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动机理论的相关解释

合集下载

学习动机理论与案例分析

学习动机理论与案例分析

学习动机理论与案例分析目录一、学习动机理论概述 (2)1. 学习动机定义与重要性 (3)2. 学习动机的主要类型 (4)3. 学习动机理论的发展历史 (6)二、学习动机的主要理论 (7)1. 需要驱动理论 (8)2. 兴趣驱动理论 (8)3. 目标导向理论 (9)4. 自我效能理论 (10)三、案例分析 (11)1. 案例一 (12)(1)背景介绍 (14)(2)案例分析 (15)(3)启示与总结 (16)2. 案例二 (17)(1)背景介绍 (19)(2)案例分析 (20)(3)启示与总结 (21)3. 案例三 (22)(1)背景介绍 (24)(2)案例分析 (25)(3)启示与总结 (27)4. 案例四 (29)(1)背景介绍 (30)(2)案例分析 (31)一、学习动机理论概述学习动机是影响个体学习行为的重要因素,它涉及到个体对学习目标的认知、兴趣、情感以及内在和外在的奖励等因素。

学习动机理论旨在解释和预测个体在学习过程中的行为和心理状态,以便教师和教育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从而制定有效的教学策略。

本文档将对学习动机理论进行概述,并通过案例分析来说明不同学习动机理论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

经典条件作用理论(Classical Conditioning Theory)经典条件作用理论认为,学习动机是由外部刺激(如奖励或惩罚)与特定行为之间的联系所决定的。

当一个行为被连续强化时,个体对该行为的动机会增强;相反,当一个行为被连续削弱时,个体对该行为的动机会减弱。

这一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包括设置合理的奖惩制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社会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动机是由观察和模仿他人的行为所产生的。

当学生看到其他同学在某个领域表现出色时,他们可能会受到激励,努力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

这一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包括鼓励学生互相学习和合作,以提高整体的学习效果。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 Theory)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个体的学习动机源于满足其基本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和爱的需求、尊重需求以及自我实现需求等五个层次。

学习动机理论

学习动机理论

学习动机理论引言学习一直被认为是人类个体发展和成长的核心过程。

而学习动机则是驱使人们主动学习的内在力量。

学习动机理论研究了人们对学习有兴趣和参与的原因,以及这些原因如何影响他们的学习表现和成就。

本文将介绍几种重要的学习动机理论,包括自我决定理论、成就动机理论和期望-价值理论,并探讨这些理论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自我决定理论自我决定理论是由心理学家迈克尔·迪齐与理查德·莱恩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

该理论探讨了人们在学习活动中的主动性和自主性,认为学习动机是源于个体的自我决定。

自我决定理论将学习动机分为三种类型:外在动机、内在动机和内在性动机。

外在动机是指人们为了外界的奖励或避免惩罚而参与学习活动。

内在动机则是指人们出于内心的兴趣和乐趣而主动参与学习。

而内在性动机则是基于个体对学习活动的自主选择和自我决定,追求内在的成就感和自我满足。

在实践中,教师可以采取一些策略来营造积极的学习环境,以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

例如,设置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提供学术选择权,并给予学生表达意见的机会,帮助他们建立自我决定的动机。

成就动机理论成就动机理论是由心理学家马斯洛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

该理论探讨了人们对学习成就的追求和努力。

成就动机理论将学习动机分为任务动机和比较动机。

任务动机是指个体对完成具体学习任务的内在兴趣和动机。

而比较动机则是个体与他人的比较和竞争,追求比他人更好的成绩和表现。

教师可以通过提供具体的学习目标和反馈来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

此外,赞扬和认可学生的努力和进步,也是建立积极成就导向的教育环境的重要因素。

期望-价值理论期望-价值理论是由心理学家埃克森德里克·笛基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

该理论探讨了人们对学习结果的期望和对学习活动价值的感知,作为学习动机的重要因素。

期望-价值理论将学习动机分为成就动机、兴趣动机和代价动机。

成就动机是指个体对于学习结果成功的预期和期望。

兴趣动机则是指个体对于学习活动本身的兴趣和享受。

学习动机理论

学习动机理论

《学习动机理论》一、学习动机概述1. 动机与学习动机2. 动机与需要、诱因的关系3. 学习动机对学习的影响4. 学习动机的分类二、学习动机理论1. 强化论2. 需要层次说3. 自我效能感理论4. 成就动机论三、影响学习动机形成的因素1. 内部条件2. 外部条件四、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1. 学习动机的培养2. 学习动机的激发《学习动机理论》简介在教育领域越来越重视如何教学生学会学习的今天,诸如学习动机、学习兴趣等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日益引起教育界的普遍关注。

教师们在日常教学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如:有些学生在学习中为避免过多地失败,而不愿去主动尝试;有些学生虽然智商不差,但在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方面却存在着很大的不足;另外一些学生由于过度焦虑而不能将注意力集中于所学的知识,从而使学习成绩下降等等。

以上这些问题都可以归结为学习动机问题......《学习动机理论》在教育领域越来越重视如何教学生学会学习的今天,诸如学习动机、学习兴趣等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日益引起教育界的普遍关注。

教师们在日常教学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如:有些学生在学习中为避免过多地失败,而不愿去主动尝试;有些学生虽然智商不差,但在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方面却存在着很大的不足;另外一些学生由于过度焦虑而不能将注意力集中于所学的知识,从而使学习成绩下降等等。

以上这些问题都可以归结为学习动机问题。

作为一名教师,如果不能对学习动机的方方面面有比较透彻的了解,是难于组织有效的教学,从而促使学生有效地学习的。

学习动机对学生的学习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对学习动机的探索和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章从介绍学习动机的概念和基本理论入手,接着论述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动机的测量技术,最后介绍如何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

第一章、学习动机概述一、动机与学习动机人们总是在试图解释自己或他人行为的原因,心理学家们一般用动机(motive)这一术语对此进行描述。

心理学的《学习动机》

心理学的《学习动机》

心理学的《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指激发和维持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的原因和动力。

学习动机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还与学习成绩和未来发展密切相关。

因此,研究学习动机对于教育实践和人类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学习动机可以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内部动机是指学生对学习本身的兴趣和热情,他们因为对知识的渴望和对解决问题的挑战而进行学习。

而外部动机则是指学生为了获得外部奖励(如分数、赞扬、证书等)而进行学习。

研究表明,内部动机对于学生的长期学习和未来发展更为重要。

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目标设置和自我效能感。

目标设置是指学生为自己设定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这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

自我效能感是指学生对自己能否成功完成某项任务的信念,它影响学生对任务的投入程度和面对困难时的坚持程度。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是教育实践中一个重要的问题。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1、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教师可以通过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减少学生的压力和焦虑,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

2、给予学生自主权: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给予他们选择和决定的权利,可以增强他们的内部动机和自我效能感。

3、培养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通过引入有趣的教学素材、组织有趣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热情,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

4、给予适当的奖励:适当的奖励可以增强学生的外部动机,但要注意奖励的方式和频率,避免滥用奖励导致学生对奖励失去兴趣。

5、引导学生设定目标: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设定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并鼓励他们不断追求进步和提高,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

总之,学习动机是心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对于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成绩以及未来的发展都具有重要影响。

教师可以通过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给予学生自主权、培养学生的兴趣、给予适当的奖励以及引导学生设定目标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学习动机理论

学习动机理论

归因理论对教师的启发
按照维纳的观点,凡是小学生将成败因素归因为内在的、可 控的因素是积极归因;反之则是消极归因。如果小学生将学业成 败归因于自己能力不足、运气不好、学习难度太大,久而久之就 会形成习得性无助,缺乏尝试成功的勇气,这对学生的发展极为 不利。另外,教师反馈是影响小学生归因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对 缺乏自信、依赖性较强的学生,要想提高他们的学习动机,教师 给予积极鼓励的反馈比其他方法更为有效。
桑代克
以桑代克、斯金纳为代表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家用强 化理论来解释学习动机的形成或激发。他们认为,取决 于某种行为与刺激因强化而建立的稳固关系,受到强化 的行为比没强化的行为更倾向于再次出现,因此,不断 强化可以使这种联结得到加强和稳固。由此他们认为强 化能够促进学习动机。
斯金纳
强化理论对教学活动的启发
强化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行为是为了获得某种报偿。如果学生 的学习活动得到老师赞赏、父母奖励、同学倾佩等就会产生较强的学 习动机;反之,学生没有获得优良的学习成绩,受到家长责骂、同学 嘲讽挖苦等,其学习动机就会降低,甚至还会产生逃避性的学习动机。 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正确运用强化原理,提高学生的学 习动机。
归因 (attribution)
对自己或他人 的行为原因给予解 释的心理过程。
三个维度
韦纳的归因理论模式
内部归因和 外部归因
稳定性归因和 非稳定性归因
可控制归因和 不可控归因
能力高低 努力程度 任务难易 运气好坏 身心状态 外界环境
六个因素
六个因素
能力:根 应据 付自 此己 项评工估作,有个无人足
谢谢观看!
二、人本主义----需要层次理论
生理需要 安全需要
低级
归属和爱的需要

教育心理学-学习动机

教育心理学-学习动机

4.成就动机理论
成就动机由默里(H.A.Murry !938)提出。 麦克来伦(D.C.McClelland)对之加以研究。亚特 金森(J.W.Atkinson)加以修正。他从成就动机中
区分出两种不同的倾向:追求成功的动机倾向 与避免失败的动机倾向。
求成型的人喜欢选择有50%把握的、有 一定风险的工作;避败型的人倾向于回避有50%
马斯洛认为,一个人只有在低级需要得 到部分满足的情况下,才会寻求高级需要的 满足。
马斯洛对两个概念进行了有意义的区分: 缺失需要和成长需要。
自我实现的需要 审美需要 认知需要 尊重需要
归属与爱的需要 安全需要 生理需要
缺失需要(deficiency needs) 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和尊重 的需要,是对个体身心健康发展非常重要 的、必须得到满足的需要。而这些需要一 旦得到满足,个体有关这方面的动机也会 减少。
使用外部奖励激励学生的另一个问题 是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这种体系的有效 性会下降。
对7岁儿童很有效的策略用于14岁儿 童时,就会显得矫揉造作。
我们需要一些更适合于教育领域的方 法,这些方法更加注重发展中的学生的思 想、自尊、自我效能感以及胜任感。
2.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假定人有许多需要。
根据这种观点,学生会被激励去做那些 受到强化的行为。
实际上,行为主义理论家并没有使用动 机这一概念。
外部奖励会使学生更关注奖励,而不是 学习本身或者通过学习所获得的进步事业。
我们的社会支持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对 分数的重视。有经验的教师必须面对这个现 实,并且提醒学生体验学习本身的快乐,提 醒他们注意发展内在激励所带来的无形奖励。
4.学习动机的分类
⑴.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

学习动机理论及其在教育中的表现

学习动机理论及其在教育中的表现


该理论过于注重动机的内部因素,没有充分考虑外部因素对成就动机的作用,因

此,不能科学地解决成就动机的起源等本质问题。




三、成就动机理论

主要观点如下:

) 阿
教师应科学地运用阿特金森的期望价值理论进行教育实践。
特 金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实际情

况,考虑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发展潜力,设

置既在学生能力范围之内,又相对不太容
个体获得了相应的知识和技能,确立了合理的学习目标之后,自我效能感就成为个 体实施学习行为的决定因素。只有产生高度的自我效能感后,才会实施此项活动。
麦克莱伦认为,成就动机是激励个体 主动从事自己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工作, 并力求获得成功的一种内在驱动力。
他从宏观角度对成就动机展开研究, 着重探讨了在社会文化的影响下,人如何 通过自身的社会化塑造成就动机,以及社 会成员整体的成就动机水平与该社会的经 济、科技发展之间的关系,并由此提出了 成就激励理论。
(1)人的行为受行为的结果因素和先行因素的影响。 行为的结果因素是强化,行为的先行因素是期待。 班杜拉认为,强化能够激发和维持行为动机,以控 制和调节人的行为,然后通过人的认知形成期待。
四、自我效能感理论
(2)期待可以分为结果期待和效能期待。 结果期待是指个体对自己的某种行为会导 致某一结果的推测。如果个体预测到某一特定 行为会导致某一特定结果,那么这一行为就可 能被激活和选择。 效能期待就是自我效能感,它是指个体对 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实施某种行为,以及是否 具备相应的行为能力的主观判断。
需求层次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
罕·马斯洛于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论

学习动机的主要理论

学习动机的主要理论

1.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在某些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如斯金纳)看来,无需将动机同学习区分开来。

这些心理学家认为,引起动机同习得行为并无两样,都可用强化来解释。

2.学习动机的人本理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认为,人有七种基本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自尊需要、求知需要、美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这些需要从低级到高级排成一个层级。

马斯洛对这七种需要进行了进一步的区分:位于需要层次图底部的四种需要被归为缺失需要,它是个体生存所必须的,必须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

如果所有的缺失需要都得到了一定的满足,那么个体将继续追求上面的三种高层次需要,这些需要被归为成长需要,它能够让个体生活得更有质量。

一般而言,在学校中最重要的缺失需要是爱和尊重。

教师期望是与学生归属和爱、尊重的需要密切相关的。

罗森塔尔等人根据自己的一项教育实验提出了皮格马利翁效应。

教师对学生的期望渗透着教师对学生的爱和尊重。

3.学习动机的社会认知理论(1)成就动机和期望-价值理论成就动机理论是由麦克米兰和阿特金森发展出来的。

成就动机是指一种努力克服障碍、施展才能、力求做好某一事情、获得最大成功的愿望或意向。

它可以分成两部分,其一是追求成功的意向;其二是避免失败的意向。

成就动机理论的特征是用数量化的形式来说明理论。

追求成功的动机乃是成就需要、对行为成功的主观期望概率以及取得成就的诱因值三者乘积的函数。

其公式为:Ts=Ms×Ps×Is根据Is和Ps的关系以及这个公式,中等难度(即在个体看来成功概率约为50%)的任务对学生最具有挑战性。

(2)归因理论维纳系统探讨了学生对学业成败的归因方式。

他提出,学生往往将学校学业成败归于四个主要原因:能力、努力、任务难度和运气,而且,学生对成功和失败的大多数解释都有三个特征:控制点、稳定性和可控性。

归因的每一维度对动机都有重要的影响。

归因对学习动机的影响具体表现于以下方面:①对成功和失败的情感反应。

科勒的学习动机理论的主要观点

科勒的学习动机理论的主要观点

科勒的学习动机理论的主要观点
一、学习动机是推动学习的动力。

科勒认为,影响学生学习动机有四个主要因素,即注意、关联、自信心和满足,取其每个英文单词的第一字母,简称为ARCS。

ARCS学习动机模型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模型,通过ARCS学习动机模型可以极大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好地激发学生在生物学习中的动机。

二、认为学习是个体利用本身智慧与理解力对情景及情景与自身关系的顿悟,不是动作的累积与盲目尝试。

只有清楚认识到整个问题情景中各种成分及其之间关系,顿悟才会出现,这个理论肯定了主体的能动作用强调心理具有一种组织的功能。

学习动机理论的相关解释

学习动机理论的相关解释

学习动机理论的相关解释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们一致认为:一切学习行为都是由动机引起的。

一个完整的动机概念包括三个方面的因素,即动机的内在需求、外在引诱和自我中介调节作用。

动机定义为自我调节的作用下,个体使自身的内在需求(如本能、需要和驱力等)与行为的外在引诱(如目标、奖惩等)相协调,从而形成激发、维持行为的动力因素。

具体地说,我们把内在需求、外在引诱和自我调节之间的作用理解为一种动机过程。

如图2-1所示。

如此引起新的需要,形成一系列螺旋式循环动机行为。

图2-1动机模式图①学生进行学习也总是被一定的学习动机所支配。

所谓学习动机是指引起学生学习行为、维持学习行为,并使学习行为趋向一定目标的内在心理历程的动力。

学习动机支配着学生的学习行为,而学习动机产生于学习需要,学习行为是满足学习需要的过程。

因此,学习动机和学习行为都是以学习需要为轴心的,是学生学习行为的内驱力。

由于中职生对中职教育的认识和价值取向存在偏差,它会引取学习需求方面的减少,就表现为厌学情绪。

①施良方,崔允漷主编.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由于学习动机的多样化,导致对学习动机作用的解释也多种多样,由此派生出多种不同的动机理论,分别强调不同的侧面。

学习动机的理论主要有强化理论、需要层次理论、成就动机理论和动机归因理论。

2.4.1强化理论现代的S-R心理学家不仅用强化来解释操作学习的发生,而且也用强化来解释动机的引起。

强化理论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后天在环境中通过条件反射的方式建立和形成的,而动机则是由外部刺激引起的一种对行为的激发力量。

人的某种学习行为倾向完全取决于先前学习行为和刺激因强化而建立的牢固联系,强化可以使人在学习过程中增强某种反应重复可能性的力量。

从学校来说,强化手段有正强化手段和负强化手段。

一般来说,正强化起着增强学习动机的作用,如奖赏、竞赛等便是正强化手段;负强化一般起着削弱学习动机的作用,如惩罚、考试不及格等便是负强化手段。

学习动机:理论与案例分析

学习动机:理论与案例分析
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个体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 地进行某一行为的主观判断,就是“自我效能 感”,即我们常说的“自信心”
14
(二)如何让孩子树立信心?
让学生体验成功 多给孩子一些鼓励和表扬 为学生树立成功的榜样 教给学生一些调整情绪的方法
15
1、让学生体验成功
解读“成功”——进步即成功 “失败是成功之母” or“成功是成功之母 ”
启示:最佳的成功概率是50%左右,学习任务并不是越难越 好,也不是越容易越好,教师应当适当地掌握出题和评分 标准,使学生感到,要得到好成绩是可能的,但需要付出 一定的努力。
高成就动机者的特点:
• 更自觉 • 坚持性更好 • 自信心更强 • 倾向于内控归因
为什么“条件优越”的学生会没 有上进心?
案例: • 无心向学的“捣蛋鬼”(小学二年级男孩,
自我效能感的功能
• 决定人们对活动的选择及对该活动的坚持 性
• 影响人们在困难面前的态度 • 影响新行为的获得和习得行为的表现 • 影响活动时的情绪
“习得无助”实验
为什么学习的动力没有了?
小白鼠实验
(一)“习得无助”现象
13
人在从事某项活动或任务时,不是盲目进行的, 他会考虑做这件事情对他的意义,还要考虑自 己是否有能力去完成这件任务,当人确信自己 有能力完成这一活动,并能取得自己预想的结 果时,他就会积极努力地去做这件事情。
• 前四种需要(生理、安全、爱、尊重)是 缺失型需要,后三种需要(求知、审美、 自我实现)是成长型需要
• 如果缺失型需要长期匮乏也不可能从根本 上维持高层次的需要
36
拓展思考
• 缺失型需要得不到满足,真会“要了我们 的命”(影响到个体的生存吗)?
• 如果低级需要得到过度满足,又会怎样? 会激发出更强烈的高级需要,还是会抑制 高级需要的产生?

学习动机的理论

学习动机的理论
任何学习行为都是为了获得某种报偿。因此,在学习活动中,教师采 取各种外部手段如奖赏、赞扬、评分、竞赛等,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引起其相应的学习行为。
二、需要层次理论
• 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可以从人类内在需要的角度解释动机,强调人类的动机是由不 同类型的需要构成的,各需要之间又有先后顺序与高低层次之分。
• 学校教育中,通过各种活动给儿童提供获得成功和赞许的机会,力求使每个儿童都有各种 成功的体验,满足儿童的尊重的需要。
• 学校教育中,要为儿童提供发挥自己才干、潜能的平台,满足儿童自我实现的需要。在教 学过程中,我们要帮助学生把学习动机转换成自我实现的需要,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 是为了自我实现而努力学习,这可以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努力学习。
需要层次理论对教学的启示
• 教师要了解小学生低级需要满足的状况,学校要保证儿童的生理需要得到满足,如学校的 物理环境和食物、水等营养物质。
• 学校要建立有秩序的、规范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注重心理环境的建设,满足儿童的安 全需要。
• 教师要尊重、爱护和关心儿童,要创设良好的班集体环境,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 关系,满足儿童归属和爱的需要。
• (3)缺失需要和成长需要是相互作用的。一方面,缺失需要是成长需要的基础,缺失需要没 有得到满足,就不会产生成长需要。另一方面,成长需要对缺失需要有引导作用,尤其是居 于顶端的自我实现需要,对以下各层需要都有潜在影响力。例如,人在求知需要的引导下, 有时可以废寝忘食。由此我们可以推测有些学生不愿意学习的原因在于:缺失需要没有得到 满足,而成长需要有没有建立起来。
和工作中当中,人们会体验到成功与失败,同时还会去寻找成功与失败的原 因,这就是对行为进行归因的过程。
人们会把成败归结为不同的原因,并产生相应的心理变化,从而影响今后 的行为。

学习动机的五大理论

学习动机的五大理论

学习动机的五大理论在教师招聘考试中,学习动机理论几乎可以说是一个必考知识点,其重要性可见一斑。

在教师招聘考试当中经常以单选题、多选题和判断题的形式出现。

1.强化理论强化理论的代表人物是巴甫洛夫和斯金纳,其主要观点是:人的学习行为倾向完全取决于某种行为与刺激因强化而建立的稳固关系,受到强化的行为比没强化的行为更倾向于再次出现,因此,不断强化可以使这种联结得到加强和巩固。

认为强化能够促进学习动机。

比如: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老师为了让学生好好学习,会奖励学生小红花、小卡片等。

家长为了让孩子好好学习会奖励允许学生多看一会电视、多玩一会游戏,或者买一个玩具等等。

2.需要层次理论需要层次理论的代表人物是马斯洛,其主要观点:认为人的行为动机都是在需要的基础上被激发出来的。

而人具有5种需要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所以马斯洛认为人因为有了内在的学习需要会产生相应的学习动机。

比如:人因为有了生理需要,所以会学习吃、喝等行为。

3.成就动机理论成就动机理论的代表人物是麦克里兰和阿特金森,其主要观点:成就动机是个体为达到某一有价值的社会目标的内部动力。

个体的成就动机可以分成两部分:趋向成功的倾向和避免失败的倾向。

趋向成功的倾向指力求克服障碍,施展才能,从而尽快地解决某一难题的心理倾向;避免失败的倾向指为了避免因失败在他人心中形象受损时带来的不良情绪。

所以趋向成功的人更加倾向选择复杂度为50%的任务,当其面临失败的时候,其学习动机水平会提高;避免失败的人更加倾向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任务,当其面临失败的时候,其学习动机水平会降低。

4.成败归因理论成败归因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维纳,其主要观点是:归因是人们对自己或他人活动及其结果的原因所作的解释和评价。

心理学家维纳对行为结果的归因进行了系统探讨,并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内部归因与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与不可控制性归因。

学习动机的理论与运用

学习动机的理论与运用

学习动机理论的内涵及运用08021322沈秋华 08021331李馨心理学的动机理论认为,需要产生动机。

学习动机是学习的内部动力,是学习过程的核心,是由学习的需要引起的。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高重视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运用相关学习动机理论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

一、学习动机的内涵(一)学习动机的概念学习动机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一个核心问题,它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使行为朝向一定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者内部心理状态。

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就是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两者相互作用形成学习的动机系统。

学习需要是指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有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

学习需要是学习动机产生的基础,它是教育、社会、家庭对学生学习的客观要求在学生头脑中的反映,表现为学习的意向、愿望、兴趣等形式,有了学习需要才会促发学习动机的产生。

学习需要即为学习的内驱力。

学习期待是个体对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目标的主观估计,它是另一个构成学习动机结构的基本要素。

学习需要是产生学习期待的前提之一,因为正是那些能够满足个体的学习需要与那些使个体感到可以达到的目标的相互作用而形成了学习期待。

学习期待则指向学习需要的满足,促使主体去达到学习目标。

学习动机与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需要、个人价值观、态度、志向水平、外来鼓励、学习后果(如学位、待遇及社会地位等)以及客观现实环境的要求(如考试、竞赛和升学)等诸多因素紧密相联。

(二)学习动机的种类1.高尚的、正确的动机和低级的、错误的动机根据学习动机内容的社会意义,可以分为高尚的与低级的动机或者是正确的与错误的动机。

高尚的、正确的学习动机的核心是利他主义,学生把当前的学习同国家和社会的利益联系在一起。

低级的、错误的学习动机的核心是利己的、自我中心的,学习动机只来源于自己眼前的利益。

2.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根据学习动机的作用与学习活动的关系,可以分为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请用学习动机的相关理论解释大学生学习动机不足的问题

请用学习动机的相关理论解释大学生学习动机不足的问题

大学生学习动机不足现象的原因分析——基于学习动机的相关理论学习动机是激发维持并使个体行为朝向学习目标的一种内部心理状态。

动机由人的内部需要和外部诱因起作用。

良好而充分的学习动机有助于使个体产生朝向某一学习目标的内在心理动力,同时它还能够起到维持个体学习行为的作用。

缺乏学习动机有多方面的原因,并且根据不同的个体情况和特性有不同的表现。

就大学生学习动机缺乏情况来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一、动机类型与动机缺失第一,外部诱因减少的同时普遍缺乏内在动机。

内在动机是个体自身产生的学习需要,由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求知欲等产生的学习动力。

并且这一学习动机在激发维持朝向等方面的作用更强大。

同时也伴随着愉快的学习体验。

而中小学教育过程中,排名、物质奖励等强化方式以及严格的管理体制导致学生更多的受到外部诱因的束缚而学习,客观上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而大学的机制体制与中小学有明显不同。

已进入大学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学生在还不未确定自己未来的人生目标的时候就缺少了外部诱因,因此导致两方面的缺失自然学习动机不足。

第二,学习内容理论化且与实践脱节,难以激发学习动机。

大学部分学科的学习内容理论化程度较高,且教学过程中脱离生活实际和具体情境,因此需要较高的专注力和意志力去控制自己。

同时部分教材内容与企业或行业的实际情况存在一定的时间差,且缺少对行业实际情境的描述和介绍,导致学生难以理解且不感兴趣。

同时教学方式也存在着单一的问题,不能激发学习动机。

并且部分学习过程中缺少过程评价,对于结果评价的管控也不够严格,导致学生临时抱佛脚就能顺利通过考试拿到毕业证,出口较为宽松。

第三,偏重性动机的影响。

部分学生之所以动机不足是因为其动机不在所学专业上,有的属于实践型的更倾向于动手操作,有的并不喜欢所学专业课程,有的是只喜欢部分专业课程,而所有学科都有较高学习动机的普遍型学习动机其实较少。

所以对于其动机不足的现象还应具体分析。

二、动机理论与动机不足第一,从强化动机理论来看就是一方面缺少了外部强化和诱因,另一方面是学生本身缺少理想信念以及职业生涯规划的目标引领。

学习动机的理论

学习动机的理论

强化决定了学习的进行和学习
的效果。
强化说代表人物-斯金纳
这个理论无法解释人的许多行为的原因是出于理智上 的考虑这个事实。
二、认知心理学的学习动机理论
1、归因说

认知观的动机论中最有代表性的理论是维
纳的归因论。所谓归因是指人们对自己的成功与失
败的原因的理解和所做的因果判断。

因此归因论是从研究人对自己的行为后果
❖ 一、行行为为主主义学义习的心理学学家习主动要研机究理条件论反射, 包括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和斯金纳的操作性 条件反射。
经典条件反射实验视频
操作条件反射实验视频
在条件反射理论中暗含了两种动机理论:驱力说和 强化说。
一1、、驱行力为说 主义的学习动机理论

指的是当有机体的需要
得不到满足时,便会在有机体的
内部产生所谓的内驱力刺激,这
种内驱力的刺激引起反应,而反 应的最终结果则使需要得到满足。 驱力说代表人物-巴甫洛夫
这一理论可以解释动物的训练,但是很难解释人类的 学习。
一2、、强行化说为主义的学习动机理论

该理论认为强化是行为
的决定因素。行为之所以发生,
是因为强化作用,形成操作性
条件反射的关键就在于强化。
三、人本主义与心理测量学的学
2、马斯洛的习需要动层机次论理论

该理论认为人有七种基本需要,按其满足
的先后,可由低级到高级排成一个需要层次。满
足这七种需要是推动人的各种行为的动力的基本
源泉。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
恒定不变的能 情绪、健康 任务难度 运气 力观
三、人本主义的学习动机理论

1、成就动机理论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学习动机理论

学习动机理论
成就动机理论在教育上的意义
成就动机理论在教育上的一个最主要的 意义就是:给学生的任务既不应太难,也 不应太易。
四、学习动机的归因理论
韦纳根据实证研究的结果,发现一般人通常把自己经历过的事情的成败归结为 以下六种原因:(1) 能力,个人评估自己对该项工作是否胜任;(2)努力 程度,个人反省在工作过程中是否已经尽力;(3)工作难度,凭个人经验 判断该项工作的困难程度;(4)运气,个人自认此次工作成败是否与运气 有关;(5)身体状况,工作过程中个人当时身体及情绪状况是否影响工作; (6)其他,个人自认为这次成败因素中,除上述五种原因外,还有没有其 他影响因素(如别人帮助或评分不公等)。
一、行为主义的学习动机理论
观点:行为是由生理上的需要而 推动。如果我们在个体行为表现时 给予需要上的满足,他就会得到强 化以保留该行为。
应用实例:程序教学、计算机 辅助教学、分数刺激,......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属于行为主义的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认为,在班级教学 的情境下,其他学生的优异表现,或教师的教学风范,都可能 引起学生的观察学习。因为学生在心理上会观察和模仿学 习榜样(其他学生或教师)的行为,要求自己上进,希望 自己也能有像榜样一样的优良表现,从而增强自己的自尊。 学校教育要求教师在行为上以身作则,对学生的优良行为 公开表扬,目的就在于引起学生的模仿学习,以提高学生 的学习动机。
4. 当然,有些学生即使家庭环境优越,父母关心爱护,也不好好学习。对此, 按马斯洛的说法,学生本身具有两股潜力,其一使他进取向上,另一使他 退缩逃避;究竟如何发展,教师无法强制学生选择,只有通过建立良好的 师生关系,来影响学生的选择。同时,还须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
三、成就动机理论
所谓成就动机是指人们在完成任务中力 求获得成功的内部动因,亦即个体对自己 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事情乐意去做,并 努力达到完美地步的一种内部推动力量。

心理学中的学习动机理论探讨

心理学中的学习动机理论探讨

心理学中的学习动机理论探讨学习是人类认知发展的重要过程之一,而学习动机则是推动个体参与学习活动的内在力量。

在心理学中,学习动机是一项重要的研究领域,其理论与实践对于教育和个人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本文将探讨心理学中的学习动机理论,包括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托尔曼的成就动机理论以及自我决定理论等。

一、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类需要划分为五个层次,从基本的生理需求到更高层次的自我实现需求。

学习动机在该理论中处于较高层次的自我实现需求之中。

根据这一理论,个体在满足了更低层次的需求后,会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包括知识的获取和个人成长。

因此,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对于理解学习动机的内在动力提供了重要观点。

二、托尔曼的成就动机理论托尔曼的成就动机理论强调了个体对于成就的渴求和对于成功的追求。

该理论认为,人类的学习动机主要源自于对于自我价值的认同和达成目标的愿望。

在学习过程中,个体通过努力和奋斗,以实现自身的成就感和自豪感。

因此,托尔曼的成就动机理论对于鼓励个体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提高学习效果具有重要启示。

三、自我决定理论自我决定理论强调了个体对于行为的自主性和选择性。

该理论认为,个体在学习过程中必须感受到自主性、能力和归属感,才能维持学习的动力和兴趣。

自我决定理论也提出了满足三种基本心理需要的因素,即自主性、能力和归属感。

个体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感受到自己的自主权、能够发挥自己的能力,并与他人共同学习。

因此,自我决定理论对于提高学习动机、增强个体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综上所述,心理学中的学习动机理论为我们理解个体学习行为和提高学习效果提供了有益的指导。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强调了个体不断追求自我实现的内在动力;托尔曼的成就动机理论强调了个体对于成功和成就的渴望;自我决定理论则强调了个体对于学习过程中所需的自主性、能力和归属感的需求。

这些理论共同揭示了个体在学习过程中的内在动机机制,对于教育实践和个人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动机理论的相关解释
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们一致认为:一切学习行为都是由动机引起的。

一个完整的动机概念包括三个方面的因素,即动机的内在需求、外在引诱和自我中介调节作用。

动机定义为自我调节的作用下,个体使自身的内在需求(如本能、需要和驱力等)与行为的外在引诱(如目标、奖惩等)相协调,从而形成激发、维持行为的动力因素。

具体地说,我们把内在需求、外在引诱和自我调节之间的作用理解为一种动机过程。

如图2-1所示。

如此引起新的需要,形成一系列螺旋式循环动机行为。

由于学习动机的多样化,导致对学习动机作用的解释也多种多样,由此派生出多种不同的动机理论,分别强调不同的侧面。

学习动机的理论主要有强化理论、需要层次理论、成就动机理论和动机归因理论。

2.4.1强化理论
现代的S-R心理学家不仅用强化来解释操作学习的发生,而且也用强化来解释动机的引起。

强化理论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后天在环境中通过条件反射的方式建立和形成的,而动机则是由外部刺激引起的一种对行为的激发力量。

人的某种学习行为倾向完全取决于先前学习行为和刺激因强化而建立的牢固联系,强化可以使人在学习过程中增强某种反应重复可能性的力量。

从学校来说,强化手段有正强化手段和负强化手段。

一般
来说,正强化起着增强学习动机的作用,如奖赏、竞赛等便是正强化手段;负强
化一般起着削弱学习动机的作用,如惩罚、考试不及格等便是负强化手段。

在学习中合理地增强正强化,减少负强化,将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动机水平,改善他们的学习行为及其后果。

如果学生因学习而得到强化,他们就会又较强的学习动机;如果学生的学习没有得到强化,就会缺乏学习的动机作用,如果学生的学习受到了惩罚,则会产生避免学习的动机。

中职生往往由于考试失败而受到教师、家长的指责甚至打骂,而逐渐产生对学习、考试的恐惧心理,成为“应试教育的失败者”,求知欲望不断遭到削弱。

2.4.2需要层次理论
需要层次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Array (A.H.Maslow)提出的。

马斯洛认为:人类的动机
是由多种不同性质的需要所组成,而各种需要之
间,又有先后顺序高低层次之分。

其理论要点如
下: (1)按性质由低到高,需要层次可分为七个
层次: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从属与爱的的
需要、自尊的需要、认识和理解的需要、审美的
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2)各需要层次不但有高低之分,而且有前后顺序之别,只有低一层次需要满足后,高一层次需要才会产生。

(3)马斯洛又将七层需要分为两大类:前四层称为之为基本需要,由于是生理上或心理上缺乏而造成的,故又称为缺失需要;后三层称为生长需要。

需要层次理论对学生厌学的分析如下:部分中职生因学业的挫折或别人的轻视等,会产生一种不安全感(缺失需要得不到满足),不安全感是低自尊和消极行为的源头,自卑感与日俱增。

因此,建立在缺失需要层次上的生长需求之一—认识和理解的需要(学习),就无从寻求,学生对上课、考试采取无所谓、麻木不仁的心态,在学习上自暴自弃,旷课、逃学等“厌学”现象肆虐,有的甚至发展到犯罪等恶劣后果。

可见,先满足学生的缺失需要是尤为必要的。

所以,教师应注意给学生以亲切感、归属感和自尊感, 要使学生感到,教师是公正的、爱护并尊重自己的,不会因为自己出差错而遭到嘲笑和惩罚。

2.4.3成就动机理论
成就动机是指人在从事有价值的工作乐意获得成功的一种内在驱动力。

在社
会活动中,成就动机乃是一种主要的学习动机。

成就动机由两种不同因素或相反倾向组成:一种称为力求成功的动机,即人们追求成功和由成功带来的积极情感的倾向性;另一种称为避免失败的动机,即人们避免失败和由失败带来的消极情感的倾向性。

这两种动机和倾向可视为它们的个性特征。

中职学生不愿意付出太多的努力,会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任务,因为选择非常容易的任务可以使他们避免失败;而选择非常困难的任务,那么即使失败,也可以归因于外部,从而减少失败感。

奥苏伯尔通过研究发现,学习的成就动机是由认知的内驱力(为了“了解和理解知识”而学习)、自我提高的内驱力(为了赢得名次、等级、或自尊与地位而学习)和依附的内驱力(为了教师、家长或同伴的赞许而学习)三个方面组成。

前两者属于内部动机,后者属于外部动机。

由于中职学生的外部学习动机明显的强于内部学习动机,一旦外部缺乏有利的引诱因素,就无法自觉的完成任务。

这些中职学生一般都有较长的学习挫折经历,大多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信心,对学习困难难以逾越,畏难厌学心理便渐渐产生了。

因此,教师必须考虑中职学生的个别差异,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

2.4.4动机归因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维纳(Weiner)从“三维度”出发把归因分为:内归因和外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又把人们活动成败的原因即行为责任主要归结为四因素,即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机遇)好坏等。

以后在基础上又分解为八因素,将此“三维度”和“八因素”结合起来,即组成“三维度模式”。

如果中职生把成败归于自己的努力(内部的、不稳定的、可控的原因),学习动机就高。

而当中职生将成败归于运气、任务难度、有影响力的他人、固有的能力时,总是归因于学校、教师及其他外部因素,没有认真分析失败的内部因素,没有坚持为达到目标而不断努力改进自己的行为,他们的学习动机就较低,因为这些因素是不可控的内部或外部因素。

大量的研究表明,最有效的激发学习动机的方法是,教师教会学生把失败
原因归结于努力不够和策略无效,并且使他们明白怎样付出更大的努力,使用哪些更有效的策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