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参考]关于改革开放的口述史
关于改革开放的口述史

关于改革开放的口述史工学分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151班:X鹏:584863学号:201535560135关于改革开放的口述史近代史教师给我们布置了一个任务,要我们采访一位老人他所知道的历史,并编辑整理成口述史,但是我在学校这边没有认识的老人,也不好意思去打搅不认识的老人,于是我便打给我远在XX老家的外公,在中对他进展了长达一个多小时的采访。
采访的主题是,您所感受到的改革开放所带来的变化。
并根据这次采访写了一下的口述史:众所周知,改革开放,是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起中国开场实行的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
那么这场改革的原因是什么?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是怎么去规划这场改革的?改革的进程有哪些?改革前后中国的变化又有哪些呢?带着这些疑问,让我们一起追寻过去吧!1.问:您好,请问您是什么时候才知道国家要改革开放的这个信息的呢?答:我们这些个小老百姓当时知道个啥?那时候又没有电视,网络什么的,只是八几年的时候吧,村里说是要实行包产到户,每家人按人口数分田地,人多那么分到的田地就多。
那时候可热闹了,因为当时都是集体的,干农活也是所有人都一起,挣工分,吃大食堂,所以对于这种新玩意,大家都愿意去尝试一下!历史补充:包产到户最初叫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由XX省凤阳县小岗村的十八个农户最先开场实行的。
包产到户是中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行的一种生产责任制度。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坚持生产资料公有制,坚持统一方案、统一经营、统一核算、统一分配的条件下,把耕地农作物和某些畜牧业、养殖业和副业生产任务承包给农户负责,实行超产奖励减产赔偿的一种做法。
由于是以农户为单位负责完成整个农业生产周期内的全部生产任务,劳动的最终成果和承包户的经济利益联系比拟直接,因此有利于改良技术,提高产量,促进生产的开展。
包产到户作为家庭承包经营的一种形式,在全国农村迅速地采用和推广。
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开展,包产到户逐步演变为包干到户的形式。
改革开放口述史

,
、
华、
谷牧 、
龚育 之、
刘鸿儒 、
曾
培 炎 、 徐 匡 迪 、 龙 新 民 等 约 6 0
位老 领 导 、 老 同 志进 行访谈 , 以
口 述 史的形式 ,
展 现改革幵 放 40
年 中 诸多 重大决 策 出 台 的过程 ,
全面回 顾改 革开 放进程 中重大 事 件的许 多鲜 为人知 的细节 。 内 容涉及审 判 “ 四 人帮 ” 台前幕 后、 真理 标准 问 题讨论 的 前
就 ,
显 示 中 国 特色 社会主 义能 为解 决 人类 问 题 贡 献 中 国 智
慧 和 中 国 方 案 。
激情 团 队 : 创 新成 就伟大 企业
英 约輪 ?
【
】
阿代 尔
著
团 队领导 者应 如何 识别 领 导并 激励 桀 、
骜 不 驯 的创 造性人 才 ?
如 何 平衡 自 由 和 秩 序 , 使 团 队 既能保 持
、
雀巢 等知 名 企业的 案
例 , 总结 出 了 伟 大企业兜借团 队 创 造力 成就长宵驻 业 的秘诀
联结 力 : 联结创 造 价值
丁伟 明 著
成 功 学 专 家 卡 内
联结 力
蕋 说 : “ 成 功 2 0 % 靠 聪 明 才 智 , 80% 靠 人
际关 系 。 ” 本 书 首 先
提 出 了 人 脉 资源 就 是
联 结 力 的 思 想 结 合 ,
心
理
学 、
社 会 学 理 论
揭 示 了 人 际 关 系 的来自奥 秘 分析 了 人脉通 道技 术 , 接着 指出 了 提升联 结 ,
力 的 三种 方法一 会做人 会识 人和会 管理 最
口述史艰辛的实践体验 改革开放 口述史 采访

《口述史:艰辛的实践体验改革开放口述史采访》摘要:我选择三个例子来谈口述历史,真正的乐趣、真正的体验、真正的问题,都是在实践里表现出来的,而我做老北京人口述,用的是史学的研究方法,是将口述与历史文献相参照所做的一个尝试我选择三个例子来谈口述历史。
其中第一篇是胡鸿保教授与他的学生张丽梅合作的文章,他们以人类学家的身份,对美国女人类学家肖斯塔克的田野民族志著作《尼萨》和《重访尼萨》做了很专业的介绍与评论;第二篇是唐戈副教授的文章,这是他十余年来对生活在中国的一个特殊的族群“俄裔”所做口述和田野作业的报告和经验总结。
第三篇是我从北京城市史的视角为数十位老北京人所做口述的过程和体会。
严格地说,口述史作为一个学科,迄今仍然算不上成熟,各种理论、各种方法五花八门,每一种都未必能够成为公论。
在国内,它似乎还处于“跑马圈地”阶段,学者们更热衷于登高一呼,提倡“大家来做口述史”。
以及介绍和讨论它的理论和方法,亲身实践者、尤其是长期投入的实践者却反而人数不多,且观者寥寥,显得颇为冷清寂寞。
与前者的热闹恰成鲜明对比。
我则认为,在一个学科的初兴阶段,实践是最重要的。
真正的乐趣、真正的体验、真正的问题,都是在实践里表现出来的。
我这里选择的三件口述作业,就都是实践的而不是理论的例子。
这三个例子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所做的口述史作业,都不是孤立的,也就是说,不是单纯以口述史方法做出的成果。
《尼萨》和“俄裔”的口述史都是人类学家的作品,有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为指导。
是他们10年以上长期田野工作的组成部分;而我做老北京人口述,用的是史学的研究方法,是将口述与历史文献相参照所做的一个尝试。
在这三篇摘要介绍的背后,各自都有已经出版或即将出版的专著为依托。
总之,做口述史的方法并无一定之规,但要想做成做好,却必然要经历一个长期的、艰辛的、有时候是默默无闻的过程,不可将它看得太轻易、太简单才是。
――定宜庄.。
改革开放史的经典小故事

改革开放史的经典小故事《改革开放那些事儿》说起改革开放呀,我就想起了我们村里的一件事儿。
那时候,我们村有个李大叔,他家一直过得挺紧巴的。
改革开放的春风刚开始吹的时候,李大叔还有点犹犹豫豫的,不知道该不该跟着这股潮流干点啥。
有一天,李大叔听说隔壁村有人开始搞养殖挣了钱,他心里就琢磨开了。
回到家就跟家里人商量,说要不咱也养点啥吧。
家里人一开始也不太确定,毕竟没干过呀。
但是李大叔那股倔劲上来了,说干就干。
他先去买了几只小猪崽,那小猪崽粉粉嫩嫩的,看着特别可爱。
李大叔那叫一个上心啊,天天起早贪黑地照顾这些小猪崽。
给它们弄干净的窝,喂最好的饲料。
小猪崽慢慢长大,李大叔心里可别提多高兴了。
可是有一天,有只小猪突然不吃食了,还哼哼唧唧的没精神。
李大叔着急坏了,这可咋办呢。
他赶紧跑到隔壁村去请教那个养殖户,人家告诉他可能是生病了,给他说了几种药。
李大叔马不停蹄地去买药,回来就给小猪喂上了。
那几天呀,李大叔几乎没睡过一个安稳觉,一直守着小猪,就盼着它能好起来。
好在呀,小猪在李大叔的精心照料下终于恢复了健康。
之后这些猪都顺顺利利地长大了,到了出栏的时候,可把李大叔高兴坏了。
那一笔卖猪的钱呀,让李大叔家里的生活一下子就改善了不少。
从那以后,李大叔就尝到了甜头,不断扩大养殖规模。
慢慢地,他们家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他逢人就说,多亏了改革开放的好政策呀,让他有了过上好日子的机会。
这就是我们村里的一个关于改革开放的小故事,它真真切切地让我们感受到了改革开放给普通人带来的巨大变化和机遇。
是不是觉得挺有意思呢?嘿嘿,改革开放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呀,我想,以后这些故事还会继续流传下去,让更多的人感受到它的魅力和力量。
改革开放具体事例

改革开放具体事例改革开放具体事例改革开放是中国新时代前进的动力,它为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改革开放是中国自1978年以来的一个重大历史事件,对中国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以下是改革开放的具体事例:1. 农村改革改革开放后,中国农村地区的经济和社会状况得到极大改善。
1982年以后,农业生产逐渐向市场化方向转化,农民户口改革也在此次改革中首次尝试。
随着城乡差距缩小,农民的物质财富及社会地位有了大幅提高,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也有了重大进展。
尽管农业生产总体水平依然有待提高,但农村发展的态势给农民们带来了希望,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 对外开放改革开放后,中国迅速开放了市场,吸引了大量国际投资和外国公司进入中国,推动了国家发展迅速向前。
1979年1月,中美建交,为接下来几十年的经济发展奠定了亿万贸易的基础。
随后,世界各国企业开始在华投资,中国的外商直接投资迅速增长,出口额迅速增长。
对外开放还提高了中国人民的素质和认知水平,帮助中国人更好地了解世界。
3. 经济改革1978年,国家开始试图通过经济改革来提升经济水平。
中国在国内生产总值上取得了崭新的动能,尤其是在大力扩大自由贸易区的政策推动下。
中国的改革者曾在中国的媒体上说过,政府不会再撒谎,不会像以前那样一直掩盖生活的真相,而是要让人民真正感受到改革的好处。
中国的改革带来了工业化机制以及商业文化的变革,这让人们感受到经济的力量。
4. 教育改革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教育系统得到了极大改进。
在不断更新教育思路的情形下,中国的学生和各种学校得到了更广泛的学习机会。
改革的目的是使教育系统更加有效,更能与全球接轨。
中国的学生也在全球各地学习,从而获得更广泛的知识和经验题。
教育改革在中国推进的速度绝不慢,而且可以不断推进,为学生带来更多有利的机会。
总之,改革开放是中国的历史机遇,也是中国发展的绝佳时机。
它不仅让人民生活得更好,而且让中国变得更加重要,并进一步推动世界发展。
关于改革开放的故事

关于改革开放的故事改革开放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重要时期,为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下面我将给大家讲述两个关于改革开放的故事,展示了中国在这一时期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变革。
第一个故事发生在1978年,那时正值中国改革开放的初期。
一个名叫李先生的农民带着一颗改革的种子,决心改变自己家庭的贫困生活。
李先生看到乡里的一个村民在创业中获得了不错的成果,于是他开始研究种植业的现代化技术,投入到农业生产中。
他种植了优质水稻,并尝试引进高效的肥料、农药和灌溉系统。
经过不断的实践和努力,他的农作物产量迅速提高,品质也得到了极大提升。
这个故事反映了改革开放带来的农业现代化和农民收入的增加。
在改革开放之前,农民们只能依靠传统的种植方式,收入微薄。
但是,改革开放为农民创造了更多的机会和自由,使他们能够接触到先进的技术和经营模式,实现农田现代化与农产品市场化,从而改变了过去贫穷的命运。
第二个故事发生在1990年代,那时中国正全面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并逐步开放市场。
在这个背景下,一个名叫张女士的年轻企业家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
她看到了市场对家电产品的需求日益增长,于是决定开设一家家电专卖店。
通过了解市场和与厂商的合作,她以优质的服务、丰富的产品品种吸引了大量顾客,生意越做越好。
几年后,她的企业逐渐扩大规模,不仅在国内市场有了更多的分店,还开始进军国际市场,成为国内知名品牌。
这个故事体现了改革开放为私营企业的兴起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改革开放以前,中国的商业活动受到严格的限制,企业家们很难获得发展的机会。
然而,改革开放以后,市场逐渐开放,竞争环境也日益改善。
这为像张女士这样的年轻人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创业、成长和实现自己的梦想。
通过这两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到改革开放对中国带来的巨大影响。
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也为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合作打开了新的大门。
改革开放是中国走向繁荣和进步的重要里程碑,也是中国人民不断追求幸福生活的动力源泉。
改革开放的发展过程

改革开放的发展过程改革开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内容,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本文将从改革开放的发展过程、取得的成就和宝贵经验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改革开放的发展过程1.农村改革改革开放首先从农村开始。
1978年,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实行家庭联产土地承包责任制,拉开了我国对内改革的大幕。
这一改革措施使农民获得了土地使用权和经营权,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村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
2.城市改革随着农村改革的成功,城市改革也逐渐展开。
1980年代,我国开始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主要包括国有企业改革、城市集体企业改革和外资企业改革。
这些改革措施使城市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企业的活力得到了增强。
3.对外开放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决策。
从此,改革开放的春风使中华大地再次焕发了活力,中华民族踏上了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
对外开放主要包括引进外资、发展对外贸易、加强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等。
4.政治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是改革开放的重要内容。
1980年代,我国开始进行政治体制改革,主要包括党的体制改革、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改革、政府机构改革等。
这些改革措施使我国的政治体制更加完善,民主制度更加健全。
5.社会事业改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事业取得了全面进步。
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领域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教育体制改革、科技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等使我国的社会事业得到了迅速发展,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二、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1.经济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力得到了迅速增强。
2. 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
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断上升,消费结构不断优化,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3.社会事业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事业取得了全面进步。
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领域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关于改革开放的口述史

关于改革开放的口述史工学分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151班姓名:***电话:584863关于改革开放的口述史近代史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个任务,要我们采访一位老人他所知道的历史,并编辑整理成口述史,但是我在学校这边没有认识的老人,也不好意思去打扰不认识的老人,于是我便打电话给我远在安徽老家的外公,在电话中对他进行了长达一个多小时的采访。
采访的主题是,您所感受到的改革开放所带来的变化。
并根据这次电话采访写了一下的口述史:众所周知,改革开放,是1978年12月起中国开始实行的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
那么这场改革的原因是什么?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是怎么去规划这场改革的?改革的进程有哪些?改革前后中国的变化又有哪些呢?带着这些疑问,让我们一起追寻过去吧!1.问:您好,请问您是什么时候才知道国家要改革开放的这个信息的呢?答:我们这些个小老百姓当时知道个啥?那时候又没有电视,网络什么的,只是八几年的时候吧,村里说是要实行包产到户,每家人按人口数分田地,人多则分到的田地就多。
那时候可热闹了,因为当时都是集体的,干农活也是所有人都一起,挣工分,吃大食堂,所以对于这种新玩意,大家都愿意去尝试一下!历史补充:包产到户最初叫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由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的十八个农户最先开始实行的。
包产到户是中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行的一种生产责任制度。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坚持生产资料公有制,坚持统一计划、统一经营、统一核算、统一分配的条件下,把耕地农作物和某些畜牧业、养殖业和副业生产任务承包给农户负责,实行超产奖励减产赔偿的一种做法。
由于是以农户为单位负责完成整个农业生产周期内的全部生产任务,劳动的最终成果和承包户的经济利益联系比较直接,因此有利于改进技术,提高产量,促进生产的发展。
包产到户作为家庭承包经营的一种形式,在全国农村迅速地采用和推广。
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包产到户逐步演变为包干到户的形式。
同时,包产到户也为中国的农村改革指明了方向,是我国改革开放的重大创新!2.问:请问您知道中国为什么要改革开放吗?答:这个嘛,当让是因为穷呗,穷则思变嘛!那时候我们国家很穷啊,自然灾害频发,老百姓日冻挨饿,大食堂的饭根本不够这么多人吃,而且供销社的商品也少的很,关键是你有钱也不一定买得到,因为买东西还需要各种票,比如粮票啊,布票啊等等,所以啊上头的人啊也要想办法啊,不能一直这么下去了啊,不然国家还不得完了?历史补充:1、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改革开放史五分钟讲解

改革开放史五分钟讲解改革开放是指中国在1978年以后,逐步进行的一系列政治、经济改革的进程。
下面我将在五分钟内简要讲解改革开放的历史。
改革开放的背景可以追溯到1976年,当时中国的经济发展出现停滞,社会主义体制也面临着种种问题和挑战。
1978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会议上决定进行经济改革和开放政策,这被认为是改革开放的起点。
1979年,中国与美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这标志着中国开始与西方国家进行合作和交流。
同年,中国对外贸易也迎来重大改革,实行了开放政策,鼓励外商投资,并建立了经济特区,吸引了大量外资和技术。
这些改革政策为中国经济的起飞奠定了基础。
1980年代,中国的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
1984年,中国实施了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得到了一定的承包地和物质奖励,从而激发了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同时,中国还进行了工业和企业的改革,引进了市场经济的原则和机制。
国有企业逐步进行了调整和改革,私营企业的发展也得到了鼓励。
1990年代,改革开放进入了新的阶段。
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WTO),进一步推进了对外开放。
这时期,中国的经济增长迅猛,国内生产总值连年增长,拉动了全球经济的发展。
从改革开放以来的近40年来看,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经济实力和人民生活水平都有了极大提高,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改革开放也带来了社会文化的变革,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虽然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如贫富差距的加大、环境污染等。
因此,中国也在不断推进改革开放,努力解决这些问题,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以上是关于改革开放历史的五分钟讲解,希望能给您提供一个简要的了解。
改革开放史第一章发言材料

改革开放史第一章发言材料改革开放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大转折点。
它不仅仅是一次经济上的变革,更是一次社会、政治和文化的革新。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探讨改革开放的历史意义,即经济改革、政治改革和文化改革。
首先,改革开放推动了中国经济的腾飞。
改革开放开始于1978年,当时中国正面临着严重的经济问题,如低产出、高通货膨胀和大规模失业。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国采取了一系列经济改革措施,如引进外资、发展私营经济和开放特区等。
这些措施为中国经济注入了新活力,吸引了大量的外资和技术,使中国的经济开始快速增长。
改革开放还鼓励了农村的发展,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村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
其次,改革开放也带来了政治上的变革。
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政府推行的“放管结合”政策打破了计划经济的束缚,赋予了企业和个人更多的经济自由。
政府还开始鼓励公民的民主参与,例如推行选举制度,在某种程度上增加了人民对政府的参与度。
此外,改革开放还推动了法治建设,在加强法律的制定和执行方面取得了重要成就。
这些政治上的改革为中国社会的进步创造了条件。
最后,改革开放对中国的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前,中国的文化界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传统文化受到了很大的冲击。
但是,改革开放为中国的文化发展创造了机遇。
中国开始引进外国的文化艺术作品,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
改革开放还高度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注重培养人才和知识产权的保护。
这些举措不仅有助于提高人民的综合素质,也有利于保护和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
总之,改革开放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伟大实践。
它为中国经济的快速崛起、政治的进步以及文化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改革开放不仅仅是一次经济上的变革,更是一次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进程。
正是因为改革开放,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走上了一条适合自身国情的现代化道路。
改革开放发展历程

改革开放发展历程改革开放是中国现代历史上的一次重要转折。
改革开放的发展历程可追溯到1978年,当时,中国国内面临着经济困境、社会不稳定和对外孤立等诸多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国领导层决定进行一系列重要的改革措施,开启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
改革开放的第一阶段发生在1978年至1992年之间。
在这个时期,中国实行了一系列的经济改革政策,以改变国家经济发展的状况。
首先,中国采取了农村改革的措施,取消了集体经济体制,鼓励农民进行自主经营。
这一措施彻底改变了农村的经济结构,农民的收入大幅度增加,农村经济得以快速发展。
其次,中国还实施了城市经济改革,引进了外资,建立了特区和经济开发区,为外资企业提供了优惠政策和便利条件。
这一措施吸引了大量的外资流入中国,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在这一阶段,中国的经济增长率保持在一个很高的水平,并且逐步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改革开放的第二阶段发生在1992年之后。
在这个阶段,中国继续深化改革,加快经济发展的步伐。
首先,中国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加强与世界各国的经贸合作。
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并签署了一系列的自由贸易协议,扩大了对外贸易的规模和范围。
其次,中国致力于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和科技水平,加大对科技研发的投入。
中国的科技实力不断提升,在信息技术、生物技术、航天技术等领域取得了重要的突破,成为全球科技的领导者之一。
此外,中国还大力发展了现代服务业,建设了大量的高速公路、高铁、机场和港口,提升了物流和交通的效率。
改革开放的发展历程显示出了中国在经济、社会和科技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首先,中国的经济总量不断增加,人均收入和人民生活水平都有了显著提高。
中国的农村和城市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农民实现了由“吃饭草”到“吃饭肉”再到“吃饭好”的跨越。
其次,中国的社会稳定和秩序得到了显著改善,人民的各项权利和自由得到了有效保障。
最后,中国的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取得了一系列的创新突破,在高科技产业发展和应用上取得了显著成就。
改革开放史讲稿

改革开放史讲稿尊敬的评委、各位评委: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改革开放史”。
改革开放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一段时期,也是中国现代化事业的关键时期。
在改革开放的道路上,我国取得了许多不可思议的成就,让更多的人有了更好的生活方式。
改革开放始于1978年,当时的中国社会经济环境比较封闭,经济处于停滞状态,人民生活水平普遍较低。
这时,中国共产党和国家领导人决定要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开放。
主张“鼓励农民富裕,引导城市向科学技术方向发展”“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改革开放第一步是政治方面的改革,具体表现为解决思想混乱问题,决定全国普选。
这一改革的意义是扭转了中国隆重乡村振兴的方向。
改革开放第二步是经济方面的改革,该改革主要针对的是我国长期以来封闭的经济政策。
具体表现为承认企业的权利,便利外商投资,经济开放等方面的改革。
这一改革的意义是推动了中国经济逐渐迈向国际化,中国经济得到了飞跃式的发展。
改革开放第三步是基础设施等方面政策的改革。
在此期间,中国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的举措,如加强对交通建设的投资,改变当地的能源政策,发展高科技和生物技术,推进大量基础设施建设,造就了中国日益现代和发展的面貌。
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就不容忘记,中国已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今天,中国的经济已经摆脱了单一的传统产业概念。
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注重同中国开展贸易和其他合作。
同时,获得快速发展的是人民生活水平,改革开放历程中,逐渐地构成了中国民众越来越多的机会、财产的逐步扩大,众多的人正在越来越富裕地生活,中国政府和人民共同创造了中国人口超过14亿的奇迹。
总之,改革开放历程证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勇气是不可阻挡的。
在未来,改革开放所迎来的机遇和挑战将会更加多姿多彩,我们需要面对这些挑战,继续保持经济稳定和可持续发展,保护环境,维护社会稳定和构建更加公平公正的社会。
感谢各位评委的聆听,祝您们在今天的活动中取得好成绩!。
改革开放史的内容

改革开放史的内容改革开放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大转折点,它对中国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经济、政治和社会文化等多个方面,以人类的视角,生动地叙述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和取得的成就。
一、经济改革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1978年,中国领导人决定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推动经济体制改革。
这一政策的实施,为中国经济的崛起奠定了基础。
中国逐步放开市场,吸引外资,推动了贸易自由化。
特别是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实行了农村改革和城市改革,农村经济逐步从集体经济向家庭经济转变,城市经济开始引入市场机制。
这些改革措施使中国经济逐渐摆脱了计划经济的束缚,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政治改革改革开放也为中国政治体制的改革提供了契机。
中国开始进行政治体制的改革,逐步实行了一系列政治改革措施,例如加强党内民主、实行选举制度、推行依法治国等。
这些改革措施为中国政治的民主化和法制化奠定了基础。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的政治体制逐渐向着更加开放、透明和民主的方向发展。
三、社会文化改革改革开放对中国社会文化的改革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开始推行教育改革,实行了九年义务教育制度,普及了教育,并逐步推进高等教育的发展。
此外,改革开放还带来了文化的多元化,人们开始接触到更多的国际文化,开阔了眼界。
改革开放也为中国的科技创新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推动了科技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改革开放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伟大变革,它在经济、政治和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改革开放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中国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遇。
当然,改革开放仍然面临着许多挑战,但相信在中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改革开放将继续推动中国的发展,为人类的进步作出更大的贡献。
改革开放以来畅销书出版口述史读书笔记

《改革开放以来畅销书出版口述史》读书笔记目录一、内容简述 (2)二、背景分析 (3)(一)时代背景的概述 (4)(二)文化市场的发展历程 (6)三、书籍出版概述 (7)(一)改革开放以来的出版业变化 (8)(二)畅销书的概念及特点分析 (9)四、《改革开放以来畅销书出版口述史》的主要内容 (11)(一)本书结构介绍 (12)(二)作者对于畅销书出版的观点与见解 (13)(三)对畅销书出版历程的详细叙述 (15)五、个人读书笔记及感悟 (16)(一)对畅销书出版业发展的认识加深 (18)(二)口述史的形式呈现更真实的历史画面 (19)(三)对于未来畅销书出版的展望与思考 (20)六、书中重要观点及个人理解分析 (22)(一)市场导向与畅销书的关系 (23)(二)畅销书与大众文化的互动关系分析 (25)(三)畅销书的创新与可持续性发展问题探讨 (26)一、内容简述《改革开放以来畅销书出版口述史》是一本深入剖析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畅销书出版历史的书籍。
这本书通过口述史的方式,汇聚了多位出版业者的亲身经历和见证,全面展示了中国畅销书出版业的变革和发展。
书中特别强调了畅销书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角色,以及出版业者如何捕捉时代脉搏,推出符合大众需求的优秀作品。
我也提到了书中对于畅销书出版模式、营销策略以及技术进步的探讨。
这些内容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出版业的变革和创新。
在简述内容时,我还特别强调了口述史的价值。
通过出版业者的亲口讲述,我们不仅能够了解那个时代的背景和情境,还能够感受到他们的激情、坚持和付出。
这些真实、生动的口述历史,让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出版业的艰辛与辉煌。
《改革开放以来畅销书出版口述史》是一本值得一读的书籍。
通过这本书,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出版业的变革和发展,也更加敬佩那些为出版业付出努力的业者。
他们的经历和经验,不仅对我们今天的工作有启示作用,也对未来的出版业发展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新版关于-改革开放的口述史

关于改革开放的口述史工学分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151班姓名:张鹏电话:584863学号:201535560135关于改革开放的口述史近代史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个任务,要我们采访一位老人他所知道的历史,并编辑整理成口述史,但是我在学校这边没有认识的老人,也不好意思去打扰不认识的老人,于是我便打电话给我远在安徽老家的外公,在电话中对他进行了长达一个多小时的采访。
采访的主题是,您所感受到的改革开放所带来的变化。
并根据这次电话采访写了一下的口述史:众所周知,改革开放,是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起中国开始实行的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
那么这场改革的原因是什么?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是怎么去规划这场改革的?改革的进程有哪些?改革前后中国的变化又有哪些呢?带着这些疑问,让我们一起追寻过去吧!1.问:您好,请问您是什么时候才知道国家要改革开放的这个信息的呢?答:我们这些个小老百姓当时知道个啥?那时候又没有电视,网络什么的,只是八几年的时候吧,村里说是要实行包产到户,每家人按人口数分田地,人多则分到的田地就多。
那时候可热闹了,因为当时都是集体的,干农活也是所有人都一起,挣工分,吃大食堂,所以对于这种新玩意,大家都愿意去尝试一下!历史补充:包产到户最初叫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由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的十八个农户最先开始实行的。
包产到户是中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行的一种生产责任制度。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坚持生产资料公有制,坚持统一计划、统一经营、统一核算、统一分配的条件下,把耕地农作物和某些畜牧业、养殖业和副业生产任务承包给农户负责,实行超产奖励减产赔偿的一种做法。
由于是以农户为单位负责完成整个农业生产周期内的全部生产任务,劳动的最终成果和承包户的经济利益联系比较直接,因此有利于改进技术,提高产量,促进生产的发展。
包产到户作为家庭承包经营的一种形式,在全国农村迅速地采用和推广。
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包产到户逐步演变为包干到户的形式。
中国改革开放素材事例

中国改革开放素材事例中国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项伟大举措,以市场经济和外部开放为核心,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变革。
下面将通过一些事例来展示中国改革开放的相关参考内容。
1. 农村改革: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一步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在改革前,中国农村实行的是集体经济体制,农民收入严重不平等。
然而,中国农村改革的开端是1978年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这一政策将土地分给家庭和个人经营,为他们提供了经济动力。
农村劳动者通过改革获得了更多的财富和机会,激发了他们的创造力,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2. 深圳特区:深圳特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突破口之一。
1980年,中国政府决定在深圳设立经济特区,为实验性开展市场经济提供了机会。
深圳特区吸引了大量内外资金和技术,吸引了许多高新技术产业和外国企业进入中国市场。
深圳从一个小渔村发展成为中国最重要的经济中心之一,这显示了经济开放的力量和潜力。
3. 外贸出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通过大力发展外贸出口实现了经济快速增长。
中国成功利用了全球化的机会,成为世界最大的出口国和第二大经济体。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也表明了中国致力于国际贸易和开放的决心。
中国出口推动了全球产业链的重构和转移,并为中国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和经济增长。
4. 城市化和工业化:中国改革开放时期的另一个特点是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快速推进。
一系列的规划和政策鼓励人们从农村迁往城市,并鼓励大规模的制造业和工业投资。
这些努力推动了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同时也为中国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市场机会。
5. 教育体制改革:改革开放不仅带来了经济的快速增长,也促成了中国教育体制的改革。
改革后,中国大力倡导教育的普及与改进,提高了教育资源和教育质量,培养了大量高素质的人才。
中国的教育改革为国家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
总的来说,中国改革开放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变革。
通过以上事例可以发现,中国改革开放在农村经济、特区建设、外贸出口、城市化和工业化以及教育体制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改革开放简史全部内容

改革开放简史全部内容改革开放简史改革开放是中国历史上一段重要的时期,从1978年开始,一直延续至今。
这个时期是中国从封闭与闭塞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开放与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
改革开放的倡导者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集体,以邓小平为核心。
他们在上世纪70年代末,经过深思熟虑,意识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遇到了许多问题和困难。
为了推动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这些领导人开始着手进行一系列的改革措施。
起初,改革的重点是农村,农村经济是决定全国经济发展的关键。
1978年,邓小平提出了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允许农民自主经营农田并保留部分农产品用于个人销售。
这一措施极大地激发了农村生产力,使农民的收入有了显著提升。
随后,改革开放的步伐逐渐扩大到城市经济领域。
1979年,中国开始引进外国投资和技术,建立了一系列经济特区,试行市场经济的新政策。
这些特区为外国企业提供了特殊的经济待遇,吸引了大量外资流入中国。
特区的成功经验逐渐在全国范围推广,中国的经济开始快速增长。
同时,政治方面也发生了一系列的改革。
中国决定放宽对知识分子和艺术家的限制,提倡文化大革命后的思想解放。
1982年,中国颁布了新的宪法,明确了国家的法治原则和公民的权利。
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的重要里程碑是1989年的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大会通过了宪法修改案,为个人经济活动提供了宪法保护。
这一举措进一步鼓励了个体经济和民营企业的发展。
改革开放带来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逐渐崛起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这个过程中,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教育、医疗、就业等社会事业得到了极大改善。
然而,改革开放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和挑战。
社会不平等现象加剧,城乡发展差距依然存在,环境污染等问题成为首要关注的议题。
至今,中国仍在积极推进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创新,加强社会公平和公正。
改革开放将继续在中国的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实现国家的发展目标。
中国改革开放具体事例素材 -回复

中国改革开放具体事例素材-回复中国改革开放具体事例素材是指通过引用已发生的事件、政策或措施等来支持文章的主题。
下面是一篇关于中国改革开放具体事例的文章,长度为1500-2000字。
中国改革开放具体事例素材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次会议被视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开端。
这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开始了一系列深刻的变革。
自那时以来,中国已经实施了一系列重要的改革措施,从经济到政治、社会和文化各个领域都有所不同的改变。
本文将通过一些具体的事例来回答中国改革开放的具体成果。
首先,经济改革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核心内容之一。
中国在改革开放初期实施了一系列的农村改革,其中最著名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家联承制),这一制度在中国农村大规模推广。
通过这一制度,农民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土地流转,同时还鼓励他们改善耕地,使用新技术和管理方法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这种改革鼓励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了农业效益,改善了农村的经济条件。
据统计,自1978年以来,中国农村的粮食总产量增加了两倍以上。
除了农村改革外,中国还在经济体制改革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展。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中国实施的城市企业改革。
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城市企业普遍遇到了经营困难、效益低下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国开始推行企业重组、股份制改革等措施。
通过引进市场经济机制,中国鼓励企业自主经营和自主决策。
这使得许多企业开始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来提高效益。
例如,中国的电信行业改革使得中国移动通信公司成为全球最大的移动运营商之一。
这些改革措施极大地提高了中国企业的竞争力,也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
其次,政治改革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中国在政治体制方面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
其中一个典型的例子是中国实施的选举和任期制度改革。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的政治选举普遍存在着一些弊端,例如选举程序不透明、权力滥用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国实施了一系列的选举改革,确保选举的公平公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改革开放的口述史
工学分院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151班
姓名:张鹏
电话:584863
学号:201535560135
关于改革开放的口述史
近代史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个任务,要我们采访一位老人他所知道的历史,并编辑整理成口述史,但是我在学校这边没有认识的老人,也不好意思去打扰不认识的老人,于是我便打电话给我远在安徽老家的外公,在电话中对他进行了长达一个多小时的采访。
采访的主题是,您所感受到的改革开放所带来的变化。
并根据这次电话采访写了一下的口述史:
众所周知,改革开放,是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起中国开始实行的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
那么这场改革的原因是什么?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是怎么去规划这场改革的?改革的进程有哪些?改革前后中国的变化又有哪些呢?带着这些疑问,让我们一起追寻过去吧!
1.问:您好,请问您是什么时候才知道国家要改革开放的这个信息的呢?
答:我们这些个小老百姓当时知道个啥?那时候又没有电视,网络什么的,只是八几年的时候吧,村里说是要实行包产到户,每家人按人口数分田地,人多则分到的田地就多。
那时候可热闹了,因为当时都是集体的,干农活也是所有人都一起,挣工分,吃大食堂,所以对于这种新玩意,大家都愿意去尝试一下!
历史补充:包产到户最初叫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由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的十八个农户最先开始实行的。
包产到户是中国农村集体
经济组织实行的一种生产责任制度。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坚持生产资料公有制,坚持统一计划、统一经营、统一核算、统一分配的条件下,把耕地农作物和某些畜牧业、养殖业和副业生产任务承包给农户负责,实行超产奖励减产赔偿的一种做法。
由于是以农户为单位负责完成整个农业生产周期内的全部生产任务,劳动的最终成果和承包户的经济利益联系比较直接,因此有利于改进技术,提高产量,促进生产的发展。
包产到户作为家庭承包经营的一种形式,在全国农村迅速地采用和推广。
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包产到户逐步演变为包干到户的形式。
同时,包产到户也为中国的农村改革指明了方向,是我国改革开放的重大创新!
2.问:请问您知道中国为什么要改革开放吗?
答:这个嘛,当让是因为穷呗,穷则思变嘛!那时候我们国家很穷啊,自然灾害频发,老百姓日冻挨饿,大食堂的饭根本不够这么多人吃,而且供销社的商品也少的很,关键是你有钱也不一定买得到,因为买东西还需要各种票,比如粮票啊,布票啊等等,所以啊上头的人啊也要想办法啊,不能一直这么下去了啊,不然国家还不得完了?
历史补充:1、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2、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中华民族实现复兴的强大而持久的动力源。
3、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今天发展的大好局面。
4、要在新的实践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只有坚持改革开放,才能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5、改革开放是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必由之路。
3.问:您觉得改革开放之后,您身边发生了哪些变化?或者说有
什么和改革以前有些不同了的?
答:不同吧,最大的不同就是老百姓可以吃饱穿暖了,再也不用忍冻挨饿了,而且现在的商品不仅数量多了,种类也变得丰富多样了,想买什么,在超市里随便逛一圈就能找到,十分方便!总之吧,不管怎样,改革开放带给老百姓们的是实实在在的好处啊!
历史补充:改革开放前,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商品供应严重匮乏,人们买衣服要凭布票,且数量有限,色彩和样式单调。
大家都穿着千篇一律的灰色中山装或蓝色解放装,被形容为“蓝色的海洋”。
改革开放后,随着物质的丰富和思想的解放,人们的衣着变得丰富多彩,不少人穿上名牌服装或时装,服饰已不仅仅是御寒的工具,更是人们显示风度、展示个性的方式。
改革开放前,食物匮乏、单调,人们的营养严重不足,有些农村甚至没有解决最基本的温饱问题。
改革开放后,十几亿人民的吃饭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
人们不但能“吃饱”,还要“吃好”,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绿色食品等科学卫生的概念也日益深入人心。
改革开放前,人们的居住条件较差。
改革开放后,不仅人均居住面积大,而且室内装修和居住环境也有明显的改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交通条件有了明显的改善,铁路、公路和航线的增长都很快。
由于经济条件的好转和假期的延长,出门旅游的人越来越多,除乘火车外,乘坐飞机也不是稀罕的事了,开私人汽车出行的人也占一定比重。
改革开放前,代表着当时生活水平的“四大件”是缝纫机、自行车、手表和收音机。
改革开放后,彩电、冰箱、洗衣机、空调、电话、电脑、手机已相当普及。
以上说明,改革开放给我们生活带来了巨大变化。
以后三十年会怎样,现在已经有了目标: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
我们期待着更好的日子,相信我们的生活会越来越好。
4.问:您对未来中国的深化改革之路有什么样的期待呢?或者说,您希望未来的祖国是一个什么样子的呢?
答:未来吧,不是我们这些老年人能够想象的出来的啦,现在科技这么发达,谁也不知道未来是什么样子,但我希望,国家以后在你们这些年轻人手上能够越走越远,越来越强大!
历史补充: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三十R五年来,我们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锐意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不断扩大开放,决心之大、变革之深、影响之广前所未有,成就举世瞩目。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改革开放最主要的成果是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大动力和有力保障。
事实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
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永无止境。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在新的
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本次采访结束了,我也收获了我需要的历史记忆,在这次采访中,我要感谢我的外公,感谢他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接受我的采访,并且使我获益匪浅!他让我明白了改革开放在中国的历史必然性,也体会到老一辈的领导人的睿智和杰出的判断力!我也会更加热爱历史,关注历史,了解历史,谢谢!
机械151班张鹏
2015.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