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师科研能力提升的路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音乐教师科研能力提升的路径中小学音乐教师科研能力培养是一个动态的将教师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整合的过程,也是新课程改革与发展的必须趋势。在这个过程中,将音乐教师提升科研能力的路径打通,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与条件,可以使音乐教师科研能力的提高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科研意识的培养

在科研意识的培养中,首先应该培养问题意识,因为教师的科研是以发现问题为起点的。国外许多科研结构非常重视培养研究人员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的能力。例如一名小学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发现,学年或学期教学计划只是教学进度的总体把握,具体到每节课的时间分配,很多时候是随意和缺少计划的。因此,她从心理学有关“注意”的理论出发,结合教学实践,反复实验,设计了一套“三段式教学基本程序”,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上课的注意力,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水平。由此可以看出,教学实践中需要研究的问题很多,音乐教师要善于培养自己发现问题的能力,才能够明确研究方向,在研究中切实地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在科研意识的培养中,还应该提高方法意识。在中小学音乐教师进行的科研活动中,课题的类型、大小、级别和研究方向是不同的,但是都必须运用科学的方法开展研究。笔者在本课题研究过程中发现,目前中小学音乐教师在科研工作中方法意识

仍然较为缺乏。虽然很多教师都有科研意识与热情,但更多教师的研究方法局限于思辨研究,使得科研工作难以跳出经验型、描述性的研究层次,无法上升到科学理论的高度。在科研活动中,音乐教师应该注重拓宽自己的研究思路,根据课题的需要采取调查研究、个案研究、行动研究和实验研究等不同的方法,拓展自己的研究方法与思路,使得研究成果更加具有科学性和可推广性。

(二)科研自觉性的培养

在科研能力培养中,教师具有从事科研的自觉性是十分重要的。毋庸置疑,广大处在教学一线的中小学音乐教师工作是繁重的,超负荷的日常教学使得教师们或是满足于经验型的教学失掉了科研的动力,或是认为科研是高深莫测的工作而敬而远之,或是简单认为写出文字、发表文章就是搞科研。种种心理,使得音乐教师失掉了主动从事科研工作的热情。

“教师即研究者”是近年来在欧美教育界普遍流行的口号,在我国新课程的背景下,教师成为研究者已成为时代发展的需要,推进教育改革的动力。音乐新课程赋予教学以新的涵义,要求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不断地研究、生成和创造。如果没有科研的自觉性,缺乏研究热情,就会固步自封,照搬老方法,不注意研究新问题,学习新知识,对音乐教师科研能力培养是不利的,对新课程的实施也会产生消极影响。因此,音乐教师必须转变观念,树立全新意识:从事教育科研是每一位音乐教师份内的工作,仅仅会教课而不会科研不是新课程音乐

教师。

(三)科研氛围的创设

学校是音乐教师从事科研活动的主要场所,因此,在学校中积极创设科研氛围,可以产生积极的影响。首先,学校领导应该鼓励音乐教师开展科研活动,转变过去音乐课是“小三门”的概念,重视音乐课在培养学生全面素质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为音乐教师为教师从事教改、科研提供宽松的环境,以利于音乐新课程的实施与教学效率的提高;其次,学校领导要采取有效的措施,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科研活动。例如,重视音乐教研组的作用,积极开展富有实效的教研活动,及时发现问题、研究问题、选取有价值的研究课题。采取专家讲座、选派教师外出学习等方式,努力培养教师的科研能力。同时,对于音乐教师科研成果要以制度化的形式给予精神上和物质上的表彰和奖励。使音乐教师感觉到科研成功的喜悦,进而调动其从事科研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