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健康产业发展规划(2015-2020年)

浙江省健康产业发展规划(2015-2020年)
浙江省健康产业发展规划(2015-2020年)

浙江省健康产业发展规划(2015-2020年)

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和省政府健康产业发展工作部署,实现“打造万亿产业,走在全国前列”的发展目标,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元化的健康服务需求,特编制《浙江省健康产业发展规划(2015-2020年)》。本规划依据《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编制,规划期限为2015年至2020年。

健康产业包括健康服务和健康生产,本规划主要依据我省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及健康产业未来发展趋势,选择医疗服务、健康养老、健康管理、健康信息、健康旅游和文化、医疗装备和器械、药品和健康食品、体育健身等八大领域,作为今后一段时期我省健康产业的发展重点。

一、现实基础

(一)发展现状

浙江健康产业起步早、发展快,“十二五”时期全省产业基础逐步加强,总体呈现快速发展态势。

产业规模不断扩大。2014年全省健康产业总产出4958亿元,增加值1764亿元,增速12.1%,占GDP比重约为4.4%。医药工业总产值约1195亿元;中药材种植总产量突破14万吨,中成药及中药饮片加工总产值达167.8亿元;全省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超过1300家,数量居全国第四位,近年来产值年均增速达20%以上。

产业特色不断凸显。中药材种植和加工继续保持传统优势,其中铁皮石斛的产值占全国市场的80%。智慧健康和第三方诊断领域涌现出一批行业龙头企业,产业规模与实力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现代医药产业形成杭州余杭、绍兴滨海和台州临海等在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产业集聚区块。医疗器械行业形成宁波温州医用磁共振成像设备、桐庐医用硬管内窥镜、金华人工关节与骨科植入材料等特色产业区块。浙北、浙西、浙南等区域发挥资源和生态优势,在养生养老、健康食品等领域形成鲜明特色。

要素支撑不断增强。人才培养力度加大,全省超过50所院校增设了生物制药、养老护理、健康管理等13个健康产业类专业及方向,重点加强健康产业人才培养。信息技术支撑加强,初步建成省级健康信息平台“一个专网”和“三个基础资源库”的健康信息服务基础架构。强化金融支持力度,省政府设立了包括健康产业在内的200亿元的省产业基金,由政府引导、金融机构和产业资本共同设立的健康产业基金不断涌现,社会资本投资健康产业非常踊跃。

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健康产业市场化进程有效推进,省政府先后印发了《关于促进民营医疗机构加快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健康产业相关领域。探索创新医养结合、医师多点执业、职工医保个人账户节余的沉淀基金购买商业健康保险等新机制和新模式,进一步从体制机制上释放健康产业市场活力。

浙江省健康产业在迅速成长的同时,仍然面临一些突出的问题。一是企业规模偏小,产品档次总体不高。全省80%以上的医疗器械企业是中小企业。新型医药产业、医疗器械和高端医用设备领域中产品结构偏单一、科技支撑相对薄弱,研发能力不强,产品附加值不高。二是产业布局分散,集聚程度偏低。与上海、江苏等兄弟省份健康产业集聚程度相比,我省集聚区的规划和建设尚有不小差距,产业集群发展有待进一步加强。三是行业管理多头,体制机制有待完善。健康产业缺乏全面的行业标准,相关统计体系尚未建立,行业审批与管理主体多元,多头管理与缺位错位现象时有发生。四是社会资本投资渠道不畅,资本市场作用难以充分发挥。健康产业迅速形成新的投资热点,但社会资本投入仍存在一定的体制机制壁垒,社会资本投资方式也不尽规范,导致健康产业融资方式单一,资本市场运作尚未成熟。

(二)发展趋势

社会进步孕育新需求。浙江已步入中等偏上收入水平,随着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和生活方式的迅速转变,人们的健康意识整体增强,健康需求由单一的医疗服务向疾病预防、健康促进、保健和康复等多元化服务转变;快速推进的新型城镇化和人口老龄化进程使群众对健康产品和服务的需求迅猛增长;社会保障制度的不断完善,特别是医疗保险事业的快速发展,进一步释放了群众的医疗服务需求。

技术创新拓展新空间。21世纪生命科学技术不断取得突破,基因工程、分子诊断、干细胞治疗、3D打印等一系列重大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推动了健康产业的快速发展。“互联网+”时代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推动着传统的医疗服务模式和健康管理模式的深刻变革,催生了远程诊断、智慧医疗、个体化治疗等新型健康服务业态和新模式,极大的拓展了健康产业发展空间。

区域竞争迎来新格局。健康产业横跨三次产业,覆盖面广、产业链长,能够有效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全国多地先后将健康产业作为战略新兴产业优先发展,上海、苏州、成都、深圳、广州等地较早建立起相关的产业基地和产业园区,成为发展健康产业的先行区,并在医药化工、生物制药、医疗器械等方面形成一定的产业优势,地区之间竞争态势趋于激烈。

优先发展蕴含新契机。“十二五”以来,浙江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围绕经济生态化和生态经济化,着力发展以生态资本为核心的各产业集群,为健康产业链的发展与完善打下坚实基础。2014年浙江省提出加快培育信息经济、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高端装备制造等七大产业,全面布局健康产业,以先行经验和创新发展抢占未来经济发展的制高点。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精神,以“八八战略”为总纲,紧紧围绕建设“两富”“两美”现代化浙江,以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打造万亿级产业为目标,以创新、集聚、融合、提升为主线,以“医、养、健、智”为四大板块,切实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着力增加供给、优化结构、创新模式、扩大消费,较高水平地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

多样化的健康服务需求,将健康产业培育成为浙江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引擎和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二)基本原则

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强化政府保障和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的责任,加强政府在政策制定、标准建设、行业监管等方面的作用,扩大政府购买范围和力度,引导健康产业规范发展。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实现健康产业资源的有效配置,大力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健康产业领域。

特色发展、产业融合。因地制宜,科学确定各地健康产业发展重点,引导特色优势领域优先发展和集聚发展,以点带面,通过骨干企业、重大项目的示范引领作用,推动全省健康产业加快发展。促进健康服务和健康生产的有机融合,以及健康产业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构建“医、养、健、智”四位一体的大健康产业链。

改革破障、创新驱动。强化改革对健康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逐步消除不利于调动和发挥社会力量积极性和创造力的体制因素。以技术创新为引领,实现健康领域关键技术、重大产品的创新突破,推动业态创新、模式创新和机制创新,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促进健康产业可持续发展。

(三)发展目标

到2020年,基本形成覆盖全生命周期、内涵丰富、特色鲜明、布局合理的健康产业体系,基本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健康产业成为支撑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总体发展水平走在全国前列。

产业规模。健康产业总规模突破10000亿元,其中健康服务业规模达到6000亿元,健康产业竞争力、影响力、渗透力和辐射力不断增强,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不断推进,成为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

产业特色。在全国率先建成功能完善、投入多元、覆盖城乡的医疗服务体系和养老服务体系,医药制造、健康旅游、健康信息等行业发展水平全国领先,在智慧医疗、第三方服务、

医养结合等领域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领军企业、知名品牌和关键技术,健康产业发展的比较优势和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

产业布局。基本形成“一核三极三带”的健康产业总体布局,在全省范围内力争建成10个健康小镇、20个健康产业重点园区(基地)、100家健康产业骨干企业和一批健康产业信息服务平台、一批健康产业人才培育,每年滚动实施100个健康产业重大项目,健康产业发展的集聚效应和示范效应日益显现。

产业环境。在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社会资本办医、多层次医疗保险制度建设等方面取得显著进展,关键领域改革取得突破;健康产业政策支持体系逐步健全,行业规范与标准体系不断完善,政府监管和行业自律机制更加有效,人民群众健康意识和素养明显提高,形成有利于健康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良好环境。

三、重点领域

(一)医疗服务

加快推进多元化办医。通过政府引导、社会融资的方式,引进国际医院管理经验,探索建立浙江国际医学中心,打造国际一流的平台式医疗服务综合体。发挥省医院发展中心职能,探索开展省属公立医院对外合作和发展混合所有制医疗机构。加快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探索剥离特需服务、健康体检等非基本医疗服务。重点发挥杭宁温医疗卫生资源优势,引导社会资本进入高端医疗服务领域,支持中外合资、合作办医。加快推进符合条件的医生多点执业,在每个县(市)办好1~2所县级公立医院的基础上,放开医疗服务市场,鼓励高起点、高层次、高质量地发展社会办医院,抓好温州社会资本办医(国家)联系点等改革试点。

提升中医药医疗服务水平。实施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工程,推进公立中医医院进一步提升核心竞争力,90%的县(市)中医院达到二级甲等以上水平,力争100%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和70%的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具备与其功能相适应的中医药医疗服务能力。推行中医“治未病”服务模式,开展中医健康体检和中医健康干预服务,积极发挥中医药在常见病、慢性病防治、慢病康复中的优势作用。创新中医医疗机构服务模式,鼓励各级各类中医医院开展融医疗、康复、预防于一体的全链条服务模式、多专业联合诊疗

模式和多种中医药方法综合应用的治疗模式。进一步完善中医医疗服务网络,鼓励基层中医生使用智能化处方推荐系统提升医疗质量,积极支持有资质的中医专业技术人员特别是名老中医开办中医诊所,鼓励有资质的中医师在养生保健机构提供医疗保健咨询和调理等服务,在药店开展中医坐堂诊疗服务。依托传统老字号中医馆,加强中医药特色街区建设,鼓励和扶持传统老字号品牌及优质中医药机构到境外开办中医医院、连锁诊所等,培育国际知名的中医药品牌和服务机构。

大力发展第三方医疗服务。积极推动社会资本进入医疗康复服务领域,大力发展专业医学检验中心、卫生检测中心、影像中心和病理中心、制剂中心、消毒中心等第三方服务机构。支持第三方服务上市企业做大做强,更好地发挥资本市场投融资平台作用,促进行业整合,加快吸纳优质资产和优势项目。鼓励骨干企业加强与国内外知名机构的技术合作与交流,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推动医疗机构、科研院所开展药学研究、临床试验等生物医药研发服务外包。大力发展医疗设备第三方服务、医疗信息化外包、健康服务云平台等第三方服务。积极发展第三方医疗服务评价、健康管理服务评价、健康市场调查和咨询服务、医药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和专利信息服务等相关第三方服务机构。

(二)健康养老

促进医养融合发展。推动100张床位及以上的护理型养老机构和助养型养老机构单独设置卫生所(医务室),条件具备的可申请设立护理院;推动100张床位以下的护理型养老机构和助养型养老机构单独设置卫生所(医务室),或与周边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合作。大力支持民间资本新(改、扩)建以老年医学、老年康复方向为主的医疗机构,为失能、半失能及有需要的老人提供康复、护理、临终关怀等专业服务,推动在医疗机构中设置临终关怀床位。加快推进面向养老机构的远程医疗服务试点,推动有条件的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开设老年病科,增加老年病床数量,做好老年慢病防治和康复护理。加快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资源整合,鼓励利用闲置低效医疗床位开发养老护理床位。加快推进杭州、温州两市和宁波市鄞州区等14个县(市、区)开展国家、省级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积极探索长期照护经费保障机制,加强医疗卫生服务支撑,推进医养融合发展。

拓展社区居家健康养老服务。支持居家养老服务机构与所在地及周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诊所等基层医疗机构深化合作,为老年人提供日常护理、健康体检、保健

咨询、慢性病管理、健康教育、中医药保健等服务。重点针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加快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鼓励城乡医疗机构将医疗护理和康复等服务延伸至家庭,推动为失能、半失能老人设立“家庭病床”,优先对60岁以上老年人提供责任医生签约服务。结合智慧城市建设,整合96345便民服务网(中心)、宁波81890服务中心等信息服务平台,建立网络互联、信息共享的社区养老服务机制,促进社区养老服务管理信息化、智能化。加强对中高端综合性养老社区的引导和监管,增强医疗卫生服务支撑。

支持和规范老年地产发展。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各类健康养老服务机构,支持社会力量参与老年住宅、老年公寓等老年生活设施建设。对于各类老年地产项目,各地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规范发展,做好项目建设指导和服务工作。

(三)健康管理

推进责任医生签约服务。强化全人全程健康管理理念,拓展和深化责任医生签约服务,将基本医疗资源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有机整合,为签约对象提供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服务。支持各地结合地方实际,积极创新责任医生签约服务模式,不断拓展健康管理服务、社区医疗和双向转诊服务、家庭病床服务和远程健康监测管理服务、健康评估服务等服务内容。鼓励签约医生利用所在单位的云医院、网络平台、健康咨询热线、手机及电视终端等多种途径,为签约居民提供便捷的健康咨询互动服务。

发展多样化健康管理服务。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发展健康体检、专业护理、康复、心理健康、母婴照料和残疾人康复护理以及环境消毒与病媒控制等专业健康服务机构;鼓励和支持专业健康体检机构向全面的健康管理机构发展。发展以商业保险机制为支撑,以健康风险管理为核心的健康管理新型组织,积极开展健康咨询、未病管理与治疗等形式多样的健康管理服务。加强心理健康管理,鼓励举办各类心理咨询机构和心理治疗诊所、门诊部以及精神康复机构等心理健康服务机构。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的专业性健康体检机构和品牌,提升全省专业化服务能力和健康体检市场发展水平。

不断丰富健康保险产品和服务。积极引进国内外大型健康保险机构,鼓励保险机构开发重大疾病保险、特定疾病保险等与基本医保相衔接的健康保险产品以及长期护理保险、失能收入损失保险、医疗责任险等多样化保险产品,积极促进个人税收优惠型健康保险业务发展。

提升居民健康风险意识,以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历年结余购买商业健康保险及税收优惠为突破口,鼓励居民购买商业健康保险产品。推动杭州市、温州市、宁波市等有条件的地区探索建立政府、社会、个人多方筹资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全面推进并规范商业保险机构承办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按照管办分开、政事分开的要求,引入竞争机制,通过招标等方式,鼓励有资质的商业保险机构参与各类医疗保险经办服务。支持商业保险机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借助地方健康信息平台,提高人口健康信息分析应用能力和业务智能处理水平。

(四)健康信息

搭建健康信息服务基础框架。加强公共卫生、医疗卫生、健康管理等信息化建设,促进信息产业与健康产业的深度融合。加快建设省、市、县三级健康信息平台,健全人口、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三大基础数据库,完善公共卫生、计划生育、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管理、综合管理等重点业务应用系统。加快建成开放、统一、优质、高效的浙江省“健康云”。实施全省居民健康“一卡通”工程,实现各类个人健康信息归并、整合和共享。支持第三方机构建立医学影像、检验检查报告等医疗信息共享服务平台,逐步建立跨医院的医疗数据共享交换标准体系。加快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构建远程医疗服务系统、区域影像信息系统、医院管理和信息共享系统。

创新健康信息服务业态。以实体医院和区域医疗云平台为依托,探索发展网络医院,开展导医、预约、咨询、指导、随访、监测等在线健康管理服务。积极发展网上预约挂号、在线咨询、交流互动、网上支付、远程培训等健康信息服务业务。加快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等信息技术在医疗服务、健康管理、养老服务等健康服务领域的应用,加快医疗健康大数据开发,充分利用穿戴式植入式智能设备、移动终端、固定终端等终端设备,提供个性化健康管理、健康养老信息服务,不断培育健康信息服务新业态。积极引导医疗机构面向中小城市和农村地区开展基层检查、上级诊断等远程医疗服务。

构建健康信息服务产业链。以省“智慧医疗”操作系统软件技术创新综合试点为契机,推进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建设,打造以智慧医疗系统整体解决方案为核心,健康传感器和数字化健康产品的研发设计、软件开发、信息系统集成、信息技术咨询、数据处理和存储、数字内容服务为关键环节的健康信息产业链。以智慧医疗产业基地等平台为重点,打造健康信

息产业集群。省级部门与相关地市联合组织实施智慧医疗操作系统软件开发攻关等重大专项,突破一批瓶颈技术,抢占全国健康信息产业技术和市场制高点。

(五)健康旅游和文化

推动健康旅游融合发展。鼓励优质医疗机构、旅游服务机构和旅游休闲基地(目的地)的合作,积极开发医疗美容、中医药养生旅游等健康旅游产品和服务,不断开拓国内外健康旅游市场。以乡村旅游产业集聚区和省级运动休闲、老年养生示范基地创建为抓手,促进旅游业与农、林、牧、渔、中医药、体育、养生、养老等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培育发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旅游。依托海洋旅游、佛教文化等地方特色优势,发展海洋休闲度假、禅修养生等特色健康旅游新业态,支持办好舟山群岛新区旅游与健康职业学院,推进建设舟山健康旅游先行区。依托重点生态功能区,推进建设淳安—开化、磐安—天台—仙居、庆元—景宁—文成—泰顺等区域性健康旅游区。鼓励针对不同消费需求,积极开发温泉养生、中医药养生、游乐养生、美食养生等特色养生产品,加快建设桐庐健康小镇、武义寿仙谷国药养生基地等一批健康旅游基地。

培育健康文化产业。大力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提高群众预防保健和健身意识,进一步培育健康消费市场。加强健康文化传播与交流,支持创作健康文化精品、举办健康促进论坛等学术性和群众性健康文化活动。积极依托浙江广电集团、浙报集团等省内传媒集团,发挥浙江电视台、浙江在线健康网、浙江日报等重要媒体健康教育功能,加强各类社会公益性健康教育平台建设。充分挖掘磐安、天台、景宁等地中医药和民族医药文化,通过中医医疗机构、中(畲)医药博物馆、中医经络按摩馆、太极运动馆、养生馆、药膳馆、情志调摄馆等形式,开展中(畲)医特色治疗、康复理疗、针灸推拿、药膳、情志养生等服务项目,努力建成以“中医治未病、康复理疗、养生保健、药膳食疗”为核心的中医药文化养生服务基地。

(六)医疗装备及器械

加快发展医药装备制造产业。加快医疗装备产业链培育建设,突破一批共性关键技术和核心部件,重点发展穿戴式智能检查类产品、成台套智能网络检查设备、移动手术急救车等手术装备、智能化护理设备、康复设备、特种陪护机器人等。大力发展联动和成套制药设备、制药工艺参数在线检测和自动化控制系统、制药过程质量监控技术和设备,大力发展制药行

业专用环保治理工艺技术与装备以及高效节能设备,支持原料药企业和有条件的装备制造业企业整合发展智能医化装备产业。重点支持杭州湾医疗装备产业集聚区块、台州无菌医疗器械制造机械产业及温州制药装备等产业集聚区建设。

重点培育医疗器械特色优势产品。重点支持研发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采用光机电一体化、数字化技术、激光技术、图像处理技术的高精尖大型医疗设备。重点发展生物信息肝病治疗仪、血液透析装置、婴儿培养箱,以及高端医疗耗材等特色优势领域。重点突破核磁共振、电子计算机X 射线断层扫描技术(CT)、全数字化彩色三维超声影像诊断系统等大型医学影像和诊断设备、一体化手术室、多功能激光治疗设备、微创手术及介入设备等先进治疗性设备、生物人工器官及工程组件、人缘化或适宜人体的生物医学材料等高端领域。大力发展面向社区和农村基层的普及型医疗设备和微创介入、外科植入、人工器官及组织工程产品。切实推进余杭现代医疗设备高新区、桐庐医疗器械高技术产业化基地、绍兴高新区健康装备和医用新材料产业基地以及宁波温州医用磁共振成像系统、金华人工关节与骨科植入材料、台州温州一次性使用无菌注(输)器具等省级医疗器械产业基地建设。

(七)药品和健康食品

创新发展生物医药。创新发展以治疗性抗体为代表的靶向性治疗药物,开发形成一批防治肿瘤、心血管疾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重大疾病的蛋白质类药物、个性化基因药物。重点加大针对恶性肿瘤、病毒性肝炎、艾滋病等重大疾病和常见慢性病的诊断试剂研发。重点在高密度发酵、大规模哺乳动物细胞培养和蛋白质纯化等关键技术领域实现突破。以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的机理、功能和提取技术的研发为突破,重点研发基因工程药物、药用氨基酸、抗生素、微生态制剂药物等一批有特色、高效能的海洋生物药物,开发一批具有重要药用价值的生物活性物质。加快推进浙江省生物医药产业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支持重点企业和高校打造转化医学平台,推动生物医药技术的前端研发、临床应用和产业化发展。重点推动杭州生物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杭州未来科技城健康谷、余杭省级生物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舟山新区海洋生物产业集聚区等生物医药基地(园区)建设。支持宁波建设成为我国诊断试剂领域重要的生产和研发中心。支持绍兴滨海新城、湖州和金华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区块的规划和建设。

加快发展特色原料药及药物制剂。加快微生物制药技术和控释、缓释、靶向定位、透皮

吸收、微球、微囊、微丸等新型制剂技术的应用,围绕抗肿瘤、抗病菌感染、心血管疾病防治、抗抑郁、糖尿病及代谢综合症防治等重大疾病领域,重点开发氨基酸、核酸、多肽、多糖类的创新药物和特色原料药,做强维生素、激素、药用辅料等优势产品。加大制剂新产品开发和市场开拓力度,不断提高制剂国内市场份额,形成一批有影响力的制剂主导产品和骨干企业,鼓励企业积极申请美国FDA、欧洲COS认证,逐步提高药物制剂在国外的注册比例。重点推动浙东南国家化学原料药出口基地建设,加快现代医药制造模式转型发展,重点支持台州、金华、绍兴等原料药优势明显的地区布点建设制剂产业园区。支持骨干企业开展制剂国际认证,促进制剂产品向国际主流市场迈进。

积极发展特色优势中药产业。依托现代农业的发展,支持磐安、武义、慈溪等地“浙八味”、铁皮石斛、灵芝、麦冬等道地和特色药材产业基地建设,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到省外传统产地建设道地药材基地,实施GAP规范化、规模化种植。围绕从药材育种种植、饮片加工、植物提取到中成药、保健品、膏方、中药饮料等中药产业各环节,培育一批中药研发、生产、销售的骨干企业。推进小包装、定量压制中药饮片、制剂口服中药饮片等新型饮片的研发。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进行中药配方颗粒研究和生产,培育中药配方颗粒产业。加强中成药的研究和开发,开展疗效确切的单方、验方、医院制剂等为基础的中药新药研发,支持名优中药大品种二次开发。鼓励开发以经络理论为基础的中医养生保健器械产品和以中药材为基础的保健食品、药膳产品和日化用品。推动中药饮片加工和中药制药企业做大做强,扩大优势产品规模,努力打造中药产业集群。引导和鼓励43个中药材重点县(市、区)大力开发中医药特色健康服务和健康产品,重点推进磐安县江南药镇等一批中药材产业基地发展。

做大做强药品流通行业。充分发挥在医药流通领域的基础优势,鼓励大型药品流通企业通过并购、重组和企业内部资源整合等方式,打造面向全省、辐射全国的药品现代物流配送中心。扶持一批竞争优势突出、带动性强的制剂出口项目,做大做强制剂出口业务。以提高行业集中度和组织化程度为导向,做大做强药品流通龙头骨干企业,支持中小药品企业精细化、专业化、特色化、联合化发展,鼓励发展第三方药品物流企业。鼓励药品零售业规模化、集约化、连锁化经营,扩大和完善医保定点药店布局。支持大中型药品流通企业向居民社区、乡镇布局和延伸,构建立体化区域药品供应体系。推动药品流通企业物联网系统建设,建立智慧物流体系,提升药品物流的信息化、智能化和标准化水平。加快在药品流通、药品零售和药品工业及第三方药品等领域,发展B2B、B2C、O2O等形式的电子商务,推动药品电

子商务、现代物流和互联网金融有机结合,不断创新药品流通商业模式和业态。

加强健康食品生产开发。重点围绕增强免疫功能、营养素补充、缓解体力疲劳、辅助降血脂等功能类型,开发新一代功能保健食品。做精铁皮石斛类、不饱和脂肪酸产品、天然活性产物、功能性果蔬产品、天然果汁酸乳制品、多肽类功能性食品等生物技术食品的开发。加强传统保健食品品牌建设,做大做强铁皮石斛类、蜂产品类、珍珠粉类、灵芝类、保健酒类和维生素类等区域特色优势产业。积极发展贝类、藻类等具有药用价值、保健功能的海产品养殖,以分离筛选海洋生物活性物质为重点,加强海洋生物保健品、功能性食品、海洋化妆品生物功能材料、海洋生物酶制剂的研发和生产。

(八)体育健身

拓展体育健身休闲产业。依托浙江山海河湖资源,重点发展山地运动、水上运动、海洋体育等运动休闲产业,建设环杭州湾、环舟山群岛、环太湖和环浙南等运动休闲发展带,鼓励和支持各地因地制宜创建国家体育产业基地、国家级运动休闲示范区和国家体育公园。依托专业医疗机构和省级以上运动休闲基地,培育体育康复产业,探索设立体育康复产业园区。依托重大体育设施和相关体育休闲运动基地,打造一批城市体育服务综合体,规划建设一批体育主题公园。大力培育健身休闲、竞赛表演、场馆服务、中介培训等体育服务业,支持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体育场馆、健身设施的建设和运营管理,支持各地打造一大批优秀体育俱乐部、示范场馆和品牌赛事。探索制订运动与健康促进发展方案,鼓励社会资本开办康体、运动康复等机构。全面实施全民健身战略,办好群众体育,不断满足群众多元化的体育健身需求。完善国民体质监测制度,定期发布国民体质监测报告。

提升体育健身用品制造。引导企业增加科技投入,研究开发科技含量高、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运动器材装备,重点支持可穿戴运动装备和智能运动设备的发展。推进富阳、绍兴、金华等八大特色先进体育制造业产业基地转型升级,实施产业集群发展战略,重点打造赛(游)艇、轮滑、乒羽网球(拍)、传统武术器具、钓具、户外健身器材、运动护具、全地形车等为主要产品的体育用品制造产业集群。加快提高企业研发能力,支持企业开发具有自主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打造名品、精品和拳头产品,推动浙江体育健身用品产业上规模、上水平。

四、空间布局

根据我省健康产业初步形成的集聚态势和地域特色,整体上构建“一核三极三带”的全省健康产业总体布局,即以杭州都市区为核心,以宁波、温州、金华-义乌三大都市区为增长极,以浙东沿海、浙西浙南山区、浙北平原为三大特色产业带。

(一)一核

以杭州都市区为全省健康产业核心,推动全产业链发展和高端要素集聚,形成对全省健康产业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依托主城区省市级医疗资源集聚优势,促进医疗服务高端、专业化和智慧化发展,鼓励社会资本举办高端医疗机构和特色专科医疗机构,加快形成多元办医格局。积极发挥浙江大学等高等院校在高层次和技能型医疗服务人才培养,以及在尖端科学研究和专业社会医疗服务等领域的核心引领作用。推进杭州国家高新区智慧医疗产业基地、中国智慧健康谷等主要平台建设,构建健康云服务平台,促进智慧医疗、智慧健康管理、健康信息产业集群,成为全省乃至全国智慧健康产业集聚和引领示范区。以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杭州大江东产业集聚区、未来科技城、余杭省级生物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桐庐富春江科技城等区块为重点,建立化学制药、现代中药,生物药物、新型医疗器械以及体育健身器材制造为一体的药品与健康食品、医疗设备与器械制造产业格局,打造全省乃至国内生物医药的创新产品制造中心、商业中心和研发中心。结合钱塘江-富春江-新安江沿线山水等自然生态以及温泉等资源优势,通过建设上城区高端医疗服务集聚区、桐庐富春山健康城、新安江医养健康城、千岛湖休闲运动养生等重点平台,打造健康养老、健康旅游和文化、体育健身等健康服务集聚区。发挥杭州要素集聚优势,挖掘中药鼻祖等传统中医药文化,培育健康产业会展、论坛等新业态。

(二)三极

立足于宁波、温州和金华-义乌都市区现有基础和先发优势,加强在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民间资本办医、智慧医疗建设等领域综合改革的试点示范作用,推动医疗服务、健康养老、健康旅游与文化、医疗设备及器械制造、药品和健康食品领域的高端、多样、特色化发展,加强其对浙东、浙东南和浙中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积极建设省级医学副中心,形成区域健康产业增长极。

1.宁波都市区

重点推进医疗服务、健康旅游和文化的专业化发展,发展壮大医疗器械设备、生物医药和健康食品等产业集群,打造浙东地区健康产业核心增长极。充分发挥宁波市医疗卫生资源优势,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上联下沉,加强对浙东区域的辐射作用;积极推动改革试点进程,促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民间资本办医、医养结合综合试点、智慧医疗建设、多层次医疗保险制度等领域综合改革。以宁波生物产业园、宁波杭州湾产业集聚等区块为支撑,发展壮大药品和健康食品、医疗设备及器械制造产业集群。积极推动奉化滨海养生小镇等平台建设,加强健康旅游和文化、健康养老等多样化健康服务业市场发展,满足发展型、多样化和个性化健康服务消费需求。

2.温州都市区

突出在医疗服务、健康养老产业的改革探索和示范引领作用,加快医疗器械设备、药品和健康食品产业的转型升级,提升区域健康服务业在省内乃至国内市场占比和影响力,打造海西经济区一流、全国领先的健康产业增长极。重点依托温州市社会资本办医综合改革试点效应,积极发展多元办医,进一步鼓励引进外资和民资在高端、特需医疗服务领域举办医疗机构,成为全省社会资本办医的示范典型;推进环大罗山都市医疗健康主题公园、瓯海生命健康特色小镇、乐清生命健康科技园等平台的建设,发展旅游医疗、休养医疗等高端医疗服务。积极推进全国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发挥山地、地热、海岛等资源优势,推动云湖天地养老中心等项目建设,打造成省内一流的健康服务集聚区。依托温州制造业基础和海洋生物资源,发挥食品制药机械、医药生物材料等行业优势,积极发展药品和健康食品、医疗设备及器械制造等产业;依托国家铁皮石斛生物产业基地,全面推进乐清铁皮石斛产业链建设;以苍南药材市场为基础,着力推动相关产品专业市场的建设,大力发展健康产品的商贸交易与物流仓储服务。

3.金华-义乌都市区

立足自然和人文资源优势,发挥生物医药上市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积极发展健康旅游和文化、药品与健康食品产业,打造浙中健康产业增长极。重点依托金华山旅游经济区、双龙风景区、仙源湖旅游度假区、武义温泉小镇、金华健康生物医药产业园、东阳特色原料药

材基地等发展平台,发展健康旅游和文化、药品和健康食品产业。充分发挥磐安县中药材集聚优势,以磐安江南药镇入选浙江省首批特色小镇创建单位为契机,打造集中药材种植和生产、中医养生、休闲度假为一体的健康生产和服务平台。依托兰溪天然药物产业基地、金华生物医药产业园的产业基础和龙头企业带动作用,进一步做大做强以中医药为特色的生物医药产业。以义乌市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全面启动为契机,加快义乌健康食品和医药产业的集聚发展。

(三)三带

1.浙西浙南山区健康养生产业带

主要包括衢州、丽水以及杭州西南地区和温州文成、泰顺,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优势,以健康旅游与文化、健康养老、药品与健康食品、体育健身等为发展重点,打造以健康服务业为主导、健康生产为支撑的健康产业体系。

衢州市。充分利用钱江源头的生态环境优势和“四省通衢”的区位优势,结合开化国家公园、千里岗养生休闲区、仙霞岭旅游休闲区、江郎山国际文化休闲养生区、怀玉山乡村休闲区等国家级、省级生态功能区的建设,面向省内、省际周边市场,推动健康服务向前端预防管理与后端护理康复拓展,加快健康养老、健康旅游与文化、体育健身等产业融合发展,推进区域性健康旅游区建设。

丽水市。充分发掘中药和健康产品种养、生态环境资源优势,依托龙泉的食用菌、中药产品,缙云中药材及黄帝文化,松阳的茶养生文化、道家文化、儒家文化,庆元的食用菌、廊桥文化、“扁鹊”中医养生文化及中国生态环境第一县的独特优势和历史人文资源优势;遂昌中草药、茶叶产品,景宁畲医畲药等优势资源,加强与地区优越的生态环境资源向结合,重点发展养生养老、健康旅游和文化、畲医药等领域。

2.浙东沿海健康制造产业带

主要包括绍兴、宁波、舟山、台州、温州(除文成、泰顺),立足现有生物医药和化学原料药制造业基础,突出海洋生物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海洋生物为特色的药品和健康食品研发和制造,强化科技创新、开发高端产品,壮大产业规模和市场竞争力;着力开发以海洋休

闲养生为特色的健康旅游和文化、体育健身产业,积极引进高端民资医疗服务、健康管理等机构,打造医疗、保健、养生为一体的沿海健康旅游产业链。

绍兴市。以技术创新为引领,提高生物医药、化学原料药、健康食品等传统优势产业的自主开发能力,推进健康装备和医用新材料产业的发展,积极建设滨海和新昌两个健康产业集聚区,以循环经济理念指导产业转型和生产力布局调整。以绍兴市南部山区休闲养生空间为核心,依托柯桥、上虞、诸暨、嵊州、新昌的自然山水、文化积淀和田园风光等资源,通过资源的深度开发、养生休闲设施的完善配套,发展集旅游、养生、中医药、美容等健康旅游与文化产业,积极打响“中国长生第一镇”的品牌效应。

舟山市。以海岛旅游和佛教文化为根基,以推进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和舟山群岛海洋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为契机,发展休闲度假、禅修养生、康体养生、海洋体育运动,努力打造国际著名的群岛型海洋旅游养生目的地和世界一流的佛教文化旅游胜地。积极发展以疗养结合为模式的智慧医疗与健康管理服务业,引进高端民资机构,优化医疗服务模式,提高海岛医疗服务水平,建设健康旅游先行区。以中国(舟山)海洋科学城科创园、舟山经济开发区海洋生物医药园为载体,引进国内外海洋生物科技成果、知名生物医药企业、高端生物医药项目,加快发展海洋生物医药和健康食品制造业。

台州市。充分发挥化学原料药行业的比较优势,以台州国家化学原料药基地为主要平台,加快引进和扶持一批生物医药产业的重大项目和龙头企业,促进药品和健康食品领域提升发展;同时加强园区循环化改造,加快化学原料药产品更新换代,推进医化企业向下游高附加值的制剂领域延伸,积极培育新兴领域产品和技术,打造现代绿色制药产业链,形成国家级循环化生物医药产业示范基地。依托山水资源、佛道文化和海岛岸线,积极发展康体养生、禅修养生、体育休闲项目,打造浙东休养养生示范区。

3.浙北平原健康休闲产业带

以湖州、嘉兴两市为主的浙北城市群,应充分利用长三角等优势健康产业资源,创新合作模式,引进先进的产业理念和发展模式,促进健康信息、健康旅游和文化、体育健身等产业高端化、国际化发展趋势。

湖州市。凭借在长三角中独特的区位、生态、文化和相关产业基础优势,以深入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为契机,扎实推进环莫干山国际养生健体、安吉生态健康欢乐城、长兴水口异地生态养生养老、南浔健康养老产业等生态养生基地建设,着力推进鑫远太湖国际健康城、浙北医学中心等医疗服务重大项目建设,拓展提升国际南太湖五项户外运动、江南天池户外滑雪健身、国际长兴二界岭山地自行车越野挑战赛等户外运动特色品牌,重点推进德清生物医药产业、安吉健康医药产业、南太湖生物医药产业、浙北精品中药谷、中国化妆品等健品产销基地建设,努力打造长三角“健康谷”。

嘉兴市。对接上海、杭州两地优势医疗卫生资源,重点发展特色化、高端化、规模化的非公医疗机构,打造全省社会资本办医的试点城市之一;依托山、海、湖、镇、城特色鲜明的旅游资源,围绕乌镇国际健康产业园、温泉养生综合体、九龙山健身疗养中心、嘉兴国际健康生态城等一批健康旅游、养生养老项目的开发,积极打造长三角地区健康旅游和文化、健康养老福地。进一步提升健康服务的智慧化、定制化水平,重点发展医疗服务、健康管理、健康信息等电子务平台,着力建成长三角地区的健康信息服务集散中心。

五、主要载体

围绕健康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着力打造一批健康小镇、建设一批重点园区、实施一批重大项目、培育一批骨干企业、构建一批信息服务平台、创建一批人才培养基地,强化对健康产业发展的载体支撑。

(一)打造一批健康小镇

按照省级“特色小镇”建设的要求,因势利导推动以健康产业发展为重点的特色小镇建设,促进健康产业集聚、集群发展,到2020年,力争在全省建成10个健康小镇。支持和鼓励健康服务和健康生产的融合发展,以及健康产业与旅游、文化、科技、信息等融合发展,着力打造以健康产业重大项目为载体,产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的健康产业发展集聚区,在省内乃至全国范围内形成鲜明的区域特色和较强的示范效应。特色小镇规划面积一般控制在3平方公里左右,建设面积一般控制在1平方公里左右,原则上3年内要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0亿元左右(不含住宅和商业综合体项目),

(二)建设一批健康产业重点园区

推进健康产业重点园区(基地)建设,以点带面推动全省健康产业加快发展,到2020年,在全省创建20个健康产业重点园区(基地)。重点依托省级产业集聚区、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区及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打造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特色健康产品制造园区(基地);依托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老年养生旅游示范基地、中医药文化养生旅游示范基地、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等,打造具有较强区域影响力和显著比较优势的特色健康服务园区(基地);依托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农业高科技示范区、乡村旅游示范区等,打造具有较大种养规模,兼具特色健康产品加工、体验等功能的健康种植基地。

(三)实施一批健康产业重大项目

强化重大项目对健康产业发展的引领和支撑作用,以重大项目建设带动传统产业转型和新兴业态培育,到2020年,每年在全省滚动实施100项健康产业重大项目。建立省级健康产业重大项目库,优先纳入省重大产业项目和省农业重大项目,在项目审批、要素保障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对重大项目库实施动态管理,项目所在地政府相关部门定期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检查考核,省级管理部门根据考核结果,对健康产业重大项目库进行动态调整。强化健康产业重大项目对相关产业发展的带动作用,围绕重大项目构建特色健康产业链,打造一批产值规模、技术水平在全国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的健康产业集群。

(四)培育一批健康产业骨干企业

充分发挥大集团、大企业的核心和带动作用,形成骨干企业带动相关中小企业的健康产业发展格局,到2020年,在全省培育100家健康产业骨干企业(机构)。坚持内部培育和外部引进相结合,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健康服务品牌,鼓励本省大集团、大企业进军健康服务领域,重点在医疗服务、健康养老、健康信息、健康旅游等领域培育一批骨干企业(机构);紧紧抓住浙江由医药大省向医药强省转变、由制造大省向制造强省转变的有利时机,重点在生物医药、特色医疗器械、体育健身用品制造等领域培育一批骨干企业;充分发挥浙江的中药资源和海洋生物资源优势,重点在中药材种植、海洋生物资源开发等领域培育一批骨干企业。

(五)构建一批健康产业信息服务平台

加快推进健康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为健康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内在动力,到2020年,建成覆盖全省的健康信息平台、远程医疗服务平台、智慧医疗应用平台、药品和医疗器械电子商务平台等信息服务平台。加快建设省、市、县三级健康信息平台,健全人口、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三大基础数据库,完善公共卫生、计划生育、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管理、综合管理等重点业务应用系统;以区域医疗资源中心为载体,通过建立远程心电、远程病理、区域影像、区域检验等区域化信息系统,积极构建覆盖全省、互联互通的远程医疗平台;以信息化建设提升医疗服务水平,积极构建集预约诊疗、网上支付、诊疗信息查询等功能于一体的智慧医疗应用平台;充分发挥浙江省电子商务产业发展优势,支持建立药品、医疗器械、保健用品等健康服务产品的电子交易平台。

(六)创建一批健康产业人才培养基地

加大相关教育资源整合力度,构建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协调互促的健康产业人才培养体系,到2020年,在全省建成10家学科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规模位居全国前列的健康产业人才培养基地。鼓励浙江大学、温州医科大学、浙江中医药大学等高等院校加强相关教学科研资源建设,重点打造生命科学、医学、药学、健康信息、健康食品等领域的研究型和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加大对高等专科学校、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健康服务类相关专业的扶持力度,重点打造健康管理、健康养生、中医药保健、康复护理、健康旅游、健康制造等领域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充分依托职业院校和成人(社区)学院,积极开展健康产业从业人员的在岗培训和继续教育,加快健康产业实训基地建设。

六、实施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

切实加强领导,完善健康服务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及时协调解决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完善健康产业发展工作推进机制,开展健康产业发展定期督导工作,对重点行业和领域开展督导检查,及时发现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障碍和突出问题。完善规划体系,切实做好健康产业发展的顶层设计,围绕发展定位和发展重点,结合总体空间布局,进一步编制健康产

业重点领域和重点行业的专项规划,形成统一衔接的健康产业发展规划体系。

(二)深化体制改革

全面深化改革,在健康产业发展中突出市场地位,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进一步简政放权,着力改善政府审批服务,简化项目审批环节,建立健康产业市场准入、重点项目审批等方面的“绿色通道”。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入实施“两提升、双下沉”工作,加快建立分级诊疗制度;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公立医院改制,探索建立混合所有制医疗机构;深化医药价格改革,开展部分医疗服务价格改革试点;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加快商业健康保险发展,推动基本医疗保险与商业健康保险的有效衔接;落实医师多点执业等改革配套措施,进一步释放健康产业发展活力。

(三)强化政策支持

加快推进健康产业发展相关扶持政策的落实,在省级重大战略中充分重视健康产业的发展,加强政策统筹。充分发挥省转型升级产业基金对健康产业的引导作用,推动设立健康产业相关子基金,引导社会资本、金融资本投资健康产业。全面梳理健康产业领域的相关政策,取消不合理规定,切实落实国家和省级相关部门出台的各项优惠措施,着力从市场准入、财政支持、土地供给、税收优惠、人才队伍建设、技术创新、投融资政策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探索健康产业发展正面引导和负面清单相结合的管理方式,促进重点领域加快发展。建立健全政府购买社会服务机制,研究制订政府购买健康产业公共产品指导目录。

(四)规范行业管理

完善健康产业统计制度,建立健全科学、统一的健康产业统计指标体系;完善健康产业的监测指标体系,开展健康产业的监测工作;研究确定健康产业发展指数,并建立健康产业发展信息定期公布制度。建立健全行业发展和自律机制,推动建立健康产业联合会、协会、学会等行业组织,充分发挥行业组织的协调、服务和监管作用。建立完善健康产业标准体系,鼓励行业组织开展健康产业以及各细分行业的标准制(修)订工作,支持参与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的制(修)订。制订健康产业行业规范,探索建立不良诚信企业(机构)黑名单制度和不良信用者强制退出机制。

河北省“大健康、新医疗”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

河北省“大健康、新医疗”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大健康、新医疗”产业以维护和促进人民群众身心健康为目标,包括以医疗服务机构为主体的医疗产业,以药品、医疗器械以及其他医疗耗材产销为主体的医药产业,以保健食品、健康产品为主体的保健品产业,以健康养老、健康旅游、体育健身、健康咨询服务、调理康复和健康保险等为主体的健康服务产业。 为促进“大健康、新医疗”产业发展,根据《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40号)和《河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目标 (一)服务体系基本健全、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医疗健康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健康养老、中医医疗保健、健康旅游、体育健身等多样化服务快速发展,预防、保健、医疗、康复、护理、养老、旅游等服务能力快速提升。社会资本兴办各类医疗健康机构,非公立医疗机构向高水平、规模化方向发展,多元化办医格局基本形成。 (二)产业实力、竞争力明显增强。产业规模显著提升,产业品牌不断涌现,基本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对全省产业转型升级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到2020年,全省规模以上“大健康、

新医疗”产业产值比2015年翻一番,产业总规模超过8000亿元,成为我省战略性支柱产业,综合竞争力显著提升。 (三)技术水平、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完善政产学研用的医药协同创新体系,药品、医疗器械、康复辅助器具、健身产品等研发制造技术水平有效提升。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打造布局合理、科学高效的科技创新基地。运用数据库、计算机筛选、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建设医药产品技术研发、产业化、安全评价、临床评价等公共服务平台。积极发展众创空间,培育一批拥有特色技术、高端人才的创新型中小企业。到2020年,全省健康产业企业研发经费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到3%以上,大中型企业建立科技研发机构比例达到28%以上。 (四)发展环境不断优化、支撑力大幅提高。政策法规体系不断健全,行业标准和规范更加完善,行业管理和监督更加有效,人民群众健康意识和素养明显提高。高端人才引进与培育模式比较完善,大数据、互联网等信息技术与健康产业深度融合,多渠道投入的产业支撑体系基本形成。 二、重点任务 (一)重点打造的主导产业。 1.医药制造业。依托现有制药集团、企业、医院和科研院所,重点发展化学药品、生物制药等领域,构建以基因工程药、新型

贵州省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14-2020年).

如对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打赏,谢谢! 《贵州省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纲要》 序言 大数据是通过快速获取、处理、分析以从中提取价值的海量、多样化的交易数据、交互数据与传感数据。大数据产业是指一切与大数据的产生与集聚、组织与管理、分析与发现、应用与服务相关的经济活动的集合,以数据挖掘分析服务为核心,包含数据中心、宽带网络等基础设施服务,数字内容服务、物联网服务、位置服务等信息服务,智能终端制造、电子元器件制造等电子产品制造,以及智能交通、互联网金融和智慧城市等应用服务。继云计算、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之后,大数据正成为信息技术的新热点,产业发展的新方向,将对人类的生产与生活产生巨大影响,对经济与社会发展带来深刻变革。把握大数据发展方向,推动大数据开发应用,发展大数据服务产业,是推进贵州省信息技术产业集聚发展和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重要抓手,对推动贵州工业结构调整、加快贵州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打造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升级版,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本规划纲要依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黔中经济区发展规划》、《“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以及《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信息产业跨越发展的意见》、《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的部署和要求制定,旨在为贵州省大数据产业发展提供指导。规划期为2014年至2020年。 一、发展机遇与优势 (一发展机遇 1.国家和贵州省全力支持为大数据产业发展提供政策保障 为贯彻落实有关规划和意见,国家35个部委相继出台支持贵州发展的政策文件或与贵州签署合作协议,对贵州省发展的支持力度明显加大。贵安新区跻身国家级新区,在财税、投资、金融、产业、土地、人才等方面享有更多广泛的改革试验权和更加优惠的产业政策,为贵州省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对产业和

大健康产业国内外发展计划

大健康产业的国内外发展状况 概念及范畴 作为一种具有巨大潜力的新兴产业,大健康产业是指维护健康、修复健康、促进健康的产品生产、服务提供及信息传播等活动的总和。包括医疗服务、医药保健产品、营养保健产品、医疗保健器械、休闲保健服务、健康咨询管理等多个与人类健康紧密相关的生产和服务领域。大健康产业不同于传统医疗产业发展模式,是一种从单一救治模式转向"防——治——养"一体化模式。 我国大健康产业由医疗性健康服务和非医疗性健康服务两大部分构成,已形成了四大基本产业群体:以医疗服务机构为主体的医疗产业;以药品、医疗器械以及其他医疗耗材产销为主体的医药产业;以保健食品、健康产品产销为主体的保健品产业;以个性化健康检测评估、咨询服务、调理康复、保障促进等为主体的健康管理服务产业。与此同时,健康领域新兴业态正在不断涌现,包括养老产业、医疗旅游、营养保健产品研发制造、高端医疗器械研发制造等。 市场现状和分析 和美国相比,中国的大健康产业仍处于初创期,在产业细分以及结构合理化方面需要更大的提升和完善。

目前利润率较高的领域有医药制造、医疗器械、保健行业,2010-2014年年均销售利润率达10.11%、10.61%、20.80%. 在发达国家及地区,健康服务业已成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健康服务业规模占GDP比例超过17%,而我国目前的水平还较低。我国的健康服务业刚刚起步,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城镇化加速,未来市场前景广阔,据估算,2013年,我国大健康产业规模预计接近2万亿元,2014年大健康产业规模达2.5万亿元,2011-2014年均复合增长率16.03%,从国际比较看,未

贵州省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14-2020年).

《贵州省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纲要》 序言 大数据是通过快速获取、处理、分析以从中提取价值的海量、多样化的交易数据、交互数据与传感数据。大数据产业是指一切与大数据的产生与集聚、组织与管理、分析与发现、应用与服务相关的经济活动的集合,以数据挖掘分析服务为核心,包含数据中心、宽带网络等基础设施服务,数字内容服务、物联网服务、位置服务等信息服务,智能终端制造、电子元器件制造等电子产品制造,以及智能交通、互联网金融和智慧城市等应用服务。继云计算、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之后,大数据正成为信息技术的新热点,产业发展的新方向,将对人类的生产与生活产生巨大影响,对经济与社会发展带来深刻变革。把握大数据发展方向,推动大数据开发应用,发展大数据服务产业,是推进贵州省信息技术产业集聚发展和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重要抓手,对推动贵州工业结构调整、加快贵州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打造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升级版,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本规划纲要依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黔中经济区发展规划》、《“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以及《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信息产业跨越发展的意见》、《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的部署和要求制定,旨在为贵州省大数据产业发展提供指导。规划期为2014年至2020年。 一、发展机遇与优势 (一发展机遇 1.国家和贵州省全力支持为大数据产业发展提供政策保障 为贯彻落实有关规划和意见,国家35个部委相继出台支持贵州发展的政策文件或与贵州签署合作协议,对贵州省发展的支持力度明显加大。贵安新区跻身国家级新区,在财税、投资、金融、产业、土地、人才等方面享有更多广泛的改革试验权和更加优惠的产业政策,为贵州省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对产业和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全文内容(3).doc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全文内容(3)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全文内容(3) 推进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强化家庭和高危个体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及干预,开展健康体重、健康口腔、健康骨骼等专项行动,到2030年基本实现以县(市、区)为单位全覆盖。开发推广促进健康生活的适宜技术和用品。建立健康知识和技能核心信息发布制度,健全覆盖全国的健康素养和生活方式监测体系。建立健全健康促进与教育体系,提高健康教育服务能力,从小抓起,普及健康科学知识。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发展健康文化,移风易俗,培育良好的生活习惯。各级各类媒体加大健康科学知识宣传力度,积极建设和规范各类广播电视等健康栏目,利用新媒体拓展健康教育。 加大学校健康教育力度 将健康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把健康教育作为所有教育阶段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以中小学为重点,建立学校健康教育推进机制。构建相关学科教学与教育活动相结合、课堂教育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经常性宣传教育与集中式宣传教育相结合的健康教育模式。培养健康教育师资,将健康教育纳入体育教师职前教育和职后培训内容。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全文要点(二) 引导合理膳食 制定实施国民营养计划,深入开展食物(农产品、食品)营养功能评价研究,全面普及膳食营养知识,发布适合不同人群特点的膳食指南,引导居民形成科学的膳食习惯,推进健康饮食文化建设。建立健全居民营养监测制度,对重点区域、重点人群实施营养干预,重点解决微量营养素缺乏、部分人群油脂等高热能食物摄入过多等问题,逐步解决居民营养不足与过剩并存问题。实施临床营养干预。加强对学校、幼儿园、养老机构等营养健康工作的指导。开展示范健康食堂和健康餐厅建设。到2030年,居

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2016_2020

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 (2016-2020年) 数据是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是21世纪的“钻石矿”。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大数据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国务院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全面推进大数据发展,加快建设数据强国。“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的关键时期,全球新一代信息产业处于加速变革期,大数据技术和应用处于创新突破期,国内市场需求处于爆发期,我国大数据产业面临重要的发展机遇。抢抓机遇,推动大数据产业发展,对提升政府治理能力、优化民生公共服务、促进经济转型和创新发展有重大意义。为推动我国大数据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深入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落实国务院《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按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总体部署,编制本规划。 一、我国发展大数据产业的基础 大数据产业指以数据生产、采集、存储、加工、分析、服务为主的相关经济活动,包括数据资源建设、大数据软硬件产品的开发、销售和租赁活动,以及相关信息技术服务。 “十二五”期间,我国信息产业迅速壮大,信息技术快

速发展,互联网经济日益繁荣,积累了丰富的数据资源,技术创新取得了明显突破,应用势头良好,为“十三五”时期我国大数据产业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信息化积累了丰富的数据资源。我国信息化发展水平日益提高,对数据资源的采集、挖掘和应用水平不断深化。政务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全国面向公众的政府网站达8.4万个。智慧城市建设全面展开,“十二五”期间近300个城市进行了智慧城市试点。两化融合发展进程不断深入,正进入向纵深发展的新阶段。信息消费蓬勃发展,网民数量超过7亿,移动电话用户规模已经突破13亿,均居世界第一。月度户均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达835M。政府部门、互联网企业、大型集团企业积累沉淀了大量的数据资源。我国已成为产生和积累数据量最大、数据类型最丰富的国家之一。 大数据技术创新取得明显突破。在软硬件方面,国内骨干软硬件企业陆续推出自主研发的大数据基础平台产品,一批信息服务企业面向特定领域研发数据分析工具,提供创新型数据服务。在平台建设方面,互联网龙头企业服务器单集群规模达到上万台,具备建设和运维超大规模大数据平台的技术实力。在智能分析方面,部分企业积极布局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前沿技术,在语音识别、图像理解、文本挖掘等方面抢占技术制高点。在开源技术方面,我国对国际大数据开源软件社区的贡献不断增大。 大数据应用推进势头良好。大数据在互联网服务中得到广泛应用,大幅度提升网络社交、电商、广告、搜索等服务

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运营方案

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运营方案下载后可修改编辑套用

序言 大数据是通过快速获取、处理、分析以从中提取价值的海量、多样化的交易数据、交互数据与传感数据。大数据产业是指一切与大数据的产生与集聚、组织与管理、分析与发现、应用与服务相关的经济活动的集合,以数据挖掘分析服务为核心,包含数据中心、宽带网络等基础设施服务,数字内容服务、物联网服务、位置服务等信息服务,智能终端制造、电子元器件制造等电子产品制造,以及智能交通、互联网金融和智慧城市等应用服务。继云计算、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之后,大数据正成为信息技术的新热点,产业发展的新方向,将对人类的生产与生活产生巨大影响,对经济与社会发展带来深刻变革。把握大数据发展方向,推动大数据开发应用,发展大数据服务产业,是推进某某省信息技术产业集聚发展和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重要抓手,对推动某某工业结构调整、加快某某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打造某某经济社会发展升级版,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本规划纲要依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某某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黔中经济区发展规划》、《“十

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以及《中共某某省委某某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信息产业跨越发展的意见》、《某某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的部署和要求制定,旨在为某某省大数据产业发展提供指导。规划期为2014年至2020年。 一、发展机遇与优势 (一)发展机遇 1.国家和某某省全力支持为大数据产业发展提供政策保障 为贯彻落实有关规划和意见,国家35个部委相继出台支持某某发展的政策文件或与某某签署合作协议,对某某省发展的支持力度明显加大。贵安新区跻身国家级新区,在财税、投资、金融、产业、土地、人才等方面享有更多广泛的改革试验权和更加优惠的产业政策,为某某省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对产业和人才、资金、数据资源的吸引力显著增强。各类政策叠加效应日益显现,为某某省大数据产业发展带来难得机遇。某某省委、省政府对大数据发展高度重视,将大数据作为某某省的战略重点之一,为加快招商引资、加速资源集聚、推动大数据产业发展提供了保障。 2.某某省重视电子信息产业为大数据产业发展提供产业基础

大健康产业项目规划与实施简述

大健康 产业项目规划与实施简述

2017年10月30日

大健康产业项目规划与实施简述 一、发展趋势 纵观大健康产业发展趋势,大健康产业及其相关产业将会继续保持较为高速的增长,同时,产业融合、产业形态交织,将会为未来5到10年健康产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未来该产业发展的三大趋势是: 一是产品形态的多样化、多元化,传统的健康产业仅仅是给病患提供诊疗、护理服务等服务,而未来的健康产业不仅限于此,有着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是新兴的产业形态正在不断变化,养老、保健、中医药应用和中高端医疗器械等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业界形态在国内已初见雏形,并且聚集了足够强而大的产业技术力量和资本力量,是一个非常好的发展契机; 三是新一代技术的出现会推动国内大健康产业的快速转型和发展,升级产业及产品形态。新一代技术未来会成为大健康产业重要的动力,为战略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包括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智能硬件、人工智能等。很多医疗健康机构非常关心信息技术在医院管理和健康管理等方面的应用。互联网技术能提供实施智能安防,对医疗机构和

健康机构重要区域实施监控自动化。养老(服务)是未来最有前景的产业之一,但养老产业的发展并不仅仅是简单的修建养老机构场所,而是应当用新技术去构建虚拟技术,提升养老服务的专业化、远程化水平、信息化水平,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穿戴技术的应用能提供更加多的功能性产品,帮助老年人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提高老人幸福感。生物医药是健康产业最关注的,目前投资最多的产业。穿戴技术能通过对预防和观察的对象进行实时、分布、移动式的监护,极大提高数据和信息采集的效率和精度。通过云计算来集成不同地区的特定数据,并加以整合,运用大数据管理技术提高模型的效率,从而提高研发的速度,非常有助于生物医药的发展。 二、大健康产业项目内容 大健康是根据时代发展、社会需求与疾病谱的改变,提出的一种全局的理念。它围绕着人的衣食住行以及人的生老病死,关注各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和误区,提倡自我健康管理,是在对生命全过程全面呵护的理念指导下提出来的。大健康产业是具有巨大市场潜力的新兴产业,包括医疗产品、保健用品、保健食品、医疗器械、保健器具、休闲健身、健康管理、健康咨询等多个与人类健康紧密相关的生产和服务领域。

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0年)

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0年) 随着中医药国际化程度的加快,各国对中医药的认知度正逐步提升,目前全球约有40亿人使用中草药产品,年交易额近5000亿元,并以每年10%至20%的速度递增,国际医疗保健服务市场前景广阔。下面是小编带来的关于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0年) ,有兴趣的可以看一看。 为全面提升我县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发展的水平和质量,发挥中医药特色服务作用,拓展中医药服务新领域、新业态,加快推进健康**和生态康养旅游强县建设,按照《**省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广元市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要求,结合《**县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7—2020年)》,特制定本发展规划。 一、发展基础与机遇 (一)发展基础 1. 药材资源丰富。我县拥有药材资源2000余种,中药材作为中医药产业的生产原料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优势突出,全县现有中药材种植总面积达1 2.5万余亩,年产量达8万吨。川明参、白及、黄精、天麻、瓜蒌、丹参、银杏、葛根、百合等道地药材优势产业带正逐步形成。 2. 产业体系日趋完善。全县现有中药材种植及粗加工企业2家,老鸱山药文化博览园已具雏形。2017年底中药材年总产量达8万吨,综合产值超15亿元。 3. 医疗服务发展较好。截至2017年底,我县拥有公

立中医医疗机构1所(三级乙等中医医院),全县100%的综合医院、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有中医科(室),95%以上村卫生室能提供中医药服务,全县基层中医药服务量持续保持50%以上。 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相比,我县中医药健康产业还存在着诸多不足。 1. 产业结构单一,竞争优势不足。中医药产业主要以中药材种植和粗加工为主,企业尚无知名品牌,产品市场占有率不高,对全县中医药产业的示范带动作用不强。 2. 政策措施乏力,吸引能力不足。招商引资的“软实力”有待进一步加强,产业政策和产业发展推进机制还不够健全,项目引进和产业培育的支持力度不够,对规模化产业项目的招商引资吸引力不强。 3. 药材特色欠缺,品种开发不足。我县药材资源丰富,与相邻县区比较特色不明显,规范化不足,规模较小。没有优势品种精深加工企业,综合开发利用不足,未形成产品链及产业链,产品的综合效益不明显。 4. 科技基础薄弱,专业人才不足。作为边远贫困地区发展中医药科技支撑乏力,中药种植、栽培、研发、营销以及中药信息化产业和文化产业等多方面的专业人才较少,缺乏高等院校、产业领军人才及创新团队支持。 (二)发展机遇 1. 国际、国内中医药健康消费需求增长态势良好、前景广阔。近年来医药保健产业和医疗健康服务实现了快速发展,2015年全国医药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达26885亿元,年均增长

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印发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 年)的通知 工信部规[2016]41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 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 有关中央企业,部直属单位: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加快实 施国家大数据战略,推动大数据产业健康快速发展,我部编 制了《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现印发你 们,请结合实际贯彻落实。 工业和信息化部 2016年12月18日

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 (2016-2020年) 数据是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是21世纪的“钻石矿”。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大数据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国务院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全面推进大数据发展,加快建设数据强国。“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的关键时期,全球新一代信息产业处于加速变革期,大数据技术和应用处于创新突破期,国内市场需求处于爆发期,我国大数据产业面临重要的发展机遇。抢抓机遇,推动大数据产业发展,对提升政府治理能力、优化民生公共服务、促进经济转型和创新发展有重大意义。为推动我国大数据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深入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落实国务院《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按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总体部署,编制本规划。 一、我国发展大数据产业的基础 大数据产业指以数据生产、采集、存储、加工、分析、服务为主的相关经济活动,包括数据资源建设、大数据软硬件产品的开发、销售和租赁活动,以及相关信息技术服务。

生命健康产业发展规划报告

深圳市生命健康产业发展规划(2013—2020 年) 日期:2014-04-04浏览次数:594视力保护色: 、《国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深圳国家创新型城市总体规划(2008-2015)》等,编制《深圳生命健康产业发展规划(2013-2020 年)》。 本规划所述生命健康产业包括生命信息、高端医疗、健康管 生命健康产业发展规划报告 【最新资料,WORD 文档,可编辑修改】

理、照护康复、养生保健、健身休闲等领域的生命健康服务业以及为其提供支撑的生命信息设备、数字化健康设备和产品、养老康复设备、新型保健品、健身休闲用品等生命健康制造业。 一、发展基础和面临形势 (一)发展基础 250亿元。新一代测序能力与超大规模生物信息计算与分析能力位居世界第一,无创产前基因检测、疾病筛查等示范应用有序推进,华大基因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基因组研发与科技服务机构。干细胞和肿瘤免疫细胞治疗、基因治疗等生物医疗产业发展基础较

好,部分领域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北科生物建成亚洲最大的综合性干细胞库群和全球首个通过美国血库协会(AABB)认证的综合干细胞库群,涌现赛百诺、博泰生物等一批知名企业。营养保健起步较早,健康管理不断突破,中医养生独具特色,健身休闲快速发展,拥有健康元、第一健康、中航健身会等一批龙头企业。 占。截至2012 家, 技术。 产业发展环境良好。深圳地处珠三角地区,岭南养生文化历史悠久,养生保健氛围浓厚,随着经济发展水平日益提高,公众生命健康意识不断增强,生命健康产业市场需求旺盛。深圳毗邻

香港,开放合作空间广阔。深圳是我国南部美丽的滨海城市,山海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越,具备发展生命健康产业的良好自然条件。深圳是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在政策上具有独特的先行先试优势,率先出台了《深圳国家创新型城市总体规划(2008-2015)》、生物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产业振兴发展规划及配 随着生物技术与信息技术相互渗透融合、体制机制不断创新突破,基因检测、远程医疗、个体化治疗等生命健康服务新业态和新模式层出不穷,生命健康产业将迎来蓬勃发展的战略机遇期。 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带来生命健康产业新需求。随着经济水

6、河北省大健康、新医疗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

河北省“大健康、新医疗”产业 发展规划(2016—2020年) “大健康、新医疗”产业以维护和促进人民群众身心健康为目标,包括以医疗服务机构为主体的医疗产业,以药品、医疗器械以及其他医疗耗材产销为主体的医药产业,以保健食品、健康产品为主体的保健品产业,以健康养老、健康旅游、体育健身、健康咨询服务、调理康复和健康保险等为主体的健康服务产业。 为促进“大健康、新医疗”产业发展,根据《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40号)和《河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目标 (一)服务体系基本健全、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医疗健康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健康养老、中医医疗保健、健康旅游、体育健身等多样化服务快速发展,预防、保健、医疗、康复、护理、养老、旅游等服务能力快速提升。社会资本兴办各类医疗健康机构,非公立医疗机构向高水平、规模化方向发展,多元化办医格局基本形成。 (二)产业实力、竞争力明显增强。产业规模显著提升,产业品牌不断涌现,基本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对全省产业转型升级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到2020年,全省规模以上“大健康、新医疗”产业产值比2015年翻一番,产业总规模超过8000亿元,成为我省战略性支柱产业,综合竞争力显著提升。 (三)技术水平、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完善政产学研用的医药协同创新体系,药品、医疗器械、康复辅助器具、健身产品等研发制造技术水平有效提升。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打造布局合理、科学高效的科技创新基地。运用数据库、计算机筛选、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建设医药产品技术研发、产业化、安全评价、临床评价等公共服务平台。积极发展众创空间,培育一批拥有特色技术、高端人才的创新型中小企业。到2020年,全省健康产业企业研发经费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到3%以上,大中型企业建立科技研发机构比例达到28%以上。 (四)发展环境不断优化、支撑力大幅提高。政策法规体系不断健全,行业标准和规范更加完善,行业管理和监督更加有效,人民群众健康意识和素养明显提高。高端人才引进与培育模式比较完善,大数据、互联网等信息技术与健康产业深度融合,多渠道投入的产业支撑体系基本形成。 二、重点任务 (一)重点打造的主导产业。 1.医药制造业。依托现有制药集团、企业、医院和科研院所,重点发展化学药品、生物制药等领域,构建以基因工程药、新型制剂、医疗器械等为重点的医药产业集群。规模以上工业主营收入由2015年的690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1920亿元。 在化学药方面,围绕心脑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恶性肿瘤、感染性疾病等重大疾病以及临床急需的抗耐药菌和抗真菌类新型抗生素的需求,鼓励集成创新,重点推进石药制剂搬迁扩产升级改造等一批市场广阔、技术含量高的技术改造项目;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靶向、控释缓释、纳米、微囊剂及渗透泵等新剂型及新型药用辅料研发和应用,提高我省制剂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鼓励华药绿色酶法阿莫西林技术升级改造等一批应用绿色环保工艺节能减排项目,积极发展博伦特药业的L-羟脯氨酸等一批高附加值、多品种、小批量的医药中间体或原料药,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规模以上工业主营收入由2015年的600亿元提高到2020年的1430亿元。 在生物药方面,加强抗体、疫苗、基因工程蛋白质及多肽药物的研究与产业化,加快生

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要点解读

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要点解读 工信部17日公布了《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下称《规划》)。《规划》确定了未来5年大数据产业发展规模的目标:到2020年,大数据相关产品和服务业务收入突破1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保持30%左右。下面就来看看网整理的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要点解读吧。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飞速发展,全球数据总量出现爆炸式增长,数据正在成为政府和企业越来越重要的基础性战略资源,可谓21世纪的“钻石矿”。面对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我国高度重视大数据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先后提出“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颁布《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旨在全面推进大数据发展,加快建设数据强国。 面向“十三五”发展的关键时期,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国大数据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深入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落实国务院《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日前,工信部正式印发了《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对我国“十三五”时期大数据产业发展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那么,新一轮《规划》究竟部署了哪些重点工作?未来大数据产业发展将迎来哪些机遇和挑战?为了更好地了解新一轮《规划》,企业网 D1Net特别择选了以下一些要点,为您逐一梳理和解读。 要点一:大数据技术创新是关键 《规划》提出:以应用为导向,突破大数据关键技术,推动产品和解决方案研发及产业化,创新技术服务模式,形成技术先进、生态完备的技术产品体系。 解读:何为大数据产业?《规划》指出,大数据产业指以数据生产、采集、存储、加工、分析、服务为主的相关经济活动,包括数据资源建设、大数据软硬件产品的开发、销售和租赁活动,以及相关信息技术服务。显然,大数据技术是促进大数据产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决定了大数据产品的应用和产业的发展。所以《规划》把大数据技术产品的研发放在产业发展的首位,要求在大数据采集、传输、存储、管理、处理、分析、应用、可视化和安全等关键技术上不断突破,培育安全可控的大数据产品体系,重点突破面向大数据应用基础设施的核心信息技术设备、信息安全产品以及面向事务的新型关系数据库、列式数据库、NoSQL数据库、大规模图数据库和新一代分布式计算平台等基础产品。同时创新大数据技术服务模式,培育数据即服务新模式和新业态,不断提升大数据技术服务能力。 要点二:工业大数据使能智能制造 《规划》提出:加强工业大数据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与布局,推动大数据在产品全生命周期和全产业链的应用,推进工业大数据与自动控制和感知硬件、工业核心软件、工业互

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发展规划(2018

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发展规划(2018 随着中医药国际化程度的加快,各国对中医药的认知度正逐步提升,目前全球约有40亿人使用中草药产品,年交易额近5000亿元,并以每年10%至20%的速度递增,国际医疗保健服务市场前景广阔。下面是带来的关于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发展规划(2018-20年) ,有兴趣的可以看一看。 为全面提升我县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发展的水平和质量,发挥中医药特色服务作用,拓展中医药服务新领域、新业态,加快推进健康**和生态康养旅游强县建设,按照《**省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广元市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要求,结合《**县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7—20年)》,特制定本发展规划。 一、发展基础与机遇 (一)发展基础 1. 药材资源丰富。我县拥有药材资源2000余种,中药材作为中医药产业的生产原料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优势突出,全县现有中药材种植总面积达万余亩,年产量达8万吨。川明参、白及、黄精、天麻、瓜蒌、丹参、银杏、葛根、百合等道地药材优势产业带正逐步形成。 2. 产业体系日趋完善。全县现有中药材种植及粗加工企业2家,老鸱山药文化博览园已具雏形。2017年底中药材年总产量达8万吨,综合产值超15亿元。

3. 医疗服务发展较好。截至2017年底,我县拥有公立中医医疗机构1所(三级乙等中医医院),全县100%的综合医院、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有中医科(室),95%以上村卫生室能提供中医药服务,全县基层中医药服务量持续保持50%以上。 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相比,我县中医药健康产业还存在着诸多不足。 1. 产业结构单一,竞争优势不足。中医药产业主要以中药材种植和粗加工为主,企业尚无知名品牌,产品市场占有率不高,对全县中医药产业的示范带动作用不强。 2. 政策措施乏力,吸引能力不足。招商引资的“软实力”有待进一步加强,产业政策和产业发展推进机制还不够健全,项目引进和产业培育的支持力度不够,对规模化产业项目的招商引资吸引力不强。 3. 药材特色欠缺,品种开发不足。我县药材资源丰富,与相邻县区比较特色不明显,规范化不足,规模较小。没有优势品种精深加工企业,综合开发利用不足,未形成产品链及产业链,产品的综合效益不明显。 4. 科技基础薄弱,专业人才不足。作为边远贫困地区发展中医药科技支撑乏力,中药种植、栽培、研发、营销以及中药信息化产业和文化产业等多方面的专业人才较少,缺乏高等院校、产业领军人才及创新团队支持。

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

.. . 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 数据是基础性战略资源,是21世纪的“钻石矿”。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大数据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实施大数据战略”,国务院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全面推进大数据发展,加快建设数据强国。“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的关键时期,全球新一代信息产业处于加速变革期,大数据技术和应用处于创新突破期,国市场需求处于爆发期,我国大数据产业面临重要的发展机遇。抢抓机遇,推动大数据产业发展,对提升政府治理能力、优化民生公共服务、促进经济转型和创新发展有重大意义。为推动我国大数据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深入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实施大数据战略,落实国务院《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按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总体部署,编制本规划。 一、我国发展大数据产业的基础 大数据产业指以数据生产、采集、存储、加工、分析、服务为主的相关经济活动,包括数据资源建设、大数据软硬件产品的开发、销售和租赁活动,以及相关信息技术服务。

.. . “十二五”期间,我国信息产业迅速壮大,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互联网经济日益繁荣,积累了丰富的数据资源,技术创新取得了明显突破,应用势头良好,为“十三五”时期我国大数据产业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信息化积累了丰富的数据资源。我国信息化发展水平日益提高,对数据资源的采集、挖掘和应用水平不断深化。政务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全国面向公众的政府达8.4万个。智慧城市建设全面展开,“十二五”期间近300个城市进行了智慧城市试点。两化融合发展进程不断深入,正进入向纵深发展的新阶段。信息消费蓬勃发展,网民数量超过7亿,移动用户规模已经突破13亿,均居世界第一。月度户均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达835M。政府部门、互联网企业、大型集团企业积累沉淀了大量的数据资源。我国已成为产生和积累数据量最大、数据类型最丰富的之一。 大数据技术创新取得明显突破。在软硬件方面,国骨干软硬件企业陆续推出自主研发的大数据基础平台产品,一批信息服务企业面向特定领域研发数据分析工具,提供创新型数据服务。在平台建设方面,互联网龙头企业服务器单集群规模达到上万台,具备建设和运维超大规模大数据平台的技术实力。在智能分析方面,部分企业积极布局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前沿技术,在语音识别、图像理解、文本挖掘等方面抢占技术

xxxx大健康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

我行我秀精心整理文档,如有侵权请告知 我行我秀精心整理文档,如有侵权请告知 我行我秀精心整理文档,如有侵权请告知 我行我秀精心整理文档,如有侵权请告知 目录 —、大健康产业内涵及细分领域 (2) 二、大健康产业发展现状 (3) 三'大健康产业市场前景 (5) 四、大健康产业发展机遇 (7) 1、政府政策支持 (7) 2、人口老龄化的加剧 (8) 3、“互联网+”的时代背景 (8) 五、大健康产业发展趋势 (9)

六、如何推动大健康产业发展 (10)

一、大健康产业内涵及细分领域 大健康产业不仅仅指健康产业和服务行业,其内核是产业活动,本质属性是通过市场运作来获得收益。它涉及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形成包含一、二、三产业的全产业链链条。同时,大健康产业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又具有很强的正外部性,完全依靠市场无法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需要政府发挥积极作用。因此,大健康产业在根本属性上与一般产业存在差异,它既包括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由市场机制发挥主导作用的健康、养老等产业,也包括以公共服务为导向、由政府发挥主导作用的公共健康与医疗卫生事业、福利事业等,兼具市场属性和公益属性。需将市场和政府相结合,并协调二者的关系,做到有机衔接、良性互动、可持续发展,实现产业的微利性质。 具体来说,大健康产业是以优美的生态环境为基础,以健康产品制造业为支撑,以健康服务业为核心,通过产业融合发展满足社会健康需求,主要包括健康食品业、保健品业、健身业、健康信息服务业、健康保险业、健康产品批发零售业、医药制造业、养老养生服务业等产业活动类别,同时也 涵盖提供基本健康服务等公益事业内容。 二、大健康产业发展现状 在消费转型升级和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增长的背景下,近几年来,人

长沙市加快发展大数据产业(—2020年)行动计划

长沙市加快发展大数据产业(2017—2020年)行动计划 为贯彻落实国家《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要求,将长沙打造成为全国重要的大数据经济集聚区,夯实长沙市大数据发展基础,推进长沙创建国家中心城市新格局,实现基本现代化目标,特制定本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按照国务院《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要求,充分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把长沙打造成全国重要的大数据经济集聚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以数据资源建设为基础,以应用创新为引领,以产业政策为支撑,以信息安全为保障,优化大数据产业生态环境;充分发挥大数据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应用带动作用,将大数据培育成为市战略性新兴产业新的增长极,为“创新长沙”和“智慧长沙”建设提供重要支撑。 (二)基本原则 1.顶层规划、协同推进 加强战略布局和规划引领,整体筹划培育大数据应用和产业发展生态体系,充分利用大数据手段提升政府公共服务水平,促进传统工业、农业、商业等产业的转型提升和结构调整。政府引领并充分做好对接、协调和服务工作,积极培养引进一批大数据企业和项目,深化互联网在社会经济各领域的应用,发挥企业在大数据发展中的主导作用,通过市场化方式充分激发产学研资用等各方面的积极性。 2.政策集成、机制再造 以国家和湖南省政策为指引,整合长沙市现有信息化、数字化、智慧化等方面的应用和产业政策,形成长沙市实施大数据行动的专项政策,并通过成立长沙市大数据研究院和长沙市大数据专家咨询委员会,构建政府、企业、金融机构协同推进大数据应用和产业发展的新机制。通过构筑大数据公共平

台,实现为大数据应用和产业发展解决共性问题的机制创新,实现基础设施不重复投资,产业环节不重复建设。政府要加快职能转变,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新模式创新,推进大数据产业的深化应用。 3.应用示范、分类推广 在长沙市支柱产业、政务、民生等领域积极开展“大数据”试点示范,推进新技术、新应用、新模式发展,促进大数据在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入应用。要积极培育发展一批大数据示范园区、示范平台、示范企业、示范项目和创业创新模式,带动大数据深入实施通过在各行各业的试点示范,打造各行业的大数据应用标杆,以此形成各行业大数据的产品、装备和服务,并通过政府和企业用户的购买、租赁和政府引导等方式,在各行各业推广大数据的产品、集成方案和服务。 4.财政引导、资本运作 建立以财政资金为引导,多种资本形式共同参与的大数据资金保障新体系,包括设立大数据产业发展投资基金、大数据孵化资金、大数据产品认定及补贴、大数据产品和服务本地采购补贴、大数据服务租赁公司等,为大数据的深化应用和大数据产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三)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在“十三五”期间,夯实长沙市大数据发展基础,推动大数据产业生态体系的初步建成,并逐步扩大大数据产业成果在长沙市经济社会重点领域的应用。全面打造长沙市“13125”的大数据产业发展行动体系。 ——创建一个示范区:全面推进大数据产业发展,将长沙市建设成为全国大数据产业创新应用示范区,培育近千亿规模的大数据产业。 ——推进三项重点工作:完善大数据基础设施,加强基础核心软硬件研发;优化大数据资源建设,推进数据资源开放共享;深化大数据行业应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大健康产业国内外发展

大健康产业的国外发展状况 概念及畴 作为一种具有巨大潜力的新兴产业,大健康产业是指维护健康、修复健康、促进健康的产品生产、服务提供及信息传播等活动的总和。包括医疗服务、医药保健产品、营养保健产品、医疗保健器械、休闲保健服务、健康咨询管理等多个与人类健康紧密相关的生产和服务领域。大健康产业不同于传统医疗产业发展模式,是一种从单一救治模式转向"防——治——养"一体化模式。 我国大健康产业由医疗性健康服务和非医疗性健康服务两大部分构成,已形成了四大基本产业群体:以医疗服务机构为主体的医疗产业;以药品、医疗器械以及其他医疗耗材产销为主体的医药产业;以保健食品、健康产品产销为主体的保健品产业;以个性化健康检测评估、咨询服务、调理康复、保障促进等为主体的健康管理服务产业。与此同时,健康领域新兴业态正在不断涌现,包括养老产业、医疗旅游、营养保健产品研发制造、高端医疗器械研发制造等。 市场现状和分析 和美国相比,中国的大健康产业仍处于初创期,在产业细分以及结构合理化方面需要更大的提升和完善。

目前利润率较高的领域有医药制造、医疗器械、保健行业,2010-2014年年均销售利润率达10.11%、10.61%、20.80%. 在发达国家及地区,健康服务业已成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健康服务业规模占GDP比例超过17%,而我国目前的水平还较低。我国的健康服务业刚刚起步,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城镇化加速,未来市场前景广阔,据估算,2013年,我国大健康产业规模预计接近2万亿元,2014年大健康产业规模达2.5万亿元,2011-2014年均复合增长率16.03%,从国际比较看,未

浙江省健康产业发展规划(2015-2020年)

浙江省健康产业发展规划(2015-2020年) 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和省政府健康产业发展工作部署,实现“打造万亿产业,走在全国前列”的发展目标,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元化的健康服务需求,特编制《浙江省健康产业发展规划(2015-2020年)》。本规划依据《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编制,规划期限为2015年至2020年。 健康产业包括健康服务和健康生产,本规划主要依据我省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及健康产业未来发展趋势,选择医疗服务、健康养老、健康管理、健康信息、健康旅游和文化、医疗装备和器械、药品和健康食品、体育健身等八大领域,作为今后一段时期我省健康产业的发展重点。 一、现实基础 (一)发展现状 浙江健康产业起步早、发展快,“十二五”时期全省产业基础逐步加强,总体呈现快速发展态势。 产业规模不断扩大。2014年全省健康产业总产出4958亿元,增加值1764亿元,增速12.1%,占GDP比重约为4.4%。医药工业总产值约1195亿元;中药材种植总产量突破14万吨,中成药及中药饮片加工总产值达167.8亿元;全省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超过1300家,数量居全国第四位,近年来产值年均增速达20%以上。

产业特色不断凸显。中药材种植和加工继续保持传统优势,其中铁皮石斛的产值占全国市场的80%。智慧健康和第三方诊断领域涌现出一批行业龙头企业,产业规模与实力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现代医药产业形成杭州余杭、绍兴滨海和台州临海等在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产业集聚区块。医疗器械行业形成宁波温州医用磁共振成像设备、桐庐医用硬管内窥镜、金华人工关节与骨科植入材料等特色产业区块。浙北、浙西、浙南等区域发挥资源和生态优势,在养生养老、健康食品等领域形成鲜明特色。 要素支撑不断增强。人才培养力度加大,全省超过50所院校增设了生物制药、养老护理、健康管理等13个健康产业类专业及方向,重点加强健康产业人才培养。信息技术支撑加强,初步建成省级健康信息平台“一个专网”和“三个基础资源库”的健康信息服务基础架构。强化金融支持力度,省政府设立了包括健康产业在内的200亿元的省产业基金,由政府引导、金融机构和产业资本共同设立的健康产业基金不断涌现,社会资本投资健康产业非常踊跃。 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健康产业市场化进程有效推进,省政府先后印发了《关于促进民营医疗机构加快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健康产业相关领域。探索创新医养结合、医师多点执业、职工医保个人账户节余的沉淀基金购买商业健康保险等新机制和新模式,进一步从体制机制上释放健康产业市场活力。 浙江省健康产业在迅速成长的同时,仍然面临一些突出的问题。一是企业规模偏小,产品档次总体不高。全省80%以上的医疗器械企业是中小企业。新型医药产业、医疗器械和高端医用设备领域中产品结构偏单一、科技支撑相对薄弱,研发能力不强,产品附加值不高。二是产业布局分散,集聚程度偏低。与上海、江苏等兄弟省份健康产业集聚程度相比,我省集聚区的规划和建设尚有不小差距,产业集群发展有待进一步加强。三是行业管理多头,体制机制有待完善。健康产业缺乏全面的行业标准,相关统计体系尚未建立,行业审批与管理主体多元,多头管理与缺位错位现象时有发生。四是社会资本投资渠道不畅,资本市场作用难以充分发挥。健康产业迅速形成新的投资热点,但社会资本投入仍存在一定的体制机制壁垒,社会资本投资方式也不尽规范,导致健康产业融资方式单一,资本市场运作尚未成熟。 (二)发展趋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