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塞诗高考题汇编
高三高考诗歌分类鉴赏:边塞诗 试题(共12页)
边塞诗边塞诗词是边塞生活的艺术反映,这类诗词大多和民族战争有千丝万缕的联络。
因为边塞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因此就造成边塞诗词题材非常广泛,内容异常丰富。
又因为每个朝代的不同时期或者盛或者衰,诗词中所表现出来的情调或者高昂或者消沉;还因为每个诗人前往边塞的原因不同,目的不同,所抒发出的感情也千差万别,情况相当复杂。
比方说,盛唐(shènɡ tánɡ)时期的边塞诗词大多激情奔放,而中唐以后的边塞诗词大多感慨深沉。
边塞诗词的创作形式大多为古风〔考虑到高考命题使用长篇古风做材料的可能性不大,故本文不予涉及〕和绝句,词的数量较少。
中学生在解答边塞诗词的鉴赏问题时,应掌握如下几把翻开通往凯旋门的钥匙。
第一把钥匙是要弄清边塞诗词的立意,深挖它含蓄的主旨,从总体上对作品进展把握。
因为这一问题相当复杂,所以就先举些名句来加以简要评述:“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既表现出戍边将士奋勇杀敌的英雄气概,也赞扬了他们以身许国的豪情壮志;“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既表达了对良将及早出现的渴望,也表现出对边疆和平的向往;“战士HY前半生死,美人帐下犹歌舞〞,既揭露了HY中苦乐不均的丑恶现象,也表达了对下层士兵的深切同情;“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既是对不义战争的控诉,也是对和平的渴望与追求;“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既表现出从HY将士的洒脱,也抒发了他们心中的无奈;“更吹羌笛(qiānɡ dí)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既表现出戍边将士深深的乡思之情,也抒发了HY嫂们无尽的思念与惆怅;“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字里行间洒满斑斑血泪,令人闻之而发指……异彩纷呈的边塞诗词,或者奇丽峻峭,雄浑挺拔;或者清新幽雅,缠绵悱恻;或者大方高歌,响遏云天,或者低徊浅唱,感慨万端;或者令人热血沸腾,欲跃马横戈,或者使人愁肠寸断,想折戟断刀……为了加深对这一问题的认识,我们可以用陈子昂?送魏大从HY?〔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
高三诗歌复习-边塞征战诗实用精品(附高考真题)
• .(1)更喜欢本诗。本诗前两句点出居庸关的 雄壮气势,景物描写鲜明生动,为后面抒 情作了铺垫。“将军”两句缺乏形象感,并且 与全诗思乡的情感内容不相称。(2)①将关 内桃花烂漫与关外白雪茫茫两个场景聚集 到征马这一关节点上,描写生动,对比鲜 明。②“桃花”与“雪”分别代指家乡的温馨与 塞外的清冷生活,在诗中具有象征意义, 蕴含了思乡的情感。
• 战士军前半死生, 美人帐下犹歌舞!(高适《燕歌行》)
• 表达效果:突出和强调。如用内地和边塞的景物对比,突 出边塞环境的艰苦。
• 3.虚实结合: • 火山五月行人少,看君马去疾如鸟。 • 都护行营太白西,角声一动胡天晓。 • 《武威送刘判官赴碛西行军》 岑参 •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 (陈陶《武威送刘判官赴碛西行军》)
• 表达效果:使诗歌内容凝练、含义深刻。
四、边塞诗的艺术风格
豪放旷达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王翰《凉州词其一》)
雄奇壮美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豪壮悲慨 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杜甫《后出塞》其二)
委婉清丽
•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09年全国卷Ⅱ
军城早秋 严武
答案 (昨1)夜夜秋晚、风秋入风汉、关汉关,、朔寒云云、边冷月月满、西西山山,。诗的 前两句更描绘催的飞是将一幅追初骄秋虏边,关阴莫沉遣浓沙重的场夜匹景马,还营造。了紧
张的边境氛围。
(2)【诗西注的)】后人严两。武句曾(表任7现2成6了-都7作6尹5者)、作:剑为字南镇季节守鹰度边,使关华,的阴广将(德领今二,属年斗陕志 昂志扬;的第(豪四7迈句64情 写)怀 全秋。 歼率第敌兵三军西句的征写决,部心击署,败显奋吐示力蕃必出军胜击队的,七信显万心示多。昂人扬。的斗
高考古典诗歌鉴赏边塞诗鉴赏复习及练习含答案
高考古典诗歌鉴赏边塞诗鉴赏练习知识链接一、【边塞诗概述】边塞诗是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
一般认为,边塞诗初步发展于汉魏六朝时代,隋代开始兴盛,唐即进入发展的黄金时代。
初盛唐边塞诗繁荣,一方面在于强大的边防和高度自信的时代风貌;另一方面在于建功立业的壮志和“入幕制度”的刺激。
文人普遍投笔从戎,赴边求功。
正如杨炯诗句“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王维诗句“忘身辞凤阙,报国取龙城。
岂学书生辈,窗间老一经。
”;岑参诗句“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丈夫一英雄。
”边塞诗是唐诗当中思想性最深刻,想象力最丰富,艺术性最强的一部分。
一些有切身边塞生活经历和军旅生活体验的作家,以亲历的见闻来写作;另一些诗人用乐府旧题来进行翻新的创作。
参与人数之多,诗作数量之大,为前代所未见。
其创作贯穿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阶段。
其中,初、盛唐边塞诗多昂扬奋发的格调,艺术性最强。
骆宾王是初唐写作边塞诗较多的作家。
此后其他著名诗人如:杨炯、陈子昂、杜审言等人也创作边塞诗。
盛唐是边塞诗创作的鼎盛时期,涌现了著名的边塞诗派,代表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王维(他代表了盛唐边塞诗的美学风格,即:雄浑、磅礴、豪放、浪漫、悲壮、瑰丽)。
除此之外,盛唐大诗人李白、杜甫都写过边塞诗。
二、【边塞诗常见术语等】意象:烽火、狼烟、画角、宝剑、马、铠甲等。
用品:金鼓、旌旗、烽火、羽书、干戈、吴钩、鸣镝、矛、剑、戟、斧、钺、刀、铩地名和民族名:楼兰、阴山、瀚海、凉州、长城、受降城、玉门关,碛qì、轮台、龟兹、夜郎;单于、吐(tǔ)谷(yù)浑(hún)、胡、羌、羯、夷、楼兰、安西乐器或古曲:如羌笛、胡笳、琵琶,《折杨柳》[杨柳:汉横吹曲辞名《杨柳枝》的省称,又名《折杨柳》。
唐俗,赠别常以柳枝,取其“丝长”(与“思长”谐音)之意。
故《杨柳枝》也多用作送别曲。
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有《折杨柳》,歌词云:“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
高三诗歌复习-边塞征战诗实用精品(附高考真题)
《征人怨》柳中庸
2021/5/27
8
(三)、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 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
《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
• 缭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从军行(其二)》王昌龄
• 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范仲淹
•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2021/5/27
26
• (07年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 问题(8分)--边塞诗 出关① 徐兰
凭山俯海古边州,旆②影风翻见戍楼。马 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 [注]①关,指居庸关。②旆(pèi),旌旗。 (1)诗的前两句,有版本作“将军此去必 封侯,士卒何心肯逗留”,与本诗相比你 更喜欢哪一种?请简要说明理由。
征 来远 的戍 感,情也,爽就朗 更明 多快 地, 体即 现使 为是 报壮 国烈无牺门牲的,愤也懑死,
而 如关无陆注悔 游。的作“塞者上所长城处空自的许时,镜代中衰和鬓际已先遇
斑。”
知人论世 但是不管什么时期的边塞诗都回旋着爱国的
主旋律。
小结边塞诗思想情感的技巧
1.关注诗歌的意象,弄清景物描写与所 抒之情的关系。
碛西 、 轮台 、龟兹 、 夜郎、天山、阴山、受 降城、玉门关、关山、阳关、凉州、楼兰……
常见的景物:秋月、雪山、大漠、孤城、边
关、黄河、长云、雨雪、风沙……
常见的战事意象:角、金鼓、旌旗、烽火、
戈矛剑戟、 斧钺刀铩、雁飞鹰扬 、箭飞马 走……
常见的乐器:羌笛、琵琶、胡笳、芦管……
试从意象的角度进行赏析
• 战士军前半死生, 美人帐下犹歌舞!(高适《燕歌行》)
• 表达效果:突出和强调。如用内地和边塞的景物对比,突 出边塞环境的艰苦。
高考古典诗歌鉴赏边塞诗鉴赏复习及练习含答案
高考古典诗歌鉴赏边塞诗鉴赏练习知识链接一、【边塞诗概述】边塞诗是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
一般认为,边塞诗初步发展于汉魏六朝时代,隋代开始兴盛,唐即进入发展的黄金时代。
初盛唐边塞诗繁荣,一方面在于强大的边防和高度自信的时代风貌;另一方面在于建功立业的壮志和“入幕制度”的刺激。
文人普遍投笔从戎,赴边求功。
正如杨炯诗句“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王维诗句“忘身辞凤阙,报国取龙城。
岂学书生辈,窗间老一经。
”;岑参诗句“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丈夫一英雄。
”边塞诗是唐诗当中思想性最深刻,想象力最丰富,艺术性最强的一部分。
一些有切身边塞生活经历和军旅生活体验的作家,以亲历的见闻来写作;另一些诗人用乐府旧题来进行翻新的创作。
参与人数之多,诗作数量之大,为前代所未见。
其创作贯穿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阶段。
其中,初、盛唐边塞诗多昂扬奋发的格调,艺术性最强。
骆宾王是初唐写作边塞诗较多的作家。
此后其他著名诗人如:杨炯、陈子昂、杜审言等人也创作边塞诗。
盛唐是边塞诗创作的鼎盛时期,涌现了著名的边塞诗派,代表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王维(他代表了盛唐边塞诗的美学风格,即:雄浑、磅礴、豪放、浪漫、悲壮、瑰丽)。
除此之外,盛唐大诗人李白、杜甫都写过边塞诗。
二、【边塞诗常见术语等】意象:烽火、狼烟、画角、宝剑、马、铠甲等。
用品:金鼓、旌旗、烽火、羽书、干戈、吴钩、鸣镝、矛、剑、戟、斧、钺、刀、铩地名和民族名:楼兰、阴山、瀚海、凉州、长城、受降城、玉门关,碛qi、轮台、龟兹、夜郎;单于、吐(而谷5)浑出的)、胡、羌、羯、夷、楼兰、安西乐器或古曲:如羌笛、胡笳、琵琶,《折杨柳》[杨柳:汉横吹曲辞名《杨柳枝》的省称,又名《折杨柳》。
唐俗,赠别常以柳枝,取其“丝长”(与“思长”谐音)之意。
故《杨柳枝》也多用作送别曲。
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有《折杨柳》,歌词云:“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
下马吹长笛,愁杀行客见。
”语义双关又埋怨杨柳尚未返青]、《落梅花》、《关山月》景物:大漠、烽烟、长城、黄沙、长云、秋月、雪山、孤城、雁飞、鹰扬、箭飞、马走景物的特点:雄奇、奇丽、奇寒、辽阔、壮阔、广阔三、【边塞诗特点】一是浓郁的汉代情结。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题训练——边塞诗风格
诗歌专题训练----边塞诗风格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边庭落日骆宾王紫塞流沙北,黄图①灞水东。
一朝辞俎豆②,万里逐沙蓬。
候月③恒持满,寻源屡凿空。
野昏边气合,烽迥戍烟通。
膂力风尘倦,疆场岁月穷。
河流控积石⑤,山路远崆峒。
壮志凌苍兕,精诚贯长虹。
君恩如可报,龙剑有雌雄。
【注释】①黄图,帝都。
②俎豆,古代祭祀、宴客用的器具。
诗人曾任太常寺奉礼郎。
③候月:观察月相。
《史记·匈奴列传》:“举事而候星月,月盛壮则攻战,月亏则退兵。
”④积石,山名。
指小积石,在今甘肃临夏西北。
1、本诗充分体现了边塞诗豪迈昂扬的格调,请结合全诗具体分析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望蓟门①祖咏②燕台一去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侵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③,论功还欲请长缨④。
【注】①蓟门:在今北京西南,是唐朝屯驻重兵之地。
②祖咏:开元十二年进士,因为性格不偶流俗,不被当朝重用。
③投笔吏:汉人班超家贫,常为官府抄书以谋生,曾投笔叹曰:“大丈夫当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
”④请长缨:汉人终军曾自向汉武帝请求:“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
”缨:绳。
2、此诗是如何体现边塞诗的特点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三、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下面小题。秋日(其二)戚继光清溪谁与濯尘缨?水气常昏海上城。北塞晓烟嘶戍马,西风寒浪吸长鲸①。旗翻紫电皇威远,剑跃青虹阃令②明。骄子莫询周鼎重③,郁葱佳气满神京。【注】①长鲸:比喻巨寇。②阃令:军令。③周鼎:《左传》有“(楚子)至于雒,观兵于周疆。(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3、此诗深得盛唐边塞诗的神髓,你是怎么理解的?请简要分析。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和大夫《边春》呈长安亲故杨巨源严城①吹笛思寒梅②,二月冰河一半开。
紫陌诗情依旧在,黑山弓力畏春来。
游人曲岸看花发,走马平沙猎雪回。
旌旆朝天③不知晚,将星④高处近三台⑤。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边塞诗复习专题
精选资料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边塞诗复习专题一、典型例题1 阅读下边的诗,回答间题。
(5 分 )凉州词(其一)张籍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
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
注:碛( qì)荒漠。
练,白绢,丝织品的一种。
(1)“无数铃声遥过碛”句表现了如何的边塞情形?答:长长的驼队前进在广袤的荒漠上。
(2)本诗运用衬托对照和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剖析。
答:远与近、高与低、动与静、抑与扬的衬托对照。
前两句实写,后两句以虚为主,虚中有实。
剖析 20** 年诗歌鉴赏题采用了张籍的《凉州词》。
第(1)小题重视从形象方面考察对诗歌的理解,考生要总结出诗句中所表现的情形。
第( 2)小题重视从表达技巧方面考察学生的古诗鉴赏能力。
这首绝句,写景叙事,远近交织,虚实相生,给读者的联想是丰富的。
一、二两句实写目见的近景,以荒芜萧瑟的氛围有力地示意出边城的动乱不安、紧张恐惧,这是寓虚于实;三、四两句虚写耳闻的远景,从铃声的“遥过” ,写到应驮安西的“遥思” ,以虚出实,在丝绸之路上,打劫取代了贸易,冷清取代了繁华,这虽是出于诗人的遥想,但已深深地渗透到读者想象的艺术空间。
此中虚实联合的手法能够从课本中找到答题事例。
虚实:是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相互映托,交叉在一起表达同同样的感情。
如柳永的《雨霖铃》,上片大多数写实景,“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光景由实到虚,下片“今宵酒醒哪处,杨柳岸晨风残月” 想象分手后情形为虚景。
设题与课内知知趣连接。
2 阅读下边这首清诗,回答下列问题(8 分)出关①徐兰凭山俯海古边州,旆②影风翻见戍楼。
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 ? [ 注] ①关,指居庸关。
②旆( pèi),旌旗。
(1)诗的前两句,有版本作“将军此去必封侯,士卒何心肯停留” ,与本诗对比你更喜爱哪一种?请简要说明原因。
解题思路:诗歌鉴赏第一要从诗歌的主题下手,本诗重点在于后边“出关争得不回头?”一句,写出思乡之情。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主题练习:边塞征戍类型
6.以下评价对两首诗歌都适用的一项是()
A.清新自然B.深情率真C.真切质朴D.慷慨豪迈
7.两诗相比,有人觉得《边词》“更为怨苦”,也有人认为不然。请阐述你的观点。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题。
燕支①行(时年二十一)(节选)
王维
誓辞甲第②金门里,身作长城玉塞中。
卫霍③才堪一骑将,朝廷不数贰师④功。
D.“虽未对征夫进行直接描写”错,诗歌颔联“众人贵苟得,欲语羞雷同”,这句话的意思是众人争相冒功求赏,我想报功却羞于与他们混同。“羞”字表明“征夫”羞于和其他人为伍,不屑于冒功求赏,属于直接描写。
故选D。
4.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以及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能力。
第一问,“安”用在句首表示反问,译为怎么;“安可辞”即为不能推辞之意。“穷”即为失意、不顺,“征夫”不屑于与争功者为伍,所以不能得到封赏,仕途不顺。这句话是说“征夫”即使身处不顺也不会改变自己的保家卫国的初心。
5.D 6.C 7.答案示例:我觉得相比而言,《塞北行》更为怨苦。《塞北行》说终年不见草生,虽然第三句退了一步,说或许有春来到,但第四句又更进一层,说即使有春来到也无从知晓,所以,全诗只见“苦”和“怨”。而《边词》中的春色只是较迟而已,垂杨也只是在“二月”“未挂丝”而已,到如今更是已经冰河解冻,春日来临,再联想到长安已经花落,虽然气候不齐,但毕竟已是春满大地,相较《塞北行》,语意是平和的。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单车欲问边”写诗人要前往边境慰问将士,表现出诗人形单影只的情状,表达了行程中内心的孤寂感。
B.“角声满天秋色里”从正面写战争的惨烈,“角声满天”与美丽的“秋色”凝于一句,展现出一种雄浑壮烈之美。
(完整版)高考真题边塞诗鉴赏汇编,推荐文档
高考真题边塞诗汇编1、(04年江苏卷)阅读下面一首唐代的边塞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边塞诗征人怨柳中庸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2)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
答案:16.①诗句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山等边塞地名,写了征人的戍边生活。
②怨年年岁岁频繁调动,怨时时刻刻练兵备战,怨气候酷寒,怨景色单调。
2、(05年重庆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边塞诗从军行七首(其二) 王昌龄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1)“琵琶起舞换新声”与“边愁”是否矛盾?为什么?(2)“高高秋月照长城”与前三句写法上有何不同?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答案:(1)不矛盾,这样的对照写法更能显示出听者深重的别情边愁,这是任何欢乐的新曲都无法排遣的。
(2)前三句叙事抒情,后一句写景。
以景作结,寓情于景;创造意境,含蓄无限。
3、(05年北京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①—③题(7分)--边塞诗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①陆游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
铁骑无声望似水。
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
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注释:①师伯浑,陆游的友人。
(1)下列对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雪晓清笳乱起”句突出了边地风光特色,也渲染了战争气氛。
B、“想关河”中的“想”是“推测”、“猜想”的意思。
C、“雁门西,青海际”两句,代指宋金对峙的前线地区。
D、“漏声断”中“断”,是断断续续的意思。
(2)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铁骑无声望似水”句,形象地描绘了军队阵容的整肃与声势的浩大。
B、词的上片写梦境,下片写梦醒后的情境和感想,衔接自然,结构紧凑。
C、“清笳乱起”和“铁骑无声”一动一静,以动衬静,手法巧妙。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专练之边塞征战诗(含答案)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专练之边塞征战诗一、诗中描写了怎样的景色?抒发了怎样的感情?表现要点:边塞风光、奋勇杀敌、誓死卫国、征人愁怨、思乡思亲、同情批驳二、边塞诗常见意象有哪些?特征(意象):边关、玉门关、羌笛、胡人、胡马、黄河、长城、明月、阴山、黑山等。
解答这类题目,可以从两个方面把握。
一是与战争有关的器物,如旌旗、鼓、干、戈,号角、战车、辕门、烽火等;二是与战争有关的地点和人、事、物,如楼兰、阴山、瀚海、凉州、长城、受降城、玉门关,单于、吐谷浑,羌笛、胡笳、琵琶,《折杨柳》、《落梅花》、《关山月》等。
三、这类诗的常见表现手法有哪些?夸张比喻借代对比等修辞,烘托、用典、直抒胸臆,借景抒情等手法四、掌握边塞诗常表达的思想感情:①歌颂将士奋勇杀敌、以身许国的;②表现自己投笔从戎、建功立业的;③描写边塞山川景物、生活艰苦的;④描写征人念远思归、想念亲人的;⑤描绘美满幸福生活、向往和平的;⑥痛斥君主穷兵黩武,草菅人命的;⑦揭露军中苦乐不均、深切同情的;⑧抒发平生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的;五、专题练习:(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望蓟门祖咏燕台①一去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②。
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③,论功还欲请长缨④。
【注释】①燕台:原为战国时燕昭王所筑的黄金台,这里代称燕地,泛指边塞重镇平卢、范阳一带地区。
②三边:泛指边疆。
危旌:高挂的旗帜。
③投笔吏:东汉班超在官府中抄写公文,后来投笔从戎。
④请长缨:西汉书生终军向皇帝请求用长缨缚番王来朝。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起始一“望”一“惊”,是全诗结构的关节所在,望到的是眼中景,惊异的是心中情,写景抒情都由这一望一惊所生发,铸词之妙颇见功夫。
B.首联用视听结合的笔法,“燕台一去”是“一去燕台”的倒装,这既是律诗音韵的要求,同时以“燕台”起笔,增加了诗歌的气势。
“笳鼓喧喧”则从听觉侧写汉营军纪严整军威凛凛。
边塞诗高考题汇编
1、(04年江蘇卷)閱讀下麵一首唐代の邊塞詩,然後回答問題。
(6分)—邊塞詩征人怨柳中庸歲歲金河複玉關,朝朝馬策與刀環。
三春白雪歸青塚,萬裏黃河繞黑山。
(1)為什麼說這是一首邊塞詩?結合詩句具體說明。
(2)詩題為“征人怨”,通篇雖無“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請作簡要賞析。
答案:16.①詩句中有金河、玉關、青塚、黃河、黑山等邊塞地名,寫了征人の戍邊生活。
②怨年年歲歲頻繁調動,怨時時刻刻練兵備戰,怨氣候酷寒,怨景色單調。
2、(05年重慶卷)閱讀下麵這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
(6分)—邊塞詩從軍行七首(其二) 王昌齡琵琶起舞換新聲,總是關山舊別情。
撩亂邊愁聽不盡,高高秋月照長城。
(1)“琵琶起舞換新聲”與“邊愁”是否矛盾?為什麼?(2)“高高秋月照長城”與前三句寫法上有何不同?這樣の寫法有什麼好處?答案:(1)不矛盾,這樣の對照寫法更能顯示出聽者深重の別情邊愁,這是任何歡樂の新曲都無法排遣の。
(2)前三句敘事抒情,後一句寫景。
以景作結,寓情於景;創造意境,含蓄無限。
3、(05年北京卷)閱讀下麵這首詞,完成①—③題(7分)--邊塞詩夜遊宮記夢寄師伯渾①陸遊雪曉清笳亂起,夢遊處、不知何地。
鐵騎無聲望似水。
想關河:雁門西,青海際。
睡覺寒燈裏,漏聲斷、月斜窗紙。
自許封侯在萬裏,有誰知?鬢雖殘,心未死。
注釋:①師伯渾,陸遊の友人。
(1)下列對詞句の理解,不正確の一項是(2分)A、“雪曉清笳亂起”句突出了邊地風光特色,也渲染了戰爭氣氛。
B、“想關河”中の“想”是“推測”、“猜想”の意思。
C、“雁門西,青海際”兩句,代指宋金對峙の前線地區。
D、“漏聲斷”中“斷”,是斷斷續續の意思。
(2)下列對這首詞の賞析,不正確の一項是(2分)A、“鐵騎無聲望似水”句,形象地描繪了軍隊陣容の整肅與聲勢の浩大。
B、詞の上片寫夢境,下片寫夢醒後の情境和感想,銜接自然,結構緊湊。
C、“清笳亂起”和“鐵騎無聲”一動一靜,以動襯靜,手法巧妙。
2024届高考语文古代诗歌主题练习(含解析)边塞征戍题材
2024届高考语文古代诗歌主题练习:边塞征戍题材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塞下曲张祜二十逐骠姚,分兵远戍辽。
雪迷经塞夜,冰壮渡河朝。
促放雕难下,生骑马未调。
小儒何足问,看取剑横腰。
【注】①骠姚:汉代武官名。
这里用来代指武将。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用铺陈手法对守边战士艰苦不同寻常的戍边生活给以了生动形象的描写。
B.颔联写军事行动开始是在大雪迷漫的夜晚,一直持续到寒风凛冽的早晨结束。
C.颈联下句写守边战士骑着的烈马还没驯服好,这说明军事行动来得异常突然。
D.本诗虽然没用想象,没用面面俱到的描写,但塑造的守边战士形象十分鲜明。
2.结合对全诗的理解,请赏析尾联。
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下列小题。
回中①作温庭筠苍莽寒空远色愁,呜呜戍角上高楼。
吴姬怨思吹双管,燕客悲歌②别五侯。
千里关山边草暮,一星烽火朔云秋。
夜来霜重西风起,陇水无声冻不流。
[注]①回中:回中道。
汉武帝巡幸郡国,为行路方便,辟回中道,为丝绸之路中的一段。
②燕客悲歌:指荆轲在易水与燕太子丹、高渐离辞别时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之事。
3.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愁”字统摄全诗,后面对景物的描写无一“愁”字,却都围绕“愁”来表情达意。
B.颔联借典抒怀,诗人通过对“燕客悲歌”这一悲情场面的描写,抒发自己难以排解的愁绪。
C.全诗寓情于景,诗人有意识地只把边塞景物呈现出来,诗的意蕴留给读者自己遐想体味。
D.较之于温庭筠辞藻华丽、浓艳精致的“花间”词作,此诗语言清新爽利,意境含蓄深远。
4.《唐诗评选》评本诗为“纯净可诵”,请结合颈联和尾联,从情景角度对其“纯净”加以赏析。
5.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目。
塞下曲李白塞虏乘秋下,天兵出汉家。
将军分虎竹①,战士卧龙沙。
边月随弓影,胡霜拂剑花。
玉关②殊未入,少妇莫长嗟。
【注】①虎竹:兵符,分铜虎符和竹符两种,合称虎竹,由朝廷和将领各执一半,发兵时相对合作为凭证。
高考边塞诗试题及答案
高考边塞诗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描绘了边塞的壮阔景象。
2. 王昌龄的《出塞》中,“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表达了对边塞将士的思念之情。
3. 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形容了边塞的雪景。
4. 高适的《别董大》中,“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描绘了边塞的苍凉。
5. 李贺的《雁门太守行》中,“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表现了边塞战争的紧张气氛。
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下列哪首诗不是边塞诗?A.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B. 王昌龄的《出塞》C. 李白的《静夜思》D. 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答案:C2.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出自哪位诗人之手?A. 王之涣B. 王昌龄C. 岑参D. 高适答案:A3.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是哪位诗人的作品?A. 王之涣B. 王昌龄C. 岑参D. 高适答案:B4.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述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象?A. 春季B. 夏季C. 秋季D. 冬季答案:C5.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中的“大散关”位于哪个省份?A. 甘肃B. 陕西C. 宁夏D. 新疆答案:B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 请简述边塞诗的特点。
答案:边塞诗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一个重要流派,主要描绘边疆风光、战争生活和将士情怀。
其特点包括:描绘边塞的壮丽景色,如大漠、长河、雪山等;表现战争的残酷和将士的英勇;抒发对家乡的思念和对和平的向往。
2. 边塞诗在唐代文学中的地位如何?答案:边塞诗在唐代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唐代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的强盛时期,边疆战争频繁,边塞诗因此应运而生。
许多著名诗人如王之涣、王昌龄、岑参等都创作了大量的边塞诗,这些作品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也展现了诗人的爱国情怀和艺术才华,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022年高考古代诗歌鉴赏边塞诗专题训练(附答案+解析+译文+赏析)
2022年高考古代诗歌鉴赏边塞诗专题训练(附答案+解析+译文+赏析)1.(2017秋•东城区校级期中)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雁门太守行唐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黑云压城城欲摧”,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
B.三、四句都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铺写阴寒惨切的战地气氛。
那角声呜呜咽咽地鸣响起,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正在进行;胭脂般鲜红的血迹透过夜雾呈现出一片紫色,衬托出战地的悲壮场面。
C.“半卷红旗临易水”,“半卷”二字含义极为丰富。
黑夜行军,偃旗息鼓,为的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临易水”既表明交战的地点,又暗示将士们具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还”那样一种壮怀激烈的豪情。
D.李贺用浓艳斑驳的色彩描绘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可谓奇诡,如金色、胭脂色、紫红色和黑色、秋色、玉白色等等交织在一起,构成色彩斑斓的画面。
(2)“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一联中,黄金台运用了燕昭王在易水东南修筑高台重金招揽天下士的典故。
下列诗句没有采用这一写作手法的一项是()A.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李白《行路难》(其一)B.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C.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文天祥《扬子江》D.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3)同样是描绘边塞,本诗与下面同题作品相比,在内容、抒发情感方面有何不同?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雁门太守行唐张祜城头月没霜如水,趚趚①踏沙人似鬼。
灯前拭泪试香裘,长引一声残漏子。
驼囊泻酒酒一杯,前头滴血心不回。
闺中年少妻莫哀,鱼金②虎竹③天上来,雁门山边骨成灰。
【注释】①趚趚:sù象声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4年江苏卷阅读下面一首唐代的边塞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边塞诗
征人怨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2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
答案:16.①诗句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山等边塞地名,写了征人的戍边生活;
②怨年年岁岁频繁调动,怨时时刻刻练兵备战,怨气候酷寒,怨景色单调;
2、05年重庆卷阅读下面这首,然后回答问题;6分—边塞诗
从军行七首其二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1“琵琶起舞换新声”与“边愁”是否矛盾为什么
2“高高秋月照长城”与前三句写法上有何不同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答案:1不矛盾,这样的对照写法更能显示出听者深重的别情边愁,这是任何欢乐的新曲都无法排遣的; 2前三句叙事抒情,后一句写景;以景作结,寓情于景;创造意境,含蓄无限;
3、05年北京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①—③题7分--边塞诗
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①陆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注释:①师伯浑,陆游的友人;
1下列对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雪晓清笳乱起”句突出了边地风光特色,也渲染了战争气氛;
B、“想关河”中的“想”是“推测”、“猜想”的意思;
C、“雁门西,青海际”两句,代指宋金对峙的前线地区;
D、“漏声断”中“断”,是断断续续的意思;
2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铁骑无声望似水”句,形象地描绘了军队阵容的整肃与声势的浩大;
B、词的上片写梦境,下片写梦醒后的情境和感想,衔接自然,结构紧凑;
C、“清笳乱起”和“铁骑无声”一动一静,以动衬静,手法巧妙;
D、作者通过“雪晓”、“寒灯”“漏断”、“月斜”等意象,写出了清冷的意境;
3词中“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与陆游书愤中“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相比较,两处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3分
答案:1D2C3相同点:词句和诗句都表现了诗人抗金报国、建功立业的爱国之志和壮志未酬、理想落空的伤感之情;不同点:a
词句抒发了对自己不被理解的慨叹,突出了烈士墓年壮心不已的心境;b诗句着重表达了诗人壮志未酬却已年老鬓衰的悲愤情怀;
4、06年天津卷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间题;5分—边塞诗
凉州词其一张籍
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
注:碛qì沙漠;练,白绢,丝织品的一种;
1“无数铃声遥过碛”句表现了怎样的边塞景象
答:
2本诗运用衬托对比和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答:
16.答案:5分1长长的驼队行进在广袤的沙漠上;2远与近、高与低、动与静、抑与扬的衬托对比;前两句实写,后两句以虚为主,虚中有实;
5、07年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8分--边塞诗
出关①徐兰
凭山俯海古边州,旆②影风翻见戍楼;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
注①关,指居庸关;②旆pèi,旌旗;
1诗的前两句,有版本作“将军此去必封侯,士卒何心肯逗留”,与本诗相比你更喜欢哪一种请简要说明理由;
2“马后桃花马前雪”一句在艺术表现上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
14.1更喜欢本诗;本诗前两句点出居庸关的雄壮气势,景物描写鲜明生动,为后面抒情作了铺垫;“将军”两句缺乏形象感,并且与全诗思乡的情感内容不相称;2①将关内桃花烂漫与关外白雪茫茫两个场景聚集到征马这一关节点上,描写生动,对比鲜明;②“桃花”与“雪”分别代指家乡的温馨与塞外的清冷生活,在诗中具有象征意义,蕴含了思乡的情感;
6、09年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然后回答问题;8分--边塞诗
军城早秋严武注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答案:1夜晚、秋风、汉关、寒云、冷月、西山,诗的前两局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浓重的夜景;寓意边境局势的紧张;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作为镇守边关的将领,斗志昂扬的豪迈情怀;第三句写部署奋力出击,显示昂扬的斗志;第四句写全歼敌军的决心,显示必胜的信心;
7、10年陕西卷阅读下面这首乐府诗,完成8-9题;--边塞诗
雨雪曲江总①
雨雪隔榆溪②,从军度陇西③;绕阵看狐迹,依山见马蹄;
天寒旗彩坏,地暗鼓声低;漫漫愁云起,苍苍别路迷;
注①江总518-590:南朝陈文学家,字总持,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人;历仕梁、陈、隋三朝;②榆溪:指边塞;③陇西:在今甘肃东部;
8.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环境末句中的“别路”是什么意思
9.诗人把“旗彩坏”、“鼓声低”分别接在“天寒”、“地暗”之后,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首诗表现了戍卒什么样的情感6分
8、11年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21-22题;7分--边塞诗
蝶恋花·出塞清纳兰性德
今古河山无定拒,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21.这首词开篇有何特点3分
22.简析画线句的表现手法;4分
参考答案:
21.3分总领全词,点明主旨;议论开篇,奠定感情基调;
22.4分①以情相问,以景作答;②化抽象之情为形象之景,增强了全词的抒情效果;③“深山”、“夕阳”、“秋雨”三个意象连用,委婉地表达出词人心中的孤寂、惆怅之情;
9、12年湖南卷阅读下面的,完成题目;8分—边塞诗
度破讷沙①其二李益
破讷沙头雁正飞,鹈泉②上战初归;平明日出东南地,满碛寒光生铁衣;
注①破讷沙,沙漠名;②鹈泉:泉水名、1从题材来看,这首诗属于____________诗2分〖答案〗边塞2请从意境营造的角度,赏析全诗;6分答案:全诗描绘了戍边将士战罢归来的图景,前两句写大漠辽远、大雁高飞,既有胜利者的喜悦,也有征人的乡思;后两句写日出东南、铁衣生寒,既表现了壮阔背景上军容的整肃,也暗含了军旅生活的艰辛,诗歌撷取极具边塞特色的含蕴丰富的意象,通过喜忧、暖冷、声色等的比照映衬,营造出雄健、壮美的意境,抒写了征人慷慨悲壮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