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评价

合集下载

水资源评价

水资源评价

1~什么是水资源评价为什么要进行水资源评价(1)水资源评价一般是针对某一特定区域,在水资源调查的基础上,研究特定区域内的降水、蒸发、径流诸要素的变化规律和转化关系,阐明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数量、质量及其时空分布特点,开展需水量调查和可供水量的计算,进行水资源供需分析,寻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最优方案,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服务。

(2)水资源评价是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前提,科学地评价本地区水资源的状况,是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的前提;水资源评价是水资源规划的依据,合理的水资源评价,对正确了解规划区水资源系统状况、科学制定规划方案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水资源评价是保护和管理水资源的基础,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与水资源保护和管理的政策等的制定等一系列的根本依据就是水资源评价结果。

2~水资源评价分区的目的是什么如何进行水资源分区(1)水资源评价分区的目的是把区内错综复杂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根据不同的分析要求,选用相应的特征指标,通过划区进行分区概化,使分区单元的自然地理、气候、水文和社会经济、水利设施等各方面条件基本一致,便于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进行开发利用。

(2)尽可能保持流域、水系的完整性;供水系统一致,同一供水系统划在一个区域内;边界条件清楚,区域基本封闭,有一定的水文测验或调查资料可供计算和验证;基本上能反映水资源条件在地区上的差别,自然地理条件和水资源开发利用条件基本相似的区域划归一区;尽量照顾行政区划的完整性,按以上原则逐级分区,就全国而言,先按流域和水系划分一级区,再根据水文和水文地质特征及水资源开发利用条件划分二级或三级区。

3~水资源评价在水资源规划、管理中有何作用水资源评价是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前提,水资源评价是水资源规划的依据,对正确了解规划区水资源系统状况、科学制定规划方案有十分重要作用,水资源评价对水资源规划具有指导意义,是保护和管理水资源的基础。

4~降水资料的收集与审查:资料收集:在分析计算降水量之前,应尽可能多地占有资料,这样才能得到比较可靠的分析成果。

水资源工程中的水资源评价与管理

水资源工程中的水资源评价与管理

水资源工程中的水资源评价与管理水资源是生命之源,是人类社会发展和生存所必须的一种资源。

然而,在城市化和工业化日益增长的今天,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愈发严重,因此如何合理利用和管理水资源,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

在水资源工程中,水资源评价和管理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水资源评价与管理的相关问题。

一、水资源评价水资源评价是针对水资源的质量和数量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了解水资源的供需状况,为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

水资源的评价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水文评价水文评价是对水文要素进行定量分析和评价,包括水文量、水文周期、流量、水位等,从而为水资源的利用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水文评价主要通过对水文观测数据的分析和处理来实现。

2.水质评价水质评价是对水质指标进行分析和评估,包括水温、PH值、氧化还原电位、溶解氧、总大肠杆菌群等,从而了解水质状况,为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3.水生态评价水生态评价是对水生态系统进行定量分析和评估,包括水生态结构、水生态功能等,从而了解水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为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二、水资源管理水资源管理是指对水资源进行规划、管理、保护等一系列措施,旨在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满足人类社会对水的需求。

水资源管理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水资源规划水资源规划是对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进行的长期、系统性规划,其目的是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水资源规划包括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水资源保护规划、水资源监测规划等方面。

2.水资源分配水资源分配是指将有限的水资源合理分配给不同的需求方,确保水资源的公平分配和有效利用。

水资源分配的实施需要借助科学的技术手段,如水资源评价、水资源价格等手段。

3.水资源保护水资源保护是指对水源地、水环境等进行合理保护,维护水资源的质量和水功能区的完整性。

水资源保护需要从源头开始,通过加强环境治理和污染防治,提高水资源的质量和保护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水资源评价

水资源评价

名词解释:1)水资源:可以利用或有可能被利用的水源,这种水源应当具有足够的数量和可用的质量,并在某一地点为满足某种用途而得以利用。

2)干旱指数:一个地区气候的干湿程度,用年蒸发能力与年降水量的比值表示。

3)水资源总量:一定区域内的水资源总量是指当地降水形成的地表和地下产水量,即地表径流量与降水入渗补给量之和。

4)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在统筹考虑河道内生态环境和其他用水的基础上,通过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的措施,可供河道外生活、生产、生态用水的一次性最大水量(不包括回归水的重复利用)。

5)地下水资源可利用量:在可预见的时期内,通过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的措施,在不引起生态环境恶化条件下允许从含水层中获取的最大水量。

6)允许开采量:在经济合理、技术可能的条件下,不引起水质恶化和水位持续下降等不良后果时开采的浅层地下水量。

7)给水度:含水层的释水能力,表示单位面积的含水层,当潜水面下降一个单位长度时在重力作用下所能释放出的水量,数值上等于释出的水的体积与释水的饱和岩土总体积之比。

8)渗透系数:在各向同性介质中,它定义为单位水力梯度下的单位流量,表示流体通过孔隙骨架的难易程度。

9)导水系数:具有一定粘滞度的地下水在单位水力梯度作用下,通过单位宽度含水介质的流量。

10)水资源管理:为了保证特定区域内可以得到一定质和量的水资源,使之能够持久开发和永续使用,以最大限度的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改善环境而进行的各项活动(包括行政、法律、经济、技术等方面)。

简答题:1)我国水资源分布的特点: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少,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地区分布不均,与生产力布局不匹配;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匀,年际、年内变化大。

2)水资源评价:目的—查清流域或区域水资源的水帐和利用现状,分析和评价水资源承载能力;内容—通常包括水资源数量评价、水资源质量评价和水资源开发利用评价。

一般是针对某一特定区域,在水资源调查的基础上,研究特定区域内的降水、蒸发、径流诸要素的变化规律和转化关系,阐明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的数量、质量及其时空分布特点,开展需水量的调查和可供水量计算,进行水资源供需分析,寻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最优方案,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服务;作用—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前提、水资源规划依据、保护和管理水资源基础。

水资源评价的主要内容

水资源评价的主要内容

水资源评价的主要内容水资源评价是对某一地区的水资源进行综合考察和评估的过程。

它涉及到多个方面的内容,综合分析了水资源的数量、质量、分布、利用等多个指标,从而达到对水资源状况的全面了解。

水资源评价在水资源管理和保护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水资源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水资源的量化评价是水资源评价的基础。

通过对水资源的流量、水位、蓄水量等指标的测量和分析,可以准确地了解水资源的数量情况。

同时,还需要考虑水资源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等因素,以便更好地把握水资源的供需情况。

其次,水资源的质量评价是水资源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

水资源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人类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因此对水资源的质量进行评价非常重要。

通过对水样的采集和分析,可以评估水中的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指标,如 pH 值、溶解氧、悬浮物、氨氮、病原微生物等,从而判断水资源的健康状况。

再次,水资源的分布评价考察了水资源在空间上的分布情况。

不同地区的水资源分布存在差异,有些地区水资源丰富,而有些地区水资源匮乏。

水资源的分布评价可以帮助人们了解水资源的分布规律,从而更好地规划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此外,水资源的利用评价是对水资源利用效率的评估。

水资源的利用方式和效率直接影响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

水资源的利用评价可以评估不同行业对水资源的利用情况,提出合理的水资源利用建议,以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综上所述,水资源评价是对水资源进行全面评估的过程,包括水资源的量化评价、质量评价、分布评价和利用评价。

水资源评价的结果可以为水资源管理和保护提供指导,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只有通过科学的水资源评价,才能更好地保护水资源,维护生态平衡,促进人类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农业水资源评价原则与内容

农业水资源评价原则与内容

农业水资源评价原则与内容一、水资源评价基本概念水资源评价是指对某一地区(或流域)水资源的数量、质量、时空分布特征、开发利用条件、开发利用现状和供需发展趋势作出的全面分析评价。

水资源评价是开展水资源规划、开发、利用、管理和保护等工作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重要决策依据。

二、水资源评价原则1.合理利用原则以供水为目标的水资源评价,主要研究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补给来源、储存条件、转化关系、水质状况、时空分布规律,分区估算水资源总量和可利用水量等。

农业区水资源评价,还应着重研究大气、地表、地下和土壤水的转化,为合理制定灌溉定额和灌溉制度、规划节水灌溉技术提供依据。

2.高效利用原则注重资源的高效利用,投入与产出比例,经济效益,对节水灌溉而言,就是要提高水的利用率和水分生产率。

3.可持续利用原则要合理计算各种水资源的数量,确定经济合理的可供水量,流域水资源的涵养和合理开发强度,保证环境生态用水量,以达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目的。

4.动态评价原则自然界中的各种水资源是相互转化的,在开采条件下往往更加明显与强烈。

因此,在有可能截取地表水的地区进行水资源评价时,既不能用天然补给量作为评价地下水资源的唯一依据,也不能将地表水(含过境水)、地下水简单叠加。

须全地区乃至全流域统一考虑,用系统的、动态的观点对水资源作全面分析和计算,考虑开采条件下的一切可能出现的补给量(包括复渗量),才能得出比较可靠的评价结论。

此外,丰水年、平水年和枯水年等不同年份的水资源量和开采条件差别很大,要通过调节计算得到多年平均水资源量及其分配。

5.因地评价原则各地气象、水文地质条件、供水目的差异很大,要采用当地的参数和因地制宜的开采方案,分山丘区、山区、平原区实事求是地评价水资源量。

6.因水评价原则不同类型的水资源存储、运动和计算方式不完全一致,一般需要按地表水、浅层地下水、深层地下水分类进行评价。

三、水资源评价内容区域水资源的分析与计算,有时涉及一个流域或地区,也可包括多个流域或地区,但其主要内容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基本资料的收集、整理与分析。

水资源效率的评价

水资源效率的评价

水资源效率的评价水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和生存的基础资源之一,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然而,由于人口增长、城市化进程加快和工业化的不可避免,全球水资源正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

因此,评价水资源的效率是非常必要的,以便有效利用和保护这一宝贵的资源。

评价水资源效率的指标主要有以下几个:1.水利用效率:水利用效率指的是单位用水量所能产生的经济或社会效益。

它可以通过计算单位产出与单位用水量的比值来评价。

例如,农业水利用效率可以通过计算单位农作物产量和农田灌溉用水量来评估。

3.节水率:节水率是指通过节约和合理利用水资源所取得的节水效果。

它通常通过计算实际节约水量与应用水量的比值来评估。

节水率的提高可以通过采取节水设备、改进农业灌溉技术等措施来实现。

4.水资源投资效益:水资源投资效益指的是在水资源开发和管理过程中所取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它可以通过计算水资源投资所创造的经济增长和社会福利来评价。

例如,饮用水供应工程的投资效益可以通过计算居民健康和生产力的提高来评估。

5.水污染控制效果:水污染控制效果指的是通过减少水污染源、改善废水处理设施等措施所取得的水质改善效果。

它可以通过监测水质指标来评估,例如水中重金属和有机物质的浓度。

评价水资源效率需要综合考虑以上指标,并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

同时,评价水资源效率还需要考虑地域差异、政策因素和社会经济条件等因素的影响。

在实际评价过程中,可以采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便全面了解和评估水资源的使用和保护情况。

总之,评价水资源效率是保护和合理利用水资源的重要手段,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只有通过科学评价和有效管理,我们才能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确保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生存。

水资源评价

水资源评价


商城镇
太平
滏 南堡
贾堡
西大寺上 干
309 肥乡


元固


十里铺 北盐池
馆陶
房寨镇
称钩湾
东 天台山 张达
南王固 店上

西
北贾壁
峰峰
林坛镇 河



冠县
马头镇
关防
王看

大寨
广平
干 渠 民
(2.5) Ⅱ区
沙疙瘩乡

徐万仓
渠 漳 河
白土镇 彭城镇
南留旺
东武仕水库
河 公
成安
长巷 章里集
北徐村
总 渠 漳河店镇
木鼻村
团 结 渠 辛安镇
分 洪
道 产
毛演堡
民 民 有
东漳堡

侯村镇
550
武张屯

南徐村
干 渠
106
柴堡镇

渠 卫
中白落堡

平固店镇
蒋庄

跃 峰
和村镇
南堡
贾堡
西大寺上 干
309 肥乡


元固


十里铺
北盐池
馆陶
房寨镇
称钩湾


商城镇
太平
东 天台山 张达
南王固 店上

西
固新镇
匡门口
郝赵
北贾壁
峰峰
林坛镇 河
二、水资源评价的原则
水量、 水量、水质并重 全面评价与重点区域评价相结合
三、水资源评价的一般要求
进行水资源评价时需要制定评价工作大纲,包括: 评价目的 评价范围 评价项目 资料收集 评价方法 预期成果

水资源评价

水资源评价

一.简答1.水资源评价分区的目的及如何分区?目的:以利于在一个相当长的是期内各项水利规划都采用统一的基本资料,也有利于不同时期规划成果的参照与比较。

原则:1)尽可能保持流域水系的完整性。

2)供水系统一致,同一个供水系统划在一个区内。

3)边界条件清楚,区域基本封闭,有一定的水文测验或调查资料可供计算和验证。

4)自然地理条件和水资源开发利用条件基本相似的区域划归一区。

5)尽量照顾行政区划的完整性。

方法:先按流域和水系划分一级区,再根据水文和水文地质特征及水资源开发利用条件划分二级或三级区。

(10个一级区,77个二级区)2.降水资料三性审查(可靠、一致、代表)为什么要审查:为了提高降水量分析计算成果的精度与合理性。

可靠性:对原始资料的可靠程度进行鉴定。

方法:与邻近站资料比较、相关分析法、与其他水文气象要素比较(如:用年降水径流关系进行审查)一致性:指一个系列不同时期的资料成因是否相同。

方法有:单累计曲线法、双累计曲线法。

代表性:指本资料的统计特征能否很好的反映总体的统计特征。

代表性分析包括周期分析(方法有:方差分析法、差积曲线法、滑动平均值过程线法);稳定期与代表期分析(方法有:累积平均值过程线法、长短系列相对误差分析法)。

3.在什么情况下要对径流资料进行还原?为什么要进行还原?还原的方法有哪些?为了使河川径流及分区水资源量计算成果基本上反映天然情况,并使资料系列具有一致性,满足采用数理统计方法的分析计算要求,凡测站以上受到水利工程及其他人类活动影响,消耗、减少及增加的水量均要进行还原。

方法有分项调查还原法、降水径流模数法、流域蒸发差值法、双累积曲线法。

分项调查还原法:对流域中各项影响因素所造成的径流变化逐一调查、观测或估算出来,就可获得总的还原水量。

表达式为:其他渗漏分洪引水蒸发水保调蓄生活工业农业实测天然W W W W W W W W W W W W ±±±±±±±+++=4. 山丘区地下水资源量的计算为什么与平原区的不同?两者的差别?不同于平原区原因:山丘区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研究程度较低,资料短缺,直接估算地下水补给量比较困难。

水资源评价的内容和技术原则

水资源评价的内容和技术原则

水资源评价的内容和技术原则水资源评价是指对特定地区、流域或水文系统中的水资源进行全面的、科学的评估和分析,旨在确定其可持续利用的水量和质量,以及水资源开发和管理的优先方向和可行性等问题。

水资源评价是水资源规划、管理和保护的基础工作,对保障国家和地区水资源安全、推动可持续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水资源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水环境、水资源量、水质、水文气象、水资源利用、水资源保护等。

其中,水环境是指对水体、泥沙、水生生物、生态系统等生态环境进行评价,水资源量是指对水资源水量、水质、流量、年际变化等进行评价,水质是指对水的物理、化学、生物等特征及其对人类和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评价,水文气象是指对降水、蒸发、径流等水文气象变量进行评价,水资源利用是指对水资源利用的方式、水资源的多功能利用、产业结构等进行评价,水资源保护是指对水资源保护、恢复、治理和维护的目标、措施、效果进行评价等。

水资源评价的技术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科学性、实用性、系统性、可比性、可靠性、透明性和参与性。

其中,科学性是指要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数据、方法和模型,使评价具有科学性和严谨性;实用性是指要具有操作性,能够为水资源管理和决策提供指导,满足不同的实践需求;系统性是指要综合考虑水环境、水资源量、水质、水文气象、水资源利用、水资源保护等多个方面,形成全面、系统的评价体系;可比性是指评价指标、数据、方法等可在不同时间、空间、层次上进行比较,得出可靠的评价结论;可靠性是指要采用可靠的数据、评估方法和模型,对评价结果进行充分验证和确定;透明性是指评价过程和结果要公开、透明,使评价过程透明化、可信度高、公信力强;参与性是指要注重社会公众的参与和意见,不断改进和完善评价体系,提高评价的公信力和社会影响力。

综上所述,水资源评价是保障水资源安全、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评价要素的科学性、实用性、系统性、可比性、可靠性、透明性和参与性是进行水资源评价的技术原则,这些原则的遵循将提高水资源评价工作的专业化和科学化水平,为我们水资源管理和决策提供更加规范和科学的依据。

水资源评价注意事项

水资源评价注意事项

水资源评价注意事项
1. 充分了解评价对象:在评价水资源时,需要充分了解水资源的来源、规模、使用情况、水质状况、供需情况等各方面的情况,这些都可以作为评价依据。

2. 评价指标选取:评价指标的选取必须考虑到水资源的特点,选用的指标要能够反映水资源的质量、数量、可持续利用等方面的情况,同时指标之间要有相互关联性和等级性。

3. 评价方法选择:评价方法是评价的基础,必须选择适合具体情况的方法。

评价方法可以从统计学、数学模型、综合评价等多个角度来考虑,并将它们结合起来以确保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数据来源和数据质量:评价过程要求使用大量的水资源数据,同时需要数据来源真实、准确、完整,并且应遵循科学的数据处理标准,以确保评价的可信性和准确性。

5. 确定评价结果的用途:水资源评价的目的不同,评价结果的用途也不同。

因此,在进行评价之前,应该清楚评价结果的用途、评价对象以及立足点等。

6. 多方面参与:水资源评价是一项重要的决策性工作,评价过程应该涵盖各领域的专家和主管部门的意见,将各方面的意见纳入评价考虑范围,确保评价结果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7. 公开公正:评价过程公开、公正,评价结果应公开透明,供政府、企业和公众参考和使用。

同时应确保评价过程的公正性,杜绝任何可能影响评价结果的利益干扰。

水资源评价

水资源评价

水渗透补给河水的部分,即河道对地下水的排泄量。 河川基流量是一般山丘区和岩溶山区地下水的主要排 泄量。
地下潜流量(包括河床潜流、山边潜流和地下暗河的
流出量)。
区域水量平衡公式可以改写为:
P Rs Es U p
其中Rs和Up分别地表和地下的产水量之和,这就是区域 地表水资 的水资源总量W。 源和地下 (1) 水资源的 W P Es Rs U p
了解情况,掌握规律。
选用合适比例尺的带有地形等高线的地形图。
分析代表站年降水量统计参数P、Cv的点绘。
勾绘等值线。原则:主要站为控制、一般站为依据、参考站
作参考。
等值线应平滑、连续,不能出现折点、交叉、断开现象。
④ 等值线图的合理性分析
等值线图是否符合规律,“找规律”,包括: a. b. c. d. e.
(2)水面蒸发器折算系数(不同类型蒸发器的蒸发量换算 成大水体蒸发量的折算系数)
2. 陆地蒸发E,mm
(1)概念
面蒸发指特定区域天然情况下的实际总蒸散发量,又
称流域蒸发。
陆面蒸发包括:地表水体蒸发、土壤蒸发和植物散发
量的总和。
陆面蒸发能力可似地由实测水面蒸发量综合反映。干
旱地区陆面蒸发量远小于陆面蒸发能力。
5. 降水量参数等值线的绘制
① 降水代表站
资料质量好; 实测年限长; 面上分布均匀; 代表不同高程;
② 年降水量统计参数
多年平均降水量P、年降水量变差系数Cv、年降水量偏态系
数Cs。
方法:图解适线法,P-III型曲线。
③ 降水量参数(P、Cv)等值线图绘制
了解研究区域降水成因,水汽来源,季风,地形等。一句话:

水资源评价

水资源评价

3.1 概述
三、水资源评价分区 Ø中国水资源评价分区
10个一级区——按流域水系划分,以松花江、辽河、海河、黄 河、淮河、长江、东南诸河、珠江、西南诸河和西北诸河等 江河为主体,并入其邻近单独入海或出境的河流各成一个一 级区; 80个二级区——一级区以下划分二级区,基本保持河流水系 完整性; 214个三级区——在二级分区的基础上,考虑流域分区与行政 区划相结合的原则; 计算分区——各项资料成果的统计单元。除个别情况外,水 资源分区套行政区划形成的单元为计算分区。
3.2 地表水资源计算与评价
二、人类活动对径流的影响及还原计算 Ø人类活动对径流的影响
消去人类活动对河川径流的影响,设法将受到人类活 动影响的河川径流还原为天然的河川径流 不进行还原计算,而是截短使用资料系列的长度,即 去掉距今较远年份的资料,使采用的径流系列尽可能 接近当前实际情况。当新资料继续增加时,按增加年 份截去早期同样年份的资料,以保持资料的不断“更 新”
3.1 概述
四、水平年、典型年和系列法 Ø典型年法
典型年法又称代表年法 首先根据对已有水文气象资料进行频率分析的成 果,确定平水年和枯水年等不同典型年的雨情和 水情 然后在此基础上对各水平年的水资源供需情况进 行分析
3.1 概述
四、水平年、典型年和系列法 Ø典型年法 典型年
我国规定,平水年保证率P=50%,枯水年保证率P= 75%,特枯水年保证率P=90%(或95%) 北方缺水地区一般要分析P=50%和P=75%二种典型 年的供需情况,仅在有要求分析特枯水年份的对策时, 才对P=90%(或95%)的典型年进行分析 南方湿润地区一般要分析P=50%、P=75%和P=90 %(或95%)三种典型年情况,若水资源较为充足, 也可不进行P=50%平水年的供需分析

水资源调查与评价工作

水资源调查与评价工作

水资源调查与评价工作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而水资源的调查和评价工作对于科学合理地利用和保护水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水资源调查与评价工作的内容和方法,并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和意义。

一、水资源调查工作的内容和方法水资源调查工作是指对水资源的数量、质量、分布和利用状况进行全面系统地调查和监测的工作。

其目的是获取准确的水资源数据,为水资源的科学管理和合理利用提供技术支持。

1. 水资源数量调查:通过对水源地、河流湖泊和地下水进行测量和监测,获取水资源的总量和分布情况。

方法包括地面观测、遥感技术和水文测验等。

2. 水资源质量调查:对水体的水质参数进行监测和分析,评估水体的污染状况和净化能力。

采样分析、实地调查和实验室测试是常用的调查方法。

3. 水资源利用状况调查:对水的开发利用进行调查和评估,包括用水量、用途、管理制度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问卷调查、统计数据和现场测量等方式获取相关信息。

二、水资源评价工作的内容和方法水资源评价工作是对水资源的价值和可持续利用能力进行评估和分析的工作。

其目的是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

1. 水资源价值评价:通过对水资源的经济效益、生态价值和社会价值进行评估,确定水资源的综合价值。

常用方法包括货币评估法、替代费用法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法等。

2.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评估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能力,包括水资源的更新速度、保护措施和适度利用等。

综合应用水量平衡分析、水资源承载力分析等方法进行评价。

3. 水资源环境评价:对水资源利用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进行评估,包括水体污染、生态破坏和土地沙漠化等方面的内容。

采用环境影响评价和生态系统评估等方法进行综合评定。

三、水资源调查与评价工作的作用和意义水资源调查与评价工作对于水资源的科学管理和合理利用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

1. 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水资源调查与评价数据为政府制定水资源管理政策和制定应对策略提供基础,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水利工程中的水资源评价与管理方法

水利工程中的水资源评价与管理方法

水利工程中的水资源评价与管理方法水是生命之源,也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管理对于保障水资源供应、防洪排涝、灌溉农田等具有重要意义。

在水利工程中,水资源的评价与管理方法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水利工程中的水资源评价与管理方法。

一、水资源评价方法1. 水平衡分析法水平衡分析法是一种常见且简单的水资源评价方法。

它通过对水资源的供需进行全面分析,以获得水资源供需状况的信息。

该方法可以通过对流域水资源的水量、质量、利用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确定水资源的稳定性、可持续性等指标,为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管理提供评价依据。

2. 人工神经网络方法人工神经网络方法是一种基于神经网络原理的水资源评价方法。

通过分析水文数据、水质数据和水资源利用模式等因素,建立神经网络模型,对水资源进行评估和预测。

该方法具有较强的拟合能力和预测能力,可以较准确地评估水资源供需的情况。

但是,该方法需要较大的计算量和较多的数据支持。

3. 灰色关联分析法灰色关联分析法是一种用于描述变量之间关联程度的方法。

在水资源评价中,可以通过灰色关联分析法评估不同因素对水资源供需的影响程度。

该方法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将各个因素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从而得出各个因素对水资源的影响程度。

该方法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适用性,可以为水利工程的规划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二、水资源管理方法1. 水资源定额管理水资源定额管理是一种常用且有效的水资源管理方法。

它通过对不同行业、不同用途的水资源进行定额分配,以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节约使用。

该方法可以通过制定相应的配额和指标,对水资源的使用与供应进行有效调节和管理,从而达到优化水资源配置的目的。

2. 水资源市场化管理水资源市场化管理是一种基于市场机制的水资源管理方法。

它通过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以市场价格作为水资源供需的调节手段,促进水资源的高效配置。

该方法可以通过将水资源纳入市场经济体系,建立水资源交易市场,实现水资源的买卖和价格形成,从而激发水资源的市场活力和经济效益。

第三章 水资源量评价

第三章 水资源量评价
第三章 水资源量评价
水资源评价的意义
3.1水资源的形成 3.2地表水资源量评价
3.3地下水资源量评价
水资源评价的意义
水资源评价:是指对于水资源的源头、数量范围及 其可依赖程度、水的质量等方面的确定,并在其基 础上评估水资源利用和控制的可能性。
1988年联合国教 科文组织和世界 气象组织共同给 的定义

分析年降水量的年际变化

降水的季节分配:

指月降水量(或季降水量)占年(典型年 )降水总量的比例。 指年与年之间降水量的变化。用Cv表示,反映各地的年降水量相对于那里的多 年平均降水量变差的大小,可以采用等值线描述。

降水的年际变化:


极值比

年降水量的极值比
Xmax——最大年降水量 Xmin ——最小年降水量
地下水补给


我国冬季降水稀少,这时河 流几乎全靠地下水补给。地 下水补给河道的水量占年径 流总量的25%~30%。
地下水补给:
指从流域地面以下获得的水量补给,它是河流 水量可靠而经常的来源。是大气降水经过地下 水的调节作用后再对河川径流进行补给,缓和 了河川径流的水情和季节分配的变化。


地下水补给类型:
水资源评价的目的:是保证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是水资源开发 利用的基础;是进行与水有关活动的基础。没有对水资源的综合评价, 就谈不上对水资源的合理规划与管理。
水资源评价原则:1.地表水与地下水统一评价;2.水量水质并重;3.水
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4.全面评价与 重点区域评价相结合。
研究裂隙时,应注意测定裂隙的走向、宽度、延伸长度、联通及充 填情况等,这些因素均对地下水储存和运动有影响。

水资源的评价和开发利用

水资源的评价和开发利用

水资源的评价和开发利用水资源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水资源的评价和开发利用。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水资源亦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气候变化、人口增长、城市化、环境污染等问题。

本文将从水资源的评价、开发利用和对策治理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水资源的评价水资源的评价是指对水资源量、水质、水文特性和水生态系统等方面进行科学的评估和监测。

水资源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查明和分析当地水资源情况,以便于合理地制定水资源管理方案。

1、水资源量的评价水资源量的评价主要是指对水资源的总量、可及性、地下水与地表水的构成、河流、湖泊、水库等自然水体及农、林、牧、渔业用水、工、生活用水等各个领域的用水量进行评估。

评价的过程中,应该考虑已经使用的水量、水的回收等因素。

2、水质的评价水质评价是指对水体中主要参数的测定,如颜色、浑浊度、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总氮、PH等参数的评估。

评价结果直接反映了水体的适用性和水的生态系统状况。

例如,若水质差,内陆河流、沼泽、钳鱼等生态系统将受到严重影响。

3、水文特性的评价水文特性的评价是指通过对水循环过程的监测与研究,了解当地水循环的特点、规律以及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从而为地方水资源管理部门制定科学合理的水资源调度方案提供依据。

4、水生态系统的评价水生态系统的评价是对当地水生态环境状况的监测、分析和评估,包括各种水生态系统、生物资源、生态系统环境等方面。

水生态系统的评价结果对于保护水生态系统,改善水生态环境,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二、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水资源开发利用是指尽可能地利用水资源的各类功能,从而促进当地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

水资源开发利用有以下种类:1、水电开发利用水电是水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方面,同时也是清洁、环保的能源形式。

水电利用能有效满足各地电力需求,保障国家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2、灌溉用水灌溉用水是指利用水资源对农业生产进行灌溉,从而增加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水资源的评价和管理

水资源的评价和管理

水资源的评价和管理水是人类的生命之源,也是地球上最珍贵的资源之一。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对于水资源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因此,对水资源的评价和管理就显得格外重要。

本文将从评价水资源的现状、影响水资源的因素、水资源的管理措施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评价水资源的现状全球的水资源总量约为1.4亿立方千米,但是由于水循环的不均衡和分布的不均匀,导致水资源的利用程度很低。

据统计,全球有1/3的人口处于水资源短缺的状态,而城市的用水量更是高达60-70%。

此外,水质的污染和气候变化等因素也给水资源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因此,评价水资源的现状显得十分必要。

在评价水资源的现状时,需要考虑水资源的数量、质量和利用状况。

水资源的数量可以通过水资源量、水利用率等指标来评价。

水质可以通过水体的化学成分、微生物和废弃物的浓度等多方面来评价。

利用状况则能够反映出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合理程度。

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可以更全面地评价水资源的现状。

同时,通过对水资源的评价,可以为后续的管理措施制定提供参考。

二、影响水资源的因素水资源的利用和管理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既包括人类自身的行为和活动,也包括自然环境的因素。

在此,我们将从人类活动、自然环境、气候变化三个方面对影响水资源的因素进行分析。

1.人类活动:人类的农业、工业、生活用水等活动对水资源有着巨大的需求。

但是,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也会对水资源带来负面影响。

例如,城市化带来的土地覆盖变化、重金属废气废水的排放、以及非法捕捞等行为都会影响水资源的质量和数量。

2.自然环境:自然因素也是影响水资源的重要因素之一。

例如湖泊、河流的蓄水量、径流量等因素都会影响水资源的数量。

同时,水体周围的土地和植被的变化也会对水资源产生深远的影响。

3.气候变化:气候变化是当前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

气候变化的影响显著,尤其是对于水资源的分配和利用方面。

由于气候变化,许多地区的降雨量和水文循环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导致了大范围的干旱和水资源短缺的现象。

水资源评价

水资源评价
⑴技术原则
按照行业标准,水资源评价应包括水资源数量评价、 水资源质量评价、水资源开发利用及其影响评价三部分内 容。 水资源评价工作要客观、科学、系统、实用,遵循的技 术原则有: 地表水与地下水统一评价 水量水质并重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系统保护协调 全面评价与重点区域评价相结合
Zuo Qiting
《水资源学教程》
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要对观测值和特征统计资料做 合理性检验。
⑵ 计算要求
降水量计算应以雨量观测站的观测资料为依据,且观 测站和资料的选用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选用的雨量观测站,其资料质量较好、系列较长、 面上分布较均匀。在降水量变化梯度大的地区,选用的站 要适当加密,同时应满足分区计算的要求;
Zuo Qiting
《水资源学教程》
④选择长系列观测站,分析年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包 括丰枯周期、连枯连丰、变差系数、极值比等; ⑤根据需要,选择一定数量的有代表性测站的同步资料, 分析各流域或地区之间的年降水量丰枯遭遇情况,并可用 少数长系列测站资料进行补充分析。
Zuo Qiting
《水资源学教程》
Zuo Qiting
《水资源学教程》
F 第三步,把各个面积上的降水总量相加,用总面积 去除,即得到流域平均降水量,其计算公式为:
hi hi 1 fi h 1 n2 fi
n 1
hi hi 1 2 fi 1 F
n
式中: 为流域平均降水量,mm; 为流域面积,km2; h F f i 为两条等降水量线之间所包围的流域面积,km2i; i 1 h h, 分别为面积两侧的等降水量线所代表的降水量值,mm。
f
1
n

h f
i 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1)水资源:可以利用或有可能被利用的水源,这种水源应当具有足够的数量和可用的质量,并在某一地点为满足某种用途而得以利用。

2)干旱指数:一个地区气候的干湿程度,用年蒸发能力与年降水量的比值表示。

3)水资源总量:一定区域内的水资源总量是指当地降水形成的地表和地下产水量,即地表径流量与降水入渗补给量之和。

4)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在统筹考虑河道内生态环境和其他用水的基础上,通过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的措施,可供河道外生活、生产、生态用水的一次性最大水量(不包括回归水的重复利用)。

5)地下水资源可利用量:在可预见的时期内,通过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的措施,在不引起生态环境恶化条件下允许从含水层中获取的最大水量。

6)允许开采量:在经济合理、技术可能的条件下,不引起水质恶化和水位持续下降等不良后果时开采的浅层地下水量。

7)给水度:含水层的释水能力,表示单位面积的含水层,当潜水面下降一个单位长度时在重力作用下所能释放出的水量,数值上等于释出的水的体积与释水的饱和岩土总体积之比。

8)渗透系数:在各向同性介质中,它定义为单位水力梯度下的单位流量,表示流体通过孔隙骨架的难易程度。

9)导水系数:具有一定粘滞度的地下水在单位水力梯度作用下,通过单位宽度含水介质的流量。

10)水资源管理:为了保证特定区域内可以得到一定质和量的水资源,使之能够持久开发和永续使用,以最大限度的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改善环境而进行的各项活动(包括行政、法律、经济、技术等方面)。

简答题:1)我国水资源分布的特点: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少,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地区分布不均,与生产力布局不匹配;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匀,年际、年内变化大。

2)水资源评价:目的—查清流域或区域水资源的水帐和利用现状,分析和评价水资源承载能力;内容—通常包括水资源数量评价、水资源质量评价和水资源开发利用评价。

一般是针对某一特定区域,在水资源调查的基础上,研究特定区域内的降水、蒸发、径流诸要素的变化规律和转化关系,阐明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的数量、质量及其时空分布特点,开展需水量的调查和可供水量计算,进行水资源供需分析,寻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最优方案,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服务;作用—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前提、水资源规划依据、保护和管理水资源基础。

水资源评价和管理的任务:1水资源的调查工作:1)研究特定区域内降水、蒸发、径流诸要素的变化规律及其转化关系;2)阐明水资源数量、质量及其时空分布特点;3)分析计算需、供水量。

2水资源的供需分析;3寻求优化方案—水资源合理配置。

水资源评价和管理的内容:水资源区划;水资源量的计算;水质评价;水资源供需分析;水资源开发规划;水资源系统分析;水资源管理。

3)差积曲线:将每年的降水量与多年平均降水量的离差逐年依次累加,然后绘制这种差积值与时间的关系曲线进行周期分析;基本特点是曲线上一个完整的上升段表示一个丰水期,一个完整的下降段表示一个枯水期,一上一下或一下一上组成一个周期。

主要用途—进行资料代表性审查,判断样本资料的统计特征能否很好地反映总体的统计特征。

4)由各分区的降水量推求区域的多年平均降水量与不同频率的降水量:先计算各分区的多年平均及不同频率的年降水量—将各分区界线标绘在评价区域年降水量均值等值线图上,用求积仪量算各分区所包围的等值线间的面积,采用面积加权法计算出各分区的年降水量多年平均值,并计算各频率的年降水量。

再计算全区域多年平均及不同频率年降水量—全区多年平均年降水量等于各分区多年平均年降水量之和。

但全区域不同频率的年降水量,不能用各分区不同频率年降水量相加来计算,需要首先推求全区域年降水量系列,经频率计算后方可得到全区不同频率的年降水量。

5)还原计算成果的检查—单项指标的检查;上下游、干支流及区间水量平衡检查;用径流深和降雨径流关系检查;各种影响因素的序列对照及统计参数检验。

为了使河川径流及分区水资源量计算成果基本上反映天然情况,并使资料系列具有一致性,满足采用数理统计方法的分析计算要求,凡测站以上受水利工程及其他人类活动影响,消耗、减少及增加的水量均要进行还原。

使用方法:分项调查还原法(对流域中各项影响因素所造成的水量变化逐一调查、观测加以定量,从而获得总的还原水量);降雨径流模型法(先建立人类活动显著影响前的降水径流模型,然后利用人类活动显著影响以后各年的降水资料,用上述降水径流模型,求得不受人类活动影响的天然年径流量及其过程。

还原水量即为计算的天然年径流量与实测年径流量的差值。

适用于难以进行人类活动调查,或调查资料不全的情况,采用方法有多元回归分析法和产流模型法);流域蒸发差值法(△R=△E=(P后—R 后)—E前,只适用于灌区建设、作物种植结构的改变等人类活动影响下的径流还原);双累计曲线法。

6)水文地质参数的测定方法:1)水文地质试验法(抽水试验等)—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得出有关参数的数据,精度较高,应用广泛;2)统计分析法—利用地下水位、流量等长期观测资料,经统计分析后求出参数,是一种比较经济的测定方法,并且测定参数的项目比前者多,可以求出抽水试验不能求得的一些参数(如降水入渗补给系数)。

但是由于天然的地下水水位波动幅度相对较小,利用这些资料求得的水文地质参数的精度比抽水试验低一些,但成本低、适应面广、收效快。

7)地下水资源分区:I级类型区(据区域地形地貌特征)—平原区和山丘区;II级类型区(据次级地形地貌特征、含水层岩性及地下水类型)—平原区(分为一般平原区、内陆盆地平原区、山间平原区、沙漠区)和山丘区(分为一般山丘区、岩溶山区);III级类型区(据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埋深及包气带特征和厚度):由II级类型区分别划分的若干水均衡计算单元。

8)资料审查:原因—计算成果的精度和合理性取决于原始资料的可靠性、一致性和代表性;方法(降水)—可靠性(保证计算结果精度,与邻近站资料比较和与其它水文气象要素比较)、一致性(单、双累积曲线法)和代表性(正确反映降水特征,周期分析—方差分析法、差积曲线法、滑动平均值过程线法;稳定期与代表期分析—累积平均值过程线法、长短系列相对误差分析法)。

插补延展—目的:扩大样本容量,减少抽样误差,提高统计参数的精度;在区域性水资源分析与评价中取得不同测站的同期降水资源系列,以使计算成果具有同步性。

方法分类:地理插值法(移用法、算术平均值法、加权平均法、降水量等值线法);相关分析法;相似法。

9)影响水文效应的因素:主要是人类活动的影响,其影响形式有两种—直接影响:人类活动对径流的时程分配以及地表水、土壤水和地下水之间的相互转化都会产生很大影响;间接影响:灌溉和排水(增大蒸发,减少径流量)、水库等蓄水工程(增大蒸发,减少径流量且影响径流时程分配,地下水位抬高,泥沙沉积在水库,下泄清水挟沙能力强,加大河道冲刷)、城市化(改变局部小气候,影响水文循环,降低地下水位,河道整治增大泥沙输送能力)、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森林影响气候和径流,梯田拦蓄径流)。

10)污染源调查评价:内容—主要应查明污染物的来源、种类、浓度、数量、排放地点、排放方式、排放规律,化肥、农药使用情况,固体废弃物堆放和处置情况,污水库及污水灌溉状况;在此基础上根据污染物的危害性、排放量及对水体污染的影响程度,评定主要污染源和主要污染物。

目的—确定评价区域内主要污染物和主要污染源及其主次程度。

11)水资源供需平衡:计算(区域划分—分流域分地区;时段划分—可以采用月或旬,一般采用长系列月调节;方法—可供水量—需水量—损失的水量=余(缺)水量,总的原则是不留供需缺口;注意事项(原则)—一次平衡时:考虑需水时要考虑到人口的自然增长速度、经济的发展、城市化程度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程度等方面;考虑供水时要考虑到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和格局以及要充分发挥现有供水工程潜力。

二次平衡时:要强化节水意识、加大治污力度与污水处理再利用程度、注意挖潜配套相结合;合理提高水价、调整产业结构来合理抑制用水方的需求,同时要注重生态环境的改善。

三次平衡时:要加大产业结构和布局的调整力度,进一步强化群众的节水意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具有跨流域调水可能时,通过外流域调水来解决水资源供需平衡问题);分析(内涵:开源节流;方法:在供需平衡分析中应先进行现状年已有工程不同保证率供水量和各水平年的预测需水量比较,论证目前规划工程的合理性和紧迫性;再进行各规划水平年不同方案的供水量与该年预测需水量的比较,论证新增水源工程作用和调整国民经济结构的必要性。

各规划水平年的供水方案必须在经济、技术上是可实现的。

当拟定的供水不能满足需水预测时,应优先保证生活用水、统筹考虑工业和农业用水;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的主要措施—从供和需两方面入手:增加供水量,减少需水量。

合理配置水资源,解决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搞好节水管理工作,构建节水型社会,实现水资源的永续利用;加强水资源的权属管理;采取经济杠杆调控水资源供需矛盾;加快海水利用步伐,缓解淡水资源供需矛盾)。

论述题:1)水资源总量的计算方法(以单一山丘区和单一平原区为例)。

单一山丘区:地表水资源量为当地河川径流量,地下水资源量按排泄量计算,相当于当地降水入渗补给量,地表水和地下水相互转化的重复水量为河川基流量。

水资源总量W 为:; R m 为山丘区河川径流量;Q m 为山丘区地下水资源量,常采用排泄量近似作为补给量来计算, R gm —河川基流量;U gm —河床潜流量;Q km —山前侧向流出量;Q sm —未计入河川径流的山前泉水出露量;E gm —山区潜水蒸发量;R gm 为山丘区河川基流量,用分割流量过程线的方法来推求;单一平原区:平原区地表水资源为当地平原河川径流量,地下水除了由当地降水入渗补给,还包括地表水体补给(包括河道、湖泊、水库、闸坝等地表蓄水体)和上游山丘区或相邻地区侧向渗入。

水资源总量W 为: R p ——平原区河川径流量;Q p ——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 P r 为降水入渗补给量,Q e 为越流补给量,其他符号意义同前;Q 表补——地表水渗漏补给量,由河道、湖泊、水库等地表水体渗漏补给量Q 水、渠系渗漏补给量Q 渠、田间回归量Q 田组成; Q k ——侧渗流入补给量;R gp ——平原区降水形成的河川基流量。

2)出入境水量的计算(代表站位于区域边界上、边界内和边界外等不同情况)。

代表站法:区域内只有一条河流过境,在入(出)境处恰好有径流资料年限较长且具有足够精度的代表站,该站多年平均及不同频率的年径流量,即为计算区域相应的入(出)境水量。

特殊情况:代表站位于区域内,其集水面积与本区面积有一部分相重复,这时需首先计算重复面积上的逐年产水量,然后从代表站对应年份的水量中予以扣除,从而组成入境逐年水量系列,经频率计算后得多年平均及不同频率年入境水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