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内外阅读相结合
如何进行阅读教学的课内外结合
如何进行阅读教学的课内外结合在语文教学中,应注重课内与课外阅读的相结合。
指导学生进行课内外阅读是语文教学中的有机组成部分。
“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语文教学观,已被广大语文教师所接受。
如何做到课内阅读教学与课外阅读相结合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一、创造条件,激发阅读动机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
要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动机,首先要联系课内阅读教材内容向学生推荐一些贴近学生生活、学生喜爱的课外读物。
如,教学《囚歌》这一篇课文后,就可以及时地向学生推荐《叶挺将军》这部书。
有了课文内容的基础,再看《叶挺将军》这部书,学生对叶挺将军等革命烈士在狱中是怎样与敌人作斗争就有了更深的了解,受到了深刻的思想教育,懂得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其次,要指导学生选择有益的课外读物。
如向学生推荐适合他们年龄特点的读物:《安徒生童话故事》、《少儿科普知识》等。
其三,教师还要为学生创设阅读的条件。
如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到图书馆看书、读报;设立班级图书角,发动学生捐书或进行书籍交流、传阅活动,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
二、运用迁移,指导阅读方法小学生阅读尚在起步阶段,要不断地让他们总结课堂上所学到的阅读方法,并指导学生运用迁移,把这些方法运用到课外阅读中去,使之形成能力。
这样,学生才会看懂并理解读物,才会有兴趣持久地阅读。
1.适时迁移,巩固阅读方法。
从中年级开始,语文教材在每单元的积累运用中,都安排了拓展阅读,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阅读能力方面的专项训练。
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内容,适时地进行训练,让学生将阅读方法迁移到课外阅读实践中。
如,教学第十册第八单元——角度,重点训练项目是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
在分析《两个农夫》这篇课文后,笔者让学生将在课堂中领悟到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去阅读《丢失的骆驼》。
笔者先给学生5分钟的阅读时间。
时间一到,笔者就马上向他们出示:“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为什么四兄弟能帮助主人找到丢失的骆驼?”用这两个问题来检查他们的阅读效果。
语文群文阅读中课内外阅读有效结合摭探
语文群文阅读中课内外阅读有效结合摭探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多方面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而群文阅读作为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使命。
在群文阅读中,课内外阅读的有效结合具有重要意义,对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的提升起着关键性作用。
本文将探讨语文群文阅读中课内外阅读的有效结合,探寻其意义和方法。
一、课内外阅读的意义1. 拓展阅读领域课内外阅读有效结合,能够拓展学生的阅读领域。
课内阅读以教材为主,内容相对单一,而课外阅读则可以涉猎更广泛的文学作品,包括古今中外的经典著作、优秀的文学作品等,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增强阅读能力课内外阅读有效结合,能够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
课内阅读通常以教材为主,难度和篇幅有限,而课外阅读则能够挑战学生的阅读能力,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3. 提升语文素养课内外阅读有效结合,能够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课内阅读注重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而课外阅读则能够让学生接触更多的文学作品,了解不同风格和题材的作品,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语文素养。
二、课内外阅读有效结合的方法1. 设立课外阅读计划学校和教师可以制定课外阅读计划,指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书目,包括文学作品、人文历史、社会科学等多方面的内容,鼓励学生多读好书,提高阅读兴趣。
2. 教师指导与引导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就课外阅读的内容展开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并结合课内知识进行交叉比较与融会贯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思维深度。
3. 阅读活动丰富多彩学校可以组织各种形式的阅读活动,比如读书分享会、读书报告、阅读比赛等,让学生在阅读中产生共鸣,互相交流,共同提高。
4. 课内外阅读相结合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将课内外阅读相结合,通过教材内容引发学生对课外相关作品的兴趣,为学生打开广阔的阅读天地,在享受阅读的增强对课内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结合的方法
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结合的方法阅读教学是语文的半壁江山,培养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结合的方法,供大家参考。
1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结合的方法(一)挖掘阅读资源,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兴趣和发现是小学生的童真天性,通过兴趣的引导可以让学生自觉自发地进行阅读。
通过教材内容的挖掘,可以让学生寻找课堂教学内容与课外阅读的衔接点,让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此而产生,从而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更好地去发现,更好地跟随教师进行语文学习,在丰富视野的同时,能够夯实基础,构建自己的阅读体系。
比如,笔者在进行《蜗牛》教学的时候,了解到学生们对于小动物都有着自己的喜好,很多同学家中还养着小狗、小猫等小动物。
很多时候同学们与小动物都已经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但是,对于蜗牛这样一个“慢吞吞”的动物研究则较少。
于是,我便让同学们看看我们身边有没有温暾可爱的蜗牛,并让同学们自行阅读关于蜗牛的文章,一方面与小蜗牛建立很好的朋友关系,另一方面也让同学们可以通过小动物的兴趣做引导,对于阅读产生极大的兴趣。
正是在兴趣的引领下,学生们不仅阅读了关于蜗牛的文章,还阅读了很多关于其他小动物的文章,其阅读的积极性不断提升。
(二)实现课内外阅读方式的衔接制定读书计划和师生共读可以促进课内外阅读方式的衔接和加深二者的融合程度。
由于小学生的特殊年龄结构,不同的年龄段知识系统的培育目标是不一样的,理解知识的能力也是不同的,看问题的角度也是有所区别的,所以老师在引导过程中,要本着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地去合理安排读书计划。
比如,笔者在进行《曹冲称象》教学的时候,并没有立即让学生进入到课文之中进行阅读,而是在之前做了很多铺垫,逐步让学生过渡到文章的阅读之中。
笔者首先让学生在文章学习之前阅读一些关于“曹冲”的小故事,了解“曹冲”的生活年代,了解其生活背景。
之后再让学生进入到文章阅读之中。
学习完文章之后还给学生布置相应的“任务”,让学生结合所学习的文章进行相关内容的补充,让学生能够对相关的“智慧故事”予以深化。
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的有效结合分析
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的有效结合分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育一直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而如何有效地结合课内外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一直是语文教师和家长们所关注的问题。
本文将从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的意义、方法和策略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希望对相关人士在实际教学和家庭阅读指导中有所帮助。
一、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的意义1. 提高语文素养。
课内的教材阅读往往局限于特定的内容和形式,而课外阅读能够拓展学生的阅读范围,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提高语文素养。
2. 培养阅读兴趣。
通过让学生接触各种各样的优秀文学作品和有趣的故事,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使他们乐于主动地进行阅读,增强阅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 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学生能够模仿其中的语言风格和表达方式,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丰富自己的词汇和语法知识。
4. 塑造良好的价值观。
通过阅读有意义的故事和典籍,教育孩子们尊重他人、尊重生命、尊重劳动,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念和人生观念。
1. 针对性设置阅读任务。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兴趣,有针对性地布置阅读任务,使学生能够有计划地进行阅读。
2. 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分析。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分析,让他们从文学作品中发现作者的用词、语言风格和表达方式,提高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3. 布置精读任务和泛读任务。
教师可以布置精读任务,让学生深入细读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同时也可以布置泛读任务,让学生广泛涉猎各种类型的阅读材料,提高他们的阅读广度和深度。
4. 融合课内外资源。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课内外的资源,引导学生进行多样化的阅读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上和课外都能够有所收获。
5. 建立读书交流平台。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之间进行读书交流,让他们在分享阅读体验的过程中激发彼此的阅读兴趣,增强对阅读的热爱。
1. 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教师和家长应该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选择权,让他们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阅读水平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材料,激发他们的自主学习和自主阅读的能力。
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的有效整合策略
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的有效整合策略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的整合是指将课内学习和课外阅读相结合,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和阅读能力。
下面是一些有效的整合策略。
一、合理选取课内文本与课外文本在整合课内外阅读时,需要合理选取适合学生阅读的文本。
课内文本可以选择与所学知识内容相符的课文,以巩固和加深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而课外文本则可以选择适合不同学生阅读能力和兴趣爱好的书籍,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
二、设立课内外相结合的任务为了使课内外阅读更加有效地整合,可以设立一些相结合的任务。
老师可以将课内课文中的某个片段做为课内外阅读的起点,要求学生在课外继续阅读相关的文本,进一步了解和拓展该主题。
可以设计一些问题和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独立探究。
三、鼓励学生交流分享阅读心得在课内外阅读整合中,鼓励学生进行交流和分享是很重要的。
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班级分享,让学生把自己的阅读心得和体会与他人分享,从而互相启发、共同进步。
也可以通过写读后感或读书笔记的形式,让学生记录下自己阅读的心得和体会,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四、注重阅读策略的引导和训练在课内外阅读整合中,注重阅读策略的引导和训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阅读任务。
可以教授学生如何利用标题、段落首句等信息进行快速了解文章大意;引导学生学会运用上下文推理、词语猜测等策略解决阅读难题。
这些策略的训练,可以在课内外阅读中相互补充和应用。
五、提供足够的阅读材料和资源为了使课内外阅读整合更加顺利,需要提供足够丰富的阅读材料和资源。
学校可以建立和丰富学校图书馆的藏书,增加各类适合小学生阅读的书籍;也可以推广利用数字资源,让学生能够方便地获取到网络上的优质阅读资源。
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的有效整合策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
学校和教师在设计课程和教学活动时,应注重课内外知识的联系,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有效地整合课内外阅读资源,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
浅谈初中语文课内外阅读有效衔接的策略
浅谈初中语文课内外阅读有效衔接的策略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教学也在不断更新拓展。
课内外阅读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初中阶段尤为重要。
但是如何有效地衔接课内外阅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当前语文教学中需要认真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初中语文课内外阅读的有效衔接策略进行深入探讨,希望对广大语文教师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一、构建课内外阅读知识体系,促进衔接课内外阅读是互相联系、相辅相成的,构建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对于有效衔接二者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要在课内阅读中加强文学、历史、地理、科学等多学科知识的渗透,引导学生在课内阅读中积累丰富的知识储备。
教师要引导学生选择一些与课内学习内容相关的、符合学生年龄和认知水平的课外读物,加强课内外知识的联系与衔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悟课内的内容。
在教学内容为《红楼梦》时,可以组织学生阅读一些与清代文学有关的课外读物,如《儿女英雄传》、《聊斋志异》等,既能扩展学生的文学视野,又能加深对清代文学的理解。
二、借助课内阅读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课外读物作为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内阅读的机会,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课外读物。
可以在课堂上推荐一些适合初中生阅读的优秀文学作品,如《小王子》、《哈利·波特》等,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一本或几本喜欢的课外读物。
这样不仅可以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还能增强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和热情,有利于形成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开展课内外阅读的主题式活动课内外阅读衔接的有效策略之一是开展主题式的阅读活动。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设计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引人入胜的主题活动,以便更好地促进课内外阅读的衔接。
开展“阅读与旅行”主题的活动,邀请学生带着自己的课外读物,分享自己在旅行中的阅读感受和体会;或者开展“名著改编电影欣赏”主题活动,邀请学生阅读与电影相关的课外读物,看电影,分享观后感。
这样的主题活动既能增强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也能促进课内外阅读的有效衔接。
课内外阅读一体化成果创新点
课内外阅读一体化成果创新点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课内外阅读一体化成为了教育教学的重要方向。
课内外阅读一体化指的是将课堂教学与学生个人阅读相结合,通过开展有针对性的课外阅读活动,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综合素养。
本文将探讨课内外阅读一体化的成果创新点。
一、构建多元化的阅读环境为了促进课内外阅读一体化,学校可以在校园内构建多元化的阅读环境。
例如,设立阅读角、开设图书馆、创建电子阅读平台等。
这些举措可以让学生在学校范围内随时随地进行阅读,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和积极性。
二、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学校可以组织各类课外阅读活动,如读书分享会、阅读比赛、作文比赛等,鼓励学生参与并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
这样的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引入新媒体技术新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为课内外阅读一体化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学校可以利用互联网、移动设备等新媒体工具,提供丰富多样的电子阅读资源,使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获取到各种类型的阅读材料。
同时,学校还可以借助新媒体技术开展互动式阅读活动,例如在线讨论、网络写作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
四、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课内外阅读一体化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学校可以通过定期开展阅读指导课、组织阅读小组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阅读。
此外,学校还可以推广阅读辅导书籍、提供阅读技巧指导,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和阅读速度。
五、创新评价方式课内外阅读一体化需要创新评价方式,以更好地反映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成长。
学校可以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如阅读日记、读后感、口头报告等,综合考察学生的阅读理解、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此外,学校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发出阅读量统计软件,定期对学生的阅读量进行统计和评估。
六、加强家校合作课内外阅读一体化需要家校共同努力。
学校可以与家长合作,共同制定阅读计划,鼓励家长陪伴孩子一起阅读。
家长可以与学校保持密切联系,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指导。
培养学生课内外阅读相结合能力论文
培养学生课内外阅读相结合的能力《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
”言下之义,就是要告诉我们,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学,光靠课内这三四百篇、三四十万字的阅读量是远远不够的,要重视课外阅读,并为学生在课内学习与课外阅读之间架起一座桥梁,由课内向课外过渡,把课内外阅读有意识、有系统地结合起来。
一、课内学方法,课外会运用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学,重视语文素养培养,重视语文综合能力的锻炼,强调拓展语文教学的外延,重视学生知识面的拓展,重视课外阅读。
语文课堂教学不应仅满足于帮助学生理解“文中之道”,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学有所“得”。
叶圣陶先生说过:“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可见,加强课内阅读方法的指导,应用于课外阅读,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对于提高学生课外独立阅读的能力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
在课堂学习中加强和渗透阅读方法的指导,首先,注重朗读与默读相结合,从四年级开始,逐步培养学生的默读能力和习惯,课堂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来进行朗读和默读,让学生用默读来提高阅读速度,用朗读来体验情感。
第二,注重精读与略读相结合,在学生具备一定默读能力的基础上,通过快速浏览,理清文章脉络,了解文章内容梗概,再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地方细细品读:对文中的人物感兴趣就着重品读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活动,以及所处环境和细节描写;对事情感兴趣就弄清事情经过,弄清高潮情节,分析环境场所,分析相关人物;对文中的景物感兴趣,就抓住景物特点的细腻描写,身临其境体会意境,体验语言的丰富妙用,从而品味积累吸收。
第三,阅读与思考相结合,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
一味读书,而不思考,只能受到书本表象的迷惑而不得其解。
所以我们主张阅读要边读边想,带着问题去阅读。
边读边思考,更快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第四,阅读与想象相结合,想象是智慧的翅膀,引导学生在阅读文本时,展开想象的双翼,一定会给文本带来更多独具特色的个性化解读。
摭谈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的衔接
摭谈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的衔接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的衔接,是指将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学习与课外阅读相结合,通过课内外阅读的衔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素养。
语文课内外阅读的衔接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增加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要做好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的衔接,就需要在语文课堂上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语文课堂上应该突出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多读好书,多品味好文。
老师可以通过讲解解析课文,并注重开展阅读指导,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增强阅读理解能力。
要鼓励学生进行朗读,通过朗读活动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流畅度。
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的衔接还需要注重课内外阅读资源的整合和对接。
学校应该建立丰富多样的图书馆,购买和引进适合学生阅读的优秀图书,并鼓励学生借阅和阅读。
在课堂上,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一些与课内教学内容相关或拓展的优秀读物,如小说、散文、诗歌、寓言故事等,让学生通过课外阅读拓展知识面,提高语文素养。
学校还可以举办一些阅读推广活动,如朗诵比赛、作文比赛、读书分享会等,为学生提供展示阅读成果和交流阅读体验的平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强课内外阅读的衔接。
学校和家长应该共同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课内外阅读情况。
学校可以和家长加强沟通,告诉家长为什么要进行课内外阅读的衔接,鼓励家长给予学生更多的阅读支持和帮助。
家长们要营造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鼓励孩子多读好书,多参与家庭阅读活动,共同配合学校开展课内外阅读的衔接,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
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结合的方法总结
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结合的方法总结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的结合是指在课堂教学中,结合学生的课外阅读,形成全面、多样的阅读教学,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
下面将介绍几种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结合的方法。
一、阅读引导法阅读引导法是指教师在课堂上以阅读为主导,引导学生阅读课内和课外的文学作品。
教师可以通过朗读、解读文本、提问、讲故事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
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水平,选择一些与课本相关的文学作品,推荐给学生。
这样一来,学生可以在课外阅读与课内学习中形成互补、相得益彰的关系,提高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作品对比法作品对比法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某一文学作品后,与其他相关作品进行比较。
通过对比,学生可以进一步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例如,在学习《小兵张嘎》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与其他关于革命英雄的文学作品进行对比,了解不同作品的主题、情节和人物形象等,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阅读广度。
三、阅读分享法阅读分享法是指学生在课堂上向同学分享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
学生可以通过口头表达、写作、画画等形式,将阅读过的内容以及对作品的理解与感受与同学分享,从而增强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和记忆。
教师可以在学生分享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四、文本分析法文本分析法是指教师在课堂上对文学作品进行分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作品的结构、语言和意义等。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一起分析作品的情节、人物形象、环境描写、语言表达等方面的内容,从而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和解读作品。
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五、主题拓展法主题拓展法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阅读某一文学作品,引导学生拓展阅读与该作品相关的其他文本。
教师可以选择与作品主题相关的其他作品,推荐给学生,同时引导学生对这些作品进行比较分析。
通过拓展阅读,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作品的背景和扩展,增加阅读的广度和深度。
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的有效衔接
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的有效衔接语文课内外阅读是小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课内阅读是指在教材中规定的篇章或文章,通过教师的引导和指导,学生进行的阅读活动;课外阅读是指学生在课外自主选择文学作品进行阅读。
课内外阅读有机地衔接在一起,是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课内外阅读的定义、重要性以及有效衔接的方式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课内外阅读的定义课内阅读是学生在学校课程中必须进行的读书活动,是在教材中规定的篇章或文章中进行的阅读。
教材中的阅读材料多为经典课文或教学要求的文学作品,通常由老师进行解读和引导,以此来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含义,提高语文素养。
课外阅读是指学生在课外自主选择文学作品进行阅读,这些作品可能是文学名著、童话故事、诗歌、寓言等。
在课外阅读过程中,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读物,通过阅读来陶冶情操,丰富知识,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1.拓展视野:通过课内外阅读,小学生可以接触到各种各样的文字材料,包括古代经典和现代文学作品,有助于开阔他们的视野,了解更多的知识和文化。
2.提高语文素养:课内外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可以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3.培养兴趣:通过课外阅读,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阅读材料,激发其阅读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4.促进情感发展:文学作品中包含了丰富的情感和情感体验,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世界,增强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能力。
1.建立有效的课内阅读体系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阅读能力,设计一套科学合理的课内阅读体系,包括选材、导读、讲解和课后练习等环节。
通过系统的课内阅读,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2.引导学生进行有意义的课外阅读教师和家长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有意义的课外阅读。
可以通过开展读书报告、朗诵比赛、读书分享等活动,激发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兴趣,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课内外阅读相结合四法
将课内学习和课外阅读相结合,有助于拓宽知识面,深化学习体验,提高综合素质。
以下是四条将课内外阅读相结合的法则:
1. 知识互补法:在选择课外阅读材料时,可以结合当前的学习内容,选择相关领域的书籍、文章等进行阅读,这样能够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记忆,促进知识的深入掌握。
2. 提前预习法:在开始新的学习内容前,可以先进行相关课外阅读,这样可以提前了解学习的内容和主题,有助于加深对知识主题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习效率。
3. 个性选择法:在选择课外阅读材料时,可以结合个人兴趣、爱好或职业规划的方向等因素,选择符合个人口味和适合自己的书籍或文章,这样可以提高兴趣和积极性,激发学习热情。
4. 反思归纳法:在阅读课外材料之后,可以进行反思归纳,将所学内容融合到课内学习中,分析和比较不同来源的知识,深化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同时可以通过写作、讨论等方式将所学内容分享给其他人,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总之,将课内外阅读相结合需要注意平衡学习时间和精力的投入,并注重学习体验和学习目标的结合,既要深化对知识体系的认识,又要提高个人的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以求得到学习效果和个人成长的双重收益。
《课内外阅读有效结合》学习心得3篇
《课内外阅读有效结合》学习心得 (2)《课内外阅读有效结合》学习心得 (2)精选3篇(一)在日常学习中,课内外阅读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通过课堂学习,我们可以掌握一些基础知识和理论,并进行基本的理解和应用。
但是,仅仅停留在课堂上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我们需要通过阅读来扩充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自己的思辨能力和综合素养。
首先,课内外阅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课堂内容。
有时候,课堂上的讲解可能比较枯燥,或者有些概念理解起来比较困难。
这时候,可以选择一些与课程内容相关的书籍或文章进行阅读,这样就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课堂上的知识点,加深自己对知识的理解。
其次,课内外阅读可以拓宽我们的知识面。
课堂上的内容通常是比较有限的,但是现实生活中的知识无穷无尽。
通过阅读各种各样的书籍和文章,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领域的知识,了解到丰富多样的文化和思想。
这些知识的扩充可以让我们在思考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时更加全面,提高我们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最后,课内外阅读可以提高我们的思辨能力和综合素养。
通过阅读不同观点的文章,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观点。
这样可以培养我们的思辨能力,学会分析问题、辨别是非,形成自己的独立观点。
同时,通过阅读可以提高我们的综合素养,让我们能够通过不同领域的知识进行交叉思考,形成多元化的思维方式。
总的来说,课内外阅读的有效结合对于我们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读书,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课堂上的知识,扩充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自己的思辨能力和综合素养。
因此,我们应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将课内外阅读紧密结合起来,使其成为我们学习的重要一环。
《课内外阅读有效结合》学习心得 (2)精选3篇(二)学习心得:通过将课内外阅读有效结合,我深刻体会到了阅读的力量和好处。
首先,课内外阅读相结合可以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内教材的知识。
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教师可能只能讲解和涉及一部分内容,而通过课外阅读,我可以进一步拓宽知识面,了解更多相关的内容和实例,有助于对课内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论小学语文多文本阅读中课内外阅读的结合
论小学语文多文本阅读中课内外阅读的结合
小学语文多文本阅读中,课内外阅读相结合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可以帮助学生拓展
视野,增长知识,提高阅读能力。
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课内外阅读的结合对小学生的好
处。
首先,课内阅读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中的知识。
教材中的内容通常都是经过筛选的,符合学生年龄和认知水平的。
通过课内阅读,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教材中的知识点,加深
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同时,学生还可以在课内阅读中感受到教材中的思想、情感和价
值观,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
其次,课外阅读则更加开阔视野,能够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课外阅读范围广,可以是
文学、科普、历史、地理等多种类型的书籍。
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书籍进行阅读,这种自主性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阅读热情。
同时,课外阅读也可以让学生更
好地了解社会,认识世界,加深对历史、文化、生态等方面的了解。
最后,课内外阅读相结合可以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
课内阅读有助于学生熟悉教材
语言和文章结构,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课外阅读则可以让学生尝试不同类型
和难度的文章,提高学生阅读速度和识字量,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性认识和理性思考能
力。
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相结合的重要性
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相结合的重要性提要:课内阅读,要求学生读流利,读出感情,课外阅读可以采用精读和略读相结合,配合写读书笔记。
关键字:有效结合、相辅相成、基本功、略读、精读。
阅读是一直语文考试中的重点,也是失分较多的部分,怎么样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多看书,看好书,是捷径。
教师要适时教给学生多种阅读的技巧,让每个孩子都喜欢读书。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需要家校合力,需要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有机结合。
一、课内阅读的重要性。
首先要做好扎实的基本功,那就是课内阅读。
小学的课时量安排的是比较紧的,每天只有一节语文课,我们除了要讲授生字词,还要分析课文,总结中心思想,做练习题,往往有的教师忽视学生对课文的朗读。
有的教师把对课文的朗读布置成家庭作业,专心的孩子会读两遍,找出不认识的字,马虎的孩子,囫囵吞枣,为了完成任务而读书,有的孩子根本就不读。
如果对课文都不了解何谈分析课文。
读课文是值得我们重视的,一般的课文要求学生必须读熟,甚至有的课文需要背过来。
在我的教学中,即使没有要求背诵的课文,我也会找出重点的词、句子,让学生背下来,这样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我对学生读课内文章的要求是比较高的,不但会读,读流利,还要有感情的读,预习的时候可以用铅笔在认为重点句子,写的好的句子,喜欢的句子旁边写上自己的感想。
针对写自己感想的做法,我是赞同的,也一直这么做。
我们如果只是让孩子读,等一学期学完,翻翻课本,崭新的,里面一个字也没有。
此外,我觉得孩子们用过的语文课本,其实是珍藏版的童年,等孩子长大了,看到小学的语文课本,翻到自己写的东西,会觉得非常珍贵。
8岁的时候,我的思维是这样的,10岁的时候我在想这些内容。
如果我们的课本干干净净,等孩子成年了,甚至年龄越来越大,老的时候翻翻自己小时候的课本,都不能回忆出小学我都在干什么,我写什么样的字。
写满字的语文课本,是童年的缩影,也是珍贵的财富,我觉得我们应该提倡。
二、重视课外阅读。
随着高考中课外阅读分值的增加,人们越来越重视课外阅读。
小学语文课内外结合阅读教学研究
小学语文课内外结合阅读教学研究引言语文学科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全面素质发展的重要学科,而阅读是语文学科的核心内容之一。
为了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需要将课内教学与课外阅读结合起来,构建有效的阅读教学模式。
本文通过文献研究和实证研究,探讨了小学语文课内外结合阅读教学的方法和策略。
1.提高阅读兴趣。
通过课内外结合的阅读教学,学生可以接触到丰富多样的阅读材料,增加阅读的乐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丰富知识储备。
小学生的课内教材内容相对有限,通过课外阅读可以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拓宽他们的视野。
3.培养阅读技巧。
课外阅读可以让学生接触到不同类型、不同难度的文本,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1.建立阅读兴趣。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朗读课文、讲述故事,调动学生的情感,增加阅读的乐趣。
2.选择适当的阅读材料。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兴趣选择适当的阅读材料,如儿童文学作品、科普读物等。
3.活动式阅读教学。
教师可以组织一些针对性活动,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让学生在阅读中主动参与,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
4.拓展阅读内容。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书籍进行阅读,增加阅读的广度和深度。
1.培养阅读习惯。
教师可以制定阅读计划,要求学生每天坚持读一点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开展阅读推广活动。
教师可以组织课外阅读比赛、读书分享会等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到阅读中去。
3.引导学生理解阅读。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强调理解阅读的重要性,指导学生掌握阅读的技巧,培养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4.鼓励学生写读后感。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阅读后写读后感,通过写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结论小学语文课内外结合阅读教学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
通过建立阅读兴趣、选择适当的阅读材料、培养阅读习惯等方法和策略,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课内外相结合促进语文教学
课内外相结合促进语文教学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的重要环节,在现代教学中,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必须将课内外相结合起来。
课内外相结合,就是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外阅读、写作、语言练习和文学活动,通过这种方式来促进学生的语文教学。
一、课内外相结合的必要性课内外相结合在当今的语文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
课内外相结合可以扩大学生的语文学习资源。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所接触到的内容通常是比较有限的,而通过课外阅读、写作和文学活动,可以使学生接触到更为丰富的语文内容,这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是非常有益的。
课内外相结合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在课外的语文活动中,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书籍、文章进行阅读和写作,这样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课内外相结合也可以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全面发展。
在课外的自主学习活动中,学生可以进行更为灵活的语言表达和写作练习,这样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语文能力的全面发展。
为了更好地促进语文教学,需要加强课内外相结合的途径。
学校和教师要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写作和文学活动的引导。
学校可以组织各类读书活动,设置图书角、文学角等,提供更多的阅读资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外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和写作,在日常的交流中鼓励学生多说多写,提高语文素养。
学校和教师要加强对学生课外活动的指导和管理。
学校可以建立完善的课外活动评价机制,对学生的阅读、写作和文学活动进行规范化的管理和评价,激发学生更大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指导,帮助学生合理安排课外学习时间,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
学校和教师要加强对学生课外活动的宣传和推广。
学校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和推广活动,增强学生的阅读、写作和文学活动的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可以通过课堂宣传、家长会等渠道,加强对学生课外活动的宣传和推广,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外活动中来。
课内外相结合是促进学生语文教学的有效途径。
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有效整合的策略
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有效整合的策略
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的有效整合是指在语文课程中,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
以下是几种有效的整合策略:
一、教师引导下的课内阅读
1. 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设置一个专门的小角落,放置各种课内阅读的材料。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安排一些时间,供学生自由选择阅读材料,并且鼓励他们交流和分享阅读的感受。
2. 导读与解读: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为学生提供一些背景知识和导读材料。
然后,在学生阅读完成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解读,提问和探讨课文的主题、情节和人物形象等,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思考。
3. 阅读策略的指导:在课内阅读时,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和教授一些常用的阅读策略,如预测、推测、总结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分析课文内容。
4. 角色扮演与舞台表演:教师可以将一些课文内容进行适当的改编,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和舞台表演,使学生更深入地体验和理解课文的情节和意义。
5. 综合性阅读任务:教师可以将多篇课文内容相近或者主题相似的文章进行组合,然后组织学生进行综合性的阅读任务,如写读后感或者是写写课外活动规划。
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的有效整合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通过合理的引导和实践,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希望以上策略可以对您有所帮助。
浅谈课内外阅读有效融合的策略
浅谈课内外阅读有效融合的策略xx年xx月xx日•引言•课内阅读的有效策略•课外阅读的有效策略目录•课内外阅读有效融合的策略•实施策略的保障措施•总结与展望01引言1阅读的重要性23阅读可以帮助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和信息,扩展视野,提升综合素质。
丰富知识储备阅读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让他们更自信、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培养表达能力阅读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逻辑思考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促进思维发展03提升综合素质课内外阅读融合可以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各种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
课内外阅读融合的意义01增强课堂效果课内外阅读融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堂所学知识,提高教学效果。
02培养阅读兴趣课内外阅读融合可以引导学生更好地认识阅读的价值,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从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02课内阅读的有效策略深入研读文本,理解作者意图、文本主题和内在逻辑关系,挖掘文本的核心价值和深层意义。
略读快速浏览文本,把握文本大意和结构,获取表面的信息,为精读打下基础。
精读精读与略读的结合VS通过无声的阅读方式,快速获取文本信息,提高阅读效率。
默读通过朗读,增强对文本的理解和记忆,培养语感和语音语调。
朗读通过速读技巧,如扫读、略读等,快速提取文本关键信息,提高阅读速度。
速读多元化阅读方式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批判性思维的概念对文本信息进行分析、评价、推理和判断的能力,有助于理解和评估文本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方法鼓励学生对文本提出疑问、进行对比分析、进行反思和讨论等,帮助学生建立独立思考的能力。
03课外阅读的有效策略制定阅读计划确定阅读目标和计划针对不同的阅读目的,制定具体的阅读计划,包括阅读时间、进度和重点等。
定期阅读时间安排制定每周或每月的阅读时间表,确保有充足的时间进行课外阅读。
合理安排阅读量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阅读量,避免过度疲劳。
选择符合学生兴趣爱好的阅读材料,可以提高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内外阅读相结合,促进学生有效阅读
康孝平
现代社会是个信息化高度发达的社会,人们获得各种知识的渠道与途径越来越广泛。
同样地,学生们也越来越不满足于一本书(课本)、一堂课(课堂教学)所得到的知识。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扩大自己的阅读面;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结合课内外阅读,共同提高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让学生从大量的课外阅读和语言实践中丰富词汇,提高语感,提升文化素养。
一、课内外阅读相结合,是学生必然的选择
1、符合学生内心的需求
儿童心理学为我们揭示了儿童期的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他们对未知的世界充满好奇,有很强的求知欲。
通过调查问卷显示,学生们在预习课文的时候,就已对文本中的人物及情节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教育学也为我们指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能够科学、准确并全面地揭示事物的本来面目。
”从大语文观的角度去解析文本是教师教学的职责所在;从以人为本的角度来看,作为教师应当树立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观念,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实质上,一个人的成长与发展以及他的文化积淀更多地是在课外。
吕叔湘先生说过,“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腹有诗书气自华”,只有大量地阅读,才能增加人的文化底蕴。
2、深入理解文本的需要
教材中的课文一般来说都是一些节选的内容,不是进行了改编,就是进行了缩减。
从深度上、体系上来说都不完备。
学生们一篇课文学下来,往往只看到了冰山一角,或者只知道了一些皮毛,不能很深入地理解文本背后隐藏的内含,这样的课文已不能够全面地阐释作者的本意,从而对学生全面而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造成了困难。
只有将这篇课文前前后后相关的内容有所了解后方能把握住文本的精神实质。
因此,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去阅读与课文内容相关的书籍就显得格外重要。
只有这样才能更深入了洞察人物的内心世界,理解文字背后隐藏的奥秘。
二、课内外阅读相结合,行动中“放飞”
1、课前资料收集式地阅读
教材中有不少文章是有关于人物或历史性事件的,这些人物或事件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他们都有一定的时代背景。
只有将这些事件的来龙去脉了解清楚才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文本的内容,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及学习的积极性,为更好地学习文本奠定资料上和情感上的准备。
例如,在学习《孔子游春》这篇课文时只有对孔子这个人有了一定的了解,你才能对这篇课文中孔子借水说理有一定的认识,才会对孔子的形象有更进一步地把握。
同样地,在教学《虎门销烟》时,只有对鸦片战争前后的那段历史有个大概的了解,才能明确“虎门销烟”的重大意义,才会为学好这篇课文打下一定的基础。
2、以情节促读
在预习《负荆请罪》一文时,学生们只知道蔺相如是一个不愿与人发生冲突、顾全大局的人,至于他机智勇敢的另一面,不甚了解。
对于书中提到的“想当年,秦王那么历害,您毫不惧怕,针锋相对地跟他斗,唇枪舌剑,寸步不让,多解气”不能深入地理解,此时,让学生们补充说说有关于蔺相如《完璧归赵》的故事,学生们就会对蔺相如的性格有一个全方位的把握,也有助于学生对《负荆请罪》中蔺相如识大体、顾大局的做法有个更深刻的理解。
3、推敲细节式地读
《桂花雨》是台湾作家琦君的一篇借物抒情的散文,是根据她的《故乡的桂花雨》改编的。
在中学课本中就有她的这篇文章。
在学完这篇课文后可以要求学生们去读读她的原文《故乡的桂花雨》,这样就会对她久居他乡,思念家乡,回忆童年美好时光的情感有更深刻的体会。
三、课内外阅读相结合,别样的风采
众所周知,课外阅读是让学生大量阅读课本以外的知识,它为丰富语文课本内容,开阔学生眼界,提高学生文化素养,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将课外阅读的内容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去,会让课堂教学呈现出别样的风采。
1、使文本中的人物更鲜活
教材中有许多关于历史人物事迹的文章,如《徐悲鸿励志学画》《虎门销烟》《三顾茅庐》等,大部分学生对徐悲鸿、林则徐、刘备、诸葛亮这些人物只是一个感性上的认识,有的还只是一个人称的符号而已,然而随着课堂教学的深入,学生们对人物的经历及其在历史长河中所起的作用产生了越来越浓厚的兴趣,一个个关于此人及此事的诸多问题在他们的脑海中转悠。
《三顾茅庐》一文教学伊始,揭题后,让学生对课题“刘备三次拜访诸葛亮”中的两个人物作一个系统而简洁的介绍。
通过课前对学生读相关文学作品的作业布置,学生能将刘备何许人也及相关轶事娓娓道来,尤其对诸葛亮叱咤风云的一生更是如数家珍,“乐不思蜀”,“乐”于表达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不思”课本上那些稍显短小平淡的“三顾茅庐”的内容了。
这节课就教学对人物的介绍与评价如何?我认为可以,学生兴趣所在,而且为下节课更好的学习《三顾茅庐》作了铺垫。
要不,学生怎么能猜测出诸葛先生睡了“半晌工夫,又睡一个时辰”的真实用意呢?否则学生还真以为诸葛孔明先生是个大懒虫呢?
2、使文本的情感更丰富
《说勤奋》一课。
片段一:他用了19年时间,终于编成了著名的史学著作《资治通鉴》。
教学这句话时,可以从“19年”来了解编写时间的长,可以从“著名”来体会它的价值,可以从“史学”知道它的内容,可以从“巨著”感受到它的不一般。
然而这些只是“了解”,“感受”而已。
学生会读,而且会突出“19年”“著名”“巨著”这些词,但你仔细听听吧!这与无病呻吟没太大区别。
不能这样上,要不然会糟蹋了这句话,布置学生回家找找有关于《资治通鉴》的内容和编写过程的相关资料来读读吧!学生通过阅读,知道了《资治通鉴》的有关内容及其历史价值,知道了司马光在编写《资治通鉴》时艰难的历程。
再让学生来读这段话,学生读的字字生情,词词动容,简单中蕴含着不寻常。
片段二:童第周经过半年的努力,他终于赶了上来,学习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
这段话中“经过半年的努力”留下了空白,学生去猜想吧!当然可以,别忘了还可以让学生去搜集童第周勤奋学习的事例。
毫不夸张地说,童第周足以与古人“如囊萤,如映雪”相媲美,学生为之而震憾,为之而感动。
课堂教学中这几处文本中的情感、形象、内容的再对话,让我们品尝到了文本中字里行间所蕴含的酸、甜、苦、辣种种滋味,也为课外阅读所带来的欣喜而振臂高呼。
总之,我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
一方面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拓展文本的内容。
另一方面让那些学习条件好的学生提前阅读,并将自己的阅读所得或阅读的资源提供给别人。
这样一来,学习条件好的学生就会有更多的阅读积极性,而条件差一些的学生也会格外珍惜这些来之不易的课外资源。
从而,调动起所有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课内外阅读相结合,丰富了文本的内容,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让学生们在更为广阔的天地间阅读,舒展双翅,振臂高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