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1.5 定滑轮和动滑轮(教案)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1.5定滑轮和动滑轮》教案含教学反思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1.5定滑轮和动滑轮》教案含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定滑轮和动滑轮》这一课是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的第一单元第五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原理和特点,学会使用滑轮组,并能够用科学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定义、工作原理、特点以及使用方法,并通过实验和活动,让学生加深对滑轮的理解和应用。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课之前,已经学习了简单机械的知识,对杠杆、轮轴等有一定的了解。
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能够发现滑轮的特点和作用,但由于滑轮的抽象性,学生可能对滑轮的工作原理和力的作用有一定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深入理解滑轮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定义、工作原理、特点以及使用方法,学会使用滑轮组。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定义、工作原理、特点以及使用方法。
2.难点:定滑轮和动滑轮工作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滑轮的特点和作用。
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滑轮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3.问题驱动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六. 教学准备1.教具:滑轮组、绳子、重物、支架等。
2.学具:学生分组,每组准备以上实验器材。
3.课件:滑轮的图片、动画、实验视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滑轮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滑轮的特点和作用。
2.呈现(10分钟)讲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定义、工作原理、特点以及使用方法,结合动画和实验视频,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滑轮的工作原理。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滑轮的特点和作用。
定滑轮和动滑轮教学设计(共3篇)
定滑轮和动滑轮教学设计(共3篇)篇:定滑轮和动滑轮《定滑轮和动滑轮》说课稿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你们好!我说课的课题是《定滑轮和动滑轮》。
我这节课的说课流程是:一说教材二说教法和学法三说过程四说教学预测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定滑轮和动滑轮》是《教育科学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材《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第五课内容。
这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杠杆原理、轮轴省力原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中学生将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这两种机械,并分别通过观察和实验研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
这节课也是本单元重要内容之一。
2.【学情分析】:对于农村六年级学生来说,定滑轮的位置较高,比较隐蔽,真正见到过的不多,实际应用中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在一起,也常与吊钩组合在一起使用,因此学生对这类机械的感性认识是比较缺乏的。
所以我在课前搜集了一些学生熟悉的滑轮图片,教学中从生活中的升国旗实例出发引出定滑轮,最后又让学生举例说明滑轮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感受到机械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3.【教学目标】:在《科学课程标准》理念的指导下,根据本课的知识结构和科学研究过程的一般规律,并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本课教学目标如下:(1)科学概念:1.知道定滑轮固定在一个地方,不随物体的移动而移动。
2.知道动滑轮不固定,可以随着重物的移动而移动。
3.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不同。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己设计实验方案来研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不同作用(3)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探究简单机械的兴趣;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在操作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4.【教学重点】: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不同作用。
5.【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来验证定滑轮不省力,动滑轮省力。
6.【教具学具准备】:滑轮2个,铁支架1个,测力计1支,钩码1盒,细绳子2根二、说教法和学法1.说教学方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根据本课知识特点,以及小学生对实验操作很感兴趣的实际情况,在本课教学中我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为“实验法”。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5 定滑轮和动滑轮 版
《定滑轮和动滑轮》教学设计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5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能够通过观察,描述滑轮构造上的特点
2.通过探究,让学生认识定滑轮、动滑轮,知道其各自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分组实验组内交流,让学生在实验中通过动手操作初步感受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描述和与人合作等能力。
教学重点
让学生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
教学难点
通过数据分析发现滑轮的作用
教具准备:铁架台、滑轮、线绳、勾码、测力计、课件、实验报告单;视频:定滑轮;动滑轮;
学具准备:铁架台、滑轮、线绳、勾码、测力计、实验报告单。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板书:
5.定滑轮和动滑轮
定滑轮:不能省力,可以改变用力的方向
动滑轮:能省力,不可以改变用力的方向课后小结:。
六年级上科学教案定滑轮和动滑轮_教科版
六年级上科学教案定滑轮和动滑轮_教科版【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明白定滑轮固定在一个地点,不能随着物体的移动而移动。
明白动滑轮不固定,能够随着重物的移动而移动。
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不相同。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行设计实验方案来研究定滑轮是否省力、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不同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不同作用,进展探究简单机械的爱好。
【教学重点】认识滑轮的工作原理。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来认识其工作原理。
【教学预备】滑轮及支架、钩码、线、测力计、实验记录表【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前面我们认识了两种简单机械:杠杆和轮轴。
今天我们再认识一种简单机械---滑轮。
二、认识滑轮1.让学生认真观看滑轮,它有什么特点?2.课件出示生活中的滑轮。
三、探究滑轮用力的方向1.探究一:采纳绳和一个滑轮将钩码模拟的重物提升到高处,你有什么方法?(钩码模拟重物)2.学生操作3.小组展现4.比较两个不同的装置,得出定滑轮和动滑轮同学们观看一下,这两个装置有什么不同?(拉力的方向不同;装置不同,一个滑轮不动,一个滑轮随着物体上下移动)。
5.老师介绍定滑轮和动滑轮及用力方向我们将那个只能转动不能随着物体上下移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
把那个能够随着物体上下移动的滑轮叫动滑轮。
(老师一边演示一边介绍。
)这两个装置一个是向上拉物体的,一个向下拉物体的。
大伙儿想一想,假如我们不借助滑轮的话,要把物体提上来,我们力的方向是向哪里的?(向上)谁让力的方向向下了,是哪一个滑轮?(定滑轮)原本我们提升物体是向上的,使用了定滑轮,使我们力的方向向哪里?(下)改变了力的方向。
我们来看一下动滑轮和定滑轮怎么说有哪些区别。
四、探究滑轮的省力情形刚才我们探究了力的方向,那么力的大小如何样呢?你们用这两种装置提升重物,拉力的大小,感受有什么不同?拉的时候,谁比较轻松。
1.设计实验:如何明白那种滑轮省力谁能给咱们讲一下,怎么说如何样做,便能比较出到底是定滑轮用力小依旧动滑轮用力小。
教科版科学六上《动滑轮和定滑轮课堂教学实录》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六上《动滑轮和定滑轮课堂教学实录》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动滑轮和定滑轮》是教科版科学六上的一章内容,主要介绍了动滑轮和定滑轮的定义、工作原理和应用。
本章内容通过探究滑轮的原理和特点,让学生了解物理学中的力学知识,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分析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本章学习之前,已经掌握了简单机械的知识,对滑轮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动滑轮和定滑轮的工作原理和应用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深入理解滑轮的工作原理,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够准确地描述动滑轮和定滑轮的定义和工作原理。
(2)能够运用滑轮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动滑轮和定滑轮的工作原理。
(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勇于探究和坚持真理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动滑轮和定滑轮的定义和工作原理。
(2)滑轮在实际中的应用。
2.教学难点:(1)动滑轮和定滑轮工作原理的深入理解。
(2)滑轮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滑轮的工作原理。
2.小组合作: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问题解决: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4.讲授法:通过讲解和演示,让学生掌握滑轮的基本知识和原理。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动滑轮和定滑轮的模型、实验器材等。
2.教学材料:PPT、实验指导书等。
3.环境准备:实验室或课堂实验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动滑轮和定滑轮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简单机械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介绍动滑轮和定滑轮的定义、工作原理和应用。
通过PPT和实物展示,让学生对滑轮有更直观的认识。
【精品】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5 定滑轮和动滑轮|教科版 (4)
定滑轮和动滑轮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
2.道定滑轮、动滑轮的作用。
3.会根据要求组装定滑轮和动滑轮。
(二)、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定滑轮和动滑轮工作特点的过程,进一步掌握定滑轮和动滑轮区别和作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意识到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不同作用,发展探究简单机械的兴趣。
三、学习重难点:用探究式学习法来认识滑轮的特点,并进一步熟悉用观察和对比的方法来研究问题。
四、学习过程:(一)、复习提问:1.上节课我们一起探讨了轮轴的秘密,谁说一下什么是轮轴?2.谁说一下轮轴在什么情况下省力,什么情况下费力?(二)、进行新课1.图片引入:(出示课本12页图一)在周一升旗时升旗手向下用力拉绳子,旗子却往上升,这是因为旗杆顶部有一个滑轮。
(出示定滑轮定义)像旗杆顶部的滑轮那样,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
(教师画出定滑轮草图)2.我们向下拉绳子,旗子却往上升,说明定滑轮能改变力的方向。
那么,定滑轮是否也像轮轴那样能省力呢?我们打开实验盒,组装一个定滑轮装置。
(老师指导,学生自己组装)3.出示要求,揭秘定滑轮。
(1)在绳子两端分别挂上一个钩码、两个钩码、三个钩码,即让两端的钩码数相同,看装置的平衡情况。
(2)在绳子两端挂上不同的钩码数看装置的平衡情况。
(3)得出结论:定滑轮只改变力的方向,不能省力。
4.认识动滑轮、(1)过渡:较之定滑轮,动滑轮是不是也有这样的作用呢?(2)出示课本13页塔吊吊钩的图片。
教师相机画出动滑轮的草图,引出动滑轮概念:像塔吊的吊钩上可以随着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做动滑轮。
(3)绳子随重物一起上升、下降,说明动滑轮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那么动滑轮省力吗?实验组装动滑轮,先用弹簧测力计分别称出一只、两只50克钩码的重量分别是0.5N和1N,记下数据;再通过动滑轮,测出通过动滑轮的两组钩码的重量,记下测力计的度数。
(4)对比试验数据发现,定滑轮大概能省一半的力。
六年级《定滑轮和动滑轮》教案教案及反思
六年级《定滑轮和动滑轮》教案教案及反思
六班级《定滑轮和动滑轮》教案
教材分析
在前面几课中,从同学身边非常熟识的生活使用工具入手争论
了杠杆、轮轴。
本课将沿用前几课由生活现象引入探究问题的原则,依据“问题——思索——假设——验证”的思路,指导同学熟悉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原理,进一步熟悉定滑轮和动滑轮在生活中的作用。
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为六班级同学,他们接触《科学》这门课程的学习已有3年的时间。
滑轮是同学们都曾亲眼见过的比较熟识的工具,对于“滑轮”的作用他们有着肯定的生活阅历,但也有着许多似懂非懂的问题:例如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不同作用。
由于同学头脑中对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与原理存在似懂非懂的问题,所以,他们对定滑轮和动滑轮布满了探究的欲望和爱好,于是在老师的”关怀和指导下,通过一系列的观看和试验活动可以使他们熟悉到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
与原理。
教学目标
1. 科学学问:熟悉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通过对比分析,熟悉定滑轮和动滑轮作用的不同。
知道定滑轮和动滑轮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试验争论定滑轮的作用,能够制定一个合理的动滑轮作用争论方案,并依据方案步骤进行争论。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培育乐于探究、注意科学事实、敢于提出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与沟通的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熟悉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原理。
【教学难点】通过试验来熟悉滑轮的工作原理。
教科版科学六上《定滑轮和动滑轮》参考教案
教科版科学六上《定滑轮和动滑轮》参考教案一. 教材分析《定滑轮和动滑轮》这一课是教科版科学六上的一章内容。
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原理和特点,以及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力的传递和转换的原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知识基础,对力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滑轮组的概念和原理较为抽象,学生需要通过实验和操作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对于实际生活中的滑轮应用可能了解不多,需要通过实例和图片来帮助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原理和特点,知道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掌握滑轮组的工作原理,提高观察和实验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认识到科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原理和特点。
2.难点: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掌握滑轮组的工作原理。
五. 教学方法本课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
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滑轮组的工作原理。
通过讨论和交流,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六. 教学准备1.教具:滑轮组模型、实验器材、图片等。
2.学具:实验记录表、笔记本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滑轮应用图片,如吊车、滑轮组等,引导学生思考滑轮的作用和原理。
学生分享对滑轮的了解,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滑轮组模型,向学生讲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原理和特点。
学生通过观察模型,理解滑轮的工作原理。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滑轮组的工作原理。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滑轮组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教师邀请学生分享讨论成果,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教师通过实例讲解滑轮组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吊车、电梯等。
运用动滑轮和定滑轮进行物理实验——小学科学教案
《用动滑轮和定滑轮进行物理实验——小学科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动滑轮和定滑轮的作用和原理;2.掌握动滑轮和定滑轮的使用方法;3.能够通过控制动滑轮和定滑轮的数量和位置,达到不同的提升效果;4.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什么是动滑轮和定滑轮动滑轮和定滑轮是机械运动中常用的元件,它们的作用是改变物体所受的力的大小和方向。
其中,动滑轮是可以自由运动的,它的作用是改变作用力的方向,并减小所受力的大小;定滑轮是不能自由运动的,它的作用是改变所受力的方向。
2.动滑轮和定滑轮的原理动滑轮的原理是:当外力作用在动滑轮上时,通过轮子转动的运动将力到轮缘边缘处的距离增加,从而改变作用力的方向,并减小所受力的大小。
定滑轮的原理是:定滑轮本身号称无用,是因为它不能改变力的大小,只能改变力的方向。
所以当力传到定滑轮上时,定滑轮会改变作用力的方向。
3.动滑轮和定滑轮的使用方法动滑轮和定滑轮的使用方法是非常简单的,只需要将滑轮放在需要的位置上,再用绳子把滑轮扣住,就可以使用了。
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滑轮的过程中,绳子要绕在滑轮上,避免绳子歪斜,导致滑轮损坏或者使用效果不佳。
4.控制滑轮数量和位置的提升效果在使用滑轮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控制滑轮的数量和位置,来达到不同的提升效果。
如果只有一个滑轮,那么它只能改变力的方向,而不能改变力的大小,因此如果需要提升物体,就需要施加大力,很容易疲劳。
但如果使用两个滑轮,就可以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通过绕滑轮的绳子减小所受力的大小,从而提升物体的效果更好。
当然,当需要提升物体的高度时,滑轮的位置也是非常重要的。
一般来说,滑轮的位置应该尽可能靠近物体,这样就可以更好地减小所受力的大小,达到提升物体的目的。
三、实验步骤1.确定实验的目的和对象;2.根据实验需要,选择适当数量和位置的滑轮;3.搭建实验用机构,确定物和滑轮的位置;4.调整滑轮和绳子的位置,确保顺畅;5.根据实验需要,施加相应的力,记录实验结果;6.分析实验结果,总结实验结论。
【精品】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5 定滑轮和动滑轮|教科版 (3)
定滑轮和动滑轮一、教材分析《定滑轮和动滑轮》是教育科学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第五课内容。
这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杠杆原理、轮轴省力原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前面的几课中,从学生熟悉的工具出发来研究杠杆、轮轴。
这一课将继续以提出问题——做出推测——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的方法研究定滑轮与动滑轮。
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这两种机械,并分别通过观察和实验的研究方法来研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原理。
二、学情分析本课教学对象为六年级学生,他们学习《科学》这门课程已有三年的时间。
但对于定滑轮与动滑轮学生听过这样的简单机械,但对于他们的作用以及工作原理还处于模糊状态,似懂非懂的。
所以,他们对定滑轮和动滑轮充满了探究的欲望和兴趣,于是在教师的帮助和指导下,通过一系列的观察和实验活动可以使他们认识到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与原理。
这样也就可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定滑轮是指固定在一个地方转动而不移动的滑轮。
2、动滑轮不固定,可以随着重物的移动而移动。
3、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不同。
过程与方法通过设计实验验证定滑轮、动滑轮是否省力,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不同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探索简单机械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不同作用。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来验证定滑轮不省力、动滑轮省力。
教具学具准备滑轮,铁架台,测力计,钩码,细绳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我们每周一都进行升旗仪式,你看过没有,旗杆上的什么装置帮助我们把国旗升上去?”生:滑轮师:是的,滑轮。
(像这样边缘有槽,能绕中心轴自由转动的轮,称为滑轮)今天我们就来学新的一课,板书——《定滑轮与动滑轮》(出示课件旗杆顶部的滑轮)师:像这样固定在一个位置,不随重物的移动而移动的滑轮叫定滑轮。
(板:定滑轮)(二)、科学探究模拟升旗,感受定滑轮改变用力方向的作用。
模拟实验(教师演示)将钩码当作五行红旗,当我升旗的时候,请同学们观察我的手向哪个方向拉绳子?旗子向哪个方向运动?生:手往下拉绳子,国旗往上升2、这说明定滑轮有什么作用?生:改变用力方向板书:定滑轮可以改变用力方向师:那我们知道定滑轮是让我们工作很方便,但是到底省不省力呢?我们来进行实验验证。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5 定滑轮和动滑轮|教科版
《定滑轮和动滑轮》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定滑轮和动滑轮是日常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机械,本节课就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活动知道这两种机械的作用。
这节是传统的机械单元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跟前面的杠杆、轮轴相比,难度要小,这种机械没有变形,形式单一,学生容易认识。
在课堂上通过科学实验活动希望帮助学生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机械原理,也将把学生引向滑轮组的探索中。
所以《定滑轮和动滑轮》这节课必须由学生自己去探究,亲自动手实验。
从而进行观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实践操作中获得收获。
二.学情分析这个六年级学生在本单元前面几节课已经认识了杠杆,轮轴两种简单机械,而对于定滑轮应该也是比较熟悉,毕竟旗杆上有,经常可以见到。
但是动滑轮在生活中不多,即使塔吊上的动滑轮也常与吊钩组合在一起,也不易看到,所以学生对这机械的感性认识是比较缺乏的。
所以老师在课前要注意搜集一些滑轮的照片,最好是在学生周围熟悉的,但不太注意的滑轮图片,使学生感觉到它与我们生活的接近。
三、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定滑轮固定在一个地方,不能随着重物的移动而移动。
动滑轮不固定,可以随着重物的移动而移动。
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不相同。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行设计实验方案来研究定滑轮是否省力、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不同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不同作用,发展探究简章机械的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
五、教学方法实验法、观察法、谈话法、讨论法六、学习方法提出问题→猜想→实验证明→得出结论→应用七、教学准备1、每组学生准备:定滑轮和动滑轮实验材料一盒、钩码一盒、条型盒测力计一个,实验记录单两张。
2、教师准备大一些的演示用的滑轮及学生用的备用品若干。
3、PPT课件。
八、授课班级六年级(1)班九、授课时间一课时十、教学过程(一)以问题开始,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每天早上,我们首都北京天安门广场上都会升国旗,而我们学校每周一也会有升旗仪式,大家想过没有,升旗时为什么轻轻一拉绳子,旗帜就能升得那么高?2、教师倾听学生的发言,学生思考、推测并回答。
六年级科学(上)定滑轮和动滑轮教案
六年级科学(上)定滑轮和动滑轮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定义和特点。
2. 让学生掌握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原理。
3. 培养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的能力。
教学重点:1. 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定义和特点。
2. 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原理。
教学难点:1. 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准备:1. 定滑轮和动滑轮的模型或实物。
2. 绳子、重物等实验材料。
3. 实验记录表格。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滑轮知识,如简易滑轮的特点和应用。
2. 提问:你们听说过定滑轮和动滑轮吗?它们有什么不同呢?二、探究定滑轮(15分钟)1. 向学生介绍定滑轮的定义和特点,如固定位置、改变力的方向等。
2. 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自体验定滑轮的工作原理。
3. 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数据,如力的大小、移动的距离等。
4. 让学生分析实验数据,探讨定滑轮的工作原理。
三、探究动滑轮(15分钟)1. 向学生介绍动滑轮的定义和特点,如可以移动位置、改变力的方向等。
2. 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自体验动滑轮的工作原理。
3. 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数据,如力的大小、移动的距离等。
4. 让学生分析实验数据,探讨动滑轮的工作原理。
四、总结和复习(10分钟)1. 引导学生总结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和区别。
2. 提问:定滑轮和动滑轮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呢?3. 让学生举例说明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应用,如升旗、吊车等。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让学生设计一个简单的滑轮装置,并说明其工作原理。
2. 让学生写一篇关于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小短文,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体会。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和区别,掌握了它们的工作原理。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观察仔细,能够准确记录实验数据,并能够分析数据,探讨滑轮的工作原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滑轮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定滑轮和动滑轮》教案
《认识动滑轮和定滑轮》教学设计修改稿【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让学生认识定滑轮、动滑轮,知道其各自的特点,以及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方法:培养学生制定计划、动手操作、观察描述等能力。
3、情感目标:使学生感悟到周围生活处处充满科学,只有掌握其规律,才能更好地为我们服务。
【教学重点】探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
【器材准备】学生材料:定滑轮和动滑轮各一个,铁架台、线、便签纸、钩码、测力计等。
(每组一份)老师材料:微视频、相关图片、学生材料一份、实验汇报表。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学生集体演唱《国歌》,让学生讲讲升国旗时,这国旗是怎样被升上旗杆的?2.提出升旗手向下拉绳子为什么旗帜上升的问题,让学生开展讨论。
出示滑轮,滑轮的位置是固定不变的,它没有随物体的升降而变化,所以叫做定滑轮。
然后操作。
让学生观察滑轮的构造。
二、探求新知1.猜测滑轮的作用。
问:你们认为定滑轮可能有什么作用?汇报小结,引导学生要通过实验的方式来了解定滑轮的作用,如何做实验呢?2.观看《定滑轮实验操作》微视频。
3.组装定滑轮,研究定滑轮的作用。
(1)分组做一个跟旗杆相似的滑轮装置。
让他们自己设计实验来验证此装置。
①学生分组实验(用测力计直接提升钩码;用定滑轮做提升),在学生分组实验时,教师在各组巡回指导,保证实验的有效性。
②学生可多次改变钩码个数,并记录。
(绳子一端挂钩码,一端用测力计)③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④讨论:有什么发现?(2)讨论谈话:既然定滑轮省力不明显,为什么还要在高高的旗杆上安装定滑轮呢?(3)分组讨论后汇报:向下用力,红旗向上升。
工作方便。
(4)教师小结:通过以上的实验和讨论,我们知道定滑轮虽然没有省力的作用,但它可以改变用力的方向,使工作方便。
那么,动滑轮呢?动滑轮能省力么?4.观看《动滑轮实验操作》微视频。
5.组装动滑轮,研究动滑轮的作用。
(1)讨论:动滑轮是否省力呢?(2)学生实验(动滑轮省力)。
①分组测量提起一个钩码和一个滑轮时所用的力。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1.5定滑轮和动滑轮》说课稿含教学反思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1.5定滑轮和动滑轮》说课稿含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1.5定滑轮和动滑轮》这一课是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的第一单元第五课。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定义、特点和应用。
教材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滑轮的工作原理,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思考的能力。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的讲解,又有实践操作的环节,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充分体验到科学的乐趣。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他们对简单机械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滑轮方面,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着一些模糊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引导,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滑轮的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定义、特点和应用,能够运用滑轮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掌握滑轮的工作原理,培养动手操作和观察思考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定义、特点和应用。
2.难点:滑轮工作原理的理解和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实验法、讲授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并结合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等教学手段,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滑轮的实际应用场景,引发学生对滑轮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定义、特点,让学生初步了解滑轮的基本知识。
3.实验演示:进行滑轮实验,让学生观察和记录滑轮的工作过程,引导学生思考滑轮工作原理。
4.学生动手操作:分组进行滑轮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滑轮的运用,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5.知识讲解:讲解滑轮的工作原理,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滑轮的运作机制。
6.课堂讨论:学生进行讨论,分享滑轮实验的感悟,培养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7.总结拓展: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学生运用滑轮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滑轮的定义、特点、工作原理和应用等方面,通过板书使学生对滑轮知识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小学科学《动滑轮和定滑轮》教案
小学科学《动滑轮和定滑轮》教案1、通过探究,让学生认识定滑轮、动滑轮,知道其各自的特点,以及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通过探究,培养学生制定计划、动手操作、观察描述等能力。
3、通过探究,使学生感悟到周围生活处处充满科学,只有掌握其规律,才能更好地为我们服务。
探究中让学生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培养学生定计划、动手实验、观察描述等能力。
通过探究,使学生感悟到周围生活到处充满科学,掌握好规律,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师:能有机会与小朋友们共同上一节科学课,我感到非常高兴,所以特意给大家送上一首嘹亮动听的歌曲。
等一会儿我放歌曲时同学站起来,严肃一点,眼看着黑板上面的 __,大家一齐用雄壮有力的声音唱出来。
师:请同学们先猜一猜这首是什么歌曲。
(学生思考并猜测)师:谁给同学们汇报一下?生:我觉得这首歌曲对祖国有关。
生:我发现教师刚说的话和提出的要求,这首歌应该是国歌吧。
师:刚才两位同学说的都有道理,正是一首我们在每星期一或者有重大意义节日升国旗的时候唱起来的国歌。
(教师开始播放升旗片段,同学们以深情之声唱起来。
)[评析:教师用学生喜闻乐见及多煤体的形式引入新课的学习,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新知识,而且也隐含了“动滑轮和定滑轮之间的作用”这一理念。
]师:升旗时,大家想过没有,它为什么轻轻一拉绳子,旗帜就能升得那么高?生:我认为有一个轮子在转动,一拉绳子,轮子起着润滑作用,旗帜就能轻轻升上去。
生:不对,如这样太费力了,应是有一个轮子当拉绳子时就会活动,使拉绳更垂直向上动力,故此,轻轻一拉绳子,旗帜就能升到杆顶上了。
生:我认为这种说法也不对,只有一个会动的轮子也不能这么轻轻一拉绳子,旗帜就能升得那么高。
生:可在旗杆顶部把轮子固定不变,让它的绳子不会偏动才可以轻轻一拉绳子旗帜就升到顶杆上。
师:大多数同学会想到可能与旗杆顶部的轮子有关,为了进一步研究升旗的秘密,让我们来模拟一个升旗的装置吧。
(老师板书:动滑轮和定滑轮)-[评析;在观察升旗过程,让学生有感性的认识。
六年级科学(上)定滑轮和动滑轮教案
六年级科学(上)定滑轮和动滑轮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定义和特点。
2. 让学生掌握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原理。
3.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定义和特点。
2. 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原理。
3. 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1. 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定义和特点。
2. 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原理。
四、教学难点:1. 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原理。
2. 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应用。
五、教学准备:1. 定滑轮和动滑轮的模型。
2. 绳子。
3. 教学课件。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到使用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引发学生对滑轮的好奇心。
2. 新课导入:介绍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定义和特点。
3. 讲解:讲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原理。
4.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原理。
5. 总结: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总结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原理。
6. 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7. 拓展:讲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应用,让学生了解滑轮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8.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掌握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知识。
9. 布置作业: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滑轮的工作原理。
2. 利用实验和观察,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滑轮的特点和作用。
3.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 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七、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巩固对滑轮的认识。
2. 展示定滑轮和动滑轮的模型,让学生观察其结构和特点。
3. 讲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原理,引导学生理解其工作原理。
4. 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滑轮的工作过程。
5. 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分享实验心得和观察结果。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定滑轮和动滑轮》参考教案
定滑轮和动滑轮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
出自白居易的《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学校陈道元教学目标:科学概念:通过实验,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进行对比分析,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不同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认识滑轮的工作原理。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来认识其工作原理。
课型:新授教法:讲解、讨论教学用具:铁架台、滑轮、钩码、线、定滑轮和动滑轮、重物(钩码)、橡筋、测力计等。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新课。
播放升旗片段或出示有关图片资料。
问:为什么向下一拉绳子,旗帜就升上去了?二、研究旗杆顶部的轮子1.引导学生观察国旗台的旗杆顶(或回忆升旗仪式),想一想为什么轻轻一拉绳,旗帜就能长那么高。
(学生通过观察发现旗杆顶有一个轮子)2.结合导入新课的内容让学生头脑中的问题逐渐清晰。
并通过引导学生把思考的焦点凝到了那个轮子上。
3.认识定滑轮的定义。
P104.实验操作了解定滑轮的作用:试试,当我们向下拉动绳子时,挂有旗子的那部分绳子会怎样运动?这说明定滑轮有什么作用?5.仔细体会利用定滑轮后有什么不同?(指名学生发言,把探讨内容引到省力上)6.可以用挂秤实际测试。
三、会移动的轮子。
1.认识动滑轮的定义。
2.讨论动滑轮在生活中主要在那些地方得到使用。
3.比较动、定滑轮有什么不同。
四、拓展训练如果说定滑轮也是一处杠杆,能找到它的三个点的位置吗?板书设计:动滑轮和定滑轮为什么向下一拉绳子,旗帜就升上去了?这说明定滑轮有什么作用?【素材积累】1、人生只有创造才能前进;只有适应才能生存。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我不知道将来会去何处但我知道我已经摘路上。
思想如钻子,必须集中摘一点钻下去才有力量。
失败也是我需要的,它和成功对我一样有价值。
2、为了做有效的生命潜能管理,从消极变为积极,你必须了解人生的最终目的。
你到底想要什么?一生中哪些对你而言是最重要的?什么是你一生当中最想完成的事?或许,你从来没有认真思量过生命潜能管理旧是以有系统的方法管理自我及周边资源,达成。
小学科学《动滑轮和定滑轮》教案解析
小学科学《动滑轮和定滑轮》教案解析一、教学目标1.了解动滑轮和定滑轮的定义及特点。
2.学会利用动滑轮和定滑轮进行简单机械工作。
3.理解机械工作时的力的作用及其变化。
4.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及合作探究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动滑轮和定滑轮的定义及特点。
动滑轮和定滑轮是一种简单机械。
动滑轮是指绳子沿着它滑动的轮子,定滑轮是指被固定在物体上用来改变方向的轮子。
它们都有相应的滑轮座,用来固定滑轮和滑轮工作时传递的重量。
动滑轮的特点是能够改变物体移动的方向,减小物体所需要的力,让我们更容易地将物体提起。
定滑轮的特点是将力分配在两个不同的方向上,从而改变力的作用方向。
2.利用动滑轮和定滑轮进行简单机械工作。
举例:拉动箱子。
材料:滑轮座、滑轮两个、绳子、盒子步骤:将滑轮座固定在合适的位置。
将绳子穿过两个滑轮,其中一个滑轮固定在固定物上,另一个滑轮套在活动物体上。
大小物体放在滑轮上,用力拉动绳子,即可移动物体。
3.力的作用及变化。
通过以上操作可以明显看出力在物体上的作用。
如果只使用一根绳子来拉动重物,需要很大的力来完成任务,两根绳子则可以将力分摊,在保证物体移动的同时,不需要太大的力,从而节省劳力。
三、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法教学方法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积极思考,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和创造性。
在讲解概念和定义时,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以启发思维。
在实验操作时,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2.课堂实验法在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些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动滑轮和定滑轮的工作原理。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机械工作时的力的作用及其变化。
3.合作探究法在小组内让学生合作进行实验,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同时,学生在合作中可以相互借鉴,共同解决问题,从而达到更好的效果。
四、教学步骤1.导入:动滑轮和定滑轮的介绍。
2.探究:通过实验操作,进行动滑轮和定滑轮的工作原理和力的作用探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教科版科学六上《动滑轮和定滑轮课堂教学实录》教案
教科版科学六上《动滑轮和定滑轮课堂教学实录》教案一. 教材分析教科版科学六上《动滑轮和定滑轮》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动滑轮和定滑轮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通过这一章节的学习,学生能够运用滑轮原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五年级时已经学习了简单机械的知识,对滑轮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动滑轮和定滑轮的区别和特点还不够清楚,需要通过实验和讲解进一步巩固。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动滑轮和定滑轮的定义、特点和工作原理,能运用滑轮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观察、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勇于探索、积极思考的科学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动滑轮和定滑轮的定义、特点和工作原理。
2.动滑轮和定滑轮在实际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动手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动滑轮和定滑轮的工作原理。
2.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动滑轮和定滑轮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实验心得和观点,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4.问题驱动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动滑轮、定滑轮、绳子、钩码等。
2.学具:每位学生准备一个动滑轮和一个定滑轮,以及相应的绳子和钩码。
3.课件:动滑轮和定滑轮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滑轮实验,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提出问题:“你们知道动滑轮和定滑轮吗?它们有什么区别和特点?”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呈现动滑轮和定滑轮的图片,讲解它们的定义、特点和工作原理。
同时,教师进行演示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滑轮的工作过程。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动手操作动滑轮和定滑轮,观察它们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巩固(5分钟)教师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回答,以巩固他们对动滑轮和定滑轮的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定滑轮和动滑轮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通过实验,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进行对比分析,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不同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认识滑轮的工作原理。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来认识其工作原理。
【课型】新授
【教法】讲解、讨论
【教学用具】
铁架台、滑轮、钩码、线、定滑轮和动滑轮、重物(钩码)、橡筋、测力计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新课。
播放升旗片段或出示有关图片资料。
问:为什么向下一拉绳子,旗帜就升上去了?
二、研究旗杆顶部的轮子
1.引导学生观察国旗台的旗杆顶(或回忆升旗仪式),想一想为什么轻轻一拉绳,旗帜就能长那么高。
(学生通过观察发现旗杆顶有一个轮子)
2.结合导入新课的内容让学生头脑中的问题逐渐清晰。
并通过引导学生把思考的焦点凝到了那个轮子上。
3.认识定滑轮的定义。
P10
4.实验操作了解定滑轮的作用:
试试,当我们向下拉动绳子时,挂有旗子的那部分绳子会怎样运动?
这说明定滑轮有什么作用?
5.仔细体会利用定滑轮后有什么不同?
(指名学生发言,把探讨内容引到省力上)
6.可以用挂秤实际测试。
三、会移动的轮子。
1.认识动滑轮的定义。
2.讨论动滑轮在生活中主要在那些地方得到使用。
3.比较动、定滑轮有什么不同。
四、拓展训练
如果说定滑轮也是一处杠杆,能找到它的三个点的位置吗?【板书设计】
动滑轮和定滑轮
为什么向下一拉绳子,旗帜就升上去了?
这说明定滑轮有什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