。
”又云:“济水,自东平以下,唐人谓之清河。
至宋,又有南、北清河之名。
南清河即泗水,北清河即济渎。
南渡后,北清河又有大小之分,盖自刘豫导泺东行始。
”小清河的形成缘于清河的北移。
宋熙宁十年(1077年),大河决汇梁山泊。
分两派,其北派流入北清河(即济水),挟荷汶二水,至历城东北,又舍北清河渠,挟北清水走漯水故渠,中至济阳、齐东、青城、滨州以下,又舍漯渠入大河旧道入海。
金明昌五年(1194年),大河北决,又循兹道。
于是北清河水终由漯渠,久而后去流益深广。
北清河北移后,“济阳之流日盛,章丘之流日微”。
南宋建炎四年至绍兴七年(1130-1137年),金朝附庸齐王刘豫在华山筑“泺汇”,将发源于济南诸泉注入北清河的泺水,向东导流引入济水故渠,因傍依北清河,为加以区别,堰北改称大清河,堰南遂命名为小清河。
小清河自济南东北,经历城、章丘、齐东、邹平、高苑、博兴、广饶入海。
此后,历代曾多次整治小晴和。
清光绪十七、十八年(1891-1892年),山东巡抚张曜,调集民工数十万,采用“劝捐筹款,以工代赈”的方法,浚河宽10丈,开挖了新河,由寿光羊角沟入海,基本形成了现今的小清河。
康熙年间小清河两次整治行为初探
康熙年间小清河两次整治行为初探
李嘎
【期刊名称】《滨州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7(23)1
【摘要】清代前期小清河为患严重,康熙年间山东主政者主要进行了两次大的治理工程,两次治河各有得失,短期内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并未持久.缺乏一个专司小清河事务的管理机构,政区地理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地方官彼此扯皮、百姓肆意决堤,以及鲁北地区特殊的地质地貌是小清河治理成效甚微的主要导因.
【总页数】4页(P73-76)
【作者】李嘎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上海,20043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928.6
【相关文献】
1.康熙的尚德兴廉之道与清官之治--兼论"康熙年间有清官,雍正年间无清官" [J], 户华为;吴红
2.西方天文学与东方天学的交汇——以康熙年间两次客星观测记录为中心 [J], 周元
3.康熙年间盛京旗、民垦区划界初探 [J], 孙静
4.康熙年间海禁政策初探 [J], 王玉婷
5.福建巡抚陈瑸与康熙年间台湾的海防与海禁 [J], 廖粤;罗志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心系小清河──“桓台环境小记者团”二次赴小清河采访纪实
心系小清河──“桓台环境小记者团”二次赴小清河采访纪实田华;王保东
【期刊名称】《环境教育》
【年(卷),期】1997(0)4
【总页数】1页(P45-45)
【关键词】小清河;记者团;污染治理;桓台县;实地调查;小清河干流;水质污染状况;记者们;小清河水质;可喜成果
【作者】田华;王保东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52
【相关文献】
1.桓台县小清河流域旱涝灾害成因及其防治措施 [J], 王立平;乔秀芳;李爱兰
2.赵克志副省长在小清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座谈会上强调:下决心治理小清河流域水污染实现环境生态建设新突破 [J],
3.像周恩来爷爷那样做人——徐州市小海燕记者团赴周总理故乡采访纪实 [J], 陈晓;陈玉发;
4.小清河变清有期——山东省治理小清河流域污染纪实 [J], 屠艳苹
5.跨世纪小主人心系小清河──山东省桓台县“环境小记者采访团”活动纪实 [J], 田华;王保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清河岸上的历史守望者
作者:任平生
来源:《走向世界》2010年第18期
守望小清河其实就是守望城市的历史和未来。
小清河岸上的守望者,当为我们铭记。
随着小清河治理工程的推进,华山历史又化公园片区以及小清河北岸景观的开发建设已经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
根据规划,两者不仅在水上大做文章,而且还在历史和人文方面颇费工夫。
华不注
在中国百代相关史志文献记载中华不注在清甲叶以前是济南当仁不让的第名山。
唐代李吉甫于宪宗元和八年(813)所撰的《元和郡县志》卷十一《河南道六·齐州·历城县》中所列的济南名胜古迹只有两处,其中一处即是华不注(另外一处为神通寺),北宋乐史撰于宋太宗太平兴国年间(976~983)的《太平寰宇记》卷十九《河南道十九·齐州·历城县》中所列的济南名山也仅有两座,其中第一座也是华不注。
中国古代的许多文人学者均对华不注情有独钟,赞誉有加。
元代著名书画家赵孟頫在他的传世名画《鹊华秋色图》的题记中更是称“齐之山川,独华不注最知名”。
元初著名学者,文学家王恽(1227~1304)不仅在其《华不注歌》诗的首句即言“齐州山水天下无,泺源之峻华峰孤”,而且还在《游华不注记》文的开篇就指出:“济南山水可游观者甚富,而华峰泺源为之冠。
”
元二十九年(1292),著名文人书画家赵孟頫为赴同知济南路总管府事兼管本路诸军奥鲁任来到了济南。
此后,他在济南居官三年,一直到元贞元年(1295)春夏之间任满赴京。
元贞元年的夏天,在回到京城后不久,赵孟頫便告病辞官,返回了故乡吴兴(今浙江湖州)。
当年十二月,赵孟頫在故乡吴兴创作了那幅流传千古的名画——《鹊华秋色图》。
无论是从其在艺术方面取得的极高成就还是从其在当时和后世所产生的巨大影响而言,赵孟頫都足以称得上是“一代宗师”,而《鹊华秋色图》又为其代表之作,无论是在构图、画法方面,还是在色彩运用、意境表达方面,都有其独到之处,故这幅画问世之后大受关注,备受赞誉,华不注山的知名度也随之得到了大幅度地提升。
“华不注”为俗语“花骨朵”的音转,形容含苞欲放的荷花。
山阳、有宏伟壮丽的华阳宫古建筑群,从山麓到山巅错落有致的十多处宙宇庙内古柏森森,庙前有华泉,山周有华山湖。
大诗人李白为此写下“兹山何峻秀,绿翠如芙蓉”的著名诗句。
在近半个世纪的风雨历程中,华不注
古建筑群一带灌木杂草丛生,许多古建筑年久失修,几近断壁残垣。
在“文革”浩劫中,华阳宫观绝大部分塑像,香樟木雕刻等文物及“太白诸贤诗院”内两侧钟,鼓楼的大钟被毁。
道观及其附近存留下的许多极具文物价值的古碑,除少数嵌在墙壁得以妥善保护外,其他则横七竖八倒卧杂草或尘埃中,有的已经断裂,有的因水患埋于地下。
如今,见证着济南沧桑历史的华不注随着华山片区综合开发,正焕发出新的青春。
七景点展现小清河文化底蕴
小清河北岸园林景观建设,主要沿景观文化线,绿色生态线、康体健身线和观光游览线4条线索展开。
其中,景观文化线设计了“清河水韵”、“沧桑黄台”,“石磨余香”,“水岸鹊华”等7处景点,集中展现小清河深厚的文化底蕴。
其中,“清河水韵”和“沧桑黄台”均作为城市空间景观出现。
“清河水韵”与五柳岛航运广场相对,由一主两次空间组成,主空间为水韵广场,其次为两侧的润泽园,畅清园。
小清河是全国唯一的汇集泉水最终流入大海的河流。
根据这个特质,设计方在水韵广场设计了以泉、河、海为主题的水文化空间,空间起点为象征四大泉群的涌泉雕塑,中部为曲折狭长的特色铺装,底部利用波浪式铺装和景石形成汇河成海的场景。
整个广场展现简洁大气、内容丰富的城市气魄。
从城市道路看,近处繁花似锦、中间绿树成荫,远处水波荡漾,形成非常阳光,健康的环境氛围。
水韵广场西侧的润泽园由花架,树阵组成,利用地雕的形式,反映出小清河治理历史,东侧的畅清园摆放展示水文化的雕塑小品,预示小清河永远清澈顺畅。
“沧桑黄台”景点主要展现盐运文化,与南岸“盐运遗风”景点形成对景,设计以重建的盐仓为景观中心,由盐仓,广场以及南岸的“盐运遗风”景点串联成南北轴线,由盐运碑亭,盐仓、灯塔、枕木园路串联成东西轴线,周边布置晒盐架,船桩、盐袋等元素的雕塑小品,场地采用古朴的条石铺装,共同形成沧桑古朴的城市空间景观。
景观文化线还设置了标山广场,历黄广场,荷花广场3处地域文化景观,依次展现“石磨余香”、“俚风传扬”,“荷恬凝碧”的设计主题。
其中,标山广场位于标山路桥和清河北路的交汇处,以香磨李的传说为题材,展现“石磨余香”主题。
广场平面呈圆形,中心放置石磨雕塑,地面以圆磨状的石材做点缀铺装,周边配以本土香花植物,呼应主题,营造明亮、欢快的气氛。
历黄广场将建成周边市民展示演艺技能的场地,分为演艺空间和观赏空间两部分,展现“俚风传扬”主题。
演艺空间以快板小品为主景雕塑,四周配合民俗乐器雕塑。
在雕塑上镌刻地方特色鲜明的济南俚语,与广场上的乐器雕塑交相辉映,烘托“舞台”氛围。
观赏空间布置一些情景小品,烘托热闹的氛围。
广场四周种植杜梨淡竹等植物衬托演艺主题。
荷花广场位于清河北路与滨河北路交接处的三角地带,广场上设计一组荷花雕塑,与道路形成景观对景,打造成过往此三岔路口的视觉中心。
总体布局以自然式为主,广场上设计亲水平台、景亭和健身空间,植物种植以柳和桃为主,形成一处柳繁花妍的水岸景观,表现“荷恬凝碧”主题。
除了展现城市空间和地域文化,景观文化线还设置了2处空间景观。
其中,演进景点设计了马鞍,马车轮、火车轮3种元素小品一字排开,寓意历史的演进。
地面铺装还原了老工厂的地面肌理,放置了具有代表性的老工业部件,集中展示小清河深厚的老工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