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破产危机来警,多元发展势在必行

合集下载

金融危机对我国各区域的影响

金融危机对我国各区域的影响

河北经贸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毕业论文金融危机对我国各区域的影响专业名称:信息与计算科学班级:C信计06-1学生姓名:郭颖指导教师:王琦完成时间:2010年5月I摘要本文介绍了在金融危机下,我国各城市的发展情况,通过对城市发展各项经济指标分析,了解金融危机对我国各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以使我国各区域能够结合自身特点,成功应对金融危机。

在综合分析中,介绍了统计分析方式,其中主要运用了因子分析方式,通过因子分析对各城市进行了因子排名、综合排名。

通过综合排名进行区域分析,金融危机对东部沿海各省影响比较严重,特别是广东省、浙江省、江苏省,针对这一分析,国家可以有针对性的出台相关政策,帮忙这些沿海省市来从金融危机的风暴中摆脱出来。

内陆城市受影响程度相对较弱,可以鼓励内陆城市发展其优势产业。

虽然因子分析结果比较清楚地反映了中国各区域城市综合发展水平的前后顺序,可是未能对其进行确切的类型划分。

本文在进行因子分析后又进行了聚类分析,对全国三十一个城市划分为四类,从结果可以看出,虽然金融危机对我国影响很大,可是我国东、中、西三个区域发展自身就有不均衡性。

最后是按照我国的经济发展情况提出的一些意见。

本文可能由于数据的不完善致使结论的可信度不够高,要想取得更准确的结论需要进行大量反复研究。

关键词:金融危机;因子分析;区域经济IABSTRACT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problem that the financial crisis had impacted the development of our cities. Through urban development of various economic indicators, we understand the afection of financial crisis on China's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cities can make use of our regional advantage, the successfully response to the financial crisis. In the combined analysis, statistical analysis is present. Cities are ranked by factor in the Factor Analysis. By Comprehensive regional analysis, the financial crisis had impacted seriously on the eastern coastal provinces, especially Guangdong, Zhejiang, Jiangsu Province. Point to this analysis, countries might introduce specific policies to assist these coastal provinces and help the cities get out of the financial crisis. Inland cities were relatively less affected. Country can encourage the development of its dominant industries. Although factorization reflects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China's regional cities in the level of the order, failed to carry out its exact type. This paper, then by applying cluster analysis, 31 cities of the country is divided into four categories which can be seen from the results. Although the impact of financial crisis on our country great, the east, central and western three regional development have their own imbalance. Finally, some advices are put forward according to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data may be incomplete and there are many disadvantages in the paper.IIKeywords:Financial crisis; Factorization; Regional economic目录一、绪论 (1)二、金融危机下,我国各区域发展的理论研究 (1)(一)金融危机的概念 (1)(二)金融危机下,我国经济发展整体情况 (2)(三)指标体系构建的系统方式与理论构思 (2)三、因子分析的理论与方式 (3)(一)因子分析的大体思想 (3)(二)利用因子分析进行数据处置 (4)1 KMO查验 (4)2求特征根与方差贡献率 (5)3求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 (6)4计算因子得分 (7)5因子评分及综合排名 (8)四、聚类分析及其结果 (10)五、中国经济应对美国金融危机的建议 (11)六、结束语 (12)参考文献 (13)附表1 (14)附表2 (17)III金融危机对我国各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一、绪论2008年,全国各族人民在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我国破产重整业务发展历程、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破产重整业务发展历程、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破产重整业务发展历程、现状及发展趋势我国破产重整业务发展历程、现状及发展趋势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破产问题逐渐凸显出来。

为解决企业破产问题,我国逐步建立了破产重整制度,并推动了破产重整业务的发展。

本文将从历程、现状以及发展趋势三个方面来探讨我国破产重整业务的情况。

一、历程我国破产重整业务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

当时,面临大规模国有企业破产的压力,我国开始探索破产重整制度的建立。

随后,我国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如《企业破产法》、《公司破产重整暂行条例》等,为破产重整业务提供了法律基础。

经过近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破产重整业务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根据最新统计数据,自2009年至今,全国法院共受理破产重整案件近4000件,其中重整通过的案件占比约为50%。

这显示出我国破产重整制度的有效性和业务的发展潜力。

二、现状我国破产重整业务已经逐渐成为企业解决破产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

破产重整可以帮助企业通过债务重组、资产处置等方式实现经营状况的恢复和债务的偿还。

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破产重整,以避免破产清算的局面。

在破产重整中,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比例都较高。

国有企业由于历史原因和产权关系等因素,容易面临债务问题。

而民营企业则往往存在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导致破产的风险增加。

因此,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都需要借助破产重整来解决经营困境。

破产重整业务在不同行业中也有不同的应用。

例如,制造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等领域的企业破产重整案件相对较多。

这些行业的企业往往面临市场竞争的压力和资金链断裂等问题,需要通过重整来化解危机。

三、发展趋势未来,我国破产重整业务将呈现以下几个发展趋势:1.进一步完善法律制度。

目前,我国破产重整法律体系尚不完善,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漏洞。

未来,我国将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明确破产重整的程序和规则,提高制度的透明度和可操作性。

2.加大对企业的支持力度。

破产重整旨在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实现经营状况的恢复和债务的偿还。

我国破产重整业务发展历程、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破产重整业务发展历程、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破产重整业务发展历程、现状及发展趋势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企业经营环境的日益复杂,破产重整业务作为一种重要的企业危机处理方式已成为中国企业家的共识和国家政策的重点推动对象。

本文将从我国破产重整业务的发展历程、现状及发展趋势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我国破产重整业务发展历程我国破产重整业务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 前期阶段(1997年前)在我国改革开放初期,由于缺乏经验和相关法律法规的支持,企业面临的危机往往只能通过停产、裁员、债务重组等传统方式来处理。

其中,债务重组是最常见的方式。

但由于缺乏法律规范和政府主导,往往导致债务重组成效较差。

2. 探索阶段(1997年-2007年)1997年,我国颁布了《企业破产法》,为我国破产重整业务的发展奠定了法律基础。

此后,各地政府开始尝试推行破产重整业务。

2001年,北京第一家破产重整法院成立,标志着我国破产重整业务进入探索阶段。

此时,我国的破产重整业务尚处于初级阶段,法律、制度和技术手段均相对落后。

3. 规范阶段(2007年至今)2007年,《企业破产法》进行了全面修订,进一步完善了我国的破产重整制度和程序,为我国破产重整业务的发展提供了更为有力的法律保障。

此后,我国各地政府加大了破产重整业务的宣传和推广力度,吸引了大量外资和国内企业参与破产重整业务。

目前,我国的破产重整业务已经成为全球最活跃的市场之一。

二、我国破产重整业务现状1. 破产重整案件数量不断增加据最高人民法院统计数据,截至2019年底,我国累计受理破产重整案件20.8万件,其中仅2019年就受理了超过6万件。

破产重整案件数量的不断增加表明,我国的破产重整业务已经开始得到广泛应用,并且预计在未来还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

2. 破产重整实践发展较为成熟我国破产重整实践经历了不断摸索和实践的过程,目前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业务模式和流程。

例如,各地政府已经建立了相应的破产重整机构和专业人才队伍,法院也对破产重整案件进行了分类管理,确保了破产重整程序的规范性和公正性。

破产对营商环境的重要意义

破产对营商环境的重要意义

破产对营商环境的重要意义摘要:1.破产制度的基本概念和作用2.破产对营商环境的积极影响3.我国破产法律制度的现状和不足4.进一步完善破产法律制度的建议正文:破产,作为一种市场经济的调节机制,对于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产业升级和维护营商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国破产案件逐渐增多,破产制度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本文将从破产制度的基本概念和作用、破产对营商环境的积极影响、我国破产法律制度的现状和不足以及进一步完善破产法律制度的建议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破产制度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破产是指企业因债务无法清偿,经法院裁定破产清算或重整的过程。

破产制度具有以下作用:一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让优势企业得以生存和发展,淘汰劣势企业;二是保障债权人、债务人和股东的合法权益;三是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促进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其次,破产对营商环境的积极影响。

破产制度有助于优化营商环境,提高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的效率。

一方面,有利于企业及时纠正经营失误,降低企业经营风险;另一方面,有利于激发市场活力,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

此外,破产制度还有助于缓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然而,我国破产法律制度在实践过程中仍存在一定不足。

一方面,破产立法相对滞后,部分规定过于原则性,操作性不强;另一方面,破产审判专业化水平有待提高,法院审理破产案件的经验和能力不足。

此外,破产重整机制不完善,债务重组和资产重组的效果不理想,导致资源优化配置的功能发挥受限。

为完善我国破产法律制度,本文提出以下建议:一是加强破产立法,对现行破产法进行修订和完善,提高破产法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二是提高破产审判专业化水平,加强法院队伍建设,提升破产案件审理质量和效率;三是完善破产重整机制,强化债务人和债权人之间的协商与沟通,提高重整成功率;四是加大对破产企业的政策支持力度,降低破产成本,减轻企业负担。

总之,破产制度在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市场经济发展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在我国建立个人破产制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在我国建立个人破产制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在我国建立个人破产制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摘要】个人破产制度在我国一直缺乏,导致许多个人面临经济危机无法得到有效解决。

国际经验表明,建立个人破产制度有利于保护个人权益,促进经济发展。

我国建立个人破产制度势在必行。

在法律框架的基础上,个人破产制度的制定与实施是可行的,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个人破产制度的建立将有助于推动经济发展,保障个人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

需要牢固意识到,制度建设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

应该尽快建立个人破产制度,以促进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保障社会的和谐稳定。

【关键词】个人破产制度、必要性、可行性、法律框架、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制度建设、国际经验、现状、问题、助力、长期过程1. 引言1.1 什么是个人破产制度个人破产制度是指为个人债务人在无力偿还债务的情况下提供一种清偿债务、重新开始的法律程序。

在绝大多数国家,个人破产制度旨在保护个人财产免受债权人追债的侵害,同时也为个人债务人提供了一个合法的途径来摆脱债务困境。

个人破产制度通常包括清算债务、保护个人基本生活需求、重新规划个人财务状况等内容。

通过个人破产制度,个人债务人可以在法律的保护下有序地进行债务清理,避免了恶性循环的产生,同时也让个人有机会重新开始,重新融入社会。

个人破产制度的建立不仅有利于保护个人债务人的合法权益,也有助于维护社会金融秩序和经济稳定。

在我国,个人破产制度的建立可以为个人债务人提供更多的法律保障,推动消费信贷市场的健康发展,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1.2 我国个人破产制度的现状我国个人破产制度的现状可以说是比较滞后和不完善的。

目前,我国在个人破产领域还没有明确完善的法律制度来保护那些无法偿还债务的个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企业可以进行破产重组或者破产清算,但是对于个人来说,却没有专门的破产制度适用。

由于没有个人破产制度,一旦个人面临财务危机无法偿还债务,往往只能被迫背负沉重债务继续生活或者选择逃避债务,这不仅对个人经济造成长期影响,也影响整个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

底特律破产对中国城市经济发展的启示

底特律破产对中国城市经济发展的启示
( 四) 城市管理不善
和企业的偿债能力不 断下 降 , 三大 汽车公 司 申请 破产 保
[ 作者简介 ] 刘先雨 ( 1 9 6 8一) , 男, 黑龙 江哈 尔滨人 , 副教授 , 研 究方向 : 国际贸易、 宏观 经济。
1 0
2 0 1 3 年 第 9 期・ 总 第 2 3 1 期
底特律之所 以被称 之为 “ 汽 车之城 ” , 是 因为多 家汽
车业巨头将总部设在此处 。底特律 由盛 至衰 的过 程折 射 的是汽车产业成 长 、 发展 和走 向衰 亡的过 程。美 国生 产 的汽车 , 曾经畅销全球 , 市 场 份额 巨大 , 但 由于现在 很多
为随着城镇化的逐步推进 , 内需得 以启动 , 届 时能够带 动 我 国经济保持高速 发展 。但 笔者认 为 , 城镇 化 主要是 人 的城镇化 , 而不是建 了多少商 品房就 算 是城镇 化 。如果
政收入的恶化。
等低端制造业 , 而忽视 了现代 服务业 、 中高端制造业 的多
元化发展 , 造成 经济增 长结 构过 于单 一。我 国的地方 政 府 由于经济转型和产业 结 构多样 化进 展缓 慢 , 这 就为 今
对于中国 , 地方债务规模测算 口径差元 , 每年 支付银 行利息 高

新兴 国家 的汽车制造业迅 猛发展 , 渐有 赶超美 国之势 , 使
美 国的汽车产业受 到了前 所未有的挑战 。美 国汽车业既
个城市缺乏对外来 人 口的吸引 力 , 流 出人 口大 于 流人
人 口, 那 么建 造的大量商 品房将被 闲置 , 长期 下去也将 出
现底特律式 的“ 鬼城 ” 。 ( 三) 地方政府 负债 过高 底特 律市这次 申请破 产保护 主要 是 因为其 高达 1 8 0

底特律破产

底特律破产

底特律破产底特律是美国密歇根州的一座城市,曾经被誉为世界汽车制造业的摇篮。

然而,底特律市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陷入了巨大的经济困境,最终在2013年申请了破产保护。

底特律破产的背后有许多原因,包括经济结构转型困难、失业率居高不下、人口大量外流等等。

本文将详细探讨底特律破产的原因及其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底特律的经济一度以汽车制造业为支柱,多家汽车巨头如福特、通用和克莱斯勒在这里设有生产基地。

然而,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底特律的汽车制造业遭受重创。

由于市场需求下降,许多汽车企业不得不削减生产规模,甚至关闭工厂。

这导致底特律的失业率大幅上升,给整个城市经济带来巨大压力。

除此之外,底特律的经济结构转型也面临巨大困难。

过去几十年里,底特律的经济高度依赖汽车制造业,缺乏多元化的产业结构。

这使得底特律在经济危机中缺乏应对能力。

与此同时,底特律市政府的财政管理也存在问题。

长期以来,底特律市政府一直面临财政赤字和债务累积,无力有效应对经济危机的冲击。

破产对底特律城市发展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破产导致底特律失去了市政府的自主权,市政府被州政府所接管。

这使得底特律在决策和发展方面受到限制。

其次,破产导致底特律的公共服务遭受严重削减,包括教育、交通和警务等方面。

这给底特律的市民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不便,进一步加剧了人口外流的现象。

此外,底特律破产也对城市形象造成了负面影响,使得投资者和企业更加不愿意在底特律投资或设立业务。

然而,底特律在近年来也开始逐渐走出困境。

底特律市政府通过吸引外部投资、促进创新和发展新兴产业来重振经济。

同时,底特律也积极改善城市基础设施、加强社区建设,提升市民生活质量。

这些努力逐渐取得了成效,底特律开始迎来了复苏。

底特律的居民也开始回流,新兴产业逐渐兴起,城市的活力逐渐恢复。

综上所述,底特律的破产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汽车制造业的衰退、经济结构转型困难、市政府财政管理问题等因素都对底特律的经济和城市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对即将破产的公司的建议

对即将破产的公司的建议

对即将破产的公司的建议《挽救破产边缘的公司:重整策略的建议》近年来,全球经济的起伏不定使一些公司陷入了破产的边缘。

面对这种情况,公司需要紧急采取行动来挽救自己。

以下是一些建议,帮助即将破产的公司制定重整策略,重新找回盈利的机会。

1. 清晰的目标设定:公司需要明确地设定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包括恢复盈利、降低成本、增加销售额等。

这些目标应该具体、可衡量和具有挑战性,以激励员工为实现目标而奋斗。

2. 优化资金管理:对于即将破产的公司来说,资金管理是至关重要的。

公司需要仔细审查财务情况,确保所有支出合理控制,并寻求融资的可能性。

同时,建立紧密的关系与供应商和银行等合作伙伴,以寻求额外资金支持和灵活付款方式。

3. 重新审视产品和市场战略:成功的重整策略需要公司对自身产品和市场策略进行全面审视。

公司需要确定哪些产品或服务有潜在的盈利能力,并调整定价、研发和市场推广等策略,以满足客户需求并提高竞争力。

4. 削减成本并优化流程:这是重要的措施之一,可以帮助公司降低开支并提高效率。

公司可以通过减少不必要的开支、重新谈判合同、优化生产流程等方式来实现。

同时,公司还可以积极寻求员工的建议,他们通常能够提供创新的成本削减措施。

5. 加强员工培训与激励机制:公司的员工是其最宝贵的资产,因此,对员工进行培训和激励非常重要。

培训可以提高员工的技能和知识,使他们能够适应变化,并为公司带来竞争力。

同时,激励机制可以激励员工努力工作,以实现公司设定的目标。

6. 寻求合作伙伴和收购机会:公司可以积极寻求与其他公司的合作伙伴关系,以共同实现增长目标。

此外,收购也是一种策略,可以帮助公司扩大市场份额或获得现金流入。

7. 加强沟通与公关:即将破产的公司面临负面的公众形象和信誉。

因此,公司需要加强与客户、供应商和其他利益相关方的沟通,并发布公告和声明来消除负面影响,重建市场信心。

总之,即将破产的公司需要紧急采取行动来避免倒闭。

通过设定明确的目标、优化资金管理、重新审视产品和市场战略、削减成本、加强员工培训与激励机制、寻求合作伙伴和收购机会以及加强沟通与公关等措施,公司可以重整策略并寻找重获盈利的机会。

中国银行业倒闭危机探索

中国银行业倒闭危机探索

中国银行业倒闭危机初探【摘要】通过对当前我国银行业所面临的危机的因素及未来银行业和金融改革发展方向的分析发现,我国银行业利润来源的维持面临着极大地挑战,同时由于我国的国情所导致得大量的不良贷款极大地增加了银行的经营风险。

本文正是在研究的基础上针对上述问题对我国银行倒闭的可能性进行探索并得出结论。

【关键字】银行业危机银行倒闭风险一.引言及相关文献综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业发展很快,特别是银行业在改革春风的沐浴下迅速蓬勃壮大。

截止2011年底,中国共有2家政策性银行及国家开发银行,5家大型商业银行,1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144家城市商业银行,212家农村商业银行,190家农村合作银行,2265家农村信用社,1家邮政储蓄银行,635家村镇银行以及46家农村资金互助社。

但是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入世步伐的加快,金融业竞争将愈演愈烈,我国商业银行也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对自身暴露出的问题,急需认清和解决。

其中,我国银行业主要面临着如下一些紧迫的问题:首先是利率的市场化进程。

利率市场化是指金融机构在货币市场经营融资的利率水平。

它是由市场供求来决定,包括利率决定、利率传导、利率结构和利率管理的市场化。

实际上,它就是将利率的决策权交给金融机构,由金融机构自己根据资金状况和对金融市场动向的判断来自主调节利率水平,最终形成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基础,以货币市场利率为中介,由市场供求决定金融结构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利率体系和利率形成机制。

我国商业银行数年来通过利差赚取的利润将会不断减少,并且急需寻找到新的收益来源。

其次,国内产能过剩,借贷资金供过于求。

受益于政府4万亿促进经济发展的投资计划,中国相对来讲还算比较平稳地度过了国际金融危机。

这些钱涌入中国经济的各个方面,包括建筑以及基础设施领域。

但现在中国必须也承受这种资金“及时雨”所带来的负面效应,从内蒙的鬼城到西北从没有车走的高速公路和海南建造奢侈的旅游景点,资源配置的浪费和不合理随处可见。

底特律破产对中国城镇化的启示

底特律破产对中国城镇化的启示

底特律破产对中国城镇化的启示近年来,中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然而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也需要从历史中吸取教训,并注意避免重蹈底特律破产的覆辙。

底特律作为美国汽车工业的象征,曾因为一系列问题而陷入财政危机并最终破产。

本文将从底特律破产的原因以及对中国城镇化的启示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底特律破产的原因底特律破产并非一蹴而就,其原因可以追溯到几十年前的社会、经济和政治演变。

以下是导致底特律破产的主要原因:1. 产业结构转型导致经济衰退:底特律长期依赖汽车产业,而汽车产业在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面临巨大冲击。

全球经济危机、国内汽车市场的饱和以及国外竞争的加剧,使得底特律的汽车企业陷入困境。

经济衰退进一步导致人口下降和财政收入减少。

2. 人口减少和城市衰退:由于产业结构调整,大量工人失去工作,底特律遭受了规模庞大的人口流失。

1990年至2010年期间,底特律的人口减少了60%。

这导致了城市规模的萎缩、房地产市场的崩溃以及基础设施的废弃。

3. 政府管理不善和财政困难:底特律市政府长期存在不善的财政管理和腐败问题。

财政困难使得政府无法提供足够的公共服务,例如教育、交通和安全。

这进一步削弱了城市的竞争力,加速了城市的衰落。

二、底特律破产对中国城镇化的启示底特律破产的教训对于中国城镇化的进程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汲取启示:1. 多元化产业结构:底特律过于依赖汽车产业,在汽车工业受挫时遭受了沉重打击。

中国在推动城镇化的过程中,应通过发展多元化的产业结构,使城市经济更具韧性。

同时需要注重转型升级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和推动创新创业,以应对外部变化带来的冲击。

2. 人口流动与城市规划:底特律经历了大规模的人口流失,这对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了巨大压力。

中国在城镇化过程中,应注重人口流动与城市规划的协调,合理规划城市规模和人口分布,以免出现城市病、资源浪费和社会不稳定等问题。

3. 良好的政府管理与财政调控:底特律的政府管理不善和财政困难是导致城市破产的重要原因之一。

中国十大资源枯竭城市

中国十大资源枯竭城市

中国正在衰落的十大城市:因资源而生因资源而亡最近,美国曾辉煌一时的汽车城底特律申请破产,对中国城市的发展敲响警钟。

2011年,中国公布了一份“资源枯竭型城市”名单,共有69个城市上榜。

资源型或靠单一传统产业支撑发展的城市,经过长期过度开发使用,如今面临着资源枯竭、产业衰退的尴尬局面。

这些城市现状如何,又该何去何从?一、资源城市的产业转型之路资源型城市似乎总难以逃脱"建设-发展-萎缩-报废"宿命。

长期依赖资源的开采,忽视产业的多元化发展,技术的创新,加上环境污染,让城市不可避免走向衰亡。

这些城市往往因资源而生,也因资源而亡。

1、鄂尔多斯:煤都神话的破灭这个曾经名不经传的内蒙古三线城市,创造了一系列的经济神话GDP一度赶超香港,房价直逼"北上广"。

鄂尔多斯的煤炭产业占经济总量近70%,占财政总收入近50%。

拥有"黑金资源"的鄂尔多斯,在煤炭产业的黄金十年里,风头一时无两。

可惜,煤炭带来的巨额财富,被这座城市挥霍在房地产市场里。

据公开资料显示,2006年鄂尔多斯的楼市均价大约为1200元,三年后,住房均价飙升到7000元左右。

神话的破灭始于2011年底,煤炭量价狂跌,楼市出现低迷,鄂尔多斯这个富裕煤都陷进债务危机。

显然,单一依靠煤炭资源,产业结构单一,产业链短,粗放生产,导致环境恶化,产能落后,同时热衷房地产的投机买卖,这让鄂尔多斯的发展之路越走越窄,泡沫隐患重重,终于一夜之间,神话破碎。

近年来,城市产业谋求转型,将装备制造基地作为强力引擎,引进500强企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目前全市非煤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30%。

预计到2017年,非煤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将提高到50%左右,有望形成一批产值超千亿元的产业集群、工业园区和大型企业。

"完成由粗放型到集约型生产的转变。

2、陕北神木:煤炭王国风光不再“因煤而兴,因煤而富”,神木构建了一个让人艳羡的优质煤炭王国,拥有免费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

把萧条看作再发展的飞跃台

把萧条看作再发展的飞跃台

把萧条看作再发展的飞跃台1. 引言1.1 概述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萧条是一个不可避免的现象。

萧条不仅仅是经济停滞和产业下滑,更是对社会的一次考验。

我们不能简单地将萧条视为经济发展的终结,相反,我们应该将其看作是再发展的飞跃台。

在面对萧条时,我们有机会进行改革和调整,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和技术的升级。

而这些改变和调整,将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如何将萧条看作再发展的飞跃台,探索出适合当前经济形势的发展模式和路径,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通过本文的探讨和案例分析,我们将发现萧条并非全然消极,相反,它也为我们带来了新的机遇和可能性。

让我们一同探讨,如何将萧条化解为再发展的契机,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1.2 背景萧条是指在经济运行中出现的一种短期经济衰退现象,通常表现为生产活动减缓、就业率下降、消费减少等现象。

萧条往往会对整个经济体系产生负面影响,导致企业倒闭、失业率上升、经济增长放缓等问题。

在全球化经济体系中,萧条现象的发生已经成为不可避免的现实。

面对萧条,人们往往只看到其中的消极影响,忽略了萧条所带来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实际上,萧条也可以被看作是再发展的一个飞跃台,通过克服萧条带来的困难和挑战,企业和经济体可以实现再次腾飞,实现更加稳健和可持续的发展。

了解萧条的定义、萧条带来的影响以及如何将萧条视作再发展的飞跃台,对于有效应对萧条并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接下来,将深入探讨萧条在再发展中的作用,并通过案例分析和提出措施建议,展示萧条对经济的积极影响和发展机遇。

【2000字】2. 正文2.1 萧条的定义萧条是指一种经济形势,通常是指经济活动减缓或停滞,导致生产力下降、失业率上升和企业倒闭增加的情况。

萧条通常伴随着经济衰退和市场不景气,带来的影响十分严重。

萧条的定义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经济增长率下降,甚至出现负增长;第二,失业率上升,劳动力市场状况恶化;企业面临资金困难、生产停滞甚至倒闭;第四,消费不振,市场需求疲软;第五,金融市场动荡,股市下跌,资产价格下降。

破产重整的可行性分析

破产重整的可行性分析

破产重整的可行性分析破产重整是指企业面临无法偿还债务并处于无法继续经营的状态时,通过法院介入,对企业的资产和债务进行整理和重组,寻求达成债务重组协议,以实现企业的破产保护并重新恢复经营的一种制度安排。

破产重整机制的实行旨在解决企业债务危机,保护各方利益,促进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破产重整的可行性主要涉及到企业的内外部环境、债务人的实际情况以及法律和政策的支持等多方面的因素。

首先,破产重整的可行性需要考虑企业的内外部环境。

内部环境主要涉及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和管理状况。

如果企业的经营能力较弱,管理水平较低,可能难以通过重整来恢复企业的经营活力。

此外,企业的规模和行业地位也会影响重整的可行性。

如果企业规模过小或行业竞争激烈,可能很难吸引到重要的合作伙伴或投资者,从而影响重整的成功。

外部环境包括宏观经济环境和行业特点等。

如果宏观经济状况不稳定,行业发展不景气,可能会对企业的重整产生不利影响。

其次,破产重整的可行性还需要考虑债务人的实际情况。

具体来说,需要考虑企业的负债状况和还款能力。

如果企业的债务过大,还款能力较弱,可能难以通过重整来解决债务问题。

此外,需要评估债务人的诚信度和合作意愿。

如果债务人存在严重信用问题或不愿意接受合理的重整安排,可能会对重整的可行性造成困难。

第三,破产重整的可行性还需要考虑法律和政策的支持。

破产重整是依法进行的,需要依赖法律程序和法庭的审查和支持。

因此,法律环境对于破产重整的可行性至关重要。

首先,需要有完善的重整程序和相关法规,以确保重整过程的公正和透明。

其次,需要有相应的法官和专业人员来负责重整的审理和监管工作。

最后,政府在政策和资金方面的支持也对重整的可行性起到关键作用。

例如,政府可以提供财政支持和税收优惠等措施,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总之,破产重整的可行性涉及到多个因素的综合影响。

除了企业的内外部环境、债务人的实际情况和法律政策的支持外,还需要考虑投资者和相关利益方的合作意愿以及市场竞争的状况等。

企业破产保障措施的改进与创新

企业破产保障措施的改进与创新

企业破产保障措施的改进与创新随着全球经济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破产的可能性也愈发增加。

破产不仅对企业经营者和员工产生巨大影响,也会对整个经济体系造成连锁反应。

因此,加强企业破产保障措施的改进与创新势在必行。

本文将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1. 法律框架的完善不可否认,一个健全的法律框架对于企业破产保障至关重要。

在现有的法律框架基础上,应当进一步改善破产程序,特别是加强对破产企业的清算和重整管理,以确保债权人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

同时,还应对引入预防性破产制度进行探讨,通过提前介入危机企业,纠正其经营错误,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2. 资金支持机制的建立破产风险往往伴随着企业财务压力的加大,因此建立合理的资金支持机制至关重要。

可以通过设立破产保护基金或引入专业破产保险,为濒临破产的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帮助其渡过难关。

此外,银行和金融机构也应加强对破产企业的金融支持,提供适当的贷款和信贷担保,为企业提供稳定的经营资金。

3. 员工权益保障的加强企业破产常常伴随着裁员和劳动合同解除,给员工的生活和就业带来极大的困扰。

因此,在破产保障措施中,应加强对员工权益的保护。

可以通过设立员工工资保障基金,保障员工在企业破产时能够及时收到工资。

同时,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再就业服务,帮助他们重新回到工作岗位,减少破产对员工的冲击。

4. 信息透明度的提升在企业破产过程中,信息的透明度对于保护各方的利益至关重要。

政府部门应要求破产企业及时公开其财务状况、债权情况和破产程序进展等信息,确保债权人、员工和其他利益相关方都能及时了解破产情况。

同时,对破产企业的财务报告和破产保护基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确保资金的安全运用。

5. 协调机制的建立企业破产保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金融机构、法院、行业协会等各方的共同参与和协调。

因此,建立跨部门、跨机构的协调机制十分必要。

可以设立一个由多个政府部门和社会机构组成的破产保障工作组,负责协调和推动破产保障措施的实施,并及时调整政策、措施,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

底特律破产

底特律破产

底特律破产底特律破产是指底特律市政府因财政困难无力偿还债务和维持运营而申请破产保护的事件。

底特律曾是美国汽车工业的重要基地,但在经济危机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背景下,底特律市面临严重的财政危机,最终于2013年7月18日宣布申请破产保护,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大的城市破产案。

底特律的破产是长期积累的结果。

上世纪中叶以来,底特律市经历了一系列经济和社会问题,如工业结构调整、人口减少、失业率上升等。

随着美国汽车工业的衰退,底特律市的经济主要依靠汽车产业的支撑,而这一支撑面临了严重的挑战。

汽车工业的衰退导致了大量的工厂倒闭和岗位裁减,失业率迅速上升。

同时,随着底特律市中产阶级的迁离和人口减少,市政府的税收收入大幅下降。

而为了维持基本市政服务,市政府不得不增加借款。

底特律市政府的财政问题主要集中在债务问题上。

市政府每年需要偿还巨额的债务和利息,但因为财政困难,无法按时履约。

市政府曾试图和债权人进行谈判,希望通过削减债务和利息获得临时的财务支持,但由于债权人分散、诉讼复杂,谈判进展缓慢。

在举债无望和未来还债能力不足的情况下,底特律市政府最终决定申请破产保护。

底特律市政府破产对当地居民和市政服务造成了巨大影响。

由于财政困难,市政府不得不削减公共教育、警察、消防等部门的经费,导致了公共服务的下降和市民生活质量的恶化。

此外,底特律市政府还关闭了一些公共设施和服务机构,使得当地的社会保障网进一步破裂。

破产案还引发了市内的抗议活动和社会动荡,市政府和市民之间的紧张关系进一步加剧。

底特律破产也引发了一系列社会和政治问题的思考。

首先是城市治理和财政管理的问题。

底特律的破产案揭示了城市政府如何在长期发展和短期财务压力之间平衡,以及如何规划城市的未来。

其次是经济结构调整与社会保障的问题。

底特律曾是一个以工业为基础的城市,而随着工业结构的调整和取消,如何保障当地居民的生计和社会福利成为重要问题。

最后是政府和债权人之间的利益冲突。

底特律市政府破产案的债权人众多,涉及国内外金融机构、工会、公共机构等利益主体,如何平衡各方利益、保护当地居民利益成为一个复杂的问题。

《迈向高质量发展之路:新时代大都市城市品质建设》记录

《迈向高质量发展之路:新时代大都市城市品质建设》记录

《迈向高质量发展之路:新时代大都市城市品质建设》读书记录目录一、内容综述 (1)二、背景分析 (2)1. 当前大都市发展的现状与挑战 (3)(1)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 (4)(2)城市化进程中的矛盾与问题 (5)(3)大都市在全球竞争中的地位与角色 (6)2. 新时代背景下城市品质建设的重要性 (7)(1)提升城市竞争力 (8)(2)改善居民生活质量 (9)(3)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11)三、主要内容概述 (12)1. 城市品质建设的核心理念与原则 (13)(1)以人为本,注重可持续发展 (14)(2)绿色低碳,注重生态环保 (16)(3)文化传承,注重历史与现代相结合 (17)2. 城市品质建设的重点任务与举措 (18)(1)优化城市空间布局 (20)(2)提升城市基础设施水平 (21)一、内容综述在阅读《迈向高质量发展之路:新时代大都市城市品质建设》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感其对于当下中国大都市发展的深刻洞见与实践指导意义。

书中以新时代大都市为背景,详细探讨了城市品质建设的核心理念、策略路径及未来展望。

作者便明确指出,在新时代背景下,城市品质建设已成为大都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随着全球竞争的加剧和人民对美好生活需求的日益增长,单纯的经济增长已无法满足城市发展的全部内涵,而城市品质的提升则成为吸引人才、集聚资源、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基础。

在内容综述部分,作者首先概述了城市品质的内涵与外延,包括生态环境、公共服务、社会文明、经济实力等多个方面。

结合具体案例,深入剖析了当前大都市在城市品质建设过程中面临的挑战与问题,如生态环境恶化、公共服务供给不均、社会文明程度不高等。

这些问题既是制约城市发展的瓶颈,也是推动城市品质提升的动力。

针对这些问题,作者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创新性和可操作性的解决方案。

通过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提升城市的生态品质;优化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加强社会治理创新,提高社会的文明程度等。

经济发展出现多元趋势

经济发展出现多元趋势

经济发展出现多元趋势作者:赵丽君来源:《现代工商》2012年第03期第一季度,国内经济显现多元发展趋势,今年可能被认为是近20年来中国经济形势最不稳的时期。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副所长李佐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说,中国经济危机很可能在2013年爆发,引爆线不是房地产泡沫破灭就是地方债务危机,其表现就是部分中小企业破产,部分银行破产,部分地方政府破产。

李所长认为,即使经济危机发生也没什么可怕的,可能还是“好事”,因为危机可以倒逼中国几乎停滞的转型和改革,对民营经济的发展也是有利的。

只要一启动改革,中国经济的天就会慢慢放晴了。

“马太效应”的路径依赖过去八年的中国经济,最本质的特征是财政的扩张,地根撬动银根,地方政府用楼价来撬动整体地价估值水平,然后招商引资撬动银根,支撑投资的扩张。

这是2003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长的逻辑主线。

这一经济扩张模式导致中国在完全进入过剩型经济后的2003年—2011年,大部分资源被配置在低效率的政府经济活动中,公共投资的全面提速成为中国货币创生的主体,从而引致了其间三次明显的通货膨胀。

根据西方经济学,政府部门的大规模投资行为必然带来“挤出效应”和无效率,而投资率过高的经济体也必然面临产能过剩和经济忽冷忽热的挑战。

事实上,这些挑战在中国经济近些年的现实中不断得到验证。

据报道,2012年政府积极的财政政策将落实在以新一代互联网标准、电动汽车配套设施、核能设备基建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基础设施建设上,“以产业升级提升中国经济内生性质量”。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近年来各级政府财政倾力扶持和补贴的LED、风电、光伏太阳能和新能源汽车等行业,在2011年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产能过剩、泡沫破灭、经营困难和倒闭潮。

2011年,与政府急功近利地四处“烧钱”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民营企业家们难以为继后地跳楼、跑路、暴力抗税、变卖资产和移民潮。

据有关人士考察,如果不偷税、漏税,90%的民营企业肯定会倒闭。

未来一个时期中国经济发展将呈现新趋势

未来一个时期中国经济发展将呈现新趋势

未来一个时期中国经济发展将呈现新趋势受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演进、资源和环境约束日益增大以及“十二五”时期经济发展战略调整的影响,中国经济的发展模式和驱动因素正在悄然变化,特别是“十八大”之后,新一届中央政府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方向、发展战略以及发展目标提出了许多创造性和革新性的思路,这将引导和推动未来一个时期经济发展呈现新趋势。

一、中国经济将从高速增长步入中速增长阶段1979-2012年我国经济年均增长9.8%,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经济过分依赖外需的高增长动力被弱化,同时经济依赖廉价丰富生产要素的高增长时代趋于结束,经济运行进入了一个拐点转折期,经过最近几年的调整转型,可以确认,我国经济增长逐渐由过去的高增长步入中速增长时期。

过去30年增长约10%,2012年7.8%,2013年预计7.5%,未来一个时期将会维持6-8%的中速增长。

经济增速放缓的原因:第一,经济发展阶段的要求。

中国经济经过30年的高速发展,人均GDP 达到6000多美元,按照世界银行的划分标准,已达到中等收入国家水平,此时的经济增长主要是质量和效益的改善,结构的升级,增速减缓势在必行。

在该阶段我们面临“中等收入国家陷阱”的问题,要解决重大社会、经济结构问题,必须放慢经济增速,释放经济社会的风险。

第二,要素成本水平明显提高。

2002年至2011年,我国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由12373元/年增加到41799元/年,增长了237%;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上涨了70%,建筑安装工程价格指数上涨了52%,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上涨了35.8%。

劳动力、土地、资金、资源等生产要素价格持续上涨,资源短缺和环境保护力度,导致企业生产成本大幅提高,支持企业低成本扩张的低要素价格条件不复存在。

第三,市场需求不足问题凸现。

经过多年的快速扩张,中国经济已由短缺经济变成了过剩经济,目前出口需求萎缩,消费需求徘徊不前,最终需求不足,大量的工业产品,一生产出来就变成了库存,企业连续亏损,只好降低速度压缩生产,市场需求不足是导致中国经济增速减缓的根本原因。

企业破产保护与区域经济:地方政府的产业引导

企业破产保护与区域经济:地方政府的产业引导

企业破产保护与区域经济:地方政府的产业引导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的破产是一种常见现象。

破产保护制度对于促进市场经济的稳定发展至关重要。

然而,企业破产对于地方经济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因此,地方政府在推动企业破产保护的同时,还需采取积极的产业引导措施,以维护区域经济的稳定。

首先,企业破产保护制度是市场经济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在市场经济中,企业面临着各种风险和竞争压力,有些企业由于自身经营不善或其他原因,难以继续运营下去,这时就需要有破产保护制度的出现。

破产程序可以帮助企业解决债务问题,并为企业重新出发创造条件。

对于企业来说,破产保护制度提供了一个机会,使其有机会进行内外部调整,并对未来发展做出新的规划。

然而,企业的破产不仅仅对企业自身产生影响,还会对当地经济产生连锁反应。

当一家企业破产后,其供应链中的其他企业也可能面临经营困境,从而导致更多的企业倒闭。

这种连锁反应在区域经济中可能形成一定规模的负面效应,进而影响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

因此,地方政府在企业破产保护的同时,需要采取积极的产业引导措施,以减轻地方经济的负面影响。

地方政府的产业引导可以以多种方式进行。

首先,地方政府可以通过引导企业进行产业升级,促进区域内企业的转型升级。

通过政策引导和经济支持,鼓励企业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和新产品,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减少企业破产的风险。

其次,地方政府可以促进企业间的合作与联盟,形成产业集群。

产业集群可以提高企业的资源利用效率,降低成本,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通过建设产业园区、提供政策支持和金融支持,地方政府可以促进企业之间的合作,形成产业集群,减少企业破产的可能性。

此外,地方政府还可以通过引进外资企业和培育新兴产业,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外资企业的引入可以引起产业链的延伸,促进经济的协同发展。

同时,培育新兴产业可以为地方经济注入新动力,为企业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减少企业破产的风险。

综上所述,企业破产保护与地方经济的稳定发展密不可分。

什么叫城市破产

什么叫城市破产

什么叫城市破产,我只知道企业破产,中国领导人造成的债务只要换换换领导人就好了,债务由国家来还,美国出现的城市破产这是怎么回事,城市破产的债务由谁来还?所谓的城市是指以城镇的为单位的实体,也就是通常讲的城镇政府机构。

它的运作预算由城镇的财政收入如地税和其它财产性收入,上级政府拨款等支持。

当收入少于支出出项负债,当负债达到一定的程度,就要宣告破产。

实际上就是合法赖账。

美国城市破产不是新鲜事。

1937年以来,美国有约600个市、镇、县等申请破产;过去30年中申请破产的地方政府不到250个。

两年前,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就有约15个城市申请破产。

从规模上来讲,这一波美国地方政府债务危机在加利福尼亚州和纽约州尤为严重。

这两州的经济规模都超过希腊。

由于面临结构性赤字,加利福尼亚州和纽约州经济几乎陷入瘫痪,美国出现城市破产主要是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是经济原因,格林斯潘时代的美国实现长期低利率政策,借债成本过低导致政府大量负债,从而为以后爆发债务危机埋下了隐患,这是根本原因。

这次危机的直接原因则是美国房地产泡沫破裂,美国地方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房产税,而房产税与房价挂钩。

华尔街危机后美国房地产价格大幅下降,政府的房产税收入大幅减少,入不敷出从而发生财务危机。

其次是政治原因。

在西方国家也存在公务员收入过高的问题。

他们的公务员分为政务官和事务官两类,政务官随政党进退,事务官则是常任文官。

当代西方中产阶级大量破产,贫富分化严重,民众普遍缺乏政治热情,主要表现就是选举投票率过低,甚至很多选举选民总投票率都不到50%。

在仅有的选民中,常任文官的投票热情最高。

因此各个政党都将常任文官看做是自己的大票仓,争相向这些公务员允诺各种福利措施,长期以来导致公务员工资过高,机构臃肿的情况。

如本次危机中英国的公务员裁减计划高达70万人,目前已经裁剪10万人。

这种情况在美国的各州及城市也将不可避免。

第三是多党制必然导致政府负债过重,每个政党上台后都拼命借债、花钱,还钱则是下任官员的事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破产危机来警,多元发展势在必行
12月4日,美国破产庭法官史蒂芬•罗德做出裁决,底特律符合进入破产保护程序资格,这座曾经风光无限的“汽车之城”正式宣告破产,成为美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破产城市。

底特律的破产,为正积极推进城镇化进程的我国呈现出城市发展的警示。

本刊采访了长城战略咨询的王德禄先生,探寻城市高负债率的源起,探究破产机制的建立,探索城市多元发展的前行之路。

高负债率引发城市危机
自2013年3月底特律开始申请城市破产后,城市破产问题在国内就日益受到重视,相关舆论显增,质疑国内城市地方负债率的声音渐次响起。

一份来自清华大学的学术报告《中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研究》称,中国地方政府的债务总额目前应在19.41万亿元左右。

对各种融资成本的保守估算,每年需要的利息开支接近1万亿元。

报告推算得出地方政府的最大偿债能力约76.5万亿元。

地方政府的资产负债率约为
25.4%,在理论上地方政府债务还没有达到资不抵债的风险临界点。

然而,来自各方的声音以及中央政府接连不断的审计摸底行动显示,部分地区地方债务危机之严重已到达我们不得不加以认真审视的程度。

今年6月,审计署公布了对36个地方政府本级政府性债务的统计显示,地方债数量增速、规模都需引起高度重视,特别是靠卖地支撑还债的模式集聚较大风险。

如过去十年中作为河北省“一号工程”的曹妃甸,无疑是中国最炙手可热的开发区域之一,数以千亿计的资金投向这里。

与国内几乎所有的新区开发类似,曹妃甸开发亦采取借贷负债开发,其模式则是大同小异的“管委会+融资平台”。

随着产能过剩、产业枯竭的到来,曹妃甸成为了正在衰落的众多工业城市的缩影。

曹妃甸从各金融机构贷款总额达数百亿元。

但随着四万亿投资计划戛然而止,曹妃甸发展几乎再没有新增贷款,完全陷于应付存量贷款利息的境况之中,投资负债率已接近七成,可谓高负债建设的缩影。

我国城市经营特点造成了高负债
谈及到底是什么直接造成了城市的高负债率,王德禄认为,首先,新区开发盲目寻求规模做大,开发区域动辄上百上千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范围过大,造成城市负债居高不下。

曹妃甸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上千平方公里内的曹妃甸工业区、曹妃甸国际生态城以及南堡开发区三个开发园区,散落现代化建筑,被施工的塔吊和大片的荒地所围绕。

产业过剩、经营不善造成的高负债为地方所难以承受,负债纷纷转向国家。

其次,“十二五”以来,深圳等改革先锋区域纷纷倒退,平台公司驱逐外资,完全成为地方政府的工具,市场体制受到大规模破坏。

地方政府逐利性强,在市场中依靠“裁判者”的地位为自身谋取利益,能够以行政手段控制贷款,贷款规模突破限制,也造成了城市的高负债率。

关于为何近年来我国城市容易出现高负债率,王德禄给出的解释是,这是由我国城市经营
的特点决定的。

在我国,省市管理权力较大,市政领导在区域经营中影响力较强,且没有破产机制,如出现城市经营不善,容易将城市经营责任上推,最终后果由银行埋单,高额贷款难以收回。

在目前地方政府无限责任的条件下,地方政府对本级政府地方债负有无限责任;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地方债亦负有接近无限的连带责任;推到尽,中央政府对地方债负有最终的接近无限的连带责任。

这一个层层相套的无限责任的治理结构,像一艘没有隔水仓的大船,蕴含着系统风险。

理论上一级地方政府可以不负责任地举债,而把相当一部分的偿还善后责任转嫁给上级政府甚至中央政府。

而如今,债务之重几难背负,城市如同坐在濒临爆发的高额负债火药桶上,民众胆战心惊畏惧系统崩盘带来的严重后果。

根本解决地方债危机仰赖城市破产机制的建立
城市出现经营高压,破产就是解决问题的“出气筒”,有助问题缓解渐行,从而避免危机急剧爆发带来的经济崩溃、社会萧条。

王德禄指出,我国城市政府经营色彩浓厚,相应的,政府自应承担更多责任,也更需要破产机制。

出现问题不能用行政处罚来解决,行政处罚永远不能真正解决问题,容易被城市经营者规避,久而久之必加深问题。

想要从根本上解决地方债危机,需要真正尊重市场,奉市场为决定力量。

破产机制的建立,便是奉行市场准则的表现。

如不加控制疏导,我国已直面逼近的地方债危机,城市破产风险骤增。

解除城市经营破产风险、降低负债是政府工作的题中之义。

近期,中央已经开始严格控制地方政府预算,国家控制城市贷款额度,每个城市已设城市审计部门,地方政府和银行需要处理好债务规模,地方政府的财政透明度有望提高。

但是,单纯依赖行政方式处理城市债务并不可靠,且行政命令调控机制存在先天缺陷。

如欲治本,必尊市场。

本届三中全会也强调,市场是决定性力量,城市破产机制的建立,符合未来城市发展的趋势。

城市破产是市场力量的试金石,真正实现市场机制,就必须建立城市破产机制;真的实现问题城市破产,则能表明我们真正认同了市场力量。

限制城市进一步贷款、以贷还贷,会造成城市破产、城市崩盘,然而受损经营主体要想重新进入健康发展阶段,实现转型发展,只有经过破产。

政府在调控的过程中必须充分尊重市场规律,合理划定与市场的边界,科学确定城市发展总体思路和战略举措,在依法操作、规范运作的基础上,推进城市建设。

针对人们对于城市破产会带来负面影响的担忧,王德禄解释,城市破产对危机重重、无力调和的城市不一定是坏事,对我国来城市来说,也不一定只会建立负面形象。

实行城市破产,勇于解决城市问题,体现了政府敢于承担责任,尊重市场调控力量,顺应经济发展规律,能够恢复世界对中国的信心。

当然,城市破产会影响到百姓生活,关系到城市居民的公共服务、工作福利。

因此,对破产城市的居民,政府必须施加援助,相关社会援助机制必须建立。

我国未能建立城市破产机制的原因
城市破产机制符合市场经济运行规律,对城市发展存在有利影响,然而我国却一直并未建
立这一机制,仍然是由我国的政治经济体制与城市经营特点决定的。

当地方债务高企,经济下行,对地方政府的偿还能力构成挑战,地方政府、银行、中央政府三方均有相应措施,控制局部性偿债风险,从而回避城市破产。

首先是地方政府维护当地金融与社会稳定的强大愿望和力量。

事实上,地方官员偿债维护金融稳定和借债发展经济的动力一样强烈,因为任何债务危机的发生都会影响地方政府形象和政绩,一旦出现风险,地方政府会努力腾挪资金,即使“拆东墙补西墙”和变现一些资产,也会想办法解决。

其次是银行的不良贷款消化能力和风险准备金。

目前各地的政府性债务中,银行贷款是主要组成部分。

目前,我国各商业银行都有较完善的金融监管和拨备制度,特别是全国性的大型商业银行消化不良贷款能力较强,通过全国性的风险准备金调配,可以应对某个地方的暂时性债务危机。

最后是中央政府强大的调控能力。

在目前的体制机制下,中央政府很难对资不抵债的城市置之不理,即便不会直接出手替地方还贷,可能会采取债务重组、债务延期、投入支持资金、组建资产管理公司剥离坏账等应急手段帮助地方政府与相关银行,这些手段在以前处置重大金融事件过程中有使用的先例。

在政府主导的一套运行机制下,城市债务问题通过其他手段疏通排解,我国缺乏建立城市破产机制的动力。

然而,目前的运行手段给各级财政带来极大负担,消耗大量资产,不利于城市经济的健康发展,纳税人也在支付隐形巨额账单。

我们看到了中央政府整顿地方债务的决心和行动,而城市破产制度在我国是否能真正实行有待观察。

城市发展当多元化,合理控制债务规模
面对城市经营的困境,在现有条件下,城市发展应以多元化产业为支撑,坚持和谐共生理念,合理控制债务规模,从而规避城市危机,远离城市濒临破产的命运。

首先,城市发展必须以多元化产业为支撑。

城市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产业支撑是基础,只有通过产业的大发展才能集聚人气、提升财气。

但城市的产业支撑也不能仅靠个别行业,必须形成多元产业支撑。

底特律便是单一的产业结构导致经济问题,隐患在国际金融危机时期集中爆发,当地三大汽车巨头同时陷入破产边缘,进而加剧了该市财政危机。

我国许多城市产业结构同样单一,大庆、克拉玛依、鞍山、本溪、攀枝花、大同、鄂尔多斯等,都是依靠单一且不可再生资源作为经济支撑。

据统计,目前国内资源枯竭型城市有118座,涉及3400多万人口,转型发展迫在眉睫。

这提醒我们,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过程中,除了注重住宅集中化、人的城镇化,以及打造核心产业竞争力外,还要具备综合发展能力,形成多产业发展局面。

其次,城市发展必须坚持和谐共生理念。

一个城市如果不能保障每个市民平等发展的权利,就会被抛弃。

上世纪60年代,底特律黑人为争取权利而开展民权运动,演变成全美规模
最大、破坏性最强的种族骚乱,由于城市阶层对立,暴力犯罪案件频发,底特律成为美国“凶杀案之都”,100多万人逃离家园,荒废的摩天大楼、工厂和住宅随处可见。

在城市建设发展中,必须保障每个市民平等生存发展的权利,尤其是城市中农民工的权利。

现在我国进城农民工达2亿多人,虽然他们身居城市,却没享受到城市居民就业、就医、就学、社保等方面的待遇。

我国政府多次强调,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

这就要求城市发展更加注重人的权利维护,让每一个人都在同一座城市中和谐共生。

第三,城市发展必须合理控制债务规模。

举债是城市建设发展的现实选择,但如果城市举债超过地方政府资产,就会导致地方政府无力偿还甚至破产。

所以推进城市建设不仅要善于做好经营文章,即“借钱搞建设”,更要统筹考虑地方政府偿还能力,建立适度举债和良好偿债机制,合理控制债务规模,降低财政风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