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敏感度检查及其临床意义
对比敏感度(CSF)检查
![对比敏感度(CSF)检查](https://img.taocdn.com/s3/m/de85f41bb8f67c1cfbd6b867.png)
对比敏感度(CSF)检查
对比敏感度(CSF)检查介绍:
对比敏感度是测定视觉系统辨认不同大小物体空间频率(周/度)时,所需的物
体表面的黑白反差(对比度),用以评价视觉系统对不同大小物体的分辨能力,因此它是一种新的视觉功能定量检查法。
对比敏感度(CSF)检查正常值:
视觉系统的形觉以视力来确定,通常视力在高对比度下测量。
对比度(调制度)由物体亮度对比背景亮度来确定。
对比度=(物体亮度-背景亮度)/(物体亮度+背景
亮度)。
对比敏感度(CS)定义为视觉系统能觉察的对比度阈值的倒数。
对比敏感度= 1/对比度阈值。
对比度阈值低,则对比敏感度高,则视觉功能好。
对比敏感度(CSF)检查临床意义:
异常结果:在青光眼和视神经疾患的早期即可出现对比敏感度的异常。
需要检查人群:屈光不正。
对比敏感度(CSF)检查注意事项:
不合宜人群:屈光不正的人群。
检查前禁忌:切忌疲劳紧张。
检查时要求:光照适中。
对比敏感度(CSF)检查检查过程:
被检者坐离本表3米距离,配戴最佳屈光矫正镜,先测右眼,再测左眼,测量
次序由表一至表四,视标由大至小,直至被检者不能正确读出最小行的两视标为止,尽量鼓励被检者读出下一行小视标。
每位被检者的测量结果记录在记录单上。
对比敏感度在眼科的临床应用
![对比敏感度在眼科的临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22673a0584254b35effd3438.png)
对比敏感度在眼科的临床应用发表时间:2019-03-20T08:53:34.940Z 来源:《药物与人》2018年12月作者:王新乔[导读] 视觉对比敏感度比标准视力表检查能够更加敏感、真实地反映及评估视功能情况。
乳山市人民医院眼科王新乔摘要:视觉对比敏感度比标准视力表检查能够更加敏感、真实地反映及评估视功能情况。
目前研究已显示其在白内障、青光眼、屈光不正、斜视、弱视及视网膜病变等眼病的早期诊断和疗效评价等诸多领域具有应用价值, 概述了视觉对比敏感度在上述领域的应用。
关键词:对比敏感度;眼科;应用视觉系统最重要的功能是形觉, 即不仅能看到物体, 而且能分辨其形状。
目前在临床上评价形觉的主要手段是视力表, 但单纯用视力表检查视角大小, 只能反映黄斑对高对比度小目标的分辨能力。
将不同的空间频率作为横坐标, 将条纹与空白的亮度对比作为纵坐标, 即将视角与对比度结合,测定对于各种不同空间频率图形人眼所能分辨的对比度, 可得出对比敏感度函数, 通过CSF 可更加全面地了解人眼的形觉功能。
1视觉对比敏感度的生理学机理生理学家认为, 视觉通道理论是视觉对比敏感度的形成比较完善的机理。
视觉系统具有特异的视觉通道, 每一通道只在特定的很窄范围的空间频率上有特定的敏感范围, 而所有的对比敏感度功能正是每一通道的反映。
视觉通道理论认为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包含X 细胞和Y 细胞, X 细胞主要分布于黄斑中心区域, 主要接受视锥细胞的传导, 兴奋时称为X 细胞通道开放, 抑制时称为X 细胞通道关闭。
Y 细胞主要分布于黄斑区以外的视网膜周边部, 主要接受视杆细胞的传导, 兴奋时称为Y 细胞通道开放, 抑制时称为Y 细胞通道关闭。
X 细胞对高频正弦光栅敏感, Y 细胞对低频正弦光栅敏感。
2 种通道的状态受同级或上级神经元细胞控制, 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2 类不同状态视细胞的数量对比状态。
不同状态视细胞数量对比状态受到光照强度的影响。
对比敏感度
![对比敏感度](https://img.taocdn.com/s3/m/151ad5c558f5f61fb73666f7.png)
眼视光特检技术七2007-06-15 08:45 A.M.第七章对比敏感度对比敏感度的定义,对比敏感度测试卡和眩光对比敏感度测试仪的操作技术,对比敏感度测试的临床应用。
第一节概述对比敏感度(contrast sensitivity对比敏感度(contrast sensitivity)检查作?评价视功能的一种方法在20世纪70年代首次提出,是通过引入调制传递函数(modulation transfer function,MTF调制传递函数(modulation transfer function,MTF)的概念,根据灰度调制曲线的变化制成宽窄、明暗不同的条栅图作?检查表,以此反映空间、明暗对比二维频率的形觉功能。
其调制曲线的宽度变化反映条栅的空间函数,调制曲线的高度变化反映条栅的明暗对比函数。
对比敏感度测试分?近用和远用、双眼对比敏感度和单眼对比敏感度。
对比敏感度测试是一种心理物理检查,其神经解剖基础是视网膜感光细胞所组成的光感受野。
J杄W杄Howe作视网膜电图(ERG)评价对比敏感度的客观性时指出:对比敏感度检查结果与视网膜电图结果有相当好的对应关系,对比敏感度值代表了视网膜的功能状况。
第二节操作技术近十多年来,由于微机技术的发展,对比敏感度的研究得到了扩充和发展,不断有新的、更加简便和准确的测试方法被开发应用于临床。
目前常用的对比敏感度测试方法有:对比敏感度测试卡(F杄A杄C杄T杄)对比敏感度测试卡(F杄A杄C杄T杄和眩光眩光对比敏感度测试仪(OPTEC 6500)。
一、对比敏感度测试卡(F杄A杄C杄T杄)是由Arthur P杄Ginsburg,PhD于1983年在早期对比敏感度测试卡的基础上改进而成的。
在视觉功能的测试方面,F杄A杄C杄T杄比标准的Snellen对比敏感度测试卡具有更加准确和全面的优点。
(一)操作技术1杄支架的使用(1)把测试卡安装在支架的一端。
(2)把测试卡放在18英寸(46 cm)的测试距离处。
对比敏感度资料
![对比敏感度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f046324476a20029bc642d58.png)
6、屈光不正 轻度的屈光不正在高空间频率时其CS 下降,随着屈光不正程度的增加,中或低空 间频率时后的CS曲线与屈光不 正相似。
7、其他疾病 白内障、垂体腺瘤、药物(如酒精、布洛芬)、 有毒化学物品等也可引起不同空间频率上CS的 下降.
CSF具有的高度敏感性是许多其 他检查所无法比拟的,但它的低特异性 决定了其在眼科临床上尚需与其他检查 相结合,而且对于其临床应用尚有待于 进一步深入研究。
• 对比敏感度(CS):在日常生活中,人眼要分辨 边界清晰的物体,也要分辨边界模糊的物体。而 后一种分辨能力则成为对比敏感度。
正常人的对比敏感度函数呈锺形曲线,大约在5cpd 处敏感性最高,较高空间频率处敏感性快速下降, 在低空间频率处下降较慢。在性别方面,女性比男 性有较低的空间对比敏感度;随年龄增加,在较高 空间频率处对比敏感度有所降低,主要由于视网膜 和神经年龄性改变引起。
通过对比敏感度检查还可以观察病情的进展或者治 疗效果。目前对比敏感度检查已经广泛用于临床。
对比敏感度测定原理 4.对比敏感度函数和限制因素
• 对比敏感度函数(Contrast Sensitivity Function, CSF) • 整个视觉系统的综合:包括眼部、传导通路和中枢 • 限制因素:眼部异常、传导异常、中枢异常
3、黄斑部疾病 黄斑疾病目前尚缺乏理想的早期诊断方法, FFA在黄斑病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但大多数黄 斑疾病早期的FFA是正常的。有报道视力正常的老 年黄斑变性也有CSF的异常,单眼黄斑变性的对侧 眼约有1/4出现CSF下降,提示CSF是检查早期老 年黄斑变性视功能改变的较有效的方法,可能成为 该病的亚临床诊断方法。各种黄斑病变均有CS的 下降。中浆的CS受损主要在高频区,峰值左移, 且低于正常值,在其视力正常或接近正常时,CS 就低于正常,严重时低空间频率也下降。
摩尔纹 对比敏感度(csf)原理
![摩尔纹 对比敏感度(csf)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9226b555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c9.png)
摩尔纹对比敏感度(CSF)原理导言摩尔纹对比敏感度(CSF)是指人类视觉系统对图像细节的感知能力,是图像处理和显示技术中重要的一个参数。
摩尔纹对比敏感度的测量和理解对于设计高品质的图像显示设备和视觉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通过对摩尔纹对比敏感度原理的探讨,系统地介绍摩尔纹对比敏感度的定义、测量方法及其在图像处理和显示技术中的应用。
一、摩尔纹对比敏感度的定义摩尔纹对比敏感度是指人眼对灰度或颜色变化的感知能力。
在视觉感知中,对比度是重要的一个概念,它描述了图像中不同区域之间亮度或颜色的差异。
摩尔纹对比敏感度量化了人眼对这种差异的感知能力。
通常情况下,对比敏感度被定义为在一定空间频率下,人眼对亮度或颜色变化的最小可分辨差异。
二、摩尔纹对比敏感度的测量方法为了测量摩尔纹对比敏感度,通常采用心理物理实验方法。
实验过程中,被试者需要观察一系列灰度或颜色变化的图像,然后判断它们之间的差异程度。
通过不断调整图像对比度,可以得到被试者在不同空间频率下的对比敏感度。
另外,还可以使用生理学方法,通过记录人眼的脑电信号或者眼部反应来间接测量对比敏感度。
三、摩尔纹对比敏感度的影响因素摩尔纹对比敏感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空间频率、亮度、对比度、颜色、图像大小等。
在不同的空间频率下,人眼的对比敏感度也会发生变化。
一般来说,人眼对中低频的对比度更为敏感,而对高频的对比度较不敏感。
对比度越大,对比敏感度越高;而在低亮度条件下,对比敏感度会下降。
四、摩尔纹对比敏感度在图像处理和显示技术中的应用摩尔纹对比敏感度的认识对于图像处理和显示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它可以用于图像质量评价和图像压缩编码算法的优化。
通过考虑人眼对比敏感度,可以更好地保留图像重要信息,并减少不必要的数据量。
对比敏感度也可以用于显著性区域能力的改进。
在图像检测和识别中,考虑对比敏感度可以更准确地提取和表示图像中的显著区域。
对比敏感度还可以用于可视注意力模型的构建和图像自适应增强算法的设计。
灵敏度与特异性在临床诊断中的比较研究
![灵敏度与特异性在临床诊断中的比较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ebbb3577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42a9d4e.png)
灵敏度与特异性在临床诊断中的比较研究在医疗领域,诊断正确率是医生需要不断提高的技能。
为了达到正确诊断的效果,医生需要依靠各种检测项目,这些检测项目能够给出被诊断疾病可能存在的指标,帮助医生快速判断一个患者是否患病。
这些指标包含了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灵敏度和特异性是医学界常常提到的两个意义重大的术语。
前者用来描述结果中正常人不被诊断为患者的情况,后者用来描述结果中患病的人被正确地识别出来的情况。
灵敏度和特异性的比较研究能够为医生提高诊断准确率提供重要的参考。
一、灵敏度与特异性的定义和计算灵敏度是一个指标,用来表示所有“患者”中被诊断出疾病的百分比。
也就是说,当真正的患者接受测试时,测试可以有多大的概率诊断出患者的疾病。
根据这个定义,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的计算公式:Sensitivity = TP / (TP + FN)其中,TP表示真正阳性(True Positive),指得是患者在测试中显示出阳性反应的情况。
FN表示假阴性(False Negative),指得是患者在测试中显示出阴性反应的情况,但实际上患有疾病。
特异性是另一个指标,用来表示所有“健康人”中得出“健康”的百分比。
也就是说,如果测试能够准确地排除那些没有疾病的人,那么测试的特异性就很高。
类似于灵敏度的计算方式,特异性计算的公式如下:Specificity = TN / (TN + FP)其中,TN表示真正阴性(True Negative),指得是健康人在测试中显示出阴性反应的情况。
FP表示假阳性(False Positive),指得是健康人在测试中显示出阳性反应的情况,但实际上没有患有疾病。
二、灵敏度和特异性的比较灵敏度和特异性二者往往是相互对立的。
如果测试要求更加谨慎通过,那么会减少假阳性,从而提高特异性;如果测试要求放宽,就会增加假阳性,导致灵敏度更高。
因此,通常灵敏度和特异性是一个均衡的关系。
在不同的测试技术下,人们为了达到预期的诊断准确率会在不同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之间权衡,确定一个最适合的折中点。
《眼科与视功能检查》——16.对比敏感度概述课件
![《眼科与视功能检查》——16.对比敏感度概述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6abdaa4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f3.png)
对比敏感度概述
定义
测量
意义
影响因素
临床应用
影响因素
眩光 瞳孔直径 空间频率 屈光状态
年龄
弱视眼的视力低下,首先表现在低频CS下降,视力的康 复过程也首先表现为CS的增加,随后才有视力的增加, 对弱视的早期诊断很重要.对比敏感度对于微小的屈光不 正引起的视觉异常非常敏感,高度近视眼随看近视度数 的增加CS异常明显。
比如,最大亮度是100,最小亮度是0,对比度=(100-0)/(100+0)=100%; 如果最大亮度由100降低40,变为60,最小亮度由0增加40,变为40时,对比度=(60-40)/(60+40)=20%; 如果最大亮度降低为50,最小亮度增加为50时,对比度为0。
对比敏感度概述
定义
测量
意义
对比敏感度概述
定义
测量
意义
影响因素
临床应用
黄斑部疾病: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者,CSF在所有对比度均下降,表明神 经系统在高、中、低对比度的各频率均受损。有报道视力正常的老年黄斑 变性也有CSF的异常,单是黄斑变性的对侧眼约有1/4出现CSF下降,提示 CSF是检查早期老年黄斑变性视功能改变的较有效的方法,可能成为该病的 亚临床诊断方法,各种黄斑病变均有CS的下降。
对比敏感度概述
定义
测量
意义
影响因素
临床应用
通常用对比敏感度曲线来表示对比敏感度功能。将不同空间频率作为横坐标,将对比敏 感度作为纵坐标,对于一定的空间频率, 可检测出其相应的对比敏感度。测定人眼对 各种不同空间频率的图形所能分辨的对比度,得出对比敏感度函数(CSF)曲线。
对比敏感度函数曲线
对比敏感度概述
对比敏感度概述
对比敏感度在眼视光学中的应用
![对比敏感度在眼视光学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1d47e237524de518974b7d76.png)
对比敏感度在眼视光学中的应用对比敏感度作为眼视光学的重要定义,在现代社会应用中发挥着日渐重要的作用。
在大量的实践与研究过程中,对比敏感程度在眼视光学应用中各有侧重,不同应用方向对于对比敏感程度应用的方法也各不相同,本文以此为出发点对对比敏感度在眼视光学中的应用进行类型化分析,认为通过现有的光学应用能够使眼科疾病实现早发现,早治疗。
标签:对比敏感度;眼视光学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自身视力的重视也在不断的提高,尤其是现代人们关于自身生理安全日渐提升重视的情况下,视力更是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很多人已经把定期的视力检查作为基本的保健活动,在检查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用到眼视光学,而对比敏感度又是眼视光学中的关键组成部分,所以有必要对其进行必要的研究以促进眼视光学的发展提升基本医疗保障能力。
1 基础测量方法现状现有的基础测量方法可以分为以下四种,一种是正玄波条文检测法、二是视力表对比检测、三是计算机测算法,第四是对比敏感度度测算法,此四种方法各有侧重,下面笔者做具体分析。
第一种,正玄波条文检测法。
所谓正玄波条文检测法就是利用明暗条纹反差进行检测的方法,其中通过分析明暗条文的相互转化,分析对比敏感度的相互转化,以条文粗细反映频率高低,条纹粗则表示频率高,条文细则表示频率低。
对于人眼与条文而言其存在一定的界值,一旦条文亮度低于界值,人眼即处于不可见的状态之下。
以对比度为基准,档次基准为100%时存在的的人眼可见的最细条纹即为个人视力。
且在其中明暗相互配合有明必有暗,一对明暗即为一周期。
在具体应用的过程中人们往往使用电视机屏幕的明暗条来进行相应的测量,认为这样的方式省工省料,而且见效快,速度高。
第二种是视力表测算法。
所谓视力表测算指的是利用视力表上面的黑白条纹进行相应的视力测试,在此时过程中主要的工具是电子或人工的测试图,典型就是日常常见的视力图。
视力图基本上用于测量视力的图表。
国内使用的视力表有:国际标准视力表、对数视力表、兰氏(Landolt)环视力表。
视觉质量的重要参数
![视觉质量的重要参数](https://img.taocdn.com/s3/m/60fca2dc76a20029bd642d8e.png)
视觉质量的重要参数:1.视力(黄斑中央凹的视力)比如0.8 1.0 1.5 标准对数视力表2.视野指视网膜黄斑中央凹以外的视觉细胞功能(指人的头部和眼球固定不动的情况下,眼睛观看正前方物体时所能看得见的空间范围)正常范围(单位:度)右眼:内61.1±0.22,外92.6±0.23,上48.5±0.24,下65.5±0.24左眼:内59.9±0.25,外93.9±0.21,上49.6±0.20,下66.0±0.25“视野”又称“视场”。
当眼固定注视一点时( 或通过仪器) 所能看见的空间范围,,双眼视野大于单眼视野:对各种颜色的视野大小也不同,绿色视野最小,红色较大,蓝色更大,白色最大。
这主要是山于感受不同波长光线的锥体细胞比较集中十;视网膜小心所致。
3.对比敏感度检查及其临床意义人类对视功能的评估多用视力、视野、双眼视功能、光觉、色觉等检查来完成。
多年来,多将视力表检查的视力及视野结果作为视功能好坏的定量标准,但人眼的视觉功能不仅包括分辨高对比度的小目标的能力,还包括对各种点线与空白间明暗程度差别(即对比度或反差)的分辨能力,后者即对比敏感度(Contrast sensitivity , CS )。
CS能更全面地评估视觉系统的形觉功能特点,是一种新的形觉功能定量检查方法。
在视觉系统的心理物理学和电生理学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其检查有助于认识到某些疾病的视觉异常,从而有利于其诊断。
二、基本原理1、空间频率特性概要在电学中,某种频率的正弦电波,经滤波器后,其幅度和相位有所变化,但仍然是同一频率的电波。
光学系统(如底片、视网膜)与电滤波器的性质相似,只不过电滤波器是对时间频率的波起作用,而光滤波器是对空间频率的波起作用,也就是说,实质上,光学系统是空间频率滤波器。
在光学上,所谓调制度(即对比度)的定义为:M=(Imax—Imin)/(Imax+Imin)其中Imax和Imin分别为物面或象面的最大光强和最小光强。
对比敏感度检查
![对比敏感度检查](https://img.taocdn.com/s3/m/01eb14c7ff00bed5b8f31d08.png)
对比敏感度检查
对比敏感度是在明亮对比变化下,人的视觉系统对不同空间频率的正弦光栅视标的识别能力。
它是一种形觉功能的定量检查,不同于视力表检查所反应的形觉功能。
被测物不仅要有空间频率的变化,还要有对比度的变化。
常用VCTS对比敏感度测试卡如图2-10、激光对比敏感度测试仪检查。
图2-10 VCTS6000对比敏感度测试卡
对比敏感度的检查,对于低视力门诊非常重要,它可以评价某些潜在的无法从视力上反映出来的视力丧失,更好地了解患者体会到的视觉问题。
对比敏感度的检查可以作为评价各种疾病的视网膜功能的指标之一,并可早期发现疾病、预测术后视力效果;对于低视力患者,也可以通过对比敏感度的监测,提供视觉疾病的鉴别和病情监测;判断整个视觉系统的功能状态,如预见他们的语言交流能力、活动能力和视觉功能等。
对比敏感度在眼科临床的应用
![对比敏感度在眼科临床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4ea080c0a76e58fafbb00333.png)
对比敏感度在眼科临床的应用对比敏感度作为一种用于检测人眼对于边界模糊物体的分辨能力的视觉检查方法,临床主要用于弱视、斜视、视神经病变、视网膜病变、屈光不正、高眼压、青光眼、白内障等眼科疾病的检查,为临床早期诊断、选择手术时间、制定手术方式、评价治疗效果提供了重要信息,在眼科临床诊治中起到重要作用,本文现将对比敏感度在眼科临床的应用价值作以综述。
标签:对比敏感度;眼科;临床应用对比敏感度检查能够对视觉功能进行全面的的评价,更好的了解形觉功能,本文现将对比敏感度在眼科临床的应用价值作以综述,具体如下:1.对比敏感度定义对比敏感度(CS),是人眼分辨可见区域(平均亮度情况下的2个区域)差别的能力,计算方法是阈值(人眼恰好识别出某一个空间频率的黑白相间的条纹或者光栅阈值)的倒数。
空间对比敏感度(SCS),是人眼分辨可见区域中的2个区域靠近很近,辨认亮度间差异的能力。
时间对比敏感度(TCS),是人眼分辨可见区域是随时间的先后顺序出现的,辨认其亮度间差异的能力。
对比敏感度是测定人眼分辨不同空间变换频率图形的能力,是在视角与对比度相结合基础上测定[1]。
2.对比敏感度机理据有关报道,视觉系统是有多个空间频率的通道的,并且每一个通道仅和很窄的对应空间频率带反应。
依据猫视网神经节的分类及灵长类动物的视网神经节分类,得出控制眼球运动的W细胞轴在低空间频率较敏感,与Y相似;P细胞神经节是灵长类特有的,在高空间频率及低时间频率较敏感,与X相似。
在空间对比曲线中的高频区代表的是“X 通道”(黄斑中央部)的功能,曲线中的低频区代表的是“Y 通道”的功能。
Campbell 、Robson两人提出,有一系列的独立神经通道而组成的视觉系统是有特定敏感性范围的,独立的神经通道仅与特定的空间频率有关,仅与很窄的空间方向性和频率有关。
对比敏感度(CS)的功能是每一通道的总体反映。
3.对比敏感度(CS)检查方法主观检查法,分为SCS仪和干涉条纹仪。
对比敏感度检查
![对比敏感度检查](https://img.taocdn.com/s3/m/6ca1e70d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66be174.png)
对比敏感度检查
卢宁
【期刊名称】《国外医学:眼科学分册》
【年(卷),期】1991(015)003
【摘要】对比敏感度是人眼分辩边界模糊物体的能力。
对比敏感度检查是用正弦
波条纹来检查人眼的分辩能力.在许多疾病(如老年性黄斑变性、高眼压症和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早期,当视力、视野和色觉尚未出现改变时,对比敏感度已开始下降。
因此对比敏感度检查被认为是最为敏感的视功能检查之一。
本文对对比敏感度的发展、生理学研究及临床应用等作一综述。
【总页数】6页(P163-168)
【作者】卢宁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70.42
【相关文献】
1.对比敏感度及眩光测试在白内障检查中的应用 [J], 王璐;孙慧敏
2.视觉电生理联合对比敏感度检查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早期诊断的意义 [J], 朱敏;李国培;陈玉冰;虞林丽
3.客观对比敏感度检查在弱视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J], 杜婉丽
4.弱视的计算机对比敏感度检查 [J], 朱赫;朱丹
5.对比敏感度检查在眼科科研及诊疗中的应用 [J], 曹宁;卢秀珍;路琦;毕爱玲;毕宏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临床分析疾病诊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评估
![临床分析疾病诊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评估](https://img.taocdn.com/s3/m/0a2e8585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34.png)
临床分析疾病诊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评估疾病的诊断是临床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环,而评估疾病诊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则是确定诊断准确性的重要指标。
本文将从临床角度,分析疾病诊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评估的意义,以及常用的评估方法与应用。
一、疾病诊断的敏感性评估1.1 敏感性的概念及意义敏感性(Sensitivity),也称为测验的真阳性率(True Positive Rate),指的是患病者中被正确诊断为阳性结果的比例。
在疾病诊断中,敏感性的评估是判断诊断方法是否能够准确检测到患者真实患病状态的重要指标。
高敏感性的诊断方法能够更有效地排除疾病的假阴性结果,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1.2 敏感性的计算公式敏感性的计算公式如下所示:敏感性 = 真阳性个体数 / (真阳性个体数 + 假阴性个体数)1.3 影响敏感性评估的因素敏感性评估的结果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样本质量、实验技术、操作人员的经验水平等。
为了获得准确的敏感性评估结果,在实际中需要严格控制这些因素,以确保诊断方法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
二、疾病诊断的特异性评估2.1 特异性的概念及意义特异性(Specificity),也称为测验的真阴性率(True Negative Rate),指的是非患病者中被正确诊断为阴性结果的比例。
在疾病诊断中,特异性的评估是判断诊断方法是否能够正确排除非患病者的重要指标。
高特异性的诊断方法能够更有效地排除疾病的假阳性结果,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2 特异性的计算公式特异性的计算公式如下所示:特异性 = 真阴性个体数 / (真阴性个体数 + 假阳性个体数)2.3 影响特异性评估的因素特异性评估的结果同样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样本选择、实验方法、研究设计等。
在进行特异性评估时,需要综合考虑存在的潜在误差,并结合实际情况,确保评估结果具有可靠性和实用性。
三、综合评估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3.1 敏感性与特异性的平衡在疾病诊断中,敏感性和特异性往往是对立的。
对比敏感度
![对比敏感度](https://img.taocdn.com/s3/m/99716c582e3f5727a5e9625e.png)
对比敏感度测定原理 4.对比敏感度函数和限制因素
• 对比敏感度函数(Contrast Sensitivity Function, CSF) • 整个视觉系统的综合:包括眼部、传导通路和中枢 • 限制因素:眼部异常、传导异常、中枢异常
应用
• • • • • • • • 儿童视觉发育研究 屈光手术 白内障 黄斑病变 高眼压和青光眼 弱视 视神经及视路病变 屈光不正、聚焦不良、低视力、眩光等
对比敏感度
刘 峰
定义
• 视敏度:分辨图像中最为微小的黑色和白色的能 力。并不是要为了测试一对一一系列大小对比敏 感度的敏感性。它紧测试对以白色为底的黑色字 母的高对比度的分辨能力。 • 对比度:图像的一部分与另一部分在亮度上的差异。 一只站在白色雪堆上的白猫是低对比度,而一只 站在白色雪堆上的黑猫则是高对比度。 • 对比敏感度(CS):在日常生活中,人眼要分辨 边界清晰的物体,也要分辨边界模糊的物体。而 后一种分辨能力则成为对比敏感度。
5、高眼压症和青光眼 高眼压是代表正常人眼压分布曲线的高限, 应该无视乳头和视野的损害,但经大量的CS检查 发现,即使视乳头和视野常规检查正常,其CS也 会明显改变。 有人认为青光眼患者的神经损伤不足50%时,一般 检查方法不能发现眼底和视野改变,对青光眼的早 期诊断,CS显然要比眼底、视野敏感得多。大量 青光眼患者,不论其为何种类型,即使中心视力为 1.0,甚至比1.0还好,CS也下降,尤以高空间频率 最先受累,中晚期波及低空间频率部分。
2、弱视 所有的弱视患者均有CS的缺损,但不同原因所致的弱视其 CS改变不同。其中斜视性弱视只表现为高空间频率上的CS下降, 但CS的下降与视力下降程度并不一致。屈光参差性弱视在各空间频 率上的CS均下降,其下降与视力下降程度基本平行。形觉剥脱性弱 视的CS在低空间频率上大致正常,而其它空间频率则下降。 CS的测试不仅用于弱视的诊断、鉴别,还用于弱视的治疗, 1978年Cambell提出,大脑的视觉纤维细胞对具有一定空间频率和 一定方向的图形产生活动反应,根据这个原理,设计了视觉刺激仪, 利用反差强、空间频率不同的条栅作为刺激源刺激弱视眼来提高视 力,并不断转动条栅使弱视眼的视细胞在各个方向上都能接受不同 空间频率条栅的刺激。这种视觉刺激疗法,可以使视力明显地恢复, 而且平时不用遮盖,容易被患者接受,方法比较简便,疗程又短, 特别对那些中心凹注视的中度、轻度病人,双眼性屈光不正性弱视 效果最好。而且有报道说通过视觉刺激疗法治疗的视力提高是永久 的,不受年龄影响。
分析灵敏度与功能灵敏度的临床意义区别
![分析灵敏度与功能灵敏度的临床意义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22d65d70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bef1069.png)
分析灵敏度与功能灵敏度的临床意义区别灵敏度和功能灵敏度是临床医学中常用的两个概念,用于评估一种医学测试方法的诊断准确性。
尽管它们都与诊断准确性有关,但它们具有不同的临床意义。
灵敏度是指测试方法能够正确识别出疾病存在的能力。
它表示在所有确诊为疾病的人中,该测试方法能够正确识别出多少人。
它计算的是真正阳性(TP)和真正阳性(TP)加假阴性(FN)的比例,公式为:灵敏度=TP/(TP+FN)。
功能灵敏度是指功能性测试方法(如心电图、肺功能等)能够检测出疾病患者正常功能的能力。
它衡量的是能够以正常功能执行其中一任务的疾病患者的比例。
它计算的是真正阴性(TN)和真正阴性(TN)加假阴性(FN)的比例,公式为:功能灵敏度=TN/(TN+FN)。
举个例子来说明这两者之间的区别。
假设一种新的药物用于治疗其中一种癌症,我们需要通过一种测试方法来检测药物的有效性。
我们可以使用肿瘤大小作为评估指标,如果肿瘤变小了,就认为药物有效。
使用传统的成像方法(如CT扫描)来检测肿瘤大小,灵敏度可以告诉我们,测试方法能够正确识别出多少患者的肿瘤变小了。
另一方面,如果我们使用体力活动测试来评估患者的运动能力,功能灵敏度可以告诉我们,测试方法能够正确识别出多少患者在药物治疗后能够正常进行体力活动。
灵敏度和功能灵敏度之间的重要区别在于,灵敏度侧重于疾病的检测和诊断,而功能灵敏度侧重于治疗效果评估和功能恢复。
灵敏度反映了一种测试方法能够准确诊断疾病的能力,对于筛查和确诊疾病非常重要。
而功能灵敏度则反映了测试方法能够评估疾病患者功能恢复的能力,在治疗效果评估和康复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另外,灵敏度和功能灵敏度的选择也取决于所研究的疾病和治疗方法的特点。
对于一些疾病,如早期肿瘤或感染性疾病,灵敏度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些疾病的早期诊断能够提高治疗效果和预后。
而对于一些需要恢复功能的疾病,如创伤后康复、心脏康复等,功能灵敏度则更为重要,因为它能够评估治疗效果和康复进程。
什么是对比敏感度检测?临床上有何意义?
![什么是对比敏感度检测?临床上有何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59edc45e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b3.png)
什么是对比敏感度检测?临床上有何意义?
对比敏感度是辨认在平均亮度下两个可见区域差别的能力,是人眼对刚好识别出来的空间频率的黑白相间光栅或条纹的倒数,是一种新的形觉功能定量检查方法。
形觉是眼视功能之一,长期以来形觉功能是用视力测定判定的,实际是对一定距离内人眼分辨空间最小两点间距的黄斑中心凹的中心视力。
但视觉很复杂,有些眼病如青光眼,视网膜色素变性等,视野已缩小,甚至如管状,但其中心视力尚好或正常,此时对比敏感度降低。
近年来对比敏感度检查已用于评价视觉系统疾病的形觉功能,对比敏感度比视力检查更加全面地反映形觉功能改变,能更快地发现疾病引起的形觉功能障碍,有早期诊断意义。
对比敏感度检测方法有对比敏感度仪,和Arden印刷图片。
对比敏感度检查对Ⅱ型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患者视功能的临床评价
![对比敏感度检查对Ⅱ型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患者视功能的临床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df86263dfab069dc512201aa.png)
对比敏感度检查对Ⅱ型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患者视功能的临床评价摘要】目的通过对Ⅱ型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的患者视觉对比敏感度检测观察,评价糖尿病患者的视功能。
方法应用计算机视觉对比敏感度检查系统对30例确认尚未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者行对比敏感度检查,同时另随机选取30例年龄相同的正常眼做对照组。
观察两组在各个空间频率的数据,并绘制CS曲线。
结果糖尿病组与正常对照组视觉对比敏感度检测,经统计学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早期应用视觉对比敏感度检查,为糖尿病视功能变化提供一个敏感而可靠的观察指标,可以较好地评价视功能的损害程度。
【关键词】对比敏感度Ⅱ型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视功能糖尿病是常见的全身性内分泌代谢性疾病。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thy简称DR)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
早期的筛查及时的治疗能有效地阻止或减少DR的恶化。
我们通过应用计算机视觉对比敏感度检查系统对Ⅱ型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的患者视觉对比敏感度检测观察,发现通过对比敏感度的检查可有效的评价糖尿病患者的视功能。
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对象和方法1、对象:被检患者来自我院眼科门诊,经内科临床确诊为Ⅱ型糖尿病患者。
散瞳眼底镜下及眼底荧光造影检查确认尚未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者(DM组)30例(60只眼)。
所有患者血糖控制稳定(空腹血糖≤8.0mol/L,餐后血糖≤10.0mol/L),其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在30~55岁之间,糖尿病病程2~5年。
另随机选取30例年龄相同的正常眼做对照组。
所有受试者视力或矫正视力≥1.0,屈光间质清晰,无器质性眼病及其他全身疾病。
2、方法使用美国Stereo公司0PTEC6500视功能测试系统检查。
令检查者端坐于仪器前,使用正弦波条栅状测试形式。
选择标准亮度水平:白天目标照明度为85Cd/m2,夜晚为3.0Cd/m2。
远距离眩光源照度:白天眩光为135Lux,夜晚眩光为28Lux。
对比敏感度
![对比敏感度](https://img.taocdn.com/s3/m/d595de8dbceb19e8b8f6ba4a.png)
对比度和对比敏感度
对比度是由物体亮度对比背景亮度来决定的。 对比度= (视标亮度-背景亮) / (视标亮度+背景 亮度) , 用公式表示为: Ct=(Lmax- Lmin )/( Lmax + Lmin) Ct-----对比度阈值; Lmax---视标亮度; Lmin-----背景亮度 。
能力要求: 1. 能正确对患者进行对比敏感度检查 2. 能正确对患者的对比敏感度检查结果,进行 正确分析评估
素质要求:
1、进入天职验光配镜中心要着装整齐,不可穿拖鞋、旅 游鞋 2、不留长指甲,女同学长发应束起 3、掌握正确的仪器使用方法 4、对患者检查前要洗手 5、能正确与顾客有语言交流 6、对检查仪器做到轻拿轻放,爱护仪器设备
实 例
一患者在 医院门诊检查的时候视力为正 常(5.0),但一到室外,特别是阳光比 较强的 时候,视力急剧下降,连手上的 发言稿都无法看清楚,怎们来分析他的 视力?
对比敏感度 (contrast sensitivity function,CSF) 对比敏感度功能是20世纪50年代兴起的 一种心理物理学检查法 60年代主要用于研究视觉机制, 80年代深入到眼科应用研究领域。
高对比度的视力表的检查能发现相对较 小的屈光状态的改变,是用来描述因为 球性离焦模糊引起分辨能力的改变的非 常有用的标准。
但是,很多其他类型的不是由于球性离 焦模糊而导致的视觉丧失和视觉改变, 如白内障、青光眼、不规则散光等,则 不能用常用的视力检查来发现。
对比敏感度测量两个变量:大小和对比 视力只测量一个变量:大小。
测量方法
F.A.C.T.仪器包括: 测试卡 操作手册 记录表格 双色波光栅格进行换算,等同A、 B、C、D、E排之间为八分之一长度。五 种空间频率值分别是1.5、3、6、12和 18cpd。 在每一个光栅格之间的对比度是原单位 的0.15倍。这就意味着有50%失去或 100%的得到,对于任意两个对比度将减 少或增加。这种对比范围超过正常人的 对比敏感度值。
抗生素敏感试验及其临床意义
![抗生素敏感试验及其临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db36843a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36.png)
03 抗生素敏感试验的应用场景
医院实验室
诊断感染病原体
通过抗生素敏感试验,医院实验 室能够确定病原体对不同抗生素 的敏感性,为医生提供准确的诊
断依据。
指导抗生素选择
根据试验结果,医生可以选择最合 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提高治疗效 果并减少耐药性的产生。
控制院内感染
医院实验室对抗生素敏感性的监测 有助于及时发现耐药菌株,采取有 效措施控制院内感染的传播。
减少治疗时间
由于选择了最敏感的抗生素,治疗时 间可能会缩短,从而减轻患者的痛苦 和经济负担。
降低耐药性
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通过抗生素敏感试验,医生可以合理选择抗生素,减少不必要的抗生素使用,从 而降低耐药菌株的产生。
监测耐药性趋势
通过长期监测致病菌的耐药性变化趋势,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了解和应对耐药性 问题,为未来的治疗提供参考。
避免盲目用药
在没有进行抗生素敏感试验的情况下,医生可能会盲目地选择抗生素,这可能 导致治疗效果不佳或产生耐药性。因此,抗生素敏感试验有助于避免盲目用药 ,减少不必要的抗生素使用。
提高治疗效果
针对性治疗
通过抗生素敏感试验,医生可以根据 致病菌的具体情况选择最敏感的抗生 素,实现针对性治疗,提高治疗效果 。
抗生素敏感试验及其 临床意义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目录
• 抗生素敏感试验概述 • 抗生素敏感试验的临床意义 • 抗生素敏感试验的应用场景 • 抗生素敏感试验的挑战与展望 • 抗生素敏感试验的案例分析
01 抗生素敏感试验概述
定义与目的
定义
抗生素敏感试验是对细菌对不同抗生素药物的敏感程度进行 检测的方法。
展望
新型试验方法的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比敏感度检查及其临床意义人类对视功能的评估多用视力、视野、双眼视功能、光觉、色觉等检查来完成。
多年来,多将视力表检查的视力及视野结果作为视功能好坏的定量标准,但人眼的视觉功能不仅包括分辨高对比度的小目标的能力,还包括对各种点线与空白间明暗程度差别(即对比度或反差)的分辨能力,后者即对比敏感度(Contrast sensitivity , CS )。
CS能更全面地评估视觉系统的形觉功能特点,是一种新的形觉功能定量检查方法。
在视觉系统的心理物理学和电生理学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其检查有助于认识到某些疾病的视觉异常,从而有利于其诊断。
一、发展简史1935年LeGrand提议利用干涉条纹作为视力测定的视标,限于当时的科技水平,未能如愿。
1956年Schade首先提出对比敏感度,将空间光栅用于分析视觉系统的信息传递特性。
1968年Campbell用示波器产生亮度按正弦分布的光栅,测量了人视觉系统感受不同空间频率的对比敏感度,结果表明人的视觉系统在辨认外界物体时所需的对比敏感度随实际物体的空间频率不同而改变。
1978年Aarden经过大量研究,首先设计了一组光栅卡片,将CS检查用于临床,来认识某些疾病视觉的异常。
以后在此基础上开始已研究人眼的P-VEP的幅值与对比度的关系及用P-VEP测量对比敏感度,使对比敏感度由主观的心理物理学检查发展到客观的视觉电生理检查,从而更有利于疾病的早期诊断。
二、基本原理1、空间频率特性概要在电学中,某种频率的正弦电波,经滤波器后,其幅度和相位有所变化,但仍然是同一频率的电波。
光学系统(如底片、视网膜)与电滤波器的性质相似,只不过电滤波器是对时间频率的波起作用,而光滤波器是对空间频率的波起作用,也就是说,实质上,光学系统是空间频率滤波器。
在光学上,所谓调制度(即对比度)的定义为:M=(Imax—Imin)/(Imax+Imin)其中Imax和Imin分别为物面或象面的最大光强和最小光强。
任何一种图象都可以分解为许多不同空间频率的正弦波(光强按正弦波分布)光栅,即任何一种图象都是由许多不同空间频率光栅叠加而成的。
对于一幅图象而言,如果组成物的某空间频率的调制度为M0(N),通过系统调制度变为M(N),则调制传递函数为MTF= M(N)/ M0(N)MTF表示了各种空间频率N的对比度下降程度。
2、视觉系统MTF的基本特性整个视觉系统可分为两部分:1、使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成象的眼球光学系统(或称屈光系统);2、对视网膜上的象进行处理和传递,致使大脑产生感觉的视网膜——大脑系统(或称感觉系统)。
整个视觉系统MTF为眼球光学系统MTF和视网膜——大脑系统MTF的乘积,正常人眼的对比敏感度函数呈倒置的u形或称带通形(band-pass type),在中空间频率时有最高,在低或高空间频率的对比敏感度下降。
这表明视觉系统观看粗、细条纹轮廓较困难,而看中等条纹有关。
这种特性与视网膜的感受野的侧抑制有关,是视觉图象信息处理的重要特性之一。
3、激光干涉条纹视力(Interference Fringe Visual Acuity , IVA)以激光干涉条纹作为视标,在视标的对比度为最大值时(M=1),不改变对比度,仅改变空间频率,可测定出人眼视力分离阈值(能识别的视标最小到何种程度),为了区别通常所说的视力,称之为干涉条纹视力,简称为IV A。
空间频率同现行视力表视标的关系如下:视力表以识别1分视角视标时的视力规定为1.0,如果能分辨的空间频率是30周/度,此时条纹每划(半周)所对应的视角正好为1分。
所以能分辨的最高空间频率的1/30,就可看成同视力表所对应的视力。
4、多通道理论依据CSF特性,联系视觉系统的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Campbell等提出了与视觉信息处理机构有关的多通道理论(multiple channels),即在视觉系统中,可能存在着多个相互独立的空间信息传递“通道”,这些通道选择性地对较窄范围带的空间频率(一定视角内明暗相间的条纹数目)敏感,它们在视网膜上有不同的感受野。
对脊椎动物的视网膜研究表明:至少存在三种不同的神经节细胞:(1)X细胞(持续细胞)其轴突细,持续放电约为1min,传导速度为20m/s,对小光斑及慢刺激反应好;(2)Y细胞(瞬时细胞)轴突粗,持续放电约为1sec,传导速度为40m/s,对大光斑及快刺激反应好;(3)W细胞轴突较X、Y细胞要细,主要投射至中脑上丘,与控制运动、朝向选择、对比变化检测等感受野有关。
在视路中,神经节细胞各亚群的活性在不同空间频率上也不相同。
其中黄斑中心凹处视觉最敏锐,该处加工处理的信息不仅包括高空间频率,还几乎包括其它空间频率,而视网膜周边部则只处理低空间频率的信息。
每一空间频率均有对比度阈值,即人眼所能分辨的最低对比度,当对比度低于此阈值时,条纹间隙即成为一片均匀的灰色,人眼就不能分辨出条纹来。
此阈值对比度的倒数即称对比敏感度。
阈值越低,则CS 越高。
在此理论基础上将不同空间频率作为横坐标,将条纹与空白之间亮度的对比度作为纵坐标,即将视角与对比度结合起来,测定人眼对各种不同空间频率的图形所能分辨的对比度,从而得出对比敏感度函数(Contrast sensitivity functional ,CSF)。
三、检查方法及其影响因素(一)对比敏感度的检查方法有以下几种:1、正弦波条纹显示器最早使用的正弦波条纹是用电子示波器显示的,后来用计算机控制的显示仪来显示,但价格较高,近年来改用电视屏显示正弦波条纹的方法则较经济。
2、Aarder光栅图片1978年Aarder首先研制并用于临床,每套7张图片,1张为示范,1——7张的空间频率依次增加,分别为0.2、0.4、0.8、1.6、3.2和6.4周/度。
此方法价格低,且图片易携带,科研、临床均可用。
整个图由A、B、C、D、E5个空间频率组成,每个空间频率上的图片再按对比度的不同依次分为9个等级。
检查的时候先调整好光的亮度,依次检查每个空间频率。
3、投射式光栅简易装置Aarder光栅图片具有高精确度的特点,但不能测试更高的空间频率,投射式光栅简易装置弥补了Aarder光栅图片法的不足。
我国温州产的MTF即在此基础上研制。
(二)影响检查的因素1、光栅的方向2、光栅的宽度和长度3、光波的波长4、光栅的运转速度5、眼球运动效应四、CSF在眼科的临床应用1、视神经疾病视觉系统具有频率特异的视觉通道,因此,不同的通道损害将会使相应空间频率的CS 下降。
视神经炎急性期CS下降显著,随着病情的好转,CS可恢复,但多数基本恢复后CS 仍异常。
多发性硬化视神经病变的CS其改变有5类:①各空间频率的CS均下降;②中空间频率的CS下降;③高或中高空间频率的CS下降;④低空间频率的CS下降;⑤各空间频率的CS均正常。
2、弱视所有的弱视患者均有CS的缺损,但不同原因所致的弱视其CS改变不同。
其中斜视性弱视只表现为高空间频率上的CS下降,但CS的下降与视力下降程度并不一致。
屈光参差性弱视在各空间频率上的CS均下降,其下降与视力下降程度基本平行。
形觉剥脱性弱视的CS在低空间频率上大致正常,而其它空间频率则下降。
CS的测试不仅用于弱视的诊断、鉴别,还用于弱视的治疗,1978年Cambell提出,大脑的视觉纤维细胞对具有一定空间频率和一定方向的图形产生活动反应,根据这个原理,设计了视觉刺激仪,利用反差强、空间频率不同的条栅作为刺激源刺激弱视眼来提高视力,并不断转动条栅使弱视眼的视细胞在各个方向上都能接受不同空间频率条栅的刺激。
这种视觉刺激疗法,可以使视力明显地恢复,而且平时不用遮盖,容易被患者接受,方法比较简便,疗程又短,特别对那些中心凹注视的中度、轻度病人,双眼性屈光不正性弱视效果最好。
而且有报道说通过视觉刺激疗法治疗的视力提高是永久的,不受年龄影响。
3、黄斑部疾病黄斑疾病目前尚缺乏理想的早期诊断方法,FFA在黄斑病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但大多数黄斑疾病早期的FFA是正常的。
有报道视力正常的老年黄斑变性也有CSF的异常,单眼黄斑变性的对侧眼约有1/4出现CSF下降,提示CSF是检查早期老年黄斑变性视功能改变的较有效的方法,可能成为该病的亚临床诊断方法。
各种黄斑病变均有CS的下降。
中浆的CS受损主要在高频区,峰值左移,且低于正常值,在其视力正常或接近正常时,CS 就低于正常,严重时低空间频率也下降。
4、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视网膜色素变性的早期,高空间频率的CS下降,晚期各空间频率均下降。
在糖尿病出现眼底改变前,已有部分CS下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只表现为低、中空间频率CS的下降,当黄斑受累时,才普遍都下降。
网脱术后中高空间频率的CS 下降,病变严重时,低空间频率上也下降。
眼球钝挫伤时即使视力正常,其他检查也无异常,仍有部分患者的CS持续异常。
在视网膜震荡时整个CS均下降,尤以高空间频率为明显。
5、高眼压症和青光眼高眼压是代表正常人眼压分布曲线的高限,应该无视乳头和视野的损害,但经大量的CS检查发现,即使视乳头和视野常规检查正常,其CS也会明显改变。
有人认为青光眼患者的神经损伤不足50%时,一般检查方法不能发现眼底和视野改变,对青光眼的早期诊断,CS显然要比眼底、视野敏感得多。
大量青光眼患者,不论其为何种类型,即使中心视力为1.0,甚至比1.0还好,CS也下降,尤以高空间频率最先受累,中晚期波及低空间频率部分。
6、屈光不正轻度的屈光不正在高空间频率时其CS下降,随着屈光不正程度的增加,中或低空间频率时的CS也下降。
如果屈光手术未能完全矫正屈光不正,其术后的CS曲线与屈光不正相似。
7、其他疾病白内障、垂体腺瘤、药物(如酒精、布洛芬)、有毒化学物品等也可引起不同空间频率上CS的下降,在此不作赘述。
CSF具有的高度敏感性是许多其他检查所无法比拟的,但它的低特异性决定了其在眼科临床上尚需与其他检查相结合,而且对于其临床应用尚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