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冷艳美人薛宝钗
杨广慧《红楼梦》是女性的悲剧,正所谓“千红一哭,万艳同悲”。其中最为薄命者,我认为当数宝钗。如果说宝黛体现了爱情的悲剧,那么,宝钗和宝玉就是婚姻的悲剧。《红楼梦》也是女性的颂歌,其中描写了一大群美少女,而群芳之首就是薛宝钗。长期以来,在《红楼梦》的研究中,薛宝钗一直是最有争议的人物,正如莎士比亚说过:“一百个人眼中有一百个《哈姆雷特》。”不同的人读《红楼梦》,对这位宝姐姐会有不同的认识和感受。在大力提倡诚信,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作为一名感性的《红楼梦》的忠实读者,我想,充分认识薛宝钗这位红楼女儿,能有助于女性和谐地融入社会,体现自身价值和自我价值。宝钗是一位冷美人,她有病时服的是一种配方极为特殊的“冷香丸”。她虽然才貌不减黛玉,“任是无情也动人”,却是礼法自持,决不让感情战胜理智。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中的这一脍炙人口的名句,使得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淑女美德是永远的经典内容。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淑女的内涵不尽相同。但是,无论何一时期的淑女,在仪表、谈吐、举止、思维和行为习惯上都独具中国传统特色的女性魅力。不管是从当时历史时期的审美标准来看,还是从现代审美标准来看,红楼女儿薛宝钗身上,都是体现了一定淑女风范的。
首先,薛宝钗气质优雅,有淑女风貌。女人的气质所彰显的智慧修养和美丽的容颜相得益彰。“山中高士晶莹雪”,宝钗作为金陵十二钗之一,“肌骨莹润”,“容貌丰美” , “举止娴雅”, “品格端方”。她不像王熙凤那样泼辣、俗气,单看她卧病在床那节,她“头上挽着黑漆油光的簪儿蜜色的棉袄,玫瑰紫二色金银线的坎肩儿,
葱黄绫子棉裙。”看去不见奢华,视觉雅淡。宝钗是公认的淑女,她把自己的外表美,体现在素雅之中,“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盆,眼如水杏”,用她咏白海棠的诗句来说,可谓“淡极始知花更艳”。美在自然,她选择了自己的生活方式,即在平淡中见真奇。
其二,薛宝钗聪明能干,有管理贤才。薛宝钗之所以被贾母,王夫人等认为是最佳儿媳人选,是与她的聪明才干,尤其是持家能力分不开的。薛宝钗虽然“不关己事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但在关键时刻,总能拿出处理的方法,替人分忧。如宝钗自父亲死后,见哥哥不能勇挑重担,便不以书字为事,只留心家计等事,好为母亲分忧解劳。因而宝钗也就逐渐成为薛府的实际当家人。《红楼梦》第五十六回是“敏探春兴利宿弊,时宝钗小惠全大体”。在王熙凤病重的时候,薛宝钗受王夫人之托,协助探春、李纨一同打理大观园。按理说,宝钗不是两府上的人,她不过是和母兄寄住在此,即使大观园少了王熙凤没人管,怎么也不可能让她协同探春、李纨来打理啊。但是王夫人最终还是让她这个寄住府上的外甥女来承了这个事,而她也的确承下了这个事,理家虽然是以探春为主,但宝钗的见解办法似乎比探春更高,她要用学问提着,不仅要除弊,还要保全候府体面,并通过改革使得下人能够得到一些好处,大家心齐,结果,果然让园子里的这些老姥姥们服帖。又如惜春奉命作画,幸亏有宝钗见多识广,深谙画技,帮了惜春的大忙。
薛宝钗如能生在现代社会,她的才能将会得到更大的发挥,她的用武之地将广阔的多。
其三,薛宝钗贤淑有德,有容人之量。《红楼梦》里的薛宝钗论才貌不在黛玉之下,但是,在大观园中惟一能让众人信服的人就是她,所以,她被冠为群芳
之首。众多读者不喜欢林黛玉孤高傲世、多愁善感的“小性儿”,反感她的尖刻。相反,宝钗“待人接物不亲不疏、不远不近、可厌之人未见其有冷淡之态度、形诸声色;可喜的人也未见其亲密之情,形诸声色。”她宅心仁厚,善于体贴人,帮助人;她心胸开朗、能容人,对尖刻奚落的语言,不做计较。具有这种雍容大度大家闺秀的美德,因而才深得封建家长的欢心。贾母称赞她,把她视为心中最满意意的孙媳。她聪明美丽,有文学素养和渊博的知识、她在众姐妹中堪称为一朵丰满而又娇媚的牡丹花。她的美丽和丰满,也曾引起宝玉的爱慕,她的才学,也曾使李纨感叹,称赞她的诗“含蓄深厚”,她的针线竟使袭人钦佩叹服。她的体贴帮助,深为湘云感激。黛玉刻薄她,她也因“心里惦着母亲”“并不怎样,一径自去了”。正是她的大度和贞静使她深得人心。史湘云打心眼里认为“这些姐妹们,再没有一个比宝姐姐好的!”,“我但凡有这么个姐姐,就是没了父母,也没妨碍的!”袭人也赞她“叫人敬重,真真是有涵养,心地宽大的。”这一切可以说宝钗是一个贤德有容的才女。如果说黛玉报人以直,凤姐御下以威,宝钗则挟德令人归化,整个大观园无不在其笼络之中。她是儒家理念的奉行者,她的学问文章在大观园的众姐妹当中是出类拔萃的。然而,薛宝钗从“不妄言轻动”,即使在颇为尴尬的场合,也能容忍自如。有一次,贾宝玉对她下逐客令,叫她还是去陪贾母抹抹骨牌,她也只是笑笑:“我是为抹骨牌才来了?”说着,便走了。她待人无所厚薄,送礼也送赵姨娘一份,使赵姨娘受宠若惊,称谢不已。心想:“怨不得别人都说那宝丫头好,会做人,很大方,如今看起来果然不错。她哥哥能带了多少东西来,她挨门儿送到,并不遗漏一处,也不露出谁薄谁厚,连我们这样没时运的,她都想到了。若是那林丫头,她对我们娘儿们正眼也不瞧,哪里还肯送我们东西?”赵姨娘一生只称赞过两个人,一是个马道婆,一个就是宝钗。可见,宝钗有睿智
的思想,内敛的性格,丰富的内心,体恤的本性,绝不无原则地两肋插刀,是感性加知性的代表。她做派温文尔雅,有风度,不吝啬,得体大度,理智平和从容,身上带有一种无言的高贵,无比的亲和力,让人如沐春风。这种平和,最接近于中国人的本质。“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这首十二钗曲把薛宝钗和林黛玉两人的特点集中在一起。宝姑娘气质典雅靓丽、稳重大方,八面玲珑。对上尊重顺从,对姐妹稳重宽容,对下平和亲近。宝钗装愚守拙,罕言寡语,左右逢源,如鱼得水,虽有野心,却掩盖在温柔敦厚的仪范中。正因为宝钗具有这种涵养,使她虽然生活在尔虞我诈的贾府,却能如鱼得水。
其四,薛宝钗博学多识,乃才华横溢。“腹有诗书气自华”,她不但乖巧儿、聪明、能干、而且又很有才华。在第十八回中薛宝钗劝宝玉把“绿玉”该掉,一来说她精明,二来又表现了她的才华。连作者也不只同情薛宝钗,还大大的赞美她,一赞美她的才,二赞美她的貌。她十分博学,诸子百家无所不知,唐诗宋词元人百种无所不通,甚至但凡书上提及的草木之名也无所不晓,致使史湘云甘拜下风,佩服她“知道的竟多”。艺术造诣又深,或三言两语,或侃侃而谈,无不鞭僻人理,作者的不少艺术见解就是通过她的口来表述的。至于诗才之敏捷,足与林黛玉媲美,笔挥海棠诗,讽和螃蟹咏,案翻柳絮词,博得众口交誉。
作者充分肯定薛宝钗的最有力证据,是第五十六回的回目:“时宝钗小惠全大体”。在小说的回目中,作者给一些典型人物每人“分派”了一个字。这个字,作者绝不是随便给的,它高度概括了人物的某一方面特征,包含了作者这个人物的最终评价和判断。也可以说是作者在最初构思一个个人物时,给她们制定的出发点和基本定位。比如,给袭人的是一个“贤”字,给平儿的是一个“俏”字,给晴雯的是一个“勇”字,给紫鹃的是一个“慧”字,香菱是一个呆字,迎春是一个懦字,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