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新自由主义思潮的世界影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 NO.1,2012

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J
O U R N A L O F Y U N N A N I N S T I T U T E O F S O C I A L I S M
218
简论新自由主义思潮的世界影响
杨荣国
(兰州大学 政治与行政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
摘 要:20世纪80年代后期,随着全球化浪潮的兴起,新自由主义逐步转变成一种为国际垄断资本主义征服世界服务的右翼意识形态,并在世界范围内不断蔓延,不仅影响到发达国家的经济政治生活,也对发展中国家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本文试图从新自由主义的“华盛顿共识”、“休克疗法”和“意识形态渗透”三个表现形式出发,对新自由主义思潮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做一剖析,以期对新自由主义有更为深刻的认识,进而维护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

关键字:社会思潮;新自由主义;影响 中图分类号:F09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2811(2012)01-0218-2
自由主义(Neo-liberalism)是资本主义由私人垄断
阶段发展到国家垄断阶段出现的一种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宣扬资产阶级价值观的社会思潮。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随着科技革命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兴起,资本主义经过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到国际垄断资本主义。

为适应这种需要,新自由主义开始由经济学术理论向国家意识形态转变,并积极为实现国际垄断资本统治的全球一体化服务。

1989年“华盛顿共识”的达成,标志着新自由主义的政治经济理论得以付诸实践,拉美、俄罗斯以及东欧等地区自此成为新自由主义进行对外扩张、输出资本主义经济社会制度的“试验场”,同时,我国意识形态安全也
面临着来自新自由主义的挑战。

一、“华盛顿共识”——新自由主义在拉美地区的实践 华盛顿共识(Washington Consensus)是指20世纪80年代,美国政府、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为陷于债务危机的拉美国家提出的以减少政府干预、促进贸易和金融自由化为主要内容的国家经济改革方案和对策,是一整套针对拉美国家经济改革与发展的新自由主义政治经济理论。

正如美国著名学者诺姆・乔姆斯基在《新自由主义和全球秩序》一书中指出的那样:“新自由主义的华盛顿共识,由美国政府及其控制的国际经济组织所制定,指的是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一系列政治经济理论……简单地说,保持贸易自由化、保障市场定价,消除通货膨胀,维护私有化是新自由主义的基本原则。


[1](P26)
20世纪80年代,拉美地区经济出现衰退、萎缩,拉美国家陷入债务危机和经济衰退的恶性循环之中。

在这种情况下,新自由主义乘虚而入,迅速在作为美国“后院”的拉丁美洲传播和扩散。

在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的作用下,拉美国家经济出现复苏,畸形的经济结构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变,一些国家甚至跃入新兴工业国的行列,这极大地刺激了整个拉美国家加快新自由主义改革的步伐和力度,再加之美国政府及其主导下的国际经济组织不断对拉美国家施加的影响,使得“华盛顿共识”迅速在拉美得到了推广和实施。

90年代初,拉美各国纷纷采用新自由主义的处方来发展经济,开始了由贸易自由化、经济市场化、国企私有化、政治分权化、发展外向化五大内核为主要内容的新自由主义改革。

由于各国改革进展参差不齐,许多国家经济结构
调整并未完成,经济发展水平仍处于低级层面,经济对外依赖性强并且十分脆弱,外部世界一有风吹草动,拉美就可能患上“感冒”。

90年代短短十年,拉美的墨西哥、巴西、阿根廷相继发生金融危机。

1994年底至1995年初,墨西哥突然爆发大规模金融危机;1996年,墨西哥和阿根廷的经济增长率与1995年相比,分别下降了7%和2.5%;1997年末,东南亚金融危机开始波及拉美地区,巴西货币雷亚尔汇率受到投机者攻击,1998和1999年拉美经济增长率分别下降2.1%和0.4%;从2001年3月开始,由于长期经济衰退,阿根廷开始出现无法按期偿还外债的趋势,其货币面临强调贬值压力,最终引发了新一轮金融危机。

拉美新自由主义改革总体上是失败的,大多数拉美国家沦为新自由主义危害的重灾区。

实践证明,新自由主义本质上是为少数发达国家和国际垄断资产阶级服务的,发展中国家不可盲目地采取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否则将有可能成为发达国家和国际垄断资产阶级主导的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牺牲品。

二、“休克疗法”——俄罗斯东欧国家转型的痛阵 20世纪70年代末,新自由主义取代凯恩斯主义(Keynesian)成为西方世界的主流经济思潮,而时值“苏联东欧的改革家们普遍地失望于在社会主义体制框架下各国改革进程的停滞不前,在这种情况下,以哈耶克为代表的自由主义理论成为前苏联学界一时之圭臬”。

[2](P6)
20世纪80
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发生了历史性的制度巨变,各国陆续放弃了社会主义制度,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苏联东欧巨变后,这一地区立即开始实施从原有的以公有制为基础的计划经济向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市场经济的转型。

俄罗斯东欧各国为了彻底摧毁原有的政治经济体制、保证改革的“不可逆转”性、迅速促进本国的经济发展,开始强制推行了新自由主义的“休克疗法”(Shock Therapy)式经济转轨方案。

其基本内容为经济的自由化、私有化和稳定化,通过这“三化”完成对经济制度的改造。

第一、实行市场和贸易迅速自由化。

各国政府首先通过自由化废除计划经济体制,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实现价格自由化、企业经营自由化、对外经济活动自由化和外汇自由化,缩减政府对经济的调控作用;第二、主张国有企业全盘私有化。

在西方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的影响下,各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 NO.1,2012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J
O U R N A L O F Y U N N A N I N S T I T U T E O F S O C I A L I S M
219
国把原有的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所有制结构改造为以私有制为主体的混合所有制结构;第三、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化。

针对当时普遍存在的生产下降、通货膨胀加剧的混乱局面,政府改变调控宏观经济的手段和方法,调整经济政策,采取财政和货币紧缩政策,努力减少财政赤字,以维持宏观经济的相对稳定。

俄罗斯前外长伊・伊万诺夫认为:“‘休克疗法’迅速和彻底地摧毁了原有的社会经济制度,使这些国家向资本主义制度的演变难以逆转。

‘休克疗法’作为遏制通货膨胀、稳定宏观经济的一种办法,在具备一定条件的国家是可取的,但作为向市场经济转型的途径,却是不可取的”。

[3](P7)
实践
证明,俄罗斯东欧各国并没有通过经济转型很快的融入西方体系并实现繁荣,相反,各国都出现了严重的经济社会危机。

1、生产大幅度下降
俄罗斯从1992年到1996年,国内生产总值五年累计下降56%;工业总产值累计下降61%;农业总产值下降38%。

下降幅度大大超过卫国战争时期(国民生产总值下降25%)和美国1929年——1933年大危机时期(国民生产总值下降30%),使俄罗斯经济倒退了将近20年。

即使是经济转轨最为顺利的波兰、匈牙利和捷克三国也都出现了生产的严重衰退。

2、通货膨胀恶性发展,失业急剧增加,居民生活水平下降 据统计,1991年至1996年俄罗斯物价上涨了6188倍。

俄罗斯通货膨胀率1992年为2500%,1993年为1000%,1996年才降至21.8%。

波兰1990年物价上涨586%,匈牙利上涨277%。

同时,经济下滑、物价飞涨带来了失业猛增和居民生活水平的下降。

[4](P199—200)
与此同时,转型过程中
经济法规的不健全导致贪污腐败盛行,出现许多经济暴发户,社会两极分化严重。

3、东欧国家政局动荡,“颜色革命”频发
作为“休克疗法”的历史遗产,“颜色革命”成为新自由主义政策在欧亚地区的一种延续。

从几年的实践来看,“颜色革命”已成为西方国家推广“民主外交”战略的一种手段。

从2003年冬格鲁吉亚因总统选举争端引发的“玫瑰革命”到乌克兰因总统选举争端爆发的“橙色革命”,再到2005年吉尔吉斯斯坦因议会选举引发的“柠檬革命”,原本较为稳定的政权一次次不可避免地被“街头政治”掀翻在地,各国政局变得更加动荡不安。

新自由主义政策的实施使俄罗斯东欧国家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各国都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危机。

同时这也说明,新自由主义的意识形态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其他国家加强政治渗透,其推行所谓的民主化改造,以此来促进自身的利益的手段。

三、“意识形态渗透”——新自由主义对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挑战
意识形态(Ideology)作为社会意识的一种高级形式,是一个非常复杂且颇有争议的概念。

政治现实主义奠基之父汉斯・摩根索认为:“意识形态指的是指导某个社会集团(主要是国家、政党、民族组织)进行政治斗争的较为完整的思想体系”。

[5](P8)
马克思指出:“意识形态也称‘社会意识形态’
或‘观念形态’,指政治、法律、道德、哲学、艺术、宗教
等各种社会意识形式的总和……它是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是以特定的形式和较为严整的体系反映社会存在”。

[6](P276)
简单来说,意识形态就是反映特定阶级或集团的世界观、价值诉求和利益主张的思想体系。

意识形态关乎一个国家的政治与社会稳定、关乎一个民族的精神状态和价值观念,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在全球化时代下,西方发达国家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断的向社会主义国家渗透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带来了巨大挑战。

1、对公有制主体地位的挑战
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社会经济制度的核心和基础,决定着社会经济制度的性质。

新自由主义视资本主义私有制为唯一合理的制度,极力反对公有制,认为私有制比公有制效率更高且更能保障个人自由。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詹姆斯・布坎南强调:“当公有制的范围扩大以后,‘经济’将变得更糟而不是具有更高的‘生产率’”。

[7](P50)
自由主义
代表人物哈耶克坚持认为私有制是保障个人自由的根本前提,他认为:“只是由于生产资料掌握在许多个独立行动的人的手里,才没有人有控制我们的全权,我们才能够以个人的身份来决定我们要做的事情”。

[8](P102)
2、宣扬“意识形态终结论”
苏东社会主义阵营瓦解后,新自由主义乘虚而入,大肆宣扬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终结论”,把矛头直指社会主义制度。

“去意识形态化”、“价值中立”等观念在中国大行其道,甚至有愈演愈烈之势。

新自由主义甚至宣布意识形态是非法的,要彻底消除一切意识形态。

西方“意识形态终结论”在中国的宣扬和蔓延,旨在说明西方的自由民主思想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并企图代替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使中华
民族彻底放弃共产主义信仰,最终消亡社会主义制度。

[9]
3、对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威胁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在领导人民夺取政权之后,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成了生产资料的集体所有者,进而奠定了其执政的阶级基础。

在新自由主义的宣扬下,生产资料私有化的观念会日益强化,新的资产阶级便会出现,工人阶级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将面临丧失的危险。

这样一来,工人阶级统治阶级的地位就会动摇,社会主义的前途将毁于一旦,中国共产党也将有失去阶级基础和执政基础的危险。

历史告诉我们,意识形态“阵地”的丢失是东欧社会主义解体的重要原因。

江泽民同志曾明确指出:“意识形态领域,社会主义思想不去占领,资本主义思想就必然去占领。


[10](P407)
因此,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巩固马克
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第一、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身建设,使其更充分地体现人民的利益,进而获得广大人民的认同;第二、坚持和推进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通过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来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第三、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第四、制定有效的意识形态外交战略,对“去意识形态化”、“价值中立”等思潮保持高度警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