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百家争鸣》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教学课例《百家争鸣》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高中历史教学课例《百家争鸣》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李悝(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
(1)政治主张:严酷刑罚;(2)经济主张:尽地
力之教。
商鞅(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
(1)政治主张:废除世卿世禄制度,按军功授爵;
加强中央集权。(2)经济主张:奖励耕战,废除井田
制。
韩非子(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法家思想
的集大成者
(1)政治主张:①加强君主集权;②厉行赏罚(以
的政治信仰等思想精华,对于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实
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课例研究综
在学科核心素养背景下,课程教学要怎么转变才能

更好实现育人目标?学科核心素养不仅关注用什么培
养人,更关注怎样培养人。如果没有教学方式的改革和
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再多的精选内容,也只是在培养
“知道分子”。教育培养的是适应未来发展需要、有创
法治国);③“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事异则备变”
(适时改革)。
(2鉴意义
(1)孔子强调“仁”、“礼”、“己所不欲勿施
于人”思想,强调和谐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在今天,儒
家思想对我们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2))孔子思想中“民无信不立”的诚信观念、
和而不同的和谐思想、自强不息的进取思想、天下为公
巴黎一次集会上说,人类要在 21 世纪生存下去,还要
到 2500 年前孔子的思想中去寻找智慧。
看到这些,我们感慨是:孔子究竟有什么价值,让 这些政要精英们有如此行动、如此断言呢?今天就让我 们走近圣贤,领悟传统文化的精髓,感受他们的魅力, 寻找启迪。”
(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是:儒家思想)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百家争鸣 (一)什么是百家争鸣? (1)所谓“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汉 书·艺文志》上主要分为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 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十家。 (2)所谓“争鸣”是指争论和辩难 “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 派按照本阶级(层)或本集团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对 社会、万事万物作出解释。于是,他们著书立说,广收 门徒,高谈阔论,互相辩难,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于 是形成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二)百家争鸣有哪些主要派别?主要主张是什 么? 1、儒家 孔子——春秋时思想、政治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 创始人,被推崇为“圣人”。(没落的奴隶主贵族) (1)主要思想主张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三1.1《百家争鸣》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三1.1《百家争鸣》教学设计
最后,我会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思考,将古代先贤的智慧融入到现代生活中,努力成为具有担当精神的新时代青年。通过这样的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将得到有效的巩固和升华。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百家争鸣”这一章节知识的掌握,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写一篇关于“我心中的古代思想家”的短文,要求选择一位你最喜欢的“百家争鸣”时期的代表人物,阐述其思想主张、历史背景及其对后世的影响。字数在800字左右,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
(四)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环节旨在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我将设计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题目,如:
1.列出儒家、墨家、道家、法家等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核心思想。
2.比较分析各学派之间的异同,并阐述其对社会的影响。
3.结合现实生活,举例说明“百家争鸣”中某个学派的思想在现代社会的应用。
(五)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将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首先,我会让学生分享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心得体会,总结各个学派的思想精华。接着,我会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强调“百家争鸣”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重要地位,以及它对后世的影响。
难点:引导学生分析各学派之间的异同,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
2.重点:通过“百家争鸣”这一历史事件,让学生认识到思想文化的多元性、包容性,以及古代先贤的智慧。
难点:激发学生对古代思想的兴趣,使其能够将所学知识与现代生活相结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教学设想
1.采用情境教学法,创设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百家争鸣”的时代背景,激发学习兴趣。
5.结合现实生活,让学生举例说明“百家争鸣”中的某些思想在现代社会的体现,使学生认识到古代思想的现实意义。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1.1《百家争鸣》教案完美版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1.1《百家争鸣》教案完美版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百家争鸣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

2.了解孔子、孟子与荀子对儒家思想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贡献。

3.认识百家争鸣形成的原因及对当时和后世产生的重要影响。

4.提高学生阅读材料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观看孔子教授学生的动画片,了解孔子的基本思想和人生观点。

2.通过相关的寓言和成语故事来了解道家、法家和墨家的主要观点,增强感性认识。

3.采取比较和启发式教学等方法来理解四家学说的特色和观点。

4.让学生运用诸子百家的观点来解决现实问题,使学生积极参与整个思考过程,用“争鸣”来理解争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多元的思想中,感受诸子百家为人类思想宝库所作出的卓越贡献,体会人类优秀思想对后世惠泽千年的影响;感受先代哲人关于做人、处世和立国的智慧。

难点和重点•重点春秋战国时期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四家学派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

•难点如何认识和理解百家争鸣在当时与后世的意义和影响。

引入图片呈现诸子百家:师生互动:从学生的答案人手,自然过渡到百家争鸣的背景知识。

让学生回忆百家争鸣的背景,为学习百家争鸣概况作好铺垫。

春秋战国时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社会政治经济急剧变动的时代,也是哲人辈出的时代,又是中国古代文化思想兴盛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国家靠什么治理,需要建立怎样的社会秩序,人的本性是什么⋯⋯围绕这些问题,诸子各派纷纷亮出自己的观点,各抒己见,争鸣辩论,为后世留下了一座极其丰富珍贵的思想宝库。

特别是在面对相同的社会政治问题时,古代哲人们所进行的思考即所得出的答案,往往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补充,相互吸收,这不仅表现在同家而不同派的思想中,也表现在不同家的思想中。

【教师提问】为什么会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思想如此活跃的局面呢?【师生互动】一定历史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现实的反映,即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然后从经济、政治、阶级关系和思想文化等角度做出解释。

高中历史百家争鸣教案优秀范文

高中历史百家争鸣教案优秀范文
(2)影响:对儒家思想发展有重要贡献。
3.荀子
(1)主要思想:
强调“天行有常”,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还对“礼”进行深入的讨论。
(2)地位:广泛吸收了各家思想的精华,丰富了早期儒家的思想内容,成为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在讲完本子目后,归纳孟子、荀子在哪些方面发挥了孔子的思想及早期儒学的基本特征。
合作探究2:百家争鸣出现的根本原因与直接原因是什么?
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处于变革时代;
直接原因:各家学派代表著书立说,互相批驳,形成“争鸣”局面。
3、主要派别代表:
春秋战国,学术思想空前发达。学派很多:三教九流-------。其中影响较大的有(P4历史纵横)
儒家:孔子、孟子、荀子。道家:老子、庄子。墨家:墨子。法家:商鞅、韩非等。
②战国后期,儒学发展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
3.孔子、孟子、荀子思想比较
合作探究6:如何认识现代“以德治国”思想与儒家思想的“德治”?
(1)儒家的德治与今天所提倡的德治的本质区别:
①德治的内容不同。儒家的德治是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封建地主阶级道德为基本内容的;今天的德治是以社会主义道德和共产主义道德为基本内容的。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并对所学内容进行简单的反馈纠正。
(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我们已经学习了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过程,那么,儒家思想又是怎样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的呢?下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道家
(1)老子:①世界观: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②政治主张:“无为而治”。他强调一切要顺应自然,提倡清净无为、知足寡欲。③辩证法:世界万物和人类社会总在不停地运动,有无、难易、贵贱、福祸都是相互依存,不断转化的。

高中教案历史模板百家争鸣

高中教案历史模板百家争鸣

课题:百家争鸣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 知道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 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意义。

- 通过列表、比较等方法,归纳孔子、孟子、荀子等儒家思想的主要观点。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展示历史图片、文献资料等,引导学生思考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和影响。

- 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中国古代思想的博大精深,认识到百家争鸣对中国文化发展的重要贡献。

- 培养学生尊重多元思想、包容并蓄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 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意义。

- 儒家思想的主要观点及其在百家争鸣中的地位。

教学难点:- 理解儒家思想的形成及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文献资料等。

- 教师制作表格,用于学生归纳儒家思想的主要观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展示春秋战国时期的地图,引导学生回顾这一时期的历史背景。

2. 提问:这一时期,中国社会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这些变化对思想文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二、讲授新课1. 百家争鸣的背景:- 讲解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如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迅速发展、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等。

- 分析这些变化对思想文化产生的影响,如学术逐渐下移、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等。

2. 儒家思想的形成:- 介绍孔子、孟子、荀子等儒家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 以表格形式,引导学生归纳儒家思想的主要观点,包括仁、礼、义、智等。

- 分析儒家思想在百家争鸣中的地位和影响。

3. 百家争鸣的意义:- 讲解百家争鸣对中国文化发展的重要贡献,如推动了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等。

三、课堂活动1. 小组讨论:分析儒家思想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和意义。

2. 角色扮演:学生扮演孔子、孟子、荀子等儒家代表人物,进行辩论。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百家争鸣对中国文化发展的重要贡献。

高中历史必修3《百家争鸣》教案设计

高中历史必修3《百家争鸣》教案设计

《百家争鸣》教学设计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光明中学林文婷一、课前系统部分(一)教材分析1.课程目标4-2列举古代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与人物,说出他们在不同区域和特定时间的突出作用。

2.教学设计思想本课内容讲述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巨大变革引发思想解放潮流,许多文士、思想家,对社会的大变革发表各自的看法,提出各自的主张,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课文讲述了当时主要的学派有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和兵家,介绍了代表性的思想家及他们的主要主张,其中重点是孔子和法家的思想。

(二)学生分析初二的学生,已对诸子百家中的孔子、孟子、孙子等有所了解,而且非常感兴趣,但不能形成一个系统的观点。

教师可调动学生收集资料、扮演角色的积极性,让学生有主体性思想,积极参与课堂。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百家争鸣的时代背景、诸子百家的具体内容(代表人物、时期、主张)、百家争鸣的的影响与现实意义。

2.能力与方法培养目标:通过分组收集资料、角色扮演等学生活动,使学生学会团结协作。

提高从历史材料中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分析问题、提炼观点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讲述百家争鸣的具体内容与意义,表现我国的悠久历史文化,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与爱国热情,树立自主创新意识及正确对待人类文化遗产的科学态度。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本课重点:诸子百家的具体内容的运用。

本课难点:百家争鸣的现实意义。

(五)教学方式分析法、角色扮演法,问题探究法。

本课头绪纷繁,涉及到百家争鸣众多的人物及其主张。

为了让学生有一个整体的印象,可通过师生共同设计“主要的学派、人物及其代表思想一览表”的环节来达到目的。

根据本课课标,结合教学目标、重点难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与认知水平,我主要采用分析法、角色扮演法,问题探究法等,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六)教学用具1.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查阅有关资料。

2.课前让学生分工合作,分组收集资料,并作一定分析,并能结合学生实际、社会实际进行联系和简单运用。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1课百家争鸣教学设计1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1课百家争鸣教学设计1
2.道家:讲解老子的“道法自然”、“无为而治”思想,庄子的“逍遥游”和“顺应自然”观念。
3.墨家:阐述墨子的“兼爱”、“非攻”、“尚贤”、“尚同”等核心主张。
4.法家:介绍韩非子的“法治”、“权术”、“术数”等思想。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教师将组织学生针对以下问题展开讨论:
4.创设情境,让学生扮演不同学派的代表人物,进行角色扮演,深入理解各学派的思想内涵。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2.培养学生尊重多元文化,理解和包容不同思想观念的开放心态。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学会用辩证的观点看待问题,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
2.比较儒家和墨家在“爱”的观点上的异同。
3.分析法家思想在秦朝统一六国过程中的作用。
(五)总结归纳(500字)
在总结归纳环节,教师与学生共同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概括各学派的核心思想及其历史影响。
1.儒家:强调仁爱、礼治,对中国古代文化和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2.道家:主张顺应自然,对后世的文化思想和人生哲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并掌握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核心思想及其历史影响。
难点:分析各学派之间的思想异同,评价其对后世的影响。
2.重点: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及其在中国古代哲学史上的地位。
难点:理解百家争鸣对社会变革和思想发展的推动作用。
4.理解百家争鸣对中国古代哲学、文化和社会的影响,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意识。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采用以下方法引导学生学习:

百家争鸣教案

百家争鸣教案

《百家争鸣》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时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一的第一课,主要内容是春秋战国时百家争鸣的背景、各个流派的代表人物、主要观点及其所产生的影响。

这些内容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重大的影响。

同时,本课的学习是本专题学习的基础。

有助于把握诸子百家博大精深的文化及作出的贡献,有助于我国两个文明的建设。

本课的内容主要有四目:孔子和早期儒家;老庄之学;法家思想;墨家的主张。

四目在逻辑上是并列的关系。

二、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对高中历史必修一和必修二两个模块的学习,对春秋战国的经济和政治等方面的状况有了初步的了解。

对深入探究春秋战国时各派的主要观点、代表人物等有着较为浓厚的兴趣。

通过以往的历史学习,他们已经逐步具备了开放性学习的特点,他们的思维更活跃,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探究历史,能更理性地去分析和解决问题。

这些都有利于他们联系生活实际去感悟,探究思想家的思想成果。

但他们对于春秋战国时期文化方面的知识涉及甚少,也没有形成系统地认识,因此需要教师提供材料,运用地图、故事、表格等资料引导学生更深层次、更全面地学习。

三、教学目标:基于以上的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

(2)了解孔子、孟子与荀子对儒家思想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贡献。

(3)理解百家争鸣形成的原因及对当时和后世产生的重要影响。

2.过程与方法(1)从历史地图、“守株待兔”等寓言故事和《论语》、《老子》、《韩非子》等篇中名句提取信息,用表格梳理儒家、道家、法家和墨家思想的主要特点。

(2)通过小组讨论与交流,从政治、经济、文化等角度探究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百家争鸣是中国古代的一次思想大解放,是中国古代文明史上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2)感悟先秦哲人关于做人、处事和立国的智慧,它们为人类思想宝库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四、重点难点重点:春秋战国时儒、道、法、墨四家学派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

2024年高中历史百家争鸣教案

2024年高中历史百家争鸣教案

2024年高中历史百家争鸣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和主要学派及其代表人物。

掌握各家学派的基本思想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能够分析不同学派间的争论点及其历史意义。

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和辩论的方式,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尊重并理解多元文化。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百家争鸣的主要学派及其思想特点。

各家学派间的争论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2.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各家学派的思想内涵及其差异。

分析百家争鸣在中国思想史上的地位及作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引出百家争鸣的社会环境。

提问学生:你们知道百家争鸣中的“百家”指的是什么吗?有哪些著名的学派?2. 讲解与探究详细介绍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主要学派的思想特点及其代表人物。

组织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学派进行深入探讨,准备课堂展示。

3. 课堂互动每组轮流展示对所选学派的探究成果,其他组进行提问和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不同学派间的争论点,理解他们的异同。

4. 深化理解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百家争鸣时期的思想碰撞对后世的影响。

讨论百家争鸣在中国思想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引导学生认识到多元文化的价值。

5. 总结与提升总结百家争鸣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现代社会中借鉴古代思想智慧,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共同进步。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各家学派的基本思想。

探究法:分组探究,准备课堂展示。

讨论法:组织课堂讨论,深化理解。

2.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展示学派代表人物、思想体系框架。

小组展示:利用PPT、海报等形式展示探究成果。

辩论环节:组织学生进行辩论,锻炼思辨能力。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 课堂练习:分析一道与百家争鸣相关的历史题目,加深理解。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1.1《百家争鸣》教案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1.1《百家争鸣》教案

高一年级历史课题一、百家争鸣课型新授第一章第1课时总第 2 课时主备人冯亥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知道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2)了解孔子、孟子与老子对儒家思想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贡献。

(3)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2、过程与方法学生可以根据教材与教师提供的材料以及课前自己的学习所得,进行推理分析。

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并学会用观察法、比较法等方法学习有关问题,学生要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

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设计具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并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表现予以及时而恰当评价。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思想活跃而繁荣的文化盛况的介绍,使学生对这一中国文化史上的光辉时段有更深入的认识,从先秦文化中吸取宝贵的精神财富,如仁者爱人的博大胸怀、克已复礼的谦恭自牧、自强不息的阳刚之美、厚德载物的阴柔之德等民族精神,激发学生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重点:1、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

难点:1、联系相关史实判断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以及重要意义。

教具准备:导学案、课件、图片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教学过程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单元解析:本单元主要介绍了诸子百家的思想,尤其是儒学的兴衰。

春秋战国时期,形成家争鸣的局面,孔子开创了儒家学派,汉武帝时期,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议,确立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宋明时期,儒学得到发展,出现了新儒学—理学;明清期,一些具有批判精神的学者,再一次开创了思想活跃的局面。

【新课导入】展示材料:一个人如果同时具有孔子提倡的爱心、孟子的正义、墨子的实践韩非子的直面人生、老子的智、庄子的慧、荀子的自强,就一定能成为杰出的人。

——中天由此导入新课第一课 百家争鸣一、百家争鸣的含义1、含义:指春秋战国时期代表社会各阶级阶层利益的思想家纷纷著书立说,产生了儒家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各家思想流派。

高中历史《百家争鸣》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百家争鸣》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百家争鸣》教学设计高中历史《百家争鸣》教学设计一、教材内容分析本课主要介绍了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主要思想家、军事家和他们的思想主张,以及形成的百家争鸣的局面,属于思想化史,在历史发展中,春秋战国时期正是奴隶社会瓦解,封建社会形成的大动荡时期,诸子百家思想的形成和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正是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到大变革时代的表现,同时百家争鸣也为统治者选择治国之道提供了思想基础。

二、课程标准知道孔子,了解“百家争鸣”的主要史实。

三、教学目标掌握孔子的思想主张与教育成就;了解老子及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培养学生在对传统思想化批判和吸收的前提下初步形成联系实际、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通过将春秋战国时期经济、政治历史与本课思想史的联系,初步形成历史的整体观。

通过编制表格,增强学生阅读与归纳总结的能力。

通过对儒、道、法等家代表人物思想的了解,引导学生认同优秀传统化,形成敢于独立思考、敢于表达思想的习惯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通过对孔子教育成就的学习,教育学生树立良好的学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学习重点、难点重点:孔子的政治主张和教育成就。

难点:通俗讲解各位思想家的主张。

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百家争鸣》教学设计话剧展示:《孔子设坛讲学》时间:春秋末期人物:孔子(班长饰),弟子1(学生甲饰),弟子2(学生乙饰),弟子3(学生丙饰),众弟子(全班学生饰)场景:孔子高坐杏坛,弟子端坐听讲孔子:当今世风纷乱,要治理国家只有两个字——“仁”和“礼”!弟子1:请问先生,什么叫“仁”和“礼”呢?孔子:“仁”就是人与人之间要互相爱护,互相谦让,和睦相处。

“礼”就是人的行为规范要符合社会的要求。

弟子2:弟子不明白。

怎么样才能做到“仁”?孔子:仁者爱人,不但要爱自己的亲人,也要爱天下所有的人。

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千万不可强加于人。

正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与人”。

此乃仁也。

弟子3:那请问怎样才能做到“礼”呢?孔子:不同阶层的人要加强个人修养。

高中历史百家争鸣教案

高中历史百家争鸣教案

高中历史百家争鸣教案高中历史百家争鸣教案【篇一:高中历史专题一第1课百家争鸣教案人民版必修3】百家争鸣第一部分:教案内容【教学设计】教学思路:历史课程标准: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知道儒家、道家、墨家、法家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认识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对儒家思想形成的重要贡献。

学习要求:知道诸子百家的主要流派儒家、道家、法家、墨家;认识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以孔子、孟子、荀子的主张为例,了解早期儒家思想的形成。

重点: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

难点:联系相关史实,判断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掌握诸子百家的思想特色及其代表人物的主要主张;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学生可以根据教材与教师提供的材料以及自己的学习所得,进行推理分析,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并学会用观察法、比较法等方法学习有关问题。

学生要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

教师应该注重启发式教学,设计具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并对学生在探索过程中的表现予以及时而恰当的评价。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思想活跃局面的介绍,使学生对这一中国文化史上的光辉时段有更深入的认识,从而更加热爱祖国的历史与文化,有志于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教学流程】【导言】〖文科〗如何学好历史?一、自求某人在屋檐下躲雨,看见观音菩萨正撑伞走过。

这人说:“观音菩萨,普度一下众生吧,带我一段如何?”观音菩萨说:“我在雨里,你在檐下,而檐下无雨,你不需要我度。

”这人立刻跳出檐下,站在雨中:“现在我也在雨中了,该度我了吧?”观音菩萨说:“你在雨中,我也在雨中,我不被淋,因为有伞;你被雨淋,因为无伞。

所以不是我度自己,而是伞度我。

你要想度,不必找我,请自找伞去!”说完便走了。

高中历史教学课例《百家争鸣》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高中历史教学课例《百家争鸣》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比较混乱,有待于进一步加强正确的引导与澄清。
由于学生是普通班学生,基础较为薄弱,因此在教
教学策略选 学过程中采用阅读课本史料归纳知识点,培养学生的史
择与设计 料实证和时空观念,同时利用课件教学,增加史料,达
到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
二、诸子百家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 (一)孔子和早期儒学 1.孔子 (1)思想:提出“仁”与“礼”的学说;主张有 教无类;因材施教。 (2)孔子的历史地位:创立儒家学派;开创私人 讲学之风;编撰《六经》。 2.孟子 (1)思想:发挥孔子“德治”思想,提倡“仁政” 教学过程 学说;并提出“民贵君轻”思想。 (2)影响:对儒家思想发展有重要贡献。 3.荀子 (1)思想:强调“天行有常”,提出“制天命而 用之”的思想;提出“君舟臣水”的说法。 (2)地位:成为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对课文的归纳做相关评价和 整理。同时以小组为单位根据课件提供材料和教材所述 探讨诸子百家思想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和团队协作能力。
成过程。掌握诸子百家的思想特征及其代表人物的主要 教学目标
主张;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及重
要意义。
学生在初中相关知识学生已经学习过百家争鸣,但
是知识掌握程度不够扎实,遗忘较多,而且知识缺乏系 学生学习能
统性。因此,建立结构化的知识系统是教学的重点,对 力分析
于重点知识还需要在重点解读。而且学生中的思想意识
高中历史教学课例《百家争鸣》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Leabharlann 学科高中历史教学课例名
《百家争鸣》

本课是高中历史必修三的第一课,是中国历史上的
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同时本课是学生掌握中国历史主
教材分析 流思想的演变的基础。因此学好本课的意义不言而喻。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教学设计: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教学设计: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2.强调百家争鸣在中国思想史上的重要地位,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3.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4.提醒学生关注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五、作业布置
1.请学生结合课堂所学,撰写一篇关于“我心中的儒家思想”的短文,要求不少于500字。通过写作,让学生深入思考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并将其与个人成长经历相结合,体现儒家思想在现代社会中的实践意义。
3.通过对时代背景的介绍,引发学生对这个时期思想文化的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
1.讲解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阐述百家争鸣的产生原因。
2.介绍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观点。
3.重点讲解儒家思想的形成过程,详细阐述孔子、孟子、荀子等儒家代表人物的核心思想,如仁、礼、孝、忠、恕等。
(四)课堂练习
1.设计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不同形式的练习题,检验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2.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难易程度不同的题目,使每个学生都能在练习中得到提升。
3.及时批改并反馈练习结果,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个性化指导。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各学派的主要思想观点及儒家思想的形成过程。
本章节教学设计以“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为主题,旨在让学生了解春秋战国时期各学派的主要思想,重点掌握儒家思想的形成过程。通过对各学派代表人物及其观点的学习,培养学生对历史事物的分析、比较、综合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文献史料研究素养。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想的特点。

高中历史《百家争鸣》教案

高中历史《百家争鸣》教案

一、百家争鸣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掌握诸子百家的思想特征及其代表人物的主要主张;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2.过程与方法:⑴学生可以根据教科书与教师提供的材料以及自己的观察所得,进行推理分析,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并学会用观察法,比较法等方法学习有关问题。

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

⑵教师应该注重启发式教学,设计具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并对学生在探索过程中的表现予以及时而恰当的评价。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活跃而繁荣的文化盛况的学习,对祖国文化有深入的认识,从而热爱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逐步培育起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重点掌握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难点如何正确判断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思想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教法教具问题探究法、电子白板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复习并导入】从孔子引入。

让学生谈谈对孔子的了解,教师补充材料。

孔子及其创立的儒家思想,成为东方文化的主干,与西方文化并称当今世界最具影响力的两种文化形态。

儒家文化闪烁着智慧的人生哲理不仅贯穿中国文化,同样也传播到西方国家,并对西方哲学和文化产生重要影响。

【讲授新课】一、百家争鸣1、概念:所谓诸子百家,是对先秦至汉代初期各学派的总称,“百家”是虚指,形容学派之多,习惯上指“九流十家”。

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儒、道、法、墨四家。

“争鸣”说的是战国时期诸子百家针对当时社会上和学术上的各种问题,展开争论,争相发表不同的见解,主要是在政治主张和哲学看法的不同。

2、春秋战国时期思想特征:⑴思想自由,思想家富有创新精神。

⑵流派纷呈,学术活跃,形成“百家争鸣”。

3、原因⑴根本原因:春秋战国,是我国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的社会大变革时期。

⑵政治:战乱纷争的格局,造成思想界相对宽松自由⑶经济:奴隶制经济的瓦解,封建经济的发展,奠定物质基础⑷人才:私学的兴盛,造就一批知识分子:“士”在社会政治活动中活跃,受到诸侯国同统治者重用。

百家争鸣教学设计

百家争鸣教学设计

《百家争鸣》教学设计一、内容及其解析百家争鸣,其核心是老子、孔子、孟子、韩非子、墨子和荀子等思想家的主张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理解它关键就是要结合春秋战国时期历史背景分析其思想产生的原因,掌握其对中国历史带来的影响。

本节内容高中历史必修1、2有比较密切的联系,所以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教学的重点是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意义。

解决重点的关键是结合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等社会状况进行分析。

二、目标及其解析1、教学目标:掌握诸子百家的思想特征及其代表人物的主要主张;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2、目标解析:掌握诸子百家的思想特征及其代表人物的主要主张就是要掌握儒家、法家和道家的基本思想主张的差异;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就是要了解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标志着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进入了第一个枝繁叶茂时期,也奠定了我国传统文化的基础。

三、问题诊断分析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是(1)容易混淆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是本课涉及到的人物及其主要思想内容较多而且新知识、新内容多,不易掌握。

要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采用列表的方式,通过比较分析的方法来理解。

对于同一学派内部,不同思想家的思想也要加以区别分析。

从总体与局部两个方面来把握各家学派的思想特点。

(2)不知正确判断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思想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学生还未形成正确的史观,运用唯物主义去对文化的影响进行分析。

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在学习过程中,要结合当时及以后中国古代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史实来理解。

四、教学过程设计问题一:百家争鸣兴起的背景、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的地位设计意图:历史唯物地进行分析,看到文化现象发生的本质师生活动:引导学生分析回答,总结如下:背景:⑴根本原因:春秋战国,是我国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的社会大变革时期。

⑵政治:战乱纷争的格局,造成思想界相对宽松自由⑶经济:奴隶制经济的瓦解,封建经济的发展,奠定物质基础⑷人才:私学的兴盛,造就一批知识分子:“士”在社会政治活动中活跃,受到诸侯国同统治者重用。

《百家争鸣》精品表格教案

《百家争鸣》精品表格教案
百家争鸣
一背景
1,经济上,井田制崩溃。
第二,政治上,周王室衰微,诸侯纷争。。
第三,阶级关系上,“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
第四,思想文化上,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
第五大变革、大动荡、大发展的局面。
二各派主张
学派
代表的思想家
所处的时代
主张或观点
儒家
孔子
春秋晚期
“仁爱”,以“德”教化人民,以“礼”治理国家;“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第二从这次讲课中认识到,在历史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重要。我认为,在六加一模式下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一),要让学生感受到历史知识的价值。很多学生感觉历史“无用”,若教师把课上得枯燥乏味,就很难使学生产生主动学习的热情。所以以后在导学提纲设计上应设计更多的学生感兴趣及与现实有联系的问题,以激发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二)充分将多媒体和导学提纲结合起来。提纲跟课件相呼应,用多媒体把死的提纲变活。(三)课堂导入一定更要吸引学生,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进入课堂学习。
2、孟子和荀子的思想:
*①孟子主要是继承了孔子的“仁”,并将其发展为系统的“仁政”思想。孟子还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他认为君主只有得到人民的拥护,才能取得和保持统治地位,因此他主张国君要实行“仁政”,与民“同乐”。民本思想是孟子哲学思想中的精华,也是对孔子民本思想的发展孟子把道德规范概括为四种,即仁、义、礼、治。为了说明这些道德规范的起源,孟子提出了人性本善的思想。。
②荀子在政治上主张“仁义”、“王道”,以德服人。荀子认为要统一中国,必须实行“王道”,要使国家强盛,则要实行“霸道”。这样既实行德治教化,用仁义争取人心,实现“王道”政治。在君民关系上,荀子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这就是著名的“君舟民水”的观点,对后世的政治思想影响很大,为后来历代有见识的封建帝王所采纳,对封建时代“治世”局面的出现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荀子主张“性恶论”,认为人生来本性是恶的,强调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虽然和孟子观点截然相反,却和孟子一样主张后天学习,通过学习成贤成圣,“涂之人可以为禹”,可谓殊途同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历史《百家争鸣》教学设计高中历史《百家争鸣》教学设计一、教材内容分析本课主要介绍了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主要思想家、军事家和他们的思想主张,以及形成的百家争鸣的局面,属于思想化史,在历史发展中,春秋战国时期正是奴隶社会瓦解,封建社会形成的大动荡时期,诸子百家思想的形成和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正是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到大变革时代的表现,同时百家争鸣也为统治者选择治国之道提供了思想基础。

二、课程标准知道孔子,了解“百家争鸣”的主要史实。

三、教学目标掌握孔子的思想主张与教育成就;了解老子及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培养学生在对传统思想化批判和吸收的前提下初步形成联系实际、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通过将春秋战国时期经济、政治历史与本课思想史的联系,初步形成历史的整体观。

通过编制表格,增强学生阅读与归纳总结的能力。

通过对儒、道、法等家代表人物思想的了解,引导学生认同优秀传统化,形成敢于独立思考、敢于表达思想的习惯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通过对孔子教育成就的学习,教育学生树立良好的学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学习重点、难点重点:孔子的政治主张和教育成就。

难点:通俗讲解各位思想家的主张。

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百家争鸣》教学设计话剧展示:《孔子设坛讲学》时间:春秋末期人物:孔子(班长饰),弟子1 (学生甲饰),弟子2 (学生乙饰),弟子3 (学生丙饰),众弟子(全班学生饰)场景:孔子高坐杏坛,弟子端坐听讲孔子:当今世风纷乱,要治理国家只有两个字一一“仁”和“礼”! 弟子1请问先生,什么叫“仁”和“礼”呢?孔子:“仁”就是人与人之间要互相爱护,互相谦让,和睦相处。

“礼”就是人的行为规范要符合社会的要求。

弟子2:弟子不明白。

怎么样才能做到“仁”?孔子:仁者爱人,不但要爱自己的亲人,也要爱天下所有的人。

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千万不可强加于人。

正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与人”。

此乃仁也。

弟子3:那请问怎样才能做到“礼”呢?孔子:不同阶层的人要加强个人修养。

国君要有国君的风度,大臣要有大臣的忠诚,长辈要有长辈的表率,晚辈有晚辈的顺从。

这样人人循规蹈矩,岂不天下太平!众弟子:弟子明白了教师:孔子的弟子们明白了,同学们明白了吗?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到春秋战国时期领略中华化的渊流长。

(设计说明:用学生别开生面的“话剧”导入,引生入胜,激发起学生对春秋战国思想化的强烈的探知欲望。

)(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社会大变革一一化勃兴的启奏曲《百家争鸣》教学设计教师: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段十分复杂而动荡的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结束,封建社会形成的历史时期,总的说是社会大变革的时期:生产工具出现铁制农具,农业上普遍使用牛耕;战国各诸侯国的变法,清除了奴隶制的残余,最终确立了封建制度,出现以商鞅变法为典型代表的社会制度的大变革;思想领域出现为了变革社会而摇旗呐喊的百家争鸣。

一山一水一圣人引导:在我国的山东有“一山一水一圣人”之说,请谁解释一下这三个“一”?学生:“一山”指泰山,“一水”指黄河。

一圣人指孔子。

展示:(孔子生平)孔子三岁丧父,幼年生活贫困,曾做过委吏(管理仓库)和乘田(放牧牛羊)这样的小官,由于他发愤为学,博学多能,三十岁时便开始开办私学,广收门徒,成为化传播的使者。

51岁时任鲁国中都宰,卓有政绩,后先后任小司空、大司寇。

54岁时因鲁君不听相劝,便离开鲁国,开始周游列国,传自己的政治主张,鼓吹恢复西周的制度。

他带着弟子到过7个国家,但未能得到任用,14年后回到鲁国,专门从事古代献的整理和传播工作,五年后逝世。

学生:学生阅读。

教师引导:了解了孔子的生平,你认为孔子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学生:勤奋、好学学生:有追求,能坚持教师:孔子是个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儒家为学派的创始人。

中国思想化的主要代表人,世界历史化名人之一1.孔子是个大思想家展示:仁者爱人,泛爱众,而亲人――《论语》引导:依据材料,孔子提出什么思想?学生:提出“仁”的学说展示: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择可劳而劳之《论语》引导:孔子对“仁”做了哪些具体的阐述?学生:主张“爱人”,爱惜民力。

展示:有一天,孔子去齐国,路经泰山,见一妇人在坟前痛哭,他叫住学生子路去询问,得知是苛政逼得他们背井离乡,到这里,亲人又被老虎咬死,虽然这样,他们仍不愿返回故乡。

孔子感叹:“残暴统治比老虎还厉害呀!”。

引导:依据材料,孔子要求统治者在实践中严禁哪些行为?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学生:教师: 通过以上分析,下面请同学们分学习小组讨论归纳孔子的思想主张有哪些?(学生在学习组长的带领下归纳总结)学生:孔子是个大思想家。

他提出“仁”的学说(基本思想),主张“爱人”,爱惜民力(具体阐述),“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实践保障)。

学法指导:在课本上做好标注,加深记忆教师:冋学们还能说出有关孔子思想的名言吗?(学生小组商量了一会)学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学生:“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学生:“苛政猛于虎”(设计说明:以上设计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列举名言,加深理解和记忆)2.孔子是个大教育家展示:《论语》记载:“孔子对学生不分贫富贵贱,比较贫寒的学生只要交得起十条干肉就可以接受教育。

”引导:依据材料,孔子在扩大教育范围方面是怎么做的?学生:创办私学,广收门徒,有弟子三千,成名七十二。

展示:孔子对不同的学生给与不同的教育,学生冉求胆小,遇事退缩, 孔子有针对性的教育他,凡事要抓紧,马上去做。

学生仲由敢作敢为,但不够稳重。

孔子怕他冒失,就叮嘱他凡事要请教父兄后再做。

引导:该材料体现了孔子什么样的先进的教育理念?学生:“因材施教”展示: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引导:材料中孔子要求我们应该持什么样的学习态度学生:老老实实,谦虚好学展示:“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引导:材料中孔子要求我们应该掌握什么科学的学习方法学生:“温故而知新”教师:通过以上分析,下面请同学们分学习小组讨论归纳孔子的教育成就有哪些?(学生在学习组长的带领下归纳总结)学生:1.教育对象:创办私学,广收门徒2.教育理念:“因材施教”,善于启发学生思考问题3.学习态度:老老实实,谦虚好学4.学习方法:“温故而知新”学法指导:在课本上做好标注,加深记忆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13 / 20实践应用:“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以上名言哪属于学习态度,哪属于学习方法?你在学习上应该怎样做?学生:“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是学习态度。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是学习方法。

学生:在学习上我们要持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温故知新,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思考:我们今天如果研究孔子的话,可以主要查阅哪些古籍?归纳:化成就:整理古籍《诗经》、《尚书》,根据鲁国的历史编写《春秋》,言论记录在《论语》儒家经典(要求学生作为常识记忆)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诗、书、礼、易、春秋我知《论语》有多少:《论语》是名列世界十大历史名人之首的中国古代思想家孔子的门人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集子,成书于战国初期。

因秦始皇焚书坑儒,到西汉时期仅有口头传授及从孔子住宅夹壁中所得的本子。

现存《论语》共20篇、492,其中记录孔子与弟子及时人谈论之语约444,记孔门弟子相互谈论之语48。

展示:《曲阜三孔》《日本长崎孔庙大门》《德国科隆孔庙》《美国华岗大成馆》图在山东省的西南部,有一个孔姓人口占1/5的县级市,她就是有着5000多年悠久历史的“东方圣城”曲阜。

“千年礼乐归东鲁,万古衣冠拜素王”曲阜之所以享誉全球,是与孔子的名字紧密相连的。

孔子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中国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在两千多年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儒家化逐渐成为中国的正统化,并影响到东亚和东南亚各国,成为整个东方化的基石。

曲阜的孔府、孔庙、孔林,统称“三孔”,是中国历代纪念孔子,推崇儒学的表征,以丰厚的化积淀、悠久历史、宏大规模、丰富物珍藏,以及科学艺术价值而著称。

因其在中国历史和世界东方化中的显著地位,而被联合国教科组织列为世界化遗产,被世人尊崇为世界三大圣城之一。

过渡:孔子被誉为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与孔子同一时期还出现了另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是谁呢?(学生回答:老子)“太上老君”的原型老子李耳展示:材料一: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老子(约公元前571年一公元前471年)材料二:《孔子问礼于老子》图孔子适周,将问礼於老子。

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

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

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 是皆无益於子之身。

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

”孔子去,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

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

至於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

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引导:从以上两则材料,请问你读懂了什么?学生:(小组成员之间交流)我读懂了:孔子比老子年纪大。

学生:孔子谦虚好学学生:老子有自己独到的思想见解教师:同学们分析得很好。

下面请阅读课,请简介一下老子。

《百家争鸣》教学设计学生:老子,即老聃,姓李名耳,字伯阳,楚国人。

曾做过周朝管理藏书的史官、道家学派创始人。

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著有《道德经》。

教师引导:请学生讲述《塞翁失马》的故事,从故事中我们可以领悟到哪些道理?学生:“祸兮,福之所依兮;福,祸之所伏。

”学生:乐极生悲,否极泰。

矛盾的双方可以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换。

学生:要用辩证法的观点看待一件事讨论:相传老子曾经张开嘴让弟子们看,然后对弟子们说:“我那些坚硬的牙齿早就掉了,而我那柔软的舌头却还在。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此思想在现实生活中是否有用?举例说明。

学生:坚硬的东西未必结实,柔软的东西未必短暂,柔可以克刚。

这体现了他辩证看问题的思想。

在现实生活中很有用。

强调点题:它使人认识到,什么事物都不是绝对的,都是可以转化的貌似强大的人可能会被弱者打败,看起聪明的人可能一生无所作为,平凡的人经过努力可能会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业。

展示:我受中国孔子、孟子影响很大,受老子的影响巨大。

托尔斯泰老子的哲学和希腊哲学以其作为世界哲学的头——黑格尔拓老子被世人称为哲学之父、智慧之父。

展:教师: 冋学们分析讨论得都很好。

下面我们就总结下老子的思想主张和影响。

并引导学生自行绘制一张老子的“名片”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