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 第二章 声现象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复习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复习教案一. 教材分析《声现象知识点》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的内容,主要包括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以及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对声现象的基本认识和理解,为后续的声学深入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对声音有了初步的认识,通过生活经验对声音的传播和特有一定了解。
但是,对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原理,以及声音特性的科学解释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理解。
学生的学习兴趣较高,通过实验和生活中的实例,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的过程。
2.让学生掌握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
3.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2.声音特性的科学解释。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演示、生活实例、小组讨论和讲解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理解声现象。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声源(如鼓、锣等)、扬声器、话筒、音叉等。
2.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音乐,让学生感受声音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后提出问题:“你们知道声音是如何产生和传播的吗?”引导学生思考。
2.呈现(10分钟)利用PPT展示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的原理。
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声音的传播过程。
同时,讲解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亲身体验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巩固(5分钟)学生通过填空、选择题等形式,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及时反馈,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5.拓展(5分钟)讨论声音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电话、广播、音响等。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6.小结(3分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
7.家庭作业(2分钟)布置作业:完成课后练习,编写一个关于声音的小故事。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声现象》教案四篇
3、能分析一些常见的声现象。
重、难点重 1、学生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过程的探究。
难 2、设计探究的实验。
3、声现象的分析、解释。
关键指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总结结论。
教学过程 导学达标 学生观看第一部分录像——各种各样的声音。
引入课题声音是怎样产生和传播的? 1、声音的产生 演示实验 1、敲打音叉——音叉振动,发声。
2、握住振动的音叉,声音马上停止。
3、放一段声音的录像。
指导学生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4、扩展录制声音 2、声音的传播 1、得出固体、气体可以传播声音。
2、实验 14 页图 1-4 示得出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指导学生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声。
学生活动月球上的宇航员如何交谈? 学生活动如何证明液体可以传声? 3、声波利用录像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声波?同水波进行对比。
3、声速不同介质中的声速是不同的。
学生活动 1、看 15 页的表格内容 2、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的速度谁快? 15℃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 340。
学生活动对着远处的高山喊可以听到回声,为什么在教室里讲话 听不回声? 4、回声声音的反射。
<01 秒 二、小结 小结本节内容,明确目标,强调重、难点 三、达标练习 完成物理时习在线中本节内容,因内容较多,可以留一部分作课 外练习。
四、课后活动 动手动脑 1、2、3 题。
教学后记 在课堂上对声音的知识不能扩展太多,这只是声音的第一节课, 可降低难点。
要测一测学生的接受情况。
§2—2 声音的特性 学习目标 1、知道声音的三个特性 2、知道什么是频率?频率的应用。
3、利用实验去探索影响声音特性的原因。
重、难点重 1、人耳怎样听到声音的? 难 2、设计探究的实验,清楚双耳效应。
关键指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总结结论。
教学时数 2 课时 教材分析 1、本节是了解性常识,而且比较简单,学生基本上一 看就 懂,所以课堂教学基本上让学生主动去完成,教师加以必 要的纠正即可。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教案
第二章声现象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3.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是如何传播的.2.通过学习,锻炼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初步的研究问题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教师、学生双边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2.注意在活动中培养学生与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重点难点】重点: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以及声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的.3.声速与介质种类及介质温度有关.难点:1.声音在介质中以声波形式传播.2.设计探究实验.3.声现象的分析、解释.【教学准备】教具:录音机和录有儿歌、瀑布声、砂轮与工件摩擦声、蛙鸣声的录音带;音叉;用线悬挂着的泡沫塑料球;小闹钟;带抽气机的玻璃罩和底座;电视机、录像机、录像带、铜锣;盛有水的玻璃水槽.学具:橡皮筋、小鼓、薄钢尺、其他能发声的物体,┃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小结┃【板书设计】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二、声音的传播1.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介质: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包括气体、液体和固体.2.声音在所有介质中都以声波形式传播.三、声速1.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做声速.2.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传播最慢.3.15℃时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第2节声音的特性【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和音色.2.知道声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音色跟发声体的材料结构有关.3.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过程与方法1.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的实验”和“响度与振幅有关的实验进一步了解、学习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2.学习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去解释具体问题.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初步地评估和听取反馈意见的意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从而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热爱生活.【重点难点】重点:1.让学生在探究中体会和理解音调、响度和音色.2.通过实验探究音调、响度和什么因素有关.难点:音调和响度的区别.【教学准备】1.分组探究实验器材:钢尺、橡皮筋、固定橡皮筋的底座(间距可调)、硬塑料片、齿的疏密明显不同的两把木梳.2.演示实验器材:自制“水瓶琴”、木尺、铁架台、细线悬吊的乒乓球、固有频率不同的音叉两个、音叉锤、示波器、话筒.3.部分学生备的乐器:口琴、小提琴两把、长笛、手风琴、萨克斯管等.4.多媒体显示屏及反馈练习.┃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小结┃【板书设计】 第2节声音的特性第3节声的利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声可以传递信息,可以传递能量.2.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的应用.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参观或看录像等有关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获得社会生活中声的利用方面的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了解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进一步增加对科学的热爱.【重点难点】重点:1.了解通过声音可以获得信息,利用声波获得的信息在人类社会及其发展中的应用.2.认识声能传递能量,声传递能量的性质可以应用在许多方面.难点:回声定位原理的理解,利用回声测距.【教学准备】教师:音像资料,图片或光盘,电脑及多媒体的设备,实物投影.学生:碗或盆,气球,一端扎有橡皮膜另一端开口的可乐瓶,蜡烛,火柴.┃教学过程设计┃【板书设计】第3节声的利用1.声波是一种波动.2.声与信息——声能够传递信息.3.声与能量——声是一种波动,能够传递能量。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声现象》教案
4.了解噪声的危害,知道控制噪声的途径。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研究问题的方法;
2.通过实验探究声音是如何发生及传播的;
3.通过探究声音特性的影响因素的实验,了解和学习探究物理问题的方法(实验探究法);
4.实验探究中能够收集实验现象及数据,并分析得出正确结论。
学生进行思考和小组讨论。
师生交流,引入课题—声的利用
活动二:
自主学习,了解声音能传递信息。
教师出示自学提纲,提出学习要求。
1.自主学习提纲:
(1)通过哪些实例可以说明声可以传递信息?
(2)蝙蝠夜间时怎样活动的?
(3)了解声呐系统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声呐系统是利用什么原理工作的?
2.自主学习要求:
(1)依据学习提纲,认真阅读教材“声与信息”部分;
师生交流,得出结论:
音调与振动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活动二:响度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教师演示:用大小不同的力敲鼓;
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鼓面上纸团的振动情况。
学生体验:用直尺伸出桌面相同的长度,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比较振动的幅度与声音的大小的关系。
师生交流,弄清影响响度的因素:
响度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是,能
5.学习活动的阶段性是否清晰合理,符合导入、探究、总结、迁移的逻辑?
符合
6.学习活动是否能展示出学生对目标的达成状况?
能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声现象》教案这篇文章共14961字。
第二章第4节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所用课时:1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噪声的来源和危害
2、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教案单元复习声现象
复习声现象教学目标1.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一般不同;2.知道声音的三大特性,理解声音的特性与哪些因素有关;3.知道乐音和噪声,知道声音还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
重点难点重点:声波的形成和传播;区别不同介质中声速不同和不同介质的传声本领不同;难点:乐音和噪声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知识结构】(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
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3.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
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17m。
在屋子里谈话比在旷野里听起来响亮,原因是屋子空间比较小造成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不足0.1s 最终回声和原声混合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4.利用: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冰山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测量中要先知道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测量方法是:测出发出声音到受到反射回来的声音讯号的时间t,查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则发声点距物体S=vt/2。
5.声音在耳朵里的传播途径: 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6.双耳效应:人有两只耳朵,而不是一只。
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
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
这就是双耳效应.(二)、乐音及三个特征1.乐音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音调:人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
用硬纸片在梳子齿上快划和慢划时可以发现:划的快音调高。
结论是: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第二章《声现象》大单元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二章《声现象》大单元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我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非常荣幸能够设计并教授这一章节《声现象》的大单元教学。
设计本节课的思路是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声现象的概念,让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的原理。
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通过实践和观察,深入探究声现象,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创新能力。
在教学目标上,我希望学生能够了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能够描述声音的传播过程,掌握声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和音色,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声现象。
在教学难点与重点上,我认识到声音的传播和声音的特征是学生理解和掌握的难点,因此我将重点讲解声音的传播过程,并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声音的传播。
同时,我会通过生动的例子和实际生活中的情景,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音调、响度和音色的概念。
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一些小乐器、图片和视频等。
这些教具和学具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观察声现象,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活动重难点上,我会特别关注学生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对于有困难的学生,我会进行个别辅导和指导,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提高学习效果。
在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上,我会反思本次教学的效果和不足之处,并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改进。
同时,我会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和新能力。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我相信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声现象的知识,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创新能力。
同时,我也期待通过这次教学能够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能力,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这次《声现象》大单元教学设计中,我认为有几个重点和难点需要特别关注。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是学生理解和掌握的基础,因此我决定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引入声现象的概念,让学生观察和感受声音的产生。
这个实验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且帮助他们直观地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声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和音色是学生理解和掌握的重点和难点。
初中物理声现象的教案15篇
初中物理声现象的教案15篇初中物理声现象的教案篇1一、知识目标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3.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二、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是如何传播的?从而培养学生初步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2.通过学习活动,锻炼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
三、德育目标1.通过教师、学生的双边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2.注意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与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
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组织、指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仔细观察、认真分析,并能得出正确结论。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师: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了各种声音。
有优美动听的音乐,给人以美的享受,也有些声音使人感到刺耳难听。
我们无时无刻不在与声打交道,声音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声音是我们了解周围事物、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
同学们想知道与声有关的哪些问题呢?学生讨论并提出相关问题,教师列出:1.声音是怎样产生的?2.声音怎样从发声体向远处传播的?二、进行新课1.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播放录像“二胡”,提出“二胡的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你发现了什么?”进行全班交流活动。
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由学生自己进行分析和总结,初步认识到“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演示“队鼓的振动发声”录像)物体振动发声的现象真是太多了,同学们能列举出生活及自然界中一些神奇的发声现象吗?(1)吹口琴的声音,是由于气流的冲击,琴内的弹簧片发生振动发出的。
(2)悠扬的萨克斯声是由于气流通过管时,使管内空气柱振动而发出的。
(3)吹口哨声是口腔内空气振动产生的。
(4)炎热的夏天,响亮的蝉鸣是蝉的发音肌收缩时,引起发音膜的振动而产生的。
(5)气球爆炸声是气球膜的振动引起周围空气的振动而产生的。
(6)声势浩大的'瀑布声是水撞击石头,引起空气的振动发出声音。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 单元教学设计
《声现象》---单元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声现象》单元教学设计单元信息基本信息学科年级学期教材版本单元名称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人教版《声现象》单元组织方式自然单元重组单元课时信息序号课时名称对应教材内容1 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第1课时) 第二章第1节2 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第2课时) 第二章第1节3 2.2 声音的特性第二章第2节4 2.3 声的利用第二章第3节5 2.4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第二章第4节单元分析本章内容在《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 (2022年版) 》中属于“运动和相互作用”这一主题。
教学时应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设计多种学习实践活动,通过简单的物理实验和其它实践活动,能对活动中的信息进行归纳推理, 让学生经历对知识的探究过程,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能力,发展核心素养。
本单元由“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的特性”、“声的利用”、“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四部分组成。
让学生先从整体上认识声现象,再进一步了解声音的特性,最后再分析声的利用和噪声的危害,让学生可以较全面地把握有关声的知识。
声是人们交流信息的重要途径,学生在生活中经常能够接触到。
因此,对声全方位的感知可以通过设计有趣且易操作的探究活动获得,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动脑的习惯,锻炼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八年级的学生学习热情高、好奇心强。
对“声”既熟悉又陌生,在平时的生产、生活中经常接触到与声有关的现象,但这些知识只是关于声的“前概念”和经验性认识,其中有的是基本正确的,但有的则是不合理的观念。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采用联想与建构的方式,才能便于开展较为专业的知识学习。
单元核心素养目标根据《课程标准》制定的单元学习目标是制定单元作业目标的依据。
作业目标更全面,描述更。
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的过程,提高学生的表达、交流能力。
知道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理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教案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 引导学生了解声音的特性。
3.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的特性。
难点:探究影响声音特性的因素。
三、教学准备音叉、乒乓球、小鼓、钢尺、扬声器等实验器材。
四、教学过程师:同学们,咱们今天开始学习第二章声现象啦。
大家先想想,生活中都听到过哪些声音呀?生:汽车声、说话声、鸟叫声……师:那大家有没有想过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呢?(拿出音叉和乒乓球)师:看,我现在敲击音叉,大家观察乒乓球有什么变化。
(敲击音叉,乒乓球弹起)师:谁来说说看到了什么呀?生:乒乓球动了。
师:对啦,这就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那声音又是怎么传播的呢?(播放一段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视频)师:谁能说说看声音在空气中是怎么传播的呀?生:好像是通过空气的振动。
师:非常棒!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接下来咱们再研究下声音的特性。
听,我现在分别用大小不同的力敲鼓,声音有什么不同呀?(分别用大小力敲鼓)生:声音大小不一样。
师:对,这就是声音的响度,响度和什么有关呢?生:和用力大小有关。
师:很好。
那我再播放两段不同频率的声音,大家听听有什么区别。
(播放声音)生:一个声音尖,一个声音低沉。
师:没错,这就是声音的音调不同,音调和物体振动的频率有关。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师生对话和实验操作,学生能够较好地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
但在引导学生思考方面还可以进一步加强,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探究中来。
同时,对于一些难点知识,需要多花时间进行讲解和巩固。
八年级物理声现象教案5篇
八年级物理声现象教案5篇为大家收集的八年级物理声现象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八年级物理声现象教案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知道声音需要介质传播,以及固体、液体、气体都是能够传播声音的介质;3、知道声速跟介质的种类和介质的温度有关。
过程与方法:1、运用观察和实验来探究声音产生的实质,以及探究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2、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抽象能力;使学生掌握初步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教学中师生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逐步养成自觉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原理的科学态度。
2、通过合作和交流,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以及声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
3、声速与介质种类以及介质温度有关。
【教学难点】声音在介质中以声波的形式传播。
【教具准备】音叉、乒乓球、水杯、广口瓶、声音芯片【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我们生活中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美妙的的音乐声,路上吵杂的汽车声,孩子们的玩耍声等,很难想象,如果没有声音,人类将怎样生存。
(边放录像边说明)问:那么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呢?又是怎样传播开来的?声音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呢?这些都是本章将要研究的问题。
(二)进行新课声音的产生提出问题:声音是怎样产生的?(1)学生活动1:请大家用手摸着自己的喉头部分,轻喊一声“啊”,有什么感觉?(声带在振动)(2)学生活动2:两人一组,一人将橡皮筋拉长张紧,另一人用手拨动橡皮筋,观察橡皮筋振动发声。
(3)演示实验二:将用力敲响的音叉插入水中,观察,音叉溅起水花(4)在鼓面上放一些小纸片,敲击鼓面,纸片会被弹起。
问:上面的这些实验与活动说明了什么问题呢?(2)学生活动2:两人一组,一人将橡皮筋拉长张紧,另一人用手拨动橡皮筋,观察橡皮筋振动发声。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学设计:第二单元 声现象 复习课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学设计:第二单元声现象复习课一、教学目标1.复习第二单元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公式。
2.加深学生对声现象的理解,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声的基本特征。
2.声的传播速度。
3.声音的产生和接收。
三、教学重点1.复习声的基本特征、传播速度等概念。
2.复习声音的产生和接收的原理。
3.加深对声现象的实际应用理解。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和示范,向学生传递知识和技能。
2.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和观察,加深对声现象的理解和记忆。
3.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和整体讨论,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合作意识。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复习声的基本特征1.提问:声是怎么产生的?声有哪些基本特征?2.学生回答:声是物体振动传播产生的,声的基本特征有响度、音调、音速和音色。
3.教师点拨: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确认和补充,确保学生对声的基本特征有清晰的认识。
第二步:复习声的传播速度1.提问:声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有差异吗?为什么?2.学生回答:声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因为不同介质中的分子密度和弹性模量不同。
3.教师点拨: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确认并引导他们思考分子密度和弹性模量对声传播速度的影响。
第三步:复习声音的产生和接收1.提问: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声音怎么被人耳接收?2.学生回答: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经过空气中的传播,最终被人耳接收。
声音的产生和接收分别通过发声体和耳朵完成。
3.教师点拨: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补充和引导,解释发声体和耳朵的原理和作用。
第四步:实验操作1.实验1:测量声的传播速度。
•要求学生分组自行进行实验,记录实验数据和观察结果。
•学生将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并与理论结果进行比对。
2.实验2:观察声的传播特征。
•要求学生分组自行进行实验,观察声的传播特征,并撰写实验报告。
•学生将实验过程和观察结果进行总结和讨论。
第五步:讨论和总结1.小组讨论: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和观察数据,进行小组讨论,并就声现象的应用进行思考和交流。
初二物理 第二章 声现象教案
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1、大量分析和观察表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发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就停止。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叫做声波。
3、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合1224km/h;声速的大小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同种条件下,V固> V液> V气。
4、正常情况下,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另一种方式,声音经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这种声音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如助听器、耳机的应用。
5、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就会被反射;发出的声音与反射回耳朵的声音之间的时间大于0.1s时,人们才能把回声和原声分开。
6、耳聋:分为神经性耳聋和传导性耳聋。
前者不能治愈,后者可以治愈。
7、双耳效应:双耳效应是人们依靠双耳间的音量差、时间差和音色差判别声音方位的效应。
二、声音的特性和利用1、物理学中,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频率是用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是Hz。
2、频率决定声音的音调,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长的空气柱产生低音,短的产生高音。
3、多数人听觉频率范围是20Hz~20KHz,叫作可闻声;4、频率低于20Hz的声叫做次声波;应用:①预测自然灾害性事件:台风和海浪摩擦产生的次声波,利用“水母耳”的仪器,监测风暴发出的次声波,即可在风暴到来之前发出警报;类似,可预报地震、火山爆发、海啸等次声波自然灾害;②利用次声波的穿透性,制造次声武器;③利用某些器官发出的微弱次声的特性,制造出“次声波诊疗仪”可以检查人体器官工作是否正常。
5、频率高于20KHz的声叫做超声波;应用:超声波的波长比一般声波要短,具有较好的方向性,而且能透过不透明物质,这一特性已被广泛用于超声波探伤、测厚、测距、遥控和超声成像技术;B超(查看胎儿发育情况)也是利用超声波;回声定位:蝙蝠飞行时发出超声波,碰到墙壁或者昆虫会反射回来,根据回声到来的方位和时间,蝙蝠可以确定目标的位置;根据这个原理,制成“超声导盲仪”、倒车雷达、声呐(探知海洋深度和获得鱼群信息)。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教案
实验:将钢尺按在桌面上,伸出长度1/3,1/2,2/3,拨动钢尺,听声音有什么不同(注意使钢尺振动幅度相同)
频率:是物体每秒内振动的次数;频率是描述物体振动的快
慢物理量;频率的单位是赫兹(Hz);频率决定音调,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超声波:人们把高于20000Hz的声叫超声波
次声波:把低于20Hz的声叫次声波
八年级物理 第二章 声现象教案
课 题
§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课 时
1课时
课 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验,体会实验过程,全体学生准确叙述声音产生和传播条件
2.通过观察音叉敲击和鼓面振动等具体的实验,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
3.通过观察真空铃声实验,认识到声音传播需要一定的介质(条件),即真空不能传声,并初步认识到声音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速度一般不同。
主 备 内 容
个 性修 改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各种声音”
根据学习目标提出问题。
教师预设的问题:
1.声音是如何产生的?什么是声源?
2.声音是怎样传播的?什么是介质?以什么形式传播?
3.什么是声速?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4.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什么是骨传导?
出示自探提示,组织学生自探
自探提示:
基础性练习题
1.“震耳欲聋”反映了声音的很大。
2.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你仍能分辨出熟人的说话声,是因为每个人的不同。
3.女同学说话的声音通常比男同学“尖细”,是指女同学声音的高,这是因为女同学说话时声带振动比较的缘故。
4.人耳的听频范围是。
拓展提高练习题
1.小明的二胡断了一根细琴弦,他用一根粗弦代替后,则发出的声音的音调将( )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教案
教学准备
1. 实验器材:橡皮筋、音齿轮、尺子、纸筒、橡皮膜、蜡烛等。2. 多媒体课件:包含声音的产生、传播、特性、应用及噪声控制的动画、图片和视频。3. 教案和导学案:准备详细的教案和导学案,明确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和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建议
教学重难点
重点: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2. 声音的特性(音调、响度、音色)3. 从物理学和环境保护角度认识噪声难点:1. 决定音调、响度的因素2. 回声测距离的应用3. 减弱噪声的途径和采取控制噪声的措施
教学方法
1. 实验探究法:通过实验观察和探究声音的产生、传播及特性。2.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声音的应用和噪声的危害及控制。3. 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声现象,增强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4. 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声现象和实验过程,提高教学效果。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教案
章节
第二章 声现象
主要教学内容
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2. 声音的特性(音调、响度、音色)3. 声的利用4.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教学目标
1. 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了解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并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2. 理解并掌握音调、响度和音色的概念及其相关因素。3. 了解声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以及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应用。4. 能从物理学的角度和环境保护的角度来认识噪声,知道噪声的来源、危害及减弱噪声的途径。5. 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观察能力。
人教版物理八上第二章声现象 单元教案
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教案课题: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3.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教学难点:组织、指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仔细观察、认真分析,并能得出正确结论.教学方法:探究法、讨论法、实验法、观察法.教学工具:橡皮筋、塑料尺、军鼓、小提琴、口琴、气球、闹钟、接有抽气机的玻璃罩、多媒体。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了声音的世界里,在我们的周围有各种各样的声音──优美动听的音乐令我们心旷神怡,可恶的噪声却可能干扰我们正常的学习、生活,使我们心情烦躁。
大家想不想了解一些有关声音的知识呢?好,那么就请允许我做一名导游,伴随同学们来探究声音知识的宝库吧!板书: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通过探索性活动探究声音的产生这个活动过程分三个步骤进行:探索性活动──小结──事例交流。
(1)探索性活动教师向学生介绍桌上的器材,特别是音叉以后,组织学生活动:怎样利用桌上的器材并使它们发出声音?比比看,谁的发声方法多,谁的发声方法最有创意。
在活动过程中要求学生体验:你是如何让物体发声的,你用手指触摸发声的物体时,有什么感觉?思考:①物体发声时与不发声时有什么不同?②物体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的特征?活动:用桌上的器材研究如何使物体发声,教师参与讨论,适当给予提示或引导。
然后请学生代表上台表演研究结果,对独特的发声方法表示赞赏和鼓励。
共同体验:摸着自己的喉头,说一句话,体会手上的感觉。
(2)小结:在以上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总结物体发声的原因,即: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板书:1.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3)交流:物体的发声现象真是太多了,哪位同学能向大家介绍一种比较奇特的发声方法?(4)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八年级物理声现象教案
教案主题:声现象教学年级:八年级课时数:2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声音的传播方式和特性;2.掌握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规律;3.学会运用声音的特性解释现象。
教学重点: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规律;2.声音的特性。
教学难点:1.声音的特性;2.运用声音的特性解释现象。
教具准备:1.投影仪;2.PPT课件;3.示波器;4.空吹笛。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10分钟)(2)教师通过播放一段轻快的音乐,让学生感受声音的美妙,并引导学生回答: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声音是如何传播的?Step 2:声音的产生(20分钟)(1)教师通过示波器演示音叉的产生声音的原理,引导学生理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教师通过实验演示在不同条件下产生声音:用拇指和食指捏住鼻子,用空吹笛吹气等,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推理,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
Step 3:声音的传播(20分钟)(1)教师通过示意图和PPT课件讲解声音的传播方式:声音通过振动的物体传播,传播的媒介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引导学生理解声音的传播需要媒介。
(2)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通过观察实验和讨论,探究声音在不同媒介中的传播速度。
Step 4:声音的特性(30分钟)(1)教师通过PPT课件讲解声音的特性:音高、音量和音色。
(2)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运用所学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声音现象,如为什么人说话声音大小不同?为什么不同乐器奏出来的声音听起来不一样?Step 5:课堂展示(20分钟)(1)学生展示小组讨论的结果,并接受同学和教师的评价。
(2)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强调声音的重要性和应用。
Step 6: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复习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
教学反思:在设计教案过程中,我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
同时,更注重了学生的实际操作和思辨能力的培养,使他们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和理解一些现象。
八年级物理声现象教案(5篇)
八年级物理声现象教案(5篇)八年级物理声现象教案篇1回顾本学期的物理教学,主要表现如下:1、利用课堂教学,打好学生基本功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利用多媒体提高教学效率,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研究教材,研究学生,从初三学生学习物理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前发学案课上着重把握好预习指导-导入新课—结合媒体学习新课-小结-评阅作业-章节复习-考核几个有机的环节,结合实验精讲概念、定理、定律,做到让学生在轻松、愉快气氛当中当堂或在考核过程中掌握、消化所学知识,力争精心设计好每一堂课,扎扎实实上好每一堂课,认认真真巩固好每一堂课,使物理教学真正落到实处。
在学习新课当中,做到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突破难点,精讲例题、习题,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在课堂上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让本来很有趣味的物理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
2、加强实验教学,增强学生实践能力遵循物理教学规律和物理学科的特点,以实验启动物理概念、定理、定律的教学。
在演示实验中,引导学生有目的的观察,启发积极思维,提示物理现象的本质。
组织好学生实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独立操作的能力、团结协作的精神和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
3、研究学生,因材施教,整体性提高学生素质学生智力、素质的参差必然导致教学的不统一性,在教学的过程中注意兼顾全体学生,难易有度,激励先进学生,鼓励后进生。
这一阶段,在培养好尖子生的同时,还利用课余时间辅导、帮助、鼓励基础差的学生赶上先进生,让差生在老师的激励、关心下不断取得进步。
4、重视德育渗透,培养科学态度在物理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向学生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教育、交通安全教育、道德品质教育和科学态度教育。
着重介绍了我国科学家热爱祖国的事迹,介绍了我国历史上和现代科技成就,大大增强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了其严肃认真、实事求是、团结协作的作风。
5、大胆、稳妥探求教学改革着眼于素质教育,为达到最终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本学期努力尝试新的教学模式---杜郎口教学模式,还结合愉快教学法、陶治情感法、强化训练法,和谐地展开双边活动,此法不仅能赐其以鱼,还赐其以网,授之以渔。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声现象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设计
a.选择实验器材,明确实验目的和步骤。
b.实验过程中,观察现象,记录数据,并进行分析。
c.撰写实验报告,阐述实验原理、过程和结论。
3.结合所学知识,撰写一篇关于“声音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的小论文。
a.分析声音在通信、音乐、医疗等领域的应用。
b.探讨声音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便利和困扰。
3.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4.设计丰富的课堂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声音现象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树立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2.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声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习惯,使学生对自然界充满敬畏之心。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强调声音在科技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四)课堂练习
1.教师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如:
a.解释声音产生的原因。
b.说出声音传播的条件及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差异。
c.分析生活中的声现象,如回声、共鸣等。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声音产生与传播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完成课本第2章第1节后的练习题,加深对声音产生与传播原理的理解。
a.解释声音产生的原因,并举例说明。
b.说出声音传播的条件,分析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的差异。
c.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遇到的声现象,如回声、共鸣等。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对声音现象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能够感知到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但在理解其物理原理方面可能存在困难。学生对声音的基本概念和传播条件有一定的了解,但在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方面尚需加强。此外,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有待提高,团队合作和交流表达能力也需要进一步培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声音产生与传播的奥秘。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关注与指导,帮助他们克服学习难点,提高物理学科素养。
八年级物理声现象教案
八年级物理声现象教案关于八年级物理声现象教案5篇通过编写教案,教师可以明确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并有效组织教学步骤和评价方式。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物理声现象教案,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八年级物理声现象教案篇1活动产生意图:小朋友每天起床都会听到起床的铃声,但是不是每个小朋友都会注意这个现象,有一次小朋友告诉我所有小朋友都能听到起床铃的,但是他们不知道为什么。
于是我想把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一些原理告诉小朋友。
活动目标:1、让小朋友对身边的现象产生兴趣,关注周围的事物。
2、声音产生和转播的原理,并有保护耳朵的意识。
准备材料:小股和鼓槌,小提琴,三角铁,水槽,水,白纸,少许沙粒活动过程:在实验之前对小朋友提出要求,请小朋友认真的听,细心的看:1、你看到什么?2、你听到什么?实验一、声音的产生1、先请小朋友看清楚在老师没有拉响小提琴的时候琴弦是怎样,然后老师拉响小提琴的时候请小朋友注意听到什么,看到什么?(如果小朋友回答不出来,可以提示观察琴弦)。
2、把一些小物体,如豆粒放在鼓面上,然后敲鼓,请小朋友听声音,观察鼓面的小豆颗粒有什么现象发生?(小豆都在跳动,原因是鼓面的振动引起小豆的跳动)3、老师敲响三角铁,然后请一两个小朋友触摸三角铁,然后告诉小朋友们有什么感觉(有震动)在请小朋友用手摸之前说清楚要求:“请你摸摸三角铁,有什么样的感觉。
”然后老师再敲响三角铁,请小朋友用力按住三角铁,阻止它的振动,请小朋友听还有没有声音?(没有)告诉小朋友,声音是因为震动而产生的,如果阻止物体振动声音就马上消失了。
实验二、声音的传播1、请小朋友所有把耳朵都趴在桌子上,然后用手挠桌底或者敲桌面,请问小朋友有什么发现?(声音可以在桌子这样的固体传播)2、老师在水中敲响三角铁然后请一两个小朋友把耳朵贴住水槽,然后问他能不能听到声音,请他把结果告诉所有小朋友;老师再在水中敲响三角铁,请所有小朋友倾听,能不能听到声音?(告诉小朋友声音可以在水这样的液体传播)3、老师播放一段音乐,请小朋友听,能不能听到声音?(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可以提示小朋友,我们周围有什么是看不见的?(空气)4、引导小朋友思考声音在空气中是向什么方向传播的――老师讲话是不是只有前面或者后面的小朋友才能听见啊?我们平时起床的铃声是不是在所有角落都能够听到啊?那么声音是响什么方向传播的呢?(四面八方)实验三、声音怎样在物体中的传播把一个小鼓立在桌面上,然后在鼓的右面(或者左面)立一个纸屏,在纸屏上吊一个小球,老师敲鼓的左面,请小朋友观察纸屏和小球有什么现象发生?(告诉小朋友,当物体振动发声时,会引起周围空气的振动形成声音的波浪,声波从鼓的左面传到右面引起鼓右面的振动,又传到纸屏从而引起小求的振动,所以就看到这样的现象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利用声呐系统,人们可以探知海洋的深度
捕鱼时,渔民利用声呐系统来获得水中鱼群的信息
医生利用超声波可以更准确地获得人体内部疾病的信息
地震、火山喷发、台风等,都伴有次声波的产生,利用这种次声波可以预报灾害
(2)蝙蝠发出声音,再用灵敏的耳朵收集周围传来的回声。回声会告诉蝙蝠附近物体的位置和大小,以及物体是否在移动。这种技术称为回声定位法。
(二)教师为巩固本节课知识点拟定的练习题:
基础性练习题
1.登山运动员在攀登珠峰时,不能大声喊叫,以免引起雪崩,是因为声音可以传递()。
2.超声波在现代技术中有着广泛应用,以下设备中,利用超声波工作的是()
A.验钞机B.微波炉C.电视机遥控器D.潜艇上的声呐系统
拓展提高练习题找学生回答问题或板答题然后学生评价,教师点拨或精讲。
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结构有关。
三、学生质疑
学生质疑:本节课的知识我们已经学完了,看看本节课谁还有什么问题?
教师预设质疑:说一说女生声“尖”,男生声“粗”是怎么回事?
4、拓展训练
(一)根据本节课学的内容,学生自己编题交流解答。
请你当个小老师,编一道题考考大家。
(二)教师为巩固本节课知识点拟定的练习题:
4.控制噪声的途径:防止噪声产生、阻断噪声传播、防止噪声进入人耳
控制噪声的方法: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三.基础性练习题
“掩耳盗铃”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故事,从物理学角度分析盗贼所犯的错误是:既没有阻止声音的,又没有阻止声音的,只是阻止声音进入自己的耳朵。
4.举例说明声音具有能量
二、合作学习
1.小组内讨论解决自探没有解决的问题,或别人没解决的问题
全班合探。
2.学生展示内容预设:(解答或板演)
学生展示内容预设:
(1)远处轰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可能的大雨
铁路工人用铁锤敲击钢轨,会从异常的声音中发现松动的螺栓
医生通过听诊器可以了解病人心、肺的工作状况
古代雾中航行的水手通过号角的回声能够判断悬崖的距离
个性修改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各种声音”
根据学习目标提出问题。
教师预设的问题:
1.声音是如何产生的?什么是声源?
2.声音是怎样传播的?什么是介质?以什么形式传播?
3.什么是声速?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4.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什么是骨传导?
出示自探提示,组织学生自探
自探提示:
阅读教材P27-P31,并利用桌面的实验器材,解答自探提纲的相关问题。
(4)知识运用:我们在钓鱼时,能不能大声说话?为什么?
(5)知识运用:音乐家贝多芬晚年失聪,用铁棒“听”音乐。
(6)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着,我们把它叫做声波
(7)打雷时,雷声和闪电同时同地产生,为什么先看到闪电?
3.学生评价并指出存在的问题
4.教师点拨或精讲
三、学生质疑:
本节课的知识我们已经学完了,看看本节课内容谁还有什么问题?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大家帮助解决。
(3)两端开口的瓶子,一端封上橡皮膜,另一端对准点燃的蜡烛,用手指弹橡皮膜,观察烛焰是否有变化?
(4)声波可用来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
外科医生可利用超声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
教师点拨或精讲
三、教师预设质疑:
天坛的回音壁和圜丘的原理
四、拓展训练
(一)根据本节课学的内容,学生自己编题交流解答。
请你当个小老师,编一道题考考大家。
以什么形式传播?
3.什么是声速?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4.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什么是骨传导?
教学反思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教案
课题
§2.2声音的特性
课时
1课时
课型
新授课
备课人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验,全体学生都能准确叙述声音的特性
2通过手拨钢尺等实验的探究,学生知道频率是影响音调的重要因素之一,并认识到频率越高,音调越大。
2.通过观察、参观或者录像等有关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获得社会生活中声的利用方面的知识。
3.通过学习了解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进一步增强对科学的热爱。
教材分析
重点
声音的利用有哪些
难点
举出声音利用的例子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矿泉水瓶橡皮膜蜡烛
学生准备
教学过程
主备内容
修改内容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好,刚才铃响的时候,我看到同学们都迅速的跑回了教室,为什么啊?
A、一次B、两次C、三次D、四次
找学生回答问题或板答题然后学生评价,教师点拨或精讲。
(三)本课总结:
1.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
2.学科班长评价本节课活动情况。
(四)课后作业:
板书设计
§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声音是如何产生的?什么是声源?2.声音是怎样传播的?什么是介质?
(三)本课总结:
1.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
2.学科班长评价本节课活动情况。
(四)课后作业:
板书设计
§2.3声的利用
1.举例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2.回声定位原理
3.实验探究:声音具有能量4.举例说明声音具有能量
教学反思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教案
课题
§2.4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3.为什么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
A声音传播比光传播快B声音传播比光传播慢
C闪电远,雷声近D以上原因均有可能
拓展提高练习题
1.运动会上,100米终点计时员应该什么时候开始计时才比较精确?()
A听发令枪声B看发令枪冒出的烟雾
C看运动员第一个起跑时D听“预备”口令
2.在一根充满水的长铁管(足够长)的一端用榔头敲击一下,在另一端可以听到几次声音?()
基础性练习题
1.“震耳欲聋”反映了声音的很大。
2.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你仍能分辨出熟人的说话声,是因为每个人的不同。
3.女同学说话的声音通常比男同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尖细”,是指女同学声音的高,这是因为女同学说话时声带振动比较的缘故。
4.人耳的听频范围是。
拓展提高练习题
1.小明的二胡断了一根细琴弦,他用一根粗弦代替后,则发出的声音的音调将()
3.通过音叉等实验的探究,学生知道振幅是影响响度的重要因素之一,并认识到振幅越大,响度越大。不同发声体发出的音色不同。
教材分析
重点
声音的特性
难点
区分声音的特性,了解它们各自与哪些因素有关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钢尺、玻璃杯、水、音叉、带有细线的乒乓球、鼓、泡沫颗粒等
学生准备
钢尺、泡沫球
教学过程
主备内容
修改内容
对,铃声响了,给我们传递了一个信息,提示我们要上课了。其实生活中像这样应用声音的例子还有很多,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声音有哪些利用。
根据学习目标提出想要知道的问题。
(以个人为单位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补充完整并板书)
教师预设的问题:
1.举例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2.什么是回声定位原理
3.实验探究:声音具有能量
A、保持不变B、变高C、变低D、无法确定
2.节日庆典用的鼓,是将鼓皮紧绷在一个圆形木箱上做成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鼓皮绷的越紧,响度就越大;B、鼓皮绷的越紧,音调就越高;
C、击鼓的力量越大,响度就越大;D、以上说法都对。
找学生回答问题或板答题然后学生评价,教师点拨或精讲。
(三)本课总结。
1.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
教师预设质疑:
1.什么是回声?2.回声产生的条件?
四、拓展训练
(一)根据本节课学的内容,学生自己编题交流解答。
请你当个小老师,编一道题考考大家。
(二)教师为巩固本节课知识点拟定的练习题:
基础性练习题
1.声音是靠物体的______产生的,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但不能在______中传播。
2.风吹树叶时发出飒飒声是由于________振动而产生的;吉他弹奏时发出的声音是由于___________振动而产生的;小河水流的潺潺声是由于_______________振动而产生的.
2.交通运输噪声(喇叭声、汽笛声、刹车声……)
工业噪声(纺织厂、印刷厂、木材加工厂……)
施工噪声(打桩、搅拌……)
社会生活噪声(叫卖声、吵架声……)
3.声音强弱等级单位:分贝(dB)
人对声音的感觉
0dB刚能引起人的听觉
≤50dB保证休息
≤70dB保证工作、学习
≤90dB保护听力
突然≥150dB鼓膜破裂
(2)音调:指声音的高低
实验:将钢尺按在桌面上,伸出长度1/3,1/2,2/3,拨动钢尺,听声音有什么不同(注意使钢尺振动幅度相同)
频率:是物体每秒内振动的次数;频率是描述物体振动的快
慢物理量;频率的单位是赫兹(Hz);频率决定音调,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超声波:人们把高于20000Hz的声叫超声波
次声波:把低于20Hz的声叫次声波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教案
课题
§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课时
1课时
课型
新授课
备课人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验,体会实验过程,全体学生准确叙述声音产生和传播条件
2.通过观察音叉敲击和鼓面振动等具体的实验,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
3.通过观察真空铃声实验,认识到声音传播需要一定的介质(条件),即真空不能传声,并初步认识到声音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速度一般不同。
3.什么是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什么是振幅?
4.什么是音色?与什么因素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