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科学第6课摩擦力与物体的运动学习评价

合集下载

小学科学公开课教案运动与摩擦力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

小学科学公开课教案运动与摩擦力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

小学科学公开课教案《运动与摩擦力》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运动与摩擦力》教学设计及反思平遥县北关小学苏继斌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接触面发生摩擦,会产生摩擦力;2.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表面光滑,摩擦力小;表面粗糙,摩擦力大;3.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重量有关:物体越重,摩擦力越大;物体越轻,摩擦力越小。

过程与方法:1.学习测量摩擦力的大小;2.推测、设计实验检验摩擦力与接触面和重量的关系;3.做摩擦力大小的对比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1.养成认真进行实验的习惯;2.了解摩擦力在生活中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设计对比实验研究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重量的关系。

难点:掌握对比实验的关键与要注意的问题。

三、教学过程(一)感知摩擦力:1.游戏导入:看谁的力气大(一根圆棒,一人一头,手抓住向相反的方向转,看谁的力气大。

)游戏结束。

2.体验摩擦力:(下面就进入今天的学习任务)让我们一起来作个运动(出示“运动”),把手放在桌面上,轻轻往前推,再慢慢用力往前推?你会有什么感觉?(我会觉得手好像受到了一种阻力,阻碍手向前运动,这就是桌面对手的摩擦力)。

课件出示摩擦力概念: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上运动时,在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会产生一种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这种阻力就叫做摩擦力。

板书“摩擦力”。

今天就来学习运动和摩擦力。

3、摩擦力大小怎样知道怎样测量呢?教师讲解并演示。

(二)探究摩擦力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1、讲述:生活中到处都有摩擦现象,产生的摩擦力大小也不一样。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重点来研究摩擦力的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系?请同学们先猜测一下。

2、看来,摩擦力的大小和很多因素都有关系,这么多的因素一起研究会互相干扰,因此,我们可以选择对比比较明显的几组问题先进行研究。

今天老师先帮助大家选择一下,“表面粗糙和光滑哪个摩擦力大?”“物体的轻重不同,哪个摩擦力大?”我们就研究这二个问题好吗?3、先研究“表面粗糙和光滑哪个摩擦力大?”,分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摩擦力》教学反思

《摩擦力》教学反思

《摩擦力》教学反思摩擦力教学反思摩擦力是学习物理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实际应用。

在教授摩擦力的课程中,我遇到了一些挑战,同时也获得了一些宝贵的教学经验。

本文将对我在教学中的观察和体会进行反思和总结。

首先,我在教学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讲解摩擦力的概念和公式时,我通过举具体的例子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例如,我介绍了摩擦力对车辆制动的作用,以及摩擦力对物体上坡运动的影响。

通过这些实际的示例,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和运用摩擦力的概念。

其次,我在实验教学中充分利用了学生的参与性。

我设计了一系列与摩擦力相关的实验,例如用不同材料的物体在斜面上滑动的实验和利用弹簧测量两个物体间的静摩擦力实验等。

学生们通过亲手操作和观察实验现象,不仅能够深入理解摩擦力的概念,还能够培养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的能力。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由于时间的限制,我只能在课堂上进行较简单的实验演示,而无法进行更复杂的实验操作。

这导致学生无法亲自实践一些复杂的实验,限制了他们对摩擦力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计划将一些复杂实验的视频资料分享给学生,让他们在课后进行观看和讨论。

其次,摩擦力的计算公式对于初学者来说可能比较抽象和复杂。

我观察到一些学生在计算摩擦力时容易出错或混淆公式中的符号和单位。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公式的运用,我准备在下一次课堂上进行更多的练习和演示。

我还会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摩擦力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以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最后,我也认识到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不同学习能力和背景可能会影响对摩擦力的理解和掌握。

有些学生可能需要更多的辅导和指导,而另一些学生则能够更迅速地掌握和应用相关知识。

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我计划在课堂上提供个性化的指导,结合小组合作学习和个别辅导,以帮助每个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

总之,通过对摩擦力教学的反思,我意识到教师在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5《运动与摩擦力》教学反思(3篇)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3-5《运动与摩擦力》教学反思(3篇)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运动与摩擦力》教学反思(1)在教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运动与摩擦力》这一课后,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深入的反思,以便更好地总结经验教训,提升教学质量。

一、成功之处(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1. 在聚焦环节,通过“摩擦初体验”活动,引导学生亲身体验摩擦,从手在桌面滑动以及利用身边物体感受摩擦出发,以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为切入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这种基于学生前概念的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为后续摩擦力概念的构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 以古埃及人搬运巨石的情境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如何搬运重物以减小摩擦力,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这一情境不仅让学生感受到科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还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能力。

(二)实验探究,培养能力1. 在探索环节,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来比较不同运动方式搬运重物时摩擦力的大小。

学生通过观看实验微课,梳理实验方法,并在师生共同小结实验细节后,动手操作进行实验。

这一过程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包括提出问题、设计实验、收集证据和分析数据的能力。

2. 在实验过程中,强调垫圈要一个一个地增加、轻拿轻放,棉线不能脱离滑轮卡槽等实验操作规范,培养了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

同时,要求学生重复实验三次并及时记录数据,有助于提高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让学生明白科学实验需要严谨和细致。

(三)研讨交流,深化理解1. 在研讨环节,组织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

学生能够自主分析数据,总结出滚动时摩擦力更小的规律,并能从使用滚木和轮子运输重物的活动体验中,深刻理解人类技术的进步意义。

这种研讨交流的方式,不仅促进了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还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归纳总结能力。

2. 通过对不同小组实验结果差异的分析,引导学生思考摩擦力大小还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如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物体的重量等。

这一过程让学生对摩擦力的影响因素有了更全面的认识,深化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3-5《运动与摩擦力》课堂评价语4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3-5《运动与摩擦力》课堂评价语4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运动与摩擦力》课堂评价语(1)一、聚焦环节评价语1.提问小车启动原因时的评价:★“你观察得很仔细,能联想到小车启动可能与某种力量有关,非常棒!”★“你的思考很有深度,即使现在还不知道答案也没关系,我们一起来探究吧!”2.演示皮球滚动并提问时的评价:★“你注意到了皮球滚动会逐渐减慢,这是一个很好的观察点!”★“你的疑问正是我们要探讨的内容,摩擦力确实在其中起了作用。

”3.总结摩擦力概念时的评价:★“你总结得很到位,摩擦力就是阻碍物体运动的力。

”★“你理解得很快,摩擦力确实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二、探索环节评价语1.模拟搬运重物情境时的评价:★“你的想法很有创意,我们可以试试用这种方式来模拟搬运重物。

”★“你准备工作做得很好,材料都准备齐全了,可以开始实验了。

”2.提问搬运方式及摩擦力大小时的评价:★“你思考得很全面,提出了多种搬运方式。

”★“你的推测很有道理,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来验证一下。

”3.讲解实验操作步骤时的评价:★“你听得很认真,操作步骤都记住了。

”★“你的动手能力很强,实验装置很快就组装好了。

”4.学生实验时的评价:★“你实验操作很规范,数据记录也很准确。

”★“你小组合作得很好,大家都积极参与了实验。

”三、研讨环节评价语1.汇报实验数据时的评价:★“你的数据记录得很清晰,分析也很到位。

”★“你的结论很准确,滚动确实比滑动产生的摩擦力小。

”2.提问生活中摩擦力应用时的评价:★“你的例子举得很好,生活中确实有很多需要增大或减小摩擦力的场景。

”★“你的思维很开阔,想到了很多不同的应用。

”3.展示自行车轴承时的评价:★“你观察得很细致,注意到了轴承中的滚珠。

”★“你的理解很深入,滚珠确实能大大减小摩擦力。

”四、拓展环节评价语1.提出制作气垫船和磁悬浮陀螺任务时的评价:★“你很有探索精神,愿意尝试制作新的模型。

”★“你的动手能力很强,相信你能制作出很好的模型。

”2.展示模型制作方法时的评价:★“你听得很认真,制作方法都记住了。

《运动与摩擦力》教学设计及反思

《运动与摩擦力》教学设计及反思

《运动与磨擦力》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材分析】本课的探索活动可分为三个部份:第一、感知磨擦力和测量物体运动时的磨擦力。

第二、研究磨擦力大小与接触面光滑程度关系,这一活动是要求学生根据材料来自行设计实验、检验猜测。

第三、研究磨擦力大小与物体分量的关系。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接触面发生磨擦,会产生摩擦力; 2.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磨擦力的大小与物体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表面光滑,磨擦力小;表面粗糙,磨擦力大;3.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磨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分量有关:物体越重,磨擦力越大;物体越轻,磨擦力越小。

过程与方法:1.学习测量磨擦力的大小;2.猜测、设计实验检验磨擦力与接触面和分量的关系; 3.做磨擦力大小的对照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养成认真进行实验的习惯;2.了解磨擦力在生活中的作用。

【重点和难点】重点:设计对照实验研究磨擦力大小与接触面、分量的关系。

难点:掌握对照实验的关键与要注意的问题。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弹簧测力计(5N),供拉动的小车,钩码一盒(作为载重物),毛巾。

教师准备:弹簧测力计(5N),供拉动的小车,钩码一盒(作为载重物),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上课前老师想请问一下大家,我这样测出来的读数是什么力啊?(用弹簧测力计勾起物体),那这样呢(用弹簧测力计拖动笔袋)。

那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看一下大家刚才说的对不对。

(一)认识磨擦1、科学源于生活,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现象,也都可以通过科学知识进行合理的解释。

(出示轮胎的图片)这里有新旧轮胎和旧轮胎的图片,子细观察一下,轮胎上的花纹有什么不同,是如何造成的。

(一个学生回答即可)2、说的真好,在科学上,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磨擦。

3、想一想,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磨擦现象呢?(5、6个学生说即可)(二)磨擦与运动密不可分1、看来磨擦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那末我们真正了解磨擦吗?2、感受磨擦力认识磨擦力。

《运动与摩擦力》教学案例与评析

《运动与摩擦力》教学案例与评析

《运动与摩擦力》教学案例与评析作者:张小迪来源:《科学大众·智慧教育》2022年第03期《运动与摩擦力》为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五课。

该课以“怎样减小摩擦力”为主线,引导学生通过解决真实情境搬箱子费劲,探究滑动时的摩擦力大小和滚动时的摩擦力大小,通过搜集数据证明自己的猜测。

如何搜集可靠、严谨的证据,学生可通过实验设计、探究合作等环节,亲身经历探究过程,在不断思维碰撞的过程中、探究实验中明白搜集可靠证据的意义。

一、教学分析《运动与摩擦力》是四年级上册《运动和力》单元的第5课。

本单元的第1课已为本课的探索情境做了铺垫,第1课主要是研究多大的拉力能使重物运动起来,以及用更大的拉力后,重物运动的快慢会怎样变化,本课将研究重点定位至刚好使物体运动起来的拉力就相当于最少要用多大的力,才能克服摩擦力让小车动起来。

学生弄清楚这个知识点后,在后续的“利用垫圈个数表示测量摩擦力大小”的活动中,才会有更好的实践体验。

在四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中,对“摩擦力”这个词已经比较熟悉,对物体运动会受到摩擦力的现象也不陌生。

但是,对摩擦力的概念以及如何知道摩擦力的大小、如何减小摩擦力等问题还要进行深入了解,因此本课将以此作为学习的起点。

在动手能力方面,垫圈挂法操作对四年级学生还是有一定难度,需要教师在前课以及实验前强调并演示,指导学生规范进行实验操作。

同時,四年级的学生虽已养成了记录习惯、实验习惯,认真倾听他人发言还有待加强。

二、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为学生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认识到物体在运动中产生并受到摩擦力。

由真实情境搬箱子费劲引出摩擦力的概念——摩擦发生在运动物体的接触面之间,提出产生摩擦的两个条件:①两个物体相互运动;②两个物体接触。

由“摩擦”理解“摩擦力(运动的物体往往会受到一种阻碍物体运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摩擦力)”,学生会理解得更加透彻。

在理解摩擦力的概念后,联系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所学的物体的运动方式,分析箱子在地面上的运动方式——滑动。

2023秋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3-3《摩擦力》(表格式教案及反思)

2023秋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3-3《摩擦力》(表格式教案及反思)
测量摩擦力
1.看老师手中的小木块在桌上滑动时有摩擦力吗?
生:有。
哪里存在摩擦力呢?
生:木块与桌面的接触面存在摩擦力。
要想知道拉动这块木板时会产生多大的摩擦力有什么办法呢?
生:用弹簧测力计指针是否在“0”刻度处;读数时视线要与指针齐平;被测的力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最大刻度值。
生:愿意。
请看要求:把你的手掌贴在桌面上,然后用力往前推,感觉一下,手是不是很轻松就可以往前进呢?
生:不是。
2.手想要往前推时有一股力阻碍着我们的手前进,你有这样的感觉吗?
生:有。
3.这股阻碍手前进的力就是摩擦力。(出示摩擦力的概念: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在两个物体接触面会产生一种阻碍物体运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摩擦力。)(板书)
生:拉力与摩擦力大小相同。
你们提醒的非常有道理,接下来请组长组织大家一起测量一下你们小组拉动木块时的摩擦力吧。
生:分组实验。
3.哪一组愿意分享一下你们的测量结果呢?
生:汇报结果。拉动小木块的摩擦力是( )牛顿。
4.每位同学选择身边一样方便测量的物体,继续测一测它与桌面之间的摩擦力吧。
生:测量、汇报。
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1.刚才我们已经测量了小木块产生的摩擦力,你认为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生:改变桌面的光滑程度,在桌面铺一层布、在桌面铺一张砂纸、在桌面铺一块布;改变小木块的重量,在小木块上加钩码;木块与桌面接触的多少......
2.很多同学都是想改变桌面的粗糙程度,那假设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可能是有什么关系呢?(出示假设 光滑 粗糙)
2.老师给每个小组都准备了小木块与弹簧测力计,如果要想测量木块在拉动过程中产生的摩擦力还得注意什么?

四年级运动与摩擦力教学反思

四年级运动与摩擦力教学反思

四年级运动与摩擦力教学反思一、引言在四年级的科学课程中,运动与摩擦力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这个概念对于学生理解物体的运动规律以及日常生活中许多现象的科学原理至关重要。

本篇教学反思将围绕我在教授这一主题时的经验展开,分析教学效果,探讨改进策略。

二、教学内容与目标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摩擦力的概念,理解摩擦力是如何影响物体的运动的。

教学目标包括:让学生能够描述摩擦力的现象,解释摩擦力产生的原因,以及通过实验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三、教学过程与反思1. 引入新课:我通过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比如滑冰、走路等,引出摩擦力的概念。

这种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感受到科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2. 知识讲解:我详细讲解了摩擦力的定义、产生原因以及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在讲解过程中,我尽量使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并结合生动的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3. 实验教学:学生通过实验探究了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如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实验过程中,学生们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积极参与,但也存在操作不规范、数据记录不准确的问题。

4. 总结反馈:通过学生的反馈,我发现部分学生对摩擦力产生的原理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后续教学中加强。

同时,我也注意到学生在实验环节需要更多的指导。

四、改进策略针对以上问题,我计划在后续教学中采取以下改进措施:1. 加强理论教学:对于摩擦力产生的原理,我会采用更生动、形象的方式进行讲解,比如使用动画、模型等辅助教具。

2. 优化实验教学:在实验环节,我会加强对学生操作的规范性指导,确保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同时,我也会设计更多有趣的实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3. 增加互动环节:我会在课堂上增加更多的互动环节,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自己的见解,以便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4. 布置拓展作业:我会布置一些与摩擦力相关的拓展作业,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寻找与摩擦力相关的现象,并尝试用所学知识解释,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小学科学《运动与摩擦力》教学设计及反思

小学科学《运动与摩擦力》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设计及反思•课程背景与目标•教材分析与处理•教学过程设计•教学方法与手段•学生活动设计与实践•教学评价与反馈•教学反思与改进方向目录课程背景与目标小学科学课程目标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探究能力。

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通过生动有趣的科学实验和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科学实验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 2 3摩擦力的概念摩擦力与运动的关系生活中的摩擦力《运动与摩擦力》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与要求知识与技能目标01过程与方法目标0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03教材分析与处理强调实践性跨学科性摩擦力的定义摩擦力与运动的关系减小和增大摩擦力的方法难点与疑点解析难点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的区别:两者产生条件和特性有所不同,学生易混摩擦力是否总是阻碍物体运动?解析:摩擦力有时是动力,有时是阻力,取疑点010405060302拓展资源推荐教学过程设计导入环节:激发学生兴趣情境导入提问导入向学生提出与摩擦力相关的问题,例如:“为什么运动的物体会停下来?”、“什么是摩擦力?”,以此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实验二探究滚动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的区别。

让学生分别用滑动和滚动的方式移动同一物体,感受两种摩擦力的不同,并记录实验结果。

实验一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引导学生设计实验,通过改变物体的重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等变量,观察并记录滑动摩擦力的变化。

实验三了解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引导学生思考并尝试使用润滑油、改变接触面形状等方法减小摩擦力,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探究环节:实验设计与操作总结环节:知识归纳与提升思维提升知识归纳通过讨论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思考摩擦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汽车刹车、自行车链条等,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情感升华教学方法与手段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启发思维030201启发式教学法应用小组合作探究模式分组合作明确任务交流分享信息化教学手段辅助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互动软件学生活动设计与实践观察不同物体在光滑和粗糙表面的运动情况,记录现象。

以摩擦力为主题的物理探究教案分析与评价

以摩擦力为主题的物理探究教案分析与评价

摩擦力是物理学中的一种基本力,它可以通过多种方法来进行探究和研究。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物理探究来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摩擦力的作用和影响。

本文从教学分析与评价的角度来探讨以摩擦力为主题的物理探究,旨在为教师提供一些有意义的建议和思路。

一、教学分析1.教学目标在以摩擦力为主题的物理探究中,教学目标应该包括以下方面:(1) 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摩擦力,以及摩擦力的种类和作用。

(2) 让学生掌握如何测量摩擦力的方法和技巧。

(3) 让学生了解摩擦力与物体的运动状态之间的关系。

(4) 让学生明白摩擦力对实际生活和工程应用的重要性。

2.教学内容以摩擦力为主题的物理探究内容可以包括以下方面:(1) 摩擦力的种类和作用: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轮滚摩擦力等。

(2) 摩擦力的测量方法和技巧:利用弹簧测力计、秤钩等工具测量摩擦力。

(3) 摩擦力与物体的运动状态之间的关系:通过实验和探究,让学生了解摩擦力如何影响物体的运动状态。

(4) 摩擦力对实际生活和工程应用的重要性:例如摩擦力在交通运输、机械加工等领域的应用。

3.教学方法(1) 实验探究法:设计一些针对摩擦力的实验,让学生通过实践和探究来了解摩擦力的作用和影响。

(2) 课堂讨论法:提出一些具有争议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在讨论中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认识摩擦力的相关问题。

(3) 课件演示法:使用PPT等多媒体教学工具,将摩擦力的相关知识进行图表展示、动画演示等方式呈现,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相关知识。

4.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提出与摩擦力相关的问题或场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 理论讲解:讲解摩擦力的定义、种类和作用以及测量方法和技巧等相关内容。

(3) 实验探究:设计一些针对摩擦力的实验,让学生通过实践和探究来了解摩擦力的作用和影响。

(4) 效果检验:通过摩擦力的相关题目或测试,检验学生对摩擦力的理解和认知程度。

(5) 展望:通过摩擦力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让学生了解摩擦力在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学习物理的兴趣。

小学科学《运动与摩擦力》一节课的教学反思:

小学科学《运动与摩擦力》一节课的教学反思:

《运动与摩擦力》一节课的教学反思:本节课是以学生自主动手操作获取知识的探究性课题。

主要通过观察、感知、操作、实验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理解摩擦产生的条件,明白摩擦力在生活中的运用,了解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系等等,这些都需要学生们积极动手,通过设计方案,验证实验,在共同探讨交流中获取知识。

反思这节课的设计,我对以下几点比较满意:一、通过游戏情境导入新课,帮助学生认识摩擦现象。

摩擦力这个概念比较抽象,虽然生活中很常见,但学生并不了解。

所以我在新课的一开始,就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推手掌”的游戏来导入到课题。

首先,我让学生将手掌紧紧地贴在桌面上,用力地向前推动来感知摩擦力;接着我让学生将手掌放在空中来回的运动,最后让学生将手掌放在桌面上不运动来逐渐认识摩擦现象发生的时候必须有两个物体,并且这两个物体要接触到一起,在接触的时候要有一定的运动。

学生是在这样一个反复的过程中认识到了摩擦现象。

从课堂上呈现的学生学习状态,我觉得在今后的备课当中要将科学知识与我们的生活现象紧密相连,让孩子觉得生活总处处有科学,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科学的教学理念”。

二、教师指导学生实验方法,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

在指导学生测量钩码盒与桌面摩擦力的时候,我第一次试教是直接传授学生测量摩擦力的方法,但是在后面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学生的方法多种多样,他们根本没有按照我交代的方法去试验。

于是,我经过反复修改,最终采用我采取了指导学生实验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首先,我让一名学生上台演示操作过程;接着,我在一旁适时点拨;最后,我让学生自己说出在测量摩擦力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

学习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地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

在突破重难点时,我首先让学生猜测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光滑程度的关系,然后设计设计了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光滑程度的方案,最后让学生自主探究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到底有一个怎样的关系,让学生经历这个过程,满足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

科学《摩擦力》教学反思(两篇)

科学《摩擦力》教学反思(两篇)

科学《摩擦力》教学反思(一)《摩擦力》一课基本遵循“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步骤,来展开探究式教学的活动,帮助学生掌握有关摩擦力的秘密,更着重是想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在对比实验中向学生渗透变量控制的思想方法,去最终解决课堂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

作为事实学习课型中的规律学习,要求学生能自主探究并找到规律,然后应用规律。

《摩擦力》这课是所在单元的第三课,这课的学习是在学生对力有丰富的感性认识,并且对力的方向、力的大小等力的要素初步的了解的基础上来探究的。

如果没有前面如果没有前面几课的内容的铺垫和准备,让学生直接接触摩擦力那么对学生来说就缺少了必要的知识储备。

做科学实验对于学生来说,学会动手要比学习别人已经总结的事实、概念等好得多。

因为学会做科学实验要比学习科学知识本身重要得多,探究过程远比学习事实重要得多。

科学课程最基本的特点是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开始学习活动,以形成对科学进行探究的态度、技能,并从中获取科学知识。

因此,适当的问题是探究的起点,提出什么样的问题与怎样提出问题,就成为我们教师教学的关键。

只有既适合于学生知识水平及生活实际,又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及生活情趣的问题,オ能产生有所收获的探究活动。

学生对摩擦现象既熟悉又陌生,平时并不能引起探究的欲望。

我便从学生的亲身活动——拔书,用两本书相互摩擦来感觉较费力,从而知道阻碍书向前运动的力就是摩擦力,感受到摩擦力的真实存在,并且就在我们的身边,一下子拉近了高深的“摩擦力”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在亲历中感知科学知识来源于我们的日常行为中,学生自然会兴趣盎然。

到这时出示摩擦力的科学概念,他们不会再觉得生疏和突兀。

学生的自行探究不是放任自流的探究,而应该是在教师指导下的探究。

在自行探究的过程中,学生虽然需要自主权,但还是离不开教师的帮助。

这样的帮助我个人觉得应该包括从预测到实验整个探究的全过程,老师要指导学生经历像科学家探索和发现问题的过程。

《运动与摩擦力》课后反思

《运动与摩擦力》课后反思

《运动与摩擦力》课后反思本课的探究活动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感知摩擦力和测量物体运动时的摩擦力。

第二、讨论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光滑程度关系,这一活动是要求同学依据材料来自行设计试验、检验推想。

第三、讨论摩擦力大小与物体重量的关系。

一、将抽象知识生活化,表达从“生活走向科学”的教学理念。

摩擦力这个概念比较抽象,虽然生活中很常见,但同学不了解,我采用了分步教学的方法。

首先,我从生活中的事例入手,给同学看两组生活中的照片〔新旧鞋底和新旧轮胎〕,立足于同学的生活,建立“摩擦”概念。

然后通过把手按在桌面上往前推的活动引导同学通过感受认识“摩擦力”。

激发同学爱好,让同学感受到科学和我们的生活联系的很紧密。

二、汇总试验数据,表达“证据意识”结论得出要通过试验数据作为依据。

所以,同学试验是重点,但试验过程中对数据的记录与分析却是结论得出关键点。

我在教学时把同学三次测量的数据都进行汇总,在汇总表上进行数据的分析,这有利于进展同学运用数据说明和推理的技能,形成“证据意识”。

当然,在汇总全部数据的同时,也发觉了一组“另类数据”〔其中有一组在光滑的表面测得的摩擦力反而比在粗糙表面测得的摩擦力大〕,这当然也是一组不容忽视的证据,我没有轻易批判和否认,而是引导同学对这组另类数据进行分析,鼓舞这一小组通过多次试验,找出更多的“证据”来判断是否正确,很好地爱护了同学的探究热忱。

三、个人-小组-班级,表达思维的.阶梯性这堂课试验方案的设计、数据的分析、结论的得出我都试图让同学的思维经受一个从“个人—小组—班级”这样的过程。

学校科学课讲究合作,但合作是基于个人独立思索的基础上的。

就拿“摩擦力大小和物体表面光滑程度有什么关系”这个问题举例:我已经将全班数据在黑板上进行了汇总,那么径直看着这9组数据说说我们的发觉就似乎变得很有劝服力。

但是那样,发觉结论的可能就是最早发言的那几个同学,其他同学可能还没来得及思索就被迫接受了,长此以往,他可能他们就可能对“思索”渐渐失去爱好。

《摩擦力》教学反思

《摩擦力》教学反思

《摩擦力》教学反思《摩擦力》教学反思一、引言摩擦力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在日常生活和工程技术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深入理解摩擦力的概念和规律,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本文将对《摩擦力》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中的经验和不足,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摩擦力的概念和产生条件。

2. 让学生掌握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的计算方法。

3. 让学生了解摩擦力在日常生活和工程技术中的应用。

4. 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通过播放一段视频,展示日常生活中摩擦力的现象,如行走、跑步、刹车等,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提问学生:什么是摩擦力?摩擦力是如何产生的?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与什么因素有关?2. 新课讲授讲解摩擦力的概念和产生条件。

摩擦力是指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发生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趋势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摩擦力的产生条件是:两个物体相互接触;两个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趋势;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不光滑。

讲解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的计算方法。

摩擦力的大小可以用公式 f=μN 来计算,其中 f 表示摩擦力,μ 表示摩擦系数,N 表示正压力。

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讲解摩擦力在日常生活和工程技术中的应用。

摩擦力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应用,如行走、跑步、刹车、写字、拿东西等。

摩擦力在工程技术中也有很多应用,如机械传动、制动系统、摩擦焊接等。

3. 实验探究设计一个实验,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实验器材包括:木板、木块、弹簧测力计、砝码等。

实验步骤如下:将木板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木块放在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F1。

在木块上放上一个砝码,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F2。

在木块上放上两个砝码,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F3。

小学科学教学反思:《运动与摩擦力》教学反思

小学科学教学反思:《运动与摩擦力》教学反思

小学科学教学反思:《运动与摩擦力》教学反思教学反思:1、两种设计,两种效果。

《运动与摩擦力》一课,教材上涉和了二个学习内容:1、摩擦力的概念;2、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这两个内容之间有一定的结构联系。

我从同学的学习经验——“用橡皮擦擦字”入手引出摩擦现象,再设计将手按在桌面上拖动和离开桌面拖动两个体会活动让同学感知摩擦力,并且知道摩擦力不只是客观存在的,而且它们的大小有时不同,因而引出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问题。

在第一次试教中,我让每组同学对三个因素都经历“提出猜测——设计方案——交流展示——实验验证”的探究过程,结果花了30分钟左右的时间才完成课时内容,教学反思:三个因素看起来同学都研究了,但费时不少,若要在一课时内完成,每个实验可能都成了蜻蜓点水。

我想:何不让同学自身来选择其中的一个因素进行重点设计、交流、实验。

这样同学学会了其中一种,举一反三,在交流过程中领会了其它两种,同时在课堂上没有出现无人研究的因素,同学在设计过程中,考虑更为周全,更有深度,尤其是对比实验中相同条件、不同条件的控制研究。

通过第二次的教学,同学对对比实验的方法会有更深刻的理解。

2、根据实际准备活动资料,保证探究活动顺利进行。

我在准备这节课时,我尽量从生活中寻找资料,进行加工处置,这一方面希望同学能发现科学活动的许多资料都能从生活中获得,“科学从生活中来”。

另一方面使同学感受到生活中处处充溢科学,科学素材随处可见,激发了同学对科学学习的浓厚兴趣。

由于活动资料准备得十分充沛,同学们想出的方法绝大多数都能够得以实施,从而为同学们的探究活动提供了方便。

资料的多样性符合了不同同学的需求,尊重了同学的个性,开发了同学的思维。

3、在合作中学习,在交流中提高。

合作性学习是新课程十分强调的学习方式。

科学课的学习,更多的是活动开展,要靠集体的力量来完成,在教学中我尊重同学的选择,让同学根据不同推测意见来分组,按不同研究方案进行实验,包括资料的选择,研究途径、方法、手段的选择等,使同学的主体探究得以有效的进行。

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五单元运动与力:6摩擦力与物体的运动》听课笔记

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五单元运动与力:6摩擦力与物体的运动》听课笔记

听课记录:新听课记录:2024秋季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五单元运动与力:6 摩擦力与物体的运动》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摩擦力的概念,认识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知道如何改变摩擦力的大小。

2.能力目标: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以及提出假设、设计实验、验证假设的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导入教师行为•教师手持一本滑落在桌面上的书,轻轻推动后让其自然停止,引导学生观察书是如何停止的。

•提问:“为什么书会停下来?是什么力量让书停下来的?”学生活动•学生观察书的运动过程,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

•举手回答,提出自己的猜想,如“是桌子挡住了书”、“是手的力量没有了”等。

过程点评•通过直观的演示和贴近生活的情境,有效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的探究兴趣。

学生的初步猜想虽然不一定准确,但为后续学习奠定了思考的基础。

三、教学过程教师行为1.引入摩擦力概念•讲解摩擦力是阻碍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它存在于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

•举例说明生活中常见的摩擦力现象,如走路时鞋底与地面的摩擦、汽车刹车时轮胎与地面的摩擦等。

2.实验探究•设计实验:使用不同材质(如木板、玻璃、布料)的斜面,让同一小车从同一高度滑下,观察并记录小车在不同斜面上的滑行距离。

•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学生注意安全,正确操作实验器材。

3.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实验方案,明确分工。

•进行实验,认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

•分析数据,讨论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尝试得出结论。

4.教师引导•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发现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进一步讨论如何改变摩擦力的大小,如增加或减少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改变压力大小等。

过程点评•实验设计巧妙,通过对比实验让学生直观感受到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学生积极参与实验,认真观察记录,通过小组讨论和数据分析,逐步构建了对摩擦力概念的理解。

《摩擦力》的教学反思

《摩擦力》的教学反思

《摩擦力》的教学反思《摩擦力》的教学反思对这节课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反思:一、对教学目标的反思首先,知识、能力、情感三类教学目标的全面落实。

对基础知识的讲解要透彻,分析要细腻,否则直接导致学生的基础知识不扎实,并为以后的继续学习埋下祸根。

譬如,在讲解“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时,如果对“相对”讲解的不透彻,学生在后来的学习中就经常出现滑动摩擦力的方向判断错误的现象,在这点上,我觉得本节课做得还不够,我想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尽力实现老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情感态度方面,我觉得大部分学生的表现还不错,大多数学生都能在听讲中较好的融入到教学中,学生都能非常积极的思考和踊跃的回答问题,可见,他们对物理学习还是有兴趣的。

其次,对重点、难点要把握准确。

教学重点、难点正确与否,决定着教学过程的意义。

若不正确,教学过程就失去了意义;若不明确,教学过程就失去了方向。

在教学目标中一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如果已经非常明确,但具体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往往出现对重点的知识没有重点的讲,或是误将仅仅是“难点”的知识当成了“重点”讲。

这种失衡直接导致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的下降。

最后,师生的达标意识要强,达成度要高。

对一些知识,教师不要自以为很容易,或者是满以为自己讲解的清晰到位,没有随时观察学生的反应,从而一笔带过,但学生的认知是需要一个过程,并不是马上就接受。

所以我们要随时获取学生反馈的信息,调整教学方式和思路,准确流畅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达到共识。

二、对教学方法的反思第一,面向全体学生,兼顾两头。

第二,注重学法指导。

中学阶段形成物理概念,一是在大量的物理现象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来的;其次是在已有的概念、规律的基础上通过演绎推理得到的。

学生只有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给他们以充分的动手、动口、动脑的时间,充分经历观察、分析、推理、综合等过程,才能完整地理解概念的内涵及其外延,全面地掌握规律的实质,与此同时学生的思维才能得到真正的锻炼,体现其学习的主体角色。

《运动与摩擦》反思

《运动与摩擦》反思

《运动与摩擦》反思本节课属于典型的科学探究课,以探究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为主线,通过学生猜想、设计对比实验、实验探究和合作交流等教学环节,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究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和物体重量有关的过程。

让学生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亲自构建科学概念,主动获取科学知识。

摩擦力这个概念,学生从生活经验中已有所了解,但这个概念还存在一定的抽象性。

学生在概念的理解上存在一定的难度。

因此,在认识摩擦力这个教学环节上,要从生活实际出发,拉近生活与课堂的距离,更好地来理解这个概念。

我让每个学生观察自己鞋子底部的纹路,发现它们与之前新买的有什么区别吗学生根据生活经验稍微点到了摩擦这个词。

这个时候可以让学生把手放在桌面上拖动,让学生从感官角度感受,从而揭示手掌拖动时遇到的阻碍的力就是摩擦力。

有了这些基础,我让学生们从生活中去细心寻找摩擦力存在的身影。

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老师写字时粉笔与黑板的摩擦,汽车轮胎与地面的摩擦,板刷与黑板的摩擦……种种的摩擦情况一一从学生的口中蹦出来。

接下来,我让学生在桌面上一一拖动各种不同物体,细细感受这些摩擦力之间有什么不同学生凭感觉说到了摩擦力大小的不同。

那么是否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测出这些摩擦力来证实你们的猜测呢学生开始思考提出了几种测量的方法,对于这些方案,不要一下子给予评定。

通过各小组之间的交流,逐步完善测量法案: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出小车摩擦力,在测量时要将弹簧测力计放平,弹簧测力计刚好拉动小车,并使小车处于均速状态时,弹簧测力计的显示刻度就是小车摩擦力。

在测量时如出现误差,可以多测量几次,取这几次的平均数。

有了实验测量的几个摩擦力后,请同学思考: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这个环节是整堂课的重点教学内容。

由于学生所提出的可能因素较多,我只是挑选了几个来进行本节课的探究,其余的在课后可以自行开展。

有了前面所学的测量方法及之前所掌握的对比实验方法,学生在经过猜测后设计实验也相对容易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摩擦力与物体的运动》学习评价表
班级:姓名:
项目评价内容
自我评价科学知识
在桌子上拉木块时,木块与桌子的接触
面会产生一种阻碍木块运动的力,这种
力叫摩擦力。

当拉力大于摩擦力时,木
块才会运动。

木块由运动到静止,也是
摩擦力的作用。

用测力计缓慢地水平匀速拉动木块,测
得的拉力大小就是木块在桌面上运动时
所受摩擦力的大小。

科学探究
能基于已有经验和所学知识,从物体运
动的具体现象的观察与分析中对现象产
生的原因提出假设。

通过实验,感受摩擦力,会使用测力计
测量水平拉动物体所用的力。

科学态度、
STSE
能认真实验,以事实为依据,面对有说
服力的证据能调整自己的观点。

了解摩擦力在生活中的作用。

老师给我的评价:
注:请小朋友们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在相应的栏目内画“√”,教师在最下面的一行中给出评价,用、、的符号表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