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我所欲也的试题及答案
鱼我所欲也习题及答案
鱼我所欲也习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文中所说的“甚于生者”指的是正义的事业正义“甚于死者”就是不正义的事业不义。
2、选段中说“贤者能勿丧耳。
”孟子还说过几句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能很好地论证“贤者”不失其“本心”。
3、“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请用十个字以内概括这句话的意思贫者不受嗟来之食。
4、本文以“鱼”比喻“生命”以“熊掌”比喻“大义”从而提出了“舍生取义”的观点。
5、“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一句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
在本段中孟子以饮食作比并假定了得到饮食可保生命与得到饮食将失去人格尊严。
两种不可调和的情况。
6、《鱼我所欲也》中出现的成语有舍生取义、嗟来之食由此我们可联想到与本文观点相关的孟子曾说过的三句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7、“此之谓失其本心。
”该句中的“此”是“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而受“万钟”。
8、“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的直接原因是“生亦我所欲”、“死亦我所恶”。
二、理解性默写1、能够概括全篇大意的句子是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2、文中能够表明“失其本心”的原因的句子是为宫室之美而受之为妻妾之奉受之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3、能够表明义胜于生命的句子是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4、能够表明君子应具有的美德的句子是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5、本文的中心论点是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6、文中能概括全篇大意的句子是生亦无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7、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8、孟子认为能做到舍生取义的人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9、孟子认为失其本心的行为是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为宫室之美而受之为妻妾之奉受之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10、在孟子看来什么情况下即使遇到祸患也会挺身而出的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鱼我所欲也》阅读试题及答案
《鱼我所欲也》阅读试题及答案《鱼我所欲也》阅读试题及答案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我们最不陌生的就是试题了,试题是参考者回顾所学知识和技能的重要参考资料。
那么一般好的试题都具备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鱼我所欲也》阅读试题及答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鱼我所欲也《孟子》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练习题8.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的判断,不正确的一组是()(3分)A.故患有所不辟也(动词,通“避”) B.万钟于我何加焉(动词,增加)C.此之谓失其本心(助词,无实义) D.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连词,假如)9.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B.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C.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D.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10.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分析、概括有误的一项是()(3分)A.《鱼我所欲也》出自儒家经典之作《孟子》,《孟子》记述了孟子的言行、政治主张、哲学主张及个人修养。
《鱼我所欲也》阅读试题及答案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下面题目。
(14分)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
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
”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子知之乎?夫鹓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于是鸱得腐鼠,鹓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以梁国而吓我邪?(节选自《<庄子>故事两则》)【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4分)(1)故患有所不辟也()(2)欲代子相()(3)故不为苟得也()(4)于是鸱得腐鼠()【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这个句子的意思。
(3分)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小题3】庄子在文中将自己比作的“鸩鶵”,将惠子比作醉心利禄猜忌君子的“鸱”,把“腐鼠”比作,巧借鸩鶵的故事辛辣地讥讽了惠子。
(2分)【小题4】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来表现他的人生追求,孟子《鱼我所欲也》中“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也体现了这种追求。
(2分)【小题5】《鱼我所欲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以及《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等三篇文章中孟子的思想主张与《<庄子>故事两则》(《惠子相梁》、《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中庄子的思想主张有很大不同。
请你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孟子与庄子思想主张的不同点。
你赞同哪种思想主张?简谈你的理由。
(3分)答案:【小题1】同“避”,逃避做国相苟且在这时(2分)【小题1】现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国来吓我吧?(3分)【小题1】志向高洁;功名利禄(2分)【小题1】舍生取义(2分)【小题1】孟子积极入世;庄子消极避世。
《鱼我所欲也》试题精选与答案
《鱼我所欲也》试题精选与答案《鱼我所欲也》试题精选一、阅读下列选文,完成下列题目。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鱼我所欲也》)1.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含义。
(4分)(1)故患有所不辟也患:灾难(2)蹴尔而与之蹴:用脚踢(3)乡为身死而不受乡:通“向”从前(4)是亦不可以已乎已:停止,放弃(5)贤者能勿丧耳丧:丢失(6)穷乏者得我得:通“德”感激2.第一段提出了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接着运用正反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论证这个论点。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A.由是则生而不用也/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B.蹴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C.所恶有甚于死者/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D.今为妻妾之奉为之/项燕为楚将,数有功4.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C)A.屋舍俨然/舍鱼而取熊掌者也B.故患有所不避也/且人患志之不立C.非独患者有是心也/是进亦忧,退亦忧D.同舍生皆被绮绣/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5. 下列加点字解释相同的两组是(4分,每个2分)( B ) ( D )A. 弗敢加也万钟于我何加焉B. 故不为苟得也为宫室之美为之C. 得之则生所识穷乏者得我与D. 乡为身死而不受便扶向路E. 宫室之美吾妻之美我者6.根据文段内容填空.(1)选段中,作者将生比作鱼,将__义____比作熊掌,提出了他的主张:当二者不能两全时,应_舍生取义__________。
鱼我所欲也 测试卷及答案
鱼我所欲也测试卷及答案孟子的《鱼我所欲也》气势充沛,语言自然流畅,节奏感强,宜诵宜背宜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鱼我所欲也测试卷,欢迎阅读参考。
鱼我所欲也测试卷原文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鱼我所欲也测试卷译文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
生命是我所喜爱的,道义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道义了。
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
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样不可以采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坏事,哪一桩不可以干呢?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
由此可见,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
鱼我所欲也的阅读及答案(热门5篇)
鱼我所欲也的阅读及答案(热门5篇)1.鱼我所欲也的阅读及答案第1篇【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选自《孟子·鱼我所欲也》)【乙】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
今(如果)谓人曰:‘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
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
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
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
争(争论)一言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
故曰:万事莫贵于义也。
”(选自《墨子·贵义》)23.请指出甲文中的一个通假字,并解释其意义。
(2分)通意义24.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断子之手足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醉翁之意不在酒或以钱币乞之C.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C.诲汝知之乎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投诸渤海之尾25.翻译两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2)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26.甲乙两文共同特点是都运用比喻论证来阐明观点,乙文用“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论证了的观点,甲文则用论证了的观点。
(3分)27.甲文用“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阐述了对“义”的认识,这与乙文中表达的观点是相同的。
请你指出甲乙两文中“义”的内涵,并简述今天我们是否还有坚持这种“义”的必要。
(3分)答案:23.“辟”同“避”,“躲避”的意思。
(2分) 24.A(3分)25.(1)不只是贤明的人,才有这种思想。
(2分)[来源:](2)给你天下但要你死,你干这件事吗?(2分)26.万事莫贵于义(1分),舍鱼而取熊掌(1分),舍生而取义(1分)27.正义(或是“有利于人民和国家的大义”)。
中考文言文阅读训练|《鱼我所欲也》(九下)(含答案解析)
中考文言文阅读训练|《鱼我所欲也》(九下)一、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①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②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节选自《孟子·告子上》【乙】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①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
”巨伯曰:“远来相视。
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②?“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
”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
”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选自《世说新语》)【注】①值:恰逢。
②止:停留。
16.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A. 死亦我所恶货恶其弃于地也B. 所恶有甚于死者况才之过于余者乎C. 败义以求生齐师败绩D. 宁以我身代友人命以刀劈狼首17. 下列对【甲】文段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中的“是”指“凡可以得生者”。
B.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中的“是”指的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C. “此之谓失其本心”句中“此”指的是“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9课《鱼我所欲也》测试题(含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9课《鱼我所欲也》测试题(含答案)一、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5小题)1. 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释义。
(1)故患有所不辟也同 [释](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同 [释](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同 [释]同 [释](4)乡为身死而不受同 [释]2. 解释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呼尔而与.之 (2)所欲有甚于.生者 万钟于.我何加焉 (3)二者不可得.兼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3. 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
(1)如 使 人 之 所 欲 莫 甚 于 生(2)使 人 之 所 恶 莫 甚 于 死 者(3)乡 为 身 死 而 不 受,今 为 宫 室 之 美 为 之阅读《鱼我所欲也》,回答问题。
4. 填空题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二者不可得兼..得兼: (2)故患.有所不辟也 患: (3)贤者能勿丧.耳 丧: (4)蹴.尔而与之 蹴: (5)是亦不可以已.乎 已:5. 单选题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孟子的散文善用排比和对偶。
本文第二段大量使用了排比句和对偶句,使文章读起来充满节奏感,且富有文采和气势。
B .本文阐述了孟子的一个重要主张——义重于生。
孟子认为,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舍生取义”,这一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C .本文第一段论证思路清晰。
先提出“舍生取义”的观点,再从反面论述为了“义”可以舍生,接着再正面论述为了“生”可以不择手段。
D .“本心”指人的羞恶之心。
作者用一般人和乞丐都不能接受“嗟来之食”的故事证明人人都有本心,并对失去本心接受“万钟”的行为进行了嘲讽和批判。
6. 简答题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2)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7. 简答题作者在文中批判和嘲讽了哪类人?赞扬了哪类人?联系实际谈谈你对这些人的看法。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文言文《鱼我所欲也》复习题与答案(45题)
【原文展示】鱼我所欲也孟子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复习题与答案】1、此文节选自《孟子?告子上》,它论述了孟子的一个重要主张是什么?义重于生,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该舍生取义。
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舍生取义。
3、什么是“义”呢?孟子说:“羞恶之心,义也。
”他认为自己做了坏事感到羞耻,别人做了坏事感到厌恶,这就是义;义是有道德的君子所必须遵循的正路。
一般指公正的道理或正义的行动。
4、孟子是怎样提出和政论他的主张的?把生命比做鱼,把义比做熊掌,在二者不可得兼的情况下,用舍鱼而取熊掌设喻,由此及彼,由浅入深,自然引出“舍生取义”的主张。
5、为什么用比喻形式说理,而不直接提出来?这样说理形象通俗,易于接受。
6、第一段分几层论述?分别从哪个角度论述?三层:第一层:“鱼,我所欲也一一舍生而取义者也。
”用比喻引出中心论点“舍生取义”第二层:“生亦我所欲一一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用生与死进行对比论证为什么要“舍生取义”。
(指出人间有比生更宝贵的东西,就是义,也有比死更可怕的东西,就是不义。
)第三层:“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贤者能勿丧耳。
鱼我所欲也中考题含答案
鱼我所欲也中考题含答案2004·新疆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1.请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①舍:②患:③蹴:④已:2.下列加点词语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A.得之则生 B.蹴尔而与之 C.呼尔而与之 D.行道之人弗受3.用现代汉语翻译画线句子.①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译文:②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译文:4.作者在文中赞扬和批评了怎样的人,请你各用一个成语来回答,并谈谈你的看法.答:赞扬了的人;批评了的人.看法: .2004·青岛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此文选自初中语文第六册1.解释句中加点词的含义①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苟得:________________②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患:______________辟:______________③乡为身死而不受. 乡:________________④是亦不可以已乎已:________________⑤此之谓失其本心. 本心:________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①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简答题①从全文看,本文先后运用了______________论证和______________论证的方法,有力地证明了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舍生取义这一观点.生活中有许多人将这个观点奉为行为的准则,请你根据对这个观点的认识,列举一个奉行这种行为准则的事例,加以简要阐述要求:举例典型,叙议结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作为继孔子之后着名的儒家大师,孟子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富有哲理性的名言.请根据自己的积累,试写出其中的两条不得从本文中选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08河南省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6—19题.共10分一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节选自鱼我所欲也二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①以为养②.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今说景公,景公未之以行③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丘④也亦甚矣.”令弟子趣驾,辞而行.节选自吕氏春秋注:①廪丘:地名.②养:供养之地.③未之行:没有采纳我的主张.④丘:孔子,名丘.16.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1万钟于我何加焉何加: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1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4分1是亦不可以已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2此之谓失其本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文段一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19.孔子为什么不肯接受景公赐给他的供养之地呢请用文段一中的语句回答.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2008莆田阅读下文,完成5-7题.12分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5、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6分1鱼,我所欲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2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6、我们很熟悉的一个成语就源自自文第一段,这个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2分7、简要概括作者在第二段中阐述的观点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08山东青岛市阅读下列文字,完成文后1—3小题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官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而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此文选自初中语文第六册1解释句中加点词的含义3分①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苟得:________________②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患:______________辟:______________③乡为身死而不受. 乡:________________④是亦不可以已乎已:________________⑤此之谓失其本心. 本心:________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①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简答题5分①从全文看,本文先后运用了______________论证和______________论证的方法,有力地证明了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舍生取义这一观点.生活中有许多人将这个观点奉为行为的准则,请你根据对这个观点的认识,列举一个奉行这种行为准则的事例,加以简要阐述要求:举例典型,叙议结合.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作为继孔子之后着名的儒家大师,孟子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富有哲理性的名言.请根据自己的积累,试写出其中的两条不得从本文中选取.2分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08益阳市阅读鱼我所欲也一文,完成9~13题.13分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9.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如使人之所欲 / 莫甚于生B.由是 / 则生而有不用也C.此之谓 / 失其本心D.今为所识穷乏者得/ 我而为之10.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分A.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屋舍俨然B.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同舍生皆被绮绣C.是亦不可以已乎然胡不已乎D.万钟于我何加焉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1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不是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A.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B.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C.乡为身死而不受D.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1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2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1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请结合具体实例,谈谈作者是运用什么论证方法谈一种即可来证明文章的中心论点的.3分2011北京市阅读鱼我所欲也节选,完成第12~14题.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①万钟则不辨②礼义而受之.③万钟于我何加焉④为宫室之美、⑤妻妾之奉、⑥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向⑦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⑧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注①有教材不分段. ②有教材为“辩”. ③有教材为逗号. ④有教材为叹号. ⑤有教材为逗号. ⑥有教材为逗号. ⑦有教材为“乡”. ⑧有教材为冒号.1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1蹴尔而与之蹴: 2是亦不可以已乎已: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2分呼尔而与之翻译:14.“此之谓失其本心”中的“此”指的是什么用原文回答4分2012曲靖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2~15小题.①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②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③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12.下列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A.舍生而取义者也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B.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皆以美于徐公C.行道之人弗受是以谓之“文”也D.万钟于我何加焉牺牲玉帛,弗敢加也13.分别选出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共4分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2分A.不是贤德的人有这种想法,人人都有这种想法,只不过贤德的人有能力不丧失罢了.B.非常独立且贤德的人有这种心态,人人都有这种心态,只不过贤德的人能够不丧失罢了.C.不只是贤德的人有这种思想,人人都有这种思想,只不过贤德的人能够不丧失罢了.2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2分A.这种做法不也已经可以了吗这就叫做失去了自己的本意.B.这种做法不也可以停止了吗这就叫做丧失了自己的本性.C.这种做法不也可以完成了吗这就叫做改变了自己的心意.14.分析第①段画线句子运用的论证方法及作用.3分15.孟子提出了“鱼和熊掌不可得兼”的问题和应当“舍生取义”的观点.在当今社会,面对人生的各种考验,我们应如何处理好“合生取义”和“珍爱生命”的关系请举例说明.3分参考答案:新疆:1.①放弃②祸患、灾难③践踏或踩④停止 2.D 3.①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我就放弃生命而选择正义. ②吆喝或:喝斥着给他,过路的人都不会接受. 4.赞扬舍生取义;批评苟且偷生见利忘义.看法:言之成理即可.青岛:1.①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②祸患,灾难;“辟”通“避”,躲避. ③“乡”通“向”,从前. ④停止,放弃. ⑤天性,天良.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①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 ②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③用脚踢着或踩过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 ④有人见了“万钟”的优厚俸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大意正确即可 3.①道理举例答案示例:南宋末年,文天祥组织力量坚决抵抗外来入侵,失败被俘后,面对元朝的威逼利诱毫不动摇,视死如归,最终被杀,他这种高尚的民族气节和为正义献身的精神是永远值得后人学习的大意正确即可得分. ②答案示例:a.生于忧患,死于安乐.b.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只要是孟子有哲理的名言均可河南省:16.1有什么益处带来什么好处1分 2感激1分17.1这种做法不也可以停止了吗2分2这就叫做丧失了自己的本性.2分共4分18.对比论证法. 强调了人不能失去“本心”论证了舍生取义的观点.2分19.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此之谓失其本心莆田:5、鱼,是我所喜欢的. 一碗饭,一碗汤,吃了就能活下去,不吃就会饿死. 6、舍生取义7、人为能为了获取高官厚禄而舍弃“礼义”08青岛答案:1解释句中加点词的含义:①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缺少“苟且偷生”不得分.③祸患,灾难;“辟”通“避”,躲避.③“乡”通“向”,从前.④停止,放弃.⑤天性,天良.6个词,共3分,每个0.5分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①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②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③用脚踢着或踩过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④有人见了”万钟”的优厚俸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4个句子,共4分,每句l分,大意正确即可得相应的分,每句有2个或2个以上错别字,该句不得分3简答题:①道理举例两空共1分,每空0.5分答案示例:南宋末年,文天祥组织力量坚决抵抗外来入侵,失败被俘后,面对元朝的威逼利诱毫不动摇,视死如归,最终被杀,他这种高尚的民族气节和为正义献身的精神是永远值得后人学习的共2分,举例典型1分,叙议结合1分,列举其他,如抗”非典”英雄等的典型事例,大意正确即可得分.②答案示例:a.生于忧患,死于安乐.b.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益阳答案:9. D 10. C 11. B 12.1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只不过贤人能不丧失罢了.2用脚踢着给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13.中心论点:舍生取义答“舍生而取义者也”或人在任何时候都不要违背“义”亦可. 本文主要运用了比喻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等方法来证明文章的中心论点,如将生比做鱼,将义比做熊掌,当二者不能兼得时,应舍生取义;又如作者举“一箪食,一豆羹”的例子,告诉我们要不食嗟来之食,要不丧失人的“本心”,要舍生取义.北京市答案:12.1及,到践踏用脚踢;踢 2停止.这里是“止而不为”的意思.放弃;止13.轻蔑地呼喝着给他吃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他;吆喝着给他.14.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曲靖答案:答案:12.2分答案B.A项“而”分别表并列和转折;C项“之”分别作结构助词“的”,人称代词“他”.D项“加”的意思分别是“好处”,“虚夸,谎报”.13.共4分12分答案C.22分答案B.14.3分答题示例:画线句子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用“鱼\\\'喻“生”,用“熊掌”喻“义”,通过类比,形象生动地提出了“舍生取义”这一论点.15.3分答题要求:倡导正确的生死观和价值取向,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人生.答题言之有理,即可得分.答题示例:1生命诚可贵,正义价更高.在生与死的考验面前,我们应该舍生取义.如刘胡兰,在敌人的铡刀面前,决不吐露党的秘密,用青春传承了舍生取义,用无畏谱写了英雄赞歌.2生命只有一次.面对诱惑和考验,我们既需要珍爱生命,同时应该用智慧去维护“道义”.如①鲁迅先生,用100多个笔名,与敌人斗智斗勇,既保全了自己,又和敌人进行了坚决的斗争,扞卫了正义和真理.②湖北青年周冲,为了营救被卡悬空的女童,急中生智,巧妙借助防护栏,冒着生命危险,用顽强的毅力托举女童,展示了平民英雄的义举.。
鱼我所欲也练习题及答案
鱼我所欲也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鱼我所欲也》一文中,孟子通过什么比喻来说明人之本性?A. 鱼B. 熊掌C. 仁义D. 礼乐2. 在孟子看来,人之所以能成为仁义之士,是因为:A. 社会环境的影响B. 教育的作用C. 人性本善D. 天命所归二、填空题3. “鱼,我所欲也,_________;_________,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_________者也。
”(答案:熊掌,生,熊掌)4.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这句话说明了:(答案:每个人都有仁义之心,只是贤者能够保持不失。
)三、简答题5. 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是如何论述“舍生而取义”的?四、论述题6. 请结合《鱼我所欲也》的内容,谈谈你对孟子“人性本善”观点的理解。
答案一、选择题1. 答案:B. 熊掌2. 答案:C. 人性本善二、填空题3. 答案:熊掌,生,熊掌4. 答案:每个人都有仁义之心,只是贤者能够保持不失。
三、简答题5. 答案:孟子通过比喻说明,鱼和熊掌都是人们所喜爱的,但当两者不能同时得到时,人们会选择熊掌,因为熊掌的价值高于鱼。
同样,生命和正义都是人们所追求的,但在二者不可兼得的情况下,孟子认为真正的仁人志士会选择正义,甚至不惜牺牲生命,这体现了孟子“舍生而取义”的高尚情操。
四、论述题6. 答案: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提出“人性本善”的观点,认为每个人都有仁义之心,这是人的本性。
孟子通过比喻和论证,强调了人之初性本善,但随着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人们可能会丧失这种本性。
孟子主张通过教育和修养来恢复和保持人的本性,以达到仁义的境界。
这一观点对后世影响深远,成为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上练习题和答案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鱼我所欲也》的主要内容和孟子的哲学思想。
鱼我所欲也习题及答案
鱼我所欲也习题及答案鱼我所欲也,是孟子的一篇著名文章,其中“鱼我所欲也”是该文的开篇之句。
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孟子对于仁义与利欲之间关系的论述,强调了仁义的重要性。
以下是关于这篇文章的一些习题及答案。
习题一:解释“鱼我所欲也”的含义。
答案:这句话的意思是,鱼是我所想要的。
在孟子的文章中,这句话用来引出他对仁义与利欲之间关系的讨论,鱼在这里象征着人们追求的利益,而孟子通过这句话引申出对仁义的重视。
习题二:孟子在文章中是如何论述仁义与利欲的关系的?答案:孟子在文章中通过比喻和类比的方式,阐述了仁义与利欲的关系。
他认为,仁义是人的根本,而利欲是外在的诱惑。
孟子强调,即使面临生死存亡的抉择,也不应该放弃仁义去追求利欲。
习题三:孟子在文章中提到了哪些具体的比喻或类比来说明他的观点?答案:孟子在文章中使用了多个比喻和类比,例如,他将仁义比作鱼,将利欲比作熊掌,说明即使在面临生死的抉择时,人们也应该选择仁义而非利欲。
他还用“舍生取义”来强调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应放弃仁义。
习题四:孟子在文章中提到的“舍生取义”是什么意思?答案:“舍生取义”是指在面临生死抉择时,宁愿牺牲自己的生命,也要坚守正义和道德。
这是孟子对仁义的一种极致表达,强调了仁义的重要性超越了生命的价值。
习题五:根据孟子的观点,为什么人们应该追求仁义而不是利欲?答案:孟子认为,仁义是人的内在品质,是道德的体现,而利欲则是外在的诱惑,容易导致人们迷失自我。
追求仁义可以使人的内心充实和平静,而追求利欲往往伴随着贪婪和不安。
因此,孟子鼓励人们追求仁义,以实现内心的和谐与社会的稳定。
习题六:孟子的这篇文章对于现代社会有什么启示?答案:孟子的这篇文章对于现代社会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在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人们往往容易忽视精神文化的追求,陷入对物质利益的盲目追求。
孟子的观点提醒我们,应该重视道德和精神层面的追求,保持内心的平和与善良,这样才能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鱼我所欲也》含答案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鱼我所欲也》含答案阅读下面的课内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鱼我所欲也《孟子》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21.解释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故不为.苟得也( )(2)故患有所不辟.也( )22.✬比较下面两组句子,体会原文的表达效果。
23.在中华民族历史上,无数仁人志士都把“舍生取义”奉为人生准则。
在今天,又该如何理解“舍生取义”呢?【答案】21.做,干通“避”,躲避22.原文作者有意把它分成三句排比起来,加强了气势,增强了感情,显示出说话人的义正辞严、理直气壮,强调了主人公坚定的立场和崇高的品质。
23.示例:舍生取义在当代仍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因时代背景的不同,“舍生”更多的是说我们面对人生抉择时,应当摒弃自私自利之心;“取义”也不限于正义,而是包括正义在内的一切公义。
只有让舍生取义的精神牢牢扎根于每个人的心中,我们的民族才会更加繁荣昌盛。
【解析】2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
(1)句意为: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
为:做,干;(2)句意为: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
辟:通“避”,躲避。
鱼我所欲也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鱼我所欲也阅读理解题及答案《鱼我所欲也》是孟子以他的性善论为依据,对人的生死观进行深入讨论的一篇代表作。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鱼我所欲也》阅读题目及其参考答案,欢迎大家参阅。
《鱼我所欲也》阅读原文①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②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③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鱼我所欲也》阅读题目(一)1.下列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舍生而取义者也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B.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皆以美于徐公C.行道之人弗受是以谓之“文”也D.万钟于我何加焉牺牲玉帛,弗敢加也2.分别选出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 )A.不是贤德的人有这种想法,人人都有这种想法,(只不过)贤德的人有能力不丧失罢了。
B.非常独立且贤德的人有这种心态,人人都有这种心态,(只不过)贤德的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C.不只是贤德的人有这种思想,人人都有这种思想,(只不过)贤德的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2)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 )A.这种(做法)不也已经可以了吗?这就叫做失去了(自己的)本意。
B.这种(做法)不也可以停止了吗?这就叫做丧失了(自己的)本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孟子认为能做到舍生取义的人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12、孟子认为失其本心的行为是: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或为宫室之美而受之;为妻妾之奉受之;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13、在孟子看来,什么情况下,即使遇到祸患也会挺身而出的?(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14、不辩礼仪的接受万钟是为了: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15、文中与“嗟来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16、文中所指的比生命更可贵的东西是指道义,比死亡更可怕的东西是指丧失道义。
17、人的本心是什么?舍生取义。
18、本文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试举例。比喻论证、对比论证、举例论证、道理论证。
二.问题讨论
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怎样提出论点?
中心论点:舍生取义。
文章用鱼、熊掌等比喻提出论点。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该句中的“是心”是指什么?
指“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3. “此之谓失其本心。”该句中的“此“指什么?
指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及所识穷乏者得我而受“万钟”
答:比喻。这样写通俗易懂,并由此引出文章的中心论点。
2、孟子的观点让我们想起了文天祥
的哪句名言?古人的看法对我们的有什么启发?
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说明了人宁可死去也不失去人格和尊严这一做人原则。
3、文中说“此之谓失其本心”,你认为文中能够表明“失其本心”的原因的句子
是: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失穷乏者得我。
4.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作者特意交代这一句的意图是什么?
强调人生本来就有羞耻心,这是一种善心,可以帮助人们在“义”与“不义”之间作出正确的选择。但有的人却因经不起利欲的诱惑,丧失了这种善心,干出见利忘义的事;而那些敢于坚守正义的“贤者”,只不过是能够自觉保护和发扬这种固有的善心罢了。
答:意在说明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需要选择的事,在两者不可兼得的情况下,人们会选取价值更高的东西,用此事情来比喻“舍生取义”的道理。
22、本文观点广为后人所赞同,请找出本文观点并写出与之一致的两句诗。
答:观点:舍生取义。
诗句
:1)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23、本文主要阐述了“舍生取义”的道理。作为21世纪中学生,你怎样理解这个“义”字?
4、文章表现了孟子怎么样的人生态度?
答:“义”的重要,在“生”、“利”、“义”的抉择面前,宁者看来,面对高官厚禄而不辩礼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失其本心。
6、文章阐述了“义重于生”、“义重于利”的观点,读完此文后你有何见解?
答:人生无论什么时候都要辨礼义,要有舍生取义的精神;要保持善良的天性,见利忘义,苟且偷生的行径是不可取的。
19、文章开端没有直接进入议题,而是先从生活中人们可能遇到的事情写起,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答:给所要论述的问题增加了通俗性,为下文论议正题作好了铺垫。
20、文中多次使用对比这种手法,请举例说明。
答:鱼和熊掌对举;生与死对举;向与今天比较等
21、写“鱼”和“熊掌”“不可得兼时?”取“熊掌”的用意是什么?
5. 鱼与“熊掌”在文中分别比喻什么?文章以鱼与熊掌设喻的目的是什么?
“鱼”比喻“生”,“熊掌”比喻“义”。
文章以鱼与熊掌设喻,是引出舍生取义的命题,同时暗含“生”与“义”孰轻孰重的关系。
【典型例题】
1、从全文来看,文章开头的“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用的是什么修辞方法?作者这样写的作用何在?
鱼我所欲也的试题及答案
鱼我所欲也
一.课文
说明
本文是一篇论述道德标准和政治节操的议论文。作者以严肃的态度,庄重的言语,阐述生死与“义”的关系,指出“义”的价值高于生命。一个正直的人,有道德修养的人,应当为义而生,为义而死,在必要时要“舍生取义”,而不能“见利忘义”。不辨礼义而贪求富贵的行为是不足取的。
7、本文的中心论点是(用原文回答):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8、文中能概括全篇大意的句子是:生,亦无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9、《鱼我所欲也》中出现的成语有:舍生取义、嗟来之食;由此我们可联想到与本文观点相关的孟子曾说过的三句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答:能见义勇为、为正义事业而献身、做与国与民与人有益的事等
24、作者在文中赞扬的是怎样的人:舍生取义的人(精神永存);批评的是怎样的人:见利忘义的人(无生命价值)。
25、根据文中内容请用“义”与“利”为首字写一组不少于五言的对偶句。
答:义:义信人生最重要,
利:利益辈辈永相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