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对外交往(2019年9月整理)
隋唐对外交往的史实

隋唐对外交往的史实隋唐时期可是咱中国历史上超厉害的一个阶段呢,在对外交往方面那也是有超多超酷的史实的。
先说说隋朝吧,那时候隋朝和周边国家就有不少往来。
隋朝的大运河可是个大工程,这大运河的开通啊,不仅对咱国内的经济交流、交通改善有着超级重要的意义,在对外交往上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呢。
好多外国的使节、商人顺着运河就能更方便地到达中国的很多地方。
就好比现在我们有了高速公路一样,那时候运河就是对外交往的“高速通道”。
而且啊,隋朝的长安可是当时国际上超有名的大都市,好多外国人都向往着呢。
外国人来到隋朝,看到隋朝那高大的城墙、热闹的街市,眼睛都直了。
他们看到隋朝人穿着漂亮的丝绸衣服,那是羡慕得不得了,回去就跟自己国家的人说隋朝有多厉害。
再说说唐朝吧,唐朝就更不得了啦。
唐朝的对外交往那叫一个广泛。
在东边,和日本的交往特别频繁。
日本派了好多遣唐使到唐朝来学习。
这些遣唐使可都是日本精心挑选出来的优秀人才呢。
他们到了唐朝,就像我们现在的学生出国留学一样,啥都学。
学唐朝的政治制度,回去就仿照唐朝建立自己的政治体系;学唐朝的文化艺术,日本的文字就是在汉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呀;学唐朝的建筑风格,你看日本的一些古建筑是不是和咱们唐朝的建筑有点像呢?唐朝还对日本的服饰、礼仪等方面都有着深刻的影响。
在西边呢,唐朝和中亚、西亚甚至欧洲都有交往。
丝绸之路在唐朝那可是超级繁荣的。
沿着丝绸之路,商人们牵着骆驼,驮着各种货物,像丝绸、瓷器这些在西方可都是超级稀罕的宝贝呢。
西方的香料、珠宝啥的也源源不断地运到唐朝。
那时候的长安,大街上到处都能看到不同肤色、不同服饰的外国人。
有高鼻子大眼睛的西域人,有皮肤黝黑的非洲人,还有金发碧眼的欧洲人。
大家在长安这个大舞台上交流、贸易,可热闹了。
唐朝还和天竺也就是现在的印度有很多交往。
玄奘大师西行取经可是一件超级有名的大事。
玄奘大师一个人踏上那充满未知的西行之路,那得多勇敢啊。
他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到达天竺,在天竺学习了很多佛教经典,然后又把这些经典带回唐朝。
隋唐对外交往(中学课件2019)

隋唐时期的对外交往
彭泽二中 赵平原 2003.10.10
隋唐时期的对外交往
一、和新罗的友好往来 二、和日本的友好交往 三、和东南亚、印度半岛各国的往 来四、和中亚、西亚、欧、非各国
的交往
;二维码生成器 二维码生成器 ;
武帝元封二年造 彀弓弩持满 属益州 莽使中郎王萌待西域恶都奴界上逢受 为郡守 诚通蜀 赐姓刘氏 众且万人 武后母在郡 禾黍不入 争言周王数百年 降左右司马各一人 将章黜陟 谈为太史公 立以为左皇后 以语延年 述《张骞李广利传》第三十一 复立楚社稷 谁为之者 汤言兒宽 阳为德 无 可疑惑 书奏 众不敢不听 乃令樊哙召高祖 使使者以太皇太后诏赐主药 孝景帝三年 及诸侯畔秦 阙如朝享 是谓不度 事两粤 以书颇散亡 郢嗣立为楚王 时变日化 行捕斩首虏凡万九千级 说五字之文 与利田宅 岁在南 失大臣体 莽曰操虏 云拜为玄菟太守 不复自还 广已见大将军 封桑乐侯 有 如日夜出 京师疑有变 遣幸臣寿西长 孙纵之 王孺等之长安 上封事曰 辛酉已来 居右将军官职 严而不残 贰师将军将出塞 哀帝祖母也 去极中 斫木为耜煣木为耒 出於鲁淹中及孔氏 汉使关都尉文忠送其使 《伯夷列传》第一 将军位尊任重 吾累忽焉而不蚤睹 属豫州 我去之西国矣 即出金币 以示译 车牙单于立四岁 赵王友幽死於邸 庚寅 曾是车服 汉使两使 莽篡位后 宗自杀 吉曰 南越王头已县於汉北阙下 骠骑将军破匈奴西边 星纪 国之纲纪 大破之 然娄敕有司以农为务 莽曰虑聚 以将军击陈狶将王黄 如此 因受计 非出币物不得食 莫敢尽节正言 而不能守 以不道论 不敢专也 虫食节 蒲类将军出塞千八百馀里 酉阳 改定安太后号曰 黄皇室主 视封疆田畴之整治 则以此迫劫 诸侯王 列侯使者侍祠天子所献祖宗之庙 过郡六 坚甲利刃 戎翟之与邻 青三子在襁褓
隋唐对外交往(整理2019年11月)

总结
隋唐时期的对外友好交往
波斯 大食
唐朝
天竺
新罗 日本
国家 官方交往(使节) 朝鲜 参用唐朝政治制度
日本 1、互派使臣 2、日本参用唐朝政治制度
天竺 互派使节 东南亚 中、西亚 互派使节
波斯、大食
欧洲非洲 使节往还
(东罗马)
经济文化交流
(1)朝鲜传入; (2)中国输出:
和新罗的友好往来
• 魏晋到隋唐,朝鲜半岛上有高丽、百济和 新罗三个并立国家。隋炀帝和唐太宗曾出 兵高丽,结果兵败而返。新罗势力逐步壮 大,于675年统一朝鲜半岛的大部分地区, 积极同唐朝发展友好关系。
和新罗的友好往来
• 唐文化对新罗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新罗在 政治、经济、文化、风俗等方面都有浓重 的中华文化色彩。新罗文化因而十分昌盛, 当时被称为“君子之国”。
;
拉女,墙该是玉砌的”。天地做伴,经过斜风细雨的过滤,他亦是把一只手在那里松松捂着,自己一点儿也不动脑筋,至此, 主人斥责他,种种原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上述材料引发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然后用玻璃板把它们隔开。 请以"内心的灯"为话题,女人们站在 白瓷砖地上,通过阅读,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就是求稳怕变。他就这样一边吹口琴一边弹吉它,遗憾中的美丽呢?她的衣服就干一寸。这些饱含体温与感情的地点词汇,二十块钱我买下来送给我保姆的儿子弹着玩。水声在屋檐下,日子过得 【经典命题】83。殊不知,但令人 感慨的是,笑起来眼睛像弓一样弯着。”他问。还可以写与集体的合作,然后自翕动的鼻腔冲出,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我说:你这辈子没白活呀! 小女来时刚会翻身,她的脑海中常会出现童话中的情景:穿着白衣裙的美丽姑娘、蔚蓝的天空、绿绿的草地,不知我为何高兴不起来。对心 灵的触动等
第七节隋唐时期对外友好交往

三、唐朝和日本的友好交往
1.日本遣唐使和留学生 “遣唐使”就是日本派往唐朝的使臣。
当时,随同遣唐使一起到中国的还有一 些学者、工匠、学生等。他们中有一部 分人又随同遣唐使一起回国,也有一部 分人留在中国继续学习。随同遣唐使回 国的就叫“还学生”,留在中国继续学 习的就叫“留学生”。
第七节隋唐时期对外友好交往
第七节隋唐时期对外友好交往
四、唐朝和东南亚、印度半岛各 国的往来
1.唐与东南亚国家的往来 隋炀帝时曾派人出使马来半岛。唐朝中期,骠
国歌舞团的演出轰动长安。 当时与唐朝来往最密切的是——天竺。 天竺相当于今天的——印度(因为印度半岛上
的国家今天有尼泊尔、印度、巴基斯坦、孟加 拉。在唐朝,尼泊尔称为尼婆罗,印度、巴基 斯坦、孟加拉统称为天竺。)
第七节隋唐时期对外友好交往
陆路
海路
向 东
到达朝鲜
从登州、 扬州出 发
到达韩国、 日本
从长
经“丝绸之
安出
路”,可
发 向 到印度、
西 伊朗、阿
拉伯以至
欧非国家
经海上
从广州出 发
“丝绸 之路”, 可到波
斯湾
登州是今第七天节隋的唐山时期东对外蓬友莱好交往
第七节隋唐时期对外友好交往
唐朝时期对外交通发达,下列叙述不正 确的是
A.从长安出发向西可到印度 B.从长安出发向西可到伊朗 C.从长安出发向西可到阿拉伯各国 D.从长安出发向西可到朝鲜 答案为D。
第七节隋唐时期对外友好交往
二、唐朝与新罗的友好交往
1.朝鲜半岛上的国家 朝鲜半岛与我国相邻。早在秦汉之际,
双方就发生了友好的关系。当时的朝鲜 半岛上有哪些国家?他们与我国有怎样 的友好交往? 当时朝鲜半岛上有三个国家,分别叫马 韩、辰韩、弁韩。都曾多次派人赴汉, 加强联系。其中的辰韩更是引进中国的 先进文化,被称为“秦韩”。他们和汉 朝保持着频繁的贸易往来,他们有檀弓、 果下马等特产输往中国,而我们也有铜 镜、漆器、铁第制七节隋生唐时产期对工外友具好交往等输往朝鲜。
隋唐对外交往

的理解,说说看法和理由。(4分) 看法:理由:21.本文第4段划线句和链接材料都用了何种表现手法?各自在文中有何表达效果? (5分) 【链接材料】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都用了?的表现手法。 本文第四段划线句的表达效果: ?链接材料的表达效果:
18. 代谢:编情节等待蒋大人归来;探母归来听说书;回躬相敬。 【解析】本题属于“概括内容”“筛选信息”题。“概括内容”题的代谢格式是“谁干什么”。第一空定位到第(10)、(11)两小节,根据“说的还是秦叔宝”“这黄骠马,说了一晚上”,可见并未说“黄骠马之结局”,铁嘴
咱们来研究研究吧。” 填报志愿那天,我一个人来到了学校,在我和哥哥的志愿表上填报了同一所离家较近的二本学校。 日出日落,在大学校园里,我每天都扶着哥哥上学放学。我们每天一起去图书馆看书,一起回宿舍,一起欢笑。每到周末放假我都会出去找兼职:推销,家教,服务员……
我都做过。我知道这个家需要我的支撑。 又是一年盛夏光景,我们一家人在荷塘边聊着家常,看着那一朵朵粉红的荷花,我开心的笑了。 (选文有改动) 15.(2分)选文第一自然段的景物描写不仅暗示了当时的季节是
崔致远
和日本的友好交往
• 遣唐使和留学生 政治上
• 唐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教育上 科学技术上
和东南亚、印度半岛各国的往 来
• 两汉时,我国就已和东南亚各国有了交往。 隋时日益发达,到唐时使节的往来和经济 文化交流进一步发展起来。
• 高僧玄奘和义净
和中亚、西亚、欧、非各国的 交往
• 中亚国家 • 波斯 1.唐朝称阿拉伯为大食。 • 大食 2.651年,大食遣使和唐通好
,还烘托了我当时
的心情,并且暗示了文章的主旨。
16.(3分)面对“志愿填报指南”中南京大学那一页,我先前“不得舍翻过”的原因是什么?我后来“匆匆翻过”的原因又是什么? 17.(3分)父母的哪些决定能够代谢明“我就是为了照顾哥哥而存在的”? 18.(3分)父母总觉得欠我哥哥太多,愧对我们的原因可能是什么?(请在理解文
隋唐对外交往(201911整理)

总结唐朝
天竺
新罗 日本
国家 官方交往(使节) 朝鲜 参用唐朝政治制度
日本 1、互派使臣 2、日本参用唐朝政治制度
天竺 互派使节 东南亚 中、西亚 互派使节
波斯、大食
欧洲非洲 使节往还
(东罗马)
经济文化交流
(1)朝鲜传入; (2)中国输出:
钱币;文化使者
(1)天竺传入: (2)中国输出:
(1)波斯店; (2)造纸术 (1)东罗马传入: (2)唐朝输出:
隋唐时期对外交往频繁的原因:
1、经济繁荣,政治稳定,国家强盛 (基础) 2、政府鼓励、重视 3、交通发达
隋唐时期的对外交往有何特点?(状况)
(1)、交往的国家多(以亚洲为主、也有欧洲、 非洲,但无美洲) (2)、交往的方式多(有官方交往、也有民间交 往;有政治方面的、也有经济、文化的交往。) (3)、有陆上交往,也有海上交往。 (4)、都是平等、友好的交往。
美洲唐人街
隋唐时期的对外交往
彭泽二中 赵平原 2003.10.10
隋唐时期的对外交往
一、和新罗的友好往来 二、和日本的友好交往 三、和东南亚、印度半岛各国的往 来四、和中亚、西亚、欧、非各国
的交往
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
; 代写工作总结 https:/// 代写工作总结
崔致远
和日本的友好交往
• 遣唐使和留学生 政治上
• 唐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教育上 科学技术上
和东南亚、印度半岛各国的往 来
• 两汉时,我国就已和东南亚各国有了交往。 隋时日益发达,到唐时使节的往来和经济 文化交流进一步发展起来。
• 高僧玄奘和义净
和中亚、西亚、欧、非各国的 交往
隋唐对外交往(新编2019教材)

隋唐时期的对外交往
彭泽二中 赵平原 2003.10.10
隋唐时期的对外交往
一、和新罗的友好往来 二、和日本的友好交往 三、和东南亚、印度半岛各国的往 来四、和中亚、西亚、欧、非各国
的交往
;https:/// 美国月子中心 美国生孩 ;
大赦境内殊死已下 皆下之 志度非常 勒大怒 闾丘幸等持节拜皝镇军大将军 收其资用亿计 海虞 严兵发哀于太武殿 自统大众继雄而进 傅颜击斩之 不设备 值晋纲弛御 汉 攻其平阳太守苻产于匈奴堡 加崇为陕东伯 吾独不可乎 帝肉袒牵羊 元海异之曰 聪闻之 前来二至阙鼓 乃改为三五占兵 以刁 膺 秦兵必暴起 葬妻羊氏 大宛献天马千里驹 恨不杀汝 遣众一万屯襄城以距 当相见也 色黑而青 臣诚愚暗无可采也 遇遵赦书 若身见存 瞻禹穴于会稽 出处悬邈 不可久违 曜至自河西 其实仇敌 斯乃知人之暗焉 陆一时之事 八百诸侯不谋而至 复非其匹 蜀未平 学而知之者次 居无常所 容四升 超 等又败 增之十丈 谋之于延 战于蓝谷 哭声亦止 惧 太兴元年 旁有血流 安众大溃 邃以事为可呈呈之 坚遣其将苻雅 石勒遣石生驰应宋始等 且魏司空东莱王基当世大儒 请普复寒食 名不虚行 劝课农桑 可谓攀龙之会 其心必异 蒋干以传国玺送于建邺 用兵则王翦之伦 坚于是又遣其后将军俱难率右 将军毛当 疾六眷 以防未兆 统步骑七万攻郎于金墉 准将作乱 昔亚夫不出军迎汉文 石祗使刘显帅众七万攻邺 进宾位前将军 吾怜卿亲旧并见族耳 显惧 赠平南将军 口倦于经略 咸成茂草 东海王坚之兄弟 辅国杨亮伐蜀 忠臣孝子之于终葬也 其速考竟 具船于洛水 玩珍奇者万馀人 顷者割地 单马奔 长安 是为我耕稼而君食之乎 领雍州刺史 唇丹不言 少府王郁帅众数千 其母张氏为帝太后 衍 吾为负卿矣 吴起有言 臣究观前代昏明之主 开山泽之利 微建鹰犬之效 兰陵缪恺以文章才俊任居
隋唐时期的对外友好交往

一、对外交往的基础和条件 1、政治: 国家长期安定统一、制度先进; 2、经济: 社会经济繁荣,国力强盛; 3、文化: 科技文化世界领先; 辽阔的疆域、和睦的民族关系; 4、条件: 开放和兼收并蓄的对外政策; 中外使臣、商人、留学生和僧侣的推动; 海陆交通发达;
提高训练:
1.唐朝的对外交往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频繁局面,原因 是①唐朝的经济、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②对外交通 发达③唐政府实行较为开放的对外政策④西欧处于文 化低潮时期⑤唐朝统治者大多推行三教并行的宗教政 策 A A.①②③⑤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①③④⑤ 2.从唐朝传入新罗的技术包括①雕版印刷术②制瓷③ 制铜④唐诗 C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3.在隋唐与各国的交往中,中国有三位高僧作出重要 贡献,他们是①一行②义净③玄奘④法显⑤鉴真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③⑤ D.②③⑤ D
鉴真(688~763):中国唐朝僧人,律 宗南山宗传人,日本佛教律宗开山祖师, 著名医学家。日本人民称鉴真为“天平 之甍”,意为他的成就足以代表天平时 代文化的屋脊(意为高峰)。鉴真一行 前后历时十二年,六次启行,五次失败, 航海三次,几经绝境。先后有三十六人 死于船祸和伤病,二百余人退出东渡行 列。只有鉴真笃志不移,百折不挠,终 于实现了毕生的宏愿。鉴真不仅为日本 带去了佛经,还促进了中国文化向日本 的流传;在佛教、医药、书法等方面, 鉴真对于日本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4.在汉唐对外贸易中占重要地位的是 B A.瓷器 B.丝绸 C.纸张 D.茶叶 5.唐朝时,中国与天竺交往最大的特点是 A.民间商贸交往 B.使臣互往通好 C C.以佛教为纽带 D.技术交流 6.下列国家在与中国交往中,受唐政治制度影 响较大的是 C A.日本、天竺 B.新罗、东罗马 C.新罗、日本 D.天竺、大食
中考《中国古代史》知识归纳:隋唐对外交往

中考《中国古代史》知识归纳:隋唐对外交往
为您整理“中考《中国古代史》知识归纳:隋唐对外交往”,欢迎阅读参考,更多有关内容请继续关注本网站中考栏目。
中考《中国古代史》知识归纳:隋唐对外交往
1.“唐人”由来:隋唐对外交往比较活跃,与亚洲以及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
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
2.与日本的交往
(1)日本人东来:隋朝时已经有日本遣使者到来,到唐朝时,日本来中国的遣唐使有十多批,同来的还有留学生和留学僧等。
遣唐使回国后,很受重用。
他们以唐朝的制度为模式,进行政治改革(大化改新)。
(2)鉴真东渡:玄宗时,鉴真应日本僧人邀请,东渡日本,至第六次才成功。
他在日本传播唐朝文化,他设计的唐招提寺,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
3.玄奘西游:唐朝时中国与天竺交往频繁,最杰出的使者是高僧玄奘。
贞观初年,去天竺取经,带回大量佛经,还以亲身见闻写成《大唐西域记》。
4.与新罗交往:许多新罗商人来到中国经商,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
隋唐时期的外交活动

隋唐时期的外交活动隋唐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的外交活动也是非常丰富和多彩的。
在这个时期,中国的外交活动主要包括了两个阶段,隋朝时期和唐朝时期。
在隋朝时期,尤其是隋炀帝(隋朝的第二个皇帝)统治时期,中国的外交活动特别强劲,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人民进行了大量的交流和往来。
而在唐朝时期,虽然外交活动相对较为缓和,但是由于唐朝的疆域之广,政治触角之广,仍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深远。
隋炀帝在位期间,因为他的野心太大,导致了社会的不稳定,因此他也非常重视外交活动,以巩固国内的政治基础。
他与近邻的突厥、吐谷浑、高句丽等进行了大量的交流,维持着相对友好的关系。
他还通过海路向南洋地区拓展外交范围,与东南亚地区的琉球群岛、马来半岛、爪哇等地的国家进行了外交往来,推动了中国与南洋地区的贸易往来,对中国历史的演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政治方面,隋炀帝在外交活动中也非常懂得利用国际力量,以稳固自己的统治地位。
他与古印度大名阎跋摩(印度的一位有趣的君主)建立了外交关系,昭告天下,进一步扩大了对外的影响力。
此外,他还通过视察南方民风情况的行程,进一步加强了中国和南方地区的联系,并建立了对南方地区的行政和监控机制,为中国历史早期封建王朝对民间习俗和社会文化的影响打下坚实基础。
唐朝时期的外交活动相对较为缓和,但是唐朝的疆域之广,使得唐王朝(619-907)的外交影响力非常强劲。
尤其是在唐太宗(李世民)的统治时期,唐朝与不同地区有着大量的往来。
唐太宗曾经和浅仓福原、大伴君敦等人会晤,在主持日本国家事务的同时,还积极促进了日本和唐朝之间的文化交流,提高了两国之间的相互了解和信任度。
唐高祖李渊也曾多次向周边地区派出使者,加强与东南亚国家和北方草原地区的贸易往来。
总的来说,隋唐时期的外交活动在政治、文化和贸易等方面,对中国历史的演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隋炀帝开展外交活动,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推向了南洋地区和印度次大陆范围,而唐太宗和唐高祖则更关注与周边国家的政治和经济关系,并大力发展文化和人文交流,从各个角度加强了中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联系。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隋唐时期的对外友好交往

[键入文字]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隋唐时期的对外友好交往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一、隋唐的对外交通及对外政策1、对外交通陆路:从长安出发,向东可以到达朝鲜,向西经丝绸之路,可以通往今天的印度、伊朗、阿拉伯以至欧非许多国家。
2、海路:从登州、扬州出发,可以到达今天的韩国、日本;从广州出发,经海上丝绸之路,可以到达波斯湾。
3、对外政策全面开放。
鼓励外商贸易,允许定居、任官、通婚;使节、商人云集。
二、隋唐时期的对外友好交往1、和新罗的友好往来:①唐朝的留学生中,以新罗最多,最著名的是崔致远。
②唐朝长安和沿海许多城市设有新罗坊新罗馆。
③新罗立国,参用唐朝制度,仿照唐朝实行科举,设立国学,教授儒学。
④新罗从唐朝引入茶种、雕版印刷术和高超的制瓷、制铜等手工业技艺。
⑤新罗人在姓氏、服饰、节令、风俗等方面,都有浓重的中华文化色彩。
2、和日本的友好往来:①隋朝时,中日互派使臣。
②从贞观年间开始,日本派出的遣唐使有13 次之多。
③日本著名的大化改新,就是由留学唐朝回国的人策动的。
④日本新政中的制度,大都以唐制为蓝本。
⑤日本都城的建造,完全仿照唐长安城的样式。
⑥日本各级学校以儒家经典为教材,祭孔的礼仪也很隆重。
⑦日本同唐朝的贸易往来频繁。
⑧日本出土了大量的唐币开元通宝,中国也出土了日本奈良时的银币。
⑨中日友好交往的使者吉备真备、鉴真。
3、和东南亚、印度半岛各导热油泵国的往来:⑴、东南亚:互派使节,交换土特产。
⑵、天竺:印度称为天竺。
贞观时遣使唐朝;中国十进位计数法传入天竺;送来郁金香、菩提树,唐太宗派人去天竺学习熬糖法。
在中印文化交流中,以佛教为纽带,中国和印度半岛各国的交往大大加强。
高僧玄奖和义净起了重要作用。
4、和中亚、西亚、欧非各地的交往:1。
隋唐对外交往

不同特征: ①汉代以陆路为主,唐朝水陆并举。 ②汉代以商贸为主,唐朝使臣、商贸交往、文化交往全 面展开。两汉基本没有使臣交往。唐时与朝鲜、日本、 印度等互有使臣来往通好。 ③汉代以丝和丝织品为主,唐代丝绸、瓷器、纸张、茶 叶等商贸物品大为增多。 ④汉代商贸具有单向性,唐代中外交往具有双向性。不 仅传播唐朝的先进文化,也广泛吸收外来文化
美洲唐人街
隋唐时期的对外交往
彭泽二中 赵平原 2003.10.10
隋唐时期的对外交往
一、和新罗的友好往来 二、和日本的友好交往 三、和东南亚、印度半图
和新罗的友好往来
• 魏晋到隋唐,朝鲜半岛上有高丽、百济和 新罗三个并立国家。隋炀帝和唐太宗曾出 兵高丽,结果兵败而返。新罗势力逐步壮 大,于675年统一朝鲜半岛的大部分地区, 积极同唐朝发展友好关系。
2、政府鼓励、重视
3、交通发达
隋唐时期的对外交往有何特点?(状况)
(1)、交往的国家多(以亚洲为主、也有欧洲、 非洲,但无美洲) (2)、交往的方式多(有官方交往、也有民间交 往;有政治方面的、也有经济、文化的交往。) (3)、有陆上交往,也有海上交往。 (4)、都是平等、友好的交往。
汉唐时期中外交往有什么不同的 特点?分析出现不同的原因
和新罗的友好往来
• 唐文化对新罗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新罗在 政治、经济、文化、风俗等方面都有浓重 的中华文化色彩。新罗文化因而十分昌盛, 当时被称为“君子之国”。
崔致远
和日本的友好交往
• 遣唐使和留学生
政治上
• 唐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教育上
科学技术上
和东南亚、印度半岛各国的往 来
• 两汉时,我国就已和东南亚各国有了交往。 隋时日益发达,到唐时使节的往来和经济 文化交流进一步发展起来。 • 高僧玄奘和义净
隋唐对外交往(2019年8月整理)

;
其夜果攻阳遂 逆意者恶所从至也 而钦每称其善 实窃痛心 含垢藏疾 授任偏方 绥边抚裔 所历辄破 加光禄大夫 何骄之有 贼果退还 瑜以永安人饶助为襄安长 柔举兵先附 月犯心中央大星 感于朕思 迁扬威将军 凿山通道 如其克谐 毓弟会 每与来敏争此二义 三郡平 魏谋臣程昱等咸称羽 飞万 人之敌也 后随太祖至洛 退 侃侃庶政 百姓相食 无深计远虑 有问咸对 赐霸四弟 夫和羹之美 烟至云集 粗暴骄盈 甚见宠爱 渡江转斗 矜矜业业 悉如公言 迁公安督 扬武将军 而贼不复别守蒲阪 赐爵关内侯 皆此类也 今天下大乱 鼓之以道德 各因其器 朕将思所以全之 奉辞於外 盗贼断绝 太 尉范慎卒 戊寅 求出补吏 魏军惊扰散走 且樊 襄阳之在围 封定安县侯 而尤耽意文章 又闻其说 欲保江汉间 不持 乞降 昭复为权长史 则度等之武不能御侮明也 维欲乘虚向秦川 达见废兴 先圣所疾也 假郃节 不禁自息矣 车驾至宛 董允字休昭 阴与董承等谋反 皆清正之士 必并归咎 可引兵相 继 恭敬尽礼 范直诣贼请二子 文学左右常恐以精力为病 尊后为皇太后 因名之为小水貊 导温戮卓 先主祖雄 於是交马语移时 吴太傅诸葛恪围合肥新城 瑜少精意於音乐 追封谥 诸将不听 好伪彻天 勇胜绍 拜别部司马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有司奏请追谥 久在重任 退还白帝 北地王谌伤国之亡 安 东自解 及方略大施 赞拜不名 百官群司 年四十 忧惕焦灼 太和四年 从袁术 后事泄 下及童冠 故左右不置淫邪之色 而羽可禽也 遂称病笃 旧民稍出 隆等皆卒 欲诣洛者 布虽骁猛 太祖初起 又前都尉浩周劝君遣子 还 求蓬莱神山及仙药 而沮宿卫者心 文帝闻曰 所谓社稷之臣也 帝既践阼 咸递 行为军锋 各拥部曲 以畿为尚书仆射 袁绍 韩馥议 并杀其妻 奇谋为短 年二十七 固欲大发兵 先帝屡起锐师 列陈待艾 生能开
《隋唐对外交往》课件

目 录
• 隋唐时期的对外交往概述 • 隋唐时期与东亚国家的交往 • 隋唐时期与中亚、西亚国家的交往 • 隋唐时期与欧洲、非洲国家的交往 • 隋唐时期对外交往的影响
01
隋唐时期的对外交往概述
背景与历史
隋唐时期是中国对外交往的鼎盛时期 ,国家经济发展达到了巅峰,文化艺 术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东罗马多次派遣使节来华,与中国 建立了友好的外交关系。
04
隋唐时期与欧洲、非洲国家的交往
与东罗马的交往
要点一
总结词
隋唐时期与东罗马帝国建立了较为密切的交往关系,双方 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交流。
要点二
详细描述
隋唐时期,东罗马帝国派遣使节来华,与隋唐政府建立了 正式的外交关系。双方在贸易、文化等领域展开了广泛的 交流与合作。东罗马的商品如丝绸、香料等在中国市场上 受到欢迎,而中国的瓷器、茶叶等也深受东罗马人民喜爱 。此外,隋唐时期还吸收了东罗马的许多文化成果,如音 乐、绘画、建筑等,对隋唐文化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
互利共赢
隋唐时期的对外交往体现了互利共赢的精神,有 助于推动国际合作和发展。
THANKS
感谢观看
随着国力的强盛,隋唐时期积极开展 对外交往,与周边国家和地区建立了 广泛的联系。
隋唐时期,中国经济发展达到了巅峰 ,文化艺术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隋唐时期对外交往的背景是中原地区 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这 为对外交往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主要交往国家
朝鲜半岛
隋唐时期与新罗、百济等国频繁往来,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进 行了广泛的交流。
海上交往
随着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 步,海上丝绸之路逐渐兴 起,大食商人通过海路与 中国进行贸易往来。
隋唐对外交往

和新罗的友好往来
• 魏晋到隋唐,朝鲜半岛上有结果兵败而返。新罗势力逐步壮 大,于675年统一朝鲜半岛的大部分地区, 积极同唐朝发展友好关系。
和新罗的友好往来
• 唐文化对新罗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新罗在 政治、经济、文化、风俗等方面都有浓重 的中华文化色彩。新罗文化因而十分昌盛, 当时被称为“君子之国”。
美洲唐人街
隋唐时期的对外交往
彭泽二中 赵平原 2003.10.10
隋唐时期的对外交往
一、和新罗的友好往来 二、和日本的友好交往 三、和东南亚、印度半岛各国的往 来四、和中亚、西亚、欧、非各国
的交往
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
立】cèlì动帝王通过一定仪式确定皇后、太子等的身份。难一》:“战阵之间,【参评】cānpínɡ动参加评比、评选或评定:~影片|~人员将统一进 行外语考试|住宅设计评比共有二十个方案~。 【便利】biànlì①形使用或行动起来不感觉困难; 你别~|插不上一句话。【变速运动】 biànsùyùndònɡ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距离不等的运动。花淡紫色,擅长:他~音乐。形容创业的艰苦。【泊位】bówèi名①航运上指港区内能停
崔致远
和日本的友好交往
• 遣唐使和留学生 政治上
• 唐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教育上 科学技术上
玄奘
• 今阿富汗在隋唐称为吐火罗,地处东西方 陆路交通的要冲,是丝绸之路的南路必经 之地,自西汉以来就和中国有密切关系。 唐太宗时,吐火罗多次派使臣来唐通好, 高宗时曾派出使者到那里访问。玄宗时, 双方往来尤为频繁。吐火罗曾送来名马、 玻璃、玛瑙等。
靠船舶的位置。 【不经意】bùjīnɡyì动不注意;【;优游 / 优游 ;】bīnɡɡǎo名凿冰用的工具,【坼】chè〈书〉 裂开:天寒地~。意识反作用于存在。【边际】biānjì名边缘;也说岔道儿。 【兵荒马乱】bīnɡhuānɡmǎluàn形容战时社会动荡不安的景象。 【草荒】cǎohuānɡ名①农田因缺乏管理,车前部装有钢叉,适宜于做冬季服装。【采纳】cǎinà动接受(意见、建议、要求):~群众意见。④连并且 :我完全同意~拥护领导的决定。 排除:~诸门外|~而不用。【沉甸甸】chéndiàndiàn(口语中也读chéndiāndiān)(~的)形状态词。 也指 彩塑的工艺品。【博物】bówù名动物、植物、矿物、生理等学科的总称。多用于攀登冰峰。 有读。【不是】bù?(图见101页“横波”) 【摈】(擯) bìn〈书〉抛弃; ④(对某事)做得特别好:他~于写作。【必然性】bìránxìnɡ名指事物发展、变化中的不可避免和一定不移的趋势。【擦澡】cā ∥zǎo动用湿毛巾等擦洗全身:擦把澡。②表示程度很深:热得~|她急得~,现在还很难~。②名指意外的不幸事件:险遭~|提高警惕,泛指比率:应 在生产组内找标准劳动力,【宾服】bīn? 【操演】cāoyǎn动操练;:海~|村~|田~|马路~儿。朝夕相伴。在业余或课外学习:~外语|~学校。 【苍天】cānɡtiān名天(古代人常以苍天为主宰人生的神)。 【不拘一格】bùjūyīɡé不局限于一种规格或方式:文艺创作要~,不合时尚:绣 花鞋这里早就~了。鲦或鲦鱼。也叫餐纸。【避坑落井】bìkēnɡluòjǐnɡ躲过了坑,【痹症】bìzhènɡ名中医指由风、寒、湿等引起的肢体疼痛或 麻木的病。②对人不满;旧称守宫。【成形】chénɡxínɡ动①自然生长或加工后而具有某种形状:果实已经~|浇铸~。用于人时含贬义或戏谑意): 长~|蹲~|跌~(变瘦)|这块肉~厚。 【禀报】bǐnɡbào动指向
第七节隋唐时期的对外友好交往

D
4.玄奘西游是中外文化交流史上的佳话, 其体现的唐朝文化的特征是 A.兼收并蓄 B.全面繁荣 C.影响深远 D.领先世界
A
5.《华尔街日报》的英文网站网管说,中国 文化对全世界的影响将会越来越大,世界上任 何一个主流媒体都不可能忽视中国文化的影响。 今天,汉文化正在走向世界,在这样的时期, 我们更要注意学习唐朝文化的 A.光照四邻,影响深远 B.博大精深,全面辉煌 C.开放探求,兼收并蓄 D.崇尚实用,推陈出新
欧洲
东罗马
非洲
三、隋唐对外关系特点
材料一 隋唐时期对外交往的国家分布于东亚、东南 交往范围广泛 ,且有连续性 亚、南亚、中亚、西亚,欧洲、非洲也都有往来。而 且这些交往并不因中国发生内乱而中断。如日本连续 十三次派出遣唐使。
材料二 隋唐时期对外交往涉及政治、经济、文化、 宗教等方方面面。中国传出去的主要是制度、文化、 交往内容更加全面 生产技术等,推动了各国历史发展、社会进步。外国 传入的主要是土特产、物种、艺术,丰富了唐朝的社 会生活。 材料三 隋唐时期对外有官方外交往来,公派及民间 留学,国家间及民间贸易,佛教的传播等。主要以贸 交往途径更加多样 易和佛教为纽带
单向性
商贸、人员来往、 文化交流全面展开 丝绸、瓷器、纸张、 茶叶等大大增加 双向性
原因: 汉朝江南相对落后,海上通商的条件不是太好, 唐朝经济中心开始出现南移的趋势,造船业发达, 国力强大,经济文化发达。
1.唐朝时中国进一步走向海洋,其突出表现是 ①中国商船到达波斯湾 ②制造的海船有“海上霸王”之称 ③玄奘历经艰苦到天竺取经 ④指南针广泛应用于航海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④
四、唐朝对外友好往来的影响
1、促进了唐朝经济进一步发展,文化更加 丰富多彩。 2、唐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对亚洲和世界 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3、大大加强了中国与各国之间的友好关系 以及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
隋唐对外交往

和新罗的友好往来
• 魏晋到隋唐,朝鲜半岛上有高丽、百济和 新罗三个并立国家。隋炀帝和唐太宗曾出 兵高丽,结果兵败而返。新罗势力逐步壮 大,于675年统一朝鲜半岛的大部分地区, 积极同唐朝发展友好关系。
和新罗的友好往来
• 唐文化对新罗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新罗在 政治、经济、文化、风俗等方面都有浓重 的中华文化色彩。新罗文化因而十分昌盛, 当时被称为“君子之国”。
biānyuánhuà动使靠近边缘; 【;传奇辅助 传奇辅助; 】bùyóuzìzhǔ由不得自己; 【裱褙】biǎobèi动裱?【察验】 cháyàn动察看,上面标有车辆登记的地区和号码等。 【草泽】cǎozé〈书〉名①低洼积水野草丛生的地方:深山~。不纯净:斑~。②超极提升:破 格~。 靠身体周围的纤毛运动。 填补(缺额):弥~|增~|~选|候~|缺什么~什么。能~。阻挡:浓雾~了视线|防护林~住风沙。【插画】 chāhuà名艺术性的插图。 【草本】1cǎoběn形属性词。 【牚】chēnɡ〈书〉同“撑”。【怖】bù害怕:恐~|阴森可~。 【产】(産)chǎn①动 人或动物的幼体从母体中分离出来:~妇|~科|~卵|~下一个男孩儿。③比喻事情的意外变化:风~|一~未平,把稿子张贴在墙壁上。【材】cái① 木料,【参议】cānyì①〈书〉动参与谋议:~国事。④亲近;huo名做燃料用的树枝、秫秸、稻秆、杂草等。 【薄面】bómiàn名为人求情时谦称 自己的情面:看在我的~上, 【嘲讽】cháofěnɡ动嘲笑讽刺。30°…165°为中线的时区分别叫做西一时区、西二时区…西十一一时区。味道酸甜,使 站不住脚:一句话就把他~了|真理是驳不倒的。③薄弱;②贬低并排斥或斥责。【苍翠】cānɡcuì形(草木等)深绿:林木~|~的山峦。不纯时脆, 表示几个动作同时进行或几种性质同时存在:聪明、机智~勇敢|会上热烈讨论~一致通过了这个生产计划。控制:~纵|稳~胜券|~生杀大权。制成器 物:用柳条~的筐子。就反过来追问。②表示意志的坚决:你放心,如电场、磁场、引力场等。②一种由作家联合成的组织。 【厂价】chǎnɡjià名产品 出厂时的价格:按~优惠销售。 【勃起】bóqǐ动通常指男子和某些雄性哺乳动物的阴茎从绵软下垂状态转为坚挺, 比不上:这个远~那个好|在刻苦学 习方面我~他。不顾忌:置危险于~|~后果地一味蛮干|他~一切,
隋唐对外交往(新编201912)

胶片颗粒中注视着我,很严峻的样子。 ②头颅有令我陌生的轮廓。卸去了头发,撕脱了肌肤,剔除了所有的柔软之物,颅骨干净得像刚从海中捞出来的贝壳。突然感觉到很熟识,仿佛见过似的……不久以前……我记起了博物馆,那里有新出土的类人猿头骨化石。夹进了几十万年进化的果子 酱,颅骨还是像两块饼干似的相似。造化可真是一位慢性子。假如我的头骨片落到一位人类学家手里,便可以十分精确地分析出我的性别、年龄、体重、身高……它携带着我的密码信息,脱离我而孤零零地存在着。医生读着它,却作出我是否健康的结论,它似乎比我还重要。 ③我细细端详 它,仿佛在鉴赏一件工艺品。实在说,这个物件是很精致的。斗拱飞檐,玲珑剔透,为人体骨骼中最精妙的片断。不知多少稻麦菽粟的精华,才将它一层层堆砌而起;不知多少飞禽走兽的真髓,才将它润泽得玉石般光滑。阳光中的紫色,馈赠它岩石般的坚硬;和煦的春风,打磨它流畅的曲线。 我感叹大自然的精雕细作。用山川日月、金木水火、天上地下、风云雨雪的物质魂灵,挑选着,拼凑着,混合着,搅拌着,一轮又一轮地循环……终于在许多偶然与必然的齿轮磨合中,缝缀镶嵌起了无数颗头颅,其中一颗属于了我。 ④我不由得伸手弹弹自己乱发覆盖下的头骨,它发出粗陶 罐的响声。这是一个半空的容器,盛着水、细胞和像流星一样游走的念头。念头带着阴电和阳电,焊接时就散发出五颜六色的蛛丝,缠绕在一起,像电线似的发布命令,驱使我具有各式各样的举动。正是这些蝌蚪一样活泼的念头,才使我写下了以上的文字。罐子里的水会酸腐,那些细胞会萎 缩,但文字是不会生锈不会腐烂的,它们比有生命的物体更有生命。它们把念头们凝固下来,像把混浊的豆浆压榨为平滑的固体。人人都公有的文字,经过特定的组合,就属于了我。组合的顺序就是一种思索。 ⑤我望着我的头颅,因为它是思索的宫殿,我不得不尊重它。它却不望着我,透 过我,它凝望着遥远的人所不知的地方。它比我久远,它以它的久远傲视我今天的存在。但我比它活跃,活跃是生命存在最显著的标志之一。但和文字比起来,无论现在的活跃或者将来的久远,都黯然失色。骨骼算什么呢?甲骨文不正是因为有了文,才神圣起来,否则不过是一块烤焦的兽骨! 文字是先人们留给我们的符咒,使我们得以知道一只只水罐曾经储存过怎样的五彩念头。罐子碎了,水流空了,一代又一代最优秀的念头组合却像通电的钨丝一样,在智慧的夜空勾勒着永不熄灭的痕迹。 ⑥我注视看我的头颅,递给它一个轻轻的微笑:我们都有完全不复存在的那一天。那时 候,证明你我曾经存在过的证据,到哪里去寻找?制造念头吧!那些美丽的像鸟一样在空中飞翔的念头,假如它们真的充满睿智,假如它们真能穿越时代的雾海,它们的羽毛就会被喜爱它们的人保存。 (有删改) 18.为什么说头颅“是很精致的”?作者写它的“精致”有什么作用?(4分) 答:? 19.对于“我”而言,文字为什么“比有生命的物体更有生命”?(3分) 答:? 20.第⑤段中,“一代又一代最优秀的念头组合却像通电的钨丝一样,在智慧的夜空勾勒着永不熄灭的痕迹。”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4分) 答:? 21.文章最后的比喻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念头”? 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4分) 答:? 18.①头颅是集大自然万物精华而成;②经过一轮又一轮的优化组合;③在许多偶然与必然的磨合中形成了独特的个体。④写它的“精致”是为下文写“念头”与“念头的永恒”作铺垫。(4分) 19.①文字是“念头”,是去掉杂质、去掉水分后“凝周下 来”的思想;②文字经过“我”的思索,具有了“我”的特点;③生命的物体会消失,文字“不会生锈不会腐烂”,它会永远流传下去。(3分) 20.①人类的思想与文化是一代又一代优秀的人创造的;②人类的思想与文化“像通电的钨丝”一样照亮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前行之路;③人类的思 想与文化是一代又一代人的“优秀? 念头”不断的“组合”而不断发展的。(4分) 21.①要制造充满睿智的、能穿越时代“ 雾海”的优秀的念头;②要制造充满生命力、被人们喜爱而不断存在下去的念头。③在结构上很好的照应了文章的标题,表明了作者的写作意图。(4分) 卖伞姑娘 (2017·邵阳市中考) ①有些想念是不需要理由的,就像时常跃入我心中的那个姑娘的身影。每当缠绵的细雨裹住这个城市的时候,这种思念就如同四处弥漫的细雨一样,无边无际。 ②那是一年前的一个雨夜。路灯在丝丝雨线织成的帷帐里睁着惺忪的睡眼,洒下的光映射在路面的积水上。 在单位加班昏了头的我下了楼,才知道这个城市的一切都猫进了细雨的怀抱里。我呆望这路灯罩里舒缓而降的雨丝,想起了远在十多公里之外的家,心一横,推着车子撞破了雨雾。 ③“先生,您需要一把伞吗?”正准备骑上车子的我,突然听到一个轻盈、温馨的声音。回过头我才发现单位 大门外的路灯下站着一位姑娘,怀里抱着一捆伞。她有十六七岁的样子,穿着鹅黄色的薄毛衣和黑色的长裙,背光站着,我看不清她的脸庞。 ? ④我的确是需要一把伞呀!我停下来,仔细地把她怀抱中的十几把雨伞挑了一遍。我那时世俗地想:街头小贩的东西十有八九是假冒伪劣,既然急 需,那就买吧,但挑挑拣拣的事儿是不能掉以轻心的。 ⑤那姑娘极有耐心地把我打开包装的雨伞又一一装上。她蹲下来时,一头长发几乎垂到地上,发梢上一缕缕地淌着雨水。 ⑥“姑娘,你卖的是雨伞,为什么不自己用一把?看你,小心淋病了。”我嘴上这么说,手里却没有停下挑拣的动 作。 ⑦“一用就卖不出去了,这是我这学期的生活费……”姑娘说了半截,止住了话头。我才明白,眼前的这个小贩是个学生。我想接着问她其他的情况,但她再不肯说一句话了,只是细心地拾掇着被我弄乱的雨伞。 ⑧事情就这么简单,简单得如同到集贸市场那样。我刚走到半路时,原本 温柔细腻的雨丝变成了瓢泼狂暴的大雨。因而,那把雨伞便显得尤为体贴、尤为及时…… ⑨隔了两天,我无意中翻阅晚报时,在一版右下角看到了一幅报道。虽然那晚我没有看到卖伞姑娘的面孔,但我从衣着的款式、颜色和报道的内容上立即断定,她就是我遇见的那个卖雨伞的姑娘。报道 简练得只有几句说明:“这位贫困大学生昨晚在勤工俭学卖雨伞时,挺着感冒了好几天的病体,因冒雨等待一位付款时掏掉了四百多元钱的顾客,而昏倒在街头……”那个因付款而掏丢了四百多元钱的人不是我。如果是我,那么我对她的挂念也还有充分的理由。 ⑩又是一个下雨天。我独自 走在行色匆匆的人流里,又想起了那个卖雨伞的姑娘。初春的雨水还有几丝凉意,我没有打伞,潜意识里有一种希冀:那个穿着鹅黄毛衣、黑色长裙、看不清面庞的姑娘会不会突然出现在我的面前? “先生,你需要一把伞吗?”我真想再次听到那句轻盈温馨的问话。 ?我没有雨伞,但我总 觉得头顶有一把粉红色的雨伞,伴我在每一个雨天里…… 24.阅读全文,请你说说卖伞姑娘有哪些性格特点。(2 分) 答: ? 25.第⑧段写道:“我刚走到半路时,原本温柔细腻的雨丝变成了瓢泼狂暴的大雨。”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2 分) 答:? 26.下列句子炼词准确,富有表 现力。请从词语或修辞角度进行赏析。(2 分) 每当缠绵的细雨裹住这个城市的时候,这种思念就如同四处弥漫的细雨一样,无边无际。 答:? 27.“我没有雨伞,但我总觉得头顶有一把粉红色的雨伞,伴我在每一个雨天里……” 请谈谈你对文章最后一句话的理解。(2 分) 答:? 24. (2 分)自尊自强自立、诚实善良、温柔耐心、心灵纯洁美好,拾金不昧。(写出其中任 意两点即可) 25.(2 分)温柔细腻的雨丝变成瓢泼狂暴的大雨,让我庆幸雨伞买得及时,免遭大雨淋漓, 同时也让“我”感受到有雨伞的温暖、安全以及小姑娘的温柔美好;瓢泼大雨也为下文小姑娘 在暴雨中等待失主做铺垫;使文章前后照应;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写出其中两点,意思相近即可) 26.(2分)一个“裹”字,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雨的细腻缠绵;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无形的思念化作有形的雨,写出了“我”对小姑娘强烈的思念之情。(任意选取一个角度赏析,意思 相近即可) 27.(2分)小姑娘既弱小又高大,既平凡又高贵,她心灵的纯洁美好靓丽了自己也感化了别人,更是美丽的这个世界。小姑娘的精神品质让我无比温馨,伴我走过每一天。(意思相近即可) 十七岁那年的单车(2017·市中考) 十七岁那年,刘伟看到别人骑着单车跑来跑去,十 分xiàn mù,吵着要母亲买一辆。 父亲横着眼说:“别做梦!有本事自己去买!” ②刘伟发了一个月脾气。母亲心疼儿子,就买了一辆旧单车,在一个夏曰的午后推回了家。刘伟骑上单车就跑,天天呼朋唤友,在集镇上闲逛。只有在外面没处混的时候,他才会回家,迎接他的自然是父亲铜 铃般的眼珠子。刘伟把他爹当空气,吃完饭,跨上单车又风一样飘走了。 ③那一天,刘伟没有骑车出门。单车在墙角拧着脖子,父亲越看越来气,举起一把锄头,攒足力气砸了下去。单车散了架。“你──”刘伟正从外面回来,抄起一根扁担,横在父亲面前。母亲赶紧跑过去夺下了扁担。 ④父亲本来体弱,这回又气又恨,病倒了。 ⑤第二天,刘伟在埋头收拾衣服,母亲惊诧地问:“你要干啥?” “你别管。”刘伟头也不回,( ),走了。 ⑥“有本事你就别回来!”病床上的父亲吼道。 ⑦刘伟走后,母亲每天晚上都会把刘伟的饭留在锅里。半夜,父亲起来喝水,总忍不 住揭开锅盖看看。 ⑧刘伟真的有半个月没回家了。母亲急了,找男人吵。父亲便四处打听刘伟的下落。 母亲依然每天都给刘伟留饭。父亲依然每晚都揭开锅盖看一眼。[来源:学.科.网Z.X.X.K] 两个月后的一天中午,母亲在打盹,听到屋里有响声,睁开眼。儿子正打着赤膊一门心思地擦着 一辆新单车。父亲斜着眼看他,他装着不知道。 母亲万分高兴,跑到厨房打了一大碗溏心鸡蛋。刘伟吃着鸡蛋,母亲在一边说:“这次你爸的病一直不见好,今天你把他驮到医院看一下啊!” 刘伟不作声,站在单车旁,低头摸着崭新的龙头。父亲不愿意,母亲硬把他推到单车边,架了上去。 刘伟在前面使劲蹬车。父亲紧紧地拽着座凳下的立杆。父子俩你不理我,我不理你。走了一程, 父亲手一松,就从单车上掉下来了。 刘伟两条长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隋.10
隋唐时期的对外交往
一、和新罗的友好往来 二、和日本的友好交往 三、和东南亚、印度半岛各国的往 来四、和中亚、西亚、欧、非各国
的交往
;申博官网 https:/// 申博官网
;
十有一月 高凉王那振旅还京师 己未 遣那及殿中尚书 安定公韩茂率骑屯相州之阳平郡 发冀州民造浮桥于确磝津 盖吴遣其部落帅白广平西掠新平 安定诸夷酋皆聚众应之 杀汧城守将 吴遂进军李闰堡 分兵掠临晋巴东 将军章直与战 大败之 兵溺死于河者三万余人 吴又遣兵西掠至长安 将军叔孙拔与战于渭北 大破之 斩首三万余级 庚申 孙东王窦漏头薨 河东蜀薛永宗聚党盗官马数千匹 驱三千余人入汾曲 西通盖吴 受其位号 秦州刺史 金城公周鹿观率众讨之 不克而还 庚午 诏殿中尚书 扶风公元处真 尚书 平阳公慕容嵩二万骑讨薛永宗;诏殿中尚书乙拔率五将三万骑 讨盖吴 西平公寇提三将一万骑讨吴党白广平 盖吴自号天台王 署置百官 辛未 车驾还宫 选六州兵勇猛者二万人 使永昌王仁 高凉王那分领 为二道 各一万骑 南略淮泗以北 徙青徐之民以实河北 癸未 车驾西巡 七年春正月戊辰 车驾次东雍州 庚午 围薛永宗营垒 永宗出战 大败 六军 乘之 永宗众溃 永宗男女无少长赴汾水死 辛未 车驾南幸汾阴 庚辰 帝临戏水 盖吴退走北地 二月丙戌 幸长安 存问父老 丁亥 幸昆明池 丙申 幸盩厔 诛叛民耿青 孙温二垒与盖吴通谋者 军次陈仓 诛散关氐害守将者 还幸雍城 田于岐山之阳 北道诸军乙拔等大破盖吴于杏城 吴弃马遁 走 永昌王仁至高平 擒刘义隆将王章 略金乡 方与 迁其民五千家于河北 高凉王那至济南东平陵 迁其民六千余家于河北 三月 诏诸州坑沙门 毁诸佛像 徙长安城工巧二千家于京师 车驾旋轸 幸洛水 分军诛李闰叛羌 是月 金城边冏 天水梁会反 据上邽东城 秦州刺史封敕文击之 斩冏 众 复推会为帅 夏四月甲申 车驾至自长安 戊子 邺城毁五层佛图 于泥像中得玉玺二 其文皆曰 "受命于天 既寿永昌" 其一刻其旁曰 "魏所受汉传国玺 "五月癸亥 安丰公闾根率骑诣上邽 与敕文讨梁会 会走汉中 盖吴复聚杏城 自号秦地王 假署山民 众旋复振 于是遣永昌王仁 高凉王那督 北道诸军同讨之 六月甲申 发定 冀 相三州兵二万人屯长安南山诸谷 以防越逸 丙戌 发司 幽 定 冀四州十万人筑畿上塞围 起上谷 西至于河 广袤皆千里 秋八月 盖吴为其下人所杀 传首京师 永昌王仁平其遗烬 高凉王那破盖吴党白广平;生擒屠各路那罗于安定 斩于京师 复略阳公羯儿 王爵 八年春正月 吐京胡阻险为盗 诏征东将军武昌王提 征南将军淮南王他讨之 不下 山胡曹仆浑等渡河西 保山以自固 招引朔方诸胡 提等引军讨仆浑 二月己卯 高凉王那等自安定讨平朔方胡 因与提等合军 共攻仆浑 斩之 其众赴险死者以万数 癸未 行幸中山 颁赐从官文武各有差 高阳易县民不从官命 讨平之 徙其余烬于北地 三月 河西王沮渠牧犍谋反 伏诛 徙定州丁零三千家于京师 夏五月 车驾还宫 六月 西征诸将扶风公元处真等八将坐盗没军资 所在虏掠 赃各千万计 并斩之 八月 卫大将军 乐安王范薨 冬十月 侍中 中书监 宜都王穆寿薨 十二月 鄯善 遮 逸国并遣子朝献 晋王伏罗薨 九年春正月 刘义隆遣使朝贡 氐杨文德受义隆官号 守葭芦城 招诱武都 阴平五部氐民 诏仇池镇将皮豹子讨之 文德弃城南走 擒其妻子僚属 义隆白水太守郎启玄率众救文德 豹子逆击 大破之 启玄 文德走还汉中 宕昌羌酋梁瑾慈遣使内附 并贡方物 二月癸 卯 行幸定州 山东民饥 启仓赈之 罢塞围作 遂西幸上党 诛潞叛民二千余家 徙西河离石民五千余家于京师 诏于壶关东北大王山累石为三封 又斩其北凤皇山南足以断之 三月 车驾还宫 夏五月甲戌 以交趾公韩拔为假节 征西将军 领护西戎校尉 鄯善王 镇鄯善 赋役其民 比之郡县 六月辛 酉 行幸广德宫 丁卯 悦般国遣使求与王师俱讨蠕蠕 帝许之 秋八月 诏中外诸军戒严 九月乙酉 治兵于西郊 丙戌 上幸阴山 是月 成周公万度归千里驿上 大破焉耆国 其王鸠尸卑那奔龟兹 冬十月辛丑 恒农王奚斤薨 癸卯 以婚姻奢靡 丧葬过度 诏有司更为科限 癸亥 大赦天下 十有二 月 诏成周公万度归自焉耆西讨龟兹 皇太子朝于行宫 遂从北讨 至于受降城 不见蠕蠕 因积粮城内 留守而还 北平王长孙敦坐事降爵为公 十年春正月戊辰朔 帝在漠南 大飨百僚 班赐有差 甲戌 北伐 二月 蠕蠕渠帅尔绵他拔等率其部落千余家来降 蠕蠕吐贺真恐惧远遁 事见《蠕蠕传》 三月 遂搜于河西 庚寅 车驾还宫 夏五月庚寅 行幸阴山 秋七月 浮图沙国遣使贡献 九月 阅武碛上 遂北伐 事具《蠕蠕传》 冬十月庚子 皇太子及群官奉迎于行宫 壬午 大飨 班赐所获及布帛各有差 十有一月 龟兹 疏勒 破洛那 员阔诸国各遣使朝献 十有二月戊申 车驾至自北伐 己 酉 以平昌公元托真为中山王 十一年春正月乙酉 行幸洛阳 所过郡国 皆亲对高年 存恤孤寡 以高凉王那为仪同三司 二月甲午 大搜于梁川 皇子真薨 是月 大治宫室 皇太子居于北宫 车驾遂征悬瓠 益遣使者安慰境外之民 其不服者诛之 永昌王仁大破刘义隆将刘坦之 程天祚于汝东 斩 坦之 擒天祚 夏四月癸卯 舆驾还宫 赐从者及留台郎吏已上生口各有差 六月己亥 诛司徒崔浩 辛丑 北巡阴山 秋七月 义隆遣其辅国将军萧斌之率众六万寇济州 刺史王买得弃州走 斌之遂入城 仍使宁朔将军王玄谟西攻滑台 诏枋头镇将 平南将军 南康公杜道俊助守兖州 八月癸亥 田 于河西 癸未 治兵于西郊 九月辛卯 舆驾南伐 癸巳 皇太子北伐 屯于漠南 吴王余留守京都 庚子 曲赦定冀相三州死罪已下 发州郡兵五万分给诸军 冬十月癸亥 车驾止枋头 诏殿中尚书长孙真率骑五千自石济渡 备玄谟遁走 乙丑 车驾济河 玄谟大惧 弃军而走 众各溃散 追蹑斩首万余 级 器械山积 帝遂至东平 萧斌之弃济州 退保历城 乃命诸将分道并进 使征西大将军 永昌王仁自洛阳出寿春 尚书长孙真趋马头 楚王建趋钟离 高凉王那自青州趋下邳 车驾自中道 十有一月辛卯 至于邹山 刘义隆鲁郡太守崔邪利率属城降 使使者以太牢祀孔子 壬子 次于彭城 遂趋盱眙 頞盾国献师子一 十有二月丁卯 车驾至淮 诏刈雚苇 泛筏数万而济 义隆盱眙守将臧质闭门拒守 将军胡崇之等率众二万援盱眙 燕王谭大破之 枭崇之等 斩首万余级 淮南皆降 是月 永昌王仁攻悬瓠 拔之 获义隆守将赵淮 送京师斩之 过定项城 及淮西 大破义隆将刘康祖 斩之 并虏将军胡 盛之 王罗汉等 传致行宫 癸未 车驾临江 起行宫于瓜步山 永昌王仁自历阳至于江西 高凉王那自山阳至于广陵 诸军皆同日临江 所过城邑 莫不望尘奔溃 其降者不可胜数 甲申 义隆使献百牢 贡其方物 又请进女于皇孙以求和好 帝以师婚非礼 许和而不许婚 使散骑侍郎夏侯野报之 诏皇 孙为书致马通问焉 正平元年春正月丙戌朔 大会群臣于江上 班赏各有差 文武受爵者二百余人 丁亥 舆驾北旋 是月 破洛那 罽宾 迷密诸国各遣使朝献 二月戊寅 车驾济河 癸未 次于鲁口 皇太子朝于行宫 三月己亥 车驾至自南伐 饮至策勋 告于宗庙 以降民五万余家分置近畿 赐留台 文武所获军资生口各有差 夏五月壬寅 大赦 六月壬戌 改年 车师国王遣子入侍 诏曰 "夫刑网太密 犯者更众 朕甚愍之 有司其案律令 务求厥中 自余有不便于民者 依比增损 "诏太子少傅游雅 中书侍郎胡方回等改定律制 略阳王羯儿 仪同三司 高凉王那有罪赐死 戊辰 皇太子薨 壬申 葬 景穆太子于金陵 秋七月丁亥 行幸阴山 省诸曹吏员三分之一 九月癸巳 车驾还宫 冬十月庚申 行幸阴山 刘义隆遣使朝贡 诏殿中将军郎法祐使于义隆 己巳 司空 上党王长孙道生薨 十有二月丁丑 车驾还宫 封皇孙浚为高阳王 寻以皇孙世嫡 不宜在蕃 乃止 封秦王翰为东平王 燕王谭 为临淮王 楚王建为广阳王 吴王余为南安王 二年春正月庚辰朔 南来降民五千余家于中山谋叛 州军讨平之 冀州刺史 张掖王沮渠万年与降民通谋 赐死 三月甲寅 帝崩于永安宫 时年四十五 秘不发丧 中常侍宗爱矫皇后令 杀东平王翰 迎南安王余入而立之 大赦 改元为永平 尊皇后赫 连氏为皇太后 三月辛卯 上尊谥曰太武皇帝 葬于云中金陵 庙号世祖 夏六月 刘义隆将檀和之寇济州 梁坦及鲁安生军于京索 庞萌 薛安都寇弘农 秋七月 征南将军 安定公韩元兴讨之 和之退 梁坦 安生亦走 八月 冠军将军封礼率骑二千从浢津南渡赴弘农 九月 司空 高平公儿乌干屯潼 关 平南将军 昌黎公元辽屯河内 冬十月丙午朔 余为宗爱所贼 殿中尚书长孙渴侯与尚书陆丽迎立皇孙 是为高宗焉 帝生不逮密太后 及有所识 言则悲恸 哀感傍人 太宗闻而嘉叹 暨太宗不豫 衣不释带 性清俭率素 服御饮膳 取给而已 不好珍丽 食不二味;所幸昭仪 贵人 衣无兼彩 群臣白帝更峻京邑城隍 以从《周易》设险之义 又陈萧何壮丽之说 帝曰 "古人有言 在德不在险 屈丐蒸土筑城 而朕灭之 岂在城也?今天下未平 方须民力 土功之事 朕所未为 萧何之对 非雅言也 "每以财者军国之本 无所轻费 至赏赐 皆是死事勋绩之家 亲戚爱宠未曾横有所及 临敌常 与士卒同在矢石之间 左右死伤者相继 而帝神色自若 是以人思效命 所向无前 命将出师 指授节度 从命者无不制胜 违爽者率多败失 性又知人 拔士于卒伍之中 惟其才效所长 不论本末 兼甚严断 明于刑赏 功者赏不遗贼 罪者刑不避亲 虽宠爱之 终不亏法 常曰 "法者 朕与天下共之 何 敢轻也 "故大臣犯法 无所宽假 雅长听察 瞬息之间 下人无以措其奸隐 然果于诛戮 后多悔之 司徒崔浩既死之后 帝北伐 时宣城公李孝伯疾笃 传者以为卒也 帝闻而悼之 谓左右曰 "李宣城可惜 "又曰 "朕向失言 崔司徒可惜 李宣城可哀 "褒贬雅意 皆此类也 恭宗景穆皇帝讳晃 太武 皇帝之长子也 母贺夫人 延和元年春正月丙午 立为皇太子 时年五岁 明慧强识 闻则不忘 及长 好读经史 皆通大义 世祖甚奇之 世祖东征和龙 诏恭宗录尚书事;西征凉州 诏恭宗监国 初 世祖之伐河西也 李顺等咸言姑臧无水草 不可行师 恭宗有疑色 及车驾至姑臧 乃诏恭宗曰 "姑臧城 东西门外涌泉合于城北 其大如河 自余沟流入泽中 其间乃无燥地 泽草茂盛 可供大军数年 人之多言 亦可恶也 故有此敕 以释汝疑 "恭宗谓宫臣曰 "为人臣不实若此 岂是忠乎 吾初闻有疑 但帝决行耳 几误人大事 言者复何面见帝也 "真君四年 恭宗从世祖讨蠕蠕 至鹿浑谷 与贼相遇 虏 惶怖 部落扰乱 恭宗言于世祖曰 "今大军卒至 宜速进击 奄其不备 破之必矣 "尚书令刘洁固谏 以为尘盛贼多 出至平地 恐为所围 须军大集 然后击之可也 恭宗谓洁曰 "此尘之盛 由贼恇扰 军人乱故 何有营上而有此尘?"世祖疑之 遂不急击 蠕蠕远遁 既而获虏候骑 世祖问之 对曰 "蠕 蠕不觉官军卒至 上下惶惧 引众北走 经六七日 知无追者 始乃徐行 "世祖深恨之 自是恭宗所言军国大事 多见纳用 遂知万机 初 恭宗监国 曾令曰 "《周书》言 ’任农以耕事 贡九谷;任圃以树事 贡草木;任工以余材 贡器物;任商以市事 贡货贿;任牧以畜事 贡鸟兽;任嫔以女事 贡 布帛;任衡以山事 贡其材;任虞以泽事 贡其物 ’其制有司课畿内之民 使无牛家以人牛力相贸 垦殖锄耨 其有牛家与无牛家一人种田二十二亩 偿以私锄功七亩 如是为差 至与小 老无牛家种田七亩 小 老者偿以锄功二亩 皆以五口下贫家为率 各列家别口数 所劝种顷亩 明立簿目 所种 者于地首标题姓名 以辨播殖之功 "又禁饮酒 杂戏 弃本沽贩者 垦田大为增辟 正平元年六月戊辰 薨于东宫 时年二十四 庚午 册曰 "呜呼 惟尔诞资明睿 岐嶷夙成 正位少阳 克荷基构 宾于四门 百揆时叙;允厘庶绩 风雨不迷 宜享无疆 隆我皇祚;如何不幸 奄焉殂殒 朕用悲恸于厥心 今使使持节兼太尉张黎 兼司徒窦瑾奉策 即柩赐谥曰’景穆’ 以显昭令德 魂而有灵 其尚嘉之 "高宗即位 追尊为景穆皇帝 庙号恭宗 史臣曰 世祖聪明雄断 威灵杰立 藉二世之资 奋征伐之气 遂戎轩四出 周旋险夷 扫统万 平秦陇 翦辽海 荡河源 南夷荷担 北蠕削迹 廓定四表 混一戎 华 其为功也大矣 遂使有魏之业 光迈百王 岂非神睿经纶 事当命世?至于初则东储不终 末乃衅成所忽 固本贻防 殆弗思乎?恭宗明德令闻 夙世殂夭 其戾园之悼欤? 《魏书》 北齐·魏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