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新郎》《长亭送别》《朝天子》情景默写及答案
2023年高考语文总复习之名句名篇默写(一)(含答案)

2023年高考语文总复习之名句名篇默写(一)班级:姓名:成绩:《论语》十二章中“ ,”两句,孔子给出了“君子”与“小人”的评判标准是“义”或“利”。
荀子在《劝学》中的“ ,”两句,用蟹只能以蛇鳝之穴托身为喻,说明学习不专一的危害。
在《屈原列传(节选)》中,“ ,”这两句,形象地描绘了屈原远离污秽。
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一针见血地指出古代很多帝王打江山容易,是因为在深重的忧虑下,“ ”,守江山难,是因为在志得意满下“ ”。
韩愈在《师说》中的“ ,”两句,说明了“圣人无常师”的根本原因。
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的“ ,”两句,描绘了秦宫不把珍宝当珍宝的奢靡之状。
苏洵在《六国论》替六国制定“ ,”的对策,认为这样可让秦国“食之不得下咽”了。
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针对司马光指责自己“拒谏”,认为“ ,”,不为“拒谏”。
苏轼《赤壁赋》中“ ,”两句,描绘了箫传出的婉转、悠长、似断不断的乐声。
归有光在《项脊轩志》中用“ ,”两句,描绘项脊轩这个百年老屋修葺前的破旧。
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评志时认为“ ,”,因而笑子路。
《过秦论》中“ ,”两句,陈述秦统一后秦始皇把天下武器收聚到咸阳后所采取的弱民措施。
《礼记·礼运》认为,只要做到“ ,”,就可实现夜不闭户,成为真正的大同社会。
李密在《陈情表》的“ ,”两句,陈述自己辞去地方官的举荐和皇上的征召后,皇上下诏急切严厉责怪自己有意回避、怠慢上命的惶恐心情。
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的“ ,”两句,认为自己辞官归隐是认识到过去的错误不可挽回,未来的事来得及补救。
柳宗元在《种树郭橐驼传》中,用“ ,”,形象描述其他种树人对树木关爱太过的情形。
欧阳修在《五代史伶官传序》中,用“ ,”两句,阐述了不要忽视小的祸患、不要沉溺喜爱的事情这个道理。
宋人的文章喜欢说理,苏轼在《石钟山记》中叙述自己夜探绝壁后,发表了自己理性的思考,“ ,”,并用“可乎”这个反诘句表示否定。
诗词曲(40篇)背诵篇目及情景式默写(含答案)

诗词曲(40篇)背诵篇目及情景式默写1.静女《诗经·邶风》静女其姝(shū),俟(sì)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chí)蹰(chú)。
静女其娈(luán),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wěi),说(yuè)怿女(rǔ)美。
自牧归(kuì)荑,洵美且异。
匪(易误写为“非”)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情景默写】1.《静女》中,用细节描写男主人公在赴约时因见不到女主人公而十分焦急的句子是“”,对于女主人公赠送的“有炜”的彤管,男主人公“”。
2.《静女》给我们塑造了一位美貌的女子的形象,对于女子的美貌,诗中有两处毫不吝啬地进行了赞美,这两处分别是“”和“”。
3.在《静女》中,对“洵美且异”的荑草,男主人认为”, ”。
答案1.搔首踟蹰说怿女美2.静女其姝静女其娈3.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2.无衣《诗经·秦风》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zé)。
王于兴师,修我矛戟(jǐ),与子偕(易误写为“协”)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情景默写】1.关于《无衣》这首诗,陈继揆《读诗臆补》说:“开口便有吞吐六国之气,其笔锋凌厉。
”一句“”,似自责,似反问,洋溢着不可遏止的愤怒与愤慨,引得无数将士同声响应,“”“”“”。
2.《无衣》这首诗反映了秦地人民在大敌当前、兵临城下之际,响应“”的号召,且“,与子同仇”,协同作战,表现出崇高无私的品质和英雄气概。
3.《无衣》的语言富有强烈的动作性,“修我戈矛”“”“”,使人想象到战士们在磨刀擦枪、舞戈挥戟的热烈场面。
4.《无衣》共三章,采用了重叠复沓的形式,语意是递进发展的,如,“与子同仇”,侧重表达同仇敌忾的情绪,而“”则是行动的开始,“”则指将士们奔赴前线共同杀敌。
答案1.岂曰无衣与子同袍与子同泽与子同裳2.王于兴师修我戈矛3.修我矛戟修我甲兵4.与子偕作与子偕行3.氓(méng) 《诗经》氓之蚩蚩(chīchī),抱布贸丝。
人教版高二语文下册《长亭送别》课后习题答案

第1页共4页
本文格式为 Word 版,下载可任意编辑
5、对《长亭送别》中《端正好》一段戏文,分析不当的是( )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 人泪。 A、前四句,写秋天、秋地、秋风、秋雁,天碧、地黄,风紧、 雁飞,有声有色,动静相间;既是写秋天的实景,又暗含着离人的伤 感。 B、这首曲词的前四句,由范仲淹《苏幕遮》一词“碧云天,黄 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四句演化而来,同为离别渲染气氛。 C、最后是个设问句,先暗中点明离别的具体时间“晓”,然后 借景抒情,一问一答,是离人的泪染红了遍野的霜林,读来催人泪下。 D、整首曲词,借对秋景的描写,构成萧瑟凄凉的氛围,与主人 公的离愁别恨相融合,景语境语不可复辨,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6、[滚绣球]一曲中有“马儿迍迍的行,车儿快快的随”两句,金圣 叹赞其为真正妙文,下面的解释哪个是错误的( )
D、“马儿慢慢的行,车儿快快的随”是景,而实际抒发的却是 莺莺的那种不忍遽别的,虽一时半刻的厮守也不肯放弃的惜别深情, 真可谓是情景交融,剖析入微。
7、《长亭送别》这折戏的矛盾焦点是( ) A、张生急切上京应试,莺莺舍不得他离去。 B、老夫人催着张生上路,莺莺对老夫的催促不满。 C、张生下决心“挣揣一个状元回来”,莺莺怕他得中后“停妻
A、张生骑马在前,莺莺坐车在后,莺莺要马儿慢慢地走,车儿 快快的跟上,好让自己同张生更靠近些,也能有更多一点的时间呆在 一起。
B、莺莺看见马儿慢慢地走,车儿快快地随这种情景,勾起了内 心的离别之情,正是情因景生,借景抒情。
C、这两句是紧扣莺莺惜别的心理进行描绘的,刻画出莺莺又苦 恼、又聪明、又憨痴的生动形象。
D、栖迟(留恋) 只索(只好) 余荫(多余的荫凉) 推壶(假装整理) 3、下列语句停顿恰当的一项是( ) A、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 B、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 D、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 4、红娘问莺莺:“姐姐今日怎么不打扮?”莺莺无心打扮的原因 是( ) A、“你哪知我的心里啊!”—你不懂我的心。 B、“见安排着车儿、马儿,不同人不熬熬煎煎的气。”—眼前 车马忙碌,分明离别在即,别情沉重。 C、“准备着被儿、枕儿,只素昏昏沉沉的睡。”—被老夫人如 此逼迫,弄得头昏脑胀。 D、“久已后书儿、信儿,索与我恓恓惶惶的寄。”—想到离别 后惟一可作慰藉的只能是鱼雁传书,就心痛欲碎。
诗词五首情境默写参考答案

诗词五首情境默写参考答案(总4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诗词五首情境默写参考答案一、《登高》1.从时间和空间着笔,表现诗人客居他乡、疾病缠身而漂泊孤独的诗句是: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2.表现诗人白发频添,酒杯难举,世事艰难而孤苦悲凉的诗句是: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3.分别从听觉和视觉方面描写长天近水,刻画猿鸣鸟飞的凄凉之感的诗句是: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4.《登高》中“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两句描写仰望落叶萧索和俯视江水长流,暗含人生短暂的感慨。
5.杜甫在《登高》中发出:“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的感慨,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也蕴含着与生命的衰弱顽强抗争的精神。
6.由高到低,写诗人所见所闻,渲染秋江景物特点的句子是: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7.写远望所见,用传神之笔描写凄冷江色和长江气势的句子是“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为我们营造了一幅气势磅礴的长江秋日图。
8.情景交融,意境旷达,极写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是: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9.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也表现了忧国伤时的主旨。
二、《虞美人》1、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春花秋月之外,“_小楼昨夜又东风 _”也是勾起作者故国之思的景象;而“__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_”,则是作者无尽愁绪的形象描绘。
(2018年全国卷Ⅲ)2.词中“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一个诘句惊心动魄,把李煜的愁闷劈空倾泻下来。
这其中包含宇宙的永恒和人生的短暂无常之意。
3.表现词人在永不停止消逝的时光面前感慨无限,同时放笔呼号,发出一声深沉的浩叹: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4.直接抒发亡国之恨的句子是: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苏教版72篇情景式默写(诗词曲部分)答案

苏教版72篇情景式默写(诗词曲部分)答案(二十二).《虞美人》1、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2、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3、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4、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二十三).《望海潮》1、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2、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3、“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4、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5、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6、千骑拥高牙。
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二十四).《桂枝香》1、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2、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3、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4、彩舟云淡,星河鹭起。
5、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二十五).《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1、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2、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3、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4、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二十六).《念奴娇·赤壁怀古》1、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2、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3、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4、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二十七).《登快阁》1、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2、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3、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4、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二十八).《鹊桥仙》1、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2、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3、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二十九).《苏幕遮》1、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2、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3、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4、五月渔郎相忆否?5、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三十).《声声慢》1、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2、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3、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4、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5、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新高考背诵篇目 文言文必修10篇 理解性默写 训练试题及答案

高考新课标古诗文必背篇目必修10篇古诗文72篇是高中新课标推荐背诵篇目,为启动新高考的8省份【江苏、湖北、福建、辽宁、广东、重庆、河北、湖南】现行高一必备之书目。
本文档收录整理其中第一部分——文言文必修10篇的原文及理解性默写习题(含参考答案),其余篇目将陆续上传。
一、文言文(32篇)(一)必修(10篇)1、《论语》2、《劝学》(《荀子》)3、《屈原列传节选》(司马迁)4、《谏太宗十思疏》(魏征)5、《师说》(韩愈)6、《阿房宫赋》(杜牧)7、《六国论》(苏洵)8、《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9、《赤壁赋》(苏轼)10、《项脊轩志》(归有光)(二)选择性必修(10篇)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2、《报任安书》节选(司马迁)3、《过秦论(上)》(贾谊)4、《礼运》(《礼记》)5、《陈情表》(李密)6、《归去来兮辞》(并序)(陶渊明)7、《种树郭橐驼传》(柳宗元)8、《五代史伶官传序》(欧阳修)9、《石钟山记》(苏轼)10、《登泰山记》(姚鼐)(三)选修(12篇)1、《老子》2、《季氏将伐颛臾》(《论语》)3、《大学》(《礼记》)4、《孟子》5、《逍遥游》(《庄子》)6、《谏逐客书》(李斯)7、《兰亭集序》(王羲之)8、《滕王阁序》(王勃)9、《黄冈竹楼记》(王禹偁)10、《上枢密韩太尉书》(苏辙)二、古代文论选段略三、诗词曲(40 首)1、《静女》(《诗经》)2、《无衣》(《诗经》)3、《离骚》(屈原)4、《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5、《短歌行》(曹操)6、《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7、《拟行路难·其四》(鲍照)8、《春江花月夜》(张若虚)9、《山居秋暝》(王维)10、《蜀道难》(李白)11、《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12、《将进酒》(李白)13、《燕歌行》(高适)14、《蜀相》(杜甫)15、《客至》(杜甫)16、《登高》(杜甫)17、《登岳阳楼》(杜甫)18、《琵琶行》(白居易)19、《李凭箜篌引》(李贺)20、《菩萨蛮》(温庭筠)21、《锦瑟》(李商隐)22、《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23、《望海潮》(柳永)24、《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25、《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26、《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27、《登快阁》(黄庭坚)28、《鹊桥仙·纤云弄巧》(秦观)29、《苏幕遮·燎沉香》(周邦彦)30、《声声慢》(李清照)31、《书愤》(陆游)32、《临安春雨初霁》(陆游)33、《念奴娇·过洞庭》(张孝祥)3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35、《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辛弃疾)36、《青玉案·元夕》(辛弃疾)37、《贺新郎·国脉微如缕》(刘克庄)38、《扬州慢·淮左名都》(姜夔)39、《长亭送别》(王实甫)40、《朝天子·咏喇叭》(王磐)一、必修(10篇)1、《论语》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2020十三首理解性默写

补充教材13首诗词理解性默写《李凭箜篌引》1、《李凭箜篌引》描写音乐可以震破五色石,引来一场秋雨的句子: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2、3、《李凭箜篌引》中“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两句,写成天伐桂、劳累不堪的吴刚,任凭深夜的露水不停在洒落在身上的玉兔,这些饱含思想感情的优美形象,深深《菩萨蛮》1.《菩萨蛮》中,尾句“双双金鹧鸪”正好呼应的了上阙诗句“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揭示了女子“懒”“迟”的根源。
(写女子因没有丈夫在身边而懒散状态的句子)2.《菩萨蛮》中,诗人用眉的深浅不一和发髻的蓬松如云来暗示女主人公刚刚起床的诗句是: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3.温庭筠《菩萨蛮》中与“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意境相同的诗句,并化用唐代诗人崔护的诗句“人面桃花相映红”来写女子容颜的句子是:“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4.温庭筠《菩萨蛮》中通过描写女主人公的服饰成功运用反衬手法表现人物寂寞空虚和孤独的诗句是:“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5.《菩萨蛮》中,“鬓云欲度香腮雪”一句把两种静态的物象贯串起来,将美人的绰约韵致写得栩栩如生。
《江城子》1、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句道出了词人对亡妻阴阳永隔、再无聚首之日的哀痛和叹,为全词定了凄哀的感情基调。
2、苏轼《江城子》看似写梦,实则是以前夫妻恩爱生活的一个生动写照诗句是(小轩窗,正梳妆)3、苏轼《江城子》,表现词人梦里归乡,与妻子相见时,相视无语,默默凝咽,和“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情形相似,正应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意境的两句是(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4、苏轼《江城子》(尘满面,鬓如霜)两句用白描手法简约生动地勾勒出词人四处奔波生活艰难、仕途坎坷、心力交的形象特征。
5、苏轼《江城子》(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既写出妻子独卧黄泉之下的孤苦冷清,又写出了人与妻子不能互诉凄凉的悲哀。
6.鬓发如霜,恐怕妻子难以相认的三句:7.“此恨绵绵无绝期”8.在漫长广阔的时间空间中,有阻隔着难以逾越的生死之间的界限,作者倍增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的感叹。
诗词情景默写(有答案)

高中诗词情景默写资料1、古诗词中“雨”已成为诗人抒发情感的载体,如王维《山居秋暝》中的“___________,天气晚来秋”,柳永《雨霖铃》中的“寒蝉凄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清照《声声慢》中的“_____________,到黄昏,___________”。
2、古诗文以“风”为意象烘托意境或表情达意,如杜甫《登高》“___________,渚清沙白鸟飞回”,陆游《书愤》“楼船夜雪瓜洲渡,____________”,李煜《虞美人》“___________,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柳永《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_________,秦观《鹊桥仙》“__________,便胜却人间无数”,李清照《声声慢》“_________,怎敌他,___________”,姜夔《扬州慢》“___________,尽荠麦青青”,苏轼《赤壁赋》“__________,水波不兴”,王实甫《长亭送别》“碧云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北雁南飞”。
3、古诗文以“月”为意象烘托意境或表情达意,如曹操《短歌行》“__________,乌鹊南飞”,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______________,送我至剡溪”,白居易《琵琶行》“醉不成欢惨将别,__________”,“东船西舫悄无言,____________”,“去来江口守空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往往取酒还独倾”,王维《山居秋暝》“____________,清泉石上流”,李煜《虞美人》“小楼昨夜又东风,______________”,柳永《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_________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人生如梦,_____________”,姜夔《扬州慢》“二十四桥仍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古诗文中“水”的意象无处不在,它给作品增添了丰富的意趣,如《古诗十九首》中的“_____________,脉脉不得语”;王勃《滕王阁序》中的“_____________,烟光凝而暮山紫”,“落霞与孤鹜齐飞,___________ ”;王维《山居秋暝》中的“明月松间照,____________”;李白《将进酒》中的“____________,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云青青兮欲雨,______________”,“世间行乐亦如此,____________”;李煜《虞美人》中的“问君能有几多愁?__________”;秦观《鹊桥仙》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忍顾鹊桥归路”;苏轼《赤壁赋》中的“清风徐来,___________”;杜甫《登高》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__________”;杜甫《登岳阳楼》中的“吴楚东南坼,_____________”。
高二语文理解性默写学案答案

《长亭送别》理解性默写1.一句一景,以具有深秋时节特征的景物,衬托出莺莺为离别所烦恼的痛苦压抑心情的句子是“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2“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这两句莺莺自问自答,在为离别的痛苦而流了一夜眼泪的莺莺心目中,经霜的树林是被她的离情感动而变红的。
《朝天子·咏喇叭》理解性默写(1)写出喇叭“吹”之声音的句子是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
(2)写出喇叭“吹”之功用的句子是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
(3)写出喇叭“吹”之恶果的句子是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
(4)形象的写出宦官欺压百姓,把百姓搜刮的倾家荡产的句子是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5)用抒情点名主旨的句子是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
那里去辨甚么真共假?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李凭箜篌引》李贺1、运用通感的艺术手法直接描摹音乐,以四样美好的事物描摹声音的诗句是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真是构思奇特,形神兼备。
2、描写音乐的震撼力,可以震破五色石,引来一场秋雨的诗句是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写乐声传到天上,正在补天的女娲听得入了迷,竟然忘记了自己的职守,结果石破天惊,秋雨倾泻。
这种想象是何等大胆超奇,出人意料,而又感人肺腑。
3、从音乐效果的角度渲染出乐曲美妙的诗句是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5、《李凭箜篌引》中,以乐器的精良构造和移情于云来烘托演奏者技艺高超的诗句是:“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6、《李凭箜篌引》中“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两句,诗人用浪漫夸张的手法,写音响效果。
长安城门前的冷气寒光,皇城仙府,全被箜篌声所消融。
7、《李凭箜篌引》中写美妙绝伦的乐声传入神山,令神妪也为之感动不已,让年老羸弱、行动艰难的动物腾跃起舞的诗句是“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8、《李凭箜篌引》中用静物来进一步烘托乐声新奇瑰丽的诗句是“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两句,这些饱含思想感情的优美形象,深深印在读者心中,就像皎洁的月亮投影于水,显得幽深渺远,逗人情思,发人联想。
《贺新郎》理解性默写(带答案)

《贺新郎》理解性默写1、《贺新郎》中,“”一句用极形象地比喻,说明国家的命脉,实在已经衰微不堪,有千钧一发之危机。
2、《贺新郎》中,“,?”两句词人向统治者发问,不知何时才能请得长缨,将敌方首领擒缚!!请缨报国志士的激情跃然纸上。
3、《贺新郎》中,“,?”两句表明人间自有降龙伏虎的好汉,只是无人不拘一格任用人才,希望南宋统治者不要在嫉贤妒能,应任人唯贤。
4.《贺新郎》中,“,。
,”四句说明韩世忠虽然既没有名师传授,也未遇神仙指点,但是却能在谈笑之间大战两河,成为抗金名将。
5.《贺新郎》中,“。
,”三句作者抚今追昔,昔日从军报国的夙愿已成远梦,登楼远望,揽镜自照,伤感一事无成,感慨万千,一声长叹,将那长期以来怀才不遇、屡屡丧失杀敌报国之机的心情,尽数迸发出来。
6.《贺新郎》中,“,”两句,用“北风”暗喻,将边境北面来的蒙古军攻势的凶猛和黑云压城的危势生动地描绘出来。
7.《贺新郎》中,“,,?”三句用反语和两个典故,表达大敌当前,假如没有像这样的良将,即使有坚固的城池,也不用久守,提醒统治者要任用贤才的重要性。
8.《贺新郎》中,“,”两句,作者向爱国志士大声疾呼,赶快投笔从戎,共赴国难吧,极富鼓舞力量。
9.《贺新郎》中,“。
,?”三句将形势的紧迫,统治者的麻木不仁,请缨报国志士的热忱,尽情喧唱出来,纸上铮铮有声。
10.《贺新郎》中,描写当年韩世忠,既没名师指点,也无仙人传法的诗句是:。
,。
11.《贺新郎》中,“”一句表达作者报国从军的夙愿,但这一宏愿都成了过去的梦了。
12.《贺新郎》中,“,”两句描写当年韩世忠战场上指挥若定的情形。
《贺新郎》默写答案1、《贺新郎》中,“国脉微如缕”一句用极形象地比喻,说明国家的命脉,实在已经衰微不堪,有千钧一发之危机。
2、《贺新郎》中,“问长缨何时入手,缚将戎主?”两句词人向统治者发问,不知何时才能请得长缨,将敌方首领擒缚!!请缨报国志士的激情跃然纸上。
3、《贺新郎》中,“未必人间无好汉,谁与宽些尺度?”两句表明人间自有降龙伏虎的好汉,只是无人不拘一格任用人才,希望南宋统治者不要在嫉贤妒能,应任人唯贤。
《长亭送别》文意理解及情景式默写

《长亭送别》文意理解及情景式默写
一.文意理解
1.原文填空
【正宫】【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南飞。
晓来谁()霜林()?总是离人泪。
2.文本分析
(1)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译文:碧蓝的天空,开满了菊花的大地,西风猛烈吹,大雁从北往南飞。
(2)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从“碧云天,黄花地”的寥廓、萧瑟、凄冷,到“西风紧”“北雁南飞”的急迫、无奈,气氛已经酝酿得要滴出水来。
译文:清晨是谁把经霜的枫林染得这样红?一定是那离别之人带血的眼泪。
“晓来谁染霜林醉?”横空而来,给人石破天惊的一问。
句中“染”“醉”两字极有分量。
“染”将客观变主观,将无情变有情,引出“离人泪”,勾勒出离人涟涟惜别的难舍难分;“醉”既写出了枫林的色彩,更写出了离人的沉溺不能自持。
而结句“总是离人泪”则铿锵有力、掷地有声。
这样,惜别的深情和惨淡的气氛合而为一。
二.情景默写
1.在《端正好》这支曲子中,作者巧妙化用范仲淹《苏幕遮》中“碧云天,黄叶地”的句子是“,”。
2.写出深秋季节秋风萧瑟、大雁南飞的句子是“,
”。
3.《长亭送别》中运用拟人和设问手法写出送别时离愁别绪乃至伤心落泪的两句是“?”。
二.情景式默写答案
1.碧云天,黄花地。
2.西风紧,北雁南飞。
3.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高中语文部编版课外篇目情境默写练习(共10篇,附参考答案)

高中语文课外篇目情境默写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1.《礼运》(《礼记》)(1)《礼运》认为,大道通行的时代,“____________ ”,不仅选用贤才,而且“____________”。
(2)《礼运》中描述大同社会人人友爱,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情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礼运》中的“大同”,人们以俭为德,对浪费现象深恶痛绝:“____________ ”;但不是一定要把财货据为己有:“____________ ”。
(4)《礼运》中,孔子认为“大同”的境界不同年龄段的人都有所安置,不仅“____________ ”,壮有所用,而且“____________ 。
(5)《礼运》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述了大道施行的时候广泛任用人才、以诚信和睦为美的社会风气。
2.《山居秋暝》(王维)1.《山居秋暝》中表现诗人决心远离官场,洁身自好,归隐山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维的《山居秋暝》中点明时间、地点和天气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王维在《山居秋暝》中以动写静、以有声衬无声来突出山的幽静环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朝天子·咏喇叭》(王磐)1.《朝天子·咏喇叭》中写出喇叭“吹”之声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朝天子·咏喇叭》中写出喇叭“吹”之功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朝天子·咏喇叭》中写出喇叭“吹”之恶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贺新郎》《长亭送别》《朝天子》情景默写及

《贺新郎·国脉微如缕》《长亭送别》《朝天子 ? 咏喇叭》状况默写及答案《贺新郎·国脉微如缕》1、刘克庄的《贺新郎?国脉微如缕》中,,用一个极形象的比喻,说明国家的命脉,实在已经衰微不堪,有危在旦夕之危机。
国脉微如缕2、刘克庄的《贺新郎?国脉微如缕》中,,两句,词人向统治者提问:不知何时才能请得长缨,将敌方领袖擒缚!请缨报国志士的激情跃然纸上。
问长缨在手,何时缚将戎主3、刘克庄的《贺新郎?国脉微如缕》中,,两句表示人间自有降龙伏虎的豪杰,不过无人不名一格任用人才。
发布希望南宋统治者不要再嫉贤妒能,而应知人善任的谈论。
未必人间无豪杰,谁与宽些尺度4、刘克庄的《贺新郎 ? 国脉微如缕》中,,,,四句说明韩世忠固然既没出名师教授,也未遇仙人指点,可是却能在说笑之间大战两河,成为抗金名将。
岂有谷城公付授,也不干曾遇骊山母。
说笑起,两河路。
5、刘克庄的《贺新郎?国脉微如缕》中,,,三句作者抚今追昔,往日参军报国的心愿但以成远梦,登楼眺望,揽镜自照,伤感一事无成,感触万千,一声长叹,将那长久以来怀才不遇、每每丧失杀敌报国之机的心情,悉数爆发了出来。
少时棋柝曾联句。
叹现在登楼揽镜,事机频误。
6、刘克庄的《贺新郎?国脉微如缕》中,,两句,用“北风”暗喻,将时边疆上北来的蒙古军队攻势的凶狠和黑云压城的的危势生动地描述了出来。
闻说寒风吹面急,边上冲梯屡舞。
7、刘克庄的《贺新郎?国脉微如缕》中,,,三句,用反问语句和苻坚投鞭断流,张巡、许远死守睢阳两个典故,表达大敌目前,若是没有像这样的良将,即便有牢固的城池,也不可以久守的看法,提示统治者任人唯贤的重要性。
君莫道投鞭虚语,自古一贤良制难,有金汤即可无张许?8、刘克庄的《贺新郎?国脉微如缕》中,,两句,作者向爱国志士高声疾呼:赶忙弃文就武,共赴国难吧!极富激励力量。
快投笔,莫题柱。
《长亭送别》1、王实甫的《长亭送别》中,,两句采纳设问,并用夸张手法写经霜的树林是为崔莺莺的离情之泪染红,进而表现了崔莺莺因张生马上远离而无穷感慨的心境。
2023高考语文必备篇目之《长亭送别》情景默写

2023高考语文必备篇目之《长亭送别》情景默写1、在《长亭送别》中,借用蓝天下菊花凋落的场景渲染离愁别绪的两句是:,。
2、在《长亭送别》中,借大雁来抒发离别之情的两句是:,。
3、在《长亭送别》中,借用反问的手法来写出离别时泪眼婆娑的状态的两句是:,。
4、在《长亭送别》中,运用拟人的手法将离别的难舍难分投射到枫树上的两句是:,。
5、在《长亭送别》中,作者直接抒情的方式表达离别之情的两句是:,。
6、一问一答是古代诗词曲常用的一种方式,通过问引起读者的思考,紧接着将答案呈现出来,让人回味无穷,如:,。
7、“黄花”即菊花,古人常用凋落的菊花来抒发愁绪,如:,。
8、在《长亭送别》中,与李清照的“满地黄花堆积”一句表达情感相似的两句是:,。
9、大雁是季节性候鸟,古人根据大雁的习性在诗歌里援引大雁的形象来抒发离愁别绪,如:,。
1、碧云天,黄花地2、西风紧,北雁南飞3、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4、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5、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6、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7、碧云天,黄花地8、碧云天,黄花地9、西风紧,北雁南飞12、时空交错是古代诗人常用的抒情方式之一,或是从时间跨越的角度来表达情感,或是从空间距离之大来表达情感,或是时间空间共同使用来抒情,如:,。
13、在《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设想相逢不识之状的一句是:。
14、在《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写相隔之远的两句是:,。
15、在《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写作者借用看似矛盾的心态解释自己内心痛苦心情的两句是:,。
16、在《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写相逢之悲,与起句“生死两茫茫”相应的两句是:,。
1、十年生死两茫茫2、不思量,自难忘3、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4、纵使相逢应不识5、尘满面,鬓如霜6、夜来幽梦忽还乡7、小轩窗,正梳妆8、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9、料得年年肠断处10、明月夜,短松冈11、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12、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13、纵使相逢应不识14、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15、不思量,自难忘16、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4、望帝春心托杜鹃5、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6、沧海月明珠有泪7、蓝田日暖玉生烟8、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9、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10、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11、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12、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苏幕遮》《贺新郎》《长亭送别》《朝天子咏喇叭》理解性默写-2024年高考语文默写(统编版)解析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背古诗文60篇默写每日一练第33练《苏幕遮》《贺新郎》《长亭送别》《朝天子·咏喇叭》一、易错字填空《苏幕遮》(周邦彦)()()香,消()暑。
鸟雀呼晴,()晓窥()语。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五月渔郎相忆否?小()轻舟,梦入芙蓉()。
【答案】燎沈、溽、侵、檐、楫、浦《贺新郎·国脉微如缕》(刘克庄)实之三和有忧边之语,走笔答之。
国脉微如缕。
问长缨何时入手,缚将()()?未必人间无好汉,谁与宽些尺度?试看取当年韩五。
岂有谷城公()(),也不干曾遇()()母。
谈笑起,两河路。
少时棋柝曾联句。
事机()误。
闻说北风吹面急,边上冲梯()舞。
君莫道()()虚语,自古一贤能制难,有金汤便可无张许?快投笔,莫()柱。
【答案】戎主、付授、骊山、频、屡、投鞭、题《长亭送别([正宫][端正好])》(王实甫)碧云天,黄花地,西风(),北雁南飞。
()来谁()霜林()?总是离人泪。
【答案】紧、晓、染、醉《朝天子·咏喇叭》(王磐)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
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
军听了军(),民听了民()。
那里去()甚么真共假?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飞罢!【答案】愁、怕、辨、鹅二、理解性默写1.苏幕遮(1)《苏幕遮》一词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极为细腻的笔触,把荷花写得出神入化,形象地描绘出一幅清丽喜人的雨后荷花图。
(2)《苏幕遮》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把小鸟清脆欢快的叫声和活泼灵动的神态表现得活灵活现。
(3)“________,________”两句中的“长安”借指汴京,词人长久羁旅汴京,思乡之情跃然纸上。
【答案】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2.贺新郎(1)刘克庄在《贺新郎》中,“________”点出了当前局势的危急;“________,________?”表明自己渴望能够长缨在手,缚住敌酋。
(完整版)辛弃疾诗三首理解性默写

(完整版)辛弃疾诗三首理解性默写(完整版) 辛弃疾诗三首理解性默写一、《贺新郎·夫复何求》1.句子解析此诗可分为三个部分,每个部分分别表达了对新婚夫妇的祝福和对生活的理解。
(1)第一部分:离别与相聚夫妻相聚之时,辛弃疾先写离别之苦,然后描写相聚之喜。
通过描写久离重逢的场景,表现出作者对相聚之喜的深切期待。
(2)第二部分:发奋图强作者通过列举“贤”字开头的词语,加强了对新婚夫妇的期望。
通过对精神境界的描述,寄托了作者对新婚夫妇的祝福和鼓励。
(3)第三部分:静观世事诗的最后,辛弃疾描绘了一幅静观世事的画面,表达了对新婚夫妇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保持理性和镇定,不受外界环境的干扰,专心静心地生活。
2.理解性默写夫何求?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
身似浮云,心如飞絮,气若游丝。
空一缕余香在此,盼千金游子何之?两处沉吟各自愁,无那思量,都些些,长门事,杨花黄雀玉簪佩。
情复怎禁,智休那妨,别有人间万事可。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婆娑鸭行巷陌,风急天高猨猿哀。
轻云不语,卧把新妆试。
试低声问夫郎,可有蜂蝶信封来?此念如兰何太急,身如槛板,心如闺。
但转眼,都付水中云寺。
二、《青玉案·元夕》1.句子解析该诗主要描写了元宵节的夜晚,以全篇的形式展现了辛弃疾对神秘的、温馨的、喧嚣的、惋惜的、思乡的等复杂情感的抒发。
辛弃疾以元宵的景象为背景,写出了对亡故之友的思念,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怀恋,以及对自己从归隐到复出的讯问。
2.理解性默写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相遇,那能辞。
辛勤幕府功名薄,尘缘老去冷如铁,文采词头说到此,良宵苦短任斜阳,著回首,万事随。
三、《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1.句子解析该词以明月为象征,以寄托无尽的思念之情和诗人情感的寄托,流露出对众多离别的思念。
词中通过对明月在不同时刻的描绘,反映了流年匆匆,人事如梦的主题。
《贺新郎·国脉微如缕》《朝天子·咏喇叭》情景式默写

.
《贺新郎·国脉微如缕》情景式默写
1.,,三句将形式的紧迫,统治者的麻木
请缨报国者的热忱表现出来。
2.希望统治者能够放宽标准,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句子是,。
3.通过用典写韩世忠虽然没有名师传授,也没有神仙点拨,但却在谈笑之间赢得战争,成
为抗金名将的句子是,,,。
4.写出诗人早年就有报国从军之志的句子是。
5.表明诗人登高远望,感叹时光飞逝,壮志难酬,延误报国之机的句子
是,。
6.,将边境金皮与敌军猛烈攻势形象地表现出来。
7.,,再次提到了任人唯贤的重要性
8.,通过用典,表现了诗人期待爱国志士能够上阵杀敌,报效国家。
《朝天子·咏喇叭》情景式默写
1.,通过对比,借喇叭唢呐写出宦官狐假虎威,装腔作势的丑态。
2.,借写喇叭唢呐的用途,来写宦官酷吏的不可一世,骄横欺民。
3.,,写出了宦官所到之处,遍受其危害。
4.,,借喇叭唢呐吹奏的结果写出了宦官害民的后果,也委婉表现了对统治者纵容宦官为非作歹行为的警告。
’.。
新高考《长亭送别》《朝天子.咏喇叭》理解性默写

新高考《长亭送别》理解性默写答案班级:姓名:等级:1.在《长亭送别》曲文中有“碧云天,黄花地”的唱词,这实际上是化用了范仲淹《苏幕遮》中的词句“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2.《长亭送别》中,“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四句,有声有色,动静相间;既是写秋天的实景,又暗含着离人的伤感。
3.范仲淹《苏幕遮》词中有“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之语,王实甫在《长亭送别》中将这一意境化而为:“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4.《长亭送别》中,“碧云天,黄花地”两句通过色彩的对比,突出深秋时节天空辽阔,菊花遍地的景色特征。
5.《长亭送别》中,描写深秋霜林尽红,离人泪别的诗句是:“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6.《长亭送别》中,写伊人即将远别,不禁为之黯然垂泪的句子是:“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7.《长亭送别》中,“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两句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渲染离别的不舍。
8.《长亭送别》中,“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两句采用了自问自答的形式,把泪水和霜林贯穿起来,使无情的树木带上了感情色彩。
9.《长亭送别》中,“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两句采用设问的形式,并用夸张的手法写经霜的树林是被崔莺莺离别之泪染红的,表现了莺莺因为张生即将远离的无限感伤的心境。
10.《长亭送别》中,“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两句,采用了设问自答的形式,使本来无所谓悲喜的自然形象因主人公的心情而染上了离愁。
11.《长亭送别》中,作者用“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两句话指出是离人的眼泪染红了层层霜林,衬托了主人公悲伤的心情。
12.《长亭送别》中,运用拟人和设问手法写出送别时离愁别绪乃至伤心落泪的两句诗是:“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13.《长亭送别》中,“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两句使客观之秋景带上了莺莺浓重的离愁别绪,构成一种“有我之境”。
新高考《朝天子·咏喇叭》理解性默写答案中,“曲儿小腔儿太”一句一大一小的对比中,流露出作者的爱僧之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贺新郎·国脉微如缕》《长亭送别》《朝天子?咏喇叭》
情况默写及答案
《贺新郎·国脉微如缕》
1、刘克庄的《贺新郎?国脉微如缕》中,,用一个极形象的比喻,说明国家的命脉,实在已经衰微不堪,有千钧一发之危机。
国脉微如缕
2、刘克庄的《贺新郎?国脉微如缕》中,,两句,词人向统治者发问:不知何时才能请得长缨,将敌方首领擒缚!请缨报国志士的激情跃然纸上。
问长缨在手,何时缚将戎主
3、刘克庄的《贺新郎?国脉微如缕》中,,两句表明人间自有降龙伏虎的好汉,只是无人不拘一格任用人材。
发表希望南宋统治者不要再嫉贤妒能,而应任人唯贤的议论。
未必人间无好汉,谁与宽些尺度
4、刘克庄的《贺新郎?国脉微如缕》中,,,,四句说明韩世忠虽然既没有名师传授,也未遇神仙指点,但是却能在谈笑之间大战两河,成为抗金名将。
岂有谷城公付授,也不干曾遇骊山母。
谈笑起,两河路。
5、刘克庄的《贺新郎?国脉微如缕》中,,,三句作者抚今追昔,昔日从军报国的夙愿但以成远梦,登楼远望,揽镜自照,伤感一事无成,感慨万千,一声长叹,将那长期以来怀才不遇、屡屡丧失杀敌报国之机的心情,尽数迸发了出来。
少时棋柝曾联句。
叹而今登楼揽镜,事机频误。
6、刘克庄的《贺新郎?国脉微如缕》中,,两句,用“北风”暗喻,将时边境上北来的蒙古军队攻势的凶猛和黑云压城的的危势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闻说北风吹面急,边上冲梯屡舞。
7、刘克庄的《贺新郎?国脉微如缕》中,,,三句,用反问语句和苻坚投鞭断流,张巡、许远死守睢阳两个典故,表达大敌当前,假如没有像这样的良将,即使有坚固的城池,也不能久守的见解,提醒统治者任人
唯贤的重要性。
君莫道投鞭虚语,自古一贤能制难,有金汤便可无张许
8、刘克庄的《贺新郎?国脉微如缕》中,,两句,作者向爱国
志士大声疾呼:赶快投笔从戎,共赴国难吧!极富鼓舞力量。
快投笔,莫题柱。
《长亭送别》
1、王实甫的《长亭送别》中,,两句采用设问,并用夸张手法写经霜的树林是为崔莺莺的离情之泪染红,从而表现了崔莺莺因张生即将远离而无限感伤的心境。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朝天子?咏喇叭》
1、王磐的《朝天子?咏喇叭》中,,,三句写尽宦官
所到之处导致百姓倾家荡产,家破人亡的悲惨情状,饱含激愤之情。
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精心搜集整理,只为你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