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山西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圣才出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山西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回忆版)
一、名词解释
1.教育
2.课程
3.苏格拉底法
4.中体西用
5.学习策略
6.自我效能感
二、简答题
1.简述教师的基本素养。
2.简述教育的社会功能。
3.简述班杜拉的观察学习法。
4.简述蔡元培的教育思想以及教育实践。
5.简述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
6.简述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
三、论述题
1.十九大强调要优先发展教育,论述为什么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2.论述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
3.论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及对教育的启示。
2018年山西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
一、名词解释
1.教育
答:教育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教育是指一种专门组织的不断趋向规范化、制度化、体系化的教育。当今,狭义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包括全日制学校教育、半日制和业余的学校教育,函授教育、广播电视教育和网络教育等。它是根据一定社会的现实和未来的需要,遵循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受教育者主动地学习,积极进行经验的改组和改造,促使他们提高素质、健全人格的一种活动,以便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服务一定社会的需要,促进社会的发展,追求和创造人的合理存在的人。广义的教育是指凡是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增强人的体质的活动,不论是有组织的或是无组织的,系统的或是零碎的,有教育者教导的或是自我教育的都是教育。它包括人们在家庭中、学校里、亲友间、社会上所受到的各种有目的的影响与活动主体对所受到的影响自觉做出的认识、选择、对策、自我教育及自我建构。
2.课程
答:“课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课程指所有学科(教学科目)的总和,如小学课程、初中课程、高中课程;狭义的课程指一门学科,如语文、数学、外语。课程是由一定的育人目标、特定的知识经验和预期的学习活动方式构成的一种蕴含着丰富、基本而又有创造性与潜质的一套计划与设定。从育人目标的角度看,它是一种培养人的蓝图;从课程内容的角度看,它是一种适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连接学生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引导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知识体系及其获取的路径。更具体地说,它是依据育人目标设置的规范师生
教学活动的课程方案、各门课程的标准以及使其具体化为可以组织师生教学以促进学生发展的教科书。对于课程的界定,各类教育著作可谓见仁见智。这说明“课程”是一个处在发展中的概念,不是一个固定死板的概念,它体现了课程实践的丰富性和课程理论的多样性。
3.苏格拉底法
答:苏格拉底法(又称“产婆术”)是苏格拉底在哲学研究和讲学中,形成的由讥讽、助产术、归纳和定义四个步骤组成的独特的方法。讥讽是就对方的发言不断提出追问,迫使对方自陷矛盾,无词以对,终于承认自己的无知。助产术即帮助对方自己得到问题的答案。归纳即从各种具体事物中找到事物的共性、本质,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比较寻求“一般”。定义是把个别事物归入一般概念,得到关于事物的普遍概念。这种教学方法的优点是不将现成的结论硬性灌输或强加于对方,而是与对方共同讨论,通过不断提问诱导对方认识并承认自己的错误,自然而然地得到正确的结论。这种方法遵循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从已知到未知的规则,为后世的教学法所吸取。但是这种原始的教学方法是在当时没有成熟的教材和没有正规课堂教学制度的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它不是万能的教学方法,只能在一定条件下和适度范围内作为参照。
4.中体西用
答:中体西用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简称,是洋务派关于中西文化关系的核心命题,也是洋务教育的指导思想。张之洞在《劝学篇》中对“中体西用”思想的做了系统阐述。“中学”也称“旧学”,“四书五经,中国史事、政书、地图为旧学”;“西学”也称“新学”,“西政、西艺、西史为新学”。处理中、西学关系的典型方案就是“中体西用”,他认为在突出“中学”主导地位的前提下,应该肯定“西学”的辅助作用和器用价值。“中体西用”理
论为“西学”教育的合理性进行了有效的论证,促进了资本主义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在此原则下实施的留学教育和举办的新式学堂,给僵化的封建教育体制打开了缺口,改变了单一的传统教育结构。而且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政治学说、民主平等思想也一起传入。“中体西用”作为中西文化接触后的初期结合方式,有其历史的合理性。但是,“中体西用”作为一种文化整合方案和教育宗旨,是粗糙的。它是在没有克服中、西学之间固有的内在矛盾的情况下的直接嫁接,必然会引起两者之间的排异性反应。尽管在维新运动前后,维新派人物有时也标榜“中体西用”,但其内涵及着眼点与洋务派已有本质上的差异。
5.学习策略
答:学习策略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为了达到有效学习的目的而采用的规则、方法、技巧及其调控方法的总和,它能够根据学习情境中的各种变量、变量间的关系及其变化,对学习活动和学习方法的选择与使用进行调控。其中,学习过程中用来进行信息加工的学习策略被称为学习认知策略,用来调节与控制学习过程、保障信息加工过程有效进行的学习策略则被称为学习监控策略。学习策略有四个特点:①操作性和监控性的统一,②外显性和内隐性的统一,③主动性和迁移性的有机统一,④生成性和指向性的有机统一。
6.自我效能感
答:自我效能感是班杜拉最早提出的,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它意味着人是否确信自己能够成功地进行带来某一结果的行为。当人确信自己有能力进行某一活动,他就会产生高度的“自我效能感”,并会去进行这一活动。自我效能感具有下述功能:①决定人们对活动的选择及对该活动的坚持性;②影响人们在困难面前的态度;③影响新行为的获得和习得行为的表现;④影响活动时的情绪。班杜拉等人的研究指
出,自我效能感的形成因素有四个:①直接经验;②替代经验;③言语说服;④情绪的唤起。
二、简答题
1.简述教师的基本素养。
答:素养是建立在先天遗传的基础上,由后天的养育、个体所受的各级各类教育、人生经历、个人已有的生命实践积淀而成的。教师是年轻一代的教育者,是教育事业的主要依靠力量,教师的素养如何直接关系到我国年轻一代成长的质量,关系到教育事业乃至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兴衰成败。依据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和教师劳动职业的需要,教师主要应具备下述基本素质:
(1)高尚的师德
①热爱教育事业,富有献身精神和人文精神。
②热爱学生,诲人不倦。
③热爱集体,团结协作。
④严于律己,为人师表。
(2)宽厚的文化素养
教师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其能力,促进其个性生动活泼地发展。一个好教师的基本条件之一,就是要有比较渊博的知识和多方面的才能。因此,教师对自己所教学科知识应科学、深入地把握,能对自己所教专业融会贯通、深入浅出、高瞻远瞩,达到运用自如的境界,在教学过程中不出知识性的错误。同时,教师还应有比较广博的文化修养。尤其是在信息社会的今天,学生的视野更为开阔,教师应使自己的文化素养更加宽厚。
(3)专门的教育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