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3_数据的表示_学案1

合集下载

[初中数学]数据的表示教案1 华东师大版

[初中数学]数据的表示教案1 华东师大版

数据的表示教学目标1.能通过实际问题说出条形统计图的概念和特点;2.能利用表格整理数据,并能作出条形统计图,体会数据能帮助我们作出合理决策的作用;3.在从频数分布直方图中获取信息的过程中,获取相互交流、相互评价产生新认识的数学活动经验;4.在统计过程中体会数据的客观真实性,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数学应用意识,初步培养学生以科学数据为依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利用表格整理数据,能作出条形统计图.教学难点:频数直方图和条形统计图的关系.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问题导入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同学们在课外最爱读那一类书籍?文学类(A)、漫画类(B)、科普类(C)、历史类(D)下面是小亮调查的七(1)班50位同学喜欢的书籍,结果如下:(投影片)A ABCD A B A A C B A A C B C A A B C A A B A CD A A C D B A C D A A A C D A C B A A C C D A A C根据上面结果,你能很快说出该班同学最喜欢读那一类书吗?他的数据表示方式是什么?学生:这些数据没有经过统计、整理,必须把A、B、C、D的个数全部数清,才能比较出哪类书是该班同学最喜欢的.数据越多越不方便,所以我认为小亮的数据表示方式不太好.你能设计出一个比较好的表示方式吗?小组相互交流,共同探讨.我们小组用如下方式表示:师:此种表示方式的优点是什么?简单明了,一眼可以看出哪个最多、哪个最少.我们小组采用如下方式表示数据.此种表示方式的优点是什么?直观,一目了然.不仅可以很快判断出哪个最多,哪个最少,还可比较出差别是否悬殊很大二、新课引入活动内容:下表是某校初一(2)班的同学入学信息表:(1) 你能用恰当的统计图表表示该班同学入学时的英语成绩吗?从你的图表中能看出大部分同学处于哪个等级?成绩的整体分布情况怎样?学生独立自主成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三、自主合作学习(频数分布直方图的认识)活动内容:(2)你能用恰当的统计图表表示该班同学入学时的语文成绩吗?从你的图表中能看出大部分同学处于哪个分数段?成绩的整体分布情况怎样?对于(2)小明还想采用表格和统计图的方法,结果他觉得很复杂.你能帮小明改进吗?这时他借鉴英语成绩的表示,将语文成绩按10分的距离分段,统计每个分数段的学生数:你能明白小明的做法吗?我们把上面这幅图的横轴略作调整.如果样本数很大,样本中数据的差距也比较大时,频数直方图能更清晰、更直观地反映数据的整体状况. 四、练习提高 做一做请将上面表格中的数学成绩按10分分段,用频数直方图表示. 五、课堂小结(1)条形统计图的特点:能清楚地反映各个项目的具体数量. (2)图表与条形统计图在反映整体成绩的缺点.(3)频数分布直方图的优越性. (4)频数直方图与条形统计图的区别. 六、布置作业必做题:课本习题6.4 1、2、3随堂检测1.下面数据是截止2002年费尔兹奖得主获奖时的年龄:29 39 35 33 39 28 33 35 31 31 37 32 38 36 31 39 32 38 37 34 29 34 38 32 35 36 33 29 32 35 36 37 39 38 40 38 37 39 38 34 33 40 36 36 37 40 31 38请根据下面的不同分组方法,你觉得比较哪一种分组能更好地说明费尔兹奖得主获奖的年龄分布,并列出频数分布表,画出频数分布直方图. (1)组距是2,各组是2830,3032,≤<≤<x x ; (2)组距是5,各组是2530,3035,≤<≤<x x ; (3)组距是10,各组是2030,3040,≤<≤<x x .解:选(2)组能更好地说明费尔兹奖得主获奖的年龄分布.第(1)组距太小操作麻烦;第(3)组距太大,不能很好说明问题.频数分布表: 频数分布直方图:2.江涛同学统计了他家10月份的长途电话明细清单,按通话时间画出频数分布直方图. (1)他家这个月一共打了 77 次长途电话; (2)通话时间不足10分钟的 43 次;(3)通话时间在 0~5 分钟范围最多,通话时间在 10~15 分钟范围最少.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每组中只含最小分钟值,但不含最大分钟值3.光明中学为了解本校学生的身体发育情况,对八年级同龄的32名女生的身高进行了测量,结果如下(数据均为整数,单位:cm ):154 157 159 166 169 159 162 158159 155 164 159 160 162 157 162159 165 157 151 146 151 160 157 161 158 153 158 164 158 163 149 将数据适当分组,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解:(1)计算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16914623- (4)画频数分布直方图 (2)决定组距与组数:当组距为4时,=23 5.754 ∴可分为6组4.:(1)全班有 53 名同学;(2)组距是 20 ,组数是 7 ;(3)跳绳次数x 在100140≤<x 范围的同学有 34 人,占全班同学 64.15 %;(精确到0.01%) (4)画出适当的统计图表示上面的信息;(5)你怎样评价这个班的跳绳成绩?教学反思:答:(5)该班跳绳成绩中等的(每分钟跳x <100140≤范围的同学)约占64.15%,跳绳成绩差的(每分钟跳x <6080≤范围的同学)很少,跳绳成绩特别好的(每分钟跳。

初中数学人教版《数据的表示与分析》教案2023版

初中数学人教版《数据的表示与分析》教案2023版

初中数学人教版《数据的表示与分析》教案2023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1.了解数据的基本概念和数据的表示方法;2.掌握数据的分类和整理方法;3.学会利用统计图形和统计指标进行数据分析。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数据的表示方法、数据分类和整理方法;2.教学难点:统计图形的选用及统计指标的计算。

三、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教师教案、学生教材、白板、彩色粉笔、计算器等;2.学具准备:学生教材、复印件、笔等。

四、教学过程【Step 1】引入1.利用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提出以下问题:你们在生活中经常遇到数据吗?数据可以用什么方式表示呢?2.学生回答后,教师进一步解释数据的概念,并引导学生思考数据的表示方法。

【Step 2】讲解数据的表示方法1.介绍数据的表示方法,包括文字描述、表格、图片和统计图形等;2.向学生展示不同的数据表示方法,并让学生分析其特点和优缺点。

【Step 3】讲解数据的分类和整理方法1.讲解数据的分类方法,包括定量数据和定性数据的区别;2.讲解数据的整理方法,包括频数表、频率表和统计图形的绘制。

【Step 4】练习数据分类和整理方法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他们选取一个实际问题,并收集相关数据;2.指导学生根据所收集的数据进行分类和整理,并绘制相应的统计图形。

【Step 5】讲解统计图形和统计指标的应用1.讲解常见的统计图形,如条形图、折线图、饼状图等,并介绍其应用场景;2.讲解常见的统计指标,如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和极差等,并介绍其计算方法和应用。

【Step 6】练习统计图形和统计指标的应用1.出示一组实际数据,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选取合适的统计图形进行展示;2.指导学生计算相应的统计指标,并进行分析和解释。

【Step 7】总结与拓展1.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回顾学生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2.引导学生思考数据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提出相关拓展问题。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数据的表示和分析方法有了初步的了解。

《数据的表示》教案

《数据的表示》教案

《数据的表示》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数据的概念,掌握数据的不同表示方法。

2. 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据素养。

3. 通过对数据的表示,培养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数据的概念:数据是指用来描述事物特征的数、符号或文字。

2. 数据的表示方法:a) 文字表示:用文字描述数据特征。

b) 数值表示:用数值表示数据的数量。

c) 图表表示:用图表展示数据分布和变化规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数据的不同表示方法及其应用。

2. 教学难点:图表表示方法的选取和制作。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相结合,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演示等手段,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直观性。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如天气、成绩等,引导学生认识数据的概念。

2. 讲解数据的概念和表示方法:分别讲解文字、数值和图表表示方法的特点和应用。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生活中的数据表示案例,如天气预报、成绩统计等,让学生体会数据表示的重要性。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选取合适的表示方法对给定的数据进行表示。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数据表示方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6.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实践性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生活中的数据进行表示。

六、教学活动设计1. 课堂互动:通过提问、回答等方式,让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增强课堂氛围。

2. 小组合作:组织小组活动,让学生共同探讨数据表示方法的选择和应用。

3. 课堂展示:邀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业,分享数据表示的心得体会。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价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意识、沟通交流等。

八、教学反思1.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反思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的需求。

《数据的表示》教案

《数据的表示》教案

《数据的表示》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理解数据的概念和意义;2. 掌握数据的收集、整理和表示方法;3. 学会使用图表来表示数据,并能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过程与方法:1.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2. 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培养团队精神。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的数据意识,感受数据与生活的密切联系;2. 培养学生对数据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数据的积极性。

二、教学内容:1.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数据的概念和意义数据的收集方法数据的整理方法2. 数据的表示方法表格表示法图片表示法图表表示法3. 柱状图和条形图柱状图的定义和特点条形图的定义和特点柱状图和条形图的绘制方法4. 折线图折线图的定义和特点折线图的绘制方法折线图的应用实例5. 饼图饼图的定义和特点饼图的绘制方法饼图的应用实例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数据的收集、整理和表示方法;2. 柱状图、条形图、折线图和饼图的绘制方法和应用。

难点:1. 数据的整理方法;2. 柱状图、条形图、折线图和饼图的绘制方法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示范法、实践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五、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 教学PPT;2. 教学案例和数据;3. 柱状图、条形图、折线图和饼图的模板;4. 学生分组合作的材料和工具。

学生准备:1. 课本和相关学习材料;2. 笔记本和笔;3. 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了解数据的概念和意义,激发学生对数据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讲解数据的收集方法,如问卷调查、观察等,以及数据的整理方法,如分类、排序等。

3. 数据的表示方法:介绍表格表示法、图片表示法和图表表示法,并通过实例展示各种表示法的应用。

4. 柱状图和条形图:讲解柱状图和条形图的定义和特点,示范绘制方法,并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数据的表示》教案共5页word资料

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数据的表示》教案共5页word资料

课时课题:第六章第三节数据的表示(3)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能收集与处理数据;2.明确频数分布直方图制作的步骤,会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3.初步经历数据的收集与处理的过程,发展初步的统计意识和数据处理能力;4.培养勇于提出问题,大胆设计,勇于探索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环节一课前准备问题导入师:同学们想一想,你同父母一起去商店买衣服时,衣服上的号码都有哪些,标志是什么?生:我看到有些衣服上标有M、S、L、XL、XXL等号码.但我不清楚代表的具体范围.适合什么人穿.但肯定与身高、胖瘦有关.师:这位同学很善动脑,也爱观察. S代表最小号,身高在150~155 cm的人适合穿S号.M 号适合身高在155~160 cm的人群着装…….厂家做衣服订尺寸也并不是按所有人的尺寸定做,而是按某个范围分组批量生产.你觉得这种生产方法有什么优点?学校要为同学们订制校服,为此小明调查了他们班50名同学的身高,结果(单位 cm).如下:(幻灯片)141 165 144 171 145 145 158 150 157 150 154 168 168 155 155 169 157 157 157 158 149 150 150 160 152 152 159 152 159 144 154 155 157 145 160 160 160 158 162 155 162 163 155 163 148 163 168 155 145 172你能按衣服的型号进行数据的整理与表示吗?活动目的:通过第1个活动,希望学生能从自己原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发学生对数据分组整理的思考,体会分组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通过小组交流对数据的整理,引发学生对分组必要性的认识,为新课的自然生成打下基础,必将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活动效果: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对频数分布直方图的应用,发展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引发对频数分布直方图数据如何分组的思考,并与条形统计图再次对比,同时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环节二新课引入例1 为了了解某地区新生儿体重状况,某医院随机调取了该地区60名新生儿出生体重,结果如下:(单位:克)(出示课件)将数据适当分组,并绘制相应的频数直方图,从图中反映出该地区新生儿体重状况怎样?思考以下问题:(1)你认为分组先确定组数还是先确定每组的范围?(2)每组的范围大小都一样吗?(3)你能试着总结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的步骤吗?解:(1)确定所给数据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上述数据中最小的是1900,最大的是4160;(2)将数据适当分组:最大值和最小值相差4160-1900=2260,考虑以250为组距(每组两个端点之间的距离叫组距),2260÷250=9.04,可以考虑分成10组;(3)统计每组中数据出现的次数(这个次数被称为频数):(4)绘制频数直方图:学生在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时能明确步骤的前后顺序,在学生的充分思考后,或者在小组讨论产生认知冲突后,在师生、生生互动中由学生自己相互补充,自己总结.环节三:自主合作学习(频数分布直方图的绘制)活动内容:议一议制作频数直方图大致步骤是什么?生:积极思考,并在小组内交流讨论。

初中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据的表示》导学案

初中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据的表示》导学案

课题:《数据的表示》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知道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会制作扇形统计图;
2、能从扇形统计图中获取信息。

【学习流程】
一、新知探究
1、自学课本165-166页
1、扇形统计图是利用圆和扇形表示的关系,圆代表的是,扇形代表,圆的大小与总体数量无关;
2、在扇形统计图中,所有百分比之和是;
3、顶点在的角叫圆心角.扇形统计图中,所有扇形圆心角的和为;
4、计算各个扇形的圆心角度数:圆心角度数=360°×;
5、在扇形统计图中,每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等于该部分所对应的扇形与360°的比。

2、练习:如图是某中学七年级(3)班全体同学年龄的统计表:
二、能力提升:(在扇形统计图中获取信息解决问题)
课本166页做一做,议一议,想一想
三、当堂检测:
1. 如图,是某校三个年级学生人数分布扇形统计图,则九年级学生人数所占扇形的圆心角的度数为。

2.某班总人数为50人,根据全班学生的课外活动情况绘制的统计图如右图,长跑的人数占30%,跳高的人数占50%,那么参加其他活动的人数为人.
3.如图所示是八年级(3)班学生参加课外活动人数的扇形统计图,如果参加艺术类的人数是16人,那么参加其他活动的人数是_____人.
4.观察如图所示大棚蔬菜种植情况统计图,回答问题:
(1)填上扇形统计图中括号中的数据。

(2)哪种蔬菜种植面积最大?
(3)哪两种蔬菜种植面积较接近?
(4)已知豆角种了27
顷?
四、小结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初中数学(北师大版)七年级-数据的表示_教学设计_教案_1(课件免费下载)

初中数学(北师大版)七年级-数据的表示_教学设计_教案_1(课件免费下载)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1.了解频数与频数直方图的概念,并能初步绘制简单的频数直方图.2.经历数据的处理过程,做出合理的判断和预测,解决实际问题.3.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据处理与表示的重要性,结合具体情境体会统计对决策的应用价值.2.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绘制简单的频数直方图进行数据表示与处理,做出合理的判断和预测.教学难点根据数据处理的结果,获取有用信息,解决实际问题.3. 教学用具课件4. 标签数据的表示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引入新课通过创设学生所熟悉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体验所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下表是某校七(2)班的同学入学信息表:学号性别身高/cm 入学成绩语文数学英语1 女 167 81 88 优2 男 162 78 85 良4 男 160 81 99 中5 女 165 94 86 优6 女 167 83 75 良7 女 165 88 94 优8 男 166 79 98 优9 女 159 72 65 中10 男 169 86 97 优11 男 168 91 96 优12 男 158 80 93 良13 男 160 85 89 优14 女 159 90 84 优15 女 162 91 89 优16 女 162 83 85 优17 女 157 86 80 优18 女 160 92 93 优19 男 164 83 89 优20 女 161 75 77 良21 男 162 86 97 优22 男 164 91 91 优23 女 163 87 82 优24 男 154 82 88 优25 男 172 68 70 中26 男 153 88 95 优28 男 163 82 81 优29 男 164 78 75 良30 女 161 89 87 优问题1:你能用恰当的统计图表表示这个班同学入学时的英语成绩吗?从你的图表中能看出大部分同学处于哪个等级吗?成绩的整体分布情况怎样?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由于英语成绩仅分为三个等次,因此,用统计表或条形统计图均可以简洁表示英语成绩.问题2:你能用恰当的统计图表表示这个班同学入学时的语文成绩吗?从你的图表中能看出大部分同学处于哪个分数段吗?成绩的整体分布情况怎样?通过观察、讨论,不难发现语文成绩多且层次差距较大,若再用统计表或条形统计图显然非常繁琐.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呢?教师由此顺势切入课题.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放手给学生完成问题的思考与解答,只要学生的想法合理即给予肯定与鼓励.由问题1的易于解决,到问题2中学生产生的困惑,教师不失时机地引入课题,无形中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利用多媒体出示解决上面问题1时所列的统计表与条形统计图,进一步引出频数概念.然后再用同样的方式解答问题2,列表与所画条形图非常复杂.这样引导学生尝试把复杂的数据进行分段简单化处理,进而探索得到频数直方图的知识.问题情境:对于问题1,小明采用了表格的形式,小颖采用了条形统计图的形式.(学生独立阅读思考教材的表格和条形统计图)这里的“人数”表示优、良、中出现的频繁程度,因此也称为频数.对于问题2,小明还想采用表格和统计图的方法,结果他觉得很复杂.你能不能帮助小明想一个好的办法,较简便地解决问题2呢?试试看!教师鼓励学生想出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并引导学生借鉴英语成绩的表示,将语文成绩类似地作分段处理,再画统计图表进行表示,从而得到频数分布直方图的知识.教师要求学生参照教材的过程,自己独立制作表格和频数直方图.三、巩固提高,熟练技能练习1:请将前面表格中的数学成绩按10分的距离分段,用频数直方图表示.练习2:请将前面表格中的身高数据按3cm分段,用频数直方图表示.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视,适当点拨,做好辅导工作.四、勤学多练学生独立完成教材P171页的习题6.4,完成后集体订正答案.课堂小结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课后习题完成课后练习题。

七年级数学上册 6_3 数据的表示导学案(新版)北师大版

七年级数学上册 6_3 数据的表示导学案(新版)北师大版

第三节 数据的表示【学习目标】1、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并能从中获取有用信息;2、会运用圆和扇形的总体与部分的关系制作扇形统计图;3、了解频数概念及意义;4、了解频数分布的意义,会绘制频数直方图。

【学习重难点】重点:扇形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制作、应用及频数的概念。

难点:频数的表示方法。

【学习过程】 模块一 预习反馈一.自主学习(P165—173)1.扇形统计图:利用圆和扇形来表示 的关系,这样的统计图叫做扇形统计图。

2. 绘制扇形统计图的步骤(五步):(1)计算各部分的 ;(2)计算各部分 的度数(关键步骤);(3)画圆、画 ;(4)标出 ;(5)写名称.3.小强是校学生会体育部部长,他想了解现在同学们更喜欢什么球类运动,以便学生会组织受同学们欢迎的比赛.于是他设计了调查问卷,在全校每个班随机选取了10名同学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如下:你最喜欢的球类运动是( ) (单选)A 篮球B 足球C 排球D 兵乓球E 羽毛球F 其他球类运模块二 合作探究1.你喜欢足球吗?下面是对某校七年级学生的调查结果:(1)计算两种看法的男同学人数占全体男生人数的百分比和所在扇形圆心角的度数并填表中;(2)画出各个扇形,并写出名称、标出百分比.2.王大爷开了一个报亭,为了使每天进的某种报纸适量 ,王大爷对这种报纸40天的销售情况作了调查,这40 天卖出这种报纸的份数如下:136,175,153,135,161,140,155,180,179, 166,188,142,144,154,155,157,160,162, 135,156,148,173,154,145,158,150,154,168,168,155,169,157,157,149,134,167,151,144,155,131.将上面数据适当分组,作出频数直方图,说明王大爷每天进多少这种报纸比较合适?解:(1)列频数分布表: (2)画频数直方图,如图所示. 最喜欢的球类运动 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 羽毛球其他得票数 69632796369百分比 圆心角 喜欢的 不喜欢的 合计 人数(人) 75 25 百分比 圆心角份数(x)划记频数 130≤x <140 正5140≤x<150150≤x<160正正正15160≤x<170170≤x<180180≤x<190合计模块三小结反思讲一下你本节课学习了哪些新知识?用到了什么方法或数学思想?知识:制作扇形统计图,了解频数分布的意义,会绘制频数直方图。

3数据的表示-初中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北师大版)

3数据的表示-初中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北师大版)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数据的表示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数据表示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举例:分析某城市一年内各月份降雨量数据,引导学生绘制折线统计图,并根据统计图预测未来的降雨趋势。
2.教学难点
(1)数据整理的方法选择:难点在于如何根据数据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整理方法,这需要学生对数据具有一定的敏感性和判断力。
突破方法:通过举例讲解,让学生学会分析数据的特点,如数据类型、范围、分布等,从而选择合适的数据整理方法。
本节课将围绕教学重点和难点,结合教材实例,采用讲解、示范、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透彻理解数据表示的核心知识,突破难点,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数据的表示》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整理和分析数据的情况?”比如统计班级同学的身高、体重,或者记录一周的天气变化。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数据表示的奥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如何绘制条形统计图,并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数据的表示第一课时学案

数据的表示第一课时学案
球类运动
篮球
足球
排球
乒乓球
羽毛球
其它
百分比
(2)计算各扇形的圆心角的度数:圆心角的度数=360°×该项所占的百分比
球类运动
篮球
足球
排球
乒乓球
羽毛球
其它
对应圆心角的度数
(3)画出各个扇形,并标上球类名称和百分比。(具体做法教师演示)
【迁移运用】
1、 在某村果园里,四分之一面积种植了梨树,二分之一的面积种植了苹果树,八分之一的面积种植了杏树,其余面积种植了桃树,根据以上数据完成该村果树种植面积扇形统计图
2、某农场有36公顷田地,用来种植玉米、花生、棉花,去年三种作物的种植面积和产值如下:
作物名称
玉米
花生
棉花
种植面积/公顷
19.8
5.4
10.8
产值/万元
25.8
7.2
27.0
用扇形统计图表示这三种作物的种植面积和产值。(按照上面的步骤,逐步进行)
一、数学理解:
某班男女生比例如图(1)所示,如果用图(2)的正方形表示这个班全体人数,你能在图(2)中直观地表示该班男女生人数的比例关系吗?
(3)上述各百分比的和是多少?
(4)你能用扇形统计图表示上述结果吗?与同桌交流你的想法。
结论:制作扇形统计图的一般步骤:
(1)计算各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
(2)计算各部分所占圆心角的度数;
(3)画出扇形统计图,各部分扇形要标出名称及百分比
【思维碰撞二】
扇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1)计算各项人数占调查人数的百分比,填写下表:
(3)该校骑车上学生有多少人?
【课后作业】
二、体会与总结;
1、你学会画扇形统计图了吗?

《数据的表示》教案

《数据的表示》教案

《数据的表示》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数据的各种表示方法,包括图表和数学表达式。

2. 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数据处理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数据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数据的图表表示法:条形图、折线图、饼图等。

2. 数据的数学表示法: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数据的图表表示法和数学表示法。

2. 教学难点:数据的图表表示法和数学表示法的选择与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际问题学习数据表示方法。

2.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实际案例,掌握数据表示方法的选择与应用。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数据表示的主题。

2. 新课导入:讲解数据的图表表示法和数学表示法。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掌握数据表示方法的选择与应用。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数据表示方法选择与应用的经验。

5. 总结与反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和反馈,解答学生的疑问。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数据表示方法的理解和应用。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数据图表表示法和数学表示法的掌握程度。

2. 评价学生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能力。

3. 评价学生运用数据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学PPT:展示数据的图表表示法和数学表示法的实例。

2. 实际案例:提供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

3. 练习题: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数据表示方法的理解和应用。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讲解数据的图表表示法。

2. 第二课时:讲解数据的数学表示法。

3. 第三课时:案例分析,让学生掌握数据表示方法的选择与应用。

4. 第四课时: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数据表示方法选择与应用的经验。

数学北师大七年级上册(2012年新编)《数据的表示3》教案1

数学北师大七年级上册(2012年新编)《数据的表示3》教案1

《数据的表示(三)》教案教学任务引导学生在对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的基础之上,对所收集的数据通过制作频数分布直方图描述数据,并能从直方图中尽可能多地获取正确信息,利用数据进行简单的推断,掌握频数分布直方图制作步骤.教学目标1.能收集与处理数据;2.明确频数分布直方图制作的步骤,会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3.初步经历数据的收集与处理的过程,发展初步的统计意识和数据处理能力;4.培养勇于提出问题,大胆设计,勇于探索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师:同学们想一想,你同父母一起去商店买衣服时,衣服上的号码都有哪些,标志是什么?学生:我看到有些衣服上标有M、S、L、XL、XXL等号码.但我不清楚代表的具体范围,适合什么人穿,但肯定与身高、胖瘦有关.师:这位同学很善动脑,也爱观察.S代表最小号,身高在150~155cm的人适合穿S号.M 号适合身高在155~160cm的人着装……厂家做衣服订尺寸也并不是按所有人的尺寸定做,而是按某个范围分组批量生产.你觉得这种生产方法有什么优点?学校要为同学们订制校服,为此小明调查了他们班50名同学的身高,结果(单位cm).如下141,165,144,171,145,145,158,150,157,150,154,168,168,155,155,1 69,157,157,157,158,149,150,150,160,152,152,159,152,159,144,154,1 55,157,145,160,160,160,158,162,155,162,163,155,163,148,163,168,1 55,145,172.你能按衣服的型号进行数据的整理与表示吗?通过第1个活动,希望学生能从自己原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发学生对数据分组整理的思考,体会分组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通过小组交流对数据的整理,引发学生对分组必要性的认识,为新课打下基础,必将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频数分布直方图的应用,发展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引发对频数分布直方图数据如何分组的思考,并与条形统计图再次对比,同时引发学生学习兴趣.二、新课引入例1.为了了解某地区新生儿体重状况,某医院随机调取了该地区60名新生儿出生体重,结果如下:(单位:克)3850 3900 3300 3500 3315 3800 2550 3800 41502500 2700 2850 3800 3500 2900 2850 3300 36504000 3300 2800 2150 3700 3465 3680 2900 30503850 3610 3800 3280 3100 3000 2800 3500 40503300 3450 3100 3400 4360 3300 2750 3250 23503520 3850 2850 3450 3800 3500 3100 1900 32003400 3400 3400 3120 3600 2900将数据适当分组,并绘制相应的频数直方图,从图中反映出该地区新生儿体重状况怎样?思考以下问题:(1)你认为分组先确定组数还是先确定每组的范围?(2)每组的范围大小都一样吗?(3)你能试着总结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的步骤吗?解:(1)确定所给数据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上述数据中最小的是1900,最大的是4160;(2)将数据适当分组:最大值和最小值相差4160-1900=2260,考虑以250为组距(每组两个端点之间的距离叫组距),2260÷250=9.04,可以考虑分成10组;(3)统计每组中数据出现的次数(这个次数被称为频数):分组:1750~2000,2000~2250,2250~2500,2500~2750,2750~3000,3000~325 0,3250~3500,3500~3750,3750~4000,4000~4250.分别出现的次数:1,1,1,3,9,7,15,10,9,4(4)绘制频数直方图(学生观察教材P173页的直方图).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区新生儿体重在3250克~3500克的人数最多.通过一个实际问题的情境,让学生首先通过对问题的思考感知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的基本步骤及先后顺序的确定,由此引出对组距、组数及频数的认识.学生在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时能明确步骤的前后顺序,在学生的充分思考后,或者在小组讨论产生认知冲突后,在师生以及学生之间的互动中由学生自己相互补充,自己总结.三、自主学习内容:教材P173页的“议一议”,制作频数直方图大致步骤是什么?先计算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决定组距与组数;决定分点;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在确定完组数与组距后,注意学生对每组范围起始点的确定,要保证不重不漏,同时可以适当缩小或放大起始点,以保证数据落在不落在分点处.四、练习提高内容:教材P174页“做一做”.再次熟悉频数分布直方图的绘制步骤,体会频数分布直方图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意义.此环节可以放手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发现的问题,并进行讨论解决,教师可关注有问题冲突小组的讨论过程,并适时予以指导和评判,这样可以更进一步激发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五、课堂小结师生互相交流总结.(1)如何整理所收集的数据.(2)频数分布直方图绘制的基本步骤.(3)根据统计图表信息,提出合理化建议.鼓励学生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和操作过程,谈自己的收获与感想(学生畅所欲言,教师给予鼓励)及需要注意的问题.六、布置作业教材中习题6.5的内容.。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6.3《数据的表示》教学设计1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6.3《数据的表示》教学设计1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6.3《数据的表示》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数据的表示》是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六章第三节的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用图表表示数据的方法,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处理数据的能力,为后续学习统计图的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据处理能力,能够运用简单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但学生在数据的收集、整理、处理以及图表的绘制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教师需要通过实例引导学生掌握数据的表示方法,提高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用图表表示数据的方法,能够选择合适的图表来展示数据。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处理数据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用图表表示数据的方法。

2.难点:选择合适的图表来展示数据,以及数据的收集、整理、处理。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生活实例和数据。

2.准备图表模板和绘图工具。

3.划分学习小组,确立小组长。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实例引入课题,如调查某班同学最喜欢的电视节目。

提问:如何表示这些数据?引出本节课的内容:数据的表示。

2.呈现(10分钟)展示不同类型的图表,如条形图、折线图、饼图等,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在实际生活中何时会用到这些图表。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图表的绘制。

每组选取一个主题,如调查学校学生的兴趣爱好,用图表表示出来。

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教师进行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选取几组学生的作品,让学生评价并说出各自的优势。

通过对比分析,使学生认识到选择合适的图表的重要性。

5.拓展(5分钟)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数据的表示》学案

《数据的表示》学案

6.3.2《数据的表示》学案
【学习目标】
1.能说出频数、频率的意义,了解频数分布的意义和作用,会列出频数分布表,制作频数分布直方图。

2.能根据统计结果做出合理的判断和预测,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统计对决策的作用。

【温故互查】
条形图、折线图和扇形图各有哪些优点?
【设问导读】
阅读课本168-169页内容,并完成以下问题。

1.169页的图6-10和图6-11有什么相同点?
2.169页的图6-11和图6-13有什么区别?
3.在数据统计中,某个对象出现的________叫做频数。

________________叫做频率,即频率=。

4.阅读课本170页的图6-13,请你分析频数分布直方图的结构是:
(1)横轴:表示分组情况。

每条线段的左端点标明这一组的
限,每条线段的两个端点标号之差表示,称之为。

(2)纵轴:表示频数。

5.你能说出频数直方图与条形统计图的区别吗?
6.将数学成绩按10分的距离分段,统计每个分数段的学生数,并绘出频数直方图。

【自学检测】
1.课本171页“做一做”。

2.课本171页“随堂练习”。

【巩固练习】
《绩优学案》巩固训练。

【拓展练习】
《绩优学案》强化提升。

【作业布置】
习题6.4第1、2题。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6.3《数据的表示》(第1课时)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6.3《数据的表示》(第1课时)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6.3《数据的表示》(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数据的表示》是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六章第三节的内容。

本节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数据的表示方法,包括图表和文字说明,以及如何通过不同的表示方法来展示数据的特点和规律。

教材通过实例引入不同表示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各种表示方法的优缺点,以及如何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表示方法。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方法,对于一些基本的统计概念也有所了解。

但是,学生对于数据的表示方法可能还不太熟悉,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练习来提高他们对不同表示方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数据的表示方法,包括图表和文字说明。

2.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表示方法,展示数据的特点和规律。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应用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数据的表示方法的选择和应用。

2.如何通过不同的表示方法来展示数据的特点和规律。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

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实例,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和掌握数据的表示方法。

同时,小组合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实例和练习题。

2.准备投影仪和教学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表示一组数据。

例如,给出一组学生的身高数据,让学生思考如何用图表或文字来说明这组数据。

2.呈现(10分钟)呈现不同的表示方法,包括图表和文字说明。

通过对比和分析,让学生了解各种表示方法的优缺点。

例如,条形图能够直观地展示数据的数量,但无法反映数据的变化趋势;折线图能够反映数据的变化趋势,但无法直观地比较各组数据的数量。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表示方法,展示数据的特点和规律。

例如,给出一组商品销售数据,让学生选择合适的图表来表示这些数据。

4.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应用所学的表示方法。

初中数据的表示教案

初中数据的表示教案

初中数据的表示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数据的收集、整理和表示的意义。

2. 学会使用图表、统计表等工具表示数据。

3. 能够分析图表和统计表,获取有价值的信息。

教学重点:1. 数据的收集、整理和表示。

2. 图表、统计表的绘制和分析。

教学难点:1. 图表、统计表的制作和解读。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一些实际的数据案例。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文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接触到各种数据,那么如何表示这些数据呢?2. 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和经验。

二、新课(20分钟)1. 教师介绍数据的收集、整理和表示的意义。

数据的收集:通过调查、实验等方式获取数据。

数据的整理: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类、排序等处理。

数据的表示:使用图表、统计表等方式展示数据。

2. 教师讲解图表、统计表的绘制方法和步骤。

图表:包括条形图、折线图、饼图等,用于展示数据的分布、趋势等。

统计表:包括频数分布表、平均数表等,用于展示数据的详细信息。

3.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制作一个简单的图表或统计表。

三、实践环节(15分钟)1. 教师给出一个实际的数据案例,学生分组进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表示。

案例:某班级学生身高分布情况。

2. 学生展示自己的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四、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和技能。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体会。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教师布置作业:制作一个图表或统计表,展示某个实际问题的数据。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数据的收集、整理和表示的意义,掌握图表、统计表的制作方法和解读技巧。

在实践环节,学生积极参与,分组合作,提高了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中,教师注重引导和鼓励学生思考、创新,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据的表示(1)教案

数据的表示(1)教案

同课异构教案【教学课题】6.3数据的表示(1)【教学教师】于海军【教学时间】2013年12月12日上午第三节.【教学班级】七年级15班【教学地点】七年级15班教室.【教学设计】一、教学知识点1.扇形统计图的意义及特点。

2.扇形统计图的画法及步骤3.绘制扇形统计图的注意事项。

4. 从扇形统计图中读取信息的注意事项。

二、能力训练要求:1.从具体实例中,能够描述扇形统计图的意义特点.2.使学生能够画出扇形统计图.3.通过做一做、议一议、想一想让学生学会从扇形统计图中读取信息、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缺陷.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1.通过议一议、想一想,使学生认识到任何事情都是正反两方面对立统一.2.通过动手折叠、动画演示、合作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重点】能说出扇形统计图所反映的信息.【教学难点】根据已知数据来绘制扇形统计图,理解各种图表的特点并加以应用.【教学方法】自主探讨、合作交流【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5.想一想小明对在全班40名学生中进行了“你对哪些课程非常感兴趣”的调查,获得如下数据:语文20人,数学25人,英语18人,物理10人,计算机34人,其他12人。

他想用扇形统计图表示这些数据,却发现6项的百分比之和大于1,为什么会这样呢?有些同学感兴趣的课程不唯一。

三、巩固练习1、“国际无烟日”来临之际,小敏同学就一批公众对在餐厅吸烟所持的三种态度(彻底禁烟、建立吸烟室、其他)进行了调查,并把调查结果绘制成如图1、2的统计图,请根据下面图中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被调查者中,不吸烟者中赞成彻底禁烟的人数有____________人;(2)本次抽样凋查的样本容量为____________ ;(3)被调查者中,希望建立吸烟室的人数有____________;(4)某市现有人口约300万人,根据图中的信息估计赞成在餐厅沏底禁烟的人数约有_____万人。

2、这台电脑D盘的容量20GB,已用空间占60%,则可用空间的容量为()GB. 学生活动四在判断能否画扇形统计图时,首先要验证各部分所占百分比的和是否为1,若为1,则可画出相应的扇形统计图;否则就不能用扇形统计图来表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互助学习:讨论总结绘制扇形统计图的步骤(五步) (1)计算各部分的; (2)计算各部分的度数(关键步骤); (3)画圆、画; (4)标出; (5)写名称.
当堂检测 一、填空题: 1.顶点在圆心的角叫________. 2.在扇形统计图中,每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等于该部分所对扇形_____与 360 °的比. 3.一个扇形统计图中,某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为, 则该部分所对扇形圆心角为_____. 4.一个扇形统计图中,某部分所对的圆心角为 36°,则该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为_____. 5.甲、乙、丙、丁四个扇形的面积比为 1:2:4:5,如图 1,则扇 形丙的圆心角丙为______度. 6.如图 2 是一个扇形统计图, 请根据图中提供的数计算 甲扇形区的圆心角的度数为________. 二、解答题: 7.若将圆均匀分成六块扇形,如图(甲)阴影部分表示其中的一块扇形, 求出扇形圆心角的度数.若均 匀分成八块,你能将每块画出吗?若能画请在图(乙) 中画出此图,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图2 图1
《6.3.1 数据的表示》 第 1 课时
获取正确的信息,并能作出合理的解释和决策; 3.能按照制做扇形统计图的步骤绘制扇形统计图; 4.在统计过程中体会数据的客观真实性,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数学应用意识,养 成以科学数据为依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 二、自主学习内容及学法指导: 自主学习内容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小强是校学生会体育部部长,他想了解现在同学们更喜欢什么球类运动, 以便学生会组织受同学们欢迎的比赛.于是他设计了调查问卷, 在全校每个班随 机选取了 10 名同学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你最喜欢的球类运动是( A 篮球 B 足球 C 排球 最喜欢的球类运动 得票数 篮球 69 ) D 兵乓球 足球 63 (单选) E 羽毛球 排球 27 乒乓球 96 学法指导
F 其他球类运动 羽毛球 36 其他 9
(1)如果你是小明,你会组织什么比赛?你是怎样判断的?
(2)喜欢篮球运动的人数占调查总人数的百分比是。 喜欢足球运动的人数占调查总人数的百分比是。 排球、乒乓球、羽毛球、其他球类运动的百分比分别是、 、 、 。 上述所有百分比之和是。 (3)你能设法用扇形统计图表示上述结果吗?
(3)在圆中画出各个扇形,并标上百分比
独立思考,回答问题: 1、做一做 (课本 P166 页) 观察下图,回答问题: (1) 如果用整个圆表示总体,那么扇形 表示总体的 25%。 (2) 如果用整个圆表示你们班的人数,那么扇形 B 大约代表人。 (3) 如果用整个圆表示 9 公顷稻田,那么扇形 C 大约代表公顷稻田。 2、议一议 (课本 P166 页) 图示的是甲、乙两户居民家庭全年支出费用的扇形统计图,根据统计图, 小明认为对全年食品支出费用乙户比甲户多,你同意他的看法吗?为什么? 理由: 3、想一想 (课本 P166 页) 小明对在全班 40 名学生中进行了“你对哪些课程非常感兴趣”的调查,获 得如下数据:语文 20 人,数学 25 人,英语 18 人,物理 10 人,计算机 34 人, 其他 12 人.他想用扇形统计图表示这些数据,却发现 6 项的百分比之和大于 1, 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
8. 1、下面收集的是某校七年级300名学生上学的数据,将表中数据制成扇形统计图 步行 骑自行车 坐公共汽车 60 人 100 人 130 人
其他
10 人
作业布置 1、完成《学用通》
二、落实任务,自主探究 1、顶点在 的角叫圆心角.扇形统计图中,所有扇形圆心角的和为. 2、在扇形统计图中,每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等于该部分所对应的扇形与 360°的比. 3、扇形统计图的绘制,具体做法如下: (1)计算各选项人数占调查总人数的百分比,并填在下表中: 篮球 百分比 (2)计算各个扇形的圆心角度数:圆心角度数=360°×该项所占的百分比 篮球 对应的圆心角度数 足球 排球 乒乓球 羽毛球 其他 足球 排球 乒乓球 羽毛球 其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