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村镇居住区规划概要
村镇规划标准
村镇规划标准村镇规划标准是指对农村村镇进行规划时所遵循的一系列标准和要求,目的是为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改善农村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以下是村镇规划标准的主要内容:一、土地利用标准:1. 综合布局:根据村镇规模和特点,合理划定行政、商业、居住、农业、工业等不同用地功能区域。
2. 基础设施:确保公共设施的合理布局和可用性,并保障市民的出行需求,包括道路、桥梁、给排水、电力等。
3. 绿地和景观:合理布局村庄内的绿地和景观,提供优美的环境和休闲空间,改善居民生活品质。
二、建筑设计标准:1. 建筑高度:根据村镇规模和环境要求,确保建筑高度与周围建筑相协调,不影响环境景观。
2. 建筑面积:合理控制建筑面积,避免用地浪费,并考虑到居住者的需求和生活便利性。
3. 绿色建筑:鼓励采用可再生材料和节能技术,提高建筑的能源效率,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三、环境保护标准:1. 生态保护:合理划定生态保护区,保护村镇周边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确保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2. 污水处理:要求村庄建设污水处理设施,确保废水排放达标,不对周边水源造成污染。
3. 垃圾处理:设立垃圾处理站点,实现垃圾分类、减量和资源化利用,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四、交通设施标准:1. 道路规划:根据村镇规模和交通流量,规划合理的道路网络,确保道路畅通,提高交通效率。
2. 公共交通:建设公共交通站点,鼓励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减少私家车辆的使用,减少交通拥堵和尾气排放。
3. 步行和自行车道:合理设置步行和自行车道,方便市民步行和骑行,减少对机动车的依赖,改善空气质量。
村镇规划标准的实施,可以有效地引导农村村镇的发展,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同时也能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因此,各级政府部门应加强对村镇规划标准的落实和监督,确保规划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同时,村民也要积极参与,共同推动农村村镇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居住环境。
农村居民点详细规划简要说明
桃花江“两型社会”建设实践区核心区农村集中居住区修建性详细规划简要说明(一)项目概述规划地块位于桃益公路沿线,由桃花江“两型社会”建设实践区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中确定的10个农民集中居住区。
用地交通便捷、配套完善,地理位置十分优越,是理想的农民集中居住区。
(二)设计依据1.《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住宅建筑设计规范》【GB50096-1999】3. 桃江县城总体规划(优化)4.桃花江“两型社会”建设实践区核心区总体规划5.桃花江“两型社会”建设实践区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6.设计任务书7.相关地形图(1:1000)(三)规划目标按照统筹城乡、“五位一体”科学发展战略部署,以现代花卉苗木产业为基础,以乡村旅游、休闲观光体验农业发展为重点,坚持以田园城市理念推进农村区域的新型城市化,逐渐形成城乡一体化、城乡全面现代化的综合性示范区。
(四)规划原则尊重农民意愿的原则节约集约利用原则因地制宜原则综合效益原则坚持规划先行原则(五)规划设计理念1. 以人为本, 充分考虑本地人们的生活方式, 形成一种富含绿意、贴近自然、追求和谐、舒适的居住环境。
2. 以建设高品质的住宅为标准, 并根据规划设计要求, 协调规划区相关内外部环境条件, 规划建设水平高, 功能全, 环境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居住区。
3. 规划设计具有适度的超前性、先导性, 以求达到高起点规划、高质量施工及高标准管理的最大创造性, 具有真正整体居住景观环境意义上的新农村居住区。
4. 人车关系和谐, 住区环境与城市景观和自然环境的协调。
5. 贯彻“尊重自然”与“可持续发展”思想, 以建设生态型居住空间环境为规划目标, 满足住宅的居住性、舒适性、安全性、耐久性和经济性。
创造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布局合理、环境优美、独具魅力的新型居住区。
6. 规划设计贯彻生态原则、文化原则与效益原则, 力求塑造一个具有优雅环境、文化内涵、经济效益和鲜明个性的湖湘民居式生活居住空间。
村镇规划复习资料
第一章村镇与村镇规划1.村镇——是乡村居民点的总称,包括村庄、集镇和县城以外的建制镇,它和城市共同组成完整的城乡居民点体系。
(P1)2.居民点——是由居住、生产、生活、交通运输、公用设施和园林绿化等多种体系构成的一个复杂的有机综合体,是人们按照生活和生产的需要而形成的聚集定居的场所。
居民点的物质要素:建筑群(包括住宅建筑、公共建筑与生产建筑等)道路网、绿地网及其他公用设施。
(P1)居民点可以分为城镇型居民点和乡村型居民点两大类。
城镇型居民点分为城市(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和城镇(县城镇、建制镇)。
乡村型居民点分为乡村集镇(中心集镇、一般集镇)和村(中心村、自然村)。
3.建制镇——农村一定区域内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活服务的中心。
(P2)集镇——指乡人民政府所在地和经县级人民政府确认,由集市发展而成的作为农村一定区域经济、文化和生活服务中心的非建制镇。
中心村——是村民委员会的所在地,是农村中从事农业、家庭副业和工业生产活动的较大居民点。
人口规模在1000—2000人。
基层村——也就是自然村,是农村中从事农业和家庭副业生产活动的最基本的居民点。
4.村庄的特点:(P2)⑴点多面广,结构比较松散;⑵职能单一,自给自足性强;⑶人口密度低,且相对稳定;⑷依托土地现有资源,家庭血缘关系浓厚。
5.集镇的特点:(P3)⑴历史悠久,交通便利;⑵集镇是一定区域范围内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活服务的中心;⑶星罗棋布,服务农村;⑷吸引农业剩余劳动力,节制人口盲目外流。
6.村镇体系——是以某一村镇为核心,形成一定引力范围的村镇居民点网络。
即在一定区域内,由不同层次的村庄与村庄、村庄与集镇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彼此联系构成的相互完整的系统。
(P7)7.村镇体系的构成层次:建制(集)镇(中心集镇、一般集镇)——中心村(行政村)——基层村(自然村)8.村镇体系的构成一般就具有的条件:各村镇内部在地域上应是相邻的,彼此之间有便捷的交通联系。
城市居住区规划概要
城市居住区规划居住区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住宅建筑设计--建筑设计居住区空间景观设计---景观设计一、基本概念、术语、代号1、城市居住区一般称居住区,泛指不同居住人口规模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和特指被城市干道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30000~50000人)相对应,配建有一整套较完善的、能满足该区居民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2、居住小区一般称小区,是被居住区级道路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7000~15000人)相对应,配建有一套能满足该区居民基本的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3、居住组团一般称组团,指一般被小区道路分隔,并与居住人口规模(1000~3000人)相对应,配建有居民所需的基层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4 、居住区用地(R)住宅用地、公建用地、道路用地和公共绿地等四项用地的总称。
5、住宅用地(R01)住宅建筑基底占地及其四周合理间距内的用地(含宅间绿地和宅间小路等)的总称。
6、公共服务设施用地(R02)一般称公建用地,是与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配建的、为居民服务和使用的各类设施的用地,应包括建筑基底占地及其所属场院、绿地和配建停车场等。
7、道路用地(R03)居住区道路、小区路、组团路及非公建配建的居民小汽车、单位通勤车等停放场地。
8、居住区(级)道路一般用以划分小区的道路。
在大城市中通常与城市支路同级。
9、小区(级)路一般用以划分组团的道路。
10、组团(级)路上接小区路、下连宅间小路的道路。
11、宅间小路住宅建筑之间连接各住宅入口的道路。
12、公共绿地(R04)满足规定的日照要求、适合于安排游憩活动设施的、供居民共享的游憩绿地,应包括居住区公园、小游园和组团绿地及其它块状带状绿地等。
13、配建设施与住宅规模或与人口规模相对应配套建设的公共服务设施、道路和公共绿地的总称。
14、其它用地(E)规划范围内除居住区用地以外的各种用地,应包括非直接为本区居民配建的道路用地、其它单位用地、保留的自然村或不可建设用地等。
村镇居住区规划
1.3居住建筑的规划布置 居住建筑的规划布置
(2)城市型住宅 城市型住宅 所谓城市型住宅就是单元式住宅。 所谓城市型住宅就是单元式住宅。由于单元式住宅建筑 紧凑,便于成片规划 开发,有利于提高容积率 节约土地, 便于成片规划、 有利于提高容积率,节约土地 紧凑 便于成片规划、开发 有利于提高容积率 节约土地 所以近年来这种类型住宅在村镇居住区内已大量运用。 所以近年来这种类型住宅在村镇居住区内已大量运用。 另外,从村镇居住区的可持续发展来看 从村镇居住区的可持续发展来看,单元式住宅成片建 另外 从村镇居住区的可持续发展来看 单元式住宅成片建 筑也有利于工程设备管线的铺设,且大大节约了管线长度 且大大节约了管线长度, 筑也有利于工程设备管线的铺设 且大居民的生活习惯和生产 方式与城市居民不同,所以必须通过调查研究 所以必须通过调查研究,单独进行设 方式与城市居民不同 所以必须通过调查研究 单独进行设 决不能照搬城市的单元式住宅。 计,决不能照搬城市的单元式住宅。 决不能照搬城市的单元式住宅
1.3居住建筑的规划布置 居住建筑的规划布置
1)居住建筑类型的选择 居住建筑类型的选择 (1)农房型住宅。 农房型住宅。 农房型住宅 别墅式。这种类型一般适合家庭人员较多,建筑面积在 ①别墅式。这种类型一般适合家庭人员较多 建筑面积在 100 m2以上的住宅。目前,经济条件较好的地区采用此种类 以上的住宅。目前 经济条件较好的地区采用此种类 型较多。如江苏省苏南地区、沿海地区、侨乡等。 型较多。如江苏省苏南地区、沿海地区、侨乡等。但这种类 型住宅不利于提高土地利用率,且单体造价也较高。 型住宅不利于提高土地利用率 且单体造价也较高。 且单体造价也较高 并联式。当每户建筑面积较小,单独修建独立式不经济时 单独修建独立式不经济时, ②并联式。当每户建筑面积较小 单独修建独立式不经济时 可将几户联在一起修建一幢房子,这种形式称为并联式 这种形式称为并联式。 可将几户联在一起修建一幢房子 这种形式称为并联式。它比 较适合于成片的规划和开发,这样既可节约土地 这样既可节约土地,还可节省室 较适合于成片的规划和开发 这样既可节约土地 还可节省室 外工程设备管线,降低工程总造价 降低工程总造价。 外工程设备管线 降低工程总造价。 院落式。当每户住宅面积较大、 ③院落式。当每户住宅面积较大、房间较多又有充足的室 外用地时,可采用院落式 可采用院落式。 外用地时 可采用院落式。院落式给用户提供的居住环境较接 近自然,比较受人欢迎 我国农村大多采用此种形式。 比较受人欢迎。 近自然 比较受人欢迎。我国农村大多采用此种形式。
村镇规划资料
1.乡村的类型,乡村的居民点答:乡村的类型有普通型(密集型乡村,分散型乡村,半聚集型乡村),活动型,特殊型(农场等)。
乡村的居民点有乡村集镇的中心镇、一般镇,村里的中心村、基层村2.城市规划,小城镇规划、村镇规划的区别特征答:基本特征有1)从所属范围来其分别是:城市、城市、乡村2)从法规依据来讲分别有:《城乡规划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城乡规划法》:。
4)区位关系:各级地域中心,受国家省,市级项目,资金分布的影响;5)规划任务:控制扩展规模,二、三、四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空间布局的改造调整;6)发展方式大多为内涵式发展;一般为外延式扩展和外延式空间组合;人口、企业、耕地三集中3.理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标志和任务答:标志有:农民居住集约化,生产劳动合作化,生产工具机械化,农民享受公共产品工艺化,,农民素质知识化,农民医疗、教育制度化,农民养老保险普及化,农民流动市场化,城乡一体化任务:生产发展——新农村的物质基础生活富裕——新农村建设的核心目标乡风文明——提高农民整体素质村民整洁——改善村民生存状态管理民主——健全村民自治制度4.村镇建设的发展模式答:工业企业带动型,特色产业带动型,畜牧养殖带动型,休闲产业带动型,旅游产业带动型,商贸流通带动型,合作组织带动型,劳资经济带动型5. 村镇规划的含义,研究的问题(内容),基本原则,工作阶段答:村镇规划是村镇在一段时期内的发展计划,是村镇政府为了实现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确定村镇的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协调村镇布局和各项建设而制定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
是村镇建设与管理的依据。
研究问题(内容)村镇的性质,规模,发展方向;它的合理经济范围;村镇的各种生产活动,社会活动;村镇居民的生活需求;建设资金的来源;工程基础资料和村镇的现状等问题基本原则:从实际出发;规划起点要高;节约用地;坚持标准;有利于可持续发展工作阶段:对于县域以下的建制镇有:县域规划——镇区总体规划——镇区详细规划对于村镇:村庄集镇总体规划——村庄集镇建设规划(村庄建设规划,集镇建设规划)6. 村镇规划基础资料收集的内容,整理方法,现状分析和综合答:资料的内容有:现有村镇建设资料、历史沿革资料、人文社会评价、自然资料、土地利用资料、技术经济资料。
居住区规划设计要点总结
居住区规划设计第一章居住区规划经过:里坊、街巷、邻里单位、综合居住区扩大街坊:随着城市道路网格的扩大和改造,破坏了构成街坊的规划结构形式,产生了扩大街坊。
所谓扩大街坊,就是将几个街坊合在一起规划兴建,也就是将一个街坊扩大几倍。
邻里单位:在20世纪30年代,美国人C.A佩里提出了“邻里单位”作为组织居住区的基本形式和构成城市的“细胞”,以改善居住区组织形式。
“邻里单位”规划的基本原则是城市道路不得穿越邻里单位,以保证幼儿上学的安全;邻里单位内设有小学,并以此来控制邻里单位的人口规模;邻里单位内还设有商店、公共活动中心等。
第二章居住区:是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被城市道路或自然界线所围合的具有一定规模的生活聚居地,它为居民提供生活居住空间和各类服务设施,以满足居民日常物质和精神生活的需求。
居住区基本要素构成:物质要素(自然因素、人工因素);精神因素(人的因素、社会因素)。
居住区按规模大小的不同可以分为:居住区(3W~5W)、居住小区(1W~1W5)、居住组团(1Q~3Q) 居住区规划总用地包括:居住区用地和其他用地。
居住区用地包括:①住宅用地;②公建用地;③道路用地;④公共绿地。
其他用地包括:非本区配套设施用地、保留用地及不可建用地等。
影响居住区规模的因素:①公共设施的经济性和合理服务半径(800~1000m);②道路交通方面的影响;③居民行政管理体制;④住宅层数。
规划设计的目标与要求:原则“以人为核心”,达到“安全、卫生、方便、舒适、优美”。
设计要点:整体性;生态型;经济型;地方性与时代性;超前性与灵活性;规划设计图纸成果包括:分析图:基地现状及区位分析图、基地地形分析图、规划设计分析图;规划编制方案图:居住区规划总平面图、建筑选型设计方案图;工程规划设计图:竖向规划设计图、管线综合工程规划设计图;形态规划设计意向图或模型:全区鸟瞰或轴测图、主要结晶立面图、社区中心、重要地段以及主要空间节点平、立、透视图;规划设计说明及技术经济指标:规划设计说明、技术经济指标。
村镇规划内容及深度要求
目录1总说明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项目概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1项目背景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村镇规划的内容和深度要求1乡、镇域现状分析图比例采用1∶10000,较大的镇、乡可采用1∶20000,无航测地形图可利用时,也可用行政区划图代替。
图上应标明:1、现有镇、乡及行政村界线;2、现有集镇、行政村、工矿区及其它生产基地的分布位置、人口规模和用地范围;3、主要自然资源、矿藏资源、旅游资源的分布位置及范围,开发情况;4、主要工矿、乡镇企业及大型仓库分布位置;5、公路(含3~5米以上机耕道)、铁路、通航河道的线路走向,码头、轮渡、铁路汽车站场的分布位置及用地范围;6、现有河流及水利工程的分布位置,集镇、村庄、工矿区水源引水管道位置走向;7、发电厂、变电站位置及容量,电力线路(10万伏以上)走向;长途电话及电讯线路的走向与相关设施的配置;8、现有文化中心、影剧院、中小学、职业学校、医院卫生院、医疗站、供销社、综合商店、茶园旅社以及农贸市场等主要公共设施及建筑的位置、规模与用地范围;9、对总体规划有影响的地形地貌及地质等用地不良地段;10、其它用地的界定界线;11、附镇、乡所在区域位置及联系示意图;12、现状各行政村情况一览表。
上述内容较多,如图面负担太重,也可以分开表示,如现状图、用地评价图、资源农业区划及人口密度分区等和区域位置图。
2镇乡域总体规划图比例同现状图,图纸内容包括:1、镇乡域及集镇经济联系和服务范围内的中心镇、乡镇、工矿区(点)、农业生产基地、中心村及主要基层村的布点位置,注明镇、村性质类型及人口规模、主导行业等;2、主要工矿、乡镇企业、大型仓库、大型机构的位置;3、主要公共建筑及公共服务设施位置、规模及用地范围;4、各项基础设施配套规划,如道路网络系统、河网水系、供水网络、供电、通讯、广播的线路走向与相关设施的配置;5、有关防洪防灾等工程措施及环境保护规划方案示意;6、其它规划用地界线及范围;7、规划集镇及中心村情况一览表((含所在位置、性质、功能分工、人口及用地规模、发展方向等)。
居住区规划要点范文
居住区规划要点范文1.功能划分:居住区规划首先需要明确不同区域的功能划分,包括住宅区、商业区、文化教育区、休闲娱乐区、公共服务区等,合理布局各项功能区域,以满足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需要。
2.交通规划:居住区的交通规划是关键的一环,应该合理布局道路、步行道、自行车道、公交车站等交通设施,确保居民出行方便快捷。
此外,应该注重绿化和景观的规划,提供舒适的步行环境和休闲场所。
3.住宅规划:住宅是居住区的核心,应该根据不同人口结构和需求,规划多样化的住宅类型和户型,如高层公寓、别墅、联排别墅等,以满足不同家庭的需求。
此外,还需要考虑居住区的容积率、绿化率、建筑密度等指标,确保居住环境舒适美观。
4.公共设施规划:居住区应该规划配备各种公共设施,如学校、医院、超市、社区中心等,以满足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此外,还需要规划公园、运动场、健身设施等休闲设施,提供丰富的文化娱乐活动。
5.社区规划:居住区规划要注重社区的规划,强调社区化的管理,建立完善的社区服务机制,提供便捷的社区服务,提高居民的幸福感和归属感。
社区规划应该考虑到社区安全、环境卫生、公共秩序等方面的问题。
6.环境保护:居住区规划要注重环境保护,应该规划合理的绿化带和生态景观,提高居住区的空气质量和生态环境。
同时,要合理规划垃圾处理设施、污水处理设施等,确保居住区的环境保护工作得到有效实施。
7.灾害防范:居住区规划要考虑到自然灾害的风险,并进行相应的防范措施,如防洪措施、防地震建筑设计、防火设施等,确保居住区的安全性和可持续发展。
8.社会管理:居住区规划要注重社会管理,建立健全居民自治组织,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同时,要规划便捷的公共安全设施,如监控系统、报警设备等,保障居民的安全。
总之,居住区规划要点包括功能划分、交通规划、住宅规划、公共设施规划、社区规划、环境保护、灾害防范和社会管理等方面。
规划的目标是打造宜居、宜业和宜游的居住环境,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村镇规划说明书
规划说明书1.小区现状条件分析该小区的占地总面积为12hm2;小区人口总数为6000人,平均每户有4人,总体有1500户左右,其中学龄前儿童有240人,因此应该建设一个幼儿园;在该小区常年盛行风向为东风和东北风,考虑到风向的问题,在建筑设计方面应该尽量满足和利用现有条件;在该小区内部住宅类型的分布比例大概为大:中:小=30:50:20,其中大套150m2/户,中套120m2/户,小套90m2/户,根据这一比例,应该设置相应的公共设施。
2.规划原则和总体布局构思人的生活离不开建筑,建筑组成居住小区,居住小区构成了我们的环境,环境是构成自然的主体,然而人又是自然的产物。
因此,在本规划设计中主要考虑“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设计中以生态环境优先为原则,充分体现对人的关怀,坚持以人为本,大处着眼,整体设计。
在规划的同时,辅以景观设计,最大限度的体现居住区本身的底蕴,设计中尽量保留居住区原有的积极元素,加上合谐亲切的人工造景,使居民乐居其中。
继承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的建筑规划理念,并却尽可能的解决和完善了人们观赏、娱乐、休闲、集会、居住、健康、工作、交流等之间的关系,从而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这一永恒的主题。
居住环境是人类最为重要的生存空间。
居住与人类之间的密切关系世人皆知。
在本规划设计中注意与周边环境的协调,在内部环境中强调生活、文化、景观间的连接,以达到美化环境、方便生活之目的。
因此,处理好“自然—住宅—人”的关系,就是小区规划着重需要解决的问题。
2.1规划原则在规划设计时,应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趋势,为村镇产业的发展提供适宜环境,同时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协调统一;重视规划的实施过程,由近及远,近远结合,提高小区结构的适应性;适应市场发展要求,在合理利用土地的基础上,提高土地的利用率提高经济效益;另外还要尽量满足广大居民的生活生产的需求。
另外村总体规划布局也有一定的基本原则,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a.全面综合的安排村镇(此次规划中是住宅小区)的各类用地;b.集中紧凑,达到既方便生产、生活,又能使村镇建设造价经济;c.充分利用自然条件,体现地方性;d.村镇各功能区(住宅小区各个组团)之间,既有方便的联系,又不互相妨碍;e.各主要功能部分既要满足近期修建的要求,又要预计发展的可能性;f.对村镇(住宅小区)现状,要正确处理好利用和改造的关系。
居住区规划设计
第一章居住区规划设计概述第一节居住区的概念、组织构成居住区是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被城市道路或自然界限所围合的具有一定规模的生活聚居地,它为居民提供生活居住空间和各类服务设施,以满足居民日常物质和精神生活的需求。
一、居住区的基本组成要素1、物质要素自然:区位、地形、地质、水文、气象、植物等。
人工:各类建筑物和工程设施等。
2、精神要素人的因素:人口结构、人口素质、居民行为、居民心理等。
社会因素:社会制度、政策法规、经济技术、历史文化、邻里关系。
二、居住区的规模分级构成1、居住区的规模包括人口和用地两个方面,一般以人口规模作为主要依据进行分级。
2、影响居住区规模的因素3、(1)公共设施的经济性和合理的服务半径所谓合理的服务半径,是指居民到达居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的放大步行距离,一般为800~1000m。
(2)城市道路交通方面的影响城市干道的合理间距一般应在600~1000m之间,城市干道间用地一般在36~100h㎡左右。
(3)居民行政管理体制方面的影响街道办事处管辖的人口一般约5万人,少则3万人左右。
(4)住宅的层数住宅的层数对居住区的人口和用地规模都有很大的影响。
三、居住区用地分类构成1、居住区用地:(1)住宅用地指居住建筑基底占有的用地及其前后左右附近必要留出的一些空地,其中包括通向居住建筑入口的小路、宅旁绿地和杂务院等。
(2)公共服务设施用地指居住区各类公共建筑和公用设施建筑物基底占有的用地及其周围的专用地,包括专用地中的通路、场地和绿地等。
(3)道路用地指居住区范围内的不属于上两项内道路的路面以及小广场、泊车场、回车场等。
(4)公共绿地指满足规定的日照要求、适应安排游憩活动场地的居民共享的绿地,包括居住区公园、小游园、组团绿地以及其他具有一定规模的块状、带状公共绿地。
2、其他用地规划用地范围内,除居住区用地外的各种用地,包括非直接为本区居民配建的道路用地、其他单位用地、保留用地及不可建设用地。
第二节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与任务要求一、基本原则、观念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注重和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村镇规划说明书
第1章村庄概况1、位置、面积和人口××村西北临枫孤溪,接××镇区,诸永高速公路从村西经过,东南靠下段村,东北离孤山村 2.5公里。
由于汤氏居此山岙,取名××。
村庄现状用地约12.06公顷,居住户数489户,1934人。
2、自然条件(1)××村在大山西侧山岙中,村西北枫孤溪中有三块沙洲,溪流成多股叉道,溪边是冲积地。
(2)××村北低南高,西低东高,地形高差起落比较大,高差达20米。
(3)气候温暖湿润,年均气温18.2℃,年雨量1698毫米,日照充足,雨量充沛。
(4)夏季多偏南风,冬季多偏北风。
3、资源条件(1)土地资源村里保护农田较多,建设用地较少。
(2)水资源楠溪江支流枫孤溪常年流水,是村里主要过境水。
沙门地下水库即××引水工程,渠首拦水堰位于枫孤溪,坝长280米,渠道长3.79公里,左渠道至××村,灌溉300亩;右渠道和下加兰水库输水渠道连网。
(3)森林资源××村处于××县中部低山丘陵水土保持林经济林区,常见森林植被是以马尾松群系为代表的暖性针叶林及长绿针阔混交林、常绿落叶阔叶林,如楠溪江滩林。
盛产油桐、板栗、红柿、茶叶、水果以及杉、松、竹、樟、泡桐等多种经济林和用材林。
(4)旅游资源枫孤溪是国家级楠溪江风景名胜区组成部分,以清弯秀美的溪流为主体,其特色是水秀、岩奇、村古,山水风光与田园情趣相融,是供游览观光、休养度假、科研考察的理想胜地。
4、社会经济条件(1)丰富的劳力资源,良好的耕作与传统而发展的多基础性产业。
(2)主要种植水稻、小麦、玉米、豆类,尤以小麦为著。
(3)××村有板栗、杨梅、西瓜基地。
5、建设条件1)用地:本村多山地,发展建设用地很少。
2)用水:本村地处水资源较丰富地区,枫孤溪流经本村,为村庄取水水源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居住区规划方案
居住区规划方案第1篇居住区规划方案一、项目背景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居住区规划与建设日益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内容。
本项目旨在通过科学合理的居住区规划,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构建和谐宜居的生活环境。
二、规划目标1.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
2. 优化居住区空间布局,提升居住环境品质。
3. 完善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求。
4. 建立绿色、生态、环保的居住区,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5. 强化居住区安全管理,确保居民生命财产安全。
三、规划原则1. 合法合规原则: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确保规划方案合法合规。
2. 人本原则:以人为本,关注居民需求,提高居住环境品质。
3. 可持续原则:注重生态环保,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
4. 灵活适应原则:充分考虑未来发展需求,提高规划方案的可适应性。
四、规划内容1. 土地利用规划(1)居住用地:合理确定居住用地规模,提高土地利用率。
(2)公共设施用地:按照居民需求,配置教育、医疗、商业等公共服务设施。
(3)绿化用地:加大绿化面积,提高居住区生态环境品质。
(4)道路用地:优化路网布局,保障居住区交通便捷。
2. 空间布局规划(1)居住建筑:采用多样化建筑形式,营造丰富的居住空间。
(2)公共空间:设置休闲广场、公园等公共空间,提升居住环境品质。
(3)景观规划:结合自然景观,打造优美的居住区景观。
3. 公共服务设施规划(1)教育设施:配置幼儿园、小学、中学等教育设施,满足居民教育需求。
(2)医疗设施:设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便捷的医疗服务。
(3)商业设施:布局商业街区、超市等,满足居民日常购物需求。
(4)文化设施:设置文化活动中心、图书馆等,丰富居民精神文化生活。
4. 绿色生态规划(1)绿化系统:构建点、线、面相结合的绿化系统,提高居住区生态环境。
(2)节能环保:推广绿色建筑,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3)水资源利用:合理利用雨水、中水等资源,实现水资源循环利用。
村镇总体规划的具体内容(合集5篇)
村镇总体规划的具体内容(合集5篇)第一篇:村镇总体规划的具体内容村镇总体规划的具体内容1、村镇总体规划的工作内容1)、确定规划年限;2)、确定村镇的性质和发展方向;3)、在对村镇用地的适宜性做出全面综合评价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村镇的现状条件和远景发展的可能性,金星村正的总体布局:4)、确定村镇道路系通的位置选择(车站、码头等交通运输设施),充分分析村镇的发展方向和布局形态,合理确定村镇的公共中心,布置大型公共建筑物位置;5)、确定供水、排水、防洪、供电、通讯、燃气、供热、消防、环保、环卫等设施的发展目标和总体布局,并进行综合协调;6)、确定进行新区开发和旧区改造、用地调整的原则、方针和步骤;7)、确定村镇近期建设规划范围,提出近期建设的主要工程项目,安排近期各项建设用地;8)、确定对历史文化名镇有保留一意的历史文化古迹、革命纪念地或设施的保护措施。
对处于地震威胁区的村镇则要编制抗震防灾计划;9)、估算村镇近期建设的投资。
2、村庄规划的工作内容村庄规划是根据乡(镇)域规划,结合村庄的实际情况,对村庄各项建设进行的具体安排。
村庄规划村庄规划一般以行政村区域为规划范围进行编制,包括以下内容:1)、确定建设用地的硅谷啊、布局、和发展方向;2)、确定宅基地标准、容积率等各项住宅建设的控制指标;3)、具体不知供水、供电、道路、绿化、环境卫生设施;4)、具体布置商业等公共建筑和村办企业的位置、用地规模;5)、安排村庄防洪等防灾工程设施。
第二篇:具体内容具体内容1、开展“记忆的证明”纪念抗战60周年“四个一”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要围绕爱国主义主旋律,抓住抗战胜利60周年这一德育契机,大力宣传这一伟大民族解放战争的重要历史地位和光辉业绩,进一步弘扬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认真开展“四个一”活动,即听一次专题革命讲座,学一首经典革命歌曲,读一本老革命家传记,做一张主题纪念小报。
(其中一次专题讲座由学校组织,7月3日进行。
村镇规划方案
3.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完善教Βιβλιοθήκη 、医疗、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布局。
-强化社区服务中心功能,提升居民服务水平。
-加强公园、绿地等公共空间建设,提高居民生活品质。
4.产业发展规划
-发挥当地资源优势,培育特色主导产业。
-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产业融合发展。
(全文完)
1.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规划实施机制。
2.制定相关政策,提供有力政策支持。
3.多渠道筹集资金,保障规划实施。
4.强化宣传引导,提高居民参与度和满意度。
5.加强监督检查,确保规划实施质量和效果。
六、总结
本规划方案立足于村镇发展实际,旨在为村镇提供全面、科学、可行的规划指导。在实施过程中,要注重因地制宜,充分发挥村镇特色,实现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的协调发展。通过本规划的实施,将为村镇居民创造一个宜居、宜业、宜游的美好环境,助力村镇实现高质量发展。
2.优化村镇空间布局,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促进产业发展。
3.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4.促进村镇可持续发展,提高村镇综合竞争力。
三、规划原则
1.合法合规原则:遵循国家法律法规,确保规划方案合法合规。
2.以人为本原则:关注民生,满足居民需求,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3.可持续发展原则:充分考虑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促进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
2.完善政策体系,提供政策支持。
3.加强资金保障,确保规划实施。
4.加强宣传引导,提高居民参与度。
5.加强监督检查,确保规划实施效果。
六、总结
本规划方案旨在为我国村镇发展提供科学、合理、可行的指导,促进村镇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在实施过程中,要注重因地制宜,充分发挥村镇优势,确保规划目标的实现。通过本规划的实施,将为村镇居民创造一个宜居、宜业、宜游的美好家园。
村镇建设规划概述
村镇建设规划概述摘要:本文就目前我国村镇建设的现状,提出未来我国村镇规划编制的重点、方向和完善措施,大力提升村镇规划编制和管理水平,使编制办法、技术与标准能够适应相关制度和乡镇村庄发展要求,以实现统筹城乡、推进一体化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
关键词:村镇建设;规划;措施一、村镇建设规划的要求推进村镇建设是中国社会快速城市化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城乡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客观要求。
当前,中国进入城市化发展的中期阶段,构建和谐社会、缩小城乡差距、协调城乡发展、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村镇建设成为全国各城市建设工作的首要任务。
然而,在中国广大的农村地区,由于地域经济条件的不同,导致村镇发展路径的差异,因而农村建设所面临的问题是综合而复杂的。
因此,村镇建设必须强调规划先行、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分类指导。
二、目前村镇规划编制的现状1、镇乡规划编制。
目前全国各省(市、区)镇乡规划编制在编制主体、编制体系、编制内容等方面与2000年建设部发布的《村镇规划编制办法(试行)》基本一致。
编制分为总体规划和建设规划。
使用范围包括建制镇、集镇和村庄,但人口超过一定数量的镇或村庄,其相应的规划要求会有所变化;根据区域发展情况的不同,编制成果的要求也有所不同。
2、村庄规划编制。
我国村庄规划编制办法各地差异较大。
《北京市一般村村庄规划编制方法及成果要求(暂行)》强调农村住宅的重要性,设置“农村住宅设计图纸要求”专门条款,对各省区村庄规划编制影响较大。
辽宁省1997年出台的《辽宁省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办法》在一定程度上对辽宁地区的村庄和集镇规划起到了指导性作用,目前,各地村庄规划编制愈加注重具体情况,提出“编制近期建设项目规划”的要求,旧的法规已无法适应新时期农村发展的需要。
建议各地区,应尽快建立村庄规划的相关法规,以具体指导各地区村庄规划的实施。
三、村镇规划编制的具体措施(一)明确规划的层次,构建系统的规划编制体系村镇规划同样需要坚持体系化的基本原理,形成从宏观到微观的规划编制体系和程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美观要求。
8.1 居住用地规划设计的基本任务与控制指标
四、宅基地规划设计基本控制指标
1.村镇住宅用地分类与用地平衡 2.村镇住宅人均宅基地标准(参照教材P238表8.2—8.4 )
8.1 居住用地规划设计的基本任务与控制指标
表一:村镇宅基地分级与规模
居住规模
宅基地分级 人口数(人) Ⅰ级 住宅组群 Ⅱ级 Ⅰ级 住宅庭院 1000-1500 250-340 250-375 65-85 村民小组 1500-2000 住户数 (户) 375-500 村委会
8.1 居住用地规划设计的基本任务与控制指标 二、农村宅基地规划
二、农村宅基地规划
1.宅基地选择原则 • (1)地块必须满足适建标准。 • (2)地址应满足内外交通联系便捷,充分利用周边已 有配套设施。 2.宅基地选择的影响因素 • (1)自然因素 • (2)社会、经济、技术因素
8.1 居住用地规划设计的基本任务与控制指标
8.3
新型农村建筑及其可持续设计
三、新型农村建筑的可持续设计
2.特性:
• 自然环境性 • 地域上的可识别性 • 使用上的可持续性 • 内容上的专业性
3.形式:
• 节能型 • 仿生型
对应行政 管理机构
Ⅱ级
180-250
45-65
8.1 居住用地规划设计的基本任务与控制指标
表二
表二:村镇住宅用地平衡控制指标(%)
用地 指标 用地类型 居住 单位 住宅组群 Ⅰ级
72-82
住宅庭院 Ⅰ级
76-86
Ⅱ级
75-85
Ⅱ级
78-88
住宅建筑用地 公共建筑用地 道路交通 公共绿地 总用地
4-8
3-6
2-5
1.5-4
2-6 3-4 100
2-5 2-3 100
1-3 2-3 100
1-2 1.5-2.5 100
8.1 居住用地规划设计的基本任务与控制指标
五、宅基地规划设计经济技术指标及其控制
• (1)住宅平均层数 • (2)多层住宅比例 • (3)低层住宅比例 • (4)户型比 • (5)总建筑密度 • (6)住宅建筑净密度 • (7)容积率 • (8)绿地率
8.1 居住用地规划设计的基本任务与控制指标
2. 编制内容
• (4)拟定各级道路的宽度及其连接方式 • (5)拟定公共活动中心的位置和大小 • (6)拟定绿化用地、老人、儿童活动用地的 数量分布和布置形式。 • (7)拟定给排水、煤气、供配电等相关工程 规划设计方案。 • (8)根据现行国家有关规范拟定各项技术经 济指标以及预测、估计。
8. 村镇居住区规划 本章主要内容
8.1 居住用地规划设计的基本任务与控制指标 8.2 居住用地规划结构与住宅群体布置 8.3 新型农村建筑及其可持续设计
8.4 居住区道路规划
8. 村镇居住区规划
8. 村镇居住区规划
8. 村镇居住区规划
8.1 居住用地规划设计的基本任务与控制指标
一、居住用地规划设计的基本任务和编制内容
8.2 居住用地规划结构与住宅群体布置
8.2 居住用地规划结构与住宅群体布置
二、建筑群体组合
1.建筑群体组合方式 • 成组成团组合方式 • 街坊组合方式 2.建筑群布置要点 居住建筑及其用地在整个居住区中占大部分。一般居住建 筑总建筑面积占居住区总建筑面积80%以上,居住用地 站总用地50%左右。
一、村镇住宅类型 1.农房型住宅 2.城市型住宅 二、新型农村建筑
8.3
新型农村建筑及其可持续设计
三、新型农村建筑的可持续设计
1.概念:
• 根据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运用生态学、建筑技术科
学的基本原理,采用现代化科学技术手段,合理地安排
并组织建筑与其他领域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使其与环 境之间成住区中心环境设计
• 居住区中心环境规划设计主要以公共服务设施 附近的开放空间设计为主,以草地、绿化、硬 地水池、小品等元素创造宜人户外活动、交往 空间 • 居住中心环境的平面布置方式: • 规则几何式 • 自由式 • 混合式
8.3
新型农村建筑及其可持续设计
村镇规划
8. 村镇居住区规划
8. 村镇居住区规划
• 目的要求: 让学生掌握村镇居住区规划的技术要求; • 教学重点: 村镇居住区用地标准、空间布局、环境要求、住 宅设计特点、适用类型等基础知识; • 教学难点: 居住区空间布局、环境要求、适用类型等; • 教学课时: 两课时; • 教学方法: 讲授法、实例分析法; • 教学内容与步骤:
• 1.基本任务 为居民经济合理地创造一个满足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的舒 适、方便、卫生、安宁和优美的环境。 一个完整的居住区是由住宅、公共服务设施(商店、粮店
、菜场、幼儿园、中小学校等),以及绿化用地、道路
广场、市政工程设施等实体和空间经过综合规划组织而 形成的。
8.1 居住用地规划设计的基本任务与控制指标
8.2 居住用地规划结构与住宅群体布置
二、村镇居住区规划结构的形式
(一)传统居住结构形态
1.散点式
2.街巷式
3.自然组团式
4.带状式
8.2 居住用地规划结构与住宅群体布置
(二)现代居住区规划结构形态
1.行列式布置(图8-1) • 朝南行列式 夏季通风良好,冬季日照佳 • 里弄式——行列式的一种,建筑多为内向型 2.自由式 • 建筑结合地形,在满足日照、通风等要求的前提下,尊 重原有地理条件基础上,灵活自由地安排建筑。 3.混合式 • 以行列式为主,部分建筑沿周边布置的一种方式。
2. 编制内容 • (1)根据村镇总体规划确定居住区用地的空 间位置及范围(注意与之相连的周围环境)。 • (2)根据居住人口数量确定居住区规模、用 地大小。 • (3)拟定居住区内建筑类型、规模与布局 层数、数量、布置方式 居住建筑类型 公共建筑类型 商店、幼儿园、中小学 校、居委会等 规模大小与布置位置
三、居住用地规划设计的基本要求
(1)规划设计应与当地国民经济与生活发展水平相适应。 (2)就地取材,节省投资。 (3)在户型选择、合理设置内外交通体系、绿化美化等方 面保障居住环境生活方便。 (4)特别注意营造整洁卫生的生活居住环境,改善农村、 小城镇住区脏乱面貌。
(5)做好防震减灾(消防、抗震、人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