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偏光片行业发展现状及市场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内偏光片行业发展现状及市场分析

文/李文正偏光片的全称偏振光片,液晶显示器的成像必须依靠偏振光,所有的液晶都有前后两片偏振光片紧贴在液晶玻璃,组成总厚道1mm左右的液晶片。如果少了任何一张偏光片,液晶片都不能显示图像。偏光片是液晶显示器重要材料之一,是将聚乙烯醇(PV A)拉伸膜和醋酸纤维素膜(TAC)经多次复合、拉伸、涂布等工艺制成的一种复合材料,可实现液晶显示高亮度、高对比度特性。偏光片约占TFT-LCD面板成本的10%左右。由于其生产技术汇集了高分子材料、微电子、光电子、薄膜、高纯化学及计算机控制等多种技术,因此,偏光片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

TFT面板用偏光片的主要组成膜层包括:TAC膜(支持层)、PV A膜(偏光层)、AG膜(防眩层)、LR/AR(低反射/不反射层)、PSA(粘着层)、保护层、WVDLC光学补偿膜,在生产偏光片所需的各膜层中,TAC膜和PV A膜是最主要的膜层,分别占到偏光片原材料成本的54%和17%。各种膜层的技术壁垒很高,进入很困难。

全球市场格局

全球主要偏光片供应商集中于日本韩国及台湾地区,日本主要是日东电工、住友化学、三立化工;韩国的LG 化学;台湾地区的力特光电、奇美材料等厂商也有涉足。目前,国内仍以批量生产TN 和STN 型偏光片产品为主,仅有盛波光电、三利谱等几家配套生产TFT 液晶面板用偏光片。由于竞争日趋加剧,偏光片盈利逐渐下滑。偏光片构成中,TAC 膜和PV A 膜技术门槛高,供给也集中,这两种膜材料合计占偏光片成本的75%左右。

TAC 膜全球主要由日企厂商供应,富士写真和柯尼卡美能达两家日企全球市占率分别为70%和20%,两者几乎占据全球T AC 膜市场约90%的份额。德国、台湾厂商包括国内的乐凯也在做TAC膜,但出货量很少。而日企KUARARY则占据了全球PV A膜市场65%。另外在偏光片的其它原材料膜层方面,日本也居于垄断地位,例如,90%以上的AG膜(防眩层)市场由日本电工和大日本印刷占据。

目前,全球主要偏光片企业超过15家,生产线约有81条,主要集中在韩日台。日本的日东电工、友立化工;韩国的LG化学以及台湾的力特光电等,日本企业占有率超过50%。偏光片需求取决于面板生产线,即使国内在建拟建的高世代液晶面板线全部投产,我国偏光片市场需求也只占全球的7%-8%(三星现在占偏光片需求的20%-30%)。如图:近几年全球厂商新增偏光片产能一览表。

目前,老牌的偏光片生产厂商如日东电工已经开始转型不再开出新的产能,LG化学和住友化学也放慢了扩张步伐。韩国ACE和日本三立子因为资金问题,新线项目也处于停滞。现在日系原料厂认为最有发展前景的还是大陆市场及本土的偏光片厂。

本土市场发展状况

据统计,2011年本土批准的七条高世代液晶面板产线,四条量产、两条在建,一条暂缓,加上合肥、重庆、南京的三条高世代液晶面板线,国内有10条高世代产线,仅为满足这些项目的需求,到2014年粗略估计就需要8~9条TFT-LCD用宽幅偏光片生产线的产能,而目前国内仅有盛波光电和三利谱两条宽幅TFT偏光片产线,与市场需求相差甚远,国产液晶面板厂商不得不从国外采购。因此,为降低成本,面板厂商对实现偏光片国产化的欲望也十分强烈。仅从产业链角度来看,国内面板产能的快速提升无疑将推动对上游原材料的需求,有利于TFT-LCD用偏光片等原材料厂商发展。随着LCD TV 市场的升温,大型TFT- LCD 面板的需求将逐渐提升,将带动大尺寸(宽幅)偏光片市场的急剧扩大。

目前偏光片的制造技术一直被日本、韩国、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所垄断,大陆企业生产TFT 型偏光片在技术上非常困难,面对着TFT 型偏光片市场巨大缺,以及对外企中高端偏光片的依赖,极大影响了国内液晶产品的竞争力。因而发展偏光片项目对完善我国液晶上游产业链,降低产品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有着重要意义。

据统计,现有本土企业在偏光片领域生产规模偏小,主要厂商有盛波光电、三利谱、富鸿电子、玮达光电、温州侨业、乐凯等。这些企业大都批量供应中低端TN-LCD用偏光片和部分STN-LCD用偏光片,主要应用在各类精密仪器仪表盘、眼镜、电子词典、MP3、MP4、手机、数码相机、平板电脑等中小尺寸领域。相反,电脑、液晶显示器、电视机等高端产品的偏光片还是要从日本、韩国或台湾地区进口。虽说偏光片用功能膜材料只有TN-LCD或部分STN-LCD的TAC膜部分实现了国产化,但其他偏光片用原材料则全部依赖进口。

虽然盛波光电、三利谱本土厂商投产了国内最先进的幅宽为1490mm TFT-LCD用偏光片生产线,年产能为880万平方米,但是与国外主要偏光片厂商相比仍然差距较大,不能实现规模经济,无法成为主流供应商。从战略意义上讲,盛波光电的偏光片国产化完善了中国大陆液晶面板产业链。但从某种程度上看,偏光片企业都有点给上游“打工”的意味。据分析,由于关键上游材料被国外垄断,偏光片生产企业,尤其是产能较小的大陆企业议价能力十分有限,而行业的超额利润大多被上游材料厂商攫取。

日本高端设备代理商君凌科技有限公司销售工程师谢建军表示,虽然国内本土在液晶面板产业取得长足进步,但在很多液晶材料方面还存在很多断层,其中偏光片就是薄弱环节的之一。

找准产业发展切入点

偏光片并不是基础材料,它是TAC、PV A等各种薄

膜材料的组合而成的。本土发展壮大偏光片产业,从何

处切入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乐凯集团副总经理王英茹

认为,如果不解决偏光片所用的材料,本土企业上马偏

光片还是会被“卡脖子”。因为偏光片国产化是很复杂的

工程,链条也很长。认识到偏光片自身产业链条的特点

和关键点,才能有效发展偏光片产业,实现偏光片国产

化。

目前,乐凯集团经过多年的努力,已经掌握了部分

偏光片上关键材料的制造技术,乐凯与富士、柯达等有

历史的竞争渊源,如果乐凯进入偏光片产业,这些公司

非常敏感。因为乐凯是一家材料厂商,将在偏光片用的

各种薄膜材料研究上突破国外企业的封锁,从根本上推动本土偏光片产业的发展。而日本日东、台湾力特是偏光片制造商,他们与富士与柯尼卡等不构成竞争关系。如果乐凯进入偏光片产业,就与富士与柯尼卡形成竞争关系,乐凯进入偏光片产业是要从偏光片的材料切入,从源头切入,相应地困难程度也可想而知。

所以,偏光片技术主要是材料以及成膜技术,大陆的偏光片成膜技术若要保证每一片都均匀、无粉尘,就非常困难了,成品的一致性也非常困难,也就是说规模是偏光片产业难点。把一片做成世界先进水平是可以的,但几万米都能保证品质和一致性,大陆企业目前还做不了。国内企业发展偏光片要过几关,第一要能做出来,第二要能够批量生产,第三要使客户批量使用,第四是成本。也就是要从工程样品到批量生产,从边缘客户进入主流市场,同时达到规模生产和降低成本,与国际产品竞争。

偏光片厂商除了要有上游偏光片基础材料厂商的配合,还要有下游面板厂商的合作,其中盛波携手华星光电实现偏光片国产化便是行业合作的典范。为更快更好地实现国产化产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