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与胆红素中毒性脑病的诊断和防治

合集下载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与胆红素中毒性脑病的诊断和防治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与胆红素中毒性脑病的诊断和防治

#诊断标准#治疗方案#收稿日期:2006-12-12。

作者简介:夏振炜,男,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博士学位,1998留学日本金泽医科大学综合医学研究所人类遗传学研究部门,获2003年度/第4期上海市引进海外高层次留学人员专项资金0三类资助,上海市医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临床免疫学组委员,《临床儿科杂志》《中国新生儿科杂志》《中国微循环》等杂志编委,研究方向为新生儿疾病。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与胆红素中毒性脑病的诊断和防治夏振炜,俞善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儿科,上海200025)D i agnosis ,P reven ti on and Treat m en t of Neonata lH yp erb ilirub i nem ia and B ilirub inen Cepha l opath yX I A Zhen -w ei ,YU Shan -chang(Depart m en t of Ped i atrics ,Ru iji n H osp it alA ffili ated to M edical Coll ege of Shangh ai J i aotong Un ivers i ty ,Shanghai 200025,Ch i na)摘要: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期常见病。

为降低高胆红素血症和胆红素中毒性脑病的发生及由此产生的问题,美国儿科学会(AAP)依据胎龄、相关危险因素及其血型、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测指标的评估,提出了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包括母乳性黄疸新生儿系统的预防、治疗、护理及随访的管理指南和实施步骤。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7,22(2):158-160关键词:婴儿,新生;高胆红素血症;脑病,中毒性;诊断中图分类号:R722.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515X (2007)02-0158-03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常见病,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黄疸,以双巩膜至全身皮肤黄染为特点。

新生科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护理

新生科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护理

临床表现
新生儿出现皮肤、巩膜、黏膜黄染,严重时可出现核黄疸症 状,如嗜睡、拒奶、抽搐等。
诊断
通过检测血清胆红素水平可确诊,同时需排除其他原因引起 的黄染。
Part
02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护理原 则
早期识别与预防
早期识别
新生儿出生后应密切观察黄疸情况,及时发现高胆红素血症的迹象。
预防措施
采取有效措施预防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如加强围产期保健、避免感染 等。
案例二
总结词
药物治疗,细心护理
详细描述
对于中度或重度高胆红素血症的患儿,应在医生的建议下使用药物治疗,如白蛋白、肝酶诱导剂等。 在药物治疗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同时, 加强喂养和护理,确保患儿的安全和舒适。
案例三
总结词
预防并发症,全面护理
详细描述
新生儿出生后及时监测血糖,如有低血糖症状应及时补充葡萄糖 。
预防低钙血症
定期监测血清钙水平,如有低钙症状应及时补充钙剂。
预防缺氧缺血性脑病
密切观察新生儿呼吸、心率等指标,如有异常及时处理,预防缺氧 缺血性脑病的发生。
Part
05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预防与 保健
孕期保健
定期产检
孕妇应定期进行产前检查,了解 胎儿的发育情况,及时发现和处
病情观察与评估
观察病情变化
密切观察新生儿的黄疸程度、持续时间及伴随症状,如发热、呕吐、腹泻等。
评估病情严重度
根据新生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等综合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制定相应的 护理计划。
护理措施与实施
光照疗法
采用蓝光照射治疗,降低血清胆 红素水平,减轻黄疸症状。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ppt课件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ppt课件
5
3.核黄疸
指出生数周以后出现的胆红素 神经毒性作用所引起的慢性、 永久性损害及后遗症,包括锥 体外系运动障碍、感觉神经性 听力丧失、眼球运动障碍和牙 釉质发育异常。
6
(一)光疗
1 光疗指征:光疗标准很难用单一的数值来 界定,不同胎龄、不同日龄的新生儿都应 该有不同的光疗指征,另外还需考虑是否 存在胆红素脑病的高危因素。出生胎龄35 周以上的晚期早产儿和足月儿可参照2004 年美国儿科学会推荐的光疗参考标准(图2) 或将TSB超过Bhutani曲线(图1)95百分位数 作为光疗干预标准。
L(25 mg/d1); 3、危险性高胆红素血症:TSB峰值超过510 μmol/
L(30 mg/d1)。
3
4
2.急性胆红素脑病
1、足月儿发生胆红素脑病的TSB峰值在427 μmol/L(25 mg /d1)以上,但合并高危因素的新生儿在较低胆红素水平 也可能发生;低出生体重儿甚至在171~239μmol/L(10~ 14 mg/d1)即可发生。
30.1±30.5 29.9±22.6 34.6±25.9
2.89 0.056
120.1±56.3 120.7±54.1 110.8±53.7ab
3.32 0.036
治疗5天TB下降率(%) 55.0±28.2 54.7±22.8 60.5±22.8ab
5.55 0.004
未光疗患儿
5(1.2%)b
39(9.9%) b
10.60 0.005
大便>5次/天 76(18.3%) 71(18.6%)
101(25.1%) ab 7.34 0.025
大 便 <5 次 / 天 45(10.8%) 但水分增多
合计
170(41.6%)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

二.监测方法
1. TSB测定 2. TCB测定 3. 呼出气一氧化碳含量的测定
三.高胆红素血症的干预
I. 光疗:指征,设备与方法,注意问题,停 止光疗指征 II. 换血疗法:指征,方法,注意的问题 III. 药物治疗:丙球(新生儿溶血病,0.51.0g/kg),白蛋白(TSB接近换血值,且白 蛋白小于25g/L,补充白蛋白1g/kg),纠正酸 中毒
四、重度高胆红素血症的预防
I. 高危因素的评估 II. 出院后随访计划的制定
和母乳喂养相关的黄疸
• 1.母乳喂养性黄疸 • 2.母乳性黄疸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断和治 Biblioteka 专家共识一.高胆的相关概念
• 1.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胎龄大于35周 重度 342υmol/L(20mg/dl) 极重度 427 υmol/L(25mg/dl) 危险性510 υmol/L(30mg/dl) 2.急性胆红素脑病 早产儿(大于35周) 342 足月儿 427 低出生体重儿 171-239(10-14mg/dl) 3.核黄疸:慢性、永久性损害和后遗症

新生儿胆红素脑病的临床表现、检查、治疗和预防

新生儿胆红素脑病的临床表现、检查、治疗和预防

新生儿胆红素脑病的临床表现、检查、治疗和预防一、概述:建议就诊于新生儿科。

胆红素脑病是游离胆红素通过血脑屏障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导致神经细胞中毒变性,出现神经系统异常的临床和亚临床表现,也称之为胆红素中毒性脑病。

二、临床表现:1、警告期:日龄较小,血清胆红素在256.5μmol(15mg/dl)左右症状较轻,主要表现为嗜睡、拒食、肌张力减退、拥抱反射减弱或消失等抑制症状,也有表现为呼吸暂停、心动过缓、约半到一天进入痉挛期。

2、痉挛期:表现为痉挛、发热、肌张力增高尖叫、眼球震颤、呼吸困难、惊厥或角弓反张等兴奋症状,早产儿的痉挛等症状可以不明显,幸存者1~2天后进入恢复期。

3、恢复期:先是吸吮和反应逐渐恢复,继而呼吸好转,痉挛减轻或消失,此期约持续2周。

4、后遗症期:一般在生后2个月~3岁出现,手足徐动,眼球上转困难或斜视、听觉障碍,牙釉质发育不全有绿牙或棕褐色牙,以椎体外系统受损为主的所谓四联症。

三、检查:严重黄疸的基础上出现嗜睡、吸吮反射减弱和肌张力减退,或两眼凝视,阵发性肌张力增高;重者两手握拳、前臂内旋,角弓反张、有时尖声哭叫。

四、治疗:(一)治疗原则:是阻止血清未结合胆红素上升到危险程度。

为安全光疗,有胆红素脑病警告期症状或手足常黄者,必须紧急措施,不能过夜。

及早处理窒息、缺氧、酸中毒,避免寒冷、饥饿、低血糖,禁用或慎用夺位性药物和不作快速静脉注射高渗性药物;及时治疗黄疸和光疗、换血。

(二)药物治疗:1、一般治疗:如存在引起胆红素脑病的高危因素,应给予对症治疗。

2、酶诱导剂:苯巴比妥5mg/(kgod),分3次口服。

3、抑制溶血过程:大剂量丙种球蛋白;一般用于重症溶血症的早期,用量为1g/kg,4~6h内静脉滴注。

4、减少游离的未结合胆红素:白蛋白:一般用于生后1周内的重症高胆红素血症,用量1g/kg加葡萄糖液10~20ml静脉滴注;也可用血浆25ml/次静脉滴注,每日1~2次。

在换血前1~2h应输注1次白蛋白。

新生儿高胆红素专家共识及指南

新生儿高胆红素专家共识及指南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断与治疗得专家共识(2014版)2015-01-22 09:20来源:中华儿科杂志以未结合胆红素增高为主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就是十分常见得临床问题,胆红素脑病在我国也并非罕见。

高胆红素血症得监测、高危因素得评估以及正确及时得处理对于预防重度高胆红素血症与胆红素脑病具有十分重要得意义。

血清总胆红素(TSB)水平对个体得危害性受机体状态与内环境等多种因素影响,因此不能简单地用一个固定得界值作为干预标准。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在2001年曾经起草制定“新生儿黄疸干预推荐方案”,2009年又在此基础上进行修订,提出了“新生儿黄疽诊疗原则得专家共识”。

针对近年来新生儿在产科住院时间得普遍缩短及常规胆红素随访监测普及不够,新生儿胆红素脑病及核黄疸仍时有发生等情况,有必要对2009年“专家共识”进行补充与修订。

此次修订,既参考美国儿科学会(AAP)2004年发表得“胎龄≥35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处理指南”,又更适合我国实际情况。

一、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得相关概念1.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出生后得胆红素水平就是一个动态变化得过程,因此在诊断高胆红素血症时需考虑其胎龄.日龄与就是否存在高危因素。

对于胎龄≥35周得新生儿,目前多采用美国Bhutani等所制作得新生儿小时胆红素列线图或AAP推荐得光疗参考曲线作为诊断或干预标准参考(图1)。

当胆红素水平超过95百分位时定义为高胆红素血症,应予以干预。

根据不同得胆红素水平升高程度,胎龄≥35周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还可以分为:重度高胆红素血症:TSB峰值超过342μmol/L(20mg/dl);极重度高胆红素血症:TSB峰值超过427μmol/L( 25mg/dl);危险性高胆红素血症:TSB峰值超过510μmol/L(30 mg/dl)。

2.急性胆红素脑病:急性胆红素脑病就是基于临床得诊断,主要见于TSB> 342μmol/L(20 mg/dl)与(或)上升速度>8、5μmol/L (0、5 mg/dl)、>35周得新生儿。

什么是新生儿胆红素脑病

什么是新生儿胆红素脑病

什么是新生儿胆红素脑病【导读】出生一周内的新生儿,从母体环境来到新世界,或多或少都有普遍出现一些小疾病。

除了宝爸宝妈们熟悉的常见病症新生儿黄疸外,新生儿胆红素脑病也是出生一周内新生儿可能会遇到的疾病之一。

那么什么是新生儿胆红素脑病?新生儿胆红素脑病产生的原因、症状、是否会有后遗症等问题,准爸准妈们都要提前作一番了解,以防不幸宝宝患病能及时发现并及时给予相应治疗。

相对于出现概率很大的新生儿黄疸症状,不少准爸准妈或新爸新妈对新生儿胆红素脑病却都是了解不深,甚至是完全没有了解。

新生儿胆红素脑病在临床上出现的几率不是很大,但一旦发病,病情都会相对比较严重。

什么是新生儿胆红素脑病?这是不少人看到该名词时的第一想法。

新生儿胆红素脑病是指出生一周内的新生儿由于胆红素毒性作用所致的急性脑损伤。

在过去,胆红素脑病被称为是核黄症;现在,由于胆红素的毒性作用导致的慢性和永久性的脑损伤称之为核黄疸。

胆红素脑病患儿黄疸多是情况比较严重,全身皮肤粘膜呈重度黄染,若四肢及手、足心均黄,早产儿在胆红素水平较低时也可发生胆红素脑病,和胎龄呈正相关。

胆红素脑病多见于出生后1周内,最早可于出生后1-2天出现神经系统症状。

溶血性黄疸出现较早,多发生于出生后3-5天。

早产儿或其他原因所致者大多见于出生后6-10天。

胆红素脑病几乎仅仅发生在新生儿时期,症状表现有轻有重,严重者可表现为核黄疸,轻者可不出现临床症状,但在脑干诱发电位等辅助检查则可发现异常表现。

当爸妈们发现新生儿出现嗜睡、拒食、拥抱反射减弱、呼吸暂停、心动过缓等情况时,一定要及时把宝宝送院检查,因为宝宝很可能就是患上新生儿胆红素脑病。

新生儿胆红素脑病的原因新生儿胆红素脑病出现的几率虽然不算大,但发病的情况严重时确实让不少新爸新妈感到揪心,因此了解清楚引发新生儿胆红素脑病的原因,这对预防和治疗该病症有很好的积极作用。

新生儿胆红素脑病的原因:1、出生早期胆红素产生过多,新生儿肝脏未成熟,处理胆红素的能力有限。

你要了解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你要了解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你要了解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广大新生儿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在新生儿阶段发病率约为30%~50%,并且具有一定的上升趋势,该疾病是造成新生儿住院治疗的常见疾病原因,如果在发病后未能尽早给予妥善治疗,随着胆红素水平的升高,可透过新生儿血脑屏障大量沉积于患儿的中枢核团,从而诱发胆红素脑病。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对于患儿的生命安全将构成严重威胁,并且多数存活患儿也将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可对于患儿的智力、听力以及视力等造成严重损害,所以了解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并积极做好防治非常重要。

1、认识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广大新生儿阶段比较常见的疾病问题,该疾病的发生是由于新生儿出生之后在其机体当中的胆红素水平发生动态变化,如果胎龄超过35周,出生后血清胆红素水平大于胆红素列线图某一个百分位时,即可诊断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新生儿血液内大量的未结合胆红素水平升高是该疾病的主要表现形式,其发生多与溶血、母乳或者感染等相关因素有关,患病后可引起新生儿的皮肤与巩膜黄染,并伴随肝脾肿大。

现阶段对于此类患儿的主要治疗手段为药物治疗和光疗,若未能尽早妥善治疗非常容易诱发高胆红素脑病以及核黄疸等并发症,这将对患儿造成终身性的伤害。

依据患儿的胆红素浓度可进行分类,即高间接胆红素血症、高直接胆红素血症以及混合性高胆红素血症。

2、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有哪些?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本质为胆红素代谢障碍性病变,其发生主要与胆红素的生成量增多抑或排泄减少有关,还有些患儿是在上述两种因素共同作用下而引起的疾病。

新生儿溶血、低血糖、头颅血肿、高热、皮下淤血、缺氧以及窒息等都是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的高危因素。

多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病与胆红素生成量过多有关,比如受到同族免疫性溶血感染、红细胞增多、母乳性黄疸、血红蛋白病、体内出血以及红细胞形态异常等疾病影响,使得红细胞大量破坏,导致患儿血液内未结合胆红素水平升高从而诱发该疾病。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观察及护理干预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观察及护理干预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观察及护理干预【摘要】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的疾病,由于出生后肝功能不健全而导致胆红素排泄受阻而产生黄疸。

本文首先介绍了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包括溶血性疾病、肝功能不全等。

接着详细描述了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表现,主要包括黄疸、食欲不振等症状。

随后列举了观察要点,如持续性黄疸、血清胆红素水平等。

在护理干预措施部分,提出了光疗、输液等方法来降低胆红素水平。

总结了护理工作的重要性,指出及时干预有助于避免黄疸性脑病的发生。

通过本文的阐述,可以更好地了解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观察和护理,为提高患儿治疗效果提供帮助。

【关键词】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黄疸、观察、护理、病因、表现、干预措施、注意事项、黄疸性脑病、预防。

1. 引言1.1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概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指新生儿体内胆红素水平升高引起的一种疾病。

胆红素是由红细胞分解产生的一种黄色色素,正常情况下通过肝脏代谢后排出体外。

但是在新生儿身体尚未完全成熟的情况下,肝脏的胆红素代谢能力还很弱,容易导致胆红素在血液中积累过多,从而引发高胆红素血症。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常见的一种疾病,尤其在出生后几天到几周内发病的概率较高。

一般情况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症状表现为皮肤、巩膜和黏膜呈黄疸,尤其是在头部和面部比较明显,伴有可能出现的乏力、食欲不振等非特异性症状。

若不及时加以观察与护理,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可能会发展为黄疸性脑病,严重威胁婴儿的生命安全。

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观察和护理干预非常重要。

通过及时观察病情变化,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预防疾病的进一步恶化,保障新生儿的健康成长。

在接下来的将详细介绍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症状表现、观察要点、护理干预措施以及护理注意事项,希望能为广大医护人员提供指导和帮助,提高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2. 正文2.1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由于新生儿体内的血红蛋白代谢紊乱导致胆红素水平升高所引起的一种常见疾病。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防治进展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防治进展
1.急性胆红素脑病旳分期:
早期(initial phase)主要体现:(1)轻度迟钝;(2)轻度 肌张力低下,运动降低;(3)吸吮不好,哭声稍高尖。
中期(intermediatephase)主要体现:(1)中度迟钝-激 惹; (2)肌张力变化不一、常增高,有些出现颈后仰一角 弓反张;(3)吃奶极少,哭声高尖。
≥17~120 ≥86~188
≥86~120 ≥120~154 (≥5~7) (≥7~9) ≥103~154 137~222 (≥6~9) (≥8~13)
≥103~171 ≥171~257 (≥6~10)( ≥ 10~15)
≥120~205 ≥205~291
≥120 (≥7)
≥154~171 (≥9~10)
3.不能用一种固定旳界值作为生理性和病理性黄疸旳分界点 及新生儿黄疸旳干预原则。
8
病理证明93例核黄疸新生儿旳胎龄与胆红素水平旳情况
胎龄(W)
25-28 29-32 33-36 37-40
例数 百分比 (%)
55 59.14
32 34.41
4
4.30
2
2.15
平均胆红素水平 (mg/dl)
8.4 9.4 12.4 13.9
肉疼痛。 神经病变及听觉丧失可轻重不一。
27
急性胆红素脑病后旳病程随访
任何总胆值>25mg/dl、全部换血者、任何脑干诱发 电位反应异常(虽然为临时异常)及体现为中度急性胆红素 脑病者均需在婴儿期与小朋友期随访直至学龄期。
3个月起随访:涉及:(1)肌张力,神经发育(尤其注意 锥体外系功能及发展过程);(2)BAEP(脑干听觉诱发电 位)、CMS(耳蜗微音效应)及OAE (耳声反射);(3) 磁共振。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诊断与治疗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诊断与治疗
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联合治疗
对于病情较重的新生儿,可采 用光疗、换血、药物等联合治
疗,以提高治疗效果。
营养支持
保证新生儿充足的营养摄入, 有利于提高其免疫力和治疗效
果。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积极预防和治疗并发症,如低 血糖、低钙血症等,确保新生
儿安全度过治疗期。
06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措施
并发症类型及危险因素分析
阻塞性黄疸
多由先天性胆道闭锁、胆总管囊肿等引起,表现 为白陶土样大便、肝脾肿大等,血清胆红素以结 合胆红素为主。
感染性黄疸
多由于新生儿败血症、尿路感染等引起,可伴有 发热、精神萎靡等症状,血清胆红素水平可高可 低。
其他疾病引起的黄疸
如新生儿肝炎、遗传代谢性疾病等,需结合病史 、临床表现及相关检查进行鉴别。
预防措施建议
010203加强 Nhomakorabea产期保健
对孕妇进行定期产前检查 ,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导 致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 危险因素。
早期筛查和监测
新生儿出生后,应进行胆 红素水平监测,以便及时 发现和处理高胆红素血症 。
合理喂养和排便
鼓励母乳喂养,促进新生 儿肠道蠕动和排便,有助 于降低胆红素水平。
处理方法介绍
辅助诊断技术应用示范
80%
经皮胆红素测定仪
无创、便捷地监测新生儿胆红素 水平,适用于筛查和动态观察。
100%
血清学检测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等方法检测特异性抗体或病原 体,辅助诊断相关疾病。
80%
基因检测
针对遗传性黄疸相关基因进行检 测,为精准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
结果判读和报告出具流程
结果判读
根据实验室检查和辅助诊断结果,综合分析判断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原因、 程度和预后。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早期识别及干预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早期识别及干预
体质量而变化的多条动态曲线。 • 参考: • 2001年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制定的
《新生儿黄疸干预推荐方案》 • 2004 年AAP制定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和核黄疸
的防治指南
≤35周或体重<2000g早产儿的干预
• 临床干预范围大,无统一标准 • 酸中毒、窒息、败血症、溶血病、脑室内
出血、贫血是高危因素
• 继续沿用传统分类方法, 将新生儿黄疸分为生理性 黄疸和病理性黄疸, 缺少支撑依据。
陈昌辉等,新生儿黄疸的诊治及其相关问题,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1.26(14):1132-1135.
国际观点
• 1999年Maisels提出对NICU的高危新生儿,生理性黄疸这 一名词已无意义及使用价值,在分析各种影响因素的前提 下确定不同TSB的干预指标有更重要的临床实用价值。
“生理性”黄疸?
•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患病的早产儿、极低出生体质 量儿) ,即使低于现行的“生理性黄疸标准”,也可发 生胆红素脑病。
• 所以,有学者提出了“低胆红素核黄疸”的概念 • 在经尸体解剖证实的30 例早产儿中, 7 例急性胆
红素脑病患儿平均TSB为124. 8μmol/L。 • 在经尸体解剖证实的13例早产儿中, 5例急性胆红
• 国外有学者认为间接胆红素>342umol/L 是 发生核黄疸的危险临界值。
胆红素/白蛋白比值在胆红素脑病干预中的作 用
• 90年代推荐使用胆红素(B ) /白蛋白( A)比值 评估胆红素脑病的危险度
• B /A(μmol/L∶g/L或 mg/dl∶g/L)比值越 高, 发生胆红素脑病的危险性越大。提示胆 红素与白蛋白联结越松,游离胆红素水平越 高, 易于胆红素通过血脑屏障。
二、胆红素脑病

新生儿高胆红素脑病及护理

新生儿高胆红素脑病及护理

新生儿高胆红素脑病及护理一、概念新生儿高胆红素脑病( bilirubin encephalopathy)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严重并发症,由于血中过高的游离未结合胆红素通过未成熟的血-脑脊液屏障( blood-brain barrier,BBB)进入了中枢神经系统,导致神经细胞中毒变性,轻者一般无临床症状,严重者可出现核黄疸(kernicterus)。

二、临床表现1.急性胆红素脑病:2004年美国儿科学会将急性胆红素脑病分为初期、中期及极期。

初期一般为生后前几天,反应略低下,嗜睡,肌张力喊弱,吸吮力弱,经过恰当和及时的治疗,一般来说此期改变是可逆的。

中期表现为中度迟钝,易激惹,张力亢进,可高度兴奋和哭声高尖,也可嗜睡及肌张力减低交替出现,张力亢进主要表现为颈后仰和角弓反张,此期多半是不可逆的。

极期的临床特征是显著的颈后仰和角弓反张,哭声尖锐,食欲减退,呼吸暂停,高度兴奋,极度迟钝至昏迷,有时出现癫痫发作甚至死亡,此期的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是不可逆的。

2.慢性胆红素脑病:急性胆红素脑病到慢性胆红素脑病即核黄疸的后遗症有一个演变的过程。

慢性胆红素脑病的表现多种多样,但有其特征性,是一种持续的综合征,以一个或多个部位占优势,运动系统受累程度轻重不等。

根据局部定位可以将核黄疸分为四个类型:(1)典型核黄疸:包括三联症或四联症,有听觉神经病变伴或不伴听力丧失或耳聋,肌张力异常伴或不伴手足徐动症,动眼神经不全麻痹,牙釉质发育。

(2)以运动障碍为主的核黄疸:主要指以运动障碍为主,张力异常伴或不伴有手足徐动症,有轻微的听觉症状。

(3)以听觉异常为主的核黄疸:主要以听觉症状为主,伴有相对较轻的运动系统症状。

(4)轻微胆红素脑病或胆红素导致的神经官能障碍;患儿有轻微的神经发育障碍,没有核黄痘的典型临床表现,包括感觉和感觉运动整合障碍,中枢听觉处理异常。

协调障碍和肌紧张异常。

根据核黄疸的临床表现可以将其分为四期三、预防及治疗防止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是预防高胆红素脑病的关键。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早产儿肝脏功能不成熟,对胆 红素的代谢能力较差,易发生
高胆红素血症。
其他
如先天性心脏病、新生儿肝炎 等,也可能导致高胆红素血症
的发生。
病理生理
胆红素生成过多
肝脏处理胆红素能力不足
新生儿红细胞寿命短,红细胞破坏过多, 导致胆红素生成过多。
新生儿肝脏功能不成熟,对胆红素的代谢 能力有限,易导致高胆红素血症。
肠肝循环增加
其他因素
新生儿肠道菌群尚未完全建立,肠道内β葡萄糖醛酸苷酶活性较高,可促进胆红素 的肠肝循环,加重高胆红素血症。
如缺氧、酸中毒等,也可能影响胆红素的 代谢和排泄,导致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
03
临床表现与诊断
临床表现
黄疸
新生儿皮肤、巩膜出现黄染, 通常在出生后2-3天出现,持续
不退或加重。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目录
• 概述 • 病因与病理生理 • 临床表现与诊断 • 治疗与护理 • 并发症与预后
01
概述
定义与特征
定义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指新生儿 血液中胆红素水平过高,通常表 现为皮肤、巩膜和黏膜黄染。
特征
高胆红素血症的症状轻重不一, 轻者仅表现为轻度黄染,重者可 导致核黄疸,影响神经系统发育 。
危险因素
低出生体重、早产、胎便排出延迟、 缺氧、感染等均为高胆红素血症的高 危因素。
02
病因与病理生理
病因
01
02
03
04
溶血性疾病
由于母子血型不合,如Rh或 ABO血型不合,导致胎儿红 细胞的破坏,引起高胆红素血
症。
感染
新生儿感染如败血症、肺炎等 ,可引起肝脏功能受损,导致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由于胆红素在体内积聚,而引起巩膜、皮肤、黏膜、体液和其他组织被染成黄色的现象,可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两种。

引起黄疸的原因多而复杂,病情轻重不一,重者可导致胆红素脑病(核黄疸),常引起严重后遗症。

一、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特点1、胆红素生成较多每日新生儿胆红素生成6-10mg/kg(平均8.8mg/kg),成人胆红素生成仅为3.8mg/kg。

每日生成的胆红素约为成人的2倍以上,其原因:1、红细胞破坏多:由于胎儿血氧分压低,红细胞数量代偿性增加,新生儿初生时红细胞数目相对较多,出生后血氧分压升高,过多的红细胞破坏;2、新生儿红细胞寿命比成人短;3、其他来源胆红素生成多:肝脏和其他组织中的胆红素及骨髓红细胞前体较多。

2、结合运送胆红素能力弱新生儿出生后的短暂阶段有轻重不等的酸中毒,影响胆红素与白蛋白的结合。

3、肝脏对胆红素摄取能力差新生儿肝细胞内Y、Z蛋白含量低,出生后5-10日才可达到成人水平。

早产儿血中白蛋白数量少,胆红素的联结运送延缓。

4、肝脏酶系统功能不完善肝细胞内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基转移酶的量少,且酶的活力不足,不能将非结合胆红素有效转变为结合胆红素,以至于非结合胆红素潴留在血液中。

5、肠肝循环的特殊性出生后,由于新生儿肠道内正常菌群尚未建立,不能将进入肠道的胆红素还原成尿胆原、粪胆原排出体外,加之新生儿肠道内B-葡萄糖醛酸苷酶活性较高,将结合的胆红素水解成葡萄糖醛酸及非结合胆红素,再经肠壁吸收经门静脉到达肝脏,加重肝脏负担。

由于上述特点,新生儿摄取、结合、排泄胆红素的能力较低,仅为成人的1%-2%,所以极易出现黄疸。

当饥饿、缺氧、脱水、酸中毒、头颅血肿或颅内出血时,更易出现黄疸或使原有黄疸加重。

二、新生儿黄疸的分类1、生理性黄疸由于胆红素代谢特点,60%足月儿和80%以上早产儿在生后2—3日即出现黄疸,5—7日最重,足月儿一般10—14日消退,未成熟儿可延迟至3—4周,血清胆红素足月儿不超过221umol/L(12.9mg/dl),早产儿<257umol/L(15mg/dl),但患儿一般情况良好,食欲正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与胆红素中毒性脑病的诊断和防治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常见病,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黄疸,以双巩膜至全身皮肤黄染为特点。

多数新生儿黄疸是生理性、良性过程。

早产、感染、酸中毒、缺氧等均可造成病理性黄疸。

此外,由于胆红素潜在的危害及血脑脊液屏障功能尚未完善,易导致胆红素中毒性脑病(核黄疸)。

因此,为降低高胆红素血症和核黄疸的发生及其带来的各种问题,2004年美国儿科学会(AAP)制定了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和核黄疸的防治指南。

一、对35周以上的新生儿,建议临床医师注意以下几点(一)注意事项 1.鼓励和支持成功的母乳喂养。

2.建立识别和评估高胆红素血症的护理常规。

3.出生后24h内出现黄疸的新生儿要测定血清总胆红素水平(TSB)和经皮测胆红素水平(TcB)。

4.要认识到肉眼评估黄疸程度会导致错误,尤其是肤色较深的新生儿。

5.根据新生儿时龄解释胆红素水平高低的临床意义。

6.低于38周尤其是母乳喂养是新生儿出现进行性高胆红素血症的高危因素,要予以密切监护和管理。

7.基于高胆红素血症的危险性,在新生儿出院前要给予危险因子系统评估。

8.给新生儿父母提供书面和口头的有关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信息。

9.根据出院时间和危险因子评估的情况,注重早期及适当的随访。

10.早期给予光疗和换血疗法预防严重的高胆红素血症和核黄疸的发生。

(二)初级预防对健康足月儿及临近足月儿,原则上提倡给予母乳喂养。

建议:1.临床医师应建议新生儿母亲在其出生后前几天,每天至少应哺乳8~12次。

能量摄入不足和(或)由哺乳不足引起脱水会导致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护理频率的增加减少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发生高胆红素血症的可能,适当提倡和鼓励母乳喂养会增加母乳喂养的成功。

2.AAP反对母乳喂养的非脱水新生儿添加水或葡萄糖水。

因为添加水或葡萄糖水不会防止高胆红素血症,不会降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

(三)二级预防为防止高胆红素血症,临床医师应给予新生儿危险因素的系统评估。

1.血型1)所有母亲在产前和住院分娩前应作ABO和Rh血型检查,及同型免疫性抗体的血清学检查。

如果母亲未做或Rh阴性,新生儿应检查脐血血型和抗人球蛋白直接试验(Coomb′stest)。

(2)假如母亲的血型O型或是Rh阴性,新生儿除检查脐血血型和抗人球蛋白直接试验外,还要做血清游离抗体测定试验。

2.临床评估:医师应保证所有新生儿处于新生儿黄疸防治的常规管理中,护理人员要建立黄疸评估的护理常规,出现新生儿黄疸重要体征时要及时在8~12h评估。

检查者用拇指按压身体较硬部位的皮肤表面,如前额、胸前或大腿等,主要使皮肤变白有助于观察潜在的黄色。

观察和检测新生儿黄疸应每天在适当自然光线下观察裸体的新生儿,在大多数病例可早期观察到皮肤和巩膜黄疸。

临床观察足月儿皮肤黄疸从面部开始向下进展,但肉眼根据黄疸的程度评估胆红素水平会导致错误。

当新生儿血清胆红素水平<256.5μmol/L时,经皮测胆红素仪可有效地评估血清胆红素水平。

在黄疸评估的护理常规中,护理人员应记录TSB和TcB。

3.实验室检查:新生儿在生后d1观察有异常黄疸,需要及时评估和追踪,实验室测定TSB和TcB。

是否需要再次测定要根据图中TSB落在那个区域、新生儿日龄、高胆红素血症的评估决定见图1。

4.出院前危险因素的评估:临床医师应在新生儿出院前测定TSB和(或)TcB,给予危险因素评估,尤其是在生后72h前出院的新生儿。

护理人员也要建立危险因素评估的护理常规。

出院后进行随访是必不可少的。

二、AAP关于35周以上的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的危险因素1.主要危险因素(1)出院前TSB和TcB水平在高危区内(high-risk zone) 见图1。

(2)生后24h内出现黄疸。

(3)母婴血型不合且直接抗球蛋白试验阳性,有其他溶血性疾病如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缺乏症。

(4)呼气末一氧化碳(ETCOc)升高。

(5)孕周为35~36周。

(6)同胞兄姊接受过光疗。

(7)头部血肿或淤伤。

(8)单独母乳喂养时护理得不好或体质量减少过多。

(9)母亲是东亚地区人种。

2.次要危险因素(1)出院前TSB和TcB水平在中高危区(high-interm ediate-risk zone) 见图1。

(2)孕周为37~38周。

(3)出院前发现黄疸。

(4)同胞兄姊有过黄疸。

(5)母亲有糖尿病的巨大儿。

(6)母亲患年龄超过25岁。

(7)男婴。

3.低危因素(1)TSB和TcB水平在低危区内(low-risk zone) 见图1。

(2)孕周超过41周。

(3)人工喂养。

(4)母亲为黑种人。

(5)出生72h后出院。

4.医院政策和措施所有的医院都应在新生儿出院前为新生儿父母提供关于黄疸的书面和口头的信息。

包括黄疸是什么,为防治新生儿黄疸对其进行的管理及管理如何进行等。

5.随访新生儿出院后几天内应由医师对其健康状况及发生黄疸的危险因子进行评估。

评估的时间和地点应参考住院时间、黄疸发生的危险因素存在与否及出生时是否有其他疾病。

在生后72h内出院的新生儿均应在出院后2d进行随访。

对有发生黄疸危险因素的新生儿应缩短随访间隔时间,而无或少有危险因素的新生儿可适当延长间隔时间。

如不能保证适当的随访,则应推迟出院时间,直到能保证随访或黄疸发生的危险期已过。

随访时应评估新生儿体质量及变化、摄入量、大小便性状、黄疸有无。

临床判断可决定是否需要测定胆红素水平,如果对黄疸的程度有怀疑,应由实验室测定TSB或TcB,不应凭肉眼断定。

6.治疗(1)光疗和换血疗法:光疗是高胆红素血症最常用的治疗方法。

光疗可诱导胆红素结构异构体。

这些胆红素异构体的形成比原有的化合物更易水解,而不易进入中枢神经系统,较未结合胆红素的原形更快地通过肝脏并经胆汁和尿液排泄。

理想的光源是LED的蓝绿光,光谱是400~500nm(血清胆红素的最高吸收波长460~465nm)。

光疗的优越性,并未明显的降低血清胆红素,而使循环中10%~20%胆红素转化为水解的异构体,使其较原亲脂性的胆红素IX-α不易通过血脑脊液屏障。

高危新生儿早期使用光疗后,经循环中胆红素的光转化,可降低新生儿低胆红素水平所致的核黄疸发生。

新生儿黄疸光疗和换血的干预标准应是随胎龄、日龄和出生体质量而变化的多条动态曲线,新生儿黄疸的干预方案应建立在病史、病程、体检和权衡利弊的基础上。

由于新生儿黄疸有种族、地域等差别,在世界范围内尚无一个简单统一的标准管理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AAP推荐的新生儿黄疸干预方案见表1。

表1 AAP推荐新生儿黄疸干预方案(μmol/L)TSB时龄(h)光疗换血0~24 171.0~205.2(119.7~171.0) 205.2(307.8)25~48 205.2~256.5(171.0~205.2) 342~427.5(342.0)49~72 256.5~307.8(205.2~256.5) 427.5~513.0(>342.0)>72 307.8~342.0(205.2~256.5) 427.5~513.0(>342.0)括号内为早产儿的TSB此外AAP还建议:①如果光疗后胆红素水平不下降或继续升高,可能有溶血的发生,不主张继续光疗。

②如果光疗或换血疗法后,测定的结合胆红素或结合胆红素不能排除在总胆红素外。

在异常情况下,如果结合胆红素占总胆红素的50%或更高,没有好的治疗方法,建议请教专家。

③如果TSB水平达到建议换血治疗的程度,或者其水平达到或高于427.5μmol/L,应立即到医院儿科进行光疗,不要到急诊以免耽误抢救时间。

④换血疗法应由经过专门训练的人员在具备全部监控和复苏设备的新生儿ICU中进行。

(2)在同型免疫溶血病中,如果光疗后TSB持续升高或以34.2~51.3μmol/L的水平变化,建议静脉输注丙种球蛋白(2h0.5~1.0g/kg)。

必要时12h可再次输注相同剂量。

(3)血清清蛋白水平和胆红素/清蛋白。

可测定血清清蛋白水平,当其低于51.3μmol/L时,作为一个危险因素,可作为使用光疗的指标。

如果考虑用换血疗法时,必须测定血清清蛋白水平和胆红素/清蛋白,结合TSB水平来确定是否需要换血疗法。

当新生儿发生黄疸并出现急性核黄疸痉挛期症状如四肢僵直、两手紧握、尖声哭叫、发热、凝视、惊厥、角弓反射、呼吸困难时,即使其TSB水平下降也要即刻进行换血疗法。

三、母乳喂养的黄疸新生儿的门诊管理当母乳喂养的新生儿需进行光疗时,可继续母乳喂养。

暂时停止母乳喂养改用配方奶对降低胆红素水平和提高光疗效果可能有效。

当母乳喂养的新生儿进行光疗时,其摄入量不足,体质量减少或可能发生脱水时要给予其他(如配方奶)的补充。

四、指南的施行AAP新生儿高胆红素脑病防治指南应用于防治重症新生儿高胆红素脑病及胆红素脑病,而保证新生儿高胆红素脑病防治指南的施行需要有以下系统化的方法:1.建立标准化的护理常规,即护理人员在没有医师医嘱的情况下也可正确评估黄疸程度,测定TSB或TcB。

2.与危险因素、出院年龄、实验室检查结果有关的记录单可以为随访提供指导。

3.给新生儿父母发放有关新生儿黄疸识别的教育材料(这在指南中是一个重要的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