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终身教育的国家政策与地方实践

合集下载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全文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全文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全文根据党的十七大关于“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部署,为全面提高国民素质,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特制定本规划纲要。

序言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强国必先强教。

优先发展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对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决定性意义。

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教育。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以毛泽东同志、邓小平同志、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全党全社会同心同德,艰苦奋斗,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建成了世界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保障了亿万人民群众受教育的权利。

教育投入大幅增长,办学条件显著改善,教育改革逐步深化,办学水平不断提高。

进入本世纪,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职业教育快速发展,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农村教育得到加强,教育公平迈出重大步伐。

教育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全民族的素质,推进了科技创新、文化繁荣,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民生改善作出了不可替代的重大贡献。

我国实现了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的转变。

21世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世纪。

从现在起到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

世界格局深刻变化,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才竞争日趋激烈。

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人口、资源、环境压力日益加大,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要求更加迫切。

国际金融危机进一步凸显了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中国未来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靠人才,根本在教育。

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教育还不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

我国终身教育文献研究综述

我国终身教育文献研究综述

[收稿日期]2020-07-10[基金项目]内蒙古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发挥电大作用ꎬ推动内蒙古终身教育发展 阶段性成果ꎬ项目编号:20B58ꎮ[作者简介]娜荷芽(1986-)ꎬ女(蒙古族)ꎬ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ꎬ讲师ꎻ周秀清(1972-)ꎬ女ꎬ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ꎬ教授ꎮ我国终身教育文献研究综述娜荷芽㊀周秀清(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ꎬ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11)㊀㊀[摘㊀要]在建设学习型社会的背景下ꎬ 终身教育 已成为一种新型的教育理念ꎬ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终身教育的概念及其内涵做了深刻阐述ꎬ为进一步的研究实践奠定了基础ꎮ通过梳理我国终身教育研究现状ꎬ从理论性归纳与实践性探索研究两个维度进行分析ꎬ以内蒙古地区终身教育相关研究为例ꎬ指出地区终身教育研究的发展方向ꎬ为后续的深入研究开拓思路ꎮ[关键词]终身教育㊀文献㊀研究[中图分类号]G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473(2020)06-0065-05DOI:10.16162/j.issn.1672-3473.2020.06.015㊀㊀伴随信息化时代的到来ꎬ国家和社会对深化终身教育改革ꎬ保障全民终身学习权利的追求越显迫切ꎮ在世界范围内ꎬ终身教育自1919年首次出现在英国成人教育文件上以来ꎬ经历了百年的发展历程ꎬ现已在各国广泛传播并迅速发展ꎮ在我国ꎬ伴随着改革开放40年的探索和推进ꎬ终身教育事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和前所未有的成就ꎬ为优化教育结构ꎬ创新教育教学形式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ꎮ随着终身教育事业的发展ꎬ学者们纷纷从不同方面㊁不同角度对终身教育开展了研究ꎮ本文旨在对有关终身教育研究相关期刊文献进行大致的梳理ꎬ分析我国终身教育研究现状ꎬ指出地区终身教育研究(以内蒙古地区终身教育相关研究为例)的不足并提出相关的研究思路ꎮ一㊁文献样本与研究方法(一)文献样本本文为了解目前国内对 终身教育 发展的关注和研究情况ꎬ在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ꎬ以关键词进行检索共获得如下记录:表1㊀终身教育相关研究数量分布情况(2020年5月)关键词终身教育学习型社会终身学习继续教育社区教育终身教育体系数量(篇)51061962184114701095793㊀㊀(二)文献研究方法本文采用文献数据分析与内容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展开研究ꎮ首先从文献发表的时间㊁数量㊁来源及类型进行分析ꎬ其次分类已有研究内容ꎬ从终身教育概念相关内容及建设路径两个角度进行分析ꎮ二㊁终身教育研究现状分析(一)文献数量分析1.发表时间与数量近十年ꎬ我国 终身教育 相关研究文献数量如图1所示ꎮ2011年的发文量为最多ꎬ共发文267篇ꎻ其次是2012年的242篇和2019年的240篇ꎮ从2011至2018年ꎬ终身教育相关研究文献量相对平稳ꎬ稍有下降趋势ꎮ2019年2月23日ꎬ中共中56央㊁国务院印发的文件«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颁布是国家的教育规划的体现ꎬ增加了社会各界的关注ꎬ有力F推进了国内终身教育的研究ꎬ因此2019年终身教育相关研究有了回升趋势ꎮ图1㊀2010-2019年关键词为 终身教育 文献发文数量图2.来源与类型截至2020年5月中国知网搜索 终身教育 为关键词的5106篇文献样本中ꎬ有4732篇为期刊论文ꎬ有169篇硕博论文ꎬ占研究样本文献3.3%ꎬ其余发文主要包括在会议㊁报纸及图书等ꎮ期刊论文中在核心期刊发文1172篇ꎬ占期刊总发文24.8%ꎮ发文量最多的期刊为«成人教育»共354篇ꎬ其他主要刊登期刊包括:«中国成人教育»296篇㊁«继续教育研究»221篇㊁«职业技术教育»109篇㊁«终身教育研究»105篇㊁«成才与就业»91篇㊁«继续教育»82篇等ꎮ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1)我国终身教育研究在成人教育类期刊比较受重视ꎬ研究成人教育㊁继续教育㊁职业教育的学者是我国终身教育研究的主要力量ꎻ(2)终身教育研究发表于核心期刊及硕博论文相对较少ꎬ因此其研究深度及质量有待提高ꎮ(二)文献内容分析通过对终身教育相关研究文献进行分析发现ꎬ研究内容可归纳为理论性研究与实践性探索研究两个方面ꎬ本文从这两个维度对终身教育已有的研究进行梳理和分析ꎮ1.理论性归纳研究(1)终身教育发展脉络的研究对终身教育发展历程的回望和总结ꎬ有助于从纵向了解终身教育发展脉络ꎮ终身教育理论自提出以来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ꎬ学者们对其内涵㊁发展等基本理论不断完善ꎬ现已形成了相对成熟的研究体系ꎮ 终身教育 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1919年英国的成人教育文件上ꎬ这是第一次把终身教育概念融入到现代教育体系中ꎬ经过百年的发展历程ꎬ已从原始的理念走向了现代的实践ꎬ从概念化走向了体系化ꎮ何光全㊁何思颖等指出全球终身教育是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强力推动ꎬ重要人物及专业组织的重要作用ꎬ各学术团体间的互动及国际与民间经验思想分享等影响下发展的ꎮ吴遵民总结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终身教育的发展历程经历了酝酿期㊁初创期㊁摸索期和发展的深化期四个主要阶段ꎬ政府政策的引导㊁大众的需求㊁时代的发展以及学术研究的推进使我国的终身教育在理论研究㊁实践开展及政府政策等方面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功ꎬ同时也逐步探索着中国特色的发展特征ꎮ他指出我国终身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发展仍需政府的制度支撑与立法保障ꎮ(2)国内外终身教育比较研究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的终身教育研究经历了长久的发展取得了丰富的成果ꎬ其中有很多我们值得借鉴和学习的方面ꎮ横向的比较研究分析可以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和实践经验ꎬ取长补短㊁全面统筹制定中国化的终身教育模式ꎮ一些发达国家在实践终身教育思潮中结合该国教育体制㊁经济发展模式以及其他条件形成各自特有的发展模式ꎮ刘雅丽认为终身教育涵盖的范围之广ꎬ涉及面之大ꎬ在有限的条件下使其充分实践的难度非常大ꎬ因此在各方面条件尚不健全的情况下ꎬ付诸终身教育的实践ꎬ只能依靠现有的成人教育或社会教育ꎮ日本终身教育的实践核心为社会教育ꎬ立足于政策构建以 向终身学习体系过渡 为主轴的教育体系ꎬ来满足社会各界不同行业㊁不同层次人群的学习需求ꎻ美国不仅通过立法来保障终身教育的开展ꎬ同时也给予经济上的支持ꎬ教育资源的丰富及形式内容的多彩吸引了全民参与ꎻ欧盟终身教育体系建设成功的经验在于政府的引导㊁民众的参与㊁法律的维护ꎻ韩国构建了学分银行制度有效推进了终身教育发展ꎻ印度的终身教育主要是成人教育ꎬ尤其成人扫盲取得了一定成绩ꎮ此外也有一些国家的大学已参与到终身教育事业ꎬ把大学课程及学习资源投放社会ꎬ向社会各阶层提供教育服务ꎮ纪河㊁郭海燕等认为借鉴国际终身66教育发展ꎬ我国需要从提高学校教育体系的开放度㊁社会办学的各方参与度以及教育质量保证的公正度等三层面进行规划㊁形成机制ꎮ2.实践性探索研究(1)我国终身教育体系构建相关研究我国终身教育体系建设是当前和未来社会发展与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ꎮ在国家大力倡导建设终身教育体系下ꎬ有大量研究者探索于我国终身教育体系构建策略并提出相关举措ꎮ李艳通过对我国终身教育体系建设现状的分析指出ꎬ首先需要在终身学习文化与价值认同上进行引导ꎬ从国家层面重视且推动搭建各级各类社会组织的信息化平台ꎬ结合国情完善终身教育相关法律法规ꎬ鼓励全民参与学习ꎬ从各层面建立相应的评价体系ꎬ检验发展成效ꎮ徐莉㊁杨然等在构建教育治理现代化体系上打破了原有的仅限于治理形式的研究限制ꎬ纳入了教育目标这个维度ꎮ«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总目标就是构建终身教育新体系ꎬ同时提出应将目标纳入治理中ꎬ探索终身学习现代教育体系在教育治理方面的新需要与新机制ꎮ王洪才在«中国终身教育体系特色构建及其问题»中提到我国终身教育体系建设中面临的首要问题是整个社会的学习动机的功利化ꎬ因此未来教育的发展需要从政府规划等外在推动转向内在驱动ꎬ采取激励政策充分调动教育各界创造潜能ꎬ使之成为终身教育体系构建的重心和努力方向ꎮ(2)终身教育立法研究随着终身教育对国家与个人可持续发展强大作用的推进ꎬ法制化的手段将成为重要的选择ꎬ通过立法来调整和规范终身教育体系ꎬ推进全民终身学习和学习型社会建设已成为势在必行的客观需要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2020年)»明确提出到2020年要制定 有关终身学习 的法律ꎬ但目前国家层面的终身教育法制化进程仍在途中ꎬ与其他法律比较ꎬ终身教育立法涉及主体多㊁面广ꎬ法律关系复杂ꎬ协调部门和体制㊁统筹资源等需要非常高的要求ꎬ因此国家鼓励地方先行先试ꎬ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制定终身教育地方性法规ꎬ为全国性立法工作积累经验ꎬ提供借鉴ꎮ吴遵民指出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涉及各界教学资源的整合ꎬ因此不仅需要政策上的推动还需立法上的保障ꎮ但法律的制定在一些基本理念与内涵以及立法范畴的界定上仍存在一些不同观点ꎬ这需要在立法规定的框架内ꎬ通过国家顶层设计来打破教育资源融通的制度壁垒ꎬ同时搭好终身教育立交桥的衔接工作ꎮ关于地方«终身教育促进条例»ꎬ有些学者提出了法律定位㊁立法的策略及内容抽象㊁可操作性差等方面的问题ꎮ黄欣等指出«终身教育促进条例»应以公民学习权保障为核心ꎬ紧密联系个人与教育以及国家的发展ꎮ(3)地方终身教育探索研究随着内蒙古自治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ꎬ知识㊁信息更新速度的不断加快ꎬ传统的教育方式已不能满足地区的发展需求ꎬ同时也难以满足个人素质㊁能力等全面提升的需要ꎬ构建具有民族地区特色的终身教育体系ꎬ形成内蒙古特色的学习型社会尤为重要ꎮ但是内蒙古终身教育建设相关的研究依然不足ꎬ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① 学分银行 制度相关研究发展内蒙古地区终身教育体系应构建具有地区特色的 学分银行 制度ꎬ现阶段对于内蒙古学分银行建设的研究尚不成熟ꎮ应借鉴国内外成功案例ꎬ结合区情构建学分银行制度ꎮ王玉平认为构建学分银行制度需要协调不同领域㊁行业和部门ꎬ因此提供技术和制度保障尤为重要ꎮ他提出需要搭建 学分银行 管理服务平台ꎬ为学习者提供咨询㊁指导和认证等服务ꎮ此外需组建学分银行互认联盟ꎬ即高校㊁职业院校㊁培训机构及各协会等单位进行学习成果的互认ꎮ②教育服务平台相关研究内蒙古地区终身教育服务平台建设已初具规模ꎬ但随着远程教育与终身教育发展关系的深入ꎬ很多问题一一显现ꎬ需要学者们进一步研究ꎮ南征等认为远程教育是一个整体的结构ꎬ需要各个分支之间相互沟通㊁配合㊁互为所用ꎮ但目前内蒙古地区的远程教育大部分是自成体系ꎬ少有衔接㊁沟通与扩展ꎬ综合型的远程教育发展缓慢ꎮ尹飞提出内蒙古地区终身教育的全面建设和互联网的运用需要教育内容及形式的不断更新㊁教育评价的多元化来支撑ꎮ③内蒙古地区社区教育与老年教育相关研究76推动终身教育的发展ꎬ地区社区教育与老年教育相关研究及实践是必不可少的ꎮ内蒙古地区相关研究相对较少ꎬ但近三年呈上升的趋势ꎮ内蒙古地区社区教育研究方面ꎬ林海华等提出应丰富教学内容ꎬ利用好先进的网络技术ꎬ实现网络的全方位覆盖ꎬ为社区居民提供线上线下的多种学习支持服务ꎮ老年教育研究方面ꎬ有学者提出ꎬ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ꎬ发展老年教育㊁实现教育现代化已成为必然要求ꎬ应增强老年教育供给与需求的匹配度㊁优化老年教育资源㊁提高老年人的参与度并提升其生活品质ꎮ④内蒙古地区终身教育体系相关研究内蒙古终身教育体系构建是一个各方面力量紧密配合的长期工程ꎮ蒿丽萍指出内蒙古地区要借鉴国内外终身教育体系建设的成功经验ꎬ分析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以及终身教育实际需求ꎬ采取逐步推进和分区规划㊁分类指导的原则ꎮ在教育资源的配置调控方面ꎬ须完善各级政府对教育资源配置调控机制及相关制度ꎬ实现优质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共享ꎮ同时ꎬ要完善数字化学习资源以及服务平台的建设机制ꎮ⑤终身教育论坛的相关贡献由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主办的内蒙古终身教育论坛于2014年开始ꎬ至今已连续举办六届ꎬ经过六年的发展已成为内蒙古地区终身教育研究成果的重要展示平台ꎮ张亚民在第二届终身教育论坛中指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必须合理地运用现有的信息技术ꎬ应利用先进技术积极发挥人类的主体地位ꎮ韩民在第六届论坛的主题演讲中指出ꎬ终身教育并不是专指一类教育ꎬ它是教育的整体ꎬ应该强调横向的沟通与纵向的衔接ꎬ形成各级教育的有机融合整体ꎮ服务全民的终身学习体系与学习型社会发展方向应契合ꎬ但目前终身学习体系还有待完善ꎬ终身化与开放化的全方位学习是未来的发展趋势ꎮ三㊁研究展望从上述的成果可以看出ꎬ学者们对终身教育的研究已经做出了比较详细且系统的理性探索ꎬ为进一步的研究与实践提供了思路ꎮ内蒙古地处边疆㊁教育资源较短缺㊁成本相对较高ꎬ推动终身教育发展无论对社会还是对个人都具有重要意义ꎮ然而ꎬ目前对于内蒙古终身教育的研究文献不多㊁不够全面和深入ꎬ且大多停留在理论层面ꎬ有待进一步拓宽内蒙古地区终身教育研究的深度和维度ꎮ(一)研究深度进一步拓展拓展终身教育研究深度ꎬ协调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是加快内蒙古地区终身教育体系构建的有力保障ꎮ深度研究不仅从理论认识上深入ꎬ也要在研究领域上多视角ꎬ结合实际提高质量ꎮ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内蒙古开放大学)是内蒙古地区实施终身教育的一支重要力量和载体ꎮ目前形成了以学历教育为主ꎬ同时开展社区教育和老年教育等非学历教育的办学形式ꎬ构成了面向全社会的教育体系ꎮ学历教育以开放教育为主ꎬ是全日制高等教育㊁职业教育之外的一种面向在职成人提高学历的办学形式ꎬ培养了大批本土型㊁应用型人才ꎬ为内蒙古地区终身教育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ꎮ社区教育和老年教育主要以非学历教育为主ꎬ通过一系列项目拉动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ꎬ三种教育形式构成了一体两翼 的终身教育发展体系ꎮ要进一步发挥开放大学的办学特色和优势ꎬ聚焦高质量发展和内涵建设ꎬ深挖细研ꎬ坚持问题导向ꎬ实现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良性互动机制ꎮ(二)实证研究需进一步加强通过归纳分析发现ꎬ内蒙古地区甚至是全国范围内对于终身教育研究方法单一ꎬ做到细致的调研工作较少ꎬ对采用定量方式的实证研究依旧不够重视ꎮ研究方法的路线窄会影响研究的总体质量ꎬ很难达到客观㊁科学的要求ꎮ开展终身教育体系的研究既要重视理论研究ꎬ也要注重方法研究ꎮ实证分析研究是充实和完善终身教育理论研究的重要途径ꎬ它的欠缺会限制终身教育的研究深度与广度ꎮ可以通过设计调研问卷开展调查等形式ꎬ立足内蒙古地区终身教育发展情况ꎬ从满足社会需求和实现教育公平的角度开展切实可行的方案ꎬ实证分析出内蒙古地区终身教育的发展现状中存在的问题ꎬ并提出有利于内蒙古地区终身教育良性发展的思路和对策ꎮ[参考文献][1]何光全ꎬ何思颖.全球视域下的终身教育发展脉络[J].终身教育研究ꎬ2019ꎬ(1):19-26.[2]吴遵民.改革开放40年中国终身教育的历史回顾与展望[J].复旦教育论坛ꎬ2018ꎬ(6):12-19.(下转第75页)86大[EB/OL].(2019-10-28)http://www.newsijie.com/sijiezixun/siguandian/2019/1015/11250214.html[6]澎湃新闻.建议开展老年教育立法准备工作明确编制等[EB/OL].(2019-3-12)http://news.sina.com.cn/sf/news/flfg/2019-03-12/doc-ihrfqzkc3264137.shtml[7]朱定真.依托高校资源ꎬ加快老年教育发展[N].新京报ꎬ2019-03-10.[8]董振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方法论[J].中国纪检监察杂志2020ꎬ(3):21-22.[9]王俊岭㊁杨帆.收费低廉㊁课程丰富㊁靠近社区ꎬ老年大学受到追捧 老年大学 一座难求 [N].人民日报海外版ꎬ2019-11-12. [10]中国新闻网.发改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ꎬ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EB/OL].(2019-11-21)http://www.chinanews.com/gn/2019/11-21/9014181.shtml[11]马丽华.建设学习型社会ꎬ老年教育需做强[N].光明日报ꎬ2018-08-09.[责任编辑:张建茹](上接第68页)[3]刘雅丽.国外的终身教育实施与发展特点的比较 兼议我国终身教育体制的发展[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ꎬ2009ꎬ(20):128-131.[4]吴遵民ꎬ黄㊀健.国外终身教育立法启示 基于美㊁日㊁韩法规文本的分析[J].学术时空ꎬ2014ꎬ(1):27-31.[5]于亦璇.韩国终身教育发展研究及对我国构建学习型社会的启示[J].中国成人教育ꎬ2019ꎬ(23):60-63.[6]纪㊀河ꎬ郭海燕ꎬ殷雄飞.终身教育体系构建的国际比较与借鉴[J].终身教育研究ꎬ2017ꎬ(5):24-29.[7]李㊀艳.终身教育制度体系建设的现状及创新性实践路径研究[J].科技资讯ꎬ2019ꎬ(33):194-195.[8]徐㊀莉ꎬ杨㊀然ꎬ辛㊀未.终身教育与教育治理在教育现代化中的逻辑联系 实现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的思考[J].中国电化教育ꎬ2020ꎬ(1):7-15.[9]王洪才.中国终身教育体系特色构建及其问题[J].终身教育研究ꎬ2018ꎬ(1):11-17.[10]吴遵民.中国终身教育法制70年[J].教育发展研究ꎬ2019ꎬ(17):39-57.[11]黄㊀欣ꎬ吴遵民ꎬ迟晨颖.终身教育立法的制定与完善 关于«上海市终身教育促进条例»的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ꎬ2011ꎬ(7):18-22.[12]王玉平.内蒙古终身教育 学分银行 制度框架研究[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ꎬ2018ꎬ(3):110-116.[13]南㊀征ꎬ云㊀萌.内蒙古地区远程教育在终身教育中的作用[J].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ꎬ2014ꎬ(2):1-4.[14]贾艳萍ꎬ林海华.内蒙古城乡社区教育信息化现状分析与实证研究[J].内蒙古电大学刊ꎬ2019ꎬ(2):14-20.[15]杨孟娇ꎬ陈志平ꎬ莫淑坤.西部民族地区城乡社区老年教育需求分析与实证研究 以内蒙古12个盟市为例[J].前沿ꎬ2020ꎬ(2):56-64.[16]蒿丽萍.内蒙古终身教育体系运行保障机制研究[J].内蒙古电大学刊ꎬ2017ꎬ(4):54-58.[17]顾㊀明.关于如何实现 立交桥 式终身教育体系的几点思考[J].科技经济导刊ꎬ2019ꎬ(27):116-117.[18]吴遵民.新时代背景下继续教育发展的新路径与新思考[J].终身教育研究ꎬ2019ꎬ(1):3-10.[19]李春辉.互联网+教育ꎬ助推内蒙古学习型社会构建[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ꎬ2015ꎬ(4):120-123.[责任编辑:张建茹]57。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解读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解读

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2010-2020年)(公开征求意见稿)目录序言 (1)第一部分总体战略 (4)第一章指导思想和工作方针 (4)(一)指导思想 (4)(二)工作方针 (4)第二章战略目标和战略主题 (7)(三)战略目标 (7)(四)战略主题 (8)第二部分发展任务 (12)第三章学前教育 (12)(五)基本普及学前教育 (12)(六)明确政府职责 (12)(七)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 (13)第四章义务教育 (13)(八)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13(九)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14)(十)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 (15)第五章高中阶段教育 (17)(十一)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 17(十二)全面提高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17(十三)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18第六章职业教育 (18)(十四)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18)(十五)调动行业企业的积极性 . 19(十六)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19(十七)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 (20)第七章高等教育 (21)(十八)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21(十九)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1)(二十)提升科学研究水平 (22)(二十一)增强社会服务能力 (23)(二十二)优化结构办出特色 (23)第八章继续教育 (24)(二十三)加快发展继续教育 (24)(二十四)建立健全继续教育体制机制25(二十五)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25第九章民族教育 (26)(二十六)重视和支持民族教育事业26(二十七)全面提高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水平26 第十章特殊教育 (28)(二十八)关心和支持特殊教育 . 28(二十九)完善特殊教育体系 (28)(三十)健全特殊教育保障机制29第三部分体制改革 (29)第十一章人才培养体制改革 (29)(三十一)更新人才培养观念 (29)(三十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30)(三十三)改革教育质量评价和人才评价制度 31第十二章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32)(三十四)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32(三十五)完善中等学校考试招生制度32(三十六)完善高等学校考试招生制度33(三十七)加强信息公开和社会监督34第十三章建设现代学校制度 (34)(三十八)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34(三十九)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35(四十)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35(四十一)完善中小学学校管理制度36第十四章办学体制改革 (37)(四十二)深化办学体制改革 (37)(四十三)大力支持民办教育 (38)(四十四)依法管理民办教育 (39)第十五章管理体制改革 (39)(四十五)健全统筹有力权责明确的教育管理体制39 (四十六)加强省级政府教育统筹40(四十七)转变政府教育管理职能41第十六章扩大教育开放 (42)(四十八)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 42(四十九)引进优质教育资源 (42)(五十)提高交流合作水平 (43)第四部分保障措施 (44)第十七章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44)(五十一)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 . 44(五十二)加强师德建设 (45)(五十三)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45)(五十四)提高教师地位待遇 (47)(五十五)健全教师管理制度 (47)第十八章保障经费投入 (48)(五十六)加大教育投入 (48)(五十七)完善投入机制 (49)(五十八)加强经费管理 (51)第十九章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 (52)(五十九)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52(六十)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53 (六十一)构建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53第二十章推进依法治教 (54)(六十二)完善教育法律体系 (54)(六十三)全面推进依法行政 (54)(六十四)大力推进依法治校 (55)(六十五)完善督导制度和监督问责机制55第二十一章重大项目和改革试点 56(六十六)组织实施重大项目 (56)(六十七)组织开展改革试点 (59)第二十二章加强组织领导 (62)(六十八)加强党和政府对教育工作的领导62 (六十九)加强和改进教育系统党的建设63 (七十)切实维护教育系统和谐稳定64学前三年毛入园率(%)50.9 62.0 75.0学前一年毛入园率(%)74.0 90.0 95.0 九年义务教育在校生(万人)15772 16100 16500巩固率(%)90.8 93.0 95.0 高中阶段教育在校生(万人)4624 4500 4700毛入学率(%)79.2 87.0 90.0 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万人)2179 2250 2350高等职业教育在校生(万人)1280 1390 1480 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万人)2979 3350 3550在校生(万人)2826 3080 3300其中:研究生(万人)140 170 200毛入学率(%)24.2 36.0 40.0 继续教育从业人员继续教育(万人次)16600 29000 35000表2 人力资源开发主要目标2009年2015年2020年具有高等教育文化程度的人口数(万人)9830 14500 19500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年)9.5 10.5 11.2其中: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9.9 15.0 20.0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年)12.4 13.3 13.5其中:受过高中阶段及以上教育的比例(%)67.0 87.0 90.0第二部分发展任务分发挥教授在教学、学术研究和学校管理中的作用6.全面实行聘任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7.探索建立高等学校理事会或董事会8.完善中小学校长任职条件和任用办法1.提出办学体制改革总体目标2.积极鼓励行业、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公办学校办学3.把民办教育作为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促进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4.办好一批高水平民办学校5.清理并纠正对民办学校的各类歧视政策6.健全公共财政对民办教育的扶持政策7.依法明确民办学校变更、退出机制1.提出管理体制改革目标2.加强省级政府教育统筹3.转变政府教育管理的方式4.成立教育咨询委员会1.提高我国教育。

教育部关于印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通知

教育部关于印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通知

教育部关于印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教育部•【公布日期】2001.06.08•【文号】教基[2001]17号•【施行日期】2001.06.08•【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育综合规定正文教育部关于印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通知(教基[2001]17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已经国务院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情况贯彻执行。

附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二〇〇一年六月八日附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取得了辉煌成就,基础教育课程建设也取得了显著成绩。

但是,我国基础教育总体水平还不高,原有的基础教育课程已不能完全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发〔1999〕9号)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1〕21号),教育部决定,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新的课程体系涵盖幼儿教育、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

一、课程改革的目标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

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

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

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公布日期】2019.01.24•【文号】国发〔2019〕4号•【施行日期】2019.01.24•【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正文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发〔2019〕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现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2019年1月24日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

改革开放以来,职业教育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框架全面建成,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社会吸引力不断增强,具备了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诸多有利条件和良好工作基础。

随着我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各行各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紧迫,职业教育重要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凸显。

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教育强国的要求相比,我国职业教育还存在着体系建设不够完善、职业技能实训基地建设有待加强、制度标准不够健全、企业参与办学的动力不足、有利于技术技能人才成长的配套政策尚待完善、办学和人才培养质量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到了必须下大力气抓好的时候。

没有职业教育现代化就没有教育现代化。

为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进一步办好新时代职业教育,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制定本实施方案。

总体要求与目标: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职业教育摆在教育改革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中更加突出的位置。

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服务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和实现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需要,对接科技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优化学校、专业布局,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和育人机制改革,以促进就业和适应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鼓励和支持社会各界特别是企业积极支持职业教育,着力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教育家精神的培养机制与实践模式

教育家精神的培养机制与实践模式

教育家精神的培养机制与实践模式目录一、概述 (2)二、教育家精神的培养机制与实践模式 (3)三、教育家精神传承的路径与策略 (9)四、教育家精神传承的理论基础 (15)五、教育家精神对现代教育的意义 (20)六、教育家精神的传承现状与挑战 (26)七、总结 (31)一、概述教育家精神还体现为教育思想的创新性与前瞻性。

教育家不仅仅继承和发扬前人的教育理念,还能够根据时代的发展需求,提出符合时代精神和社会进步的教育理论。

教育家在实践中不断思考、总结、创新,形成具有个人特色的教育思想体系。

这些思想不仅仅局限于教学的技术层面,还涉及教育价值观、教学哲学等更为深层次的内容。

教育家通过创新的教育思想,引领着教育的方向和发展,推动教育从传统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终身教育等多元化发展模式转型。

教育家精神的另一核心特征是教育家具备精深的教育专业素养与卓越的教学能力。

教育家不仅在学科领域内有扎实的知识基础,更在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上具有独到的见解和实践经验。

他们能够根据学生的需求和社会发展趋势,灵活运用各种教育理念与教学手段,形成富有个人特色的教学风格。

教育家注重教学的创新性和实践性,致力于引导学生通过主动学习、思维碰撞、合作探索等方式获得深刻的理解与知识内化,从而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升。

教育家精神体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担当。

教育家往往超越了课堂教学的范畴,把教育视为一项关乎民族复兴、社会发展的伟大事业。

他们深刻认识到,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塑造个体人格、传承文化、推动社会进步的关键环节。

因此,教育家始终秉持对学生负责、对社会负责、对时代负责的使命感,不断在自己的教学与教育改革中寻求创新与突破,以更好地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教育家精神的社会功能还体现在激发青年一代的奋斗精神与社会责任感上。

教育家通过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世界观和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承担个人责任和历史使命。

教育家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培养学生敢于担当、勇于创新的精神,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具有责任感、使命感和创新能力的年轻人才,进一步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教育政策法规的理论与实践第4版课后思考与练习

教育政策法规的理论与实践第4版课后思考与练习

教育政策法规的理论与实践第4版课后思考与练习本节课我们一起学习《教育政策法规的理论与实践》第四版课程,这是我们对《教育政策法规的理论与实践》第四版课程的了解和学习。

它将对我们今后的学习产生重要影响,我们应该如何去进行学习?我们应该结合自己所学专业来进行学习。

对于教育政策法规而言,了解这本课程需要注意的地方及需要掌握的基本知识是必不可少的。

由于《教育政策法规的理论与实践》第四版课后思考与练习的数量有限,对于大家平时学习时积累不多者而言,我们就需要在课后练习时认真记下每个知识点,并从中寻找自己的不足之处,加以改进与提高。

本节课我们将主要从政治理论与历史思想角度来进行讲解。

一、基本知识政治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最新发展,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前进的强大思想武器。

教育理论是教育事业及其发展政策规划和管理的理论基础,它直接关系到教育事业的发展的方向和未来。

教育理论体系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学、文化学和语言学等方面的内容。

教育学说:指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产生并发展起来的关于教育的一般学说,包括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相关的学科。

教育管理和控制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过程,也是教育活动过程中主体和客体关系的概括。

二、基本原理教育政策法规的基本原理就是要解决教育事业的实际问题。

教育政策法规主要是为了解决教育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保证教育事业的发展,从而保证教育事业始终处于健康、稳定的发展状态。

教育政策法规所涉及到的教育事业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事业,它涉及到我国各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和全国各大中小学校。

因此,对于教育政策法规来说,一定要从这些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出符合实际、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教育政策法规。

我国的教育政策法规主要包括总则、教育指导思想、教育基本制度、教育改革与发展、教育工作方针、教育政策法规制度、教育法律法规实施主体及其职责、教育法规责任追究制度、教育法规实施程序等。

社区教育理论学习笔记二

社区教育理论学习笔记二

社区教育理论学习笔记(2)搬经镇社区教育中心倪建兵2012年10月20日文章标题:《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江苏的实践与思考》作者:江苏省社会教育服务指导中心调研组。

来源:《江苏学习在线》网站。

△江苏积极开展构建全省终身教育体系的研究与实践,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在全省范围开展了乡镇成人教育中心校、县级教育现代化的评估验收工作。

1999年国务院批转《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开展社区教育的实验工作,逐步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的目标要求后,江苏先后制订了《关于开展“构建江苏终身教育体系研究”的意见》《关于推进社区教育实验工作的意见》《社区教育培训机构设置暂行规定》《省级乡镇(街道)社区教育中心建设方案》等文件,依托社区教育试验区建设,积极开展构建江苏终身教育体系的探索。

目前,全省已建成8个国家级社区教育示范区、12个国家级试验区,3个省级试验区、近200个市级社区教育实验区,社区教育网络覆盖90%的省辖市、50%的县(市、区)和30%的乡镇(街道)。

城乡一体的社区教育网络初步建成,终身教育理念逐步深入人心,为构建全省终身教育体系奠定了良好基础。

△新时期完善江苏终身教育体系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终身教育作为一种现代教育思潮,其自身理论仍处于不断完善过程中,加之引入我国时间不长,理论研究和实践层面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给予充分的重视和深入的研究。

1、构建终身教育体系需要观念的全面革新终身教育以教育历程的终身性、教育空间的社会性、教育对象的全民性、教育制度的开放性和教育体系的协同性,实现了教育思想的革命。

但社会各方面对终身教育的理解不同程度地存在许多误区,或将终身教育等同于成人教育、职业技能教育、学校教育,或将之对立于国民教育体系;终身教育的实施内容也较为狭窄,或理解为闲暇娱乐,或局限于技能培训等等。

一些基层政府或把自身视为实施终身教育的主体,无限扩大终身教育的功能;或放任社会机构自行组织,缺乏必要的引导和规范。

教育部关于印发《国家开放大学综合改革方案》的通知

教育部关于印发《国家开放大学综合改革方案》的通知

教育部关于印发《国家开放大学综合改革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教育部•【公布日期】2020.08.31•【文号】教职成〔2020〕6号•【施行日期】2020.08.3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正文教育部关于印发《国家开放大学综合改革方案》的通知教职成〔2020〕6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有关计划单列市教育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部内各司局,国家开放大学:《国家开放大学综合改革方案》已经教育部党组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教育部2020年8月31日国家开放大学综合改革方案国家开放大学是2012年6月在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基础上建立的一所新型高等学校,是我国集中力量发展终身教育的一个创举。

学校建立以来,在教育教学、管理服务、转型发展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但是,与“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的部署相比,与建设学习型社会的要求相比,国家开放大学还存在着定位不清晰、体系不健全、质量不高等问题,影响了开放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进一步发挥制度优势,补齐“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短板,理顺体制、创新机制、明确定位、加强统筹,用深化改革的办法破解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整体推进新时代国家开放大学转型发展,提高办学质量,提升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特制定本方案。

一、改革的背景(一)巩固和发挥国家开放大学40年体系办学优势。

国家开放大学的前身是邓小平同志于1978年亲自倡导并批准创办的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办学40多年来,国家开放大学和44所省级广播电视大学(地方开放大学)及市州分校(市州广播电视大学、开放大学)、区县工作站(区县广播电视大学、开放大学)共同组成了覆盖全国的开放教育一体化办学体系,累计招收学历教育学生2050万人,毕业学生1512万人,解决了50年代、60年代出生的两代人的学历补偿问题,走出了“先进传播手段+名师名教”的发展之路,形成了“敬学广惠、有教无类”的优良传统,开发了改革开放所需的人力资源,积累了低成本、高效益举办高等教育和面向在职人员开展职业教育的中国经验,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

建构我国教育的终身教育法

建构我国教育的终身教育法

建构我国教育的终身教育法一、建构《终身教育法》是时代的客观要求教育法制是伴随着教育的普及发展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个法律调节领域。

换言之,是现代社会与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

凭借法律制度来实现国家的计划、指挥、协调和控制是各国教育走上现代化的一个标志。

建构《终身教育法》,笔者认为,事实上是对时代的回应。

言回应,而非简单适应,是表明一种负责任的,有区别的,有选择的适应的能力。

我们知道法律具有着一定的滞后性,为了使之真正发挥其调节功能,我们应该努力使法律“更多的回应社会需要”,对社会环境中的各种变化作出回应。

有的学者认为,“法律——对秩序瓦解的一种回应。

”“在新的环境中,必须通过某些新的设计而不是关于相互义务的缄默的指导原则的内在化来维护社会秩序。

”众所周知,就教育而言,人类必须通过年龄的各个阶段来获取知识的全体系,并且任何人都可以通过终身学习来确保知识的获得。

终身教育从根本上言,是使教育不再是一种带有强制性的义务,消除了—次性教育带给人的苦恼和失败,打破了原有的教育秩序格局。

使每个人都有足够的机会发展自我,完善自我。

(一)国际终身教育立法趋势使然“我们所说的终身教育是一系列很具体的思想、实践和成就,换言之,是完全意义上的教育,它包括了教育的所有各个方面,从—“个人出生的那一刻起—‘直到生命终结时为止的不间断的发展,包括了教育各个发展阶段各个关头之间的有机联系。

”所以,终身教育理论出现不久便在世界许多国家引起了强烈影响,很快便得到了全球性的普遍认可,突出表现在70年代就成为一种国际性的教育思潮开始广泛传播,标志性事件是1970年保罗·朗格朗的《终身教育引论》和1974年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的研究报告《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这甚至被教育界认为是“可以与哥白尼日心说带来的革命相媲美,是教育史上最惊人的事件之一”,即终身教育思想的形成造就了教育史上的“哥白尼革命”。

终身教育思想,对许多国家的教育政策和教育实践产生或正在产生着影响,甚至成为—‘些国家教育改革的基本原则,进入了法律调节领域。

我国终身教育的国家政策与地方实践

我国终身教育的国家政策与地方实践

我国终身教育的国家政策与地方实践【摘要】终身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具有促进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升人民素质和幸福感的重要作用。

本文从国家政策层面和地方实践层面分析了我国终身教育的重要性及发展现状。

国家政策的制定与落实是终身教育的基础,地方政府的支持和倡导是实现终身教育的关键。

终身教育的机制建设和实施路径也需要不断完善和探索。

在文章展望了我国终身教育的发展趋势和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推动终身教育的政策建议,为我国终身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

终身教育的推进将助力我国走向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促进国家发展的全面进步。

【关键词】终身教育、国家政策、地方实践、机制建设、发展趋势、经济社会发展、政策建议、支持与倡导1. 引言1.1 终身教育的重要性终身教育可以促进个体全面发展。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传统的一次性教育已经难以满足人们不断提升和更新知识的需求。

终身教育通过提供教育机会,帮助个体获取新知识、新技能,使个体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实现自身职业和人生的持续发展。

终身教育是提高国家竞争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

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人才是国家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通过终身教育,可以不断培养和更新具有创新精神和实用技能的人才,为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终身教育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

通过不断学习和培训,个体能够提升自身素质和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促进社会公平和人的全面发展,为社会稳定和和谐做出贡献。

终身教育的重要性在于可以促进个体全面发展、提高国家竞争力和创新能力,构建和谐社会,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持。

我国在推进终身教育方面还有许多工作要做,需要政府、社会和个人的共同努力。

1.2 我国终身教育的发展现状我国终身教育的发展现状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终身教育,多个文件和政策文件中都明确提出了推动终身教育发展的目标和措施。

“政-校”协同办园实践模式的探索--合肥幼专与地方政府合作创建公办园案例

“政-校”协同办园实践模式的探索--合肥幼专与地方政府合作创建公办园案例

“政-校”协同办园实践模式的探索--合肥幼专与地方政府合作创建公办园案例作者:刘朝阳来源:《家教世界·现代幼教》 2017年第9期《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制定了我国教育十大试点改革工程,其中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的试点,是“以推进政府统筹、校企合作、集团化办学为重点,探索部门、行业、企业参与办学的机制”;同时明确了政府职能,指出“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加强学前教育管理,规范办园行为。

教育行政部门加强对学前教育的宏观指导和管理,相关部门履行各自职责,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发展学前教育”。

遵循《纲要》精神,本着服务社会、服务家庭的理念,2015年,合肥市包河区、新站高新经济产业开发区以“政府花钱购买服务”的方式,将新建的包河欣园和新站北岗花园小区配套幼儿园委托给合肥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合肥幼专”)管理,政校双方合作共建公办幼儿园,真正实现了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一、政校协同办园的运行模式合肥幼专与地方政府协同创办“公建公办”幼儿园,政府负责硬件投入和办园经费的保证,合肥幼专负责管理,开辟了一条协同创新之路。

(一)打造有利于幼儿成长的空间政府出资建成小区配套幼儿园,区政府进行内装和设备投入,合肥幼专派出专业人员全程参与设计。

1.特色化的装饰装修根据幼儿园建筑规范、办园理念及特色,合肥幼专专业人员参与设计幼儿园的装饰装修方案,如:室内房屋格栅吊顶用于孩子挂吊饰布置环境、木墙裙和软木墙给孩子粘贴作品和区角布置、pvc软质地面利于幼儿安全活动,户外配套有沙地、戏水池、种植园地、跑道、升旗台及运动场,还设有生态园、绿色迷宫、小木屋等,处处体现幼儿是环境的主人。

2.专业化的设施设备按照省一类园的设备标准,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特点,为幼儿提供安全、科学、可持续发展的设施设备,创设科学宫、厨艺陶艺室、益智室、绘本馆、建构室、社会活动室等多功能室,购置丰富的活动材料,同时配齐幼儿园的安全设施设备、信息化教学设备、室内外玩具、生活设备等。

2024年教育政策调整与预测培训课件

2024年教育政策调整与预测培训课件

教育国际化
全球化趋势将促使教育政策更加关注 国际交流与合作,提高学生的跨文化 交流能力。
教育与科技融合
教育政策将积极推动教育与科技的深 度融合,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改进教学 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心理健康
未来教育政策将更加注重学生心理健 康,加强心理辅导和心理健康教育。
针对各类受众提出可行性建议
近年教育政策调整回顾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近年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不断深入,强调学生综合素质培 养,推动课程内容的更新和教学
方法的改进。
高等教育普及化
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普及化阶段 ,政策调整重点转向提高教育质 量和促进教育公平,包括加强一 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推动产
教融合等。
职业教育改革
职业教育政策调整旨在提高职业 教育地位和质量,促进职业教育 与普通教育融通,培养更多高素
2024年教育政策调 整与预测培训课件
汇报人:
2023-12-26
目录
• 教育政策背景及现状分析 • 2024年教育政策调整方向预测 • 关键领域政策解读与影响分析
目录
• 地方政府落地实施策略探讨 • 学校应对策略及实践案例分享 • 总结:未来教育政策趋势展望与建议
01
教育政策背景及现状分析
当前国内外教育形势概述
需求分析
根据区域内人口结构、经济发展等因素,分析教育需求变化趋势。
优化配置方案制定
结合资源普查和需求分析结果,制定教育资源优化配置方案,包括 学校布局调整、师资力量配置、教育信息化推进等。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地方教育改革路径选择
创新教育理念
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 、共享的教育理念,推动教育
内涵式发展。

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含义目的及地位

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含义目的及地位

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含义目的及地位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含义、目的及地位国家课程:1-6年级: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语文、数学、英语、科学、体育、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7-9年级:思想品德、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生物、体育、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地方课程:(各地自主开发,省厅审批。

规定性与自主开发性相结合)环境教育、安全教育、书法、传统文化、健康教育、人生规化……校本课程:(各校自主开发,完全由学校自主开发,接受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发明与创意、环保让生活更美好、语文学科的学法指导、名作赏析、阅读写作、英语学科的写作方法指导、英语兴趣小组、英语奥赛辅导、社团课程等都属于校本课程。

有人认为国家课程国家有关部门制定和颁布的各种课程政策,比如教育部制定、颁布的课程管理与开发政策、课程方案,各类课程的比例和范围,教材编写、审查和选用制度等。

有人认为,国家课程是指国家委托有关部门或机构制定的基础教育的必修课程或称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或大纲。

无论怎么定义国家课程,都集中体现了国家的意志,是决定一个国家基础教育质量的主要因素,因此,国家课程具有统一规定性和强制性。

国家课程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确保所有学生学习的权利。

国家课程是面向全国的,因此国家课程将保证所有学生都享有在一定领域内的学习权利,都享有获得知识、发展智力的权利,从而获得一个积极的有责任感的公民实现自我价值和自身发展所必需的技能和态度。

一般来说,国家课程的标准不宜过高,通常是中等偏下,这样就可以保证绝大多数学生都能达到国家课程标准,从而避免因标准过高而将那些处境不利的学生排除在外。

这是国家课程最显着的特征。

第二,明确规定学生在接受学校教育期间应达到的标准。

国家课程实际上也是一个质量标准,它为学校和社会各界提供了清楚、具体的教育质量标准。

2017国家对教育的政策有哪些

2017国家对教育的政策有哪些

2017国家对教育的政策有哪些教师教育政策是我国教育政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因为教师教育在教育体系中的特殊地位,所以,教师教育政策在教育政策体系中的地位也是显而易见的。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2017国家对教育的政策,给大家作为参考,欢迎阅读!2017国家对教育的政策2017年城乡义务教育学生将全部享受“两免一补”政策2015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通知》。

通知要求,2017年春季学期城乡义务教育学生全部实行“两免一补”政策,落实到位。

“两免一补”是指“免除学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和对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补助生活费”,之前城市义务教育免费提供教科书只对低保家庭学生,调整后,统一为对城乡所有义务教育学生。

将原来农村学生享受“两免一补”,城市学生只免学杂费、对低保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和对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补助生活费的政策,调整为对城乡义务教育学生全部实行“两免一补”政策。

统一城乡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

2017年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将覆盖所有国贫县教育部于12月27日在京举行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全覆盖省部签字仪式。

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出席并讲话。

教育部副部长朱之文代表教育部分别与河北、山西、内蒙古、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南、海南等10个省(区)签署协议,标志着营养改善计划试点工作由重点突破进入了全面覆盖的新阶段。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强调,下一步计划扩大营养改善计划地方试点范围,实现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全覆盖,进一步改善贫困地区学生营养健康状况,提高学生健康水平,促进教育公平。

民办教育分营利性和非营利性两类进行管理2017年9月1日,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将正式施行。

民办教育学校将分为营利性和非营利性两类,进行分类管理。

民办学校的举办者可以选择设立非营利或者营利性民办学校。

但是,不得设立实施义务教育的营利性民办学校。

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等

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等
关于职业教育,《意见》指出,要完善提高职业教育质 量的体制机制。强调要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 制。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着力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职业道 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坚持学中做、做中学,推动
形成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完善专业动态调 整机制,完善教学标准,创新教学方式,改善实训条件,加 强和改进公共基础课教学,严格教学管理。大力增强职业 教育服务现代农业、新农村建设、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和农 民工职业技能提升的能力。要改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 办学模式。健全行业、企业参与办学的体制机制和支持政 策,支持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促进职业教育与 经济社会需求对接。充分发挥行业主管部门的指导、评价和 服务作用,支持行业组织推进校企合作、发布人才需求信 息、参与教育教学、开展人才质量评价。明确企事业单位承 担学生社会实践和实习实训的职责义务和鼓励政策。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开展质量提升 行动的指导意见》,加强职教人才培养质量,推 广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
9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 动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这是我国首部以 中共中央、国务院名义出台的质量工作纲领性文件,具有重 大的里程碑意义,必将对我国质量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指
信心,不畏强手,展示出高超的技能水平和良好的精神风 貌;要专心致志,沉着冷静,把压力变成动力,用平常心来 对待激烈的竞争,集中精力把握好比赛规则和技术要求;要 认真细心,追求完美,牢固树立质量意识,精益求精,以好 为先,以安全为重,用质量更好、精度更高、更符合技术规 范的作品或服务获得更好成绩。
据了解,世界技能组织(WorldSkills International)成 立于1950年,是非政府国际组织,现有77个国家和地区成 员,其宗旨是通过各成员之间的合作,促进职业技能水平 的提高,在世界范围推动职业技能事业发展,主要活动为每 年举办一次世界技能组织大会和每两年举办一次世界技能 大赛。

终身教育理念下地方电大非学历教育和学历教育并举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终身教育理念下地方电大非学历教育和学历教育并举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第3 2卷 第 3期 21 0 2年 3月
湖 北 广 播 电视 大 学 学 报
Jun l f o r a Be Un v ri o Hu i TV i e st y
Vo1 ,No. . 32 3
M ac . 0 2 0 0 0 rh 2 1 , 1  ̄ 1 1
终身教育理念下地方 电大非学历教育和
学历教育并举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陈 桂 兴 , 杜 俊
( 无锡 市广播 电视 大 学, 江 苏 无锡 242 ) 1 01
[ 内容 提要 ] 广 播电视大学发展至今 ,面 临着前 所未有的挑战和机 遇。一方 面,诸 多因素造成 了电大 生源 日 渐 萎缩 ,难 以为继 。另 一方 面,学习型社会对人才 继续教育 、终身教育有着 巨大的需求 。电大唯有 找准 自身定位 , 坚持学历教育和 非学历教育并举 ,提升 办学质量 ,适应社会 需求,才能与时俱进 ,实现 可持续发展 。 [ 关键 词] 非学历教育 ;终身 教育 ;地方 电大 ;开放 教育 [ 图分类号] G 2 中 7 [ 献标识码] A 文 [ 章编 号 ] 10 .4 7 (0 2 30 1.2 文 0 87 2 2 1 )0 .0 00 2 1 年 中共 中央、国务 院印发 的 《 00 国家 中长期人才 发 展 规划纲要 ( 0 02 2 2 1.0 0年 ) 》中指 出 “ 新继续教育观念 , 更 加 大投入力度 ,以加强人力资源 能力建设为核心 , 力发展 大 非学历继 续教育 ,稳步发展 学历继续教 育 。 l ”f随着 终身教 1 育 思想逐步普及 , 非学历 教育 已成为继续教育 的重要 组成部 分。3 年来 ,广播 电视大学为我 国不 同类型专业 人才的培 0 养 ,发挥 了巨大作用 。但 随着 社会 的发展变化 ,广播 电视大 学特 别是地 方 电大,现今 正面 临着 生存 的压 力与发 展的机 遇 。 何 实 现 地 方 电 大 的 可 持 续 发 展 ,已成 为 电大 人 必 须 直 如 面的一个课题 。 地 方 电大 面 临 的 生 存 挑 战 ( )普 通 高 职 和 众 多 网络 学 院对 电大 生 源 的争 夺 一 如今 高中毕业 生继 续深造的途径有许 多, 原来 的高考 落 榜生一般 会选择成人 教育, 但是现 在普 通高校和高职 院校 的 学历 教育 比成人 教育的学历更有 吸引力,同时 , 这类 高校也 纷 纷开设成教 院,继教 院,而且 入学 门槛低 ,考试容 易,吸 引了大批 需要提 升学历 的社会生源 。 致使原先 电大 刚推出的 “ 册视听生 ” 开放教育试 点”时 ,人头拥挤 、报 名踊跃 注 、“ 的招生盛 况一去不复返 。 方电大在 当今 的生源大 战中 , 地 生 存 的 压 力 日益 严 峻 。 ( )社会整 体学历层次 的提 升带来 的学历教育需求缩 二

我国继续教育管理体制的研究及对策建议

我国继续教育管理体制的研究及对策建议

Vo 2 - l 2 No7
Jl 0 9 uy2 0
●继续 教 育 ●
我 国继 续教 育管 理体 制 的研 究 及 对策 建议
廖仕 湖 栗 万里
( 暨南大学 教 育学院 ,广 州 5 0 3 ) 1 6 2
摘 要 : 随 着 义 务教 育和 普通 高 等 教 育 的发 展 ,建 设 终 身 教 育 、 学 习 型 社 会 的 理 念 不 断 深 入 人 心 ,
中存在 的主要 问题有 : 1 .开展和接 受继续教育的观念相 对陈旧
会的进程 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健全 我国继续教育管理体制是实现继续教 育价值 的关键所在。
继续教育是教 育体 系的一个重要 组成部 分。我 国 自 建国以来 ,尤其是改革开放 以来 ,在 教育受重 视的环境 下 ,在 国家政策 的支持下 ,继续教育得到了大力 的发展。
在 20 0 2年党的十六大会议上 ,提 出了形成全民学习、终
人们没有正确认识 到继续 教育在工作 和学习 中的重 要性 ,还是仅仅将其 当作 拿文凭 的一种途径 ,这就直接 影响了继续教育的教学 和学 习质量 ,阻碍了其真正发挥
应有 的作用 。

身学习的学 习型社会 的奋 斗 目标 ;2 0 0 7年党的十七大重 申了这个 目标 ,并提 出了发 展远程教 育和 继续教育 。建 设全民学 习、终 身学 习 的学 习型社会 这 一更 高的要 求。 而继续教育的主要对象是成 人 ,在我 国这 样一个 成人人
重视起来 ,办学机构 为继续教育 建立的教学 和管理队伍
求 。由于继续教育的主要对象 是成 人 ,时间长 、内容广 , 管理也更加复杂 。目前我 国在继续教 育管理体 制 的建设
方面处在起 步阶段 ,与国外相 比还有很 大的差距 ,还 存 在许多有待完善和改进 的地方 。当今 继续 教育管理体 制

我国终身教育的国家政策与地方实践--以北京终身教育政策历程为例

我国终身教育的国家政策与地方实践--以北京终身教育政策历程为例

我国终身教育的国家政策与地方实践--以北京终身教育政策历
程为例
国卉男
【期刊名称】《职业技术教育》
【年(卷),期】2014(000)022
【摘要】自20世纪90年代起,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已成为我国的一项重要教育政策,且作为我国教育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写入党的十七大、十八大报告,并在全国多地展开了各具地方特色的政策实践。

对北京市终身教育政策实践的分析表明,未来我国终身教育的发展方向是:推动终身教育立法,整合资源打通教育渠道,开展终身教育政策的分类试点与分步推广。

【总页数】5页(P68-72)
【作者】国卉男
【作者单位】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与成人教育研究所,上海 20003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719.2
【相关文献】
1.我国地方终身教育政策机制创新的解读——以福建省的终身教育政策文本为例[J], 国卉男
2.福建省终身教育政策导向与运行机制探索——以三明市终身教育发展为例 [J], 柯白杨
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终身教育政策文本分析 [J], 谢静
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终身教育政策文本分析 [J], 谢静;
5.我国终身教育政策演变:社会背景、文本内容及价值取向 [J], 孙立新;李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终身教育的国家政策与地方实践作者:国卉男来源:《职业技术教育》2014年第22期摘要自20世纪90年代起,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已成为我国的一项重要教育政策,且作为我国教育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写入党的十七大、十八大报告,并在全国多地展开了各具地方特色的政策实践。

对北京市终身教育政策实践的分析表明,未来我国终身教育的发展方向是:推动终身教育立法,整合资源打通教育渠道,开展终身教育政策的分类试点与分步推广。

关键词终身教育;国家政策;地方实践;北京中图分类号 G71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4)22-0068-05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是当今时代发展的需求,并已成为世界各国及国际组织的政策导向。

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起,确立了终身教育在教育改革中的重要地位,并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广泛的终身教育政策本土化实践:1995年,在国家出台的《教育法》中,把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作为国家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基本方针;2003年,党的十六大报告又进一步提出了构建“学习型社会”的战略目标;而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再一次重申了“完善终身教育体系”的战略目标。

北京作为国家首都,在各项政策的制定与推行上,比地方更具优势和全面性,也更深刻地受中央政策的影响,作为教育政策重要组成部分的终身教育政策亦不例外:2001年,北京市第一次提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教育改革与发展目标;十六大后,构建“学习型城市”则更成为了北京市终身教育最为重要的发展目标与关键举措。

本文以北京终身教育政策实践为例,对我国终身教育的政策历程及从中央到地方的政策实践进行整体回顾与评析。

一、我国终身教育政策的历程回溯终身教育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理念在世界范围内得以广泛普及和推广始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

然而在我国,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后期,正处于“文革”最为动荡的时期,教育的正常秩序已被完全破坏,因此无法关注正在兴起的现代终身教育思潮,其理念的引入、实践的展开乃至政策的制定与推广亦无从谈起。

直到20世纪70年末80年初,以改革开放为契机,终身教育理念才开始被引入并逐渐得到推广。

在改革开放政策的推动下,过去的三十多年,中国终身教育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依据其在我国的发展及其政策化实践,即终身教育从一种理念转化为一项政策并在我国的推进过程,可将这一历程划分为三个阶段。

(一)终身教育理念引入和政策化形成的初始阶段(1979~1993年)改革开放的全面推行引起了教育领域的响应,“文革”导致的满目疮夷教育局面开始得以恢复。

伴随着教育领域的拨乱反正、正常秩序的恢复,作为国际教育思潮的终身教育理念亦迅速引入我国并逐渐开始了政策化进程。

1987年6月,国家教委在山东省烟台市召开了“全国成人教育工作会议”,时任国家教委主任的李鹏作了《改革成人教育,发展成人教育》的重要讲话,指出:“成人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整个教育事业来说,大体上可分为四大部分,即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普通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

”这一讲话精神在次年国务院正式转批的《关于改革和发展成人教育的决定》中得到了充分体现,标志着源于欧美的“成人教育”概念开始替代本土的“工农教育”,成为国民教育体系四大重要组成部分之一[1]。

1989年9月,在终身教育思潮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撰写的《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1972年),由华东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室翻译出版,在教育界形成了一股讨论终身教育的热潮[2]。

受实践和理论的双重推动,“终身教育”终于写入国家教育政策,并开始了政策推进的历程。

1993年,党中央和国务院颁布《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成人教育是传统学校教育向终身教育发展的一种新型教育制度,对不断提高全民族素质,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3]终身教育第一次正式被党中央和国务院制定的政策所采纳,成为国家教育发展的重要目标。

(二)终身教育政策化深入推进与立法起始阶段(1994~1999年)1995年3月18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在这项被称之为教育宪法的基本法中,终身教育先后在第11、19和41条中三次被提及,标志着终身教育政策化的推进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即从政策行政推动迈向立法强力保障,“广义上的终身教育政策”的制定力度与推动强度也得到进一步深化。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一章“总则”第十一条提出:“国家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推进教育改革,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

”由此可见,教育法明确规定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是国家进行教育改革和发展教育事业的总体目标。

这不仅显示了终身教育在我国教育事业中的重要地位,而且还把发展终身教育与推进教育改革、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联系在一起。

更为重要的是,教育法还将终身教育视为公民所应享有的一种权益,明确指出,(政府)应该鼓励并创造条件,以满足公民的终身教育需求,这无疑向国际社会所提倡的作为权利的终身教育迈进了很大一步。

总之,终身教育因为写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其作为国家需要推动的一项基本国策已经牢牢地确立了地位。

(三)终身教育政策化深入拓展阶段(2000~2013年)2000年至今,我国终身教育政策化进程不断深入拓展,不仅相关政策的数量不断增多,而且实质内容也更具操作性、约束性与规范性。

国家层面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终身教育进行了重申,并强调推行开放大学、社区教育、学分银行等重大项目与改革试点,有力推动终身教育的推广与实现;地方层面上,福建、上海等地先后出台了相关地方条例,推动终身教育在我国的立法进程。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是我国进入21世纪之后的第一个教育规划,也是今后十年内指导全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对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教育发展与改革至关重要。

《纲要》提出,“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更加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形成,促进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学有所成、学有所用。

”“广泛开展城乡社区教育,加快各类学习型组织建设,基本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

”全文除目录提及终身教育的有5处,而涉及终身学习的也有6处之多。

对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国家层面对终身教育的全面总结与回顾,尤其是立法与体制机制的改革部分,更融合了当今世界各国终身教育政策推进过程中最先进的理念,这样一种态势亦可谓前所未有。

在这一阶段,终身教育立法也实现了重大突破。

2005年8月,福建省制定了大陆第一部终身教育地方条例——《福建省终身教育促进条例》;2011年月,上海也制定了《上海市终身教育促进条例》。

两部地方性终身教育立法的出台,不仅标志着终身教育政策的成熟并由此上升到了立法层面,同时也说明中国对终身教育政策和立法的研究亦已达到了一个与国际接轨的新阶段。

二、北京终身教育政策的实践脉络北京作为我国首都,对中央推进终身教育发展的政策具有极高的敏感性,能快速将国家的终身教育政策具体化为地方的政策实践举措。

因而,对北京市终身教育政策实践脉络进行研究,可以呈现出终身教育政策从中央到地方推进的过程,也可以反映地方终身教育实践的独特经验、创新机制及面临的问题,对我国其他地方的实践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一)理念引入:重视技能与岗位培训的成人教育北京市在正式推行终身教育政策之际,各级各类教育事业正致力于恢复正常秩序,为不断加速的城市建设和城市化进程提供数量巨大的各行各业专业人才。

因此,成人教育在终身教育政策化初期获得了良好的发展契机。

北京市即在成人教育领域提出,“以成人高、中等学校为龙头,以各级各类文化技术培训和继续教育为重点的、基本上适应北京市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多种形式、多种规格、多渠道的办学体系”[4]等政策目标。

在各种政策的大力扶持下,北京成人教育得到了长足发展。

据统计,1999年,北京市有131所成人高等学校,其中67所独立设置成人高校,23.78万成人高校在校生(本科生49092人,专科生188695人);成人中等专业学校106所,在校生60919人;成人中学25所,在校生5617人;成人技术培训学校2689所,在校生225170人[5]。

在这一阶段,北京市成人教育也开始面临愈来愈大的发展挑战,适时地进一步向终身教育转换并延伸,成为北京市教育政策制定的必然选择。

(二)转型拓展:以构建“学习型城市”为抓手创建终身教育体系北京市为突破当时成人教育发展的瓶颈,把进一步发展的基本目标设定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同时确定其主要途径在于大力发展继续教育、岗位培训等各种形式的成人教育,即本质上强调成人教育的发展仅是终身教育的基础。

与此同时,受国际理念的影响,把目光转向了学习型城市的构建,强调“促进终身学习”,“构建学习型城市”。

如“北京市教委2001年工作要点”提出:“加快教育信息化步伐,构建终身教育体系。

积极促进终身教育,努力构建学习化社会。

大力发展继续教育、岗位培训和其他各种形式的成人教育……建立和完善社区教育网络,推进学习化社区试点。

”2010年,北京市教育事业发展目标包括:率先构建起各级各类教育相互沟通、配套协调的现代教育体系;率先构建起终身学习和学习化社会的基本框架。

北京市之所以把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创想,直接与提倡建设“学习型城市”联系在一起,主要是受国际理念的影响:1968年,哈钦斯出版《学习社会》,提出了“学习社会”的构想,即实现“一个所有社会成员都可以通过自我学习、自我实现而…成其为人‟的社会,一个所有机构或制度都指向于帮助每个社会成员实现这一目的的社会”[6];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学会生存》,认为终身学习与学习社会是未来教育改革的重大目标[7]。

在推动终身教育政策化的过程中,北京市将“学习型城市”作为方针理念与努力方向,提升了政策化力度,并与国际社会的先进理念接轨,缩短了与发达国家的距离;同时,又体现了构建“终身教育体系”这一国家战略在北京市推广的地域特色。

(三)地域特色:建设“学习之都”与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再落实2007年4月,北京市总结了几年来构建“学习型城市”的实践经验和成果,由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建设学习型城市工作会议,印发《关于大力推进首都学习型城市建设的决定》,提出建议“学习之都”的发展目标。

由此,北京市明晰了构建“学习型城市”的基本目标,即要通过“学习型城市”的建设,来带动北京市城市建设的各项活动,并为城市建设培养人才、提高市民素养。

换言之,北京市把“学习型城市”的构建视为政府为推动社会建设而应承担的一种责任,终身教育应该是一国之国民的基本权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