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意拳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有哪些
心意拳十六步功夫浅释、心意拳身法六艺浅释
心意拳十六步功夫浅释、心意拳身法六艺浅释心意拳十六步功夫浅释所谓十六步功夫,即一寸,二践,三钻,四蹴,五夹,六合,七齐,八正,九警,十惊,十一起落,十二进退,十三阴阳,十四五行,十五动静,十六虚实也。
一寸郭师讲:寸步是心意拳最基本也是最主要的步法,在心意拳各种步法中,它占有重要的位置。
拳谱中所谓“打遍天下老鸡形”,“三回九转是一势”,就是指寸步而言的。
至于走法与道理,郭师已有专文论述,不赘。
简言之,就是后退尾蹬寸、前腿提跨挤进步,前脚踩、后脚跟,拳触敌、丹抖决荡涌弹射冲击之圆融线滚、寸穿、点炸呼应和合发劲击敌运动之境。
由此可知,车心意“一寸”之内蕴,从现象上看,主指寸步。
透过现象看本质,乃是一为后蹬前跨、前踩后跟压崩弹簧式的寸弹射身步法,这里身法主体现扑击,步法主体现弹射;二是触敌“打透打毁”之“打透”寸穿劲法。
是故为寸身、寸步、寸劲相合全身之法,也体现了拳论“一寸长一寸强,一寸短一寸险”之真意。
当代拳家李小龙先生学于咏春拳,创于截拳道,但却是以传统寸劲为本而打出的一片天地。
显然咏春拳与心意拳寸步寸身寸劲相合的特点不同,各有风格,但其主旋律寸劲却基本相同。
百步身劲,寸为先。
她是衡量一个人武功水平的基础试金石,故心意拳家自始至终天天盘练。
就是交换步法练用,后期运动形式和内质也与寸步相同。
故郭师讲,寸步是心意拳最基本也是最主要的步法。
两人近身肉搏交战,以动制静寸进攻击,体现了“硬打硬进无遮拦,打倒还嫌慢”的先发制人思想观念;以静制动防守反击,体现了先顾后打、借力乘势的后发制人观,这里舍己从人顺势寸退破力,而后寸进攻击;交战换打法,也是心意拳家时常运用的,即是对手以动制静进取击我,我原地发劲击敌后发先到击打,虽为原地发劲,亦主体现了寸步寸身寸劲相合内蕴。
二践拳谱中讲:“起无形、落无踪,去意犹如卷地风”;“历来顺理自成章,水中翻浪细思量,寄语君子来学艺,逆则难成莫强梁”;“步步不离鸡腿,把把不离鹰捉,势势不离虎扑”;“消息全凭后脚蹬,脚打踩意不落空”。
心意拳入门练什么?
心意拳入门练什么?
心意拳入门练什么?那就是鸡步、鸡步、还是鸡步!
习武的基本要素之一是步法,心意拳讲究“入门鸡步走三年”,想要入门,练好基本功,就要踏踏实实练好鸡步。
鸡步不仅仅是心意拳的基本功。
也是心意六合拳之核心,也是“五劲”、“六艺”之首。
以前有“打遍天下老鸡形”的说法,现在练心意,有几个能把鸡步踩三年的,踩一年半载的都很少了。
拳谱要求:“前膀领着走,右腿未起左腿随,左腿未落右腿跟,虽然两腿有前后,不胜两腿并一腿”。
鸡步起势(定势):
头顶项竖,下颌微收,舌抵上腭,沉肩坠肘,含胸拔背,上身斜中带正。
双目平视,敛臀实腹,前手不离膝,后手不离胯,前脚掌踩稳,后脚蹬劲待发。
鸡步行功(动势):
身子微前倾,有前奔之意,但不能前俯后仰,也不能左斜右歪,迈开的步子要大,也要轻、快、平、稳,脚趾时时要扣。
“踩”不是跺地,后腿不能拖拉,前脚一落后脚即起步,行进中上身保持平稳不可高低起伏。
要点:“踩”,如踩毒物,如鹰抓物;“践”,双脚交替要快;“裹”,裹中出真劲;“剪”胯膝如轴,小腿似剪;“腾”,“膝打膝,分而出”,如起飞前之腾跃;“磨”,磨精磨胫,固本培元;“合”,勿忘六合之本!
初练踩鸡步,要循序渐进,站姿可由高到低。
也可以通过深蹲、短跑等训练辅助练习,能够帮助尽快掌握。
练武要有吃苦精神,持之以恒,打好基础,长功夫需要一个过程,不可操之过急。
心意六合拳六法要义
心意六合拳六法要义心意六合拳(六法)要义心意六法即:鸡腿、龙腰、熊膀、鹰捉、虎抱头、雷声、这六种极具特色的心意拳基本行拳要领,又称:六艺。
谱云:身成六式。
时下发表有关:六法的论述不多。
或看似旁征博引颇为翔实丰富,实则繁琐驳杂令人如入雾中难知要义,或未的真传专为拾人牙慧,只言片语支离破碎,误人非浅。
今特去其枝叶,以简明直接之语将:六法,要义详述于下,学一阅自明。
一、鸡腿谱论:此艺拳中最当先,落意前后紧相连。
剪股磨踵忍二便,踩断黄泉照三尖。
师言:打遍天下老鸡形,极言:鸡腿妙用。
鸡腿既言步法,又言足打之法,实则论下盘功夫要皆,下盘为拳法的根本,若无坚实的下盘功夫,其余一切皆成空中楼阁。
1、鸡腿之法:双腿弯曲,两膝内裹,剪股夹裆,行步为直线,直进直出。
前腿未起后腿即随,前腿未落后腿即追,双腿磨胫磨踵,踩踏而行。
2:鸡腿优点:首先两腿弯曲内裹,使下盘坚实而富有弹性,便与卸掉对方的劲力与借助地面仅作用力发动周身之劲。
自然灵活:鸡腿步法近乎于日常行走,不似弓马步。
开裆较大,有碍灵便,自而自然轻灵,移动甚活,步紧如风,可配合全身达成各种防守与反击动作。
藏腿膝之技:鸡行之步,看似平易无奇,实则暗藏腿膝之打法:起脚如风刮地风,进步踩踏有奇功。
提脚直击刮敌之胫骨,落步如踩踏毒物,每步中皆是:远则足打,近则提膝。
自后腿而发,谱云消息全凭后腿蹬。
护裆:裆部乃人身要害,十分脆弱,不堪一击,鸡腿之法磨胫磨踵,双膝内裹,时时夹裆,保护极为严密。
日久定形,临敌之时完全不必再有意护裆,可习惯成自然,全无撩裆之险。
二、龙腰谱云:存意搅海上重天,三折之体寓其间。
蓄势旋拧根节动,上下相合裹意先。
龙:中华民族尊奉之神物,云龙九转,变化多端,心意拳取之盘旋之状,九曲三折之体,而成:龙腰之法。
1、龙腰之法:一指身形的旋拧折叠,一指身法如游龙,曲伸自如变化莫测,收如伏猫,纵如放虎。
龙腰优点:利于发劲,此是龙腰之法最大的一优点,腰部的柔韧灵活,可令周身劲力一气贯通,使劲力能在体内通畅流动,且龙腰之形旋拧折叠,如紧压之弹簧,满绷之弓弦,蓄劲待发,一旦得势,展身吐放,即可随时产生强大的爆发力,如决堤洪水,势不可挡。
六合心意拳秘要(引丹田气下沉至两腿内侧以至足心两脚十趾用力如爪地)
六合心意拳秘要(引丹田气下沉至两腿内侧以至足心两脚十趾用力如爪地)(引丹田气下沉至两腿内侧以至足心两脚十趾用力如爪地)https:///is/eFjXPF8/评论:大道至简,绝招,秘笈就在看似平常的经验之中,本文虽短,精读细品,揣摩领会,必有所得。
六合心意拳是一种著名的内家拳术,相传为宋代名将岳飞所创,以后分为山西李作然(北派,练十二形,名“形意拳”),河南马元礼(南派,练十大形,名“心意拳”)二大流派。
后者有“宁带手传,不带口传,宁可失传,不可乱传”之训,向无拳谱流传。
在一次气功表演中,为了发扬这门拳艺,今将秘而不传的“六合心意拳”加以整理,以献读者。
六合心意举刚柔相济,内外兼练。
所谓“六合”,即“内三合”(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和“外三合”(肩与静合,肘与膝合,手与足合)。
其中光注重于“以意领气,心与意合”的内气锻炼,故名心意举。
心意拳的架式是仿效龙、虎、熊、马、猴、猫、鹤(鹰)、鸡、蛇等十种(北派形意十二形即上述十形加龟、鹊二形)动物的动作特点,编成套路,动作淳朴,讲求神似,一般先学基本拳,或先练其中一形,循序增加,贵在持之于恒,日久内劲自出,有健身防病之效。
现举心意拳中起势桩步与基本拳两式为例,谈谈练功要领:一、起势桩步立正式站立,左脚提起,伸向左前方,足跟着地,足尖上翘,左足跟与右足跟相距三寸,身体亦随之侧向于左,右膝胯微曲,呈半马步状站立(高低可据各人体力而定)身体要中正,不能前俯后仰,头如悬顶,两眼平视左前方,含胸松腰,敛臂提肛。
按上述架式站定以后,摒除杂念,意守丹田,舌尖舐住上鹏,牙关微用力作咬牙之状,但要“脸不露形”,全身松静自然,然后作鼻吸口呼的腹式呼吸(应以意识引导,不可强用拙力,方能做到“心意领气”。
吸则少腹微收,呼则引气下沉至丹田),先引丹田气下沉至两腿内侧以至足心,两脚十趾用力如爪地,复提气至丹田静守片刻,再随吸气引气上提,两臂同时上提,高与骼平,左手在前,沉肘垂腕,手心向下,五指张开,手指微屈,右手提至左手肘或腕旁,手掌亦如左手之状,此时,全身内外三合,其外形举诀谓呈“前如瓦楞后如锅”之势。
心意拳的简介
心意拳的简介心意拳,中国传统拳术之一,是中国武文化和东方神秘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中华武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
下面是店铺为专门您整理好的:心意拳的简介。
心意拳据传心意拳为宋代名将民族英雄岳飞所创,明未清初,山西姬际可,访名师于陕西终南山,遇异人指教,授予《岳武穆拳谱》朝夕研练,尽得其妙,中年时期,因参加抗清复明,隐居少林寺 10 年,传艺于河南马学礼,安徽曹继武。
姬际可开宗创派以来,历经数百年、十余代人传承,已形成了庞大的体系。
特别是心意拳的技击性很强,它能用头、肩、肘、手、胯、膝、足等部位击打敌方,非常实用,并因此受到国内外武术家的重视和广大武术爱好者的喜爱。
2008年6月7日,心意拳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心意拳的简介简介中华武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内涵丰富,是中国古老汉文化的体现。
十大真形是心意拳的精髓,这是一门技击性很强的古老传统实战派拳法。
十大真形,其动作简捷,古朴纯真;阴阳互济,内外兼修;刚柔相济,形神兼备;能快能慢,善顾善打;动静结合,心意相连;讲究头、肩、肘、手、胯、膝、足七星并进。
是中华武术中不可多得,老少皆宜的拳种。
十大真形,演练起来,起落钻翻,束展开合;进退自如,动转反侧,随心所欲;全身应敌,通体为拳。
练到上乘境界,可以纵横往来,迨形遂影,目不及瞬,真所谓动之不见形,击之不见影。
本书详细介绍了心意拳的历史以及心意拳的基本拳路的特点要领等等。
本书内容全面、图文并茂,讲解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对普及心意拳具有积极的作用。
心意拳的简介渊源据传心意拳为宋代名将民族英雄岳飞所创,岳飞刚毅多谋,勇冠三军。
自幼随名师周侗习文练武,随陈广习刀术、枪术,尤精大枪术。
在长期抗金战斗中,化枪为拳,训练将士。
此拳刚猛狠毒,奇快无比。
意到拳到,变化无穷。
实战中远可用枪,近则用拳。
后岳飞被害,此拳随之销声匿迹,鲜有所传。
明未清初,山西姬际可,访名师于陕西终南山,遇异人指教,授予《岳武穆拳谱》朝夕研练,尽得其妙,中年时期,因参加抗清复明,隐居少林寺 10 年,传艺于河南马学礼,安徽曹继武。
心意拳实战要诀:上法、进法、顾法和截法
心意拳实战要诀:上法、进法、顾法和截法心意拳上法和进法上法以手为妙,进法以步为先。
总之以身法为主。
故必要三节明,四梢精,五行备,手脚之法连。
而后及远,随其老嫩,一动而即败也,然其怯也,即无焉。
六法者,巧,顺,勇,急,恨,真是也。
巧者,妙也。
顺者,自然也。
勇者,果断也。
急者,速也。
恨者,动不容情。
心怒而外劲出也。
真者,发心中宝贝之真,而彼难变也。
六法明则上法得矣。
心意拳顾法顾法,即分闭也。
以轻为主。
而轻顾重取之意也。
又顾法以不失敌之时机为要,顾上则用大势。
顾下则用地盘,顾侧用闪,顾后用转,总要随机应变,不可执法而拘泥于一法。
闪法同乎顾,有左右之别,动柔之分,左开即里开也。
右开即外开也。
动开,即硬开尔。
柔开而和劲尔。
心意拳截法截法者,即敌露其机,而我逞其机知其劲,而预为截之也。
有截手,身,言,心,面之别。
截手言者,彼言露其意,而截之也。
截心者,彼虽喜眉笑眼,言逊意恭,我防其有心,而迎机以截也。
截面者,彼漏其色,而截之也。
追法者,与上法进法一齐贯注,所谓随身紧趋,追风赶月不放松,彼虽欲走,而不可得,何往而不胜乎。
心意拳三性养气法三性者,眼性,耳性,心性是也。
眼为明性,耳为灵性,心为勇性,此即三性也。
眼之循环,耳之听应,心之惊醒,则精灵之意在我,庶不敢为人所临,而无人见机之哲也。
附:飞卫论眼法飞卫学射于甘蝇,而巧过其师。
纪昌者,又学射于飞卫。
飞卫说:'尔先学不瞬,而后可以言射矣。
纪昌归,偃卧其妻之机下,以目承牵挺。
二年之后,虽锥末倒眦而不瞬也。
以告飞卫。
飞卫曰:未也,必学视而后可,视小如大,视微如著,而后告我。
’昌以秏悬虱于牖,南面而望之。
旬日之间,浸大也;三年之后,如车轮焉。
以睹余物,皆丘山也。
乃以燕角之弧,朔蓬之干,射之贯虫之心而悬不绝,以告飞卫。
”飞卫高蹈拊膺曰:“汝得之矣!纪昌既尽卫之术,计天下之敌己者,一人而已,乃谋杀飞卫。
相遇于野,二人交射中路,矢锋相触而堕于地,而尘不拍,飞卫之矢先穷,纪昌遗一矢,既发,飞卫以棘刺之端扦之,而无差焉。
心意拳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有哪些
心意拳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有哪些心意拳不仅是回族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中华传统拳种中的优秀拳种。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心意拳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欢迎阅读!心意拳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练习心意六合拳的人,无不知道“裹、践、躜”乃为心意六合拳法之要义,但是对于“裹、践、躜”的真实含义,却没有多少人明白。
有的人练了一辈子的心意六合拳,也没有了解其义,结果练了一辈子胡涂拳,功夫总也上不去。
又有的人由于没有理解“裹、践、躜”的真实含义,为了装点门面,就将“踩鸡步”中的三种手法解释为“裹、践、躜”,而且进一步指出这是三种拳法,即裹拳、践拳与躜拳(可是古人在拳经里从来没有将“裹、践、躜”与拳法沾边)。
这样一来,前头的错误没有改正,后头的错误就已经误人子弟了,其流毒是很深的。
实际上,所谓“裹、践、躜”并非是三种拳法,也不是某一个拳术动作,而是贯彻心意六合拳训练始终的根本原则,更是心意六合拳巨大技击威力的来源。
可以说不懂“裹、践、躜”三字的含义,就不懂心意六合拳,而将“裹、践、躜”练成了裹拳、践拳与躜拳就是曲解了心意六合拳。
练习心意六合拳,一上来就必须练习“裹、践、躜”,而在以后的学习中,又必须在每一个动作中找到“裹、践、躜”,理解“裹、践、躜”与运用“裹、践、躜”。
那么,到底“裹、践、躜”的真实含义是什么?而且如何又能将“裹、践、躜”练上身呢?下面我来讲一讲。
刚才我们说了,“裹、践、躜”是心意六合拳的原则方法,心意六合拳的独特力量就从“裹、践、躜”当中来。
既然是原则方法,那么就必须在每一个动作中都能体现出来,而如果将“裹、践、躜”理解成了三种特定的拳法,就不可能做到这一点了。
因此,我们说“裹、践、躜”不是特定的某种拳法动作。
正确的理解是这样的:所谓“裹”,实际上包括“束”与“存”两个部分,“束”指上身的收缩;“存”指下肢的沉蹲。
是每一个动作发力前必须的蓄力方法。
我们知道,无论哪一种拳法,只要它发力,就一定有一个蓄力的过程,尽管这个过程很短暂,但这是必然的。
心意拳16处练法
心意拳16处练法1,一寸之法:寸是步也,步要急快,成其寸也。
我们知道,寸劲是武术中一种劲法,心意拳当然也有。
这里的“一寸之法”并不是纯地指“寸是步”,而是指心意拳的寸步和寸劲。
心意拳的寸步,这种步法快,古谱曰:“远上一丈步为疾,两头回转寸为先;早知回转这杀路近去眼前一寸中。
”“寸步快,以寸为先。
”这是足上的“一寸之法”。
但手也有寸劲,这种劲因为离敌人近,所以发力也快,其杀伤力也更强,这是心意拳手上的“一寸之法”。
所以,单纯地将一寸之法说成是“寸是步也”是不全面的。
也有的将一寸之法说成是“一存之法”,当然有些牵强附会了。
2,二践之法:践是腿也,腰要勇猛,成其践也。
我们知道,践和踏是同义词,人们常说“践踏”就这个意思。
在这里我们可以将“践之法”理解成心意拳在演练进步时脚用力向前向下踩踏的行为。
当然,践是用腿上的劲,腿要健壮才能有劲。
心意拳在演练或者动意时的踢,踩仍要用脚。
有人单纯地把“践”说成是腿是不是全面的。
心意拳古拳谱上有“马踏虎践”之说。
但真正动意时还是既要“腿要勇猛”,还要速度疾快才行。
踩而践之,才能练而有力,击敌必胜。
3,三躦之法:躦即身也,身要强半壮,成其躦也。
此处所说的“躦”,是指人的身体向上或向前冲即为躦,是指心意拳法在进攻敌人时身体呈螺旋状前进。
拳谱上说:“脚起而躦,脚落而翻;不躦不翻,武艺不管。
”所以单纯地说“身要强壮”是不行的,身体强壮不等于武艺高强。
也有的人将躦字说成钻。
因为是用在拳法上,而不是用在工具上,当然应是足旁的躦而不应是金字旁的钻了。
4,四就之法:就即束也,上下束为一,成其就也。
这里“就”有二种意思:一是“就”有往前的意思;二是“就”有束缩的意思。
往前就是进攻,束缩就是準备进攻和防守。
拳諳上有“长身而起,束身而落”和“就如蛋”的说法,这就是指心意拳的“就”5,五夹之法:夹剪之夹,即穀道上提,两股夹紧也。
这个“夹”有夹剪之形和夹剪之力两种意思。
所以拳谱上说:“夹剪之力牮柱之势。
如何学习心意拳
如何学习心意拳心意拳是中国武术中最著名的拳术之一,其独特的形式和内外兼修的特点使得它备受青睐。
学习心意拳不仅可以提高身体素质,还可以修身养性。
本文将详细介绍如何学习心意拳。
一、学习前的准备工作在学习心意拳之前,需要做好一些准备工作。
首先需要了解心意拳的基本知识和历史背景,了解它的起源和发展。
其次是准备好适合学习的场地和装备,比如宽敞的练功场地、合适的武术服装和鞋子等。
最后,学习者需要保证身体健康,没有严重的疾病和损伤。
二、掌握心意拳的基本功法学习心意拳的第一步是掌握它的基本功法。
包括身法、步法、手法、腿法、呼吸法等方面的基础动作。
其中身法是关键,它是心意拳的基本功法之一,也是核心。
身法包括脊柱直立、骨盆前倾、丹田下沉、膝关节微曲等。
通过身法的正确运用,可以提高身体的协调性和稳定性,使得拳法更加流畅和有力。
步法是心意拳的另一个基础功法,需要掌握的有踢、跨、滑、步等步法。
手法和腿法是心意拳拳法的两个重要部分,需要掌握的有直、架、抱、挂、捶、劈、砸、拍等拳法。
呼吸法是心意拳的核心,也是关键。
其原理是通过深呼吸和寻找身体的自然节律来提高气血循环,增强身体代谢能力,从而提高身体素质。
需要注意的是,呼吸要平稳、自然,避免过度用力或屏住气息。
三、练习心意拳的内功学习心意拳的内功也是非常重要的。
内功是心意拳的灵魂,它不仅可以帮助学习者提高身体素质,还可以修身养性,提高个人的自控力和心理素质。
内功包括静坐养气、练功养身和意念调节等方面。
静坐养气是指通过静坐冥想来放松身心,减轻压力,达到身心和谐的状态。
练功养身是指通过各种自我锻炼来增强身体素质和提高身体机能。
意念调节则是指通过调节意念来掌握身体和思维,进一步提高行动的协调性和稳定性。
四、学习心意拳的实战应用心意拳虽然是一种内外兼修、重视内功的武术拳种,但它的实践应用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实战应用中,需要注意的是心意拳的拳法要简单、明快,力量要集中、有力,进攻要狠、准、快,防守要稳、准、狠。
心意拳修习要领
心意拳修习要领●心意拳由一入手,最后又归一。
因此,起步的时候,不必要求系统,应该把注意力放在那个一上。
如果悟了那个一,一万也就不难。
如果不悟那个一,一万及不上一。
道可大可小,天堂很宽,但门口很小,只容单人通过,再好的武功,也好自己修炼,琢磨。
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何谓系统,是万物还是道?常人都把万物当成系统,所以说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
但一个悟道之人,却会说,一就够了,为何要十八?虽然大家知道这个道理,但还是喜欢十八般。
这个一是居中的,进可达无限,退则与道合一,所以,常琢磨这个一字。
王芗斋先生自称“矛盾老人”,一就是居于空与无限之间的那个动态平衡点。
人是一个整体,练拳修道是为了将这个整体的所有潜能都发挥出来,因此,一就是最后的答案。
练肌肉的以为把肌肉练到极度,就可以天下无敌,但事实上,肌肉只是人体的部分。
有人练太极,完全松柔不用力,练的是神经敏感度,那也是人体的部分,心意拳练的不是那些局部的东西,而是练一个整体,所有的设计都是为了那个整体设计的。
这个理论也有不少人在讲,但如何练却是一个问题。
这次大家见到守孚老师,有些人学员说,那种感受完全可以用震撼两字来表达,大家看到了这个整体是可以通过守孚老师亲传的心意拳立即开练的,因此,心里一直要想着这个一字,因为一就是整,简,透,通,空。
●陈师在2006年10月苏州面授班时说:“干工作要执著,但练拳不要执著。
”●守孚老师教大侠每个单招功架,并详细每个功架的内在意劲。
等关键的功架全部教完以后,再教数招合一;最后就是空法,即万法归空。
如果不是空法,那就只可能是次一等的东西了。
所谓心法在心意拳中是一个系统,这个系统是很精妙和微妙的系统,通过语言文字的描述,只能描述出这个系统的轮廓。
我写出来的都是纲领性的东西,是个骨架。
你想得到全部的肉,必须要跟师学艺。
●心意道的练法是在练大把的时候,不管具体的实战用法,只是琢磨内在的意劲。
●陈守孚老师说:“大家先踏踏实实的练好架子,功夫自然有,外会带动内,铁老教我也是说不要先去想那些玄的,会自然有的”。
心意拳实战要诀大全总论
心意拳实战要诀大全总论动法心意拳是火焰,心一动全身俱动。
内外要齐一,肝动是飞箭,膀动成雷声,脾动即加工,肾动快如风。
五行合一处,放胆即成功。
又,六合之外,有胆与怒之一合,诚以有胆方有决心,有怒方有杀心,有杀有决方可成功。
故一怒间喊动枝叶,一枝动百枝动矣。
学技者身动不及心动,先到一心后到一身。
未动不可畏战,畏战岂能急进,故与人相角能教一思进,莫教-思存。
说话三思必无错,武艺犯思必有凶。
可不慎乎!又,心动身不动,枉然!身动心不动,亦枉然!但心动身未有不动者。
故武艺只在一怒间,怒者,心动之谓也。
又,心为军师,眼为先行,耳为灵星,四肢为四路总兵。
军师动则全军俱动矣。
又,怒从心上起,恶向胆边生,则胆怒合而动矣。
决法踩扑舒裹决,踩,如踩毒物也,扑,如兔虎鹰之扑物也。
舒,束身也。
裹,包裹而不露。
决,抖决也。
踩也决,扑也决,裹也决,舒也决,决也决,抖决,而无此不决。
乖快你知我知,心乖打心痴,手快打手迟。
又,你晓我也晓,只怕手迟了。
又,与人实战以眼乖手快为要。
谕近拳法艺术本五行,生克里面变化精,学者要知真消息,只在眼前一寸中。
若要打的美,还要嘴对嘴。
若要打的远,还要脸对脸。
总之,打人如同婴儿扑乳。
又同与人亲嘴,近则成功,远则徒劳。
但出手如放箭,回手如闪电。
又,出如脱兔,收若鱼沉,方可免近击不中之险。
谕速能在一气先,莫在一气后。
宁叫咱先动,莫待他起拳。
打了还嫌慢,远践近躜,践近合膝。
俗云,不怕行中行,只怕快中快,要强多矣。
兵书曰,兵闻以拙速而胜者,亦此意也。
七拳七拳者,即头,膀,肘,手,胯,膝,足是也。
攻人之法不外七拳。
合计左右计十三拳。
以头之一拳,兼左右而言之,但普通打法只用十二拳,因打人少,故耳。
然亦有用乌牛摆头,既前碰后撞者。
天柱骨欲陷脑后天柱骨,须用手托下颚,盖因植物之根在下,人之根在上,天柱骨被陷,则全身无主,而不能动矣。
瞅动敌不动我亦不动,敌动我方动,我之动虽在敌后,而我之到反在敌前。
即截而击之之意。
亦即戚继光所谓后人发,先人至之意。
心意拳汇编
心意拳汇编轻步站(一)基本理解1。
轻,为灵。
起式时,以轻灵自然之势稳步站立,两脚左前右后,相距一脚距离,前虚后实。
心意下沉,不露声色;2。
我理解这就是心意拳中的起势”。
(二)基本盘法1。
侧身站立,左肩前领,左腿在前,左脚尖微翘离地,右腿在后,重在右腿;2。
与1)同时,两手臂从容下垂,两肘微弯护肋,左手傍着左胯里边护裆,右手在右胯际贴住,手指均张开微屈,指尖向下,手背向外。
(三)基本要求1。
身要中正;2。
头往上顶,舌顶上腭,两齿微扣。
(在太极里叫虚领顶劲);3。
两肩松开并向下沉劲,两膀扣住,胸膈含劲,腰胯下拓,谷道(我理解为肛门)上提。
(我看和太极里的含胸拔背差不多);4。
心宁气沉,浑身泰然,两目向前平视。
四)基本劲意和用法1。
起势原名熊出洞”,盘法与轻步站”稍异,因有流露拳勇之缺点,后作了改动;2。
静为本,动为作用”,与人交手前,宜体态安宁,相机而动,蓄而后发。
在将动未动之时,不应显示搏斗架势。
敌未动时我不动,敌一动我先动,随机应变先发制人;3。
头顶项竖”、沉肩含胸”、肘不离肋”,指熊形的含劲而言。
头顶项竖”即要求收敛下颔,不露咽喉;沉肩含胸”即要求包裹前胸;肘不离肋”即掩护气唯海,兼顾两腰关于手的要求:1。
手指张开微曲,手心内含,虎口要圆;我理解是便于施展鹰捉”,意拳有步步不离鸡腿、势势不离虎扑、招招不离鹰捉、把把不离丹田”的要求)2。
手上要找到伸筋拔骨”的感觉,我理解手掌要用劲撑开,要感到很沉很重可以一下子打出去。
3。
一些题外话过去我学习陈式太极拳,一位嫡传名师应该说是唯一的嫡传了)在为我调架子时,曾几次说过我的手上没有劲。
当时我没有完全理解,甚至还想着太极拳要松,你让我手上有劲,那不就僵了吗。
现在我的理解是这样:手为梢节,真正击打出去时必须劲力饱满,但其余部位如手臂要放松,要松沉。
就好比是一根绳鞭,梢节是铁的是非常硬的,绳索却非常柔软,可圆可内部含着劲。
同时我还想到一个问题:一些太极拳师让你松,一点劲不能用,手上要对柔软轻松,那可能是错误的.《心意六合拳艺传真》凌汉兴著)中有这样的话:拳艺中所谓头顶项竖”、沉肩含胸”、肘不离肋”,即指熊形之含劲而言也。
八种心意拳训练方法
八种心意拳训练方法心意拳是一种内家拳,强调以心为主,以意针对对手的穴位,达到快速制敌的效果。
训练心意拳需要对身体有很好的修养和控制,以下是八种心意拳训练方法。
1. 关键点打穴法这种方法是心意拳的最基础训练方法。
先通过天龙八步的步法和手技,抓住敌人的要害,再迅速切换到瞬间移动的步法,配合快速的出击,瞬间攻击对手。
这个方法的关键在于要快速的打出拳,因此要有很好的反应速度和灵敏的意识、过人的体能。
2. 心意拳基本法心意拳基本法是心意拳的入门课程,包括了许多基础招式和基本步法。
通过这些基本训练,能够提高自己的内功和修养,磨练自己的内心和心态,从而能够达到掌握真正的心意拳水平。
3. 太极心意拳太极心意拳是心意拳的高级课程,它结合了太极拳的基本理念和步法,以“闪、进、控、借”为核心思想,让学员学会如何迅速进攻和防御,以及如何准确判断对手的状态。
通过太极心意拳的训练,不仅能提高自己的武艺,还可以加强自己的健康水平。
虚实心意拳训练的目的是让学员感知对手的真假之道,在攻防的过程中,学习如何有效地诱导对手,进行制敌的攻守转换。
这个训练需要学员有较为扎实的基础,因为这种技巧需要在瞬间判断对方的反应和行动,迅速作出反应,因此要求技巧性和精度非常高。
5. 软硬兼施心意拳软硬兼施是一种特殊的训练方法,它结合了心意拳的硬气功夫和其他软拳种的柔软性,让学员能够在实战中更加灵活地运用招式。
这种训练方法要求学员有相对较好的身体柔性,以及对身体的掌控能力。
按打训练法要求学员在对手身体的不同部位使用不同的攻击方法,结合对手的反应,进行快速打击并转移重心。
这种训练可以锻炼学员的反应能力和技巧性,对于实战中的攻防和制敌具有很好的帮助作用。
太极球的训练可以加强学员的内功修为和气的掌控能力。
太极球的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呼吸、调整姿势和保持平衡,这可以锻炼学员的身体掌控能力和内心状态,进一步提高心意拳的技巧性和实战性。
8. 心意拳实战训练心意拳实战训练是心意拳的最高阶段,要求学员对身体有着非常好的控制和预判性,对对手的状态和行动有着较为准确的判断能力。
少林拳正宗少林心意拳(全套)
少林拳正宗少林心意拳(全套)心意拳少林心意拳是修内兼外或者说是内外兼修的健身套路,据传使北魏时代少林寺最早的武僧稠禅师所创,原只有六式,后有嫡系门徒子升发展到10式,到宋元时期,经注明的武术大师觉远和白玉峰等加以补充完善、拟定为45式。
心意拳的特点是以意领气,有气摧力,意与心合,气与力合,三合归结一动,动则气从丹田而发,发出无不应变。
亦称智与技合,方可百战百殆矣。
心意拳把初意招,十势动体如仙妙。
后经觉远上人校,四十五势击法高。
上有抓打撩抢甩,下有踢弹踹摆跳。
进退一线快如电,更有滚旋袭人胞。
四十五势生百变,与人交手总胜超。
练法(1)预备势:两脚并立,两臂下垂,两掌五指并拢,附于大腿外侧,掌心向里,掌指向下,身胸挺直,目视前方(图1)。
(2)出门打虎:左脚向左开一步,两脚碾地,体左转90度,左腿曲膝,右腿蹬直,两腿成左弓步;同时两掌变拳,左拳向前缓缓冲击,拳心向下,右拳由后随身向前屈肘冲击,然后抱于腰间,目视左拳(图2)。
(3)夜叉切瓜:左脚不动,抬右脚向前上一步,震右脚(响亮)与左脚成并步,然后左拳变掌,向前抓击;然后屈肘,掌心向上,右拳由上向下砸击左掌(响亮),两腿微蹲,目视两拳(图3)。
(4)金鸡独立:左脚向前一步,抬右腿向前提膝;同时右拳由下向上冲击,拳心向里,左掌由内向外撩打,然后向内屈肘变拳,放右腿膝盖上,拳心向上,目视右拳(图4)。
(5)双手捣臼:右脚向前落一步,两脚碾地,体左转90度,两腿屈膝半蹲成马步;同时两拳变掌,向前抓,然后变拳,屈肘栽捶,拳心向里,目视左侧(图5)。
(6)浪子踢球:两脚碾地,体右转90度,抬左腿向前弹踢;同时两拳由内外撩打,然后再由外向内屈肘抱于腰间,目视左脚,上体稍向后仰,目视左脚(图6)。
(7)翻雷滚天:左脚向后落一步,两脚碾地,体左转90度,两腿屈膝半蹲成马步;同时左拳变掌向左侧下方打,然后变拳,向外向上滚臂扳击,拳心向里,右拳随身外撩,然后屈肘抱于腰间,目视左拳(图7)。
心意拳开脊背功法 [山西常有心意拳周身十一处练功法]
第1页共3页
本文格式为 Word 版,下载可任意编辑,页眉双击删除即可。
五、胸。实战中要留意爱惜,两手不离心即是也。练内家拳讲究含胸
练法:1.开步与肩同宽,转胯,向左向右突出甩抖。2.跌叉:横竖
拔背,要练腋部筋腱伸展伸长,胸要微含,两肩后撑下沉,横向撑开,肋 叉拧转胯关节。3.站三体式(低势)耗开胯关节。胯要圆,膝微扣,增添
本文格式为 Word 版,下载可任意编辑,页眉双击删除即可。
心意拳开脊背功法 [山西常有心意拳周身十一处练功 法]
其实战诀:手眼身法步,轻敏捷妙猛,快打狠攻,乱而取之。 一、头。头领起,下颏内收,如公鸡打斗时昂头,如猎豹搜寻猎物时头领 起,表达出一股精气神。
练法:1.闭眼,头自左向右旋转 16 次,自右向左旋转 16 次。2.前 点头、后仰头各 16 次,上升下缩如千斤顶。3.两手掌搓太阳穴(阳气之 所)。
四、手、腕。要想手活须腕活,腕活,指关节才能灵敏,指才有力。 练法:1.上下左右摇腕,如摇拨郎鼓,多练五指空抓(手心含空)。2.练 两手掌搓力(不行用蛮劲,如美女洗手劲)。3.练猴形手(悟空手,两手背 相碰,相打相搓摩。手如女子之手,不容对方触摸。
同宽,两掌(或拳)直臂下垂由体前向两侧、向后扩胸,两手背在体后(或
耳门,扫击时快速有力,力达肘尖,上体右拧(或左拧)。 二、肩。须松开沉下,不然,肺乍起,气上浮,根底飘。一切不行抬
肩,耸肩。 练法:1.甩膀子。前后一字步站立,两膝微扣,两胯松圆,左手护
心,右臂贴耳,前后划圆甩膀,如车轮状,自由落体不行用力。如开天辟 地。前甩 16 次,后甩 16 次,左式同右。2 肩上下活动,伸展腋下筋(轻 松)。3.两手交叉抱肩,极力缩肩,计数 30 下。4.扩胸。两脚开立与肩
沪派心意拳基本训练
沪派心意拳基本训练沪派心意拳轻步站练法:侧身站立,左肩领前.两手自然下垂,肘微屈,两手五指均张开微屈,指尖向下,手背朝外,左手贴着左胯里边护裆,右手贴于右胯处.左足在前,右足在后,左足足尖指向前,足跟着地,足掌略离地,右足与左足成60度角,右足尖至左足跟约一足掌距离.重心落在右腿.头左拧,两眼平视前方,鼻尖,膀尖,足尖在同一线上.劲意:盘练时须头顶竖项,下颚微收,浑身泰然.两肩松开并下沉,胸略含,两肘护肋,微有顶意,手护裆.用法:轻步站为一切势法,凡与人交手,一般用轻步站为对持之式,以一侧面对敌,可减少被攻击部位,亦可减少所顾及部位.右腿藏于后,可只顾左腿,而且右腿击敌.刮地风练法:轻步站,右手自体侧抬起,屈腕,腕部出劲上凸,约与头顶同高,小臂与身体平行,左手掌跟下按于裆部,有护裆之意,两肩合劲内裹.左脚向前踩使重心转换到左腿,身体上拔,同是右脚贴地自下而上擦地踢出,身体左拧,踢出后右脚跟离左脚尖约一脚,,公分,不可踢的太远太高,踢时意在前脚掌,右脚踢出后脚跟着地,脚掌上翻,右脚踢的同时右手下按护裆,左手腕部上,出劲,并腕为力点向上提击,并尽时量打高。
接着右脚前中踩,如前法踢法。
回身时若左脚在前,身体右拧左手上抬,右手下按重心转换到左腿。
若右腿脚在前身体拧右手上抬,左手下按重心转换到右腿,也可用此踢法击树,如离树较远,前脚可先垫步。
劲意:刮地风出脚要快,擦地踢出,踢时脚有踩劲,踢出后膝微有提意,脚尖上勾。
(前手上提以腕部击人下额,后手下按于裆部,有护裆及防人腿之意)用法:乱地风因其隐蔽、好用、在实战中用的非常多,并且心意拳讲究进身打法,利用刮地风可起到进身的作用。
一般与动手,不管手法,身法如何,都可以用刮地风。
踢完可顺势踩住敌脚,或提膝攻击。
猫洗脸练法:左脚在前,右脚在后,右脚脚尖与左脚脚跟相距约一脚掌,,公分左右,两脚脚跟都略往外摆,两膝内扣,身腰下坐,两手下垂,右手随腰胯的左拧由体侧屈肘向上抄起,小臂边运动边里裹,同是左手贴肋向胸前挤出,手掌贴于右手肘关节内侧,两手是同时运动的,两手十指张开,掌心内涵,接着右手向左侧面部运动,手心向内护住左侧头部,身腰左拧,同时左肩里裹领前,右肘下沉坠三尖相照,右手向左侧面运动,右手以左侧头部向下动动,护住左侧身体,左手向下及膝,右手置于左手肘弯处,右肘微屈护右肋,接着左手向右上方动动,方法与右式相同,只是左右相反,如此往复不断。
心意六合拳的手法、脚法、十二形与五行合一法
心意六合拳的手法、脚法、十二形与五行合一法心意六合拳是历史名拳,它的创立与发展,对中国近现代拳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心意六合拳的手法、脚法、十二形与五行合一法。
欢迎阅读!心意六合拳的手法、脚法、十二形与五行合一法起手横拳势难招,展开四平前后梢,望眉斩夹反见背,如虎搜山截手炮。
俱行如风,鹰捉四平,足下存身,进步踩打莫容情。
抢上步,十字立,剪子股势如擒拿。
进步不胜,必有寒势之心。
打人如走路,看人如蒿草。
胆上如风响,起落似箭钻。
遇敌要取胜,四梢俱要齐。
手起足不起,刚枉然;足起手不起,亦枉然。
未起是摘子,未落是坠子,三意不相连,必定艺儿浅。
拳去不空回,空回总不奇。
用兵行诡道,枪扎如射箭。
拳去一气,兵战杀气,无不取胜。
君与臣,将与兵,合一气,盖乾坤并无反意。
远近一丈步位疾,两头回转寸为先,早知回转这条路,近在眼前一寸中。
守住一心行正道,小路虽好车难行,拳打遍身之法,脚踏浑身是空。
远去不发足,发足不打人。
见空不打,见空不上。
先打顾法,后打人。
何为顾法,浑身是法,俱打的是本身,随机应变。
手起莫要望空落,闪展两边,提防左右,强退者,往后退,拾连紧追。
随高打高,随低打低。
起为横,落为顺,为其正方。
心不勇,手不推,不止,多出变化。
三存者不上,心有所悟,原来是本心不明四梢。
上节不明,多出七十二把神变,中节不明,浑身是空,下节不明,多出七十二法盘跌。
有反意必有反气,有反气必有反力。
言其形未动,必有意反之心。
面笑眉喜不动唇,提心防他,必有伶俐之能。
知其归一合顺,则天地之事无不可推矣!识见不是随时意,遇教事无有不到头。
姬寿云:文武古今之圣传,且系国家之大典,上有益社稷,下能趋吉避凶,此生不可缺也。
今之习武者,专论架势,封闭闪法,不知日间了然在目,还可少用;若黑夜之中,伸手不见,如何用之?必自误其身,悔何及哉!惟刚大之气,养之平素,而忽然发于一旦,依本心本性,直扑上去,逢左打左,逢右打右,不怕他身大力勇者,一动而即败也。
心意拳必练的十种方法
心意拳必练的十种方法一、左右开弓法这是心意拳的基本功,需要通过弓形的前后滑动,达到循环运动,使腿部肌肉加强和改善,并能够调节腰部的平衡。
此外,还能消除腰酸背痛、增强关节及肌肉的协调性,从而达到减轻腰部和腿部负担的效果。
二、站立发力法站立发力是心意拳中常用的动作,需要站立,双脚分开宽度,根据左右脚的强度不同,分别用力推拳,把力量散发到全身,使胸腰腿三部分肌肉相互配合,发挥最大的力量。
三、下沉发力法下沉发力有利于训练髋部的力量,是心意拳中重要的发力动作,需要站立双脚宽度,把力量散发到全身,通过双腿向下沉,使髋部稳定,然后再发力前进,发力时需要全身收拢,以形成舒适的动作。
四、绳索推力法绳索推力是心意拳中重要的发力动作,需要用双臂向前伸开,双脚抓住绳索,使上身的肌肉向后收紧,把力量沉积下来,然后向前推出,这样可以有效增强肩膀、胸部和腰部的力量。
五、猴抱桃法猴抱桃法是心意拳里常用的动作,需要双脚宽度,上臂伸直,用前臂击掌,然后把手抓拢,形成一个半圆形,双腿向下收紧,身体稳定,以利于力量发挥,减少对背脊及关节的伤害。
六、鹰翅摆荡法鹰翅摆荡是心意拳的重要练习动作,需要双脚宽度,双臂向前伸开,眼睛朝前,上身左右飘荡,把力量放置腰部,使腰部收放自如,促使全身肌肉协调工作,以减轻腰腿部分负担。
七、赤手摸墙法赤手摸墙法是心意拳中重要的发力动作,需要双脚宽度,赤手推墙,以利于双臂向后收紧,把力量沉积到全身,然后再向前推出,达到腰腿部增强力量的效果。
八、蹲三腿法蹲三腿法是心意拳里的关键动作,需要站立双脚宽度,双臂向前伸开,腰腿向下蹲,把力量集中于三腿,然后用力推腿上抬,使全身肌肉协调工作,达到增强腰腿部力量的效果。
九、看天发力法看天发力法是心意拳中的重要动作,双脚宽度,双手向前伸开,头部朝上,双肩向后收紧,把力量沉积到全身,然后腰腿部向后拉伸,使背部得到伸展,达到增强肩膀、背部力量的效果。
十、前后推力法前后推力法是心意拳中非常重要的动作,需要双脚宽度,前腰向后收紧,使上身向前发力,把力量集中于腰部,然后向后拉伸,以帮助放松腰部,达到调节背部及腰膝的效果。
心意拳必练的十种方法
心意拳必练的十种方法
心意拳是中国传统的保健术之一,被誉为“动静合一”的生命科学,它结合起养生和保健的功效。
它能帮助人们排除疾病,加强体质,提升自身对于抗病和抵抗疲劳的能力。
心意拳要求用“心意”和“意志”来指导,遵循“调理气息、缓慢行动、轻松心情、平衡内外”的
几大原则。
有效的掌握和练习心意拳可以得到最佳的保健效果。
1、在安静的环境中,依据专业老师的指导进行动作的练习,可以
使身体更好地调整自身的气息和姿势。
2、依据自身的身体状况,选择几招心意拳练习,可以适当激发身
体内部的能量,同时保证拳法准确性和安全性。
3、每天花几分钟进行呼吸调息,调整心态,修正拳法,这样可以
使身心得到放松,增强机体的抵抗力。
4、将心意拳的动作灵活运用,有效地减少僵硬的状态,改善肢体
的活动,从而提高身体的灵活性。
5、着重培养精神上的意志力,包括坚定的意志、锻炼内心潜能、
修正心智状态,使身心紧密统一,增强拳法的准确性。
6、多多接受专业指导,了解心意拳的宗旨和规律,使心意拳的技
法完善,并遵守拳法的纪律。
7、保持拳法的特点,勤练拳法的圆满性,完成一道拳法所需要的
真功夫,以提高拳法的完成度和精湛度。
8、在训练的过程中,结合实际情况,准确把握身体的节奏,注重
肢体的灵活性,明确动作的方向,以确保拳法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9、注重体会调理身体机能的感受,加强联系身与心的关系,实现
身体和心灵的和谐,达到有效的保健作用。
10、每次练习的效果达到预期的目的后就可以停止练习,过多的
练习不会有进步,久而久之会容易出现偏颇。
少林心意拳及心意把
少林心意拳歌谱日:一拳撩地迎面撒,头顶云绕拳连发。
认手抡手鹞翻身,海底炮向使拳打。
一脚扫过头来望,翻身捺捶丢单叉。
起来一脚进拐肘,转身扳捶坐山架。
撩阴冲拳双分手,蹲身旋扫无根扎。
后蹬钻件单踢腿,跨虎手中把炮发。
五花坐山收住势,少林心意古拳法。
少林心意拳预备式两脚并拢,身体直立,两脚微开与肩同宽,两手握拳屈肘抱于两腰间,目视前方(图预备式)。
要求:头要端正、颏微收,含胸,塌腰、收腰、两拳紧贴腰侧。
一、转身一拳(1)右脚向左前盖上一步,左腿与右腿交叉;同时,右拳变掌I臼右向左上顺左肩外向下捺压,重心左移(图l①)。
(2)上动不停,继而右掌变拳收于腰问;体左转,左脚向前一步,屈膝成左弓步,同时,左拳平臂向前击出,目视前方(图1②)。
要求:上下肢配合协凋、击拳有力。
二、撩地抓泥右脚向前跳一火步,左脚随之与右脚并拢、两腿屈膝身下蹲;同时,左拳收回屈肘置与胸前,左拳变掌向前向下划弧摸地,目视前方(图2)。
要求:蹲身与右手摸地要同时进行,蹲身宜速。
三、迎面撒将身上起,左脚向前上一步、屈膝成左弓步,同时,右掌变拳,由下向后,向上划弧抡绕,此时右拳再变掌向前抛撒,左拳勒于腰问,目视前方(图3)。
要求;起身要快,上步和抛撒同时进行。
四、云顶连三捶(1)右脚跳踏左脚处,接着左脚再向前一步,屈膝成左弓步,同时,右手屈臂由前向后从头顶缠绕变拳勒至胸前,接着向前平臂击出,目视前方(图4①)。
(2)上动不停,下肢不动;接着右拳收至腰问,左拳平臂向前击出、目视前方、(图4②)。
(3)左拳收回于腰,以下动作可参照图4①(图4⑧)。
要求;云顶与跳步同时进行,出拳宜速,收拳宜快,连续进行,刚劲有力、五、转脸双认手体右转一百八十度,右脚收至左脚前,脚尖着地,两腿屈膝、身半下蹲成右虚步,同时,右拳变掌屈霄收至胸前,左拳变掌屈肘向前伸出。
掌心向下,掌指向前,目视前方(图5)。
要求:重心移与左腿,右腿上面要平。
六、转脸三抡手(1)体左转一百八十度,左脚向前一步,屈膝成左弓步;同时,左手腕外旋,掌心向上,收至腰间,右手腕外旋,掌心向上,平臂向前抡出,目视前方(图6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意拳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有哪些练习心意六合拳的人,无不知道“裹、践、躜”乃为心意六合拳法之要义,但是对于“裹、践、躜”的真实含义,却没有多少人明白。
有的人练了一辈子的心意六合拳,也没有了解其义,结果练了一辈子胡涂拳,功夫总也上不去。
又有的人由于没有理解“裹、践、躜”的真实含义,为了装点门面,就将“踩鸡步”中的三种手法解释为“裹、践、躜”,而且进一步指出这是三种拳法,即裹拳、践拳与躜拳(可是古人在拳经里从来没有将“裹、践、躜”与拳法沾边)。
这样一来,前头的错误没有改正,后头的错误就已经误人子弟了,其流毒是很深的。
实际上,所谓“裹、践、躜”并非是三种拳法,也不是某一个拳术动作,而是贯彻心意六合拳训练始终的根本原则,更是心意六合拳巨大技击威力的来源。
可以说不懂“裹、践、躜”三字的含义,就不懂心意六合拳,而将“裹、践、躜”练成了裹拳、践拳与躜拳就是曲解了心意六合拳。
练习心意六合拳,一上来就必须练习“裹、践、躜”,而在以后的学习中,又必须在每一个动作中找到“裹、践、躜”,理解“裹、践、躜”与运用“裹、践、躜”。
那么,到底“裹、践、躜”的真实含义是什么?而且如何又能将“裹、践、躜”练上身呢?下面我来讲一讲。
刚才我们说了,“裹、践、躜”是心意六合拳的原则方法,心意六合拳的独特力量就从“裹、践、躜”当中来。
既然是原则方法,那么就必须在每一个动作中都能体现出来,而如果将“裹、践、躜”理解成了三种特定的拳法,就不可能做到这一点了。
因此,我们说“裹、践、躜”不是特定的某种拳法动作。
正确的理解是这样的:所谓“裹”,实际上包括“束”与“存”两个部分,“束”指上身的收缩;“存”指下肢的沉蹲。
是每一个动作发力前必须的蓄力方法。
我们知道,无论哪一种拳法,只要它发力,就一定有一个蓄力的过程,尽管这个过程很短暂,但这是必然的。
而蓄力的方法,实际上就是如何利用地球引力与地面的反作用力的方法,因为这两种力是我们人类向外发放力量所必须借助的条件。
心意六合拳的先贤充分了解这一原理,并且十分明确地运用这一原理来指导训练。
所谓“躜”,就是身体向前上方斜向挺身与发力,也就是要求以头上领之力促使挺颈、拔背、提中节,带动身体向前上方“躜”起,我方的攻击劲力也就由后下向前上方向发出。
此为“进身”之法。
我们说“进身”发力与“近身”发力是不同的,一般人大多混淆。
所谓“进身”是身体“躜”起之法,而“近身”不过是接近对手而已。
可以说不懂“进身”之法,就不可能获得心意六合拳打人如“拔草”的效果,更无法理解“打人如亲嘴”是什么意思。
在一个动作中,“裹、践、躜”是密不可分的,它们互为因果,共同作用,产生了心意六合拳的独特劲力——“翻浪劲”。
其运动过程的基本模型应该是这样的:后腿坐实、束身存腿、掖胯收臀蓄势→蹬地以使反作用力上行于腰胯、前腿(虚腿)进步跨踩→展后胯顶前胯促使重心由后腿快速移动到前腿、头上领、拔中节、身子向前上方钻起、以身劲催动上肢向前上发力。
(在这里,由于语言的局限性,表述是分段的,但是真做起来是不能停顿的。
)我们知道,心意六合拳练的是“三关九节劲”,也就是通常人们所说的“整劲”或者“混元劲”。
“裹、践、躜”的身法调配正确了,“三关九节劲”便贯通了,所谓的“整劲”或者说“混元劲”也就出来了。
这一个过程的动作形态犹如海浪扑打礁石一般,形成了一种明显的起伏弧旋发力的所谓“翻浪劲”。
这种劲力巧妙地包含了螺旋、开合、起落、升降、收纵、反侧等各种不同要素,在一个动作中同时展现出来,构成了一种极其科学的力量运作方式。
这种方式确定了心意六合拳的的外部特征。
所以,过去心意六合拳被称为“翻浪拳”,盖由此而来。
我们说,“翻浪劲”是心意六合拳的基本特征,无论你怎么练,也无论你能练出多少个“真形”,有了“翻浪劲”,你练的就是心意六合拳。
如果你根本没有将“翻浪劲”练上身,那么你会的动作再多,也不是心意六合拳。
“翻浪劲”是一种整体劲力,也可以说是一种整合身体各部分运动的整体性动作,所以它是一种身法劲。
心意六合拳的身法劲是很有特色的,这种特色在一般拳法体系中很难看见。
所以,过去许多门派的拳师都说心意六合拳的身法好,现在看来的确是好,而且还不是一般的好,是特色明确,是一“绝”。
以前,老拳师教拳时总是强调:“不要用手劲,要用上身劲”,那么如何用上身劲呢?一般拳师未必就知道,所以教的人胡涂,练的人更胡涂,结果大家一味地晃着身子猛发力,无非是蛮练而已,实不足取。
如此这般,将先贤智能练成了蛮俗之法,真是对不起创拳的姬际可老夫子。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裹、践、躜”不明也!当然,过去也有一些并不明确“裹、践、躜”真义的人,也练出了较深的心意六合拳功夫。
这只能使我们佩服先贤的智能,因为他们发明了能够使“裹、践、躜”定型于人身体的巧妙方法,使那些不明“裹、践、躜”真义的人由于来练习了历代拳师一贯相承的某些正确的动作,而无意之间获得的“裹、践、躜”正确方法,因此掌握了心意六合拳的真功夫。
但是,这些人毕竟是胡涂的,于心意六合拳的拳理是无法贯通的,由于他们理解上的偏差而使心意六合拳逐渐失真,给后人造成的损失是巨大的,而且因此注定了他们永远无法达到一流高手的境界。
练习心意六合拳的人,无不知道“裹、践、躜”乃为心意六合拳法之要义,但是对于“裹、践、躜”的真实含义,却没有多少人明白。
有的人练了一辈子的心意六合拳,也没有了解其义,结果练了一辈子胡涂拳,功夫总也上不去。
又有的人由于没有理解“裹、践、躜”的真实含义,为了装点门面,就将“踩鸡步”中的三种手法解释为“裹、践、躜”,而且进一步指出这是三种拳法,即裹拳、践拳与躜拳(可是古人在拳经里从来没有将“裹、践、躜”与拳法沾边)。
这样一来,前头的错误没有改正,后头的错误就已经误人子弟了,其流毒是很深的。
实际上,所谓“裹、践、躜”并非是三种拳法,也不是某一个拳术动作,而是贯彻心意六合拳训练始终的根本原则,更是心意六合拳巨大技击威力的来源。
可以说不懂“裹、践、躜”三字的含义,就不懂心意六合拳,而将“裹、践、躜”练成了裹拳、践拳与躜拳就是曲解了心意六合拳。
练习心意六合拳,一上来就必须练习“裹、践、躜”,而在以后的学习中,又必须在每一个动作中找到“裹、践、躜”,理解“裹、践、躜”与运用“裹、践、躜”。
那么,到底“裹、践、躜”的真实含义是什么?而且如何又能将“裹、践、躜”练上身呢?下面我来讲一讲。
刚才我们说了,“裹、践、躜”是心意六合拳的原则方法,心意六合拳的独特力量就从“裹、践、躜”当中来。
既然是原则方法,那么就必须在每一个动作中都能体现出来,而如果将“裹、践、躜”理解成了三种特定的拳法,就不可能做到这一点了。
因此,我们说“裹、践、躜”不是特定的某种拳法动作。
正确的理解是这样的:所谓“裹”,实际上包括“束”与“存”两个部分,“束”指上身的收缩;“存”指下肢的沉蹲。
是每一个动作发力前必须的蓄力方法。
我们知道,无论哪一种拳法,只要它发力,就一定有一个蓄力的过程,尽管这个过程很短暂,但这是必然的。
而蓄力的方法,实际上就是如何利用地球引力与地面的反作用力的方法,因为这两种力是我们人类向外发放力量所必须借助的条件。
心意六合拳的先贤充分了解这一原理,并且十分明确地运用这一原理来指导训练。
所谓“践”,就是在“裹”的力量的驱动下向前进步践踏或者不进步的下踩,以前脚的摩擦力驱使地面的反作用力向上支撑起身体,产生类似于汽车刹车时的瞬间碰撞力。
所谓“躜”,就是身体向前上方斜向挺身与发力,也就是要求以头上领之力促使挺颈、拔背、提中节,带动身体向前上方“躜”起,我方的攻击劲力也就由后下向前上方向发出。
此为“进身”之法。
我们说“进身”发力与“近身”发力是不同的,一般人大多混淆。
所谓“进身”是身体“躜”起之法,而“近身”不过是接近对手而已。
可以说不懂“进身”之法,就不可能获得心意六合拳打人如“拔草”的效果,更无法理解“打人如亲嘴”是什么意思。
在一个动作中,“裹、践、躜”是密不可分的,它们互为因果,共同作用,产生了心意六合拳的独特劲力——“翻浪劲”。
其运动过程的基本模型应该是这样的:后腿坐实、束身存腿、掖胯收臀蓄势→蹬地以使反作用力上行于腰胯、前腿(虚腿)进步跨踩→展后胯顶前胯促使重心由后腿快速移动到前腿、头上领、拔中节、身子向前上方钻起、以身劲催动上肢向前上发力。
(在这里,由于语言的局限性,表述是分段的,但是真做起来是不能停顿的。
)我们知道,心意六合拳练的是“三关九节劲”,也就是通常人们所说的“整劲”或者“混元劲”。
“裹、践、躜”的身法调配正确了,“三关九节劲”便贯通了,所谓的“整劲”或者说“混元劲”也就出来了。
这一个过程的动作形态犹如海浪扑打礁石一般,形成了一种明显的起伏弧旋发力的所谓“翻浪劲”。
这种劲力巧妙地包含了螺旋、开合、起落、升降、收纵、反侧等各种不同要素,在一个动作中同时展现出来,构成了一种极其科学的力量运作方式。
这种方式确定了心意六合拳的的外部特征。
所以,过去心意六合拳被称为“翻浪拳”,盖由此而来。
我们说,“翻浪劲”是心意六合拳的基本特征,无论你怎么练,也无论你能练出多少个“真形”,有了“翻浪劲”,你练的就是心意六合拳。
如果你根本没有将“翻浪劲”练上身,那么你会的动作再多,也不是心意六合拳。
“翻浪劲”是一种整体劲力,也可以说是一种整合身体各部分运动的整体性动作,所以它是一种身法劲。
心意六合拳的身法劲是很有特色的,这种特色在一般拳法体系中很难看见。
所以,过去许多门派的拳师都说心意六合拳的身法好,现在看来的确是好,而且还不是一般的好,是特色明确,是一“绝”。
以前,老拳师教拳时总是强调:“不要用手劲,要用上身劲”,那么如何用上身劲呢?一般拳师未必就知道,所以教的人胡涂,练的人更胡涂,结果大家一味地晃着身子猛发力,无非是蛮练而已,实不足取。
如此这般,将先贤智能练成了蛮俗之法,真是对不起创拳的姬际可老夫子。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裹、践、躜”不明也!如果我们把话说回来,被世俗拳师误认为裹拳、践拳、躜拳的“踩鸡步、摇闪把”的拳势,实际上是先贤为练习“裹、践、躜”而设计的针对性的练功方法。
在这一把拳势中,我们能够很直接地感受到“裹、践、躜”的运动方法与过程,长期练习以达到使“裹、践、躜”在身上动力定型的目的。
刚开始练习心意六合拳的人,必须反复练习与体会这把拳势,所以它有“母拳”之称,并非过誉与虚妄之言。
而且,过去人们说心意六合拳是“打遍天下老鸡形”,也并不是说练习了心意六合拳的鸡形就可以打遍天下,而是说“踩鸡步”的练习包含了“裹、践、躜”的根本之法,练好了它,才能得到心意六合拳的高深功夫,才能借此打遍天下。
当然,过去也有一些并不明确“裹、践、躜”真义的人,也练出了较深的心意六合拳功夫。
这只能使我们佩服先贤的智能,因为他们发明了能够使“裹、践、躜”定型于人身体的巧妙方法,使那些不明“裹、践、躜”真义的人由于来练习了历代拳师一贯相承的某些正确的动作,而无意之间获得的“裹、践、躜”正确方法,因此掌握了心意六合拳的真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