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沥青混凝土配合比报告

合集下载

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检测报告模板

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检测报告模板
仪器设备
马歇尔稳定度测定仪、标准恒温水浴、电热鼓风干燥箱、电子天平
环境条件
击实温度:130℃ 拌和温度:150℃
备注
/
声明
1、本检验检测报告无检验检测专用章和资质认定标志章无效;无检测、审核、批准签字无效。
2、本检验检测报告复制未加盖检验检测专用章无效。
3、若有异议或需要说明之处,请于收到报告之日起十五日内书面提出, 逾期不予受理。
报告编号:
检验检测报告
产品名称:AC-13C密级配沥青混凝土
委托单位:
检验类别:委托检验
检测单位:
报告日期:
沥青混凝土目标配合比检验报告
委托编号: 试验编号: 报告编号:
委托单位
委托日期
工程名称
检测日期
工程地点
/
报告日期
取样单位
取样人
见证单位
见证人
工程部位
路面面层
样品描述
拌合均匀、无离析
试样名称及型号
100.0
94.8
79.2
45.32Biblioteka .318.313.7
10.2
7.7
5.3
规范要求
100
100
100
90-100
68-85
38-68
24-50
15-38
10-28
7-20
5-15
4-8
最佳油石比马歇尔检验结果
油石比
毛体积密度
空隙率(%)
矿料间隙率(%)
饱和度(%)
稳定度(kN)
流值(mm)
4.9
AC-13C密级配沥青混凝土
检验类别
委托检验
AC-13C密级配沥青混凝土目标配合比

AC-16C沥青混凝土目标配合比检测报告

AC-16C沥青混凝土目标配合比检测报告

检测报告检测报告1、原材料本次试验粗细集料、沥青经检验,其技术性能指标满足我国现行规范技术要求。

⑴沥青沥青为施工单位提供的70#重交道路石油沥青,其性能检验结果如表1表1 沥青性能检测结果性能指标试验值技术要求针入度(25℃,100g,5s),0.1mm 73 60~80 延度(5cm/min,15℃),cm >100 >100 软化点(环球法),℃49.3 >45⑵集料本次试验所用集料由委托单位提供,其公称最大粒径是19㎜,为0~5㎜、5~10㎜、10~19㎜、矿粉四档,其性能检测结果如表2、表3、表4、表5。

表2 10~19㎜集料性能检测结果性能指标试验值技术要求压碎值,% 17.4 ≤30 洛杉矶磨耗,% 21.6 ≤35毛体积密度,g/cm3 2.697 ≥2.45 吸水率,% 0.26 ≤3.0 针片状含量,% 6.8 ≤20﹤0.075㎜颗粒含量0.5 ≤1表3 5~10㎜集料性能检测结果性能指标试验值技术要求视密度,g/cm3 2.702 ≥2.45状含量,% 1.8 ≤3表4 0~5㎜集料性能检测结果性能指标试验值技术要求视密度,g/cm3 2.715 ≥2.45 状含量,% 2.1 ≤3表5 矿粉性能检测结果2、密级配沥青混合料级配设计⑴级配设计参照密级配沥青混合料矿料级配范围,调整级配如表6及图1所示表6 AC-16 沥青混合料级配调整表图1 AC-16沥青混合料合成级配曲线3、最佳油石比确定本次生产配合比设计严格按照JTG 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进行。

⑴试件成型马歇尔试验时选取3.6%、3.9%、4.2%、4.5%、4.8%五个油石比,每组四个试件,试件双面各击实75次,尺寸均为ф101.6×(63.5±1.3)mm。

⑵马歇尔试验①物理指标测定按上述方法成型的试件,在室温静置12h后测定其毛体积相对密度、空隙率(VV)、矿料间隙率(VMA)、沥青饱和度(VFA)等物理指标。

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试验报告样例

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试验报告样例

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试验报告样例一、实验目的1.掌握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试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研究不同材料的配合比对沥青混凝土性能的影响;3.确定适合的沥青混凝土配合比,以提高路面的抗压强度和耐久性。

二、实验原理1.沥青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是根据所用材料的特性和路面使用要求,在满足强度、稳定性和耐久性等要求下,合理配置矿料、沥青和其他材料的比例;2.沥青混凝土的配合比试验主要包括矿料筛分试验、混合料沥青含量试验和骨料沥青拌和试验。

三、实验步骤1.矿料筛分试验:(1)按照要求取样,将试样放入试验筛,进行筛分;(2)记录通过每个筛孔和在每个筛孔上未通过的试料质量,计算矿料通过率。

2.混合料沥青含量试验:(1)称取一定质量的混合料试样;(2)在温度为60℃±1℃下,加入一定质量的煮沥青,并充分混合;(3)将试样铺平,用空气干燥至质量恒定;(4)称取试样质量,计算混合料沥青含量。

3.骨料沥青拌和试验:(1)根据配合比确定骨料种类及其不同粒径的用量;(2)将骨料和沥青进行拌和,使其均匀混合;(3)冲击试验块的制作:将拌和均匀的料放入冲击试验模具中,进行冲击压实,并制作试样;(4)试样养护:将试样放置在恒定温度下进行养护;(5)试样强度测试:使用压力试验机对试样进行强度测试,并记录结果。

四、实验结果及分析根据实验步骤所得到的数据,我们可以计算出各项指标,并进行分析。

具体数据如下:1.矿料筛分试验结果:(1)筛孔直径(mm):5, 10, 20, 40, 60;(2)通过率(%):95.3,87.2,72.5,62.8,42.12.混合料沥青含量试验结果:(1)混合料质量(g):600;(2)煮沥青质量(g):200;(3)试样质量(g):320;(4)混合料沥青含量(%):62.53.骨料沥青拌和试验结果:(1)骨料种类:石子、砂子;(2)石子质量(g):800;(3)砂子质量(g):400;(4)沥青质量(g):300;(5)试样强度(MPa):2.5根据实验结果分析,通过矿料筛分试验可以得出沥青混凝土中不同粒径矿料的通过率,以及骨料沥青拌和试验可以确定不同材料的质量。

AC-16C改性沥青混凝土目标配合比设计报告

AC-16C改性沥青混凝土目标配合比设计报告

检验报告编号:委托试验单编号:公路工程试验检测中心高速公路车辙处治工程沥青路面上面层AC-16C改性沥青混凝土目标配合比设计报告委托单位:高速公路管理处工程名称:高速公路车辙处治工程受高速公路管理处的委托,省公路工程试验检测中心承担高速公路车辙处治工程改性沥青路面AC-16C型上面层目标配合比设计。

兹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1.依据主要技术规范、试验规程1.1 JTG 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1.2 JTJ052-2000《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1.3 JTGE42-2005《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2.原材料性质分析高速高速公路沥青路面上面层采用AC-16C粗型密级配沥青混凝土。

试验所用的各种原材料均为委托单位提供,其中3种石灰岩碎石、1种石屑,产地均为石料厂,矿粉产地为偃师市香山水泥厂,沥青为克拉玛依的A-70#沥青,为改善沥青混合料的性能,特加入德国生产的多美克斯改性剂,并跟未加改性剂的混合料性能进行比较。

2.1 沥青本次所用的克拉玛依的A-70#沥青由委托单位提供,沥青检测由河南省公路工程试验检测中心进行,沥青与水的相对密度(25℃/25℃)=0.981。

2.2 矿料在上面层AC-16C粗型沥青混凝土目标配合比试验中,采用的矿料包括3种粗集料、1种细集料和1种矿粉填充料。

2.2.1 粗集料3种石灰岩碎石粗集料的规格分别为:小10mm~20mm、5mm~10mm、3mm~5mm,粗集料的试验项目及试验结果见表1。

表1 粗集料技术性质从表中可以看出,各种粗集料的质量指标均符合JTG F40-2004中关于高速公路及一级公路沥青路面上面层使用粗集料质量的技术要求。

2.2.2 细集料细集料采用石屑,细集料的试验项目及试验结果见下表2。

2.2.3 矿粉矿粉为石灰岩矿粉,试验结果见表3。

表3 矿粉技术性质3.AC-16C型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按照JTG 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的要求,AC-16C粗型密级配改性沥青混凝土上面层目标配合比设计,采用马歇尔试验配合比设计方法进行。

AC-16C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计算书

AC-16C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计算书

沥青配合比检测报告试验:审核:签发:日期:年月日AC-16C目标配合比报告1、依据规范和要求1.1 JTG 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1.2 JTJ E20-2011《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1.3 JTG E42-2005《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2、混合料的类型2.1、沥青路面表面层混合料级配类型采用AC-16C型,属于细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凝土。

3、表面层层位特点及设计重点3.1、表面层是与行车直接接触的层面,因此,抗滑性要求表面形成一定的构造深度,表面有一定的粗糙性;但从微观上看,表面层还必须有一定的封水性能,防止水从路表面渗入下层造成水损害,这就要求表面层表面平整、密实。

在一定程度上,密水性与构造深度是互相矛盾的。

因此,在保证混合料各项指标符合设计要求的前提下,如何同时保证构造深度与渗水满足设计要求,成为表面层配合比设计的重点之一;另外,本项目所处地区夏季温度较高、高温持续时间长,冬季不太冷,并且有可能出现重载交通路段,如何提高抗滑表面层的抗车辙能力也是上面层的设计重点。

4、原材料试验优质的原材料是保证沥青混合料具有优良路用性能的先决条件,为了满足气候环境与交通对路用性能的要求,必须做好原材料的选择。

该配合比通过测试沥青、粗集料、细集料和矿粉等材料的性能和技术指标来检测材料是否满足规范及设计图纸要求,从而完成原材料的选择。

4.1、沥青通过对该区域沥青路面发生早期损坏的情况分析,路面破坏的主要形式是水损害问题,而改性沥青在提高与集料的粘附性、粘结力方面,有着很好的效果。

本项目采用山东京博生产的A70#石油沥青,所检各项指标均符合有关规范、规定及设计要求,实测指标与技术要求见表1。

表1。

A70#石油沥青试验指标与技术要求4.2、集料集料是沥青混合料的关键材料之一,其力学性能是决定混合料强度特性的最重要因素,它的颗粒形状不仅影响混合料的构架,也直接关系到混合料的抗车辙能力与抗疲劳性能等材料特性,此外,集料与沥青的粘附等级对混合料强度的形成也起关键作用,因此选择优质的集料是沥青混合料具有优良路用性能的重要保证。

AC-20C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报告详细

AC-20C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报告详细

设计说明1. AC-20C沥青混合料的级配范围来自于《湖南省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面层施工技术指南》.2. AC-20C沥青混合料所用原材料均为委托单位来样,其组成为:(1)集料:按13.2米米〜19米米(1号)、9.5米米〜13.2米米(2号)、4.75 米米〜9.5米米(3号)、2.36米米〜4.75米米(4号)、0米米〜2.36米米(5 号)备料.(2)沥青:XX生产SBS改性沥青.(3)矿粉:自产.3.按规范要求,混合料理论最大相对密度采用计算法.4.采用马歇尔试验进行配合比设计,室内试验的拌和温度为165-175(℃),试件的击实成型温度为155-160(℃).5.配合比设计试验及计算参数均以“JTG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中附录B热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中的程序及公式计算.6.试验结果:经室内配合比设计试验与相关验证,确定AC-20C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的最佳油石比为4.4%,在进行生产配合比设计与试验时,油石比宜控制在 4.3%-4.6%之间淇合成级配应尽可能与目标配合比级配曲线接近.目标配合比的各级材料比例见相关设计图表.7.采用旋转压实仪成型进行验证,旋转压实仪的单位压力为600KPa,设定旋转压实次数为125次.2012年7月2日.原材料试验1.沥青试验结果2.集料试验(1)集料原材料来样筛分试验结果(2)粗集料材质试验结果⑶各级粒径集料的相对密度试验结果(4)矿粉质量试验结果(5)细集料的砂当量试验结果二.AC-20C沥青混合料技术要求1. XX高速公路AC-20C型沥青混合料级配范围2.郴宁高速公路AC-20C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验技术要求AC-20C型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试验1.各级集料在混合料中的比例及合成级配集料规格集料比例(%)通过下列方孔筛(mm)的质量百分率(%)26.5 19 16 13.2 9.5 4.75 2.36 1.18 0.6 0.3 0.15 0.0751号33 10088.553.4 4.00.10.10.10.10.10.10.10.1 2号14 100100100100 5.90.10.10.10.10.10.10.1 3号18 10010010010087.3 1.90.40.40.40.40.40.3 4号9 10010010010010087.611.8 1.10.90.90.90.8 5号23 10010010010010010074.949.127.918.210.17.1矿粉 3 10010010010010010010010010098.594.883.4合成级配结果100 96.2 84.6 68.3 51.6 34.2 21.4 14.5 9.6 7.3 5.4 4.3级配范围100 901007688637546582939192914229-17 7-13 5-10 3-6备注/AC-20C混合料矿料合成级配曲线如下图所示:) (( 率过通AC-20混合料级配合成图0.075 0.3 0.6 1.18 2.36 4.75 9.5 13.2 16 19 26.5--------------------------------------------- 孔径(mm)|T一上限 T-下限上中值合成级配2.目标配合比马歇尔试验结果体积指标油石比(%)3.4 3.94.4 4.95.4 混合料最大相对密度 2.578 2.559 2.541 2.523 2.505 试件毛体积相对密度 2.412 2.426 2.435 2.437 2.435 试件空隙率 (%)6.4 5.2 4.2 3.4 2.6 VFA (%) 52.2 61.2 68.9 75.4 81.6 V 米 A (%)13.4 13.4 13.5 13.8 14.1 稳 定 度 15.07 15.48 16.06 15.20 14.24 流值(米2.12.93.74.44.8AC-20C 型沥青混合料沥青用量确定图毛体积相对密度与油石比的关系油石比2 4 2 2 Z度密对相积体毛 一 44油石比从上表及图中可以得出AC-20C 沥青混合料指标与油石比的关系如下:从上图及表中可知,OAC 1=4.50%,各项指标符合技术要求的油石比范围OA 厘米反〜OA 厘密度 空隙率 流值 稳定度 VFA米ax为4.12%〜4.50%,因此:OAC2二(OA 厘米ix+OA 厘米ax)/2=4.31%.取OAC1与OAC2的中值为最佳油石比,得:OAC=(OAC1+OAC2)/2=4.41%.由上述计算确定郴宁高速公路AC-20C的最佳油石比OAC为4.4%.3. AC-20C型在最佳油石比OAC=4.4%时淇各项体积指标与强度指标如下表:(1)马歇尔试验结果(2)浸水马歇尔、冻融劈裂强度、车辙试验结果(3)AC-20C型沥青混合料旋转压实验证试验结果经过马歇尔试验及其相关的验证试验,郴宁高速公路路面AC-20C沥青混合料在最佳油石比取为 4.4%时,各项技术指标满足相应的技术要求.在进行生产配合比设计与试验时,应根据拌和机的除尘效果,确定矿粉的掺量,以使混合集料的级配尽可能与目标配合比的级配一致.主检:审核:审批:2012年7月2日。

AC-13C沥青混凝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报告

AC-13C沥青混凝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报告

::::AC-13C沥青混凝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报告施工单位试验室二零 年 月合同号分项工程沥青路面上面层混合料种类AC-13C沥青砼AC-13C配合比设计说明一、 配合比设计依据:1、JTG 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2、JTJ 052-2000《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3、JTG E42-2005《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4、相关设计图.二、 原材料的试验与确定:1、沥青:采用AH-70#重交通石油沥青,其针入度、延度、软化点三大指标均符合规范要求。

(见表2-1-1)2、集料:1#、2#、3#料采用南京泉水采石场的石灰岩集料,采用各项指标经试验检测符合规范要求。

(见表2-2-1、2-2-2)4、填料:采用泉水生产的矿粉,各项指标均符合规范要求。

各项指标符合规范要求(见表2-3-1)三、目标配合比设计1、矿料配合比设计从料场的料堆上下左右四个方向用装载车取样,并进行干拌后,取代表性样品,进行矿料配合比设计。

根据设计图纸要求,在设计级配范围内计算1~3组粗细不同的配合比,绘制设计级配曲线,分别位于工程设计级配范围的上方、中值及下方。

0.075 0.15 0.3 0.6 1.18 2.36 4.75 9.5 13.2 163、马歇尔试验根据级配,制作沥青砼试件并进行马歇尔试验的各项体积性能指标的测试,采用油石比分别为4.0%、4.5%、5.0%、5.5%、6.0%制作试件,分别测定其厚度、密度、空隙率、饱和度、稳定度、流值(见附表)。

按各项实测值绘制各技术指标与沥青用量关系图,得出油石比为5.19%符合规范的各项要求。

根据经验油石比取5.2%。

冷料其密度,并重新配比使之符合设计的级配。

生产配合比设计1、 首先根据料场原材料的情况进行流量调试,确定冷料仓开度,转速.使之基本符合目标配合比。

混合集料进入拌和楼后进行重新分级筛分后成为4种规格的集料.分别为1#仓,2#仓,3#仓,4#仓.最后取样进行筛分检测2、马歇尔试验根据生产级配,制作沥青砼试件并进行马歇尔试验的各项体积性能指标的测试,采用油石比分别为5.2%±0.3%制作试件,分别测定其厚度、密度、空隙率、饱和度、稳定度、流值(见附表)。

AC-25C型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报告

AC-25C型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报告

XXX 高速公路面层AC-25C型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报告XXX高速公路面层AC-25C型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报告注意事项:1.本报告未加盖检测单位报告专用章、缺页、添页或涂改均无效;无相关人员及签发人签字无效;未经检测单位许可复印无效。

2.对检测报告有异议者,请于收到报告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检测单位提出。

3.试验检测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执行,无标准的按照双方协议执行。

XXXX检测中心设计报告1.0 概述受XXX委托,XXX对XXX公路XXX段下面层AC-25C型沥青混合料进行目标配合比设计。

2.0 设计依据下面层AC-25C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依据以下规范、规程及意见执行:1、《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G F40-2004);2、《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 (JTG E42-2005);3.0 设计过程3.1原材料试验本次室内目标配合比设计所用集料、矿粉及沥青均为现场取样,各号集料均为XXX料场生产的玄武岩碎石,矿粉为XXX生产,沥青为XXX70号道路石油沥青。

细集料、粗集料、矿粉的试验结果见表3.1-1 、3.1-2 、3.1-3 ,各种矿料的筛分结果见表 3.1-4 ,70 号道路石油沥青试验结果见表 3.1-5 。

表 3.1-1 细集料试验结果汇总表表 3.1-2 粗集料试验结果汇总表表 3.1-3 矿粉试验结果汇总表表 3.1-4 各种矿料的筛分结果表 3.1-5 A 级70 号道路石油沥青技术性能试验结果3.2混合料级配AC-25C型沥青混合料工程设计级配范围见表 3.2-1 。

表 3.2-1 AC-25C 沥青混合料工程设计级配范围3.3矿料配合比设计计算确定AC-25C型的三组初试级配A、B、C,三组初试级配矿料配合比组成见表 3.3-1 ,三组初试级配合成级配通过率明细见表 3.3-2表 3.3-1 试验级配矿料配合比组成表 3.3-2 三组初试级配合成级配通过率(%)根据经验,按初试油石比4.0%制作马歇尔试件,计算合成毛体积相对密度、合成表观相对密度、合成有效相对密度,结果见表 3.3-3 ;测定空隙率、饱和度、矿料间隙率、马歇尔稳定度等指标,结果见表3.3-4 。

AC沥青混凝土配合比报告

AC沥青混凝土配合比报告

AC沥青混凝土配合比报告一、项目背景和目的这份混凝土配合比报告是为了在地进行道路修建工程而编制的。

该道路预计承受重载交通和各种气候条件。

为了确保道路的耐久性和安全性,需要选择适当的沥青混凝土配合比。

二、材料选择2.1沥青:选择符合标准要求的优质沥青,具有良好的粘结性和稳定性。

2.2骨料:选择坚硬、稳定的石料骨料,包括粗骨料和细骨料。

骨料应满足标准要求,具有一定强度和密实性。

2.3矿粉:矿粉作为辅助填料,用于调节沥青混凝土的流动性和稳定性。

2.4添加剂:根据需要,可以添加少量的添加剂,如增粘剂、抗水剂等。

三、配合比设计3.1沥青配合比:根据沥青的黏度、密度和其他物理性能,以及所要求的工程性能,确定适宜的沥青用量。

同时,根据已有的经验和测试数据,确定沥青与骨料的最佳黏结剂量。

3.2骨料配合比:根据所需路面强度和稳定性要求,计算出粗骨料和细骨料的合理比例。

根据不同颗粒级配,确定粗骨料和细骨料的最佳粒径分布。

3.3添加剂配合比:根据实际需要,确定添加剂的投入量,并参考相关规范和标准,确保添加剂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四、工程案例和试验数据为了验证配合比的合理性和可行性,进行了一系列实验。

通过试验数据的分析和对比,确定了最佳的配合比,并满足了以下工程性能要求:4.1强度和承载能力:经过试验验证,沥青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抗剪强度等均符合设计要求,并具备良好的承载能力。

4.2稳定性和耐久性:通过摩擦系数试验、耐久性试验等,确定沥青混凝土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耐久性,能够适应各种交通条件和气候变化。

五、结论和建议根据以上实验结果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和建议:5.1根据设计要求和实际情况,确定了适宜的AC沥青混凝土配合比。

5.2通过试验验证,确定了最佳的沥青、骨料和添加剂用量,并满足了工程性能要求。

5.3考虑到路面的使用寿命和维护成本,建议在实际施工中加强质量控制措施,确保沥青混凝土的质量和性能。

以上是AC(沥青混凝土)配合比报告的简要概述。

AC-16沥青混凝土配合比报告

AC-16沥青混凝土配合比报告

亚雪公路G015线至滑雪场段C16标段AC-16沥青混凝土配合比报告编制单位亚雪公路C16标段项目经理部负责人年月日编制年月日审核年月日龙建路桥股份有限公司二OO七年六月总说明一、工程概况亚雪公路G015线至滑雪场段,连接着绥满高速公路和亚布力滑雪场,是一条重要的旅游线路。

亚雪公路起于K4+500即亚布力管理所门前,经景阳村、尚礼村、红房子村、青山村至青云滑雪场场部终点K24+965,路线全长20.465km,原有公路为单幅两车道二级公路,原有路面为沥青混凝土路面。

亚雪公路G015线至滑雪场段改扩建工程C16标段,承担全线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任务,设计上加宽部分路面为两层沥青混凝土,上面层为厚6cm密级配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上面层为厚5cm改性沥青密级配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16;旧路部分半幅铺筑AC-20密级配中粒式沥青混凝土,将双向路拱找成单向路拱后,用AC-16改性沥青混凝土罩面,全线平均厚度为7.8cm。

全线密级配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设计用量为12873立方米,改性沥青密级配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16设计用量为18000立方米。

AC-20密级配中粒式沥青混凝土各种单质材料的选定、配合比的组成设计严执行亚雪公路《施工图设计》和《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的技术标准,采用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及配合比设计,具体结果如下:二、单质材料的技术指标1、沥青根据亚雪公路《施工图设计》的要求,上面层AC-16密级配中粒式沥青混凝土采用4.5%SBS改性沥青,经过我们的对比检测最终确定使用辽宁盘锦北方沥青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SBS改性沥青,其技术指标如下:重交通量道路石油沥青技术指标对照表从上表可以看出,辽宁盘锦北方沥青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SBS 改性沥青其各项技术指标符合图纸及规范的要求。

2、粗集料粗集料应选用锤式破碎机生产的机轧碎石,以保证骨料的质量。

粗集料应具备良好的抗压、抗磨耗功能,整体应洁净、干燥、表面粗糙、无风化、无杂质。

AC-16C型SBS改性沥青配合比设计

AC-16C型SBS改性沥青配合比设计

第2组
通过百分率(%)
97.6 90.1 68.8 38.4 25.1 22.2 15.3 10.6 7.4 4.7
平均通过百分率 (%)
97.7 89.8 68.5 39.0 25.5 22.1 15.2 10.4 7.6 4.9
级配范围 (%)
90-100 76-92 60-80 34-62 20-48 13-36 9-26 7-18 5-14 4-8
2.505
4.8
68.9
15.4
6.46
86
技术指标
3-6
65-75
≥14.5
≥5
≥80
试验:
校核:
审批:
AC-16C SBS 改性沥青混凝土生产配合比报告
方孔筛尺寸 (mm) 16.0 13.2 9.5 4.75 2.36 1.18 0.6 0.3 0.15 0.075
第1组
通过百分率(%)
97.8 89.5 68.1 39.6 25.8 21.9 15.0 10.1 7.7 5.1
试验:
校核:
审批:
机轧破碎砾石
矿粉
用量(%)
(%)
0-3mm(%)
3-6mm(%)
6-11mm(%)
11-15mm(%)
(%)
4.67
试件毛体积 相对密度g/cm3)
4.90
25
理论最大 相对密度(g/cm3)
15
空隙率 (%)
饱和度 (%)
30
矿料间 空隙率(%)
29
稳定度 (KN)
1 浸水残 留稳定 度(%)
2.385
油石比
石屑
石屑
机轧破碎砾石
机轧破碎砾石

改性AC-13C生产配合比报告3

改性AC-13C生产配合比报告3

编号:沥青混凝土生产配合比报告(SBS改性AC-13)2020年4月28日一、概述二、设计及试验依据1、《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2、《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3、《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 E20-2011)三、原材料技术性能本次配合比所用石料经过拌和楼筛分除尘后经各热料仓取出,分别为:10~15mm、5~10mm、3~5mm、0~3mm,同时在粉仓取出石灰岩矿粉。

依据设计要求,对所用原材料分别进行了集料相对密度及筛分试验。

具体结果如下表所示:表3-2 沥青试验表表3-3 沥青混合料室内试验温度表四、配合比设计过程;参照之前室内的目标配合比设计结果。

在进行AC-13C的生产配合比设计过程中,将混合料级配设计成骨架-密实结构。

表4-1 生产配合比级配及级配要求范围为:标4-4 改性AC-13合成级配图4.2 确定最佳沥青用量根据实际工程经验和原材料性能确定油石比分别为:4.6%、4.9%、5.2%,进行最佳沥青用量的确定。

在170℃成型标准试件,由于混合料级配偏粗、且石料片状含量偏多,采用马歇尔法成型试件,测定各组试件的体积指标,并确定各组对应的最大理论相对密度,相关试验结果见表4-5。

油石比(%)r f r t VV (%) VMA (%) VFA (%) MS(KN) FL(mm) 4.6 2.420 2.518 5.2 13.8 61.1 16.3 2.54.9 2.431 2.521 4.1 14.5 69.0 17.4 2.85.2 2.445 2.519 3.4 14.1 74.9 17.1 2.6设计要求- - 3~6 ≥14 65~75 >8 2~4根据表4-5中得到4.6%、4.9%、5.2%、三个油石比下的试验结果,结合实践经验和工程当地气候交通状况,最终确定本次混合料设计的AC-13级配油石比为4.9%。

AC-16C型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说明

AC-16C型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说明

G218线清伊高速公路建设项目AC—16C型沥青混凝土目标配合比设计试验单位:G218线清伊高速公路第二合同段工地试验室监理单位:中国公路工程咨询总公司报告编号:目标沥配2008-001报告日期:2008年06月4日AC-25F沥青混凝土目标配合比设计报告根据清伊高速公路第二合同段施工图设计以及相关文件要求,我标段对AC-25F型沥青混凝土目标配合比进行了委托试验,由新疆公路桥梁试验检测中心来完成。

在向新疆公路桥梁试验检测中心送面层各原材料前,我们对原材料各项指标进行了试验检测,各项指标符合JTG F40-2004的相关要求。

一、设计依据1、《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2、《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3、《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052-2000;4、设计文件及有关技术标准二、原材料说明与试验情况1、沥青进场沥青为新疆克拉玛依90#A级道路石油沥青,经检验该沥青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中对沥青技术指标的要求。

2、集料进场集料为果子沟宏顺石料厂,规格分别为:加工4.75㎜~9.5㎜碎石、9.5㎜~19㎜碎石、19㎜~26.5㎜碎石、砂、普通石屑,经项目部工地试验室检验以及部分外委试验(磨耗值、磨光值等),所检材料均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中对高速公路、一级公路沥青集料质量要求。

3、矿粉进场矿粉的生产厂家为霍城县三山水泥有限责任公司,经检验该矿粉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中对高速公路、一级公路沥青面层用矿粉质量要求。

4、抗剥落剂生产厂家为西安华泽道路材料有限公司,型号PA-1型,各项指标符合标准要求。

掺量为0.3%。

5、对各种材料的检测结果见下表:○1粗集料○2细集料○3矿粉○4沥青经过对以上原材料的检验,试验结果符合JTG F40-2004中有关对原材料的要求。

AC-20C生产设计说明沥青混合料配比报告

AC-20C生产设计说明沥青混合料配比报告

沥青中面层生产配合比设计说明使用部位: AC-20C沥青中面层配比编号: TJ01-2019-QPB-002中铁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计量测试中心建恩高速公路TJ01标合同段工地试验室沥青中面层AC-20C沥青混合料生产配合比设计说明一、概述我项目部于2019年3月14日完成本标段的沥青中面层AC-20C沥青混合料生产配合比的设计。

内容包括:热料仓料筛分、生产配合比级配组合设计、最佳油石比的确定及水稳定性验证等工作。

本次生产配合比设计依据《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及目标配合比设计、验证报告。

二、目标配合比设计结果我项目部对建恩高速公路第一标段AC-20C沥青混合料进行了目标配合比设计,目标配合比设计的结果如下:表2-2 目标配合比各材料比例表2-3 目标配合比设计级配表2-4 混合料马歇尔试验技术性质表表2-5 浸水马歇尔试验结果三、生产配合比设计3.1 筛网设置及热料仓筛分试验(1)本次配合比设计所采用的拌和楼为田中TAP-4000LB型,拌和楼筛网设置根据原材料碎石加工规格及对该拌和楼的应用经验,将拌合楼筛网尺寸分别为32mm、22mm、11mm、6mm、3.5mm。

(2)在生产配合比设计过程中,为保证二次筛分试样的代表性和真实性,拌和楼上料速度与正常生产时上料速度相一致。

各个热料仓单独放料,各热料仓前面料放掉,待稳定后从热料仓放料取样,并对所取样品采用四分法进行了热料仓料筛分和密度试验,结果见表3-1和表3-2。

表3-1 拌和楼各热料仓料筛分结果表3-2 拌和楼各热料仓集料密度试验结果3.2 生产配合比调试依据目标配合比设计级配及热料仓筛分试验结果,进行了生产配合比级配组合设计,各热料仓及矿粉质量比为:4#仓(11~22mm):3#仓(6~11mm):2#仓(3.5~6mm):1#仓(0~3.5mm):矿粉=49:13:7:28:3矿料合成级配计算结果如表3-3所示。

AC-20沥青混凝土配合比报告

AC-20沥青混凝土配合比报告

亚雪公路G015线至滑雪场段C16标段AC-20沥青混凝土配合比报告编制单位亚雪公路C16标段项目经理部负责人年月日编制年月日审核年月日龙建路桥股份有限公司二OO七年六月总说明一、工程概况亚雪公路G015线至滑雪场段,连接着绥满高速公路和亚布力滑雪场,是一条重要的旅游线路。

亚雪公路起于K4+500即亚布力管理所门前,经景阳村、尚礼村、红房子村、青山村至青云滑雪场场部终点K24+965,路线全长20.465km,原有公路为单幅两车道二级公路,原有路面为沥青混凝土路面。

亚雪公路G015线至滑雪场段改扩建工程C16标段,承担全线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任务,设计上加宽部分路面为两层沥青混凝土,上面层为厚6cm密级配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上面层为厚5cm改性沥青密级配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16;旧路部分半幅铺筑AC-20密级配中粒式沥青混凝土,将双向路拱找成单向路拱后,用AC-16改性沥青混凝土罩面,全线平均厚度为7.8cm。

全线密级配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设计用量为12873立方米,改性沥青密级配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16设计用量为18000立方米。

AC-20密级配中粒式沥青混凝土各种单质材料的选定、配合比的组成设计严执行亚雪公路《施工图设计》和《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的技术标准,采用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及配合比设计,具体结果如下:二、单质材料的技术指标1、沥青根据亚雪公路《施工图设计》的要求,下面层AC-20密级配中粒式沥青混凝土采用110号A级重交通道路石油沥青,经过我们的对比检测最终确定使用辽宁盘锦北方沥青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AH-110沥青,其技术指标如下:重交通量道路石油沥青技术指标对照表从上表可以看出,辽宁盘锦北方沥青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AH-110石油沥青其各项技术指标符合图纸及规范的要求。

2、粗集料粗集料应选用锤式破碎机生产的机轧碎石,以保证骨料的质量。

沥青混凝土配合比报告(AC—25C)

沥青混凝土配合比报告(AC—25C)

沥青混凝土配合比报告(AC—25C)XX市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中心2014年09月25日1.材料选择和原材料试验1.1 沥青本工程地处热区,按规范选择沥青沥青标号为AH—70。

沥青到货后按试验规程要求取样,及时进行各项指标的检测,其质量符合我国重交通道路石油沥青技术要求。

其主要技术指标见表1—1。

表1-1 A级—70#沥青质量试验结果矿料1.2.1粗集料采用江西XX徐良料场碎石,按规范要求对碎石进行质量检测,各项性能指标均满足规范要求可以使用。

检测结果见表1-3。

表1-3 各种粗集料质量指标1.2.2细集料采用0~5mm石屑其技术要求和性能指标见表1-4,其性能指标均符合规范要求,可以使用。

表1-4 石屑试验成果1.2.3填料采用矿粉,其性能指标见表1-5。

矿粉性能指标均符合规范要求,可以使用。

表1-7 矿粉试验成果2、第一阶段——目标配合比设计阶段根据设计要求,该工程沥青面层采用AC—25C型密级配沥青混凝土。

采用工程实际使用材料进行目标配合比设计。

2.1矿料级配计算各种矿料进行多次掺配使其尽量接近范围中值,掺配比例如下:20~30mm碎石:10~20mm碎石:5~10mm碎石:5~0mm石屑:矿粉=15:21:20:41:3合成级配见表2-1。

表2-1 目标配合比设计结果2.2马歇尔试验按此配比在油石比3.5%~5.5%范围内,以0.5%间隔的不同油石比分别进行马歇尔试验,试验结果见表2-2表2-22.3 水稳定性试验按最佳油石比4.5%重新制作试件,进行马歇尔试验及48h浸水马歇尔试验。

对沥青混合料的水稳性进行验证,结果见表2-3。

表2-3 配合比浸水马歇尔试验结果残留稳定度为96.8 %,符合不小于75%的规范规定的要求。

水稳性良好。

由上述结果得出目标配合比的矿料级配及最佳油石比为4.5%,此配合比仅供伴和机确定各冷料仓的供料比例、进料速度及试拌使用。

3、第二阶段——生产配合比设计阶段3.1根据目标配合比,利用实际施工拌和机进行施工配合比设计。

AC-16C沥青混凝土目标配合比检测报告

AC-16C沥青混凝土目标配合比检测报告

检测报告检测报告1、原材料本次试验粗细集料、沥青经检验,其技术性能指标满足我国现行规范技术要求。

⑴沥青沥青为施工单位提供的70#重交道路石油沥青,其性能检验结果如表1表1 沥青性能检测结果性能指标试验值技术要求针入度(25℃,100g,5s),0.1mm 73 60~80延度(5cm/min,15℃),cm >100 >100软化点(环球法),℃49.3 >45⑵集料本次试验所用集料由委托单位提供,其公称最大粒径是19㎜,为0~5㎜、5~10㎜、10~19㎜、矿粉四档,其性能检测结果如表2、表3、表4、表5。

表2 10~19㎜集料性能检测结果性能指标试验值技术要求压碎值,% 17.4 ≤30洛杉矶磨耗,% 21.6 ≤35毛体积密度,g/cm3 2.697 ≥2.45吸水率,% 0.26 ≤3.0针片状含量,% 6.8 ≤20﹤0.075㎜颗粒含量0.5 ≤1表3 5~10㎜集料性能检测结果性能指标试验值技术要求视密度,g/cm3 2.702 ≥2.45状含量,% 1.8 ≤3表4 0~5㎜集料性能检测结果性能指标试验值技术要求视密度,g/cm3 2.715 ≥2.45状含量,% 2.1 ≤3表5 矿粉性能检测结果2、密级配沥青混合料级配设计⑴级配设计参照密级配沥青混合料矿料级配范围,调整级配如表6及图1所示表6 AC-16 沥青混合料级配调整表图1 AC-16沥青混合料合成级配曲线3、最佳油石比确定本次生产配合比设计严格按照JTG 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进行。

⑴试件成型马歇尔试验时选取3.6%、3.9%、4.2%、4.5%、4.8%五个油石比,每组四个试件,试件双面各击实75次,尺寸均为ф101.6×(63.5±1.3)mm。

⑵马歇尔试验①物理指标测定按上述方法成型的试件,在室温静置12h后测定其毛体积相对密度、空隙率(VV)、矿料间隙率(VMA)、沥青饱和度(VFA)等物理指标。

Ac-16沥青混凝土目标配合比

Ac-16沥青混凝土目标配合比

沥青混凝土(AC—16)目标配合比设计说明一、概述1、依据(1)《公路工程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2)《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052-2000)(3)《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2、粗集料:碎石经试验其表观相对密度、吸水率、针片状含量、<0。

075颗粒含量、磨耗值各项指标均符合规范要求。

二、目标配合比设计1、级配设计:对10—20mm碎石、粗石粉、石屑、矿粉分别进行了筛分,最终确定各矿料掺配比例为:10-20mm碎石:5-10mm碎石:粗石粉:石屑:矿粉=37:30:11:18:4。

2、最佳油石比的确定参照试验规程沥青参考用量,结合实际经验,按油石比0。

5%变化,制作五组试件,即油石比分别为4。

0%、4.5%、5.0%、5.5%、4。

85%,每组试件四至五块,冷却12个小时后,测其密度、饱和度、空隙率等指标,然后经马歇尔试验测的稳定度、流值结果汇总见表3—2:表3-2:沥青混合料试验结果汇总表根据以上各项试验结果及计算结果,分别绘制饱和度、矿料间隙率、空隙率、密度、与油石比的关系曲线,最后确定最佳沥青用量为4.85%。

三、室内配合比结论根据上述试验,实验室建议的沥青目标配合比为:矿料级配:10—20mm碎石:5—10mm碎石:粗石粉:石屑:矿粉= 23 : 25 : 25 : 23 : 4 最佳油石比:5.09%,最佳沥青用量4.85%。

本次目标配合比设计可作为工地生产配合比设计依据。

安孔路黑埠子-石埠子段沥青砼路面维修工程Ac-16沥青混凝土目标配合比设计报告编制单位:安丘市汇鑫路桥工程有限公司编制日期:2011年6月4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黔西南州南下交通工程检测有限公司试验检测报告
编号:LQHHL-2014-004
兴仁县西池棚户区改造工程安置核心区
道路及平场公路工程
试验报告样品名称:AC-20沥青底层配合比
检验类别:委托试验
委托单位: 四川荣慧建筑有限公司
试验单位: 黔西南州南下交通工程检测有限公司
批准日期:2014年8月20日
一、沥青混凝土目标配合比组成设计
1、技术标准
AC-20密级配沥青混凝土的技术标准,参照亚雪公路《施工图设计》和《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的有关规定执行,具体如下:
2、AC-20密级配沥青混凝土标准马歇尔稳定度试验
试验方法采用《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052-2000的相应规定。

试验设备:马歇尔电动击实仪、数显马歇尔稳定度测试仪、恒温水浴及其相应设备。

试验结果见下表:3、确定最佳油石比
①、相应于密度最大值的油石比为a
1,则a
1
=4.4%;
②、相应于稳定度最大值的油石比为a
2,则a
2
=4.3%;
③、相应于规定空隙率范围中值的油石比为a
3,则a
3
=4.2%;
以上三者的平均值做为最佳油石比的初始值OAC
1,则OAC
1
=1/3(a
1
+a
2
+a
3
)=4.3%。

各项指标均符合1项技术标准的油石比最小值OAC
min =4.1%,最大值OAC
max
=5.15%,
其中值为OAC
2,则OAC
2
=1/2(OAC
min
+OAC
max
)=4.63%,取OAC
1
、OAC
2
的中值OAC=1/2
〔OAC
1+OAC
2
〕=4.465%。


采用最佳油石比,进行标准马歇尔稳定度试验,结果如下:
按最佳油石比制作马歇尔试件进行浸水马歇尔试验,在60℃水中浸水48h后测定试件的稳定度MS1=5.7KN,计算试件的浸水残留稳定度为MS0=MS1/MS=5.7KN/6.89KN=83%>80%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
中关于残留稳定度技术指标的规定。

通过以上试验过程及试验结果可以看出用确定的目标配合比制作马歇尔试件,进行标准马歇尔稳定度试验及浸水马歇尔稳定度试验其各项指标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的有关规定,因此AC-20密级配沥青混凝土的目标配合比可以实际应用。

黔西南州南下交通建设质量监督试验检测中心
试验报告
试验者:审核:
黔西南州南下交通建设质量监督试验检测中心
试验报告
试验者: 审核:
设计说明
1.沥青混合料的级配采用AC-20型底层。

根据委托要求,工程级配范围采用《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中的AC-13级配范围。

2.AC-20沥青底层混合料的原材料均为委托单位来样,其组成为:
(1)粗集料:
(2)细集料:
(3)沥青:
(4)矿粉:
(5)水泥:
3.按规范要求,混合料理论最大相对密度采用理论计算法。

4.混合料拌和时沥青的加热温度为180℃,集料的加热温度为190℃,试件的击实成型温度为170℃。

5.原材料和混合料的技术要求采用《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之规定。

6.配合比设计试验及计算参数均以“JTG 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中附录C SMA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中的程序及公式计算。

7.试验结果:经室内配合比设计试验与相关验证,确定SBS改性沥青AC-20底层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的最佳油石比为 6.0%,在进行生产配合比设计与试验时,其合成级配应尽可能与目标配合比级配曲线接近。

目标配合比的各级集料比例见有关设计图表。

黔西南州南下交通建设质量监督试验检测中心
2014年8月15日
AC-20密级配沥青混凝土目标配合比
二、沥青混凝土生产配合比组成设计
1、根据目标配合比,由沥青混凝土拌和机对矿料进行热拌筛分,各热拌仓的筛分结果如下:
2、热拌仓矿料组成设计表,具体见下表
3、确定最佳油石比
①、相应于密度最大值的油石比为a
1,则a
1
=4.4%;
②、相应于稳定度最大值的油石比为a
2,则a
2
=4.4%;
③、相应于规定空隙率范围中值的油石比为a
3,则a
3
=4.4%;
以上三者的平均值做为最佳油石比的初始值OAC
1,则OAC
1
=1/3(a
1
+a
2
+a
3
)=4.4%。

各项指标均符合技术标准的油石比最小值OAC
min =4.1%,最大值OAC
max
=4.7%,其中
值为OAC
2,则OAC
2
=1/2(OAC
min
+OAC
max
)=4.4%,取OAC
1
、OAC
2
的中值OAC=1/2〔OAC
1
+OAC
2

=4.4%。

《油石比为4.4%。

AC-20密级配沥青混凝土生产配合比
按照最佳油石比,进行标准马歇尔稳定度试验,结果如下:
按最佳油石比制作马歇尔试件进行浸水马歇尔试验,在60℃水中浸水48h后测定试件的稳定度MS1=5.93KN,计算试件的浸水残留稳定度为MS0=MS1/MS=5.93KN/7.00KN=85%>80%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中关于残留稳定度技术指标的规定。

通过以上试验过程及试验结果可以看出用确定的生产配合比制作马歇尔试件,进行标准马歇尔稳定度试验及浸水马歇尔稳定度试验其各项指标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的有关规定,因此AC-20密级配沥青混凝土的生产配合比
可以实际应用。

试验:校核:审核:
黔西南州南下交通建设质量监督试验检测中心
2014年8月15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