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格斯肉牛与牦牛杂交试验_杨启林
红安格斯牛杂交改良延安当地黄牛效果调查
红安格斯牛杂交改良延安当地黄牛效果调查
杜森有;费真;张乾;李海红
【期刊名称】《畜牧与饲料科学》
【年(卷),期】2007(28)5
【摘要】随着山川秀美工程的不断深入,退耕还林(草)面积的不断扩大,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畜牧业生产结构的不断调整,草食动物在陕北地区的发展得到了高度重视,延安市、县各级政府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与财力,先后引进利木赞、红安格斯、秦川牛等进行杂交改良当地黄牛。
经过十多年的艰辛努力,取得了较好的改良效果和经济、社会效益。
【总页数】2页(P18-19)
【作者】杜森有;费真;张乾;李海红
【作者单位】延安职业技术学院,陕西,延安,716000;延安职业技术学院,陕西,延安,716000;陕西省志丹县畜牧局,陕西,志丹,717500;陕西省志丹县畜牧局,陕西,志丹,7175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23.813.2
【相关文献】
1.湘西黄牛各世代与安格斯牛杂交效果调查研究 [J], 李剑波;蔡文杰;张翠永;朱立军;易康乐
2.西门塔尔牛与本地黄牛杂交改良效果调查 [J], 陈志刚
3.西门塔尔牛改良当地黄牛效果调查 [J], 曹文学
4.安格斯牛与湘西黄牛、湘南黄牛杂交效果比较研究——不同良种肉牛改良湘西黄牛、湘南黄牛的效果比较研究(二) [J], 李剑波;蔡文杰;龙云;孙鏖;李昊帮;李晟;易康乐
5.西门塔尔牛与湘西黄牛、湘南黄牛杂交效果比较研究——不同良种肉牛改良湘西黄牛、湘南黄牛的效果比较研究(一) [J], 王向林; 蔡文杰; 孙鏖; 李昊帮; 龙云; 李剑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牦牛经济杂交及其F1代生长性能研究
输精时,左手隔着直肠壁握住子宫颈管,左手臂稍 微下压,右手持输精管,由阴门缓缓插入至子宫颈 口,将输精管前端深入子宫颈口内约 2~3 个皱襞, 即可输精,输精后缓慢拔出输精枪[4]。 1.4 测定内容及方法
按 照《牦 牛 生 产 性 能 测 定 技 术 规 范》(NY/T 2766—2015)要求,测定 F1 代牛(本文简称安犏牛) 初生、6 月龄、12 月龄及 18 月龄体质量、体高、体斜 长、胸围和管围 5 个主要指标。体质量用电子秤或 地磅,体高用测杖,体斜长、胸围和管围采用软皮尺 测量。 1.5 数据分析
时间:2018 年 8 月 8 日至 8 月 9 日,早晚各授精 一次,间隔 12 h。
精液解冻:从液氮罐中将安格斯牛细管冻精取 出,立即投入到 38~40 ℃的水中,摇动约 5~10 s 待 冻精全部溶化取出,方可使用。
输精方法:人工输精之前将斯布母牦牛保定于 配种架中,先按比例稀释高锰酸钾溶液,将阴门附 近的粪便和污物冲洗干净,然后用温水冲洗。开始
F1 代安犏牛各个阶段体尺情况见表 2。6 月龄 F1 代安犏牛各项体尺指标较斯布牦牛的均为差异
性极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18 月龄 F1 代安犏 牛体高显著高于斯布牦牛的,体斜长、胸围和管围 均极显著地高于斯布牦牛的(p<0.05)。
· 023 ·
试 验 研 究 2021 年第 2 期
应用安格斯牛和斯布牦牛杂交,其 F1 代安犏 牛的初生体质量、6 月龄体质量、12 月龄体质量及 18 月龄体质量均极显著高于斯布牦牛的(p<0.01), 同时 F1 代安犏牛的初生体质量(17.92±0.92)kg 和 6 月龄体质量(98.81±12.44)kg 与罗晓林等[6]的安 格斯肉牛与牦牛杂交及其效果研究的结果相一致 (17.70±2.87)kg,(97.64 ±14.38)kg。同时 F1 代安 犏牛的 6 月龄和 18 月龄的各项体尺指标除 18 月龄 的体高显著高于斯布牦牛的(p<0.05)外,其余各项 指标均极显著高于斯布牦牛的(p<0.01),说明 F1 代 安犏牛比斯布牦牛的生长发育快,杂交 F1 代具有 明显的杂种优势。这与李素霞等[7]关于安格斯肉 牛改良承德本地黄牛效果的研究结果相一致。而 且安犏牛的适应性强,在高海拔的自然生态环境中 能表现出较强的适应能力。从体型外貌及体躯结 构看,F1 代安犏牛均有安格斯牛的特征,其基础毛 色均为黑色,被毛较短,呈现为黑绸缎样。杂种优 势较为明显,对提高体尺、体质量的潜力较大。在 粗放的饲养管理方式下,F1 代安犏牛也能表现出 明 显 的 安 格 斯 肉 牛 品 种 性 能 ,具 有 较 高 的 经 济 效益。
试验一、牛品种识别试验报告
晋南牛(公)
晋南牛(母)
四.晋南牛
1、产地
原产于山西省南部汾河流域。
南阳牛(公)
南阳牛(母)
二.南阳牛
1、产地
原产于河南省南阳地区。
2、外貌及品种特征
毛色以黄色最多,面部、腹下、四肢下部 毛色较浅。结构紧凑,属大型役肉兼用品 种。公牛以萝卜头角为多,母牛角细;背 腰平直,颈短厚而多皱;鬐甲较高,公牛 肩峰隆起8—9cm,前胸较发达。
3、生产性能 • 成年体重公牛为980kg,母牛为478kg。南
娟姗牛(公)
娟姗牛(母)
十二、娟姗牛
1、产地
原产英国英吉利海峡的娟姗岛,并因此得名。
2、外貌特征
娟姗牛毛色以褐色为主,但深浅不一,在腹 下,四肢内侧,眼圈及口轮为淡毛色,而 鼻镜、副蹄、尾帚呈黑色。体质紧凑,骨 骼细致,颈细长,颈垂发达,乳房形态好, 乳静脉发达。
3、生产性能
娟姗牛体格小,成年公牛活重平均为650— 700kg,母牛360—400kg,。一般产奶量 3000多kg,含脂率5—7%。娟姗牛的牛乳中 干物质含量为各种乳用品种之冠,牛乳色 黄,风味佳。 因为其耐热性好,是热带、亚热带地区培育 乳用牛的一个良好亲本。
2、外貌及品种特征
晋南牛属于我国大型役肉兼用品种。毛色枣 红,鼻镜、蹄壳粉红。公牛额宽、顺风角, 颈较短粗、垂皮发达,肩峰不明显;胸部 发达,臀端较窄;母牛乳房发育较差,乳 头小。具有役用牛体形特征。
3、生产性能
成年体重公牛607kg,母牛340kg。该牛役用 能力好,最大挽力平均为体重的55%;一般 育肥条件下,24月龄屠宰率为58%,育肥期 日增重782g;强度育肥屠宰率和育肥期日 增重分别可达63%和960g。表现了良好的肉 用性能。
红色安格斯与草原红牛的杂交效果报告
摘要:选择12月龄的草原红牛(对照组)和红安格斯牛改良草原红牛后代(试验组)在相同饲养条件下育肥6个月。
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胸宽提高了4.74%、胸深增加了12.09%;日增重提高10.31%;体重增加41.76kg ;眼肌面积增加17.35cm 2,均表现为显著差异(P<0.05)。
说明利用红安格斯牛改良中国草原红牛杂交一代公牛,前躯更加丰满,载肉能力更强,风味和营养成分未发生变化。
关键词:红安格斯;草原红牛;改良基金项目:基金项目: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CARS-37);吉林省科学技术厅重点科技研发项目:提升高档部位牛肉产量和品质的关键技术开发与示范(20180201039NY ),肉牛肉质性状优异基因挖掘与鉴定(20160204006NY );吉林省科学技术厅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项目:肉牛完全混合发酵饲料(TMF )的研发与示范推广(20160309002NY )中图分类号:G304文献标识码:ADOI 编号:10.14025/ki.jlny.2018.23.031吴健,秦立红,于永生,王蕾,赵玉民*(1.吉林省农业科学院;2.农业农村部肉牛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3.吉林省肉牛繁育及养殖技术科技创新中心,吉林长春130033)红色安格斯与草原红牛的杂交效果报告1目的与技术结果草原红牛是我国自主育成的第一个乳肉兼用牛,具有适应性强,肉质良好的特性。
但产肉能力和增重速度与国际专门化肉牛品种相比存在一定差距。
为了进一步提高其牛肉产量和品质,提高优质、高档肉块比率,满足市场需求。
在前期草原红牛生产性能研究的基础上,以引进的红安格斯牛为父本,改良草原红牛生产杂交一代(安草F1代),不仅有效提高了草原红牛的产肉量和产肉效率,而且为我国肉牛种群改良提供了借鉴[1-4]。
本试验以草原红牛和安草F1代牛为研究对象,自6月龄持续育肥至18月龄,期间测定其生长发育性能;至18月龄时屠宰,测定其屠宰性能[5~6]。
浅谈牦牛的人工授精
2023年第07期邰发红等指出安格斯牛在改良地方牛品种、生产优质高档牛肉具有显著成效。
试验组安格斯牛为本地自繁自育,4个试验组牛具有较好的生长性能,日增重均达到1kg 以上,增重效果明显,且高于已报道的秦川牛、安格斯牛和日本和牛平均日增重。
本研究测得的安格斯牛屠宰率在58%~64%,与已报道的中国西门塔尔牛屠宰率(52%~65%)相近。
王小梅等对草原红牛、西门塔尔牛、夏洛莱牛、红安格斯牛等4个品种的试验结果表明,品种对牛肉胴体产肉性能指标有一定的影响。
经过近10年的本品种选育提高,适宜本地环境、生长速度快、肉品质好的安格斯牛改良效果已显现。
安格斯牛育肥到20月龄屠宰时,胴体等级已经达到A 2,育肥到22月龄出现A 3等级,比例占20%;24月龄屠宰时A 3等级占40%;育肥到26月龄时,出现A 4等级,A 3及A 4占比40%,说明随着育肥时间的增加,安格斯牛屠宰后胴体等级越高。
按照市场牛肉部位肉价格进行销售,等级越高,利润越高。
但是综合饲养时间、养殖成本等因素,24月龄出栏收益最高。
4结论近年来,随着消费人群转变和消费需求变化,牛肉消费趋于多元化、优质化、高端化,市场对优质高端牛肉产品需求持续增长,提高牛肉产品品质,增加优质牛肉供给,已成为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
通过本试验研究发现,宁夏地区安格斯牛去势后进行育肥,以活体方式出售,育肥到20月龄出栏收益最佳;以生产高档牛肉,按部位销售,育肥到24月龄收益最佳。
同时,本研究的日粮配方可以作为低成本生产高档牛肉的日粮配方推广应用,这对提高我区肉牛生产质量效益和加工产品档次,开拓高端消费市场,构建优质高效与融合发展的产业链条,带动养殖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1]权富生,辛亚平,张涌,等.国内外引进安格斯肉牛的利用现状[J ].中国牛业科学,2010,36(6):73-77.[2]邰发红,陈福斌,张永东.引进安格斯牛在肉牛生产中的应用[J ].中国牛业科学,2020,46(1):35-37.[3]杨芬侠,王若勇,时国峰,等.秦川牛、安格斯牛和日本和牛生长性能分析[J].畜牧兽医杂志,2016,35(5):5-8.[4]许尚忠,李俊雅,杨雪丽,等.中国西门塔尔牛产肉性能、牛肉质量测定及胴体分割性状的主成分分析[J ].中国草食动物,2000(6):6-8.伴随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牦牛养殖业呈现了规模化的发展态势。
不同肉牛品种杂种后代饲喂全混合日粮(TMR)育肥效果对比试验
不同肉牛品种杂种后代饲喂全混合日粮(TMR)育肥效果对比试验王琨;昝林森【摘要】本试验以全混合日粮(TMR)饲喂方式对安格斯、利木赞和西门塔尔三个品种与本地黄牛的杂交后代(15-18月龄)进行短期育肥效果对比试验.基础饲料为全株玉米青贮十玉米芯粉十苜蓿草秸十精补料等组成.试验对增重和主要屠宰指标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期末平均体活重、期内总增重及日增重,利杂牛(Ⅱ组)分别达563.10±40.70 kg、163.40±32.06 kg和1.62±0.25 kg,且皆显著高于安杂牛(Ⅰ组)(P<0.05);胴体重、屠宰率、净肉重和净肉率利杂牛(Ⅱ组)比西杂牛(Ⅲ组)和安杂牛(Ⅰ组)分别高7.70%(P<0.05)和17.39%(P≤0.01)、6.55%和5.67%(P≤0.01)、4.38%和19.09%(P≤0.01)、3.32% (P<0.05)和7.01%(P≤0.01);而胴体长和胴体产肉率、骨重和肉骨比性状、脂肪重、脂肪占胴体重(%)等部分指标也呈现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分析表明,不同肉牛品种与本地黄牛杂交后代饲喂全混合日粮短期育肥,在增重、屠宰指标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性.因此,在养殖实践中,可通过精准日料配方、营养调控和饲养管理措施等挖掘引进品种及其杂交后代的生产潜力.【期刊名称】《中国牛业科学》【年(卷),期】2018(044)005【总页数】4页(P8-11)【关键词】杂种肉牛育肥;全混合日粮;增重;屠宰性能;饲养试验【作者】王琨;昝林森【作者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陕西杨凌712100;宁夏回族自治区畜牧工作站,宁夏银川750002;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陕西杨凌712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23宁夏地处我国西北东部,具备发展畜牧业的良好自然条件,而肉牛产业作为宁夏的特色优势产业,“提质、扩量、增效”已成其发展思路[1]。
安格斯肉牛冻精与隔年产犊牦牛杂交改良效果分析
安格斯肉牛冻精与隔年产犊牦牛杂交改良效果分析彭巍;徐尚荣【摘要】通过对上年未产犊牦牛采用补饲与同期发情处理技术,并采用安格斯肉牛细管冻精开展牦牛杂交,出生的犏牛犊采用犊牛培育技术,对不同培育条件对犏牛犊牛生长发育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上年未产犊母牦牛补饲技术,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隔年产犊母牦牛的发情率、受胎率、产犊率及犊牛成活率分别为86.67%、82.23%、78.34%和96.46%,分别提高22.84%、27.59%、33.03%和7.62%,差异显著(P<0.05).采用犏牛犊牛培育技术,与传统对照组相比,犊牛培育组和培育对照组公、母犏牛初生的体高、体斜长、胸围、管围体重明显增加,差异显著(P<0.05).上年未产犊母牦牛补饲与同期发情处理技术结合犏牛犊牛培育技术,显著提高其杂交一代犏牛的生长发育速度,提高犊牛的繁殖成活率.【期刊名称】《青海畜牧兽医杂志》【年(卷),期】2019(049)003【总页数】3页(P21-23)【关键词】牦牛;犏牛;犊牛培育;安格斯;人工授精【作者】彭巍;徐尚荣【作者单位】青海大学畜牧兽医科学院,西宁810016;青海大学畜牧兽医科学院,西宁81001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13.22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动物试验选择健康、膘情均达中等及以上、直肠检查无较大繁殖疾病, 年龄3~6.5岁隔年产犊母牦牛,试验所选取的母牦牛来自于天峻县苏里乡,数量为180头,对照组隔年产犊牦牛180头。
1.2 试验材料注射用PGF2α(氯前列烯醇纳,0.5mg)、GnRH(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100μg)购自宁波市三生药业有限公司;安格斯肉牛种公牛细管冻精取自青海省家畜改良中心。
1.3 方法1.3.1 隔年产犊母牦牛补饲与同期发情/人工授精从2014年12月至2015年5月对选取180头的上年未产犊母牦牛补饲,补饲量为0.50kg/头.天(试验组),对照组180头上年未产犊母牦牛不采用补饲措施,并与2015年8月份对360头上年未产犊母牦牛采用“GnRH-PG”处理方案,同期发情处理程序:处理第0天,注射GnRH(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100ug,第7天注射PG(氯前列烯醇)2mg,第9天,注射GnRH100ug,注射2天后,根据未产犊母牦牛的发情时间与症状,并通过直肠检查卵巢卵母细胞的发育情况,采用安格斯肉牛种公牛细管冻精实施人工授精操作。
早胜牛与红安格斯杂交F1代肉牛早期强度育肥肉用性能的研究
早 胜牛具 有 适 应 性 强 、 体 大 、 粗 饲 、 个 耐 肉质 好
的优 良 特 性 , 肃 宁 县 又 是 早 胜 牛 的 主 产 区 , 地 群 甘 当
众 肉 牛 规 模 饲 养 基 础 好 。早 胜 牛 属 我 国 黄 牛 五 大 品 种 之 一 秦 川 牛 的 优 秀 类 群 口 , 是 我 省 唯 一 大 型 黄 ]也
肥 牛 , 照 蒋 洪 茂 所 著 的 方 法 , 考 余 梅 的 文 按 ]参
章 嘲 , 行 屠 宰 测 定 , 定 肉 牛 宰 前 重 、 体 重 、 档 进 测 胴 高
肉 块 比 、 质 肉 块 比 以 及 屠 宰 率 和 净 肉 率 。进 行 屠 优
宰 测定 。 1 7 数 据 处 理 与 分 析 .
消毒 池 。
费 的重要 因素 。为 了克 服役 用早 胜 牛产 肉率 低 的缺 点, 而保 持其 抗逆 性 强 , 粗 饲 的 优 势 , 商 品 肉牛 耐 为
饲养 , 还需 要进 一 步导 人外 血培 育选 育 , 以提 高其 肉 用性 能 和经济 价值 。为 此课 题组 通 过在 宁 县 兴 旺牧 业 公 司进 行 早 胜 牛 与 红 安 格 斯 杂 交 育 牛 早 期 肥 试 验, 旨在探 索早 胜牛 在现 代 肉牛 生产 中 , 如何 发 挥本 地 资 源优 势 , 用好 外地 优质 肉牛杂 交 改 良, 展 肉 利 发 牛规 模生 产 , 进养 牛 驱 大 , 驱 发 育 较 差 , 但 后 肉牛 的综 合 生产 水平 较低 , 肉 的质量 较 国外有 很 大 的差 距 , 牛 人 们对 牛 肉的 味道 与对 肉牛 品种 的信 任是 促 进 牛 肉消
1 3 1 圈舍 内外 消毒 试 验 牛 入舍 前 用 2 的 氢 . . 氧化钠 溶液 对 牛 舍 内外 进 行彻 底 消 毒 。牛入 栏 后 , 每周用 生石 灰 或来 苏 儿 消 毒 1次 , 舍 入 口处 设 置 圈
喀斯特山区安格斯肉牛规模化养殖技术初探
2017 年第 4 期(下半月)Nong Min Zhi Fu Zhi You 农民致富之友263科研◎畜牧兽医2016年6月,大方县借助恒大集团的帮扶,从澳大利亚进口了500头纯种安格斯牛,采用了地方政府主导、畜牧兽医部门参与的方式,在凤山乡凤山村建成了1000头规模的大方县纯种安格斯第一育种场,黔西北规模化标准化肉牛养殖基地初具雏形,计划在2017年7月之前,再修建同样规模的纯种安格斯育种场5个,以这6个纯种安格斯牛育种场为中心,同时以从加拿大进口的纯种安格斯牛细管冻精在全县开展肉牛品种改良工作,逐步建立安格斯肉牛良繁体系,发展以点带面辐射全县,到2018年大方县将成为“中国的安格斯牛基地”、“贵州省优质肉牛基地”、“喀斯特生态肉牛之乡”。
育种场实行规范化办场、科学化管理、社会化服务,建立健全利益联结机制,促进了规模化养殖健康发展,为以后增加了农民收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夯实基础。
1 做好安格斯牛饲养管理工作1.1 严格把控好草料饲料质量草料是规模化安格斯牛饲养的基础,草料的质量直接对安格斯牛的生长产生最直接的影响,如果向成年安格斯牛饲喂发霉变质的草料就会导致出现中毒、腹泻、免疫力低下等症状;如果向犊牛投喂发霉变质饲料,还会对内脏器官产生严重威胁,对外界环境变化的抵抗能力降低,严重的还会导致犊牛出现大量死亡的现象。
饲料在规模化肉牛饲养过程中起到补充作用,使用劣质饲料会造成肉牛生长发育缓慢或停滞,提高饲养成本。
因此,在购买草料饲料和加工草料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把控质量,在投放前要对草料饲料进行严格的检查,确保草料饲料的投入符合相关标准。
1.2 切实做好安格斯牛的营养调控工作营养均衡能够保证安格斯牛健康成长,是提高安格斯牛出栏率和牛肉质量重要因素,通过实践证明,合理的营养投入可以显著增加安格斯牛的体重,并且牛肉品质会显著提升。
在安格斯牛饲养过程中,牛的瘦肉率和饲料营养价值有着最直接的关系,这就要求在日常饲养过程中,一定要结合不同生育期的安格斯牛投喂营养平衡的饲料。
甘肃省安格斯肉牛生态养殖及综合管理技术浅析
4.1 发病原因 在国外安格斯肉牛均采用散养或者放牧的饲养方
式,引入国内后,在甘肃省大多采用舍饲圈养的方式。 由于饲养方式的改变,安格斯肉牛的活动量受到严重 限制,再加上饲草料配置不合理、饲养管理不到位等 原因,造成甘肃省在规模化养殖的过程中安格斯肉牛 消化、代谢系统疾病的发病率较高。1)饲料调配和饲
第17卷第12期 Vol.17 No.12
南方农业 South China Agriculture
杨旭海 . 甘肃省安格斯肉牛生态养殖及综合管理技术浅析 [J]. 南方农业,2023,17(12):192-19及综合管理技术浅析
杨旭海 (会宁县八里湾乡人民政府畜牧兽医站,甘肃会宁 730716)
养管理不当。安格斯肉牛不仅对饲料的要求高,而且 对饲养的要求也较高。但是甘肃省部分饲养人员易忽 视饲料的营养调配,饲料营养不均衡,缺乏优质甘草, 甚至饲喂发霉、变质的饲草,导致安格斯肉牛的消化 系统受到严重刺激,消化机能和代谢机能紊乱。另外 在日常饲养过程中,对安格斯肉牛饲喂过多的富含脂 肪的油粕精料,这种饲料含有丰富的脂肪,但是矿物 质和微量元素不足,长此以往易诱发内分泌机能障碍, 进而引发消化系统疾病或者营养代谢疾病。2)瘤胃积 食过多。安格斯肉牛日常的饲料处理不当,一次或长 期采食过量劣质粗硬的饲料,或者采食过量的干料后 给予安格斯肉牛的饮水量不足,或者饲料中掺杂其他 异物,肉牛进食后不经过咀嚼直接下咽,瘤胃内容物 集聚易诱发胃穿孔或者其他消化器官损伤。 4.2 预防
固废的有效处理加强对养殖场周边环境的保护,提升 安格斯肉牛生态养殖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甘肃 省安格斯肉牛的规模化养殖场,通常是利用雨水和污 水分离的方式来进行牛场的排水处理,当污水达到《畜 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596—2001)规定 的排放标准后,由场内设置的暗沟排出。另外安格斯 肉牛场的引水设施要配套健全的防漏水装置。牛舍的 净道和污道要分开设置,净道是饲养者进行日常管理 及运送饲料的通道;污道用来运送安格斯肉牛的粪污 或者发酵床的垫料。安格斯肉牛发酵床的垫料需要定 期更换和补充,更换的垫料经污道运送至贮粪场,利 用微生物处理堆积的垫料,发酵 15 ~ 30 d 后可制成 生物有机肥,实现有机物的循环利用,并增加养殖户 的经济收入。甘肃省的安格斯肉牛规模化养殖场,通 常会在养殖区域的进口处设立车辆消毒池,消毒池的 深度通常在 0.3 ~ 0.5 m,长度以大于 4 m 为宜,消 毒池的宽度一般同养殖场大门的宽度一致,池内放入 消毒液,液面的高度要低于消毒池边 0.05 ~ 0.10 m, 防 止 消 毒 液 溢 出, 同 时 在 消 毒 池 周 围 设 置 能 够 对 车 辆全身进行消毒的喷施装置 [1]。相邻两栋牛舍间的 间距应在 15 m 以上,配套全混合日粮(Total Mixed Rations,TMR)生产系统及环境控制设备,并遵循防水、 防渗、防溢流的原则,确保各种设施、设备能够真正 发挥其效用。 1.2 饲料的选择及科学配置
黑安格斯牛的选育技术-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
(2)严格管理安格斯冻精
建档立卡,引进9-11个不同家系的优秀种公 牛冻精,以充分发挥优秀种公牛的配种能力,迅速
提高安格斯牛的种群质量。
(3)正确组织选种选配工作
对鉴定合格的种公牛(冻精)与种母牛,每年
应编制选配计划,其选配原则为: 种公牛的等级要高于母牛;品质选配:同质选
配和异质选配;亲缘选配。
黑安格斯牛的选育技术
雷初朝
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 2017.2.6
一、后备牛的概念
犊牛:是指6月龄以内的小牛。
育成牛:从牛断奶到配种前(14-16月龄)。
青年牛:配种后到初次分娩产犊的牛(24-26 月龄)。 后备牛:犊牛自断奶后到第一胎产犊时的牛。来自具体指育成牛与青年牛。
二、牛的选育性状简介 1. 牛常见的性状
熟,发挥其生产潜能。
(7)加强疫病防治
积极推行“六净”(草净、料净、水净、槽净、
圈净、牛体净)等科学的饲养管理办法,执行“预 防为主”的方针,做好疫病防治工作,保证牛群健 康发展。
四、安格斯牛的选育技术
黑安格斯牛
红安格斯牛
1、安格斯牛的外貌特征
(1)被毛黑色和无角为其重要特征,也称其为
无角黑牛。部分牛腹下、脐部和乳房部有白斑,
同质选配:好牛配好牛。有相同缺点的公牛与母牛 不可配种;
异质选配:不同优点的牛交配:利用公牛、母牛一
方的优点弥补另一方的缺点,取长补短。
亲缘选配:公母牛有5代以内血缘关系的不许交配,
以免造成近交衰退。为了防止近亲交配,必须做好 种公牛的更新工作,2-3年调换一次。良种选育场
内,严禁其他品种的公、母牛入境,防止杂交乱配。
5、肉牛的外貌鉴定
肉牛外貌评分等级
红安格斯牛杂交改良云南黄牛的效果报告
红安格斯牛杂交改良云南黄牛的效果报告赵家才;毛翔光;杨家顺;杨国荣;黄必志【期刊名称】《中国牛业科学》【年(卷),期】2012(038)003【摘要】[Objective]The imported Angus of quality beef breeds from abroad had been used to cross breed and improve yunnan yellow cattle since 1974, 1997 and 2003. The improvement effect was well. [MethodlThe birth weight and body weight of F1 crossbreed from Angus and Yunnan yellow cattle were measured at 6, 12, 24 and 48 months' age. [Result] The result showed that the imported bulls could adapt the climate conditions of Yunnan Plateau well. The average birth weight of F1 crossbreds of Yunnan yellow cattle with Angus was 21.21 kg and the body weight at 6, 12, 24 and 48 months old was 134.34 kg, 187.18 kg, 268.45 kg and 324.92 kg, respectively. Compaered with that of Yunnan yellow cattle, it increased 50.32% ,57.45%, 49.33%,38.89% and 37.27% under the rural feeding conditions. [Conclusion]The crossbreeding offspring showed up better economic prematureness and the improvement effect was significant.%[目的]云南省自1974年、1997年和2003年先后从奥地利、美国、澳大利亚引进安格斯等肉牛品种对云南本地黄牛进行杂交改良,效果较好。
牦牛经济杂交的分析与思考
牦牛经济杂交的分析与思考摘要:牦牛由于长期生活在恶劣的高原生态环境下,形成了很强的抗高原严酷气候的能力,但它的生产性能、产品率、商品率较低,经济效益较差。
为了实现牦牛养殖的现代化、产业化发展,必须加强牦牛品种的改良研究。
在抓好本种选育的同时,积极有效地开展牦牛杂交改良,充分利用种间杂交优势,大幅度提高牦牛乳肉生产性能,改善其产品率和商品率。
关键词:牦牛;经济;杂交一、影响因素1.技术原因。
由于此项工作开展时间较短,无论是在技术水平、改良经验还是技术人员方面都比较欠缺,无法满足正常的生产发展需求。
牲畜诊疗技术有限,对很多动物隐性疾病都无法及时发现,尤其是对生殖性疾病的诊断,致使配种牲畜患有生殖疾病而未能及时发现治疗,导致其无法正常治疗。
按照配种工作技术要求,早上发现母畜发情后,一般在下午进行人工配种,第二天进行复配,与第一次配种时间间隔需达到10h以上。
但是,因基层基础设施不够完善,配种工作又多在山上进行,配种人员工作任务较重,所以在配种时一般是连续配种,即在第一次人工授精后不久便进行第二次配种,时间间隔未达到规定的10h以上,未达到复配工作要求,导致怀孕率下降。
2.环境原因。
牦牛饲养地区大多地广人稀,人口密度低,农牧户布局极其分散,无法合理有效的开展改良工作。
因所处地区大多夏季干旱少雨,导致牧草产量较低,致使牲畜饲草料供应不足,牲畜营养供给不足,导致牲畜体质普遍较差,无法满足配种母牛的生产营养需求。
3.环境原因。
采用人工种植,建设饲草料基地即人工饲草栽培、加工、储备,可成倍提高草产量,是深度开发畜牧资源、降低草原畜牧业对天然牧草的过度依赖,促进牦牛经济杂交工作持续稳定增长。
完善管理水平,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增加畜牧业生产科技含量,积极吸引技术和人才,在人工种植饲草料、配料实施中遇到的关键技术问题,提高饲料营养价值,使农牧民全面掌握饲料种植加工,饲料配合等系列科学养畜知识技能。
二、牦牛经济杂交分析1.乳用牛与牦牛杂交。
我区进口安格斯肉牛养殖情况探讨
我区进口安格斯肉牛养殖情况探讨
张想峰
【期刊名称】《新疆畜牧业》
【年(卷),期】2016(0)7
【摘要】安格斯牛属国外专用型优良肉牛品种,以其优越的产肉性能和牛肉品质深受养殖户和消费者喜爱.本文通过实地走访进口安格斯肉牛养殖场,经统计核查安格斯牛相关生产记录,探讨分析安格斯牛养殖存在的问题和养殖建议,为安格斯肉牛实际推广改良奠定基础.
【总页数】2页(P31-32)
【作者】张想峰
【作者单位】昌吉州草原站,新疆昌吉8311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23.9
【相关文献】
1.浅谈肉牛规模养殖示范区生态经济发展--以大厂县肉牛规模养殖示范区建设为例[J], 杨金祥
2.山东:东营首次进口新西兰肉种牛其中安格斯肉牛共计4181头 [J], 中国畜牧业信息网
3.进口安格斯肉牛规模化养殖常见疾病的发病原因及预防措施 [J], 蒋烈戈;高攀
4.进口安格斯肉牛规模化养殖常见疾病的发病原因及预防措施 [J], 郭建军
5.进口安格斯肉牛规模化养殖常见疾病的发病原因及预防措施 [J], 蒋烈戈;高攀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酒泉市肉牛三元杂交试验进展情况总结汇报
酒泉市肉牛三元杂交试验进展情况总结汇报
马长源;马君峰
【期刊名称】《甘肃农业》
【年(卷),期】2000(000)0S2
【总页数】3页(P110-112)
【作者】马长源;马君峰
【作者单位】酒泉市畜牧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23
【相关文献】
1.在全省档案工作"十五"计划中期工作任务进展情况汇报会议上的总结讲话(摘要) [J], 刘卫
2.肉牛三元杂交试验效果研究 [J], 魏延昌
3.徽县肉牛三元杂交试验效果研究 [J], 莫晓莲
4.泾源县肉牛养殖生物发酵床应用进展情况汇报 [J], 梁小军; 李毓华; 于洋
5.河南省商品肉牛生产三元杂交试验初报 [J], 茹宝瑞;李凯;祈兴磊;王之宝;智木山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安格斯牛在大通地区生长发育观测初报
安格斯牛在大通地区生长发育观测初报
刘得元;仲青花
【期刊名称】《中国牛业科学》
【年(卷),期】2006(32)5
【摘要】以当地黄牛为对照,对胚胎移植后所产的18头(♀8,♂10)安格斯牛在大通县的生长发育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初生公犊为29.12 kg,母犊为25.42kg.3月龄、6月龄、12月龄公犊平均体重分别为108.57kg、183.59 kg和322.8kg,比青海黄牛公牛相应月龄分别提高55.2%、67.7%和81.2%;母犊平均体重分别为102.61 kg、171.33 kg和301.61 kg,比青海黄牛牛相应月龄分别提高38.1%、68.4%和79.9%;而且,安格斯牛的体型外貌、体尺均比青海黄牛有明显提高,表现出良好的肉用牛特征.
【总页数】3页(P40-42)
【作者】刘得元;仲青花
【作者单位】青海省大通县畜牧兽医站,青海,大通,810100;青海省大通县畜牧兽医站,青海,大通,8101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23.2
【相关文献】
1.胚胎移植引进肉用牛品种——安格斯试验初报 [J], 杨代清;陶克艳;等
2.安格斯牛杂交改良务川黑牛效果初报 [J], 徐建忠
3.安格斯牛改良贵州威宁黄牛效果初报 [J], 方华;李波;陈倩
4.安格斯牛杂交改良务川黑牛效果初报 [J], 徐建忠;
5.安格斯牛与西藏犏牛杂交生产肉牛试验初报 [J], 旦增旺久; 尼玛群宗; 拉巴次仁; 央珍; 达瓦; 陈瑶; 仁增顿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ybridization test of Angus beef cattle and yak
YANG Qi-lin et al (Agriculture and animal husbandry school, Qinghai University,Xining,810016) Abstract: 91 head of the female yaks were inseminated by frozen semen of Angus cattl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21 head of female yaks were pregnant among 34 female yaks, 16 female yaks gave birth, breeding rate was37.36%, artificial insemination conception rate was 61.77%, reproductive survival rate was 76.19%, average gestation period of zho was 275.8 days(261~290d). Key words: Yak; Artificial insemination; Dzo; Conception rate;
〔7〕 杜俊成,王文华,胡道俊,等.安格斯肉牛改良湖北本地黄 牛 效 果 〔J〕.黄 牛 杂 志 ,22005,331(6):6-7.
〔8〕高景福.西黄杂种公牛与牦牛杂交试验 研 究 〔J〕.草 业 与 畜 牧 ,2007(12):43.
成活
妊 娠 天 数 (d)
数
头
实 配 率 (%)
头
受 胎 率 (%)
头
成 活 率 (%)
安格斯×牦牛 91
34
37.36
21
61.77
16
76.19
275.81 (261~290)
表2 品种
体 高 (cm )
犏 牛 犊 尺 体 重 测 定 表 (X±SD)
体 斜 长 (cm)
胸 围 (cm )
管 围 (cm )
2.4 输精时机 在繁殖季节,观察并检查有发情症状 的牦牛。 对牦牛群观察,当发现母牦牛接受公牦牛爬 跨,切母牦牛尾巴偏向一侧,矗立不动时,该母牦牛发 情配种的判定标准 〔5〕。 并通过直肠检查确定母牛发情 部位,及时进行人工授精。 人工授精一般需要两次,间 隔 12h。 2.5 数据分析 实验过程中做好记录,实验数据采用
〔1〕 刘 海 波 等 , 中 国 牦 牛 学 〔M〕. 四 川 科 学 技 术 出 版 社 , 1989:18-189.
〔2〕 刘 得 元,仲 青 花.安 格 斯 牛 在 大 通 地 区 生 长 发 育 观 测 初 报 〔J〕.中 国 牛 业 科 学,2006,32(5):40.
〔3〕 李 波.加 拿 大 安 格 斯 公 牛 在 贵 州 地 区 的 适 应 性 研 究 初 报 〔J〕.中 国 草 食 动 物 ,2002,22(2):15-17.
头母牦牛怀孕受胎,16 头顺利产犊, 实配率为 37.36%, 人工授精受胎率 61.77%, 繁殖成活率 76.19%, 犏牛平均妊娠期
275.8(261-290) 天 。
关键词:牦牛;人工授精;犏牛;受胎率;
中 图 分 类 号 :S813.22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003-7950(2015)06-0018-02
〔4〕 布仁朝格图,马玉林,兽 医 杂 志 ,2014,44(3):20-21.
〔5〕 包利峰,等.胚胎移植受体牛同期发情处理效果分析〔J〕. 黄 牛 杂 志 ,2001(2):29.
〔6〕 高景福.西黄杂种公牛与牦牛杂交试验研究〔J〕.草业与 畜 牧 ,2007(12):42-45.
天峻县位于青海省东北部祁连山南麓,西北部与 甘肃省交界〔1〕。 总面积 2 万 km2。 地处青藏高原东北端 的祁连山中段南部地区,高山纵横,山脉呈东南西北 走 向 , 属 高 原 寒 带 气 候 , 年 均 温-1.5℃ , 年 隆 水 量 360mm。 地理 位置介于 东 经 96°49′42″—99°41′48″之 间,北纬 36°53′—48°39′12″之间 ,全县总面积 2.57 万 km2,占全省总面积的 3.5%,其中天然草场和宜建人工 草场 157.05 万 hm2,占总 面积的 61.05%;全 县 最 高 海 拔 5826.8m,最 低海拔 2850m 米,相 对高差近 3000m。 全年无绝对无霜期,农作物不宜成熟,草地畜牧业是 全县的主导产业。
SPSS 软件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牦牛在人工授精过程中 的受胎率 母 牦牛的受 胎率为 61.77%,犏牛犊牛成活率为 76.19%。 牦牛怀犏 牛的妊娠期平均 275.81d,范围在(261~290)d。 3.2 安格斯牛与牦牛杂交的 F1 代安犏体尺情况
表1 组别
参配
实配
试验组与对照组繁殖效果比较 受胎
收 稿 日 期 :2014-10-10 * 通讯作者:张君,研究员,E-mail:zhangjunxn2003@
19 1/2015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Chinese Qinghai Journal of Animal and Veterinary Sciences
45 卷 1 期 Vol.45,No.1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18 2015 年第 45 卷第 1 期(总第 235 期)
安格斯肉牛与牦牛杂交试验 *
杨启林 1, 徐尚荣 2 ,彭巍 2, 张君 2 (1、青海大学农牧学院;西宁,810016 2、青海大学畜牧兽医科学院,西宁,810016)
摘 要:91 头经产母牦牛用安格斯牛冻精进行人工授精试验,经过一个情期的观察配 种 。 结 果 :参 配 母 牦 牛 34 头 ,21
体 重 (kg)
安犏
61.75±2.5535
56.5833±4.7163
75.25±6.057
10.667±0.7454
25.6667±4.6963
4 分析与讨论 4.1 本实验集中配种 91 头, 从 2013 年 7 月 10 日至 8 月 1 日结束。 人工授精配种实配率为 37.36%、受胎 率为 61.77%、成活率为 76.19%。 与荷斯坦牛×黄牛×牦 牛相比,其受胎率为 57.63%〔6〕,高于 4.14 个百分点。 与 荷斯坦牛×牦牛相比,其受胎率为 44.90%,高于 16.87 个百分点。 这可能与参配牦牛中发情牦牛表现明显有 关。 4.2 应用安格斯肉牛改良牦牛, 犏牛的体尺、 体重指 标均高于牦牛本交后代, 其体型得到较大的改善,杂 种优势十分明显〔7〕初生犏牛体重平均为 25.67 kg。 与 荷斯坦奶牛×牦牛杂交比较, 差异显著( P<0.05)。 安犏 牛比荷斯坦 奶牛×牦牛体 尺、体重的有 明显提高〔8〕,体 高(58.55±2.54)、胸围(71.65±2.30)、体重 (21.09±1.70) 分别提高 3.2%、 0.6%、3.6%, 其中本实验杂交后代体 斜长比荷斯坦与牦牛杂交低 8.37%。 说明安格斯牛与 牦牛杂交比牦牛本交生长发育快,改善了牦牛本交后 代普遍存在的体躯发育差,生长发育慢等缺陷。 犏牛在 自然生态环境中能表现出较强的适应能力。 从体型外 貌及体躯结构看, 安犏牛均有其父本品种的特征, 体 型外貌的杂种优势较为明显, 对提高体尺、 体重的潜 力较大。 粗放饲养管理条件下,也能较好地发挥其父
安格斯牛是 18 世纪英国培育的小型早熟专门化肉牛 品种,1974 年引入我国〔2〕,该牛体质结实,适应性和繁殖 力强,公牛可作经济杂交的父本〔3〕。 本实验为探讨安格 斯肉牛与牦牛经济杂交效果,为高原肉牛发展探索一 条可行的途径,对天峻县加陇生态畜牧业合作社牦牛 进行杂交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输精枪;细管冻精剪;长镊子;兽用便 携 B 超;长臂手套;液氮罐; 1.2 冻精来源 安格斯肉牛冻 精由青海省 家畜改良 中心提供,批号为:AG65110408,生产日期:2012.06.03。 2 试验方法 2.1 牛群组织 7 月 10 日至 8 月 1 日,91 头 经产母 牦牛放牧在冬季草场,牛群配有试情公牛,每天早晚 集中,进行人工观察 1h。 发现有爬跨行为的牦牛,扑捉 保定后进行人工直肠检查,并确定输精时间。 2.2 精液解冻 将细管冻精从液氮罐取出,立即投入 到 38~40℃水中,摇动待 冻 精 溶 化 时(约 5s~10s) 待 全 部溶化取出,方可使用。 2.3 输精方法 输精前将牦牛保定于配种架中,先用 按比例稀释的高锰酸钾溶液冲洗阴门附近的粪便、污 物冲洗干净,然后用温水冲洗。 输精员准备就绪后,开 始输精,输精时隔着直肠壁握住子宫颈管,左手臂稍 微下压,右手持输精管,由阴门缓缓插入至子宫颈口, 将输精管前端深入子宫颈口内约 2-3 个皱襞,即可输 精 ,输 精 后 缓 慢 拔 出 输 精 枪 〔4〕。
牦牛、 藏羊是天峻县主要的的牧业经济支柱,牦 牛无科学管理,混群放牧,个体小,生长慢、产肉低、经 济效益不高, 牦牛品种严重退化。 牦牛犊初生重 8~ 15kg,发育慢,死亡率高。 因此,对牦牛进行品种间的 经济杂交提高牦牛的生产效益有很重要的意义。
我国在 50 年代中期开始在青海大通牛场、 四川 红原、若尔盖县等地引入荷斯坦奶牛、西门塔尔牛等 培育品种公牛与牦牛杂交。 但是, 这些培育品种不适 应高寒草地生态环境, 直接引入培育品种与牦牛杂交 未获成功,通过人工授精后由于出现胎儿过大造成难 产等问题,技术推广难度大。 70 年代中期在川西北草 地改用普通牛培育品种的冷冻精液人工授精改良牦 牛,并获得成功。 F1 代犏牛适应高寒草地生态环境, 生长发育快, 一般 1.5 岁体重比牦牛高 60%~80%;犏 母牛产乳性能比牦牛高 3~4 倍, 初配年龄提早一年。
本肉用牛的优良特性,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 应不断 加大安格斯肉牛改良牦牛的步伐,进一步提高山区养 牛的经济效益。 4.3 本实验得 出 安 犏 妊 娠 期 平 均 为 275.81±8.69d,较 牦牛的妊娠期 256.8d(250~260d)〔1〕有明显延长。这很大 程度上与环境有关, 怀的杂种牛妊娠期会相对延长, 一般延长 15d 左右,这与很多报道相似。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