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内涵与基本路径探究

合集下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12.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12.1

生态系统
张家港市
赛 达 伯 格 湖
比 利 时
Hamois
农 区 的 夏 季 景 观
海洋生态系统
陆地生态系统 人工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功能
能量流动:如太阳能 食物链、食物网、营养极
能 量 流 动
氮 循 环
硫 循 环
物质循环:大气循环、 水循环、沉积物循环 (碳循环、氮循环、硫 循环、磷循环)
磷 循 环


“现今对于自然资源和服务的占 用早已超出了地球的长期承载能 力……如果地球上的每个人都享受 与北美同样的生活标准,那么在目 前技术水平下我们就需要3个地球 来满足总的物质需求……为了可持 续地适应未来40年人口和经济产出 的预期增长,我们就需要另外6到 12个星球。” —罗马俱乐部丹尼斯.米都斯 《增长的极限》(1972) “如果在世界人口、工业化、 污染、粮食生产和资源消耗方面现 在的趋势继续下去,这个行星上增 长的极限有朝一日将在今后100年 中发生。最可能的结果将是人口和 工业生产力双方有相当突然的和不 可控制的衰退。” —罗马俱乐部丹尼斯.米都斯 《增长的极限》(1972)
四个问题

生态文明的科学内涵与特征 中特生态文明理论的基本框架 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与政策



一、生态文明的科学内涵及主要特征
1. 生态、文明与生态文明
生 态:就是指一切生物的生存状态,以及它们之间和它与环境之间 环环相扣的关系。 生态学:是德国生物学家恩斯特· 海克尔于1869年定义的一个概念: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体与其周围环境(包括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环境) 相互关系的科学。 生态系统:生态系统(ecosystem)指由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构成的 统一整体。生态系统类型众多,一般可分为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 态系统。自然生态系统还可进一步分为水域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 统。人工生态系统则可以分为农田、城市等生态系统。人类主要生 活在人工生态系统中。生态系统是生态学领域的一个主要结构和功 能单位,属于生态学研究的最高层次。

生态文明的内涵及其在我国的实现途径

生态文明的内涵及其在我国的实现途径

生态文明的内涵及其在我国的实现途径摘要:介绍了生态文明的内涵及其主要特征,指出生态文明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高度统一体,提出了实现生态文明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生态文明;内涵;科学发展观;实现途径1生态文明的内涵及其主要特征“生态”一词源于古希腊语,指“家”或“我们的环境”,19世纪中叶后生态被赋予现代科学含义,泛指生物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生存和发展的状态。

文明是社会进步的标志,也是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

文明体现一个民族、国家乃至于人类社会的发展水平和总体风貌。

人类社会先后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三个阶段。

在原始文明阶段,生产力水平低下,物质生产活动极其简单,人与自然处于一种不得已的低水平和谐;在农业文明阶段,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有了新的发展,人类活动已经出现了对自然生态的破坏,但这种破坏程度基本在自然生态所能承受且能自行修复的范围之内,尚未对人类发展构成严重威胁。

自工业文明以来,人类征服和改造自然的手段日益多样化,对自然资源的索取大大超出其承载力,从而导致了生态环境的脆弱,致使生物多样性锐减、全球气候变暖、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形成了生态危机。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生态文明的思想应运而生。

1.1生态文明的内涵生态文明是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之后而产生的更加全面、更高层次的新型文明。

狭义上讲,生态文明就是人类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为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所做的全部努力和所取得的全部成果,它表明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进步状态[1]。

广义上讲,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更高层次的阶段和新的形态。

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后的新型文明形态,它以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为准则,要求实现经济、社会、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这种文明形态表现在物质、精神、政治等各个领域, 并体现为人类取得的物质、精神、制度成果的总和[2]。

人们在改造客观物质世界的同时,也应该修复和纠正改造过程所造成的负的外部效应,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从而实现人地关系的更高层次的和谐。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浅探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浅探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浅探■武菁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以独立篇章系统提出了今后五年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并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更加突出的战略地位,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

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如此突出、如此重要的地位加以阐述、强调、谋划,这在党的历史上是第一次,具有特别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这进一步昭示出党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意志和决心,标志着党对自然规律及人与自然关系再认识取得了重要成果,揭示了党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规律,对当今世界和我国发展大势的深刻把握和自觉认知。

并且系统、完整阐述了未来五年我们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是什么、方针是什么、途径是什么、具体的目标是什么。

建设生态文明,完全符合经济发展阶段的需要,也符合人民群众的长远根本利益。

当前,我们要深刻领会、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以生态文明为发展导向,切实负起时代和历史的责任,把祖国建设得更美丽、更富强,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一、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是人类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一)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内涵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含义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角度来理解。

从广义角度来看,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后的新型文明形态。

它以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作为行为准则,建立健康有序的生态机制,实现经济、社会、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这种文明形态表现在物质、精神、政治等各个领域,体现人类取得的物质、精神、制度成果的总和。

从狭义角度来看,生态文明是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并列的现实文明形式之一,着重强调人类在处理与自然关系时所达到的文明程度。

生态文明是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环境和谐统一、可持续发展的文化成果的总和,是人与自然交流融通的状态。

它不仅说明人类应该用更为文明而非野蛮的方式来对待大自然,而且在文化价值观、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社会结构上都体现出一种人与自然关系的崭新视角。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基本内涵及建设路径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基本内涵及建设路径

改革 开放 以来 , 中国经济 快速 增长 , 走 的仍然 是
“ 高投 入 、 高消耗 、 高排放、 低效率” 的传 统 工 业 化道
路, 龙 头产业 几 乎 全 是 高耗 能 高 污 染 产业 。我 国 的 单位 G DP能耗 比发 达 国 家 平 均 高 4 0 , 基 础 资源
的枯竭 与环 境成 本 的加大 已成 为严 重制 约经 济增 长 的 因 素 之 一 。2 0 1 2年 6月 , 环 境 保 护 部 发 布 的 《 2 0 1 1年 中 国环境状 况公 报 》 指 出, 相较 2 0 1 1 年, 中 国的环 境和 生态 问题 有 所 改 善 , 但 经 济 社 会 发展 面
[ 文 章 编 号 ]1 0 0 3 —4 6 8 4 ( 2 0 1 3 ) 0 3 - 0 0 2 5 - 0 4
社 会 主义 生 态 文 明 的基 本 内涵 及 建 设 路 径
俞 丽君
( 湖 北 工 业 大 学 经 济与 政 法 学 院 , 湖北 武汉 4 3 0 0 6 8 )
[ 摘
Ke y wo r d s:s oc i a l i s m ;e c o l o g i c a l c i vi l i z a t i o n;m a i n c o nt e n t;c ons t r uc t i o n
继党 的 十七 大 明 确 提 出生 态 文 明 建 设 的 目标 后, 十八 大进一 步 指 出 “ 建设生态文明 , 是 关 系 人 民 福祉 、 关 系 民族 未来 的长远 大计 ” , “ 把生 态文 明建 设
( S c h o o l o f Ec o n o mi c s a n d P o l i t i c s& L a w, Hu b e i Un i v . o f T e c h . , Wu h a n 4 3 0 0 6 8 , C h i n a )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及途径探析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及途径探析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及途径探析作者:何书彩来源:《法制与社会》2014年第29期摘要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提出既是顺应人类文明转型的必然趋势,又有着严峻的现实背景。

首先,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举措;其次,大力倡导绿色消费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保证,再次,提高全民族的生态文明意识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思想基础。

关键词生态文明生态文明建设途径基金项目:2013年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课题编号为2013-QN-307。

作者简介:何书彩,硕士,黄河科技学院社科部讲师,主要从事政治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D92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4)10-181-02一、生态文明的内涵分析关于生态文明的概念,目前是学界关注的焦点之一,但是具体到生态文明的概念界定,不同的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了分析。

在这些观点中,部分县专家根据人类与大自然以及人类生活所构成的复杂经济社会结构的情况来阐述关于生态文明,指出生态文明是人、社会、自然全面和谐发展的最终结果,它既要求人类社会发展又要求自然发展,将人类社会和自然纳入一个统一的互相影响的发展圈中。

有的学者从生态伦理学角度解读生态文明,认为生态文明不仅仅是改造自然,还要求保护自然,人类社会的发展既要从自然中获利,又要促进自然发展。

在学术界也有研究者指出,生态文明包括两个角度,一是广义的生态文明,二是狭义的生态文明。

但是无论从哪个角度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研究,生态文明的包容性、生态文明的发展性、生态文明的和谐性等这些共性特征是不同的研究者所公认的。

综合上述学者关于生态文明的观点,我们可以将生态文明的概念定义为:在自然规律的基础上,人类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综合利用政治手段、经济手段等进行综合治理环境,促进人类社会和自然社会共同发展的一种文明形态就是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内涵与基本路径

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内涵与基本路径

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内涵与基本路径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内涵与基本路径随着人类的发展和进步,生态环境问题逐渐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国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概念。

生态文明建设强调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本文将探讨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内涵与基本路径。

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坚持生态优先原则、全面建设生态文明、保护生态环境、推动经济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等。

首先,坚持生态优先原则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

这意味着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必须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实现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全面建设生态文明是重要的科学内涵。

这要求人们从思想观念、社会制度、政策法规等方面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第三,保护生态环境是实现生态文明的关键要素。

只有加强环境保护、减少污染和资源浪费,才能实现生态文明的目标。

第四,推动经济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经济发展是为了满足人们对物质需求的提升,但必须在合理利用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进行。

最后,建设美丽中国是人民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期待。

这不仅意味着环境质量的改善,也包括文化、社会、政治等方面的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路径涉及政府、市场和个人的共同努力。

政府应当加强生态文明的顶层设计和宏观调控,制定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并推动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联动与协调。

同时,市场也应发挥积极作用,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市场机制建设。

通过制定相应的标准和激励措施,引导企业加大环保投入,推动技术创新与绿色发展。

个人在生态文明建设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每个人都应增强环保意识,并转变生活方式,减少浪费和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路径上,科学技术的发展也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科技创新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有效手段和解决方案。

通过研发环保技术,可以实现对污染物的减排和处理,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和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利用。

试论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内涵与基本路径

试论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内涵与基本路径

试论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内涵与基本路径作者:乌尼日来源:《新教育时代·学生版》2016年第01期摘要: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的进步,环境友好型建设也已经被提高到了一定的高度。

在国家大力倡导生态文明建设的号召之下,人与自然、文明以及时代三者之间的关系也已经成为了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况且在近年来由于经济和工业对于资源的使用和消耗,也使得资源环境对于我国发展的约束性越来越强。

为了推动国家长期性的发展,致力于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生态文明已经成为企业和个人都必须关注和践行的事情。

只有这样才能在建设金山银山的同时也促进绿水青山的建设,这才是符合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子孙后代利益发展的基本模式。

在本文当中我便会对相关问题进行全面详尽的分析和论述。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科学内涵基本路径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到人民基本利益和国家民族未来的大事情,只有较好的寻找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这两个方面的平衡点才能够更好的促进国家长远发展,同时也才能够保证人民的基本利益。

从这个角度来说,习近平主席在去年所强调的绿色化发展正是着眼于广大人民的基本权利和国家整体利益。

在推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过程当中,要将生态建设适当的融入到国家发展方向当中,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推动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

所以不论是从个人利益还是国家发展的方向来看,生态文明建设是符合社会整体发展趋势的。

因而在本文当中我便会对相关问题进行具体的分析和论述,仅希望能够起到一些借鉴的作用。

[1]一、生态文明及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内涵1.生态文明“生态”这一词是从古希腊语延伸和展开的,最初仅仅是房屋和家庭的意思。

在之后则主要指的是生物之间以及在生物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存在的状态。

“文明”这一个词则是从人类文化发展的成果出发的,从时间范畴来看,文明是具有阶段性的,在人类社会发展来看主要反映的是人类进步的状态,而在不同阶段也会呈现出阶段性发展的水平。

生态文明的理论内涵及实现路径

生态文明的理论内涵及实现路径
Ap r . 2 0 1 3
文 章 编 号 :2 O 9 5 — 5 4 6 4 ( 2 O 1 3 ) 0 2 内涵 及 实 现 路 径
李成 芳 ,罗天强
( 武汉科技大 学 马克思主义教研部 ,湖北 武汉 摘 4 3 0 0 8 1 )
Ec o l o g i c a l Ci v i l i z a t i o n
L i C h e n g f a n g, L u o T i a n q i a n g
( C o l l e g e o f Ma r x i s m ,W u h a n Un i v e r s i t y o f S c i e n c e a n d Te c h n o l o g y ,W u h a n 4 3 0 0 8 1 ,Ch i n a )
Ab s t r a c t : Ec o l o g i c a l c i v i l i z a t i o n i s t h e s u mm a t i o n o f t h e p o s i t i v e o u t c o me t h a t h u ma n b e i n g s
a n d i t r e f l e c t s t h e s t a t u s t h a t h u ma n b e i n g s e s t a b l i s h a n d ma i n t e n a n c e c o n s c i o u s l y t h e h a r mo n i o u s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s b e t we e n h u ma n a n d t h e n a t u r e .P e o p l e mu s t p a y a t t e n t i o n t o t h e c o o r d i n a t e d d e v e l o p me n t o f f o u r c i v i l i z a t i o n c o n s t r u c t i o n,u n i f y t h e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o f ma t e r i a 1 c i v i l i z a t i o n a n d e c o l o g i c a l c i v i l i z a t i o n, a n d ma i n t a i n t h e mo d e r a t e t e n s i o n b e t we e n n a t u r a 1 n a t u r e a n d a r t i f i c i a l n a t u r e i n t h e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o f e c o l o g i c a 1 c i v i l i z a t i o n . Ke y wo r d s :e c o l o g i c a l c i v i l i z a t i o n;t h e o r e t i c a l c o n n o t a t i o n;r e a l i z i n g a p p r o a c h

《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内涵》

《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内涵》

《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内涵》胡锦涛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实质上就是要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这深刻揭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内涵和本质。

生态文明是人类为建设美好生态环境而取得的物质成果、精神成果和制度成果的总和。

建设生态文明,并不是放弃对物质生活的追求,回到原生态的生活方式,而是超越和扬弃粗放型的发展方式和不合理的消费模式,提升全社会的文明理念和素质,使人类活动限制在自然环境可承受的范围内,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

建设生态文明,以把握自然规律、尊重自然为前提,以人与自然、环境与经济、人与社会和谐共生为宗旨,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建立可持续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消费模式以及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着眼点,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本质要求。

建设生态文明,内容非常丰富。

从价值取向看,必须树立先进的生态伦理观念。

人类是自然重要的组成部分。

要尊重自然规律,推动生态文化、生态意识、生态道德等生态文明理念牢固树立,使之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要素。

从物质基础看,必须拥有发达的生态经济。

对传统产业进行生态化改造,大力发展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使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和低碳技术在整个经济结构中占较大比重,推动经济绿色转型。

从激励与约束机制看,必须建立完善的生态制度。

把环境公平正义的要求体现到经济社会决策和管理中,加大制度创新力度,建立健全法律、政策和体制机制。

从必保底线看,必须保障可靠的生态安全。

有效防范环境风险,及时妥善处置突发资源环境事件和自然灾害,维护生态环境状况稳定,避免重大生态危机。

从根本目的看,必须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上新鲜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

这充分表明,在建设生态文明的价值取向、长远目标、基本原则、主要途径和保障举措等方面,我们已经形成完整的认识成果,其核心就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内涵与基本路径

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内涵与基本路径

一、生态文明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内涵1.生态文明与相关文献资料进行结合分析时,“生态”一词主要是从古希腊语当中逐渐延伸出来的,初期只是单纯的指房屋或者是家庭。

后期利用生态来泛指生物相互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一种关系、存在的状态。

“文明”一词初期是从人类自身的文化发展中逐渐演变出来,从时间的整个范畴角度出发对其进行分析,不难看出文明本身具有阶段性的特征。

尤其是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背景下,可以从中看出人类不断进步的状态,在各不同阶段,也可以真正的呈现出阶段性的发展水平。

单纯从目前的整体发展要素进行结合分析时,无论是从任何一个阶段出发,或者是将地域作为其中的基础,组成的文明有机系统自身的基本要素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同点。

具体可以一直延伸到生态文明的发展方面,从过去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的发展时代逐渐进入到新文明时代,整个过程可以反馈出整个社会正处于的发展状态。

由此可以看出,在实践中可以将时间、要素这两个方面作为出发点。

这种形势下,生态文明通常是人们在对自然界当中不同类型事物、生物进行利用和改造时的主要依据。

实践中,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基本理念作为基础,这样才能够实现对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优化和完善。

2.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内涵生态文明建设可以被看作是人们在现代化社会发展背景下不断追求和创造出来的一种理想状态,实现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将其作为出发点,发现生态文明的建设可以被看作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为了可以体现出生态文明建设特点而不断努力的一种实践过程。

与此同时,如果是单纯的将总体规划作为出发点,那么在生态文明建设时,要遵循最为基本的原则。

首先,要将生态价值观、生态伦理观作为基础,通常情况下是指人们与自然本身都是主体,具有非常强的主动性特征。

所以这种形势下,双方具有一定的依赖性、促进性的特征。

将其作为出发点,可以顺应整个自然发展的基本规律,更好的实现自然系统的动态平衡,这样才能够实现良性循环发展的目标。

其次,要将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放在首要位置上,也就是要在实践中,对目前人们日常需求展开深入分析,将其作为基础实现有针对性的开发、利用,避免对后代人的建设和发展造成严重的阻碍影响。

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内涵与基本路径

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内涵与基本路径

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内涵与基本路径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内涵与基本路径一、引言在当前全球生态环境持续恶化的背景下,生态文明建设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面临着日益严峻的环境挑战。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理解和系统规划。

本文旨在探讨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内涵与基本路径,以期为未来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一些启示与借鉴。

二、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内涵1.生态生态是指各种生物和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生态包含了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自然资源等多个层面的内涵。

生态涉及到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2.文明文明是指在社会进步的基础上,人类创造出来的一切物质和精神的产物。

文明包含了经济、科技、文化等多个层面的内涵。

文明涉及到人类的发展和进步,强调人类与社会的和谐共处。

3.生态文明生态文明是指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追求人类社会与自然生态系统之间的协调发展。

生态文明要求人类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和修复自然环境,以实现持久经济繁荣和生态平衡。

三、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路径1.发展循环经济循环经济是指在资源与环境约束下,通过最大限度地回收再利用资源,减少废弃物和污染物排放,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发展循环经济可以最大程度地节约资源,降低资源消耗和环境负荷,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双赢。

2.保护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地球上生物和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复杂系统,保护生态系统对于维护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保护生态系统包括保护森林、湿地、水源地等重要生态功能区,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推进生态环境修复等措施。

3.推动绿色发展绿色发展是指以经济发展为核心,强调生态环境保护,推动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发展方式。

推动绿色发展需要改变传统的高耗能、高污染的发展模式,推动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和居民积极参与到绿色发展中。

4.加强环境治理环境治理是指通过各种手段和措施,改善和恢复环境质量,保护生态环境。

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路径分析

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路径分析

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路径分析1. 引言1.1 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路径分析生态文明建设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路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以及实现这一目标所需遵循的原则和措施。

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在于保护生态环境、促进资源可持续利用、改善人类生活质量。

通过建设生态文明,我们可以实现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原则包括可持续发展、资源节约、保护环境、合作共享等。

这些原则是指导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必须得到全社会的认可和遵循。

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生态环境治理、资源利用优化、生态文明教育等方面。

这些内容涵盖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各个方面,是实现生态文明目标的具体措施。

在选择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时,需要考虑国情、地域特点、资源环境状况等因素。

可以通过制定相应政策、推动科技创新、加强社会参与等途径来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政策措施包括建立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推动清洁能源发展、加强生态保护等方面。

2. 正文2.1 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在于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生态文明建设是保护生态环境的必然要求。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等问题日益严重,生态平衡受到了破坏,生态系统受到了威胁。

通过生态文明建设,可以有效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系统,维护生态平衡,确保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可持续性。

生态文明建设可以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生态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没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支撑,经济活动就无法持续进行。

通过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可以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循环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可以改善人民生活水平。

人民的健康和幸福福祉与生态环境密切相关。

生态文明的科学内涵及其理论意义

生态文明的科学内涵及其理论意义

3、科技进步对生态保护的影响
科技进步在生态保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可以提 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此外,科技进步还为生态监测和 环境治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理论意义
1、生态文明建设与人类命运共 同体的关系
生态文明建设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任务。在全球范围内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有利于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实践案例
为了更好地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我们需要从实践案例中汲取经验和启示。以 下是几个国内外生态文明建设的典型例子:
1、江苏生态文明建的成功经 验
江苏省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通过实施绿色发展、循环经济 等政策,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加强环境监测和治理,江苏成功实现了经济与环 境的协调发展。这一经验为其他地区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2.上海推进生态保护 教育的情况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我们对自然环境的认知和尊重逐渐成为的焦点。在这 个背景下,生态文明的内涵、特征与地位逐渐受到广泛。本次演示将系统地梳理 和总结生态文明的内涵、特征与地位以及生态文明理论研究综述,旨在为生态文 明的实践提供参考和启示。
一、什么是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是一种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核心,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社会形 态。它强调在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实现人类社会的繁荣发展。生态文 明的概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生态保护教育的重要性
加强生态保护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通过学校 教育、社会教育和专业培训等多种途径,传播生态保护知识,增强公众对生态环 境的认识和重视。
3、生态安全与国家安全的关系
生态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生态保护,维护生态系统平衡, 不仅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还对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战略 意义。生态文明建设对于保障国家生态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概述

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概述

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概述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概述一、引言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路径之一。

它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追求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协同发展。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概述,以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这个重要概念。

二、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1.定义生态文明建设是指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加强环境保护、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等手段,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协同进步的过程。

2.基本原则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原则包括可持续发展、保护优先、源头治理、综合施策等。

这些原则强调了生态环境保护在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并要求在各个领域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1.实现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通过合理规划和资源利用,可以保证资源供应的可持续性,同时避免环境破坏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利影响。

2.维护生态平衡生态文明建设旨在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维护生态平衡。

通过加强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减少污染和生态破坏,可以确保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

3.增强国家竞争力生态文明建设既是国际形势的要求,也是国家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一个具有良好生态环境的国家,不仅能够吸引投资和人才,还能提高其国际话语权和形象。

四、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路径1.加快绿色发展推动经济发展向绿色发展转型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要义。

这包括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创新技术的应用、加强环境监管等。

2.推进生态保护与修复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工作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

这包括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推行水土保持措施、促进生态系统恢复等。

3.塑造良好生态价值观塑造良好的生态价值观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

通过加强环境教育、弘扬保护生态环境的道德意识,可以形成全社会的生态意识和保护行动。

五、个人观点与理解在我看来,生态文明建设是当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人类社会可持续进步的关键之一。

我们需要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在日常生活中积极采取行动,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和谐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内涵与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意义

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内涵与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意义

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内涵与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意义生态文明建设是指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以人类社会与自然的和谐为基本价值追求,通过科学技术进步和制度创新,建立起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道路。

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内涵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尊重自然、保护环境。

人类社会必须尊重自然规律和环境,保护生态环境资源,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互动。

二、实现绿色低碳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不仅要保护生态环境,还应该推行低碳经济模式,减少对环境的破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为后代子孙创造更好的生态环境。

三、加强生态文明教育。

生态文明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需要培养人们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责任心,让更多人从心底意识到自己要做环保工作的义务和责任。

以上三点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内涵,三个方面相互联系,相辅相成,只有这样才能推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文明进步。

而科学发展观则是指,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立场出发,以全人类共同发展为目标,强调发展是硬道理,但也必须遵循科学和人民情感,和谐推进全局,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人民主体地位,什么样的发展才是真正符合人民利益的发展,什么样的发展才是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意义,是为了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目标,加强自然生态环境保护,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

具体来说,科学发展观有以下重要意义:一、明确了发展的目标和路径。

坚持以人为本,从经济、社会、环境三个维度推进发展,实现高质量、高效益、高水平的发展目标,同时保持和谐、平衡和可持续。

二、推进了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相协调。

推广绿色低碳经济模式,推进清洁能源、循环经济、生态农业等新兴产业,达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重叠加,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三、实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坚持生态文明建设,放弃对自然的征服和控制,保护自然生态平衡,提高人民的文明素质,让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内涵与基本路径

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内涵与基本路径

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内涵与基本路径摘要:十九大报告中再次重申生态文明建设,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是我国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和任务。

站在自然与人的和谐角度,提出了生态文明与时代发展以及现代文明的关系,对建设生态文明的科学内涵作了细致阐述。

在其分类体系上以建设地域、主体、内容及手段为基础,按照现有路径进行设计,在其目标及建设依据上统一明确,以四条基本路径为原则,大力提倡资源保护。

从节约资源入手,提倡资源保护与资源治理同步方针,以资源修复为生态建设的主要载体,建立保护与开发空间规制。

以全民参与、制度扶植、科学规划为着眼点,为生态文明提出具体意见及建议。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科学内涵;路径前言:大力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完整地体现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

可见,建设生态文明不仅是现代文明的要求,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生态文明建设不仅关系到民族的将来,也涉及了国计民生,因而十八大精神把生态文明放在了一个很重要的位置,既和经济建设相融合,也是我国民族文化建设,社会政治建设以及未来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

1.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内涵“生态”简言之就是自然界生物的生存状态,主要体现在生物和生物之间以及与环境的关系,“文明”作为人类财富的总和,主要指人类精神文明范畴。

文明作为人类在认识以及改造世界中长期积累或者形成的观念。

我们对生态文明的理解,主要针对三个方面:1、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2、现代文明与生态之间的关系;3、有关生态文明在建设中与时代发展的关系。

生态文明作为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也是政治文明、精神与物质文明的重要基础。

因此,如果没有了生态文明,其他文明也便失去了基础与载体。

生态文明在时代发展中,与其有着紧密的关系。

早在 2005年我国政府就提出了生态文明这一理念,在其内涵上,也赋予了新的内容。

在 2007 年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更是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了建设小康社会的整体目标及战略任务。

特别在 2009 年,通过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更是把生态建设作为了重要战略任务,提出了“绿色发展”等一系列战略任务,并且把提升生态文明作为了十二五重要任务。

生态文明建设目标与路径

生态文明建设目标与路径

生态文明建设目标与路径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乎国家的长远发展和人民的幸福生活。

构建生态文明,是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之一,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

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具体而言,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生态平衡:维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基本稳定,保障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安全。

2.环境友好: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实现绿色发展。

3.资源节约: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4.污染控制:有效控制环境污染,改善环境质量,保障人民健康。

5.文化传承:弘扬生态文明理念,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文化传统。

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要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必须选择正确的路径。

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法制保障: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建设法律法规体系,使生态文明建设有法可依。

2.政策引导:通过经济、技术、行政等手段,引导和激励各方面参与生态文明建设。

3.市场机制: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推动绿色生产和消费。

4.科技创新: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相关的科技创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保护水平。

5.社会参与:增强公众生态文明意识,引导全民参与生态文明建设。

在接下来的内容中,我们将详细探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法制保障、政策引导、市场机制、科技创新和社会参与等各个方面,以期为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

接下来,将分别从法制保障、政策引导、市场机制、科技创新和社会参与等角度,深入分析生态文明建设路径的细节和实施策略。

法制保障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

要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目标,必须有一套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作为支撑。

在立法方面,应当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自然资源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建设,制定和完善环境保护法、自然资源法、生态补偿法等相关法律。

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内涵与基本路径探究

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内涵与基本路径探究

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内涵与基本路径探究作者:吕莉梅来源:《科学与财富》2015年第36期摘要: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并将其作为我国今后发展的一个主要方向和主要任务。

报告指出生态文明建设同人民福祉和民族未来是息息相关的,要充分重视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

本文主要分析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内涵,并设计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四个基本路径,从而进一步明确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科学内涵;基本路径一、前言十八大报告主要以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主题,重点突出生态文明建设,从而将其提高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报告指出生态文明建设同人民福祉和民族未来是息息相关的,要充分重视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并将其充分融入到我国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全过程。

如何将生态文明建设同我国的现实国情相结合,将生态文明理念全面转化为实际行动,需要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内涵以及基本路径加以分析。

二、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内涵(一)生态文明的基本内涵生态文明的基本内涵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的关系,即:生态文明建设和时代发展的关系、人和自然的关系以及生态文明和现代文明的关系。

首先,生态文明体现了生态文明建设和时代发展的关系。

2005年,我国首次提出“生态文明”之一理念,至2009年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以及社会建设列为同一战略高度[1]。

到2013年的十八大,明确指出生态文明建设同人民福祉和民族未来是息息相关的,要充分重视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要将其充分融入到我国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全过程当中。

时代要求我国要将生态文明理念同道德准则融入到经济、民生、环境等不同的领域当中,使其发挥驱动以及导向的作用,并进一步体现生态文明的时代特点。

其次,生态文明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生态文明就是人类同自然和谐相处的文明,是反对糟践自然、漠视自然、盲目干预自然以及滥用自然,是尊重自然、认识自然、合理利用自然、保护自然以及顺应自然的文明。

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意义及其路径

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意义及其路径

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意义及其路径宋言奇【摘要】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这一概念.生态文明建设就是端正人们对待自然环境的基本态度、理念、认识,并付诸开发与利用自然的实践的过程.它可以分为伦理层面、操作层面以及保障层面等三个层面.生态文明建设不仅丰富与发展了可持续发展理论以及和谐社会理论等,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同时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具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有改革社会经济评价体系、改革政绩考核体系以及丰富环境管理手段等等.【期刊名称】《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08(024)004【总页数】4页(P103-106)【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内涵;意义;路径【作者】宋言奇【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北京,10073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D602;X171.4生态文明建设在我国目前还是一个较新的话题。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并且强调要使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

十七大报告引发了人们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关注。

究竟什么是生态文明建设,我们应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相关的研究与论述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笔者在翻阅了大量的绿色经典文献(如《增长的极限》、《绿色生态史》)的基础上,尝试从社会系统论的视角解读生态文明建设,对相关问题试加以缕析。

生态文明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出现,是一个相对较新的词汇,因此人们对其的理解还处于一种起步阶段,目前学术界以及相关媒体对生态文明主要有以下几种理解:一是“大文明论”。

“大文明论”认为生态文明是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前后相继的社会整体状态的文明。

生态文明是对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的超越,代表了一种更为高级的人类文明形态,生态文明涵盖了社会和谐及人与自然和谐的全部内容,是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所必然要求的社会进步状态。

沿着这种逻辑,人类社会沿着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生态文明的路径演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论坛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科学与财富
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内涵与基本路径探究
吕莉梅 (汕头市环境保护研究所) 摘 要: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并将其作为我国今后发展的一个主要方向和主要任务。报告指出生态文明建设同人民福祉和 民族未来是息息相关的,要充分重视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本文主要分析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内涵,并设计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四个基本路径,从而进一 步明确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科学内涵;基本路径
747
一、前言 十八大报告主要以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主题,重点突出生态文 明建设,从而将其提高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报告指出生态文明建设同 人民福祉和民族未来是息息相关的,要充分重视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并 将其充分融入到我国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全过 程。如何将生态文明建设同我国的现实国情相结合,将生态文明理念全面 转化为实际行动,需要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内涵以及基本路径加以分 析。 二、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内涵 (一)生态文明的基本内涵 生态文明的基本内涵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的关系,即:生态文明建设 和时代发展的关系、人和自然的关系以及生态文明和现代文明的关系。 首先,生态文明体现了生态文明建设和时代发展的关系。2005 年,我 国首次提出“生态文明”之一理念,至 2009 年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将生态文 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以及社会建设列为同一战略高度 [1]。到 2013 年的十八大,明确指出生态文明建设同人民福祉和民族未来是 息息相关的,要充分重视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要将其充分融入到我国的 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全过程当中。时代要求我国要 将生态文明理念同道德准则融入到经济、民生、环境等不同的领域当中,使 其发挥驱动以及导向的作用,并进一步体现生态文明的时代特点。 其次,生态文明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生态文明就是人类同自 然和谐相处的文明,是反对糟践自然、漠视自然、盲目干预自然以及滥用自 然,是尊重自然、认识自然、合理利用自然、保护自然以及顺应自然的文明。 最后,生态文明是现代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生态文明作为物质 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以及社会文明的基础及前提,若不能保证生态文 明环境的良好性以及安全性,就会使其他的文明失去有效的载体。 (二)生态文明建设及基本分类 1、基于建设主体的分类。从建设主体方面来看,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所 有人的参与,有着政府、非政府组织、企业、混合主体以及家庭等不同的主 体。其中政府是所有政策的一个制定者,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推动者,也 是公共环境服务的一个提供者;非政府组织是一个民间组织,主要起着咨 询以及监督的作用;企业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主体,也是促进绿色健康 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混合主体其他形式组织的组合,是可以充分利用的 积极力量[2];而家庭是主体的一个基本单元,也是最普遍的参与者。 2、基于建设领域的分类。从建设领域方面来看,生态文明建设主要分 为社区尺度、地区尺度、区域尺度、国家尺度以及全球尺度。社区尺度致力 于环境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崇尚节约资源;地区尺度与地区尺度注重推进 国家的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与绿色发展;国家尺度致力于国土的空间优化, 以实现区域发展的空间均衡为目标;全球尺度的生态文明是世界环保运动 的新力量,是世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创新。 3、基于建设内容的分类。从建设内容方面来看,生态文明建设主要分 为城镇生态文明建设、水生态文明建设、农田生态文明建设、森林生态文明 建设以及荒漠生态文明建设等,上述不同的生态系统都融入了生态文明建 设的发展意识,形成了一份健康而有序的生态发展机制与运行机制。 三、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路径 (一)路径选择的目标 十八大报告指出生态文明建设同人民福祉和民族未来是息息相关的, 要充分重视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当今世界面临着环境污染严重、资源紧 缺以及生态系统退化等一系列问题,我们必须要树立一种尊重自然、顺应 自然、保护自然的积极生态文明理念,要充分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并将其融 入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全过程当中,积极建设一
个美丽的中国,从而实现中华民族的可持续发展。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要充 分理解人与自然之间的微妙关系,进而确定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路径。
(二)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路径 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的选择主要从目标层、路径层以及策略层三方面 来考虑。其中,目标层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选择依据,应以积极建设美丽 中国,促进民族的可持续发展为主要目标,根据生态系统服务理论、资源环 境基础理论、区域发展空间理论以及可持续发展理论来对生态文明建设进 行路径的选择。路径层主要提出国土开发与保护、环境保护与治理、资源保 护与节约以及生态保护与修复这四个方向,并指出这四个路径是互相促 进、相辅相成的,他们都致力于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最终目标[3]。而策略层 注重从科学规划、制度创新以及全民参与三方面来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进 行,致力于将生态文明建设落到实处。 1、国土开发与保护路径 国土开发与保护路径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规制。国土开发与保护主 要是基于人口资源的均衡性以及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统一性,要努力控制 开发的强度,积极调整空间的结构,进一步促进生活空间的宜居性、生产空 间的集约性以及生态空间的文明性,从空间上协调环境、资源以及生态,是 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规制。 2、环境保护与治理路径 环境质量对于人类的居住环境是非常重要的,这就使得环境保护与治 理成为提高人类居住环境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性因素。近几年,我国 将减少污染物排放总量作为主要目标,致力于解决日渐突出的环境问题, 使得环境保护取得一定的成果。但是总体而言,我国环境问题凸显的趋势 还没有得到遏制,越来越严峻的环境形势以及越来越强烈的公民环境意 识,使得我国必须要重视环境的保护与治理。 3、资源保护与节约路径 资源保护与节约路径是生态文明的重中之重。在整个生态系统当中, 资源是人和环境的一个中心环节,同时也是人在环境当中可以直接利用的 一部分。资源的不合理利用、资源的流失、破坏以及污染都会导致环境恶 化,所以对于生态文明建设而言,资源保护与节约是非常重要的。近几年, 我国人均水资源以及能源的用量日益增长,而耕地量日益下降,所面临的 资源压力逐渐增大,这也决定了我国要充分重视资源的保护与节约。 4、生态保护与修复路径 生态保护与修复主要是为了给自然留下更多的修复空间,给人类留下 更多的青山绿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的载体,是 人类未来的希望。面对我国日益退化的生态现实,决定了我国要充分重视 生态保护与修复,应积极进行生态系统的保护与修复,努力提高并完善生 态系统的服务功能。现在,我国的生态服务系统还存在一定的问题,特别是 生态补偿制度还不健全,这会导致受益者与保护者之间的不公平分配。 四、总结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战略性、长期性的艰巨任务,在我国今后的发展 过程中会面临很多问题与挑战,这就需要我们在充分了解生态文明建设的 科学内涵,要始终沿着生态文明建设的四条基本路径,即从国土开发与保 护、环境保护与治理、资源保护与节约以及生态保护与修复这四个方向稳 定前进。■ 参考文献 [1] 韩瑞.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道路研究 [D]. 辽宁师范大 学, 2013. [2] 雷涛, 王曙光. 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内涵与基本路径 [J]. 农家科技 旬刊, 2013. [3] 宋全超.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问题路径研究[D]. 河北经贸大学, 201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