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终身教育政策的新进展
2024年度全面深化改革工作总结
2024年度全面深化改革工作总结____年度全面深化改革工作总结____年,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的关键一年。
在全国上下的共同努力下,各个领域的改革取得了重要进展,为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跨越奠定了坚实基础。
以下是对____年度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的总结和回顾。
一、经济改革方面1.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步推进。
通过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国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消费需求和内需潜力逐步释放。
同时,通过降低企业税费负担、优化营商环境等政策措施,进一步激发了市场活力,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2.金融改革加快推进。
加强金融监管,防范金融风险,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实施资本市场改革,进一步完善金融体系,为实体经济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
3.深化农村改革。
推进农村土地承包制度改革,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提升农民收入水平,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二、政治体制改革方面1.加强党的领导。
深化党的建设,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推动党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确保党始终站在推动改革发展稳定的前列。
2.健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加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推进代表选举制度改革,增强人民群众的参与意识和能力,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3.深化依法治国。
推进法治化改革,完善法治体系,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的法治意识和法治素质。
三、社会领域改革方面1.教育改革取得新进展。
推进素质教育,加强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加强职业教育和终身教育,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2.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取得明显成效。
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效率。
3.社会保障体系持续完善。
加强社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社保制度改革,确保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权益得到保障。
四、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治理方面1.绿色发展成效显著。
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美丽中国,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教育改革方案2024年教育创新规划
过程性与结果性评价结合
关注学习过程
01
在评价中不仅关注学生的最终成绩,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等方面的表现。
引入形成性评价
02
在学习过程中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并改进
,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和全面发展。
结果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
03
在最终评价中将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综合考虑学
通过教育改革,优化教育资源分配,缩小 城乡、区域间教育差距,实现教育公平。
教育改革应关注学生全面发展,注重个性 发展、实践能力培养和创新精神激发。
2024年教育创新规划目标
完善教育评价体系
构建灵活多样的教育模式
鼓励学校探索多样化教育模式, 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和实践能力培 养。
建立多元化教育评价体系,关注 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评价, 打破唯分数论。
教育改革方案2024年教育创 新规划
汇报人:XX
汇报时间:2024-01-23
目录
• 教育改革背景与意义 • 教育教学模式创新 • 教育资源优化配置 • 评价体系改革与完善 • 科技赋能教育创新 • 家校共育与社会参与 • 总结与展望
01
教育改革背景与意义
当前教育现状及问题
01
教育资源分配不均
社会力量参与办学途径拓展
社会资源整合
积极整合社会资源,引导企业、社区、公益组织等社会力量参与教育,提供多元化的教育 支持和服务。
社会化教育基地建设
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建设社会化教育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体验、探究等多元化学习机会 。
社会化教育课程开发
引导社会力量开发符合学生发展需求的社会化教育课程,丰富学校课程体系,拓宽学生知 识视野。
我国终身教育体系的指标架构、建设成就和优化路径——《教育规划纲要》十年回顾与展望
终身教育体系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基石和基本载体,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现代教育体系不仅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快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应有之义。
2010年7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正式发布实施。
《教育规划纲要》作为我国进入21世纪后的第一个中长期教育规划,对职业教育、继续教育及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作出决策部署和统筹安排[1]。
自2010年《教育规划纲要》发布实施以来,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教育战线全体同仁凝心聚力、锐意进取,推动我国终身教育体系建设不断达到新高度。
在《教育规划纲要》收官之际,从指标架构、建设成就和优化路径等角度对近十年来我国终身教育体系建设进行回顾、总结和思考,旨在探索出具有中国特色、符合区域实际、遵循教育规律、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现代教育体系高质量建设路径,给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的“中国答案”。
一、我国终身教育体系的指标架构(一)终身教育概念提出与发展演绎终身教育作为一个思想引领和发展方向,已经深深融入到我国教育改革发展之中,并成为现代化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
终身教育概念最早由英国学者史密斯(A. L.Smith)提出、由B.A.耶克斯利(Basil Alfred Yeaxlee)倡导使用,直至20世纪60年代法国著名成人教育家保罗·朗格朗(Paul Lengrand)才明确“终身教育”的概念作者简介王敬杰(1982- ),男,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博士,研究方向:社会发展与学校管理,教育测量与评价,学校课程开发和学校文化建设(北京,100088)基金项目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助重点项目“中等职业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GYB2020009),主持人:孙诚我国终身教育体系的指标架构、建设成就和优化路径——《教育规划纲要》十年回顾与展望王敬杰摘 要 构建以继续教育资源建设、公共学习建设、终身教育立交桥、宽进严出学习制度、继续教育学分积累与转化为基本指向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指标架构,在此框架内,近十年来,我国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体现在理念落地及体系建设深化、“立交桥”搭建融通多元、资源库建设开放综合便捷、服务供给更具主体性针对性、培训服务系统不断升级优化,但仍存在认知不够明确、支持机制匮乏、落地举措虚化、全域协同无力等问题。
推动终身教育发展促进学习型社会建设
我 国政府 始终 高度 重 视发展 教 育 事业 , 持把 坚
教 育 事 业 作 为 实 现 国家 经 济 社 会 发 展 的 基 础 性 、 先
导性 和全 局性 的工 作 , 出并实 施 了科 教兴 围和人 提
体 系 和 终 身 教 育 体 系 , 力 建 设 学 习 型 社 会 , 障 努 保
形势 及其 对教 育 事业 改革 与发 展 提 出的新 要求 , 适 时 提 出 了 发 展 终 身 教 育 , 设 全 民 学 习 、 身 学 习 建 终
的 学 习 型 社 会 的 新 目标 。 20年 5 ,江泽 民在 亚太 经 合组 织人 力 资源 0 1 月
力 使 全 体 人 民学 有 所 教 ” 的新 的 奋 斗 目标 , 调 “ 强 教
推 动终 身教育 发展 促进 学 习型社 会建设
刘建 同 ’
( 教育部 职 业教 育 与成人 教育 司 ,北京 10 1 ) 0 8 6
摘 要 : 展 终 身 教 育 、 设 学 习 型 社 会 已经 成 为 我 国发 展 战 略 的 重 要 选 择 和 全 社 会 的 共 识 。 发 建
能 力 建 设 高 峰 会 议 上 提 出 ,l 纪 中 国 经 济 社 会 发 2世 展 的 任务之 一 就是 要致 力 于 “ 建 终身 教育 体 系 , 构 创 建 学 习 型 社 会 ” o 2 1 月 , 国 共 产 党 第 十 六 。2 o  ̄ 0 中 次 全 国 代 表 大 会 报 告 明 确 把 “ 成 全 民学 习 、 身 形 终 学 习的学 习 型社会 ” 定 为今 后2 年 全面建 设 小康 确 0 社 会 的 重 要 目标 。 2o ̄ 1月 , 锦 涛在 全 国人 才] 作会 议 上提 o 3 z2 胡 二 出 , “ 全 社 会进一 步 树立 终身 学 习 的观念 , 励 要 在 鼓
我国终身教育立法的现状研究
我国终身教育立法的现状研究目录一、内容概要 (2)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2)1.2 文献综述 (3)1.3 研究方法与思路 (4)二、我国终身教育立法的发展历程 (5)2.1 初步探索阶段(1980s-1990s) (6)2.2 制度构建阶段(2000s-2010s) (7)2.3 完善深化阶段(2020s至今) (9)三、我国终身教育立法的主要内容 (10)3.1 终身教育体系框架 (11)3.2 终身教育课程与资源 (12)3.3 终身教育师资与管理 (14)3.4 终身教育保障机制 (15)四、我国终身教育立法的实施效果 (16)4.1 政策法规落地实施情况 (17)4.2 终身教育资源开发利用状况 (19)4.3 终身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20)4.4 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21)五、我国终身教育立法的优化建议 (23)5.1 完善终身教育立法体系 (24)5.2 加强终身教育政策法规的协同配合 (25)5.3 提升终身教育实施的有效性 (26)5.4 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终身教育 (28)六、结论与展望 (29)6.1 研究结论 (31)6.2 研究展望 (32)一、内容概要本研究聚焦于我国终身教育立法的现状,通过深入剖析该领域的立法进程、制度设计、实施效果以及面临的挑战,旨在为我国终身教育立法的未来发展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在立法进程方面,本研究梳理了我国终身教育立法自启动以来的各个阶段,包括早期探索、框架构建到具体条款的起草和修订等,展示了我国终身教育立法工作的整体脉络和发展趋势。
在制度设计上,本研究详细分析了我国终身教育立法所涉及的主要制度和机制,如终身教育体系、学习成果认证、激励措施等,并对这些制度的实施效果进行了评估,揭示了当前立法在保障终身教育权利、促进教育公平和提高教育质量方面的积极作用。
我国终身教育立法仍面临诸多挑战,本研究从政策支持、法律法规协调性、实施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指出了当前立法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以期为我国终身教育立法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终身教育制度体系建设的现状及创新性实践路径研究
终身教育制度体系建设的现状及创新性实践路径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终身教育是指在个人整个生命周期中不断进行学习和提升的过程。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对知识和技能的需求也不断增加,终身教育制度体系的建设日益受到重视。
当前我国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体系,但是终身教育制度体系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如基础设施不健全、政策支持不足、教育资源不均衡等问题,制约了终身学习的深入推进。
在全球化和数字化的时代背景下,终身教育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传统的学历教育已经不能满足人们不断提升技能和适应社会变化的需求,因此需要建立更加灵活多样的终身教育制度体系,为个人的学习提升提供更好的支持。
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终身教育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老年人提供持续学习的机会,延续其生命的活力。
研究终身教育制度体系建设的现状及创新性实践路径,对于促进我国教育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提升人民的终身学习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背景】部分为引言的起始点,将通过对终身教育制度体系的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
1.2 研究目的终身教育制度体系建设的现状及创新性实践路径研究引言终身教育是一种重要的教育理念,旨在提供个体在不同阶段学习的机会,以不断提升个体的素质和能力。
当前我国的终身教育制度仍存在不少问题和挑战,如机构之间缺乏有效的协同机制、资源分配不均衡、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不高等。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终身教育制度体系建设的现状及创新性实践路径进行深入探讨,旨在揭示当前存在的问题,探讨解决之道,为我国终身教育制度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具体研究目的包括:一是分析当前终身教育制度体系建设的现状,深入挖掘存在的问题和瓶颈;二是探讨终身教育制度体系创新性实践路径,寻找推动终身教育制度建设的有效途径;三是提出具体建议,加强政策支持、拓宽教育资源途径、加强教育评估机制,从而促进终身学习效果的提升。
通过以上研究目的的实现,本研究旨在为我国终身教育制度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我国终身学习认证的现状分析和制度构建
2 1 年第8 总第2 1 02 期 0 期
(
理论纵横
我 国终身学 习认证的现状分析和制度构 建
宋 孝 忠
( 北水利水 电学院 ,河南 郑州 4 0 1 ) 华 501
摘 要 :虽然我 国终 身学习认 证的理 论研 究已引起重视 ,实践探 索在各 地也 日益拓展开来 ,但终 身学习认证制度理 论研 究的滞后和建
设终 身学习体 系的迫切性需要我们加 强这一 理论研 究,并积极从法律政 策支持 系统、组织机构 支持 系统、制度程序 支持 系统等方 面具体构
建 我 国的 终 身 学 习认 证 制 度 。
关键词 :终身教 育 ;终身学 刁;认证 ;制度
中图分类号 :G 2 70
文 献标识码 :A
能力标准 以及 与知识领域 相关的理 论标准都 纳入到 整 终身学 习认证的实践背景 进 入2 世 纪 ,终 身 学 习开 始 从 理念 层 面 走 向 实 体框架的设计当中。 】 韩 国颁布 了 学分 认证法》 ,形成 了独具特 色的 践 层面 。联 合 国教 科 文组 织 、经 济合 作发 展组 织 和
及不正规的学习在内的 ,一种综合和统一 的理念 。
正是 由于对终 身学 习这一概念 内涵与外延认 识的 为 推进终 身学 习的 一项重要 举措 ,并视之 为终身学 习 分歧 ,在推进 终身学 习的实践 中 ,有些 国家认为 终身
体 系构建 中的一项 核心 内容 。欧盟 、美 国、 日本 、澳 学 习包括正规 学 习、非 正规学 习和非正 式学 习三 种具 大 利亚 、韩 国、南 非等组织 和 国家 ,在有 关理论研 究 体学 习形态 ,有些 国家认为终 身学 习就 是学校学 习结 和 实践需要 的基础上 纷纷制 定与终 身学 习认证相关 的 束后 的继 续教 育学 习。反映在终 身学 习认证上 ,有 的 法令与制度 。
2024年国家教育思路和计划
2024年国家教育思路和计划尊敬的各位领导、教育工作者和关心教育事业的朋友们:近年来,中国教育在不同层面上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与成就,为推动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然而,在面临新的时代环境和挑战下,教育事业需要不断创新与发展,以更好地适应国家发展的需要和个体学生的成长需求。
为此,我们制定了2024年国家教育思路和计划,旨在推动中国教育走向更高水平与更广范围。
2024年国家教育思路的核心在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批判思维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我们将努力实现教育公平,缩小城乡和校际间的差距,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享有平等的教育机会。
同时,我们将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包括扎实的基础知识、创造思维、团队合作、沟通表达等方面的能力。
我们相信,培养有素质、有能力的学生是推动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
为了实现教育的公平与高质量,我们将优化教育资源的配置。
一方面,我们将加大对农村地区和贫困地区教育的支持和投入,改善基础设施和师资条件,提供更多的教育机会。
另一方面,我们将加强教育体系的改革与创新,推动高等教育的优化和职业教育的发展。
通过建立多元发展的教育体系,我们希望每个学生都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实现个性化的学习和成长。
在教育教学方面,我们将更加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
国家将加大对教师队伍的培训和支持力度,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能力。
同时,我们将推动教育评价体系的改革,减轻学生和教师的学业压力,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
此外,我们还将鼓励学校和社会机构的合作,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和社区服务,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在科技教育方面,我们将推动教育与科技的深度融合。
通过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创新,我们将建立数字化教育资源库,提供个性化、多样性的学习资源。
同时,我们将鼓励学校和企业的紧密合作,推动校企合作项目的发展,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此外,我们还将开展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加强与国际教育机构的合作,促进中国教育的国际化发展。
建构我国教育的终身教育法
建构我国教育的终身教育法一、建构《终身教育法》是时代的客观要求教育法制是伴随着教育的普及发展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个法律调节领域。
换言之,是现代社会与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
凭借法律制度来实现国家的计划、指挥、协调和控制是各国教育走上现代化的一个标志。
建构《终身教育法》,笔者认为,事实上是对时代的回应。
言回应,而非简单适应,是表明一种负责任的,有区别的,有选择的适应的能力。
我们知道法律具有着一定的滞后性,为了使之真正发挥其调节功能,我们应该努力使法律“更多的回应社会需要”,对社会环境中的各种变化作出回应。
有的学者认为,“法律——对秩序瓦解的一种回应。
”“在新的环境中,必须通过某些新的设计而不是关于相互义务的缄默的指导原则的内在化来维护社会秩序。
”众所周知,就教育而言,人类必须通过年龄的各个阶段来获取知识的全体系,并且任何人都可以通过终身学习来确保知识的获得。
终身教育从根本上言,是使教育不再是一种带有强制性的义务,消除了—次性教育带给人的苦恼和失败,打破了原有的教育秩序格局。
使每个人都有足够的机会发展自我,完善自我。
(一)国际终身教育立法趋势使然“我们所说的终身教育是一系列很具体的思想、实践和成就,换言之,是完全意义上的教育,它包括了教育的所有各个方面,从—“个人出生的那一刻起—‘直到生命终结时为止的不间断的发展,包括了教育各个发展阶段各个关头之间的有机联系。
”所以,终身教育理论出现不久便在世界许多国家引起了强烈影响,很快便得到了全球性的普遍认可,突出表现在70年代就成为一种国际性的教育思潮开始广泛传播,标志性事件是1970年保罗·朗格朗的《终身教育引论》和1974年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的研究报告《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这甚至被教育界认为是“可以与哥白尼日心说带来的革命相媲美,是教育史上最惊人的事件之一”,即终身教育思想的形成造就了教育史上的“哥白尼革命”。
终身教育思想,对许多国家的教育政策和教育实践产生或正在产生着影响,甚至成为—‘些国家教育改革的基本原则,进入了法律调节领域。
我国终身教育领域的学术研究现状与进展
我国终身教育领域的学术研究现状与进展我国终身教育领域的学术研究现状与进展终身教育是指个体在整个人生过程中,不断学习、适应和发展的过程。
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终身教育成为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手段。
因此,我国终身教育领域的学术研究不断深化,为终身学习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终身教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政策与理论,课程设计与开发,教师培训与发展,学习评价与认证,学习者管理与支持,以及信息技术与终身教育的融合。
首先,政策与理论的研究成果为终身教育的规划与重构提供了有力支撑。
研究者通过分析国内外相关政策,探讨不同时期终身教育发展的路径和策略。
此外,课程设计与开发的研究关注如何针对不同层次、年龄和需求的学习者,设计和开发适应终身学习的课程。
这些研究成果为提供了实际的教学指导和实施方案。
教师培训与发展的研究是终身教育学术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终身教育中,教师的角色被重新界定,他们需要具备多元化的教学技能和能力,以满足各种学习者的需求。
因此,教师职业化发展、专业能力提升和培训策略的研究成为热点。
学习评价与认证的研究关注如何有效测量和评估学习者的学习成果与能力。
这些研究的成果为终身学习评价提供了可行的方法和工具。
学习者管理与支持的研究成果关注如何更好地管理和支持学习者,促进他们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
这些研究成果为提升学习者的学习效果和满意度提供了实用的建议和措施。
信息技术与终身教育的融合的研究是近年来的热点。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终身学习的方式也发生了改变。
研究者探索了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提供在线学习和远程教育服务,以满足不同地域和时间限制的学习者需求。
在我国终身教育领域的学术研究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终身教育的概念和范畴仍然存在争议,需要进一步明确界定。
其次,终身教育的实施过程中,不同地区和群体之间的差异较大,需要深入研究以促进公平与包容。
此外,终身教育的成本问题也需要引起重视,创新的融资模式和机制有待探索。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孟丽静《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全面实现“十三五”发展目标,教育总体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明显增加,教育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重要贡献。
在此基础上,再经过15年努力,到2035年,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迈人教育强国行列,推动我国成为学习大国、人力资源强国和人才强国,为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2035年主要发展目标是:建成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现代教育体系、普及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实现优质均衡的义务教育、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职业教育服务能力显著提升、高等教育竞争力明显提升、残疾儿童少年享有适合的教育、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教育治理新格局。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了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八大基本理念:更加注重以德为先,更加注重全面发展,更加注重面向人人,更加注重终身学习,更加注重因材施教,更加注重知行合一,更加注重融合发展,更加注重共建共享。
明确了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基本原则: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坚持优先发展、坚持服务人民、坚持改革创新、坚持依法治教、坚持统筹推进。
《中国教育現代化2035》聚焦教育发展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重点部署了面向教育现代化的十大战略任务。
(适用话题:成长、教育、目标、人才、发展、未来等)以下资料为赠送资料:《滴水之中见精神》主题班会教案活动目的:教育学生懂得“水”这一宝贵资源对于我们来说是极为珍贵的,每个人都要保护它,做到节约每一滴水,造福子孙万代。
活动过程:1.主持人上场,神秘地说:“我让大家猜个谜语,你们愿意吗?”大家回答:“愿意!”主持人口述谜语:“双手抓不起,一刀劈不开,煮饭和洗衣,都要请它来。
”主持人问:“谁知道这是什么?”生答:“水!”一生戴上水的头饰上场说:“我就是同学们猜到的水。
近十年来中国教育的改革变化
近十年来中国教育的改革变化十一五教育成就一、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十一五”规划目标基本全面实现(一)义务教育普及与巩固水平保持高位,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2005年以来,义务教育普及与巩固水平保持高位,全国小学净入学率一直保持在99%以上,超过了发达国家96%的平均水平。
2010年,全国初中毛入学率达到100.1%,初中三年巩固率达到94%,分别比2005年提高5.1个百分点和1.02个百分点,教育事业“十一五”规划提出的义务教育普及与巩固目标基本实现。
“十一五”期间,党中央、国务院着力建设和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
2006年起全面免除西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2008年秋季,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全部免除,这标志着我国免费九年义务教育已全面实现。
(二)学前教育普及取得突破性进展,规划目标如期实现2010年,我国学前教育规模达到2976.7万人,比2005年增加797.6万人,增长36.6%;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56.6%,比2005年大幅提高了15.2个百分点,“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55%以上”的“十一五”规划目标如期实现。
(三)高中阶段教育规模不断发展,体系结构趋于合理2010年,我国高中阶段教育在校生规模为4670万人,比2005年增加639.6万人,增长15.9%;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82.5%,比2005年提高29.8个百分点。
中等职业教育招生868.1万人,占高中阶段教育招生总数的51.9%,比2005年提高8.2个百分点。
教育事业“十一五”规划提出的“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程度明显提高,在校生规模达到4510万人,毛入学率达到80%左右,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规模基本相当”的目标已全面实现。
(四)高等教育规模突破3000万人,普及水平有较大幅度提高2010年,各种形式的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达到3105万人,比2005年增加805万人,增长35%,超出规划目标105万人。
其中,普通本专科在校生规模为2232万人,比2005年增长42.9%;研究生在学人数为154万人,同比增长56.9%;成人本专科在校生为536万人,同比增长22.9%。
2024年教育综合改革工作总结(2篇)
2024年教育综合改革工作总结2024 年,我国教育系统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号召下,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成果,教育综合改革工作进一步加速推进。
在这一年,我们主要聚焦于提高教育质量、建设教育公平和促进教育创新三个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下面就对本年度的教育综合改革工作进行总结。
一、提高教育质量2024 年,我们坚持把提高教育质量作为教育改革的核心任务,着力破解教育质量不均衡、不充分的问题,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首先,我们深化了课程改革。
我们通过制定新的教育课程标准,明确了课程目标、内容和评价体系,强调综合素质教育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了素质教育课程改革。
同时,结合新时代社会需求,加强了对语文、数学、英语等基础学科的教学改革,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其次,我们优化了教师队伍建设。
通过制定新的教师职业发展政策,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和考核力度,激发了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
同时,加强了对教师队伍的管理,确保教学质量和教师队伍稳定,提高了教育教学效果。
再次,我们加大了教育投入力度。
我们增加了对教育的财政投入,提高了学校的办学条件和师生福利待遇,保障了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
同时,鼓励社会资本进入教育领域,推动了教育产业的发展,为教育持续改进提供了经济保障。
二、建设教育公平2024 年,我们致力于破除教育公平的障碍,推动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有优质的教育。
首先,我们加大了对农村和贫困地区教育的支持力度。
我们制定了农村和贫困地区教育发展规划,加大了对这些地区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推动了农村和贫困地区教育的整体提升。
其次,我们改革了招生制度。
我们取消了高考加分政策中的地域加分,建立了公平、公正的高考选拔制度,减少了择校压力,增加了学生选择的公平性。
再次,我们推动了城乡教育资源的共享。
我们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校际合作等方式,实现了城乡教育资源的互补和共享,让城市和农村的学生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中国教育改革的形势与政策
形势与政策教研室
(二)中国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4
形势与政策教研室
1、教育发展不平衡,教育公平问题仍然突出 • 一是从整个国家看,中西部的教育明显 落后于东部的教育。 • 二是同一地域的城市与乡村之间的教育 差距较大。 • 三是从学校与学校之间的比较看,公办 学校和民办学校,正规学校教育和非正 规的学历教育之间,也不够协调。
21
形势与政策教研室
(2)工作方针
• 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 公平,提高质量。即:把教育摆在优先 发展的战略地位;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 工作的根本要求;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 发展的强大动力;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 基本教育政策;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 革发展的核心任务。
22
பைடு நூலகம்
形势与政策教研室
2、战略目标和战略主题
27
形势与政策教研室
(四)保障措施
• 1、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 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 师业务水平;提高教师地位待遇;健全教师管 理制度。 • 2、保障经费投入 • 加大教育投入;完善投入机制;加强经费管理。 • 3、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 • 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优质教育资 源开发与应用;构建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
11
形势与政策教研室
7、教育法制建设开辟了新的局面,教育对 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
• 从1980年至今,全国人大及常委会共通过了《教育法》 等8部教育专门法律,国务院制定的教育行政法规数十 项,各地出台地方性教育法规数百项,国家教育行政 部门制定了数百项教育部门规章,初步形成了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教育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同时,教育对 外开放不断推进。1978-2006年,出国留学人员106.7万 人,回国27.5万人。1996-2007年间国家公派出国留学 人员3.47万人,回国比例达97.5%。目前我国与世界上 184个国家地区建立了教育交流合作关系,与我国签订 互认学历学位协议的国家地区达32个。2007年来华国 际学生总数超过19万人,境外孔子学院已达226所,中 外合作办学有了较大的进展。
中国教育发展概况PPT精品文档52页
2.终身学习的发展状况
学校教育的普及 各级教育入学率的变化(2019-07)
100 90
98.6 90
98.7 98.9 99.2 92.7 94.1 95
99.3 99.5
97
98
80
70 60
66 59.2
幼儿园 小学
50 40
52.7
初中阶段
42.8 36.8
43.8 37.4
48.1 40.8
41.4
42.5
44.6 高中阶段 高等教育
30
20
15
17
19
21
22
23
10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促进终身学、 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鼓励学校向社会开 放教育资源
重视成人扫盲教育 以远程教育和业余教育为主发展成人学校
建设学习型社会的目标
中国共产党十六大报告提出:到2020年全 面建设小康社会。作为其主要目标之一: 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中国共产党十六大报告提出:使全体人民 学有所教。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更加完善, 终身学习体系基本形成。发展远程教育和 继续教育,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 习型社会。
0 内蒙古 宁夏 甘肃 新疆 四川 广西 贵州 云南 青海 西藏
1982 1990 1995 2000
成人妇女识字率大幅提高,平均受 教育年限上性别差异缩小
45
40
0
35
2003年 2005年 2010年 2013年 2015年 2020年
城镇人口
农村人口
城市化率
终身学习的背景(二)
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变化
中国国家资历框架建设现状与发展
中国国家资历框架建设现状与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雷鸣女士们、先生们,各位代表:很高兴参加本次会议,与各国代表就资历框架建设开展讨论。
国家资历框架建设,是认可学习者通过多种渠道获得的知识技能、提升人力资源价值、促进各级各类教育沟通衔接、推进终身学习社会建设的重要举措,中国政府对此予以了高度重视。
借此机会,我就中国国家资历框架建设的工作进展、基本思路和重点举措,向与会代表作一简要介绍:一、中国国家资历框架建设已正式启动建立国家资历框架,是一项长期性、复杂性和系统性任务,需要统筹考虑国家教育结构、人才结构和产业结构,最大限度凝聚各方共识、形成共同推动发展的合力。
2016年,国家“十三五”规划提出,建立个人学习账号和学分累计制度,畅通继续教育、终身学习通道,制定国家资历框架,推进非学历教育学习成果、职业技能等级学分转换互认。
去年,中国共产党十九大报告提出,办好继续教育,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提高国民素质。
目前,从全国范围来看,此项工作刚刚启动,主要是进行了一些课题研究和试点探索。
一是开展课题研究与实践探索。
2012年以来,我们指导国家开放大学启动了“继续教育学习成果认证、积累与转换制度的研究与实践”项目。
2016年,“国家资历框架建设路径研究”项目列入了国家社科基金重点课题。
我们提出了“学分银行”总体架构设计和“框架+标准”的技术路径,并开展了验证试点工作。
目前,已制定了10级学习成果框架,组织机械、邮政、物流、煤炭等行业完成了670余个认证标准开发,成立了包含30多个单位的学习成果互认联盟,建立了70家学习成果认证分中心,包含550多万个账户。
二是引导行业、企业研制标准。
我们以职业教育为重点,着力推动资历框架建设服务好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和可持续发展。
组建了56个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汇聚行业企业专家3000多人,共同参与标准制定,基本形成了以专业目录、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教学标准、顶岗实习标准、专业仪器设备装备规范等五个部分构成的国家教学标准体系,促进教学标准与行业标准统一,为国家资历框架建设奠定了重要的制度基础。
新时代我国开创教育对外开放新格局的政策走向
新时代我国开创教育对外开放新格局的政策走向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新时代,我国教育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教育国际化的趋势日益明显,我国政府积极响应并加大了对外开放的力度。
教育作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外开放不仅能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还可以提升我国在全球教育领域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近年来,我国教育对外开放取得了显著成就。
越来越多的外国学生选择来中国留学,我国高校的国际化水平逐步提升。
我国也在积极推动国际教育合作项目,为我国学生提供更多的国际交流机会。
这些举措不仅丰富了我国教育资源,还促进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创新和发展。
1.2 对外开放的重要性对外开放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对外开放可以促进教育资源的共享和互通。
通过与国外教育机构的合作和交流,我国可以引进先进的教育理念、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
对外开放可以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和拓展就业机会。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已成为大势所趋,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已成为教育的重要任务。
对外开放也可以促进教育体制和机制的改革和创新。
通过引进外国先进教育管理经验和模式,可以促进我国教育领域的改革与发展,推动教育体制的优化和改善。
对外开放对于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需要加强和深化对外开放政策,推动我国教育事业迈向更高水平的发展。
2. 正文2.1 建设教育强国为了建设教育强国,我国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我们要加大教育投入,提高教育资源配置效率,确保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
我们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和教学水平。
我们还要深化课程改革,推动教育内容与社会需求相匹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我们还要加强学校管理体制和机制改革,提高教育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
建设教育强国还需要注重提高教育质量,推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
我们要通过优化教育体制,改革评价机制,建立健全的素质评价体系,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以来终身教育政策进展
制定继续教育发展专题规划 启动终身教育体制机制改革试点 终身学习服务体系建设与示范项目 启动相关政策研究(开放教育办学与管理 体系研究、学习型社会建设指标体系研究、 学习成果认证与转移制度研究、终身教育 立法研究等)
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
探索开放大学建设模式(北京、上海、江苏、 云南、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建立学习成果认证和“学分银行”制度 完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成人高等教育招生考 试制度,探索构建人才成长“立交桥” 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北京市、上海市、山东 省济南市、广东省广州市)
谢 谢!
加快国家层面终身教育、继续教育立法进程 建立健全终身学习、继续教育领导体制和协调 机制(跨部门的领导协调机构、教育行政部门 中的专门管理机构) 加快终身教育、继续教育制度和激励机制建设 加强终身学习、继续教育教学、指导、管理人 员的专业化建设 进一步促进继续教育公平,缩小城乡差距和人 群差距 加大对继续教育的经费投入
身教育促进委员会
——制定发展规划——如上海市学习型社会和终身教育建设三年行
动计划
终身学习服务体系建设与示范项目
高校继续教育示范基地建设项目——研究和实践高校继 续教育基地的建设模式与机制、人才培养模式、远程开 放教育服务模式。 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模式研究及示范应用项目——探 索依托广播电视大学的多网合一的终身学习服务平台的 建设模式和运行机制、数字化学习资源整合与共享机制 等。 高校继续教育学分认定、转移的质量标准与机制研究及 应用项目——研究本、专科和非学历继续教育课程的学 分标准、质量内涵及学分转移的制度与机制,研究建立 学习成果认证和学分银行制度等。 普通高校继续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开放服务模式的研究 及应用项目——探索整合与开放普通高校数字化学习资 源的模式及机制,促进高校数字化学习资源向社会开放。
探索建立学分银行制度
上海市制定了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建设实施 方案。 上海市电大制定了6个专科专业课程的学分与其 他教育机构学分的互认标准。制定成人高等教 育课程与200多种职业资格证书的学分认证和转 换标准。420个职业培训证书目录和927门文化 休闲教育课程目录。 启动学历教育学分信息库建设,开通学分银行 信息化服务平台,受理市民学分银行开户注册 申请,建立个人学习档案。
北京开放大学建设的主要内容
建立与高校、行业企业的合作机制,促进学习资源共享,互 选课程和学分互认,联合开展专业建设和课程开发 建设远程自主学习支持平台,该平台具有提供学习资源、交 流协作、行政管理、教学评估、学习支持、质量保障等功能 开展国际合作,引进优质教育资源。与香港大学合作开发网 络学习平台。与英国开放大学建立合作关系,引进部分课程。 与哈佛大学教育学院合作,引进国际教师网络培训项目。积 极参与国际高校“开放教育资源运动”,面向世界开放课程 资源。 拓展服务功能,建立首都市民终身学习平台,开发面向市民 的数字化学习资源,与社区教育平台形成网络联盟。 加强教师队伍能力建设。引进优秀教师人才,外派访问学者, 组织境外研修。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质量保障体 系(上海开放大学)
建立健全“宽进严出”的开放学习制度,以学 分积累与转移为纽带,以模块化课程为基础, 实行弹性学习和跨校、跨专业学习。 建立“强专长、多技能、厚基础、重应用”的 开放大学质量标准基本框架。 探索建立“学校-社会”与“学校-教师-学习者” 有机结合的质量评价机制。
中国终身教育政策的新进展
韩 民
中国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亚欧会议终身学习中心研究网络4学术年会 上海华东师大,2011年2020)
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 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的战略目标 第一次系统地、清晰地表述了终身教育的发展 目标和制度框架 作为终身教育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确立了综 合性的继续教育概念和政策框架(比如,明确 了继续教育的三大领域:学历继续教育、职业 培训与社区教育),明确了继续教育改革发展 的目标和任务
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
建立国家学习型社区示范区(2008和2011年,经评估 各确定34个,共计68个城市区县示范区) 启动学习型城市指标体系研究 确定若干大城市作为学习型城市建设试点 以上海市为例
——推进地方终身学习立法——上海市制定颁布《终身教育促进条 例》(2011年2月)
——成立跨部门的领导协调机构——如上海市学习型社会建设与终
实施高校数字化学习资源免费开放计划
全国103所高校加入普通高校继续教育数字化 学习资源开放联盟 2011年11月,首批由北大、清华等名牌高校知 名教授主讲的20门“中国大学视屏公开课”上 网,免费向公众开放 教育部计划在未来5年打造1000门精品视频公 开课,5000门资源共享课程。
今后的政策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