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江区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研究
14170038_成都市温江区公务员队伍建设现状分析
26调研成都市温江区公务员队伍建设现状分析 近年来,成都市温江区以能力建设为核心,以制度建设为根本,以作风建设为保障,不断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
然而,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
为此,在对温江区公务员队伍现状及问题进行分析调研基础上,提出意见和建议。
一、温江区公务员队伍现状截至目前,全区机关(含参公人员)在职工作人员1923人。
机关单位中公务员1263人,参照公务员管理单位和行政执法单位工作人员660人。
从学历结构来看,全区公务员学历层次逐步提升。
目前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有1463人,占76%,其中研究生学历212人;具有大学专科学历的有376人,占20%。
在年龄结构方面,全区机关干部平均年龄43岁。
其中35岁以下359人,36至40岁290人,41至50岁以上799人,51岁以上475人。
总体上看,年龄结构稍显老化。
二、目前公务员队伍存在的问题及分析(一)基层公务员结构不尽合理温江区干部队伍结构整体以中青年为主,本科以上学历层次达76%,整体结构较为理想,但部分基层镇街公务员的结构仍不尽合理。
目前全区镇街公务员的平均年龄达46岁以上,年轻干部相对缺乏,公务员队伍出现严重断层。
从专业结构看,目前全区公务员队伍中行政管理、中文、法律等专业所占比例较大,而城市规划、环境保护、工程建设等专业化、高层次、复合型的人才严重缺乏。
(二)基层行政编制缺口大编制并未根据“编随事走”原则下划到区县,现有编制总量已经难以调剂和保障工作,导致干部工作量和工作压力长期偏大,工作激情不足。
(三)干部交流渠道不够畅通近年来,温江区不断探索建立干部的交流规则,通过单位内部轮岗或调整分工、集中开展跨单位调整或调动工作,约有600余人次参与了交流轮岗。
但目前的交流对象主要集中在副局级以上干部和少数正科级干部上,一般干部的轮岗交流涉及较少,没有形成交流轮岗的常态机制,对激发全区公务员队伍内生动力、促进人岗相适、人尽其才的作用发挥还有限。
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举措与成效
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举措与成效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举措与成效2023年,我国正处于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时期,科技创新已经成为核心竞争力。
在当前的国家战略下,我们需要实施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举措,提高科技人才的数量和质量,以满足未来科技创新和发展的需要。
一、加强高校科技人才培养高校是培养科技人才的重要场所,加强高校科技人才培养是提高科技人才水平的重要一步。
需要在高校科技教育中进行改革,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并在教学过程中增加实践环节,让学生在真实的项目中进行实践,增强工作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同时,高校还应该制定有针对性的科研创新体系和项目,让学生有机会参与到研究中去,从而培养一批特别优秀的硕士和博士。
二、完善科技创新政策机制科技创新政策机制的完善是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关键步骤。
政府首先需要提供更多的投入,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到科技研发中来。
同时,政府也对科技政策进行更新和改进,调整研发资金分配机制,鼓励企业加大科研项目投入。
还应建立一套完善的科技创新成果评价体系,对科技成果做出公正的评价和认证,来引导科研人员更多关注实际效果。
三、建立完善的科技人才激励机制提高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关键,是要让科技人才更加积极、更有创造性地投入到科技研发工作中。
因此,建立科技人才激励机制就变得至关重要了。
政府相关部门可以采用各种形式的激励措施,例如:奖学金、奖励、补贴等等。
在科技创新成果的申请、审核、产权等各个环节都要有针对性地制定科技人才激励措施,让科技人才对自身的贡献有更深入的认识,激发人才的创新意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同时,科技人才在自己的领域中可能遭遇许多困难,政府还应给予他们实际的支持。
四、促进产学研合作促进产学研合作有一直是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方略。
政府可以着力于建设各种交流平台,鼓励各行各业参与其中,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形成相互交流与帮助,在这种行业之间,让各种规模的企业和高校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关系。
成都温江未来发展前景
成都温江未来发展前景
成都温江区是成都市所辖的一个区,位于成都市中心偏北的位置,总人口超过100万。
成都温江区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经济、交通、文化重要的区域,具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未来发展前景非常广阔,有着巨大的潜力。
首先,成都温江区的地理位置非常优越。
成都温江区位于成都的中心地带,交通便利,与成都市中心和各个区域之间的联系紧密。
未来,温江区可以进一步发展成为成都的重要商业中心和交通枢纽。
其次,成都温江区具备发展现代产业的优势。
目前,成都温江区已经形成了以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医药健康、现代服务等为主导的产业体系,拥有众多的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团队。
未来,温江区可以进一步吸引国内外高新技术企业进驻,推动区域产业升级和创新驱动发展。
再次,成都温江区具备良好的自然和生态环境。
温江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有很多的农田和水域,同时也有大量的山林和湿地资源。
未来,温江区可以进一步发展生态旅游和生态农业,推动生态经济的发展。
最后,成都温江区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源和人才优势。
成都温江区位于成都市中心地带,周边有众多的高校和研究机构,人才资源丰富。
未来,温江区可以加强与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合作,吸引更多的高层次人才进驻,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
综上所述,成都温江区的未来发展前景非常广阔,有着巨大的潜力。
通过充分利用自身的地理位置、产业优势、生态环境和人力资源,温江区可以成为成都市甚至是西部地区的重要经济、交通和文化中心,助力成都实现更高水平的经济发展。
成都市温江区:聚焦产业系统谋划_打造技能人才新高地
76LD区 域成都市温江区:聚焦产业系统谋划 打造技能人才新高地近年来,成都市温江区人社局聚焦全区产业发展需求,加快推进“产业链”与“人才链”互融互促,通过平台推动、品牌带动、校企联动,系统推进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大力推动技能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
截至目前,累计建成国家、省、市、区级培训载体100家,认定和培养技能人才13.35万余人,其中高技能人才占比达30.78%。
建平台优服务 优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开设线上综合平台“提技”。
线上拓展“就业温江”功能,增设技能培训菜单,引入培训在线、中国大学MOOC、腾讯课堂等资源,丰富培训课程1.3万余个,累计吸引4万余人实现“云提能”。
依托线下优质平台“育技”。
联合高校院所和重点企业,建成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技能大师工作室、首席技师工作室、职业技能竞赛基地等60家,吸引20余家培训机构在温开展政府补贴性培训。
2020年以来,累计开展技能培训超4万人次。
构建人社服务平台“扶技”。
启动“人社先锋·助企护航”行动,组建“党员助企服务先锋队”,通过“一企一群”等举措,为其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全流程的人社服务。
目前,参与新型学徒制、企业订制班、岗前培训等企业达30余个,惠及职工2000余人。
抓特色树品牌 扩大技能人才规模效应建设“技能成都”温江品牌。
全力建设“鱼凫药康师”“金彩体育人”“温江花工”“鱼凫管家”等10个温江特色技能品牌,在“产品—标准—品牌—输出”等标准化建设上深耕,成功助推“温江花工”代表四川参加第三届全国创业就业服务展示交流活动,得到人社部肯定,并荣获“行业引领类劳务品牌”称号。
开发“温江特色”人才评价品牌。
联合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金强集团、省盆景协会等,开发“电子竞技直播”“微生态组合景观设计与制作”“园林植物盘扎造型”等专项职业能力评价标准7项,其中“山水类、树桩类、树石组合类川派盆景”和“园林植物编织造型”4项专项能力通过人社部备案。
温江市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温江市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温江市是中国四川省成都市下辖的一个较为重要的城区,近年来在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发展。
本文将对温江市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温江市的发展现状1. 经济发展温江市是一个典型的快速发展城市,其经济总量和人均收入在过去数年间均保持了稳定增长。
目前,温江市的经济主要以制造业和服务业为主导,尤以电子、光电子和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为支撑。
同时,温江市也积极推动农业现代化,在农产品加工、农业科技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2. 城市规划温江市注重城市规划,致力于打造宜居、宜业的城市。
市区的道路交通不断优化,城市绿化覆盖率逐渐增加,城市工业区和商业区的布局也日益合理。
此外,温江市还注重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积极倡导可持续发展,努力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3. 教育医疗温江市在教育和医疗领域也取得了重要进展。
市内设有多所高等教育机构和研究机构,吸引了大量优秀的师生,为城市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医疗方面,温江市拥有一流的医疗设施和医疗团队,为市民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二、温江市未来的发展趋势1. 高科技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温江市已经建设了多个高科技产业园区,未来将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
通过加强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引进更多的高新技术企业,提升科技创新平台和人才培养体系,温江市有望成为成都市及西南地区的科技创新中心。
2. 提升服务业水平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温江市的消费水平也不断提高,服务业成为经济的新增长点。
未来,温江市将进一步完善服务业体系,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
在金融、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等领域加大投资力度,培育壮大新兴服务业,提升市民生活质量和城市形象。
3. 推动乡村振兴温江市在农业现代化方面已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城市发展相比,农村经济还存在较大差距。
未来,温江市将进一步加大对农村的投入,推动农民增收致富,改善乡村基础设施,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农业竞争力,实现城乡经济良性互动和协同发展。
2023年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高层次人才集聚行动发展主要指标
人才服务体系
成都市温江区
“十四五”时期高层次人才计划
人才服务体系
吸引
成都温江区“十四五”时期高层次人才计划发布
人才服务体系
高层次人才
留住人才
吸引留住
高层次人才
温江区
成都温江区“十四五”时期高层次人才计划发布
温江区将建立以创新创业为导向的人才评价机制,激励人才成长其次,温江区将建立一套以创新创业为导向的人才评价机制,旨在激励和促进人才的发展和成长。评价机制将关注人才的创新思维、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而非传统的学历和职称。
温江区将开展国际人才交流活动,拓宽人才视野,增强国际竞争力再者,温江区将通过开展一系列的国际人才交流活动,拓宽人才的发展视野,增强人才的国际竞争力。这些活动包括海外人才招聘、学术交流、以及国际合作项目。
人才引进和培养
《成都温江“十四五”计划引进千名优秀人才》“十四五”时期,成都市温江区将加大力度引进高层次人才,计划在未来五年内,引进100名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顶尖人才和1000名具有行业领军能力的中坚人才。
为了吸引更多的人才,温江区将提供一系列优惠政策,包括但不限于:提供一流的工作环境和优厚的待遇,支持人才创新创业,设立专项资金和奖励制度,支持人才在区内开展科研、技术转化等活动。
6. 搭建高层次人才服务平台:建立高层次人才服务平台,为引进的人才提供科研、创新、创业等方面的支持和服务。
7. 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通过产学研合作、海外留学等方式,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提升区域人才竞争力。
成都市温江区高层次人才集聚行动发展指标
04
人才子女教育
Education for Talent Children
四川省高端科技创新人才的现状及培养模式
【 关键词】 四川省 ; 高端 ; 科技 创新人 才 ; 现状 ; 培育模 式
作为区域创新 活动主体 的高端科技创新 人才 的开发 、 培育 、 发展 政府 、 社会、 高校 、 企业 等共 同努力 。 和壮 大 。 是四川 省 目 前 急需研 究的重 大课题 。 3 . 1 完善各项政策法规 . 保障高端科技创新人才权益 所 谓高端科技创新人才 就是 指具有较 高的科 技创新能力 . 直接参 3 . 1 . 1 建立健全政策法规体系 与科技 创新 活动并 为科技发展 和社会进 步做 出重要贡献的人才 . 包括 建立健全有利 于科技创新成果保护的法律法规体系 : 建立健全有 高校 、 科研 院所 以及企事业单位 工作 的研发人才都技术创新人才 。 利 于高端科技人才创业和发展的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 : 建立健全有利 于高端科技人才流动 的各项人才管理政策法规 . 等等 1 . 四川省高端科技创 新人才发展 的现状 3 . 1 . 2加大研发经费的投入 近 年来 , 在 四川 省委 、 省政府 领导 下 , 四川省科 技工 作深入 践行 当前 . 四川 省的技术研发 尚处于改进技术 阶段 . 许多重 大科研项 科学 发展观 , 紧密 围绕“ 两个 加快 ” , 整合科 技资 源 , 加快科 技成 果转 仍应 由政府组织实施 这就决定 了政府研发经费投入在全社会研发 化. 科 技创新能 力不断增强 . 科 技创新人 才队伍建设 取得 了突出的成 目 投入仍将发挥主渠道作用。各级政府要继续加 大科技 投入 , 确保研发 绩。 1 . 1 高端科技创新人才 队伍稳步壮大 经 费投入 的增长 , 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 ( 1 ) 要进一步完善科技投入增长机制 , 建立 多元化 、 多渠道科技投 据四川省科技l 亍 的最新统计数据表明 : 全省从事科技活动人员 2 8 . 0 万人 . 比上年增长 2 4 . 3 %; 投入研究与发展 活动 ( R & D ) 人员 8 . 6 万人年 。 入体系 。 ( 2 ) 要加大对重点科技项 目和工 程建设 的投入 。 占从事科技活动人员 的 3 0 . 7 %。 企业科技 人员 达到 1 7 . 8 万人 . 比匕 年增力 E l ( 3 ) 要对研究科技投入效 益进行 跟踪评估 , 不 能只管投入 , 不看效 3 . 0 万人 ; 占全省 科技人 员 牧 的6 3 . 6 %, 较上 午F 降 个 。 果 。对诸如科技项 目的结果 进行科技后续效益追踪评 价 。 应作为项 目 1 . 2 科技创新投入持续增长 2 0 0 9 年, 全省科研 机构 、 高等院校 、 企业等单 位 R & D经费支 出达 质量管理的指标之一 3 . 1 . 3 设 立科技创新人才专项奖励 2 1 4 . 5 亿 元 .比上年增 长 3 2 . 2 % R & D经费与全省生产总值 的比例为 ( 1 ) 加大科技创新 的奖励力度 , 对为科技创新 和组织科技创新 作 1 . 5 2 %. 提高 0 . 2 2个百分点 。 出重要贡献的人员进 行奖励 。 1 . 3 科 技创新 成果 显著 ( 2 ) 设立科技型 中小企业技术创 新发展专项基金 , 支持科技 型中 全省有 2 5 项 重大成果获 国家科技 奖。专 利 申请及授权数大 幅增 长。全社会共 申请专利 3 3 0 4 7 件, 其 中发明专利 6 2 6 0 件, 分别较 上年 小企业的发展。 3 . 2 创新人 才开发机制 . 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 增长 3 5 . 8 % 和5 2 . 8 %; 授权专利 2 0 1 3 2 件. 其中发明专利 1 5 9 6 件, 分别 3 . 2 . 1 创 新科技人才培养机制 增长 5 0 . 6 %和 4 7 . O %。 ( 1 ) 深化高等教育结构调整 。 加快推进科技学科发展 。 l _ 4科 技机 构稳步发展 四川要加 强学科 专业调整 .扩大高等学校专业设置 的 自主权 . 探 全省共有各类科技机构 1 4 6 1 个。 R & D人员 5 . 7 万人 。 其 中。 国有独 生命科学 等高新技术人 才培养的新模式 , 重点发展 与四 立研究 与开发机构 1 6 1 个, R & D人员 2 . 2 万人 ;高校科技机构 2 8 6 个, 索信息产业 、 川支柱 产业 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相关的学科专业 . 为这些产业 的发 展 R & D人员 0 . 5 万人 ; 企业技术开发机构 9 5 7 个, R & D人员 2 . 8 万人。 培养 和储备人才 2 . 四川省高端科技创新人才方面的不足 ( 2 ) 加强素质教育 , 注重学生科技创新思维的培养。 根据 国家统计局 2 0 0 9 年各地 区 R & D投人情况来看 .四川 R & D 四川必 须加大索质教育 宣传力度 。 探 索素质教育 的新 方法 、 新模 经费 与 G D P之比为 1 . 5 2 %。 不仅与北京 、 上海 、 天津 、 江苏等 省市的差 从小 开始注重培养学生 的创新思维 和实践能力 。 克服 现有应试教 距 巨大 , 甚 至低 于全 国的平均值 。 因此 , 无论是从横 向与 国内其他省市 式 、 缺乏实践创新的不足 。 ( 如北京 、 上海 、 浙江、 江苏 等) 比较 , 还是从 四川的长期 可持续 发展来 育偏重理论 、 看. 四川在科技创新方 面还存在不足 。 ( 3 ) 在 实践 中培养高端科技创新人才。 四川应给予科技创新人 才 如提供试验场地 、 研究经费和配备 团队 、 鼓励他们承 担 比如 : 长期 以来 , 重 资金 、 项 目引进 。 轻技术 、 人才引进 , 原始创新 实质性 的支持 , 少, 跟 随创 新多 。 严 重影 响四川 的核心竞争 力 ; 科 技投入 产出 明显不 科研攻关项 目, 在实践 中不断提高 自身的创新意识 和创新 能力 。 足、 科技经费 的使用和分配不利 于自主创新 , 特别不利 于原始创新 ; 地 ( 4 ) 加强科技人才 的动态管理 . 重点培养学科 带头人 。 四川要依托 区的 自主创新发展严重不平衡 .科技资源主要集 中在成 德绵地区 : 企 重大科研和建设项 目、 重点学科和科 研基地 以及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 业还没有真正成为创新 的主体 : 发明专利多 , 技术市场成交量 小 ; 高新 项 目. 加大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力度。进一步破除科 学研究 中的论资排 技术产业规模大 , 但利润空间小 ; 高新技术产品进 E l 量大 , 但 出 口中的 辈和急 功近利 现象 . 抓紧培养 造就一批 中青 年高级专家 。 着 力培养一 高新技术产品量小 ; 高科技园 区不少 。 但创新力强 的不多 ; 等等究其原 批具有世界前沿水平的高级专家和科技产业技术带头人 。 因. 既有体制方 面的原因 . 也 有文化方 面的原因 。 但是 , 高端科技新 人 ( 5 ) 加强产学研结合 、 强化对科技创新人才 的培养 。 才发展不足是 四川省 自主创 新落后的关键因素。 积极支持 高校 、 科研院所 和企 业建立 战略联 盟 , 加强科技链 与产 3 . 四川省高端创新科技人才培养的模式 业链 的紧密 合作 、 充分利用科 技创新提升 和拓展产业链 , 鼓 励以企业 科技创新人才 的培养是一个涉及社会 各个 方面的系统工程 . 需要 为主体 、 产学研 紧密结 合 、 高校 与研究 院所 联合参 与 { 下转 第 2 6页 )
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建设研究
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建设研究引言:在当今科技进步迅猛的时代,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的培养与引进成为国家发展的关键。
在全球经济竞争中,科技创新力量被视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源泉。
因此,针对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建设的研究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的概念、培养路径以及人才引进政策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的概念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是指具备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在特定领域具有较深造诣的科技人才。
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应具备系统化的科学知识和专业能力,熟悉国际前沿科技动态,掌握前沿的科学研究方法和创新技术。
同时,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还应具备团队协作和领导能力,能够引领科技发展潮流,推动科技创新成果的产业化和应用化。
二、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的培养路径1.教育培养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的培养需要从教育阶段开始。
教育部门应建立完善的科技教育体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各级教育机构应进行创新性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参与科技竞赛和科研项目。
此外,加强与科研院所和企业的合作,提供实践机会和导师指导,对学生进行科研训练,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产学研结合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应加强产学研结合,建立产学研合作平台,促进知识和技术的交流与转移。
高校应鼓励教师参与创新型科研项目,开展合作研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同时,企业也要主动参与科研项目,提供实践基地和岗位,为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的培养提供更多机会和资源。
三、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的引进政策为了吸引国内外的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政府应制定相关引进政策。
首先,政府可以设立创新人才引进计划,提供优厚的待遇和福利,吸引高层次科技人才回国创新创业。
其次,政府应为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提供科研经费和实验设备等支持,为他们的研究提供有力保障。
再次,政府可以简化人才引进手续,提供便利的落户和签证政策,鼓励人才来华工作和生活。
结论: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的建设对于国家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成都市温江区公务员队伍建设现状分析
年 龄结构稍显老化 。
■ 二 目前公务员队伍存在的问题及 核指标 设置 不够科 学、考核 主体 逗硬 策导 向, 建立 “ 流动一培训一 双 向选择 ”
分析
( 一)基层公务员结构不尽合理
■ 三、对公务员队伍建设的意见建议
建 设高 素质 的公务 员 队伍 ,必须 狠抓机 制建 设 ,建 立完善 公务 员的录
炼 相结合 等 多种 培训 方式 ,以能 力培 训 为主 ,辅之知识 传授 的 岗位 技能训
( 二)基层行政编制缺 口大 编 制并 未根 据 “ 编 随事 走”原则
下 划 到 区县 ,现 有 编 制 总 量 已 经 难 以
名大 学生 ”实践 经验 丰富和 工作上
员 )在 职 工 作 人 员 1 9 2 3人。机 关 单 位 中公 务 员 1 2 6 3人 ,参 照 公 务 员 管 理 单位 和行 政 执法 单位 工 作人 员 6 6 0
人。
( 三 )干部交流渠道 不够畅通 近 年来 ,温江 区不 断探 索建 立干 部的交 流规 则 ,通过 单位 内部轮 岗或 调整分 工、集 中开展 跨 单位调 整或调 动工作 ,约 有 6 0 0余人 次参 与 了交流 轮 岗。但 目前 的交流 对象 主要集 中在 副局级 以上干部和少数 正科级干部上 ,
用 、 竞 争 、 交 流 、激 励 四 大 机 制 ,最 终 建 立 能 上 能 下 、 能 进 能 出 、 充 满 生
温 江 区干部 队伍结 构整体 以 中青
年 为 主 ,本科 以上 学历 层 次达 7 6 7 o ,
整体 结构较 为理 想 ,但 部分 基层镇 街 公 务 员的结 构仍 不尽合 理。 目前全 区 镇 街公务员 的平均年龄达 4 6岁以上 ,
促进创新型人才培养:加强高级创新型人才的选拔和培养的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
促进创新型人才培养:加强高级创新型人才的选拔和培养的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摘要:本研究报告旨在探讨如何促进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特别是加强高级创新型人才的选拔和培养,以推动高质量发展。
通过对现有和实践进行分析,本报告提出了一系列建议,包括改进选拔机制、加强基础教育、推动产学研合作等。
这些建议旨在提供有针对性的和措施,以促进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果。
第一章引言1.1 研究背景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而创新型人才是实现创新发展的关键因素。
然而,当前我国在高级创新型人才培养方面仍面临一些挑战,包括选拔机制不够科学、基础教育存在问题、产学研合作不够紧密等。
因此,加强高级创新型人才的选拔和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现有和实践进行分析,提出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和措施,以促进高级创新型人才的选拔和培养,推动高质量发展。
1.3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综述、案例分析、专家访谈等方法进行实证研究。
通过对现有和实践进行综合分析,结合相关理论和经验,提出建议。
第二章高级创新型人才的特征与需求分析2.1 高级创新型人才的定义与分类高级创新型人才是指在特定领域具备较高专业素养、创新意识和创造力,并能够推动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人才。
根据不同领域需求,高级创新型人才可分为科技领军人才、企业家精英等不同类型。
2.2 高级创新型人才需求分析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以及科技进步要求,对不同类型的高级创新型人才需求量进行了详细分析。
例如,在信息技术领域需要大量具备前沿技术研究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在制造业领域需要具备工程技术和管理能力的人才等。
第三章选拔机制改革与优化3.1 选拔机制存在问题分析目前我国高级创新型人才的选拔机制存在一些问题,如过分注重学术成果,忽视实践能力;过分注重学历学位,忽视实际工作经验等。
这些问题限制了高级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和发展。
3.2 建议:改革选拔机制针对现有问题,本研究提出了一系列建议,包括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加强实践能力考核、注重综合素质评价等。
17288286_温江区:
交流区域54温江区:“引用留”人才,助推区域产业发展上台阶近年来,成都市温江区紧紧围绕医学、医疗、医药“三医”产业发展,充分发挥人才第一资源作用,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通过更具吸引力的软硬件设施、更具亲和力的人才服务环境,着力打造健康产业人才公园品牌,大力集聚“三医两养一高地”产业英才。
创新人才招引政策,力促三医人才“引得进”温江区2017年出台《调控房地产市场促进产业发展和人才引进的实施办法》《成都医学城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支持政策》和修订的《成都医学城产业扶持办法》,组合成 “1+2”的三医人才政策体系,筑强了 “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比较优势。
强化政策引才,坚持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同步,10名高层次人才带资金带项目落户园区,39个“三医”人才集聚的产业化项目成功签约,协议总投资344.79亿元,项目全面建成后将吸纳三医人才上万名。
紧缺高级专业人才引进取得突破。
面向全国公开选聘产业招商、交通规划等7个急需紧缺人才,第一批从118名应聘人才中优选聘用5人。
2018年开展“双一流”重点高校优秀毕业生引才行动,赴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开展宣讲招募活动,提供事业单位岗位25个,择优录取22人;赴西南财经大学、四川农业大学等高校,开展宣讲招聘活动,提供编外教师、紧缺高级专业人才等岗位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
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家企业,人才都是重中之重,如何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是地区发展的关键所在。
300余个,意向人数1300余人。
大力实施“十万青年人才留温来温计划”。
截至目前,全区落户青年人才6247人,其中硕士534人,博士52人,技能人才34人。
举办蓉漂人才荟专场招聘活动,提供企业生物医学研发、管理等岗位1800余个,达成意向约700余人。
深入开展“高校毕业生服务基层”项目,举办党政机关实习生、见习村官大型招募活动,择优选取80余名优秀大学生开展实践锻炼。
以“蓉漂人才·圆梦温江”为主题,开展蓉漂人才日系列活动,在温江区万春智汇·创客空间举办“青年人才创新创业沙龙”,邀请成都“创业新星”与70余名蓉漂创业者进行交流。
成都市“两新”组织党的建设问题研究曾李浩
成都市“两新”组织党的建设问题研究曾李浩发布时间:2021-12-27T05:21:29.863Z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27期作者:曾李浩[导读] “两新”组织已成为新形势下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支点和重要领域,日益成为党的建设的重要新阵地。
成都市“两新”组织的发展具有整体起步晚、普遍规模小、相对分布散等特点。
近年来,成都市温江区委组织部 610000一、绪论“两新”组织已成为新形势下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支点和重要领域,日益成为党的建设的重要新阵地。
成都市“两新”组织的发展具有整体起步晚、普遍规模小、相对分布散等特点。
近年来,成都市委始终深入贯彻党中央关于“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部署要求,高度重视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深入实施“党旗领航·新兴向蓉”两新党建系列工程,以全面加强党的组织体系建设提升组织力为主线,坚持问题导向,坚定柔性思维,坚守服务理念,探索加强领导、有序参与、有效治理的模式,引导“两新”组织在参与城乡社区发展治理中发挥积极作用,提高人们的幸福感和安全感。
二、成都市“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发展现状目前成都市“两新”组织已组建党组织超 7000 个,党员超 12 万余人。
同时,成都市委组织部深入贯彻党的建设的领导行动,不断增强组织力量,完善政治职能,推动党的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为加快建设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奋力实现新时代成都“三步走”战略目标提供了有力保障。
2021 年 5 月 14 日,全省首批党建示范园区楼宇授牌暨“两个覆盖” 集中攻坚推进会在成都高新区举行。
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 10 个园区入选首批四川省“两新”组织党建示范园区,成都市交子金融梦工场等 10 家单位入选首批四川省“两新”组织党建示范楼宇。
三、成都市“两新”组织在党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成都市“两新”组织近年来虽然在党建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不可避免地遇到了一系列问题,导致党建实效性存在一些瓶颈问题。
23631992_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分析与思考
调 研 |22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分析与思考近年来,成都彭州市坚持把培养高技能人才作为提高劳动者素质和技能水平的核心手段,狠抓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从支持本地企业培养、引进高技能人才、加强培训载体建设等方面着手,出台了十余项激励政策措施。
截至目前,彭州市已累计建成16个成都市级及以上高技能人才培养载体,全市现有高技能人才10268人。
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面临的问题培养机制不健全。
从企业层面来看,目前国家尚未立法规定企业参与职业技能培训的责任和义务,企业培养技能人才的主体地位不明显,中小企业普遍未建立技能人才培养机制。
从教育层面来看,校企融合的深度不够,师资力量、专业设置、实训基地建设等投入均不足。
“校企利益共同体”的构建意识欠缺,目前的校企合作大都限于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对高层次技能人才的培养作用发挥不够到位。
基础培训资源不足。
目前彭州市仅有1所公办中职技工院校,每年为当地输送技能人才1850余人,仅占全市每年新增技能人才的15%,毕业生中取得中级工职业等级的居多,技能人才输出量尤其是高技能人才明显不能满足区域产业发展需求。
此外,全市现有10家民办职业培训学校,其办学资质、培训等级均仅限于初级工、中级工,对于高级工及以上高技能人才欠缺培训能力,培训工种也以传统产业居多,缺乏新兴产业的新工种、新职业培训资源。
企业参与热情不高。
中小微企业因自身生命周期较短、培养高技能人才周期长、企业培养经费有限等因素,对高技能人才培养积极性不高,自身“造血”能力不强,通过培训进一步提升技能的技能人才体量较少。
部分企业“重使用,轻培训”现象突出,技能人才面临成长路径不畅、成长动力不足等问题。
人才队伍结构不优。
近5年来,彭州市高技能人才队伍规模逐年扩大,但高技能人才储备总量不足、年龄断层、学历断层等矛盾问题仍然突出。
目前,全市共有技能劳动者35749人,其中高技能人才占28.72%,30岁及以下的高技能人才仅占4.6%;高技能人才中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比例为33:7:1。
《内蒙古高层次科技人才创新能力研究》范文
《内蒙古高层次科技人才创新能力研究》篇一一、引言内蒙古作为我国的重要地区,其科技人才队伍的建设与发展对于推动地区科技进步、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高层次科技人才作为科技创新的核心力量,其创新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地区科技竞争力的强弱。
因此,对内蒙古高层次科技人才的创新能力进行研究,对于提升地区科技创新能力、促进区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二、内蒙古高层次科技人才现状内蒙古高层次科技人才队伍规模不断扩大,结构不断优化,已经成为推动地区科技进步的重要力量。
然而,与发达地区相比,内蒙古高层次科技人才的总量仍然不足,高层次科技人才的创新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三、高层次科技人才创新能力的内涵与特点高层次科技人才的创新能力是指在高层次科技人才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成果转化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成果。
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具有较高的学术素养和专业知识;二是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三是具有较高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成果;四是具有团队合作和跨学科合作的能力。
四、内蒙古高层次科技人才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一)人才自身因素人才自身的学术素养、专业知识、创新能力、实践经验等是影响其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
因此,提高高层次科技人才的综合素质,是提升其创新能力的基础。
(二)政策环境因素政策环境对高层次科技人才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影响。
政府的支持政策、人才引进政策、科研经费投入等都会对高层次科技人才的创新能力产生积极影响。
(三)科研机构与团队因素科研机构与团队的科研水平、科研设施、科研氛围等都会对高层次科技人才的创新能力产生影响。
因此,加强科研机构与团队的建设,提高科研水平,是提升高层次科技人才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五、提升内蒙古高层次科技人才创新能力的策略(一)加强人才培养与引进加强高层次科技人才的培养与引进,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通过加强人才培养、引进高层次人才等方式,为地区科技创新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研究方案
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研究方案一、选题背景高层次人才是推动国家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核心力量。
国家的发展需要具有高度职业素养,扎实的专业基础和优秀的人格魅力的高层次人才。
当前,我国各行业存在大量缺乏高层次人才的现状,为保证国家可持续发展,有必要制定针对性的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研究方案。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计划的目的是制定科学的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研究方案,从而促进我国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引进和利用,提高我国高层次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加快我国的创新驱动发展进程。
三、研究内容1. 国内高层次人才队伍现状分析梳理我国各个行业的高层次人才现状和需要,分析我国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为后续制定方案提供依据。
2. 聚焦高水平人才培养针对我国高层次人才培养现状,结合国际趋势和成功经验,提出高水平人才培养要素,以及提高高水平人才培养质量的具体对策和措施。
3. 引进国际高端人才针对目前我国引进高端人才存在的问题,如选拔标准不明确、待遇不合理、身份认可难等,研究提高引进国际高端人才效率和成功率的办法。
4. 高层次人才利用研究针对高层次人才利用中出现的“挂名”问题,研究出高层次人才工作管理的制度体系,加大对高层次人才的教育引导力度。
5. 国内高品质人才特别支持研究我国所有行业都有自己专属的高品质人才,结合当前各行业的高品质人才现状,研究明确国内高品质人才的支持政策及其实现途径、州、医疗等等行业的高品质人才培养。
四、预期成果1. 清晰明确我国现阶段高层次人才建设的关键方向和策略2. 提出符合我国国情的高层次人才培养计划,包括带贫困区等方案3. 针对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4. 为我国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提供科学指导五、研究方法本研究计划采取实证研究和调研相结合的方法。
通过对可靠性高的统计数据进行分析,深入调研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及问题,以及国外成功经验的借鉴。
六、研究计划本研究计划将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研究前期:对国内外高层次人才培养、引进、利用等方面开展调研,明确研究构建的指导思路和研究方法。
宜宾市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现状及对策
38 90人 ,大专 6 4 人 ,分别 占科技 活动 08 人 员的百分 比为 04%、3 9 . 2 . %、2 . %、 1 92 8
11 .3科 技人 才 队伍年 龄 结构 逐步优 . 化 。据统计 ,从事科技活动人 员中,年龄
3 岁 以 下 的 占 3.3 , 3_ 5 岁 占 5 96% 64 3 .1 50 %,4 — 5岁的 占 2 .5 65 0 %,5 以上 6 6岁 的 占 47 % 。 男 性 占 6 .0 , 女 性 占 .1 3 % 2
比最 高的都是 高等院校 ,分别 为 1 2 . %和 4
1. %;本科生和大专生人数 占科技活动 65 1 人 数 百 分 比最 高 的 是 科 研 单 位 ,分 别
6 . %和 7 .%。 25 6 58
研 、科技管理部 门 、企业和高等 院校 中 , 总 的来 说 引进人 才 数 量不 少 ,其 中 企业 单
l 0一
宜宾 科技
21 0 0第 1 期
状进行 了调研和分析 ,并提 出一些建议对 策。
1 我 市科 技 人才 队伍 发展 现 状
11 技人 才概 况 .科
图 1 人 才 总量 图
1 .科技人才总量快速增加 。 “ .1 1 十一
一
据调查 统计表 明 ,2 0 年 一20 06 09年 8
五”以来 ,我市科技人才队伍建 设有 了进 步 的发展 。在我市抽查的 12 2 个科研单
l . %、5 . %,中级职称人员 占科技活 29 9 55 0 动人员比例位居第二 ,为 3 . %。 14 8 ()企业的中级职称人员 占科技活动 2 人 员比例最高为 4 . %。 52 9
()高级职称人 员占科技活动人 员比 3 例位居第二的是高等院校为 1. %。 29 0
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研究方案
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研究方案一、引言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加速,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成为各国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之一。
本文旨在研究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方案,以提高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和经济实力。
二、背景1. 高层次人才的重要性高层次人才是促进科技创新和经济增长的中坚力量。
他们具备优秀的专业知识、研究能力和领导才华,能够为社会发展带来巨大的贡献。
2. 高层次人才队伍现状我国目前虽然培养了许多优秀的高层次人才,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仍面临着许多挑战。
例如,人才培养体制不完善,高校教育资源不足,人才流失严重等。
三、目标本方案的目标是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高、人才梯队齐备的高层次人才队伍,以支撑我国的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
四、策略1. 提高高层次人才的培养质量(1)建立健全高校科研教学体系,提供更好的培养环境和条件。
(2)加强与高水平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合作,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2. 加强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工作(1)建立更加灵活的人才引进政策,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
(2)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待遇,为人才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
3. 加强高层次人才的激励机制(1)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激发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2)推行股权激励和薪酬激励等措施,提高人才的工作满意度和归属感。
4. 加强高层次人才的团队建设(1)建立跨部门、跨领域的研究团队,促进交流和合作。
(2)提供良好的团队支持和资源保障,培养团队合作和领导能力。
五、实施计划1. 制定高层次人才培养计划,提供专业培训和实践机会。
2. 拓宽高层次人才引进渠道,加强对海外优秀人才的吸引力。
3. 设立高层次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鼓励人才的创新和突破。
4. 建立高层次人才联盟,加强团队建设和沟通合作。
六、预期效果通过上述策略和实施计划的落实,预计可以取得以下效果:1. 高层次人才队伍的数量和素质大幅提升。
2. 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水平显著提高。
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研究方案组织人事
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研究方案组织人事咱们就直接进入正题,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今天我来给大家捋一捋这个研究方案。
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目的,简单来说,就是为了提升我国在全球竞争中的核心竞争力。
咱们不能总是跟在别人后面跑,得有自己的人才队伍,有自己的创新力量。
所以,这个研究方案的第一步,就是明确目标。
咱们得确定研究内容。
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涵盖面很广,包括人才的引进、培养、使用、评价、激励等各个方面。
这里我列举几个重点:1.人才引进策略。
咱们得有一套科学的人才引进体系,不能盲目地引进人才,要确保引进的人才能够真正为我国的发展做出贡献。
2.人才培养机制。
人才培养是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核心环节,要关注人才的全面发展,既要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也要关注人才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的提升。
3.人才使用与评价。
人才的使用要科学合理,要充分发挥人才的潜能。
同时,建立一套科学的人才评价体系,既要注重成果,也要关注过程,让人才在宽松的环境下成长。
4.人才激励机制。
激励机制是推动人才发展的关键因素,要设立一套完善的人才激励机制,激发人才的创新活力。
明确了研究内容,就是研究方法。
这里我推荐采用案例分析法、调查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等。
通过这些方法,我们可以深入了解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为下一步的改革提供依据。
就是实施方案。
这个方案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人才引进策略制定。
这个阶段主要是通过调查研究,了解国内外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为我国制定人才引进策略提供参考。
第二阶段,人才培养机制改革。
这个阶段要对现有的人才培养机制进行深入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改革措施,并逐步实施。
第三阶段,人才使用与评价体系优化。
这个阶段要对人才的使用与评价体系进行优化,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人才评价体系,推动人才的发展。
1.形成一套科学的人才引进策略,为我国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提供有力支持。
2.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提升人才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与人才队伍建设研究
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与人才队伍建设研究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与人才队伍建设是当代社会发展的重要议题之一。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实现科技创新已经成为各国政府争相向往的目标之一。
在这一过程中,对于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和队伍建设尤为关键。
本文将分析国内外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与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和未来趋势,并提出一些对应的政策建议。
一、国内外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和人才队伍现状近年来,全球范围内都在加速推动科技创新,各国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重视科技创新的政策和措施。
为了提高科技创新的效率,各国都在加强人才队伍的培养和建设,寻找并挖掘科技创新人才。
首先,从国内来看,我国的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已经逐渐壮大。
从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我国已经形成了一批具备较高水平的科学家和科技人才。
在高校层面,本科、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教育已经逐渐完善,很多高校甚至开设了一些以科技创新为主题的特殊课程,这些课程培养了一批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学生。
在企业层面,很多高科技企业也开始重视科技创新人才队伍的建设,采用多种形式来培养和吸引优秀的科技创新人才。
此外,近年来,高科技创新园区和科技孵化器也涌现出来,成为全国各地具有较高水平的创新团队和创新企业的重要孵化基地。
其次,从国外来看,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和人才队伍建设的情况也比较乐观。
作为世界上科技创新最发达的国家之一,美国一直是全球科技创新人才的重要汇聚地。
美国通过高等教育、科研机构、产业界合作培养了一批优秀的科技创新人才,其中不少人被认为是世界科技领域的权威。
欧洲国家也在加强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和人才队伍建设,各国政府鼓励高校和研究机构与企业合作,推动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和创新成果的转化。
二、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和人才队伍建设面临的挑战面对全球化时代的挑战和科技创新市场的变化,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和人才队伍的建设也面临一些新的挑战。
首先,技术变化和市场变化速度加快。
未来领先的科技创新将涉及到多个领域的技术,难以单独推动和掌握,科技创新人才需要有涉猎多个领域的能力和思路,才能够顺应科技创新的发展趋势,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创新制胜——关于加强企业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路
创新制胜——关于加强企业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路
钟成双
【期刊名称】《四川劳动保障》
【年(卷),期】2008(000)003
【摘要】创新时代,更需要创新型人才。
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作为国民经济支柱的国营企业,应牢同树立“创新制胜”的理念,在加强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上大做文章,狠下功夫,不断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持续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总页数】1页(P15)
【作者】钟成双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76.1
【相关文献】
1.造就企业发展所需的千里马——关于加强企业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
2.加强高层次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大力提升攀枝花自主创新能力
3.加强企业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
4.加强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建议
5.加强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建议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温江区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研究摘要: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成
为了温江区发展的关键问题。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高层次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模式的比较分析,提出了一系列可行的措施和建议,旨在为温江区高层次
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的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温江区;高层次科技人才;创新型;队伍建设
1.研究背景
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对于提高温江区的科技创新能力、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目前温江区在高层次科技人才队
伍建设方面存在一系列问题,如培养机制不完善、引进手段单一等。
因此,研究温江区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对于解决这些问题具有重要
意义。
2.国内外高层次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模式的比较分析
2.1国内高层次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模式
2.1.1以高校为主导的模式
该模式主要通过高校的科研平台和学科建设,培养和引进高层次科技
人才。
该模式的优势是资源丰富、培养基地完善,但存在学科单一、创新
能力受限等问题。
2.1.2以企业为主导的模式
该模式主要通过企业的科研和创新实践,培养和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
该模式的优势是实践能力强、创新成果转化快,但存在创新环境不成熟、
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
2.2国外高层次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模式
2.2.1美国的科研机构合作模式
该模式主要通过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培养和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
该模式的优势是合作广泛、资源共享,但存在人才竞争激烈、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
2.2.2日本的企业合作模式
该模式主要通过企业之间的合作,培养和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
该模式的优势是产学研结合、技术导向明确,但存在企业壁垒高、培养周期长等问题。
3.温江区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措施和建议
3.1完善培养机制
温江区应加强高校和企业的合作,建立科研平台和实践基地,培养创新型科技人才。
同时,设置奖励机制,鼓励科技人才参与创新项目,提高创新能力。
3.2多渠道引进人才
温江区应积极开展人才引进工作,通过高校、企业合作、科研机构合作等方式,引进国内外优秀的科技人才。
同时,提供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吸引人才留在温江区。
3.3加强国际交流合作
温江区应加强与国外的科研机构和企业的交流合作,提高创新能力和科研水平。
建立国际交流平台,为科技人才提供更多的合作机会和资源支持。
4.总结
温江区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是推动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的重要方面。
通过完善培养机制、多渠道引进人才和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可以提高温江区的科技创新能力,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因此,温江区应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和建议,加强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