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浅谈如何打造校园文化建设
武汉市蔡甸区玉贤中心小学吴礼敏
[内容摘要]:校园文化是一种氛围、一种精神。
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凝聚人心、展示学校形象、提高学校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
校园文化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着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而这种影响往往是任何课程所无法比拟的。
健康、向上、丰富的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品性形成具有渗透性、持久性和选择性,对于提高学生的人文道德素养,拓宽同学们的视野,培养跨世纪人才具有深远意义。
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能给师生创造一个有形而庄重的心理“磁场”,能在无形中统摄全体师生的灵魂,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魅力。
本文从制度文化,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方面阐述了建设校园文化的着眼点以及方法。
[关键词]:制度文化物质文化精神文化
校园文化是一种氛围、一种精神。
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凝聚人心、展示学校形象、提高学校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
校园文化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着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而这种影响往往是任何课程所无法比拟的。
健康、向上、丰富的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品性形成具有渗透性、持久性和选择性,对于提高学生的人文道德素养,拓宽同学们的视野,培养跨世纪人才具有深远意义。
校园文化可以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
有位哲人曾说过:“对学生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是他周围的环境”。
学校的校容校貌,表现出一个学校整体精神的价值取向,是具有强大引导功能的教育资源。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
校园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就在于创建一种氛围,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构筑健康的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因此,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发挥学校师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构筑全员共建的校园文化体系。
“学校的目标始终应当是: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
”学校是专门培养人、教育人的地方,是传承和发展文化的重要场所,它不仅仅是一个教室、操场的概念,同时也是一个环境、文化的理念。
校园文化是学校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称。
它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及行为文化。
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表层结构,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的中层结构,行为文化则是校园文化的深层结构。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
校园文化是一个立体化、开放性的概念。
它包括了诸多的因素,它是一种环境,也是一种氛围,是一种需要长期培育、苦心经营的教育氛围。
校园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就在于创设一种氛围,以期陶冶学生情操,构建学生健康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校园文化建设一直是学校发展中的一个重要主题,几年来,我们注重从文化的角度考量学校
的发展,通过一种“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来达到学校的育人功能。
几年来,学校从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等几个方面加强了建设,极大的提升了学校的文化品位,使文化育人这一教育理念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我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以优化、美化校园文化环境为重点,以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和文明风尚的感染,促进了学生的健康成长,推进了德育建设,提高了学校的发展层次,形成了具有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营造出了一个文明、和谐的校园。
一、以规章为约束,加强制度文化建设。
制度是校园文化建设初级阶段的产物,是为了保障学校教育的有章、有序和有效。
目的是先用制度来强化,而后用情境来内化。
俗话说:“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学校应遵循教育规律,依据教育方针和教育法规,围绕培养“四有”新人这个核心,建立和健全各种规章制度。
在制度的建立过程中,应充分发扬民主,经过师生充分酝酿和讨论,最后才以条文的形式定下来。
学校从教师到门卫,人人职责明确;从教学处到总务处,处处权责分明;从教育教学到后勤财务,事事有章可循。
既有人事管理制度、教学管理制度、学生管理制度、总务后勤管理制度等内部管理制度,又有家长委员会制度等对外关系方面的制度;既有约束性制度,又有引导、激励性制度。
学校的规章制度要体现三个特点:一是全。
规章制度应该是全方位的,做到事事有章可循,如行政管理制度、德育管理制度、教学管理制度、总务管理制度、内部体制管制度等;二是细。
内容具体明确,操作性强;三是严。
纪律严明,赏罚分明。
为了使广大师生了解和掌握各项规章制度,可按适用范围将教职工管理制度及学生管理制度分订成册,用知识竞赛或考试的办法,督促学生学习掌握制度的内容,使大家明白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怎样做是对的,怎样做是错的;违反了规定要受到什么处罚,符合条件将得到什么奖励,从而形成自我激励、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制度文化环境。
为了保证制度的贯彻落实,有必要建立一个完善的管理网络。
如对学校的德育工作,成立以党支部书记挂帅,主管校长负责,工会主席、德育处主任、书记、年级级长参加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实行“四线”管理。
即:“党支部、工会、少先队”一条线,主管师生政治学习,组织师生开展各项政治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主管校长、德育处主任、班主任”一条线,主要负责师生的一日生活制度,贯彻落实师生规范和《行为规范》;“少先队大队部、团支部、班委会、少先队、中队各班值日生”一条线,负责日常行为规范的自查自纠工作;“校长室、德育处、公安局、派出所、学生家长”一条线,主要负责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教育及安全教育。
有了德育工作的管理网络才能保证德育管理制度的落实。
要强调的是这种管理网络的建设必须立足于职责,从树立事业心和责任感入手,分工明确,职责分明,考核到位。
二、以美化为手段,加强物质文化建设。
物质文化是一种直观性的文化,它直接表现出师生所处的文化氛围,有较强的直观性,如校园布局、建筑装饰、教学设施、环境卫生等。
物质文化的建设及管理直接地反映出学校的办学水平。
美的环境是一部立体的、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教科书。
它有利于学生陶治情操、净化心灵、激发灵感、启迪智慧,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因此,校园文化建设应从以创建校园为主要内容的物质文化入手。
校园的物质文化建设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物质文化建设必须以“三个面向”为指导思想,符合本校实际,代表师生的共同意志,体现出“四性”:一是科学性。
要整体规划,合理布局;二是教育性。
物质文化建设必须渗透思想教育的成份,寓德育于物质文化建设中;三是艺术性。
要精心设计,严密组织,使内容与形式完美结合,富有艺术意味,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四是经济性。
物质文化建设要有艺术性并具有时代感,但却不可一味地追求时髦、高档、漂亮,应因地制宜,因时制宜,要考虑经济、实用。
(二)校园环境的建设要做到“四化”,即绿化、美化、净化、静化。
充分利用校园空间进行植树、栽花、种草,聘请专业人员进行指导,将学校办成“园林式单位”。
校园的美化不应只局限在校园的整体布局、楼馆的建筑装修及教学设施(如图书仪器、电教设备等)的更新添置等纯粹的物质文化的层面上,还应表现在通过对校园环境的点缀所体现出的全校师生的共同思想、共同情感、共同的审美观等精神文化上,如校园板报的内容形式,办公室课室的布置,名人画像、
名言警句、艺术作品的悬挂等。
要保持校园环境的洁净,并把好校门关,保证学校免受外来干扰。
(三)物质文化的建设不能由学校全部包办,必须群策群力,师生齐动手。
加强班级文化建设,从本质上说,班级文化是一种教育文化,它能给班级学生一种精神上的感染、吸引、熏陶和改造,对于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培养生机勃勃的班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要发挥集体、个人甚至家长各方面的积极性,大件由学校负责,自己能办的由师生自己动手完成,如:课室布置、环境卫生等。
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创造一个优美的校园环境。
三、以活动为载体,加强精神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的载体主要是各种各样的集体活动。
校园文化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体现,是育人的重要途径。
为此,我校充分挖掘潜力,广泛运用教育资源,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活动。
如果课业和正规活动挤占时间太多,学生就会感到校园生活单调泛味,并可能形成热衷于某些有害活动的潜流。
因此,学校应适度地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但课外活动的开展不是盲目随意的,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要遵循自主性、实践性、愉悦性、发展性、教育性的原则,做到“五有”(有计划、有教案、有记录、有成就、有总结)、“四定”(定人员、定地点、定时间、定内容)、“三落实”(组织、经费、器材),成立课外活动小组,如业余团校、学科兴趣小组、文
学社、田径队、篮球队、小乐队、合唱队、舞蹈队、书法组、美术组等,由老师进行辅导,以提高学生技能水平。
(二)是课外活动的内容,形式要多样化。
既要有思想性的(如青年志愿者活动、演讲比赛、各种评优活动等)和知识性的(如学科知识竞赛、知识讲座、“三小”活动等),又要有娱乐性的(如各种体育比赛、文艺汇演、游园活动、美术书法作品展、影视欣赏等)和实践性的(如社会调查、社会服务、生产劳动、勤工俭学、军训等),还有必要设置些全校性的学校传统活动,如三月学雷锋活动、田径运动会、科技节、艺术节、元旦联欢会等,鼓励全校师生一起参与。
总之,课外活动要兼顾教育与情趣、知识与娱乐、活动与安闲、努力让学生根据天资所好、扬长避短,各得其所,各行其乐。
变命令式为倡导式,变禁绝式为诱导式,变接受式为参与式。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条件,让学生自己组织,主动参与,寓教于乐。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学校文化对形成学校内部凝聚力和外部竞争力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已成为共识。
同样,学校文化则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学校文化成为激发学校发展活力的源泉,深深地熔铸于学校的生命力、创造力和感召力之中,是一种不可或缺的软实力。
用先进的学校文化催生真正的核心竞争力,为学校长远发展提供稳固而持久的动力,是一种明智远见之举。
参考文献:
[1] 肖川:教育的使命与责任[M] 湖南:岳麓书社出版发行,2007 111
[2]王铁军:校长领导力修炼[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156
[3] 高万祥:优秀教师的九堂必修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