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郁证

合集下载

中医关于“郁证”的古医书论述摘抄

中医关于“郁证”的古医书论述摘抄

中医关于“郁证”的古医书论述摘抄一、郁证郁证是以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胁肋胀痛,或易怒易哭,或咽中如有异物梗阻为主症的疾病。

郁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郁,包括外邪、情志、饮食等因素所致之郁;狭义的郁,单指情志不舒之郁。

本节所论主要为狭义之郁。

西医学中的神经官能症、抑郁症、癔症、更年期综合征及反应性精神病等多属于本病范畴,可参考本节辨证论治。

二、关于“郁证”的古医书论述摘抄1.《黄帝内经》首先记载了五运之郁及情志致郁。

《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云:“木郁达之,火郁发之,土郁夺之,金郁泄之,水郁折之。

”《素问·举痛论》云:“思则心有所存,神有所归,正气留而不行,故气结矣。

”《灵枢·本神》云:“愁忧者,气闭塞而不行。

”论述了情志失调引起气机郁滞,导致郁证发生。

2.东汉·张仲景《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云:“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像如神灵所作,数欠伸,甘麦大枣汤主之。

”“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

其治疗脏躁和梅核气的方药沿用至今。

3.宋·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三因论》提出七情致郁为内因。

元·朱丹溪《丹溪心法·六郁》谓:“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佛郁,诸病生焉。

故人生诸病,多生于郁。

”首倡“六郁”之说,属广义之郁,创制越鞠丸等治郁诸方,至今仍为临床常用。

4.明代之后,情志之郁逐渐成为郁证的主要内涵。

明·虞抟《医学正传·郁证》首先采用“郁证”这一病名。

徐春甫《古今医统大全·郁证门》云:“郁为七情不舒,遂成郁结,既郁之久,变病多端。

”《景岳全书·郁证》谓:“凡五气之郁,则诸病皆有,此因病而郁也;至若情志之郁则总由乎心,此因郁而病也。

”倡导因病而郁、因郁而病,对后世影响较大。

其对怒郁、思郁、优郁的证冶方药论述全面。

5.清·李用粹《证治汇补·郁症》云:“心郁昏味健忘,肝郁胁胀嗳气,脾郁中满不食,肺郁干咳无痰,肾郁腰胀淋浊,不能久立,胆郁口苦晡热,怔不宁。

中医(专长)-中医内科学-郁证练习题

中医(专长)-中医内科学-郁证练习题

第二十八单元郁证一、A11、郁证主要的病因是A、情志内伤B、感受外邪C、饮食所伤D、胃失和降E、肝气上逆2、郁证的形成常以何者为先A、血郁B、火郁C、痰郁D、食郁E、气郁3、郁证的发生虽与五脏均有关,但主要受累之脏为A、心、肝、肾B、肝、心、脾C、肺、心、肝D、肺、脾、肾E、心、肺、肾4、各证型的郁证均可出现A、血郁症状B、湿郁症状C、气郁症状D、热郁症状E、痰郁症状5、郁证肝气郁结证的最佳选方是A、四逆散B、柴胡疏肝散C、越鞠丸D、逍遥散E、小柴胡汤6、郁证心神失养证的最佳选方是A、知柏地黄丸B、清金化痰汤C、甘麦大枣汤D、泻心汤E、龙胆泻肝汤7、半夏厚朴汤适用于郁证的哪一证型A、肝气郁结证B、气郁化火证C、痰气郁结证D、心脾两虚证E、心肾阴虚证二、A21、患者精神恍惚,心神不宁,悲忧善哭,时时欠伸,舌淡苔薄白,脉弦细。

其治法是A、益气养血B、补肾宁心C、养心安神D、解郁化痰E、疏肝解郁三、B1、A.柴胡疏肝散B.丹栀逍遥散C.半夏厚朴汤D.甘麦大枣汤E.龙胆泻肝汤<1> 、郁病心神失养证的治疗宜选用A B C D E<2> 、郁病痰气郁结证的治疗宜选用A B C D E答案部分一、A11、【正确答案】 A【答案解析】郁证的病因:七情所伤、思虑劳倦、脏气素虚。

其中以情志因素最为主要。

【该题针对“郁证”知识点进行考核】2、【正确答案】 E【该题针对“郁证”知识点进行考核】3、【正确答案】 B【答案解析】郁证的发病与肝的关系最为密切,其次涉及心、脾。

【该题针对“郁证”知识点进行考核】4、【正确答案】 C【答案解析】郁证以气郁为先。

【该题针对“郁证”知识点进行考核】5、【正确答案】 B【答案解析】郁证之肝气郁结证证候主症:精神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胁肋胀痛,痛无定处,脘闷嗳气,不思饮食,大便不调,苔薄腻,脉弦。

治法:疏肝解郁,理气畅中。

代表方:柴胡疏肝散加减。

【该题针对“郁证”知识点进行考核】6、【正确答案】 C【答案解析】郁证之心神失养证证候主症:精神恍惚,心神不宁,多疑易惊,悲忧善哭,喜怒无常,或时时欠伸,或手舞足蹈,骂詈喊叫等,舌质淡,脉弦。

朱丹溪对郁证的理解

朱丹溪对郁证的理解

朱丹溪对郁证的理解郁证是中医学中的一个病证名词,主要表现为情绪抑郁、心情低落、精神不振、自觉胸闷、失眠等症状。

中医学家朱丹溪对郁证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从病因、病机、辨证施治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理解,为郁证的治疗提供了一定的指导。

朱丹溪认为郁证是由于心气郁滞导致的疾病。

心气是中医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作为心脏的功能之一,它主要活动在心脏和大脑之间,与情绪、思维等密切相关。

朱丹溪认为,当心气郁滞时,会影响到心脏和大脑的正常运行,引发情绪抑郁、心情低落等症状。

他认为,心气郁滞是郁证的主要病机。

朱丹溪进一步将郁证分为虚实两个不同类型。

虚郁证主要表现为心悸、气短、咽干口燥等虚损症状,病机为气血不足、心阳虚弱,治疗上应以补益为主。

实郁证主要表现为胸闷、烦躁、易怒等实证症状,病机为心火上炎、痰火郁结,治疗上应以清热解郁为主。

朱丹溪还提出了一些实用的辨证施治方法。

对于虚郁证,他主张选用益心气的药物,如黄芪、党参等,以补益气血、舒展心气。

对于实郁证,他主张选用泻火解毒的药物,如黄连、黄芩等,以清热解郁、疏肝解郁。

此外,朱丹溪还强调了环境对郁证的影响。

他认为,郁证的发生与个体的心理健康、社会环境、生活方式等密切相关。

他主张通过改善生活环境,培养良好的心态和乐观向上的情绪,有助于预防和缓解郁证的发生。

总结起来,朱丹溪对郁证的理解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将郁证归纳为心气郁滞的疾病,强调了心气在郁证发生中的重要作用。

二是将郁证分为虚实两个不同类型,提出了相应的辨证施治方法。

三是强调了环境对郁证的影响,认为改善生活环境有助于预防和缓解郁证的发生。

朱丹溪的研究为中医治疗郁证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对于深入理解和防治郁证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中医内科学——郁证

中医内科学——郁证

中医内科学——气血津液病证:郁证【定义】郁证是以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胁肋胀痛,或易怒易哭,或咽中如有异物梗阻等症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

郁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郁,包括外邪、情志等因素所致之郁。

狭义的郁,单指情志不舒之郁。

本节所论之郁主要为狭义之郁。

西医学中的抑郁症、焦虑症、癔症等均属于本病范畴。

【病因病机】郁证多因郁怒、忧思、恐惧等七情内伤,使气机不畅,出现湿、痰、热、食、瘀等病理产物,进而损伤心、脾、肾,致使脏腑功能失调,加之机体脏气易郁,最终发为本病。

【病位】病位主要在肝,可涉及心、脾、肾等脏。

【诊断与鉴别诊断】(一)诊断1.以心情抑郁、情绪不宁、善太息、胁肋胀满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或有易怒易哭,或有咽中如有异物感、吞之不下、咯之不出的特殊症状。

2.有愤怒、忧愁、焦虑、恐惧、悲哀等情志内伤的病史。

3.多发于中青年女性。

无其他病证的症状及体征。

抑郁量表、焦虑量表测定有助于郁证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吞之不下、咯之不出等以咽部症状为主要表现时,食道的X线及内窥镜检查有助于排除咽喉或食管类疾病。

(二)鉴别诊断1.郁证梅核气与虚火喉痹、噎膈梅核气为自觉咽中有物梗塞,咽之不下,咯之不出,但无咽痛,进食无阻塞,不影响吞咽。

咽中梗塞的感觉与情绪波动有关,当心情抑郁或注意力集中于咽部时,则梗塞感觉加重。

虚火喉痹,咽部除有异物感外,尚觉咽干、灼热、咽痒。

咽部症状与情绪无关,但过度辛劳或感受外邪则易加剧。

噎膈以吞咽困难为主,吞咽困难的程度日渐加重,且梗塞的感觉主要在胸骨后而不在咽部。

2.郁证脏躁与癫证脏躁多在精神因素刺激下呈间歇性发作,在不发作时可如常人,主要表现为情绪不稳定、烦躁不宁、易激惹、易怒易哭、时作欠伸,但有自知自控能力。

而癫证则主要表现为表情淡漠、沉默痴呆、出言无序或喃喃自语、静而多喜、缺乏自知自控能力,病程迁延,心神失常的症状极少自行缓解。

【辨证论治】1.肝气郁结临床表现:精神抑郁,情绪不宁,善太息,胸部满闷,胁肋胀痛,痛无定处,脘闷嗳气,不思饮食,大便不调,女子月事不行;舌质淡红,苔薄腻,脉弦。

中医内科学之郁证

中医内科学之郁证
症状辨证:郁证的症状包括 胸闷、胸痛、失眠、多梦、 食欲不振等,需要根据患者 的具体情况进行辨证。
治疗原则
疏肝解郁:通 过疏肝理气, 缓解肝气郁结, 改善情绪
01
养心安神:通 过养心安神, 缓解失眠、焦 虑等症状
03
02
健脾和胃:调 理脾胃功能, 促进消化吸收, 增强体质
04
活血化瘀:活 血化瘀,改善 血液循环,消 除瘀滞
发展
心理调适
01
保持乐观积极 的心态,避免 过度担忧和焦

02
学会自我调节, 保持良好的生 活习惯和作息
规律
03
培养兴趣爱好, 丰富精神生活,
转移注意力
04
加强人际交往, 与家人、朋友 保持良好的沟
通和交流
谢谢
常用方剂
01
02 逍遥散:用于肝郁气滞,胸闷,胁肋胀痛,
善太息等症。
柴胡疏肝散:用于肝气郁结,胸胁胀痛,善 太息,情志抑郁,烦躁易怒等症。
03
04 半夏厚朴汤:用于痰气郁结,胸闷,呕吐,
呃逆等症。
甘麦大枣汤:用于心阴不足,心悸,失眠, 多梦等症。
05
归脾汤:用于心脾两虚,失眠,多梦,健 忘,心悸等症。
中医内科学之郁证
演讲人
目录
01. 郁 证 概 述
02. 郁 证 的 辨 证 论 治
03. 郁 证 的 预 防 与 调 护
郁证概述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郁证的定义
01 郁证是中医内科学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由 于情志不舒、气机郁滞所导致的一类病症。
02 郁证的主要表现为心情抑郁、胸闷、腹胀、 食欲不振、失眠等。
03 郁证的病因病机主要包括情志不舒、气机 郁滞、痰湿内蕴等。

中医内科学---郁证

中医内科学---郁证

耗 伤
阴 虚
心 病
心 肾
情 志
营 血
火 旺
及 肾
阴 虚


2、病机:
发病:郁证起病可急可缓。 病位:主要在肝,可涉及心、脾、肾。 基本病机:肝失疏泄,脾失健运,心失所养,
脏腑阴阳气血失调。 病性:初起多实,渐至虚实夹杂,久则以虚为
主,虚中夹实。
病势:初起以气机郁结为主;进一步可兼见血 瘀 、痰结、湿阻、食滞、火郁等;终可伤及脏 腑,至气血阴阳虚弱,以心脾肾虚常见。
1.肝气郁结证
临床证侯:精神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胁肋胀痛,痛无 定处,脘闷暖气,不思饮食,大便不调,苔薄腻,脉弦。
基本治则:理气开郁、调畅气机、怡情易性 实证――理气开郁,根据是否兼有血瘀、火郁、痰结、
湿滞、食积等而分别采用活血、降火、祛痰、化湿、 消食等法。 虚证――根据损及的脏腑及气血阴精亏虚的不同情况 而补之,或养心安神,或补益心脾,或滋养肝肾。 虚实夹杂――根据虚实的偏重而虚实兼顾。
三、证治分类
结交阻于咽喉
食道狭窄或干涩
病位

胃、肝、脾
进食特点
饮食如常
饮食难下,吞咽困难
呕吐特点
多无呕吐
食入呕吐
预后


3.郁证脏躁与郁证
1




主症
精神恍惚,心神不宁,多疑易 惊,悲忧善哭,时作欠伸,骂 詈喊叫,不发如常,有自控能 力
喜怒无常,沉默痴呆,语无伦次 等思维、情感、感觉甚至行为异 常为主,极少自行缓解,缺乏自 控能力
二、病证鉴别
1.郁证梅核气与虚火喉痹
1
梅核气
虚火喉痹
病因
青中年女性, 情志不畅

中医治疗焦虑抑郁你一定要看

中医治疗焦虑抑郁你一定要看

中医治疗焦虑抑郁你一定要看抑郁症病因病机:中医治疗焦虑抑郁属中医学“郁证”的范畴。

《杂病源流犀烛·诸郁源流》曰:“诸郁,脏气病也,且原本于思虑过深,更兼脏气弱,故六郁之气病生焉。

”故而本病的病因既有脏腑疾病和气血不调的内在病因,又有饮食不节和情志内伤的外在因素。

近年来,许多学者对病因、发病机制及治疗等进行了深入研究,RSHWHO渡氧可以明显促进脑中枢多巴胺释放有助于减轻工作压力,缓和疲劳的症状,镇静。

调节脑内神经传达物质的变化,消除疲劳,起到舒心、放松,能让人更好的进入精神愉悦状态,对神经细胞有保护作用,又可以解消疲劳、降低血压和提高学习记忆能力。

五脏中肝为郁证之本脏,肝主疏泄,调节情志,畅达全身气机,肝气顺则五脏宁,肝气郁则五脏气血失调,故肝气郁滞为郁证最基本的病因病机。

郁证的发生,除情志内伤外,还与素体虚弱、性格内向或肝气郁结的体质因素密切相关。

老年抑郁症的病机特点,取决于老年人的生理和病理特点,《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说:“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丈夫八岁,肾气盛,发长齿更……八八,则齿发去”。

老年抑郁症多发生于六旬以后,此时老年人体质虚弱,五脏皆衰,致机体阴阳失调,内环境紊乱,更易患抑郁障碍。

老年抑郁症其病位当责之心、肝、脾、肾,其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为脏腑虚损,脑窍失养;标实为气、痰、瘀阻滞脑窍,神机失灵所致。

“五脏六腑皆可致郁”,对其的认识不能拘泥于单纯疏肝解郁。

脾胃为后天之本,影响一身气机的升降,同时也影响水液的输布,这些因素都能够引发郁证。

专家提出康复意见:1、不要轻易使用药品,抑郁症被人们称为“心灵感冒”,所以我们就像认识感冒一样,保持良好的心态,提高承受能力。

做到早期认识、早期干预和科学治疗。

2、专家指出只有及少数患者达到疾病上线,而多数抑郁症只是体内缺乏某些物质,补充RSHWHO渡氧源于自然细心呵护,促进脑中枢多巴胺释放有助于减轻工作压力,缓和疲劳的症状、镇静和抗焦虑、药用植物活性成分调理康复。

中医(专长)-中医内科学-郁证、梅核气

中医(专长)-中医内科学-郁证、梅核气

郁证、梅核气郁证郁证是由于情志不舒、气机郁滞所致,以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胁肋胀痛,或易怒喜哭,或咽中如有异物梗塞等症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

要点一概述早在《内经》就有关于五气之郁的论述。

如《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说:“郁之甚者,治之奈何”,“木郁达之,火郁发之,土郁夺之,金郁泄之,水郁折之。

”并有较多关于情志致郁的论述。

《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记载了属于郁证的脏躁及梅核气两种病证,并观察到这两种病证多发于女性,所提出的治疗方药沿用至今。

如元代《丹溪心法·六郁》已将郁证列为一个专篇,提出了气、血、火、食、湿、痰六郁之说,创立了六郁汤、越鞠丸等相应的治疗方剂。

明代《医学正传》首先采用郁证这一病证名称。

现代医学的神经衰弱、癔症及焦虑症、更年期综合征及反应性精神病等,可参考本节辨证论治。

要点二病因病机(一)郁证的病因1.情志失调2.体质因素(二)郁证的基本病机及转化郁证成因主要为七情所伤,情志不遂,或郁怒伤肝,导致肝气郁结而为病,故病位主要在肝,但可涉及心、脾、肾。

肝喜条达而主疏泄,长期肝郁不解,情怀不畅,肝失疏泄,可引起五脏气血失调。

要点三诊断和类证鉴别(一)郁证的诊断要点1.以忧郁不畅,情绪不宁,胸胁胀满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或有易怒易哭,或有咽中如有炙脔,吞之不下,咯之不出的特殊症状。

2.患者大多数有忧愁、焦虑、悲哀、恐惧、愤懑等情志内伤的病史。

并且郁证病情的反复常与情志因素密切相关。

3.多发于青中年女性。

无其他病证的症状及体征。

(二)类证鉴别1.郁证梅核气与虚火喉痹梅核气多见于青中年女性,因情志抑郁而起病,自觉咽中有物梗塞,但无咽痛及吞咽困难,咽中梗塞的感觉与情绪波动有关,在心情愉快、工作繁忙时,症状可减轻或消失,而当心情抑郁或注意力集中于咽部时,则梗塞感觉加重。

虚火喉痹则以青中年男性发病较多,多因感冒,长期吸烟饮酒及嗜食辛辣食物而引发,咽部除有异物感外,尚觉咽干、灼热、咽痒,咽部症状与情绪无关,但过度辛劳或感受外邪则易加剧。

中医内科学郁证的中医辨证分型

中医内科学郁证的中医辨证分型

中医内科学郁证的中医辨证分型
中医内科学中的郁证是指情志不畅,导致气血运行不畅,发生各种疾病的病证。

根据中医理论,郁证可分为不同的辨证分型,包括:
1. 气滞型郁证:主要表现为气滞不畅,常伴有胸闷、郁闷、烦躁、易怒、胸胁疼痛等症状。

常见病证有肝郁气滞证、胃气郁结证等。

2. 血瘀型郁证:主要表现为血液循环不畅,常伴有头晕、记忆力下降、面色暗黯、月经不调等症状。

常见病证有气血郁滞证、血瘀气滞证等。

3. 阳虚型郁证:主要表现为阳气不足,常伴有精神疲倦、体力衰弱、畏寒怕冷、皮肤苍白等症状。

常见病证有肾阳虚证、心阳虚证等。

4. 阴虚型郁证:主要表现为阴液不足,常伴有口干、咽干、心烦失眠、腰膝酸软等症状。

常见病证有肝肾阴虚证、心肾阴虚证等。

5. 气血两虚型郁证:主要表现为气血不足,常伴有气短乏力、面色萎黄、心悸失眠等症状。

常见病证有气虚血瘀证、脾虚化瘀证等。

以上只是部分中医辨证分型,具体辨证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进行综合分析。

中医内科学----郁证 ppt课件共39页

中医内科学----郁证 ppt课件共39页

37
2021/7/19

中医内科学
谢谢大家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中医内科学
[辨证论治]
6.心肾阴虚 治法:滋养心肾 方药:天王补心丹合六味地黄丸 地黄、天冬、麦冬、玄参——滋补心阴; 人参、茯苓、五味子、当归——益气养血; 柏子仁、酸枣仁、远志、丹参——养心安神。
34
2021/7/19
中医内科学
[辨证论治]
临床应用: 心烦失眠,多梦遗精:合交泰丸(黄连、肉桂); 遗精较频:加芡实、莲须、金樱子。
疼痛,或易怒易哭,或咽中如有炙脔。 2.病史——患者大多数有忧愁、焦虑、悲哀、恐
惧、愤懑等情志内伤的病史。 3.实验室检查——各种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
12
2021/7/19
中医内科学
【诊断与鉴别诊断】
二、鉴别诊断
1、梅核气与虚火喉痹
虚火喉痹以青中年男性发病较多,多因感冒、长 期烟酒及嗜食辛辣食物而引发,咽部除有异物感外, 尚觉咽干、咽痒、灼热。
[辨证论治]
3.痰气郁结 主症:咽中如有物梗塞,吞之不下,咯之不出; 兼症:精神抑郁,胸部闷塞,胁肋胀满; 舌脉:苔白腻,脉弦滑。
24
2021/7/19
中医内科学
[辨证论治]
3.痰气郁结 治法:行气开郁,化痰散结 方药:半夏厚朴汤
厚朴、紫苏——理气宽胸,开郁畅中; 夏、茯苓、生姜——化痰散结,和胃降逆。

中医内科学郁证的中医辨证分型

中医内科学郁证的中医辨证分型

中医内科学郁证的中医辨证分型1. 引言中医内科学中的郁证是指由于情志不畅、气机郁滞而引起的一系列疾病。

中医辨证分型是中医诊断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对患者的症状、体征以及脉象等进行综合分析,将疾病分为不同的类型,以便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本文将介绍中医内科学中郁证的中医辨证分型。

2. 郁证的基本概念郁证是中医内科学中的一类常见疾病,其特点是情志郁结、气机不畅。

郁证可以分为实证和虚证两种类型。

实证郁证的特点是气机郁滞,表现为痞满、胸闷、胁痛等症状。

常见的实证郁证有肝郁气滞、痰郁气滞等。

虚证郁证的特点是气机不畅,表现为气滞血瘀、气虚血瘀等症状。

常见的虚证郁证有气虚血瘀、心脾不足等。

3. 中医辨证分型中医辨证分型是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以及脉象等进行综合分析,将疾病分为不同的类型。

对于郁证,中医辨证分型主要有以下几种:3.1 肝郁气滞型症状表现为胸闷、痞满、胁痛等,常伴有情绪烦躁、易怒等情绪不稳定的症状。

舌质偏红,苔薄白或苔黄。

治疗原则:疏肝解郁,理气调血。

常用方剂:柴胡疏肝散、逍遥散。

3.2 痰郁气滞型症状表现为胸闷、痞满、嗳气、恶心等,常伴有痰多、口苦等症状。

舌质偏红,苔黄腻。

治疗原则:疏肝理气,化痰开窍。

常用方剂:半夏泻心汤、二陈汤。

3.3 气虚血瘀型症状表现为胸闷、痞满、乏力等,常伴有面色苍白、舌质淡红等症状。

舌质淡红,苔薄白。

治疗原则:益气活血,理气调血。

常用方剂:养血当归汤、四物汤。

3.4 心脾不足型症状表现为胸闷、痞满、乏力等,常伴有食欲不振、腹胀等症状。

舌质淡红,苔薄白。

治疗原则:健脾益气,理气调血。

常用方剂:六君子汤、香砂养心汤。

4. 小结中医内科学中的郁证是由情志不畅、气机郁滞引起的一类疾病。

中医辨证分型是中医诊断的重要方法之一,对于郁证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以及脉象等进行综合分析,可以将郁证分为不同的类型,如肝郁气滞型、痰郁气滞型、气虚血瘀型和心脾不足型等。

针对不同的分型,采用相应的治疗原则和常用方剂,可以取得良好的疗效。

(完整)郁证

(完整)郁证

郁证郁证是由于情志不舒,气机郁滞所致,以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胸胁胀痛,或易怒善哭,以及咽中如有异物梗塞、失眠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西医中的神经衰弱、癔病、精神抑郁症、焦虑症、更年期综合症及反应性精神病等,有以上表现者,可参照本病辨证论治.一、诊断中医诊断: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编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诊断。

西医诊断:神经衰弱、癔病、精神抑郁证、更年期综合症诊断参照2000年<〈精神医学〉〉进行诊断。

二、中医治疗郁证的发生主要与情志内伤和脏气素弱有关,病变部位主要涉及肝、脾、心三脏。

其病机或由情志不遂,肝气郁结,而成气郁;气郁日久,化火上炎,而成火郁;或因思虑过度,精神紧张,或肝郁横犯脾土,使脾失健运,水湿停聚,而成痰郁;或情志过极,损伤心神,心神失守,而成精神惑乱;病变日久则损及肝肾心脾,使心脾两虚,或肝肾不足,心失所养.总之,肝失疏泄,脾失健运,心失所养,脏腑阴阳气血失调是郁证的主要病机.因其病始于肝失条达,疏泄失常,故以气机郁滞不畅为先。

病理性质初期多实,以气、血、湿、痰、火、食六郁邪实为主,久则由实转虚,终致心、脾、肝气血阴精的亏损,成为虚证类型。

临床上则虚实互见者较多见。

理气开郁、调畅气机、怡情易性是治疗本病的基本原则.实证治以疏肝理气为主,依其病情分别配以行血、化痰、利湿、清热、消食之剂;虚证则以益气血扶正为法。

1、辨证论治(1)肝气郁结型证见: 精神抑郁,善叹息,嗳气,胸胁胀痛,腹胀纳呆。

苔薄白,脉弦。

治法:疏肝理气解郁方药:逍遥散或柴胡疏肝散加减柴胡12克,当归10克,白芍12克,茯苓10克,白术10克,佛手9克,郁金10克,枳壳10克,甘草6克。

水煎服.若肝郁化火者,可加牡丹皮10克、栀子10克、龙胆草6克;肝气犯胃,胃失和降,嗳气频作,脘闷不舒者,可加旋覆花10克、代赭石15克、法半夏10克和胃降逆;兼食滞腹胀者,可加神曲、麦芽、鸡内金、山楂各10克消食化滞;肝气乘脾而见腹痛腹泻者,可加苍术12克、厚朴10克、茯苓10克、乌药12克健脾化湿,理气止痛;兼血瘀而见胸胁刺痛,舌有瘀斑瘀点者,可加当归10克、丹参15克、红花10克等活血化瘀。

郁证和抑郁症中西医治疗进展综述

郁证和抑郁症中西医治疗进展综述

郁证和抑郁症中西医治疗进展综述作者:王娟来源:《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年第27期【摘要】郁证是由于情志内伤、体质因素导致气机郁滞、情绪不宁、胸闷胁胀、或者咽喉部如同有异物梗塞为主要表现的病证。

西医学中的抑郁症、神经官能症、癔症、焦虑症、更年期综合征等疾病常出现和郁证类似症状,可与郁证进行类比研究。

以下重点以郁证和抑郁症进行论述。

抑郁症是以持续心境低落为表现的疾病,随着社会压力增大,抑郁症发病率日趋增高,本文将论述中西医学对郁证和抑郁症的认识。

在治疗上,主要应用药物治疗,西药的副作用较大,中医药因其疗效好、副作用小日益被医务工作者重视。

中西医在治疗均重视心理治疗。

此外西医学的电抽搐疗法以及中医学中的针灸疗法对此也有较好的疗效。

【关键词】电抽搐疗法;中西医学;针灸疗法【中图分类号】R2-0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20.27..021 中医学对郁证的研究进展1.1 传统医学关于郁证的认识1.1.1 郁证在传统医学中的发展历史传统中医学中,并没有名为“抑郁症”的疾病,常以郁证与之进行对应进行类比研究。

《内经》记载了五行郁、情志致郁。

《金匮要略》有“脏燥”及“梅核气”的记载。

宋代医家陈无择提出七情致郁学说。

郁证作为一个独立的疾病始于金元时期。

元代《丹溪心法》将郁证单独列出专章。

首提出“六郁”的概念。

明代,“郁证”作为病名出现在典籍当中。

自此以后,治疗方法也日趋丰富,用药日益灵活。

1.1.2 中医学关于郁证的病因病机的释义郁证的发生,主要由情志内伤所致。

发病与肝的关系最密切。

主要病机是肝气郁结,脾失健运,心失所养,脏腑气血阴阳失调。

情志内伤七情刺激过极过久,尤以悲忧恼怒刺激最易致病。

素体肝旺或脏气素虚,阴阳气血失调,性情抑郁寡欢,复加情志所伤而致肝气郁结。

1.2 中医学中郁证的辩证分型1.2.1 肝气郁结证情志伤者,肝失条达,则精神阴郁情绪不安、善太息;肝之经脉布两胁,肝气郁结,气机不畅,经脉失和,则胸部满闷,胁肋胀痛,痛无定处;肝气犯胃,则不思饮食;肝郁乘脾则大便不调;妇女以肝为用,肝郁则气血失和,故月经不调、经前乳胀。

中医内科学-4郁证

中医内科学-4郁证
证的发生与情志内伤、脾虚失运等因素有关。长期精神刺 激或突然受到精神创伤,导致情志不舒、气机郁滞,进而影 响脏腑功能,形成各种证候。
病机
郁证的病机主要是肝气郁结,进而影响心、脾、肾等脏腑功 能。肝气郁结可导致气滞血瘀,影响气血运行;心脾两虚可 导致气血不足,心神失养;肾虚则可导致阴阳失调,脏腑功 能紊乱。
焦虑症
焦虑症患者常常感到紧张不安、恐惧未来,而郁证患者则以心情压抑、情绪不畅为主。焦虑症患者可 能出现躯体症状,如心慌、胸闷等,而郁证患者则较少出现此类症状。
与其他内科疾病的鉴别诊断
心绞痛
心绞痛患者常出现胸痛、胸闷等症状, 与郁证的症状有相似之处。但心绞痛患 者的胸痛多因体力劳动或情绪激动诱发 ,休息或服用药物后可缓解,而郁证患 者的症状则多与情绪变化有关。
中医内科学-4郁证
目录
• 郁证概述 • 郁证的治疗 • 郁证的预防与调理 • 郁证与其他疾病的鉴别诊断
01
郁证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郁证是由于情志不舒、气机郁滞所致,以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胁 肋胀痛,或易怒易哭,或咽中如有异物梗塞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
分类
郁证可分为肝气郁结、气郁化火、痰气郁结、心神惑乱等类型。
VS
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患者可能出现胃痛、胃胀等症状 ,与郁证的症状有相似之处。但慢性胃炎 患者的症状多与饮食不当有关,而郁证患 者的症状则多与情绪变化有关。
与其他疾病的关联与影响
失眠
失眠可能导致情绪烦躁、焦虑不安等 症状,与郁证的症状有相似之处。但 失眠患者的症状多因生活作息不规律、 环境因素等引起,而郁证患者的症状 则多与情绪变化有关。
调理方法
中药调理
心理治疗

郁证 病情说明指导书

郁证 病情说明指导书

郁证病情说明指导书一、郁证概述郁证是情志忧郁、气机郁滞引起,以情绪低落为特征的一类疾病。

临床以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胁肋胀痛,或容易怒善哭,或咽中有异物感为主要特征。

发生与情志失调和体质因素有密切的关系。

本病预后一般均良好,解除情志致病的原因,通常都可以治愈,如果病程较长,情志致病的原因未能解除,往往需要较长时间的治疗,才能获得比较满意的。

西医学中的抑郁症、焦虑症、癔症等均属于本病范畴。

英文名称:暂无资料。

其它名称:郁病。

相关中医疾病:暂无资料。

ICD疾病编码:暂无编码。

疾病分类:暂无资料。

是否纳入医保: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无结论。

发病部位:肝脏。

常见症状: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胁肋胀痛,或容易怒善哭,或咽中有异物感。

主要病因:情志失调、体质因素。

检查项目:食道的X线、咽部检查。

重要提醒:患者如果出现心情抑郁,胸部满闷,胁肋胀痛,或容易怒善哭,或咽中有异物感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咨询,积极配合治疗,祛除诱发的病因,避免病情可进行性加重,演化为癫狂等病证。

临床分类:1、肝气郁结主要表现为精神抑郁,情绪不宁,胸部胀满,胁肋胀痛,但痛无定处;常伴有胃脘胀痛,嗳气、不思饮食、大便不调;舌质淡红,苔薄腻,脉弦。

2、气郁化火主要表现为性情急躁易怒,胸胁胀满,口干口苦;可伴有头痛,耳鸣,或胃脘不适,吞酸,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3、痰气郁结主要表现为精神抑郁,胸部胀满,胁肋胀满,咽中有异物感;苔白腻,脉弦滑。

4、心神失养主要表现为精神恍惚,心神不宁,多疑,容易受惊,时而忧愁,时而悲伤,喜怒无常;伴有哈欠连连、或手舞足蹈,大声喊叫等;舌质淡,脉弦。

5、心脾两虚主要表现为思虑过多,胆小多疑,头晕,神情疲惫,身体倦怠无力,心中悸动不安,失眠健忘,饮食减少,面色无华;舌质淡,苔薄白,脉细。

6、心肾阴虚主要表现为情绪不宁,心中悸动不安,健忘,失眠,多梦,手足心热,睡眠中汗出,咽干口燥;舌红少津、脉细数。

中医内科-郁病演示课件.ppt

中医内科-郁病演示课件.ppt

最新.课件
18
(三)鉴别诊断
1.梅核气与虚火喉痹鉴别 共同点:咽喉不适。
2.梅核气与噎膈鉴别 共同点:症状与吞咽有关 3.脏躁与癫病鉴别 共同点:心神失常。 4.与胁痛的鉴别
最新.课件
19
(二)鉴别诊断
1.梅核气与虚火喉痹鉴别 共同点:咽喉不适。
最新.课件
20
病 性别与年 病因 名龄
主症
检查
梅 多发于青 情志内伤 自觉咽中有物梗塞, 咽部无
2.病史:患者大多数有忧愁、焦虑、悲 哀、恐惧、愤懑等情志内伤的病史。
3.多发于青中年女性。各系统检查和实 验室检查正常,除外器质性疾病。
最新.课件
17
三、诊断与鉴别
(二)相关检查 咽部症状进行食道的X线及胃镜检查。 脏躁的临床表现与癔症关系密切,需要 与精神分裂症相鉴别,后者有思维障碍、 知觉障碍和性格改变,如被控制感,幻 听,原发性妄想等。
郁证
中西医结合学院 常风云
最新.课件
1
“鬰” 病名释义:
① “郁”指病机:是气机郁滞的意思。 “郁”有积、滞、蕴结之义。《医经 溯洄集·五郁论》“郁者,滞而不通之 意。”
②“郁”指病因: 因郁而病的意思。是
指由情志抑郁所导致的多种病证的总
称。《古今医统大全·郁证》“郁为七
情不舒,遂成郁结,既郁之久,变病
最新.课件
31
加减:(1)应用时为了提高疗效,加郁金、 青皮、佛手。
(2)肝气犯胃,胃失和降,嗳气频作,脘闷 不舒者,加法半夏、生姜;若无效再用旋复 花、代赭石
(3)瘀血固定或刺痛加当归、丹参、郁金、 红花
(4)肝气乘脾,腹痛、腹泻可用痛泻要方。
(5)妇女出现乳房胀痛,橘叶、炒王不留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郁证
病因病机
1.病因情志内伤,愤懑郁怒,忧愁思虑。

2.病机
病位主要在肝,但可涉及心、脾。

肝失疏泄、脾失健运、心失所养,脏腑阴阳气血失凋是郁证的主要病机。

病理因素是气、血、湿、痰、热、食六郁。

病初因气滞挟湿痰、食积、热郁者,多属实证;久病由气及血,由实转虚,属虚证。

诊断要点
1.以忧郁不畅,情绪不宁,胸胁胀满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或有易怒易哭,或有咽中如有炙脔,吞之不下,咯之不出的特殊症状。

2.患者大多数有忧愁,焦虑、悲哀、恐惧、愤懑等情志内伤的病史。

并且郁证病情的反复常与情志因素密切相关。

3.多发于青中年女性。

无其它病证的症状及体征。

类证鉴别
1.郁证梅核气与虚火喉痹
梅核气多见于青中年女性,因情志抑郁而起病,自觉咽中有物梗塞,但无咽痛及吞咽困难,咽中梗塞的感觉与情绪波动有关,在心情愉快,工作繁忙时,症状可减轻或消失,而当心情抑郁或注意力集中于咽部时,则梗塞感觉加重。

虚火喉痹则以青中年男性发病较多,多因感冒,长期吸烟饮酒及嗜食辛辣食物而引发,咽部除有异物感外,尚觉咽干、灼热、咽痒,咽部症状与情绪无关,但过度辛劳或感受外邪则易加剧。

2.郁证梅核气与噎膈
梅核气应当与噎膈相鉴别。

梅核气的诊断要点如上所述。

噎膈多见于中老年人,男性居多,梗塞的感觉主要在胸骨后的部位,吞咽因难的程度日渐加重,作食管检查常有异常发现。

3.郁证脏躁与癫证
脏躁多发于青中年妇女,在精神因素的刺激下呈间歇性发作,在不发作时可如常人而癫证则多发于青壮年,男女发病率无显著差别,病程迁延,心神失常的症状极少自行缓解。

各型郁证的治法
1.肝气郁结证
主症:精神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胁肋胀痛,痛无定处,脘闷嗳气,不思饮食,大便不调,苔薄腻,脉弦。

证机概要:肝郁气滞,脾胃失和。

治法:疏肝解郁,理气畅中。

代表方:柴胡疏肝散加减。

速记:郁肝柴火丹逍遥,气滞痰郁半夏厚,心神失养甘麦汤,心归肝滋肾六王
2.气郁化火证
主症:情绪不宁,急躁易怒,胸胁胀满,口苦而干,或头痛,目赤,耳鸣,或嘈杂吞酸,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证机概要:肝郁化火,横逆犯胃。

治法:疏肝解郁,清肝泻火。

代表方:丹栀逍遥散加减。

3.痰气郁结证
主症:精神抑郁,胸部闷塞,胁肋胀满,咽中如有物梗塞,吞之不下,咯之不出,苔白腻,脉弦滑。

《医宗金鉴·诸气治法》将本证称为“梅核气”。

证机概要:气郁痰凝,阻滞胸咽。

治法:行气开郁,化痰散结。

代表方:半夏厚朴汤加减。

4.心神失养证
主症:精神恍惚,心神不宁,多疑易惊,悲忧善哭,喜怒无常,或时时欠伸,或手舞足蹈,骂詈喊叫等,舌质淡,脉弦。

此种证候多见于女性,常因精神刺激而诱发。

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但同一患者每次发作多为同样几种症状的重复。

《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将此种证候称为“脏躁”。

证机概要:营阴暗耗,心神失养。

治法:甘润缓急,养心安神。

代表方:甘麦大枣汤加减。

5.心脾两虚证
主症:情绪不宁、多思善疑,头晕神疲,心悸胆怯,失眠健忘,纳差,面色不华,舌质淡,苔薄白,脉细。

证机概要:脾虚血亏,心失所养。

治法:健脾养心,补益气血。

代表方:归脾汤加减。

本方补气生血,健脾养心,是治心脾两虚证的首选方剂。

6.心肾阴虚证
主症:情绪不宁,心悸,健忘,失眠,多梦,五心烦热,盗汗,口咽干燥,舌红少津,脉细数。

证机概要:阴精亏虚,阴不涵阳。

治法:滋养心肾。

代表方:天王补心丹合六味地黄丸加减。

前方滋阴降火,养心安神,后方滋补肾阴。

合用适宜于心肾阴虚之心悸,失眠,腰酸,遗泄。

证型归纳:
1)肝气郁结:疏肝解郁,理气畅中—柴胡疏肝散
2)气郁化火:疏肝解郁,清肝泻火—丹栀逍遥散
3)痰气郁结:行气开郁,化痰散结—半夏厚朴汤
4)心神失养:甘润缓急,养心安神—甘麦大枣汤
5)心脾两虚:健脾养心,补益气血—归脾汤
6)心肾阴虚:滋养心肾—天王补心丹合六味地黄丸
速记:郁柴痰夏郁火丹,心归肾天心神甘。

病案(例)摘要1:
刘某,女,45岁,已婚,工人。

2016年1月2日初诊。

患者平素工作压力较大。

2月前开始出现情绪不宁,胸胁满闷。

现症:精神恍惚,心神不宁,多疑易惊,悲忧善哭,喜怒无常,时有手舞足蹈,骂詈喊叫,舌质淡,脉弦。

请与癫证相鉴别。

郁证-心神失养证
主症:精神恍惚,心神不宁,多疑易惊,悲忧善哭,喜怒无常,或时时欠伸,或手舞足蹈,骂詈喊叫等,舌质淡,脉弦。

此种证候多见于女性,常因精神刺激而诱发。

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但同一患者每次发作多为同样几种症状的重复。

《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
并治》将此种证候称为“脏躁”。

证机概要:营阴暗耗,心神失养。

治法:甘润缓急,养心安神。

代表方:甘麦大枣汤加减。

郁证脏躁与癫证:脏躁多发于青中年妇女,在精神因素的刺激下呈间歇性发作,在不发作时可如常人而癫证则多发于青壮年,男女发病率无显著差别,病程迁延,心神失常的症状极少自行缓解。

病案(例)摘要1:
张某,女,42岁,已婚,职员。

2018年9月10初诊。

患者平紊情绪多变。

1个月前因工作压力大,逐渐出现精神抑郁,咽中如有物梗塞。

现症:精神抑郁,胸部闷塞,胁肋胀满,自觉咽中如有物梗塞,吞之不下,咯之不出,舌苔白腻,脉弦滑。

郁证-痰气郁结证
主症:精神抑郁,胸部闷塞,胁肋胀满,咽中如有物梗塞,吞之不下,咯之不出,苔白腻,脉弦滑。

《医宗金鉴·诸气治法》将本证称为“梅核气”。

证机概要:气郁痰凝,阻滞胸咽。

治法:行气开郁,化痰散结。

代表方:半夏厚朴汤加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