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跨国并购案例及详细分析

跨国并购案例及详细分析

跨国并购案例及详细分析
一个经典的跨国并购案例是2016年中国化工集团以430亿美元收购瑞士农业化学品公司先正达(Syngenta)的案例。

这是中国企业迄今为止最大的海外收购案之一。

首先,中国化工集团是一家国有企业,致力于化工和农业领域的发展。

而先正达是全球领先的农业科技公司,拥有广泛的农药和种子产品。

这次并购案的目标是为中国化工集团提供更多的农业科技和产品,以满足中国不断增长的农业需求。

此外,该并购还为中国化工集团提供了更多的全球市场份额和技术专长。

然而,这个案例也面临了一些挑战。

首先是先正达的股东们对中国化工集团的收购表示担忧,担心其会削弱先正达的独立性和创新能力。

其次,由于农业是一个高度敏感的领域,涉及到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等重要问题,因此该并购案还面临着监管审批的挑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国化工集团在并购过程中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他们承诺保持先正达的独立性和创新能力,并为其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支持。

其次,他们与先正达的股东们进行了广泛的沟通和协商,以解决其担忧。

最后,他们与相关监管机构进行了积极的合作,以确保并购案的顺利进行。

总的来说,这个案例展示了跨国并购的复杂性和挑战性。

通过合理的规划和积极的沟通,中国化工集团成功地完成了这次并购,为其在农业领域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和机会。

TCL集团跨国并购案例分析

TCL集团跨国并购案例分析

TCL集团跨国并购案例分析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跨国并购已成为企业实现快速扩张、获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TCL集团作为中国家电行业的领军企业,其在跨国并购领域的探索和实践,对于研究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文将围绕TCL集团的跨国并购案例展开深入分析,探讨其并购的动因、过程、绩效以及面临的挑战,以期为中国企业在全球化背景下实施跨国并购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通过对TCL集团跨国并购案例的剖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企业在全球化浪潮中如何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实现自身的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二、TCL集团跨国并购历程TCL集团,作为中国领先的电子消费产品制造商,其跨国并购的历程可谓波澜壮阔,充满了机遇与挑战。

从2002年开始,TCL集团便踏上了国际化的征程,其并购策略主要以扩大市场份额、获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以及实现品牌国际化为主要目标。

2002年,TCL集团首次尝试跨国并购,以并购德国施耐德电器为起点,这一举动标志着TCL正式进入欧洲市场。

施耐德电器在欧洲拥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和品牌知名度,此次并购为TCL进入欧洲市场提供了跳板。

随后的几年中,TCL集团继续深化其国际化战略,相继并购了法国汤姆逊彩电业务和阿尔卡特手机业务。

这两次并购对于TCL来说意义重大。

并购汤姆逊使得TCL获得了欧洲彩电市场的份额,并借此机会提升了自身在全球彩电市场的地位。

而并购阿尔卡特则让TCL快速进入了手机市场,并获得了阿尔卡特在研发、品牌和渠道方面的优势资源。

然而,跨国并购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

在并购后的整合过程中,TCL集团面临着文化差异、管理冲突、技术融合等多重挑战。

尤其是在手机业务方面,由于市场环境的快速变化和技术更新迭代的速度加快,TCL在整合阿尔卡特的过程中遇到了不少困难。

尽管如此,TCL集团并未放弃其国际化战略。

通过不断的调整和优化,TCL逐渐适应了国际市场的竞争环境,并在跨国并购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跨国并购案例分析

跨国并购案例分析

跨国并购案例分析在当今全球化的经济背景下,跨国并购成为了许多企业扩张业务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通过分析一个实际的跨国并购案例,来探讨这一现象对企业发展的影响。

案例背景,2015年,中国电子巨头华为公司宣布收购德国企业KUKA,这一交易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KUKA是一家专注于工业机器人制造的企业,在全球范围内享有盛誉。

而华为则希望通过收购KUKA来进一步扩大其在工业自动化领域的影响力。

首先,跨国并购对于企业的战略布局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收购KUKA,华为得以快速进入工业机器人领域,弥补了自身在这一领域的短板。

同时,KUKA也能够借助华为在全球市场的渠道和资源,实现更快速的国际化发展。

这种战略布局不仅有利于企业提升竞争力,还能够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商业机会。

其次,跨国并购对于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全球化背景下,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往往具有各自独特的技术优势和创新能力。

通过跨国并购,企业可以实现资源的整合和优势互补,从而推动技术创新的跨越式发展。

华为收购KUKA后,不仅能够将自身在信息通信领域的技术优势与KUKA在工业机器人领域的专业知识相结合,还能够通过合作共享技术资源,实现更高水平的技术创新。

此外,跨国并购还对企业的国际市场拓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通过收购KUKA,华为不仅能够进入德国市场,还能够借助KUKA在全球范围内的销售网络和客户资源,实现全球市场的快速拓展。

这种国际市场拓展不仅有助于企业在全球范围内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还能够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商业机会和发展空间。

总的来说,跨国并购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通过收购KUKA,华为不仅实现了在工业机器人领域的战略布局,还推动了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同时实现了国际市场的快速拓展。

然而,跨国并购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包括文化融合、管理体系整合等方面的问题。

因此,企业在进行跨国并购时需要谨慎选择合作伙伴,充分评估风险,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够实现跨国并购的双赢局面,为自身的发展开辟更广阔的空间。

吉利、上汽海外并购案例分析

吉利、上汽海外并购案例分析

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并购案例分析郑墩12125173一、吉利汽车并购沃尔沃我认为以下几点是这次并购案例的成功原因:(1)并购战略与目的明确。

吉利拥有明确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并能依据自己的战略规划目标制定合理的战略举措,尤其是制定通过并购手段来获取跨越式发展的路径。

(2)确定并购目标,等待并购良机。

吉利持续观察、等待合适的并购时机,在时机的选择上吉利避免在沃尔沃所处大环境非常好的时候进行并购,而选择金融危机的时候进行并购是十分明智的。

(3)选择了专业并购团队。

在法律、财务、并购、公关、行业运作等方面,吉利选择了国际化的并购专业合作团队做尽职调查、并购要约制定、政府公关、并购谈判等工作,加强对细节的关注,避免引起公众、政府及工会的对立情绪,尤其关注竞争对手特别是潜在竞争对手,避免被打个措手不及。

(4)后期整合得力。

并购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获取海外资源来充实企业的关键竞争要素。

没有强有力的整合方案,并购将拖累母公司的发展。

而吉利正是对并购后的运营方案有着详尽的计划,才获得了福特的青睐。

(5)具备利用重大项目进行资本运作的能力。

吉利通过并购使其股票增值200多亿港币,未来沃尔沃如果实现赢利,吉利将很有可能再将其作为优质资产注入上市公司,从而实现实业与资本市场的双重收益。

吉利成功签订并购沃尔沃协议给中国传统制造业企业有很多启示,要成功完成海外并购,至少要满足以下几个条件:一要有足够的国际经验。

国际化经营经验越丰富的企业,采取海外并购后的经营绩效越好.而目前,大多数中国企业仍普遍处于“走出去”的起步阶段,综合国际经验还不充分。

在生疏的环境实施海外并购时,由于对当地制度法规、经营惯例、社会意识等缺乏了解而遭遇多种挫折。

二要有宽容的企业文化。

中国企业在开辟海外新市场之初,必然要努力迅速灵活地适应当地人文社会环境,以便能遵循当地的传统规范。

综观一些在西方国家发起的夭折或绩效欠佳的并购案例,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因两地文化差异较大,使海外分支的经营模式和理念难与当地社会固有的习俗观念相契合。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成功案例大全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成功案例大全

中企海外并购成功案例大全2004年12月8日,联想用12.5亿美元购入IBM的PC业务,自此,位于全球PC市场排名第九位的联想一跃升至第三位。

这次并购从品牌、技术、管理、产品、战略联盟和运营等各方面对于联想本身都有巨大的提升。

并购后,IBM个人电脑业务的全套研发体系归联想所有,联想的采购和营销成本则由于借助了IBM原有的分销渠道得到大大优化。

点评:联想的经验告诉我们,民族企业尽管在技术、管理等方面相比国外企业处于低位,但如果敢于抓住时机,取己所需,那么,借助这种品牌并购迅速上位也是未来中国企业迅速扩大海外影响的可取之道。

2005年底,海尔在总裁张瑞敏制定的名牌化战略带领下进入第四个战略阶段——全球化品牌战略阶段。

海尔“走出去”的主要特点是:经营范围——海尔自己的核心产品;发展进程——从创造国内名牌、国际名牌着手,到出口,再到跨国投资,渐进性发展;对外投资方式——以“绿地投资”即新建企业为主;跨国投资效果——成功率高,发展快。

如今的海尔已在全球建立了29个制造基地,8个综合研发中心,19个海外贸易公司,员工总数超过6万人,2008年海尔集团实现全球营业额1190亿元。

点评:拥有像海一样宏大目标的海尔,不仅伸开臂膀广纳五湖四海有用之才,更具备了海一样强大的自净能力。

它有清晰的自我定位和战略方向,不断提升的创新能力和对市场的准确把握,是海尔如今不断演绎全球神话的筹码。

吉利汽车:并购沃尔沃吉利在成功实施以自主创新为主的名牌战略之后,开始了以海外收购为主的品牌战略。

2009年4月,吉利汽车收购了全球第二大自动变速器制造企业澳大利亚DSI公司,使其核心竞争力大大增强。

2010年3月28日,吉利汽车与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在瑞典哥德堡正式签署收购沃尔沃汽车公司的协议。

点评:吉利作为我国汽车行业海外品牌战略的先行者,如果能安全度过磨合期,在实现技术资产有效转移和与工会达成一致上有所突破,真正掌控国际著名品牌,吸收一流技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就可以说中国汽车产业海外并购之路获得成功。

跨国并购成功案例分析_跨国并购经典案例

跨国并购成功案例分析_跨国并购经典案例

跨国并购成功案例分析_跨国并购经典案例跨国并购是当代企业国际拓展的重要形式,也是近年来国际直接投资流动的最主要形式之一。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我国企业规模的不断壮大,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把跨国并购作为对外直接投资、开拓国际市场的新策略。

以下是店铺分享给大家的关于中国企业跨国成功并购案例分析,欢迎大家前来阅读!中国企业跨国成功并购案例分析篇12014年11月12日,锦江国际和美国喜达屋集团联合公布:双方就喜达屋资本出售卢浮集团和子公司卢浮酒店集团100%股权签署相关协议。

经此一役,锦江国际旗下酒店将超过2800家,34万间客房分布全球52个国家和地区,并由此跻身全球酒店排名前8位。

卢浮酒店集团成立于1976年,是欧洲和法国第二大连锁酒店集团,其100%股权由喜达屋资本通过旗下私募股权基金持有,截至2014年6月,卢浮酒店集团布局全球46个国家,拥有、管理和特许经营1115家酒店,91154间客房。

6大酒店品牌覆盖1—5星级,在欧洲的核心市场具高知名度,位于全球领先地位。

锦江国际与其谈判完成后,向旗下经营酒店的上市公司锦江股份发函征询是否作为收购方参与该项目。

锦江股份决定收购并在上市公司履行完成法定程序后即与喜达屋签署了《股份购买协议》。

2015年1月14日,停牌两个多月的锦江股份发布公告,拟以百亿人民币巨资收购卢浮集团100%股权,以期拓展国际化战略。

这是国内酒店业最大一笔海外并购,也是中国证监会于2014年四季度放开上市公司现金并购政策以来,交易金额最大的一起并购案例。

1月30日,锦江股份股东大会以高达99%的赞成率高票通过此项并购案。

锦江股份的战略投资者弘毅投资当日表示,基于对有限服务型酒店行业的看好以及对锦江股份和收购标的管理团队的高度肯定,弘毅投资认可本次收购,并将在未来发展中积极履行股东职责。

“品牌管理协同和客源优势带来看点,通过跨国收购分享出境游市场蛋糕。

预计此次收购有望增厚锦江股份2015年净利润1350万—3800万欧元,按照最新汇率计算,可以增厚公司净利润0.96亿—2.71亿元人民币。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案例分析——以海尔并购GE为例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案例分析——以海尔并购GE为例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案例分析——以海尔并购GE为例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案例分析——以海尔并购GE为例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深,中国企业跨国并购越来越成为一种常见的发展战略。

其中,中国家电巨头海尔集团并购美国跨国公司通用电气(GE)的案例备受瞩目。

本文以海尔并购GE为例,展开深入分析,探讨其背后的动因、所面临的挑战以及实现的收益。

一、案例背景海尔集团成立于1984年,起初只是一家小型冰箱厂,通过长期的转型和发展,成为全球家电制造业的巨头。

而通用电气(GE)则是一个拥有多元化业务的全球性电气设备制造和综合服务提供商。

在2016年,海尔集团以57亿美元的价格完成对通用电气家电业务的收购,成为GE家电的控股股东。

二、动因分析1. 打开全球市场:海尔通过并购GE,进一步巩固了其在全球市场的地位。

海尔通过收购GE家电,实现了在北美市场的快速扩张,加快全球布局的步伐。

2. 构建全球供应链:GE具有先进的供应链管理经验,与海尔具有较大的互补性。

此次并购使得海尔能够借鉴GE的供应链经验,优化自身的供应链管理,提高生产效率并降低成本。

3. 强化创新能力:GE拥有世界一流的技术实力和研发能力,在智能制造、物联网等领域具有先进的技术优势。

通过并购GE,海尔可以借鉴其创新理念和技术优势,提升自身的研发和创新能力。

三、面临挑战1.文化差异:海尔和GE在企业文化、管理理念等方面存在差异,这可能导致在企业整合中出现冲突和摩擦。

如何在并购过程中解决文化差异,保持员工的稳定和积极性是一个重要挑战。

2.风险控制:并购过程中,存在着市场风险、融资风险以及金融风险等多方面的风险。

如何科学评估风险,制定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是企业并购过程中必须要面对和应对的挑战。

四、实现的收益1. 市场份额扩大:通过并购GE,海尔在北美市场的市场份额迅速提升,进一步巩固了在全球市场的地位。

海尔可以借助GE的品牌影响力和销售网络,加速产品在国际市场的推广和销售。

2. 技术优势提升:GE在创新技术方面拥有独特的优势,海尔通过并购GE,获得了GE的技术知识和专利,能够更快速地推动自身的技术改进和创新,提高产品竞争力。

法律跨境并购案例(3篇)

法律跨境并购案例(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跨国并购已成为企业拓展国际市场、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手段。

然而,跨国并购涉及的法律问题复杂多样,包括跨国并购的法律风险、法律程序、法律监管等。

本文将以A公司并购B公司为例,分析跨国并购中的法律挑战,并探讨相应的法律应对策略。

二、案例背景A公司是一家中国知名的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业务涉及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领域。

为拓展国际市场,A公司计划收购B公司,B公司是一家在英国注册的具有先进技术的企业。

此次并购涉及巨额资金,且涉及多个国家和地区,因此法律风险较高。

三、跨国并购的法律挑战1. 法律风险(1)反垄断法规风险:跨国并购可能涉及反垄断法规,如欧盟的《欧洲联盟运行条例》和中国的《反垄断法》。

并购双方需确保并购行为符合相关法律法规,避免因违反反垄断法规而受到处罚。

(2)跨境法律差异风险:不同国家和地区在合同法、公司法、劳动法等方面存在差异,并购双方需充分了解目标国家的法律环境,以规避法律风险。

(3)知识产权保护风险:并购过程中,知识产权的归属、许可使用等问题需要妥善处理,以保护并购双方的利益。

2. 法律程序(1)尽职调查:并购双方需对目标公司的财务状况、法律合规性、业务运营等方面进行全面调查,以确保并购决策的准确性。

(2)合同谈判:并购双方需就并购条款进行谈判,包括价格、支付方式、交割条件等。

(3)审批程序:并购行为可能需要获得相关国家或地区的政府审批,如反垄断审批、国家安全审批等。

3. 法律监管(1)反垄断监管:并购双方需遵守反垄断法规,接受反垄断审查。

(2)税收监管:并购过程中可能涉及税收问题,如企业所得税、增值税等。

四、案例分析1. A公司并购B公司的法律风险(1)反垄断法规风险:A公司并购B公司可能涉及欧盟和中国的反垄断法规。

为规避风险,A公司需与B公司协商,调整并购方案,确保并购行为符合相关法律法规。

(2)跨境法律差异风险:A公司需了解英国的法律环境,包括合同法、公司法、劳动法等,以确保并购行为符合英国法律。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经济绩效分析——联想、TCL、上汽的跨国并购案例研究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经济绩效分析——联想、TCL、上汽的跨国并购案例研究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经济绩效分析——联想、TCL、上汽的跨国并购案例探究引言:随着全球化的加速推行,中国企业纷纷踏足国际市场,通过跨国并购来实现快速扩张与进步。

在这一过程中,联想、TCL和上汽等中国企业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进行了跨国并购,并在不同程度上取得了一定的经济绩效。

本文将以这三家企业为案例进行深度探究和分析,以探究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经济绩效。

一、联想的跨国并购联想集团是中国著名的电脑与IT设备制造企业,自1990时期末开始进行跨国并购。

最具代表性的案例是在2005年收购了美国IBM的个人电脑业务。

此次并购不仅使联想成为全球个人电脑市场的主要参与者,还带来了其他重要业务领域的机会。

起首,该并购扩大了联想的市场份额和规模。

通过收购IBM的个人电脑业务,联想迅速增加了产品线和全球市场份额,使得联想成为全球最大的个人电脑生产商之一。

此外,该并购也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研发能力,进一步提升了联想在全球的技术竞争力。

其次,该并购也带来了可观的经济利益。

通过整合并优化资源,联想实现了生产成本和销售额的双重增长,有效提升了盈利能力。

同时,联想还借助美国市场的稳定,进一步推动了中国IT企业走向国际市场的步伐,实现了品牌的国际化。

然而,该并购过程中也存在一些挑战和困难。

例如,文化差异和管理理念的融合问题,以及合规与风险控制等方面的挑战。

联想需要克服这些问题,不息调整和改进经营策略,确保跨国并购的经济绩效可持续进步。

二、TCL的跨国并购TCL是中国著名的家电和电子产品制造企业,也是中国跨国并购的早期实践者之一。

最具代表性的案例是在2003年收购法国汤姆逊电视机业务。

此次并购不仅使TCL进入了欧洲市场,还获得了世界著名的汤姆逊品牌和技术。

起首,该并购提供了TCL进军国际市场的机会。

通过收购汤姆逊电视机业务,TCL马上扩大了欧洲市场份额,并通过使用汤姆逊品牌进行产品销售。

这大大提升了TCL在国际市场的品牌著名度和竞争力。

中国科学技术行业跨国并购案例

中国科学技术行业跨国并购案例

我国科学技术行业跨国并购案例随着我国科学技术行业的不断发展和全球化趋势,越来越多的我国科技企业开始涉足跨国并购市场,以加强自身实力和拓展国际市场。

本文将以具体案例为例,探讨我国科学技术行业的跨国并购情况,分析其影响和趋势。

一、案例分析我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以下简称我国电子)是我国最大的国有科技企业之一,主要从事电子信息技术领域的科研、生产和销售。

2016年,我国电子以77.1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美国半导体公司高通。

这一巨额跨国并购案引起了国际舆论的广泛关注,也成为我国科学技术行业跨国并购发展的一个重要案例。

我国电子此次跨国并购的目的在于增强在全球半导体市场的竞争优势,提升自身在芯片技术领域的研发和生产能力。

通过收购高通,我国电子不仅能够获得先进的半导体技术和专利,还能够进一步打开国际市场,促进自身企业的国际化进程。

另一个案例是我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以下简称我国航天)与美国航空航天公司波音的合资项目。

我国航天通过与波音合作,获得了先进的飞机设计和制造技术,同时也促进了中美两国在航天领域的技术合作和交流。

这一合资项目不仅有利于我国航天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力,也有助于推动我国航天产业的国际化发展。

以上两个案例充分展示了我国科学技术行业跨国并购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也体现了我国科技企业通过跨国并购获取先进技术、市场资源和管理经验的战略意图。

二、影响分析1. 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跨国并购可以帮助我国科技企业获得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整合国际资源和优势,我国企业能够更好地满足国际市场需求,拓展海外业务。

2. 推动产业国际化发展通过跨国并购,我国科技企业能够直接进入国际市场,加速产业国际化进程,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这将有利于我国科技企业加快与国际先进企业的接轨步伐,提升国际竞争力。

3. 促进科技合作与交流跨国并购能够促进中外企业之间的技术合作和交流,促进国际科技合作共赢。

我国科技企业在全球范围内积极寻求与国际企业的合作,助力国际科技界的共同进步。

TCL集团跨国并购案例分析

TCL集团跨国并购案例分析

T CL集团跨国并购案例分析TCL集团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创立于1981年,是中国最大的、全球性规模经营的消费类电子企业集团之一,2009年TCL品牌价值达417.38亿元人民币(61.1亿美元),蝉联中国彩电业第一品牌。

汤姆逊公司汤姆逊是法国最大的国家企业集团,位居全球第四大的消费类电子生产商。

汤姆逊的业务范围集中在视讯产品系列和数码处理等领域,是一家工业和科技并重的世界级集团。

在媒体内容的制作与传输领域,汤姆逊占有整个欧洲解码设备60%~70%的市场份额,并垄断了好莱坞几乎所有主要的内容传输与后期制作设备及其服务。

在欧美的DVD碟片软件市场,汤姆逊下属的碟片公司更有市场份额高达85%的垄断性占有率。

并购情况简介2004年7月29日,TCL与法国汤姆逊共同出资4.7亿欧元,其中TCL出资3.149亿欧元占67%的股份,Thomson出资1.551亿欧元持有另外33%的股份,合资组建的全球最大彩电企业TTE CORPORATION(简称TTE)在深圳隆重开业。

然而,并购背后却显出了资本隐患。

当时的Thomson彩电业务一年亏损1.3亿欧元。

阿尔卡特的手机业务一年亏损0.8亿欧元,而2003年TCL一年的净利润才约为0.57亿欧元。

并购的前期是要用现金填补并购窟窿的,这就容易把资金链拉长,造成现金流风险。

“造血”能力的不足,“输血”过量,便会引发资本黑洞——资金连断裂,导致企业“休克”或“死亡”。

由于TTE欧洲的销售渠道是以销售CRT显示器见长的欧洲业务模式。

落后的产品不能及时适应市场的转变,以及新产品研发上市缓慢,TTE欧洲的市场就成了“闭路”。

而这时,TCL 在国内所擅长的促销战,因资金链吃紧及业务模式不同,在欧洲市场也就发挥不了什么作用。

直到2005年7月,TCL以1亿港元接手Thomson在欧美400多人的销售团队。

本打算从生产、研发到销售整个环节都可以更有效的驾驭这个“巨无霸”企业。

但是接手后,却发现文化不相容、供应链整合缓慢,研发落后、新品上市缓慢、产品售价没有竞争力,到最后不得不对TTE欧洲进行业务重组。

跨国并购成功案例

跨国并购成功案例

篇一:跨国并购案例分析跨国并购案例分析——联想集团并购ibm pc部门一、引言诺贝尔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指出,“没有一家大的美国公司不是通过某种程度,某种方式的兼并成长起来的,几乎没有一家大公司是靠内部扩张成长起来的。

”自中国加入wto后,随着国内市场的逐步开放,大型跨国公司纷纷进入我国市场,在家电、电梯、日用化学、食品饮料、汽车和it等多个行业开展了激烈的竞争。

为了更好的应对来自跨国公司的竞争,我国企业纷纷迈出国门以寻求创造性资产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本文选择联想集团作为案例研究对象,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下,作为一家在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浪潮中处于风潮浪尖的企业,其并购ibm pc部门的案例成为近些年来中国企业跨国并购中的典型案例。

二、联想集团并购案背景介绍(一)并购双方简介1.联想集团简介惠阳及深圳、印度的庞帝其利(pondicherry)及墨西哥的蒙特雷(monterrey)设有个人电脑制造基地,并于全球采用合同制造及oem。

根据美国《财富》杂志公布的2008年度全球企业500强排行榜,联想首次上榜,排名第499位,年收入167.88亿美元。

根据美国《财富》杂志公布的最新2012年度全球企业500强排行榜,联想集团再次上榜,排名第370位,年收入295.744亿美元,利润4.73亿美元。

过去的十几年里,联想集团秉承“让用户用的更好”的理念,致力于为中国用户提供最新最好的科技产品,推动中国信息产业的发展。

联想从2003年更换标识,2004年成功签约为国际奥委会全球合作伙伴,到今天与ibm形成战略联盟,正一步一步走向世界顶级企业的行列。

2.ibm公司简介ibm,即国际商业机器公司(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的英文缩写。

1911年创立于美国,是全球最大的信心技术和业务解决方案公司,目前在全球拥有雇员31万多人,业务遍及160多个国家和地区。

2000年,ibm公司的全球营业收入达到八百八十多亿美元。

中国公司跨国经营的案例

中国公司跨国经营的案例

中国公司跨国经营的案例有很多,以下列举几个典型的案例:
华为:华为是中国的一家全球性的信息与通信技术解决方案提供商,其在全球170多个国家开展业务。

华为在跨国经营中采取了多种策略,包括建立研发中心、与当地企业合作、参与国际标准制定等。

联想:联想是中国的一家全球性的计算机科技公司,其在全球范围内销售个人电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

联想通过跨国并购、建立海外销售渠道、推广自有品牌等方式,成功打入国际市场。

阿里巴巴:阿里巴巴是中国的一家全球性的电子商务公司,其旗下的淘宝网和天猫网是中国最大的在线购物平台之一。

阿里巴巴通过拓展海外市场、建立海外仓储和物流体系、推广自有品牌等方式,实现了跨国经营。

海尔:海尔是中国的一家全球性的家电制造商,其在全球范围内销售冰箱、洗衣机、空调等家电产品。

海尔通过跨国并购、建立海外生产基地、推广自有品牌等方式,成功打入国际市场。

中国石化:中国石化是中国最大的石油和天然气生产商之一,也是全球最大的石油公司之一。

该公司在跨国经营中采取了多种策略,包括在海外建立生产基地、与当地企业合作、参与国际石油和天然气项目的开发等。

以上案例表明,中国企业在跨国经营中采取了多种策略,包括并购、合作、品牌推广等,以扩大市场份额、提高品牌知名度和获取更多的资源和技术。

法律跨境并购案例(3篇)

法律跨境并购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外国企业开始关注我国市场,寻求通过并购等方式进入我国市场。

本案例将以某跨国公司并购我国知名企业为例,对法律跨境并购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

某跨国公司(以下简称“跨国公司”)是一家全球知名的企业,主要从事高科技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我国知名企业(以下简称“我国企业”)是一家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企业,主要从事电子产品、通信设备等领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2018年,跨国公司决定并购我国企业,以期进一步拓展我国市场。

二、并购过程及法律问题1. 签订并购协议在并购过程中,跨国公司首先与我国企业签订了一份并购协议。

该协议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并购方式:跨国公司通过现金收购我国企业的全部股权。

(2)交易价格:经双方协商,交易价格为人民币XX亿元。

(3)支付方式:跨国公司将在并购协议签署后XX个工作日内支付全部交易价款。

(4)交割条件:在并购协议签署后,我国企业应将其全部资产、负债和业务交割给跨国公司。

(5)违约责任:如任何一方违反并购协议,应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

2. 法律问题在并购过程中,涉及以下法律问题:(1)反垄断审查根据我国《反垄断法》,跨国公司并购我国企业可能涉及反垄断审查。

为避免反垄断审查风险,跨国公司需在并购协议签署前向我国商务部提交反垄断申报材料,并接受审查。

(2)外资并购安全审查根据我国《外资并购安全审查条例》,跨国公司并购我国企业可能涉及外资并购安全审查。

为避免安全审查风险,跨国公司需在并购协议签署前向我国国家安全审查办公室提交安全审查申报材料,并接受审查。

(3)股权过户登记在并购协议签署后,跨国公司需向我国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股权过户登记手续,以确保股权过户的合法性。

(4)劳动用工问题在并购过程中,跨国公司需关注我国企业的劳动用工问题,确保并购后的企业合法合规用工。

三、并购结果及影响1. 并购结果在经历反垄断审查、外资并购安全审查等程序后,跨国公司成功并购我国企业。

国外并购法律案例分析(3篇)

国外并购法律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可口可乐公司(Coca-Cola Company)是全球最大的饮料公司之一,总部位于美国亚特兰大。

汇源果汁(Huiyuan Juice)是中国最大的果汁生产商,成立于1992年,总部位于北京。

2008年,可口可乐公司宣布以约24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汇源果汁,这一收购案引起了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关注。

二、案例分析1. 并购背景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果汁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扩大其在中国果汁市场的份额。

当时,中国果汁市场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消费者对果汁的需求不断增长。

汇源果汁作为中国果汁市场的领导者,拥有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

因此,可口可乐希望通过收购汇源果汁,迅速提升其在中国的市场地位。

2. 法律问题(1)反垄断审查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果汁案引起了我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NDRC)和商务部反垄断局的关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任何经营者集中达到国务院规定的申报标准的,均应事先向商务部申报,未申报的不得实施集中。

在此案中,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果汁的金额超过了申报标准,因此需要经过反垄断审查。

(2)文化差异可口可乐作为一家美国公司,其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与中国本土企业存在较大差异。

在收购汇源果汁后,如何融合两家公司的文化,保持品牌价值的同时,又不影响员工的积极性,是可口可乐面临的一大挑战。

3. 案例处理(1)反垄断审查结果经过严格审查,商务部于2009年3月18日宣布,由于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果汁案不符合《反垄断法》的规定,因此不予批准。

商务部认为,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果汁将导致中国果汁市场的竞争格局发生重大变化,不利于消费者利益的保护。

(2)收购失败后的影响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果汁失败后,对两家公司都产生了较大影响。

汇源果汁失去了与国际巨头合作的机会,市场竞争力受到一定程度的削弱。

而可口可乐则失去了进入中国果汁市场的重要途径,不得不重新制定市场拓展策略。

三、案例分析总结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果汁案是一起典型的跨国并购案例,涉及多个法律问题和复杂的文化差异。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案例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案例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案例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化,中国企业在海外市场进行跨国并购的案例逐渐增多。

下面将为您介绍几个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案例以及相关参考内容。

1. 联想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中国联想集团是中国最大的电脑制造商之一,于2005年以18.0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IBM个人电脑业务,并获得了ThinkPad品牌的所有权。

该交易使联想成为全球第三大个人电脑制造商,进一步提升了中国品牌在全球市场的影响力。

参考内容:- 这个案例体现了中国企业通过跨国并购获取国际知名品牌和技术,实现快速国际化的发展战略。

- 联想成功的关键在于对IBM个人电脑业务具有战略性的认知,并在整合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提升了产能和市场份额。

2. 海尔收购高斯贝尔电器海尔集团是中国最大的家电制造商之一,于2016年以28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德国高斯贝尔电器公司。

这次收购对于海尔来说是一次全球布局的重要举措,加强了其在高端家电领域的国际竞争力。

参考内容:- 这个案例显示了中国企业通过跨国并购进一步拓展国际市场,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声誉的战略意义。

- 海尔通过与高斯贝尔电器的合作,进一步提升了其在高端家电领域的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

3. 中国化工收购意大利普拉斯堡中国化工集团是中国最大的化工企业之一,于2018年以77.2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意大利领先的轮胎橡胶生产商普拉斯堡集团。

这次收购使得中国化工在全球轮胎橡胶行业的竞争中取得了重要突破。

参考内容:- 这个案例突显了中国企业通过跨国并购获取先进技术和增强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的战略意义。

- 中国化工通过与普拉斯堡的合作,进一步提高了其在轮胎橡胶行业中的综合实力和市场份额。

综上所述,以上案例展示了中国企业通过跨国并购取得了诸多成功,进一步提升了品牌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

这些案例的参考内容体现了中国企业在跨国并购过程中的战略思考和成功经验,对于其他中国企业在海外扩张和国际化发展方面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法律跨境并购案例分析(3篇)

法律跨境并购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背景介绍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跨国并购已成为企业扩大规模、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近年来,我国企业积极参与国际并购,在全球并购市场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本文以中化集团收购瑞士先正达为例,分析跨境并购中的法律问题及应对策略。

二、案例概述中化集团(Sinochem Group)成立于1950年,是一家集化工、能源、农业、金融、地产等业务于一体的综合性企业集团。

瑞士先正达(Syngenta)是全球领先的农业科技公司,总部位于瑞士巴塞尔,主要从事农药、种子和作物保护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2016年2月,中化集团宣布以440亿美元收购瑞士先正达,这是当时全球最大的农业并购案。

2017年6月,双方完成交割,中化集团正式成为先正达的控股股东。

三、跨境并购中的法律问题1. 合规审查在跨境并购过程中,合规审查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中化集团在收购先正达的过程中,面临以下合规审查问题:(1)反垄断审查:由于中化集团和先正达在全球农业领域具有较大的市场份额,因此需要接受反垄断审查。

在收购过程中,中化集团积极与各国反垄断机构沟通,最终获得批准。

(2)国家安全审查:部分国家在跨境并购中会对国家安全进行审查。

中化集团在收购先正达的过程中,也面临了国家安全审查的风险。

为应对这一风险,中化集团提前做好预案,确保收购符合各国国家安全法规。

2. 法律文件审查跨境并购涉及大量法律文件,包括但不限于:(1)股权转让协议:中化集团与先正达股东签订的股权转让协议,明确了股权转让的条件、价格、支付方式等内容。

(2)合并协议:中化集团与先正达签订的合并协议,规定了合并的方式、程序、时间表等内容。

(3)尽职调查报告:在收购过程中,中化集团对先正达进行了尽职调查,形成了尽职调查报告。

报告详细披露了先正达的财务状况、法律风险、业务风险等。

(4)员工安置协议:在收购完成后,中化集团需要与先正达的员工签订安置协议,确保员工的合法权益。

3. 文化融合与整合中化集团和先正达在企业文化、管理方式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案例:万向集团跨国并购

案例:万向集团跨国并购

案例:万向集团跨国并购案例8:万向集团跨国并购近年来,跨国经营、外向型发展成为国内很多企业的经营战略。

今年8月28日,万向集团设在美国的万向美国公司成功收购了美国上市公司,,,,成为中国乡镇企业收购海外上市公司的第一案。

一、并购战略与企业经营战略相结合公司兼并是一项风险极大的企业行为,巨大的损失往往产生于战略决策的失误。

兼并的成败不在于是否完成并购交易,而在于并购完成后的经营业绩是否达到预期的目的,因此,并购必须符合企业的总体发展战略,并购与企业战略的整合是并购成败的关键。

(一)出口导向引出外向型发展思路万向集团将跨国经营确定为发展战略,是从出口产品开始的。

万向是一家乡镇企业。

80年代初,乡镇企业进不了国家计划。

对于汽车及其零部件行业而言,进不了计划就意味着没有市场。

与此同时,国营大厂对乡镇企业的产品也不屑一顾。

这几乎把当初的万向逼上了绝路。

要想绝处逢生就只有出口。

1984年,鲁冠球把万向节卖到了美国,这是中国汽车零部件首次进入"汽车王国"。

此事引起了极大轰动,国内外媒体纷纷报道,而鲁冠球的跨国买卖更是一发不可收拾。

1986年,杭州万向节厂被国务院确定为万向节出口基地,拥有自营进出口权。

这以后,鲁冠球开始大批派人出国考察学习培训。

骨干员工几乎全都经历?quot;欧风美雨"的洗礼。

1992年前后,鲁冠球开始筹划在美国建立营销公司。

前期准备工作用了近两年,1994年,外经贸部正式批准成立万向美国公司。

作为万向集团海外拓展的支点,万向美国公司的发展是跳跃式的。

1995年销售额350万美元、1997年突破2000万美元,1999年突破4500万。

除美国之外,公司的营销网络还遍及加拿大、南美、欧洲等50多个国家。

至此,"杭州万向节厂"的外向型发展之路已经铺就。

(二)形成跨国经营战略鲁冠球有一个形象的"二眼"理论:围棋对局,判断一块棋是否安全,有一个很简单的标准:是否有两个"真眼"。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案例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案例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案例
1. 酒鬼酒收购法国马爹利集团:酒鬼酒是中国白酒行业的领军企业之一,于2013年成功收购了法国马爹利集团。

这笔交易使得酒鬼酒成为全球最大的白酒生产商之一,进一步巩固了中国在全球酒业市场的地位。

2. 宝能集团收购荷兰银行ING:宝能集团是中国一家综合性投资集团,于2011年收购了荷兰银行ING的一部分业务。

这次并购让宝能集团进一步扩大了其在全球金融市场的影响力,并且在国际资本市场上赢得了良好声誉。

3. 海航集团收购希尔顿酒店集团:2016年,中国海航集团完成了对全球知名酒店集团希尔顿的收购。

这次并购使得海航集团成为全球最大的酒店运营商之一,并在全球酒店行业有着重要的话语权。

4. 美的集团收购德国库卡机器人公司:2016年,中国家电巨头美的集团成功收购了德国工业机器人制造商库卡。

这笔交易使得美的集团成为全球机器人制造业的重要参与者,并且加速了中国在工业机器人领域的发展。

5. 蒙牛乳业收购澳大利亚贝拉米公司:蒙牛乳业是中国乳制品行业的领军企业,2015年收购了澳大利亚贝拉米公司的一部分业务。

这次并购让蒙牛乳业进一步拓展了其在海外市场的业务,并且提升了其在全球乳制品行业的品牌知名度。

这些案例体现了中国企业在跨国并购方面的积极性和实力,同时也加速了中国企
业的全球化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要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中国企业开始以跨国并购的方式参与国际竞争。

本文在对国际跨国并购发展历程进行简短回顾的基础上,以TCL集团先后三件跨国并购实际案例为样本,对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以期对中国企业在今后参与跨国并购有所帮助。

一、世界跨国并购发展历程
跨国并购的基本涵义是,一国企业为了某种目的,通过一定的渠道和支付手段,将另一国企业的整个资产或足以行使经营控制权的股份收买下来。

跨国并购是跨国收购和跨国兼并的统称。

跨国收购是指在已经存在的当地和外国附属企业获得占有控制权的份额;跨国兼并是指在当地企业和外国企业的资产和业务合并后建立一家新的实体或合并成为一家现有的企业。

本文所提到的跨国并购主要是指跨国收购而不是跨国兼并。

因为跨国收购的目的和最终结果是改变目标企业的产权关系和经营管理权关系,而不是改变公司(即法人)的数量。

跨国兼并却意味着两个以上的法人最终变成一个法人,这种情况在跨国并购的案例中是十分罕见的。

跨国并购是近半个世纪来,伴随着企业并购的深入和向外拓展而产生并发展壮大的。

20世纪六十年代伴随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萌芽和产业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市场竞争的舞台从国内拓展到国际空间,跨越国界的并购活动也逐渐多了起来。

从八十年代中后期开始,跨国并购浪潮蓬勃兴起,并在国际直接投资中的地位迅速上升,成为国际直接投资的主要方式。

1989年的跨国并购占全世界企业并购总数的36%,九十年代至今,跨国并购逐渐成为整个企业并购浪潮中的焦点。

参与并购的企业的规模都非常大,它们之间的“强强联合”使企业的竞争力迅速提高。

从国际直接投资流入总量的情况看,以跨国并购方式流入东道国的国际直接投资所占比重在1987~1992年6年中约为52%,1993~2001年猛增至79%。

1987~2001年15年中,以跨国并购方式流入东道国的直接投资所占比重约为74%,也就是说,这15年中投向全体东道国的国际直接投资主要是以跨国并购的方式进行的。

二、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案例分析——以TCL集团为例
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是在西方跨国公司大举抢占中国企业的市场份额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萌芽于20世纪八十年代,当时具有规模小、次数少、目标地区小等特点。

九十年代末,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活动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据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UNCTAD)数据显示,1988~2003年我国企业累计跨国并购总金额为81.39亿美元,其中绝大部分发生在1997年之后。

1988~1996年,跨国并购年均仅有2.61亿美元,而从1997年开始,并购金额逐渐增加,2003年高达16.47亿美元。

我国的跨国并购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获得了一定的发展。

但是我国企业的跨国并购并不是一帆风顺,在这里本文选取了TCL集团的跨国并购案例,以期对我国现阶段的跨国并购现状有一个认识。

(一)TCL收购德国施耐德公司。

2002年9月,TCL集团以820万欧元并购了德国施耐德的生产设备、研发力量、销售渠道、存货及多个品牌,同时协议租用位于Tuerkheim面积达2.4万平方米的生产设施,建立其欧洲生产基地。

施耐德是一家113年历史的家电生产厂家,号称“德国三大民族品牌之一”。

此次并购帮助TCL获得高达41万台彩电的市场份额,绕过了欧洲对中国彩电的贸易壁垒。

同时施耐德的品牌效应及其遍布全世界的销售渠道和强大的技术力量,也将有助于TCL 进一步开拓欧洲乃至世界市场的业务。

(二)TCL与法国汤姆逊合并重组。

2003年11月TCL集团与汤姆逊集团签署合作备忘录,拟由双方共同投入电视机和DVD资产,设立一个合资公司TTE,TCL集团将持有该
合资公司67%的股份。

汤姆逊目前为全球四大消费电子类生产商之一,旗下的品牌分别在欧洲与北美市场上拥有良好的品牌形象;而且在欧美已有庞大的销售网络;其生产基地也在劳动力相对低廉的墨西哥、波兰等国。

TTE公司成立后,一举成为全球最大的电视机生产基地,同时可以节约TCL进入欧洲数字彩电的品牌推广成本。

但是并购过程的成功并不代表是成功的并购,对并购行业景气度研究浅薄,一开始就注定了TCL购并汤姆逊之后业绩方面将面临极大的不确实性。

根据TCL 集团披露的2005年上半年度报告报道资料称,前6个月公司利润总额-13.688274亿元,同比下降278.79%;净利润-6.926102亿元,同比下降285.5%。

TCL集团将大幅度亏损的原因归结为,与汤姆逊合资的TTE公司协同效应尚未发挥,其欧美业务亏损3.4378亿元。

由此看来,公司的国际化并购项目拖累着公司的整体业绩。

(三)TCL牵手阿尔卡特。

2004年10月9日,TCL董事长兼总裁李东生与阿尔卡特集团董事长谢瑞克在北京签订了成立双方手机合资公司的正式合同。

阿尔卡特是一家全球著名的手机商,占有全球3%左右的市场,在欧洲则更大一些,甚至在我国华东一带,阿尔卡特也有7%左右的市场。

这是我国手机行业迄今为止最大的企业并购案,也是中国手机企业第一次参与全球范围内的“整军运动”。

TCL收购阿尔卡特手机,看中的正是阿尔卡特在欧洲市场的品牌和销售网络。

但是事与愿违,TCL-阿尔卡特2004年9月开始运作,至年底仅4个月即告亏258亿港元;TCL的手机业务中仅TCL-阿尔卡特手机有限公司就亏损人民币6.3亿元,成为集团主要的亏损源。

三、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存在的问题
跨国并购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需要经过精心的策划和周密的设计。

一笔成功的并购交易,不仅考验着企业的实力,更是一场智慧的较量。

据科尔尼公司对全球115家巨型公司并购案例分析,发现有58%的并购失败,而对于我国企业的并购行动失败率更是高达80%。

本文选择TCL公司的案例只是想通过其对处于海外并购热的中国企业指出具体实践中需引起注意的不足之处:
(一)绝大多数企业缺乏真正的跨国并购战略。

跨国经营战略是为了以多国为基础来优化运作与结果,在企业从事跨国并购的决策时一定要明白企业的发展目标是什么,客观评估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作认真细致的并购前期评估,制定切实可行、有益于公司培养长期竞争优势的跨国并购战略。

然而,中国绝大多数企业缺乏真正的跨国并购战略,更多的注重短期利益,忽略了长远规划。

在并购过程中,许多企业十分盲目,对内不能了解企业的管理水平、生产能力、市场营销、财务状况、研发能力、企业文化和对外部环境约束的应变能力等,对外不能正确分析甚至忽视了宏观经济状况、政治形势、技术水平、法律制度、财务制度、竞争对手、销售渠道和目标市场等。

更为重要的是,中国企业通常忽视对并购的目标企业进行全面准确的调查与分析,导致并购后整合成本很高,使并购结果远远达不到期望值,甚至以失败告终。

(二)没有通过整合获得协同效应。

并购交易成功仅仅只是一个开始,并购的关键还在于并购后对双方企业的整合,并在整合中释放出正的协同效应。

否则购并交易的成功对企业并没有真正的意义,并购方甚至可能因为提前向被并购方支付了并购溢价而导致经营、财务状况恶化。

如何获得协同效应,是中国企业在短暂的并购喜悦后必须全力解决的瓶颈难题。

TCL董事长李东生曾直言不讳地表示,跨国并购带来的亏损确实是公司业绩下滑的重要原因。

而跨国并购后整合的失败,没有真正产生协同效应却是罪魁祸首。

TCL在并购过程中遭遇的成功与失败显然值得准备进行跨国并购和正在进行跨国并购的中国企业冷静思
考。

虽说,经过艰苦努力,中国企业在跨国并购的道路上已经跨上了崭新的平台,未来的成功似乎已经伸手可及。

但这一段距离显然不是随便走走就可以平安度过的,并购后的整合和协同效应始终面临着确定的机遇和不确定的风险。

(三)缺乏拥有跨国并购经验的人才。

跨国并购是一个多方合作、协调的过程。

除了中介机构提供的专业服务外,企业内部也要有懂得跨国并购业务,了解金融、法律知识的人。

除了具有以上知识外,跨国并购人才还必须通晓国际惯例和规则,熟悉母国和目标国的政治、法律、经济、人文和社会环境,具有当地经验。

中国企业在欧洲市场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主要的管理人员来自国内,对当地市场行情和劳工不甚了解。

TCL集团宣布并购法国汤姆逊后才开始大规模招聘有国际化背景的中高级经营管理和研发人才,充分说明TCL跨国经营管理人才匮乏,临时抱佛脚,总是来得太迟,使企业在并购的前期调研、并购实施以及后期的整合方面困难重重,从而使并购变得盲目,并购效果不理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