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是1998年教育部专业调整后新兴的一个交叉性很强的数学类专业,该专业主要研究信息技术的核心基础与运用现代计算工具高效求解科学与工程问题的数学理论与方法,其设置体现了高等教育淡化专业、拓宽培养口径的办学理念。自1999年在全国正式招生以来,目前开办该专业的院校多达500多所。其中,除了少数院校办学经验比较成熟,已形成特色外,多数院校仍处于边办学边摸索阶段,尚未形成自己的特色。特别是各校受师资力量、生源质量、办学条件等限制,再加上存在对专业内涵的理解、办学理念、思想认识等方面的差异,导致培养出的毕业生质量、规格差别很大。因此,各校如何根据社会对该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进行准确定位,科学制订培养方案,探索有自身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建设中值得广泛、持续研究的问题。

一、把握社会需求,明确专业定位

东北石油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的地方综合大学。2001年开始招收第一届信计专业学生,至今已培养出九届毕业生。在已毕业的九届学生中,30%以上考取了硕士研究生。其中,不乏中科院数学物理研究所、浙江大学、天津大学、南开大学、厦门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东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山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石油大学等知名高校、院所。在办学过程中,形成了重视基础课教学,专业教师师德高尚,敬业精神强,教学效果好,

培养的学生基础扎实、考研率高等专业优势。与此同时,也发现专业建设中存在下述问题:针对不考研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相对薄弱,为这部分同学所设计的毕业后出口相对狭窄。这一专业建设中的硬伤无疑会影响本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利用会议和网络信息,对省内外几十所高校的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进行了调研,博采众长,同时广泛听取、采纳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反馈的宝贵意见。在此基础上,组织本专业师生多次进行讨论,最终认为,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应用日益广泛的信息化社会和大数据时代,培养具备扎实数学基础,同时掌握信息处理、计算机应用的基本方法,具备较强数学建模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应作为本专业的主要培养方向。

明确了理工融合的专业建设指导思想,并根据强基础、宽口径、重实践、有侧重、创特色的人才培养理念,提出了培养具备扎实的数学基础,掌握信息处理、计算机软件开发及应用的基本方法,能够胜任在科技、教育、信息产业与金融等领域从事科学计算、信息安全以及软件开发等工作的综合应用型人才这一专业培养目标。并根据信息化社会及大数据时代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确定了信息安全、软件开发、工程计算等三个专业方向,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奠定了基础。

二、优化课程体系,科学制定培养方案

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关键在于优化课程体系,科学制定培养方案。考虑到2014年学校数学与统计学院将招收信息与计算科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应用统计学等三个专业的本科生,且每个专业的招生规模都不大。为了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和师资力量,以厚基础、宽口径、

高素质、强能力为指导,按照大类培养的思想,对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本科生培养方案进行了修订。修订培养方案的基本原则如下:

1.加强专业学科基础,保持信计专业学生的考研优势。

2.实施宽口径人才培养模式,为不考研学生就业设置更多出口。

3.强化实践教学,保证实践教学环节四年不断线。通过专业实验、到相关实训基地进行生产实习、专业技能实训、课程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置,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在课程设置和选择上,加大选修课比例,为分类培养、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创造条件。

在上述原则下,优化了专业课程体系。2014版的培养方案中,课程设置分为理论和实践两个教学模块,理论教学模块包括:通识教育课程、学科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教育课程等三部分,占总学时的72%。实践教学环节包括: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和课内实践环节,占总学时的28 %。

理论教学前4个学期淡化专业,不区分专业分流方向,主要安排通识教育课程和以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概率统计、常微分方程为代表的数学专业基础课,以及计算机类课程,为学生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并使其具备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在此期间,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及学习基础,初步确立将来的专业发展方向:考研、从事信息产业或从事IT行业,以及进人石油、经管、金融等领域从事其他工作。从大三开始,学生主要学习专业教育类课程。其中,专业教育必修课程本着少而精的原则,只设置了数学物理方法、

数值分析、数学模型等三门课程,其余专业教育课程主要以选修课形式设置。选修课是根据人才市场需求设计的实用模块,由应用性强的课程群构成,着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及工程计算能力、数据挖掘及信息处理能力、计算机编程及软件开发能力,突出了专业方向和专业特色。具体由以下三个模块构成:通用模块主要学习离散数学、算法与数据结构、运筹学、软件工程等课程。网络信息安全模块主要学习信息论与编码、密码学、数据挖掘和网络信息安全等四门课程。科学工程计算模块主要学习矩阵计算、最优化方法、并行算法和偏微分方程数值解法等四门课程。以上按专业方向设置的课程群可以使学生在选定的专业方向上受到全面、系统的培养,为学生将来就业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对于将来想从事金融、经管、统计、石油工程等相关工作的学生,也可以只选修其中的通用模块和另一模块课程,在此基础上,自主选修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或应用统计专业相关模块的课程,还可以自主选修学校经济管理学院和石油工程学院相关课程。

实践教学包括与课程教学同步进行的实验教学和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是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重要环节,对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不分专业,主要设置以下课程:

1.认识实习(1周):大一理论教学结束后进行。主要内容包括:

(1)聘请学院相关专业学科带头人为学生做专业认识报告。主要目的是,稳固学生的专业思想,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专业的认识、认知。

(2)聘请学校石油主干专业学科带头人、知名教授结合自身科研实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