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DZ T0078-93)A

合集下载

DZT0078—1993 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定

DZT0078—1993 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DZ/T 0078—1993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部1994—10—01实施目录1 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 (1)2 引用标准 (1)3 原始地质编录工作的基本内容 (1)4 原始地质编录工作的基本要求 (2)5 原始地质编录中的手图与清图 (2)6 代号及编号方法 (3)6.1矿区代号或分队(项目、课题)代号 (3)6.2编号方法 (4)7 原始地质编录的检查验收 (5)7.1提交资料目录(表2) (5)7.2原始编录的检查验收工作 (5)7.3检查验收单位 (5)7.4检查项目及验收标准(表4) (6)8 实测地质剖面的原始地质编录 (6)9 地质填图的原始地质编录 (8)9.1填图方法及精度要求 (8)9.2地质填图时对原始地质编录的要求 (8)9.3 整理 (8)9.4注意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 (9)10 坑探工程的原始地质编录 (9)10.1总体要求 (9)10.2探槽的原始地质编录 (10)10.3探井的原始地质编录 (10)10.4坑道的原始地质编录 (11)I10.5老硐的原始地质编录 (11)11 钻孔的原始地质编录 (12)12 采样的原始地质编录 (13)12.1采样原始地质编录的要求 (13)12.2 编号 (13)12.3探矿工程中采样的原始地质编录 (14)13 原始地质编录资料的管理 (14)13.1 原始地质编录资料的保管程序 (14)13.2原始地质编录资料的修改 (14)13.3 原始地质编录资料的使用 (14)II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DZ/T 0078—93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部1994—10—01实施1 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1.1本标准规定了固体矿产勘查中地质填图、探矿工程和采样的原始地质编录工作的内容、要求、方法和编录资料的管理。

1.2本标准适用于固体矿产勘查中的地质填图、探矿工程和采样的原始地质编录以及编录资料的管理。

2020年(冶金行业)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定

2020年(冶金行业)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定

(冶金行业)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定1-9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定DZ/T0078—931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1.1本标准规定了固体矿产勘查中地质填图、探矿工程和采样的原始地质编录工作的内容、要求、方法和编录资料的管理。

1.2本标准适用于固体矿产勘查中的地质填图、探矿工程和采样的原始地质编录以及编录资料的管理。

对有特殊要求的矿种,主管部门可根据本标准制定相应的补充规定或实施细则。

2引用标准GB9649地质矿产术语分类代码3原始地质编录工作的基本内容3.1原始地质编录是观察研究地质现象的现场记录和观察研究手段的记录这些地质现象,是指由天然的和人工的露头、岩心(粉)以及标本、样品所揭示的宏观的和微观的自然地质信息。

记录由原始编录人员选用适当的信息记录手段如数字、文字、图象、磁带、磁盘(光盘)等进行。

仍要和国家信息系统的建设相适应,及时采用新的方法和手段。

3.2原始地质编录工作包括现场编录和整理俩个方面。

现场编录时,要认真地观察研究地质现象,采集标本、样品,测量地质体的位置、产状、形态等数据,且用适当的记录手段和方法进行编录。

整理是根据各种测量成果和对标本、样品的鉴定、测试成果对现场编录进行修正、补充和归纳、整理,编制必要的图表,且按规定格式整饰。

采用电子计算机进行原始编录时,仍应及时将原始数据按规定格式存盘、入库。

4原始地质编录工作的基本要求4.1原始地质编录必须真实、客观。

对地质现象要认真、细致、全面地观察研究,联系认识,准确地判断和记录。

编录中应明确区别开实际观测资料和推断解释资料。

4.2原始地质编录应随工作进展逐日或随施工进展及时进行。

4.3原始地质编录的图、表、文字说明必须互相吻合壹致,整洁、美观、字迹规整,字体规范。

4.4原始地质编录要有各种必要的质量符合要求的测量,绘图工具和量具。

计量工具必须按有关国家标准定期检验,检验结果随原始地质编录上交。

编录中必须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规定的计量单位名称和符号。

《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程》2015解读

《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程》2015解读

3.5.2 地质分层 3.5.2.1 总体要求
确定矿体边界、不同岩石间接触界线、断层等地 质界面。
要求地质体和重要地质现象不遗漏,各种地质界 线划分准确,各层之间接触关系清楚。
首先确定分层单元,一般应小于或等于矿区填图 单元。矿体分层厚度及夹石剔除厚度,以设计或 工业指标为准,凡图面上>1mm的矿(化)体 层、矿石类型和工业品级都应分层。
通过地质观察、取样分析、试验鉴定和其他相 应工作,直接取得对地质体和地质现象的有关 图件、影像、数据和文字记录等。
现场编录:观察研究地质现象,采集标本、样 品,测量地质体的位置、产状、形态等数据, 并用适当的记录手段和方法取齐、取准原始资 料;
整理:整理是根据各种测量成果和对标本、样 品的鉴定、测试成果对现场编录进行修正、补 充和归纳、整理,编制必要的图表,并按规定 格式整饰。
本标准适用于固体矿产勘查工作。
3.地质编录的的综合技术要求
3.1目的任务
地质编录的主要对象是探矿工程,它们主 要用以追索和圈定矿体,了解矿体埋藏条 件和矿石质量。地质编录是对工程进行地 层、岩石、矿产、构造等综合观察研究, 对研究过程和所揭示的地质现象进行真实、 准确、完善的素描和记录。
3.2 地质编录的基本内容
远离勘查线的工程:对远离勘查线的采场(坑)、老硐及其它零 星探矿工程可按全矿区顺序编号。
3.5 观察、分层与布样
3.5.1 地质观察:
地质观察应运用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理论,观察岩 石中矿物组分、结构、构造及其变化,确定岩石名称; 观察岩石的蚀变类型、蚀变矿物及含量、蚀变程度、蚀 变分带等以及与矿化的关系;观察矿(化)体厚度、矿 石自然类型及工业品级(目测含量)等;观察断裂、裂 隙分布位置、断层破碎带特征及宽度、断层性质、切割 矿体程度等,目的是详细划分不同的岩性层、掌握蚀变 或矿化(体)赋存位置、成矿有利因素、矿体破坏情况 等。

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

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
1∶2000~1∶5000 1∶1000~1∶2000 1∶500~1∶1000
• 3.1.3 剖面测制 • 3.1.3.1 测制组人员组成及分工 • 测制组一般由3~4人组成,包括组长、前后测手及作图员。组长 由地质工程师以上技术人员(含地质工程师)担任,全面负责剖 面测制技术工作。具体担任地质观察、分层、布样和地质记录; 前后测手及绘图员,由技术员或地质工担任,主要负责测量剖面 导线方位、长度、坡度、标注导线点、打桩、测量岩层产状、采 样(标本)、绘制自然剖面图和剖面导线平面图。主干剖面(指 完整的地质剖面)测制时,矿区所有技术人员都应参加。 • 3.1.3.2 测制方法 • 在剖面的起点处打入写有A0(A剖面)编号的木桩,后测手持测 绳的端点站于A0处,前测手持测绳向剖面前进方向推进,在地形 明显变化处或与A0点有一定距离处设置导线点1打入编号为1的木 桩或用油漆在基岩上写上编号1。前测手用测绳丈量该导线斜长, 前、后测手分别用罗盘测量导线方位和坡度(均要求误差≤3°内 取平均值),并将上述测量数据记录于剖面记录表中。以此类推, 测制A0~1,1~2、2~3导线的斜长、方向、坡度(坡度角记录 时,上坡为正、下坡为负)绘出剖面导线平面位置图,见图2。
项目
穿脉坑道 石门 采坑 薄片 光片 煤岩标本 化石标本 动物化石标本 植物化石标本 孢粉化石标本 自然重砂样 基本化学分析样 光谱分析样 化学全分析样 岩石全分析样 单矿物分析样
代号
CM SM CK b g MY HB DH ZH BF Z H GP HQ YQ DF
项目
标本 定向标本 构造标本 水化学分析样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样 原生晕样 次生晕样 水系沉积物样 风(氧)化带样 岩(土)力学试验样 物性测定样 大体重样 小体重样 同位素年龄样 选矿试验样 外检样

固体矿产勘查探槽原始地质编录工作细则

固体矿产勘查探槽原始地质编录工作细则

固体矿产勘查探槽原始地质编录工作细则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细则的主题内容是在进行各种固体矿产勘查及物化探异常查证工作中,对探槽原始地质编录工作的程序、要求、内容、方法及管理等。

本细则适用于探槽、剥土、露天采矿场等原始地质编录及编录资料的整理。

2 引用标准本细则引用了《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程》(DZ/T0078-93)中的有关标准。

3 工程代号剥土——BT 探槽——TC 采坑——CK 样坎——YK4 探槽地质编录工作程序探槽地质编录工作程序如下所示。

5 探槽施工中地质工作及管理探槽工程主要用于揭露、控制矿体,揭露重要的地质剖面上覆盖的岩性和重要的地质界线等。

主干探槽应在工程设计图上设计,布置辅助性探槽可临时增布。

探槽布置必须事先踏勘、实地布置。

勘探线剖面上探槽或揭露重要地质界线的探槽由测量人员定位,一般探槽可用罗盘定向布置。

探槽一般揭露到覆盖层以下的基岩内0.5m左右为宜。

对重要的地质界线和矿体部位,以弄清产状、接触关系及满足矿体采样需要为前提,有时还酌情加深。

探槽深度一般不超过3m。

槽底宽一般不小于0.5m,以满足观察地质现象和采样的需要。

槽壁坡度根据深度和岩石、表土性质而定,一般不大于80°。

土石渣堆放在槽壁外0.3—0.5m,以保证施工安全。

槽壁、槽底平直,尤其在矿体部位要满足刻槽取样要求。

管理人员在现场向施工人员布置探槽施工位置,提出施工技术要求(开口尺寸等)和安全措施,并经常到现场指导施工,注意安全。

探槽完工后要及时验收,及时编录和采样,以免坍塌造成浪费。

6 探槽地质编录6.1 野外地质编录地质填图中专门用作地质观察点的短槽(包括剥土)、小圆井,除有特殊意义者外,一般不做正式素描图,但在野外记录本上须做记录和素描。

6.1.1 探槽素描探槽素描图的比例尺一般为1:50~1:100,但同一矿区的探槽工程素描图比例尺必须统一。

垂直比例尺与水平比例尺一致。

垂直标尺置于图的左侧,从下向上标数,水平比例尺放在槽底下方,从左向右标数。

原始地质编录规范

原始地质编录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DZ/T 0078—93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部1994—10—01实施1 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1.1本标准规定了固体矿产勘查中地质填图、探矿工程和采样的原始地质编录工作的内容、要求、方法和编录资料的管理。

1.2本标准适用于固体矿产勘查中的地质填图、探矿工程和采样的原始地质编录以及编录资料的管理。

对有特殊要求的矿种,主管部门可根据本标准制定相应的补充规定或实施细则。

2 引用标准GB 9649 地质矿产术语分类代码3 原始地质编录工作的基本内容3.1原始地质编录是观察研究地质现象的现场记录和观察研究手段的记录。

这些地质现象,是指由天然的和人工的露头、岩心(粉)以及标本、样品所揭示的宏观的和微观的自然地质信息。

记录由原始编录人员选用适当的信息记录手段如数字、文字、图象、磁带、磁盘(光盘)等进行。

还要和国家信息系统的建设相适应,及时采用新的方法和手段。

3.2原始地质编录工作包括现场编录和整理两个方面。

现场编录时,要认真地观察研究地质现象,采集标本、样品,测量地质体的位置、产状、形态等数据,并用适当的记录手段和方法进行编录。

整理是根据各种测量成果和对标本、样品的鉴定、测试成果对现场编录进行修正、补充和归纳、整理,编制必要的图表,并按规定格式整饰。

采用电子计算机进行原始编录时,还应及时将原始数据按规定格式存盘、入库。

4 原始地质编录工作的基本要求4.1原始地质编录必须真实、客观。

对地质现象要认真、细致、全面地观察研究,联系认识,准确地判断和记录。

编录中应明确区别开实际观测资料与推断解释资料。

4.2原始地质编录应随工作进展逐日或随施工进展及时进行。

4.3原始地质编录的图、表、文字说明必须互相吻合一致,整洁、美观、字迹规整,字体规范。

4.4原始地质编录要有各种必要的质量符合要求的测量,绘图工具和量具。

计量工具必须按有关国家标准定期检验,检验结果随原始地质编录上交。

槽探编录问题细则

槽探编录问题细则

当探槽起点在东端时,自东往西编录,则自左往右作图(如图a);探槽起 当探槽起点在东端时,自东往西编录,则自左往右作图(如图a);探槽起 点在西时,自西往东编录,则自右往左作图(如图b 点在西时,自西往东编录,则自右往左作图(如图b)
编录壁(南壁)绘于槽底平面图的上方, 编录壁(南壁)绘于槽底平面图的上方,如遇壁上基岩揭露不好的特殊情 同上。 况,处理原则 同上。
2.1 探槽原始地质编录前编录壁及方向的确定
探槽方向总体可以归为两类: 即近东西走向(以下简称东西向)和近南北走向(以下简称南北向)。东 西向探槽的西端在225°~315°方向范围内,东端在45°~135°方向范 围内(图a);南北向探槽的北端在315°~45°方向范围内,南端在 135°~225°范围内(图b)。两个方向道选壁及作图方向按下述原则确 定。
3.2 分层
分层单元视矿体复杂程度而定,复杂的矿体分层单元应小于矿区填图单元, 一般矿体同矿区填图单元一致,分层厚度及夹石剔除厚度按工业指标或设计 要求,不同矿(化)体层,不同矿石类型和工业品级、不同岩石类型和较大 构造应分开。
3.3 布样
化学刻槽样应沿矿体厚度方向分矿石类型、品级分段连续布于槽底与编录 壁或编录壁的槽底处,取样规格按设计执行,刻槽样的长度取决于矿体厚度 以及矿体最低可采厚度和夹石剔除厚度,当矿体厚度不大或矿石类型复杂或 矿化不均匀时,样槽不宜过长,一般不应大于可采厚度或夹石剔除厚度。当 矿体与围岩有明显的区别,矿体厚度较大,矿石类型比较简单,矿化均匀, 则样长可以放大。样品布好后,应及时打上编号的样桩,每件样的起止端, 都应打上样桩。 样品编号原则:化学样编号为化学分析样代号H+工程编号+该工程中本类样 品顺序号组成(其他手标本、薄片、光片、大小体重等样品号原则类似)。 在实际工作时,同一探槽中,第一件样及最后一件样编号保持完整,而中间 的样品编号可省略工程号。 样品编号及样桩布设如图:

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程(2015版)

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程(2015版)

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程(2015版)ICSD 10/19DZ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DZ/T0078-2015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程Procedures for Original Geological Record of Solid Mineral Exploration2015-04-15发布 2015-07-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发布目次前言 .............................................................................. V I 1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地质编录的综合技术要求 (1)3.1目的任务 (1)3.2地质编录的基本内容 (1)3.3地质编录的基本要求 (2)3.3.1原始地质编录的及时性 (2)3.3.2工具、量具及设备和材料 (2)3.3.3自动记录软件的规定 (2)3.3.4计量单位名称和符号 (2)3.3.5编录工作的现场质量监控 (2)3.3.6原始地质编录资料的修改 (2)3.4地质编录用语、代号及编号 (2)3.4.1常用地质编录用语及代号 (3)3.4.2地质观察点与剖面编号 (3)3.4.3工程编号 (3)3.4.4预查阶段的探矿工程编号 (3)3.5地质观察、分层与布样 (4)3.5.2地质分层 (4)3.5.3布样 (4)3.6绘图 (4)3.6.1原始编录图件分类 (4)3.6.2地质素描要求 (5)3.6.3非素描图类 (5)3.7地质描述与记录 (5)3.7.1地质描述内容 (5)3.7.2记录 (5)3.8野外资料整理要求 (6)3.8.1文、图、实物资料的核对 (6)3.8.2文字记录整理 (6)3.8.3标本、样品整理 (6)3.8.4野外图件整理与成图 (6)3.8.5岩矿层厚度计算 (6)3.9特殊矿种勘查地质编录 (7)4实测地质剖面 (7)4.1目的任务 (7)4.2技术准备 (7)4.2.1资料收集与综合整理 (7)4.2.2剖面位置选择 (7)4.2.4剖面设计 (8)4.3剖面测制 (9)4.3.1基线布置 (9)4.3.2地质观察、分层与记录 (9)4.3.3作图步骤 (9)4.3.4记录 (10)4.3.5剖面测制中的物化探工作 (10)4.4编制综合地质柱状图 (10)4.5实测剖面小结 (10)4.6实测勘查线剖面 (11)4.6.1勘查线剖面用仪器法测制 (11)4.6.2勘查线剖面的内容 (11)5地质填图 (11)5.1目的任务 (11)5.2工作依据 (11)5.3填图比例尺的选择 (11)5.3.1填图比例尺的确定依据 (12)5.3.2预、普查填图比例尺 (12)5.3.3详查、勘探填图比例尺 (12)5.4填图精度要求 (12)5.4.1对地形底图的要求 (12)5.4.2对地质研究程度及地质体表示程度的要求 (12)5.5地质点布置 (13)5.5.1地质点位置 (13)5.5.2地质点分类 (13)5.5.3地质点密度及数量 (13)5.6填图方法及技术要求 (14)5.6.1野外踏勘 (14)5.6.2地质观察路线的布置 (14)5.6.3地质点的布置原则及要求 (15)5.6.4地质草图 (15)5.6.5地质简图 (15)5.7矿床地质填图及矿区地质填图 (15)5.7.1矿床地质填图 (15)5.7.2矿区地质填图 (16)5.8地质点定位 (16)5.8.1现场标注点位 (16)5.8.2测量坐标 (16)5.8.3精确定位 (16)5.9地质点的观察和记录要求 (16)5.9.1 5.9.1地质点的观察记录要求 (16)5.9.2 5.9.2地质点记录内容 (17)5.9.3地质界线勾绘 (17)5.10编制实际材料图 (17)5.11地质填图工作小结 (17)6探槽编录 (17)6.1编绘壁及绘图方向 (18)6.1.1竣工探槽的编绘壁及绘图方向 (18)6.1.2施工中探槽的编绘壁及绘图方向 (18)6.2基点基线设置 (18)6.2.1设置基点基线 (18)6.2.2基点基线数据的测量记录 (18)6.2.3工程定位 (18)6.3地质观察、分层与布样 (19)6.3.1总体要求 (19)6.3.2注意判别基岩与残坡积层及转石 (19)6.3.3布样 (19)6.3.4标注分层界线、样品位置及其代号 (19)6.3.5拍照 (19)6.4素描图 (19)6.4.1基本要求 (19)6.4.2普通探槽绘图方法 (21)6.4.3特殊探槽绘图方法 (23)6.4.4槽底的绘制长度及连续性 (27)6.5记录 (27)6.5.1总体要求 (27)6.5.2地质要素位置的记录规定 (27)6.6探槽及刻槽样在采样平面图上的展绘 (28)7探井地质编录 (31)7.1采样钻地质编录 (31)7.1.1采样钻的布置原则 (31)7.1.2地质编录及采样 (31)7.1.3采样钻的定位 (31)7.2小圆井地质编录 (31)7.2.1施工与地质编录应交替及时进行 (32)7.2.2小圆井展开作图法 (32)7.3浅井地质编录 (33)7.3.1施工与地质编录应交替及时进行 (33)7.3.2浅井壁展开作图法 (33)7.3.3野外编录要求 (35)8坑道地质编录 (35)8.1首选壁及绘图方向 (35)8.2基点基线设置 (35)8.2.1设置基点基线 (35)8.2.2测量方位角及坡度角 (35)8.3观察、分层与布样 (35)8.3.1清洗坑壁 (36)8.3.2观察重点 (36)8.3.3标注分层界线、样品位置及其代号 (36)8.3.4布样 (36)8.3.5拍照 (36)8.4绘图 (36)8.4.1基本要求 (36)8.4.2绘图方法 (37)8.5记录 (42)8.5.1总体要求 (42)8.5.2地质要素位置的记录规定 (42)8.6坑道及刻槽样在平面图上的展绘 (44)8.7老硐地质编录 (44)8.7.1老硐调查 (44)8.7.2老硐清理 (45)8.7.3老硐地质编录 (45)9钻孔地质编录 (45)9.1主要工作内容 (45)9.2施工质量监控 (45)9.2.1施工准备 (45)9.2.2施工质量监控 (46)9.2.3残留岩心处理 (46)9.3钻孔质量验收 (47)9.3.1验收要求 (47)9.3.2钻孔质量评级 (47)9.4地质编录 (47)9.4.1地质编录应随施工进度在现场进行 (47)9.4.2检查钻探班报表、整理检查岩矿心 (47)9.4.3岩矿心拍照 (48)9.4.4地质观察、分层与记录 (48)9.4.5钻孔布样 (52)9.4.6编制钻孔综合柱状图 (53)10采样编录 (54)10.1目的任务 (54)10.2各类工作项目采样的重点 (54)10.2.1实测地质剖面采样 (54)10.2.2地质填图采样 (54)10.2.3探矿工程采样 (54)10.3岩矿鉴定标本采样 (55)10.3.1采样目的 (55)10.3.2采样原则和要求 (55)10.3.3标本的采集 (55)10.3.4矿石研究标本 (55)10.3.6标本的登记、包装及送样 (56)10.4化学分析采样 (56)10.4.1采样目的 (56)10.4.2采样原则及方法 (56)10.4.3采样长度的确定 (57)10.4.4钻孔岩矿心采样 (59)10.4.5刻槽采样 (60)10.4.6样品编号原则 (60)10.4.7样品编号、包装、称重 (61)10.4.8基本分析样 (62)10.4.9组合分析样 (62)10.4.10化学全分析样 (64)10.4.11光谱全分析样 (64)10.4.12岩石全分析样 (64)10.4.13物相分析样 (64)10.4.14化学分析质量监控 (64)10.5技术样 (65)10.5.1矿石加工技术试验采样 (65)10.5.2矿石体重样 (66)11野外原始地质编录资料的检查验收 (68)11.1检查内容 (68)11.2野外实地抽查资料的准确性和质量 (68)11.2.1野外原始资料的质量检查 (68)11.2.2野外原始图件 (68)11.2.3野外原始地质记录 (68)11.3原始地质编录应提交的资料 (69)附录A(规范性附录)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中主要图件的图式及内容 (71)附录B(规范性附录)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中主要用表格格式 (78)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固体矿产原始编录规程教程文件

固体矿产原始编录规程教程文件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技术标准D D2006-01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程中国地质调查局2006年6月目次前言 (1)1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和定义 (2)4总则 (3)4.2 原始地质编录的基本要求 (4)5矿区地质观察点、地质剖面、探矿工程代号、编号及编录工作用品 (6)5.1矿区常用地质编录用语及代号 (6)5.2 地质点与剖面编号 (7)5.3勘探线编号 (7)5.4 工程编号 (8)5.5 地质编录工作用品 (8)6矿区实测地质剖面 (10)6.1 实测剖面 (10)6.1.1 目的 (10)6.2 实测勘探线剖面 (20)7地质填图 (20)7.1 目的任务 (20)7.2 准备工作 (21)7.3 填图方法与技术要求 (22)7.4 野外资料整理 (25)7.5 地质填图应提交的资料 (27)8探槽原始地质编录 (27)8.1 准备工作 (27)8.2 原始地质编录 (28)9探井原始地质编录 (34)9.1 园井 (35)9.2 浅井 (35)9.2.4 室内整理 (40)10坑道原始地质编录 (41)10.1 准备工作 (41)10.2 坑道地质编录方法和要求 (41)10.3 坑道文字记录 (51)10.4 编录资料整理 (52)10.5 坑道原始地质编录应提交的资料 (52)10.6 老硐地质编录 (53)11钻孔原始地质编录 (54)11.1 准备工作 (54)11.2 钻孔地质编录 (55)11.3 钻孔资料整理 (62)12地球化学测量 (64)12.1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 (64)12.2 岩石地球化学测量 (73)13采样及编录 (75)13.1 采样 (75)13.2 岩矿鉴定标本采样 (75)13.3 化学分析样采样 (78)13.3.11 化学分析种类 (84)13.4 可选性试验样采样 (86)13.5 矿石体重样 (87)13.6 采样应提交的资料 (89)14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测量及环境地质调查 (89)14.1 简易水文地质测量 (89)14.2 钻孔简易水文、工程地质编录 (91)14.3 坑道简易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编录 (93)14.4 矿区环境地质调查 (94)15地质勘查工程测量 (95)15.1 一般规定 (95)15.2 剖面测量 (97)15.3 勘探坑道测量 (98)15.4 勘探工程定测 (99)15.5 工程测量应提交的资料 (100)附录A 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中主要图件的图式及内容(规范性附录) (101)图A.1 实测剖面图 (101)图A.2 综合柱状图 (102)图A.3 探槽素描图 (104)图A.4园井地质记录表(附素描图) (105)图A.5浅井素描图 (106)图A.6 坑道素描图 (108)图A.7钻孔柱状图 (109)图A.8 实际材料图 (111)附录B 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表格(规范性附录) (113)表B.1 实测地质剖面记录表 (113)表B.2 音像记录表 (115)表B.3 地质观察点记录表 (116)表B.4 槽、井、坑探工程基点基线记录表 (117)表B.5 槽、井、坑探工程原始地质记录表 (119)表B.6 坑道、钻孔概况表 (120)表B.7 孔深校正及弯曲度测量记录表 (122)表B.8 钻孔简易水文观测记录表 (124)表B.9 钻孔回次记录表 (125)表B.10 岩矿心分层签 (126)表B.11 岩矿心样品签 (126)表B.12 钻孔原始地质记录表 (128)表B.13 钻孔采样登记表 (129)表B.14 钻孔质量验收报告 (130)表B.15 化探样品野外加工登记表 (133)表B.16 化探样品组合登记表 (134)表B.17 化探样品送样单 (135)表B.18 标本登记表 (137)表B.19 地表及槽、井、坑探样品签、标本签 (138)表B.20 槽、井、坑探工程采样及分析结果记录表 (142)表B.21 矿区岩(矿)石小体重采样登记表 (143)表B.22 矿区岩(矿)石大体重采样登记表 (145)表B.23 水文地质点调查表 (146)表B.24 河流(溪沟)调查表 (147)表B.25 坑道掘进中地下水动态观测记录表 (149)表B.26 坑道水文地质工程地质记录表 (151)前言本标准是根据GB/T 13908-2002《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及DZ/T 0078-93《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定》,参考有关矿区钻探、坑探、化探、采样、水文工程、环境地质、勘查工程测量等有关规范、规定,结合地质勘查单位工作经验编写而成。

固体矿产勘查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规定DZT0078-93

固体矿产勘查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规定DZT0078-93

固体矿产勘查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规定DZT0078-93 固体矿产勘查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DZ/T 0079―93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1.1 本标准规定了固体矿产勘查中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工作的内容、要求和方法。

1.2 本标准适用固体矿产勘查过程中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及其质量的检查验收。

1.3 在实施本标准时,各主管部门或勘查单位,可结合矿种、矿床类型情况制定实施细则。

2、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的目的任务2.1 系统整理、综合研究矿产勘查过程中取得的各项原始资料,用文字、表格和图件形式,阐明矿床特征,总结成矿条件及矿化富集规律,及时指导勘查工作,最终为编写勘查报告提供研究及图件。

2.2 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程序可分为:矿产勘查过程中的野外资料系统整理;勘查过程中的综合研究;勘查报告编写前的综合整理。

3 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的基本准则3.1 地质资料综合整理是地质勘查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必须贯穿于大致勘查工作的始终。

做到边勘查、边整理及综合研究、边指导施工,及时提交报告。

3.2 地质资料综合整理要做到室内与室外相结合和点(矿点、矿床或矿区、各工程点)与面(区域、矿体、平面、剖面)相结合。

以及宏观与微观现象相结合的原则。

3.3 在资料综合整理及研究时,应根据地质理论及实际资料,对客观地质体(事件)进行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

在探索和认识的过程中,应充分发扬技术民主,鼓励不同学派观点结合实际进行讨论或争鸣。

在作结论时,允许保留不同意见。

3.4 在综合整理及研究时,应依据阶段性和继承性的特点,分日、月、季及年终或阶段的整理研究;验收前的整理研究;最终编写报告前的综合整理。

3.5 综合整理工程中对有疑义的原始资料,必须会同当事人至现场复查或工程验证后,将其结果报请技术负责人审定后方能修正。

综合研究成果一旦定稿,未经技术负责人批准,不得修改。

3.6 系统资料及综合研究成果,必须经过严格质量检查验收。

固体矿产勘查坑道原始地质编录工作细则

固体矿产勘查坑道原始地质编录工作细则

固体矿产勘查坑道原始地质编录工作细则坑道是重要的探矿工程之一,多用于对矿体的控制,详查与勘探时,又是探求高级储量的重要手段,因而,其编录工作尤为重要,将直接影响勘查工作的进展和地质成果质量。

为了提高坑道地质编录的质量,统一编录工作方法,特制定《坑道原始地质编录工作细则》。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细则的主题内容是从工程设计、施工、素描、观察描述、采样、资料整理、地质小结等全过程的工作方法及要求。

适用于机掘坑道、手掘坑道、浅井中拉岔和老硐等工程地质编录。

2 引用标准本细则引用了《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程》(DZ/T0078-93)中的有关标准。

3 工程代号探矿工程的代号以汉语拼音的头一个字母(印刷体大写)组合而成。

平硐—— PD 下山——XS 竖井——SJ沿脉——YM 石门——SM 暗井——AJ穿脉——CM 老硐——LD 天井——TJ上山——SS 斜井——XJ 浅井——QJ4 工程施工管理下达施工通知书,并向施工单位提出坑道施工的技术要求。

主要有:坑道方位、断面规格、底板坡度、施工与地质编录、采样的相互配合、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等,要求施工单位制定安全措施。

工程开工时,分队(矿区)技术负责应到现场布置工程位置,负责施工的管理人员原则上每天要到现场指导施工。

施工过程中发现新的情况,需要更改施工方案时,及时向施工单位下达更改施工通知书。

工程完工后,分队长会同管理人员、编录人员共同到现场验收。

所有坑探工程必须随施工进度及时地逐段进行编录。

编录前要对揭露的地质现象进行认真观察研究,以达到认识统一、编录内容一致,并依照有关规范规定,按一定间距作掌子面素描与采样。

当坑道壁有泥灰掩盖时,应用水冲洗,需支护的坑道,与施工人员协调配合,支护前及时编录。

5 编录工作5.1 素描图的比例尺素描图的比例尺依矿床地质条件和任务要求而定,一般1∶50~1∶100,但同一矿区采用统一比例尺。

素描图的水平和垂直比例尺应一致。

5. 2素描图的展开方式用压顶法绘制两壁一顶(图5-1)。

固体矿产勘查钻孔原始地质编录工作细则

固体矿产勘查钻孔原始地质编录工作细则

固体矿产勘查钻孔原始地质编录工作细则为了提高钻孔地质编录的质量,统一编录工作方法,特制定《钻孔原始地质编录工作细则》。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细则的主题内容是从钻孔地质技术设计开始到钻孔结束所提交钻探地质资料等全过程的钻探地质编录工作,包括要求、方法、内容和管理等。

本细则适用于各种地质勘查钻孔(代号:ZK),包括冲击钻孔(代号:CHK)、采样钻孔(代号:CZ)、各种深度的机械岩心钻孔和中心采样钻孔(代号:CSR),对矿区内专门的水文地质钻孔(代号:SHK)、物探、工程地质钻孔、物探化探专用钻孔等,除按各专业需要按照有关标准编录外,应尽可能地按本细则要求进行编录。

2 引用标准本细则引用了《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程》(DZ/T0078-93)中的有关标准。

3 开钻前地质工作3.1 编制钻孔地质技术设计书根据设计剖面图及邻近已完成探矿工程的地质情况,绘制钻孔预想柱状图。

图上重点反映含矿层或矿化层、蚀变矿化、矿(层)体、断裂构造等主要“目的层”的预计深度,注明设计孔深、方位角、倾角等。

3.2 提出探矿技术和质量要求3.2.1 岩、矿心采取率及质量要求一般浮土、流砂层及表面覆盖物不计算采取率。

实际计算的固体岩层采取率要大于65%;矿层及其顶底板围岩3—5米的采取率要满足各类规范及设计要求。

如岩金矿矿层采取率要大于80%,在厚大矿体内,当采取率连续3—5米低于80%时,要查明原因,采取补救措施。

采取率的计算,应以真正的岩、矿心为准。

原始岩、矿心可包括碎块、碎砂等,切不可将岩粉、流砂、坍塌掉块等加在岩、矿心中计算。

破碎的岩、矿心计算采取率时,不得随意拉长、缩短。

从岩心管中取出岩(矿)心必须严守钻探操作规程,在敲打岩心管时,岩心管应斜放,且离地面不应超过20cm,落下的岩心必须及时按顺序摆好,严防岩矿心次序混乱,造成资料上的错误。

岩、矿心从岩心管中取出时要保证原始状态,取出后不得颠倒和错乱位置,严禁把全管岩、矿心堆在一起而不分先后顺序。

湖北省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设计编写要求内容

湖北省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设计编写要求内容

附件一:省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设计编写要求(试行)2007-04-30发布 2007-06-01实施省国土资源厅印制《省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设计编写要求》编委会项目管理单位:省国土资源厅项目承担单位:省矿业联合会编委会成员:主任:胡立山副主任:胡远群委员:熊保成朱曾汉谭先林余贵平王友章吴礼贵杰锋柳建桥薛明余军纪平千汉周建华项目负责:千汉技术负责:千汉编写人员:千汉周少东仲红统编:千汉审核:胡远群熊保成薛明参加研究人员:裕黔伟洁伟钱红侠吴金梅工作人员:松茂目次前言 (1)1 适应围 (2)2 设计编制准则 (2)3 设计的性质与用途 (2)4 设计编制依据 (2)5 勘查阶段与勘查周期 (2)6 设计编制的基本要求 (3)7 设计编写容 (5)8 提交格式要求 (6)9 设计审查与批准 (6)10 设计的实施与变更 (7)11 设计的质量认定 (7)12 附录 (7)附录A 省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设计审查要求 (8)A1 勘查设计审查要求 (8)1 适用围 (8)2 评审依据 (8)3 评审程序与审查形式 (8)4 评审工作组织 (8)5 评审的主要容 (9)6 审查要求 (10)7 设计审查批准 (11)8 设计质量的评定 (11)A2 设计质量评分表 (12)A3 勘查设计专家评审查意见书样式 (13)A3.1 封面样式 (13)A3.2 勘查区基本情况 (14)A3.3 专家评审意见书正文样式 (15)A3.4 专家评审意见补充意见样式 (18)附录B 省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设计编写提纲 (19)B1 设计编写提纲 (19)第一章前言 (19)第一节项目概况 (19)第二节设计编写执行的规和法规依据 (19)第三节以往地质工作程度 (20)第二章地质特征 (20)第一节区域地质背景 (20)第二节矿区地质 (21)第三节矿体地质特征 (21)第四节开采技术条件 (21)第三章工作部署与勘查工作布置 (21)第一节工作部署 (21)第二节勘探类型、工作手段和方法的确定 (22)第三节勘查工作布置 (22)第四节勘查工作量 (22)第五节勘查工程安排 (23)第四章工作方法及技术要求 (23)第一节测量工作 (23)第二节地质填图 (23)第三节槽探、浅井工作 (23)第四节坑探工程 (23)第五节钻探工程 (24)第六节物化探工程 (24)第七节取样化验工作 (24)第八节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工作 (24)第九节矿石选(冶)性能试验与评价 (25)第十节矿床可行性评价 (25)第十一节编录、室整理工作 (25)第十二节专题研究和综合研究 (26)第五章劳动定员与概算 (26)第一节劳动定员 (26)第二节概算 (26)第六章质量、安全、环保措施 (26)第一节质量保障措施 (26)第二节安全与环保措施 (27)第七章预期提交的地质成果 (27)第一节前期已提交的地质成果 (27)第二节本次勘查拟提交成果 (27)附图 (28)附件 (29)B2 地质勘查设计文本样式 (30)B2.1 封面样式 (30)B2.2 扉页样式 (31)B2.3 承诺函样式 (32)附录C 重要规程规 (33)C1 规程规 (33)C2 综合法规、规定 (35)前言为了适应矿业市场的需要,规省矿产勘查工作行为,提高地质矿产勘查工作质量。

固体矿产勘查浅井原始地质编录工作细则

固体矿产勘查浅井原始地质编录工作细则

固体矿产勘查浅井原始地质编录工作细则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细则的主题内容是从工程布置、施工管理、地质编录、资料整理及资料提交全过程的工作方法及要求。

适用于浅井、天井、竖井、暗井、圆井等工程地质编录。

2 引用标准本细则引用了《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程》(DZ/T0078-93)中的有关标准。

3 施工中地质工作及管理浅井工程主要用于揭露近地表的矿体和了解矿体产状,一般应布设在勘探线(或工程线)上。

普查阶段可用罗盘、皮尺布设井位,详查——勘探阶段应用仪器布设,施工深度不得超过20m。

浅井规格为1.2×1.0米的长方形。

长边垂直矿体走向(与勘探线一致)。

施工管理人员或编录人员在现场向施工单位负责人讲清工程位置、方位、规格、深度、预测见矿深度及施工技术要求(浅井四壁互相垂直,壁面平整等),介绍地层岩石简况,以便制定安全措施。

并经常到现场指导施工,了解和督促施工进度,检查施工质量,完工后及时验收。

4 地质编录工作浅井工程编录工作要随着工程进度及时分段进行编录。

素描图比例尺一般为1:50~1:100,同一矿区采用统一比例尺。

素描图第一壁标出方位角,按逆时针方向四壁展开,并按规则的垂直壁绘制,其它三壁标出井壁方向。

第一壁的规定:南北向,东壁为第一壁;东西向,北壁为第一壁;北东向,北西壁为第一壁;北西向,北东壁为第一壁(图6-1)。

图6-1 浅井四壁展开法规定例图在素描图上能达到1mm厚度(宽度)的地质体,均要划分出来反映在图上。

矿体(脉)或重要地质现象在图上不足1mm,也应放大表示。

与成矿关系不大的地质现象可适当放宽。

残坡积层中如有矿石、矿化蚀变岩的转石应予表示。

编录之前,参加编录人员共同对各井壁认真细致地进行观察研究,达到认识统一,并大致确定各种地质现象的界线。

在井口第一壁展开角固定桩点(亦为井口坐标点),用以挂皮尺(基线)。

根据铅垂深度用直角坐标投影法,将所测得的点结合实际地质形态连线。

先从第一壁开始,然后第二、三、四壁顺序进行素描。

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细则

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细则

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细则-----------------------作者:-----------------------日期:第一章实测地质剖面的原始地质编录一、目的地质剖面又称地质断面,它是指沿某一个方向,显示在一定深度内地质构造情况的实际或推断的切(断)面。

地质剖面与地表或某一平面的交线,称地质剖面线。

表示地质剖面的图件,称为地质剖面图。

地质剖面图按与地层产状关系分为:垂直地层走向的地质剖面图称为横剖面图;平行岩层走向的剖面图称为纵剖面图;呈水平方向展布的剖面图称为水平断面图或中断地质图。

地质剖面图按表示的内容分为地层剖面图、侵入岩剖面图、火山岩剖面图、第四纪地质剖面图、构造剖面图等。

地质剖面图按精确程度分为实测剖面图,图切剖面图、随手剖面图等。

矿区实测地质剖面包括实测地质剖面和实测勘查线地质剖面。

下面着重介绍实测地质剖面,简述勘查线剖面。

㈠实测地质剖面地质剖面图是研究地层、岩体、构造及矿产的基础资料,根据地质剖面的资料划分填图单元,是地质填图工作的前提。

研究与测制地质剖面,是地质调查工作的主要方法之一。

实测地质剖面一般是在地质填图的初始阶段进行。

地质剖面一般是具综合性,表示各方面的地质内容,,有时由于需要,也只表示某一方面地质内容。

矿区实测勘查线剖面布设,要照顾到矿区各地段或相邻矿区,剖面线要垂直矿体走向,剖面应与勘查网度一致。

矿区勘查线剖面一般是一系列等间距、互相平行的直线,根据实际也可布置为放射状。

勘查线的地形剖面用仪器法测制,对剖面上的探矿工程(槽、井、坑、钻)位置和各种地质界线(如矿体界线、矿体顶底界线、重要断层线等)必须用仪器定位。

勘查线的端点要埋设水泥桩,水泥桩要编号,要测量座标(X、Y、Z)。

㈡实测勘查线剖面勘查线剖面主要反映矿区矿体与围岩之间的界线、矿体中各种自然类型矿石和各种工艺品级矿石之间的界线,各种构造界线;矿体的数量、规模、形态、分布、产状、厚度,构造对矿体的破坏和控制等。

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作业手册

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作业手册

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作业手册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作业手册一、总则1、本手册以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布的《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程》为基础,结合《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GB/T 13908-2002及《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定》DZ/T 0078-93、《地质普查勘探工作细则》(江西冶金地质勘探公司/1983年10月)编写而成。

本手册规定了固体矿产勘查中地质填图、探槽、坑探、钻探、采样等野外作业的工作方法及技术要求,重点是原始编录。

2 原始地质编录,是用文字、图表、音像资料等形式对天然露头和各探矿工程揭示的地质现象进行地质观察记录、采样,并根据野外采集样品的分析测试结果对编录内容进行归纳、整理的过程。

3 原始地质编录的基本要求3.1 原始地质编录必须真实、客观、全面地反映地质现象和工作实际情况。

地质观察必须认真、仔细、准确,记录工作必须在现场进行,严禁事后回忆补记。

室内可以根据分析测试结果进行补充、修正。

推断解释的资料不能与实际资料相混。

地质编录应根据施工进度及时进行。

3.2 原始地质编录方法、格式应规范、统一。

各矿区应以相关规范为依据,统一编录标准、岩石定名、图式图例,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规定的计量单位名称和符号。

编录用量具须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并定期检验。

编录用纸为80克以上,幅面尺寸为185×260mm 或其2n倍,记录用笔为2H以上硬度铅笔,整理时重要数据要着墨。

文、图、表必须互相对应、吻合、一致,整洁、美观、字迹工整,字体规范。

3.3 编录人员应负责勘查工作质量监督。

钻孔编录人员要现场检查岩矿心摆放顺序及采取率、孔斜、简易水文观测等质量指标是否满足要求,核对钻探施工班报表,发现问题应要求施工单位立即采取补救措施。

地质人员在槽、井、坑探编录前,应现场检查工程质量是否符合要求。

3.4 原始地质编录资料形成后,一般情况下不允许改动。

除非经研究、论证、实地核对、项目负责人批准,可对原始编录中的地层及地质体代号、编号、矿体编号、工程编号、岩矿石名称、术语及与此有关的文字描述部分进行修改。

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程(2015版)

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程(2015版)

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程(2015版)ICSD 10/19DZ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DZ/T0078-2015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程Procedures for Original Geological Record of Solid Mineral Exploration2015-04-15发布 2015-07-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发布目次前言 .............................................................................. V I 1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地质编录的综合技术要求 (1)3.1目的任务 (1)3.2地质编录的基本内容 (1)3.3地质编录的基本要求 (2)3.3.1原始地质编录的及时性 (2)3.3.2工具、量具及设备和材料 (2)3.3.3自动记录软件的规定 (2)3.3.4计量单位名称和符号 (2)3.3.5编录工作的现场质量监控 (2)3.3.6原始地质编录资料的修改 (2)3.4地质编录用语、代号及编号 (2)3.4.1常用地质编录用语及代号 (3)3.4.2地质观察点与剖面编号 (3)3.4.3工程编号 (3)3.4.4预查阶段的探矿工程编号 (3)3.5地质观察、分层与布样 (4)3.5.2地质分层 (4)3.5.3布样 (4)3.6绘图 (4)3.6.1原始编录图件分类 (4)3.6.2地质素描要求 (5)3.6.3非素描图类 (5)3.7地质描述与记录 (5)3.7.1地质描述内容 (5)3.7.2记录 (5)3.8野外资料整理要求 (6)3.8.1文、图、实物资料的核对 (6)3.8.2文字记录整理 (6)3.8.3标本、样品整理 (6)3.8.4野外图件整理与成图 (6)3.8.5岩矿层厚度计算 (6)3.9特殊矿种勘查地质编录 (7)4实测地质剖面 (7)4.1目的任务 (7)4.2技术准备 (7)4.2.1资料收集与综合整理 (7)4.2.2剖面位置选择 (7)4.2.4剖面设计 (8)4.3剖面测制 (9)4.3.1基线布置 (9)4.3.2地质观察、分层与记录 (9)4.3.3作图步骤 (9)4.3.4记录 (10)4.3.5剖面测制中的物化探工作 (10)4.4编制综合地质柱状图 (10)4.5实测剖面小结 (10)4.6实测勘查线剖面 (11)4.6.1勘查线剖面用仪器法测制 (11)4.6.2勘查线剖面的内容 (11)5地质填图 (11)5.1目的任务 (11)5.2工作依据 (11)5.3填图比例尺的选择 (11)5.3.1填图比例尺的确定依据 (12)5.3.2预、普查填图比例尺 (12)5.3.3详查、勘探填图比例尺 (12)5.4填图精度要求 (12)5.4.1对地形底图的要求 (12)5.4.2对地质研究程度及地质体表示程度的要求 (12)5.5地质点布置 (13)5.5.1地质点位置 (13)5.5.2地质点分类 (13)5.5.3地质点密度及数量 (13)5.6填图方法及技术要求 (14)5.6.1野外踏勘 (14)5.6.2地质观察路线的布置 (14)5.6.3地质点的布置原则及要求 (15)5.6.4地质草图 (15)5.6.5地质简图 (15)5.7矿床地质填图及矿区地质填图 (15)5.7.1矿床地质填图 (15)5.7.2矿区地质填图 (16)5.8地质点定位 (16)5.8.1现场标注点位 (16)5.8.2测量坐标 (16)5.8.3精确定位 (16)5.9地质点的观察和记录要求 (16)5.9.1 5.9.1地质点的观察记录要求 (16)5.9.2 5.9.2地质点记录内容 (17)5.9.3地质界线勾绘 (17)5.10编制实际材料图 (17)5.11地质填图工作小结 (17)6探槽编录 (17)6.1编绘壁及绘图方向 (18)6.1.1竣工探槽的编绘壁及绘图方向 (18)6.1.2施工中探槽的编绘壁及绘图方向 (18)6.2基点基线设置 (18)6.2.1设置基点基线 (18)6.2.2基点基线数据的测量记录 (18)6.2.3工程定位 (18)6.3地质观察、分层与布样 (19)6.3.1总体要求 (19)6.3.2注意判别基岩与残坡积层及转石 (19)6.3.3布样 (19)6.3.4标注分层界线、样品位置及其代号 (19)6.3.5拍照 (19)6.4素描图 (19)6.4.1基本要求 (19)6.4.2普通探槽绘图方法 (21)6.4.3特殊探槽绘图方法 (23)6.4.4槽底的绘制长度及连续性 (27)6.5记录 (27)6.5.1总体要求 (27)6.5.2地质要素位置的记录规定 (27)6.6探槽及刻槽样在采样平面图上的展绘 (28)7探井地质编录 (31)7.1采样钻地质编录 (31)7.1.1采样钻的布置原则 (31)7.1.2地质编录及采样 (31)7.1.3采样钻的定位 (31)7.2小圆井地质编录 (31)7.2.1施工与地质编录应交替及时进行 (32)7.2.2小圆井展开作图法 (32)7.3浅井地质编录 (33)7.3.1施工与地质编录应交替及时进行 (33)7.3.2浅井壁展开作图法 (33)7.3.3野外编录要求 (35)8坑道地质编录 (35)8.1首选壁及绘图方向 (35)8.2基点基线设置 (35)8.2.1设置基点基线 (35)8.2.2测量方位角及坡度角 (35)8.3观察、分层与布样 (35)8.3.1清洗坑壁 (36)8.3.2观察重点 (36)8.3.3标注分层界线、样品位置及其代号 (36)8.3.4布样 (36)8.3.5拍照 (36)8.4绘图 (36)8.4.1基本要求 (36)8.4.2绘图方法 (37)8.5记录 (42)8.5.1总体要求 (42)8.5.2地质要素位置的记录规定 (42)8.6坑道及刻槽样在平面图上的展绘 (44)8.7老硐地质编录 (44)8.7.1老硐调查 (44)8.7.2老硐清理 (45)8.7.3老硐地质编录 (45)9钻孔地质编录 (45)9.1主要工作内容 (45)9.2施工质量监控 (45)9.2.1施工准备 (45)9.2.2施工质量监控 (46)9.2.3残留岩心处理 (46)9.3钻孔质量验收 (47)9.3.1验收要求 (47)9.3.2钻孔质量评级 (47)9.4地质编录 (47)9.4.1地质编录应随施工进度在现场进行 (47)9.4.2检查钻探班报表、整理检查岩矿心 (47)9.4.3岩矿心拍照 (48)9.4.4地质观察、分层与记录 (48)9.4.5钻孔布样 (52)9.4.6编制钻孔综合柱状图 (53)10采样编录 (54)10.1目的任务 (54)10.2各类工作项目采样的重点 (54)10.2.1实测地质剖面采样 (54)10.2.2地质填图采样 (54)10.2.3探矿工程采样 (54)10.3岩矿鉴定标本采样 (55)10.3.1采样目的 (55)10.3.2采样原则和要求 (55)10.3.3标本的采集 (55)10.3.4矿石研究标本 (55)10.3.6标本的登记、包装及送样 (56)10.4化学分析采样 (56)10.4.1采样目的 (56)10.4.2采样原则及方法 (56)10.4.3采样长度的确定 (57)10.4.4钻孔岩矿心采样 (59)10.4.5刻槽采样 (60)10.4.6样品编号原则 (60)10.4.7样品编号、包装、称重 (61)10.4.8基本分析样 (62)10.4.9组合分析样 (62)10.4.10化学全分析样 (64)10.4.11光谱全分析样 (64)10.4.12岩石全分析样 (64)10.4.13物相分析样 (64)10.4.14化学分析质量监控 (64)10.5技术样 (65)10.5.1矿石加工技术试验采样 (65)10.5.2矿石体重样 (66)11野外原始地质编录资料的检查验收 (68)11.1检查内容 (68)11.2野外实地抽查资料的准确性和质量 (68)11.2.1野外原始资料的质量检查 (68)11.2.2野外原始图件 (68)11.2.3野外原始地质记录 (68)11.3原始地质编录应提交的资料 (69)附录A(规范性附录)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中主要图件的图式及内容 (71)附录B(规范性附录)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中主要用表格格式 (78)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dzt 0078 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程

dzt 0078 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程

dzt 0078 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程DZT 0078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程是针对固体矿产勘查工作所制定的一项规程,对于固体矿产勘查工作中的原始地质数据的采集、整理、编录等环节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和要求。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DZT 0078规程进行介绍。

一、规章目的与适用范围DZT 0078规程的目的是为了规范固体矿产勘查中原始地质数据的编录工作,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适用于所有从事固体矿产勘查工作的单位和个人。

二、编录内容要求1.勘查区域的地理位置和边界2.勘查区域的地质背景和构造地质情况3.地质调查的范围和方法4.地质调查中发现的矿产资源类型、质量和分布情况5.地质调查中的地质构造、地层和岩性描述6.地质调查中的地球化学分析结果7.地质调查中的矿石和岩石样品分析结果8.地质调查中的地质地貌和地貌发育特征描述9.其他相关原始地质数据三、编录要求和流程1.勘查单位应按照DZT 0078规程的要求,制定原始地质数据采集计划,确定数据的采集范围、方法和流程。

2.勘查人员应按照规程要求,采集准确可靠的原始地质数据,并备有相应的采集记录和资料。

3.采集到的原始地质数据应经过初步整理,并进行数据质量检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4.经过初步整理后的原始地质数据,应进行编录,按照规定的格式和顺序进行有序的编排。

5.编录完成后,原始地质数据应进行归档和管理,确保数据的安全和可查找性。

四、数据共享和保密1.数据共享是DZT 0078规程重要的原则之一,勘查单位应鼓励数据的共享和交流,以提高勘查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2.但是,由于原始地质数据中可能涉及商业机密和国家秘密,对于涉密数据应进行保密处理,确保数据的安全性。

五、规程的监督和检查1.地质勘查行政主管部门应对规程的执行情况进行定期的监督和检查。

2.勘查单位应配合地质勘查行政主管部门进行规程的检查,接受相关部门的指导和纠正。

总结起来,DZT 0078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程是为了规范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数据的采集和管理而制定的一项规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DZ/T 0078—93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定1 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1.1本标准规定了固体矿产勘查中地质填图、探矿工程和采样的原始地质编录工作的内容、要求、方法和编录资料的管理。

1.2本标准适用于固体矿产勘查中的地质填图、探矿工程和采样的原始地质编录以及编录资料的管理。

对有特殊要求的矿种,主管部门可根据本标准制定相应的补充规定或实施细则。

2 引用标准GB 9649 地质矿产术语分类代码3 原始地质编录工作的基本内容3.1原始地质编录是观察研究地质现象的现场记录和观察研究手段的记录。

这些地质现象,是指由天然的和人工的露头、岩心(粉)以及标本、样品所揭示的宏观的和微观的自然地质信息。

记录由原始编录人员选用适当的信息记录手段如数字、文字、图象、磁带、磁盘(光盘)等进行。

还要和国家信息系统的建设相适应,及时采用新的方法和手段。

3.2原始地质编录工作包括现场编录和整理两个方面。

现场编录时,要认真地观察研究地质现象,采集标本、样品,测量地质体的位置、产状、形态等数据,并用适当的记录手段和方法进行编录。

整理是根据各种测量成果和对标本、样品的鉴定、测试成果对现场编录进行修正、补充和归纳、整理,编制必要的图表,并按规定格式整饰。

采用电子计算机进行原始编录时,还应及时将原始数据按规定格式存盘、入库。

4 原始地质编录工作的基本要求4.1原始地质编录必须真实、客观。

对地质现象要认真、细致、全面地观察研究,联系认识,准确地判断和记录。

编录中应明确区别开实际观测资料与推断解释资料。

4.2原始地质编录应随工作进展逐日或随施工进展及时进行。

4.3原始地质编录的图、表、文字说明必须互相吻合一致,整洁、美观、字迹规整,字体规范。

4.4原始地质编录要有各种必要的质量符合要求的测量,绘图工具和量具。

计量工具必须按有关国家标准定期检验,检验结果随原始地质编录上交。

编录中必须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规定的计量单位名称和符号。

数值要反映其精确程度,写出全部有效数位。

在其精确范围内修约时,按GB 8170《数值修约规则》进行。

4.5原始地质编录要使用规定采用的记录设备和材料。

载质应采用优良材料,图表用80克以上的纸张绘、印,幅面尺寸为185×260mm或其2n倍(n=0,1,2,3,4,)。

现场记录时,记录文字及绘图应使用防水墨水或2H绘图铅笔,对铅笔记录部分,整理时要用防水墨水将图线及重要数据着墨。

4.6原始地质编录应采用本标准规定的方法和表格(表式见附录A)。

所使用的术语和代号、编码应符合GB 9649的规定。

图例也应符合有关标准,但可根据矿区或地区特点简化、合并或增补,并在大队的原始地质编录细则中作出规定,在上交矿区原始地质编录时,应附有所使用的全部图例。

4.7原始地质编录一般用汉文或规定的代码进行。

文字说明应简明扼要、重点突出、用语准确、层次分明。

少数民族自治地区,经大队总工程师批准,现场编录时可使用当地少数民族文字,在整理时译成汉文。

5 原始地质编录中的手图与清图在野外现场用手工方式进行原始地质编录时,可先作野外手图。

手图上可简化某些要素,用临时代号、简单的注记等代替,待工作告一段落,修订界线及制图要素后,再按要求在整理时转绘成清图,清图即作为原始资料保存。

6 代号及编号方法6.1矿区代号或分队(项目、课题)代号由大队在原始地质编录实施细则中规定,分矿段的矿区的勘查线号有重复时,要在矿区代号后加一位矿段代号。

矿区和矿段代号用汉语拼音字母或数码。

矿区及矿段代号以下合称为矿区代号。

地质观察点、工程、各种标本和样品的代号见表1(代号除注明者外,均为大写汉语拼音字母)。

注︰1)b、g小写英文字母6.2编号方法6.2.1地质观察点、实测剖面、声象资料、磁带、磁盘以及专门标本、样品及零散标本、样品,均用全矿区顺序编号,即︰矿区代号、项目代号、顺序号顺次连接而成。

号码允许不连续、缺号,但不许有重号。

某些工程种类及标本、样品种类的数量较少时,可归并简化不单独分列。

6.2.2探矿工程由矿区代号、工程代号、勘查线号及勘查线上该类工程顺序号顺次连接而成。

勘查线号及工程顺序号均为二位数字。

勘查线按勘探阶段最密的间隔等距离编号︰中央为00线,向图的左方(正西、北西和南西)及正南方向为奇数,向图上的右方(正东、北东和南东)及正北方向为偶数;或以矿段近矿区中心的一端为00线,向外按勘探阶段最密间隔等距离顺序编号。

例如︰AHZK0014为A矿区H矿段00线上的第14号钻孔。

在新矿区,勘查程度很低,尚无法确定勘查线;或小矿区,工程少;以及由于其他原因不能用上述方法编号时,可按施工顺序统一编顺序号。

例如︰AZK05为A矿区05号钻孔。

但需在设计中规定。

对不在勘查线上及不在勘查线近旁的采场、采坑、石门、竖井、隧道、老硐等可编全矿区顺序号。

6.2.3地质观察点、实测剖面及工程中的标本及基本化学分析样的编号为矿区代号、地质观察点(剖面、工程)号、标本(基本化学分析样)代号及该地质观察点(剖面、工程)中标本、样品的顺序号顺次连接而成。

例如︰E2D51Bb3为E矿区2矿段51号地质观察点上的第3号标本,供制薄片用。

6.2.4在不至于引起误解的情况下,可分别或全部省略矿区代号,工程号(地质观察点号)和项目代号。

7 原始地质编录的检查验收7.1提交资料目录(表2)7.2原始编录的检查验收工作,由大队总工程师组织领导,由总工程师办公室(地质科或相应的职能机构)或分队主任工程师(项目负责人)具体实施。

未经检查验收的原始地质编录及检查不合格的原始地质编录不得利用和归档。

7.3检查验收以单个项目(一个地质观察点、一个工程)为单位,并应在作业组100%的自检基础上进行,其比例见表3。

注︰√手工绘(制)图件(表格);⊙电算用磁盘(带);# 电算输出资料;△实物或原件;?视情况确定是否提交;√/⊙、√/# 提交任一种。

表3自检要作记录。

分队及大队检查时,应在原始记录上签名及检查日期。

7.4检查项目及验收标准(表4)注︰ 1)指半仪器法,用仪器法时精度按地勘测量规范。

由于各种原因不能实地检查验收的原始地质编录,如需利用应由大队总工程师批准。

8 实测地质剖面的原始地质编录8.1 实测地质剖面是进行矿区基本地质情况研究及进行地质填图的基础工作。

首先通过踏勘,选择露头好、构造清楚的地段,作为实测地质剖面的地点,必要时要用探矿工程揭露;然后进行实测,通过观察和研究、对比,确定填图单位;并用一套经过鉴定、测试的标本、样品,统一命名和统一编录人员的认识。

在设计书中要明确测制实测地质剖面的目的和地点,标本和样品的采集要求等。

矿区的实测勘查线剖面,要求地质界线定位准确,产状清楚,有工程和采样位置及揭露情况等。

8.2实测地质剖面的测制要求8.2.1实测地质剖面时用半仪器法同时测绘地形及地质,绘制路线地质平面图和地质剖面图。

矿区勘查线剖面图用仪器法测绘地形剖面图,填绘地质时,对工程位置、地质界线特别是矿层(体)界线、重要断裂界线等必须用仪器法定位。

工作中还要防止图纸变形影响精度。

测量点、基点、观察点在实地用木桩或用油漆在岩石上标志。

矿区勘查线剖面端点要埋设水泥桩,并测定其坐标及高程。

根据矿区地质图的比例尺确定实测地质剖面的比例尺(表5)。

表58.2.2实测地质剖面时,要仔细观察各种地质现象,测量各种数据并记录,主要内容是︰岩石名称、岩石特征(颜色、风化特征、成分、结构、构造等);古生物及遗迹化石;蚀变及矿化现象;岩(矿)脉的岩矿石名称、岩性、穿插关系及产状、厚(宽)度;地质体及地质构造(褶曲、断裂、破碎带等)的产状、接触关系、垂直及水平方向上的变化等。

原则可根据出露情况计算,也可直接测量。

有意义的地质现象要作放大素描和补充描述,或用照片、录像等记录。

8.2.3实测地质剖面时要系统采集代表性的矿物、岩石标本,古生物化石标本和根据设计要求采取的专门样品,如化学分析样,岩石全分析样,光谱分析样,形组分析样,古地磁测定样,同位素地质年龄样等。

如基线上风化较深或浮土覆盖,可沿地质走向平移一定距离采取,必要时附补充剖面。

采集标本、样品的位置要记录并标在图上,并在整理时将对它们鉴定、测试的结果补充到记录中去。

8.2.4实测地质剖面时要充分利用航片、卫片。

注意观察和对比,记录岩石、构造线等地貌、风化特征和反射光谱特征,必要时安排局部小面积踏勘。

8.3实测地质剖面的野外现场编录要逐日整理,及时将标本、样品送出。

每一剖面测制结束都要编制出地质综合表和柱状图等图表和文字说明。

整个实测地质剖面阶段结束时,要在各剖面对比的基础上,确定出矿区的填图单位及一套经过鉴定、测试的矿物、岩(矿)石、古生物标本,统一岩(矿)石命名,随着深部揭露工作的开展要及时补充钻孔或坑道采集的新鲜标本,深化认识,必要时要修正原来的名称。

8.4注意新技术、新方法在测制实测地质剖面中的应用。

有条件的矿区采用自动化系统作图制表时,由大队总工程师确定实施办法。

9 地质填图的原始地质编录9.1根据所确定的矿区填图单位,用穿越法、追索法或二者结合的方法填图。

采用地质观察点、观察路线相结合的形式编录。

同时辅以必要的探矿工程揭露,将地质界线等要素填绘在相应的地形图上。

填比例尺为1︰25 000及1︰10 000(矿区另有更大比例尺地质图)的地质图时,地质观察点及一般地质界线用半仪器法定位,矿层(体)等重要地质界线用仪器法定位;大型沉积矿床的1︰10 000地质图及比例尺为1︰5000、1︰2 000及1︰1 000的矿区地质图则均用仪器法定位。

填图所用的地形底图的精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比例尺应大于或等于填图的比例尺。

还要防止野外手图及清图的图纸在工作过程中伸缩变形影响精度。

9.2地质填图时对原始地质编录的要求9.2.1地质观察点和地质观察路线的原始地质编录可用活页记录表格或野外记录簿记录。

使用自动化制图系统时,可用数据采集代码作记录,路线上的地质现象及表上未包括的项目要作补充文字描述。

编录内容除8.2.2规定的以外,还应包括点号、位置、露头描述、路线上地质情况及地质界线在空间的连接等等。

9.2.2地质图上的界线及断裂必须在野外实地连接,综合各种天然的和人工的露头观察资料,航片、卫片资料,物、化探资料,按实地走向连线,并明确标示实测和推测的界线。

掩盖面积大,仅有零星露头的矿区,要填露头分布图,露头边界用仪器法(矿部分)及半仪器法(非矿部分)定位,实地连接成图;如露头太小,可适当放大填在图上。

9.2.3地质填图时要注意采集反映重要地质现象的标本、样品。

在矿区已有系统标本时,一般标本、样品可以不采。

9.2.4 有条件时应采用声、象记录手段,其资料的采录和整理要求应在设计书中规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