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甜的泥土》_初级中学语文教案.doc
课文《甜甜的泥土》教案
课文《甜甜的泥土》优秀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1. 理解课文《甜甜的泥土》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2. 掌握文中常用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1.2 技能目标1. 能够流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 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汇和表达方式进行简单的口语表达和写作。
1.3 情感目标1.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2. 培养学生对亲情的理解和珍视,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2.2 教学重点和难点2.2.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关系。
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表达方式。
2.2.2 教学难点理解母亲对小明的深厚爱意和无私奉献。
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感受到亲情的温暖和珍贵。
第三章:教学方法和手段3.1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通过提问和讨论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使用情境教学法,通过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等方式,让学生更好地融入课文情境中。
3.2 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图片、音频和视频等,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用教学卡片和实物道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课文中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通过展示课文插图或相关图片,引起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曾经体验过甜甜的味道吗?它代表着什么?4.2 朗读和理解学生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和情节。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重点信息和人物关系。
4.3 分析和讨论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课文内容和人物性格。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4.4 应用和拓展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或情景模拟,运用课文中的词汇和表达方式进行口语表达。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的亲情主题,分享自己的亲情故事和感悟。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评价方法采用课堂参与度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表现。
采用课后作业评价,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
5.2 评价标准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和情节。
《甜甜的泥土》的教案
《甜甜的泥土》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理解课文所传达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运用课文中的生字词,进行情景对话。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感恩他人的品质,增强对亲情的认识。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理解课文所传达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深层含义。
2. 运用课文中的生字词进行情景对话。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甜甜的泥土》。
2. 生字词卡片。
3. 教学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讲述一个关于亲情的故事,引发学生对亲情的思考,导入新课《甜甜的泥土》。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课文所传达的情感。
(2)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
(2)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总结人物形象的特点。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重点讲解生字词的含义和用法,以及课文中的深层含义。
5. 情景练习:学生运用课文中的生字词进行情景对话,加深对生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6.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后作业:学生回家后,向家人讲述课文《甜甜的泥土》的故事,并运用课文中的生字词进行交流。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课堂参与度。
2. 运用情感教学法,让学生感受课文所传达的亲情温暖,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3. 采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情景中运用生字词,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七、教学步骤:1. 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甜甜的泥土》的教案
《甜甜的泥土》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甜甜的泥土”背后的故事,理解其中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口头表达能力。
(2)通过课文阅读,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3)通过课后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亲情友情的情感态度。
(2)培养学生懂得感恩,关爱他人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通过课文阅读,理解“甜甜的泥土”背后的故事和情感。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甜甜的泥土”背后的深层含义。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 互动式教学法:通过小组讨论、回答问题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 实践教学法:通过课后实践,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甜甜的泥土》2. 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等3. 教学道具:与课文相关的图片、实物等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感受课文所传达的情感。
(2)简介课文作者及其背景。
2. 学习生字词:(1)让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圈出生字词。
(2)教师讲解生字词,让学生理解并掌握。
3. 理解课文内容:(1)让学生概述课文大意。
(2)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4. 小组讨论:(1)让学生分组讨论,探讨“甜甜的泥土”背后的故事和情感。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5. 课后实践:(1)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创作一个关于“甜甜的泥土”的故事。
(2)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大家共同欣赏、评价。
《甜甜的泥土》教案
《甜甜的泥土》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甜甜的泥土》的主要内容,体会泥土的“甜甜”的象征意义。
(2)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运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2)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形象和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亲情、友情的美好情感。
(2)引导学生懂得感恩,懂得珍惜身边的一切。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甜甜的泥土》的主要内容,体会泥土的“甜甜”的象征意义。
2. 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运用。
三、教学难点:1. 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形象和情感。
2. 引导学生理解并体会亲情、友情的珍贵。
四、教学准备:1. 课文《甜甜的泥土》文本及注释。
2. 与课文相关的人物图片或视频资料。
3. 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主人公。
(2)简介课文作者及其背景。
2. 阅读理解:(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
(3)分组讨论,深入理解课文主题。
3. 字词学习:(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正确运用。
4. 写作训练:(1)以“我心中的甜甜的泥土”为主题,进行写作练习。
(2)学生互相评改,教师指导。
5. 情感教育:(1)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感受到亲情、友情的美好。
(2)分享自己的亲情、友情故事,引导学生懂得感恩,珍惜身边的一切。
6. 课堂小结:7. 作业布置:(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完成课后练习题。
8. 板书设计:《甜甜的泥土》1. 课文主题:亲情、友情2. 泥土的“甜甜”:象征亲情、友情的美好六、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度、知识掌握程度等。
教师还应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七、课后作业设计:1. 学生需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甜甜的泥土》教案教学设计
过程与方法目标
01
通过阅读文本,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分析能 力。
02
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 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03
通过探究小说主题和人物形象,培养学生的批 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01
02
03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增强 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意识。
培养学生的感恩心态,珍惜亲 情、友情和爱情。
互动式教学
02
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和互动问答等方式, 增强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提高课堂参与度
。
在线学习资源
04
提供相关的在线学习资源,如课程网站、学习 论坛和网络课程等,方便学生自主学习和拓展
学习。
04
教学评价与反馈
学生表现评价
课堂参与度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是否积极参与讨论 ,是否能主动回答问题。
性。
课堂氛围
反思课堂氛围的营造, 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和交流。
05
教学资源与辅助材料
教材与教辅材料
教材
《甜甜的泥土》语文教材
教辅
教学参考书、练习册、教案集
多媒体资源
投影仪
用于展示PPT课件
音响设备
播放课文朗读和背景音乐
教学视频
关于课文内容的讲解和演示
网络资源
教学网站
提供与课文相关的资料、教案和课件
教学方法运用
本节课采用了多种教学 方法,如情境导入、小 组合作探究、教师讲解 等,使得学生对小说的
理解更加深入。
下节课展望
教学内容安排
下节课将继续深入探讨《甜 甜的泥土》中的人物形象、 主题思想以及写作技巧等方 面,帮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
课文《甜甜的泥土》优秀教案
课文《甜甜的泥土》优秀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甜甜的泥土》的主要内容,体会故事中所传递的价值观。
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理解他们的性格特点和动机。
掌握一些重点词汇和表达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引导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提高口语表达和交际能力。
利用多媒体资源,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增强跨文化交际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家庭、友谊和社会责任的认同,增强他们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和坚持不懈的精神。
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培养他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欣赏能力。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2.2 教学重点理解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和动机。
掌握重点词汇和表达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2.3 教学难点理解故事中所传递的亲情和价值观,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
引导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提高口语表达和交际能力。
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培养他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欣赏能力。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引入一些与亲情相关的问题,引发学生对家庭关系的思考。
引导学生回顾自己与家人之间的美好时光,激发他们对课文的兴趣。
3.2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和动机。
3.3 讨论与思考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故事情节和人物的理解和感受。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所传递的亲情和价值观,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
3.4 口语表达与交际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故事中的场景,提高口语表达和交际能力。
教师对学生的口语表达进行指导和评价,鼓励他们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评价标准阅读理解能力:学生能够准确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和动机。
口语表达与交际能力:学生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与他人进行有效的交流。
《甜甜的泥土》优秀教案
《甜甜的泥土》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甜甜的泥土”背后的故事。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2)运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3)培养学生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推理和想象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亲情的理解,懂得感恩和回报。
(2)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积极面对生活的困难。
(3)培养学生珍惜友谊,学会关心他人。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通过课文内容,理解“甜甜的泥土”背后的故事。
2.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内容,体会亲情、友情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面对困难时保持积极的心态。
三、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甜甜的泥土》。
2. 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源。
3. 生字词卡片。
4. 教学录音机或多媒体设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的把握。
2. 学习课文:(1)让学生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分段朗读课文,引导学生关注重点句子和段落。
(3)讲解生字词,让学生能够正确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理解课文:(1)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2)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内容,体会亲情、友情的重要性。
(3)让学生思考生活中如何运用课文中的积极态度面对困难。
五、作业布置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读后感。
(3)与家人分享课文中的故事,讨论亲情、友情的重要性。
2. 课堂作业:(1)完成生字词卡片练习。
(2)通过绘画或制作手工作品,表达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朗读等,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兴趣。
《甜甜的泥土》教案范文
《甜甜的泥土》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甜甜的泥土》的主要内容,体会泥土对人们生活的意义。
(2)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3)提高朗读和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意义。
(2)学会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创新思维。
(3)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方法,进行写作练习。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自然资源的观念。
(2)懂得感恩,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甜甜的泥土》的阅读与理解。
(2)生字词的掌握与运用。
(3)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分析。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所蕴含的深层含义的理解。
(2)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方法进行写作练习。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体验感。
2. 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合作精神。
3. 启发式教学法: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创新意识。
4. 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教学准备1. 课文《甜甜的泥土》及相关资料。
2. 生字词卡片。
3. 写作练习纸。
4. 投影仪、音响等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课件,展示泥土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泥土。
(2)教师简要介绍课文《甜甜的泥土》的作者及背景。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
(2)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要求学生正确书写。
(2)教师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4. 互动环节(1)学生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2)教师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创新思维。
5. 写作练习(1)教师布置写作任务,要求学生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方法进行写作。
(2)学生现场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甜甜的泥土》教案
《甜甜的泥土》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甜甜的泥土”的象征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2)运用想象和联想,培养学生对美好情感的体验。
(3)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提高自己的情感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母爱的伟大和亲情的可贵,培养尊敬父母、热爱家庭的情感。
(2)懂得珍惜生活中的美好情感,学会感恩。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理解“甜甜的泥土”的象征意义。
三、教学难点:1. 理解“甜甜的泥土”所代表的母爱和亲情。
2. 学会联系课文内容与自己的生活实际,提高情感素养。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小组合作学习准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齐读课文《甜甜的泥土》。
(2)请学生简要复述课文内容,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教师讲解生字词,学生跟读,巩固记忆。
(3)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和联想,理解“甜甜的泥土”的象征意义。
3. 课堂练习:(1)学生运用所学生字词,进行造句练习。
(2)学生谈谈自己身边的“甜甜的泥土”,联系生活实际,分享感受。
4. 小组合作:(1)学生分小组,讨论自己在课文中学到的美好情感。
(2)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大家共同交流学习。
5. 总结拓展:(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2)学生谈谈自己对母爱和亲情的理解和感受。
(3)布置作业:回家后,写一篇关于“我身边的甜甜的泥土”的作文。
六、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深入理解“甜甜的泥土”的象征意义,领会作者想要传达的思想感情。
《甜甜的泥土》的课文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理解课文所传达的道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从课文中提炼中心思想,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学会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画面。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课文中所传达的亲情、友情、师生情等美好情感。
(2)懂得珍惜身边的人和事,学会感恩。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提高阅读能力。
(3)分析人物形象,领会课文所传达的道理。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细腻的情感描写,如何引导学生体会。
(2)如何让学生理解并学会从课文中提炼中心思想。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提高学习兴趣。
2. 朗读课文(1)让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教师适时停顿,帮助学生把握课文结构。
3. 学习生字词(1)引导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巩固学生记忆。
4. 分析人物形象(1)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
(2)教师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审视人物形象,领会课文所传达的道理。
5. 课堂小结(1)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巩固学生所学。
(2)引导学生思考课后作业,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能力。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根据课文内容,描绘一下你心中的“甜甜的泥土”。
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你对课文中所传达的道理的理解。
五、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亮点与不足,为下一节课的教学提供参考。
2. 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3. 不断丰富自己的教育教学知识,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以更好地服务于教学。
初中语文《甜甜的泥土》教案设计
初中语文《甜甜的泥土》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甜甜的泥土》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2. 分析并体会课文中泥土的象征意义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1.2 教学内容1. 课文《甜甜的泥土》的阅读与理解。
2. 分析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3. 探讨泥土的象征意义和作品的社会价值。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1. 课文的整体理解和情节把握。
2. 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主题思想。
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2.2 教学难点1. 理解泥土的象征意义和作品的深层含义。
2.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社会价值。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分析主题思想。
2. 互动法:引导学生提问和讨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 启发法: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2 教学手段1. 课文文本:提供课文《甜甜的泥土》文本,供学生阅读和分析。
2. 多媒体辅助:使用多媒体课件和图片,辅助讲解和展示课文内容。
第四章: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4.1 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介绍课文《甜甜的泥土》的作者和背景,引起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情节和人物关系。
3. 分析讨论: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主题思想,讨论泥土的象征意义和作品的社会价值。
4.2 时间分配1. 导入新课:5分钟2. 阅读理解:15分钟3. 分析讨论:20分钟第五章:作业与评价5.1 作业1. 要求学生书写一篇读后感,表达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2. 选择一部自己喜欢的文学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5.2 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提问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2. 读后感:评价学生的读后感书写质量,关注学生的理解和感悟能力。
3. 文学作品分析:评价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分析和评价,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课文《甜甜的泥土》教案
《甜甜的泥土》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场景和人物,理解课文所表达的主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2)通过分析课文结构,培养学生学会欣赏文学作品。
(3)通过观察、实践,培养学生学会关爱他人。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亲情友情。
(2)培养学生懂得感恩,学会回报。
(3)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追求真善美。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学会生字词。
难点:分析课文主题,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珍惜亲情的情感态度。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一颗糖果,引发学生对糖果的联想。
(2)引导学生思考:糖果的味道是什么?引导学生从味觉、视觉等方面描述糖果。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情感的把握。
(3)学生讨论:课文中的“我”为什么把糖果分给同学?3. 分析讨论:(1)教师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描述糖果的部分,体会糖果的味道。
(2)学生讨论:为什么把糖果分给同学,而没有自己吃?(3)教师总结:糖果的味道是甜的,而分享糖果的味道更加甜美。
四、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糖果的味道是甜的,而分享糖果的味道更加甜美。
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们要学会关爱他人,珍惜亲情友情,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写一篇关于“我分享的甜蜜时刻”的作文。
3. 观察身边的人,发现他们的美好品质,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展示糖果图片、实物等,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
2. 情感教育:以糖果为载体,引导学生学会关爱他人,珍惜亲情友情。
3. 小组合作:鼓励学生互相讨论、分享,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七、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课文的表现,注意语气、情感的把握。
甜甜的泥土语文教案
甜甜的泥土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场景和人物,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课文中的人物关系和事件发展。
(2)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分析人物性格和情感变化。
(3)培养学生的朗读技巧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2)引导学生珍惜亲情和友谊,懂得感恩。
(3)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积极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与挑战。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 分析人物性格和情感变化。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场景和人物关系。
2. 通过细节描写来分析人物性格和情感变化。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甜甜的泥土》2. 多媒体教学设备3. 生字词卡片4. 小组合作学习材料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遇到的温暖人心的事情,激发学生对亲情的向往,进而引入本课《甜甜的泥土》。
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圈出生字词,并借助课下注释理解课文大意。
教师巡视课堂,给予个别辅导。
3.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关系和事件发展,交流各自的看法。
教师组织学生分享讨论成果,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4. 朗读感悟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感受人物的情感变化。
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体会课文中的人物心情。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学生要关爱他人、珍惜亲情和友谊。
学生谈收获,激发对生活的热爱。
6. 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根据课文内容,编写一个类似的温馨故事。
7. 板书设计甜甜的泥土善良的母亲温暖的泥土亲情的力量感恩的心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和小组合作等,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兴趣。
《甜甜的泥土》教案范文
《甜甜的泥土》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甜甜的泥土”的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2)运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3)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推理和判断。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亲情的理解,懂得珍惜家人。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态度。
(3)培养学生关注社会问题,提高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通过课文内容,理解“甜甜的泥土”的意义。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对课文中所描述的“甜甜的泥土”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源,营造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口语表达能力。
3. 实例教学法: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概念。
四、教学准备:1. 课文音频:便于学生跟读和理解课文。
2. 相关图片和视频:用于营造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3. 教学PPT:展示生字词和课文内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课文音频,让学生跟读。
(2)引导学生初步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习生字词:(1)让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和巩固。
3. 理解课文内容:(1)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
(2)教师针对学生复述中的疑问进行解答。
4. 深入探讨:(1)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甜甜的泥土”的意义。
(2)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和感悟。
5. 总结与拓展:(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布置课后作业,进行拓展学习。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以及合作意识。
甜甜的泥土 教案初中
甜甜的泥土教案初中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感受作者细腻的心理描写。
2、情感与价值:感悟母爱的伟大,懂得珍惜母爱,懂得回报母爱。
3、方法与评价: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母爱的伟大。
教学重点: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母爱的伟大。
教学难点:理解“我”当时的心理活动,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平时是如何表达对母亲的爱意的?2、引导学生回忆母亲为自己所做的一切,激发学生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二、自主学习1、让学生默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2、学生交流: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明确:课文讲了“我”在母亲节时,为了给母亲一个惊喜,偷偷地用泥土做了一个蛋糕,母亲却把它吃了,让“我”感到非常感动。
三、合作探究1、让学生再次阅读课文,思考:母亲为什么会吃掉“我”做的泥土蛋糕?2、小组合作探究,讨论母亲的心理活动。
明确:母亲知道“我”是用泥土做的蛋糕,但她不想让“我”感到伤心,所以她吃掉了泥土蛋糕。
这表现出母爱的伟大。
四、情感体验1、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一下母亲吃泥土蛋糕的情景,体会母亲的伟大。
2、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
五、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理解了课文内容,感受到了母爱的伟大。
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日子里,要珍惜母爱,懂得回报母爱。
六、作业设计回家后,为母亲做一件小事,回报母亲对自己的爱。
板书设计:甜甜的泥土“我” 做泥土蛋糕母亲吃泥土蛋糕感受到母爱的伟大。
《甜甜的泥土》教案
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甜甜的泥土》这篇文章,让学生理解并体会作者想要传达的思想和情感。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水平。
3. 通过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增强学生的写作能力。
4. 引导学生从文章中汲取正能量,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让学生朗读课文,感受文章的韵律和情感。
2. 课文解析:详细讲解课文内容,分析文章的主题思想和作者的观点。
3. 修辞手法分析:分析文章中运用到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引导学生学会运用这些修辞手法。
4. 语言特点探讨:讨论文章的语言特点,如用词、句式等,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5. 课内外延伸:推荐相关的文学作品,让学生进行拓展阅读,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文章的内涵。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具体实例来理解抽象的概念。
3. 采用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
4. 运用启发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四、教学准备:1. 准备课文《甜甜的泥土》的相关资料,包括作者简介、作品背景等。
2. 准备相关的文学作品,以便进行课内外延伸。
3. 准备教学课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
4. 准备课堂讨论的问题和案例,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价他们的参与程度。
2. 课文理解程度:通过课堂提问和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3. 写作能力:通过课后写作练习,评价学生的写作水平。
4. 综合素养: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评价他们的素养。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课文《甜甜的泥土》的作者和作品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课文朗读:安排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感受文章的韵律和情感。
3. 课文解析:详细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和作者的观点。
《甜甜的泥土》教案
《甜甜的泥土》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
2.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手法,提高欣赏和评价能力。
3.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珍惜亲情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题。
2.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手法。
三、教学难点1.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
2.理解文章中的象征意义。
四、教学准备1.课文《甜甜的泥土》2.多媒体设备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泥土是什么味道的吗?有人说泥土是苦涩的,有人说泥土是芬芳的,那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泥土又是什么味道的呢?二、课文阅读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2.教师引导学生分段落概括课文内容。
三、分析课文1.分析主人公小明与母亲之间的感情。
a.描述小明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b.描述母亲对小明深深的爱。
2.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手法。
a.拟人手法:如“甜甜的泥土”。
b.象征手法:如“泥土”象征母爱。
四、课堂小结2.布置作业:课后思考,生活中你是如何感受母爱的?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顾课文主题。
二、深入分析课文1.分析课文中的情感表达。
a.描述小明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b.描述母亲对小明深深的爱。
2.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手法。
a.拟人手法:如“甜甜的泥土”。
b.象征手法:如“泥土”象征母爱。
三、课堂讨论1.讨论题目:如何理解课文中的“甜甜的泥土”?四、课堂小结2.布置作业:写一篇关于母爱的作文。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顾课文主题。
二、作文点评1.点评学生作文,分析作文中的优点和不足。
2.提醒学生珍惜母爱,关爱他人。
四、课堂小结2.布置作业:课后阅读关于母爱的其他文章,感受母爱的伟大。
六、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分析课文《甜甜的泥土》,让学生深入理解母爱的伟大,提高了学生的情感素养。
2.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3.课堂讨论环节,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甜甜的泥土》教案范文
《甜甜的泥土》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甜甜的泥土》的主要内容,体会泥土对人类的重要性。
(2)能够运用课文中的句子和段落进行思考和分析。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资源的情感,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甜甜的泥土》的主要内容,了解泥土对人类的重要性。
2. 学会运用课文中的句子和段落进行思考和分析。
三、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泥土对人类的重要性。
2. 如何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四、教学准备1. 课文《甜甜的泥土》文本。
2. 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 学生学习记录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通过展示与泥土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泥土。
(2)教师简要介绍课文《甜甜的泥土》的主要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完成学习记录表,记录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2)各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全班交流讨论。
4. 探究学习(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泥土对人类的重要性。
(2)学生进行探究学习,通过查找资料、小组讨论等方式,回答问题。
5. 情感体验(1)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思考如何珍惜泥土、保护环境。
(2)学生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全班交流讨论。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泥土对人类的重要性,以及环境保护的意义。
7. 课后作业(2)学生制定一个保护环境的行动计划,并进行实际行动。
六、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性地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七、评价建议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和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初中语文《甜甜的泥土》教案设计范文
初中语文《甜甜的泥土》教案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甜甜的泥土》的主要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能够分析课文中使用的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主题。
(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母爱的伟大,培养学生的感恩情怀。
(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关注生活中的美好事物。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甜甜的泥土》的阅读与理解。
(2)分析课文中的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
2. 教学难点:(1)深入理解课文主题,感受母爱的伟大。
(2)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课文《甜甜的泥土》的作者及作品背景。
(2)引发学生对母爱的思考,导入新课。
2. 阅读理解:(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
3. 分析与讨论:(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见解。
4. 情感教育:(1)教师引导学生感受母爱的伟大,培养感恩情怀。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进行情感交流。
5. 总结与拓展:(1)教师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强调母爱的重要性。
(2)学生课后从不同角度分析生活中的美好事物,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2. 阅读理解能力:通过提问和课后作业,评价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情感表现,评价学生的感恩情怀和价值观。
五、教学资源:1. 课文《甜甜的泥土》原文。
2. 与课文相关的多媒体教学素材。
3. 学生作业本和课后练习题。
4. 教学课件和教案。
5. 课堂讨论记录表。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更好地融入课文,感受母爱的真实情感。
初中语文《甜甜的泥土》教案设计
初中语文《甜甜的泥土》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结构,掌握文章的写作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学会从不同角度去分析和解读课文,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3)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态度。
(3)引导学生珍惜亲情、友情,学会感恩。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结构,掌握文章写作手法。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深入剖析课文主题,体会作者情感。
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引导他们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美感。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结构,归纳文章主题。
(2)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解读课文,培养批判性思维。
4.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重点句子。
(2)解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体会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2)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汲取正能量,培养积极向上的态度。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结合课文,运用所学知识,写一篇小练笔。
3. 思考课后问题,深入剖析课文主题。
在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总结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下一步的教学提供参考。
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甜甜的泥土》_初中语文教案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小小说,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小说通过一包奶糖化为“甜甜的泥土”的故事,表达一个离异母亲对孩子深爱,文笔细腻,文字优美,特别是结尾新奇,意蕴丰富,值得玩味。
设计理念:
从课文整体感知入手,明确小说三要素是基础,品味文学作品语言,体会母子深情,让学生学会说话是重点,探究结尾新奇是难点。
三大板块层层推进。
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由说话,主动说话,积极讨论,体会情感。
紧扣精彩凝练的语言文字,让文学作品的韵味充盈课堂。
教学目标:
1.
体会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母子深情。
2.
感受语言的清新自然和笔法的细腻。
3.
学习巧妙的构思。
教学步骤:
一、
导入:
看过电影《妈妈再爱我一次》的人,不管是谁,都会潸然泪下,一曲“世上只有妈妈好”不知唱出了多少孩子的心声(学生跟唱)是的,母爱的天空是温暖的,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台湾作家黄飞的《甜甜的泥土》,感受母子深情。
板书:甜甜的泥土
一、走进课文,整体感知:
1.
谈谈对课题的理解:
泥土应该是苦涩的,怎么会是甜甜的呢?
明确:一包奶糖化为甜甜的泥土。
这是一篇小说,有必要了解小说的三要素。
(1)简述故事情节,让学生初步体会立意的新奇。
A学生说说故事情节。
B以小标题的形式拟。
如:送奶糖
——吃奶糖——埋奶糖——化奶糖
(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2)人物在怎样的环境下活动,有何作用?(在文中勾画环境描写的语句)
A学生朗读,标记环境描写的语句。
B环境描写的作用:a.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令。
b为下文把奶糖埋在雪中伏笔。
c.为人物的悲剧命运定下基调。
(3)说说文中人物:
明确:离异母亲、小亮、同学、老师等
三、阅读体验,品位语言
1.
你能从哪些字句中感受到母子情深?
学法指导:品读语句,可结合人物描写方法、用了哪些富有表现力的词语或可进行一些联想。
2.
学生跳读(选择你感受最深的语句来读),按句式说话:“读
_______________,我体会到
_________________
的句式说话。
3.
师示范:
读“一群唱着歌儿的孩子,跨出了校门```````人影稀疏了,零落了,没有了。
”
赏析:我体会到一双热切的眼神在寻找她的孩子,直至人影疏散,这个画面使我们清晰的看到由期望到焦急再到失望的过程的母亲。
3.学生品读语句,畅谈感受和引起的丰富联想。
4.师适时点拨引导深入,体会笔法细腻,文字优美:
A、“她,倚着学校门口的一棵杨树,一动不动,宛如一座雪雕。
”
“倚着”表明站立时间已久,句式采用生动的比喻形象的刻画了母亲专心致志等待儿子,对儿子的至爱亲情呼之欲出。
B、“一阵电铃的急响.她黯淡的眼神里,射出热切的光。
”
采用画眼法,刻画母亲将见到儿子的兴奋的激动。
“黯淡”表明不能看到儿子给她带来的创伤,“热切”表明即将见到儿子的激动。
C、“她一阵晕眩,几乎站立不住跌跌撞撞地扑过去,双手紧抓铁栏使劲地摇着。
”
采用动作描写,富有表现力的词语:“跌跌撞撞”“使劲”,生动的刻画了母亲见不到儿子心灵受到的沉重打击。
D、“几年级几班?”“今年刚过八个生日”
看似答非所问的对话,有此可见,她好久没有与儿子见面了。
[指导学生品味语言的方法,让学生自由说话,学会自主阅读,培养学生语感。
]
4、小结,板块过渡:
这篇小小说以细腻的笔法,优美的文字表达了一个离异母亲对孩子的爱,现在通过我们的朗读,把这种情感深情的表达出来。
四、研读课文,讨论交流。
体会小说结尾新奇。
1、朗读课文(故事的结尾跳开不读)
2、请你来尝试为小说续尾。
(根据故事情节,进行合情合理的想像)
同桌互说,各抒己见。
3、读文中小说结尾,比较体会(讨论交流)
五、真情采访,情感熏陶
1、情境设置:模拟电视栏目(真情
情满天下)
主题:母爱的天空
采访人物:王小亮
王小亮的妈妈
2、角色分配:教师模拟节目主持人,从各学习小组一名模拟王小亮
3、采访内容:提出的问题以课文为依据,通过揣摩人物情感,设计人物语言。
(以下供参考)
1、今年生日你收到特殊的生日礼物,你怎么知道是妈妈送的?
2、这是一包普通的糖,你为什么显的特别惊喜?
3、你特别珍惜这包糖,为什么不留着自己慢慢吃,还要分给同学和老师?
4、很小的时候,你就离开了妈妈,一直以来,你感到快乐和幸福吗?
5、真情节目组如果能满足你一个愿望的话,你此时最强烈的愿望是什么?
真情告白:王小亮最强烈的愿望能见到妈妈,不过很遗憾,妈思儿心切,身心受到极大伤害,现已住院。
1、小亮在现场对妈妈真情告白
2、同学们对王小亮真情告白
师感言:愿天下所有像王小亮一样的孩子永远幸福快乐
[真情采访让学生进一步熟悉课文,感悟真情]
六、母亲是个神圣伟大的称呼,让我们高唱一曲献给母亲的歌:
“世界上有一种最美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
但丁
“人的嘴唇所能发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亲,最美好的呼唤,就是妈妈。
——
纪伯伦
(学生朗诵格言)
七、作业:课外收集关于母爱的诗歌、格言、民谣、故事。
板书设计:
《调皮的日子》读后感_小学生作文
《调皮的日子》读后感
海门市实验小学二(3)班顾伟业
这几个星期,我津津有味地读完了《调皮的日子》。
在这本书中,我最喜欢聪明顽皮的朱多星,有点娇气的小沙,贪玩的林第一。
有一次,他们不约而同都得了咳嗽病,贪玩的林第一为了逃避期中考试假装咳嗽,可一听老师说身体不好就别去
郊游,他的咳嗽马上就好了。
还有一次,朱多星亲眼看见王老师从沙坑里挖出一只金灿灿的戒指,朱多星把这件事告诉小沙他们,他们三个听了说:“淘金去。
”他们跑到沙坑开始挖,最后挖到十七颗鹅卵石、两根断鞋带,还有一只发夹、一根断钉。
谁也没想到,正巧卫生老师来检查个人卫生,落了个卫生不及格。
后来才知道那只戒指是王老师在跳远时掉进去的。
这本书告诉我:不要装生病和看见别人交好运自己也去做,结果还是你倒霉。
不要学习朱多星那样顽皮、小沙那样贪财和林第一那样贪玩。
这本书让我感受到无论做什么事要勇于实践,并且学会仔细观察生活中的一点一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