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采购现状与趋势分析(上)

合集下载

国内外政府采购现状的比较与借鉴

国内外政府采购现状的比较与借鉴

国内外政府采购现状的比较与借鉴摘要】政府采购制度是政府公共支出管理的重要制度之一,政府采购制度能够强化财政职能、促进廉政建设、加强宏观经济调控。

本文对国内外政府采购现状进行了阐述,借鉴一些国外政府采购的经验,对国内外实行政府采购制度进行了比较分析。

【关键词】政府采购现状比较政府采购制度起源于欧洲。

从18 世纪末开始,西方国家逐步开始实行政府采购,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和建立管理机构;一战前后,政府采购的主体逐步由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向其他公共服务组织扩展。

二战后,政府采购的作用向外延发展,成为政府干预经济的一种手段。

到了60 年代至70 年代之间,由于发展中国家大规模兴建基础设备和发展重点行业,国际招标得到广泛的应用,政府采购制度开始走向国际化。

最终,1980 年,政府采购的国际规则《政府采购协议》建立。

经过200 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发达国家政府采购制度已形成了较完善的体系。

而我国政府采购制度则起步较晚,但发展势头很快,在收到成效的同时也难免存在许多问题。

1 我国政府采购的现状政府采购的观念是在近几年刚刚从国外引入我国的。

由于我国在理论上缺乏契约国家观念,政府是纳税人的公共资金托管人的地位并没有确立,纳税人也缺乏参与对公共资金的监督管理的意识。

我国的国民经济也长期在计划体制下运行,根本没有公共市场和私人市场之分,更无政府采购和私人采购之别,因此我国还谈不上建立真正现代意义上的政府采购制度,对政府采购进行有效的管理。

从公共资金支出管理的角度看,我国尚缺乏有效之政府采购制度,保证公共财政资金的有效使用。

我国自建国以来一直采取财政以货币形式向各预算单位供给经费,再由各预算单位分散采购所需物品,进行自我服务和供给的办法。

国家预算资金的使用采用行政审批的方式,财政只能在分配公共资金资源时实施真正的控制,而钱分出去后,则无法控制,使资源的有效使用得不到保障。

因此,由于缺乏有效的政府采购制度,对公共资金资源的管理存在着重分配管理、轻使用监督的体制,公共资金的有效使用得不到保证。

全球采购现状及发展综述

全球采购现状及发展综述

行投 资、 生产和 销售活动之 外 , 它们 的采
购 活 动 也遍 布世 界各 地 。 全球 采购 成 为 跨 国公 司 在 多 点 采 购 之 后 又 一 个 推 动 成 本 最 小 化 和 利润 最 大化 的经 营 策 略 。中国 物 流与采购联合会常务副会长丁俊发认 为, 在 竞 争 旧益 激 烈 的今 天 , 要 在 销 售 环 节 “ 取 得 一 个 百分 点 的 利 润 率 很 难 , 在采 购 但 环 节 中 实现 这 一 点 却 相对 容 易 ” 所 以“ , 对 于 一 个 企业 来 说 , 购 应 该 被 看 作 是 一个 采 战 略环 节 ” 并 且 , 购 与供 应 链 管 理 水 。2 采 平 l的 高低 , 已经 成 为 直 接 决 定 企 业 利 润 率
合适 的供 应 商 。 () 争 的影 响 4竞 竞 争 对 于 已经 选 择 全 球 蚴 的 策 略
口杜 静 翌
430) 5 02
( 南 机 电 高等 专 科 学 校 计 科 系 计 信 管 教研 室 , 南 河 河
米 降低 成本 以赢 得 竞 优 坍 , 为 J L , , 存 自己也 必 须 以 样 的 力‘ 米 提 高竞 争 / 。 式 J J f) 高竞 争 力 的 要 求 5提

个 企业 只 有把 尽 量 多 的资 源集 中在
最有优势的部分 ,而把 小擅 长的部分交 【 f l
其 他 效 率更 高 、 成本 更 低 的 企 米 做 , 样 这 分 , 过 抢 占市 场 来 增 加 利 润 的时 代 已经 通 步入 成 熟 期后 ,才 开 始 为 大 家 所 看 重 的 。
后在 慎 重分 析 形势 的 基 础上 ,进 一 步对 中
家 公 司例 如 丰 田 和 【产 直 接 的 供 应 商 】 品 生 产 商 思 科 公 司 有 6 %的 合 约 制 造 发 5

打造采购“生态链”, 跨国企业与供应商实现共赢

打造采购“生态链”, 跨国企业与供应商实现共赢

打造采购“生态链”,跨国企业与供应商实现共赢作者:刘魁雁来源:《进出口经理人》2020年第03期全球化已经深入影响社会和企业的方方面面,企业供应链也随之变化。

跨国企业与供应商应随势而变,在合作互信的基础上,打造采购“生态链”,实现互利共赢——海智在线推荐语在需求逐渐弹性化和个性化的时代,跨国企业需要引导供应商共同进步,采购人员要去中心化,培养全球视野,与供应商共同打造采购“生态链”。

目前,市场形势对供应商的弹性要求越来越高,客户对产品的需求呈现“说要就要”的状态。

在工业自动化的传统行业,产品交期以前按月计算,现在按周计算,预计很快将会按天计算。

这种压力促使跨国企业对其供应商的反应速度要求提高。

最小订购量,即MOQ(Minimum Order Quantity),是影响需求弹性的一个重要因素。

跨国企业的采购人员希望最小订购量越少越好,不想持有呆滞库存,承担库存风险。

这就需要供应商进行自我改善,以更加透彻地理解客户需求。

事实上,这对供求双方都十分有利。

当然,跨国企业的采购人员不能只提要求,也要伸出双手帮助供应商。

要在双方互信的基础上,把需求、波动这类数据充分地分享给供应商,达到公开、透明的程度,给传递供应商安全感,与之达成战略合作关系。

在这样的情况下,才能优化项目,通过此种方式打造供应链的“生态链”。

跨国企业一般会采用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其中一个重要的模块就是MRP (物料需求计划)系统,它与采购、计划和物流息息相关。

艾默生目前采用的是Oracle(甲骨文)系统,会应用到其中一些供应商模块。

供应商根据账号登录系统后,可以看到未来3个月或是半年内客户的需求,就可以提前定义时间跨度。

同时,供应商也可以在系统里确认订单状况,既能节约大量的沟通时间,也能避免一些人工错误。

在定义需要SKU(库存量)方面,采购正在逐步向标准化迈进。

对于一些标准件,如螺丝、螺母、垫片等,艾默生目前已经不再通过系统下单,而是通过供应商管理库存。

国外采购调研报告

国外采购调研报告

国外采购调研报告国外采购调研报告一、背景介绍在全球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采购逐渐成为企业实现成本优势和拓展市场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通过对国外采购进行调研,旨在探索国外采购的优势和挑战,为企业进行国际采购决策提供参考。

二、国外采购的优势1.成本优势:国外采购能够获得较低的采购成本,特别是在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国家,如中国采购商品可以享受到国内相比更低的劳动力成本。

2.质量保证:一些国外生产企业拥有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并严格按照国际标准进行生产,因此国外采购商品的质量更有保障。

3.供应链优化:国外采购可以通过优化供应链,实现原材料、零部件和成品的整合,提高供应链的效率,降低库存成本。

4.开拓市场:通过国外采购,企业可以接触到更广泛的市场,拓展销售渠道,提升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三、国外采购的挑战1.语言和文化差异:国外采购需要与不同国家的供应商进行合作,但语言和文化差异可能会增加沟通困难和交流成本。

2.贸易壁垒:一些国家对进口商品实施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增加了国外采购的成本和风险。

3.物流和运输:国外采购涉及到海运、空运等物流方式,需要解决跨国运输、报关等问题,物流成本和时间也是一个挑战。

4.品质控制:与国内采购相比,国外采购面临更大的品质控制压力,需要加强对供应商的审核和管理。

四、国外采购案例分析以某企业为例,该企业经过调研后决定在中国进行国外采购。

该企业通过与中国供应商合作,以较低的成本获得高质量的产品,取得了较低的生产成本和较高的竞争优势。

同时,通过中国的供应链优势,实现了零部件和成品的整合,提高了供应链的效率和灵活性。

五、结论与建议国外采购具有一定的优势,但也面临一定的挑战。

企业在进行国外采购时,应充分评估成本、品质和风险等因素,选择合适的供应商和合作方式。

同时,要加强对供应商的管理和合作,以确保供应链的稳定性和产品质量。

此外,应加强人才培养,提高员工的语言沟通和跨文化交流能力,以应对国外采购中的语言和文化差异。

采购行业状况分析报告

采购行业状况分析报告

采购行业状况分析报告近年来,全球采购行业发展迅速且持续繁荣。

采购作为企业运营的重要环节,对于生产和供应链管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报告将对当前采购行业的状况进行分析,并探讨行业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采购行业的重要性。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和市场竞争的加剧,越来越多企业意识到高效的采购管理对于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和增强竞争力的重要性。

因此,采购行业在企业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并且逐渐成为一个专业化的领域。

其次,当前采购行业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是供需不平衡。

随着全球市场的扩大和供应链的延伸,采购人员需要面对多样化的供应商和复杂的市场变化,以满足企业的需求。

其次,供应链风险的增加也是一个挑战。

自然灾害、政治动荡、货币波动等因素都可能对供应链产生不可预测的风险,采购人员需要通过有效的风险管理措施来应对。

然而,采购行业也迎来了一些发展机遇。

首先是数字化技术的应用。

通过采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和物联网等技术,采购人员可以更加高效地进行供应商筛选、价格谈判和采购决策,提高采购过程的效率和准确性。

其次,供应链协同合作也是一个机遇。

采购人员可以与供应商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共同开发新产品、降低物流成本和提高供应链的可持续性。

在未来,我们预计采购行业将持续发展并趋于专业化和智能化。

随着技术的进一步进步和采购人员的专业素质的提高,采购过程将更加全面化、系统化和智能化。

此外,供应链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责任也将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总结而言,当前采购行业面临着一些挑战,但也带来了一些发展机遇。

通过应对挑战和抓住机遇,采购行业将继续发展壮大,并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跨国公司采购管理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跨国公司采购管理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跨国公司采购管理的挑战与应对策略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跨国公司的发展和壮大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的主要特征之一。

而作为跨国公司的重要组成部分,采购管理在实现企业全球化战略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然而,由于各国间的文化差异、法律法规的不同以及供应链的复杂性等原因,跨国公司采购管理面临着许多挑战。

本文将探讨这些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首先,文化差异是跨国公司采购管理中的一大挑战。

不同国家和地区有着不同的价值观、行为准则和商业习惯,这使得采购谈判和合作变得更加复杂。

例如,在某些国家,人际关系和信任是商业合作的基础,而在其他国家,交易更注重合同和法律的规定。

因此,跨国公司需要了解并尊重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通过培训和沟通加强团队的跨文化意识和沟通能力,以便更好地进行采购谈判和合作。

其次,法律法规的差异也是跨国公司采购管理的一大挑战。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法规对采购活动有着不同的规定和要求。

例如,某些国家对进口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有着严格的标准,而其他国家则对贸易保护主义采取了更加严厉的措施。

因此,跨国公司需要了解并遵守各国的法律法规,确保采购活动的合法性和符合要求。

同时,建立一个专业的法律团队,与当地律师合作,能够提供法律咨询和风险评估,有助于跨国公司应对法律法规的挑战。

此外,供应链的复杂性也是跨国公司采购管理的挑战之一。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供应链的规模和复杂程度不断增加。

跨国公司需要与全球范围内的供应商建立合作关系,并管理多个供应商的交付和质量。

然而,由于物流、通关、货币兑换等问题,供应链的管理变得更加困难。

因此,跨国公司需要建立一个高效的供应链管理系统,包括选择合适的供应商、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加强供应链的可见性和透明度等。

同时,利用信息技术和物流技术,提高供应链的运作效率和灵活性,有助于应对供应链的复杂性挑战。

最后,跨国公司采购管理还面临着成本控制的挑战。

由于不同国家的劳动力成本、原材料价格和运输费用等存在差异,跨国公司需要在成本和质量之间进行权衡。

我国跨国并购研究现状及展望

我国跨国并购研究现状及展望

我国跨国并购研究现状及展望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企业加强了对跨国企业的投资和并购活动。

跨国并购是指企业通过购买或合并国外企业的股份或资产,以获取市场份额、技术、品牌等资源,加速企业国际化进程,实现企业战略发展的一种方式。

在全球化背景下,跨国并购成为企业快速扩张国际市场、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目前,我国跨国并购的研究较为活跃,主要集中在跨国并购的动因、实施方式、风险管理、经验学习等方面。

首先,跨国并购动因的研究探讨了企业开展跨国并购行为的原因和驱动力。

一方面,企业需要更广阔的市场和更多的资源,通过跨国并购获取对外投资的权益,进而实现对外扩张。

另一方面,跨国企业秉持国际化市场战略,认为并购可以加速产品、技术的推广和市场份额的扩大。

其次,跨国并购的实施方式是研究的重点之一。

跨国并购的实施方式包括直接投资、收购股份、合资等多种方式,不同的并购方式适用于不同的并购目标和市场条件。

因此,对于企业而言,选择合适的跨国并购方式是至关重要的。

另外,跨国并购风险管理的研究也是当前的热点之一。

跨国并购往往涉及到跨国文化、法律、政策、市场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风险控制成为企业跨国并购活动的重要一环。

在并购实施过程中,必须良好地处理交流、协调和文化差异等问题,特别是语言、文化、法律等方面的差异,以避免潜在风险导致的损失。

最后,跨国并购的经验学习是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近年来,我国企业的跨国并购活动不断增加,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也不断扩展。

在强化企业国际化探索的过程中,跨国并购的经验学习成为企业进一步推动其国际化建设的成功关键。

展望未来,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国际竞争的加剧,我国企业将继续加强对跨国企业的投资和并购,进一步拓展国际市场,提高国际竞争力。

因此,需要对跨国并购的相关领域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完善并购相关政策,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以帮助企业更好地实现其国际化目标。

跨国采购流程面临的挑战与解决策略

跨国采购流程面临的挑战与解决策略

跨国采购流程面临的挑战与解决策略
跨国采购是当今全球化贸易中不可或缺的一环,然而在这一复杂的流程中,各种挑战也相应而来。

本文将探讨跨国采购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以帮助企业更好地应对这些挑战。

挑战一:文化差异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差异可能导致沟通障碍、误解和冲突,从而影响采购谈判和合作。

解决之道在于加强跨文化沟通能力培训,了解并尊重对方文化,建立互信关系。

挑战二:法律法规
各国的法律法规不同,跨国采购涉及的合同、知识产权、质量标准等方面需要严格遵守。

解决之道是建立专业法律团队,确保合同条款清晰,合规运营。

挑战三:供应链风险
全球供应链面临的风险包括自然灾害、政治不稳定、货币汇率波动等,这些因素可能影响采购计划和成本控制。

解决之道是建立供应链风险管理机制,多元化供应商,并定期评估供应链风险。

挑战四:质量管理
跨国采购涉及多个环节和多个国家的合作伙伴,质量管理变得更加复杂和困难。

解决之道是建立统一的质量标准和审核体系,加强供应商管理和监督。

挑战五:成本控制
跨国采购中的运输、关税、汇率波动等因素都会影响采购成本,如何有效控制成本成为企业面临的重要挑战。

解决之道是优化采购流程,寻找成本效益更高的采购方式,加强成本管理和分析。

跨国采购流程中的挑战需要企业正视和应对,只有通过专业化的团队、规范化的流程、有效的沟通和风险管理,才能更好地应对跨国采购的各种挑我们和解决问题,实现采购的高效与可持续发展。

我国企业全球采购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的开题报告

我国企业全球采购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的开题报告

我国企业全球采购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以及世界各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国内外市场的交流越来越频繁。

在这种背景下,企业全球采购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

目前,我国企业在全球采购方面的表现相对较为落后,其主要表现为采购过程跨国交流难度大、信息不透明、采购成本高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限制了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也影响了我国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

因此,本论文选题围绕我国企业全球采购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展开探讨。

二、研究目的本论文旨在研究我国企业在全球采购方面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讨全球采购在我国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并提出对策以实现我国企业全球采购策略的有效实施。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我国企业全球采购的基本概念、现状和主要问题,以及实施全球采购策略的对策。

研究方法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问卷法和案例研究法。

通过文献资料法,对全球采购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和综述,从而了解全球采购的基本概念和原则;通过调查问卷法,对我国企业全球采购的现状进行调查,了解企业在全球采购中遇到的主要问题;通过案例研究法,分析某些企业成功实施全球采购策略的经验和做法。

四、预期研究结果通过本论文的研究,预计将对我国企业全球采购的实践和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具体来说,预期研究结果包括:1.了解我国企业全球采购的现状和主要问题。

2.分析全球采购对我国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并探讨全球采购在我国企业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

3.提出实施全球采购策略的对策,包括制定全球采购战略、建立全球采购平台、优化供应链管理等。

4.总结一些成功实施全球采购策略的案例,从中提取经验和做法,为其他企业提供借鉴和参考。

五、论文结构本论文的主要结构安排如下:第一章:引言本章从选题的背景和研究目的出发,阐述了本论文的研究意义、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第二章:全球采购的基本概念本章主要介绍全球采购的定义和原则,以及全球采购的好处和可行性。

第三章:我国企业全球采购的现状和问题本章分析我国企业在全球采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采购成本高、信息不透明等。

(完整版)国际采购的发展现状

(完整版)国际采购的发展现状

国际采购的发展现状,预测其发展趋势:发展现状:采用国际采购一般情况下,是因为国内的某些技术和质量得不的到保证,或者国际采购在价格上与国内的同样物料价格有很大优势的时候,就采用国际采购。

至于国际采购的优点:质量相对稳定.1..现在的政府采购使用的是竞争招标。

2,中国成为世界的采购地。

一方面,中国产品价廉物美是人所共知的,中国被称为“世界工厂"也已不是新鲜事;另一方面,跨国公司在中国采购量远远没有达到理想的水平,比如在零售集团们全球采购中,中国供应量仅为3%—-潜力还足够大.3,各种原因促使国际采购的发生,如质量:采用ISO9000标准后,有了统一的具体标准;沟通:现代技术的发展降低了电子通信的成本;政治经济气候:关税在不断降低和取消;市场一体化趋势加强;运输:与所有运输方式相关联的成本不断降低;竞争:公司普遍面临市场竞争,因此寻找低成本的原材料和寻找先进技术一样重要。

3、隐含成本过高的问题:在将国内采购和国际市场采购作比较时,往往会忽略国际市场采购中的某些成本计算,或者有时也会出现一些突发事件使国际采购的成本增加,这些都是国际市场采购的隐含成本。

4.运输成为采购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际运输和制造工序一样能够增加产品的用途和价值。

运费是国际采购货物抵岸总费用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如果国际采购的货物要取得预期的效益,买方必须将其运输费用降至最低水平.除商品本身的因素外,其他影响国际运输费用的两个主要因素是运输的距离和运输方式。

一般来说,货物供应地的距离越远,运输费用越大。

而决定运费的关键在于运输方式的选择。

国际货物运输方式包括海洋运输、铁路运输、航空运输、公路运输、内河运输、邮包运输、管道运输以及由各种运输方式组合而成的多式联运。

运输技术和计算机管理观念的不断发展和加强使得多种方式的联合运输成为国际货物运输的一种较有效的费用低廉的运输方式。

5、在国际货物交接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不同的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使货物遭受部分损失或全部灭失,从而给买方或卖方带来不利的经济后果。

采购当前现状分析报告

采购当前现状分析报告

采购当前现状分析报告引言采购作为企业运作中的重要环节,对企业业绩和成本控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报告将深入分析当前采购市场的现状,为企业采购决策提供参考。

一、市场概况1.1 行业发展趋势当前,全球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各国之间的贸易日益频繁。

随之而来,采购市场也在不断扩大。

制造业、服务业等各个行业对原材料、设备和劳动力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

1.2 市场竞争格局采购市场竞争激烈,市场上涌现了众多采购供应商,如制造商、批发商、供应链服务商等。

企业在采购过程中需要考虑市场价格、质量和供应能力等因素,以选择合适的供应商。

1.3 国内外采购市场对比国内采购市场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和服务业领域,需求量大且多样化。

国外采购市场则更加国际化,供应链更加完善,对质量和标准要求较高。

二、采购过程中的挑战2.1 物流配送问题采购过程中,物流配送是一个关键问题。

供应商的配送能力和效率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产和交付能力。

确保物流配送的及时性和稳定性是一项重要的挑战。

2.2 质量控制问题企业在采购物资时需要考虑产品的质量,以确保产品能够满足生产和客户的需求。

然而,质量控制并非易事,需要企业与供应商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进行有效的质量管理。

2.3 成本控制问题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和市场竞争的加剧,成本控制成为企业采购过程中的关键问题。

企业需要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寻找更优惠的价格,并与供应商进行有效的谈判,以实现成本的最小化。

三、采购的创新趋势3.1 电子采购的兴起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采购在企业采购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通过使用电子商务平台,企业可以实现供应链的数字化管理,提高采购的效率和透明度。

3.2 数据分析在采购中的应用数据分析技术的发展,为采购决策提供了更多辅助手段。

企业可以通过分析历史采购数据,预测采购需求和价格趋势,优化供应链管理,降低采购成本,并提升供应商的选择能力。

3.3 环境可持续性考虑在当前社会对环境保护要求日益提高的背景下,企业在采购过程中需要考虑环境可持续性因素。

中国跨国公司海外采购管理

中国跨国公司海外采购管理

市场风险识别与评估
政治风险
评估东道国政治稳定性、政策连续性和法律环境 ,以及可能发生的政治事件或冲突。
经济风险
分析东道国经济状况、汇率波动、通货膨胀等因 素,以及可能对采购成本和供应链造成的影响。
社会文化风险
了解东道国社会文化特点、消费者需求、市场趋 势等,以避免因文化差异导致的市场风险。
供应商风险识别与评估
合同条款风险
01
审查合同条款的完整性、明确性和合理性,以避免因合同漏洞
导致的纠纷和损失。
合同履行风险
02
监控供应商的合同履行情况,包括交货时间、产品质量、售后
服务等,以确保合同的有效执行。
合同纠纷解决机制
03
建立有效的合同纠纷解决机制,包括协商、调解、仲裁等方式
,以降低因合同纠纷导致的成本和时间损失。
采购流程优化建议
优化采购流程
简化采购流程,提高采购效率,降低采购成本。
实施电子化采购
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电子化采购,提高采购透明度和效率。
加强内部沟通与协调
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调,确保采购流程的顺畅和高效。
风险管理优化建议
1 2
建立全面的风险管理体系
对政治、经济、社会、技术等各方面的风险进行 全面评估和管理。
拓展研究领域
可以将研究领域扩展到其他类型的跨国公司,如制造业、 服务业等,探讨不同类型跨国公司的海外采购管理特点。
关注政策变化
随着全球贸易环境的变化,政策对跨国公司海外采购管理 的影响越来越大,未来可以关注政策变化对跨国公司海外 采购管理的影响。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02
海外采购管理的挑战
海外采购涉及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不同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差异,需要

最新国外采购管理现状综述

最新国外采购管理现状综述

最新国外采购管理现状综述(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述职报告、合同协议、演讲致辞、规章制度、策划方案、心得体会、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summaries, job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planning plans, insight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最新国外采购管理现状综述报告是指向上级机关汇报本单位、本部门、本地区工作情况、做法、经验以及问题的报告,优秀的报告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下面是本店铺带来的优秀报告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国外采购管理现状综述采购年终工作总结报告篇一时间就是在眨眼的瞬间流逝的,一年的生活又到了结束的时候了,回顾这一年的工作,是好是坏都来总结一下吧!下面是本店铺给大家整理的关于采购年终工作总结报告范文,欢迎大家来阅读。

我国跨国并购研究现状及展望

我国跨国并购研究现状及展望

我国跨国并购研究现状及展望随着全球化进程日益加快,跨国并购已经成为国际经济领域的一大热点话题。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部分,我国的跨国并购也受到了广泛关注。

本文就我国跨国并购的研究现状进行探讨,并展望未来在这一领域的发展趋势。

一、研究现状1.1 从数量上看,我国的跨国并购已经呈现出不断增长的态势。

根据全球跨国并购数据统计显示,在过去十年中,中国企业进行的海外并购数量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

2010年以来,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交易总金额已超过1000亿美元,成为全球并购市场上最活跃的参与者之一。

1.2 从领域上看,我国企业的跨国并购涉及到多个行业。

尤其是在基础设施建设、能源资源、金融投资等领域,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活动频繁,已成为全球并购市场上的重要力量。

也有部分中国企业在高技术领域进行跨国并购的趋势,这些行业的并购活动更具有战略性和前瞻性。

1.3 从效果上看,我国企业的跨国并购实现了良好的效果。

一方面,跨国并购为中国企业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增强了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通过并购获得的资源和技术支持,中国企业得以加速自身发展,更好地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要。

1.4 从问题上看,我国企业在跨国并购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

管理层的文化融合、盈利模式的创新、资源整合的难度等问题,都给企业的跨国并购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全球经济环境的不稳定性,也增加了企业跨国并购的不确定性。

二、展望2.1 我国跨国并购必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国际化进程的加速推进,我国企业必将寻求更多的海外并购机会,进一步提升自身的国际竞争力,实现更广泛的全球布局。

2.2 我国跨国并购领域将呈现出多样化和专业化的发展趋势。

随着跨国并购市场的不断成熟和国际竞争的日益激烈,中国企业需要在并购领域拓展更为专业化的能力,积极开展战略性的并购活动,实现资源整合和市场化运营。

2.3 我国跨国并购必将更加重视持续经营和价值创造。

国际采购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国际采购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国际采购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简介:国际采购是全球贸易中至关重要的一环,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国际采购在全球贸易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本文旨在分析国际采购发展的现状,并展望未来的趋势。

一、国际采购发展现状1. 全球化趋势:经济全球化加速了国际贸易的发展,不同国家之间的贸易和联系日益加强。

国际采购成为企业获取优质资源和降低成本的重要手段之一。

2. 供应链整合:跨国公司通过整合全球供应链来提高运营效率和灵活性。

国际采购涉及到非常复杂的供应链管理,如供应商选择、价格谈判、交付管理等。

3. 电子商务的崛起: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促进了电子商务的兴起,为国际采购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便利。

电子商务平台让买家和卖家能够更快速、高效地进行交易,同时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4. 可持续发展的关注:国际采购逐渐凸显了对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企业开始更加重视采购的环境和社会责任,选择符合环保和社会伦理的供应商。

5. 政策环境的影响:不同国家的政策环境对国际采购有着深远的影响。

贸易保护主义和关税壁垒的出现使国际采购面临更多的风险和挑战。

二、国际采购未来的趋势1. 数字化转型:随着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的快速进步,国际采购将逐渐实现数字化转型。

采购过程中的数据分析和预测将更加普及,提高决策的准确性和效率。

2. 供应链全球化:全球供应链的整合将更加深入,实现供应链全球化的趋势将更加明显。

跨国公司将更多地寻求全球供应商,降低采购成本并提高供应链的韧性。

3. 智能化和自动化: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等技术的应用将使国际采购变得更加智能化和自动化。

自动化采购流程和智能决策系统将提高采购的效率和准确性。

4. 可持续采购的需求增加: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的重要性将继续提升,推动可持续采购的需求。

企业将更加注重供应链的透明度和供应商的社会责任表现。

5. 地区多元化:随着贸易关系的变化和风险的增加,企业将更加注重多元化采购策略,减少对于单一地区的依赖。

企业采购业务国内外研究现状

企业采购业务国内外研究现状

企业采购业务国内外研究现状一、企业采购业务国内外研究现状(一)国外研究概况迈克?波特(1997)在《竞争力》中提到供应商的侃价能力将对企业赢利与否产生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整个产业供应链中,任何企业都在不同程度的扮演着采购者的角色,即都会从上游的供应商中采购,然后经过生产、加工再销售给下游客户。

企业能否获利以及获利的多少取决于与供应商的谈判中所处的位置以及还价能力。

迈克?波特的理论将与供应商侃价提到了一个很高的位置,并将供应商置于对立位置,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世人对供应商的重视。

德鲁克,现代管理之父,在《德鲁克论管理》(Peter Drucker onthe Profession of Management)中则是将采购活动提到了可以为企业创造利润的高度,颠覆了人们认为采购不能增加价值的根深蒂固的观念。

他提出,改进生产工艺、减低原材料消耗是企业的第一利润源;增加销售量、提高销售利润率是企业的第二利润源;而加强供应链管理(包括采购管理)、降低供应成本来实现利润的增加将成为企业的第三利润源,并且可能是最后一个尚未被开发的利润源。

(二)国内研究概况2023年我国财政部和证监会等五部门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自2023年7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开始施行,鼓励非上市的大中型企业执行。

为了配合它的施行,财政部还相继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的征求意见稿,以更好地推进企业内部控制建设。

与些同时,理论界与实务界也加紧对内部控制进行研究。

财政部于2023年6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应用指引),其中《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采购(征求意见稿)》是为了引导企业加强对采购业务的内部控制,规范请购与审批、采购与验收、付款等行为,防范采购过程中的差错和舞弊,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而制定的。

两个法规对于采购与付款的规定大同小异,在本质上相同,均是基于我国国情作出的适合我国企业现行情况的规定。

跨国公司采购策略的变化

跨国公司采购策略的变化

跨国公司采购策略的变化跨国公司在当地的采购活动及由此形成的后向联系 , 对于东道国的经济增长、技术进步及其他经济发展目标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近年来 , 跨国公司战略重组与采购策略的变化 , 意味着要对现有的供应链联系作出较大的调整。

能否有更多的国内企业参与进来 , 如何促进跨国公司增加在中国的采购 , 都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采购策略的变化趋势1. 外部获取投入品的趋势日益明显跨国公司对于中间投入品来源 , 可采取内部生产与外部获取的方式。

90 年代以来 , 随着贸易与投资自由化的发展 , 各国市场日益融合 , 企业间的竞争更加激烈 , 为了在全球竞争环境下生存与发展 , 欧美的跨国公司进行了大规模的业务整合 , 将资源集中于更有竞争优势的业务领域与经营环节 , 把许多并不擅长的业务活动剥离出去。

另外 , 技术的进步 , 尤其是通讯网络、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 , 大大降低了通过外部市场获取合格投入品的交易费用。

结果 , 业务外包与资源外取的优势更加突出 , 并成为跨国公司生产策略变动的重要趋势。

现在 , 有些跨国公司已不再从事严格意义上的生产活动 , 而是将自己的资源专注于新产品的开发、设计和销售。

如 , 耐克公司本身没有工厂 ,7800 多名职员专门负责设计、监制和销售 , 生产由分散在世界的 40 多家合同制造商 , 雇佣 75000 人来完成 , 然后贴上自己的名牌商标进行销售。

GE 公司每年销售 600 万台微波炉都不是自己生产的。

据统计 , 营业额在 5000 万美元以上的大公司普遍开展了业务外包 ,1998 年这些公司的业务外包规模已达 2350 亿美元。

2. 采购活动的集中化与业务外包相对应 , 许多跨国公司还以集中采购来提高采购的效率。

虽然各行业采购的集中程度有所区别 , 但大型跨国公司往往在特定的区域范围内设立一个专门的中心来完成采购功能。

它把分散的采购功能集中起来 , 并与分销、配送的集中调度相配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跨国采购现状与趋势分析(上)来源:盖世汽车网发布时间:2008年7月29日查看完整专题——跨国采购现状与趋势六位嘉宾:于瑞林:霍尼韦尔交通系统集团亚太区采购总监利嘉伟:波士顿咨询公司大中国地区合伙人兼执行董事郑显聪:菲亚特(中国)全球采购中心首席代表陆用:立达汽车系统中国区采购及物流经理李鹏:(原)上海纽荷兰农用机械有限公司采购总监陈文凯:盖世汽车网CEO一、汽车行业的跨国采购兴起1. 利嘉伟:跨国采购分为四个阶段波士顿咨询公司(The Boston Consulting Group, BCG)把跨国公司在中国的采购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最初试水,在2001、2002年之前,很多跨国企业对应该怎样去中国采购根本没有具体的概念,试探性地通过开设办事处先做一点业务,做完第一轮发现在这里采购成本、质量、海运都不错,然后进行后面几轮业务的尝试,感觉业务可以继续成长;然后就到了第二阶段,从刚开始时的试点发展为成批次的做,加大力度,开始了"微调"过程,很多具体问题浮现出来,例如供应商的资格及认证问题,知识产权问题等。

如果要做大做强,需要把在华采购建设在原有的全球采购体系里面,这就演变到第三个阶段,即把中国纳入全球采购流程中,很多情况下采购要求从研发开始,让中国供应商参与产品的研发过程,甚至从一个产品还是概念时就让他们参与进来。

这个时候,中国供应商是否具备能力做研发、能否顺利和国外企业打交道等,这些问题都需要磨合的时间。

同时,这个阶段的采购也伴随着跨国企业在中国设立研发中心,对产品进行本地化研发,并为中国供应商提供技术支持。

到第四阶段,中国成为重要的供应库(supply base),采购量大到一定程度,企业的全球采购总部发生转移,一些采购职能也从公司总部移至中国。

举个处于该阶段的例子:2006年,IBM把全球采购总部搬到深圳,其全球首席采购官(Chief Procurement Officer)也过来了,从而更近距离地把握这个供应基地的动态,并通过本地研发,创造竞争优势。

到了这一阶段,中国供应商就成为跨国公司新产品开发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感觉,现在从事在华采购的企业,大部分是在第二、三阶段或从第二阶段往第三阶段过渡,只有很少一部分企业还处于第一阶段,而一些有长远发展计划的企业已经开始往第四阶段走了。

相比其他行业,汽车行业巨头进入中国采购是比较晚的。

部分一级供应商早在2000年之前已经在国内进行采购。

但真正大规模采购应该在2002年之后(福特是于2002年在中国上海设立全球采购中心的首家跨国汽车公司,通用汽车是2003年)。

从海关数据上看,2005年我国汽车零部件出口额突破了100亿美元,首次超过进口额,也就是说在2004年-2005年出现了大幅度增长。

汽车产业链相对较长,很多整车厂对外宣布的在中国采购的目标听起来很宏伟,但真正采购了多少无从知晓。

我感觉,这些跨国公司中,在中国的采购额占全球采购额5%以上的根本不多,所以与其他行业如电子行业(差不多30%-40%)等相比,汽车业在中国的采购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2. 陈文凯:汽车行业的中国采购处于婴孩阶段在北美,原来的"三大"汽车企业已经被丰田、本田等压得喘不过气来了,所以他们必须要到中国等低成本国家来采购汽车零部件,以缓解成本的压力。

整车厂到中国来采购了,它的一级供应商跟着来中国采购,一级供应商为了能在中国给北美整车厂继续供货,就必须降低成本,甚至二级供应商也到中国来采购。

由美国三大起始的中国采购,又波及到欧洲,欧洲的非亚特由于前几年业绩不大好,也到中国来采购,也波及到欧洲的一些汽车一级供应商到中国来采购。

中国采购热闹到什么程度呢?今年年初的时候,上海周围就有两百多个跨国采购的办事处,这是一个非常奇特的现象,买家都找上门了,而且不只是简单的把采购办事处搬到中国来,这些跨国采购的买家是非常非常的卖力:基本上都不是中国的零配件供应商送货到国外,比如说通用北美的工厂前,而是这些跨国采购公司的机构来整合中国很多供应商的物流。

甚至一些供应商的质量不行,他们还找一帮人手把手地教你怎么去改进质量。

所以说这些跨国采购公司的采购办事处不仅仅是一个采购的机构,它还要帮供应商提高质量,发展开发能力、沟通能力等,还要组织物流。

几乎全世界的主要的整车厂都在中国,有采购的一个尝试。

当然从数量上来讲,因为一级供应商的数量比整车厂多,所以一级供应商的在华的采购办事处比整车厂的多。

整车厂在中国的采购,有些相对高调,有些相对低调。

比如通用、福特、菲亚特,都设定了非常大的中国采购的目标,虽然他们在中国采购不是说非常高调,但是大家都很容易知道他们在中国采购。

还有一些公司是默默无闻的进行的,比较低调,比如美国的重型卡车制造商PACCAR,它是全世界汽车制造业里最赚钱的企业之一,利润非常高,在北美算是最没有成本压力之忧的企业之一,但是它也在上海设立了采购办事处。

除了做OE厂商这个中国采购的主角,国外汽车售后市场的一些连锁店(Autozone、Napa、Advance等),有些也在中国设立了办事处,有些是委托非常高级的、有很多年国际贸易经验的贸易公司给他们做采购代理,然后渐渐的自己也会来设立办事处。

这些连锁店不像北美整车厂有那么大的压力(比如Autozone曾一度是美国排名前10位的最赚钱的公司),但是他们现在也越来越多的倾向于到中国来了,一方面他们也意识到了将来零售业的竞争也会延续到汽车零配件的零售业,另一方面他们也看到中国汽车售后市场的巨大机会。

大家知道家电业有国美和苏宁,在家具业也有宜家这些连锁店,但是在汽车零配件连锁店还没有看到。

但是中国再过几年,保有量超过一个亿的时候,汽车零配件的大的连锁店也会出现。

中国采购虽然很热闹,国际买家与中国供应商的联系也越来越多,但其实汽车业的中国采购还是刚刚开始,因为现在差距非常大,采购商的需求和中国供应商的实际能力差距非常大,对于每一个产品来讲,很少供应商可以直接达到国外买家的需求,因为国外买家的需求比国内的还要难。

买家与中国供应商在质量、研发、供应链管理等的理念上还存有特别大的差距。

二、适合在中国采购的产品1. 李鹏:要考虑原材料、人力、运输成本真正想把采购做好需要很客观地分析清楚我需要的产品,供应商的成本结构如何?从原材料成本来看,在目前这个阶段,中国哪些产品在原材料成本上具有竞争力?比如铸造类的,有色金属类的,机加工类的等等。

因为模具和加工工艺在中国都已经很成熟,而且原材料在中国都能找到,不需要进口;再加上我们的劳动力成本、管理成本、加工成本、模具设计与产品设计成本都比较低,所以上述这些东西在中国都很有竞争力。

第二是劳动密集型的产品。

但这块也有特殊,比如线束类产品。

它的某些插接件是有专利的,后者的成本在你整个产品成本中占了80%,这类产品虽然也属于线束,但目前还不适合在中国采购;类似的还有整车线束、短的发动机线束等。

而那些通用产品,比如电线、接头在中国采购则比较好。

第三块从运输成本来说,运输成本占你产品采购成本的比重要小。

有些产品比如仪表总成、一些模具,简单的东西虽然能在中国做,但是加上长距离的海运,其运费将占到总成本的30%以上,这类产品在中国采购可能没有竞争力。

但是像内置板,在中国做的成本低,运输成本所占比例也比较低。

还有一些化工类产品,包括皮革也比较适合在中国采购;它的原材料在中国比较丰富,加工工艺也很成熟,对劳动力的需求也比较高,有很多合资厂在中国生产了。

诸如此类可以利用很多人工生产的产品,在国外可能是自动化,在国内就改成半自动化甚至完全手工,只要质量能保证一致性,这种产品也适合出口。

所以我们一定要分析产品的成本结构,从这方面考虑问题,哪些产品适合在中国采购就可以自然而然的列出来了。

2. 于瑞林:机械件、电子件、模具首先必须要是物流成本不太高的。

在中国,人力成本比重高的产品,比较有竞争力。

但是现在实际上人力成本占的比重越来越小了。

当然,人力成本比重高的,中国还是有优势,但是有一些东西人力成本占的比例不是特别大,但是整个的经营成本比较低的,中国也有一些优势。

比如,同样搞一个厂房,在国外就比国内贵。

适合在中国采购的产品,首先是铸件和机械加工件,然后是电子件,然后我们在一些要求比较低的模具方面也比较有优势,因为这些模具是人工成本占的比例比较高的,但如果是高精度的就不行了。

3. 利嘉伟:测试认证需很长时间的不适合刚开始的时候,很多企业在中国采购线束,因为这种产品人工成本较高。

当然现在情况改变了。

现在中国在加工件方面已具备一定能力,不光是低附加值产品,精密件的基本加工也能做;电子产品方面的整个供应链已经完善,你可以看到在汽车电子行业有很多这样的供应商--他们不光代工还开发了一些产品,他们可能是从售后市场做起,但也已经渗透到OEM业务中去了。

另外,注塑产品和冲压件等是另外一块有较大优势的产品,这些产品都需要模具,可能原材料价格中国方面还会贵一点点,但这些产品的人工不会太高,而且相对而言技术含量也不算高,中国企业现在已经具备这个能力,现在的问题是能否把价钱再压得低一些。

我们的数据显示,在中国采购模具可以节约20%-60% 的成本,采购机械加工件可以节约20%-40%的成本。

中国在很多产品方面都具备生产开发能力,但这不一定代表跨国公司会在中国采购。

比如安全件很多时候就不放在中国采购,因为测试认证需要很长时间。

但是别的很多产品都可以在中国采购了。

4. 陈文凯:具体哪些产品适合仍有新发现关于哪些产品适合从中国采购,从大类上讲都已比较清楚,但具体到产品层面,这个答案一直在探索,因为中国的供应商成长很快,以前不适合中国采购的产品现在可能就有适合的供应商了。

、采购商需要反思1. 于瑞林:阻力比较大,过程比较长第一,他们尤其是公司管理高层对全球采购的期望值往往都过高。

高层领导在做计划的时候,是抓整体的一个采购额的百分数,期望值很高,是从几乎所有的东西都从中国采购的角度来看的,但是真正执行起来的话,不是所有的东西都可以在中国采购的。

第二个就是真正要开发产品的过程中,或者是找机会的过程当中,他们会遇到很多阻力。

比如,现有的一些合同要执行完,对中国的供应商不相信,他们本身的人员对中国有偏见,负责采购的人有变化,还有采购商对将来的不确定性。

阻力比较大,过程比较长,下面执行的时候会因为这样那样的问题,造成一些滞后。

来自采购商公司内部的阻力,2003年起步时,要花很长的时间去冲破。

现在比较开放了。

另外,这也是我们中国本身的supply base的一些状况造成的。

实际上这些国外的采购要求,和我们供应商真正能够做到的东西是有一些差距的,这就是执行中的问题。

采购商在制定计划的时候,也许根本没有考虑到时间的问题,而实际执行起来都会有时间的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