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史》考试大纲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提纲
第十二章30年代小说〔五〕1、沈从文:京派小说的代表作家1926年出版第一个小说集【鸭子】代表作:1934年创作的中篇小说【边城】2、京派〔名词解释〕:京派是30年代前后新文学中心南移上海后继续留在北京活动的一个自由主义作家群的一个独特的文学流派,主要成员有沈从文、李健吾、朱光潜等。
主要刊物有【文学杂志】、【文学季刊】、【大公报·文艺】。
"京派"的根本特征是关注人生,但和政治斗争保持距离,强调艺术的独特品格。
他们的思想是以"和谐"、"节制"、"恰当"为根本原那么的审美意识。
沈从文是京派作家的第一人。
使小说诗化、散文化,现实主义而又带有浪漫主义气息。
3、沈从文抒情小说艺术特色:①主要写湘西人性中的美与善;②.写现代文明中传统美好人性的遗失;③小说比拟散文化,有田园牧歌的美;④小说具有悲剧意识;⑤创作主体情感的投入,追求小说的抒情性;⑥丰富多样的结构体式,古朴简约的语言风格。
4、【边城】是沈从文最负盛名的代表作,李健吾称它是“一颗千古不磨的珠玉〞。
5、【边城】是沈从文浓郁的怀乡情结的艺术结晶,也是支撑湘西世界的坚实柱石。
第十三章30年代新诗〔小题目〕6、中国诗歌会诗人的诗歌创作亦可归入政治抒情诗,主要发起人有黄浦芳,穆木天等。
7、臧克家,是一位出自新月诗派之门又兼收各派之长的诗人,被称为“农民诗人〞和“乡土诗人〞8、戴望舒,代表作【雨巷】,作者也因此被称为“雨巷诗人〞。
9、戴望舒诗歌的根本特征:❖作为现代诗派的代表诗人,戴望舒的诗歌艺术历程大体可分为二个阶段,可以概括为“雨巷〞与“记忆〞时期、“残损〞时期。
❖前一阶段的诗绪较为消沉,境界较狭小,第二阶段的诗风那么趋向明朗,诗境较阔大。
10、卞之琳,代表作【断章】。
第十四章30年代戏剧11、1936年春,左联解散。
左翼剧联配合国防文学提出“国防戏剧〞的口号。
12、“好一记鞭子〞:【三江好】、【最后一计】、【放下你的鞭子】演遍大江南北。
中国现代文学史提纲
中国现代文学史提纲历史地位:1、艺术性角度2、传统与现代角度3、世界性角度现代文学三条线索:1、战争的背景2、全世界共产主义从兴起到挫折3、发达资本主义后工业化和第三世界工业化及民族独立过程晚清文学改良运动1、历史转型的时代背景,总结与憧憬,民族自救2、书报业兴起3、思想界的转机,天演论、茶花女王国维:叔本华,尼采哲学:生命本质是欲望和苦难以及对之的解脱,主张文学的非功利性“超然于利害之外,追求自己的一种价值”为艺术而艺术。
内心矛盾冲突,东西方文化、古现代冲突、本质是理智和情感的矛盾。
真正原因:悲剧的性格、心灵冲突,在东西方中无法选择。
4、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梁《20世纪太平洋歌》,黄遵宪:“穷途竟何事,余事作诗人”不以诗人自命,反对拟古;“我书写我口,古岂能拘牵”,新事物、新意境《今别离》“所愿君归时,佚乘轻气球”但诗歌艺术思维未变小说界革命梁《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提高小说地位,有转型但无彻底变革。
5、苏曼殊的文学创作1909《本事诗》“还卿一钵无情泪,恨不相逢未剃时”传统意象,现代情怀,有现代化到来之前的个体孤独感和宇宙沧桑感小说特点:抒情体独句第一人称,内心独白多,心理描写情绪取胜,有抒情性悲剧色彩;主题:死亡和爱情,同时介入宗教领域,打破大团圆结局;三角恋的情节模式,主人公谁都不选,遁入空门,逃避。
女主人公特点:西方奔放型和东方贤惠型,文化冲突化为两种女性的对比。
苏的无所适从不仅因为是和尚,也是对东西方的无所适从。
以文言写就,少新名词,传统意象多五四文学革命的倡导与发展以及五四文化姿态文化思想运动:反传统、个性主义、人的觉醒、启蒙思潮、民族意识、人类意识1、文化思潮核心:启蒙主义、个人主义。
体现:人的觉醒2、彻底反对传统3、文化姿态:激进主义90年代文化保守主义:学潮后激进主义走不通;商品化必然结果;国粹主义、“华夏第一”五四文学的精神特质:1、理性主义色彩,对生命、宇宙、自由的思考2、感伤情调:苦闷、孤独、彷徨3、五四启蒙主题:人的发现(妇女、儿童、农民)五四小说类型自我抒情小说:郁达夫:自由人性,返归自然。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提纲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提纲1、老舍短篇小说就文体言,大体有两种类型:一是以写实与象征相融合的手法创作的抒情性小说,如《月牙儿》《微神》《阳光》等;二是以传统说话、民间讲唱辅之西方小说表现手法的写实小说,如《断魂枪》《上任》《黑白李》《柳家大院》等。
2、《骆驼祥子》在宇宙风上连载,这是老舍“作职业写家的第一炮”。
3、瞿秋白赞赏:“《子夜》是应用真正的社会科学,在文艺上表现中国的社会关系和阶级关系的扛鼎之作”。
4、巴金的《家》写于1931年,最初在上海的《时报》上连载,原题为《激流》。
《激流三部曲》包括《家》《春》《秋》。
5、《边城》是沈从文最负盛名的代表作,原载1934年《国闻周报》。
6、“汉园三诗人”卞之琳、何其芳、李广田三人合著《汉园集》(1936)。
7、洪深的《农村三部曲》,包括独幕剧《五奎桥》(1930)、三幕剧《稻米》(1931)、四幕剧《青龙潭》(1932)。
8、1936年,茅盾仿效高尔基主编《世界的一日》的做法,发起征文运动,在此基础上主编成《中国的一日》。
9、夏衍的《包身工》“在中国的报告文学上开创了新的记录”。
10、林语堂创办的《论语》半月刊后,又创办了《人间世》和《宇宙风》两刊。
11、林语堂在小品的题材和风格上主张“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
12、1940年前后的有关歌颂与暴露和对小说《华威先生》(张天翼著)的论争。
13、巴金的《憩园》、老舍的《四世同堂》则对中国式的家族文化进行了叩问。
14、师陀的系列短篇小说集《果园城记》。
15、路翎的《财主底儿女们》16、冯至《伍子胥》17、沙汀的“三记”:《淘金记》《困兽记》《还乡记》。
18、《寒夜》(1946)是巴金继《激流三部曲》之后的又一力作,也标志着作家在艺术上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19、钱钟书1941年出版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1946年出版短篇小说集《人••兽•鬼》。
20、《金粉世家》连载于1927年2月至1932年5月的《世界日报》副刊《明珠》。
中国当代文学复习提纲(完整版)
中国现代文学史(下)复习资料题型:一、填空(1分*15=15分)二、名词解释(3分*5=15分)三、简答题(5分*4=20分)四、论述题(15分*2=30分)五、评论(20分)第一章:1949-1976文学思潮1.第一次全国文代会(P4)1949年在北平举行的第一次全国文代会,确定了以《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新中国文艺事业的总方针,这次大会标志着中国新文学以此为起点,进入了当代文学的阶段。
2.文艺界的三次批判:(P4-8)(1)关于电影《武训传》的讨论;(2)对《红楼梦》研究中主观唯心论的批判;对俞平伯《红楼梦》研究的批判,俞平伯是继胡适之后的“新红学派”的代表人物。
(3)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
3.“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提出(P9)(1)提出:1956年5月2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2)具体内容: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争论。
(3)积极评价:①在文艺批评和文艺理论的研究上表现出摆脱教条和冲出禁区,大胆探索的精神。
②重视人情和人性,回归人的文学,宗璞的《红豆》;钱谷荣的《论“文学和人学”》(4)是否落实:1956年下半年到1957年上半年,该方针起到了积极影响,反右斗争断送了贯彻“双百”方针的成果。
4.文艺界的反右斗争(P10)1957年文艺界的反右斗争把贯彻“双百”方针而提出的一些作品和文艺观点,打成“反党反社会主义的大毒草”、“修正主义的文艺理论纲领”。
5.“左”倾思潮的升级给文学事业造成的新损失(P12)1962年9月召开的党的八届十中全会,向全党全人民发出了“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的号召,强调要狠抓意识形态领域的阶级斗争,康生诬陷李建彤的长篇小说《刘志丹》是为“高岗翻案的大毒草”第二章:五六十年代小说1. 曲波《林海雪原》被称为“革命英雄传奇”(P17)2. 三红一创(P17)(1)《红岩》作者:杨益言、罗广斌;主要人物:江姐等。
《中国现代文学史》课程考试大纲
《中国现代文学史》课程考试大纲课程编码:130142108课程性质:汉语言文学专业必修基础课适用对象: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师教育方向)本科学生编写单位:中文系编写人:郑丽丽审定人:郑丽丽编写时间:2011年3月一、指导思想1、为实现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达到本课程教学目的,按照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计划和考试计划的要求,编写本大纲。
2、为使本课程考试科学化、规范化,本大纲规定了课程考试的内容、范围,命题和考试的基本要求,它是命题的依据,也是学生复习、准备考试的基本依据。
3、本大纲兼顾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认知、理解、掌握和运用知识、理论分析问题的能力要求两个层面,侧重运用知识和理论分析问题的能力要求。
二、本考试大纲依据本大纲依据《中国现代文学史》课程教学大纲(2006年修订版)及本课程“三基要求”编写。
三、考试方式及考试时间1、本课程是考试课,考试的形式是闭卷、笔试,试卷满分为100分。
课程结束时(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2、本课程期末结业成绩计算采用合成法,期末考试成绩占80%,平时作业成绩占20%。
4、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四、考试要求1、本课程考试主要检测学生对中国现代文学史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认知、掌握程度和运用知识、理论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检测学生对必读作品的熟悉程度和理解、概括能力。
2、要求学生认知并识记考试大纲中规定的中国现代文学史基本知识、主要理论问题。
例如:文学运动和文艺思潮的基本情况(文学运动发生的背景、时间,基本过程,重要文献,主要内容和意义;文艺思潮主要倾向、理论主张及创作表现等)。
文学团体和流派的基本情况(成立与活动时期,主要成员,文艺思想,艺术倾向,主要刊物以及对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主要贡献等)。
文艺思想论争的基本情况(论争的时期,主要人物,论争的主要内容等)。
作家及其创作的基本情况(作家的生平与思想的特殊性,创作概况,主要作品,作品的主要内容、思想倾向、主要人物形象、主要艺术特征,等等)。
《中国现当代文学》自学考试大纲A
《中国现当代史文学》(6778)自学考试大纲Ⅰ课程性质与目的要求《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是一门研究“五四”以来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历史的学科,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课程。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课程内容、考核目标和命题,应该充分体现史的性质,既要注意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优秀作家作品的具体分析,又要了解中国现当代文学运动、文学思潮与理论建设的演变过程,理解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性质、历史特点与发展规律,从“史”的角度理解和评价文学现象。
目的要求:一是认识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性质、特点及其发展规律;二是分析评价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作家和代表作品及其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三是系统了解“五四”文学革命以来的文学运动、文学思潮和理论建设的演变过程;四是提高阅读、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Ⅱ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教材:《中国现当代文学》,刘勇主编,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4年。
本课程内容为1917年开始至今这一时期的文学。
现将本课程内容和考核目标规定如下。
上编中国现代文学第一章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轮廓及主要特征(一)学习目的和要求本章介绍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轮廓和主要特点。
了解现代文学的起止时间、三个发展时期,掌握每个时期文学的主要内容和总体特征,领会中国现代文学既具有对传统的继承与创新发展,又受到西方文化的深刻启示与影响的特点,深刻理解中国现代文学总体性根本特质及其具体表现。
(二)课程内容第一节第一个十年(1917——1927年)的文学发展现代文学:识记现代文学起止的时间、三大分期,掌握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意义。
第一个十年:识记时间、名称。
“五四”时期的文学:了解文学革命的发生、发展和实绩,了解两大风格流派,识–1–记代表作家作品,识记这一时期文学的基本特征,分析其反封建主题。
第二节第二个十年(1928——1937年)的文学发展第二个十年:识记时间、名称。
“左联”时期的文学:了解此时现代文学的繁荣局面,分析这一时期文学主潮的特点。
第三节第三个十年(1938——1949年)的文学发展第三个十年的两个阶段:识记这一段文学的重要特点,识记以1942年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召开为界将这一时期分为两个阶段。
《中国现代文学史》考试大纲
《中国现代文学史》考试大纲一、说明(一)命题依据及原则、命题依据本课程的考核依据《中国现代文学史》课程教案大纲,以及由朱栋霖等主编的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册教材而制定。
、命题原则①按照教案大纲规定的教案目的、教案要求和教案内容进行考核;②考核内容覆盖面%,突出课程的重点内容、基本知识和基本应用;③考核内容的难易程度适中;④兼顾各个能力层次,在一份试卷中,各层次题目所占分数比例建议为:基础知识占%,理解与分析占%,能力题占%。
(二)课程考核要求主要考核教案大纲所规定的要求学生了解、掌握的基本知识,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文学现象、文学思潮、作家作品的能力。
二、大纲内容(一)课程考核内容及说明导言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发生了解:人的发现与文学史构成、晚清文化机制的变化对文学的影响。
识记:“诗界革命”、“文界革命”、;鸳鸯蝴蝶派;“戏剧改良”的主要内容;分析:“小说界革命”的基本主张;中国文学现代性文学观念的孕育第一章“五四”文学革命一、五四文学革命了解:五四文学革命的新文化背景。
识记:《新青年》。
胡适《文学改良刍议》的内容和标志意义。
陈独秀《文学革命论》、周作人《人的文学》;李大钊《什么是新文学》等文学主张二、五四文学思潮与论争识记:五四主要文学思潮。
与以林纾为代表的国粹派文人的斗争;与学衡派、甲寅派等复古派的论争;新文化统一战线内部的论争。
三、新文学社团流派识记:各新文学社团成立的时间、地点、代表人物、艺术主张、刊物、宗旨等;新月社对新诗格律化的追求、语丝社对散文多元形态的贡献;各社团在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历史进程中所具有的意义和影响。
分析:五四文学基本特征:理性精神的张扬。
感伤的精神标记。
个性化的追求。
创作方法的多样化。
第二章年代小说(一)一、年代小说概述识记:五四“为人生”派的小说创作;“问题小说”;乡土小说;浪漫抒情小说等创作现象。
分析:鲁迅与乡土小说的关系。
二、叶绍钧、许地山识记:叶绍钧短篇小说代表作《潘先生在难中》;长篇小说《倪焕之》。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纲要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纲要复习方法及注意事项1、现代文学发展的历史脉络、线索;2、现代文学产生发展的背景和动因;3、具体作家作品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中国现代文学史的阶段和特点(一)内容思想上编:第一个十年(五四文学• 1917—1927):民主意识、科学精神、社会主义思想。
中编:第二个十年(左翼文学• 1927—1937):阶级解放意识,左翼革命文学的社会主义意识,民主主义、自由主义人文主义文学意识并存。
下编:第三个十年(抗战和解放文学• 1937 —1949):民族解放意识和人民解放意识,多地域、多元化、大众化的文学。
(二)创作方法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
现实主义为主潮。
(三)代表作家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沈从文、曹禺、张爱玲、徐志摩、闻一多、丁玲、赵树理、戴望舒艾青、、萧红、艾芜、钱钟书、艾青、路翎、穆旦等。
考核题型分析试题按能力层次分为三种,即识记性试题、领会和简单应用性试题、综合运用性试题.命题一般采用的题型有:单项选择题(30题,每题1 分)、多项选择题(5题,每题2分)、名词解释题(2题,每题4 分)、简答题(3题,每题8分)、论述题(2 题,每题14分)等。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一.单项选择题1.陈独秀提出“三大主义”的《文学革命论》,发表在(A )A.《新青年》B.《新潮》C.《小说月报》D.《现代评论》2. 《故事新编》是一部( A ) A.历史小说集 B.散文集 C.现代小说集D.杂文集 3. 被鲁迅誉为“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是( B) A. 郭沫若 B.冯至 C.徐志摩 D.刘半农4. 在文学研究会作家中,作品具有浓郁异域色彩的作家是( D ) A. 叶绍钧 B. 王统照 C. 王鲁彦 D. 许地山5. 鲁迅《狂人日记》发表于( C ) A . 1917年1月 年2月 年5月年3月6. 认为诗仅仅是“个人灵感的记录”的诗人是( D )A. 冯至B. 汪静之C. 冰心D. 李金发7. 下列哪一组作品是田汉 1920 年代所作( B ) A. 《获虎之夜》《咖啡店之一夜》 《名优之死》 B. 《咖啡店之一夜》 《名优之死》新儿女英雄传》 C. 《火之跳舞》《咖啡店之一夜》 《名优之死》 D. 《新儿女英雄传》 《火之跳舞》《风云儿女》 8. 中国新文学史上“多余人”形象是( A ) A. 《家》中的觉新 B. 《灭亡》中的杜大心 C . 《寒夜》中的汪文宣D . 《家》中的觉慧9. 老舍执教于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时创作作品有( A )A. 《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传》B. 《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C. 《月牙儿》、《微神》、《断魂枪》D. 《残雾》、《张自忠》、《面子问题》10. 沈从文的主要文学观念与创作倾向是 A. 表现社会主义的理想C. 表现阶级斗争与社会矛盾D. 表现理想的“人性”11. 郁达夫 30年代的小说《迟桂花》主要表现了( C ) A. 反帝反封建的思想 B. 性苦闷的情绪 C. 命的思想 12. 朱自清发表于“五四”之后的抒情长诗是( B )1 3.萧涧秋这个人物形象出自于( A ) A. 柔石的《二月》 B. 蒋光慈的《短裤党》A.《踪迹 》B. 《毁灭》C.火把》 D.( D ) B. 表现农民的命运与前途 隐逸的思想 D. 追求革C. 丁玲的《梦珂》D. 艾芜的《故乡》 14. 赵树理的小说成名作是( D ) A. 《李家庄的变迁》 B.《李有才板话》 C. 《邪不压正》D. 《小二黑结婚》 15. 水生嫂这个人物出自( CA.《光荣》 B. 《麦收》 16. 何其芳获 1932 年《大公报》文艺奖的《画梦录》 A. 长篇小说B . C. 荷花淀》 D. 芦花荡》B. 短篇小说集17. 抗战初期的街头剧不包括( A C.,属于(诗集D.散文集A.《终身大事》江好》 B.最后一计》 C.放下你的鞭子》D.18.方鸿渐这个人物形象出自( A.《倾城之恋》 B.里的女人》 19.《吕梁英雄传》的作者是( A. 马峰、西戎 B.孔厥、 青 ) 围城》 袁静 C.C.长河》欧阳山D.D .20. 徐志摩最早出版的诗集是(A.《翡冷翠的一夜》 B.《志摩的诗》 C.猛虎集》 D .游集》 21. 曹禺唯一一部以农村为题材的作品是( A.《雷雨》B. 北京人》C.原野》 D .农村三部曲》 22. 张爱玲笔下带着黄金枷锁、人性被严重扭曲的人物是( A.白流苏 B.曹七巧 B.C . 长白D . 葛薇龙23.《暴风骤雨》的作者是( B A.丁玲 B. 周立波 B.24.被称为“泥土诗人”的作家是( A.田间 B.臧克家 C. B .25.以写作爱情诗为特色的“湖畔诗社” A. 冯雪峰 潘漠华 胡适C.孙犁 D .赵树理艾青 D.李季成员是( 应修人 B.) 汪静之冯雪峰 潘漠华应修人 C. 应修人 刘大白 冯雪峰 潘漠华 D.应修人 刘大白 汪静之潘漠华 26. 林语堂主张幽默文学的命脉是( A.“语言” B.“闲适” B.灵” 27. 沈从文创作的中篇小说是( CB.C.笑料”D .A. 《丈夫》 28. 包天笑、徐枕亚、周瘦鹃、李涵秋等所属的文学社团、流派是 长河》C. 边城》 D. 湘西》A.创作社 B .新潮社 C.新月社 D.鸳鸯蝴蝶派29. 洪深的话剧代表作是( D) B. A. 《五奎桥》 B. 《香稻米》 C. 30. 长篇小说《新儿女英雄传》的故事背景地是 青龙潭》 D.农村三部曲》A.吕梁山地区 B .陕北地区 C.淀地区 31. 现代“乡土文学”的出现溯源于( AA.鲁迅的《故乡》 B. 许杰的《惨雾》 文的《边城》32. 胡适的《终身大事》是( CB.胶东地区D.白洋)C. 废名的《竹林的故事》D. 沈从A. 短篇小说B. 杂感 33. 关于陈白露这个人物的准确概括是 C . 独幕剧D.诗歌A.被压迫被损害的下层贫民 有同情心 B .骄横自尊、堕落放荡, 但善良富C.追求个性自由与解放的时代的女性 孀 D .自作多情、俗不可耐的富34. 鲁迅的《朝花夕拾》是一部( B A.抒情散文集 B.)回忆性叙事散文集 C.传记D.杂文集 35. 属于鲁迅《呐喊》小说集的作品是( C.A.《伤逝》 B. 《在酒楼上》 36. 叶圣陶的小说中被茅盾赞誉为“扛鼎之作”的是正传》D.祝福》A. 《潘先生在难中》B. 《多收了三五斗》C. 《倪焕之》中》37. 标志老舍创作幽默风格成熟的作品是( C )A. 《二马》B. 《骆驼祥子》C. 《离婚》D. 《月牙儿》38. 茅盾在“五四”时期提倡(B )A. 革命文学B. 为人生文学C. 为艺术D. 表现自我文学39. 茅盾的《蚀》三部曲包括的三部作品是( D )A. 《幻灭》《彷徨》《追求》 C. 《呐喊》《动摇》《追求》C. 《幻灭》《动摇》《新生》D. 《幻灭》《动摇》《追求》40. 巴金的小说《火》三部曲又称(B )A. 激流三部曲B. 抗战三部曲C. 爱情三部曲D. 都市三部曲二.多项选择题1. 周作人散文的艺术特点有(A B D )A. 取材广泛,不拘一格B. 恬淡从容,真率亲切C. 情景交融,感情真挚C. 简素质朴,庄谐并出D. 构思精巧,虚实并举2.属于20 世纪30 年代“社会剖析派”的小说家有(B C )A. 张天翼、老舍B. 茅盾、吴组缃C. 沙汀、艾芜D. 叶紫、柔石E. 丁玲、罗淑3.最早在《新青年》刊物上发表白话文学作品的作家有(A B )A. 鲁迅、周作人、胡适B. 刘半农、沈尹默、陈衡哲C. 叶圣陶、杨振声汪敬熙4. 下列关于老舍创作特色的正确表述有(B D )A. 现实主义、口语化B. 文化反思色彩、“京味儿”C.讽刺、浪漫主义D. 象征主义、抒情性5. 鲁迅杂文的主要艺术特色是( A B C E )A. 形象性B. 抒情性C. 讽刺性D. 闲适性E. 文字简练隽永、机智幽默6. 下列各组中作者都曾写作“问题小说”的又( B D )A. 叶绍钧、胡适、鲁迅B. 冰心、叶绍钧、王统照C. 冰心、庐隐、张资平D.南行记》作人10.沈从文小说《八骏图》描述正确的有: (ABCD )EC 达士先生的书信构成一个多功能的独立的叙事声音E 是组织一个梦境。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提纲[广电版]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提纲[广电版]一、选择1.文学革命始于:1917年2.《人的文学》作者:周作人3.最早提出言、文合一主张的是:汪曾宪4.林语堂:幽默闲适的主张5.《家》人物:最主要人物有高老太爷,觉慧,觉尼和觉新西方6.张爱玲融合参差对照的手法东方7.创造社为文学而文学8.新儒林外史:《围城》9.茅盾:《子夜》、《沉沦》10.冯至:鲁迅称“中国最杰出的抒情诗人”京派作家三美主张11.左翼:丁玲李金龙主要诗集12.建国以后以革命为题材的小说13.艾青的创作风格:独特的意象与主题14.《日出》中的人物15.《原野》中的人物16. 《十四行集》17.周作人:《故乡的野菜》二、名词解释1.京派小说在20世纪20年代末期到30年代,文学的中心南移到上海,继续留在京、津地区或其他北方城市的一个自由的作家群,当时也称“北方作家”派。
“京派”并没有正式的组织,只是一种名称的沿用。
“京派”作家创作的小说被称为“京派小说”。
京派小说文风淳朴,贴近底层人民的生活,在现实主义的创作中融入浪漫主义的、表现主观个性的多种艺术手法。
主要代表作家有沈从文、废名、芦焚等。
沈从文的小说《边城》、《萧萧》、《长河》等是其中较为出色的作品。
对乡土的梦幻般的描摹是京派小说的一大特点。
京派小说多表现出对人类的悲悯情怀。
京派作家的文体都带有一种抒情性。
2.先锋派小说又称新潮小说,它主要是指80年代中期以后出现的一批具有探索和创新精神的青年作家所创作的新潮小说,代表作家有马原、洪峰、残雪、扎西达娃、苏童、格非、北村、孙甘露、余华等。
3.《野草》《野草》一文写于“五四”后期,是鲁迅先生的唯一的一部散文诗集。
1927年7月由北京北新书局出版。
收入1 924~1926年所作23篇散文诗,书前有题辞一篇。
以曲折幽晦的象征表达了20年代中期作者内心世界的苦闷和对现实社会的抗争。
《这样的战士》、《淡淡的血痕中》、《一觉》等篇表达了对现实的失望与愤懑;《影的告别》、《死火》、《墓碣文》等篇描绘了对自我深刻解剖之后的迷茫心境;《希望》、《死后》等篇写出了对未来的疑惧,深刻地表现出作者的人生哲学。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纲要
运动
1、诗界革命:黄遵宪(反对拟古复古、提倡“我手写我口”)
2、小说界革命:梁启超(重视小说的社会地位和社会作用)
3、文界革命:梁启超(“报章体”)
4、白话文运动:裘廷梁(提出“崇白话而废文言”)
1、晚清文学明显强化和提高了小说和戏剧地位,明确小说、戏剧、诗歌、散文为平等并列的四大文体,是对传统文化的革新,这种观念转变奠定了“五四”新文学整体格局的基础。
【茅盾】《从牯岭到东京》
【鲁迅】
1、《文艺与革命》:①批评他们夸大文艺的作用,不相信文艺有旋乾转坤的力量;②肯定文艺的宣传作用,一切文艺固是宣传,而一切宣传却并非全是文艺;③革命文学当先求内容的充实和技巧的上达,批评那些脑子里存着许多旧残滓的自封的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家。
2、《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①“左翼”作家是很容易成为“右翼”作家的;②对于旧社会和旧势力的斗争,必须坚决,持久不断,而且注重实力;③战线应该扩大,应该造出大群的新的战士;④联合战线目的都在工农大众。讲话成为左联纲领性的指导文献,是鲁迅对初期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
【胡风】
《论民族形式问题》:把民族形式和现实主义、大众化问题联系在一起
抗日战争爆发前后,许多左翼作家及大批文艺青年来到延安和各抗日根据地,使解放区文学运动蓬勃兴起。中国新文学运动在国统区和解放区两大区域沿着同一方向推进。
1、解放区文学的发展,以1942年延安文艺座谈会为界,分为两个阶段。1942年以前以延安为中心先后建立起文艺界统一战线组织和各种文艺团体,解放区文学运动与现实斗争和工农兵群众密切结合,报告文学、文艺通讯、短篇小说、街头诗、朗诵诗活动等十分活跃;
【左联的错误及缺失】
1、政治上的左倾错误;2、理论上的教条主义倾向;
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考试大纲
新中国诗歌从政治颂歌到阶级战歌的流变。部分诗人对艺术个性与创作新潮的求索。郭小川、贺敬之等时代代表诗人的诗歌创作。
考试要求:
1.了解时代主潮中新老诗人的激情写作与主流之外的诗歌创作新潮。
2.掌握郭小川、贺敬之诗歌创作的成就、特色与缺失。
二十一、1950-1960年代戏剧
考试内容:
当代戏剧在戏曲、话剧与歌剧等三大剧体中的革新与发展。话剧在现实题材与历史题材两大领域中主要成果。老舍的《茶馆》等经典剧作。
2.掌握叶绍钧、郁达夫、冰心、许地山等小说创作的成就与特色。
七、1920年代话剧
考试内容:
春柳社与中国现代话剧发端。民众戏剧社等话剧团体,“爱美剧”等话剧潮流。胡适的《终身大事》等早期创作,郭沫若、田汉、丁西林等人的创作特色。
考试要求:
1.了解早期话剧运动史实,主要社团与主要作家。
2.掌握郭沫若、田汉等人在本时期的代表剧作与创作特色
二十五、新时期诗歌
考试内容:
“归来”的歌、朦胧诗,西部诗群、新生代诗人,诗歌在世纪之交的多元存在与多向度探索。
考试要求:
1.了解“归来”诗人群,朦胧诗派,西部诗群,新生代诗人的创作成就与流派特色。
2.掌握舒婷、顾城、杨炼的群体特征、艺术个性与代表作品。
二十六、新时期戏剧
考试内容:
新时期初期的戏剧潮流与著名剧作。戏剧在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的探索和代表作家作品。
4.评论写作题 约15%
考试目标:检测学生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基本知识的了解情况,对代表性作家作品尤其是名家名作的把握情况,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史上的重要现象与重要问题能否进行整体性思考,是否具有一定的研究与分析能力。
考试内容和要求
一、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发生
【中国现代文学史考试大纲】参考答案3
第五讲周作人与郁达夫第一节周作人及语丝社的创作1.语丝社的创作及两大风格(1)语丝社于1924年成立于北京,因出版《语丝》周刊而得名,《语丝》是新文学史上第一个专门性的散文(杂文)刊物。
主要成员有周作人、鲁迅、孙伏园、钱玄同、林语堂等。
语丝社是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以散文创作为主的文学社团。
该社团成员的思想、文艺风格并不尽同,但以“提倡思想自由、独立判断”为宗旨,“催促新的产生,排斥有害旧物”,是他们“一种几乎共同的态度”。
在针砭时弊、放纵而谈、说古论今、不拘一格上,语丝社作家也形成了共有的风采,被人们称之为“语丝文体”。
(2)语丝社散文的两大风格:以鲁迅、周作人为代表的杂文:锐利、泼辣;以周作人、林语堂为代表的小品文:幽默、冲淡。
2.掌握周作人的散文创作作为现代散文大家,周作人在“五四”时期,驰名文坛。
有针砭时弊、“浮躁凌厉”、充满战斗活力讽喻杂文,体现了破旧立新的时代精神。
“五四”以后,周作人处在封建传统的“叛徒”和隐逸世外的“隐士”的摇摆和转变之中,艺术情趣也呈现出向恬淡(平和冲淡)转化的趋向。
作为《语丝》周刊的主编和主要撰稿人之一,周作人散文创作达到鼎盛,既有触及现实“金刚怒目”的杂文类,也有“悠然南山”小品类。
在周作人的影响下,20年代形成了包括俞平伯、废名等作家在内的散文创作流派,一个被阿英称作为“很有权威的流派”。
30年代周作人提倡闲适幽默的小品文,主张“闭户读书”。
创作远离现实,沉溺于“草木虫鱼”狭小天地,谈经论史,安心养性,风格平和冲淡,文字圆熟老练。
林语堂与周作人南北呼应,形成一个影响颇深远的“闲适幽默”散文流派。
主要著作有:《自己的园地》、《雨天的书》、《泽泻集》、《谈龙集》、《谈虎集》、《永日集》、《看云集》、《夜读抄》、《苦茶随笔》、《风雨谈》、《瓜豆集》、《秉烛谈》、《苦口甘口》、《过去的工作》、《知堂文集》。
2.1周作人的散文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1)杂文:触及现实,针砭时弊,信笔直书,充满战斗活力讽喻,体现了破旧立新的时代精神。
大一下学期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纲要
大一下学期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纲要1、梁实秋代表了新月派的现代雅士文学理想。
强调把人性作为文学的唯一评价标准。
古典主义的“节制”,追求美学的理性与规范。
否定五四新文学运动。
2、“左联”(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时间:1930年3月2日;“左联”主要的文学活动:P1493、1936年两个口号的论争:左翼作家周扬、郭沫若提出的“国防文学”口号和鲁迅、冯雪峰、胡风提出的“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口号的论争。
鲁迅抱病写了《论我们现在的文学运动》、《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主张两个口号并存,并解释了抗日统一战线内部的关系。
4、胡秋原自称“自由人”,苏汶(杜衡)自称“第三种人”,和左翼作家展开关于“文艺自由”的论辩,坚持文艺自由论,反对艺术宣传政治。
5、李劼人《死水微澜》:P1616、蒋光慈小说:中篇《少年漂泊者》、《短裤党》,长篇《冲出云围的月亮》、《丽莎的哀怨》。
7、柔石主要小说:《二月》、《为奴隶的母亲》;丁玲主要小说:《梦珂》、《莎菲女士的日记》,短篇小说集《一个人的诞生》、《水》等;中篇《一九三〇年春上海》,长篇《韦护》、《母亲》等。
8、新感觉派代表人物及其作品:施蛰存《上元灯》、《梅雨之夕》、《善女人行品》(后两部自觉运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穆时英《公墓》、《白金的女体塑像》、;刘呐鸥《都市风景线》。
9、老舍的《月牙儿》:是作者根据《大明湖》改写的。
分析:(P183)1)写的是暗娼,通过母女两代人先后被逼沦为暗娼的悲惨经历,强烈控诉了旧社会对下层百姓的残酷迫害,作品中荡漾着浓得化不开的人生悲凉感。
作者的目光关注着下层妇女被揉碎的心灵和被践踏的命运,作品中那充塞天地的悲愤是可凭清风和明月为证的,它揭示了主人公纯洁的灵魂如何被抛掷到污秽的泥泞中,以屈辱的代价换取坚韧的求生,而这被屈辱和污秽扭曲并撕碎了的灵魂最终被权势者作为牺牲品送上虚伪的道德祭台。
2)作品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当时社会普遍性状的揭发——主人公生活的时代是一个个体人性丧失且不得不丧失的时代。
00537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一章考纲重点
语丝社【名词解释】(1)“语丝社”创办于 1924 年,因办《语丝》周刊而得其名。
(2)主要成员有鲁迅、周作人、林语堂、孙伏园等;《语丝》多发表针砭时弊的杂感小品,倡导幽默泼辣的“语丝文体”学衡派【名词解释】(1)1922 年,梅光迪、吴宓等创办《学衡》杂志,因其观点态度相近而被称为“学衡派”。
(2)“学衡派”以融贯中西古今的姿态,提出“昌明国粹,融化新知”,反对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思想倾向保守。
(3)以鲁迅为代表的新文学阵营对“学衡派”进行了全面有力的批驳。
创造社【名词解释】(1)1921 年 7 月成立手日本东京,主要成员有郭沫若、张资平、郁达夫等;(2)创办了《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日》等刊物。
(3)主张“为艺术而艺术”,强调文学必须忠实地表现作者自己“内心的要求”,作品带有浓厚的主观个人抒情色彩。
文学研究会【名词解释】(1)1921 年 1 月 4 日文学研究会成立于北京文学研究会是新文学运动中成立最早、影响和贡献最大的文学社团之一。
(2)由周作人、郑振铎、沈雁冰、郭绍虞、朱希祖、瞿世英、蒋百里、孙伏园、耿济之、王统照、叶绍钧、许地山十二人发起。
(3)其宗旨是“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
语丝社对现代散文发展的贡献【简答】(1)语丝社以创办《语丝》周刊而得名,它对中国现代散文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这是因为:(2)《语丝》是以刊登散文为主的刊物,发表了各种文体的散文作品:抒情散文、叙事散文、议论性散文、通信、日记、序跋、短评、小杂感等等,特别是小品、随笔和杂文刊登最多;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各篇,也是陆续在《语丝》上发表的。
(3)《语丝》的撰稿人虽多,但固定的投稿者只五六人,又以鲁迅、周作人为最多,鲁迅的杂文集《坟》、《华盖集》、《华盖集续编》、《而已集》、《三闲集》中的许多文章是发表于《语丝》的。
林语堂也在《语丝》上发表了许多文章。
鲁迅、周作人、林语堂都是现代散文大家,他们拓展了散文的文体,既各有自己的风格特色,又以“任意而谈,无所顾忌”的基本特色形成生动、泼辣、幽默的语丝文体,繁荣了新文学的散文创作,对现代散文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中国现代文学史考试大纲】参考答案2
第三讲鲁迅的创作1.了解鲁迅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过程、早期进化论思想、文学思想鲁迅是位爱国者、文学先驱者、产主义者。
1898年到南京求学期间读到严复译述的赫胥黎的《天演论》,受到达尔文“进化论”思想的影响。
1906年,在日本留学,受到“幻灯片”事件的影响,茁壮而麻木的“看客”给他留下了终身不灭的印象,遂“弃医从文”,立志改变人的精神,致力于批判国民性。
1917年,当风行一时的《新青年》大张旗鼓地发起“文学革命”时,鲁迅仍未能改变自己颓唐的心情,仍躲在S会馆里抄古碑,以排遣自己内心的寂寞。
正是在这种寂寞的心情中,应新文学朋友们的邀请,几乎是同时开始了白话小说、白话诗和白话散文的创作。
鲁迅第一篇小说《狂人日记》于1918年发表时,他已近“不惑之年”。
鲁迅前期是个进化论者,1927年后由于“血的教训”和“革命文学论争的启迪”,鲁迅认识到“唯新兴的无产者才有将来”,从而“从进化论进到阶级论,从绅士阶级的逆子贰臣进到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的真正友人,以至于战士。
”后期的鲁迅已是一名伟大的共产主义者。
鲁迅的文学思想,从进化论历史观到阶级论历史观。
开放的现实主义文学观:(1)现实主义的基本方向:为人生——直面现实(2)浪漫主义:主观真诚(3)象征主义:哲理化与情绪化。
2.掌握《呐喊》与《彷徨》的篇目、命名由来、五类人物形象、思想贡献、艺术创新《呐喊》《彷徨》是现代白话小说的奠基作。
2.1篇目、命名由来:《呐喊》:1923年出版,收集1918至1922年所作14篇小说。
《狂人日记》《孔乙己》《药》《明天》《一件小事》《头发的故事》《风波》《故乡》《阿Q正传》《端午节》《白光》《兔和猫》《鸭的喜剧》《社戏》。
《呐喊·自序》“未能忘怀于当日自己的寂寞的悲哀罢,所以有时候仍不免呐喊几声,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不惮于前驱。
至于我的喊声是勇猛或是悲哀,是可憎或是可笑,那倒是不暇顾及的;但既然是呐喊,则当然须听将令的了,所以我往往不恤用了曲笔,在《药》的瑜儿(夏瑜)的坟上平空添了一个花环。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复习提纲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提纲一、填空题(10个空,每空1分,共10分)。
1、1930.3.2,左联在上海成立,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作家团体。
2、30年代三大文学派别是左翼、京派、海派。
3、被誉为“二十世纪的巴尔扎克”和“二十世纪的别林斯基”的中国作家是茅盾,其创作于1932年6月的短篇小说代表作是《林家铺子》。
4、“文协”曾提出“文章下乡”、“文章入伍”两个口号,创办了会刊《抗战文艺》。
5、沙汀的著名“三记”是指长篇小说《困兽记》、《淘金记》、和《还乡记》。
6、长篇叙事诗《漳河水》的作者是阮章竞。
7、1921年1月在北京成立的文学研究会是中国现代最具代表性的文学社团之一,它强调写实主义,提出了“为人生”的文学主张。
8、鲁迅的《狂人日记》是中国新文学史上第一篇现代型短篇白话小说,它标志着五四新文学创作的伟大开端。
9、沙汀“三记”中的第一部是《淘金记》,被卞之琳誉为“抗战以来所出版的最好的一部长篇小说”。
10、1922年3月,湖畔诗社成立于杭州,其成员应修人、冯雪峰等曾出版诗歌合集,以写爱情诗闻名。
11、钱钟书的《围城》是中国现代杰出的讽刺小说,被誉为“现代儒林外史”。
12、通俗小说大师张恨水的《金粉世家》,曾被誉为“民国《红楼梦》。
”二、名词解释(4个小题,每题5分,共20分)。
1、文学研究会答:(1)1921年1月4日成立于北京,1932年解体,是五四新文学运动中成立的第一个纯文学社团,也是《新青年》后第一个主张文学革命的团体。
(2)发起人有:周作人、郑振铎、叶绍钧、茅盾等12人,会员有200余人。
(3)宗旨是“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为人生而艺术。
(4)主要刊物有《小说月报》、《文学旬刊》、《诗》等。
(5)他们在文学观点上与创造社论争,形成了现代文学中的两种文学观念的互补,批评了鸳鸯蝴蝶派的游戏和消遣文学观,对打破其文坛的垄断起了重要作用,扩大了新文学的读者阵地和影响。
(6)在创作上,文学研究会描写真实生活,反映社会问题,注重对外国文学的翻译和介绍,促进了20年代乡土小说和问题小说的繁荣。
【考试】中国现代文学考试大纲
【关键字】考试《中国现代文学考试大纲》《中国现代文学》是一门研究五四以来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历史的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
该课程的考试是一种基础水平检测性考试,考试合格者应达到高等教育本科中国现代文学课程要求的水平。
一、考试对象本考试大纲主要根据上饶师范学院文传学院本科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国现代文学》教学大纲和《上饶师范学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编制而成,适用于汉语言文学专业普通本科和专升本的学生。
2、考试目标本课程的考试,主要是测试学生对“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现代文学作品”学习掌握的情况,在记忆方面、理解方面和分析能力上所达到的程度以及课外阅读情况。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正确认识中国现代文学的性质、特点及其发展过程;系统了解“五四”文学革命以来的文学运动、文学思潮和重要作家、作品;能够以文学史的眼光历史地、科学地分析评价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文学现象和作家及其代表作品;能够对文学作品进行分析和鉴赏。
(一)具备丰厚的文学史知识1.了解现代文学的历史分期和各发展阶段的主要特点。
2.掌握“五四”文学革命以来的文学运动、文学思潮和文学创作发展演变的基本情况及中国现代文学的主要成就和经验教训。
3.掌握现代文学史上重要的文学社团、文学流派、重要作家、作品及其主要特征。
(二)具有一定的理解、分析、鉴赏、评判能力1.阅读大量的现代文学作品和相关的评论、研究资料。
2.掌握文本细读的方法,并尝试运用相关的文学理论知识鉴赏批评文本。
3.具有写作评论性文章的能力,做到观点鲜明,论述较充分,思路清晰,语言准确流畅。
三、考试内容与要求第一个十年第一章五四文学革命的兴起与发展⒈文学革命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原因;晚清文学革新运动;《新青年》杂志;新文化运动与文学革命的关系;1917月,胡适在《新青年》发表《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随之发表《文学革命论》予以响应,文学革命开始;文学革命发生发展的过程。
2.1918年3月钱玄同、刘半农以“文学革命之发响”的名义化名王敬轩在《新青年》策划的“双簧戏”;新文学阵营与复古派、文化保守派之间三次重要的论争:与以林纾为代表的国粹派的论争;与以梅光迪、胡先骕、吴宓为代表的学衡派的论争;与以章士钊为首的甲寅派的论争。
中国现代文学史考试大纲自考
(识记)“五卅”以后为创造社后期,倡导革命文学。 (识记)新月社: 成立时间:1923 年 主要成员:徐志摩、闻一多、胡适、陈西滢、梁实秋等 主要刊物:《晨报副刊·诗镌》、《新月》月刊 新月诗派主要成员:徐志摩、闻一多、朱湘、陈梦家等 新月派小说家:沈从文、凌叔华等 简评新月派关于新格律诗的提倡对新诗发展的作用: 对提高新诗艺术性和新诗形式的探索,有积极意义。新月诗派提倡新格律诗,对纠 正新诗发展的这种偏向和提高新诗艺术性是有积极作用的,是对新诗形式的一种有意义 的探索。 语丝社: 成立时间:1924 年 主要成员:鲁迅、周作人、林语堂、冯文炳(废名)、孙伏园等 主要刊物:《语丝》周刊 简评语丝社对现代散文发展的贡献: 1、《语丝》是以刊登散文为主的刊物,发表了各种文体的散文作品 2、《语丝》撰稿人虽多,但固定的投稿者只五六人,又以鲁迅、周作人为最多。鲁 迅、周作人、林语堂都是现代散文大家,他们拓展了散文的文体,既各有自己的风格特 色,又以“任意而谈,无所顾及”的基本特色形成生动、泼辣、幽默的语丝文体,繁荣 了新文学的散文创作,对现代散文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以下社团的主要特点: 1、 未名社:着重于翻译和介绍外国文学(成员:鲁迅、韦素园、台静农) 2、 莽原社:与《语丝》站在同一条战线上,向旧势力、旧文明发起攻击(成员: 鲁迅、高长虹) 3、 浅草社:致力于创作(陈翔鹤、冯至) 4、 沉钟社:致力于创作(陈翔鹤、冯至) 5、 弥洒社:强调艺术无目的论和灵感作用(胡山源) 6、 狂飚社:“虚无的反抗”(高长虹) 7、 湖畔诗社:“真正专心致志做情诗”(汪静之、冯雪峰、潘漠华、应修人) (识记)辛亥革命前中国最早的话剧团体——春柳社(留日学生组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文学革命与“五四”新文学(1917—1927)【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五四”文学革命发生的背景,了解《新青年》杂志在文学革命中的重要作用,领会“五四”文学革命的主要内容和意义,领会新文学与封建复古思潮的论战及其意义,掌握“五四”文学社团和创作思潮流派情况,重点把握以鲁迅、郭沫若等为代表的新文学创作的重要意义,深刻理解”五四”时期新文学在诗歌、小说、话剧、散文创作方面的成就。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第一节概述(一)识记1.“五四”文学革命发生的背景。
2.《新青年》杂志在文学革命中的重要作用。
3.胡适、陈独秀、刘半农、周作人等人在文学革命讨论中的代表性文章和重要观点。
4.文学革命最初的创作实绩,代表性作家作品。
5.“五四”时期各文学社团代表性人物、主要刊物。
6.文学革命论争中的守旧派代表人物和主要观点。
7.20世纪20年代开始出现的台湾新文学运动的基本情况。
(二)领会和简单应用1.“五四”文学大致经历的三个阶段。
2.“五四”文学革命与守旧的文学思想发生的冲突和斗争。
3.“学衡派”、“甲寅派”。
4.“文学研究会”。
5.“创造社”。
6.“语丝社”和“语丝文体”。
(三)综合运用1.“五四”文学革命的主要内容。
2.“五四”文学革命的深刻、伟大的历史意义。
第二节鲁迅(一)识记1.鲁迅的生平和创作道路。
2.鲁迅文学创作概况。
3.《狂人日记》发表时间和刊物。
4.《呐喊》和《彷徨》的成书情况和题意。
5.作为“神话、传说及史实的演义”的总集的《故事新编》。
6.写于1922—1926年的《补天》、《奔月》、《铸剑》。
7.写于1934—1935年的《理水》、《采薇》、《出关》、《非攻》、《起死》。
8.写于1926年,带有回忆性质的叙事散文《朝花夕拾》,最初陆续刊载于《莽原》,总题为《旧事重提》,1927年成书时改为现名。
9.鲁迅杂文创作的基本情况。
(二)领会和简单应用1-鲁迅的思想特点。
2.《狂人日记》,以“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从问世起就引起的巨大反响。
3.《狂人日记》在艺术表现上,采用的独特的创作方法和形成的独特艺术效果。
4.《阿Q正传》的思想意义和社会意义。
5.阿Q的思想性格特征。
6.《阿Q正传》独特而鲜明的艺术风格和杰出的艺术成就。
7.《故事新编》的思想内容。
8.《故事新编》的写作特点。
9.《野草》的写作背景。
10.《朝花夕拾》的写作背景。
11.鲁迅前期杂文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意义。
12.鲁迅后期杂文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意义。
(三)综合运用1.鲁迅在小说创作方面取得的成就。
2.《呐喊》、《彷徨》中的揭露封建制度和封建思想吃人的总主题。
3.《呐喊》、《彷徨》中农民题材小说的思想内容。
4.《呐喊》、《彷徨》中知识分子题材小说的思想意义。
5.《呐喊》、《彷徨》的人物形象塑造。
6.《呐喊》、《彷徨》的创作方法、艺术风格和主要表现手法。
7.《野草》的主要思想内容。
8.《野草》在艺术上的探索和主要艺术成就。
9.《朝花夕拾》的基本内容。
10.《朝花夕拾》的写作特点和艺术风格。
11.鲁迅杂文的主要艺术成就。
第三节小说创作(一)识记1.20年代现代小说创作的基本情况。
2.《新潮》作家群的小说作品。
3.文学研究会的主要小说作家重要的小说作品。
4.创造社主要小说作家重要的小说创作。
5.叶绍钧的散文和童话作品创作。
6.20年代台湾已开始出现的新文学的小说创作。
(二)领会和简单应用1.“问题小说”。
2.“乡土文学”视阈下的小说。
3.1925年前后出现的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观念和创作。
4.赖和小说创作的题材特点和艺术特色。
5.叶绍钧创作出版的长篇小说《悅焕之》。
6.郁达夫的”自叙小说”。
7.郭沫若20年代创作的心理分析小说。
(三)综合运用1.叶绍钧小说创作的思想内容。
2.叶绍钧小说创作的艺术风格。
3.《沉沦》独特的艺术风格。
4.《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迟桂花》所标示的郁达夫创作风格的变化。
5.郁达夫的小说的主要艺术特点。
第四节诗歌创作(一)识记1.20年代新诗创作的基本情况。
2.“诗体大解放”3.20年代新诗各个作家群体的主要诗人和代表性作品。
4.20年代的政治抒情诗。
5.20年代的台湾新诗创作。
6.郭沫若的生平思想和文学创作情况。
7.闻一多的诗歌主张和新诗创作情况。
8.徐志摩的新诗创作情况。
(二)领会和简单应用1.初期白话诗的共同艺术特点。
2.湖畔诗社诗人的新诗创作。
3.“小诗运动”与冰心的小诗创作。
4.冯至本时期的诗歌创作。
5.“新月诗派”的格律诗主张和诗歌创作。
6.“象征诗派”与李金发诗歌创作。
(三)综合运用1.郭沫若诗集《女神》的主要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2.郭沫若诗集《女神》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的意义和贡献。
3.闻一多诗的主要思想意义和艺术特色。
4.徐志摩诗的主要思想意义和艺术特色。
第五节散文创作(一)识记1.20年代散文创作的基本情况。
2.《新青年》设立“随感录”栏目与杂文兴盛。
3.20年代散文各个作家群体的主要作家和代表性作品。
(二)领会和简单应用1.“语丝文体”。
2.“美文”。
3.郭沫若与郁达夫的散文创作的特点。
4.徐志摩的散文创作。
5.瞿秋白的《新俄国游记》(又名《饿乡纪程》)和《赤都心史》与中国现代报告文学的萌芽。
6.“五四”时期的散文的文学史意义。
(三)综合运用1.周作人散文的内容特征和艺术成就。
2.冰心的散文创作及其主要艺术特色。
3.朱自清散文的题材类型和主要艺术特色。
第六节戏剧创作(一)识记1.中国现代戏剧最初的发展情况。
2.“春柳社”。
3.《终身大事》。
4.20年代主要话剧团体。
5.20年代主要话剧作家和代表性话剧作品。
6.“南国社”。
(二)领会和简单应用1.民众戏剧社。
2.“问题剧”与“写实的社会剧”。
3.“爱美剧”。
4.郭沫若20年代的历史题材戏剧创作。
5.洪深的话剧创作及其剧作《赵阎王》。
(三)综合运用1.丁西林《一只马蜂》、《压迫》等喜剧创作。
2.田汉的《咖啡店之一夜》、《获虎之夜》、《名优之死》等话剧创作的主要艺术成就。
3.田汉在1927年4月以后的戏剧创作情况。
第二章30年代文学(1928—1937)【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20年代末关于革命文学的倡导与论争,了解30年代初”左联”成立的经过、主要贡献及其历史局限;掌握30年代出现的主要文学流派和创作群体;掌握左翼代表作家的创作;掌握左翼之外的作家的创作;重点把握茅盾、巴金、老舍、沈从文、曹禺创作为新文学发展所作出的重要贡献;较全面地掌握和理解30年代新文学在诗歌、小说、散文、话剧的创作方面的主要成就。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第一节概述(一)识记1.以“五四”文学革命为开端的中国新文学,到1928年发生的重要转折。
2.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倡导运动的发起和发展情况。
3.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论争。
4.“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的情况。
(二)领会和简单应用1.“左联”进行的主要文学活动。
2.民主主义、自由主义作家的文学运动及其文学创作。
3.关于“文学基于普遍人性”的论争。
4.关于“文艺自由”的论争。
5.关于“大众语”的论争。
6.关于两个口号的论争。
7.30年代台湾新文学发展的主要特点。
8.30年代香港新文学的产生和文学创作情况。
(三)综合运用1.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倡导和兴起有着特定的历史背景和深刻的历史原因。
2.30年代较为重大的文学论争。
3.30年代文学发展的基本面貌和文学创作的鲜明特点。
第二节茅盾(一)识记1.茅盾的主要文学活动和文学创作道路。
2.茅盾的主要文学作品。
(二)领会和简单应用1.“社会剖析派小说”。
2.茅盾的”文学为人生”的主张。
3.短篇小说集《野蔷薇》的主要内容和艺术价值。
4.短篇小说”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和中篇小说《林家铺子》。
(三)综合运用1.《蚀》三部曲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2.长篇小说代表作《子夜》的思想意义、人物形象塑造和主要艺术成就。
3.茅盾对中国现代小说的发展所作出的突出贡献。
第三节巴金(一)识记1.巴金的生平和文学创作情况。
2.巴金主要小说作品。
(二)领会和简单应用1.巴金早期接受无政府主义思想的情况。
2.巴金的短篇小说创作及其艺术上的特点。
3.《憩园》的主要内容和艺术风格。
(三)综合运用1.《激流三部曲》的主要思想内容、人物形象塑造和主要艺术特点。
2.《寒夜》的主题思想、风格特征和突出的艺术成就。
3.巴金小说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独特意义和重要地位。
第四节老舍(一)识记1.老舍的生平和文学创作情况。
2.老舍的主要小说作品。
(二)领会和简单应用1.老舍的《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三部长篇小说。
2.老舍的《月牙儿》、《微神》、《断魂枪》等短篇小说佳作。
3.老舍作品所体现的作家的文化反思。
(三)综合运用1.长篇小说《胳驼祥子》的思想内容、人物形象塑造和主要艺术成就。
2.《四世同堂》主题和题材的独特性、人物形象的塑造和主要艺术特色。
3.老舍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独特贡献。
第五节沈从文(一)识记1.沈从文的生平和文学创作情况。
2.沈从文文学创作的三个时期及其代表性作品。
(二)领会和简单应用1.沈从文小说中的”湘西世界”和“现代都市人生”两大类题材。
2.《边城》的文化意蕴和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
3.《八骏图》的写作意图和独特的叙事手法。
(三)综合运用1.沈从文作品所展现的人生形式和融人的作者的理想。
2.沈从文小说的题材内容和主要艺术特色。
3.沈从文的创作为中国现代小说的发展作出的重要贡献。
第六节曹禺(一)识记1.曹禺的生平和戏剧创作情况。
2.曹禺的主要话剧作品。
(二)领会和简单应用1.曹禺剧作的问世标志了中国现代话剧艺术的成熟。
2.曹禺戏剧具有的悲剧意味。
3.曹禺剧作人物性格的刻画。
4.曹禺的剧作具有的强烈的戏剧性。
5.曹禺剧作的戏剧结构。
6.曹禺剧作在戏剧语言方面的特色。
(三)综合运用1.《雷雨》的主题思想、人物形象塑造和艺术特色。
2.《日出》的主题思想、人物形象塑造和艺术特色。
3.《北京人》的思想内容、人物形象塑造和艺术特色。
4.曹禺剧作对中国现代话剧发展的重要贡献。
第七节小说创作(一)识记1.30年代小说创作的基本情况。
2.30年代小说作家形成的几个主要群落。
3.左翼作家群代表性作家和作品。
4.蒋光慈、柔石、丁玲、沙汀、艾芜等作家的小说创作情况。
(二)领会和简单应用1.“东北作家群”的小说创作。
2.“京派作家群”的代表性作家及其主要创作。
3.“新感觉派”作家群的代表性作家及其主要创作。
4.30年代台湾作家杨逵小说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三)综合运用1.丁玲小说创作的思想和艺术成就。
2.张天翼小说创作的思想和艺术成就。
3.叶紫小说创作的思想和艺术特色。
4.吴组缃小说创作的思想和艺术特色。
5.30年代长篇小说取得的突出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