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次中东战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战争第一阶段:阿拉伯国家发动 突然袭击,以色列仓促应战
叙利亚军队在空军和防空部队的掩护 下,分三路向戈兰高地发动突然袭击, 迅速突破以军防线。至10月9日,叙军 全线推进至叙以边界附近,歼灭以军1 个步兵旅、2个装甲旅的大部。 以军迅速作出反应,采取先北后南、 避免两线作战、重点用兵的方针,调
对峙
战前阿以之间兵力对比 国家 总兵 力 11.5 万 31.5 14万 预备 役 坦克 防空导弹 飞机 舰艇 发射架 360 30艘 75部 架 600 109 880部 架 艘 270 24艘 360部 架
以色列
埃及 叙利亚
48万
50-80 万 50万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000 辆 2200 辆 1800 辆
除此之外,阿拉伯国家还有大量防空高炮、反坦克导弹、 反坦克火炮等。
邓国雄 20111020165
目 录
• • • • • • 战争背景 战争简要经过 战争结果及特点 战后影响 四次中东战争小结 参考文献
战争背景
(一)战争起因 1、阿以矛盾进一步激化
2、超级大国加强对中东的争夺 3、阿拉伯各国更加团结
以色列空袭埃及机场和导弹阵 地
2、超级大国加强对中东的争夺
1、战争第一阶段:阿拉伯国家发动 突然袭击,以色列仓促应战
1973 年 10 月 6 日 14 时,埃及 军队对苏伊士运河东岸发 动突然袭击,一举突破以 军在西奈的巴列维防线。 至 10 月 9 日,埃军在运河东 岸的兵力增至 6 个师,控制 东岸 1000平方公里的领土, 并击毁以军坦克约 300 辆。 以军陷入到极度被动的地位。
三是、对制空权的争夺非常激烈;
四是、海上作战采用了导弹战和电子战。
战后影响
• 戴维营合约 • 1973年石油危机 • 以色列引发的政治余波
• 原本希望借由战争夺回西奈半岛的萨达特,现在则对和 平的进展缓慢而感到泄气;在1977年11月,他做出了 史无前例的举动——前往以色列访问,成为了第一个访 问以色列的阿拉伯国家领导人(这同时也等于承认了以 色列的存在)。 • 萨达特的访问加速了和平运动的进展,美国总统吉 米· 卡特邀请萨达特和贝京前往戴维营(Camp David, 美国总统的行宫)与会,会议从1978年9月5日—17日, 最后谈判成功,以色列与埃及在1979年签署了以色列埃及和平条约(Israel-Egypt Peace Treaty)。以色列 从西奈半岛撤出所有军队和殖民者,以交换与埃及的正 常关系与长久的和平
为了报复美国支援以色列,阿拉伯石油输出国组织 (OAPEC)、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里的阿拉 伯国家,由沙特阿拉伯领导,在10月17日决定每个 月减低石油产量5%,并威胁彻底禁运。然而尼克森 还是在10月18日向美国国会请求提供了以色列超过 15亿美元的军火。到10月20日,沙特阿拉伯宣布对 美国实行石油禁运,其他阿拉伯产油国紧接着加入, 并且扩大到对荷兰以及其他一些支持以色列的国家 禁运,造成了1973年石油危机。虽然禁运是对于这 场战争的反应,现在则有证据显示萨达特早在8月已 秘密前往沙特阿拉伯以组织这次禁运
叙、伊、约、摩等国军队攻击戈兰高地
整兵力部署,动员预备役和纵深部队, 加强北线兵力,组织反击作战。至 10 月9日北线的以军迅速增加到 22个旅, 约10万人。
以色列坦克开赴戈兰高地
2、战争第二阶段:西奈埃军调整部署、 巩固阵地,北线以军反攻戈兰高地
10月10日,以色列军队 抓住埃及军队调整的机 会,在北线发动反击。 以军乘机夺回戈兰高地, 并有直捣大马士革的趋 势。约、伊、摩三国军 队奋力阻击,帮助叙军 阻止了以军的进一步推 进。 以军掌握了北线战场的 主动权。
贝京、卡特和萨达特于戴维营的合照,摄于1978 年9月7日。
四次中东战争小结
时间 名称 第一次 巴勒斯坦 1948 战争 起因 以色列 建国 参战国 埃等国 VS 以 结果 以获胜
第二次 1956
第三次 1967 第四次 1973
苏伊士 运河战争 六日战 争 十月战 争
埃及 埃及收回 VS 英法以 运河
(二)战争简要经过
1973年10月6日14时,埃及、叙利亚和阿拉伯其他国家 的军队同时向以色列发动突然进攻,第四次中东战争正 式爆发。
1、战争第一阶段:阿拉伯国家发动突然袭击,以色列 仓促应战 2、第二阶段:西奈埃军调整部署、巩固阵地,北线以 军反攻戈兰高地
3、第三阶段:西奈以军转入反攻,北线阿以两军继续
被捣毁的埃军导弹阵地 沙龙在运河西岸的留影
(三)战争结果及特点
阿以双方的装备损失
阿拉伯国家 以色列
损失坦克
损失飞机 损失舰艇
2550辆
440多架 15艘
84辆
150多架 无损失
(三)战争结果及特点
作战特点:
一是、这场战争是超级大国新式武器装备的试验场;
二是、阿以双方大量使用坦克和反坦克武器作战;
以色列 袭击 埃叙收复 失地 埃叙 VS 以 埃叙 VS 以
埃及胜利
以占埃叙 领土 埃叙夺回 部分土地
四次中东战争后的局面
说明:地图中绿色为巴勒斯坦国土,白色为以色列国土。
参考文献
• 李凡《论20 世纪七八十年代日本的石油危机对策》 《世界历史》2003.01 • 理查德· 艾论.阿拉伯—以色列冲突的背景和前途. 商务印书馆.1981年8 月.第570 页 • 新华社国际部编.中东问题一百年(1897— 1997).新华出版社.1999 年1 月.第362 页.第365
苏联为埃及、叙利亚等 国提供军援54亿美元。 美国则向以色列提供军 事援助近13亿美元。
苏联提供给埃军的“萨姆 -3”防空导 苏联援助埃军的 T-54/55 坦克 美国援助以色列的飞机 美国援助以色列的 M48A3 ” 弹
巴顿“主战坦克和M60A1 坦克
3、阿拉伯各国更加团结
阿拉伯国家加强团结,同时 在国际上得到广泛的支持。 在1973年5月的非洲首脑会议 和1973年9月的第四次不结盟 国家首脑会议上,各国首脑 同声谴责以色列的霸道行径。 阿拉伯各国民众要“复仇雪 耻”的呼声加强。
以色列军队向西奈半岛增援
3、战争第三阶段:西奈以军转入反攻, 北线阿以两军继续对峙
埃及军队从 10 月 13 日开始进 行了第二波进攻, 10 月 15 日, 以军以沙龙装甲师乘胜穿插 第二集团军和第三集团军的 结合部地区,断了第三集团 军的后路。 10 月 22 日,埃及 要求立即进行停火谈判。 10 月 24 日,埃及和以色列之间 正式停火。 10 月 24 日,叙以之间也宣布 正式停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