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课题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名称:《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研究

[研究题目评分标准:符合要求,一看就知道研究问题是什么

0分:口号,或者不是老师能够完成的研究,或者不是研究是做工作

1分:需要修改

2分:基本合格,简明、直接、清晰]

关键词:习惯、系统化教育

[研究关键词评分标准:选择是否得当,与研究内容是否吻合

0:没写关键词,或者3个关键词都不合适

1:只有1个关键词合适

2:有2个以上关键词合适]

一、选题依据

1、习惯养成的重要性

《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中曾指出:“中小学教育阶段是青少年儿童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是对他们进行道德情操、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

小学教育是为培养未来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打好基础教育,儿童阶段又是一个人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阶段,在这个时期注重对儿童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会促进小学生个性心理的发育,使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和道德品质。正如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这就告诉我们习惯是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命运的。说明儿时养成的良好习惯对人一生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2、学生的行为习惯不容乐观

我校学生中具有本县户籍及非县直户籍务工子弟的学生各占一半,加之现在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父母及长辈倍加呵护,有的学生易焦躁、任性,部分学生已养成了一些不良的习惯。如:缺少起码的文明素养,无团队精神,自制力差,经不住挫折。在生活方面:他们行为散漫、不守规矩、随心所欲,更不懂得如何利用身边的小事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在人际交往方面;他们是家庭的中心,是爸爸妈妈生活的主宰,他们已经习惯了凡事以自我为中心,做任何事情不必考虑后果,他们缺乏关心、宽容、体谅他人的心……

因此,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就显得十分重要,小学生养成教育亟待加强。他们是祖国未来的花朵,他们的行为习惯,外在素养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命运。学生行为习惯必须从小抓起,必须从现在抓起。

习惯:在长时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倾向或社会风尚。

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之事;而要想改正某种不良习惯,也常常需要一段时间。根据专家的研究发现,21天以上的重复会形成习惯,90天的重复会形成稳定的习惯。所以一个观念如果被别人或者是自己验证了21次以上,它一定会变成你的信念。

习惯的形成大致分成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头1~30天左右,这个阶段的特征是“刻意,不自然”。你需要十分刻意地提醒自己去改变,而你也会觉得有些不自然,不舒服。

第二个阶段是17个月左右,这一阶段的特征是“刻意,自然”,你已经觉得比较自然,比较舒服了,但是一不留意,你还会回复到从前,因此,你还需要刻意地提醒自己改变。

第三阶段是30天左右,这个阶段的特征是“不经意,自然”,其实这就是习惯,这一阶段被称为“习惯性的稳定期”。一旦跨入这个阶段,你就已经完成了自我改造,这个习惯已成为你生命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会自然而然地不停为你“效劳”。

系统化教育:有条理的按一定要求培养。

整体释义:本课题为应用性基础研究。着眼于小学生的日常行为,着重进行有关小学生在学习、做事和做人等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的研究与实践以及不良行为习惯的矫治,以使小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养成一系列做人、做事和学习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

参考文献

《成功父母必读》孙云晓主编,华艺出版社

《孙云晓少年儿童教育报告》孙云晓著,接力出版社

《21世界教师和父母必读》周南照、孙云晓著,新华出版社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关鸿羽2003.5

《儿童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孙云晓张梅玲2004.1

《三说.德育》孙学策2004.6

《好习惯,好人生》孙云晓邹泓主编北京出版社出版集团2005.7

《培养学生好习惯的有效途径》李文娟主编九州出版社2006.1

《良好习惯缔造健康人格》(孙云晓邹泓主编,北京出版社。2006.5

《好习惯是怎样培养出来的》孙云晓孙宏艳主编,北京出版社。2006.5

二、研究内容

小学阶段最适合培养学生的哪些行为习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策略有哪些?如何做到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系统化教育?这将是研究的主要问题。由此确定了如下研究内容:

(1)梳理、筛选、确定小学阶段最适合培养的良好行为习惯,明确1-6年级小学生在不同阶段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内容。

(2)边实践边总结帮助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策略,并将成果固化,编写德育校本教材。

(3)开设德育校本课程,不断验证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策略的可行性。

通过以上研究,在实践上为德育工作者特别是教师在学生行为习惯养成中有针对性地确定教育目标、组织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和途径提供依据,为一线教师总结一套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方法,有效解决目前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实践中存在的教育目标层次混乱、教育内容选择随意、方法途径单一、教育实效性不高等问题,为实现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和可操作化奠定基础。

三、研究思路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1、进行教师、学生问卷调查;

2、文献研究、概念界定、明确研究问题;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1)梳理、筛选、确定小学阶段最适合培养的良好行为习惯;

(2)明确1-6年级小学生在不同阶段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内容;

(3)编写德育校本教材初稿;

(4)开设德育校本课程,进行德育校本教材实践;

(5)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策略。

(6)修改完善形成学校德育校本教材,将研究成果固化。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

把整个研究过程以及结果系统化,整理成文。

四、创新之处

(1)充分利用校内环境,教育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2)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逐步养成良好习惯

(3)进行学科德育渗透,多方面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4)“小手拉大手”,两代人共同成长,利用家校合力巩固良好行为习惯

“礼仪课堂”、“好习惯课堂”和“家长学校”互动相融,改变着家长的生活陋习,促进着家长的文明观念,形成两代人共同成长的局面!

六、预期成果

通过研究,我们针对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系统化教育,在内容上分清层次,在目标上区别层次:低年级以自我规范为主、中年级以自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