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子之歌》七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初中《七子之歌》教案

初中《七子之歌》教案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七子之歌》,让学生感受祖国大好河山的美丽,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
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演唱、讨论等环节,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七子之歌》的旋律、歌词以及相关音乐知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学会演唱《七子之歌》,理解歌曲的内涵。
难点:掌握歌曲的旋律,感受歌曲的美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七子之歌》的视频或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妙。
随后,教师简要介绍《七子之歌》的背景及创作意义。
2. 学唱歌曲(15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歌词,让学生熟悉歌词内容。
(2)教师示范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教师学唱。
(3)分组学唱,让学生在团队中互相学习、互相鼓励。
3. 歌曲解析(15分钟)(1)教师分析歌曲的旋律、节奏、调式等音乐要素。
(2)教师引导学生探讨歌曲的主题思想,让学生理解歌曲所表达的爱国情感。
4. 讨论与交流(10分钟)(1)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学习《七子之歌》后,大家有何感想?(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5. 实践活动(10分钟)(1)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自主练习演唱《七子之歌》,准备参加班级音乐会。
(2)组织班级音乐会,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是否掌握了《七子之歌》的演唱技巧?是否理解了歌曲的内涵?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五、课后作业1. 熟唱《七子之歌》,掌握歌曲的旋律。
2. 深入了解《七子之歌》的背景,撰写一篇心得体会。
3. 参加班级音乐会,展示自己的演唱技巧。
七子之歌音乐教案

七子之歌音乐教案教案标题:七子之歌音乐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七子之歌的背景和意义;2. 学习和演唱七子之歌的歌词;3. 能够用乐器伴奏七子之歌;4. 发展学生的音乐欣赏和表达能力;教学准备:1. 七子之歌的音乐录音;2. 乐器,如钢琴、吉他等;3. PPT或黑板;4. 活动所需的材料。
教学步骤:引入(5分钟):1. 通过播放七子之歌的音乐录音,让学生感受音乐的节奏和旋律;2. 引导学生讨论他们对这首歌的第一印象和感受。
导入(10分钟):1. 告诉学生七子之歌是一首来自中国古代的民歌,歌颂了七个勇敢坚毅的英雄人物;2. 用PPT或黑板展示七子之歌的歌词,并解释每个词的意义;3. 逐句教授歌词的发音和歌曲表演姿势。
主体(30分钟):1. 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位歌手,其他小组成员担任伴奏手;2. 学生用乐器伴奏,同时演唱七子之歌;3. 老师指导学生如何处理和掌握歌曲的节奏感和合唱技巧;4. 老师鼓励学生尝试表达他们对七子之歌的情感和想象;5. 学生交流和分享他们的音乐体验和感受。
拓展(10分钟):1. 给学生展示其他与七子之歌主题相似的音乐作品,如民谣或古箏演奏;2. 学生通过讨论和分享,对比不同作品中的音乐元素和表现手法。
总结(5分钟):1. 回顾学习的过程和体验;2. 强调七子之歌所表达的勇气和坚毅精神的重要性;3.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扬这种精神。
作业:1. 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写一段关于七子之歌的感受和体验;2. 鼓励学生尝试用乐器创作自己的版本,反映七子之歌的精神。
评估:1. 观察学生参与合作小组演唱的表现;2. 收集学生写的关于七子之歌的感受和体验的作业。
七子之歌教案

七子之歌教案七子之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并熟悉七子之歌。
2.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和表达能力。
3.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表演能力。
二、教学重点:1.熟悉七子之歌的歌曲内容和旋律。
2.理解歌曲中表达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
2.提高学生的音乐表演能力。
四、教学准备:1.七子之歌的音频设备。
2.教学PPT。
五、教学过程:Step 1: 温故知新用调用示范的方式教学乐曲。
首先,播放七子之歌的音频,让学生仔细听,并合拍鼓掌。
然后,跟着音乐手拍,引导学生熟悉旋律。
最后,再次播放音频,让学生跟随歌曲一起唱。
Step 2: 情感鉴赏通过听觉和视觉刺激,让学生感受到歌曲中所表达的情感。
教师可以使用PPT播放一些相关的图片,例如大自然的美丽景色、孩子们的笑脸等等,同时播放七子之歌的音频。
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可以自由表达他们内心的感受。
Step 3: 分组演唱把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分别演唱歌曲中的不同部分。
每个小组选择一位代表,进行演唱,其他小组成员可以边鼓掌边欣赏。
Step 4: 七子之歌表演选出一些具有音乐表演天赋的学生,进行集体表演。
教师可以辅助学生进行编排,并指导学生在演出过程中注意节奏和感情的表达。
Step 5: 总结反思让学生分享他们在表演过程中的感受和体会。
通过交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表演进行评价,从而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和表演能力。
六、教学延伸:1.可以通过让学生自己编曲,创作与七子之歌类似的曲目,展示他们的创造力。
2.可以安排音乐会或校级演出,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展示自己的表演才艺。
七、板书设计:七子之歌八、教学反思:通过这堂音乐课,学生们对七子之歌有了更全面和深入的了解,有更深刻的体验到音乐的魅力。
同时,通过分组演唱和集体表演,学生们的音乐素养和表演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七年级上册音乐教案:七子之歌——澳门

七年级上册音乐教案:七子之歌——澳门一、教学目标1.理解《七子之歌——澳门》的歌曲文化背景和情感表达。
2.学习歌曲的曲调、旋律、节奏和歌词,并且能够正确演唱。
3.唱出歌曲所表达的情感,以及对澳门这座城市的赞美和祝福。
4.懂得用音乐表达自己对城市的热爱和祝福,增强爱国情感。
二、教学准备1.多媒体设备。
2.PPT讲解文本。
3.播放歌曲的音乐设备。
4.教材《七年级上册音乐教材》。
三、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教学内容1.了解《七子之歌——澳门》的文化背景和情感表达。
–介绍《七子之歌》的由来和歌曲表达的情感。
–分享一些有关澳门的资料:如澳门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等等。
2.学习歌曲的曲调、旋律、节奏和歌词,并且能够正确演唱。
–播放歌曲,让学生听一遍歌曲。
–引导学生跟着节奏拍手。
–教师指挥,学生合唱歌曲,分节练习。
3.唱出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和地域文化特点以及对澳门这座城市的赞美和祝福。
–分析歌曲的情感和爱国情感。
同学们合唱歌曲,尽情表达自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对澳门这座美丽城市的祝愿和赞美之词。
教学步骤第一步:由来与文化背景•用PPT将《七子之歌——澳门》的由来和背景展示给学生,并简要解释。
•分享一些有关澳门的资料,比如澳门的地理位置、人文历史、文化和旅游业,唤起对澳门的兴趣。
第二步:学习歌曲•播放歌曲,并让学生感受到它的情感和美妙的旋律。
•教师给学生传递强烈的节奏感和音乐感,引导他们跟着节奏拍手。
•在学生了解歌曲的节奏和旋律后,开始教歌词,逐句解释并让学生跟唱。
第三步:唱出歌曲的情感和祝福•分析歌曲情感,让学生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并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怀。
•再次合唱歌曲,并尽量让同学们在歌曲中表达出对祖国和澳门这座城市的热爱和祝福之情。
四、教学总结本节课通过学习《七子之歌——澳门》,帮助学生了解澳门的文化背景和美丽的风光。
同时,使用音乐语言表达情感,唱出对城市的赞美和祝福,并增强爱国情感。
通过音乐学习,培养学生的感性认识,增强对祖国的认同感和爱国情感,同时也培养同学对音乐的欣赏和表达能力。
人音版七年级上册音乐《七子之歌》教案

《七子之歌》是闻一多先生于1925年创作的一部组诗。
组诗分七章。
它们分别是: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顺,大连。
1922年7月,闻一多先生赴美留学。
因不堪美国社会的种族歧视,毅然于1925年5月回国。
而“五卅惨案”就在他归国后数日发生。
英、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暴行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怒。
闻一多先生更是义愤填膺。
他痛感中国人不仅在国外被人歧视,就是在自己的国土上也要受帝国主义侵略者的欺凌。
于是,感慨万千地写下了一系列的爱国诗篇。
《七子之歌》即是其中之一部。
1997年,在澳门即将回归之际,作曲家李海鹰用深情而诚挚的音调为《澳门》这首诗谱上了曲。
自此,它代表着中华民族的共同心声响彻了神州大地。
那歌声打动了亿万炎黄子孙的心。
何止如此,那歌声也牵动着全世界正直善良人的心。
《七子之歌—澳门》为单二部曲式。
第一乐段(第1~9小节)的旋律比较平稳。
其第三乐句(第5、6小节)是第一乐句的变化重复。
在这里,形成了本乐段的一个小高潮,仿佛一个失去母亲的孩子对思念中的母亲作着真诚的倾诉。
第二乐段(第11小节之后)开始处就出现了一个六度大跳,且第一乐句的旋律多在高音区回转,加上强力度的处理要求,它好像是在呐喊,在表现一种盼望回归祖国的强烈感情。
最后一个乐句深情而又肯定,把渴望回归的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
①学生看FLISH影片,跟着学唱歌曲。
②教师教唱。
③学生自己有感情的演唱。
七年级上册音乐教案:七子之歌——澳门

七年级上册音乐教案:七子之歌——澳门教案编写者:教案编辑专员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七子之歌——澳门》的背景和创作意义。
2. 培养学生对澳门这个美丽城市的热爱之情。
3.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演唱技巧。
教学重点:1. 《七子之歌——澳门》的旋律和歌词。
2. 学生能够用正确的姿势和呼吸方法演唱这首歌曲。
教学难点:1. 歌曲中的一些特殊音阶和节奏。
2. 学生能够准确地表达歌曲的情感。
教学准备:1. 录音机或音响设备。
2. 乐谱。
3.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播放《七子之歌——澳门》的录音,让学生初步感受这首歌曲的美感。
2. 教师简要介绍《七子之歌——澳门》的背景和创作意义。
二、新歌教学(15分钟)1. 教师出示乐谱,让学生跟随琴声学习歌曲的旋律。
2. 教师逐句教唱歌曲,重点讲解歌曲中的特殊音阶和节奏。
3. 学生跟随教师演唱歌曲,教师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三、歌曲讨论(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探讨歌曲的歌词含义,理解歌曲表达的情感。
2. 学生分享自己对于澳门这个城市的印象和感受。
四、歌曲实践(15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乐器,为歌曲编配伴奏。
2. 各组轮流演奏伴奏,其他学生演唱歌曲。
3. 教师对各组的表演进行点评,提出改进意见。
五、课堂小结(5分钟)2. 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受。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七子之歌——澳门》,让学生了解澳门这个美丽城市,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演唱技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确保课堂教学效果。
通过歌曲讨论和实践环节,提高学生对歌曲情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六、音乐欣赏与分析(15分钟)1. 教师播放《七子之歌——澳门》的完整版录音,让学生更加深入地欣赏这首歌曲。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结构、旋律特点和歌词意境。
3. 学生分享自己对歌曲的欣赏心得和感受。
七、课堂练习(10分钟)1. 教师布置练习题目,要求学生用钢琴或吉他等乐器演奏《七子之歌——澳门》的旋律。
七子之歌教案

七子之歌教案
教学目的:
1、初步了解澳门及《七子之歌》的创作背景。
2、通过多种体验,理解歌曲表达的情感,深化学生对祖国母亲其
内涵的理解,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3、用深情的歌声淋漓尽致地表达歌曲蕴含的情感。
教学重点:掌握D.S反复记号的运用方法。
教学难点:在理解的基础上唱好歌曲《七子之歌》并表现歌曲。
教学方法:视听结合法、分析法、分组讨论法、实践法
教具准备:课件、钢琴
教学过程:
一、游戏发声练习:以老师问,学生答的对唱形式进行,在练声的同时拉近师生
距离。
二、导入情景,唱歌曲《七子之歌》。
三、导入歌曲,分析歌曲创作背景。
1、初听歌曲,感受歌词内容。
2、出示课题,介绍《七子之歌》的创作背景。
3、观看图片,介绍澳门。
A、澳门交接仪式图片。
B、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
四、歌曲教学。
1、观看澳门回归晚会中的《七子之歌》。
2、歌曲中有哪些演唱形式,介绍领唱澳门小演员——容韵玲。
3、介绍:歌曲中的“Macau”发音的来历。
3、再听,分析歌曲的情绪,出示曲谱。
4、根据歌曲情绪变化,给歌曲分乐段。
5、分析A乐段主要节奏,哼唱第一乐段。
6、分析B乐段主要节奏:掌握D.S反复记号的运用方法,同时注意休止符,哼唱第二乐段。
(小组讨论:歌曲中多次呼唤母亲,其心情是否一样,如何表达这一次比一次更强烈的愿望?用自己设计的力度、速度、音色变化来表现歌曲的感情。
)
7、完整演唱歌曲,注意情绪的把握。
七子之歌音乐教案设计

七子之歌音乐教案设计【篇一:《七子之歌》教案】《七子之歌》澳门教学目的:1、初步了解澳门及《七子之歌》创作背景。
2、理解歌曲表达情感,深化学生对祖国母亲及其内涵的理解,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3、用深情的歌声淋漓尽致的表达歌曲蕴含的情感。
教学重点:歌曲的情绪体验,用优美纯净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1.歌曲中五,六度音程的把握。
2.歌曲情绪,格调的把握。
课堂导入:同学们,我们这个单元学习的内容是爱国主义为主题的歌曲,上节课我们学习的是《东方之珠》,你们学会了吗?(好,我们来复习一下,老师给你们领个开头)教师对同学们的演唱做简单的总结今天我们学习另外一首新歌《七子之歌——澳门》教学过程:一.展示1.《学习目标》2.《学习重点》、《学习难点》3. 聆听歌曲二.歌曲初步了解:二.1.了解作者闻一多,作曲家李海鹰2.歌曲创作背景3.“七子”的来历(教师提问)4. 澳门概况5. 学习集体诵读《七子之歌——澳门》三.学习歌曲:1.第二遍放音乐2.教师提问学生对歌曲的感受(你感觉这首歌曲的情绪特点是什么?表达了什么心情? )(深情、激昂……表达了盼望回到祖国怀抱的急切心情,思念祖国妈妈等)3.教师分析乐曲中的难点*《七子之歌—澳门》为单二部曲式。
第一乐段旋律比较平稳,仿佛《一个失去母亲的孩子对思念中的母亲作着真诚的倾诉。
第二乐段(第11小节之后)开始处就出现了一个六度大跳,旋律多在高音区回转,它好像是在呐喊,在表现一种盼望回归祖国的强烈感情。
第二乐句是稍加变化的重复。
它进一步使这种情绪变得更加浓烈。
最后一个乐句深情而又肯定,把渴望回归的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
4.第三遍放音乐*(提问:在歌曲中曾几次出现了呼唤母亲?每一次有什么意义? 在演唱中需要如何处理?第一次表达了对祖国的思念之情;第二次表达了盼望回到祖国的怀抱;最后一次表达了盼望回归的急切心情。
*(歌曲的演唱中,采用了多种演唱方式,请你说说看?并说出有什么效果?)(领唱——深情诉说。
七年级上册《七子之歌》音乐教案:培养学生音乐素养的有效教学方法

七年级上册《七子之歌》音乐教案:培养学生音乐素养的有效教学方法七年级上学期音乐教案:培养学生音乐素养的有效教学方法一、前言音乐是人类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之一,也是人类追求自我境界与内心感受的艺术表现。
学生的音乐素养不仅涵盖了音乐基础知识的掌握,更重要的是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创造出自己的个性化音乐表达。
因此,如何效地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成为了音乐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的问题。
本文档旨在探寻培养学生音乐素养的有效教学方法,通过合理设计教案,促进学生的感性理解能力和音乐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二、根据课程标准设计教案音乐教育的核心是学生的情感体验,因此在设计教案时,我们应首先明确教育目标,确定教学重点。
本教案以七年级上学期的《七子之歌》为例,旨在通过音乐课教学,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1. 教学目标(1)情感目标:使学生能欣赏音乐,感受音乐的美,增强学生的音乐情感体验能力;(2)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七子之歌》的歌曲内容、音乐特点和表现手法,了解各个声部的表现意义;(3)能力目标:使学生能够合唱《七子之歌》,熟练运用唱法,发扬合作意识;(4)价值目标:通过音乐表达,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2. 教学重点(1)歌曲内容和音乐特点的理解;(2)各声部的表现意义和重要性;(3)唱法的练习和熟练掌握;(4)合唱的协作意识和重要性。
3. 教学难点(1)如何使学生情感体验更加深入、真实;(2)唱法的熟练掌握。
4. 教学步骤(1)了解音乐作品《七子之歌》的内容和演唱者浙江省艺术职业学院民乐交响乐团;(2)欣赏乐曲,了解乐曲的基本节奏和旋律;(3)指引学生分析曲式、节奏、旋律的构成,感受音乐特色;(4)分组学唱,分类练习,熟悉唱法;(5)合唱练习,注意声部协奏、声音调节、节奏统一;(6)展示,结合表演形式,增加音乐表现形式。
5. 教学材料《七子之歌》音乐、教学录像、清唱视频、节奏器、简谱、乐器、伴奏音乐素材、教案、PPT。
初中《七子之歌》教案

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七子之歌》这首歌曲,让学生加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过程与方法:通过感受、聆听、学唱等环节,让学生体验音乐的美感,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知识与技能:学会演唱《七子之歌》,理解歌曲中的词句,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学会演唱《七子之歌》,理解歌曲中的情感。
难点:歌曲中旋律的把握,情感的到位表达。
三、教学时间2课时四、教学过程第1课时1. 导入:通过播放《七子之歌》的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2. 学习歌曲:(1)教师带领学生学唱歌曲,注意指导学生把握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2)学生自主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3)集体演唱,检查学习效果。
3. 理解歌曲:(1)教师讲解歌曲的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歌曲的历史意义。
(2)学生分享自己对歌曲的理解和感受。
4. 情感体验:(1)教师引导学生感受歌曲中的爱国情怀。
(2)学生谈自己的体会,表达自己对祖国的热爱。
第2课时1. 复习歌曲:(1)教师带领学生复习《七子之歌》。
(2)学生自主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2. 歌曲展示:(1)学生分组演唱,展示学习成果。
(2)教师点评,给予鼓励和建议。
3. 拓展活动:(1)学生讨论:如何在生活中表达对祖国的热爱?(2)学生分享自己的做法,互相学习。
4. 总结:通过学习《七子之歌》,让学生深刻体会祖国的伟大,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五、教学评价1. 学生演唱《七子之歌》的正确性、流利性和感情表达。
2. 学生对歌曲创作背景的了解和歌曲情感的把握。
3. 学生在拓展活动中的表现,以及对祖国的热爱情怀。
六、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包括歌曲视频、图片、文字等。
2. 教学乐器:钢琴、吉他等。
3. 相关资料:关于《七子之歌》的创作背景、历史意义等。
七、教学建议1.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美感,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2. 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关注和指导。
《七子之歌》七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七子之歌》七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第一篇:《七子之歌》七年级上册音乐教案一、教学目标让学生会演唱《七子之歌》学会相关的乐理知识。
理解《七子之歌》中的深厚感情。
二、教学时间 2课时三、教学过程第1节课一、情感导入与歌曲欣赏体验1、导入:以轻声的《七子之歌—澳门》的歌曲录音为背景音乐,教师板书或用字幕打出一段格言:“诗人的主要天赋是爱,爱他的祖国,爱他的人民”。
2、提问:这句格言出自哪位诗人?他与歌曲《七子之歌—澳门》有什么关系?3、师生共议:这句格言出自我国现代着名爱国诗人、学者、烈士闻一多先生,它镌刻在清华大学闻亭下的闻一多先生雕像后面的石壁上。
正是闻一多先生对祖国深沉的爱,使他创作了《七子之歌》的爱国诗篇,在1925年7月4日发表在《现代评论》上。
《七子之歌》是一部组诗,组诗一共分七章。
它们分别是: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顺;大连《;澳门》是组诗中为首的一章。
1997年,在澳门即将回归之际,作曲家李海鹰,用深沉、诚挚的曲调为《澳门》这首诗谱上了曲。
自此,他代表了中华民族的共同心声,响彻了神州大地。
4、请同学们看中央电视台播放的大型电视专题片《澳门岁月》中的主题曲《七子之歌—澳门》。
5、师生共议:片中担任领唱的年仅七岁的澳门小姑娘容韵林的那双充满童真的眼中仿佛注视着400年的澳门沧桑,荡澜着40万澳门同胞的炙泪深情,她的演唱深深打动了亿万炎黄子孙的心,牵动着全世界正直善良的人的心。
二、歌曲演唱与处理1、请几位会唱这首歌的同学根据自己对歌曲的理解,用不同的形式,演唱或演奏《七子之歌—澳门》。
2、师生评议、讨论如何更好的表现作品:(1)要将表现歌曲的感情置于核心的地位。
(2)歌曲的第一乐段要以真诚的倾诉为基调,去表现仿佛一个失去母亲的孩子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3)歌曲的第二段要以急切的呼唤为基调,去抒发离别已久的游子渴望回归祖**亲怀抱的强烈感情。
3、在以上分析歌曲情感的基础上,教师用钢琴弹奏歌谱,师生共同演唱歌谱,做进一步的体验。
初中音乐教案 七子之歌七年级上册音乐9篇

初中音乐教案七子之歌七年级上册音乐9篇七子之歌七年级上册音乐 1教学目标:1,了解背景资料,在反复诵读吟咏的过程中紧扣关键词句,读出自我感受,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主要内容.2,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诗歌,体会儿女离开母亲太久,渴望回归的情感和作者的爱国情意.教学重点:了解背景资料,在反复诵读吟咏的过程中紧扣关键词句,读出自我感受,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主要内容教学难点:结合时代背景体会作者感情教学准备:课件,有关澳门香港的图片,地图,视频等教学过程:一:巩固引入1,"子"指什么七子又指哪些母亲是谁2,出示澳门香港图片资料,了解那一段难忘的历史!3,看完这些资料,你想说什么 (从鸦片战争开始割让香港等地的不平等条约)4,同学们,这就是我们曾经的祖国,它让无数的爱国人士承受着难以言喻的痛苦和屈辱,满怀着不屈的力量和坚强的希望为其振臂高呼.让我们带着这样的心情,一起走过属于闻一多的那一段让人心痛的路.二: 学生再读课文,读出自我感受.1,自由读文,读出自己的感受2,抽生反馈.根据学生反馈,相机板书作者情感.并要求学生比比读读!3, 带着你的阅读感受,读给同桌听.三:三读诗文,读出问题.1,在诗歌的内容上,你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在书上进行旁注.2,小组进行讨论交流3,全班质疑,提出问题,交流问题.问题预设:(以澳门为例)①"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的真名姓 ""妈港"这个名字的来历.(1553年葡萄牙人用不正当的手段在澳门的妈阁庙前登陆.后来葡萄牙人就将澳门称为"妈港".)土生土长的澳门人乃至全中国人,会喜欢这个名字吗 (不会)为什么 (这是侵略者给起的名字,屈辱历史的开始)你能不能用你的朗读表达你的想法②"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掳去"的意思是什么被侵略者掳去的究竟是什么 (土地,金钱,资源……)作为一个澳门人,看到自己家乡的土地被占,资源被抢走,没有做人的尊严,他会怎样 (愤怒,生气),那就读出你的愤怒与生气.是啊,虽然失去如此多的东西,但是抢不走的是什么 (对祖国的热爱,血脉里流淌的中国情)谁再来读读这两句关键问题:1,看两首诗歌,你发现了什么2,谁能再来读读3,"回来,是孩子们想回来就可以实现的么 "问题质疑,正是因为想回来,却无法回来,所以充满了(悲愤,痛苦),带着这样的感情,我们再读《七子之歌》.四:"七子"回归,激发情感1, 观看幻灯片2,谁再来告诉我,这个时候你又想说什么3,如果现在闻一多也在,他会说什么五:学习《香港》请同学以小组为单位自学《香港》这首诗.我们就以感情朗读汇报交流.感情读:小组可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选出读得最好的同学读,小组成员齐读,男女生分读,每人一句表演读等.)六,拓展1,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两个孩子如今回到祖国母亲怀抱了吗什么时候回归的 (香港:1997年7月1日澳门:1999年12月20日) 2,出示课件:香港,澳门回归图片,视频,教师介绍.1997年7月1日0时4分,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xx庄严宣告:根据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两国政府如期举行了香港交接仪式,宣告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1999年12月19日午夜至20日凌晨,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葡萄牙共和国在澳门文化中心花园馆隆重举行澳门政权交接仪式,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此开始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此时此刻,如果闻一多先生还健在,当他看到香港,澳门回归,他会有怎样的心情是的,祖国统一不仅是闻一多先生几十年前的心愿,也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共同心愿.被列强掳去的"中华七子",是民族罹难,国家浩劫的象征.它警示国人: "国弱民受辱","落后就要挨打"!100多年来,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为了国家富强,民族独立挺身而出,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上下求索,谱写了一首首恢弘壮丽的历史诗篇.七子的悲歌,跟着历史的车轮,已经渐渐远去.今天,我们来重读这首诗,希望能勉励国人继续奋斗,最后实现中国台湾的统一大业!再次播放《七子之歌》七,改写《澳门》八:作业设置课外找寻另外的五首诗歌,鼓励学生自读,读出感情和体会.七子之歌七年级上册音乐 2教学目标:一、在理解诗人在满怀丧权辱国的悲愤中呼唤母亲的基础上,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体会儿女离开母亲太久的感情。
人音版七年级上册音乐《七子之歌》教案

[标签:标题]篇一:人音版初中音乐七年级上册全册教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教学设计第13册(人音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教学设计第一单元第二单元第三单元第四单元第五单元第六单元第13册(人音版)《七子之歌》(二课时)《天山之春》(三课时)《欧洲风情》 (二课时) 《行进中的歌》(二课时)《金色乐章》(二课时)《荧屏乐声》(二课时)第一单元《七子之歌》(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歌曲《七子之歌》教学目标:1、知道七子的地理位置与相关历史。
2、在理解《七子之歌》的基础上,深化学生对祖国母亲内涵的理解,能够用适当的速度、力度、音色表现热爱祖国的赤子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歌曲的演唱处理,表达歌曲的内涵。
教学准备:钢琴、磁带、录音机、图片、地图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欣赏《东方之珠》、《鼓浪屿之波》与《1997.天地人》序曲教学目标:1、聆听《东方之珠》、《鼓浪屿之波》,比较说出乐曲在音乐表现方法上的异同。
2、聆听交响曲《1997.天地人》序曲,能够想象音乐的意境,并判断几个基本的音乐表现手法出现的先后次序。
教学重点、难点:比较音乐表现方法的异同。
教学准备:钢琴、录音机、磁带。
篇二: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上册《桑塔露琪亚》教案歌曲《桑塔露琪亚》【教学目标】一.愿意用科学的方法、有所控制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桑塔露琪亚》;有兴趣学习合唱部分,并能注意准确性以与声部间的和谐统一。
二.能积极参与音乐活动,体验作品的艺术内容和民族风格。
结合欣赏和学唱,初步了解“船歌”与“二段体”的基本知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用科学的方法、有所控制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桑塔露琪亚》教学难点:学习合唱部分,并能注意准确性以与声部间的和谐统一。
【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与相关课件资料。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导入新课三、新授(一)了解船歌特点:师:船夫们用这种魅力特别的小船载着游人往来各个巷道,经常会情不自禁的唱起当地流传很广的民歌,抒发自己的感情。
人音版七年级上册音乐《七子之歌》教案

人音版七年级上册音乐《七子之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歌曲《七子之歌》的背景和意义。
2.理解乐谱中音符的含义和基本节拍。
3.培养学生的听觉和唱歌能力,能够跟随乐曲唱出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4.鼓励学生形成良好的合作学习氛围,共同完成演唱。
二、教学内容1.歌曲《七子之歌》的基本情况–歌曲源于古代战国时期,为诸子百家思想的代表之一。
–作为一首流传至今的古曲,歌曲风格古朴庄重,曲调舒缓。
2.乐谱的基本内容–乐谱使用简谱表示音符,包括音高、节奏等基本元素。
–节拍为4/4。
3.歌曲演唱的基本要求–了解歌曲的基本节拍,保持稳定的节奏感。
–根据乐谱唱出歌曲的旋律,注意音高和节奏的变化。
–学生之间要积极配合,形成良好的演唱效果。
三、教学过程1. 引入(1)通过展示歌曲《七子之歌》的演唱视频,引入歌曲的背景和意义。
(2)通过展示乐谱,引入基本节拍和音符的概念。
2. 学习乐曲(1)教师示范唱出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2)让学生按照乐谱的要求唱出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3)适当调整歌曲演唱速度和音高,避免学生出现失误。
3. 合作演唱(1)将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可以分别唱出歌曲的不同节奏和旋律。
(2)通过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演唱技巧,让学生之间可以互相促进。
4. 评价(1)通过观察学生的演唱情况,及时指导学生,并纠正他们存在的问题。
(2)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他们取得更好的表现。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我发现学生对于本首歌曲的节奏和旋律理解程度还有待提高,因此需要更多的练唱时间和指导。
同时,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之间的配合还不够默契,需要加强团队合作意识。
通过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我相信学生的演唱表现会越来越好。
《七子之歌》七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七子之歌》七年级上册音乐教案一、教学目标让学生会演唱《七子之歌》学会相关的乐理知识。
理解《七子之歌》中的深厚感情。
二、教学时间2时三、教学过程第1节一、情感导入与歌曲欣赏体验、导入:以轻声的《七子之歌—澳门》的歌曲录音为背景音乐,教师板书或用字幕打出一段格言:“诗人的主要天赋是爱,爱他的祖国,爱他的人民”。
2、提问:这句格言出自哪位诗人?他与歌曲《七子之歌—澳门》有什么关系?3、师生共议:这句格言出自我国现代着名爱国诗人、学者、烈士闻一多先生,它镌刻在清华大学闻亭下的闻一多先生雕像后面的石壁上。
正是闻一多先生对祖国深沉的爱,使他创作了《七子之歌》的爱国诗篇,在192年7月4日发表在《现代评论》上。
《七子之歌》是一部组诗,组诗一共分七章。
它们分别是: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顺;大连;《澳门》是组诗中为首的一章。
1997年,在澳门即将回归之际,作曲家李海鹰,用深沉、诚挚的曲调为《澳门》这首诗谱上了曲。
自此,他代表了中华民族的共同心声,响彻了神州大地。
4、请同学们看中央电视台播放的大型电视专题片《澳门岁月》中的主题曲《七子之歌—澳门》。
、师生共议:片中担任领唱的年仅七岁的澳门小姑娘容韵林的那双充满童真的眼中仿佛注视着400年的澳门沧桑,荡澜着40万澳门同胞的炙泪深情,她的演唱深深打动了亿万炎黄子孙的心,牵动着全世界正直善良的人的心。
二、歌曲演唱与处理、请几位会唱这首歌的同学根据自己对歌曲的理解,用不同的形式,演唱或演奏《七子之歌—澳门》。
2、师生评议、讨论如何更好的表现作品:要将表现歌曲的感情置于核心的地位。
歌曲的第一乐段要以真诚的倾诉为基调,去表现仿佛一个失去母亲的孩子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歌曲的第二段要以急切的呼唤为基调,去抒发离别已久的游子渴望回归祖国母亲怀抱的强烈感情。
3、在以上分析歌曲情感的基础上,教师用钢琴弹奏歌谱,师生共同演唱歌谱,做进一步的体验。
引导学生以音乐为本,感悟作品的音乐风格和表现形式:旋律线的进行。
人音版本初中七年级上册的音乐《七子之歌》学习教案

1. 1 总课时数 1科目音乐(第13册)人民音乐第一版社课题《七子之歌》课型演唱课教【知识目标】对歌曲背景的认识学目作词家闻一多的学习【能力培育】知道“七子”的地理地点及有关历史,可以用歌声表现期望祖国一致、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标【思想教育】培育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教育。
重点歌曲演唱风格的掌握,气味的掌握和弱起节奏的掌握。
难点歌曲的背景简介、及剖析乐曲的内涵教具多媒体课件教法解说法、以鉴赏实践贯串一直、发问法范唱法板书设1.作词者:闻一多《七子之歌》 2 、歌曲背景介绍3 .演唱歌曲的情绪、弱起、气味的掌握计教学过程教课环节教学内容阶段目标学生活动组织教课导入新课学习介绍背景师生问好!常规我们随着光阴的地道回到过去,看看过去的历史,在1553年,葡萄牙人借口暴晒水浸货物为由,进入澳门。
就这样葡萄牙人进驻由历史原由到澳门,澳门离开了祖国的怀抱进入新课终于在1999年12月20日回归到了祖国的怀抱。
今日我们就来学习这首歌曲。
《七子之歌》是闻一多先生于歌曲背景介绍1925年创作的一部组诗。
组诗分这首歌曲由来七章。
它们分别是:澳门;香港;及创作时间的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认识旅顺,大连。
1922年7月,闻一多先生赴美留学。
因不堪美国社常规学生进入复习状态跟从教师思路直接进入新课学生了歌曲属于哪个类其他歌曲。
创作的时间和创作的乐思根源。
首次播放感觉音乐风格——会的种族鄙视,断然于1925年5月归国。
而“五卅惨案”就在他归国后多日发生。
英、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暴行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
闻一多先生更是愤愤不平。
他痛感中国人不单在外国被人鄙视,就是在自己的领土上也要受帝国主义侵略者的欺学生理解作品认识背景,更深刻认识作品内涵。
歌曲的剖析,认识乐曲的风格,认识乐曲的背景。
理解音乐描述的情形。
描述的背景凌。
于是,感触万千地写下了一系列的爱国诗篇。
《七子之歌》即是此中之一部。
1997年,在澳门马上回归之际,作曲家李海鹰用深情而真挚的音调为《澳门》这首诗谱上了曲。
人民音乐出版社13册第一单元《七子之歌》

《七子之歌》七年级上册音乐教案《七子之歌》一、教学目标:让学生会演唱《七子之歌》学会相关的乐理知识。
理解《七子之歌》中的深厚感情。
二、教学时间:三、教学过程:一、情感导入与歌曲欣赏体验1、导入:以轻声的《七子之歌—澳门》的歌曲录音为背景音乐,教师板书或用字幕打出一段格言:“诗人的主要天赋是爱,爱他的祖国,爱他的人民”。
2、提问:这句格言出自哪位诗人?他与歌曲《七子之歌—澳门》有什么关系?3、师生共议:这句格言出自我国现代著名爱国诗人、学者、烈士闻一多先生,它镌刻在清华大学闻亭下的闻一多先生雕像后面的石壁上。
正是闻一多先生对祖国深沉的爱,使他创作了《七子之歌》的爱国诗篇,在1925年7月4日发表在《现代评论》上。
《七子之歌》是一部组诗,组诗一共分七章。
它们分别是: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顺;大连;《澳门》是组诗中为首的一章。
1997年,在澳门即将回归之际,作曲家李海鹰,用深沉、诚挚的曲调为《澳门》这首诗谱上了曲。
自此,他代表了中华民族的共同心声,响彻了神州大地。
4、请同学们看中央电视台播放的大型电视专题片《澳门岁月》中的主题曲《七子之歌—澳门》。
5、师生共议:片中担任领唱的年仅七岁的澳门小姑娘容韵林的那双充满童真的眼中仿佛注视着400年的澳门沧桑,荡澜着40万澳门同胞的炙泪深情,她的演唱深深打动了亿万炎黄子孙的心,牵动着全世界正直善良的人的心。
二、歌曲演唱与处理1、请几位会唱这首歌的同学根据自己对歌曲的理解,用不同的形式,演唱或演奏《七子之歌—澳门》。
2、师生评议、讨论如何更好的表现作品:(1)要将表现歌曲的感情置于核心的地位。
(2)歌曲的第一乐段要以真诚的倾诉为基调,去表现仿佛一个失去母亲的孩子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3)歌曲的第二段要以急切的呼唤为基调,去抒发离别已久的游子渴望回归祖国母亲怀抱的强烈感情。
3、在以上分析歌曲情感的基础上,教师用钢琴弹奏歌谱,师生共同演唱歌谱,做进一步的体验。
七年级音乐教案 七子之歌

师总结:
曲式A + B
情感真诚地倾诉思念+渴望回归的呐喊
7、分组演唱歌曲。
三、小结:这首歌曲在澳门回归的日子里,响遍了大江南北,那满怀深情的主旋律,几乎家喻户晓。今天咱们学习这
首歌曲,告戒大家在有一颗爱国心的同时,还要有爱国的能力。怎样才有爱国的能力呢?这就要求大家立足现在,努力学习,增长知识、才能,将来用大家的能力报效祖国,建设祖国。
3,欣赏歌曲。让学生欣赏后回答:
歌曲是用什么样的情绪情感来演唱的?
4、朗读歌词。
结合刚刚说的情感,有感情的朗诵歌词,并说明全曲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4,模唱。
1),播放音乐〈七子之歌〉歌曲,让学生跟随音乐,轻声哼唱,熟悉其中的旋律。
(2),再次播放音乐,让学生用“拉”模唱。
5,学唱歌曲。
(1),师:同学们唱的很好,下面老师范唱一遍,大家感受以下其中的强弱关系。(教师演唱)
师总结:对,这是一首4/4拍的歌曲,那么它的强弱关系呢,也就是强、弱、次强、弱。
(教师板书强弱关系)
师:全曲呢还有一个典型节奏,大家找一找看它在哪里?(生回答第五小结)
师:对,它是一个切分节奏。。。(讲解切分节奏的拍子几强弱关系)
(2),找出学生喜欢的歌曲先教唱。
(3)教唱全曲
(4)带领学生完整的唱一遍。
学情分析
检测预习
1、了解4/4拍的强弱关系,把握好切分音的节奏。
2.、歌曲的情绪体验,用优美纯净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反思
1、初步了解澳门及《七子之歌》的创作背景
2、通过多种体验,理解歌曲表达的情感,深化学生对祖国母亲其内涵的理解,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七子之歌公开课教案

七子之歌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七子之歌》的背景和意义。
2. 通过学习《七子之歌》,使学生掌握其中的文学价值和音乐特点。
3.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文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七子之歌》的背景介绍。
2. 《七子之歌》的歌词解析。
3. 《七子之歌》的音乐特点分析。
4. 学唱《七子之歌》。
5. 欣赏《七子之歌》的音乐表演。
三、教学重点:1. 《七子之歌》的背景和意义。
2. 《七子之歌》的歌词内容和音乐特点。
四、教学难点:1. 《七子之歌》的音乐节奏和音准。
2. 理解《七子之歌》的深层含义。
五、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和视频资料。
2. 音乐播放设备。
3. 乐谱或歌词打印资料。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多媒体展示《七子之歌》的背景图片和相关视频,引导学生了解这首歌曲的创作背景和意义。
2. 学习歌词:教师带领学生逐句解析《七子之歌》的歌词,让学生体会歌词中的意境和情感。
3. 分析音乐特点:教师引导学生关注《七子之歌》的音乐特点,如旋律、节奏、和声等,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4. 学唱歌曲:教师教授《七子之歌》的唱法,学生跟随琴声学唱,注意纠正发音和音准问题。
5. 音乐表演:邀请部分学生进行《七子之歌》的音乐表演,展示他们对这首歌曲的掌握程度。
七、课堂练习:1. 请学生简要描述《七子之歌》的背景和意义。
2. 让学生分析《七子之歌》的音乐特点,并用语言描述。
3. 练习演唱《七子之歌》,注意音准和节奏。
八、课堂讨论:1. 引导学生探讨《七子之歌》歌词中的意象和情感。
2. 讨论《七子之歌》的音乐风格和表现手法。
3. 分享学生对这首歌曲的感悟和心得。
九、课后作业:1. 请学生课后复习《七子之歌》,加强演唱技巧。
2. 深入研究《七子之歌》的背景资料,了解相关历史知识。
十、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本次公开课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如:1. 学生对《七子之歌》的兴趣和参与程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教学目标
让学生会演唱《七子之歌》学会相关的乐理知识。
理解《七子之歌》中的深厚感情。
二、教学时间
2课时
三、教学过程
第1节课
一、情感导入与歌曲欣赏体验
1、导入:以轻声的《七子之歌—澳门》的歌曲录音为背景音乐,教师板书或用字幕打出一段格言:“诗人的主要天赋是爱,爱他的祖国,爱他的人民”。
2、提问:这句格言出自哪位诗人?他与歌曲《七子之歌—澳门》有什么关系?
3、师生共议:这句格言出自我国现代着名爱国诗人、学者、烈士闻一多先生,它镌刻在清华大学闻亭下的闻一多先生雕像后面的石壁上。
正是闻一多先生对祖国深沉的爱,使他创作了《七子之歌》的爱国诗篇,在1925年7月4日发表在《现代评论》上。
《七子之歌》是一部组诗,组诗一共分七章。
它们分别是: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顺;大连;《澳门》是组诗中为首的一章。
1997年,在澳门即将回归之际,作曲家李海鹰,用深沉、诚挚的曲调为《澳门》这首诗谱上了曲。
自此,他代表了中华民族的共同心声,响彻了神州大地。
4、请同学们看中央电视台播放的大型电视专题片《澳门岁月》中的主题曲《七子之歌—澳门》。
5、师生共议:片中担任领唱的年仅七岁的澳门小姑娘容韵林的那双充满童真的眼中仿佛注视着400年的澳门沧桑,荡澜着40万澳门同胞的炙泪深情,她的演唱深深打动了亿万炎黄子孙的心,牵动着全世界正直善良的人的心。
二、歌曲演唱与处理
1、请几位会唱这首歌的同学根据自己对歌曲的理解,用不同的形式,演唱或演奏《七子之歌—澳门》。
2、师生评议、讨论如何更好的表现作品:(1)要将表现歌曲的感情置于核心的地位。
(2)歌曲的第一乐段要以真诚的倾诉为基调,去表现仿佛一个失去母亲的孩子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3)歌曲的第二段要以急切的呼唤为基调,去抒发离别已久的游子渴望回归祖国母亲怀抱的强烈感情。
3、在以上分析歌曲情感的基础上,教师用钢琴弹奏歌谱,师生共同演唱歌谱,做进一步的体验。
引导学生以音乐为本,感悟作品的音乐风格和表现形式:(1)旋律线的进行。
如:上行中的大跳5 3,下行中的3 21 65 。
(2)节奏中的休止符。
(3)速度、力度变化。
(4)演唱状态。
4、如歌的朗诵歌词。
5、演唱歌曲;和伴奏带。
三、听赏《1997 天地人》序曲
1、教师导语:闻一多先生创作的《七子之歌》抒发了爱祖国、爱人民的主题。
如今,爱的内容更宽泛,意义更深远。
一个正直的公民,不仅要爱他的祖国,爱他的人民,而且要爱世界、爱人类、爱地球。
2、听赏交响曲《1997 天地人》序曲(不出示标题,为下节课做铺垫)。
第2节课
一、欣赏交响曲《1997 天地人》序曲
1、音画同步:在音乐声中出示作品的标题和香港的夜景图像,提示同学去想象音乐的意境。
2、简介作品:交响曲《1997 天地人》是中国旅美作曲家谭盾创作的,1997年7月5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首演。
全曲共分天、地、人三个乐章,庄严壮丽的古代编钟声;天使般纯洁的童声;大提琴低缓的吟唱;交响乐队热情的合奏;表现了欢乐祥和的气氛。
作品淋漓酣畅的抒发了
香港回归祖国的庄严时刻,亿万炎黄子孙的豪迈心情,同时表达了中华儿女经历了百年沧桑对祖国母亲的深深祝福。
二、复听作品
1、将交响曲《1997 天地人》序曲当中编钟、童声合唱、大提琴独奏及乐队合奏出现的顺序在图中标示出来,把自己的感情融入普天同庆的场面。
2、乐曲的高潮处由弱渐强,多次出现下列节奏型:x x x x x0 , 请同学随音乐的力度变化击这一节奏型。
三、播放歌曲《东方之珠》、《鼓浪屿之波》,出示课件歌单,请同学随录音一起演唱。
四、分析《东方之珠》、《鼓浪屿之波》两首歌曲在音乐表现方法上的异同。
曲目相同不同
东方之珠音乐创作手法曲式结构、风格音乐与高潮处理法歌词表达方式表达的情感
前部分情绪平静、旋律流畅;都采用切分节奏及三拍长音。
后部分为音乐的高潮,都用了大跳音程和弱起拍的表现手法。
抒情、细腻而深沉的歌曲;都是二段体结构。
a:三连音的应用。
b:连续上行几个乐音的应用,形成乐段色彩的变化。
含蓄、富有诗意表达炎黄子孙对香港的无比爱恋之情。
鼓浪屿之波 a:由高到底,连续四组“递音”下行。
b:音程大跳,加强歌曲的动力,形成歌曲的新鲜感。
倾诉、直白思念台湾亲人,盼望祖国早日统一,渴望亲人早日团聚的一片真情。
五、教师演唱
一首自己谱曲的歌曲《消失的爱》,这首歌的词作者是一位生活在台湾,孤独、病残、年逾古稀的台湾老人,歌词表现了老人对年轻时代在大陆的一位姑娘的思念之情:台湾和大陆千古一脉,是祖国母亲的一个孩子,是中华民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现在,台湾与大陆尚处于隔离状态,海峡两岸的人民盼望祖国早日统一,盼望亲人早日团聚!
感受:
这节课是《七子之歌》的第一课时,作者注重了信息资料的搜集与整理。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作者及课文背景的资料,实际就是让学生在搜集的过程中,了解诗歌的时代背景,作者的创作激情,从而为准确体悟诗歌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打下基础,使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培养。
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最好老师。
而创设情境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通过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让教学进入情感领域,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凭借情境,把知识的教学、能力的培养、智力的发展以及道德情操的陶冶,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新课一开始,我就让学生在悠扬、熟悉的《七子之歌-澳门》音乐声中,开始了这堂课的学习。
在了解“七子”含义时,我展示了几组母子情深的图片,用来调动学生情感共鸣,使学生真正的去理解一个离开母亲的孩子的心情。
不由的产生与当时澳门民众一样的悲愤之情,一样的伤心之情,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读中悟境,读中悟情,使文中的事和物活化,这样的朗读才会“有声有色”,这样的朗读才能使学生身临其境的体会到作者生生流动着的感情。
在本课的学习中,在读通顺诗歌的基础上,她给予学生质疑的时间:“在诗歌的内容上,你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不解与疑惑。
她紧紧把握好教材,明确重点难点,对课堂教学的目的进程做到了心中有数,将有价值的疑问因势利导,纳入自己的教学思路中,如学生提出的为什么称为“妈港”?掳去肉体是什么意思?对学生提出的枝节问题如生词的意思,我灵活处理,让学生互相解决,从而牢牢把握课文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