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的隐喻1

合集下载

象征·隐喻

象征·隐喻

二、象征的基本特征 • 象征必须通过载体才能表达意思 ,象征的载体
可以是事物,也可以是人或者一种特殊的表达 符号。载体与意义之间一般具有“相似性”, 可以引发人的联想和想象,观者依靠直觉,想 象力及知解力的 帮助,从载体的形象之中领会 出意义。
三、象征与建筑 • 建筑中的象征是通过空间形式或外部形象的构
• 2、现实形象的触发
• 3、历史传统的启迪
• 4、环境的感应
• 5、灵感的顿悟
Hale Waihona Puke 六、建筑象征的载体类型 • 1、平面的象征:平面这一载体,常用于数字和几
何的象征,采用平面的形式和数字特征来表达某 种深层的意义。
• 2、空间的象征: 空间作为象征的载体,需要对
空间序列和各局部空间特质的心理效应进行综合 分析。保证实际的空间感受具有视觉心理上的相 似性,才能达到象征的目的。

成特征来表达一定的思想涵义,传达某种情感, 达到建筑师与使用者之间情感上的交流。 建筑是物质性与精神性的统一。物质性是建筑 的使用功能。精神性是形式美,内涵美。
四、建筑象征的基本特点

1、形象性:象征意义必须借助“象”来 表“意”
• 2、地域性:不同地区,民族文化不相同,
对同一事物的感受也各不相同。
物的意象并传达其信息的媒介。就其存在方式 而言,是一种人类文化现象,是借助一个文化 形式表达某种意思的表意方式。就其心理过程 而言,是一种思维方式,是一种用具体事物来 表达某种抽象概念或思想感情的思考方法。象 征思维方式有人固有的思维活动方式和心理活 动方式决定而形成,是人类理性与非理性思维, 心理活动的结果。
• 3、多义性
• 4、主体性:建筑的象征意义必须表现出设
计主体的审美意趣,体现设计者的文化背 景和精神追求。

建筑设计中的隐喻与象征意义

建筑设计中的隐喻与象征意义

建筑设计中的隐喻与象征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建筑设计变得越来越注重空间的美学和艺术价值。

一个优秀的建筑作品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功能需求,更是通过隐喻和象征意义来传达设计创意和主题。

本文将探讨建筑设计中隐喻与象征意义的运用。

首先,建筑设计中的隐喻可以通过建筑形式、材料和结构等方面来表达对自然和人类文化的认识与感受。

例如,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可以隐喻着力量和雄心,而流线型的建筑则可以隐喻着动态与流动。

材料的选择也可以起到隐喻的作用,例如使用木材与自然环境相融合的建筑可以表达对自然和生态环境的关注。

在结构设计上,建筑师可以通过创新的形式和构造,以隐喻的方式表达特定的主题和情感。

比如,扭曲的建筑形态可以表达动感和创意,而简约的设计则可以传达出纯粹与简洁的美学理念。

其次,建筑设计中的象征意义可以通过建筑外观的装饰和细节来表达。

建筑外墙上的图案和雕塑、立面的装饰物等都可以承载着特定的象征意义。

例如,在古代的宗教建筑中,常常可以看到以神像和宗教符号等来突出特定宗教信仰和精神。

今天,有些现代建筑也使用象征性的装饰来传达设计的主题。

比如,使用镜面材料来反射周围环境,突出建筑与周围环境的联系和对话;在商业建筑中,使用特定的标志和标牌来传达企业的形象和价值观。

隐喻和象征意义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不仅仅是为了增添艺术美感,更重要的是通过建筑本身来传达特定的信息和情感,同时与人们产生情感共鸣。

建筑师在设计中可以选择不同的隐喻和符号来表达自己对建筑的理解和主张,同时也可以根据建筑功能和场所的需求来选择合适的象征性装饰。

这样,建筑作品可以在形式美感的同时,也融入了文化、历史和情感的内涵。

然而,隐喻和象征意义的运用也需要小心谨慎。

一个好的隐喻或象征意义应该能够被观众理解和接受。

如果隐喻太过晦涩或象征意义容易被误解,那么建筑的传达效果就会打了折扣。

另外,隐喻和象征意义应该与建筑设计的整体风格和主题保持一致,避免过于杂乱和冲突。

一幢建筑的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其形式的美感,还在于能否传达出设计师的创意和意图,与观众产生共鸣。

中西方建筑特点(1)

中西方建筑特点(1)

巴 洛 克 建 筑
巴洛克 建筑是17~18世纪在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建筑和装饰风格。其特点是外形自由,追求动态,喜好 富丽的装饰和雕刻、强烈的色彩,常用穿插的曲面和椭圆形空间。
三、布局上的特点
中国古代建筑在平面布局方面有一种简明的组织规律,讲究的是对 称的有规律的走向,传统中国的四合院就是一个典型的例证。这就 是每一处住宅、宫殿、官衙、寺庙等建筑,都是由若干单座建筑和 一些围廊、围墙之类环绕成一个个庭院而组成的。同时,这种庭院 式的组群与布局,采用均衡对称方式的前提下,沿着纵轴线与横轴 线进行设计。比较重要的建筑都安置在纵轴线上,次要房屋安置在 它左右两侧的横轴线上。其实中国传统建筑无论大小通常都有这样 预定规划,遵循着礼制观念,有着对称的和谐之美。
与中国建筑不同的是,西方的建筑通常是围绕着一座或几座有市民 公共活动中心性质的教堂进行发展布局,街道或自由曲折,或作放 射状自发的伸展,城市外围形状一般也不规则,商店、作坊满布全城 ,面向大街。因此可以说欧洲建筑的布局是“广场式”的。庭院的 内敛性,是中国人自古内敛沉静、含蓄之个性的体现;广场的开放 性,是西方人活跃、好动个性的体现,他的布局也体现了不同的名 族文特征。
穿 斗 式 建

哥 特 式 建 筑
科隆大教堂(Kölner Dom,全名Hohe DomkircheSt. Peter und Maria),是位于德国科隆的一座天主教主教座堂,是科隆市的标志性 建筑物。在所有教堂中,它的高度居德国第二(仅次于乌尔姆市的乌尔姆大教堂),世界第三。论规模,它是欧洲北部最大的教堂。集 宏伟与细腻于一身,它被誉为哥特式教堂建筑中最完美的典范。它始建于1248年,工程时断时续,至1880年才由德皇威廉一世宣告完 工,耗时超过600年,至今仍修缮工程不断。

建筑设计项目技术特点1

建筑设计项目技术特点1

设计方案可以概括为“三个建筑”——文化建筑,绿色建筑,科技建筑。

1.文化建筑:设计遵循着“尊重——提炼——升华”的设计思路。

尊重:尊重历史,尊重既有建筑。

方案以纪念碑(原有)为原点,新建筑放射展开;其高度低于纪念碑,整个建筑群由纪念碑、陈嘉庚塑像及纪念馆组成。

以纪念碑为整个项目的制高点来控制,共同构筑完整统一的纪念公园。

提炼:五个提炼。

(1)“断桥”被处理成三角形,隐喻了三千余名回国的南侨机工,又象征了历时三年的漫漫援战之路;(2)方案将整个纪念馆的参观路线组织并抽象成一条滇缅公路,虽蜿蜒曲折,但坚定前行,整个参观过程就是一条风雨生命线的体验过程;(3)纪念馆从进口到出口,共设五十级台阶,象征了滇缅公路上抢运的五十多万吨军需物资;(4)纪念馆作了二十米的架空,这刚好等于现畹町钢桥的桥面长度,在两桥之间取得精神关联;(5)建筑高度控制在二十米,以纪念用双手在崇山峻岭间开凿滇缅公路的滇西二十万老弱妇孺。

升华:方案不仅是一个纪念馆,更重要的是整合原有场地,通过建筑、雕塑、景观等营造整体的纪念氛围,表现场所精神,形成“序曲—铺垫—高潮—尾声”的完整空间序列。

2.绿色建筑(1)顺应地形,自然生长,尽量减小土方量,最大限度减小对山体的破坏。

(2)底层架空,环境连贯,总长九十米的建筑不破坏山体与城市之间的联系,景观连续通透,优美的自然风光与纪念馆中庭之间相互渗透,有机地融入了畹町的山水格局。

(3)自然通风,被动节能。

项目所处地区,长年湿热,所以方案设计了一个二十米的架空区域和一个通高三层的中庭,中庭上部玻璃顶的侧面设计了一圈防雨百叶。

结合着自然风环境,热空气由中庭顶端的侧向百叶排走,凉爽的空气由架空层进入,清风徐来,沁人心脾。

正因为如此,这个区域也变成的当地人休憩闲游的好去处。

3.科技建筑(1)运用BIM软件进行设计。

运用BIM软件,进行全方位、全阶段、全专业的密切配合,提高方案完成度(2)运用结构大跨度。

营造特殊的空间体验。

“一”的隐喻意义和审美特性.doc

“一”的隐喻意义和审美特性.doc

“一”的隐喻意义和审美特性汉字“一”,虽简单却复杂,作为中国古代哲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它贯穿了儒道释等众家学说,在我国民族审美与认知方面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在历史上,中西方都经历了用数字解释世界的时期,在哲学以及文化中,数字都曾煊赫一时,但最终却只有少数的数字保留了下来,“一”便是其中特殊的一员。

“一”的特殊,源于多方面的原因,譬如其数学意义与数首的地位,譬如原始宇宙生成观与认识的影响,譬如自然语言与逻辑语言的隔阂所导致的简化趋向,“愈多愈远,损则近之,损之至尽,乃得其极”(王弼《老子注》四十二章),譬如大一统的社会趋向,譬如许多民族所共有的“混沌—崩裂”创世观念等。

从最初的数字之一,到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哲学名词,“一”在中西方哲学}史上,都有着自己明显的发展道路。

从《易》、《道德经》等出发,中国的“一”从难以言说的天机、制衡全局的关键,变成万物产生的前提之一,再变成万物之本,与“道”紧紧地纠缠在一起,掀起了“有无之辩”、“动静之争”、“虚实之论”,同时它又与儒道释各家学说结合,与具体艺术门类相应,发展出丰富的意义。

西方的“一”,则从"Pythagorean one"到"Parmenidean One",再到"Eleatic One",从普通的世界之原,变成“神”、“最高的善”、哲学范畴之一,直至最终被“存在”、“理念”、“逻各斯”等更为抽象的名词所取代。

与西方哲学中“一”,最终趋于沉寂,进而被替代不同,中国的“一”,始终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

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中西方“一”的天然差异性。

与西方的“一”主要从数学发轫不同,中国的“一”“即卦画之单,乃一画开天之意”(《释例》,丁福保《说文解字诂林》),从产生伊始便带着抽象而神秘的色彩。

二者不仅出身定位不同,在思维层次、审美原则上也存在明显的差异。

以数字“1”的完整性为起点,西方的“一”关注的始终是变化中的不变,而产生于八卦变化之中的中国的“一”,更关注的则是不变中的变化,一为变中求同,一为同中求变。

隐喻和转喻对一词多义的影响

隐喻和转喻对一词多义的影响

隐喻和转喻对一词多义的影响摘要:一词多义是在各种语言中都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语言学家们对一词多义也有过很多研究。

在过去,人们经常从传统的角度来分析这一现象,他们更注重一词多义产生的内部原因,而忽略了语言的外部因素,没有把握多义词的本质。

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一词多义可以从外部因素来更合理地解释。

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分析隐喻和转喻对一词多义的影响,得出结论:隐喻和转喻对词义的变化起了重要的作用,是形成一词多义现象的重要工具。

关键词:认知语言学,一词多义,隐喻,转喻1.引言在传统的修辞学中,隐喻和转喻是一种修辞观, 隐喻是把某物比成另一物并且省略了比喻词的一种修辞表达方式。

例如:Love is a red, red rose. 爱是一朵红红的玫瑰。

转喻是一个词被另一个和它关系密切的词代替的修辞方法。

例如:He is fond of the bottle. 他喜欢喝酒。

(用装酒的瓶子代替了酒)。

隐喻和转喻的恰当使用,可以使文学作品更有创意,令人印象深刻。

所以,人们通常认为只有诗人和文学家能善用隐喻和转喻。

而自从1980年,Lakoff和Johnson合作出版了《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后,人们开始改变对隐喻的看法,不再把它简单的当成一种语言的修辞方法,而更多的是从认知角度来看待它。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需要表达的抽象的概念和想法日益增多,而产生的新词是有限的,这就需要给已有的旧词增加新的意思来表达新的想法。

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看,隐喻和转喻是人们表达抽象观念的重要工具。

因此,隐喻和转喻是词义扩展的重要方法。

2.一词多义现象一词多义(Polysemy)在人类语言中是一种普遍现象,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的结果。

语言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发展起来的。

刚开始,每个词都只有一个意思,但随着时间的发展,每个词需要表达出更多的意思,也被赋予了新的意思,从而导致了一词多义现象。

一词多义是指一个词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关联的含义。

词义可以分为原义和引申义。

后现代建筑1

后现代建筑1
建筑
后现代主义
产生时间:20世纪60年代,流行于70、80年代的欧美 特征:一种文化倾向(反文化、反美学、反文学)。后现 代主义是旨在反抗现代主义纯而又纯的方法论的一场运 动,它广泛地体现于文学、哲学、批评理论、建筑及设 计领域中。所谓“后现代”并不是指时间上处于“现代” 之后,而是针对艺术风格的发展演变而言的。 其本质是一种知性上的反理性主义、道德上的犬儒 主义(政治冷漠,它表现了大众对政治的不满、无可奈 何乃至出于实用主义目的的积极利用。)和感性上的快 乐主义。
立面分析:重复到独特
• 重复和独特是相联系的——多 次出现的和单独出现的两种组 成体组织成一个统一的建筑形 体。 以这样的视角来看母亲之家的 立面,建筑师运用了多个重复 的方形,同时运用一道圆弧打 破了重复,圆弧作为独特体放 在立面上,就像把一块区域割 破了,因而重复和独特间的差 别也就更加强烈。 同时,方形的窗也不是一味的 重复,它们也通过不同的组合 方式形成了独特。
小结:后现代主义并非一种特定的风格,而是旨在超 越现代主义所进行的一系列尝试。在某种情境中,这 意味着复活那被现代主义摈弃的艺术风格,而在另一 种情境中,它又意味着反对客体艺术或包括你自己在 内的东西。
工业时代:是以特定时空条件下的大规模生产(和标 准化)为特征的。
后工业时代(信息时代):是计算机的时代。它虽然 也是规模经济时代,但已不像工业时代那样受制于时 空条件,人们可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从事生产,而产 品(不仅仅是信息)可在瞬间完成在全球范围内的流通。
设计师可以利用隐喻的技巧,将使用者经常使用或熟悉的 形态运用到设计中去的。设计师借用隐喻方法将设计与设计相 关的文化、情境、内涵等产生视觉上的连结,而使用者也可由 视觉形态去发觉、诠释产品所蕴含的信息。凭借隐喻方法的运 用,设计师能增加设计作品自我表达的机会,达到一种互动式 的表达模式。

现代建筑理论评述(1)

现代建筑理论评述(1)
现代建筑理论评述(1)
王 府 井 大 街 改 造 方 案
现代建筑理论评述(1)
王府井大街改造方案
现代建筑理论评述(1)
王 府 井 大 街 改 造 方 案
现代建筑理论评述(1)
城市中具有象征意义的形象标记
现代建筑理论评述(1)
城市中具有象征意义的形象标记
现代建筑理论评述(1)
城市中具有象征意义的形象标记
拉菲尔·莫尼奥 设计
现代建筑理论评述(1)
形式符号的提取与转换
日本依仁诺等设计的长岛双亲住宅
现代建筑理论评述(1)
形式符号的 结构
形式的意义是 从符号的组织 关系——结构 中传达出来的 形式本身是由 许多不带意义 的元素组成的, 这些元素只有 在结构中才产 生意义。
现代建筑理论评述(1)
埃森曼的“卡板纸”住宅
现代建筑理论评述(1)
文丘里设计的富 兰克林纪念馆
建筑符号学的全 部意义在这个作 品中得到充分的 体现
现代建筑理论评述(1)
无论是日本人还是中国人,都从同一个源头 汲取形式符号,并使之融入本民族的形式体 系之中。
现代建筑理论评述(1)
建筑类型学
1. 建筑类型学的理论背景 2. 建筑类型学的研究目标 3. 建筑类型学的实践方法
现代建筑理论评述(1)
2020/11/23
现代建筑理论评述(1)
建筑符号学
1、建筑符号学的理论背景 2、形式符号的结构 3、形式符号的分类及含义
现代建筑理论评述(1)
1、建筑符号学的理论背景
十九世纪末,瑞士语言学家索续尔首先提出了semiology 的概念,把语言看作是一种以符号为基础的社会交流现象。 于1916年出版《普通语言学教程》一书。

请举出三种隐喻类型的例子

请举出三种隐喻类型的例子

请举出三种隐喻类型的例子作业312外汉1班陈倩倩12043020 请举出三种隐喻类型的例子。

1.结构性隐喻1.1“爱”的结构性隐喻,爱可以被视为高山,山有高度,有气势,爱是崇高的,也可能是沉重的爱。

所以爱有了一下的一些特征。

例如:父母是孩子的爱是以中国崇高的爱。

她的爱我高不可攀。

爱把我们压得喘不过气来。

爱同样也可以是大海,把大海的特征赋予给了爱,于是就有了:心死了,爱也枯竭了。

幸福的人儿沐浴在爱河里。

他的爱深不可测。

1.2“学习”的结构性隐喻,我们可以将学习知识认为是烹饪食物,学习犹如烹饪食物慢慢从冷到温热最终被煮熟,例如:学完后再温习一遍会记得更清楚。

2.方向性隐喻2.1“爱”的方位性隐喻,在形容爱情时,我们认为爱情时美好的,必须努力追求才可得的,因此经常有这样的语句:他的爱高高在上。

我深深地爱着你。

2.2“情绪”的方位性隐喻,在描写人的情绪是,一般高兴、喜悦、兴奋等积极的情绪我们一般用表示向上方位的词,而悲伤等消极的情绪的方位是向下的。

这事引起了我的兴致。

他垂头丧气的,一副没精打采的样子。

3.本体性隐喻3.1无形——有形3.1.1“爱”的本体性隐喻,爱本来只是一种感觉,一种抽象概念,而人们利用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实体或物质来隐喻它,赋予它实实在在具体有形的概念。

例如:我不能接受你的爱。

只要人人都奉献出一点爱,世界将会变得更美好。

3.2无界——有界3.2.1“爱”的本体性隐喻,我们可以将爱看成容器,人一不小心就会陷入其中。

他陷在爱中不可自拔。

3.2.2“心”的本体性隐喻,我们也可以把心看成一个容器,里面有喜怒哀乐。

例如:喜悦之情犹如泉水涌入她的心里。

她满心欢喜。

总结:事实上,这三种隐喻方式有各自独立的成分,但也相处交叉的部分,彼此之间不是绝对意义上的截然分开的。

比如“时光流逝”,我们可以认为这是把时间当作流水一样的结构性隐喻,也可以认为是用流水来形容时间的本体性隐喻。

中考语文现代文专项阅读《建筑的语言》(1)

中考语文现代文专项阅读《建筑的语言》(1)

中考语文现代文专项阅读:《建筑的语言》现代文阅读:建筑的语言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8-19小题。

建筑的语言①建筑物有些经常使用的“单词”,若是你记住了,也就能够够大致明白得这些钢筋水泥的奇异生物在说什么了。

②在建筑所用的语言中,“挺拔”是建筑经常使用的单词。

“挺拔”隐喻实在力、权利、壮大、威严。

世界各国、各行各业的大小公司,只要条件许诺,无不想着搬进高楼大厦里办公。

因为一栋挺拔入云的写字楼,是一家公司实力的象征。

当人们受到这种实力的鼓舞时,就会产生敬畏,产生向往,产生信任,反过来那么可以增进财富的进一步聚集。

这确实是在全世界任何一个经济发达的大城市里,人们老是热衷于建造挺拔入云的摩天大楼的缘故。

纽约的帝国大厦,马来西亚的双子塔,上海的金茂大厦,无不如此。

③古埃及因受尼罗河按期泛滥的阻碍,居民需要不断合作和维持严格的作息制度,因此专门强调秩序,而且以为一切都是永久不变的。

“金字塔”就隐喻了这种意思。

现代建筑也常有仿照金字塔的。

美国美林银行大厦、美国银行大厦、美国储蓄银行大厦、中国民生银行大厦等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金字塔形的屋顶,也是要表达稳固、永久的涵义。

④古希腊的建筑无不散发着人性的气息,无不表现着人性的辉煌。

它之因此能产生如此的成效,是因为他们十分崇尚“圆柱”及与之相关的建筑用语。

古希腊式圆柱隐喻了人体,突出表现了希腊人对人性的重视,对人体的赞美。

有些圆柱具有男子粗壮、刚劲的身姿,充满了力量感,表现了男性美,象征着身材魁梧的男子。

有的细长且柱头呈漩涡状的圆柱那么被给予了女性的修长。

细长的圆柱好似女性的身姿,漩涡式的柱头仿佛女性优美的卷发,而整个柱子那么象征朴实、典雅、亭亭玉立的少女。

不仅如此,圆柱还隐喻着人本主义思想,象征着人应有的生存状态,表现了人的权利。

因此,各国的议会大厦正门前去往立有一排圆柱。

⑤“中轴线”是建筑上经常使用的一个词。

在古代中国,从皇家宫殿、公共官署、佛道庙观和一样民宅,都依严格的中轴线对称散布。

十大特色民居介绍及图片1

十大特色民居介绍及图片1

一、江苏扬州民居特色扬州民居以规整严谨的院落式为单元,组群布局,规模宏大,栋宇鳞次。

不论房屋大小,间、厢、披、廊等配置适当,比例均整。

不论室内外都有较好的空间组合,并因地制宜布置庭园,使之达到观之者畅、居之者适的雅致人居环境。

外观青砖黛瓦,清水磨砖门楼,雄浑古朴,与江南粉墙黛瓦,黑白相间,简约明显区别。

屋面坡度由峭到曲到翘,具有韵律美感。

内观,房与房、房与天井、庭院、火巷之间纵横深邃、互联通透,虚实相生。

空间组合情调,变幻意境灵活有度,讲究效能。

装修雕琢洗练大气、排列讲究对称和谐。

在砌房造屋意识上讲究中轴贯穿,两厢对称,儒家中庸之道思想。

房屋构架取三、五、七架,进深为三、五、七进单数组合,体现奇数为阳,偶数为阴的风水意识。

二、安徽徽派民居特色①它以黛瓦、粉壁、马头墙为表型特征。

②以砖雕、木雕、石雕为装饰特色。

③以高宅、深井、大厅为居家特点马头墙,是徽派建筑的重要特色。

在聚族而居的村落中,民居建筑密度较大,不利于防火的矛盾比较突出,而高高的马头墙,能在相邻民居发生火灾的情况下,起着隔断火源的作用,故而马头墙又称之为封火墙。

马头墙高低错落,一般为两叠式、或三叠式、较大的民居,因有前后厅,马头墙的叠数可多至五叠,俗称“五岳朝天”。

马头墙的“马头”,通常是“金印式”或“朝笏式”,显示出主人对“读书作官”这一理想的追求。

看到这些马头墙,人们常常会为徽派建筑设计师们那种高超的艺术创造力而惊叹,徽派民居,高大封闭的墙体,因为马头墙设计而显得错落有致,那静止、呆板的墙体,因为有了马头墙,从而显出一种动态的美感。

马,在众多的动物中,可以称得上是一种吉祥物,中国古代“一马当先、马到成功、汗马功劳”,等等成语,显现出人们对马的崇拜与喜爱。

这也许是古徽州建筑设计师们为什么要将这种封火墙,称之为“马头墙”的动机。

而从高处往上看,聚族而居的村落中,高低起伏的马头墙,给人视觉产生一种“万马奔腾”动感,也隐喻着整个宗族生气勃勃,兴旺发达古代徽州建筑在成型的过程中,受到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人文观念的影响,显示出较鲜明的区域特色,在造型,功能,装饰,结体诸多方面自成一格。

从1到10的隐喻

从1到10的隐喻

从1到10的隐喻本文将从数字1到10的角度来探讨隐喻的概念和应用。

隐喻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比喻和暗示的方式来传递信息和表达意义。

数字1到10作为常见的数值,可以用于表达各种不同的隐喻含义。

1. 单一与独特数字1常常被用来表示单一和独特的概念。

例如,我们常说“独一无二”来形容某件事物的独特性,这就是利用了数字1的隐喻含义。

数字1还可以表示最高、最好或最重要的事物,比如“第一名”、“头等事务”等。

2. 对比和二元选择数字2可以被用来表示对比和二元选择。

例如,“黑白分明”就是一种利用数字2的隐喻表达方式。

数字2还可以表示夫妻、对等、相互对立等概念。

3. 完整和稳定数字3可以被用来表示完整和稳定的概念。

例如,“三位一体”表示一个完整和稳定的整体,数字3还可以表示过去、现在、未来等时间维度的完整性。

4. 四季循环和全面数字4可以被用来表示四季循环和全面的概念。

例如,“春夏秋冬”就是用数字4来表达四季循环的隐喻方式。

数字4还可以表示方位,如东南西北。

5. 平衡和和谐数字5可以被用来表示平衡和和谐的概念。

例如,“天人合一”就是用数字5来表达天地和谐平衡的隐喻。

数字5还可以表示人体的五脏,即心、肺、肝、脾、肾。

6. 运动和发展数字6可以被用来表示运动和发展的概念。

例如,“六六大顺”表示一切顺利、万事如意的隐喻。

数字6还可以表示一个周期的完成,如六十年代、六十年。

7. 吉祥和灵性数字7可以被用来表示吉祥和灵性的概念。

例如,“七彩虹”表示幸福和美好的隐喻。

数字7在宗教和神秘领域中也有重要的象征意义。

8. 财富和繁荣数字8可以被用来表示财富和繁荣的概念。

例如,“八方来财”表示财富源源不断的隐喻。

数字8在中国文化中有很高的象征意义,常用于吉祥事物的命名。

9. 长久和永恒数字9可以被用来表示长久和永恒的概念。

例如,“久久为功”表示坚持不懈、持久努力的隐喻。

数字9还可以表示结局、收官、结束等含义。

10. 完美和圆满数字10可以被用来表示完美和圆满的概念。

美国国会大厦的资料1

美国国会大厦的资料1

1.国会大厦艺术风格和万神庙、帕提农神庙的关联美国国会大厦就是新古典主义建筑之一,是美国的重要标志性建筑。

美国国会大厦建在华盛顿市中心的国会山上,其设计者是威廉•桑顿。

大厦在1827年建成。

国会是美国最高的立法机构,由参众两院组成。

因为国会大厦建在高约30公尺的小山丘上,因此被称为国会山庄。

美国国会大厦极力表现雄伟,强调纪念性,是典型的新古典主义建筑。

北美独立战争时引起了法国的启蒙主义思想,连同它的文化艺术潮流,于是在建筑中兴起了罗马复兴风格。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美国国会大厦的建筑风格自然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法国新古典主义的影响。

而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格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古罗马建筑风格的影响。

而在外观上,古罗马万神庙最突出的特征就是其巨大无比的穹顶,古希腊帕特农神庙的柱子顶上的楣梁就是其主要特征之一。

美国国会大厦正是将古罗马最伟大的建筑万神庙的穹窿,搁在古希腊最伟大的建筑帕提农神庙的楣梁之上。

从建筑外形上看,美国国会大厦与巴黎万神庙有所关联,两栋建筑的正立面惊人的相似,而且巴黎万神庙的穹顶也是三层的。

巴黎万神庙正是参照古罗马庙宇的正面构图建造的。

柱顶还是模仿帕提农神庙的山花。

巴黎万神庙其实是希腊风渗透到罗马式建筑中的产物。

而从这个方面来讲,美国国会大厦的建筑风格的确是间接受到了古罗马和古希腊建筑风格的影响。

2.美国国会大厦国会大厦是美国民主政府的象征,自1800年来,这里就是召开国会的所在地。

联邦最高立法机关——国会(参、众两院)开会办公、通过各种法律法案的地方。

中间是圆顶大厅,两边是参议院,众议院开会的地方。

国会大厦位于华盛顿25米高的国会山上,是美国的心脏建筑。

国会大厦建于1793-1800年,与华盛顿的多栋重要建筑一样,也未幸免于1814年英美战争的损毁。

战后重建之后,百年以来,国会大厦又进行了包括1851-1867年的浩大重建工程在内的多次扩建,最终形成了今日的格局。

国会大厦是一幢全长233米的3层建筑,以白色大理石为主料,中央顶楼上建有出镜率极高的3层大圆顶,圆顶之上立有一尊6米高的自由女神青铜雕像。

结构隐喻的理解及例子(一)

结构隐喻的理解及例子(一)

结构隐喻的理解及例子(一)结构隐喻的理解及例子结构隐喻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对不同领域的概念进行比较,来加深读者对某一事物的理解。

下面是几个结构隐喻的例子,以及对其详细的解释。

1. 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金钱是一个经常被使用的结构隐喻。

我们把时间与金钱进行类比,是因为它们都是有限资源。

时间就像金钱,我们需要合理管理与利用它,否则就会浪费或者错失一些宝贵的机会。

这个隐喻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找到很多例子。

比如,我们常说“时间就是金钱”,意思是我们要珍惜时间,不要浪费它。

我们还常听到“记住时间就是赚到了钱”,这是指我们应该尽快完成任务以节约时间。

2. 知识是力量知识是力量是另一个广为人知的结构隐喻。

这个隐喻让我们将知识与力量进行类比,是因为它们都可以给人带来优势和影响力。

拥有知识的人通常能够做出更明智的决策,更好地解决问题。

这个隐喻在教育领域被广泛使用。

我们常说“知识改变命运”,指的是通过学习和获取知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

在商业领域,也有类似的说法,比如“知识就是金钱”,强调了知识的商业价值。

3. 生活是一场旅程将生活比作一场旅程是常见的结构隐喻之一。

这个隐喻让我们将生活与旅行相比较,是因为人们在人生的不同阶段会经历各种经历和变化,就像旅行过程中会经历不同的地点和场景一样。

这个隐喻在文学中经常被使用。

比如,我们可以看到一句话:“生活是一场旅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的地。

”这句话表达了人们在追求自己梦想的过程中会经历各种困难与挑战。

4. 问题是一道障碍问题是一道障碍也是一个常见的结构隐喻。

将问题比作一道障碍,是因为它们都是我们需要面对和解决的困难。

我们需要通过思考和努力去克服问题,就像跨越障碍一样。

这个隐喻在日常对话中也经常使用。

比如,当我们遇到困难时,我们常说“遇到问题就是遇到机会”,意思是通过解决问题,我们可以学到新的知识和技能,得到成长和进步。

5. 希望是一盏灯希望是一盏灯是一个比较常见的结构隐喻。

将希望比作一盏灯,是因为它们都能给人们带来光明和指引。

流水别墅分析(1)

流水别墅分析(1)

五.流水别墅的设计构思
1. 尊重自然,建筑与环境和谐共生,融为一体 2. 人与建筑环境互相影响且密不可分
六.流水别墅的建筑特点
1.质感的凸现 2.与自然契合 3.与环境交融
七.总结Biblioteka 流水别墅分析(1)一. 流水别墅与弗兰克·劳埃德·赖特
n 赖特对现代建筑有很大的影响,但是他的建筑思想和欧洲新建运动的 代表人物有明显的差别,他走的是一条独特的道路。
流水别墅分析(1)
1. 尊重自然,建筑与环境和谐共生,融为一体
从流水别墅的外观: 我们可以读出那些水平伸展的地坪,要 桥、便道、车道、阳台及棚架,沿着各 自的伸展轴向,越过谷而向周围凸伸, 这些水平的推力,以一种诡异的空间秩 序紧紧地集结在一起,巨大的露台扭转 回旋,恰似瀑布水流曲折迂回地自每一 平展的岩石突然下落一般,无从预料整 个建筑看起来象是从地里生长出来的, 但是它更象是盘旋在大地之上。这是一 幢包含最高层次的建筑,也就是说,建 筑已超越了它本身,而深深地印在人们 意识之中以其具象创造出了一个不可磨 灭的新体验。
流水别墅分析(1)
我们都知道,建筑设计理念 就是指建筑设计的思想观念。而 流水别墅最成功的的地方便是与 周围自然风景的紧密结合。
赖特的有机建筑观念是一种 自然的建筑,土生土长,我们在 想不到这个房子还能盖到别处, 它是环境天然的一部分,体现了 赖特对天然环境的尊重及建筑就 应当是模仿自然界有机体的形成, 从而与自然环境保持和谐统一的 关系。
n 不管是序列空间的展示还是建筑与场地复杂的整体关系,都使摄影师 回避从任何单一的摄影角度把握建筑的个性特征,而采用最好的方 式——通过细部来阐释整体。
n 整个设计理念的表达揭示出流水别墅绝大部分空间的围合“如同它本 应赋予的完美形象。”

建筑小品1课件

建筑小品1课件

• 五、展陈建筑
景观环境中建造小型 的展陈建筑,如观赏温 室、荫棚、动物园、盆景馆、科普馆、书 画馆、纪念馆、雕塑馆等。
建筑小品的设计过程
• 通常建筑小品建筑设计工作流程大致如下: 工程投票或委托设计——设计策划——方 案设计——各专业间互提资料——施工图 设计——各级校审——设计文件交付—— 审图——设计交底——配合施工——竣工 验收。
• 中国传统的建筑小品有祭坛、图腾柱、日 冕、照壁、塔等等。
• 现代生活的建筑小品有候车廊、过街桥、 街灯、健身设施、花架、花池、凉亭、雕 塑等等。
• 建筑小品尺度不大,地位不显赫,但在园 林景观环境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 建筑小品既有功能要 求,又具有点缀、装 饰和美化作用的、从 属于某一建筑空间环 境的小体量建筑、游 憩观赏设施和指示性 标志物等。
1、初步设计阶段 初步设计的图纸和设计文 件有:
(1)建筑总平面图。
(2)各层平面及主要立面、剖面。
(3)说明书。
(4)建筑概算书。
(5)根据设计任务的需要,可能辅以建筑透 视图或法,各部分确切的
尺寸关系。 (2)结构方案的计算和具体内容,各种构造和用料
的环境要素产生相应外观效果。 2、成功的园林建筑设计总是与其环境相得益彰,外
观设计以朴素的形态、多层错落的体量、平缓简 洁的坡屋面形式、分散灵活的空间布局取得建筑 与环境的融合、共生关系 。 3、建筑师常用曲面和斜面来构成空间,不仅可以与 景观环境相协调,也可以表达动态的空间效果。 4、建筑不仅可以向上发展,而且可以向四周流动。
2、展陈建筑着重于参观流线研究,人流分区 明确,不走回头路。
常用的方式如以线性展开、以中庭为核心周 边式布局等。
三、行为与心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的隐喻引言:任何人造的实在的形态都是某种隐喻观念的物化,因为制作这种形态本身既是为了一定的目的,这中目的性既是它的隐喻意义。

正如《易经》中所说:“形而上者为之道,形而下者为之器,……”。

隐喻是超越形态之上的精神内涵,它是创造形态的“道”,形态本身既是“器”。

一、建筑隐喻的基础建筑的隐喻是指人通过建筑本身所显示的人的精神或心理、情感态度或某种认知关系。

建筑的隐喻基本取决于人的生理、心理交互作用。

一条曲线与一条直线引起人的心理和生理反应是不同的,尽管在更高层次上隐喻性依赖于某种文化背景,更有可能产生于某种联系与联想。

建筑的隐喻性包含着某个时代的或个人独特的各种建筑意象构成结构及形态基本特征,对于同一时代的建筑,由于社会交往的网络的关系,一般会形成大致类似的某些特征。

这些特征就作为这个时代的建筑隐喻而被社会通过并一代代人传递下来。

对于产生各种不同意象从而具有不同隐喻现象的建筑,以隐喻系统来把握,具有便利性和逻辑性。

二、建筑隐喻的形式任何观念必须落实到相应的实体形态以及空间上才有意义。

这种形态与空间又引起观者相应的视知觉效应和认识过程,从而完成隐喻功能。

隐喻在建筑中常以格式塔结构显示。

以形态隐喻观念,我们可以发现,这与词汇的隐喻性关系很大。

因为观念本身即来源于具体的形态图象,所以现在不过是向相反的方向倒推。

我们可以初步提出以下一些隐喻模式的格式塔:1.高的形态隐喻:高尚、珍贵、强烈、浓烈、权力、健壮、强大、阳性、激扬。

2.凹、低的形态隐喻:平凡、亲近、消极、压抑、普通、私密、实用。

3.对称的形态隐喻:稳定、权威、尊贵、可靠、完美。

4.方位的隐喻:⑴中:首要、重要、尊贵、德高望重;⑵左:阳性(中国风水说)、通“佐”(谐音)、准则、尊贵。

《老子》中说:“君子居者贵左,用兵则贵右。

”⑶右:阴性、通“佑”。

⑷东:神圣(太阳升起的地方,古西方有太阳神崇拜),凡是崇拜太阳神的民族,普遍以东方为神圣方位、圣坛即朝向东方。

⑸西:神庙及安坐在正殿内的神像朝向西方。

⑹指向:指向意味着引导某种视觉集中,即人为地向观者指明什么是主要的,需要首先加以确认的。

一切独有的向一个方向延续的形态均可形成指向功能,当前端随延续而而急剧变小时,则因强化的透视效应而更吸引视觉的注意,指向性更强。

另外,空间或形体的超尺度的硕大隐喻权势、富贵与显赫的身份、地位以及骄横,空间的围合性越强和尺度越正常,则更显私密性和亲切感。

例如古代埃及法老雕像的巨大尺寸隐喻着国力的强盛和相信他们神秘的力量与能力。

圆形的集中式空间隐喻着控制的意念、象征着权力。

如印度的佛塔这种圆顶状或半球形的上面冠以伞状物的建筑形体,深刻的隐喻着权威。

还有空间内外的隐喻,如拜占廷的教堂,其内部豪华、灿烂而外部质朴。

富丽堂皇、灿烂光辉的内部仿佛成为自身发光的空间,隐喻了基督内在的和精神的气质。

三、西方历史中的建筑隐喻1.古埃及时期在古埃及新国王时代,卢克索神庙是一座具有代表性的建筑。

它的外形取长方形,坐落在一条轴线上,以长距离的内部空间流程和不断变小的空间序列以及逐渐变暗的光线对朝拜者进行有效的情感控制。

古埃及建筑及界面上的浮雕、塑像、绘画,常常是表达同一个深层意识—即生命永存,这些表象的背后是借此生命得以永远存在下去的隐喻—人在现世的生活,死后还会重复。

2.古希腊时期古希腊神话中诸神是英雄的化身,而不是宇宙或人类的创造者,因而古希腊人是远敬于神而不是与神相通。

这种观念以建筑来隐喻,必然使建筑成为封闭的内聚式的空间构成,而不是开放的场所,建筑只是人们崇拜仪式场所的视觉中心和集中点。

古希腊诸神的特质拟人化,也反映在建筑外形细部构成的尺度上,是人的尺度的再现,是对人自身的比例关系的模仿,并用极度的装饰来显示对神的高贵、权力、威严、能力的崇敬和神与人的区别。

古希腊建筑的实质是位于实体之外的柱式表现,柱式基元及简单排列所构成的极度的和谐、秩序、稳定,具有优雅、有力、高贵的意象。

古希腊人的观念里,崇高与美是不可分的。

其神话传说中的英雄有一个共同特征即是英俊潇洒,其宗教建筑也十分明显地反映着这一观念,最容易发现的美的形式即是人本身,古希腊建筑对人体美构成的比例关系的应用,都源于此。

3.古罗马时期古罗马人最为古老、最具生命力的宗教是氏族宗教,这种宗教崇拜的对象隶属于某个人、家庭或氏族。

古罗马人的民族性格决定了该民族偏重于对地位、权力、尊严的崇拜和追求,也使建筑成为古罗马的主要美学。

这是因为建筑除了具有巨大的精神功用价值之外,更具有双重的效能。

古罗马建筑是以高大宏伟、开放性的意象和细部来隐喻他们的精神特质的。

古罗马的建筑空间形式体现着尺度宏伟的和对称的建筑所暗含的隐喻性,即权力、地位意识。

这种空间在垂直向和前向有占优势的视觉力场,构成左右对称和空间上部多加装饰的表征,空间是依直线而延展的,所以,只有通过柱式的多重排布分隔限定空间,在视觉上加强其空间规模的感觉。

超尺度是其建筑空间与界面构成的,直接为建筑的宏大高贵意象的创造奠定了基础。

万神庙在利用形态空间以及光的综合隐喻方面是个典范。

它的内部空间基本上由少数几种几何形元素以环状结构重复一两种元素构成(正方形、三角形、圆形、长方形等),在高度的秩序感之中又存在差异,整个界面形态因构成元素具有同一“抽象”特质,所以超自然性和整体感十分强烈。

它的超自然性又可使人联想到尘世之外的世界,暗示着空间场所的属性。

从穹顶中央倾泻下来的集中的光也具有这种不同于自然界常见的光现象的性质,这就是集中性的自然光可以起隐喻作用的原因之一;再次,此种情形中光来自上部空间的集中点,天位于上,地位于下,从圆洞泻下的光正可以暗示两者相通的意思。

圆形空间具有最大的完整性,视觉力感也是最均衡向心的,因此某种虔诚心态最匹配这种空间环境。

所以万神庙是一座具有强烈宗教氛围和感染力的隐喻的建筑空间环境。

4.欧洲中世纪前期欧洲中世纪早期,承继下来的罗马文明受到了宣扬的专制,隐修来世的观念和宿命论为主要内容的东方思想的强烈影响,最后终于导致被基督教、日耳曼民族的影响和古典文化遗产三种重要的因素所促成的欧洲中世纪早期文化的诞生。

建筑受中世纪占统治地位思想的影响,宗教建筑完全变成基督教义本质的外在隐喻。

教堂被隐喻为通向天国的“舟”,在基督教绘画和雕塑中,舟就用来暗示教堂。

既然是“舟”,它就具有舟的基本结构,它的空间是为容纳人的,是从此岸到达彼岸的过度工具。

进入“舟”内意味着由此可以与天国相通。

所在,内部空间视觉环境是最为重要的,它是天国的象征,此间装饰有色彩绚丽斑斓的镶嵌图案、金箔和彩色的大理石柱,以及彩色玻璃,创造了奢华、光亮、多彩的空间环境,来匹配宽大宏伟的静态空间。

显然,因为仪式的公共性、简略性的特质,教堂成为教徒集合的短暂超脱尘世的圣地,所以不需要高度集中性的空间。

教堂选择长方形平面型制,一种有中殿和侧廊的长方形平面,这种平面可以按需要自由的扩大,而不涉及结构跨度问题,这一特征正好与聚集场所的需要想一致。

古希腊的建筑人体尺度、语汇和古罗马的基本模式是基督圣殿的构成基础,但后者更偏重于功能的满足,细部的人体尺度感隐喻基督教义的精神。

5.拜占廷时期拜占廷建筑空间是高度集中的内聚力感的,这种情形与拜占廷人的特性相关。

拜占廷时期的建筑较之西欧,更偏向于向心的集中性,与西欧采用的轴向集中性不同,因为拜占廷人更热衷于宗教的缘故。

这种形式更能体现向心围绕凝聚的观念和相应的宏伟意象,由空间繁复序列形成的空间动势同时存在着较强的向心集中感,这就是拜占廷建筑空间的特征。

利用高大空间匹配彩色大理石竖向界面,半透明的小块彩色玻璃镶嵌的或粉画饰面的弧形和水平界面,并用统一的底色(蓝色或金黄色)协调整体色彩造成光斑闪烁、色彩极为丰富的宏伟空间,使主要的拜占廷建筑空间具有一种超凡的氛围。

6.哥特式时期哥特式建筑风格是一种特有的显示力量、威严、优势的形式,高与尖的特征与繁复重复的组织结构,使视觉的力感达到了高强度。

从人类视觉特征来说,尖锐的局部是被视知觉所把握的要素之一,它最能引起眼睛的注意,是视觉的主要对象。

哥特式建筑这种高直的形态造成很强的视觉力感,它以纤细的长宽比、极大的细部尺度为基本表征,反映出当时社会观念所发生的巨大变化。

哥特式建筑外部表征反映着极度权威和集中的思想,内部则又增加了世俗的色彩,繁复纤巧异常的细部紧紧地结合着染色玻璃窗花格,形成丰富华丽的色彩。

这种过度追求感性刺激的现象正是受到高度压抑心灵的本能曲折的投射,意味着建筑对权欲和物欲的影射。

哥特式教堂以新的结构形式,按照当时社会占绝对优势的基督教思想原则,非常讲究秩序和静谧的意境,内部空间形态以单纯整齐的构成因子按极有秩序的结构形成非常统一的意象。

7.文艺复兴时期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体现了对人在宇宙中崇高地位的推崇、追求,能显示人的力量的宏大雄伟的整体意象和庄严肃穆的氛围,注重体量感和完整性,这是一种雕刻式的细部体量感的偏爱,是以局部的凹凸变化而形成光影和空间感为基础的。

文艺复兴时期典型的建筑是圣彼得大教堂,创造符合人文主义思想的室内空间视觉环境和外部形象,是建造这座庞大建筑的基础。

文艺复兴时期之所以崇尚这种集中形制和高度秩序的装饰,正是在于此种形制是隐喻某种力量和秩序思想或完美思想的最好形式。

从形式看来,文艺复兴时期建筑与古罗马建筑一样,都是隐喻某种强大的力量和炫耀自豪感,只是隐喻的对象有所不同,具体的图式细部不同而已。

8.巴洛克式时期巴洛克式建筑是过度地寻求完美、炫耀地位、标示自我生活空间欲望的表现。

巴洛克对对称的模式,对稳定的静态空间模式的超越,对于西方建筑的未来有重大的影响。

它是人类从认知隐喻走向抽象感性隐喻的开端。

巴洛克是一种隐含着自由意识并通过豪华的图式来隐喻地位、荣耀的自豪的艺术形式,它以高度的繁琐图式打动人心,具有持久的魅力。

巴洛克式追求视觉刺激的复杂性是符合人的视觉艺术审美机制特性的,适度的复杂性造成了审美的高强度趣味。

由形式构成与空间构成的复杂性也引起了光线的复杂性,光线变的玄妙、变幻莫测。

紊乱因子成为巴洛克式的基本要素之一,它的意象是使人放松而不是压抑的,以繁复的细布装饰为主题,给予人以舒适和隐喻的满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