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练习册课后全部答案

合集下载

马原课后练习题及答案下载======1.doc

马原课后练习题及答案下载======1.doc

1、蚂蚁能看见我们看不见的光线,但我们能证明蚂蚁看见而我们看不见的东西, 且这种证明只能以人眼睛所造成的知觉为基础,这说明人眼的特殊构造不是人的认识的绝对界限。

据此说明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答:任何动物只能依靠本能去接触外部世界,而人类却可以通过实践了解并根据自身的需要去能动地改造世界。

从人类的本能来看,眼睛所能看到的东西虽然有限,甚至连蚂蚁也不如;但人类可以在改造世界的科学活动中,创造出世界上本来并不存在的太空探测仪、高能加速器、显微镜等科学仪器,大大地拓展人类的视野,看到人的视力所看不到的极远或极其微小的东西。

恩格斯从这件事中,阐述了两个问题:第一,蚂蚁的眼睛确实与人的眼睛构造不同,它或许能够看见化学光线,这是蚂蚁所具有的本能。

在这一点上,人的眼睛确实不如蚂蚁。

第二,恩格斯强调说,这并不是人进行认识的绝对界限。

人能够证明蚂蚁看得见我们所看不见的东西,而且这种证明只是以我们的眼睛所造成的知觉为基础。

这是因为,人不仅有感性认识能力,而且有理性认识能力。

人能够在获得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理性思维对所获得的感性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比、由表及里的加工制作,也就是说,人具有辨证思维的能力,通过辨证思维,人不仅能够认识事物的表象而且能够对事物的本质进行认识。

这种自觉的能动性是人所特有的。

而动物的活动只是一种本能的活动。

所以,恩格斯说,我们应当致力于对人的思维形式、思维规定的研究,应当从我们的思维究竟能探索到什么东西,以及每天还在探索的东西中,来认识我们的思维究竟能探索到什么东西,而不要把注意力集中到一些难以证明的所谓动物的认识能力上去。

总之,通过这个事例,恩格斯阐明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即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问题,告诉我们应当科学地看待人的认识能力。

证明了人眼的特殊构造不是人的认识的绝对界限,人类对客观物质世界的认识,其主要来源不是人类的自然本能,而是人类的实践。

2、互联网既可用来传播先进文化与观念,也可用来散布文化垃圾。

马原练习册全套答案

马原练习册全套答案

绪论选择题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D 2、D 3、B 4、C 5、B 6、A 7、A 8、D 9、C 10、B 11、A、12、A13、B 14、C 15、B 16、B 17、C 18、A 19、A 20、A 21、C 22、A 23、A二、多项选择题1、AB2、ABC3、ADE4、AC5、DE6、ABCE7、ACDE8、ABCD9、BCD 10、BCD 11、ABC 12、ABC 13、AB 14、ABC 15、CD 16、ABCD 17、AB 18、ABCD三、辨析1、错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找到解决问题的现成答案,而是为了找到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从而解决问题。

2、对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的反映;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具体体现;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也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和根本要求;是马克思主义及其哲学的精髓。

3、错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性集中表现为它的彻底的批判精神。

四、论述题1、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前人的成果,发现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实现了人类史上的伟大革命。

他们在这一时间创立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为认识历史和时代问题提供了以后总崭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原则。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运行机制和发展规律的深刻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和它被社会主义必然取代的历史命运。

科学社会主义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论两大发展的基础上,阐明了由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和共产社会的客观规律,阐明了无产阶级获得彻底解放的历史条件和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使社会主义由空想成为科学。

2、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门品质。

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要谱写新的理论篇章;要发扬革命传统,又要创造新鲜经验,善于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知道实践。

马原课后题答案

马原课后题答案

2021-2021学年其次学期?马克思主义根本原理概论?复习题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课本p2-3 (从它的创建者......它是一个完整的体系〕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答:马克思主义从产生到开展,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这种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的丰富内容表达了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是完备而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

〔一〕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理论特征。

第一,它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与方法aa论,它把宏大的相识工具给了人类,特殊是给了工人阶级。

其次,它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体系的根底,并贯穿和表达于马克思主义的全部学说和实践活动之中。

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aa论原那么与它对经济事实的分析同它的全部结论之间,在理论上和逻辑上是严密的、完整的、一贯的,它们相互联系、相互渗透,构成统一的马克思主义学说,是一个有着内在联系的完备而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

〔二〕马克思主义最显明的政治立场。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最广袤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显明的政治立场。

第一,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性确定的。

马克思主义是在广袤的无产阶级革命实践中产生、开展起来的,是无产阶级的阶级立场和根本利益的科学表现,是无产阶级解放条件的理论概括。

显明的阶级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

其次,这是由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确定的。

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终解放自己。

第三,是否始终站在最广袤人民的立场上,是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推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最广袤人民的根本利益,既是马克思主义最显明的政治立场,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重要表达。

〔三〕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坚持一切从实际动身,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开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完整版)马原课后答案

(完整版)马原课后答案

1.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答:(一)如何理解物质观:1、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是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它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它不依赖于人的感觉而存在,通过人的感觉为人所感知、复写、摄影和反映。

2、物质是世界唯一的本源,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

3、物质世界是联系的,发展的,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

4、时间与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5、不仅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具有物质性,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二)马克思主义物质观至今都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指导意义。

它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和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

我们通过实践改造客观物质世界,就要充分认识是物质是世界的本原,人的实践活动依赖于客观物质世界,而客观世界的规律性更制约着人的实践活动。

就要在马克思主义物质观指导下,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实际的发展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更好地认识和改造客观物质世界,以取得社会主义实践和各项事业的胜利。

1.2.在追求中国梦的过程中,应该怎样把握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1. 正确处理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从实际出发,最根本的就是要从物质世界固有的规律出发,遵循客观规律,正确处理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坚持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

首先,尊重客观的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之前提。

主观能动性不等于主观盲目性、随意性,不等于胡思乱想,蛮干一通。

要从实际出发,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人们的实践活动越是建立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主观能性也就发挥得越充分,越有效,反之,则一定会受挫折和失败。

其次,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

马原练习题(含答案)

马原练习题(含答案)

马原练习题(含答案)一、单选题(共70题,每题1分,共70分)1.下列属于非意识形态的是:A、艺术B、语言学C、哲学D、道德正确答案:B2.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取决于:A、掌握在哪个阶级手中B、有效地为经济基础服务C、适应经济基础的需要D、被服务的经济基础是否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正确答案:D3.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这说明真理具有:A、相对性B、不确定性C、主观性D、绝对性正确答案:A4.过分强调感性认识的作用,否认理性认识的重要性的观点,在哲学上属于:A、经验论学派B、唯理论学派C、唯物主义阵营D、唯心主义阵营正确答案:A5.“假定一切物质都具有本质上跟感觉相近的特性、反应的特性,这是合乎逻辑的”。

这一论断是: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感觉论观点B、把意识与物质等同的庸俗唯物论的观点C、辩证唯物主义解释意识起源的正确观点D、认为一切物质都具有意识的“物活论”观点正确答案:C6.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论基础是唯物史观关于()A、人民群众的活动受到社会历史条件制约的原理B、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原理C、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原理D、总体的人在总体的历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的原理正确答案:C7.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即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指:A、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B、不同劳动过程的不同劳动形式C、同一劳动过程中先后出现的两种不同劳动D、两种独立存在的劳动正确答案:A8.国家各项惠民政策和民生项目,要向()地区倾斜。

深入开展定点扶贫、东西协作扶贫,支持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

()A、贫困B、富裕C、沿海D、中西部正确答案:A9.“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意义”是:A、形而上学的观点B、诡辩论的观点C、相对主义的观点D、唯物辩证法的观点正确答案:D10.市场经济是:A、有国家干预和调节的一种经济形式B、和商品经济相对应的一种经济形式C、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一种经济形式D、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一种经济形式正确答案:C11.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是:A、社会主义社会的分配方式B、共产主义社会的分配方式C、原始社会的分配方式D、阶级社会的分配方式正确答案:B12.测度生产力水平的客观尺度是:A、劳动对象的广度和深度B、劳动者的主体素质C、劳动工具的状况D、劳动产品的数量和质量正确答案:C13.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A、一切从实际出发B、理论联系实际C、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著作D、实事求是正确答案:B14.对无产阶级革命来说,主观条件成熟的主要标志是:A、无产阶级组织纪律性的提高B、有一个敢于和善于领导革命的马克思主义政党C、无产阶级具有革命的决心、勇气和毅力D、无产阶级觉悟程度的提高正确答案:B15.承认物质存在,却否认物质的运动,这是:A、唯心主义的观点B、诡辩论的观点C、不可知论的观点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正确答案:D16.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A、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C、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矛盾D、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矛盾正确答案:A17.“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习题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习题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习题答案一、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观点是(D) A. 社会发展是一种历史规律 B.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C. 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 D. 以上都是2.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C) A. 矛盾斗争 B. 社会革命 C. 实现社会的共同富裕 D. 土地革命3.马克思主义科学原理的形成是从哪个方面阐述的(A) A. 人们在实践中认识世界的能动作用 B. 人们的经验和直观认识C. 归纳和演绎推理 D. 逻辑分析和思辨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立场是(B) A. 辩证唯物主义 B. 实用主义 C. 经验主义 D. 唯心主义5.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A) A. 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 B.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 C.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矛盾 D. 劳动者与资本家的矛盾二、问答题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对社会历史发展、人类社会存在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等一系列问题的阐述和规定。

主要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基本理论。

这些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观点和科学理论基础,是指导马克思主义实践的理论基石。

2.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观点有哪些?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观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社会发展是一种历史规律:社会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不同社会形态的变革是由于社会内部矛盾的不断发展和斗争所引起的。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基础,不同社会形态的产生和转变是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和变革所引起的。

–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阶级斗争是社会历史进步的源泉,推动着社会形态的变革和发展。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实现社会的共同富裕:社会主义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共产主义社会,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

3.马克思主义科学原理是如何形成的?马克思主义科学原理的形成主要是通过人们在实践中认识世界的能动作用。

马克思和恩格斯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和阶级斗争的深入观察和研究,总结了一系列科学原理,形成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

马原习题及答案

马原习题及答案

第二章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认为,从实践的活动机制看,实践是 AA.主体与客体通过一定的中介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B.道德行为和政治活动C.科学实验D.生活、行为、现实、实事等感性活动2.实践的主体是 BA.绝对精神B.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C.人D.人的意识3.实践的客体是 DA.绝对精神的对象化B.客观物质世界C.人的意识的创造物D.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4.实践的中介是 AA.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及其运用的程序和方法B.对一事物存在和发展有联系的各种要素的总和C.构成事物一切要素的总和D.受命于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5.马克思主义认为,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是指 DA.主体对客体的物质欲望和要求B.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C.主体对客体的改造和变革的结果D.客体对于主体的有用性和效益性6.“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说明 C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技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D.科学进步是实践的目的7.科学家尼葛洛庞帝说:“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从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看,这句话对我们的启示是 CA.认识总是滞后于实践B.实践和认识互为先导C.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因为它不仅具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D.实践与认识是合一的8.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是 CA.感性认识是可靠的,理性认识是不可靠的B.感性认识来源于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书本C.感性认识是对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本质的认识D.感性认识来源于直接经验,理性认识来源于间接经验9.“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意义”是 BA.形而上学的观点B.唯物辩证法的观点C.诡辩论的观点D.相对主义的观点10.真理和谬误之间的相互关系是 CA.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绝对对立的B.没有相互转化的可能性C.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D.两者之间没有原则区别11.“听其言必责其用,观其行必求其功.”这种观点是 BA.强调认识对实践的作用B.强调实践对认识的检验作用C.认为认识可以脱离实践D.认为实践可以脱离认识12.列宁提出的“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 AA.唯物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对立B.经验论与唯理论的对立C.反映论与先验论的对立D.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13.没有抽象的真理,真理总是具体的.这一命题强调 CA.真理是感性的直观,不是理性的抽象B.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C.同一对象真理性的认识只有一个D.真理是与人的具体利益相联系的14.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行动.”这一命题的含义是 CA.革命理论比革命行动更重要B.革命运动是革命理论的派生物C.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指导作用D.革命理论最终决定革命运动的成败15.法国科学家路易巴斯德说:“在观察事物之际,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这句话强调了 DA.人们只有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认识事物B.人们获得感性经验至关重要C.人们不仅要善于观察事物,而且要善于思考问题D.人们在认识事物时要有理性的指导16.马克思指出:“搬运夫和哲学家之间的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的差别小得多,他们之间的鸿沟是分工掘成的.”这表明 CA.人的聪明才智无先天区别B.人的聪明才智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主观努力的程度C.人的聪明才智主要来源于后天实践D.人的聪明才智由人的社会政治地位决定17.真理和谬误的界限在于 CA.是否符合人的利益和愿望B.是否符合马克思主义C.是否反映了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D.是否为大多数人所接受18.真理的绝对性是指它的 BA.具体性B.客观性C.终极性D.全面性二.多项选择题1.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包括以下环节 ABCA.确立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B.通过一定的实践手段把实践方案变成实际的实践活动C.通过反馈和调节,使实践目的、手段和结果按一定方向运行D.通过改造主观世界而支配客观世界的运行2.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表现在ABCDA.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B.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C.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D.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3.能动的反映论与机械的反映论的主要区别在于 CDA.是否承认客观事物和人的思想是认识的对象B.是否承认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是实践C.是否承认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D.是否承认认识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辩证过程4.“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这一论断的哲学思想是 ABDA.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B.理论不能代替实践C.理论本身就是物质力量D.理论的作用可以通过实践表现出来5.下列观点中包含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原理的是 ABCA.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B.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C.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D.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6.“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更深刻地感觉它.”这一观点说明 BCDA.感性认识对于认识事物的本质没有任何帮助B.感性认识具有局限性,有待于上升为理性认识C.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D.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依存和渗透的7.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的意义在于 ACDA.理论接受实践的检验B.理论可以改变事物发展的总趋势C.理论可以指导实践D.理论在实践的发展中得到发展8.马克思主义认为,认识的辩证过程是 CDA.从间接经验到直接经验的转化B.从抽象到具体再到抽象的上升运动C.实践-认识-实践的无限循环往复D.从相对真理到绝对真理的发展9.列宁说:“只要再多走一小步,看来像是朝同一方向多走了一小步,真理就会变成错误.”这说明 BCA.真理和谬误没有确定的界线B.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只有在非常有限的领域内才有绝对的意义C.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D.沿着真理的方向继续前行会使真理变成谬误10.一个正确的思想,往往需要经历由实践到认识、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形成,这是因为ABCDA.认识主体存在着自身的局限性B.事物的本质的暴露是一个过程C.人的认识受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D.认识是一个过程11.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的区别是 BCDA.真理原则侧重于主观性,价值原则侧重于主体性B.真理原则侧重于客体性,价值原则侧重于主体性C.真理原则说明认定活动的客观制约性,价值原则表明人的活动的目的性D.真理原则体现了人的活动中的统一性,价值原则体现了社会活动中的多样性12.价值的特性是ABCDA.客观性B.主体性C.社会历史性D.多维性13.价值的客观性在于 BCDA.真理的客观性决定了价值的客观性B.人的需要具有客观性C.满足人的需要的对象具有客观性D.满足人的需要的过程和结果具有客观性14.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关系表现在ABCDA.实践是检验真理和价值的共同标准B.实践与价值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是相互制约、相互引导、相互促进的C.真理原则侧重于客体性、条件性、统一性,价值原则侧重于主体性、目的性、多样化D.价值的形成和实现以坚持真理为前提,而真理又必然是具有价值的15.全面贯彻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必须 BCDA.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永恒真理B.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C.在实践中坚持真理和发展真理D.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16.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辩证的统一,表现在 BCDA.认识的任务归根到底在于解释世界B.认识的任务不仅在于解释世界,更重要的在于改造世界C.要有效改造世界,必须正确地认识世界D.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也是认识和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三、材料分析题1.知行关系是中国哲学发展中特别重视的问题,思想家们有各自的认识,现将有关材料摘录如下:材料1 荀子说: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矣.材料2 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说:知行终始不相拜、知行相资以为用则知行并进而有功.材料3 宋明理学的心学代表人物王阳明认为: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材料4 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而且思想根本不能实现什么东西.为了实现思想,就要有使用实践力量的人.请回答:1材料1、2、3、4共同的特点是什么2材料1、2、4的共同点是什么3材料3的哲学倾向是什么为什么4材料4的哲学含义,并概述理论和实践的辩证关系及理论回到实践中从而实现认识过程第二次飞跃的条件.答案要点:1材料1、2、3、4共同特点是“知行合一”的观点.2材料1、2、4共同点是它们都是唯物主义知行合一观.3材料3的哲学倾向是主观唯心主义.因为王阳明是把对于封建道德认识和道德活动作为认识的出发点是归宿点,这种“知行统一”观是以“心”为基础不是实践,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知行统一观.4材料4的含义有二,一是“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强调了正确理论、革命精神对革命行动的反作用,理论和实践的辩证关系是理论在实践中产生、检验、丰富、发展又反作用于实践、指导实践、服务于实践.革命理论是革命实践的概括和总结,人们掌握了革命理论就会变为革命精神运用革神指导人们的行动就变成革命行动.所以没有革命的精神就没有革命的行动,革命精神是非常宝贵的.二是强调了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①命题中第二句话正确说明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理论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思想理论的力量只有当它们被作为实践力量的人所掌握才能真正外化为物质力量,达到指导实践、改造世界的目的.②理论回到实践中去,就要被广大人民群众所掌握,因为人民群众是生产力的主体、是社会实践的主体;群众需要理论指导,而理论需要回到群众中去,找到自己实现的物质力量.概而言之,材料4揭示了理论和实践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反作用于实践,正确的认识推动世界的发展,反之起阻碍作用.理论回到实践中,实现飞跃的条件是:理论首先尽可能正确;理论联系实际;理论回到实践中需要一定物质条件和手段;理论为人民群众所掌握.2.关于人的认识能力问题,科学家、哲学家们作出过不同的回答.现将有关材料摘录如下:材料 1 赫尔姆霍茨认为,蚂蚁能看见紫外线而人却看不见,可见人的感官和局限性构成人的认识的限制.材料 2 休谟主义者说,人们的全部知识都以感官所给予的材料为基础,可是我们怎么知道这些感觉扫料是人的感官所感知的事物的正确反映而不仅仅是一些感官印象呢材料 3 费尔巴哈认为,客观世界绝不会隐藏起来,事物及其属性可以为人们所认识,就如同空气通文口、鼻和毛孔钻进我们的体内一样.人恰恰具有使他从世界的完整性、整体方面来感知世界所必须的足够的感官.请回答:1比较材料1、2和3,分别指出其中的哲学倾向.2分析材料1,指出赫尔姆霍茨的错误所在.3对材料2中提出的质疑应如何回答答案要点:1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和结果.2上述认识差异表明,主体反映客体的过程是主体获取、加工、处理客体信息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主体自身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知识背景等因素影响着主体对客体信息的选择和重构,从而造成不同的认识结果.3人的认识结果是由认识主体决定的,但是,不同主体认识结果的差异有其客观的根源,归根到底依然是客观事物的反映.因此,人的认识结果受主体的影响,但不是由主体决定的.五、论述题1.试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评析下述观点:在科学活动中,为了客观公正地观察和分析事实材料,避免“带着有色眼镜看问题”,应当排除头脑中已有的理论认识和哲学的指导,使人们在观察中对一切已有的理论持“中立态度”.答案要点:人的认识来源于实践,又能动地指导实践.人们认识改造世界的活动都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总是受一定思想的支配,带着头脑中已有的思想开始的.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对实践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理论和方法.人们的哲学观点决定着对世界的基本看法,也决定着人们实践活动的方式和水平,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活动的结果.科学活动是人们有目的地探索客观规律的实践过程,必须以正确的哲学理论为先导,并根据一定的理论来制定计划.设计方案.分析结果.总结经验,得出新的结论.科学活动如果脱离理论的指导,只能是盲目的实践,不可能取得成功.理论有正确与错误之分,用来指导科学活动的理论必须是正确的理论.“带着有色眼镜看问题”一般是指带着某种错误认识或先入之见去歪曲客观事实的做法,它与以尊重客观事实为前提,以正确的理论和方法为指导的科学活动不能混为一谈.以避免“带着有色眼镜看问题”来否定科学理论的指导意义是错误的,在实践中完全排除已有的理论认识也是不可能的.2.试用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辩证关系的原理,说明如何正确对待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真理的绝对性,通常也称作绝对真理,它具有两方面含义:第一,指任何真理都有不依赖于主体.不依赖于人和人类的客观内容,都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第二,指每一个真理的获得都是对无限发展的物质世界的进一步接近和逼近.真理的相对性,通常又称作相对真理,是指人们在一定条件下对客观过程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总是有限的.它也有两方面的含义:第一,指任何真理都是依赖于主体.依赖于人和人的主观形式,都是运用语言和逻辑对客观对象所作的正确反映.第二,指每一真理都具有近似的.不完善的性质,都是对无限发展的物质世界在有限范围内和有限程度上所作的正确反映.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虽然是相互区别的,但又是互相联系的.不可分割的.第一,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互相依存.互相渗透.互相包含的;第二,真理的发展是由相对向绝对不断转化的无限过程;在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上,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同样都是错误的.绝对主义否认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有相对性,窒息了马克思主义的旺盛生命力;相对主义否认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有绝对性,抹煞了马克思主义的客观真理性.在唯物辩证法看来,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也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因而,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应该是既要坚持又要发展.一方面,马克思主义是经过一百多年实践检验反复证明了的客观真理,我们必须坚持,对它的种种怀疑和反对都是缺乏根据的,因而是错误的.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学说中的许多具体观点.具体结论,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一定的时间.地点.条件下作出的,它们并不是绝对不变的,而是应当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完善的,有的则应该根据条件的变化得到不断的修正.因此,马克思主义作为客观真理,也具有相对性的一面,我们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看成活生生的学说,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前提下,不断地发展马克思主义.在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上,我们只有把坚持和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学说所具有的永不枯竭的生命力,回答现时代提出的新问题,并根据新的实践作出新的科学结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习题含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习题含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习题含答案.1、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A.生产过剩的危机B.生产不足的危机C.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D.生产绝对过剩的危机【答案】C2、实践的中介是()A.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及其运用的程序和方法B.对一事物存在和发展有联系的各种要素的总和C.构成事物一切要素的总和D.受命于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答案】A3、列宁提出的:“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A.唯物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对立B.经验论与唯理论的对立C.反映论与先验论的对立D.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答案】A4、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包括()A.劳动者和劳动工具两个方面B.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两个方面C.生产关系和生产资料两个方面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答案】D5、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A.对立统一规律B.质量互变规律C.否定之否定规律D.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答案】A6、度是(B)A.事物的质量和数量的界限B.事物保持其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C.事物保持其量的稳定性的范围D.事物发生变化的关节点【答案】D7、资本循环的三种职能形式是()A.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B.固定资本、流动资本、生产资本C.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D.不变资本、可变资本、流通资本【答案】C8、真理观上的相对主义,错误在于()A.夸大真理的相对性,否认真理的绝对性B.夸大真理的绝对性,否认真理的相对性C.只讲真理的客观性,否认真理的相对性D.认为关于同一对象真理性的认识只有一个【答案】A9、“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这是()A.辩证唯物论与旧唯物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C.唯物论与唯心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D.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答案】C10、“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这个论断的含义是()A.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哲学的存在方式是物质C.无产阶级的存在方式是精神D.无产阶级掌握哲学就由自为阶级转变为自在阶级【答案】A11、社会生产是连续不断进行的。

马原 课后习题+标准答案

马原 课后习题+标准答案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一、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P4-5)和重要意义?(P2-3)(1)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过程。

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结合起来,同中国的优秀历史传统和优秀文化结合起来,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又发展马克思主义。

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A.紧密联系中国实际,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在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实现具体化。

(旧中国半殖半封、落后具有特殊性,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也不行)只有紧密结合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才能找到适合中国的发展道路,做出呵护中国需要的理论创造。

B.总结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并上升为理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还包括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总结中国的历史经验。

C.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中国特色。

(马克思外来需要找到一种为中国人民所能理解和接受的民族形式)概括地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同时又使中国丰富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并且同中国历史、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相结合,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2)重要意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是毛泽东1938年在题为《论新阶段》一文中最先提出的。

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先后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称之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

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重要意义: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实践。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学风,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马原课后习题答案全

马原课后习题答案全

课后习题答案全绪论1.法国思想家德里达在《马克思的幽灵》一书中列举了当代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所不能解决的十大祸害。

他认为,面对这十大祸害,人们只有求助于马克思主义才能获得正确的认识。

结合我们的学习谈谈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及在当代的适用性。

马克思主义在19世纪40年代的产生具有历史的必然性。

(1)经济、社会历史条件: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

从18世纪60年代起,一场以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代替以手工技术为基础的工场手工业的革命兴起了,这就是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工业革命,又叫产业革命。

这场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接着法国、德国等国也相继开始了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的胜利,带来了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引起了生产方式上的重大变革。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生产方式。

19世纪30—40年代,在英国、法国和德国等欧洲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已经占据统治地位,自由资本主义步入比较发达的阶段。

资本主义制度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同时又产生了自身无法克服的矛盾,这促使人们全面思考经济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和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等问题。

周期性的经济危机暴露出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引起了人们对资本主义制度合理性的怀疑,同时又引发并加剧了资本主义制度下两个最基本阶级——工人阶级与资本家阶级之间的阶级矛盾。

因此,资本主义固有矛盾的发展,预示着未来社会革命的性质和历史发展的方向,这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的条件和基础。

(2)阶级基础: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绶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求。

随着无产阶级队伍迅速地成长、壮大,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也日益指向了资本主义制度。

19世纪30至40年代,英国、法国、德国接连爆发了工人阶级反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斗争。

1831年法国里昂发生了第一次工人起义,1834年举行第二次起义; 1838年英国发生了第一次全国性的工人运动——宪章运动;1844年德国发生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马原课后答案

马原课后答案

马原课后答案第一题:(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认识的不同回答:唯物主义哲学坚持反映论的立场,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唯心主义哲学颠倒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否认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把认识看作是先于物质、先于实践经验的东西,坚持唯心主义的先验论。

(二)辩证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对认识的不同回答:旧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即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识论,把人的认识看成是消极地、被动地反映和接受外界对象的活动。

缺乏实践观点和辩证观点。

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把实践的观点引入了认识论,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全面地揭示了认识过程的唯物而又辩证的性质。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能动的反映的特点是:反映具有摹写性和创造性。

第二题:真理的客观性:首先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其次:检验真理的标准也是客观的。

真理的客观性原理;是唯物主义认识论即反映论的一般原理在真理问题上的贯彻。

真理的客观性决定了真理的一元性。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任何真理,既具有客观性,同时又具有绝对性和相对性。

真理的绝对性即具有绝对性的真理,是指真理的无条件性、无限性。

首先,任何真理都必然包含着同客观对象相符合的客观内容,都同谬误有原则的界限,都不能被推翻。

否则,就不成其为真理,这一点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在这个意义上,承认了客观真理也就是承认了绝对真理。

其次,人类认识按其本性来说,能够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认识每前进一步,都是对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这一点也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真理的相对性即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指真理的有条件性、有限性。

首先,真理所反映的对象是有条件的、有限的。

其次,真理反映客观对象的正确程度也是有条件的、有限的。

真理是具体的,是发展的,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辩证统一的。

第一,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相互渗透和相互包含的。

第二,具有相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又是辩证转化的。

第三题: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它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2021马原课后题答案完整版

2021马原课后题答案完整版

2021马原课后题答案完整版一、选择题1. B2. A3. A4. C5. B二、判断题1.正确2.错误3.错误4.正确5.错误三、简答题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本观点有哪些?答: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本观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多样的、不断发展变化的。

物质决定意识,存在决定意识,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同时,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事物的发展是以矛盾为基础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历史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上层建筑的发展过程。

经济基础是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层建筑是经济基础的反映和表现。

历史的发展是一种客观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马克思主义哲学注重实践的重要性,认为实践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基础。

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检验真理。

•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性和可变性: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历史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但也是具有可变性的。

社会历史的发展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经历着不断变革和发展的过程。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人的思维是受到社会环境和经济条件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的。

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价值观基本观点有哪些?答: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价值观基本观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社会历史发展的价值观: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历史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每个阶级和社会群体都有自己的利益和价值目标。

而无产阶级的价值目标是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最大幸福。

•社会个人关系的价值观: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关系。

社会的发展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和最大幸福,个人的价值实现需要通过社会的发展和改造来实现。

•社会公平与正义的价值观: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人的平等和公正,追求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马克思主义倡导消除阶级社会的剥削和压迫,实现社会的公有制和社会福利。

马原练习题(附答案)

马原练习题(附答案)

马原练习题(附答案)一、单选题(共70题,每题1分,共70分)1.社会基本矛盾是:A、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B、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矛盾C、生产和消费的矛盾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正确答案:D2.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B、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正确答案:B3.制约人们行为及其动机的根本条件是:A、政治制度B、生产方式C、传统意识D、阶级关系正确答案:B4.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这是:A、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B、诡辩论的观点C、经验论的观点D、旧唯物主义的观点正确答案:A5.严格意义上的社会革命是指:A、反动阶级对革命政权的篡夺B、革命阶级推翻反动阶级的统治C、统治阶级内部政权的更替D、思想、文化、技术领域的重大变革正确答案:B6.“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即是真理”,这是:A、辩证唯物主义的真理观B、一切唯物主义的真理观C、混淆了真理的客观性与规律客观性D、混淆了真理性认识与一般认识的错误观点正确答案:D7.《坛经》中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

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这段记载中关于运动的基本观点是:A、运动与物质不可分割B、精神是运动的主体C、精神运动时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D、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正确答案:B8.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A、生产劳动力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B、劳动者的劳动强度和熟练程度决定的C、劳动者为资本家创造的剩余价值决定的D、劳动者劳动时间的长短决定的正确答案:A9.现阶段,先进生产力集中体现为:A、管理方式B、科学技术C、劳动对象D、劳动者正确答案:B10.相对剩余价值的获得是靠:A、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的结果B、延长工作日,增加剩余劳动时间的结果C、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D、工作日不变,增加必要劳动时间获得的正确答案:A11.社会意识的本质特点在于:A、它是全社会人的共同意识B、它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具有相对独立性C、它具有鲜明的阶级性D、它是独立于社会存在之外的精神实体正确答案:B12.哲学上物质范畴与自然科学上的物质形态的关系是:A、本质和现象的关系B、一般和特殊的关系C、本源和派生的关系D、形式和内容的关系正确答案:B13.李克强总理在2017年政治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全面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加快新材料、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制药、第五代移动通信等技术研发和转化,做大做强产业集群。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习题含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习题含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习题含答案.1、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A.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B.唯物主义认识论C.实践D.唯物史观【答案】A2、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这一基本原则的哲学基础是()A.矛盾特殊性原理B.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相结合的原理C.矛盾共性与个性辩证统一的原理D.矛盾发展不平衡原理【答案】C3、加快资本周转,可以增加年剩余价值量和提高年剩余价值率,根本是因为()A.预付的资本总量增加了B.实际发挥作用的可变资本增加了D.剩余价值率提高了【答案】B4、马克思把黑格尔的辩证法称为()A.合理内核B.基本内核C.精髓D.核心【答案】A5、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是可以()A.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B.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C.制约和影响社会发展D.决定国家的贫富强弱【答案】C6、正确认识价值创造和财富生产的关系,关键是运用()A.劳动二重性学说B.资本有机构成学C.剩余价值学说D.平均利润学说【答案】A7、在生产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A.生产资料所有制B.产品的分配和交换C.在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D.管理者和生产者的不同地位【答案】A8、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D.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答案】A9、人类全部社会关系中最基础的关系是()A.生产关系B.血缘关系C.政治关系D.思想关系【答案】A10、商品生产者为了获得更多盈利,必须使其商品的()A.个别价值等同于社会价值B.社会价值提升为个别价值C.个别价值降到社会价值之下D.个别价值提升到社会价值之上【答案】C11、资本集中的方式是()A.资本积聚和资本积累B.竞争和剩余价值的资本化C.竞争和信用D.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答案】C12、实践是指()A.个人的生活活动B.一切有利于自己的活动C.人有目的的、达到真理性的认识活动D.人们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答案】D13、资本主义法制的核心是()A.民法B.宪法C.刑法D.行政法【答案】B14、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成为东西方矛盾焦点和帝国主义政治体系最薄弱环节的国家是()A.德国B.奥地利C.中国D.俄国【答案】D15、马克思指出:“搬运夫和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的差别小得多,它们之间的鸿沟是分工掘成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习题答案(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习题答案(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习题答案全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民解放的科学1、结合我们的学习谈谈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及在当代的适用性?答:一、历史必然性:1、工业革命和世界市场的形成,促进资本主义经济高速发展并产生生产过剩的危机,暴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社会化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这一不可克服的矛盾,预示着未来社会革命的性质和历史发展的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

2、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需求,这就成为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

3、十九世纪自然科学一系列重大成就、特别是细胞学说、生物进化论和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对自然规律的揭示及对新的世界观的需要,为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提供了科学基础。

二、当代适用性:1、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一种具有开放性和创新性的理论体系,是一个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历史进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具体实际的结合,使马克思主义始终站在人类智慧的高峰,成为时代的旗帜,指引人们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

2、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政治立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至今仍是指导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进步人民努力奋斗的武器强大思想。

3、马克思主义关于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全球化问题、国际市场、经济周期和经济决定上层建筑等许多具有前瞻性的论述,不断地为现实社会所证实,并继续影响着当代许多社会科学家,对当今的社会革命与社会改革仍然具有巨大的现实指导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答:首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其次,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马原课后习题答案(全)-2015版

马原课后习题答案(全)-2015版

马原(2015版修订版)课后题目录马原(2015版)课后题 (1)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3)一、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 (3)二、在追求中国梦的过程中,应该怎样把握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 (3)三、结合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分析科学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4)四、联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说明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的重要意义。

(4)五、根据大学生专业学习的实际,说明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5)第二章认识的本质及发展规律 (5)一、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关于"实践第一"的观点? (5)二、为什么说真理是客观的、绝对的又是相对的?把握这一观点对于我们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有什么重要意义? (5)三、有人说价值观没有对错之分,请结合真理与价值的辩证关系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并论述树立正确价值观的意义。

(6)四、如何理解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党的思想路线的关系? (7)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7)一、为什么说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7)二、当前,我国面临着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双重任务,需要协调好开发资源和保护资源的矛盾。

请根据你对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的理解,谈谈在利用科学技术方面应该怎样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

(7)三、既然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那么为什么同一时代条件下人们的思想观念却差异很大甚至产生对立呢? (7)四、社会发展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结果,可历史事件又是人们意志的“合力”造成的,两者不矛盾吗?这与“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是怎样的关系? (8)六、请结合马克思主义的群众史观,谈一谈你对坚持群众路线重要性的认识 (8)第四章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 (9)一、为什么说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9)二、如何理解商品二因素的矛盾来自劳动二重性的矛盾,归根到底来源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 (9)三、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的,但为什么不能由任何一个商品生产者所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来决定呢? (11)四、有人认为,在信息社会里,价值的增长不是通过劳动,而是通过知识实现的,应当用知识价值取代劳动价值.试用所学原理对该观点进行评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练习四
三、简答题
11.简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及其特点。

12.简述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及其意义。

四、辨析题
13.整个世界都是认识的客体。

14.由于认识主体不同,因而任何真理都是相对的。

参考答案
1.A
2.B
3.C
4.A
5.D
11.简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及其特点。

【答案要点】
⑴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中通过感觉器官所获得的关于事物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的认识形式,它是认识的初级阶段。

它包括三种形式:感觉、知觉和表象。

它们既相区别又相联系,促使感性认识不断的从低级向高级发展。

感性认识的基本特点:一是直接性,就是感性认识是人们的感觉器官对事物的直接感知,不存在中介。

二是具体性,就是感性认识所反映的是事物具体而生动的形象。

三是表面性,就是感性认识是对事物表面现象的反映。

⑵理性认识是人们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抽象思维活动得到的关于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它也包括三种形式:概念、判断和推理。

人的思维总是沿着从概念到判断再到推理这一过程进行的。

理性认识的基本特点:一是间接性,即它是经过头脑思维这个中间环节而产生的。

二是抽象性,即它是以概念、判断、推理这种抽象的逻辑思维形式反映事物本质和规律的。

12.简述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及其意义。

【答案要点】
①从理性认识到实践是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也就是理论指导实践,精神变物质的过程。

②从理性认识到实践,这是认识过程中更为重要的一次飞跃。

这次飞跃的意义是:
第一,理论只有运用于实践,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

认识的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科学理论对实践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它一旦被群众所掌握,就会变成改造世界的巨大的物质力量。

只有通过这次飞跃,才能使认识物化、对象化,使认识变为现实,使精神力最转化为物质力
量。

第二,理论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才能使认识受到实践的检验而得到修正、补充、丰富和发展。

13.整个世界都是认识的客体。

【答案要点】
错误。

认识的客体是指认识的主体在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中所指向的对象,即进入实践范围和认识范围的那部分事物。

世界具有无限性。

在整个世界中,既有人类已经认识和改造过的对象,也有人类尚未认识和改造过的对象。

人类尚未认识和改造过的对象,不能称之为认识的客体。

人类的实践和认识是不断发展的。

随着实践和认识的进一步发展,会有愈来愈多的事物进入实践领域和认识领域,成为认识的客体。

14.由于认识主体不同,因而任何真理都是相对的。

【答案要点】
错误。

①真理的相对性一是指真理反映事物的近似性、不完全性,二是指真理之所以真总是相对于一定条件的。

②真理的相对性不是因为认识主体不同所致,而是因为真理总是借助于一定的主观形式去反映客观内容,真理所反映的客观事物总是有条件的存在,所以才使真理具有相对性。

③真理是主观符合客观的认识成果,它不会因认识主体的不同而改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