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化学:第八节 抗血栓药

合集下载

药物化学教学大纲

药物化学教学大纲

药物化学教学大纲(药学专业本科用)药物是人类用来预防、治疗、诊断疾病,或为了调剂人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保持躯体健康的专门化学品。

从学科的角度看,化学科学是阐明药物内在本质的科学,生命科学(包括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学、药理学、细胞学、遗传学、免疫学等)是说明药物作用的理论及临床应用基础的科学。

“药物化学”(Medicinal Chemistry)成为连接化学与生命科学并使其融合为一体的交叉学科。

药物化学是一门发觉与发明新药、合成化学药物、阐明药物化学性质、研究药物分子与机体细胞(生物大分子)之间相互作用规律的综合性学科,是药学领域中重要的带头学科。

一、课程概述(一)、课程教学目标:要求学生把握常用药物的通用名、化学命名、化学结构、合成方法、理化性质、用途及重要药物的化学结构与生物活性之间的关系;把握化学结构与理化性质间的关系为药物的贮存、制剂、分析和治理提供相应的理论基础;把握重要药物在体内发生的与代谢有关的化学变化及与生物活性的关系。

为合理使用化学药物提供理论基础。

了解各类药物的进展、结构类型和最新进展及新药研究的差不多方法和近代新药进展方向。

(二)课程教学内容梗概和重点:药物化学既要研究化学药物的化学结构特点、与此相联系的理化性质、稳固性状况,又要了解药物进入体内之后的生物效应、毒副作用及药物进入体内之后的生物转化等等与化学——生物学相关的内容。

本课程要紧讨论常用化学药物的类型、作用机理、构效关系、体内过程及生物转化、理化性质和合成路线。

教学内容着重于药物化学结构与生物活性,化学结构与药物代谢关系及新药研究方法的讨论,突出了药物在体内的生物转化及作用原理的探讨,使学生对药物化学的差不多理论、差不多知识有较全面的了解。

前期课程要求:有机化学,生物化学,生理学,药理学。

课时范畴:总学时 104 理论课 64学时实验课 56学时。

二、正文第一章绪论 2学时第一节药物化学的起源与进展了解药物化学的起源、进展方向和我国药物化学的现状第二节药物的命名熟悉中国药品通用名称及化学名的命名规则;了解商品名的作用及命名要求。

药物化学打印版

药物化学打印版

选择题1、苯二氮䓬类:电子等排原理(构效关系)P15七元亚胺内酰胺环是活性必需;4,5双键被饱和或并入四氢唑环可增加镇静和抗抑郁作用;在C-7位和C-2’位有强的吸电子基团存在时,水解反应几乎都在4,5位上进行,安定作用加强;N-1以长链烃基取代,如环氧甲基,可延长作用 2、M 胆碱受体激动作用、拮抗作用、构效关系 P85激动作用:M 样作用:引起心肌收缩力减弱,心率减慢;消化道、呼吸道及其他动 脉血管平滑肌松弛,血管舒张,但大剂量又可使静脉血管收缩;腺体分泌增加。

拮抗作用:可逆性阻断节后胆碱能神经支配的效应器上的M 受体,呈现抑制腺体(唾液腺、汗腺、胃液)分泌,散大瞳孔,加速心律,松弛支气管和胃肠道平滑肌等作用。

构效关系:ON +O以两个碳原子长度为最好若有甲基取代,N 样作用大为减弱,M 样作用与乙酰胆碱相当带正电荷的氮是活性必需的,若以As +(CH 3)3、S +(CH 3)2或Se +(CH 3)2代替活性下降氮上以甲基取代为最好,若以氢或大基团如乙基取代则活性降低,若三个乙基则为抗胆碱活性若有甲基取代可阻止胆碱酯酶的作用,延长作用时间,且N 样作用大于M 样作用被乙基或苯基取代活性下降·“五原子规则”:活性随链长度增加而迅速下降;在季铵氮和乙酰基末端氢间,不超过五个原子才能获得最大拟胆碱活性(H -C -C -O -C -C -N ) 乙酰氧基部分·活性下降:为丙酰或丁酰基等取代·抗胆碱作用:当乙酰基上氢原子被芳环或较基团取代后·增加稳定性和作用时间: 以不易水解的基团取代乙酰氧基;酯基的快速水解是作用短暂和不稳定因素3、外周神经系统结构及药名 P844、一、拟胆碱药⑴胆碱受体激动剂 ②毛果芸香碱(匹鲁卡品) ①氯贝胆碱由霸气的慧陛下,好好吃的南瓜子,暴走的丽丽,名字永远不对的小顺 独家整理⑵抗胆碱酯酶药①溴新斯的明 ②毒扁豆碱二、抗胆碱药⑴生物碱类M 受体拮抗剂 ⑵合成M 受体拮抗剂硫酸阿托品 ①溴丙胺太林 ② 哌仑西平三、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肾上腺素 盐酸麻黄碱沙丁胺醇 盐酸可乐定四、组胺H1受体拮抗剂马来酸氯苯那敏 氯雷他定五、局部麻醉药由霸气的慧陛下,好好吃的南瓜子,暴走的丽丽,名字永远不对的小顺 独家整理盐酸普鲁卡因盐酸利多卡因盐酸达克罗宁5、循环系统药物机理及药名 P142一、β-受体阻滞剂盐酸普萘洛尔二、钙通道阻滞剂硝苯地平盐酸地尔硫卓盐酸维拉帕米由霸气的慧陛下,好好吃的南瓜子,暴走的丽丽,名字永远不对的小顺独家整理三、钠,钾通道阻滞剂 硫酸奎尼丁盐酸美西律盐酸胺碘酮四、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及血管紧张素II 受体拮抗剂 卡托普利氯沙坦五、NO 供体药物 硝酸甘油六、地高辛由霸气的慧陛下,好好吃的南瓜子,暴走的丽丽,名字永远不对的小顺 独家整理七、调血脂药 洛伐他汀吉非罗齐/吉非贝齐八、抗血栓药 氯吡格雷华法林钠6、抗癌药靶点 P258按照作用靶点分类: ⑴以DNA 为靶点①直接作用于DNA –生物烷化剂如:金属铂配合物、博来霉素类、DNA 拓扑异构酶抑制剂 ②干扰DNA 合成的药物 –抗代谢药物 如:某些天然活性成分:紫杉醇⑵作用于有丝分裂过程,影响蛋白质的合成 如:某些天然活性成分:紫杉醇7、抗溃疡药的结构和药名P202 ⑴H2受体拮抗剂①西咪替丁(泰胃美)NNHSNNNN H H由霸气的慧陛下,好好吃的南瓜子,暴走的丽丽,名字永远不对的小顺 独家整理②雷尼替丁ONSN H NO 2NH③法莫替丁④尼扎替丁⑤罗沙替丁NO NOHOH ⑵质子泵抑制剂 奥美拉唑NON HNOSO②兰索拉唑NH NSNOFFFO③泮妥拉唑NH NSNO OO FF④雷贝拉唑NH NSNOO O由霸气的慧陛下,好好吃的南瓜子,暴走的丽丽,名字永远不对的小顺 独家整理8、抗生素不同结构对应代表药 P294 一、β−内酰胺抗生素⑴青霉素类①青霉素 ②苯唑西林钠 ③阿莫西林⑵头孢菌素类①头孢氨苄 ②头孢噻肟⑶β−内酰胺酶抑制剂①克拉维酸钾 ②舒巴坦NOOOHOHOH③舒他西林NHOSH OOH NH OHNH 2OOSNOO HO HSultamicillinSOOHHNHOOO 1234567由霸气的慧陛下,好好吃的南瓜子,暴走的丽丽,名字永远不对的小顺 独家整理二、四环素类抗生素 四环素三、氨基苷类抗生素 ⑴链霉素OOOO HO HOHON HOHCHOHOOHH NNH 2HNH NNH 2NHOH⑵卡那霉素(阿米卡星)OOHOH 2C HO H 2NOR 3HNHOONH 2OHR 2OH CH 2R 1HOR 1R 2Kanamycin A -NH 2 -OH H Kanamycin B -NH 2 -NH 2 H Kanamycin C -OH -NH 2 H Amikacin -NH 2 -OHR 3NH 2OHO四、大环内酯内抗生素 ⑴红霉素OOOHOOHOHOOOOOCH 3OHHON1234567891011121314五、氯霉素类抗生素 氯霉素由霸气的慧陛下,好好吃的南瓜子,暴走的丽丽,名字永远不对的小顺 独家整理9、青霉素G的理化性质P296有机酸(pKa 2.65~2.70);不溶于水,可溶于有机溶媒(醋酸丁酯)常用钠盐或钾盐;水溶液在室温下易分解;用粉针,注射前新鲜配制在强酸或氯化高汞作用下:裂解成青霉酸和青霉醛酸(不稳定,释放出CO2,生成青霉醛)在稀酸中:发生分子内重排生成青霉二酸在碱性或酶中:生成青霉酸—>青霉噻唑酸—>青霉醛、青霉胺在胺和醇中:生成青霉胺或青霉酯10、磺胺类构效关系P350其他芳环或引入其他基团,活性降低或丧失氨基与磺酰胺基必须处在对位,在邻位或间位无抑菌作用氨基游离或潜在的游离氨基有活性R2单取代活性增强,一般为杂环取代,如嘧啶、噻唑等,双取代丧失活性11、VD3代谢(P452)活性代谢形式1α,25-(OH)212、VC在水溶液中的稳定形式P470烯醇式13、VE理化性质P456α-Vitamin E醋酸酯在酸溶液和碱溶液中回流,水解为游离的消旋α- Vitamin E。

抗血栓药 (抗血栓药 药物化学课件

抗血栓药 (抗血栓药 药物化学课件
心血管系统药物
心血管系统疾病是一类常见病、多发病。 临床表现:高血脂症、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 心绞痛、心律失常、高血压、心力衰竭等。
目前已成为造成人类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
CONTENTS
1
2
3
4
5
6


节第

节第

节第

节第

Hale Waihona Puke 节第六节调血脂药
抗心绞痛药 抗高血压药 抗心律失常药
抗血栓药
抗心力衰竭药
三、溶血栓药
溶血栓药能直接或间接激活纤维蛋白溶酶原,使其转化为纤维蛋白 溶解酶(纤溶酶),后者可溶解血栓中的纤维蛋白,从而溶解血栓。
代表药物:链激酶、尿激酶。
感谢聆听!
本品可用于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肺栓塞及人 工心脏瓣膜手术灯引起的血栓栓塞性疾病。 由于其不是直接作用于已存在的凝血,故起 效较慢。
二、抗凝血药
肝素在体内、体外均有强大而迅速的抗凝作用,其可活化血浆中的抗 凝血酶Ⅲ,中和凝血因子Ⅱa、Ⅸa、Ⅹa、Ⅺa、Ⅻa,抑制凝血过程,并 能抑制纤维蛋白形成和血小板聚集,临床用于治疗血栓栓塞性疾病。
第五节 抗血栓药
抗血栓药
根据作用机制,抗血栓药分为: 抗血小板药 抗凝血药 溶血栓药
一、抗血小板药
氯吡格雷
本品体外无活性,药物进入体内很 快被吸收,并在肝脏中被代谢,噻吩环开 环生成有活性的巯基衍生物,其巯基选择 性地与血小板膜上的ADP受体以二硫键结 合,以阻碍血小板的聚集。
华法林
二、抗凝血药
低分子量肝素:依诺肝素、替地肝素。临床替代肝素用于深部静脉血 栓、急性心肌梗死,生物利用度更高、不良反应较少。
二、抗凝血药

抗血栓药简介介绍

抗血栓药简介介绍

05
抗血栓药的研发进展与未来展 望
新药研发进展
1 2
新型抗血小板药物的研发
针对血小板聚集的机制,开发出新一代的抗血小 板药物,如P2Y12受体拮抗剂和血小板糖蛋白 Ⅱb/Ⅲa拮抗剂等。
新型溶栓药物的研发
针对血栓形成的过程,开发出新型溶栓药物,如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尿激酶等。
3
新型抗凝药物的研发
阿司匹林
总结词
广泛应用的抗血小板药物
详细描述
阿司匹林是一种口服的抗血小板药物,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来预防血栓形成。它主要用于预防心肌梗 死、脑卒中等心血管事件,也可用于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阿司匹林长期使用需警惕出血风险。
氯吡格雷
总结词
新型抗血小板药物
详细描述
氯吡格雷也是一种抗血小板药物,通过选择性抑制血小板受体抑制血小板聚集。与阿司 匹林相比,氯吡格雷起效快,副作用相对较小。常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和PCI术后患者
分类
根据作用机制和用途,抗血栓药可分 为抗凝血药、抗血小板聚集药和溶栓 药等。
抗血栓药的作用机制
01
02
03
抗凝血药
通过抑制凝血酶、凝血因 子或纤维蛋白等凝血成分 的活性,阻止血液凝固, 从而预防血栓形成。
抗血小板聚集药
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降 低血液粘稠度,改善血流 状态,预防血栓形成。
溶栓药
通过激活纤溶酶原,使其 转化为纤溶酶,溶解已形 成的血栓。
抗血栓药简介介绍
汇报人: 2024-01-08
目录
• 抗血栓药概述 • 常见抗血栓药物介绍 • 抗血栓药的副作用与注意事项 • 抗血栓药的合理选用与来展 望
• 抗血栓药的临床应用与效果评 价

抗血栓药

抗血栓药

氯吡格雷
Clopidogrel
O H N S Cl O
结构与命名
氯苯基)-6,7-二氢噻吩 (S)-α-(2-氯苯基 ) 氯苯基 二氢噻吩 吡啶-5 并[3,2-c] 吡啶 (4H) -乙酸甲酯 乙酸甲酯 (S)-α-(2-Chlorophenyl)-6,7) dihydrothieno[3,2-c]pyridine-5 (4H) -acetic acid methyl ester) )
活性代谢物的作用机制
与血小板膜上二磷酸腺苷( 与血小板膜上二磷酸腺苷(ADP) ) 受体结合 –选择性地不可逆地 选择性地不可逆地 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膜表面纤维 抑制 诱导的血小板膜表面纤维 蛋白原受体( 蛋白原受体(GPIIb/IIIa)活化 导致纤维蛋白原无法与该受体发生 粘连而抑制血小板聚集
抗血栓药分类
抗血小板药: 抗血小板药:抑制血小板聚集药 抗凝血药: 抗凝血药:凝血酶解血栓中的纤维蛋 纤维蛋白溶酶能降解血栓中的纤维蛋 使血栓溶解, 白,使血栓溶解, –直接或间接激活纤维蛋白溶酶原的药 直接或间接激活纤维蛋白溶酶原的药 物
临床应用
预防 –缺血性脑卒中 缺血性脑卒中 –心肌梗死及 –外周血管病等 外周血管病等 大规模临床研究显示, 大规模临床研究显示,疗效强于 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
华法林钠
Warfarin Sodium 华法令 苄丙酮香豆素
O O
ONa
O
结构与命名
4-羟基 羟基-3-(3-氧代 苯基丁基 氧代-1-苯基丁基 羟基 氧代 苯基丁基)2H-1-苯并吡喃 酮钠盐 苯并吡喃-2-酮钠盐 苯并吡喃 (Sodium 4-Hydroxy-3-(3-oxo-1phenylbutyl)-2H-1-benzopyranO O 2-one) )

2010调血脂药&抗血栓药

2010调血脂药&抗血栓药

Simvastatin
舒降之,默沙东, 舒降之,默沙东,1991
辛伐他汀的结构特点
2,2 - 二甲基丁酸酯基 , 六元内酯环
六氢萘环
辛伐他汀的化学名
6 4 2 2 1 8a 8 2 3 4 5 7 6 1
2,2-二甲基丁酸(1S,3R,7S,8S,8aR)-1, , 二甲基丁酸( , , , , 二甲基丁酸 ) , 2,3,7,8,8a-六氢 ,7-二甲基 六氢-3, 二甲基 二甲基-8-[2-(2R,4R), , , , 六氢 , 四氢-4-羟基 羟基-6-氧 吡喃-2-基 乙基 乙基]-1-萘酯 四氢 羟基 氧-2H-吡喃 基)乙基 吡喃 萘酯
二,影响胆固醇和甘油三酯代谢药物 非洛贝特 氯贝丁酯 吉非罗齐 烟酸 右旋甲状腺素 ………
二,苯氧基烷酸类
非诺贝特
苯氧异丁酸结构
非诺贝特的化学名
4
3 2 1 3 4
2
1
2
1
2-甲基-2-[4-(4-氯苯甲酰基)苯氧基]丙酸异丙酯 甲基- [4-(4-氯苯甲酰基)苯氧基]
非洛贝特是前药
酯酶
非洛贝酸
血栓性疾病的特点及危害 主要表现为心肌梗死,缺血性脑梗死, 主要表现为心肌梗死,缺血性脑梗死,静脉血 栓栓塞 中,老年人猝死的重要原因 0.1~0.3%,存活率超过了85% %,存活率超过了85%, 发病率 0.1~0.3%,存活率超过了85%,但脑 血栓后遗症导致的重度残疾率仍达到40% 血栓后遗症导致的重度残疾率仍达到40% 预防血栓形成和及时抢救是有效措施

抗血栓药分类 抗血小板药(氯吡格雷,噻氯匹定,阿司匹林等) 抗血小板药(氯吡格雷,噻氯匹定,阿司匹林等) 抗凝血药(华法林,低分子肝素钠等) 抗凝血药(华法林,低分子肝素钠等) 溶血栓药(尿激酶,链激酶等) 溶血栓药(尿激酶,链激酶等)

药化总结(2)(1)

药化总结(2)(1)

第一章绪论1.药物:是人类用来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或为了调节人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保持身体健康的特殊化学品。

2.药物化学:是一门发现与发明新药、合成化学药物,阐明药物化学性质、研究药物分子与机体细胞(生物大分子)之间相互作用规律的综合性学科,是药学领域中重要的带头学科。

3.药物的作用靶点:①受体②酶③离子通道④核酸4.纯度:反映的是药物的外在质量,主要考虑药物的含量和杂质5.不良反应:与治疗目的无关的反应(反映的是药物的内在质量,考虑药物对人体产生的作用)6.药物命名的方式:①国际非专有名(通用名)②化学名③商品名第二章新药研究的基本原理与方法1.新化学实体(原研药):是指在以前的文献中没有报道过的,在新药研发的早期阶段研究发明的,经临床试验可能会转化为治疗某种疾病的药物分子。

2.先导化合物:先导化合物是通过各种途径得到的具有一定生物活性的化合物,具有所期望的生物或药理活性,但会存在一些其他所不合适的性质3.先导化合物的发现手段:①从天然产物活性成分中得到先导物②以现有药物作为先导化合物(a.由药物副作用发现先导化合物b.通过药物的代谢研究发现先导化合物 c.以现有突破性药物作为先导化合物)③用活性内源性物质作先导化合物④利用组合化学和高通量筛选得到先导物4.生物电子等排体:生物电子等排体是具有相似的分子形状和体积、相似的电荷分布,并由此表现出相似的物理性质(如疏水性),对同一靶标产生相似或拮抗的生物活性的分子或基团。

5.前药:一类在体外无活性或活性较小,在体内经酶或非酶作用,释放出活性物质而产生药理作用的化合物。

6.前药的分类:①载体前药:是活性药物与载体部分连接构成的在体外无活性或活性较小、在体内经酶或非酶的转化释放出活性药物而发挥药效的化合物。

②生物前体:是通过对有活性的化合物进行分子修饰得到的新化合物,该新化合物是代谢酶的底物,经过酶的代谢产生的活性代谢物是预期的活性分子。

7.前药设计的目的和应用:①提高生物利用度和生物膜通透性②提高药物的靶向性③延长药物作用时间④改善药物的水溶性、稳定性、克服不良气味或理化性质以适应制剂的需要。

药物化学自考大纲doc(2021修订版)

药物化学自考大纲doc(2021修订版)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独立本科段)药物化学?考试大纲专业代码:B100805课程代码:3023名目Ⅰ、学科性质和学习目的 (2)Ⅱ、考试内容与考核目标 (2)第一章绪论 (2)第二章中枢神经系统药 (3)第三章外周神经系统药物 (4)第四章循环系统药物 (6)第五章消化系统药物 (8)第六章解热镇痛药和非甾体抗炎药 (9)第七章抗肿瘤药 (9)第八章抗生素 (10)第九章化学治疗药 (12)第十章利尿药及合成落血糖药物 (13)第十一章激素、维生素 (14)第十二章新药设计与开发 (15)Ⅲ、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 (16)Ⅳ、参考书目 (16)Ⅴ、题型例如 (16)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独立本科段)药物化学?考试大纲专业代码:B100805课程代码:3023Ⅰ、学科性质和学习目的药物化学是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化学药物的化学结构、制备原理、理化性质、药物作用的化学机制、体内代谢、构效关系及寻寻新药的学科,是药学专业的重要专业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把握典型药物的结构、化学名、理化性质、体内代谢、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及构效关系;把握代表药物的合成方法;把握药物结构变化与生物学之间的关系。

熟悉药物的发觉、开展、现状及最新进展;熟悉常用药物的结构、化学名及用途;熟悉以光学活性体供药的药物的立体化学结构、生物活性特点。

了解一些新药的结构和应用;了解新药研究的全然理论和方法。

药物化学知识考试内容的总体要求分为把握重点内容,熟悉次重点内容,了解一般内容三个层次。

Ⅱ、考试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章绪论一、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把握药物的定义和分类;药物化学的研究内容和任务。

熟悉化学药物的命名方法。

了解药物化学的起源和开展。

二、课程内容第一节药物化学的起源和开展药物化学的起源和开展。

第二节药物的命名药物名称;药物化学名的命名方法。

三、考核知识点和要求〔一〕药物的定义和分类识记:药物的定义和分类。

〔二〕药物化学的研究内容和任务领会:药物化学的研究内容和任务。

《药物化学》教学大纲

《药物化学》教学大纲

《药物化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11002课程名称:药物化学英文名称:Medicinal Chemistry课程类型:专业课总学时:108 讲课学时:72 实验学时:36学分:6适用对象:药学专业选修课程:一、课程的教学目标本课程以重点常用药物为中心,讲授中枢神经系统药物、外周神经系统药物、循环系统药物、消化系统药物、解热镇痛药和非甾体抗炎药、抗肿瘤药、抗生素、化学治疗药、利尿药及合成降血糖药物、维生素、新药设计与开发共12章节内容,介绍学生所必须把握的药物化学知识,专门是与药物有关的化学〔包括体内、体外两方面〕内容,并深入浅出地介绍药物与生物大分子之间的作用模式同时也兼顾到同类药物的共同规律性的内容。

以期培养合格的药学专业人才。

二、教学差不多要求1.了解药物化学的起源与进展及我国药物化学的现状,熟悉药物化学学科的研究内容和进展方向。

了解药物化学课的学习内容。

熟悉中国药品通用名称及化学名和命名规那么;了解商品名的作用及命名要求。

2. 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引导学生如何以科学的方法学习本门课,明白得原理和经历规律相结合;分章把握和系统总结相结合的学习方法,积极参与科学实验,通过科研实践积存的体会和实验数据能够更好地补充和丰富药物化学的教学内容。

3.课程的考核方式为闭卷考试,期末总成绩为:平常成绩10%;实验成绩20%;期末考试成绩70%。

三、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教学课时分配四.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教学内容】1.药物化学的起源与进展;2.药物的命名;【课程考核要求】1.把握药物、药物化学的定义;2.把握药物化学的研究内容;3.把握药物化学的研究任务;4.了解药物化学的近代进展;【重点和难点】药物化学的研究内容以及药物的命名;【复习摸索题】1.药物的化学命名能否把英文化学名直译过来?什么缘故?2.简述药物的分类?第二章中枢神经系统药物第一节冷静催眠药【教学内容】1.异戊巴比妥;2.地西泮;3.酒石酸唑吡坦;【课程考核要求】1.熟悉冷静催眠药的结构类型和作用机制。

抗血栓药物的分类

抗血栓药物的分类

精品文档
抗血栓药物的分类
1、抗血小板药:抑制血小板聚集药,如氯吡格雷,是手性药物,需在体内代谢后才有活性,能选择性不可逆地与血小板膜上的ADP受体结合,从而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膜表面纤维蛋白原受体活化,导致纤维蛋白原无法与该受体粘连而抑制血小板聚集
2、抗凝血药:凝血酶和凝血因子抑制剂,如华法林钠,其结构与维生素K 类似(Vit K能催化凝血因子转变为活化型),是Vit K拮抗剂,故能导致凝血因子合成减少。

3、溶血栓药:如尿激酶,可直接激活体内无活性的纤溶酶原变为有活性的纤溶酶,使组成血栓的纤维蛋白水解,而渗入新鲜血栓内,更易激活附着在纤维蛋白网上的纤维酶原,促使新鲜血栓的溶解,对已机化的陈旧血栓无效。

目前溶栓药已经发展到第三代。

1996年德国宝灵曼(Boehringer Mannheim GmbH)公司研制的Retepla se(商品名Retavase,瑞替普酶)是其中的代表。

瑞替普酶是一种蛋白质修饰药物,为重组人组织型纤维蛋白溶解酶原激活剂缺失变异体,具有半衰期长、溶栓作用强、副作用小等优点,受到心脑血管病专家的重视。

正在研究开发的第三代溶栓药均为t-PA变异体,如TNKase(teneplase,TNK-t-PA)、Monteplase、La noteplase(nateplase,n-PA)等。

第三代溶栓药的共同特点是能快速溶栓、开通堵塞的冠状动脉、恢复血液循环,治愈率达到73%~83%。

而且还有不一定要在医院内进行静脉注射、不需因体重而调整剂量、半衰期长等优点。

.。

药物化学:第八节 抗血栓药

药物化学:第八节  抗血栓药

二、抗凝血药
抗凝药通过影响凝血酶和凝血因子而产生抗血栓作用。 可分为凝血酶直接抑制剂、凝血酶间接抑制剂和抗凝血因 子药物。凝血酶直接抑制剂一般为肽类物质,如水蛭素、 蜱抗凝肽等。
抗凝血因子药物华法林、双香豆素和醋硝香豆素均为香豆 素类化合物,具有苯并吡喃-2-酮的基本结构,与维生素 K(VK)相似,通过抑制VK而产生抗凝血作用。
阿司匹林能抑制COX的活性,使血栓素(TAX2) 合成受 阻;奥扎格雷则能抑制TXA2合成酶,同样使TXA2合成受 阻。因TXA2是一种强效血小板聚集促进剂和血管收缩剂, 故两者均为有效的抗血栓药。
噻氯匹定和氯吡格雷均为噻吩并吡啶类衍生物,它们都 是二磷酸腺苷(ADP)受体抑制剂,抑制ADP介导的血小板 膜表面糖蛋白受体GPⅡb/Ⅲa的活化,导致纤维蛋白原无法 与该受体发生粘连而抑制血小板聚集
ONa
O
性状:本品为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在水中极易溶解, 在乙醇中易溶,在氯仿或乙醚中几乎不溶。
合成
以水杨酸甲酯为原料经乙酰化、成环、酸化、与 苯叉丙酮缩合而成。
作用机制(I)
Vit K的作用 –能催化凝血因子II、VII、IX、X转变为活化型 –使有关酶原的谷氨酸侧链羧化成为γ-羧基谷氨酸基
O
合成
2-(2-噻吩基)乙胺与甲醛缩合并在酸性条件下环合, 所得产物在碱性下与(R,S)-2-氯-2-(2-氯苯基)乙酸甲酯反 应得消旋氯吡格雷,用(-)-樟脑-10-磺酸拆分即得本品。
前药
体外无生物活性
口服后经肝细胞色素P450酶系转化,成具有 活性的代谢物。
以主要循环代谢物 –羧酸衍生物SR26334为代表
常见病、多发病 主要表现为心肌梗死、缺血性脑梗死、静脉
血栓栓塞 发病率0.1~0.3% 中年人猝死、老年人死亡的首要原因 预防血栓形成是有效措施

药物化学之循环系统第七,八,九节

药物化学之循环系统第七,八,九节

39
(三)Gemfibrozil的合成
• 切断
O O OH
• 合成路线 P162
40
(四)代谢
• 苯环:羟化。 • 苯环上甲基:羟化、氧化为羧基。
41
(五)构效关系
• 吉非罗齐为最佳。 P162
42
第八节 抗 血 栓 药 Antithrombotic Drugs
在血管形成血栓是产生 冠脉血栓 (冠心病)和脑血栓等血管病的主要原 因。 防止血栓形成是预防产生此类疾病 的有效措施。
他汀类药物具有肌毒性、肝损 害等不良反应,其结构改造工作一 直在进行,不断有新药上市。 六元内酯环或开链羟基酸结构 是必须的。
22
西立伐他汀 (拜耳2001年停售)
23
立普妥(阿托伐他汀)
• 辉瑞公司, 1997年在美国上市。
24
立普妥(阿托伐他汀)
• 1997年在美国上市,已在全球的65个国 家上市,在其中在27个国家已经成为了 第一位的他汀类药物。 • 至2000年成为销售额第一位的他汀类药 物,2000年全球销售额达到了50亿美金, 2004年销售收入达109亿美元。 • 有2000万病人/年的用药经验。
45
水杨酸类:阿司匹林
O CH3C O HOOC
1899年作为解热镇痛药应用至今,1954 年发现其可延长出血时间,1971年发现可抑 制血小板花生四烯酸代谢,使血栓素A2合成 受阻。(老药新用)
46
噻吩并吡啶类
氯吡格雷
O H N S Cl O
Clopidogrel
(一)结构特点
• • • • 噻吩并四氢吡啶 乙酸甲酯 邻氯苯基 一个手性碳
NH N CH2CH2NHCNH2
胍乙啶(Guanthidine)

药物化学复习重点(药学类)

药物化学复习重点(药学类)

第二章 中枢神经系统药物 第一节 镇静催眠药异戊巴比妥 ①②③镇静、催眠、抗惊厥③本品与中枢苯二氮卓受体结合而发挥安定、镇静、催眠、肌肉松弛及抗惊厥作用。

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神经官能症 ④P19构效关系酒石酸唑吡坦 主要的镇静催眠药 第二节 抗癫痫药物苯妥英钠 ①②③治疗癫痫大发作和局限性发作的主要用药,对小发作无效卡马西平 ①②③治疗癫痫大发作和综合性局灶性发作 卤加比 治疗癫痫 化学名】N,N-二甲基-2-氯-10H-吩噻嗪-10-丙胺盐酸盐(冬眠灵)③治疗精神分裂症 、躁狂症,大剂量可应用于镇吐、强化麻醉及人工冬眠 氟哌啶醇 治疗精神分裂症 、躁狂症 氯氮平 治疗多种类型精神分裂症 第四节 抗抑郁药盐酸丙咪嗪 治疗内源性抑郁症、反应性抑郁症及更年期抑郁症、小儿遗尿 盐酸氟西汀 治抑郁症 第五节 镇痛药H吗啡①N②【结构特点】(1) 为含有部分氢化菲核的由五个环并合的刚性分子。

(2) 分子中有五个手性中心(5R,6S,9R,13S和14R),共16种光学异构体。

天然吗啡为左旋体。

(3) B/C环呈顺式,C/D环呈反式,C/E环呈顺式。

(4) C-5、C-6、C-14上的氢均与乙胺链呈顺势;C-4、C-5的氧桥与C-9、C-13的乙胺链呈反式。

(5) 整个分子呈T型。

③产生镇痛、镇咳、镇静作用,临床上主要用于抑制剧烈疼痛,亦可用于麻醉前给药③本品为阿片受体激动剂,镇痛效果强于吗啡、杜冷丁,其左旋体的作用=右旋体的20倍。

用作镇痛药,用于创伤、癌症剧痛及术后镇痛,并有显著镇咳作用。

主要用于海洛因成瘾的戒除治疗喷他佐辛镇痛为吗啡的三分之一第六节中枢兴奋药咖啡因用于中枢性呼吸衰竭、循环衰竭、神经衰弱和精神抑制吡拉西坦可改善轻度及中度老年痴呆者的认知能力,但对重度痴呆者无效。

还可用于脑外伤所致记忆障碍及弱智儿童第三章外周神经系统药物第一节拟胆碱药一胆碱受体激动剂氯贝胆碱用于手术后腹气胀、尿潴留以及其他原因所致的胃肠道或膀胱功能异常毛果芸香碱临床用其硝酸盐或盐酸盐制成滴眼液,用于治疗原发性青光眼③供口服。

循环系统药物(药物化学)

循环系统药物(药物化学)
• 物理性质:白色结晶粉末,无臭,味微甜而后苦,遇光易变 质。溶于水、乙醇,微溶于氯仿,水溶液显酸性。 mp.9394°C。S构型左旋体活性强。药用外消旋体。
• 化学性质:1、对热稳定,对酸、光不稳定,在酸性液中, 侧链氧化分解。
2、水溶液与硅钨酸试液产生淡红色沉淀。
• 药理作用:上性和室性禅心茶一动味过道速在、其中心绞痛、高血压、肥厚性 心肌病、心肌梗死等,也用于嗜铬细胞瘤的心动过速、甲状 腺机能亢进症的心率过快等。本品为β-受体阻断药,阻断 心肌的β受体,减慢心率,抑制心脏收缩力与传导、循环血 量减少、心肌耗氧量降低。
度+98.3°(C=1.002甲醇),易溶于水,甲醇,氯仿,不溶 于苯。 • 体内代谢:口服吸收迅禅速茶一完味全道,在较其中高的首过效应。发生脱乙 酰基、N-脱甲基、O-脱甲基化代谢
构效关系
氯原子取代活性减小
以甲基、甲氧基取代具较高 禅茶一味 道在其中 活性,增加甲氧基数目,活
性大大减小,以氯原子或羟 基取代则活性极小或无活性
化学性质: 1、本品在稀水溶禅液茶中一,味 道产在生其中蓝色荧光;
2、绿奎宁反应(Thalleioquin反应):在1滴样 品水溶液中加入1滴溴水混匀,当溴的橙色消失而 溶液变黄时,再加入过量的氨溶液后,生成二醌 基吲哚胺铵盐,呈翠绿色。
3、硫酸盐供口服或片剂;
注射液使用禅茶葡一萄味 道糖在醛其中酸盐
盐酸胺碘酮
Amiodarone Hydrochloride
禅茶一味 道在其中
• 化 学 名: ( 2-丁基-3-苯并呋喃基)[4-[2-(二乙氨 基)乙氧基]-3,5-二碘苯基]甲酮盐酸盐,又名乙胺碘呋酮, 胺碘达隆
• 物理性质:白色或微黄色结晶粉末。在水中不溶,氯仿、乙 醇中易溶。 mp.158-162°C(分解)。

第八节抗血栓药

第八节抗血栓药
水蛭素等 是 生化药物
5
氯吡格雷
Clopidogrel
O
H
O
N
S
Cl
6
结构与命名
(S)-α-(2-氯苯基)-6,7-二氢噻吩并[3,2c] 吡啶-5 (4H) -乙酸甲酯
( αS)-α-(2-Chlorophenyl)-6,7-dihydro-
thieno [3,2-c]pyridine-5 (4H) -acetic acid methyl ester)
12
13
阿司匹林
Aspirin 乙酰水杨酸
HO O OO
14
Aspirin简介
解热镇痛药 使用至今已有百年历史 1954年 发现 可延长出血时间 1971年发现 有抑制PG合成作用 近年来才作为抗血小板药用于血栓栓塞
性疾病
15
作用靶点
不可逆的花生四 烯酸环氧酶抑制 剂
3
抗血栓药分类
抗血小板药:抑制血小板聚集药 抗凝血药:凝血酶和凝血因子抑制剂 溶血栓药:
– 纤维蛋白溶酶能降解血栓中的纤维蛋白,使 血栓溶解,
– 直接或间接激活纤维蛋白溶酶原的药物
4
学习内容
介绍化学药物
– 抗血小板药和抗凝血药
溶血栓药多为 酶类 部分抗凝血药如肝素钠、低分子肝素钠、
– Warfarin结构与维生素K结构相似 – 导致 凝血因子 合成减少
OO
O
ONa
O
O
23
代谢特点
含手性碳,用外消旋体
S体 经丙酮侧链还原,经尿排泄
R体 在母核羟化,进入胆汁,随粪排出
OO
OO
OH
O
S-构型异构体 OO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节 抗血栓药
Antithrombotic Drugs
正常血液具有凝血及抗凝血两个相互拮抗系统,两个 系统维持动态平衡,使血液始终保持流动的液体状态。 一旦因某种原因破坏了这种平衡,使凝血系统作用增 强,就会造成血液凝固,从而形成血栓。血栓是一种 发病范围非常广泛的全身性疾病,当血栓发生于心脏 部位时,可出现心肌梗塞;发生在头部时可造成脑梗 塞;发生于下肢,则可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及动脉血 栓。血栓发病率高,危害严重。资料统计,因血栓栓 塞性疾病导致的死亡人数已超过因肿瘤、传染疾病、 呼吸系统疾病等造成的死亡人数。
常见病、多发病 主要表现为心肌梗死、缺血性脑梗死、静脉
血栓栓塞 发病率0.1~0.3% 中年人猝死、老年人死亡的首要原因 预防血栓形成是有效措施
抗血栓药分类
抗血栓药根据其作用机制可分为抗血小板药、 抗凝血药和溶血栓药三类。
抗血小板药:抑制血小板聚集药 抗凝血药:凝血酶和凝血因子抑制剂
。 替罗非班特点是结构中含磺酰基及苯丙氨酸结构片段。
属于非肽类的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同类药物还有拉米非 班(lanifiban)
氯吡格雷(抑制血小板聚集)
Clopidogrel
S
O
H
O
N
Cl
结构与命名
(S)-α-(2-氯苯基)-6,7-二氢噻吩并[3,2-c] 吡啶-5 (4H) -乙酸
甲酯 (S)-α-(2-Chlorophenyl)-6,7-dihydrothieno[3,2-c]pyridine-
华法林钠
Warfarin Sodium 华法令 苄丙酮香豆素
OO
ONa
O
结构与命名
4-羟基-3-(3-氧代-1-苯基丁基)-2H-1-苯并吡喃-2-酮钠盐 (Sodium 4-Hydroxy-3-(3-oxo-1-phenylbutyl)-2H-1-
H N
O
N
1,3-二氢-2H-1,4-苯并二氮卓-2-酮
定位氢VS添加氢
应用
格式
添 在环系上为了提供结构特征而 由定位号、H、圆括
加 添加的两个氢之一,不是结构 号,接在结构特征定
氢 位置上的那一个
位号的后
定 确定环上饱和元素位置,可指 由定位号和H置于环
位 示主要功能基
系之前

定位氢VS添加氢
5 (4H) -acetic acid methyl est性状
本品为无色油状物,比旋度+51.52°(C=1.61, 甲醇)。药用其硫酸盐,其硫酸盐为白色结晶, mp184℃,比旋度+55.10°(C=1.891,甲醇)。 本品有一个手性中心,药用品为S构型。
添加氢(Added Hydrogen)
1
O1
5
N
R1
NH
5
O
2,4,6-(1H,3H,5H)
N3
R2
NH
O3
嘧啶三酮
NO 1,3-二氢-2H-1,4-苯并二氮卓-2-酮
N
添加氢(Added Hydrogen)
1 N 5 N3
O1
NH
5
NH
O
2,4,6-(1H,3H,5H) 嘧啶三酮
O3
O
NH O
NH
5-乙基-5-苯基-2,4,6(1H,3H,5H)嘧啶三酮
HO
H
O
–由于血浆中原形药浓度极低
N
–活性代谢物至今仍未明确
S
Cl
临床应用
预防 –缺血性脑卒中 –心肌梗死及 –外周血管病等 大规模临床研究显示,疗效强于 阿司匹林。
在氯吡格雷的临床使用中,有些患者会产生 “氯吡格雷抵抗(clopidogre1 resistance)”现 象。“氯吡格雷抵抗”是指采用氯吡格雷标准 疗法后不能达到预期的药效学作用。引起“氯 吡格雷抵抗”的原因有多种,如患者的个体差 异、药物相互作用、疾病危险程度等等。阿司 匹林在抗血栓治疗中也会产生“阿司匹林抵 抗” 。
在环系上为了提供结构特征而添加的两个氢 中的一个(不是结构位置上的那一个)
– 由定位号和H,加上圆括号 – 紧接在结构特征定位号的后面
定位氢(指示氢)
H N 1H-吡咯
N 2H-吡咯
N 3H-吡咯
定位氢(指示氢)
N
NO
N
2H-二氮卓
N
2H-二氮卓-2-酮
NO
N
2H-1,4-苯并二氮卓-2-酮
导致血栓形成的因素很多,如血小板在损伤的血管 壁表面上的粘附和聚集、血流淤滞、凝血因子的激 活促使凝血酶的形成、纤溶酶活性下降等,都能促 进血栓形成。
血栓病
主要病因 –冠脉血栓(冠心病)和脑血栓等血 管病 –发病率不断上升 –已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
防止血栓形成 –是预防的有效措施
血栓性疾病的特点及危害
抗血小板药和抗凝血药用于预防血栓的形成;
溶血栓药对已形成的血栓有溶解作用。溶血栓 药也称纤维蛋白溶解药,能激活纤溶酶,促进 纤维蛋白溶解,此类药物主要有链激酶、尿激 酶等生化药物和一些基因工程药物。
本节只介绍抗血小板药和抗凝血药中常见的化 学药物。
一、抗血小板药
血小板粘附、聚集是血栓形成的关键步骤。抗血小 板聚集药可预防血栓的形成。代表药物有阿司匹林 (aspirin)、奥扎格雷(ozagrel)、噻氯匹定(ticlopidine)、 氯吡格雷(clopidogrel)和替罗非班(tirofiban)。
O
合成
2-(2-噻吩基)乙胺与甲醛缩合并在酸性条件下环合, 所得产物在碱性下与(R,S)-2-氯-2-(2-氯苯基)乙酸甲酯反 应得消旋氯吡格雷,用(-)-樟脑-10-磺酸拆分即得本品。
前药
体外无生物活性
口服后经肝细胞色素P450酶系转化,成具有 活性的代谢物。
以主要循环代谢物 –羧酸衍生物SR26334为代表
二、抗凝血药
抗凝药通过影响凝血酶和凝血因子而产生抗血栓作用。 可分为凝血酶直接抑制剂、凝血酶间接抑制剂和抗凝血因 子药物。凝血酶直接抑制剂一般为肽类物质,如水蛭素、 蜱抗凝肽等。
抗凝血因子药物华法林、双香豆素和醋硝香豆素均为香豆 素类化合物,具有苯并吡喃-2-酮的基本结构,与维生素 K(VK)相似,通过抑制VK而产生抗凝血作用。
阿司匹林能抑制COX的活性,使血栓素(TAX2) 合成受 阻;奥扎格雷则能抑制TXA2合成酶,同样使TXA2合成受 阻。因TXA2是一种强效血小板聚集促进剂和血管收缩剂, 故两者均为有效的抗血栓药。
噻氯匹定和氯吡格雷均为噻吩并吡啶类衍生物,它们都 是二磷酸腺苷(ADP)受体抑制剂,抑制ADP介导的血小板 膜表面糖蛋白受体GPⅡb/Ⅲa的活化,导致纤维蛋白原无法 与该受体发生粘连而抑制血小板聚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