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新自由主义思潮的世界影响
新自由主义思潮的全球化历程及其影响
本主 义取得成功 的 “ 恩斯 时代 ” 凯 ,也 是 新 自由 主 义 受 到 冷 落 、 自由 主 义 者 着 手 对 其 理 论 进 行 精 雕 细 琢 , 使 之 系 统 新 并 化 的经 院修 炼 时 期 。
危害 , 正处 于 改革 发 展 关 键 阶段 的 中 国 应 有 清 醒 而 足 够 的认 识 。
关 键 词 :新 自 由 主 义 ;凯 恩 斯 主 义 ;华 盛 顿 共 识 中 图分 类 号 :D0 3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 7 — 5 7( 0 1 0 — 0 适 应 的 论 断 。他 声 称 , 十 年 代 以前 流 行 的 那 种 认 为 资 本 主 三 义 经 济 会 自动 达 到 充 分 就 业 均 衡 , 需 要政 府 干 预 经 济 的 思 不 想是十分有害 的 , 为那样就 等于听任有效 需求不足继续 存 因 在 , 任 危机 和 失 业 持 久 和 恶 化 。 他 的 主 张 是 ,国 家 多 负 起 听 “ 直 接 投 资 之 责 ”t 国 家 必 须 用 改 变租 税 体 系 、 定 利 率 、 ,l 1 ] ‘ 限 以 及 其 他 方 法 , 导 消 费倾 向 ” 0 恩 斯 认 为 :要 使 消 费 倾 指 。 1凯 3 2 “ 向 与 投 资 引诱 二 者 互 相 适 应 ,故 政 府 机 能 不 能 不扩 大 , … …
源 配置。 二 、 自由 主 义 思 潮 的 沉 寂 与 勃 兴 新
2 O世 纪 3 0年 代 的 大 危 机 彻 底 暴 露 了 自 由 放 任 市 场 经
济 的 弊 端 , 危 机 强 烈 地 震 撼 了资 本 主 义 世 界 和 西 方 经 济 学 大 界 。 张 以扩 大 政 府 支 出 创 造 需 求 和 通 过 政 府 干 预 推 动 经 济 主
评新自由主义思潮及其影响
评新自由主义思潮及其影响
王立华
【期刊名称】《宜春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0(032)007
【摘要】新自由主义思潮产生后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其经济上强调市场原教旨主义,使其他弱小国家受控于大国;政治上宣扬西方式竞争性民主,导致人民的无权;文化上鼓吹无国界的"自由流动",推行西方的价值观念.新自由主义的思潮是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历史观的产物,同时忽视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种思潮有悖于人本和社会公正的基本原则.
【总页数】3页(P25-26,78)
【作者】王立华
【作者单位】福建华侨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福建,泉州,362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C06
【相关文献】
1.不能忽视新自由主义思潮的侵蚀--评《威胁中国的隐蔽战争》 [J], 丁冰
2.评新自由主义思潮中的公共选择理论 [J], 张育彪
3.新时代社会思潮研究的开拓之作:特点·影响·防范——评《网信时代社会思潮对大学生影响的实证研究》 [J], 杨小芳;李子航
4.西方新自由主义政治思潮析评 [J], 李立锋;金太军;高成富
5.新自由主义思潮对大学生价值观的不良影响及对策 [J], 邹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新自由主义及给我们的启示-精品文档
新自由主义及给我们的启示-精品文档新自由主义及给我们的启示一、新自由主义政策的目标新自由主义的目标是提高效率,提高竞争力。
在全球激烈的经济与政治竞争中,发展速度成为一个国家生死存亡的关键问题,这就使得效率问题成为社会、政治、经济政策的首要问题。
新自由主义的崛起适应了这种需要。
当今社会科技发展速度飞快,全球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一体化进程在加快的发展。
每个国家要想立足于当今的社会,必须努力的发展本国的经济、科技等。
尤其是发展速度不可忽视。
而新自由主义正是认识到了这一点,因而它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在激烈的竞争中存活下来,并且为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二、新自由主义在当代的霸权地位安德森认为,新自由主义在当代的霸权地位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过去十年最重要的方面可以简单地确定为新自由主义在事实上的巩固和普遍的蔓延。
这一点当时并未得到普遍的预见。
在1989-1991年苏联阵营解体时,即使它的敌手也不是立刻就明白:不受约束的自由市场资本主义将横扫东西方的壁垒。
许多东欧的不同政见者、西欧的进步人士、北美的保守党人当时都以为: 左派一旦从斯大林的遗产中得到解脱,就将获得富有希望的再生。
直到1998年,今日马克思主义仍满怀希望地宣称新自由主义的终结。
但是,新自由主义改变了时代潮流。
安德森列举了新自由主义时代潮流在全球引起的大规模社会经济变化:其一,美国资本主义以不可思议的八年繁荣再次响亮地宣示了它的老大地位。
其二,通过联盟掌权的欧洲社会民主党转向美国模式。
其三,日本资本主义陷入深刻的衰落,南韩和印度接受解除管制的新自由主义标准。
其四,全球市场体系中最薄弱的新俄国经济已稳定化。
安德森认为,从这场新自由主义改革以来,西方思想界不再存在任何有意义的对立,即制度性对抗的观点,新自由主义作为一整套原则统治全球,成为世界历史上最为成功的意识形态。
他特别指出,在新自由主义的霸权变得更绝对之时,左派应采取不妥协的现实主义布迪厄指出, 新自由主义已成为当代世界居支配地位的话语体系。
新自由主义的由来_发展及其影响
8
国外社会政治思潮
几乎所有的新自由主义流派都反对福利国家制度。因 为福利制度会助长人的懒惰而不利于竞争。但许多资 本主义国家为了维护私有制, 避免阶级对立和冲突, 又 在事实上实行福利国家制度。 同时, 新自由主义坚决反 对通货膨胀, 认为通货膨胀有百害而无一利。 二战后新自由主义思潮的发展及其影响 新自由主义 真 正 成 为 一 种 思 潮 并 得 以 发 展 是 在 二 战以后, 大体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一、 新自由主义思潮的萌芽时期。 4566 年, 极端新 自由主义派的代表人物、诺贝尔奖获得者哈耶克发表 了《通往奴役之路》, 激烈抨击国家对市场机制自由运 转的一切限制,认为它们对经济自由和政治自由构成 了致命威胁。4567 年, 哈耶克在瑞士的佩勒兰山召集, 成立了佩勒兰山学会, 该学会的宗旨是, 一方面反对凯 恩斯主义和二战后占统治地位的社会团结与福利政 策;另一方面为创建另一种资本主义模式即强硬的和 不受任何规章约束的模式奠定理论基础。 几年以后, 西 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进入 81 和 91 年代快速持久的 发展时期, 迎来了资本主义的黄金时代。因此, 哈耶克 新 自 由 主 义 派 的 理 论 主 张 在 战 后 长 达 21 多 年 的 时 间 里始终停留在理论状态, 没有受到人们的青睐, 成为一 种边缘性的思潮。 在这一时期也有例外, 以弗莱堡学派 为代表的温和的新自由主义以其独到的社会市场经济 理论在德国的经济复兴过程中取得了成功。 二、 新自由主义思潮的兴盛时期。 凯恩斯主义在 21 世纪 91 年代以后受到越 来 越 多 的 抨 击 , 尤 其 是 457: 年的石油危机引起战后世界经济的严重危机,发达资 本主义国家全部被卷入了经济衰退的漩涡,首次出现 了以低增长和高通胀为特征的滞胀现象。在这种情况 下, 新自由主义的观点开始受到人们的重视。 哈耶克等 人断言, 危机的深层次根源在于工会。在他们看来, 工 会破坏了私人用于投资的资本积累的基础, 造 成“ 寄 生性福利开支”不断扩大。企业利润下降, 通货膨胀和 物价上涨, 从而导致市场经济出现全面危机。 根据这个 推理, 医治危机的药方只能是: 一方面, 维护强大的国 家, 使它有能力削弱工会力量和严格控制货币总量; 另 一方面, 节省财政开支, 压缩社会福利, 减少国家对经 济活动的干预。同时, 要保持所谓的自然失业率, 即建 立一支失业者大军。 新自由派的这一纲领并没有很快付诸实施。起初, 多数经合组织国家力图通过实施凯恩斯主义的补救办 法来摆脱危机。直到 71 年代末, 新自由主义思潮才开 始在西欧和美国普遍兴起。 4575 年 , 撒切尔夫人出任 英国首相,这 是 发 达 资 本 主 义 国 家 第 一 个 公 开 宣 布 实 践 新自由主义纲领的政府。一年之后 即 45;1 年 , 里根当选 为美国总统。随后在 45;2 年, 德国基督 教 民 主 联 盟 主 席 科尔出任联邦德国总理。与此同时, 施吕特领导的右翼联 盟在丹麦掌握了政权。接着, 除瑞典以外的所有斯堪的纳 维亚模式福利 国 家 都 转 向 右 翼 。 这 些 年 的 右 转 浪 潮 为 新 自由主义的兴起创造了政治条件。在英国, 撒切尔领导的 各届政府压缩货币 总 量 , 提高利率, 大幅度减轻高收入者 的所得税, 取消对金融流动的控制, 大幅度提高失业率, 压制罢工, 执行反 工 会 法 和 削 减 社 会 开 支 。 在 美 国 , 里根 政府优先考虑 的 是 与 苏 联 的 军 备 竞 赛 , 在 经 济 上 同 样 实 施有利于富人的利税政策。在德国及北欧, 基督教民主主 义右翼政府对 实 施 新 自 由 主 义 纲 领 多 少 持 保 留 态 度 。 它 们虽然坚决主 张 货 币 紧 缩 和 财 政 改 革 , 但 并 没 有 大 量 缩 减社会支出, 并避免与工会正面对抗。在法国、 意大利、 西 班牙、 葡萄牙、 希腊等社会党执政的南欧国家, 也普遍实 行了非常接近新自由主义的政策。
新自由主义和全球秩序
新自由主义和全球秩序引言新自由主义是由一系列经济理论和政策构成的政治经济学思潮,其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末的西方世界。
它对经济规模的限制提出了质疑,主张私有化、市场自由化、自由贸易以及限制政府干预等政策。
新自由主义迅速传播并影响了全球范围内的经济和政治发展,对全球秩序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讨论新自由主义对全球秩序的影响,以及在不同国家和地区所带来的不同后果。
新自由主义对全球秩序的影响1. 全球市场一体化新自由主义的核心理念之一是开放市场和自由贸易。
因此,在新自由主义的影响下,全球市场逐渐实现了一体化。
这种一体化虽然为全球贸易带来了巨大的便利,但也增加了全球市场的连锁风险。
例如,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就是一个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范围内的金融系统崩溃的例子。
2. 财富不平等的加剧随着新自由主义的推行,全球财富不平等问题变得更加突出。
新自由主义的政策往往会使富人更加富有,而贫穷的人则更加贫穷。
这种财富不平等的加剧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导致了社会动荡和不稳定,这对全球秩序产生了负面影响。
3. 国家经济主权的削弱新自由主义的政策追求市场自由和私有化,往往会削弱国家的经济主权。
全球化发展趋势下,企业和跨国公司越来越强大,而国家的能力相对较弱。
这可能导致一些国家在全球经济和政治格局中失去影响力,从而影响全球秩序的平衡。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后果新自由主义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影响是多样化的,取决于他们的经济、文化和政治背景。
1. 先发国家新自由主义在先发国家如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得到了广泛应用和推行。
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有所改善,但也伴随着财富不平等的进一步加剧。
在这些国家的全球影响力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但同时也面临着来自发展中国家的竞争和挑战。
2. 发展中国家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新自由主义政策的引入往往伴随着结构性调整和市场开放。
这些政策在一些地区取得了成功,如中国的经济转型。
然而,在一些其他国家,新自由主义政策也带来了贫困加剧、失业增加以及社会不稳定等问题。
新自由主义及其影响
新自由主义及其影响浅论新自由主义及其影响一、新自由主义概述1、新自由主义的起源自由主义是产生于17世纪英国的一种思潮,长期以来,它对经济思想、社会思想和政治思想都产生过很大影响。
西方经济学中的自由主义又被称为经济自由主义。
西方学者将经济自由主义分为古典自由主义和新自由主义。
在西方经济学中,新自由主义是指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与国家干预主义相对立的经济自由主义。
在以凯恩斯主义为代表的国家干预主义盛行时,新自由主义长期处于非主流地位。
20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陷入“滞胀”——即“经济停滞、通货膨胀”、凯恩斯主义出现危机以来,新自由主义从非主流地位上升至主流地位。
其主要理论流派的基本情况为:现代货币学派,代表人物是密尔顿·弗里德曼;供给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有阿瑟·拉弗、保罗·罗伯茨等人;此外还有理性预期学派、伦敦学派、弗莱堡学派等。
2、新自由主义兴起的原因20世纪70年代,西方经历了两次战后最深重的经济危机,整个西方经济长期陷入“滞胀”,而凯恩斯主义者却提不出有效对策,从而使他们信奉的经济思想陷入危机,走向衰落。
与此同时,新自由主义各种流派已经汇合成一股巨大的潮流,准备迎接资本主义经济矛盾和危机的挑战。
伴随着里根和撒切尔的上台和经济全球化,出现了新自由主义的兴起。
西方经济学家也把这一现象叫做“新古典复兴”[2]。
其原因分析起来有如下几点:凯恩斯主义失灵:凯恩斯的需求管理理论是一种宏观经济理论,其实质是在资本主义制度框架内,对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和经济关系进行调节,以实现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均衡。
由于凯恩斯理论的宏观目标与微观基础存在着不可克服的矛盾,资本主义经济在70年代陷入"滞胀"型危机,一旦发生这种情况,反对凯恩斯宏观理论的新自由主义就会抬头。
美国经济学家大卫·M科茨从资本主义经济结构变迁的角度,阐述了新自由主义兴起的原因。
他认为,“在20世纪70年代,人们接受新自由主义是对那一时期经济不稳定的回应。
论新自由主义社会福利思想及其影响
论新自由主义社会福利思想及其影响一、新自由主义概述1、新自由主义的来源自由主义是产生于17世纪英国的一种思潮,长期以来,它对经济思想、社会思想和政治思想都产生过很大影响。
西方经济学中的自由主义又被称为经济自由主义。
西方学者将经济自由主义分为古典自由主义和新自由主义。
在西方经济学中,新自由主义是指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与国家干预主义相对立的经济自由主义。
在以凯恩斯主义为代表的国家干预主义盛行时,新自由主义长期处于非主流地位。
20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陷入“滞胀”——即“经济停滞、通货膨胀”、凯恩斯主义出现危机以来,新自由主义从非主流地位上升至主流地位。
其主要理论流派的基本情况为:现代货币学派,代表人物是密尔顿·弗里德曼;供给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有阿瑟·拉弗、保罗·罗伯茨等人;此外还有理性预期学派、伦敦学派、弗莱堡学派等。
2、新自由主义产生的原因20世纪70年代,西方经历了两次战后最深重的经济危机,整个西方经济长期陷入“滞胀”,而凯恩斯主义者却提不出有效对策,从而使他们信奉的经济思想陷入危机,走向衰落。
与此同时,新自由主义各种流派已经汇合成一股巨大的潮流,准备迎接资本主义经济矛盾和危机的挑战。
伴随着里根和撒切尔的上台和经济全球化,出现了新自由主义的兴起。
西方经济学家也把这一现象叫做“新古典复兴”。
其原因分析起来有如下几点:凯恩斯主义失灵:凯恩斯的需求管理理论是一种宏观经济理论,其实质是在资本主义制度框架内,对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和经济关系进行调节,以实现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均衡。
由于凯恩斯理论的宏观目标与微观基础存在着不可克服的矛盾,资本主义经济在70年代陷入"滞胀"型危机,一旦发生这种情况,反对凯恩斯宏观理论的新自由主义就会抬头。
美国经济学家大卫·M科茨从资本主义经济结构变迁的角度,阐述了新自由主义兴起的原因。
他认为,“在20世纪70年代,人们接受新自由主义是对那一时期经济不稳定的回应。
新自由主义兴起影响
新自由主义兴起影响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新自由主义”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学思潮在全球范围内兴起。
这种思潮认为国家干预经济会导致市场失灵,尤其是政府对企业的管制会阻碍经济发展和创造就业机会。
因此,新自由主义者主张实行市场自由化,弱化政府的干预,从而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繁荣。
新自由主义最早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美国芝加哥大学的经济学家弗里德里希·哈耶克和米尔顿·弗里德曼等人的研究。
他们认为政府过度干预市场会削弱企业竞争力和市场效率,导致资源配置不合理,从而打击经济增长。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市场化改革的推进,新自由主义逐渐普及,成为一种全球化现象,深刻影响社会和人们的观念。
新自由主义兴起的重要条件是政治、社会和经济环境的变化。
20世纪80年代初期,世界经济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境,其间代表性事件是1970年代的经济危机。
全球通货膨胀高企,经济衰退加剧,政府的运营费用高耗能,而且公共部门效率低,公共福利难以得到落实,这些都给公共部门带来了极大的压力。
社会上出现了信任危机,人们不再相信政府的治理能力,逐渐支持更多的民主和市场化改革。
政治领导人和精英们也随时代变化,转向具有市场化导向和企业家精神的新自由主义经济学。
新自由主义的兴起带来了多种影响。
首先,新自由主义逐渐转变了政府的作用和职能。
早期的福利国家目标是通过公共支出和政府管制来消除不平等和提高社会福利。
后来福利国家的方式转向,开始追求公共支出的经济效率和更强的监管,对市场提供更好的机会。
其次,新自由主义者强调市场机制和竞争是实现效率的唯一途径。
在市场机制中, 计划经济和政府干预会遭受歧视,而私人部门的企业将获得更好的机会。
政府部门的规模也在减小,当然不同国家之间也存在差异。
新西兰、澳大利亚、英国等地的市场化改革比欧洲更为彻底,而奥地利、芬兰等地则是在更温和的范围内推进市场化的改革。
新自由主义的第三个影响是在全球化的背景下逐渐占据优势。
全球化推动着经济、文化和政治的交流,激励人们在不同地区和通行商态之间转化更顺畅。
新自由主义思潮及其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启示
新自由主义思潮及其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启示20世纪六七十年代,新自由主义逐渐成为西方各国治道变革的理论依据。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而我国正在深化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必然会遇到大量的实际问题,尤其是国家干预市场自由竞争的问题。
基于此,本文对新自由主义的思潮进行阐述,以期对我国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借鉴。
关键词:新自由主义私有化市场经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经历了战后两次最深重的经济危机,而凯恩斯主义者却提不出有效政策,从而使他们信奉的经济思想陷入危机,走向衰落。
与此同时,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出现了新自由主义。
著名经济学家和自由主义思想家、诺贝尔奖获得者冯•哈耶克发表的《通往奴役之路》,被认为是新自由主义兴起的标志。
“‘新自由主义’,顾名思义,是在古典自由主义思想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个新的理论体系,……其基本原则简单地说就是:贸易自由化、价格市场化和私有化。
”这一理论认为,在一个典型的民主体制社会里,自由市场占主导的发展模式是最行之有效的。
因为最不受管制的资本主义体制即自由市场经济不仅体现个人自由选择的理想,而且能够在效率、经济增长、技术进步、分配的公正性等方面使经济绩效达到最优化。
新自由主义的表现形式从20世纪70年代起,新自由主义成为当代资本主义的主流意识形态。
它与全球化互为动力,相互推动,俨然成为不可阻挡的潮流,对英美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政策产生了重要影响。
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采取新自由主义的政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私有化政策。
新自由主义主张对社会所有资产和服务实行私有化,把社会所有的土地、基础设施和企业卖给私人投资者,将公共部门生产的商品和服务转化成私人部门生产的商品和服务。
削减社会福利政策。
新自由主义者反对社会福利制度,他们认为,庞大的社会福利开支已经成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沉重的财政负担。
社会福利制度的推行,降低了经济效率,削弱了国际竞争能力,减少了利润。
减税政策。
新自由主义主张减税,并承认富人会得利,因为只有富人才有足够的资金去投资,而只有“合理”的税率才能吸引富人去投资。
关于新自由主义思想及其影响的研究
关于新自由主义思想及其影响的研究论文关键词:新自由主义;经济垒球化;资本主义;马克思主义论文摘要:新自由主义是在世纪之曼经湃垒球化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思想,它从制度的角度采考察当夸的经济奎球化它认为经济奎球化是指奎球市场经济.或者说是擂膏丰主义体系在世界范围内的扩展等,这不苻各奎球经济发展的事实。
斗持新自由主义,我们应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认鼻地分析。
坚决地社判。
经济全球化正在把人们引进一个世界经济发展的新时期。
随着全球化和市场原则普通化的进程,各国之间的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的交织和相互依存日益密切,这种趋势必然导致同一性的增强。
这种同一性涉及到不同的社会组织模式、法津与社会制度以及机构的设t及其动作等,所有这一切都将日益以是否符合世界市场经济的要求和国际规则为准二同时,这种同一性还表现为最有竟争力的某些强国的垄断性,它们力图将一种全球的生产方式逐步扩大到所有国家。
适应这种全球经济发展的需要,新自由主义便由此产生。
有人认为,新自由主义是我们时代得到明确界定的政治经济范式、它指的是允许少数私人利益者最大限度地控制社会生活以实现他们个人利益最大化的政策和程序、这种思想最早来源于经济自由主义。
经济自由主义的中心思想是:以每个人的利益为基础组织起来的市场社会是人类的自然状态,只要没有外部障碍阻挡,这种社会必定会走向繁荣;资本主义从来就存在;全部人类历史不过是市场关系的逐步解放,这种普遍性、理性化的社会形式唯一需要的就是消除对它的束缚。
这样.与这种自由主义经济观相适应的是这样一种强有力的趋向.即将资本主义社会尤其是市场关系看作是无限的,认为一切阻碍它扩张的外部障碍都是暂时性的,都将被克服。
国家对市场的干预,如果不是直接服务于资本本身的利益,就会被经济自由主义者视为这一体制顺利运行的主要障碍。
其它的存在于市场体制之外的自然的和社会环境的因素,如阻碍自由竞争的垄断发展,各国关税,对劳动力商品化的限制以及外部自然界本身的局限、也被看作暂时的障碍,并将被扩张着的资本主义市场社会所消解或克服。
论新自由主义思潮对当代世界的影响
论新自由主义思潮对当代世界的影响
1. 经济政策:新自由主义思潮推动了许多国家在 20 世纪 80 年代和 90 年代实施的经济自由化政策。
这些政策包括减少政府干预、私有化、降低贸易壁垒和放松金融监管。
这些改革旨在提高经济效率和竞争力,但也可能导致贫富差距扩大和社会不稳定。
2. 全球化:新自由主义思潮推动了全球化的发展,促进了资本、商品和劳动力的跨国流动。
这导致了国际贸易的增加和跨国公司的崛起,但也引发了一些争议,如劳工权益、环境问题和贫富差距。
3. 政治观念:新自由主义思潮对政治观念产生了影响,强调个人自由、民主和人权。
它主张限制政府权力,加强法治和公民社会的作用。
然而,这也可能导致政府在提供公共服务和解决社会问题方面的能力受到限制。
4. 社会不平等:新自由主义思潮的实施可能导致社会不平等的加剧。
自由市场和私有化可能导致财富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加剧贫富差距。
这可能引发社会不满和社会动荡。
需要注意的是,新自由主义思潮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影响是复杂的,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
它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对于新自由主义思潮的评价和应对,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和判断。
评新自由主义思潮及其影响
造 者 ,这种思潮有悖 于人本和社会公 正的基本原则。
关 键 词 :新 自由主 义 ; 资本 主 义 ;评 价 中 图 分 类 号 :C 6 文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7 —30 《 00)0 0 2 0 0 6 1 8X 2 1 7— 05— 2
Co m en s o t e be als nd t nfue e m t n he N w Li r im a Is I l nc W ANG — hu Li a
竞争资 本主义时代 的结束 。为挽救经济危 机 , 迫切需要 国家
出面来 干预经济生活 。于是 , 一种反 映国家垄 断资本主义要
资本主义社会的时代 精神 。主张 经济上 实行 放任 自由的市 场经济 , 减少政府对 经济 的干预。这种 自由思 想 的产生是 资
本 主义社会 化生产方 式扩 张 的结 果 。对 剩余 价值 的追 求是
求 的着重 主张 以扩大 政府 支 出创 造 需求 和通 过政府 干预 推
tepo l o i adtebs r cp s i sc. h e p f h n ai pi il s a j t e c ts h c n e o ol ui f c
Ke r s n o—l e a ; c p tl m ; a s sme t y wo d : e i r b l ai i as s e s n
推行全 球一体 化理论 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
二 、 自 由主 义 的基 本 内 容及 其对 资本 主 义 的 影 响 新
年代爆 发了一场席卷 了整个资 本主义世界 的经济大 危机 , 危 机彻底 暴露 了自由放任市 场经 济的弊端 , 实际 上宣告 了 自由
2 0世纪 7 0年代 以后 , 自由主义所 倡 导的 自由思 想是 新
新自由主义的兴起及对当代世界的影响
20世纪70年代初,新自由主义学派向凯恩斯主义发起了挑战。
这个学派的兴起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以至要想了解当今世界的垄断资本、南北关系以及全球化,都不能不对新自由主义理论和政策作深入的研究。
一、新自由主义理论的基本内容新自由主义是20世纪30年代以后发展起来的一个西方经济学流派,它在50—60年代以后有较大发展,70年代又有了更为迅速的发展。
新自由主义发展到今天,不仅有哈耶克的新自由主义学说,弗里德曼的货币主义学说,西德的社会市场经济学说,而且形成了拥有人力资本论、公共造反学派、新制度经济学派(主权经济学等)、供应学派、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曾称为理性预期学派)等在内的庞大阵营。
新自由主义学派中的代表人物哈耶克、弗里德曼以及人力资本论的西奥多·舒尔茨、公共造反学派的詹姆斯·布坎南、产权经济学的罗纳德·科斯、理性预期学派的罗伯特·卢卡斯曾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新自由主义产生后一度遭到冷遇,20世纪70年代以后,新自由主义经济学说卷土重来,其声势之大,影响之广,为过去所鲜见。
按年代顺序,新自由主义经济学说中,影响较大的分别有哈耶克的新自由主义、弗里德曼的货币主义和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以卢卡斯为代表的新古典宏观经济学。
需要指出的是,新自由主义学说中的新制度学派,在西方学术界影响并不很大,但却对中国经济学界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哈耶克的基本理论观点:哈耶克是当代新自由主义最有代表性的理论家。
该学派认为,经济生活中的主体由一些追求利益最大化的个人构成,正是这样的个人对商品和劳务的主观评价导致社会资源得到最优配置,经济达到最大化。
哈耶克对奥地利学派的思想深信不疑,对任何与经济自由不相符合的学说,予以坚决抨击。
哈耶克认为,自由是一个最高的政治目标,是追求文明社会的崇高目标和私人生活安全的保证。
按照自由主义原则,应尽量运用自发力,而尽量少用强制力量处理事物。
他强调,私有制是自由的最重要的保障,个人的“积极性”只有在私有制的基础上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新自由主义思潮对当代中国的影响
新自由主义思潮对当代中国的影响新自由主义是在继承古典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的基础上,以反对和抵制凯恩斯主义为主要特征的理论思潮。
本文通过对新自由主义思潮的产生背景以及主要观点的介绍,从正反两个方面进一步揭示了新自由主义思潮对当代中国的影响。
【关键词】新自由主义思潮;产生背景;主要观点;影响新自由主义思潮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后期在西方兴起,随即迅速在全球范围内传播开。
新自由主义作为一种社会思潮,起源于经济领域,推行于政治领域,并波及到思想价值领域,具有浓厚的为国际垄断资本主义意识形态辩护的色彩。
随着当代经济全球化程度的不断加深,新自由主义思潮逐步渗透入一些发展中国家,并在国家的发展实践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深深地影响了这些国家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发展。
一、新自由主义思潮产生的背景19世纪末20世纪初,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存在的矛盾越来越激烈,经济危机频繁爆发。
新自由主义形成之初,正处于1929一1933年经济大危机之时。
在面对如此巨大的经济危机时,绝大多数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开始主张在经济和社会生活方面由政府进行干预,而不是一味坚持古典传统中的自由放任原则。
由此,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物―凯恩斯主义诞生了。
凯恩斯及其所倡导的政府干预论成为西方经济学界和思想界的主流思潮,并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的繁荣发展而不断受到推崇,使经济自由主义受到了沉重的打击从以上的历史背景中不难发现,新自由主义是伴随着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与随后出现的凯恩斯主义而产生的,它是古典经济自由主义在当代的变身,是与凯恩斯主义国家干预论对立出现的一种社会思潮。
二、新自由主义的主要观点新自由主义是在批判凯恩斯主义的基础上,将古典自由主义与新的历史条件相结合,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庞杂的思想及理论体系。
但纵观各流派的主要观点,其表达的思想基本相近,主要总结为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1.推崇私有制,反对公有制新自由主义者认为,私人产权与公共产权相比,其产权边界更加清晰,可以对经济的发展产生更强的刺激。
新自由主义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
新自由主义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对中国的影响新自由主义是当代西方最重要的经济、政治思潮之一,它最先产生于19世纪末的英国发展于美国,是对传统自由主义的修改和完善。
在中国,自由主义的思潮历经了近一个世纪的传播和发展,其影响不可小视。
一、新自由主义的发展及其内涵第一阶段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
19世纪末英、法、美、德等国完成了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的转变。
西方世界分别于1873年、1882年、1890年、1900年发生四次经济危机,财富分化更加加剧,贫苦者无保障,垄断组织和少数寡头主宰社会,工人运动蓬勃发展。
证明近代古典自由主义已经不再适应资产阶级发展需要了,现代新自由主义应运而生;第二阶段是20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
主要代表是美国的罗斯福的“新政”自由主义和英国的凯恩斯主义;第三阶段是20世纪70年代到现在的当代新自由主义。
主要代表是美国的罗尔斯。
何谓“新自由主义”?新自由主义是在继承资产阶级古典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的基础上,以反对和抵制凯恩斯主义为主要特征,适应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向国际垄断资本主义转变要求的理论思潮、思想体系和政策主张。
二、新自由主义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新自由主义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是不容小视的,特别是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末,作为新自由主义集中体现的“华盛顿共识”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带来积极的借鉴意义的同时也带来巨大的挑战。
在改革开放之前,中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计划经济时代,没有市场,没有资本,经济发展缺乏动力。
为了改变现状,中国人开始接受新自由主义的经济思想,开始重视资本与市场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实行市场经济,扭转了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为国内经济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新自由主义的经济政策对中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此外,在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中,关于市场是有效配置资源机制的观点;以弗里德曼为代表的现代货币主义等学派主张减少政府干预、压缩政府开支、提高政府效率的观点;关于通过适度货币政策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观点;关于加强法制和使政府行为纳入法制轨道的观点;关于尊重人权和人的自由发展的主张等等都为我国经济建设以及如何处理国家、市场、个人关系提供了宝贵的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
待西方新自由主义思潮及其国际影响
新制度经济学——代表人物是科斯,国内有的媒体
宣传说,新制度经济学的创始人物是张五常,这个说 法不对,张五常只是这一学派的成员;其它学派—— 如以萨克斯为代表的一些美国经济学家和以伊萨克 森为代表的一些北欧的经济学家。【4】他们跑到俄罗斯 去推销新自由主义,有的当了俄罗斯政府顾问,出主
“马克思为祸最深”,“马克思由头错到尾”,劳动价 值论“被公认为谬论”,剩余价值论已经被打得“片
甲不留”,“在中国,马克思的理论是奄奄一息了”。
共选择学派——代表人物是布坎南。他在《公共选
择理论:经济学在政治方面的应用》(1972)一书 中,提出了经济人假设、政府失灵的自由主义观点;
二是用科斯定理的产权清晰论反对社会主义公有
和官方学者的解释,全球化还包括法律全球化、文化
全球化和语言全球化。实际上,他们是要用西方国家
的法律和文化统一全球。英美学者甚至主张全世界 都只用英语。这类全球化实质是企图把西方国家的
别的国家实行贸易自由化,其目的就是维护美国垄 断资本的利益。 二、新自由主义思潮的国际影响
新自由主义的不同派别有不同的影响范围。在
识形态和主流价值观念。
万 方数据
5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r7年第3期
断、寡头”,是指微观无效率,“商业周期波动,股市 崩溃、投机泡沫、金融危机”,是指宏观经济不稳定, “收入财富分配不公”,是指社会不公平。这实际上 和加尔布雷思的观点是基本一致的。新自由主义与 国家干预主义的主要分歧点有三个:一是新自由主
作者简介:周肇光(1952一),男,安徽绩溪人,上海金融学院经济发展研究所所长、教授,担任国家教育部社科研究中心理 论经济学研究组成员、全国《资本论》研究会理事、中国经济规律研究会理事兼副秘书长、世界政治经济学学会理事。研究 方向:中国经济问题研究。
简论新自由主义思潮的世界影响
简论新自由主义思潮的世界影响
杨荣国
【期刊名称】《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2(000)001
【摘要】20世纪80年代后期,随着全球化浪潮的兴起,新自由主义逐步转变成
一种为国际垄断资本主义征服世界服务的右翼意识形态,并在世界范围内不断蔓延,不仅影响到发达国家的经济政治生活,也对发展中国家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本文试图从新自由主义的“华盛顿共识”、“休克疗法”和“意识形态渗透”三个表现形式出发,对新自由主义思潮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做一剖析,以期对新自由主义有更为深刻的认识,进而维护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
【总页数】2页(P218-219)
【作者】杨荣国
【作者单位】兰州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甘肃兰州730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091.3
【相关文献】
1.新自由主义思潮对大学生价值观的不良影响及对策
2.新自由主义思潮在中国的流变与破产
3.新自由主义思潮对大学生不良影响及对策探究
4.探析新自由主义思潮
中的消极国家观5.新自由主义思潮下的中西之治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 NO.1,2012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JO U R N A L O F Y U N N A N I N S T I T U T E O F S O C I A L I S M218简论新自由主义思潮的世界影响杨荣国(兰州大学 政治与行政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摘 要:20世纪80年代后期,随着全球化浪潮的兴起,新自由主义逐步转变成一种为国际垄断资本主义征服世界服务的右翼意识形态,并在世界范围内不断蔓延,不仅影响到发达国家的经济政治生活,也对发展中国家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本文试图从新自由主义的“华盛顿共识”、“休克疗法”和“意识形态渗透”三个表现形式出发,对新自由主义思潮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做一剖析,以期对新自由主义有更为深刻的认识,进而维护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
关键字:社会思潮;新自由主义;影响 中图分类号:F091.3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1-2811(2012)01-0218-2自由主义(Neo-liberalism)是资本主义由私人垄断阶段发展到国家垄断阶段出现的一种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宣扬资产阶级价值观的社会思潮。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随着科技革命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兴起,资本主义经过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到国际垄断资本主义。
为适应这种需要,新自由主义开始由经济学术理论向国家意识形态转变,并积极为实现国际垄断资本统治的全球一体化服务。
1989年“华盛顿共识”的达成,标志着新自由主义的政治经济理论得以付诸实践,拉美、俄罗斯以及东欧等地区自此成为新自由主义进行对外扩张、输出资本主义经济社会制度的“试验场”,同时,我国意识形态安全也面临着来自新自由主义的挑战。
一、“华盛顿共识”——新自由主义在拉美地区的实践 华盛顿共识(Washington Consensus)是指20世纪80年代,美国政府、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为陷于债务危机的拉美国家提出的以减少政府干预、促进贸易和金融自由化为主要内容的国家经济改革方案和对策,是一整套针对拉美国家经济改革与发展的新自由主义政治经济理论。
正如美国著名学者诺姆・乔姆斯基在《新自由主义和全球秩序》一书中指出的那样:“新自由主义的华盛顿共识,由美国政府及其控制的国际经济组织所制定,指的是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一系列政治经济理论……简单地说,保持贸易自由化、保障市场定价,消除通货膨胀,维护私有化是新自由主义的基本原则。
”[1](P26)20世纪80年代,拉美地区经济出现衰退、萎缩,拉美国家陷入债务危机和经济衰退的恶性循环之中。
在这种情况下,新自由主义乘虚而入,迅速在作为美国“后院”的拉丁美洲传播和扩散。
在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的作用下,拉美国家经济出现复苏,畸形的经济结构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变,一些国家甚至跃入新兴工业国的行列,这极大地刺激了整个拉美国家加快新自由主义改革的步伐和力度,再加之美国政府及其主导下的国际经济组织不断对拉美国家施加的影响,使得“华盛顿共识”迅速在拉美得到了推广和实施。
90年代初,拉美各国纷纷采用新自由主义的处方来发展经济,开始了由贸易自由化、经济市场化、国企私有化、政治分权化、发展外向化五大内核为主要内容的新自由主义改革。
由于各国改革进展参差不齐,许多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并未完成,经济发展水平仍处于低级层面,经济对外依赖性强并且十分脆弱,外部世界一有风吹草动,拉美就可能患上“感冒”。
90年代短短十年,拉美的墨西哥、巴西、阿根廷相继发生金融危机。
1994年底至1995年初,墨西哥突然爆发大规模金融危机;1996年,墨西哥和阿根廷的经济增长率与1995年相比,分别下降了7%和2.5%;1997年末,东南亚金融危机开始波及拉美地区,巴西货币雷亚尔汇率受到投机者攻击,1998和1999年拉美经济增长率分别下降2.1%和0.4%;从2001年3月开始,由于长期经济衰退,阿根廷开始出现无法按期偿还外债的趋势,其货币面临强调贬值压力,最终引发了新一轮金融危机。
拉美新自由主义改革总体上是失败的,大多数拉美国家沦为新自由主义危害的重灾区。
实践证明,新自由主义本质上是为少数发达国家和国际垄断资产阶级服务的,发展中国家不可盲目地采取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否则将有可能成为发达国家和国际垄断资产阶级主导的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牺牲品。
二、“休克疗法”——俄罗斯东欧国家转型的痛阵 20世纪70年代末,新自由主义取代凯恩斯主义(Keynesian)成为西方世界的主流经济思潮,而时值“苏联东欧的改革家们普遍地失望于在社会主义体制框架下各国改革进程的停滞不前,在这种情况下,以哈耶克为代表的自由主义理论成为前苏联学界一时之圭臬”。
[2](P6)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发生了历史性的制度巨变,各国陆续放弃了社会主义制度,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苏联东欧巨变后,这一地区立即开始实施从原有的以公有制为基础的计划经济向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市场经济的转型。
俄罗斯东欧各国为了彻底摧毁原有的政治经济体制、保证改革的“不可逆转”性、迅速促进本国的经济发展,开始强制推行了新自由主义的“休克疗法”(Shock Therapy)式经济转轨方案。
其基本内容为经济的自由化、私有化和稳定化,通过这“三化”完成对经济制度的改造。
第一、实行市场和贸易迅速自由化。
各国政府首先通过自由化废除计划经济体制,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实现价格自由化、企业经营自由化、对外经济活动自由化和外汇自由化,缩减政府对经济的调控作用;第二、主张国有企业全盘私有化。
在西方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的影响下,各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 NO.1,2012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JO U R N A L O F Y U N N A N I N S T I T U T E O F S O C I A L I S M219国把原有的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所有制结构改造为以私有制为主体的混合所有制结构;第三、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化。
针对当时普遍存在的生产下降、通货膨胀加剧的混乱局面,政府改变调控宏观经济的手段和方法,调整经济政策,采取财政和货币紧缩政策,努力减少财政赤字,以维持宏观经济的相对稳定。
俄罗斯前外长伊・伊万诺夫认为:“‘休克疗法’迅速和彻底地摧毁了原有的社会经济制度,使这些国家向资本主义制度的演变难以逆转。
‘休克疗法’作为遏制通货膨胀、稳定宏观经济的一种办法,在具备一定条件的国家是可取的,但作为向市场经济转型的途径,却是不可取的”。
[3](P7)实践证明,俄罗斯东欧各国并没有通过经济转型很快的融入西方体系并实现繁荣,相反,各国都出现了严重的经济社会危机。
1、生产大幅度下降俄罗斯从1992年到1996年,国内生产总值五年累计下降56%;工业总产值累计下降61%;农业总产值下降38%。
下降幅度大大超过卫国战争时期(国民生产总值下降25%)和美国1929年——1933年大危机时期(国民生产总值下降30%),使俄罗斯经济倒退了将近20年。
即使是经济转轨最为顺利的波兰、匈牙利和捷克三国也都出现了生产的严重衰退。
2、通货膨胀恶性发展,失业急剧增加,居民生活水平下降 据统计,1991年至1996年俄罗斯物价上涨了6188倍。
俄罗斯通货膨胀率1992年为2500%,1993年为1000%,1996年才降至21.8%。
波兰1990年物价上涨586%,匈牙利上涨277%。
同时,经济下滑、物价飞涨带来了失业猛增和居民生活水平的下降。
[4](P199—200)与此同时,转型过程中经济法规的不健全导致贪污腐败盛行,出现许多经济暴发户,社会两极分化严重。
3、东欧国家政局动荡,“颜色革命”频发作为“休克疗法”的历史遗产,“颜色革命”成为新自由主义政策在欧亚地区的一种延续。
从几年的实践来看,“颜色革命”已成为西方国家推广“民主外交”战略的一种手段。
从2003年冬格鲁吉亚因总统选举争端引发的“玫瑰革命”到乌克兰因总统选举争端爆发的“橙色革命”,再到2005年吉尔吉斯斯坦因议会选举引发的“柠檬革命”,原本较为稳定的政权一次次不可避免地被“街头政治”掀翻在地,各国政局变得更加动荡不安。
新自由主义政策的实施使俄罗斯东欧国家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各国都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危机。
同时这也说明,新自由主义的意识形态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其他国家加强政治渗透,其推行所谓的民主化改造,以此来促进自身的利益的手段。
三、“意识形态渗透”——新自由主义对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挑战意识形态(Ideology)作为社会意识的一种高级形式,是一个非常复杂且颇有争议的概念。
政治现实主义奠基之父汉斯・摩根索认为:“意识形态指的是指导某个社会集团(主要是国家、政党、民族组织)进行政治斗争的较为完整的思想体系”。
[5](P8)马克思指出:“意识形态也称‘社会意识形态’或‘观念形态’,指政治、法律、道德、哲学、艺术、宗教等各种社会意识形式的总和……它是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是以特定的形式和较为严整的体系反映社会存在”。
[6](P276)简单来说,意识形态就是反映特定阶级或集团的世界观、价值诉求和利益主张的思想体系。
意识形态关乎一个国家的政治与社会稳定、关乎一个民族的精神状态和价值观念,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在全球化时代下,西方发达国家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断的向社会主义国家渗透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带来了巨大挑战。
1、对公有制主体地位的挑战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社会经济制度的核心和基础,决定着社会经济制度的性质。
新自由主义视资本主义私有制为唯一合理的制度,极力反对公有制,认为私有制比公有制效率更高且更能保障个人自由。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詹姆斯・布坎南强调:“当公有制的范围扩大以后,‘经济’将变得更糟而不是具有更高的‘生产率’”。
[7](P50)自由主义代表人物哈耶克坚持认为私有制是保障个人自由的根本前提,他认为:“只是由于生产资料掌握在许多个独立行动的人的手里,才没有人有控制我们的全权,我们才能够以个人的身份来决定我们要做的事情”。
[8](P102)2、宣扬“意识形态终结论”苏东社会主义阵营瓦解后,新自由主义乘虚而入,大肆宣扬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终结论”,把矛头直指社会主义制度。
“去意识形态化”、“价值中立”等观念在中国大行其道,甚至有愈演愈烈之势。
新自由主义甚至宣布意识形态是非法的,要彻底消除一切意识形态。
西方“意识形态终结论”在中国的宣扬和蔓延,旨在说明西方的自由民主思想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并企图代替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使中华民族彻底放弃共产主义信仰,最终消亡社会主义制度。
[9]3、对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威胁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在领导人民夺取政权之后,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成了生产资料的集体所有者,进而奠定了其执政的阶级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