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马原思考题春答案

合集下载

马克思原理思考题-答案

马克思原理思考题-答案

:嘉莉学号:20150300494 院系班别:国际商务英语学院国际商务创新班(双学位)1501 上课时间:周一上午第三至第五节完成时间:2016年 5月绪论我认为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马克思主义既尊重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又尊重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尊重人民群众的实践,所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具有在的统一性。

科学性是革命性的前提;革命性是科学性的必然结论,二者统一于实践。

马克思主义从产生到发展,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这种强大的生命力的根源就在于它的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首先,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与方法论。

作为世界观,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提供了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为依据的、关于整个物质世界的科学图景,从根本上揭示了客观世界的本来面貌;作为科学的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与革命实践以及各门科学紧密联系,给予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锐利的思想武器。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之所以成为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因为它是完备深刻而无片面性的学说。

正如列宁指出:“马克思的哲学是完备的哲学唯物主义,它把伟大的认识工具给了人类,特别是给了工人阶级。

”其次,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思想基础。

彻底而完备的唯物主义哲学的建立,为马克思主义整个理论体系提供了坚实的思想基础,这是马克思恩格斯哲学创立的意义所在。

如果没有历史唯物主义,便不可能有真正的哲学社会科学,所以列宁将其称之为“科学思想中的最大成果”。

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着重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规律,形成了科学的剩余价值学说,揭露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论证了社会化大生产与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矛盾,得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结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5年版)课后习题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5年版)课后习题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5年版)课后习题答案思考题解答绪论: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答:(1)马克思主义是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成为主导趋势的时代的产物。

(2)马克思主义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和各种社会矛盾激化的产物。

(3)马克思主义是适应工人阶级斗争的需要和时代的要求产生的。

2、如何认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答:(1)德国古典哲学。

英国古典经济学、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直接理论来源。

(2)古希腊罗马哲学、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和法国复辟时代的历史学家的思想,也是马克思主义重要的理论来源。

3)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与自然科学的巨大进步密切相关。

3、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答:(1)马克思主义既然是时代的产物,它就必然随着时代的改变、实践的扩展、科学的进步不断丰富和发展其自身(2)马克思、恩格斯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者,而且也是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着。

(3)列宁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条件下继承、捍卫、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推到一个新阶段,即列宁主义阶段。

(4)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产生了一系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成果。

4、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答:(1)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2)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的。

3)马克思主义不仅包括它的创立者的理论,还包括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继承人的理论。

(4)马克思主义的各个组成部分形成一个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科学体系。

5、如何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答:(1)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革命性的统一。

2)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的表现。

(3)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表现。

(4)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和科学性以实践为基础,统一于实践。

6、如何说明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答: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考题解答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考题解答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考题答案绪论(教材P20略)结合我们的学习谈谈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及在当代的适用性?1、答:一、历史必然性:1、工业革命和世界市场的形成,促进资本主义经济高速发展并产生生产过剩的危机,暴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社会化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这一不可克服的矛盾,预示着未来社会革命的性质和历史发展的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

2、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需求,这就成为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

3、十九世纪自然科学一系列重大成就、特别是细胞学说、生物进化论和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对自然规律的揭示及对新的世界观的需要,为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提供了科学基础。

二、当代适用性:1、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一种具有开放性和创新性的理论体系,是一个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历史进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具体实际的结合,使马克思主义始终站在人类智慧的高峰,成为时代的旗帜,指引人们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

2、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政治立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至今仍是指导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进步人民努力奋斗的武器强大思想。

3、马克思主义关于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全球化问题、国际市场、经济周期和经济决定上层建筑等许多具有前瞻性的论述,不断地为现实社会所证实,并继续影响着当代许多社会科学家,对当今的社会革命与社会改革仍然具有巨大的现实指导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答:首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其次,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5年修订版)思考题参考答案资料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5年修订版)思考题参考答案资料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5年修订版)思考题参考答案绪论1. 1999年,由英国剑桥大学文理学院的教授们发起,就“谁是人类纪元第二个千年第一思想家”进行了校内征询和推选。

投票结果是:马克思第一,爱因斯坦第二。

随后,英国广播公司以同一问题在全球互联网上公开征询。

一个月下来,汇集全球投票结果,仍然是马克思第一,爱因斯坦第二,牛顿和达尔文位列第三和第四。

试结合你对马克思的认识,以及当前中国的社会现实,谈谈我们为什么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参考答案:(1)关于马克思。

卡尔·马克思(1818年5月5日-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第一国际的组织者和领导者,被称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

无产阶级的精神领袖,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

马克思是德国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哲学家、经济学家、革命家和社会学家。

主要著作有《资本论》、《共产党宣言》等。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在此基础上,马克思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伟大变革。

(2)关于马克思主义的时代意义。

如果从狭义意义上来讲,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的观点和学术体系,如果从广义发展的角度来看,马克思主义不仅包括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和学说,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因此从这种意义上来讲我们还不太讲马克思主义是一百多年前的理论,它还是由马克思、恩格斯一百多年前创立并在此后得到不断发展的理论,从这个意义上来讲马克思主义并非是过去时而是现在进行时或者现在完成进行时。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没有也永远不会过时,马克思主义内在本质决定他能够永葆时代的价值,为什么当今时代离不开马克思?可能从三个层面来讲,一个是马克思所针对的时代的问题到今天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他提出的解决措施仍然具有一定的价值。

其二马克思主义具有科学的前瞻性,既属于那个时代也是超越那个时代,它关于未来社会的预测步骤已经实现,而我们当下已经为他实现更高目标提供了更有利的条件。

2015年下期马原复习思考题加答案

2015年下期马原复习思考题加答案

题型:1、单选题:15题、15分2、辨析题:5题、25分3、简答题:5题、40分4、材料分析题:1题、20分2015年下学期“马原”复习思考题1. 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本质特征是什么?2.马克思一生的两个伟大发现是什么?3.哲学的基本问题及主要内容是什么?4.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理论意义?5.简述意识的能动作用及其主要表现。

6.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什么?7.为什么说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8.简述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辩证关系。

9.简述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辩证关系。

10.什么是度?把握度有什么重要意义?11.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是什么?12.简述辩证否定观原理的内容及其方法论意义。

13. 如何理解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14. 什么是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两者的辩证关系如何?15. 认识的本质是什么?16. 认识发展的基本规律包含哪些内容?。

17. 简述真理及其特性。

18. 如何理解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及其辩证关系?19. 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什么是实践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20. 如何理解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21. 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主要区别是什么?22. 如何理解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党的思想路线的关系?23. 简述自然地理环境及其在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中的作用。

24. 为什么说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25. 简述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

26. 简述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及其表现。

27. 如何看待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作用?28.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是什么?29. 简述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内容及其相互关系30. 划分阶级的标准是什么?31. 如何理解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32. 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有哪些?33. 如何认识人的本质?34. 为什么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35. 商品的二因素及其相互关系是怎样的?36. 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37. 货币的本质和职能是什么?38. 什么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39. 如何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40. 简述价值规律的内容及其表现形式?41. 资本的本质是什么?划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和意义是什么?42. 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是什么?43. 什么是资本积累?其实质是什么?44.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是什么?45. 简述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含义及其具体表现。

2015版马原思考题答案

2015版马原思考题答案

思考题1.马克思的产生具有深刻的社会根源、阶级基础、和思想渊源。

在无产阶级盛行的时代下,马克思与恩格斯看见了工人阶级的痛苦,在无产阶级反抗资产阶级剥削和压迫的斗争中,人们开始渴望有科学的理论指导,马克思主义便有了创立的群众基础,马克思主义是为了解放无产阶级而存在的。

所以,到1999年发起的征询,马克思依旧排在第一位。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所渴望的科学的指导思想,在百多年的时间里,在不断地实践下,马克思主义逐渐走向成熟,成为了世界众多国家的指导思想。

我国为什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我国拥有大量的农民,也就是无产阶级,从古时便是农民占大多数,农民的身份低微,是受剥削的阶级,然而我国发展却离不开农民,我国要强大,那么人民就要强大,所以资本主义那种富人更富,穷人更穷的模式,不适合我国,只有马克思主义这样的社会主义指导思想适合我国,马克思主义是为了解放所有无产阶级,这正是顺应了我国无产阶级的意愿,唯有解放我国的基层人民,国家才能发展,若国家的基层人民被压榨干,那么我国的根也就失去了作用,没有根的国家是无法发展的。

2.马克思批判了就唯物主义对物质世界直观、消费的理解,强调了从能动的实践出发去把握客观世界的意义。

一切的事实都要去实践才能够证明,代表某个阶级利益和意愿的社会理论没人去试试,就否定,这是不正确的,马克思正是这走了第一步的人,他的行动都是经过深刻的思考的。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这些体现它的科学性,马克思主义的奋斗是为了广大人民的利益的,这是马克思鲜明的政治立场。

革命性体现将这些真正做出行动。

3.马克思当时和他的同学面对这毕业就职的问题,他的想法与其他同学的都不一样,他的回答表现出来的对社会的认识,让我惊叹。

从中我得到的启示有:第一,提高自己对社会价值的追求。

现在的大学生对就业的要求是为了给自己争取利益,而对社会的思考比较少,但社会价值与个人利益是不可分的,有了社会才有个人,若人人都不为社会,只为个人,那么共产主义将难以实现,作为大学生应该将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进行统一思考。

【免费阅读】马原思考题及详细答案

【免费阅读】马原思考题及详细答案

1.内涵是什么?(1)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2)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它既包括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也包括经列宁对其继承和发展,推进到新的阶段,并由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其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是什么?(1)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

(2)阶级基础: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求。

3.马克思恩格斯是如何对人类文明成果进行批判、继承和创新的?(1)马克思恩格斯积极参加和指导工人运动的革命实践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要条件。

(2)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 19 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则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最直接的理论来源。

4.为什么说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理论特征?(1)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

(2)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

5.怎样理解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1)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性决定的。

阶级性和实践性是根本特性。

(2)这是由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决定的(3)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

6.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1)这种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的反映。

(2)这种品质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具体体现。

(3)这种品质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

7.为什么说实现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1)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人们期盼过宗教的或世俗的“救世主”,但从来没有过人类解放理论的真正阐述者。

马原思考题及答案

马原思考题及答案

马原思考题及答案马原思考题及答案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答:对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从不同的角度,我们可以给出不同的回答:从创造者讲,它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而由其继承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学说。

从阶级属性讲,它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

从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它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2、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答:马克思主义诞生在欧洲,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以《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为标志。

它的产生有着深刻的历史根源、社会背景和阶级基础。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的欧洲的一些主要国家已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所固有的矛盾开始激化,导致周期性经济危机的爆发。

1825年,英国发生了世界历史上第一次的经济危机。

从此以后,这种危机便周期性地爆发。

这一事实不仅暴露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局限性,而且进一步表明,私有制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阶段已经到了极端。

这样蒙在社会关系上的面纱已被揭去,经济关系决定一切社会关系的事实也暴露在人们面前,社会发展的唯物辩证性质就比以前更加明显地揭示出来了。

这就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社会条件。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无产阶级已开始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1831-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的武装起义,1836年英国的宪章运动,1844年的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的起义,但都失败了。

无产阶级迫切需要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马克思主义因此应运而生。

3、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成长经历(或者那些优秀品质)对我们有什么样的启示?4、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答:首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其次,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马原课后思考题及(2015版)

马原课后思考题及(2015版)

绪论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一、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答:(一)如何理解物质观:1、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是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它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它不依赖于人的感觉而存在,通过人的感觉为人所感知、复写、摄影和反映。

2、物质是世界唯一的本源,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

3、物质世界是联系的,发展的,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

4、时间与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5、不仅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具有物质性,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二)马克思主义物质观至今都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指导意义。

它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和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

我们通过实践改造客观物质世界,就要充分认识是物质是世界的本原,人的实践活动依赖于客观物质世界,而客观世界的规律性更制约着人的实践活动。

就要在马克思主义物质观指导下,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实际的发展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更好地认识和改造客观物质世界,以取得社会主义实践和各项事业的胜利。

二、在追求中国梦的过程中,应该怎样把握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1.正确处理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从实际出发,最根本的就是要从物质世界固有的规律出发,遵循客观规律,正确处理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坚持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

首先,尊重客观的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之前提。

主观能动性不等于主观盲目性、随意性,不等于胡思乱想,蛮干一通。

要从实际出发,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人们的实践活动越是建立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主观能性也就发挥得越充分,越有效,反之,则一定会受挫折和失败。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思考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思考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思考题及答案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思考题一、导论Q1:什么是哲学及其基本问题?哲学是人们世界观的理论表现形态,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基本问题:一方面是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何者是第一性的问题。

另一方面是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亦即人的思维能否认识以及如何认识现实世界的问题。

Q2:如何理解列宁的物质定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理解:1.从认知状态上说,物质具有客观性,所有主体对它认定一致。

2.物质有实在性,即质的确定性,不是瞬息万变而是一贯的存在,所以不依赖与人的感觉而存在。

3.物质具有感觉确定性,即能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4.这种物质观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的原则,坚持了能动的反映,体现了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

二、实践与世界Q1:什么是实践?实践是指人类能动地改造物质世界的对象性活动。

实践的第一层含义,指实践是人所特有的对象化的活动。

实践把人的本质对象化为客观实在,创造出一个属人的世界。

同时实践是人自由自在的活动,人能够利用客观规律,实践具有自主性和创造性,实践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共同体现了人的主体性特征。

实践的第二层含义,指实践具有物质的、感性的性质和形式。

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实践是人把自己作为物质力量并运用物质手段同物质对象发生实际的相互作用。

Q2:为什么说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因为人是利用工具积极改造自然的过程中维持自己生存的,所以实践构成了人的存在方式。

从人类生存的前提看,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就是必须能够生活,而实践活动不断创造着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条件。

从人与动物的重要区别看,人的意识在实践中生成、实现和确证的,正是在实践过程中,人的肉体组织中发展出了意识和自我意识的能力,从而使人的生命活动成为有意识的生命活动,人成为有意识的类存在物。

马原课后思考题及答案(2015版)

马原课后思考题及答案(2015版)

绪论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一、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答:(一)如何理解物质观:1、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是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它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它不依赖于人的感觉而存在,通过人的感觉为人所感知、复写、摄影和反映。

2、物质是世界唯一的本源,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

3、物质世界是联系的,发展的,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

4、时间与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5、不仅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具有物质性,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二)马克思主义物质观至今都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指导意义。

它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和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

我们通过实践改造客观物质世界,就要充分认识是物质是世界的本原,人的实践活动依赖于客观物质世界,而客观世界的规律性更制约着人的实践活动。

就要在马克思主义物质观指导下,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实际的发展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更好地认识和改造客观物质世界,以取得社会主义实践和各项事业的胜利。

二、在追求中国梦的过程中,应该怎样把握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1.正确处理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从实际出发,最根本的就是要从物质世界固有的规律出发,遵循客观规律,正确处理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坚持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

首先,尊重客观的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之前提。

主观能动性不等于主观盲目性、随意性,不等于胡思乱想,蛮干一通。

要从实际出发,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人们的实践活动越是建立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主观能性也就发挥得越充分,越有效,反之,则一定会受挫折和失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思考题答案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思考题答案全

第一章P55:思考题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答:物质概念是唯物主义世界观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可以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意义。

(1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 2 )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

( 3 )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 4 )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现代意义。

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和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

我们通过实践改造客观物质世界,就要充分认识是物质是世界的本原,人的实践活动依赖于客观物质世界,而客观世界的规律性更制约着人的实践活动。

就要在马克思主义物质观指导下,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实际的发展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更好地认识和改造客观物质世界,以取得社会主义实践和各项事业的胜利。

2、如何理解“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试运用这一观点, 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制度三者是如何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一切社会现象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找到最后的根源,才能得到最终的科学说明。

马克思主义确认实践是社会的本质,也就是从实践出发去理解社会,也就是把社会“当作实践去理解”。

社会生活是对人们各种社会活动的总称,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 1 )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 2 )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 3 )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当人类进入阶级社会后,社会基本矛盾集中地表现为阶级斗争,阶级斗争就成为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有阶级斗争就可能暴发社会革命,社会革命和改革是推动社会变迁和进步的重要力量;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杠杆;历史主体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思考题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思考题答案

页眉内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考题答题参考【绪论】1、(教材P20略)结合我们的学习谈谈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及在当代的适用性?(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任何一种科学理论都是时代的产物。

同样,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也有其深刻的经济社会根源、实践基础、思想渊源和主观条件。

经济社会根源: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力同生产关系的矛盾也开始发展、激化,周期性爆发的经济危机表明,资本主义制度所固有的生产社会化同生产资料资本家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已经成为资本主义制度难以克服的痼疾,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成为现代社会化生产力发展的桎梏,同时它还引发了劳资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资本主义固有矛盾的发展,预示着未来社会革命的性质和历史发展的方向。

实践基础:劳资之间的矛盾引发了无产阶级的反抗。

19世纪30至40年代发生在法、英、德的三大工人起义标志着现代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但工人起义的失败从反面说明,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这就迫切需要形成科学理论以指导无产阶级的解放斗争。

思想渊源:马克思主义是在吸收了几千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的一切优秀成果,尤其是在批判地继承、吸收人类在19世纪所创造的优秀成果——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合理成分的基础上创立和发展起来的。

主观条件:马克思和恩格斯不但善于吸收人类文明成果,而且他们首先是革命家,他们积极参加和指导工人运动,他们毕生的使命都是和争取无产阶级和人类的解放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这种密切联系,是他们创立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条件。

总之,历史发展到19世纪中叶,不仅提出了创立新的科学理论的任务,而且也从各个方面为创立这种理论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历史功绩,就在于他们顺应时代要求,将这种可能转变为现实,是马克思主义得以产生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2)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适用性:马克思主义诞生150多年来,指引各国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发展为亿万人民群众的实践,人类取得了历史性的进步。

马原思考题(附答案完整版)

马原思考题(附答案完整版)

马原思考题(附答案完整版)绪论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2015年修订版p10)①马克思主义具有科学性,它是对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

它的科学性表现在:坚持世界的物质性和真理的客观性,力求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如实地认识世界;力求全面地认识客观事物,并透过现象而深刻地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自觉接受实践的检验,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②马克思主义具有革命性,它是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推翻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理论。

它的革命性表现在:坚持唯物辩证法,具有彻底的批判精神,它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毫不隐讳自己的阶级本质,公开申明是为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服务的,坚持了无产阶级解放和人类解放的有机统一。

③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是统一的。

这种统一不是抽象的、先验的,而是以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为基础,并在这种实践中实现的。

这种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统一的关键,就在于无产阶级的先进性。

正因为无产阶级的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具有革命的彻底性,它对于科学特别是科学的革命理论有着强烈的渴望。

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政治立场、理论品质和社会理想上得到了集中的体现。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2.如何理解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重要的理论品质?(2015年修订版p13)①这种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的反映。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属性,在于它的彻底的科学性、坚定的革命性和自觉的实践性,其中彻底的科学性尤为重要。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历久不衰,永葆青春活力,其根本原因在于它具有彻底的革命性。

马原思考题及答案

马原思考题及答案

马原思考题及答案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答:对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从不同的角度,我们可以给出不同的回答:从创造者讲,它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而由其继承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学说。

从阶级属性讲,它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

从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它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2、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答:马克思主义诞生在欧洲,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以《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为标志。

它的产生有着深刻的历史根源、社会背景和阶级基础。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的欧洲的一些主要国家已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所固有的矛盾开始激化,导致周期性经济危机的爆发。

1825年,英国发生了世界历史上第一次的经济危机。

从此以后,这种危机便周期性地爆发。

这一事实不仅暴露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局限性,而且进一步表明,私有制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阶段已经到了极端。

这样蒙在社会关系上的面纱已被揭去,经济关系决定一切社会关系的事实也暴露在人们面前,社会发展的唯物辩证性质就比以前更加明显地揭示出来了。

这就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社会条件。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无产阶级已开始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1831-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的武装起义,1836年英国的宪章运动,1844年的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的起义,但都失败了。

无产阶级迫切需要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马克思主义因此应运而生。

3、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成长经历(或者那些优秀品质)对我们有什么样的启示?4、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答:首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其次,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马原复习思考题 (答案)

马原复习思考题 (答案)

一、辨析题1、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是埋葬资产阶级,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吸收资产阶级分子或私营企业主入马克思主义政党,将改变党的性质。

P216答: 错误。

无产阶级政党是开放的,只要接受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思想价值观,均可以改造成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部分,并不影响党的先进性,更不会改变党的性质,反而可以使党吸收民族先进思想进而壮大自身的力量。

2、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而世界是由自然和人组成的。

所以,哲学的基本问题就是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

答:错误。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对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自然和人分为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人类活动可以归纳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这两大类现象和人类的这两大活动,都不能不涉及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这两者的关系问题即为哲学的基本问题。

所以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谁是第一性的问题,这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必须回答的问题。

研究和解决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研究和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和核心。

物质和意识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派别都无法回避的问题,在全部哲学中具有不可超越性,是区分不同哲学派别的唯一标准。

P24、253、如果意识或精神没有独立性,精神文明便无法传承。

答:正确。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有相对独立性。

社会意识不是消极地被社会存在决定的,它作为不同于社会存在的特殊领域,有它自己独特的发展规律。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不仅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必要性奠定了哲学基础,而且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可能性提供了科学依据。

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最突出的表现在它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促进社会存在的发展;落后的社会意识则阻碍社会存在的发展。

这一哲学观点为我们认识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必要性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总结思考题(附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总结思考题(附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1)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①马克思主义哲学;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③科学社会主义。

(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集中概括。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其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的有机统一。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是马克思主义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根本立足点和出发点。

这就是始终站在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立场上,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认识,是对人类思想成果和社会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是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上的指导我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理论渊源(1)社会根源:资本主义的发展使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尖锐化。

表现为,相对过剩的经济危机频繁爆、资本积累和社会严重两极分化,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根源(2)阶级基础法国里昂工人武装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和德意志西里西亚织工起义表明,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有了强烈的需求,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

(3)理论渊源: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①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唯心主义辩证法哲学中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哲学中的唯物主义。

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

②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威廉·配第、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创立的劳动价值论。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直接理论来源。

马克思主义原理课后思考题答案

马克思主义原理课后思考题答案

【绪论】1.结合所学的知识,谈谈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必然性和适用性。

(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任何一种科学理论都是时代的产物。

同样,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也有其深刻的经济社会根源、实践基础、思想渊源和主观条件。

经济社会根源: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力同生产关系的矛盾也开始发展、激化,周期性爆发的经济危机资本主义固有矛盾的发展,预示着未来社会革命的性质和历史发展的方向。

实践基础:劳资之间的矛盾引发了无产阶级的反抗。

工人起义的失败从反面说明,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这就迫切需要形成科学理论以指导无产阶级的解放斗争。

思想渊源:马克思主义是在吸收了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合理成分的基础上创立和发展起来的,继承和吸收的人类的优秀成果。

主观条件:马克思和恩格斯不但善于吸收人类文明成果,而且他们首先是革命家,他们积极参加和指导工人运动,他们毕生的使命都是和争取无产阶级和人类的解放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这种密切联系,是他们创立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条件。

这些各方面的条件使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成为必然。

(2)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适用性:第一,马克思主义依然是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理论指南,是一面指引全人类前进的光辉旗帜。

第二,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研究三大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变化、社会主义的发展和未来社会发展趋势的理论基石。

第三,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成果是指导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科学理论。

第四,马克思主义是青年大学生提高政治素质、促进自身全面发展、使自己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修课。

2.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1)观点评价:马克思主义作为无产阶级的理论武器,当然要为无产阶级服务,因此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然而,判断理论或者思想是否具有科学性,归根到底,从真理角度看,要看它是否符合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从价值角度看,要看它是否有利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

马原课后习题答案(全)-2015版

马原课后习题答案(全)-2015版

马原(2015版修订版)课后题目录马原(2015版)课后题 (1)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3)一、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 (3)二、在追求中国梦的过程中,应该怎样把握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 (3)三、结合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分析科学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4)四、联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说明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的重要意义。

(4)五、根据大学生专业学习的实际,说明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5)第二章认识的本质及发展规律 (5)一、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关于"实践第一"的观点? (5)二、为什么说真理是客观的、绝对的又是相对的?把握这一观点对于我们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有什么重要意义? (5)三、有人说价值观没有对错之分,请结合真理与价值的辩证关系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并论述树立正确价值观的意义。

(6)四、如何理解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党的思想路线的关系? (7)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7)一、为什么说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7)二、当前,我国面临着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双重任务,需要协调好开发资源和保护资源的矛盾。

请根据你对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的理解,谈谈在利用科学技术方面应该怎样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

(7)三、既然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那么为什么同一时代条件下人们的思想观念却差异很大甚至产生对立呢? (7)四、社会发展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结果,可历史事件又是人们意志的“合力”造成的,两者不矛盾吗?这与“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是怎样的关系? (8)六、请结合马克思主义的群众史观,谈一谈你对坚持群众路线重要性的认识 (8)第四章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 (9)一、为什么说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9)二、如何理解商品二因素的矛盾来自劳动二重性的矛盾,归根到底来源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 (9)三、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的,但为什么不能由任何一个商品生产者所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来决定呢? (11)四、有人认为,在信息社会里,价值的增长不是通过劳动,而是通过知识实现的,应当用知识价值取代劳动价值.试用所学原理对该观点进行评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考题2015春一:名词解释马克思主义: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后继者所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辩证法:关于对立统一,斗争和运动,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哲学学说。

形而上学:一是指用孤立、静止、片面、表面的观点去看待事物。

二是指研究单凭直觉(超经验)来判断事物的哲学。

物质:标志物质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属性和机能,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

实践: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

是人类的存在方式。

规律:物质的本质联系,任何规律都是事物的内在根据和本质联系。

事物的必然联系,事物的稳定联系。

矛盾: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

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

是认识的初级阶段。

表象:客观对象不在主体面前呈现时,在观念中所保持的客观对象的形象和客体形象在观念中复现的过程。

理性认识: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

认识过程的高阶段和高阶形式。

推理:由一个或几个已知的判断(前提),推导出一个未知的结论的思维过程。

真理: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

谬误:同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相违背的认识,是对客观事物本来面目的歪曲反映。

生产方式:是指社会生活所必需的物质资料的谋得方式,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人与自然界之间和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的体系。

经济基础: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实质是社会一定发展阶段上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制度化的物质社会关系。

)人民群众:指一切对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是社会成员的大多数。

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它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资本: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剩余价值:是在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中生产出来的。

是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并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它是雇佣工人剩余劳动的凝结,体现了资本家与雇佣工人之间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二:简答1,简述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及其理论来源答:三个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2,为什么说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这是由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这一性质和特点所决定的: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任何哲学派别都不能回避而必须回答的问题,是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②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划分哲学中基本派别的依据,对思维和存在何者是第一性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对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不同回答区分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③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是人类实际生活中的基本问题,它普遍存在于人类的实际生活并决定着人们思想和行动的出发点和方向。

(第一,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对一切事物和现象最一般、最普遍的概括。

第二,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于一切哲学体系之中,任何哲学都必须研究和回答这个问题。

第三,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也是实际工作中的基本问题。

)3,简述列宁物质定义(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及其意义答:(1)列宁的物质定义是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最科学的表述:“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2)意义: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批判了不可知论。

第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4,简述意识的起源意识从其起源看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作为一种反应形式它的形成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由一切物质所具有的反映特性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再到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最终发展成为人类的意识。

5,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第一,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

第二,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其他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围的“钥匙”。

第三,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第四,不得不承认对立统一规律以及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是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和根本分歧。

6,简述实践的三种基本方式答:物质生产实践,社会政治实践和科学文化实践第一,物质生产实践人类是基本的实践活动。

第二,科学文化实践,在物质生产基础上,人们形成了复杂的社会政治与公共关系,调整和处理这些社会关系的活动,是人们在改造自然的同时所必须进行的实践活动,第三,科学文化实践,是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准备性和探索性的实践活动,科学和文化在本质上是统一的,是人们认识自然与社会及其客观规律的探索过程。

7,简述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答:第一,联系的观点。

联系是事物与事物之间、事物内部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

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条件性(具体性)等特点。

第二,发展的观点。

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8,简述度及掌握度的意义答:(1)度是质和量的统一,是事物保持其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范围、幅度。

(2)掌握事物的度对于认识和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只有认识了事物的度,才能准确把握事物的质:其次,只有准确把握事物的度,才能提出指导实践活动的正确准则,坚持适度原则,防”过”与”不及”。

9,简述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答:第一,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第二,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第三,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

第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10,简述真理的客观性答:真理的客观性即客观真理,有两层含义:第一,任何真理都包含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

第二,检验真理的标准(实践)是客观的。

11,简述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答: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社会历史观基本问题。

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是指社会实践和物质生活各种条件的总和,包括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

社会意识是指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精神生活的过程,它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社会存在的反映。

12,简述马克思创立唯物史观的重要意义答:第一,唯物史观(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它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正确地解决了社会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历史观革命性变革的基础。

第二,唯物史观对社会历史观基本问题科学回答,宣告了唯心史观的破产。

依据这一原理,马克思主义从社会生活各种领域划分出了经济领域,从一切社会关系中划分出了生产关系。

将一切社会关系归结于生产关系,进而将生产关系归结于生产力发展的高度,从而将社会形态的发展看成自然历史过程,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13,为什么说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答:社会存在也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包括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人口因素和地理环境。

其中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这是因为:第一,生产方式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是人类其他一切活动的首要前提。

第二,物质生产活动和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结构、性质和面貌,制约着人们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精神生活等全部社会生活。

第三,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形态从低级向高级的更替和发展。

14,简述生产力及其构成答:生产力是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改造和影响自然以使其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

主要要素包括劳动资料(劳动手段),劳动对象,劳动者。

还包含着科学技术。

15,简述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含义及其内容答:经济基础是由社会发展一定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经济基础的实质是社会一定发展阶段上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制度化的物质社会关系。

经济基础与经济体制具有内在联系。

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

由意识形态(观念上层建筑)和政治法律制度及设施,政治组织(政治上层建筑)等两部分构成。

意识形态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

哲学等思想观点:政治上层建筑包括国家政治制度,立法司法制度和行政制度;国家政权机构,政党,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的政治组织形态和设施。

16,如何理解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答: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发的决定性力量。

这是因为:第一,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第二,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第三,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

17,简述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答:群众观点:就是人民群众至上的观点,具体内容是:坚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虚心各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

群众路线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辩证的统一,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特点之一。

18,简述马克思创立的劳动价值及其意义答: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包括商品及商品的二因素,劳动的二重性,价值规律,价值量和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和货币的产生和发展等内容。

意义:第一,马克思价值理论摒弃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观点,为创立剩余价值理论奠定了基础。

第二,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揭示了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为社会主市场经济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

19,简述商品内在的四对矛盾答:价值与使用价值之间的矛盾,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之间的矛盾,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之间的矛盾。

20,剩余价值的基本内容和作用基本内容:剩余价值理论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它表明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是为了生产和占有剩余价值,即资本家用绝对的或相对的延长工人剩余劳动时间,提高劳动强度,改进生产技术方面,最大限度地获取由雇佣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它支配在资本主义生产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基本矛盾的日益锐化以及资本主义发生,发展和灭亡的历史趋势。

作用:剩余价值学说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剥削本质,阐明了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阶级斗争的经济根源,指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历史必然性。

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的经济理论的基石,是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揭示资本主义制度剥削本质的锐利武器。

由于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发现,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

三:论述1,论述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及其意义?2,试述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