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脲佐菌素STZ诱导I型糖尿病
Micro-CT检测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牙槽骨微结构改变
论著Micro-CT检测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牙槽骨微结构改变易子欣,易婷,姚心雨,祝贝贝,贲亚琍,张雯(江汉大学医学院口腔医学系,湖北武汉430000)摘要目的:通过Micro-CT观察糖尿病大鼠牙槽骨微结构的变化。
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n=4)和STZ(糖尿病)组(n=4)。
糖尿病组大鼠腹腔内注射55mg/kg链脲佐菌素。
饲养12周后处死大鼠,上颌骨Micro-CT扫描分析,并进行HE染色。
结果:HE染色可见STZ组牙槽骨边缘吸收明显,牙周膜纤维排列紊乱,牙龈上皮有明显的炎症细胞浸润。
STZ 组相较正常对照组CEJ-ABC距离明显增加(P<0.05)。
Micro-CT分析STZ组Tb.N值减小(P<0.01),Tb.sp值增加(P< 0.05)。
Micro-CT图像三维重构后可见STZ组牙槽骨吸收。
结论: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牙槽骨组织损伤明显,Micro-CT技术呈现了牙周骨组织微结构改变。
关键词Micro-CT;STZ;1型糖尿病;牙槽骨中图分类号R781.42文献标志码A doi:10.3969/j.issn.2096-3351.2021.02.003Micro-CT detection of microstructure changes of alveolar bone in rats withdiabetes induced by streptozotocinYI Zixin,YI Ting,YAO Xinyu,ZHU Beibei,BEN Yali,ZHANG WenDepartment of Stomatdogy,Medical College of Jianghan University,Wuhan430000,Hubei Provine,China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microstructure changes of alveolar bone in diabetic rats by micro-CT. Methods:Male Sprague-Dawley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diabetes group,with4rats in each group.The rats in the diabetes group were given intraperitoneal injection of55mg/kg streptozotocin.The rats were sacrificed after12weeks of feeding,and micro-CT scan and HE staining were performed for the maxillary bone.Results:HE staining showed marked absorption of the edge of alveolar bone,disordered arrangement of peri⁃odontal membrane fibers,and marked inflammatory ceils infiltration in the gingival epithelium in the diabetes group.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the diabetes group had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distance from the cemento-enamel junction to the alveolar bone crest(P<0.05).Micro-CT analysis showed a significant reduction in Tb.N value(P< 0.01)and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Tb.sp value in the diabetes group(P<0.05).Micro-CT three-dimensional image reconstruction showed alveolar bone absorption in the diabetes group.Conclusion:Marked alveolar bone injury is observed in rats with STZ-induced diabetes,and micro-CT technique displays the microstructure changes of peri⁃odontal bone tissue.Keywords Micro-CT;Streptozotocin;Type1diabetes;Alveolar bone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计划指导性项目(B2018258)第一作者简介:易子欣,本科生。
stz 胰岛β细胞原理
stz 胰岛β细胞原理
STZ胰岛β细胞原理
STZ是一种化学物质,全称为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它是一种抗癌药物,也是一种糖尿病研究中常用的试剂。
STZ能够破坏胰岛β细胞,从而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糖尿病。
胰岛β细胞是胰岛中的一种细胞,它们负责分泌胰岛素,这是一种重要的激素,能够帮助身体将血糖转化为能量。
当血糖水平升高时,胰岛β细胞会分泌更多的胰岛素,以帮助身体将多余的糖分解掉。
但是,当胰岛β细胞受到STZ的破坏时,它们就无法正常分泌胰岛素,导致血糖水平升高,引起糖尿病。
STZ的作用机制是通过破坏胰岛β细胞的DNA,从而导致细胞死亡。
STZ会进入胰岛β细胞内部,与细胞内的DNA结合,形成DNA加合物,从而导致DNA链断裂和碱基缺失。
这些损伤会触发细胞的自我毁灭机制,导致细胞死亡。
STZ的破坏作用是选择性的,它主要作用于胰岛β细胞,而对其他细胞类型的影响较小。
这使得STZ成为一种理想的糖尿病研究试剂,可以用来模拟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研究糖尿病的病理机制和治疗方法。
STZ胰岛β细胞原理是通过破坏胰岛β细胞的DNA,导致细胞死亡,从而引起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糖尿病。
STZ的选择性作用使
得它成为一种重要的糖尿病研究试剂,可以用来模拟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为糖尿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1型糖尿病大鼠模型的制备及建模失败后补救措施与效果
1型糖尿病大鼠模型的制备及建模失败后补救措施与效果魏泽宁;张凤成;李传洁;王俊成;刘娜;李亚男【摘要】目的:研究通过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诱导建立1型糖尿病大鼠模型的方法及首次建模失败后的补救措施及效果.方法:健康6-8周龄雄性Wistar 大鼠30只,随机分为2组,建模组25只,非建模组5只.给予建模组大鼠一次性大剂量腹腔注射STZ(65mg/kg),同时对非建模组大鼠腹腔注射相同体积的柠檬酸缓冲液.72h后检测大鼠的血糖值判断建模是否成功.对首次建模失败的大鼠常规饲养一周,再次腹腔注射STZ(65mg/kg),观察其成模状况.分别在建模后第0、2、4、6、8周测量大鼠的体重与血糖并观察其一般情况.于第8周处死全部大鼠,取胰腺标本进行HE染色和胰岛素的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胰腺组织的病理学改变.结果:建模组有21只大鼠首次注射STZ 72h后,血糖值达到成模标准,4只血糖值未达到成模标准,再次注射STZ72h后血糖值检测均达到成模标准.持续观察8周,首次建模成功及补救建模组大鼠均成模稳定,糖尿病症状明显,未见血糖转复正常.非建模组大鼠各项指标均未见异常.与非建模组相比,首次建模成功组及补救组大鼠胰岛形态不规则,体积萎缩变小,胰岛内分泌细胞数量明显减少.胰岛素胰腺免疫组化检测发现,与非建模组相比,首次建模成功组和补救组胰岛素分布面积显著减少.结论:一次性大剂量腹腔注射STZ可制备有效、稳定的1型糖尿病大鼠模型.首次建模失败后,适时再次注射STZ 仍可制备高质量的1型糖尿病大鼠模型.【期刊名称】《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年(卷),期】2016(017)003【总页数】5页(P135-139)【关键词】链脲佐菌素;1型糖尿病模型;大鼠【作者】魏泽宁;张凤成;李传洁;王俊成;刘娜;李亚男【作者单位】解放军总医院口腔科北京100853;解放军总医院口腔科北京100853;解放军总医院口腔科北京100853;解放军总医院口腔科北京100853;解放军总医院口腔科北京100853;解放军总医院口腔科北京10085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80.21型糖尿病又被称作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表现为胰岛β细胞破坏导致胰岛素绝对缺乏,部分同时表现出胰岛素抵抗[1]。
链脲佐菌素诱导的高血糖对大鼠肾、肝及眼睛的影响
链脲佐菌素诱导的高血糖对大鼠肾、肝及眼睛的影响张琪;刘亚千;陈华【摘要】目的通过不同剂量链脲作菌素(STZ)诱导1型糖尿病大鼠模型,探讨不同高血糖对脏器影响.方法实验分为STZ 40 mg/kg组,50 mg/kg组,60 mg/kg组,25mg/kg连续3次、每次间隔1 d(25 mg/kg*3)组,空白对照组.给药后0、1、3、7、11、24、48、72h检测血糖,之后每3 d测量1次,期间观察大鼠一般情况,并于第9周进行血生化以及胰腺、肾、肝及眼睛病理检查.结果 72 h内血糖检测:STZ造模时血糖先轻微升高后降低之后再大幅度升高.50 mg/kg和60 mg/kg组出现给药后第3天死亡现象,存活鼠成模率分别为70%、80%、100%、100%.期间血糖和体质量呈负相关,血糖顺序为:40 mg/kg<50 mg/kg<25 mg/kg*3<60 mg/kg.40 mg/kg组于第10周出现白内障,其他实验组均于第8周出现白内障.第9周血生化检测发现40 mg/kg组insulin、C-Peptide、urea、UA、Cr、ALT、AST、TP、ALB正常,其它实验组均有波动.胰腺、肾、肝病理支持上述改变.结论25 mg/kg*3诱导高血糖最佳,其成模率高且高血糖稳定;高血糖的并发症的评估要将空腹和随机血糖相结合;不同的高血糖对肾、肝及眼睛影响不同,其中眼睛对高糖反应比较敏感,肾次之,肝影响最小.【期刊名称】《南方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14(034)008【总页数】6页(P1098-1103)【关键词】1型糖尿病;链脲佐菌素;高糖血症;并发症【作者】张琪;刘亚千;陈华【作者单位】解放军总医院医学实验动物中心,北京100853;解放军总医院医学实验动物中心,北京100853;解放军总医院医学实验动物中心,北京100853【正文语种】中文1型糖尿病是儿童糖尿病的主要类型,其病理机制是自身免疫诱导胰岛beta细胞死亡,致使胰岛素绝对不足,进而血糖升高[1-4]。
糖尿病大鼠模型
[13]郑里翔.STZ和alloxan联合使用复制实验性糖尿病大鼠模型[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1999,15(8):758
2.2.1 链脲佐菌素(streptoxolocin,STZ)
STZ是一种广谱抗菌素,具有抗菌、抗肿瘤的性能和致糖尿病的副作用,对实验动物的胰岛β细胞具有高度选择性的毒性作用【5】。STZ诱导的糖尿病因给药方式不同,其成模效果也有所差别,如采用小剂量分次给药的方法,则建立与人类1型糖尿病表现相似的大鼠模型,如采用较大剂量一次性注射的给药方法,则建立与人类2型糖尿病表现相似的大鼠模型,其原理可能与胰岛的损伤程度有关【6】。
1型糖尿病模型(IDDM模型):静脉或腹腔一次大剂量注射STZ所制得的速发型糖尿病系胰岛β细胞直接受损害所致:按55mg/kg给大鼠腹腔内注射STZ,由于STZ对胰岛β细胞的直接损害,胰岛的分泌减少而致血糖升高,出现糖尿病的各种表现【6】。多次小剂量注射所制得的迟发型糖尿病模型则与T淋巴细胞介导的β细胞不断破坏有关:应用30mg/kg多次注射STZ诱导大鼠DM,逐渐加重胰岛功能损伤,终达失代偿,可有效模拟糖尿病病程及发病机理,并降低动物模型的死亡率【7】。这样建立的动物模型与人类IDDM更接近。
[6]黄 波,刘学政,庞东渤.不同途径注射链脲佐菌素致大鼠糖尿病模型的研究[J].锦州医学院学报,2003,24(1):19.
[8]司晓晨,尚文斌,卞慧敏,等.链脲佐菌素加高脂膳食诱导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3,15(5):383.
[9]郭啸华,刘志红,李 恒,等高糖高脂饮食诱导的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及其肾病特点[J].中国糖尿病杂志,2002,10(5):290.
STZ致大鼠Ⅰ型糖尿病模型稳定性探讨
44・ 3
西部 医 学 2 1 年 3月 第 2 02 4卷 第 3期 Me Wet hn , rh2 1 , 12 , . dJ s iaMac 0 2 Vo. 4 性探 T
.
*
文 晓红 , 张仁 东, 圆字 , 赵 郭 洋
n r l D r t r a d ml i i e n o c n r lg o p a d e p rme t l r u .Ra si h x e i n a r u e a y ma e S a swe e r n o y d v d d i t o t o r u n x e i n a o p g t n t e e p rme t lg o p r —
【 中图 分 类 号】 R 5 7 1 8. 【 献标 识 码 】 A 文 【 章 编 号】 I I 1 . 9 9 Ji n 1 7— 5 1 2 1 . 3 0 4 文 3 :0 3 6 /.s . 6 23 1 . 0 2 0 . 0 0 s
S u y o he s a iiy o y e I d a e i o e n r t n uc d b t e t z t c n t d n t t b lt f t p i b tc m d li a s i d e y s r o o o o i
成 模 标 准 的 大 鼠 (0只 ) , 1 中 8只 IG P TT 异 常 , 中 3只 分 别 在 第 1 、8和 第 4 d血 糖 达 成 模 标 准 ; 其 42 2 2只 IG P TT 各 天 血
糖 均 正 常 。 未 成 模 大 鼠有 的胰 岛似 对 照 组胰 岛 的 形 态 结 构 , 的 胰 岛似 成 模 大 鼠 胰 岛 的 形 态 结 构 。结 论 S 有 Tz诱 导 大 鼠 I型 糖 尿 病 模 型 的稳 定 性 良好 ; 始 未 达 成 模 标 准 的 大鼠 大部 分 糖 耐 量 已减 退 , 中 的 小部 分 以后 可 达 成 模 标 准 。 开 其 【 键 词 】 链 脲 佐 菌 素 ;糖 尿 病 模 型 ; 糖 ;腹 腔 葡 萄 糖 耐 量 试 验 ;大 鼠 关 血
糖肾平胶囊对STZ诱导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保护及其对TGF1p38MAPK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
糖肾平胶囊对STZ诱导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保护及其对TGF1p38MAPK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糖肾平胶囊对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肾病(DN)大鼠的肾脏保护作用,以及其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
糖尿病肾病是一种严重的糖尿病并发症,表现为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蛋白尿、肾功能进行性减退等,严重威胁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
目前,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以控制血糖、血压、调节脂质代谢等为主,但效果有限,因此寻找新的治疗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糖肾平胶囊作为一种传统中药制剂,已被证实对糖尿病肾病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然而,其具体的作用机制尚未完全明确。
因此,本研究通过STZ诱导的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观察糖肾平胶囊对肾脏的保护作用,并深入探讨其对TGF-β1和p38MAPK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
TGF-β1是一种多功能细胞因子,在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p38MAPK信号转导通路是细胞内重要的信号转导系统,参与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
本研究将通过检测大鼠肾脏组织中TGF-β1和p38MAPK的表达水平,探讨糖肾平胶囊对这两条信号通路的调节作用,从而揭示其肾脏保护作用的分子机制。
通过本研究,有望为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为糖肾平胶囊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也将为进一步阐明中药在糖尿病肾病治疗中的作用机制提供重要参考。
二、材料与方法选用健康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体重180-220g,购自[动物实验中心名称]。
动物饲养在恒温(22±2℃)、恒湿(55±5%)的环境中,并遵循12小时光照/黑暗周期。
所有实验均按照[动物实验伦理委员会名称]制定的指导原则进行。
糖肾平胶囊(由[制药公司名称]提供,批号:[批号]);链脲佐菌素(STZ,购自[试剂供应商名称]);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相关试剂和抗体(购自[试剂供应商名称])。
Ⅰ型糖尿病胃轻瘫大鼠动物模型建立与优化
Ⅰ型糖尿病胃轻瘫大鼠动物模型建立与优化陈霞;赵宏贤;徐富翠;梅欣明;郭勇【摘要】目的探讨I型糖尿病胃轻瘫大鼠模型的建立方法,为糖尿病胃肠动力障碍研究提供合理的平台.方法链脲佐菌素(STZ)一次性腹腔注射方法建立I型糖尿病动物模型,观察大鼠一般状况、血糖、胃排空、小肠传输速率.结果①模型组大鼠于造模后均出现糖尿病症状;平均体重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平均血糖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②模型组大鼠胃内色素残留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小肠传输速率显著慢于对照组(P<0.01).结论链脲佐菌素一次性腹腔内注射10周后能成功诱导出糖尿病胃轻瘫大鼠模型.【期刊名称】《四川动物》【年(卷),期】2010(029)005【总页数】3页(P630-632)【关键词】糖尿病;胃轻瘫【作者】陈霞;赵宏贤;徐富翠;梅欣明;郭勇【作者单位】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消化内科,四川泸州,646000;泸州医学院组胚教研室,四川泸州,646000;泸州医学院组胚教研室,四川泸州,646000;泸州医学院组胚教研室,四川泸州,646000;泸州医学院组胚教研室,四川泸州,646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5-33;R587.1Abstract:Objective To establish ratmodelsof typeⅠdiabetic gastroparesis and to provide reasonable approaches for research of gastrointestinal dysfunction of diabetes.M ethods SD rats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a control group and model group.Rats in the model group were intraperitoneally injected with a single dose of streptozotocin(STZ)to induce typeⅠdiabetic models.General condition,blood sugar levels,gastric emptying,and the intestinal conduction velocity of ratsweredetected.Results Compared with rats in the control group:(1)Typical symptoms of diabetes mellitus appeared in the model group,in which the average weightwas significantly lower(P<0.01)and the average fasting concentration of blood glucos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P<0.01).(2)The rate of gastric residual pigment in the mode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higher(P<0.01)and the intestinal conduction velocity of diabetic ratswas significantly lower(P<0.01).Conclusion Diabetic rats induced by STZ showed gastroparesismanifestation at 10 weeks.Key words:diabetes;gastroparesis糖尿病性胃轻瘫 (diabetic gastroparesis,DGP)是继发于糖尿病的以胃动力低下、胃排空延迟、胃节律紊乱为特点的临床综合征。
糖尿病小鼠模型的构建
糖尿病小鼠模型的构建I型糖尿病模型方法:模型的诱导采用多次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给药法(MLDSTZ),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3组:模型组、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
模型组小鼠连续5天腹腔注射STZ溶液(60mg/kg),注射前禁食8h,不禁水。
注射时将STZ溶于0.1mol/L柠檬酸钠缓冲液(pH4.5),避光冰上配置,溶解后尽量在30min完成注射。
阴性对照组腹腔注射柠檬酸缓冲液,正常对照组不作处理。
II型糖尿病模型目前,构建II型糖尿病动物模型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自发性糖尿病动物模型、转基因/基因敲除糖尿病动物模型、单纯应用STZ所致糖尿病模型、STZ 与饮食协同作用所致II型糖尿病动物模型等应用较多。
1、自发性糖尿病动物模型自发性II型糖尿病动物模型主要是啮齿类,其最大优点是疾病的发生、发展与人类的很相似,因此在研究II型糖尿病的生理、病理及有关临床药物研发等方面有重要价值。
此类动物模型包括小鼠、大鼠、地鼠,其中小鼠包括KK-Ay、ob/ob、db/db等单基因突变鼠、新西兰肥胖小鼠和NSY小鼠:大鼠包括GK大鼠、Zucker大鼠和OLETF大鼠等;地鼠则以中国地鼠为主。
2、转基因构建糖尿病模型以实验方法敲入外源基因或敲除内源基因,在染色体组内稳定整合并能遗传给后代的一类动物称为转基因动物。
转基因糖尿病动物模型主要是通过基因技术,按照自己的意愿,控制实验动物的特定基因及其表达,使动物表现为一定的遗传性状。
主要利用基因定位与基因转移,由于转基因为随机整合,所以在子代观察到得效果取决于成功整合发生的位点和拷贝的数量,转基因的表达效果也因动物体系不同而有所差异。
3、单纯应用STZ所致糖尿病模型使用不同剂量(60mg/kg\45mg/kg)的STZ静脉注射,注射前禁食8h,不禁水。
注射时将STZ溶于0.1mol/L柠檬酸钠缓冲液(pH4.5),避光冰上配置,溶解后尽量在30min完成注射。
链脲佐菌素诱导大鼠糖尿病模型
链脲佐菌素诱导大鼠糖尿病模型STZ 诱发糖尿病动物模型的原理STZ对一定种属动物的胰岛β细胞有选择性破坏作用,能诱发许多动物产生糖尿病,一般采用大鼠和小鼠制造动物模型。
国外有学者报道选用雄性大鼠制造模型的成模率明显高于雌性大鼠。
1型糖尿病与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的制备与STZ注射的剂量有关系:大剂量注射时,由于直接引起胰岛β细胞的广泛破坏,可造成1型糖尿病模型;而注射较少量STZ时,由于只是破坏一部分胰岛β细胞的功能,造成外周组织对胰岛素不敏感,同时给予高热量饲料喂养,两者结合便诱导出病理、生理改变都接近于人类2型糖尿病的动物模型。
造模前的喂养Ⅰ型糖尿病模型成模比较快,通常大鼠在普通饲料适应性喂养2周后即可开始造模Ⅱ型糖尿病模型:高脂饮食诱导加小剂量STZ。
造模前喂以高脂(高糖)饲料,诱发出胰岛素抵抗。
高脂(高糖)饲料高脂(高糖)饲料成分:其中含10%蔗糖,10%猪油,5%胆固醇由基础鼠饲料加蔗糖、炼猪油和蛋黄按比搭配制作高脂高糖饲料:其比例为猪油18 % ,蔗糖20 % ,蛋黄3 % ,基础饲料59 %。
预实验的重要性很重要。
实验时STZ的给药量应参照预实验的结果,尽量不要盲目按照文献上或他人的给药量来直接使用,鼠均重和空腹(低糖状态)抗药力、禁食时长、注射选时、以及之前饲养过程、测糖选时等都不相同,通过预实验来确定符合自己实验鼠的给药计量,才是最科学的。
常用给药剂量Ⅰ型糖尿病模型:大鼠剂量为70~65mg/KgⅡ型糖尿病模型:高糖高脂喂养1~2 个月的大鼠,STZ 剂量在25~40mg/Kg或参考文献(鼠均重不同,本剂量以200克均重为例)。
配置STZ溶液柠檬酸缓冲液的配制:柠檬酸(FW:210.14)2.1g加入双蒸水100mL中配成A液柠檬酸钠(FW:294.10)2.94g加入双蒸水100mL中配成B液链脲佐菌素配制液:用时将A、B液按一定比例混合(1:1.32也有按1:1的),PH计测定ph值,调节ph=4.2-4.5,即是所需配置STZ的柠檬酸缓冲液。
性别差异对1型糖尿病大鼠造模的影响
性别差异对1型糖尿病大鼠造模的影响赵圆宇;陈科利;张露丹;马亚洪;谭敏;王艺蓉;徐彩婷;赵丰;莫琳龙;胡林均;施蕾;李生玉;卢营杰【摘要】目的:采用大剂量链脲佐菌素( streptozotocin,STZ)一次性腹腔注射诱导方法建立1型糖尿病大鼠模型,研究性别差异对SD大鼠造模的影响。
方法: SD 大鼠118只(雌雄各59只),分为雄性对照组(13只),雄性STZ注射组(46只),雌性对照组(13只),雌性STZ注射组(46只)。
每只大鼠称重、标记、剪尾取血后用血糖仪测血糖,STZ注射组大鼠一次性腹腔注射60 mg/kg STZ,对照组大鼠一次性腹腔注射等体积枸橼酸盐溶液。
分别检测每只大鼠给药后7 d和49 d的空腹血糖值和体重,记录并统计雌性和雄性大鼠成模率及成模后死亡率。
结果:与对照组大鼠相比,STZ注射后成模大鼠血糖值显著性升高,雄性与雌性模型大鼠均出现“三多一少”症状。
与雌性大鼠相比,雄性大鼠STZ注射后,成模率无显著性差异,而成模后死亡高峰期提前以及死亡率显著性升高。
结论:用一次性大剂量STZ诱导SD大鼠建立1型糖尿病模型,雌、雄性大鼠成模率无性别差异,而成模后死亡率出现显著的性别差异。
因此在采用SD大鼠进行糖尿病发病机制及其并发症的研究中,应考虑性别因素对研究结果的影响,从而选择双性别。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differenceof male and female rats in establishing diabetic model by intraperitoneally injecting a high dose streptozotocin( STZ) . Methods:Total 118 male and female SD rats( each 59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four groups,in-cluding male mode group(n=46),female mode group(n=46),male normal control group(n=13)and female normal control group(n=13). Model groups were induced to type 1 diabetes mellitus by intraperitoneally injecting 60 mg/kg STZ,normal control received in intraperitoneal injectionwith citric acid buffer. The body weight,fasting blood glucose and the morphology of the spleen ware measured and examined to validate the animal models. Results:Blood glucose of rats was markedly increased after STZ injection. And there were some other symptoms of model rats,such as polyuria,polydipsia and polyphagia,which indicated that type 1 diabetes mellitus had been induced in the models. Compared to male rats,the incidence of female did not changed significantly. Compared to diabetic male rats,the mortality of diabetic female rats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Conclusion:60 mg/kg establishment of male and female rats with type 1 diabe-tes model induced by STZ and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change of incidence between male rats and female rats. But the mortality of dia-betic rat was changed significantly. Therefore in the pathogenesis of diabetes and diabetic complications should be taken both male rats and female rats into account in the study.【期刊名称】《川北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4(000)005【总页数】4页(P421-424)【关键词】1型糖尿病;性别差异;链脲佐菌素;成模率;死亡率【作者】赵圆宇;陈科利;张露丹;马亚洪;谭敏;王艺蓉;徐彩婷;赵丰;莫琳龙;胡林均;施蕾;李生玉;卢营杰【作者单位】川北医学院组织学与胚胎学教研室,四川南充 637100;川北医学院组织学与胚胎学教研室,四川南充 637100;川北医学院组织学与胚胎学教研室,四川南充 637100;川北医学院组织学与胚胎学教研室,四川南充 637100;川北医学院组织学与胚胎学教研室,四川南充 637100;川北医学院组织学与胚胎学教研室,四川南充 637100;川北医学院组织学与胚胎学教研室,四川南充 637100;川北医学院组织学与胚胎学教研室,四川南充 637100;川北医学院组织学与胚胎学教研室,四川南充 637100;川北医学院组织学与胚胎学教研室,四川南充637100;川北医学院组织学与胚胎学教研室,四川南充 637100;川北医学院组织学与胚胎学教研室,四川南充 637100;川北医学院组织学与胚胎学教研室,四川南充 637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32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营养状况和饮食结构有了大幅度的转变[1]:在营养不良的情况得到较大改善的同时,营养过剩及其带来的相关疾病成为新的课题。
STZ诱导大鼠1型糖尿病进行性脑萎缩的磁共振成像及组织化学研究
STZ诱导大鼠1型糖尿病进行性脑萎缩的磁共振成像及组织化学研究黄微;曹子玉【摘要】1型糖尿病(T1DM)是一种慢性代谢疾病,主要表现为胰岛素分泌量较正常情况下降,会对人体的多个器官和系统造成持续性的损伤.关于糖尿病的横向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相比于正常人存在着显著的脑萎缩,但关于糖尿病引起的脑萎缩随时间发生进行性改变的研究比较少见.实验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来诱导建立大鼠的1型糖尿病模型,运用磁共振成像(MRI)的方法对萎缩的脑区进行定位并在造模后12周和20周两个时间点对脑萎缩的程度进行对比分析,然后运用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观察在MRI上出现进行性萎缩的脑区中的神经元所发生的病理改变.MRI的结果表明:STZ诱导的T1DM大鼠相比于正常对照组大鼠出现了显著性的全脑体积、灰质体积和白质体积的萎缩,并且在多个白质脑区和灰质脑区均出现了萎缩程度随着病程的延长而逐渐加重.组织化学染色的结果发现, STZ 诱导的T1DM大鼠相对于正常对照组大鼠在体感皮层、运动皮层和海马CA3区,均出现明显的神经元萎缩现象.%Type 1 diabetes mellitus (T1DM) is a chronic metabolic disease characterized by insulin deficiency. ChronicT1DM causes damages to multiple organs. Numerous cross-sectional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T1DM patients had significant cerebral atrophy, compared to normal subjects. However, few previous studies investigated progressive changes of cerebral atrophy over time in T1DM. In this study, a rat model of T1DM was established by a single dose of intraperitoneal injection of streptozotocin (STZ).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was employed to measure the volumetric changes of the brain at 12 weeks and20 weeks after STZ induction to follow the progressive brain atrophy assessment between these two time points. Histochemical staining was used assess neuropathologic changes in the brain regions showing progressive atrophy. The MRI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the STZ-treated rats had significantly reduced volume of grey matter (GM), white matter (WM) and whole brain, as compared to control. Voxel-wise analysis revealed significant effect of group×time interaction in multiple GM and WM regions. Results of Nissl staining and hematein-eosin staining (HE) indicate significant neuronal abnormality in the brain regions showing progressive atrophy, including somatosensory cortex, motor cortex and hippocampal CA3 region.【期刊名称】《波谱学杂志》【年(卷),期】2015(000)003【总页数】11页(P439-449)【关键词】磁共振成像(MRI);1型糖尿病(T1DM);链脲佐菌素;组织化学染色;进行性脑萎缩【作者】黄微;曹子玉【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生物磁共振分析重点实验室,波谱与原子分子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磁共振中心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湖北武汉430071; 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中国科学院生物磁共振分析重点实验室,波谱与原子分子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磁共振中心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湖北武汉 430071; 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4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482.53糖尿病是一种因体内胰岛素绝对或者相对不足所导致的一系列临床综合症.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行为方式的改变以及社会老龄化程度的提高,糖尿病的患病率正在呈快速上升的趋势,成为继心血管疾病和肿瘤之后的另一个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世界卫生组织2010年的报告指出全世界有3.46亿人患有糖尿病,估计有340万人死于高血糖引起的并发症,超过80%的糖尿病死亡发生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1].糖尿病一般分为4种类型: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和其他类型糖尿病.虽然每种类型的糖尿病的症状都是相似甚至相同的,但是导致疾病的原因和它们在不同人群中的分布却不同.T1DM是一种由胰岛素分泌不足而引起代谢紊乱的慢性疾病,主要引起肾、眼睛、神经系统的综合症[2],通常在临床上以儿童及青少年患者最为常见.自从Nielsen于1965年提出糖尿病脑病的概念[3]用于描述由T1DM所诱发的中枢神经系统的病理变化以后,关于糖尿病脑病的研究就一直没有停止过.早期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分子、细胞以及生化的层面,对T1DM所引起的神经系统病变进行了大量详细的记录和分析.多项研究均表明:长期暴露于高血糖的环境中会造成神经元胞体中的线粒体功能出现异常并导致氧化应激,进而引起相关脑区的神经元出现大量非正常情况的凋亡[4–6].关于T1DM动物模型的研究,发现高血糖浓度会引起发育中的大脑出现神经元脱髓鞘现象[7].而另一些研究,则发现在T1DM患者[8,9]和动物模型[10–13]中均存在着神经元的凋亡,并认为兴奋性毒性和细胞程序性死亡可能是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14–16].还有研究发现糖尿病模型大鼠血浆中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显著上升[17].近年来,伴随着核磁共振技术的不断进步,MRI作为一种无损的、多功能性的检测手段,在糖尿病脑病的临床诊断和研究中被广泛的应用,越来越多的文章采用了MRI的方法来观察糖尿病脑病在大脑解剖结构,微观病理改变以及代谢异常方面的信息[18].在Tiehuis的研究中,对血糖浓度和糖尿病病龄进行了定量的统计和分析,发现更高的血糖浓度和更长的糖尿病病龄对应更为严重的脑萎缩程度[19].在Ferguson等人[20]的研究中发现,儿童期(平均年龄5岁)的T1DM会造成显著的智力下降和轻度的脑萎缩.而在Pell等人的研究中,对年青的T1DM患者(平均年龄20岁)的观察发现,在岛叶、豆状核、中央前回、中央后回、海马、丘脑、颞叶、扣带和壳核等多个脑区,均存在脑萎缩和T2值的下降,并认为这些脑结构的改变可能是由于T1DM对大脑发育造成影响,导致在青少年晚期和成年早期出现了异常[21].另外在Brands等人[22]的研究中,发现年龄较大的T1DM患者(年龄>50岁)并没有表现出显著性的脑萎缩,但却表现出轻微的认知功能障碍.T1DM对大脑的影响是广泛的,前人的工作涵盖了分子、细胞、生化以及影像、临床心理学和行为学等多个层面的探讨和分析,对T1DM所引起的脑功能和结构的改变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我们将MRI和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结合起来分析STZ诱导的T1DM大鼠模型的脑萎缩情况,并纵向的从发病时间的角度观察糖尿病引起的脑萎缩随着病程延长所发生的改变.而临床上关于糖尿病患者进行性脑萎缩的研究非常少见,这对于控制糖尿病脑萎缩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们的研究结果对于进一步的临床研究和糖尿病脑萎缩的控制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1.1 动物模型的建立和筛选实验全部采用雄性SD大鼠(购买于武汉中南医院动物实验中心),年龄约8周龄,体重在300~350 g范围内.在实验开始前均在SPF级动物房(温度为24±2 ℃,相对湿度50±5%,光照条件为12 h光照/12 h黑暗)饲养一周,以适应实验环境,期间给予啮齿动物饮食.关于大鼠的所有实验操作均符合中国实验动物使用伦理委员会的要求.25只大鼠分为2组,分别是注射生理盐水的正常对照组10只和注射STZ的糖尿病模型组15只.在注射前一天对所有大鼠空腹处理(禁食14~16 h),注射前测量体重和血糖并作记录,对正常对照组大鼠进行一次性腹腔注射0.9% NaCl溶液(剂量:0.55 mL/只),糖尿病模型组则根据体重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溶液(剂量:62 mg/kg,溶液浓度为30 mg/mL).腹腔注射后3天测量空腹体重和血糖,模型组大鼠以空腹血糖浓度大于13 mmol/L判定为初步造模成功,空腹血糖浓度低于13 mmol/L的2只大鼠被剔除掉,之后分别于第2周、4周、8周和12周监测所有大鼠的空腹血糖和体重.到第12周通过剔除血糖回落(空腹血糖浓度低于13 mmol/L)的1只大鼠和感染死亡的2只大鼠,模型组和对照组大鼠分别剩下10只用于MRI,成像数据采集完成后分别取5只对照组大鼠和2只模型组大鼠用于组织化学染色实验.之后继续于第16周和20周检测所有大鼠的空腹血糖和体重,到第20周通过剔除感染死亡的1只大鼠,模型组剩下7只而对照组剩下5只大鼠分别用于MRI,成像数据采集完成后,分别取对照组大鼠和模型组大鼠各3只用于组织化学染色实验.1.2 MRIMRI在配备有直径为20 cm的梯度线圈的瑞士Bruker公司生产的Biospec 7T/20 cm动物成像仪上完成.用体线圈作为发射线圈,以及单通道表面线圈作为信号接收线圈.成像使用RARE序列获得高分辨的解剖结构像,参数设置如下:视野大小为3.5 cm×3.5 cm,采集矩阵为512×384,片厚为0.58 mm,片数为54,TR = 5 800 ms,T2eff = 40 ms,RARE因子为4.数据处理步骤如下:1) 使用MatLAB程序将原始IMG图像进行裁剪,矩阵大小由512×384×54变为312×184×54,分辨率保持不变:0.68×0.91×5.8;2) 使用SPM工具箱中的segment工具,将裁剪后的IMG图像进行分割,得到了灰质、白质、脑脊液概率密度图像,并利用得到的结果将 IMG图像进行“剥皮”;3) 使用 SPM工具箱中的DARTEL工具,将上面得到的灰质、白质、脑脊液概率密度图像配准到标准空间,图像矩阵变为313×245×461,分辨率变为0.68×0.68×0.68;4) 对配准后的灰质、白质、脑脊液概率密度图像进行平滑,平滑尺度为原分辨率0.68×0.68×0.68的3倍左右,即2×2×2;5) 对上面平滑后得到的图像进行方差分析(ANOVA),得到年龄、疾病、年龄×疾病等因素的统计结果.统计分析使用SPSS 18(已购买使用版权),数据结果以平均值±标准误差(mean ± SD)的形式表示,组间的统计差异用方差分析(ANOVA)检验来分析.当p <0.05时,结果被认为具有显著性差异.所有的数据使用origin 8.5(已购买使用版权)作图.另外所有基于体素的形态学分析(voxel-based morphometry, VBM)的结果均做了全脑斜变量分析.1.3 组织化学染色对用于组织化学染色的大鼠进行灌流,并断头取脑,将新鲜的脑组织置于4%多聚甲醛固定液中固定3天,然后将固定后的脑组织进行石蜡包埋和切片.根据MRI的结果选取相应脑区的切片,并分别进行尼氏染色和HE染色.尼氏染色步骤如下:1) 组织切片脱蜡并复水;2) 放进甲苯胺蓝液中染色30 min;3) 蒸馏水水洗;4) 放进冰醋酸液进行分化;5) 蒸馏水水洗,并吹干;6) 二甲苯透明,中性树胶封片.HE染色步骤如下:1) 组织切片脱蜡并复水;2) 蒸馏水水洗,放入苏木精溶液中染色数分钟;3) 放入酸水及氨水中进行分色,时间各数秒钟;4) 用流水冲洗1 h后放入蒸馏水中片刻;5) 放在70%和90%酒精中脱水各10 min;6) 放入酒精伊红染色液中染色2~3 min;7) 放入纯酒精脱水,二甲苯透明;8) 将已透明的切片滴上加拿大树胶,盖上盖玻片封固.待树胶略干后,贴上标笺,切片标本就可使用.2.1 空腹血糖和体重的监测如图1所示,通过对所有大鼠的空腹血糖浓度和体重的持续监测,我们发现:从造模第3天开始,STZ模型组大鼠的体重出现持续性的下降,而正常对照组大鼠的体重则表现为持续的上升,两组大鼠的体重相比具有显著性的差异;同时从造模第3天开始,STZ模型组大鼠的血糖浓度均处于较高的水平(≥20 mmol/L),而正常对照组大鼠的血糖浓度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均处于正常范围内(维持在5 mmol/L 左右),两组大鼠的血糖浓度值相比具有显著性的差异.从这个结果中,我们可以明确的看到STZ模型组大鼠表现出典型的1型糖尿病特征:远远高于正常水平的血糖浓度(≥20 mmol/L),同时持续下降的体重也排除了2型糖尿病的可能性.这个结果表明:在整个实验周期中,腹腔注射STZ的建模结果是合格的,糖尿病模型组大鼠能够有效的模拟1型糖尿病的病理特征.2.2 全脑体积、脑灰质和脑白质体积的变化如图2所示,通过对大鼠的全脑体积、脑灰质体积和脑白质体积的统计和分析,我们发现:不论是在12周(w)还是20周的时候,相比于正常对照组,糖尿病模型组大鼠的全脑体积、脑灰质和脑白质体积均表现出显著性的下降.其中在12周的时候,糖尿病大鼠相比于对照组大鼠表现出的白质体积下降的程度较轻(p <0.05).而不管是糖尿病模型组还是正常对照组,对比12周和20周两个时间点,全脑体积、脑灰质和脑白质体积都没有发生显著性的改变.在前人的研究中,曾报道过糖尿病患者相比于正常人出现了显著的全脑体积、脑灰质和脑白质体积的萎缩[23],而本实验的结果在大鼠上进一步验证了这一现象.同时,前人的研究成果也反过来证明了本实验中腹腔注射STZ建立糖尿病模型大鼠是成功的,STZ模型组大鼠不仅能有效的模拟1型糖尿病的生理生化指标,同时在MRI成像结果上与糖尿病患者也有着一定程度的相似性.2.3 糖尿病萎缩脑区的分布如图3所示,在体素水平上的T检验结果显示出STZ诱导的糖尿病模型组大鼠相比于正常对照组大鼠在全脑的多个脑区中均表现出显著性的萎缩.萎缩的脑区即包括白质脑区也包括灰质脑区.在前人的研究中,发现1型糖尿病患者相比于正常人群在双侧颞叶上回、左侧角回、左侧颞叶中间回、左侧额叶中间回和左侧丘脑多个脑区均表现出显著性的萎缩[24].相比于前人的结果,STZ模型组大鼠出现萎缩的脑区的数量更多,分布范围更广,在多个灰质脑区和白质脑区均出现了显著性的萎缩.分析产生这种差异的因素,一个可能的原因是本实验中STZ模型组大鼠的血糖浓度没有得到控制,一直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20 mmol/L).而临床上的糖尿病患者,一般会采用口服降糖药或注射胰岛素来维持血糖浓度在一个相对正常的范围内,因此 STZ模型组大鼠表现出的脑萎缩更为严重.尽管存在着差异,在糖尿病患者脑萎缩的报道中比较常见的海马、运动皮层、体感皮层和丘脑等脑区,在STZ模型组大鼠中均表现出了显著性的萎缩.基于这一点,本实验中STZ模型组大鼠在MRI上的脑萎缩模式与临床上的糖尿病患者具有一定程度的可比性.2.4 糖尿病萎缩脑区随病程的进行性改变如图4所示,在体素水平上的双因素交叉分析结果表明,在多个灰质脑区和白质脑区均表现出显著的年龄和疾病的交叉效应,即伴随着糖尿病所出现的脑萎缩会随着病程的增加发生显著的改变.从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到并不是所有在STZ模型组大鼠中出现萎缩的脑区都会随着病程的增加而出现萎缩程度的进一步加重,事实上只有一些特定的脑区才会表现出萎缩程度随病程延长而改变,而其它的脑区则对病程的增加表现得较为不敏感.这个结果表明:在动物模型上,对伴随着糖尿病所出现的脑萎缩进行干预是有必要的,以防止某些特定脑区的萎缩程度随着病程的增加而进一步加重.而这些特定脑区的萎缩程度加重会对其功能产生何种影响仍需进一步研究.将这些对病程较为敏感的特定脑区列举出来,并与前人的研究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我们发现了一些有意思的特点.在STZ模型组大鼠中,扣带(cg)、伏隔核(NAc)、初级感觉皮层(S1)和导水管周围灰质(PVG)均表现出随着病程增加而出现萎缩程度的显著加重,这几个脑区是典型的慢性痛相关脑回路中最常被报道的几个脑区[25].而这与临床上所熟知的慢性非控制糖尿病通常会导致慢性疼痛症状的情况恰好也是一致的.对比以上的相关研究,我们推测在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中可能存在着慢性痛的现象,同时在整个病程中持续存在的慢性痛,可能是造成MRI上看到这种进行性萎缩的原因之一.另外,海马(Hip)、海马伞(fi)、海马腹侧联合(vhc)和海马背侧联合(dhc)这几个脑区也表现出进行性萎缩现象.研究表明:海马参与记忆的形成,海马受损会导致人和动物的短期记忆能力严重下降[26,27].在临床上,长期慢性糖尿病会导致患者出现海马脑区的显著性萎缩以及认知能力的下降[28].结合前人的研究结果,海马脑区的进行性萎缩暗示了本实验中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可能存在短期记忆力或认知能力的下降.2.5 组织化学染色依据MRI的结果,在表现出显著的进行性萎缩的脑区中,我们选取了最为感兴趣的几个脑区分别进行尼氏染色和HE染色,结果如图5所示:STZ诱导的1型糖尿病大鼠在运动皮层[图5(a)]、体感皮层[图5(b)]和海马CA3区[图5(c)]中出现明显的神经元萎缩现象,而且这种神经元的萎缩现象在Nissl染色和HE染色中的结果是一致的;而对照组大鼠在相应脑区均没有出现大量明显的神经元萎缩现象.同时,在海马CA3区,STZ诱导的1型糖尿病大鼠的神经元数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大鼠.尼氏染色和HE染色的结果,虽然不能作为典型的判断神经元凋亡的指标,但是可以反应出神经元中存在的一些功能异常和病理改变,在一定程度上提示神经元出现凋亡的可能性.我们在运动皮层、体感皮层和海马CA3区所看到的这种明显的神经元萎缩现象,表示STZ模型组大鼠在这些脑区中出现了神经元的功能异常和病理改变.这个结果和我们在MRI上看到的这些脑区所表现出的进行性萎缩现象是一致的.因此我们推测:在MRI上出现的进行性萎缩背后的生物学原因,可能是在这些脑区中出现了神经元的功能异常和病理改变.我们采用腹腔定量注射链脲佐菌素的方法,成功的建立了1型糖尿病大鼠的动物模型,对体重和空腹血糖浓度长达5个月的监测结果显示出,模型组大鼠能有效的模拟临床上人类1型糖尿病的基本体征和生理生化指标.然后运用MRI的方法对糖尿病模型大鼠的脑萎缩分布情况进行仔细的定位,相比于临床上通常采用的手动绘制感兴趣区域(region of interest, ROI)对单个脑区进行一一定位和分析,基于体素的形态学分析(VBM)结果显示出更为广泛的脑萎缩分布区域,而对比在糖尿病中比较常见的萎缩脑区,模型组大鼠与临床上的糖尿病患者有较好的相似性,因此从 MRI影像的角度建立了可比性.在此基础上,采用双因素交叉分析的方法对糖尿病大鼠随病程的增加所出现的改变进行分析,发现一些特定的脑区会随着病程的延长出现萎缩程度的进一步加重.最后我们选取了3个感兴趣脑区进行尼氏染色和HE染色,发现在这3个脑区中存在明显的神经元萎缩现象,提示神经元的功能异常和病理改变可能是导致MRI上出现进行性萎缩现象背后的生物学原因.【相关文献】[1] Alberti K, Zimmet P, Shaw J. A consensus statement from the 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J]. Diabet Med, 2010, 23(5): 469-480.[2] Brownlee M. 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cell biology of diabetic complications[J]. Nature, 2001, 414(6 865): 813-820.[3] Reske-Nielsen E, Lundbaek K. Pathological changes in the central and peripheral nervous system of young long-term diabetics. II. The spinal cord and peripheral nerves[J]. Diabetologia, 1968, 4(1): 34-43.[4] Di Marzio D, Mohn A, Mokini Z H, et al. Macroangiopathy in adults and children with diabetes: from molecular mechanisms to vascular damage (part 1)[J]. Horm Metab Res, 2006, 38(11): 691-705.[5] Folli F, Guzzi V, Perego L, et al. Proteomics reveals novel oxidative and glycolytic mechanisms in type 1 diabetic patients’skin which are normalized by kidney-pancreas transplantation[J]. PLoS One, 2010, 5(3): e9923.[6] Rask-Madsen C, King G L. Mechanisms of disease: endothelial dysfunction in insulin resistance and diabetes[J]. Nat Clin Pract Endocrinol Metab, 2007, 3(1): 46-56.[7] Vlassara H, Brownlee M, Cerami A. Excessive nonenzymatic glycosylation of peripheral and central nervous system myelin components in diabetic rats[J]. Diabetes, 1983, 32(7): 670-674.[8] Auer R N, Siesjö B K. Biological differences between ischemia, hypoglycemia, and epilepsy[J]. Ann Neurol, 1988, 24(6): 699-707.[9] Auer R N, Olsson Y, Siesjö B K. Hypoglycemic brain injury in the rat. Correlation of density of brain damage with the EEG isoelectric time: a quantitative study[J]. Diabetes, 1984, 33(11): 1 090-1 098.[10] Auer R N, Hugh J, Cosgrove E, et al. Neuropathologic fndings in three cases of profound hypoglycemia[J]. Clin Neuropathol, 1989, 8(2): 63-68.[11] Fujioka M, Okuchi K, Hiramatsu K I, et al. Specifc changes in human brain after hypoglycemic injury[J]. Stroke, 1997, 28(3): 584-587.[12] Kalimo H, Olsson Y. Effects of severe hypoglycemia on the human brain. Neuropathological case reports[J]. Acta Neurol Scand, 1980, 62(6): 345-356.[13] Sieber F E, Traystman R J. Special issues: glucose and the brain[J]. Crit Care Med, 1992, 20(1): 104-114.[14] McCall A L. The impact of diabetes on the CNS[J]. Diabetes, 1992, 41(5): 557-570.[15] Wieloch T. Hypoglycemia-induced neuronal damage prevented by an N-methyl-D-aspartate antagonist[J]. Science, 1985, 230(4 726): 681-683.[16] Ouyang Y B, He Q P, Li P A, et al. Is neuronal injury caused by hypoglycemic coma of the necrotic or apoptotic type[J]? Neurochem Res, 2000, 25(5): 661-667.[17] Xu Wen-xin(徐雯欣), An Yan-peng(安艳捧), Tang Hui-ru(唐慧儒). NMR studies of Streptozotocin effects on rat plasma fatty acids(链脲佐菌素影响大鼠脂肪酸代谢的NMR研究)[J]. Chinese J Magn Reson(波谱学杂志) , 2013, 30(2): 204-212.[18] Huang Ming-ming(黄明明), Lin Fu-chun(林富春), Gao Li-feng(高丽凤), et al. Diabetic encephalopathy studied by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nd spectroscopy(糖尿病脑病的磁共振研究)[J]. Chinese J Magn Reson(波谱学杂志) , 2012, 29(3): 446-456.[19] Tiehuis A M, van der Graaf Y, Visseren F L, et al. Diabetes increases atrophy and vascular lesions on brain MRI in patients with symptomatic arterial disease[J]. Stroke, 2008, 39(5): 1 600-1 603.[20] Ferguson S C, Blane A, Wardlaw J, et al. Influence of an early-onset age of type 1 diabetes on cerebral structure and cognitive function[J]. Diabetes Care, 2005, 28(6): 1 431-1 437.[21] Pell G S, Lin A, Wellard R M, et al. Age-related loss of brain volume and T2relaxation time in youth with type 1 diabetes[J]. Diabetes Care, 2012, 35(3): 513-519.[22] Brands A M, Kessels R P, Hoogma R P, et al. Cognitive performance,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and brai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in older patients with type 1 diabetes[J]. Diabetes, 2006, 55(6): 1 800-1 806.[23] Falvey C M, Rosano C, Simonsick E M, et al. Macro- and micro-structur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indices associated with diabetes among community-dwelling older adults[J]. Diabetes Care, 2013, 36(3): 677-682.[24] Musen G, Lyoo I K, Sparks C R, et al. Effects of type 1 diabetes on gray matter density as measured by voxel-based morphometry[J]. Diabetes, 2006, 55(2): 326-333.[25] Schweinhardt P, Bushnell M C. Pain imaging in health and disease—how far have we come[J]? J Clin Invest, 2010, 120(11): 3 788-3 797.[26] Scoville W B, Milner B. Loss of recent memory after bilateral hippocampal lesion[J]. J Neurol Neurosurg Psychiatry, 1957, 20(1): 11-21.[27] Zola-Morgan S M, Sguire L R. The primate hippocampal formation: evidence for a time-limited role in memory storage[J]. Science, 1990, 250(4 978): 288-290.[28] Gaudieri P A, Chen R, Greer T F, et al. Cognitive function in children with type 1 diabetes: a meta-analysis[J]. Diabetes Care, 2008, 31(9): 1 892-1 897.。
链脲佐菌素诱导的糖尿病模型小鼠对炎症性关节炎的影响
链脲佐菌素诱导的糖尿病模型小鼠对炎症性关节炎的影响刘莉玄1,李莉2,陈昱颖1,胡星云1,宋卫东3,杨川1*[摘要]目的探讨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Ⅰ型糖尿病模型对小鼠炎症性关节炎的影响。
方法将16只6周龄SPF级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成两组,每组8只。
糖尿病组小鼠采用于6周龄时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150mg/kg建立小鼠Ⅰ型糖尿病模型;对照组注射同等体积柠檬酸盐缓冲液。
在7周龄时对两组小鼠均于双侧后足足垫注射牛Ⅱ型胶原和完全弗氏佐剂的完全乳化剂,每只足0.5mL建立小鼠关节炎模型。
采用电子游标卡尺测量小鼠双足足趾厚度。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两组小鼠踝关节OPG、RANKL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
采用western blot检测踝关节OPG、RANKL的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与CON组比较,STZ组小鼠空腹血糖升高(P<0.001),成功建立糖尿病模型。
CIA模型建立后,小鼠双侧后足均出现明显红、肿和关节运动障碍,且CON+CIA组小鼠关节炎发展较快,在第2、3周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RT⁃q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CON+CIA组相比,STZ+CIA组小鼠关节组织中OPG、RANKL 表达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且RANKL/OPG比值>1,表明骨吸收过程显著高于骨生成过程。
结论在胶原诱导炎症性关节炎模型小鼠中,虽然非糖尿病小鼠的关节炎发展更快、肿胀程度更严重,而糖尿病小鼠关节炎持续时间更长,且骨吸收过程更严重。
[关键词]链脲佐菌素;牛Ⅱ型胶原;弗氏佐剂;糖尿病模型小鼠;关节炎模型小鼠;OPG;RANKLdoi:10.3969/j.issn.1009⁃976X.2021.02.011中图分类号:R684.3文献标识码:AEffect of streptozotocin induced diabetic model mice on inflammatory arthritisLIU Li⁃xuan1,LI Li2,CHEN Yu⁃ying1,HU Xing⁃yun1,SONG Wei⁃dong3,YANG Chuan11.Department of Endocrinology;2.Department of Emergency;3.Department of Orthopaedics,Sun Yat⁃sen Memorial Hospital,Sun Yat⁃sen University,Guangzhou510120,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YANG Chuan,*****************[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type I diabetes induced by streptozotocin(STZ)on inflammatory arthritis in mice.Methods Sixteen SPF grade6weeks old male C57BL/6J mic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with8mice in each group.At the age of6weeks,the diabetic mice model was established by intraperitoneal injection of150mg/kg streptozotocin,while the control group was injected with the same volume of citrate buffer.At the age of7weeks,mouse arthritis model of two groups was established by foot pad injection of0.5ml complete emulsifier of bovine typeⅡcollagen and Freund′s adjuvant at both sides of hide foots.The electronic vernier caliper was used to measure the thickness of foot.The mRNA expression levels of OPG and RANKL genes in ankle joints of two groups of mice were detected by real⁃time qPCR.The protein expression levels of OPG and RANKL in ankle joints were detected by Western blot.Results Compared with CON group,fasting blood glucose increased in STZ group(P<0.001),and a diabetes model was successfully established.After the establishment of CIA model,red,swelling and joint movement disorder were observed in both hind feet of mice,and arthritis developed faster in CON+CIA group,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at week2 and3(P<0.05).RT⁃qPCR and Western blot results showed that compared with CON+CIA group,the基金项目: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项目区域基金(2020B1515120076)作者单位: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1.内分泌科;2.急诊科;3.骨科,广州510289*通讯作者:杨川,Email:*****************糖尿病是一组主要特征为持续性高血糖状态的代谢性疾病。
STZ糖尿病模型(来自丁香园)
造模方法(1)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诱导大鼠糖尿病模型方法将大鼠禁食12h,按60mg/kg体重腹腔注射STZ,每日1次,连续2次,成功制备Ⅰ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并且该模型具有高血糖、体重减轻、多饮多食多尿的特点,与临床Ⅰ型糖尿病吻合;但在此实验中,若造模组只腹腔注射STZ一次,并给予高热量饲料饲养12周,则可制备Ⅱ型糖尿病动物模型,且按该法制备出的模型具有超重、糖耐量减低、血脂升高、血清胰岛素升高及胰岛素受体结合力降低伴胰岛素抵抗的特点,类似于Ⅱ型糖尿病病人的临床特征。
Ⅰ型糖尿病与Ⅱ型糖尿病动物模型的制备可能与STZ注射的剂量有关系:大剂量(常为120mg/kg)注射时,由于直接引起胰岛β细胞的广泛破坏,可造成Ⅰ型糖尿病模型;而注射较少量STZ时,由于只是破坏一部分胰岛β细胞的功能,造成外周组织对胰岛素不敏感,同时给予高热量饲料喂养,两者结合便诱导出病理、生理改变都接近于人类Ⅱ型糖尿病的动物模型。
/bbs/actions/archive/post/5636508_0.html(2)你还是采用腹腔的比较好!按65或是70给都可以。
最好是给STZ后7天开始测定血糖分组为好,这样血糖已经稳定了!我给我的一个朋友用ALLOXAN,尾静脉。
大鼠,50mg/kg,全都死亡了!给STZ前有的说禁食,有的说不用,但还是禁的好些,给STZ后,也不要立即给予食物,1小时后再给。
还有腹腔注射的手法要正确!!给STZ要快,最好在冰水中冷却溶液!/bbs/actions/archive/post/672237_0.html(3)链脲霉素(STZ)诱导的高血糖动物模型STZ水溶液不稳定,对小鼠的生物半衰期仅有5min左右,需要快速静脉注射。
造型剂量犬50mg/kg,静注,可引起糖尿病,动物死亡率较高;如15mg/kg,连续3天也可。
大鼠60-80mg/kg,iv或ip,小鼠100-200mg/kg,iv或ip。
实验三大鼠糖尿病模型的复制
3 载玻片和盖玻片的处理: (1)清洗:新载玻片上有油污,必须经过清洁液浸泡 12~24h,流水充分漂洗后用蒸馏水清洗5遍以上,浸泡 在95%酒精内2h,用绸布擦干或用红外线烤箱烤干均可, 贮放于玻片盒内备用。盖玻片很薄,以上处理程序必须 缩短,清洁液浸泡只需2h,流水冲洗注意勿损伤玻片等。 (2)载玻片上涂粘附剂:多聚赖氨酸液:多聚赖氨酸 0.1g,加蒸馏水10ml,混合后即可涂片。
冰冻切片前处理
1取材:组织标本主要取之于活组织检查标本、手术切除标 本、动物模型标本以及尸体解剖标本等。前三者均为新鲜组 织,后者是机体死亡2h以上的组织,可能有不同程度的自溶, 其抗原可能有变性消失,严重弥散现象,因此,尸检组织应 尽快固定处理, 2固定:为了更好的保持细胞和组织原有的形态结构,防止 组织自溶,有必要对细胞和组织进行固定。 固定液:4%多聚甲醛磷酸缓冲液pH7.4(多聚甲醛 40g,0.1mol/L PBS液pH7.4500ml,两者混合加热至60℃, 搅拌并滴加1n NaOH至清晰为止,冷却后加PBS液至总量 1000ml)。 方法:浸入法,将组织浸泡在固定液中
操作方法:
Ⅰ型糖尿病造模方法:
1. 链脲佐菌素(stz)建模,造模前的喂养 Ⅰ型糖尿病模型成模比较快,通常大鼠在普通饲 料适应性喂养2周后即可开始造模。禁食12小时以 上(一般过夜禁食,不禁水)。禁食的时间越长, STZ对胰岛β细胞的破坏力越明显,即药效越高。 所以相对禁食时间延长,可以降低STZ的用量。 2. 测正常大鼠血糖,给药,链脲菌素溶于枸缘酸缓 冲液或柠檬酸缓冲液(pH值为4.0-4.5)中, 70~65mg/kg给大鼠腹腔注射;35、45、55、 65mg/kg(0.35、0.45、0.55、0.65ml/100g)。
白茅苷缓解STZ诱导的Ⅰ型糖尿病幼龄鼠肝损伤
第42卷第2期2021年3月Vol.42No.2March2021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JOURNAL OF SUN YAT⁃SEN UNIVERSITY(MEDICAL SCIENCES)白茅苷缓解STZ诱导的I型糖尿病幼龄鼠肝损伤丁艳琴1,汤兴萍1,徐奎2,李萍1,李玲3(1.河西学院附属张掖人民医院儿科,甘肃张掖734000;2.张掖市中医院糖尿病专科,甘肃张掖,734000;3.河西学院临床医学院教科办,甘肃张掖734000)摘要:【目的】探讨白茅苷对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I型糖尿病幼龄鼠肝损伤、过氧化应激和免疫应答的影响。
【方法】50只BALB/c幼龄鼠分为健康对照组、模型组、模型+3mg/kg白茅苷组、模型+6mg/kg白茅苷组、模型+12 mg/kg白茅苷组(n=10)。
糖耐量实验检测各组小鼠空腹血糖、血清胰岛素和肥胖指数,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中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含量,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肝损伤程度,末端标记染色观察细胞凋亡情况,试剂盒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含量水平,免疫印迹法检测线粒体中Bax/Bcl-2、cleaved cas3/cas3、c-Myc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中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含量。
【结果】与模型组相比,6mg/kg和12mg/kg白茅苷治疗后,I型糖尿病小鼠空腹血糖[平均差值5.3mmol/L,95%置信区间(4.5,6.1)mmol/L]、血清胰岛素[平均差值13.2µU/L,95%置信区间(10.6,15.8)µU/L]和肥胖指数[平均差值2.3kg/m2,95%置信区间(2.1,2.5)kg/m2]均降低,血脂四项水平降低,肝损伤得到缓解,肝细胞凋亡降低,SOD含量增加(P<0.05),MDA含量减少(P<0.05),Bax/Bcl-2、cleaved cas3/cas3表达水平下调(P<0.05),c-Myc水平上调(P<0.05),IL-6、TNF-α和IL-1β含量降低(P<0.05)。
尿石素A对1型糖尿病小鼠血糖的影响及其机制
尿石素A对1型糖尿病小鼠血糖的影响及其机制巴合提别克·托合塔尔拜克;李林;田亚丽;古丽海夏·哈勒马合拜;张䶮之【摘要】目的观察尿石素A抗小鼠1型糖尿病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雄性昆明小鼠腹腔注射低剂量链脲佐菌素(STZ)5次,建立1型糖尿病模型后分为糖尿病模型组(M),尿石素A干预组(UA),尿石素A和自噬抑制剂氯喹干预组(UA+CQ),另设正常对照组,每组10只.药物干预8周,给药期间检测饮水量、体质量、空腹血糖和口服糖耐量,实验结束后测定糖化血清蛋白(GSP),血清胰岛素(INS)、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胰腺组织病理结构,透射电镜下观察胰腺组织超微结构.结果给药2、4、6、8周,UA组空腹血糖均低于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UA组GSP、INS、IL-1β 和TNF-α 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UA组血糖值均低于模型组,在60、120 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5).UA组小鼠胰岛尚小,但是形状已基本规则,胰岛与外分泌部界限比较清晰,胰岛细胞数目比模型组增多.透射电镜观察发现UA组小鼠胰腺超微结构损伤较少,可观察到已被降解的自噬空泡,而在糖尿病模型组和UA+CQ组小鼠的细胞中观察到更多包含未降解物的自噬泡.结论尿石素A对1型糖尿病小鼠有降糖、抗炎、改善胰岛和β 细胞形态等抗糖尿病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激活细胞自噬有关.【期刊名称】《新疆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19(042)008【总页数】6页(P1001-1006)【关键词】尿石素A;糖尿病;降糖;抗炎;胰腺病理结构;自噬【作者】巴合提别克·托合塔尔拜克;李林;田亚丽;古丽海夏·哈勒马合拜;张䶮之【作者单位】新疆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物化学教研室,乌鲁木齐 830011;新疆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物化学教研室,乌鲁木齐 830011;新疆医科大学药学院药理学教研室,乌鲁木齐 830011;新疆医科大学药学院药理学教研室,乌鲁木齐 830011;新疆医科大学药学院药理学教研室,乌鲁木齐 8300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87.1近年来糖尿病成为影响人类健康和生存的主要疾病之一[1]。
香芹酚对STZ诱导的1型糖尿病小鼠主动脉血管重构的影响
香芹酚对STZ诱导的1型糖尿病小鼠主动脉血管重构的影响刘芸;马凯婷;袁晓悦;侯宁【期刊名称】《中国药理学通报》【年(卷),期】2018(034)010【摘要】目的观察香芹酚(carvacrol,CAR)对糖尿病小鼠主动脉血管重构的影响.方法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建立1型糖尿病C57BL/6小鼠模型,成模小鼠随机分为糖尿病组、CAR低、高剂量组(10、20 mg·kg-1),以同周龄、同性别正常小鼠为对照组.糖尿病组和对照组每天腹腔注射生理盐水,CAR给药组每天腹腔注射CAR,每周测量体质量和随机血糖.给药6周后处死小鼠,收集主动脉,检测主动脉血管形态,细胞表型转变标志物α-actin、Ki67的表达,以及PDK1、Akt的磷酸化水平.结果 CAR可明显降低糖尿病小鼠的随机血糖,增加糖尿病小鼠主动脉Ki67的表达,以及PDK1、Akt的磷酸化水平,抑制α-actin的表达.结论 CAR可降低1型糖尿病小鼠血糖,改善主动脉血管重构,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的血管疾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总页数】5页(P1439-1443)【作者】刘芸;马凯婷;袁晓悦;侯宁【作者单位】广州医科大学药学院药理学教研室,广东广州 511436;广州医科大学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机能实验室,广东广州 511436;广州医科大学药学院药理学教研室,广东广州 511436;广州医科大学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机能实验室,广东广州 511436;广州医科大学药学院药理学教研室,广东广州 511436;广州医科大学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机能实验室,广东广州 511436;广州医科大学药学院药理学教研室,广东广州 51143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32;R284.1;R322.121;R587.1;R587.2;R977.6【相关文献】1.MLD-STZ诱导1型糖尿病小鼠胰腺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 [J], 耿淼;陈红艳;王建华;胡亚卓;张岗2.香芹酚对STZ诱导的1型糖尿病小鼠糖脂代谢的影响 [J], 麦云珮;张淑允;窦纪梁;张贵平;罗健东;侯宁3.胰腺β细胞生长激素受体基因敲除对STZ诱发1型糖尿病小鼠的影响 [J], 任国君;孙杰;申风娟;史春红;于涛;姜如娇;吴英杰;孙捷4.斑螯素对STZ诱导的1型糖尿病小鼠胰岛功能和形态的影响 [J], 戴素俊;张日华;朱云霞;王林涛5.FGF21siRNA对STZ诱导的1型糖尿病小鼠心脏功能的影响 [J], 陈翠;孟哲颖;郑元义;胡兵;申锷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剂量多次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诱导1型糖尿病小鼠模型及模型鉴定摘要:目的考察对C57BL/6J小剂量多次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诱导1型糖尿病模型的成模率、模型鉴定及稳定性。
方法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链脲佐菌素50mg/kg多次给药组,考察多次给药后链脲佐菌素对小鼠血糖、血清胰岛素、IL-10、IFN-γ、胰腺组织的影响。
结果50mg/kg多次给药诱导C57BL/6J小鼠成模率为83.64%,空腹血糖值显著升高(P<0.01),血清胰岛素和IL-10值明显下降(P<0.01),血清IFN-γ含量明显增加(P<0.01),胰腺组织中胰岛数目显著减少,胰岛周围及胰岛内出现胰岛炎。
结论小剂量(50mg/kg)多次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C57BL/6J可诱导稳定可靠的1型糖尿病小鼠模型。
关键词:链脲佐菌素;1型糖尿病模型;腹腔注射;小剂量多次Multiple low dose intraperitoneal injection of streptozotocin-induced type 1 diabetes miceand model identification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molded rate of type 1 diabetes and model stability of C57BL/6Jinduced by intraperitoneal injection of multiple low dose strptozotocin. Method Male C57BL/6J wererandomly divided into normal control group and streptozotozin 50mg/kg dose group, blood glucose,serum insulin, IL-10 and IFN-γ were measured after repeated administration of streptozotocin. ResultsThe molded rate of multiple 50mg/kg dose group was 83.64%, the fasting blood glucose serum IFN-γlevel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normal group while the serum insulin and IL-10 valuesdecreased significantly (P<0.01). The number of islets of pancreatic tissue was significant reductionand insulitis occurs surrounding the islets. Conclusion Multiple low dose (50mg/kg) intraperitonealinjection of streptozotocin in C57BL/6J can induce stable mouse model of type 1 diabetes.Key words: streptozotocin; type 1 diabetes model; intraperitoneal injection; multiple low dose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又名1型糖尿病,是由于机体自身反应性免疫应答攻击胰岛β细胞,使其遭破坏、功能缺失,从而导致胰岛素绝对缺乏所引起的糖尿病。
由于β细胞具有产生胰岛素和调节血糖的功能,β细胞群的毁坏最终导致了血糖的失调和高糖血症的发生。
这种疾病的发生通常被认为是由于遗传易感性以及免疫系统对环境的免疫应反应答亢进而引起。
因此,可以说1型糖尿病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一种代谢异常综合征。
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已成为危害青少年健康最主要的慢性病之一,其治疗仍然是全球医疗的棘手问题。
糖尿病带来的危害,几乎都来自它的并发症。
血糖控制良好与否与并发症密切相关,因此治疗目标是达到最佳血糖控制,以延缓或防止并发症。
[1]。
建立可靠的动物模型是治疗1型糖尿病的必备条件。
目前诱导1型糖尿病模型的方法众多,如化学诱导法、T细胞介导法等,其中化学诱导法由于简单易操作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
链脲佐菌素(STZ)是诱导糖尿病动物模型的最常用药物之一[2],链脲佐菌素即2-甲基-2-(3-亚硝基脲)-D-吡喃糖,结构类似于N-乙酰葡糖糖胺,最初是作为抗生素和抗肿瘤药物从细菌中分离得到的,生物半衰期为5-15分钟,STZ诱导1型糖尿病模型分为两种方法:一次大剂量腹腔注射和多次小剂量腹腔注射,一次大剂量造模短时间内造成大量胰岛β细胞破坏往往使动物容易死亡,而应用小剂量多次腹腔注射STZ造成小批量持续性的胰岛β细胞损坏,这种渐进的方式使动物模型易发生胰岛炎症,最终导致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和高血糖的发病过程与人类1型糖尿病十分相似[3, 4]。
目前研究认为GlcNAcase[5]、多聚(ADP-核糖)转移酶(PARP)[6]、K ATP通道[7]、活性氧(ROS)[8, 9]、iNOS[10]等可能与STZ对β细胞的毒性作用有关。
不同品系的小鼠对STZ的敏感性是不同的,C57BL/6小鼠是近交系小鼠,因其实验结果精度高、可比性好以及应激反应均一等优点收到较多应用[11, 12]。
雄性小鼠比雌性小鼠更倾向于被STZ诱导,产生细胞毒性[13]。
本研究考察了50mg/kg剂量的STZ对C57BL/6J多次腹腔注射后诱导的1型糖尿病小鼠血糖、成模率和模型稳定性,探讨STZ对小鼠血清胰岛素、细胞因子及胰岛炎症的影响。
1材料与方法1.1材料1.1.1实验动物100只4周龄C57BL/6J小鼠,雄性,体重17±3g,购自扬州大学比较医学中心,许可证号:SCXR(苏)2012-0004;1.1.2主要试剂链脲佐菌素(STZ,南京百世金进口分装),小鼠胰岛素ELISA试剂盒、小鼠IL-10 ELISA试剂盒、小鼠IFN-γELISA试剂盒均购自于南京百世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1.1.3主要仪器博仕珑血糖仪,博仕珑血糖试纸(台湾厚美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Bio-Rad550型酶标仪(美国Bio-Rad公司)。
1.2方法1.2.1STZ造模100只雄性C57BL/6J小鼠适应性喂养2周,随机分为2组,造模组90只,正常对照组10只。
正常对照组腹腔注射柠檬酸钠缓冲溶液(0.1mol/L新鲜柠檬酸钠缓冲溶液,pH 4.5)0.1mL/只,模型组腹腔注射同等体积STZ-柠檬酸钠缓冲溶液,剂量为50mg/kg,每日1次,连续5天。
造模前,小鼠禁食不禁水12h。
1.2.2造模前后小鼠血糖变化在STZ注射前,分别用血糖仪测定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小鼠的血糖,并于造模后第1、2、3、4、7、13周测定对照组和模型组小鼠的血糖,观察STZ注射前后小鼠血糖的变化,以末次注射STZ第7天和14天,空腹血糖(禁食8h)≥11.1mmol/L视为模型成功。
1.2.3血清胰岛素、IL-10、IFN-γ含量的测定分别选取造模前正常小鼠以及造模后第2、4、13周空腹血糖值≥11.1mol/L 的小鼠眼镜脉丛取血,室温静置待血凝固后,4000r/min 离心10min 后分离血清,-70℃冻存。
血清胰岛素、IL-10、IFN-γ含量的测定方法均为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操作过程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1.2.4 胰腺组织病理学分析采用常规HE 染色法观察胰岛的组织学改变,选择正常对照组小鼠以及造模后空腹血糖≥11.1mmol/L 且持续2周的模型组小鼠,脱颈法处死送于南京百世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做H&E 染色分析,主要步骤为去胰腺组织固定于10%福尔马林溶液内,脱水,石蜡包埋,制片(4μm 厚),HE 染色,光学显微镜观察胰岛:0级,胰岛完整,胰岛周围及内部均为炎细胞浸润;1级,胰岛外周有轻度炎细胞浸润;2级,以岛内有炎细胞浸润,面积<50%;3级,胰岛岛内炎细胞浸润,面积>50%;4级,炎细胞完全浸润胰岛,胰岛萎缩、坏死、消失。
1.3 统计学分析实验数据均以平均值±SD 值表示,使用SPSS 13.0进行统计学分析,对实验结果进行t 检验,生存率的比较用卡方检验,P <0.05为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结果用origin 8.0作图。
2 结果2.1 造模后小鼠血糖的变化与正常小鼠相比,造模后的小鼠出现多饮、多食、多尿等糖尿病病症,空腹血糖值明显升高,与正常组比较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 <0.01),同时模型组小鼠的空腹血糖能够维持高血糖水平(图1)。
以末次注射STZ 后,连续两周空腹血糖≥11.1mmol/L 为模型成功,即在注射STZ 完毕后第2周,有76只小鼠血糖≥11.1,死亡12只,模型成功率为83.64%,死亡率为13.33%。
血糖(m m o l /L )注射STZ后时间(周))图1 造模前后小鼠血糖变化Fig.1 Effect of STZ on blood glucose level of mice2.2 造模前后血清胰岛素、IL-10和IFN-γ的变化选取造模后第2、13周成模小鼠和造模前正常小鼠血清测定血清胰岛素、IL-10和IFN-γ含量。
与造模前正常小鼠相比,刚成模小鼠血清胰岛素水平显著降低(P <0.01),直到造模后第13周,胰岛素水平能够维持在较低水平,与正常小鼠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 <0.01)(如图2所示)。
与造模前正常小鼠相比,血清IL-10的水平显著降低,直到造模后13周时,IL-10一直在较低水平(P <0.01)(如图3所示)。
与正常小鼠相比,血清IFN-γ的水平显著升高,到造模后13周,血清IFN-γ一直在较高水平(P <0.05)。
121416182022**132血清胰岛素(m )U /L 注射STZ后时间(周))0**图2 造模前后血清胰岛素变化Fig.2 Effect of STZ on blood insulin of mice**P <0.01,*P <0.05, compared with 0 week400600800132注射STZ后时间(周)**I L -10(p g /m L )**图3 造模前后血清IL-10变化Fig.3 Effect of STZ on blood IL-10 of mice**P <0.01,*P <0.05, compared with 0 week 600800100012001400132*I F N -γ(n g /L )注射STZ后时间(周)*0图4 造模前后血清IFN-γ变化Fig.4 Effect of STZ on blood IFN-γ of mice**P <0.01,*P <0.05, compared with 0 week2.3 胰岛病理切片分析图5A 为缓冲液组,HE 染色细胞着色浅、胰岛排列呈团索状,边缘规则,数目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