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压器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变压器教学设计

变压器教学设计

变压器教学设计变压器是一种将交流电能转换为不同电压的电气设备。

它主要由两个或多个线圈和一个铁芯组成。

变压器通过电磁感应的原理,将电源端的电压和电流转换为所需的输出端的电压和电流。

在教学设计中,我们可以结合实际操作和理论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变压器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对变压器的组成部分进行讲解。

可以使用图示或实物模型来展示变压器的结构,包括铁芯、一次线圈和二次线圈。

铁芯的作用是增强磁场,从而提高变压器的效率。

一次线圈接通电源,二次线圈作为输出端接入负载。

接下来,我们可以讲解变压器的工作原理。

可以通过演示实验来展示变压器的工作过程。

首先,将一次线圈接通电源,通过电磁感应将电能转换为磁能,形成一个交变磁场。

然后,二次线圈在交变磁场的作用下感应出电势差,将磁能转换为电能。

通过改变一次线圈和二次线圈的匝数比例,可以实现电压的转换。

在实际操作中,可以准备不同匝数的线圈和适配器。

通过实验实操,让学生亲自感受到变压器的工作原理和性能。

例如,将一次线圈接入220V的电源,二次线圈接入适配器和负载,观察输出端的电压变化。

通过调节一次线圈和二次线圈的匝数比例,可以调整输出端的电压。

除了实验操作,还可以通过数学公式和计算示例来讲解变压器的工作原理。

可以通过实际数据计算一次线圈和二次线圈的匝数比例,以及输入电压和输出电压的关系。

通过计算示例,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电压转换的原理。

另外,还可以讲解变压器的应用场景和使用注意事项。

可以通过实例和案例来展示变压器在电力系统、家庭用电和电子设备中的应用。

同时,也要提醒学生注意变压器的额定功率、工作温度和绝缘等级,避免超负荷运行和安全事故的发生。

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问题解答。

通过讨论和交流,可以加深学生对变压器的理解和应用。

同时,也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创新设计,思考如何改进变压器的效率和功能。

总之,通过实际操作、理论讲解和问题解答等多种教学手段,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变压器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变压器》教学设计-优质教案

《变压器》教学设计-优质教案

《变压器》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变压器》选自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选修3—2第五章《交变电流》的第四节。

学习变压器可以使学生了解电磁感应现象的广泛应用,开拓学生视野,提高学习物理的能力和兴趣,因此这一节的内容是电磁感应教学的进一步延伸;同时变压器也是是交流电路中常见的一种电器设备,是远距离输送交流电不可缺少的装置。

学习变压器能够从能的转化和传递的角度进一步强化对电磁感应现象的认识,为进一步学习远距离输电奠定基础。

教材对《变压器》这节课的设置是从学生的原有认知出发,通过实验手段,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围绕变压器的原理及工作特性展开,让学生自己进行讨论、分析,逐步完成教学目标。

二、设计理念
在这节物理规律课的教学中,我的设计理念是:以实验为基础,学生的思维拓展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注重规律形成过程的教学、实验探究过程的教学、知识发展过程的教学;强调学以致用,联系生活实际,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迁移和能力活化;
“变压器”一课的教学围绕“什么是变压器?”、“变压器副线圈为什么有电压?”、“变压器怎样将原线圈的电能传输给副线圈?”、“变压器副线圈上的电压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定量关系是怎样的?”等问题为线索展开教学。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采用如下的教学流程:。

变压器 教案

变压器 教案

变压器教案教案标题:变压器教案目标:1. 理解变压器的基本原理和工作原理。

2. 掌握变压器的构造和主要组成部分。

3. 能够计算变压器的变比和功率转换。

4. 理解变压器在电力传输和电子设备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1. 变压器的基本原理和工作原理。

2. 变压器的构造和主要组成部分。

3. 变压器的变比和功率转换计算。

4. 变压器在电力传输和电子设备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 变压器的变比和功率转换计算。

2. 变压器在电力传输和电子设备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演示文稿。

2. 变压器实物模型或示意图。

3. 计算变压器变比和功率转换的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变压器的概念和作用,激发学生对该主题的兴趣。

2. 提问:你知道变压器是什么吗?它有什么作用?二、理论讲解(15分钟)1. 通过PPT演示,介绍变压器的基本原理和工作原理。

2. 解释变压器的构造和主要组成部分,包括铁芯、一次线圈、二次线圈等。

3. 讲解变压器的变比和功率转换的计算方法。

三、实例分析(15分钟)1. 展示变压器实物模型或示意图,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其构造。

2. 通过实例,演示变压器的变比和功率转换的计算方法。

3. 引导学生思考变压器在电力传输和电子设备中的应用。

四、练习与讨论(15分钟)1. 分发练习题,让学生计算变压器的变比和功率转换。

2. 学生互相讨论和解答问题,教师进行指导和辅导。

五、拓展应用(10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变压器在电力传输和电子设备中的应用。

2. 分组讨论,设计一个以变压器为核心的电子设备应用方案。

六、总结与评价(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变压器的基本原理和工作原理。

2.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教师进行总体评价。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进行实际变压器的拆装操作,加深对其构造和原理的理解。

2. 鼓励学生进行变压器应用的研究,了解更多实际应用案例。

教学反思:本节教学通过理论讲解、实例分析和练习讨论的方式,使学生全面了解了变压器的基本原理和工作原理,掌握了变比和功率转换的计算方法,并引导学生思考了变压器在电力传输和电子设备中的应用。

高二物理《变压器》教案3篇

高二物理《变压器》教案3篇

高二物理《变压器》教案3篇高二物理《变压器》教案2中国民用供电使用三相电作为楼层或小区进线,多用星形接法,其相电压为220V,而线电压为381V(近似值),需要中性线,一般也都有地线,即为三相五线制。

而进户线为单相线,即三相中的一相,对地或对中性线电压均为220V。

一些大功率空调等家用电器也使用三相四线制接法,此时进户线必须是三相线。

工业用电多使用6kV以上高压三相电进入厂区,经总降压变电所、总配电所或车间变电所变压成为较低电压后以三相或单相的形式深入各个车间供电。

一、知识目标1、知道三相交变电流是如何产生的.了解三相交变电流是三个相同的交流电组成的.2、了解三相交变电流的图象,知道在图象中三个交变电流在时间上依次落后1/3周期.3、知道产生三相交变电流的三个线圈中的电动势的最大值和周期都相同,但它们不是同时达到最大值(或为零).4、了解三相四线制中相线(火线)、中性线、零线、相电压、线电压等概念.5、知道什么是星形连接、三角形连接、零线、火线、线电压及相电压.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将知识进行类比、迁移的能力.2、使学生理解如何用数学工具将物理规律建立成新模型3、训练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的演绎思维能力.4、努力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三、情感目标1、通过了解我国的电力事业的发展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2、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三相交流电的对称美教学建议教材分析三相电流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学生应对它有一定的了解.但这里只对学生可能接触较多的知识做些介绍,而不涉及太多实际应用中的具体问题.三相交变电流在生产生活实际中应用广泛,所以其基本常识应让每个学生了解.教法建议1、在介绍三相交变电流的产生时,除课本中提供的插图外,教师可以再找一些图片或模型,使学生明白,三个相同的线圈同时在同一磁场中转动,产生三相交变电流,它们依次落后1/3周期.三相交变电流就是三个相同的交变电流,它们具有相同的最大值、周期、频率.每一个交变电流是一个单相电.2、要让学生知道,三个线圈相互独立,每一个都可以相当于一个独立的电源单独供电.由于三个线圈平面依次相差120o角.它们达到最大值(或零)的时间就依次相差1/3周期.用挂图配合三相电机的模型演示,效果很好.让三个线圈通过星形连接或三角形连接后对外供电,一方面比用三个交变电流单独供电大大节省了线路的材料,另一方面,可同时提供两种不同电压值的交变电流.教师应组织学生观察生活实际中的交变电流的连接方式,理解课本中所介绍的三相电的连接.教学设计方案三相交变电流教学目的1、知道三相交变电流的产生及特点.2、知道星形接法、三角形接法和相电压、线电压知识.教具:演示用交流发电机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本章前面学习了一个线圈在磁场中转动,电路中产生交变电流的变化规律.如果三组互成120°角的线圈在磁场中转动,三组线圈产生三个交变电流.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三相交变电流.板书:第六节三相交变电流二、进行新课演示单相交流发电机模型:只有一个线圈在磁场中转动,电路中只产生一个交变电动势,这样的发电机叫单相交流发电机.它发出的电流叫单相交变电流.演示:三相交流发电机模型,提出研究三相交变电流的产生.板书:一、三相交变电流的产生1、三相交变电流的.产生:互成120°角的线圈在磁场中转动,三组线圈各自产生交变电流2、三相交变电流的特点:最大值和周期是相同的.板书:三组线圈到达最大值(或零值)的时间依次落后1/3周期我们还可以用图像描述三相交变电流板书:三相交变电流的图像三组线圈产生三相交变电流可对三组负载供电,那么三组线圈和三个负载是怎样连接的呢?板书:二、星形连接和三角形连接1、星形连接说明:在实际应用中,三相发电机和负载并不用6条导线连接,而是把线圈末端和负载之间用一条导线连接,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星形连接①把线圈末端和负载之间用一条导线连接的方法叫星形连接(符号Y)②端线、火线和中性线、零线从每个线圈始端引出的导线叫端线,也叫相线,在照明电路里俗称火线.从公共点引出的导线叫中性线,照明电路中,中性线是接地的叫做零线.③相电压和线电压端线和中性线之间的电压叫做相电压两条端线之间的电压叫做线电压.我国日常电路中,相电压是220V、线电压是380V2、三角形连接①把发电机的三个线圈始端和末端依次相连的方式叫三角板连接(符号△)②相电压和线电压两条端线之间的电压就是其中一个线圈的相电压,所以三角形连接中相电压等于线电压.高二物理《变压器》教案3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知道变压器的构造.知道变压器是用来改变交流电压的装置.2、理解互感现象,理解变压器的工作原理.3、掌握理想变压器工作规律并能运用解决实际问题.4、理解理想变压器的原、副线圈中电压、电流与匝数的关系,能应用它分析解决基本问题.5、理解变压器的输入功率等于输出功率.能用变压器的功率关系解决简单的变压器的电流关系问题.6、理解在远距离输电时,利用变压器可以大大降低传输线路的电能消耗的原因.7、知道课本中介绍的几种常见的变压器.二、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物理观察能力和正确读数的习惯.2、从变压器工作规律得出过程中培养学生处理实验数据及总结概括能力.3、从理想变压器概念引入使学生了解物理模型建立的基础和建立的意义.三、情感目标1、通过原副线圈的匝数与绕线线径关系中体会物理学中的和谐、统一美.2、让学生充分体会能量守恒定律的普遍性及辩证统一思想.3、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教学建议教材分析及相应的教法建议1、在学习本章之前,首先应明确的是,变压器是用来改变交变电流电压的.变压器不能改变恒定电流的电压.互感现象是变压器工作的基础.让学生在学习电磁感应的基础上理解互感现象.这里的关键是明白原线圈和副线圈有共同的铁芯,穿过它们的磁通量和磁通量的变化时刻都是相同的.因而,其中的感应电动势之比只与匝数有关.这样原、副线圈的匝数不同,就可以改变电压了.2、在分析变压器的原理时,课本中提到了次级线圈对于负载来讲,相当于一个交流电源一般情况下,忽略变压器的磁漏,认为穿过原线圈每一匝的磁通量与穿过副线圈的磁通量总是相等的.这两个条件,都是理想变压器的工作原理的内容.利用课本中的这些内容,教师在课堂上,首先可以帮助学生分析变压器原理,原线圈上加上交变流电后,铁心中产生交变磁通量;在副线圈中产生交变电动势,则副线圈相当于交流电源对外供电.在这个过程中,如果从能量角度分析,可以看成是电能(原线圈中的交变电流)转换成磁场能(铁心中的变化磁场),磁场能又转换成电能(副线圈对外输出电流).所以,变压器是一个传递能量的装置.如果不计它的损失,则变压器在工作中只传递能量不消耗能量.要使学生明白,理想变压器是忽略了变压器中的能量损耗,它的输出功率与输入功率相等,这样才得出原、副线圈的'电压、电流与匝数的关系式.在解决有两个副线圈的变压器的问题时,这一点尤其重要.当然,在初学时,有两个副线圈的变压器的问题,不做统一要求,不必急于去分析这类问题.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可引导他们进行分析讨论.3、学生对变压器原理和变压器中原、副线圈的电压、电流的关系常有一些似是而非的模糊认识,引导学生认真讨论章后习题,对学生澄清认识会有所帮助.4、变压器的电压公式是直接给出的.课本中利用原、副线圈的匝数关系,说明了什么是升压变压器和什么是降压变压器,这也是为了帮助学生能记住电压关系公式.利用变压器的输出功率和输人功率相等的关系,得到了 I1I2=U1U2.建议教师做好用输出负载调节输入功率的演示实验.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当负载端接入的灯泡逐渐增多时,原、副线圈上的电压基本上不发生变化,原线圈中的电流逐渐增大,副线圈中的电流也逐渐增大.5、介绍几种常见的变压器,是让学生能见到真实的变压器的外型和了解变压器的实际构造.教师应当尽可能多地找一些变压器的给学生看一看.变压器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十分广泛的应用.课本中介绍了一些,教学中可根据实际情况向学生进行介绍,或看挂图、照片、实物,或参观,以开阔学生眼界,增加实际知识6、电能的输送,定性地说明了在远距离输送电能时,采用变压器进行高压输电可以大大减少输电线路上的电能损失.这里重点描述了输电线上的电流大小与造成的电热损失的关系,教师应帮助学生分析,理解采用高压输电的必要性.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1、重点:变压器工作原理及工作规律.2、难点:(l)理解副线圈两端的电压为交变电压.(2)推导变压器原副线圈电流与匝数关系.(3)掌握公式中各物理量所表示对象的含义.3、疑点:变压器铁心是否带电即如何将电能从原线圈传输出到副线圈.4、解决办法:(l)通过演示实验来研究变压器工作规律使学生能在实验基础上建立规律.(2)通过理想化模型建立及理论推导得出通过原副线圈电流与匝数间的关系.(3)通过运用变压器工作规律的公式来解题使学生从实践中理解公式各物理量的含义。

《变压器》教学设计

《变压器》教学设计

第四节《变压器》教学设计一、教学思路“变压器”的教学围绕“变压器为什么能改变电压”变压器是怎样改变电压、电流等问题为线索来展幵教学过程,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相结合,理论推导和实验验证相结合的方法,先使学生理解互感现象,再通过学生探究活动,验证电压与匝数的关系,邂逅通过法拉第电磁感应定推导出电压与线圈匝数之间存在的关系。

教材分析:教材是落实课程标准、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载体,新教材的特点之一是“具有基础性、丰富性和幵放性。

”即学习内容是基础而丰富的,呈现形式是丰富而幵放的。

本节教材配有小实验,思考与讨论,简明扼要的文字说明,贴近生活的图片生动而形象,幵阔眼界的科学漫步。

教材对变压器原理的表述比较浅,在处理时要将这部分内容情境化,将静态知识动态化,利于学生理解透彻。

学生分析:学生通过前面《电磁感应》整章的学习,已经对磁生电以及涡旋电流有了基本的掌握,在《交流电》前两节的学习,对交流电的特点也比较清楚,已经基本具备了学习变压器这一节内容的必备知识。

但对变压器原线圈两端的电压与原线圈产生的电动势大小关系这一知识点比较欠缺,在教学中需作出补充提示。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变压器的基本构造2)理解变压器的工作原理3)探究并应用变压器的各种规律2、过程与方法:1)能熟练应用控制变量法解决多变量问题2)进一步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思路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探究,体会科学探索的过程,激发探究物理规律的兴趣2)通过真实操作和记录,获得团队合作精神的体验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变压器工作原理及工作规律.教学难点:(I )理解副线圈两端的电压为交变电压.(2)推导变压器原副线圈电流与匝数关系.(3)掌握公式中各物理量所表示对象的含义.重难点的突破措施:(I )通过演示实验来研究变压器工作规律使学生能在实验基础上建立规律.(2)通过理想化模型建立及理论推导得出通过原副线圈电流与匝数间的关系.(3)通过运用变压器工作规律的公式来解题使学生从实践中理解公式各物理量的含义.四、教学媒体变压器模型、学生电源、闭合铁芯、小灯泡、导线、多媒体等五、教学过程(一)知识回顾:1、什么是互感现象?2、利用互感现象可以把__________ 从一个线圈传递到另一个线圈,变压器就是利用___________________ 制成—首先通过两个问题复习前面学过的电磁感应知识,给学生知识上的准备,(二)新课讲授1、新课导入(1)在实际使用中,我们常常需要不同电压的交流电•如表所示平常市电的电压是220伏,那该怎么办呢一一我们需要变压器.(让学生体会到变压器作用的实际意义)(2)多媒体展示变压器的种类和式样(让学生对实际变压器有感性认识);(3)引导学生观察可拆变压器的构造,并通过示意图明确下列概念:原线圈一一与电源相连,输入电压U,线圈匝数为n i副线圈一一与用电器相连,输出电压U2,线圈匝数为n2铁芯一一有何特点?变压器是如何变压的呢?有什么规律?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究的课题。

高中物理变压器教案(精选3篇)

高中物理变压器教案(精选3篇)

高中物理变压器教案(精选3篇)高中物理变压器教案1★新课标要求(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变压器的构造,了解变压器的工作原理。

2•理解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中电压与匝数的关系,能应用它分析解决有关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在探究变压比和匝数比的关系中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理想化模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体会到能量守恒定律是普遍适用的。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探究变压比和匝数比的关系。

★教学难点探究变压比和匝数比的关系。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阅读法、讲解法。

★教学工具学生电源、可拆变压器、交流电压表、交流电流表、灯泡★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师:在实际应用中,常常需要改变交流的电压。

大型发电机发出的交流,电压有几万伏,而远距离输电却需要高达几十万伏的电压。

各种用电设备所需的电压也各不相同。

电灯、电饭煲、洗衣机等家用电器需要220V的电压,机床上的照明灯需要36V的安全电压。

一般半导体收音机的电源电压不超过10V,而电视机显像管却需要10000V以上的高电压。

交流便于改变电压,以适应各种不同需要。

变压器就是改变交流电压的设备。

这节课我们学习变压器的有关知识。

(二)进行新课1・变压器的原理思考与讨论:师:按上图所示连接好电路,接通电源,观察灯泡是否发光。

生:灯泡亮了。

师:两个线圈并没有直接接触,灯泡为什么亮了呢?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生1:当一个线圈中同交变电流时,变化的电流产生变化的磁场,变化的磁场在另一个线圈中激起感生电场,从而产生感生电动势,灯泡中有了感应电流,故灯泡发光。

生2:实验说明,通过互感现象,电源的能量可以从一个线圈传输给另一个线圈。

师:变压器就是由闭合铁芯和绕在铁芯上的两个线圈构成的。

一个线圈跟电源连接,叫原线圈(初级线圈),另一个线圈跟负载连接,叫副线圈(次级线圈)。

两个线圈都是绝缘导线绕制成的。

铁芯由涂有绝缘漆的硅钢片叠合而成。

师:画出变压器的结构示意图和符号,互感现象时变压器工作的基础。

变压器教案高中物理

变压器教案高中物理

变压器教案高中物理一、教学目标:1. 了解变压器的工作原理和结构2. 掌握变压器的基本公式和计算方法3. 能够解决变压器相关的应用问题二、教学重点:1. 变压器的工作原理2. 变压器的结构和组成3. 变压器的基本公式和计算方法三、教学内容:1. 变压器的定义和分类2. 变压器的工作原理3. 变压器的结构和组成4. 变压器的基本公式和计算方法四、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变压器的实物,引导学生了解变压器的作用和重要性。

2. 讲解:介绍变压器的定义、分类、工作原理、结构和组成,让学生理解变压器的基本知识。

3. 实验:设计一个简单的变压器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受变压器的变压效果。

4. 计算:教授变压器的基本公式和计算方法,让学生掌握如何计算变压器的转变比和输入输出功率。

5. 应用:布置一些变压器相关的应用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六、总结: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变压器在电力传输中的重要性和应用。

七、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学生对变压器的理解和掌握。

八、拓展: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变压器的发展历史和未来发展趋势,拓展知识视野。

五、教学手段:1. 实物展示2. 实验操作3. 计算习题4. 互动讨论5. 图片、视频资料六、教学评价:1. 通过实验和计算题,考察学生对变压器的掌握程度2. 考察学生对变压器应用问题的解决能力七、教学反思:1. 教学内容安排是否合理2. 学生反馈意见及建议3. 教学手段是否有效果八、教学资料:1. 教辅资料2. 实验器材3. 图片、视频资料。

高中物理教学课例《变压器》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高中物理教学课例《变压器》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高中物理教学课例《变压器》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学科教学课例名称高中物理《变压器》《变压器》这一节在物理的学习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是本章重点内容,也是高考的热点之一。

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变压器是沟通电路中常见的设备,它原理是电磁感应现象,是电磁感应教学的进一步延长,同时,是远距离输电中的必要装置,学习《变压器》将为远距离输电奠定根底。

1.物理观念:(1)知道变压器的构造,了解变压器的工作原理。

(2)理解抱负变压器原、副线圈中电压与匝数的关系,能应用它分析解决有关问题。

(3)了解变压器在生活中的应用。

2.科学思维:运用所学的互感现象的学问解释变压器的工作原理。

并体会到能量守恒定律是普遍适用的。

3.科学探究:在探究变压比和匝数比的关系中培育学生运用物理抱负化模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力气。

4.科学态度与责任: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忱,使他们了解变压器在生活中的应用。

了解抱负化模型在物理学争论中的重要性。

本班学生根底极差,对变压器会感觉比较生疏,对前面电磁感应还不是特别理解,但已有确定的印象,需学生学习力气分析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要教师在讲解变压器原理时需要多引导,让学生在电磁感应理论的根底上理解什么是互感现象?为什么原、副线圈之间没有载流导线的连接,副线圈中还可以输出电流?使学生再次体会交变电流与恒定电流的区分,以及沟通电的特点。

教学应围绕“什么是变压器?”“变压器副线圈为什么有电压?”“变压器为什么能转变电压?”“变压器是怎样转变电压、电流的?”等问题为线索开放教学。

以能量转化和传输为核心,突出变压器的抱负化模型。

教学中课依据实际状况向学生进展介绍,如图片、实物,以及利用是多媒体设备呈现相关的视频资源,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开阔学生的眼界。

一、创设情境1.介绍在实际使用中,我们常常需要不同电压的沟通电并举例。

提出问题如何实现电压的灵敏变化,引教学过程入变压器的概念,并让学生体会到变压器作用的实际意义2.多媒体呈现变压器的种类和式样〔让学生对实际变压器有感性生疏〕;3.设置悬念:变压器是如何变压的呢?有什么规律?引出要探究的课题。

教学设计方案__变压器

教学设计方案__变压器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变压器的原理和结构;(2)掌握变压器的工作原理及变压比的计算方法;(3)了解变压器的类型和应用。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2)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3)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变压器的工作原理;(2)变压比的计算方法;(3)变压器的类型和应用。

2. 教学难点:(1)变压器的工作原理;(2)变压比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变压器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变压器的作用,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变压器。

2. 变压器的原理和结构(1)讲解变压器的原理,通过实验演示变压器的工作过程,使学生直观地理解变压器的工作原理;(2)介绍变压器的结构,讲解变压器的主要部件及其功能。

3. 变压比的计算(1)讲解变压比的概念,通过实例讲解变压比的计算方法;(2)进行变压比计算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变压器的类型和应用(1)介绍变压器的类型,如自耦变压器、升压变压器、降压变压器等;(2)讲解变压器在电力系统、家用电器等领域的应用。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变压器的原理、变压比的计算、类型和应用。

6. 作业布置(1)完成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2)收集生活中常见的变压器,了解其工作原理和应用。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回答问题的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实验操作:评价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动手能力、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4. 课后反馈:收集学生对本节课的意见和建议,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高二物理《变压器》教案

高二物理《变压器》教案

高二物理《变压器》教案高二物理《变压器》教案1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知道变压器的构造.知道变压器是用来转变沟通电压的装置.2、理解互感现象,理解变压器的工作原理.3、掌握理想变压器工作规律并能运用解决实际问题.4、理解理想变压器的原、副线圈中电压、电流与匝数的关系,能应用它分析解决基本问题.5、理解变压器的输入功率等于输出功率.能用变压器的功率关系解决简单的变压器的电流关系问题.6、理解在远距离输电时,利用变压器可以大大降低传输线路的电能消耗的原因.7、知道课本中介绍的几种常见的变压器.二、本领目标1、通过察看演示试验,培养学生物理察看本领和正确读数的习惯.2、从变压器工作规律得出过程中培养学生处理试验数据及总结概括本领.3、从理想变压器概念引入使学生了解物理模型建立的基础和建立的意义.三、情感目标1、通过原副线圈的匝数与绕线线径关系中体会物理学中的和谐、统一美.2、让学生充分体会能量守恒定律的普遍性及辩证统一思想.3、培养学生敬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教学建议教材分析及相应的教法建议1、在学习本章之前,首先应明确的是,变压器是用来转变交变电流电压的.变压器不能转变恒定电流的电压.互感现象是变压器工作的基础.让学生在学习电磁感应的基础上理解互感现象.这里的关键是明白原线圈和副线圈有共同的铁芯,穿过它们的磁通量和磁通量的变动时刻都是相同的.因而,其中的感应电动势之比只与匝数有关.这样原、副线圈的匝数不同,就可以转变电压了.2、在分析变压器的原理时,课本中提到了次级线圈对于负载来讲,相当于一个沟通电源一般情况下,疏忽变压器的磁漏,认为穿过原线圈每一匝的磁通量与穿过副线圈的磁通量总是相等的.这两个条件,都是理想变压器的工作原理的内容.利用课本中的这些内容,老师在课堂上,首先可以帮忙学生分析变压器原理,原线圈上加上交变流电后,铁心中产生交变磁通量;在副线圈中产生交变电动势,则副线圈相当于沟通电源对外供电.在这个过程中,假如从能量角度分析,可以看成是电能(原线圈中的交变电流)转换成磁场能(铁心中的变动磁场),磁场能又转换成电能(副线圈对外输出电流).所以,变压器是一个传递能量的装置.假如不计它的损失,则变压器在工作中只传递能量不消耗能量.要使学生明白,理想变压器是疏忽了变压器中的能量损耗,它的输出功率与输入功率相等,这样才得出原、副线圈的电压、电流与匝数的关系式.在解决有两个副线圈的变压器的问题时,这一点尤其紧要.当然,在初学时,有两个副线圈的变压器的问题,不做统一要求,不必急于去分析这类问题.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可引导他们进行分析讨论.3、学生对变压器原理和变压器中原、副线圈的电压、电流的关系常有一些似是而非的模糊认得,引导学生认真讨论章后习题,对学生澄清认得会有所帮忙.4、变压器的电压公式是直接给出的.课本中利用原、副线圈的匝数关系,说明白什么是升压变压器和什么是降压变压器,这也是为了帮忙学生能记住电压关系公式.利用变压器的输出功率和输人功率相等的关系,得到了 I1I2=U1U2.建议老师做好用输出负载调整输入功率的演示试验.引导学生注意察看,当负载端接入的电灯泡渐渐增多时,原、副线圈上的电压基本上不发生变动,原线圈中的电流渐渐增大,副线圈中的电流也渐渐增大.5、介绍几种常见的变压器,是让学生能见到真实的变压器的外型和了解变压器的实际构造.老师应当尽可能多地找一些变压器的给学生看一看.变压器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十分广泛的应用.课本中介绍了一些,教学中可依据实际情况向学生进行介绍,或看挂图、照片、实物,或参观,以开阔学生眼界,加添实际知识6、电能的输送,定性地说明白在远距离输送电能时,采用变压器进行高压输电可以大大减少输电线路上的电能损失.这里重点描述了输电线上的电流大小与造成的电热损失的关系,老师应帮忙学生分析,理解采用高压输电的必需性.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方法1、重点:变压器工作原理及工作规律.2、难点:(l)理解副线圈两端的电压为交变电压.(2)推导变压器原副线圈电流与匝数关系.(3)掌握公式中各物理量所表示对象的含义.3、疑点:变压器铁心是否带电即如何将电能从原线圈传输出到副线圈.4、解决方法:(l)通过演示试验来研究变压器工作规律使学生能在试验基础上建立规律.(2)通过理想化模型建立及理论推导得出通过原副线圈电流与匝数间的关系.(3)通过运用变压器工作规律的公式来解题使学生从实践中理解公式各物理量的含义高二物理《变压器》教案2中国民用供电使用三相电作为楼层或小区进线,多用星形接法,其相电压为220V,而线电压为381V(貌似值),需要中性线,一般也都有地线,即为三相五线制。

《变压器》教案

《变压器》教案

变压器 教案【教学目标】1.知道变压器的构造,了解变压器的工作原理。

2.理解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中电压与匝数的关系,能应用它分析解决有关问题。

【重点难点】1.变压器的工作原理。

2.理解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中电压与匝数的关系。

【【教教学学方方法法】】 实验探究法 【【教教学学用用具具】】 课 件 【教学过程】 一、变压器的原理 1、变压器的构造(1)变压器是由套在闭合铁芯上的原、副两线圈组成:跟电源连接的线圈叫原线圈,也叫初级线圈,跟负载连接的线圈叫副圈,也叫次级线圈,两线圈由绝缘导线绕制,铁芯由涂有绝缘漆的硅钢片叠合而成. (2)变压器的示意图和在电路中的符号分别如图所示:2、变压器的工作原理 (1)工作原理:互感现象。

变压器通过闭合铁芯,利用互感现象实现了电能到磁场能再到电能的转化。

(2)变压器只能工作在交流电路.3、理想变压器:不计漏磁,略去原、副线圈的电阻和各种电磁能量损失的变压器,称为理想变压器。

实际变压器(特别是大型变压器)一般都可以看成是理想变压器。

二、理想变压器的工作规律 【实验探究】(1)按图示电路连接电路(2)原线圈接低压交流电源6V ,保持原线圈匝数n 1不变,分别取副线圈匝数n 2=21n 1,n 1,2 n 1,用多用电表交流电压档分别测出副线圈两端的电压,记入表格。

(3)原线圈接低压交流电源6V ,保持副线圈匝数n 2不变,分别取原线圈匝数n 1=21n 2,n 2,2 n 2,用多用电表交流电压档分别测出副线圈两端的电压,记入表格。

U 1=6V 实验次数 1 2 3 4 5 6 原线圈匝数n 1 n 1n 1n 1n 2n 2n 2副线圈匝数n 2 21n 1 n 1 2 n 1 21n 2 n 2 2 n 2副线圈输出电压U 2结论(4)总结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注意事项】(1)连接好电路后,同组同学分别独立检查,然后由老师确认,电路连接无误才能接通电源。

变压器的应用教案

变压器的应用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变压器的应用教案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变压器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

2. 使学生掌握变压器的主要参数和特性。

3. 培养学生运用变压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变压器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

2. 变压器的主要参数和特性。

教学难点:1. 变压器的工作原理及其数学表达式。

2. 变压器参数的计算和应用。

教学准备:1. 变压器模型或实物。

2. 教学PPT。

二、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变压器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变压器的作用和应用。

2. 讲解变压器的基本概念讲解变压器的定义、分类和基本结构,让学生了解变压器的工作原理。

3. 分析变压器的工作原理利用变压器模型或实物,讲解变压器的工作原理,强调原副线圈的电压、电流关系。

4. 讲解变压器的特性介绍变压器的电压比、电流比、变压比等特性,让学生掌握变压器的主要参数。

5. 变压器参数的计算与应用讲解变压器参数的计算方法,举例说明如何应用变压器参数解决实际问题。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变压器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和特性。

7.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变压器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三、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实物演示,使学生了解了变压器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掌握了变压器的主要参数和特性。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变压器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但在讲述变压器的工作原理时,可能存在讲解不够深入、学生理解困难的问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

四、教学评价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对变压器知识的掌握程度,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参考。

五、教学拓展介绍变压器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以及变压器的发展趋势,激发学生对变压器技术的兴趣。

六、教学内容6. 变压器的分类与应用讲解不同类型的变压器(如电力变压器、仪用变压器、电子变压器等)及其应用领域。

分析各类变压器的特点和区别。

7. 变压器的连接方式介绍变压器的星形连接和三角形连接。

手工变压器教学设计方案

手工变压器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变压器的基本原理和构造。

2.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协作能力。

4. 增强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教学对象初中物理课程学生三、教学时间2课时四、教学准备1. 变压器原理讲解PPT2. 变压器制作材料:铁芯、线圈、绝缘材料、连接线、电表等3. 教室布置:实验桌、实验器材、黑板等五、教学过程(一)导入1. 利用PPT展示变压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家用电器、电力传输等。

2. 提问:什么是变压器?变压器是如何工作的?(二)变压器原理讲解1. 利用PPT讲解变压器的基本原理,包括电磁感应、互感等概念。

2. 结合实例,讲解变压器的种类、用途和优缺点。

(三)变压器制作1. 学生分组,每组配备一套变压器制作材料。

2. 教师讲解变压器制作步骤,强调安全注意事项。

3. 学生动手制作变压器,教师巡回指导。

(四)变压器性能测试1. 学生将制作好的变压器接入电路,进行性能测试。

2. 教师讲解测试方法,如电压、电流、功率等参数的测量。

3. 学生记录测试数据,分析变压器性能。

(五)总结与反思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变压器制作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2. 学生分享制作经验,交流学习心得。

3. 教师总结本次课程,强调变压器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变压器原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的表现。

3. 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兴趣和学习热情。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2. 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技能。

3.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差异化教学。

4. 教师应充分利用实验器材,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变压器工作原理教案

变压器工作原理教案

变压器工作原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变压器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2. 掌握变压器的电压变换和电流变换原理。

3. 理解变压器的效率和功率计算方法。

4. 能够解决与变压器相关的简单计算和问题。

二、教学准备1. 教学工具:黑板、白板、投影仪等。

2. 教学材料:变压器的示意图、电路图、计算公式等。

3. 实验设备:变压器、电压表、电流表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例子引入变压器的概念,如手机充电器、电视机等,让学生了解变压器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知识讲解2.1 变压器的基本结构介绍变压器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铁芯、一次线圈、二次线圈等,并讲解它们的作用和相互关系。

2.2 变压器的工作原理详细讲解变压器的工作原理,包括一次线圈中的电流产生磁场、磁场感应二次线圈产生电动势、根据电磁感应定律得到电压变换的原理等。

2.3 变压器的电压变换原理以理想变压器为例,讲解电压变换的原理,即根据变压器的线圈匝数比例,可以实现电压的升高或降低。

2.4 变压器的电流变换原理以理想变压器为例,讲解电流变换的原理,即根据变压器的线圈匝数比例,可以实现电流的升高或降低。

3. 实验演示3.1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演示验证变压器的工作原理。

3.2 实验步骤:a. 连接实验电路,包括一次线圈、二次线圈、电压表和电流表。

b. 施加适当的交流电源,记录一次线圈和二次线圈的电压和电流值。

c.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变压器的电压变换和电流变换比例。

3.3 实验结果分析: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得到的电压变换和电流变换比例是否与理论值相符,分析实验误差的原因。

4. 计算练习给学生提供一些变压器相关的计算练习题,如根据给定的变压器参数计算电压变换比例、电流变换比例、功率损耗等。

5. 教学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变压器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并激发学生对电力学的兴趣。

四、教学评价1. 参与度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和参与度,是否能够主动提问、回答问题,与他人进行讨论。

变压器优秀教案学案

变压器优秀教案学案

变压器优秀教案学案变压器优秀教案学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变压器的原理、构造及工作过程;2、掌握变压器的应用和优缺点;3、能够通过实验和实例分析变压器的性能。

二、教学内容1、变压器的定义、原理及基本构造;2、变压器的工作过程及实现交流电转换的原理;3、变压器的应用场景及优缺点分析;4、实验及实例分析,变压器的性能评估。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展示变压器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变压器的作用及原理。

2、讲解变压器的定义、原理和构造:通过示意图或实物展示,介绍变压器的基本构造和组成部分,阐述变压器的工作原理,即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实现交流电的转换。

3、分析变压器的工作过程:以一个具体的变压器为例,详细讲解输入电压、输出电压、原边线圈、副边线圈等关键概念,阐述变压器的工作过程,包括电能转换和传输的过程。

4、讲解变压器的应用和优缺点:结合实际案例,介绍变压器在电力系统、家电、工业等领域的应用,分析变压器使用的优缺点,如效率高、便于远距离输电等。

5、实验及实例分析:通过实验或实例分析,让学生实际操作和观察变压器的工作过程,进一步理解变压器的性能和特点。

6、总结与回顾: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变压器的原理、构造、工作过程及优缺点,加深学生对变压器的认识和理解。

四、教学评估1、问题解答: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和讲解。

2、课堂练习:布置一些与变压器相关的练习题,检验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3、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对变压器的学习心得和体会。

4、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根据实验内容撰写实验报告,分析实验数据和结果,加深对变压器性能的理解。

五、课后作业1、复习课本中关于变压器的内容,加深对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

2、搜集并阅读一些关于变压器应用的案例,了解变压器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3、尝试设计一个基于变压器的简单电路,并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六、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和教学目标达成情况,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和总结,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和借鉴。

变压器教案

变压器教案

变压器教案变压器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变压器的基本概念和组成结构,掌握变压器的工作原理和基本的计算方法。

2. 技能目标:能够分析变压器的工作过程,计算变压器的输入输出功率和电压比。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电力工程的兴趣,增强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变压器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变压器输入输出功率和电压比的计算。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回顾前几节课所学习的电磁感应相关知识,引导学生复习电磁感应定律和互感现象。

2. 讲授变压器基本概念(10分钟)通过举例介绍变压器的基本概念和应用领域,引导学生了解变压器的作用和重要性。

3. 变压器的组成结构(10分钟)介绍变压器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铁芯、一次线圈、二次线圈和绝缘材料等,引导学生理解变压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4. 变压器的工作原理(20分钟)详细讲解变压器的工作原理,包括电磁感应定律和互感现象,引导学生理解变压器的电压变换原理。

5. 变压器的计算方法(20分钟)介绍变压器的输入输出功率和电压比的计算方法,包括变压器的转换效率和容量计算,引导学生掌握变压器的计算技巧。

6. 案例分析(10分钟)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变压器的应用和设计,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7. 拓展延伸(5分钟)介绍变压器在电力工程中的其他应用领域,如电力传输、电感耦合和电源适配器等,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变压器的应用和发展。

8. 归纳总结(5分钟)通过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和方法,巩固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反思和归纳能力。

四、课堂作业1. 完成课堂练习题,巩固变压器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2. 思考变压器在电力工程中的其他应用领域,并写一篇短文进行阐述。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变压器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通过案例分析和拓展延伸,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变压器教学设计-完整版公开课教学设计

变压器教学设计-完整版公开课教学设计

§变压器主备人:审核人:课时编号:复备时间:上课时间: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和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活动目标交流展示根据预习案完成情况,安排学生分组汇报。

注意:(1)学生汇报答案的正误;(2)学生产生的新问题。

下面让学生展开交流探究活动,突破重难点。

学生抢答:电磁感应原理,互感、变压器的构造及原理,变压器的电源是交流的,理想变压器条件及规律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加强交流,筛选重难点,提高课堂效率。

演示用手机充电器点亮小灯泡,问:生活中还有哪些涉及到变压器多媒体展示:各种变压器学生观察,举例实验演示,激发学习兴趣,对变压器作用有初步认识展示可拆变压器一名学生在讲台前拆开变压器,变压器构造:闭合铁心,原副线圈。

其他学生观察,补充。

提高学生参与意识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变压器的构造及其工作原理;2.掌握理想变压器的原、副线圈中电压、电流与匝数的关系,并能应用它分析解决基本问题。

二、能力目标1.通过探究变压器线圈两端的电压与匝数的关系实验,培养学生物理观察能力和正确读数的习惯,并学会处理数据并提高概括能力。

2.从理想变压器概念引入使学生了解物理模型建立的基础和建立的意义。

三、情感目标1.通过原副线圈的匝数与线圈电压关系中体会物理学中的和谐、统一美。

2.让学生充分体会能量守恒定律的普遍性及辩证统一思想。

教学重点变压器的工作原理和规律。

教学难点理解副线圈两端电压是与原线圈频率相同的交变电流,推导变压器原、副线圈电流与匝数的关系教学媒体可拆变压器、变压器8组,手机充电器一个;9只小灯泡、8个学生电源、多用电表16个,导线若干,100Ω变阻器8个师生双边活动细则在铁芯上绕漆包线作副线圈,绕漆包线两端接电流表,改变2总结分析实验数据时,得到变压比公式:)1(2121nnUU=理论分析:由(1)知:升压变压器n2>n1;降压变压器n2<n1;各组派代表到前后黑板填写数据,并得出结论)1(2121nnUU=培养学生处理实验数据、分析问题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变压器》教学案
知识精讲整体呈现
1、变压器的构造:(展示可拆式变压器并进行讲解)
(1)构造:
①闭合铁芯
②原线圈(初级线圈)
③副线圈(次级线圈)
(2)示意图
(3)电路图中符号
2、变压器的工作原理(通过动画进行演示)
——互感现象
变压器通过闭合铁芯,利用互感现象实现了:
电能→磁场能→电能转化
(U1、I1) (变化的磁场) ( U2、I2)
3、理想变压器的变压规律:
(1)、实验:探究变压器线圈两端电压与匝数的关

(2)、理想变压器的变压规律:
功率关系:P输出=P输入输出决定输入
电压关系:
2
1
2
1
N
N
U
U
=输入决定输出
电流关系:
1
2
2
1
N
N
I
I
=输出决定输入、适用于单
个副线圈
小结:
30


实物展
示,学生
更好掌
握。

学生演
示实验视
频播放,
动画演
示,更形
象直观。

学生实
验得出结
论,回归
物理本
质。

合作探究夯实基础
(1)一个理想变压器,原线圈
和副线圈的匝数分别为n1和n2,正
常工作时输入和输出的电压、电流、
功率分别为U1和U2、I1和I2、P1和
P2.已知n1>n2,则:()
A.U1>U2,P1=P2 B.P1=P2,I1<I2
C.I1<I2 ,U1>U2 D.P1>P2,I1>I2
(2)某变电站用原、副线圈匝数比为n1∶n2的变压器,将远
距离输来的电能送到用户,如图4所示.将变压器看作理想变压
7


夯实三
个关系的
基础。

A
B C D E
16-图7
器,当正常工作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原、副线圈电压比为n 2∶n 1 B .原、副线圈电流比为n 1∶n 2 C .原、副线圈电压比为n 1∶n 2 D .变压器的输入功率与输出功率的比为 n 1∶n 2 (3)有一台理想变压器,原线圈匝数为n 1,副线圈匝数为n 2,
当n n 12>时,是_______变压器;当n n 21>时,
是____________变压器。

若副线圈输出功率为P 2时,原线圈输入功率为P 1,则
P P 12:=__________;若n n 1251::=
,当原线圈加上220V 直流电压时,副线圈上的电压是___________。

(4)变压器原线圈是1100匝,接在220V 交流电源上,如果
将10个标有“36V 60W ”的白炽灯泡并联接到副线圈上,要使
灯泡正常发光,副线圈需要________匝,此时通过原线圈的电流
强度是________A ,变压器的输入功率是_______W 。

滚动训练
反馈提高
1、一个理想变压器,当副线圈所接的电阻R 变小时,下
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流过电阻R 的电流不变
B .电阻R 两端的电压不变
C .流过原线圈的电流不变
D .原线圈输出的电功率不变
2、对于理想变压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原线圈的输入功率,随着副线圈的输出功率增大而增大
B .原线圈的输入电流,随着副线圈的输出电流增大而增大
C .原线圈的电压,不随副线圈的输出电流变化而变化
D .当副线圈的电流为零时,原线圈的电压也为零 3、如图7所示,理想变压器的副线圈上通过输电线接有两个相同的灯泡L 1和L 2,输电线等效电阻为R.开始时,开关S 断开.当S 接通时,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副线圈两端M 、N 的输出电压减小 B .副线圈输电线等效电阻R 上的电压增大 C .通过灯泡L 1的电流减小 D .原线圈中的电流增大 4 .如图16-7,一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比为4:1,图中五只电灯完全相同,若B 、C 、D 、
E 都能正常发光,则A 灯 ( ) A .一定能正常发光 B .比正常发光暗
C .比正常发光亮
D .一
定被烧坏 5、理想变压器初级线圈和两个次级线圈的匝数分别为n 1=2200匝、课后作业 通过几个题,让学生掌握三者的因果关系及关于变大器的典型例题。

n 3 R n 2 L 220V
n 1
n 3=440匝,电源电压为U 1=220V ,n 3上连接的负载电阻
R=8.8Ω, n 2上连接的灯泡“110V 110W ”正常发光。

求原线圈中的电流I 1和n 2。

6、如图所示为两个互感器,
在图中圆圈内a 、b 表示电表,
已知电压比为100,电流比为
10,电压表的示数为220V ,
电流表的示数为10A ,则
( ) A 、a 为电流表,b 为电压表
B 、a 为电压表,b 为电流表
C 、路输送电功率是2200W
D 、线路输送电功率是2.2×106W 7、如图所示是一理想的自耦变压器,A 、B 端接交流电源,C 、D 端
接负载电阻R ,P 为滑动触头,当P 逆
时针转动时,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R 两端的电压下降,电流减小
B 、R 两端的电压升高,电流增大
C 、R 两端的电压升高,电流减小
D 、R 消耗的功率不变
8.在绕制变压器时,某人将两个线圈绕在如图11所示变压器
铁芯的左右两个臂上.当通以交流电时,每个线圈产生的磁通量
都只有一半通过另一个线圈,另一半通过中间的臂.已知线圈1,2
的匝数之比n 1∶n 2=2∶1.在不接负载的情况下( )
A .当线圈1输入电压为220 V 时,线圈2输出电压为110 V
B .当线圈1输入电压为220 V 时,线圈2输出电压为55 V
C .当线圈2输入电压为110 V 时,线圈1输出电压为220 V
D .当线圈2输入电压为110 V 时,线圈1输出电压为110 V
9.图中,a 、b 为输入端,接交流电源,c 、d 为输出端,则输
出电压大于输入电压的电路是( )
a b 题7题8图 ~ C D R P O A B
《变压器》教学反思
——成都石室白马中学物理组罗涛
回顾《变压器》第一课时这节课,收获颇多,有闪光,也有不足。

通过这堂课的精心准备和教学,我对新教材的理解更为深刻,新教材在教学方法和教学目标上有了很大变化,更加注重对学生的实验能力、探究能力等的培养和考查。

本节课借助实物、图片展示,让学生初步了解了变压器的构造,通过学生实验视频(跳圈实验、小灯泡实验)、原理动画,让学生理解变压器工作原理,通过学生实验探究、建立模型、理论推导,让学生掌握了变压规律。

达到了教学目的,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丰富了教学方法和手段。

另外,本节课的安排我觉得条理比较清楚,课堂设计从感性到理性,从定性到定量,从实际到建模到实际,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第一、可能由于导线老化的原因,课堂上学生实验误差较大(课前实验效果很好),导致时间有所浪费,对学生得出实验结论造成一定影响。

第二、在做跳圈实验及小灯泡发光演示实验时,可以再做一个演示实验,当铁芯闭合和当铁芯不闭合情况下,小灯泡亮度的差异,学生对变压器的构造及原理的认识可能会效果更好。

很多老师认为“新教材没有老教材好用,结论性、规律性、系统性较差,教材变得太‘花’太‘杂’”,其实这就是老师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不够,我认为这恰好是回归到了教学的本质,我们应该更多地“授之以渔”。

物理是一门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的学科,是一门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课堂应该以生活为基础、以实验为载体,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探究问题、应用模型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