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评价
第三章水资源评价的概念及类型
2021/9/8
6
三、水资源评价是保护和管理水资源的依据 水是人类不可缺少而又有限的自然资源,
因此必须保护好、管理好,才能兴利去害,持 久受益。水资源的保护、管理、供需平衡、合 理配置、可持续利用,水质免遭污染,水环境 良性循环,水资源保护和管理的政策、法规、 措施的制定等,其根本依据就是水资源评价成 果。
分析外,还应就其全部观测资料系列进行统计
分析,以备进行比较。
2021/9/8
25
2.各类水文循环要素的分析计算及图表 化
✓
对于蒸发能力(水面蒸发)的观测资
料,在不同型号蒸发皿的实测资料进行折
算到大面积水体的水面蒸发量后,再进行
年、月蒸发能力的统计。根据对比观测试
验,不同类型蒸发器皿的折算系数在一年
2021/9/8
23
2.各类水文循环要素的分析计算及图表化
在水资源基础评价工作中,对降水、河川径 流、蒸发能力、地下水的观测资料系列,在选 定站点并确定适用的同步观测期后,即可进行 选样及统计分析。
对降水资料的整理,包括单站降水深的多年 平均值及其变化系数Cv的分析计算,同样采用 矩法初估统计参数,然后通过适线法确定,并 按照各水文站所控制的流域面积计算各控制面 积上的多年平均径流深。
和地下水量和水质)
收集自然地理资料 (地形、土壤、地质)
基础和应用研究
技术培训
面水资源评价技术 (区划技术)
水资源信息 (数据库、图表)
用户
(水资源工程措施的规划、设 计和运行)
2021/9/8
15
评价范围视评价目的而定:
一般为进行国家级水平的全国水资源评价的 范围就是一个国家的国土范围;联合国水会议号 召各国进行的就是国家级水平的水资源评价。在 进行全国水资源评价时,各类评价指标均指在国 界范围以内定值。对根据某一特定目的水资源评 价也可以在某一特定区域内进行,即可不限于行 政区域或流域界,例如对中国华北地区或西南地 区进行评价。通过国际间的协作,也可超越国界 的范围在某一跨国领域,包括大洲以至全球进行 水资源评价。
水资源工程中的水资源评价与管理
水资源工程中的水资源评价与管理水资源是生命之源,是人类社会发展和生存所必须的一种资源。
然而,在城市化和工业化日益增长的今天,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愈发严重,因此如何合理利用和管理水资源,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
在水资源工程中,水资源评价和管理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水资源评价与管理的相关问题。
一、水资源评价水资源评价是针对水资源的质量和数量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了解水资源的供需状况,为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
水资源的评价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水文评价水文评价是对水文要素进行定量分析和评价,包括水文量、水文周期、流量、水位等,从而为水资源的利用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水文评价主要通过对水文观测数据的分析和处理来实现。
2.水质评价水质评价是对水质指标进行分析和评估,包括水温、PH值、氧化还原电位、溶解氧、总大肠杆菌群等,从而了解水质状况,为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3.水生态评价水生态评价是对水生态系统进行定量分析和评估,包括水生态结构、水生态功能等,从而了解水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为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二、水资源管理水资源管理是指对水资源进行规划、管理、保护等一系列措施,旨在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满足人类社会对水的需求。
水资源管理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水资源规划水资源规划是对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进行的长期、系统性规划,其目的是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水资源规划包括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水资源保护规划、水资源监测规划等方面。
2.水资源分配水资源分配是指将有限的水资源合理分配给不同的需求方,确保水资源的公平分配和有效利用。
水资源分配的实施需要借助科学的技术手段,如水资源评价、水资源价格等手段。
3.水资源保护水资源保护是指对水源地、水环境等进行合理保护,维护水资源的质量和水功能区的完整性。
水资源保护需要从源头开始,通过加强环境治理和污染防治,提高水资源的质量和保护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水资源评价
名词解释:1)水资源:可以利用或有可能被利用的水源,这种水源应当具有足够的数量和可用的质量,并在某一地点为满足某种用途而得以利用。
2)干旱指数:一个地区气候的干湿程度,用年蒸发能力与年降水量的比值表示。
3)水资源总量:一定区域内的水资源总量是指当地降水形成的地表和地下产水量,即地表径流量与降水入渗补给量之和。
4)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在统筹考虑河道内生态环境和其他用水的基础上,通过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的措施,可供河道外生活、生产、生态用水的一次性最大水量(不包括回归水的重复利用)。
5)地下水资源可利用量:在可预见的时期内,通过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的措施,在不引起生态环境恶化条件下允许从含水层中获取的最大水量。
6)允许开采量:在经济合理、技术可能的条件下,不引起水质恶化和水位持续下降等不良后果时开采的浅层地下水量。
7)给水度:含水层的释水能力,表示单位面积的含水层,当潜水面下降一个单位长度时在重力作用下所能释放出的水量,数值上等于释出的水的体积与释水的饱和岩土总体积之比。
8)渗透系数:在各向同性介质中,它定义为单位水力梯度下的单位流量,表示流体通过孔隙骨架的难易程度。
9)导水系数:具有一定粘滞度的地下水在单位水力梯度作用下,通过单位宽度含水介质的流量。
10)水资源管理:为了保证特定区域内可以得到一定质和量的水资源,使之能够持久开发和永续使用,以最大限度的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改善环境而进行的各项活动(包括行政、法律、经济、技术等方面)。
简答题:1)我国水资源分布的特点: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少,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地区分布不均,与生产力布局不匹配;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匀,年际、年内变化大。
2)水资源评价:目的—查清流域或区域水资源的水帐和利用现状,分析和评价水资源承载能力;内容—通常包括水资源数量评价、水资源质量评价和水资源开发利用评价。
一般是针对某一特定区域,在水资源调查的基础上,研究特定区域内的降水、蒸发、径流诸要素的变化规律和转化关系,阐明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的数量、质量及其时空分布特点,开展需水量的调查和可供水量计算,进行水资源供需分析,寻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最优方案,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服务;作用—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前提、水资源规划依据、保护和管理水资源基础。
第4章水资源水质评价
本章总目录
第4章 水资源水质评价 4.4 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与评价
梆拟螺诈蕾茵繁奴骋庐篆玄裂煮坝隅褥拆题峦禹构螟剪频雏狱蓑毙葫师搀第4章水资源水质评价第4章水资源水质评价
二、生活饮用水水质评价 水质评价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生理感观、物理性质、溶解盐类、有毒成分,细菌成分等。针对不同的地理环境、人为环境、给水资源状况制定各自符合用水环境的饮用水质标准。 (1) 水的物理性状评价 无色、无味、无臭、不含可见物及清凉可口(温度7℃~11℃),不良的水的物理性质、影响人的感官,同时也反映水体所含有一定的化学成分。 (2) 水中普通盐类评价 溶解的主要指水中常见离子成分,如:Cl-、SO42-、Ca2+、Mg2+、Na+、K+、Fe2+、Mn2+等,这些物质在水中含量较高时引起水咸或苦以致不能饮用,过低时吸取不到所需某些物质,给人体造成一定的影响,饮用水对这些物质的含量都做了限制。
一、定义: 水质评价是根据水体的用途,按照一定的评价参数、水质标准和评价方法,对水体质量进行定性或定量评价的过程。 二、分类: 按评价对象分:大气降水水质评价、地表水质评价、地下水质评价。 按水的用途分: 供水水质评价、养殖业用水评价、风景游览评价、水环境质 量评价。 按评价范围分:局部水质评价、区域水质评价。 按平价时段分:回顾平价、现状平价、影响平价。
一、水质评价步骤: (1)水环境背景值调查 (2)污染源调查评价 (3)水质检测 (4)确定评价标准 (5)按照一定的数学模型进行评价 (6)评价结论
总目录
本章总目录
持稀卑艳倾嫩围勒词冲栽烙诌引例靛东免什稿僚盾炽梨预捂碾乱陡材拣官第4章水资源水质评价第4章水资源水质评价
1、单项水质指数法 它是以待评价水体某项水质指标实测值与评价标准值的比值作为水质指数,用式(4-1)计算: 式中:Id——单项水质指数; C——水体某项水质指标实测值; CO——水质标准中相应指标标准值。 说明:一般指数值小于1 时,水质满足标准要求,指数值越低水质越好,反之越差。 用法:单项水质指数评价法常用于水体中含有某种有毒有害物质时水质的评价。
水资源效率的评价
水资源效率的评价水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和生存的基础资源之一,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然而,由于人口增长、城市化进程加快和工业化的不可避免,全球水资源正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
因此,评价水资源的效率是非常必要的,以便有效利用和保护这一宝贵的资源。
评价水资源效率的指标主要有以下几个:1.水利用效率:水利用效率指的是单位用水量所能产生的经济或社会效益。
它可以通过计算单位产出与单位用水量的比值来评价。
例如,农业水利用效率可以通过计算单位农作物产量和农田灌溉用水量来评估。
3.节水率:节水率是指通过节约和合理利用水资源所取得的节水效果。
它通常通过计算实际节约水量与应用水量的比值来评估。
节水率的提高可以通过采取节水设备、改进农业灌溉技术等措施来实现。
4.水资源投资效益:水资源投资效益指的是在水资源开发和管理过程中所取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它可以通过计算水资源投资所创造的经济增长和社会福利来评价。
例如,饮用水供应工程的投资效益可以通过计算居民健康和生产力的提高来评估。
5.水污染控制效果:水污染控制效果指的是通过减少水污染源、改善废水处理设施等措施所取得的水质改善效果。
它可以通过监测水质指标来评估,例如水中重金属和有机物质的浓度。
评价水资源效率需要综合考虑以上指标,并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
同时,评价水资源效率还需要考虑地域差异、政策因素和社会经济条件等因素的影响。
在实际评价过程中,可以采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便全面了解和评估水资源的使用和保护情况。
总之,评价水资源效率是保护和合理利用水资源的重要手段,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只有通过科学评价和有效管理,我们才能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确保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生存。
水资源质量评价
4、 若按存在状态可将水中的物质组分分为三类: (1)悬浮物:是由大于分子尺寸的颗粒组成。 (2)溶解物:靠浮力和黏滞力悬浮于水中溶解物质,是由分子或离子
组成。 (3)胶体物:被水的分子结构所支承胶体物质则介于悬浮物质与溶解
物质之间。
5、水中物质的颗粒大小还不能全面反映水 的综合特性,必须建立相应的水质指标,才 是判断水质量的具体衡量标准。
*增温带—处于常温带以下,地下水的温度随深度的加大而逐渐升高, 成为热水甚至蒸汽,其变化规律取决于地温梯度(℃/100m)。地温梯度的 平均值约为3℃/100m,通常变化在1.5-4℃/100m之间,但个别新火山活 动区可以很高。
因此,地下水的温度变化范围非常大。
>>按照温度,通常把水分为六类。
水的温度分类
例如水中含腐殖质呈黄色含低价铁呈淡蓝色含高价铁或猛呈黄色至棕黄色悬浮物呈浑浊的浅灰色硬水呈浅蓝色含硫化氢有臭蛋味含有机物及原生动物有腐物味霉味土腥味等含高价铁有发涩的锈味含硫酸铁或硫酸铀的水呈苦涩味含铀则有咸味等均可严重影响水资源作为饮用水源的利用
一、概述
1、水资源的质量问题是研究、开发和利用水资源的中心内容 之一。
物的含量。
②按透明度可将水分为四级。
分级
水透明度野外分级
说
明
透明的 无悬浮物,60cm水深可见3mm的粗线
微浊的 有少量悬浮物,大于30cm水深可见3mm的粗线
浑浊的 有较多的悬浮物,小于30cm水深可见3mm的粗线
极浊的 有大量的悬浮物,水深很小也不能看见3mm的粗线
(5)嗅(气味) ①水的气味取决于它所含有的气体成分与有机物质的气味: *水一般无气味; *硫化氢气体使水具有臭鸡蛋气味,含有氧化亚铁时水具有
水资源评价的内容和技术原则
水资源评价的内容和技术原则水资源评价是指对特定地区、流域或水文系统中的水资源进行全面的、科学的评估和分析,旨在确定其可持续利用的水量和质量,以及水资源开发和管理的优先方向和可行性等问题。
水资源评价是水资源规划、管理和保护的基础工作,对保障国家和地区水资源安全、推动可持续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水资源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水环境、水资源量、水质、水文气象、水资源利用、水资源保护等。
其中,水环境是指对水体、泥沙、水生生物、生态系统等生态环境进行评价,水资源量是指对水资源水量、水质、流量、年际变化等进行评价,水质是指对水的物理、化学、生物等特征及其对人类和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评价,水文气象是指对降水、蒸发、径流等水文气象变量进行评价,水资源利用是指对水资源利用的方式、水资源的多功能利用、产业结构等进行评价,水资源保护是指对水资源保护、恢复、治理和维护的目标、措施、效果进行评价等。
水资源评价的技术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科学性、实用性、系统性、可比性、可靠性、透明性和参与性。
其中,科学性是指要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数据、方法和模型,使评价具有科学性和严谨性;实用性是指要具有操作性,能够为水资源管理和决策提供指导,满足不同的实践需求;系统性是指要综合考虑水环境、水资源量、水质、水文气象、水资源利用、水资源保护等多个方面,形成全面、系统的评价体系;可比性是指评价指标、数据、方法等可在不同时间、空间、层次上进行比较,得出可靠的评价结论;可靠性是指要采用可靠的数据、评估方法和模型,对评价结果进行充分验证和确定;透明性是指评价过程和结果要公开、透明,使评价过程透明化、可信度高、公信力强;参与性是指要注重社会公众的参与和意见,不断改进和完善评价体系,提高评价的公信力和社会影响力。
综上所述,水资源评价是保障水资源安全、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评价要素的科学性、实用性、系统性、可比性、可靠性、透明性和参与性是进行水资源评价的技术原则,这些原则的遵循将提高水资源评价工作的专业化和科学化水平,为我们水资源管理和决策提供更加规范和科学的依据。
水资源评价
水渗透补给河水的部分,即河道对地下水的排泄量。 河川基流量是一般山丘区和岩溶山区地下水的主要排 泄量。
地下潜流量(包括河床潜流、山边潜流和地下暗河的
流出量)。
区域水量平衡公式可以改写为:
P Rs Es U p
其中Rs和Up分别地表和地下的产水量之和,这就是区域 地表水资 的水资源总量W。 源和地下 (1) 水资源的 W P Es Rs U p
了解情况,掌握规律。
选用合适比例尺的带有地形等高线的地形图。
分析代表站年降水量统计参数P、Cv的点绘。
勾绘等值线。原则:主要站为控制、一般站为依据、参考站
作参考。
等值线应平滑、连续,不能出现折点、交叉、断开现象。
④ 等值线图的合理性分析
等值线图是否符合规律,“找规律”,包括: a. b. c. d. e.
(2)水面蒸发器折算系数(不同类型蒸发器的蒸发量换算 成大水体蒸发量的折算系数)
2. 陆地蒸发E,mm
(1)概念
面蒸发指特定区域天然情况下的实际总蒸散发量,又
称流域蒸发。
陆面蒸发包括:地表水体蒸发、土壤蒸发和植物散发
量的总和。
陆面蒸发能力可似地由实测水面蒸发量综合反映。干
旱地区陆面蒸发量远小于陆面蒸发能力。
5. 降水量参数等值线的绘制
① 降水代表站
资料质量好; 实测年限长; 面上分布均匀; 代表不同高程;
② 年降水量统计参数
多年平均降水量P、年降水量变差系数Cv、年降水量偏态系
数Cs。
方法:图解适线法,P-III型曲线。
③ 降水量参数(P、Cv)等值线图绘制
了解研究区域降水成因,水汽来源,季风,地形等。一句话:
水资源评价(1 概述)
1 绪论
水资源评价导则中的定义:
平原区:地下水补给量包括降水人渗补给量、河道渗漏补给量、 水库(湖泊、塘坝)渗漏补给量、渠系渗漏补给量、侧向补给量、 渠灌人渗补给量、越流补给量、人工回灌补给量及井灌回归量, 沙漠区还应包括凝结水补给量。各项补给量之和为总补给量, 总补给量扣除井灌回归补量为地下水资源量(天然和开采补给 量)。
山丘区:地下水资源数量评价可只进行排泄量计算。山丘区地下 水排泄量包括河川基流量、山前泉水出流量、山前侧向流出量、 河床潜流量、潜水蒸发量和地下水实际开采净消耗量,各项排泄 量之和为总排泄量,即为地下水资源量(天然和开采排泄量) 。
1 绪论
四、允许开采量的定义(水资源评价导则)
地下水可开采量是指在经济合理、技术可能且不发生因开采地下水
水资源评价
董 贵 明
1 绪论
一、水资源评价 水资源评价,是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水资源数量、 质量、时空分布特征和开发利用情况作出的分析和评估。 水资源评价是保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前提,是进 行与水有关活动的基础,是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 供水决包括质量)和允许开采量。
而造成水位持续下降、水质恶化、海水入侵、地面沉降等水环境问题和
不对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的情况下,允许从含水层中取出的最大水量, 地下水可开采量应小于相应地区地下水总补给量。
确定依据?
2-水资源规划与利用-第二章(水资源评价)
第二章水资源评价水资源评价(water resources assessment),是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水资源数量、质量、时空分布特征和开发利用情况作出的分析和评估。
水资源评价是保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前提,是进行与水有关活动的基础,是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供水决策的依据。
1、水资源评价的要求2、水资源数量评价3、水资源质量评价4、水资源开发利用及影响评价1 水资源评价的要求⑴技术原则按照行业标准,水资源评价应包括水资源数量评价、水资源质量评价、水资源开发利用及其影响评价三部分内容。
水资源评价工作要客观、科学、系统、实用,遵循的技术原则有:★地表水与地下水统一评价★水量水质并重★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系统保护协调★全面评价与重点区域评价相结合⑵一般要求①水资源评价工作应该调查、搜集、整理、分析利用已有资料,在必要时再辅以观测和试验工作。
②水资源评价应分区进行。
各单项评价工作在统一分区的基础上,可根据该项评价的特点与具体要求,再划分计算区或评价单元。
③全国及区域水资源评价应采用日历年,专项工作中的水资源评价可根据需要采用水文年。
④应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及环境变化情况,每隔一定时期对前次水资源评价成果进行全面补充修订或再评价。
2 水资源数量评价水资源数量评价主要包括地表水资源量计算、地下水资源量计算以及水资源总量计算。
2.1 降水⑴降水资料的收集降水资料的收集主要是通过水文气象部门的水文站、雨量站、气象站、雷达探测、气象卫星云图等观测获取。
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要对观测值和特征统计资料做合理性检验。
⑵计算要求降水量计算应以雨量观测站的观测资料为依据,且观测站和资料的选用应符合下列要求:①选用的雨量观测站,其资料质量较好、系列较长、面上分布较均匀。
在降水量变化梯度大的地区,选用的站要适当加密,同时应满足分区计算的要求;②采用的降水资料应为经过整编和审查的成果;③计算分区降水量和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应采用同步资料系列;而分析降水的时间变化规律,应采用尽可能长的资料系列;④资料系列长度的选定,既要考虑评价区大多数观测站的观测年数,避免过多地插补延长,又要兼顾系列的代表性和一致性,并做到降水系列与径流系列同步;⑤选定的资料系列如有缺测和不足的年、月降水量,应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多种方法插补延长,经合理性分析后确定采用值。
水资源评价
3.1 概述
三、水资源评价分区 Ø中国水资源评价分区
10个一级区——按流域水系划分,以松花江、辽河、海河、黄 河、淮河、长江、东南诸河、珠江、西南诸河和西北诸河等 江河为主体,并入其邻近单独入海或出境的河流各成一个一 级区; 80个二级区——一级区以下划分二级区,基本保持河流水系 完整性; 214个三级区——在二级分区的基础上,考虑流域分区与行政 区划相结合的原则; 计算分区——各项资料成果的统计单元。除个别情况外,水 资源分区套行政区划形成的单元为计算分区。
3.2 地表水资源计算与评价
二、人类活动对径流的影响及还原计算 Ø人类活动对径流的影响
消去人类活动对河川径流的影响,设法将受到人类活 动影响的河川径流还原为天然的河川径流 不进行还原计算,而是截短使用资料系列的长度,即 去掉距今较远年份的资料,使采用的径流系列尽可能 接近当前实际情况。当新资料继续增加时,按增加年 份截去早期同样年份的资料,以保持资料的不断“更 新”
3.1 概述
四、水平年、典型年和系列法 Ø典型年法
典型年法又称代表年法 首先根据对已有水文气象资料进行频率分析的成 果,确定平水年和枯水年等不同典型年的雨情和 水情 然后在此基础上对各水平年的水资源供需情况进 行分析
3.1 概述
四、水平年、典型年和系列法 Ø典型年法 典型年
我国规定,平水年保证率P=50%,枯水年保证率P= 75%,特枯水年保证率P=90%(或95%) 北方缺水地区一般要分析P=50%和P=75%二种典型 年的供需情况,仅在有要求分析特枯水年份的对策时, 才对P=90%(或95%)的典型年进行分析 南方湿润地区一般要分析P=50%、P=75%和P=90 %(或95%)三种典型年情况,若水资源较为充足, 也可不进行P=50%平水年的供需分析
水资源调查与评价工作
水资源调查与评价工作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而水资源的调查和评价工作对于科学合理地利用和保护水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水资源调查与评价工作的内容和方法,并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和意义。
一、水资源调查工作的内容和方法水资源调查工作是指对水资源的数量、质量、分布和利用状况进行全面系统地调查和监测的工作。
其目的是获取准确的水资源数据,为水资源的科学管理和合理利用提供技术支持。
1. 水资源数量调查:通过对水源地、河流湖泊和地下水进行测量和监测,获取水资源的总量和分布情况。
方法包括地面观测、遥感技术和水文测验等。
2. 水资源质量调查:对水体的水质参数进行监测和分析,评估水体的污染状况和净化能力。
采样分析、实地调查和实验室测试是常用的调查方法。
3. 水资源利用状况调查:对水的开发利用进行调查和评估,包括用水量、用途、管理制度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问卷调查、统计数据和现场测量等方式获取相关信息。
二、水资源评价工作的内容和方法水资源评价工作是对水资源的价值和可持续利用能力进行评估和分析的工作。
其目的是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
1. 水资源价值评价:通过对水资源的经济效益、生态价值和社会价值进行评估,确定水资源的综合价值。
常用方法包括货币评估法、替代费用法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法等。
2.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评估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能力,包括水资源的更新速度、保护措施和适度利用等。
综合应用水量平衡分析、水资源承载力分析等方法进行评价。
3. 水资源环境评价:对水资源利用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进行评估,包括水体污染、生态破坏和土地沙漠化等方面的内容。
采用环境影响评价和生态系统评估等方法进行综合评定。
三、水资源调查与评价工作的作用和意义水资源调查与评价工作对于水资源的科学管理和合理利用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
1. 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水资源调查与评价数据为政府制定水资源管理政策和制定应对策略提供基础,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水资源数量评价名词解释
水资源数量评价名词解释
水资源数量评价是指对特定地区或特定水域中水资源的量进行
评估和测定的过程。
水资源是指各类水体(如河流、湖泊、水库、地下水等)中所含的可供人类利用的水量。
水资源数量评价的目
的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水资源的分布、变化和可利用性,以
便科学合理地进行水资源的规划、管理和保护。
水资源数量评价可以通过多种方法进行。
常见的方法包括水文
学方法、遥感技术、地下水水位观测、水文模型等。
水文学方法
是通过监测水文要素(如降雨量、蒸发量、径流等)来推算水资
源的数量。
遥感技术利用卫星遥感图像获取水体信息,并通过计
算得出水资源的数量。
地下水水位观测通过监测地下水位的变化
来估算地下水资源的数量。
水文模型是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模拟
水循环过程,从而计算水资源的数量。
水资源数量评价的结果对于水资源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它可以
为政府部门、水资源管理机构、决策者等提供科学依据,以制定
合理的水资源利用政策和措施。
例如,在水资源稀缺的地区,评
价结果可以帮助制定合理的用水配额和限制措施,以确保水资源
的可持续利用。
在水灾、旱灾等自然灾害中,评价结果可以帮助
及时判断水资源的状况,为灾害应对提供科学依据。
总之,水资源数量评价是对水资源进行科学、系统评估的过程,其结果对于水资源管理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评价水资源的
分布、变化和可利用性,可以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促进可持
续发展。
简述我国水资源的特点及评价
简述我国水资源的特点及评价
【题目】简述我国水资源的特点及评价
【答案】简述我国水资源的特点及评价整理如下,供学习参考。
我国水资源的特点有三:
(1)水资源总量较丰富,但人均地均拥有水量少:我国每公顷耕地所占水量仅为世界平均值的80%,而每人年均拥有水资源量还不到世界平均值的1/4。
(2)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匀,旱涝灾害频发。
一方面,我国水资源的地区分布很不均匀,南北相差悬殊,这使得远距离跨流域调水和长距离输电势在必行;另一方面,我国降水和径流的年际、年内变化大,枯水年和丰水年持续、交替出现又是造成水旱灾害频繁、农业产量不稳的主要原因。
(3)水资源与人口、耕地、矿产资源的分布不匹配(真题)。
①人口方面:北方片人多水少,南方片人少水多,北方片人均水资源量仅为南方片的1/3;
②耕地方面:北方片人多地少,南方片人少地多,北方片人均耕地资源量仅为南方片的1/3;
③矿产方面:北方矿多水少,南方矿少水多,其中华北地区45种主要矿产资源的潜在价值占全国总数的约41.2%,而其水资源量却仅占全国的4.7%,相反,江南地区这45种
主要矿产资源的潜在价值仅占全国的10.2%,而其水资源量却占到全国的42.6%,由此可见一斑。
水资源的评价和开发利用
水资源的评价和开发利用水资源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水资源的评价和开发利用。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水资源亦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气候变化、人口增长、城市化、环境污染等问题。
本文将从水资源的评价、开发利用和对策治理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水资源的评价水资源的评价是指对水资源量、水质、水文特性和水生态系统等方面进行科学的评估和监测。
水资源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查明和分析当地水资源情况,以便于合理地制定水资源管理方案。
1、水资源量的评价水资源量的评价主要是指对水资源的总量、可及性、地下水与地表水的构成、河流、湖泊、水库等自然水体及农、林、牧、渔业用水、工、生活用水等各个领域的用水量进行评估。
评价的过程中,应该考虑已经使用的水量、水的回收等因素。
2、水质的评价水质评价是指对水体中主要参数的测定,如颜色、浑浊度、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总氮、PH等参数的评估。
评价结果直接反映了水体的适用性和水的生态系统状况。
例如,若水质差,内陆河流、沼泽、钳鱼等生态系统将受到严重影响。
3、水文特性的评价水文特性的评价是指通过对水循环过程的监测与研究,了解当地水循环的特点、规律以及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从而为地方水资源管理部门制定科学合理的水资源调度方案提供依据。
4、水生态系统的评价水生态系统的评价是对当地水生态环境状况的监测、分析和评估,包括各种水生态系统、生物资源、生态系统环境等方面。
水生态系统的评价结果对于保护水生态系统,改善水生态环境,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二、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水资源开发利用是指尽可能地利用水资源的各类功能,从而促进当地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
水资源开发利用有以下种类:1、水电开发利用水电是水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方面,同时也是清洁、环保的能源形式。
水电利用能有效满足各地电力需求,保障国家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2、灌溉用水灌溉用水是指利用水资源对农业生产进行灌溉,从而增加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水资源的评价和管理
水资源的评价和管理水是人类的生命之源,也是地球上最珍贵的资源之一。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对于水资源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因此,对水资源的评价和管理就显得格外重要。
本文将从评价水资源的现状、影响水资源的因素、水资源的管理措施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评价水资源的现状全球的水资源总量约为1.4亿立方千米,但是由于水循环的不均衡和分布的不均匀,导致水资源的利用程度很低。
据统计,全球有1/3的人口处于水资源短缺的状态,而城市的用水量更是高达60-70%。
此外,水质的污染和气候变化等因素也给水资源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因此,评价水资源的现状显得十分必要。
在评价水资源的现状时,需要考虑水资源的数量、质量和利用状况。
水资源的数量可以通过水资源量、水利用率等指标来评价。
水质可以通过水体的化学成分、微生物和废弃物的浓度等多方面来评价。
利用状况则能够反映出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合理程度。
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可以更全面地评价水资源的现状。
同时,通过对水资源的评价,可以为后续的管理措施制定提供参考。
二、影响水资源的因素水资源的利用和管理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既包括人类自身的行为和活动,也包括自然环境的因素。
在此,我们将从人类活动、自然环境、气候变化三个方面对影响水资源的因素进行分析。
1.人类活动:人类的农业、工业、生活用水等活动对水资源有着巨大的需求。
但是,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也会对水资源带来负面影响。
例如,城市化带来的土地覆盖变化、重金属废气废水的排放、以及非法捕捞等行为都会影响水资源的质量和数量。
2.自然环境:自然因素也是影响水资源的重要因素之一。
例如湖泊、河流的蓄水量、径流量等因素都会影响水资源的数量。
同时,水体周围的土地和植被的变化也会对水资源产生深远的影响。
3.气候变化:气候变化是当前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
气候变化的影响显著,尤其是对于水资源的分配和利用方面。
由于气候变化,许多地区的降雨量和水文循环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导致了大范围的干旱和水资源短缺的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资源评价复习资料:1~什么是水资源评价?为什么要进行水资源评价?(1)水资源评价一般是针对某一特定区域,在水资源调查的基础上,研究特定区域内的降水、蒸发、径流诸要素的变化规律和转化关系,阐明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数量、质量及其时空分布特点,开展需水量调查和可供水量的计算,进行水资源供需分析,寻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最优方案,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服务。
(2)水资源评价是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前提,科学地评价本地区水资源的状况,是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的前提;水资源评价是水资源规划的依据,合理的水资源评价,对正确了解规划区水资源系统状况、科学制定规划方案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水资源评价是保护和管理水资源的基础,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与水资源保护和管理的政策等的制定等一系列的根本依据就是水资源评价结果。
2~水资源评价分区的目的是什么?如何进行水资源分区?(1)水资源评价分区的目的是把区内错综复杂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根据不同的分析要求,选用相应的特征指标,通过划区进行分区概化,使分区单元的自然地理、气候、水文和社会经济、水利设施等各方面条件基本一致,便于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进行开发利用。
(2)尽可能保持流域、水系的完整性;供水系统一致,同一供水系统划在一个区域内;边界条件清楚,区域基本封闭,有一定的水文测验或调查资料可供计算和验证;基本上能反映水资源条件在地区上的差别,自然地理条件和水资源开发利用条件基本相似的区域划归一区;尽量照顾行政区划的完整性,按以上原则逐级分区,就全国而言,先按流域和水系划分一级区,再根据水文和水文地质特征及水资源开发利用条件划分二级或三级区。
3~水资源评价在水资源规划、管理中有何作用?水资源评价是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前提,水资源评价是水资源规划的依据,对正确了解规划区水资源系统状况、科学制定规划方案有十分重要作用,水资源评价对水资源规划具有指导意义,是保护和管理水资源的基础。
4~降水资料的收集与审查:资料收集:在分析计算降水量之前,应尽可能多地占有资料,这样才能得到比较可靠的分析成果。
因此,除了在水资源评价区域(流域或地区)内收集雨量站、水文站及气象台(站)资料,还要收集区域外围的降水资料。
资料审查:(1)与邻近站资料比较:具体做法有两种,点绘逐年降水量等值线图及多年平均降水量等值线图;相关分析法即绘制审查站年或月降水系列同邻近站(单站或多站平均)的相应系列间的相关曲线图,对离差较大的点据进行审查或修正。
(2)与其他水文气象要素比较:年(时段)降水径流关系法5~资料的一致性审查:(1)单累计曲线法(顺时序);(2)双累计曲线法(逆时序)6~代表性分析:周期分析,差积曲线法,滑动平均值过程线法;稳定期与代表期分析,累计平均值过程线法7~干旱指数:反映一个地区的干湿程度,用年蒸发能力与年降水量的比值表示9~论述题:人类活动的水文效应,(1)人类活动对水平衡要素的直接影响:我国的用水量以农业用水量为主,故农业水利措施对水资源系统的影响最大,跨流域调水对区域水资源的影响更大,人类活动对径流的时程分配以及对地表水、土壤水和地下水之间的相互转化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人类活动对水平衡要素的间接影响:水量平衡方程中任何一个因素发生了变化,其他因素必须随之而变,这种自动的调节变化,就是人类活动间接影响所致,灌溉和排水:大规模的灌溉增大了蒸发,减少了径流量,灌溉还能活跃水循环,增加降水量,增强“三水”转化,在有地下水开采系统的地区,年净流量有可能增加,地表径流量则明显减少;水库等蓄水工程:对降水和蒸发、径流、地下水、泥沙等均有影响;城市化:改变局部的小气候,对水文循环影响显著,蒸散发的减少增加了径流量,整治河道可以增大泥沙的输送能力,不透水面积增加降低地下水位;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有三项措施,林业措施,梯田,其他水土保持措施,对水文、气象等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10~(出)入境水量:天然河流经区域边界流出(入)区域的河川径流量11~水资源可利用量: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在统筹考虑河道内生态环境和其他用水的基础上,通过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的措施,可供河道外生活、生产、生态用水的一次性最大水量(不包括回归水的重复利用)12~为什么要进行水资源可利用的计算?水资源可利用量为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最大可利用阈值,进行水资源可利用量的计算可以为充分利用当地水资源,进行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分析及水资源承载能力研究提供基础依据,为水资源的科学管理、合理配置、高效利用和节约保护提供决策条件,从而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3~扣损法:以流域总的地表水资源量为基础,扣除河道内生态需水量、生产需水量、跨流域调水量以及汛期不可利用的洪水量,得到整个流域的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
14~地下水资源常见的分类方法:以水均衡(水量守恒原理)为基础的分类法,地下水资源分为补给量、排泄量和储存量三类;以分析补给资源为主的分类法,地下水资源分为补给资源和开采资源;H.A.普洛特尼可夫分类法,地下水储量分为静储量、动储量、调节储量、开采储量等四种。
15~地下水资源评价:就是要求摸清在当地(或评价区)水文地质条件下,地下水的开采和补给条件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分析其变化情况,从而据之以制定地下水开发利用的规划。
允许开采量:指在经济合理、技术可能的条件下,不引起水质恶化和水位持续下降等不良后果时开采的浅层地下水量。
地下水资源评价的主要方法有哪些并说明各自的使用条件及优缺点:(1)水均衡法,从理论上讲,只要均衡要素可以求得,可用于任何地区,但实际上经常用于范围较大的区域性地下水资源评价;概念明确,易于理解,但要正确列出均衡方程式并把各个均衡要素准确测出却并非易事;(2)可开采系数法,水文地质研究程度较高,并有开采条件下的地下水总补给量、地下水位、实际开发量等长系列资料地区;可开采系数具有其不确定性;(3)相关分析法,对已开采的潜水和承压水的旧水源地扩大开采时的评价;边界条件和开采条件变化不大时,用该法进行水位或开采量预报的结果较为可靠;(4)开采试验法,对潜水或承压水新水源地或旧水源地扩建都适用,但主要适用于水文地质条件比较复杂,岩性不均一的中小型水源地;应用范围广,结果偏于保守;(5)开采强度法,不考虑边界条件的情况下,含水层分布广、距补给区较远的平原区或大型自流盆地的中部井数很多、井位分散的情况;只能确定缺少的水量,在年内是否完成回灌无法给予定论;(6)数值法,含水层是非均质、变厚度,隔水底板起伏不平,边界条件和地下水补给及排泄系统较为复杂,解析法求解很困难,甚至在无能为力的情况下及要求较高、条件复杂的大中型水源地的水资源评价、水资源管理和指导合理开发利用等;可以处理复杂的条件,精度完全可以满足生产要求,比简化条件下的解析解更精确,要求有较多的资料。
16~水量平衡分析的目的:研究不同地区水文要素的数量及其相互的对比关系,利用水文、气象以及其他自然因素的地带性规律,检查水资源计算成果的合理性17~水资源质量(水质):指天然水及其特定水体中的物质成分、生物特征、物理性状和化学性质以及对于所有可能的用水目的和水体功能,其质量的适应性和重要性的综合特征。
18~水资源质量评价的分类:(1)按水资源质量评价的目的:水资源利用的水质评价和水环境保护的水质评价;(2)按水源水体类型:地表水质量评价、地下水质量评价和降水水质评价;(3)按水资源管理目标不同:供用水水质评价、水体污染控制水质评价、水资源工程运行管理水质评价、水生态系统及水体环境质量监测水质评价等19~地表水水质评价:主要是对各类资源水体和环境水体进行水质监测和评价,以确定天然水体的基本特征及其资源适用性、水体水质受人类活动污染的程度以及保证废水排放环境水质目标的实现。
20~地下水水质评价:(1)评价因子的选择:根据区内实际情况确定,一般选择生活饮用水标准中对人体健康危害较大,而超标率或检出率又高的项目,大体可分为理化指标、金属、非金属、有机毒物和生物污染物(2)评价标准的确定:选用污染起始值的缘由,因为地下水已受到普遍且严重的污染威胁,评价的基本原则是不允许地下水遭受污染,水污染起始值,也称为水污染对照值、水质量背景值,是某一地区或区域在不受人为影响或很少受人为影响的条件下所获得的具有代表意义的天然水质,是天然或近天然状态的水质参数,也作为污染评价的水质依据。
21~社会经济及供水基础设施现状调查内容:除水以外的主要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分析、供水基础设施情况分析。
社会经济现状调查,收集统计与用水密切关联的社会经济指标,是分析现状用水水平和预测未来需水的基础;供水基础设施现状调查,包括调查统计现状年地表水源、地下水源和其他水源工程的数量及其供水能力,分类分析它们的现状情况、主要作用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22~河道内用水:指为维护生态环境和水力发电、航运等生产活动,要求河流、水库、湖泊保持一定的流量和水位所需的水量;河道外用水:指采用取水、输水工程措施,从河流、湖泊水库和地下水层将水引至用水地区,满足城乡生产和生活所需的水量。
23~用水消耗量(简称耗水量):指毛用水量在输水、用水过程中,通过蒸腾散发、土壤吸收、产品带走、居民和牲畜饮用等多种途径消耗掉而不能回归到地表水或地下含水层的水量24~需水预测:是在充分考虑资源约束和节约用水等因素的条件下,研究各规划水平年按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三类口径,区分城镇和农村、河道内与河道外、高用水与一般用水行业,分别进行毛需水与净需水量的预测25~供水预测:指不同规划水平年新增水源工程后(包括原有工程)达到的供水能力可提供的供水量,其中新增水源工程包括现有工程的挖潜配套、新建水源、污水处理回用、微咸水处理、海水利用以及雨水利用工程26~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是综合考虑社会、经济、环境和水资源的相互关系,分析不同发展时期、各种规划方案的水资源供需状况27~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的主要措施:合理配置水资源,解决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搞好节水管理年工作,构建节水型社会,实现水资源的永续利用;加强水资源的权属管理,采取经济杠杆调控水资源供需矛盾;加快海水利用步伐,缓解淡水资源供需矛盾28~水资源配置:在一个特定流域或区域内,以有效、公平和可持续的原则,对有限的、不同形式的水资源通过工程与非工程措施在各用水户之间进行的科学分配。
29~水功能区划:目的:解决目前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存在的不协调,保护我们珍贵的水资源,使水资源能够持续利用。
意义:使水资源充分合理利用,发挥最大的效益,实现了水资源利用和水资源保护的预先协调,极大的避免水资源先使用后治理的问题。
30~水资源管理:为保证特定区域内可以得到一定质和量的水资源,使之能够持久开发和永续使用,以最大限度地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改善环境而进行的各项活动(包括行政、法律、经济、技术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