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百家争鸣》教学设计
第8课百家争鸣教案
第8课百家争鸣教案教案标题:第8课《百家争鸣》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古代的百家争鸣时期,理解不同学派的观点和思想。
2.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百家争鸣时期的背景和意义。
2. 掌握不同学派的代表人物和主要思想。
3. 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不同学派的观点。
教学准备:1. 教材《历史》第八册。
2. 多媒体设备。
3. 学生练习册。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相关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百家争鸣时期的兴趣。
2. 提出问题:“你们知道中国古代的百家争鸣是什么吗?”知识讲解:1. 通过讲解和讨论,向学生介绍百家争鸣时期的背景和意义。
2. 分别介绍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学派的代表人物、主要思想和观点。
小组讨论: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学派进行深入研究。
2. 要求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并整理出该学派的主要思想和观点,并准备口头报告。
展示与分享:1. 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口头报告,介绍所研究的学派。
2. 其他小组进行提问和讨论,扩展对不同学派的理解。
练习与巩固:1. 分发学生练习册,让学生完成相关练习题,检验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2. 教师对学生的练习进行批改,并进行答疑解惑。
课堂总结:1. 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学生在学习历史时应保持批判性思维。
2. 鼓励学生多读历史书籍,了解更多有关百家争鸣时期的知识。
拓展活动:1.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个学派,撰写一篇短文,分析该学派的思想对古代中国的影响。
2. 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寻找更多关于百家争鸣时期的资料,并进行分享。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活动、知识讲解、小组讨论、展示与分享、练习与巩固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在积极参与中深入了解百家争鸣时期的学派和思想,培养了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同时,通过拓展活动的布置,促使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和思考,提高了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教学设计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诸子百家的起源、发展和影响。
教材内容涵盖了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可以了解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多样性,理解各家思想的内涵和影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文化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诸子百家的起源、发展和各家思想的内涵,学生可能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出发,逐步深入探讨百家争鸣的背景、发展和影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百家争鸣的背景、发展和影响,掌握各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文化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百家争鸣的背景、发展和影响;各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2.难点:对各家思想的内涵和价值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百家争鸣的背景、发展和影响,各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2.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百家争鸣的基本情况。
3.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深入研究各家思想的内涵和价值。
4.案例分析法:教师提供相关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七年级历史上册》2.辅助材料:百家争鸣相关资料、案例3.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百家争鸣的背景,引发学生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讲解百家争鸣的发展和影响,各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深入研究各家思想的内涵和价值。
4.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百家争鸣的理解。
精品初中历史 《第8课 百家争鸣》教学设计
《百家争鸣》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并了解老子和孔子思想主张及其文化贡献;了解百家争鸣的时代背景,知道诸子百家的主要派别及代表人物,并理解其思想主张、百家争鸣的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在教学中,师生活动互为主体,通过设置历史情景、排演历史课本剧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思考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了解孔子的教育思想,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诸子百家在社会大变革时期,敢于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创造性探索的勇气和精神,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促进了文化的空前繁荣,以孔子为代表的许多大思想家及其著作,对后世以至世界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宝贵的历史遗产和精神财富。
【教学重点】孔子和诸子百家的主要思想成就。
【教学难点】如何认识和理解百家争鸣在当时与后世的意义和影响。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儒家孟子主张以德服人,争取民心;主张先义后利,倡导高尚人格道家庄子主张顺应自然,“无为而治”法家韩非子提倡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以法治国;主张改革,顺应时代发展兵家孙武“知彼知己,百战不殆”(3)(活动)案例分析,现场辩论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因家乡长年战乱,赋税过重,生活困难,偷盗了富人家的钱财。
如何处置这一事件,当时的诸子百家意见各不相同,争论纷纷。
假如你是其中的一位,请用你所喜欢的学派的主张来评论:你认为该怎么样处理这个小偷?(4)你如何看待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文化和社会的发展,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论,形成一种“百家争鸣”的氛围。
三、课堂小结百家争鸣的时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文化高峰。
先代哲人们的关于做人、处世和立国的一系列智慧早已深入人心,并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我们回首历史时,发现百家争鸣的地位不可超越,这些思想和智慧必将影响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思维。
四、板书设计【课堂练习】1. 你的朋友考试成绩不理想,你想劝他(她)说:“一次考试失败了不要紧,只要你找出失利的原因,继续努力,下次一定会考好的。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8课《百家争鸣》教案
第8课百家争鸣【导入新课】家乡美山东被称为“齐鲁大地”,来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齐国和鲁国,那么我们济宁地区属于哪一个诸侯国呢?(鲁国)济宁有哪些称号呢?(孔孟之乡、礼仪之邦)我们济宁是儒家文化的发源地,是孔子和孟子的故乡。
今天,让我们回到春秋战国那个大动荡大变革的时代,去追寻圣人的足迹,去品尝思想文化的争鸣盛宴!解读“学习目标”。
(一)智者老子:自主学习师:孔子如此伟大还经常向一个人请教问题,孔子说他是能上天入地的人,他是谁呢?老子是神话传说中太上老君的人物原型,是春秋时期有名的思想家。
我们通过一段视频简单了解一下。
请大家通过自主学习完成“人物名片”——老子(二)圣人孔子【合作探究】1、大思想家孔子师:孔子为什么称为大思想家?生答:因为他创立了儒家学派。
提问:儒家思想是一个很大的思想体系,包括很多方面,它的核心思想是什么?生答:是仁和礼。
教师一边利用课件,一边解释“仁”:“仁”是会意字,左边一个“人”,右边一个“二”,大家猜猜看,“仁”字的含义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总结)“仁”就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就是做人的道理。
用孔子的话解释,仁最根本的含义是“仁者爱人”。
当然,这里的“爱人”不是我们现在平常说的男女之间的爱,而是体贴别人、关心别人、尊重别人,是一种美德。
(社会人群要互相敬爱、谦让,和谐相处)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提问:孔子所说的礼是指什么呢?生答:要求人们能够约束自己,加强个人修养,使自己的言行举止符合社会规范。
(人们的言行举止要符合社会规范)师:孔子仁和礼的思想不仅对普通人要求,对统治者也提出了要求,在政治方面孔子有什么主张呢?生答:孔子提倡“为政以德”,主张以“德”教化人民,以“礼”治国。
师:孔子有这样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但他当年周游列国十四年,积极推行其政治方案,为什么还不被统治者采纳呢?(学生思考讨论后总结)①春秋战国时代,社会分裂割据,缺乏一个实行礼制的强有力的中央政权;②当时各诸侯国热衷于兼并战争和改革古制,以图自强,对孔子恢复周礼和仁政爱民的主张不符合他们的需要。
《第8课 百家争鸣》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百家争鸣》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和主要流派,理解各家学说的基本理念。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和教室辩论,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百家争鸣对中华文化的影响,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尊重。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介绍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主要流派及其主要思想。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各家学说的异同,并尝试用摩登视角解读其意义。
三、教学准备1. 课前安置学生自行预习相关内容,了解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
2. 准备相关视频、图片和PPT,以辅助教学。
3. 准备教室讨论和辩论的题目,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4. 邀请几位学生代表在教室上发表自己的观点,以激发其他学生的参与热情。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回顾春秋战国时期的整体背景,引导学生思考在这一时期,诸子百家的思想观点、社会影响等。
可以通过观看相关历史视频片段或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时期的社会状况。
2. 介绍百家争鸣:重点介绍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兵家等主要流派及其代表人物和主要思想观点,同时简要介绍其他流派。
可以通过展示文献资料、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思想流派之间的异同和互相影响。
3. 学生讨论:组织学生分组,针对不同的思想流派进行讨论,鼓励他们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如“你认为哪种思想最适合当今社会?”等,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
4. 教室辩论:选择一个或多个主题,组织学生进行教室辩论。
可以事先准备一些相关资料,引导学生了解相关历史背景和知识,帮助他们更好地参与辩论。
辩论过程中,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同时尊重他人的观点。
5. 总结与评判:在课程结束时,进行总结和评判。
教师简要回顾百家争鸣时期的主要思想流派和观点,同时对学生的讨论和辩论进行评判,必定他们的积极思考和表现,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6. 安置作业:要求学生通过网络、图书馆等方式进一步了解百家争鸣时期的其他思想流派和代表性人物,以及这些思想对后世的影响。
《第8课 百家争鸣》教案(附学案)
第8课百家争鸣【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用比较的方法学习各家学说:‘指导学生用图表、归类等方式自学,掌握利用图表学习历史知识的方法,培养学生列表概括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史料和搜集资料启发学生、教育学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孔子的教育思想,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了解老子的哲学思想,培养辩证看待事物的能力;学习诸子百家在社会大变革时期敢于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创造性探索的勇气和精神,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重点难点】:重点:孔子的政治主张和教育成就。
难点:通俗讲解各位思想家的主张。
“苛政猛于虎”的故事;“塞翁失马”的故事;课文相关内容的文字资料;PPT课件。
【教学过程】:导人: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大变革时代,正是在这样的时代,学术思想空前繁荣,空前自由和活跃。
各家学派为了让统治阶级接受自己的主张,纷纷著书立说,宣传自己的观点。
因此把这一时期的这些学派称为“诸子百家”。
你知道各个学派的代表人物吗?他们的思想主张对后世有什么影响?感知理解一、老子1.老子生平。
请同学们从课本的描述中,概括老子生平的基本内容。
老子,姓李名耳,楚国人。
他做过周朝的史官,掌管王室的藏书,知识非常渊博。
孔子曾经向他请教过很多问题,而且对他评价很高。
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有著作《道德经》(又名《老子》)留世。
2.从《道德经》看老子的思想。
(1)请同学们从课本中把关于老子思想的描述找出来。
老子认为,万物运行有其自然法则,人们应顺应自然;一切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如难和易、长和短、前和后等;对立的双方可以互相转化。
老子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2)讲解:老子的思想,主要通过<道德经》反映出来。
《道德经》的核心是道和无为。
请同学们想一想,老子的这种思想会不会受到当时统治者的重视?不会。
因为诸侯争霸靠的是国家的综合实力。
如果在当时主张清静无为,那就会被别国吞并。
因此,老子的思想不会受到当时统治者的重视。
(3)老子哲学对中国文化的第二个重要贡献是他丰富的辩证法思想。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上第8课《百家争鸣》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上第8课《百家争鸣》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历史七上第8课百家争鸣》主要介绍了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众多学派对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了不同的见解,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
本课内容涉及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诸子百家的起源、各家的主要思想及代表人物,理解诸子百家的思想对后世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背景有一定的了解。
但对于诸子百家的思想内容及其影响,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各家的思想观点,分析各家思想的现实意义,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诸子百家的起源、各家的主要思想及代表人物,理解诸子百家的思想对后世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文化的情感,认识各家思想的现实意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诸子百家的起源、各家的主要思想及代表人物。
2.难点:诸子百家的思想观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诸子百家的起源、各家的主要思想及代表人物。
2.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各家思想的现实意义,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诸子百家的思想观点。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人教版历史七上》第8课《百家争鸣》。
2.辅助材料:相关的历史文献、案例分析资料等。
3.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背景,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历史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诸子百家的起源、各家的主要思想及代表人物。
第8课 百家争鸣 教学设计
第8课百家争鸣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适度引入古代中国政治发展与传统文化方面的材料,启发学生思考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以列表的方法,从时代、主要观点、影响等方面,指导学生归纳主要内容。
以百家争鸣为主题,组织学生谈一谈继承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认识和感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中国古代思想的博大精深: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精神;了解儒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最主要部分,认识其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和对后世的影响;联系现实,使学生正确对待儒家传统文化,发挥其在当代的积极意义。
二、教学重点:了解孔子与其他学派的主要思想成就三、教学难点:分清各学派的政治主张,认识到“百家争鸣”现象是大变革时代的产物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易中天先生的一段话“从孔子那里我学到一颗爱心;在孟子那里我读到一股正气;从墨子那里我读到一腔热血;在韩非那里我读到一双冷眼。
”设问:他们道底是什么人呢,会让易中天先生做出如此的评价?师生:诸子百家师:让学生据教材40页“相关事实”理解“诸子百家”。
讲授新课: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各陈其说,史称“诸子百家”,即各种思想学派。
过度“这些学派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而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设问:“诸子百家”中影响最大的有哪些派别?生:墨家、儒家、道家、法家等学派影响最大。
讲授新课:师:指导学生从教材41页最后一自然段分析得出:百家争鸣的方式及其目的(学生自主学习一)方式一:各学派代表人物聚众讲学,研讨学术,著书立说方式二:展开激励的辩论,相互抨击目的:提出各自政治主张和治国方略,希望用自己的学说解决社会问题。
过度:现在来看看道家学派的老子。
老子被世人称为哲学之父、智慧之父,是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我受中国孔子、孟子影响很大,受老子影响巨大。
——托尔斯泰老子的哲学和希腊哲学以其作为世界哲学的源头。
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优秀教案范文
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优秀教案范文【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了解孔子在思想教育文化方面的主要贡献,知道百家争鸣中的主要派别及代表人物。
过程与方法:本课教学以学生活动为主,通过分组活动这一形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协作性;通过假设历史情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探究能力,激发其历史学习的兴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孔子的教育思想,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了解老子的哲学思想,培养辨证看待事物的能力;学习诸子百家在社会大变革时期,敢于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创造性探索的勇气和精神,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难点】孔子的政治主张和教育成就,老子的哲学思想;主张如何认识、理解春秋战国时期各家学派的思想。
【导学过程】教师讲解与学生分析讨论相结合【情景导入】展示各家学派代表人物的图片进入新课的学习。
【自主预习】展示曲阜三孔的图片指导学生自主预习课文内容(一)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活动):请给孔子先生做一个名片,那我们该如何介绍呢?名丘,字仲尼。
春秋末期鲁国人,儒家学派创始人,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
中国思想文化的主要代表人物,世界历史文化名人。
(学生讨论):孔子在政治上的主张和学说是什么?(主张恢复西周的奴隶制度,提出仁的学说。
)(讲解):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最高的道德准则什么是仁?包含一切美德仁者爱人统治者要体察民情,爱惜民力,反对苦役和任意刑杀。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二)思想家老子让学生阅读教材中有关内容,并指导学生归纳出以下内容:老子是春秋时期人,道家学派创始人。
著有《道德经》一书。
由教师或学生讲述塞翁失马的故事,通过对失马、得马、伤人到避战祸的关键内容的分析,体会到老子思想中的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即各种事物都有对立面。
(三)百家争鸣学生结合课文及课见图片,总结了解各学派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合作探究】1、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是什么?你最喜欢的是哪家的学说?为什么?2、哪家的学法更适合当时社会的需要?3、如果你是一校之长,一班之长你认为应该如何治理学校、班级?学生小组之间合作探究交流解决上述问题,加深对课文的认识。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 百家争鸣》教案
答案:①核心思想:仁,有爱心、有同情心。②以德治国,反对苛政。
3.观看图片和阅读表格内容(见课件),结合教材知识,归纳孔子的教育成就。
答案:创办私学,提出有教无类;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发现和总结出许多教学规律;提出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
3.联系生活,认识传统文化的价值,培养弘扬传统文化、建设现代文明的意识;学习诸子先贤们以天下为己任,关心国家发展和人类命运的崇高抱负和理想;弘扬百家争鸣中大胆思考、自由讨论的学术传统,培养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
重点
难点
重点:孔子的政治主张及教育成就,老子及其他诸子百家的思想观点。
难点:理解“百家争鸣”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答案:①为何“争鸣”:诸子百家针对战国时期的社会问题(诸侯国互相攻伐,战争不断,地主阶级的兴起,周朝旧制度的崩溃等),他们提出各种政治主张和治国方略,希望用自己的学说解决社会问题。②如何“争鸣”:诸子百家各学派在思想上、政治上的观点不同,学派之间展开激励的辩论,相互抨击;同时,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③局面:思想文化繁荣的局面。
3.阅读教材内容,列表归纳百家争鸣的主要学派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答案:
学派
人物
时代
主要思想
代表作
墨家
墨子
战国
“兼爱”“非攻”、尚贤、节俭
《墨子》
儒家
孟子
战国
主张实行“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
《孟子》
荀子
战国
主张实行“礼治”,明确尊卑等级
《荀子》
道家
庄子
战国
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
教法
学法
第8课 百家争鸣(教学设计)-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8课百家争鸣教学设计内容要点:知道老子、孔子的生平与思想;通过了解这一时期的生产力水平和社会关系的变化,初步理解“百家争鸣”局面的产生。
认知提示:1.学什么这里的“知道老子和孔子”包括老子的历史地位、思想主张以及相关著作,孔子的历史地位、思想成就、教育成就、相关著作以及历史影响。
这里的“理解百家争鸣”对后世深远影响主要是指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思想中对现代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
2.学到什么程度这里的“知道”是指通过阅读教材,能够说出老子的历史地位、思想主张以及相关著作,孔子的历史地位、思想成就、教育成就、相关著作以及历史影响。
这里的“理解”是指根据材料,能够说出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思想中对现代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
3.怎么学本课内容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组内分析,总结概括诸子百家各学派的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主张,分析诸子百家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协作性。
本课中,学生以学习儒家思想及其代表人物为主,进而学习道家、墨家、法家、兵家等学派的相关知识。
“百家争鸣”是中国古代历史中少有的思想解放时期,它产生于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历史背景下,是中国历史上思想界前所未有的新局面,特别是儒家思想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影响深远。
因此,本课在整个中国古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为了便于教学,我将教材主体内容整合为三部分:(一)老子——无为而治;(二)孔子和儒家学说——仁、礼;(三)百家争鸣——思想文化繁荣。
百家争鸣是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思想主张相辉映的局面,它谱写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序曲,其精华仍具有为现代社会服务的现实意义。
同时它涉及到的儒家学派是传统文化的主流,其发展形成是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该课的学习能让学生深切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增强其民族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因此该课地位非常重要。
但这节课知识容量大,理论性强,人物多。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意有效的时间段的合理运用,多创设教学情境,多鼓励学生质疑,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百家争鸣》是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的一课。
本课主要介绍了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众多学派对当时社会的各个方面问题提出了不同的见解,形成思想领域中百家争鸣的局面。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诸子百家的起源、主要思想、代表人物及其影响。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背景有一定的了解。
但对于诸子百家的思想内容及其影响可能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诸子百家的思想内涵,以及他们对后世的影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诸子百家的起源、主要思想、代表人物及其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理解,提高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诸子百家的起源、主要思想、代表人物及其影响。
2.难点:对于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和分析。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诸子百家的起源、主要思想、代表人物及其影响。
2.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诸子百家的思想内涵及其影响。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诸子百家的思想。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对于诸子百家的起源、主要思想、代表人物及其影响有深入的了解。
2.学生准备:预习本课内容,对于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背景有一定的了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同学们,你们知道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背景吗?那么在这个时期,出现了众多学派,他们对于当时社会的各个方面问题提出了不同的见解,我们称之为什么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百家争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呈现诸子百家的起源、主要思想、代表人物及其影响,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诸子百家的基本内容。
第8课 百家争论一等奖教学设计
第8课百家争论一等奖教学设计一、引言本教学设计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到《百家争鸣》的背景及思想内涵,了解到古代哲学家们的精神,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1. 《百家争鸣》的背景和思想内涵。
2. 古代哲学家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
3. 学生分享自己对于哲学问题的看法和观点。
三、教学目标1. 了解《百家争鸣》的背景和思想内涵,进一步了解古代哲学家的思想。
2.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3. 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教学方法1. 图片和视频的展示法,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百家争鸣》的背景和古代哲学家的代表人物。
2. 问题引导式教学法,通过设置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哲学问题。
3. 分组进行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于哲学问题的看法和观点。
4. PPT呈现式教学法,通过PPT呈现出研究内容,让学生更好的掌握研究内容。
五、教学程序1. 以图片、视频的方式介绍《百家争鸣》的背景及思想内涵。
2. 老师介绍古代哲学家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并进行简要阐述。
3. 将学生分为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哲学问题进行讨论,老师可以通过问题引导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
4. 每组派出一名代表进行发言,让全班师生一起交流和讨论。
5. 老师总结本次课的研究内容,强调大家应该注重人文素养的培养。
六、教学评估方式1. 学生参与度(30%):包括主动发言、参与小组讨论等。
2. 学生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40%):包括对于哲学问题的思考和对于问题的表达。
3. 学生的作业(30%):对于《百家争鸣》背景和古代哲学家的代表人物进行总结,个人感悟等内容。
七、教学资源1. 《百家争鸣》相关视频和图片资料。
2. 几位古代哲学家的代表作品及其相关内容。
八、教学后记通过本次教学,学生们更好地了解了《百家争鸣》的背景和思想内涵,更加深入地认识了古代哲学家们的思想。
通过问题讨论和思考,学生们培养了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人文素养,帮助学生形成了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第8课百家争鸣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浙江省部编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
2.拓展建议:
a. 让学生阅读《中国哲学简史》和《诸子百家思想鉴赏》,加深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可以要求学生写读后感或者进行课堂分享。
b. 组织学生进行诸子百家思想辩论赛,让学生通过辩论的形式,深入理解各家思想的差异和特点。
九.教学反思与改进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些值得改进的地方。首先,在导入新课时,我提出了一个问题,但学生的反应并不热烈。我意识到,问题的设置需要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以引起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
其次,在讲授新课时,我过于强调了理论介绍,而忽视了案例分析和重点难点的解析。这导致学生在理解上可能存在困难。我应该更加注重案例分析和重点难点的解析,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同时,通过对诸子百家思想的深入学习,学生将能够对各家思想进行简要评述,锻炼历史解释能力。
此外,本节课还将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对诸子百家的思想进行多元解读,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最后,通过小组讨论、课堂分享等环节,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鼓励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思考问题,体验历史学习的乐趣。
此外,在实践活动环节,我安排了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但学生们的参与度并不高。我意识到,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需要更加有趣和有意义,以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学生们在讨论过程中缺乏引导和启发。我应该更加注重引导和启发学生,帮助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
最后,在总结回顾环节,我强调了今天学习的内容,但学生们的反馈并不积极。我意识到,总结回顾需要更加生动和有趣,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c. 让学生结合《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和《中国古代思想家传记》,分析诸子百家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和影响。
第8课 百家争鸣一等奖教学设计
《百家争鸣》教学设计xx中学xxx第8课百家争鸣【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用图表、归纳等方式分组讨论,掌握利用图表学习历史知识的方法,培养学生列表概括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概念阐释,材料研读,理解和认知各派学说的主要观点;通过表格归纳,整合知识结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联系生活,认识传统文化的价值,培养弘扬传统文化、建设现代文明的意识;弘扬百家争鸣中大胆思考、自由讨论的学术传统,培养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孔子的政治主张及教育成就。
老子及其他诸子百家的思想观点。
【教学难点】通俗讲解各位思想家的主张。
【授课类型】新课【教具】多媒体;黑板;粉笔【教学方法】讲述法、讨论法、图表法。
【教学过程】导入同学们,新学期刚刚开始,才升入初中的学生比较调皮,就会做一些违反纪律的行为,同学们身边有这种情况吗?针对这些不良行为,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对于如何应对这些问题,两千多年前的中国先贤也有他们独到的见解。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学学先贤们的智慧,做一个文明人,古人所说的谦谦君子。
下面我们通过一个小视频先来认识一下这些先贤们(播放百家争鸣视频)。
设问:视频中提到中国古代哪些思想家?过渡:这些思想家纷纷提出自己的观点,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
打开课本38页,让我们一起走进第8课百家争鸣。
设计意图:通过身边发生的事情,再结合视频,提出问题,引起学生共鸣,调动学生以积极的状态进入本课。
感知理解一、百家争鸣的背景从视频中提到的轴心时代,引出百家争鸣出现的时间——春秋战国时期。
展示春秋战国时期经济、政治的变化。
经济上,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使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推动了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促进封建经济发展。
政治上,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分封制瓦解;新兴地主阶级兴起,各国纷纷改革变法。
经济的发展和政治的动荡导致社会大变革,从而引发思想文化的繁盛局面——百家争鸣。
二、百家争鸣的概念春秋战国时期各家学派代表人物聚众讲学,研讨学术,著书立说。
历史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同步教学设计第8课《百家争鸣》
历史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同步教学设计第8课《百家争鸣》一. 教材分析本课《百家争鸣》是历史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的一课。
教材通过介绍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思想观点,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多样性,理解各家思想的内涵和影响,从而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于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诸子百家的思想观点及其影响可能还不够深入。
学生可能对一些具体的思想观点和人物感到陌生,需要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引导来进行理解和掌握。
学生应该具备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能够通过教材和教师的讲解来获取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及其代表人物,理解各家思想的基本观点和内涵,掌握各家思想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引导,学生能够运用比较、分析等方法,对诸子百家的思想进行理解和评价。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增强学生对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兴趣和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2.难点: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和评价。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和阐述,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诸子百家的思想观点。
2.比较法: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比较法,分析各家思想的异同和特点。
3.讨论法: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对各家思想的深入理解和思考。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材。
2.课件:教师准备相关的课件和教学素材,用于讲解和展示。
3.教学资源:教师准备相关的参考资料和学术著作,用于指导和拓展学生的学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引入性问题或相关的故事,激发学生对诸子百家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发学生的思考。
2.呈现(15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展示教材中的内容,介绍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教学设计1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本课为《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诸子百家的兴起、发展和影响。
教材内容涵盖了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旨在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古代思想文化内涵的理解尚显不足。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借助历史实例来感知、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此外,学生对于古代思想家的生平事迹和思想观点容易混淆,需要通过对比、分析等方式加以区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诸子百家的兴起、发展和影响,掌握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文化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诸子百家的兴起、发展和影响,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2.难点:诸子百家思想的内涵和区别,以及古代思想家对于社会现实的思考和启示。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诸子百家的兴起、发展和影响,以及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2.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相关知识。
3.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诸子百家思想的内涵和区别,以及古代思想家对于社会现实的思考和启示。
4.案例分析法:教师提供相关历史实例,引导学生分析、理解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2.课件: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制作的课件。
3.历史实例:教师准备相关历史实例,用于引导学生分析、理解所学知识。
4.作业布置:教师提前布置相关预习作业,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有所了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引入古代思想家孔子、老子等的人物形象,激发学生对古代思想文化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诸子百家的兴起和发展。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2016年新编)《第8课百家争鸣》(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2016年新编)《第8课百家争鸣》(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8课百家争鸣》是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2016年新编)的一课,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思想的形成、发展和影响。
教材内容涵盖了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以及各家思想的现实意义。
通过对百家争鸣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文化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百家争鸣时期的思想内涵和各家思想的现实意义可能理解较浅。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对比分析,归纳总结,提高对各家思想的认知。
此外,学生对于古代文化背景可能了解不足,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百家争鸣时期各家的主要思想及代表人物,掌握各家思想的基本内涵及其现实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文化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思想道德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百家争鸣时期各家的主要思想及代表人物。
2.难点:各家思想的内涵及其现实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百家争鸣时期的氛围。
2.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对比分析各家思想,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3.案例教学法:以典型人物和事件为例,深入剖析各家思想的内涵。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查阅相关资料,制作课件,准备教学案例。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百家争鸣时期的基本情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百家争鸣?为什么会出现百家争鸣?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各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各家思想。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对比分析各家思想,归纳总结各家思想的核心内涵。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教案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主要介绍了中国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
这一时期,社会急剧变革,各种思想学说纷呈,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
教材通过介绍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背景、各家思想的内涵和影响等方面可能了解不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宏观上把握百家争鸣的背景,从微观上理解各家思想的特点,并联系现实生活,体会古代哲学思想的现实意义。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背景,掌握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尊重多元文化、包容不同观点的品质,激发学生对古代哲学思想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背景,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2.教学难点:各家思想的内涵和影响,以及如何联系现实生活理解古代哲学思想。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定战国时期的背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探究各家思想的兴趣。
3.案例分析法:以各家代表人物为例,深入剖析其思想内涵。
4.联系实际法:引导学生将古代哲学思想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深入了解百家争鸣的相关知识,搜集相关资料,制作课件。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百家争鸣的背景,搜集相关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设定战国时期的背景,引导学生进入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
例如:“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我国历史长河中,有一个时期,各种思想学说纷呈,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百家争鸣
【教学目标】
1.重点掌握孔子在思想教育文化方面的主要贡献,知道“百家争鸣”中的主要派别、代表人物及思想。
2.通过随堂讨论、分组活动等形式,发挥主动性,将春秋战国时期经济、政治历史与本课思想联系起来,启发大家认识到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提高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解释现象的能力。
3.了解孔子的教育思想,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了解老子的哲学思想,培养辩证看待事物的能力;学习诸子百家在社会大变革时期,敢于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创造性探索的勇气和精神,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孔子的政治主张和教育成就;老子的思想主张。
【教学难点】
理解“百家争鸣”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教学过程】
故事激趣,导入新课。
解读学习目标,要求学生划记其中的关键词,明确学习目标。
方法指导一:
孔子是本课的重点基础知识,主要教学任务是让学生从思想和教育两个领域了解孔子,即孔子的“仁”“礼”学说和在教育方面的贡献。
方法指导二:
要求学生结合书本归纳梳理,识记第3题的知识点。
第3题知识点相对较多难度较大,几位思想家和一位军事家,用表格的形式进行分类总结,对比记忆。
要求学生学会编制表格,增强阅读能力,学习制表的基本方法。
方法指导三:
知识模块一可以采用教育论坛。
专家访谈的形式进行展示。
知识模块二可以用情景剧的形式进行展示。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老师讲述“苛政猛于虎”的故事,提出问题:孔子是反对苛政的,在他的思想中,就有仁政
的内容。
那么,孔子在其他领域还有哪些成就呢
自学互研生成新知
知识模块一老子
自主阅读课本P36内容,完成第1题。
1.简述老子的主要思想并说出其代表作。
主要思想:一切事物的存在都是相互依存的,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相互转化;善于从正反两方面考虑问题。
代表作:《道德经》。
知识模块二孔子和儒家学说
自主阅读课本P36—38内容,完成第2题。
2.请你写出孔子的政治主张及教育成就。
政治主张:核心思想“仁”,主张爱人,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教育成就:
A.创办私学,广收门徒,有教无类。
B.注意因材施教。
C.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谦虚好学。
D.时常复习学过的知识,“温故而知新”。
E.编成《春秋》。
知识模块三百家争鸣
自主阅读课本P38—39内容,完成第3—4题。
3.阅读《百家争鸣》子目,完下成列表格。
4.为什么会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
原因:(1)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推广,使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出现了新兴的地主阶级,并且势力不断壮大,他们要求获得政治上的权利,迫切需要一种新的政治理论为他们解决社会大变革中的一系列问题。
(2)一批士人四处游学、讲学,极大地开阔了他们的视野,促使他们不断进行独立思考和创造性探索,由于士人成分复杂、立场不同,因此形成了各种不同的流派。
(3)各国国君为了实现称霸的目的,需要不断招揽人才。
(4)孔子创办私学,使私人办学盛行,为各学派学说的传播提供了阵地。
合作探究生成能力
【交流预展】
1.组内交流:
(1)由组长检查自学成果;
(2)相互质疑不明白的问题并进行交流,然后记录在导学案上,在展示完毕后可向展示者提出自己的疑问。
2.组内预展:
根据老师分配的任务,各小组明确展示的内容。
小组内先预展,由组长分配任务给组员,确定展示的方式和成员,在组内预展;合作分工时具体明确,做到人人有事做。
【展示提升】
1.(1)想一想:孔子的主要思想有哪些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2.公元前381年某天,楚国一人少年因家中生活困难,偷盗了邻人钱财,邻人把他告到国王那里去了。
如果你是国王的谋士,你建议国王怎样处理(分别从儒、墨、道、法四家的角度处理)
板书设计:
一、文字的演变 1、甲骨文商朝成熟文字文字可考的历史
2、金文商周时期大篆
二、天文、历法和医学 1、天文夏朝:日食
商朝:日食、月食
2、历法夏历——商朝历法:大小月——战国24节气
3、医学春秋战国扁鹊四诊法:望闻问切
三、诗歌和音乐 1、屈原和《离骚》战国末年楚国
2、音乐“钟鼓之乐”湖北随县编钟
课堂小结:
诸子百家的思想如巍巍泰山,是祖先留给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把中华文化继续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